第八课日语作业(共10篇)
1.第八课日语作业 篇一
某公司新进了一位男性职员。并没有什么公司相关人员的关照等特殊关系,而是根据考试合格这种非常平常的结果进来的。他有着一张典型地表现着人的优点的脸。决定是否录用的考官们都给他打了高分。要描绘一下的话,就是他的面相告诉人们唯有他才是被放到任何环境里都绝不会做坏事的。
其他的应聘者让人感觉到他们有处世精明之处,或许是因为夹杂在这些人里面,他便更突出地显现出这一点。另外,考官们或许因为他看起来过于善良才没有给他打不合格的分,怀有“如果不让他进公司,自己不是也没有留在公司的权利吗?”的心情。进来的这位男子被分配到营业部,担任收款工作。这是因为“他是不会贪污收款的吧”这种印象所致。不久他被命令出差一星期。为了收款要跑几家客户,其中包括棘手的店·是即便派员过去,也会被巧妙搪塞,仅能收到一点点钱回来的、有难对付的老板的店。
男子精神抖擞地出发了,上司怀着期待与不安送走了他。一星期以后男子回到公司报“我收完款回来了„„”
上司点着头听他汇报,大加赞赏。因为他从前任们难以对付的店里收回了几乎是全部的货款。“这太棒了。是迄今为止最有本事的人。干得很好。那么其他的店呢?” “这次只有这家,剩下的下次出差时再„„”
听到这个回答上司一头雾水,几经询问才搞清楚原委,吃惊不已。这个男子一家收款用了一周的时间,这是什么事啊!“简直不可相信„„
上司连生气都忘了,如果这样的话,就会收不抵支的。男子走后上司疑惑地想到,也许这家伙绕道去玩了吧?于是为了搞清楚事实,给那个客户打了个电话。
前两天,我们公司的人前去打扰„„ 对方马上答道: “啊,这次来的职员,实在是优秀啊。那么认真的人这是第一次见到。服了。酒宴招待一概不接受,我们的哄骗的手法也没效果,就是专心一意地每天来店里,作为我们不全部付清欠款也不行了。没有如此对工作执著的人。真是个好职员啊··一”并没有去玩,而且每天都在去那个店的事搞清楚了。尽管职员被夸奖了,但上司陷人了复杂的心情,这不是极无效率的事吗?上二司忽然产生出不祥的预感。总之,那个男子的工作在那以后一直是那种状况,干上一件事就全身心地投人彻底干好,给以后留下好印象。这虽然是好事,但工作的量却达不到与工资成比例的量,又不能对新职员说“别太认真差不多就行了”的话,上司感到很伤脑筋。考虑到最后上司决定让这个男子干别的工作去。“收款让人去干,想请你做新客户开发的工作。”
“是!只要为了公司,什么工作我都会高兴地去做。您让我到那么重要的部门去,我感到精神振奋。”
男子干劲十足地答道。上司的意思是因为你无能才要换人的,但他并不明白这一点,不高兴的表情一点也没有。
虽然就这样改变了从事的工作,但工作状态仍然照旧。并不是在偷懒,的的确确地做着开发新客户的工作,但是着实地缓慢,与公司支给的工资不能相抵。但是,他本人却每天精神十足地走出去。
“为了公司全力以赴去努力!”大声地告别后便出发了,事实上他也是像所说的一样倾注着热情,他本人也在其中感受着人生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结局很不好。热情、诚实、正直以及热爱公司等这些品德名目与企业内的效率,在他身上是不一致的。还有,如因与同事相比成绩很差感到自卑的话还可以,遗憾的是,他好像不具有这种负面性的性格。他不用公司的钱吃饭,即不是那种挥霍公款族。但他也未必就不喝酒,和人的交往也不坏,有时也在下班时与同事一起去酒吧。但在那里也稍稍有些古怪,一边喝酒一边对公
司、上司、同事大加赞赏。一般说来喝醉了的话会带出对上司或不在场的人的坏话。但这个男子没有那么做。与其说不那么做,不如说本质上就不会。
但那也不令人讨厌。旁边有上司在,对其进行溜须拍马,是令人不快的事,但他和上司在一起时也不恭维,也就是说与常识相左。同事们在为了发泄对上司不满去喝酒时不会请他。并不是讨厌他而孤立他。这与不请不会打麻将的人打麻将没有区别。并且还有一种安心感,因即便不请他,他也不会对此怀恨在心。
他有时也一个人去酒吧。那个时候醉着酒对着酒吧的女孩没完没了地说着夸赞公司、上司及同事的话。显出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快乐。
如果说醉酒时会显出人的本性,那么这个男子的本性可以说的确是善的。因为是过于奇怪的酒风,酒吧的女孩们感到非常稀奇,不久就传到公司的人那里。
这时,谁也不说他的坏话,毫无根据地低毁圣人一样的人物会遭报应的。谁都不会考
虑给他下绊子。对抬举自己的人下绊子之类,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自己会对上司进行评论,他不会。凭空捏造一些事实,在上司{劝狩搬弄他的是非是做不出来的。
另外,假使这么做了,哪里会有他的同情者也不知道。那位上司或许就是。事实上上司从酒吧女孩处听到夸赞他的话后,也非常高兴
因为上述这种情况,这个男子在公司里被周围的所有人所喜爱。就算说不上喜爱,但抱有反感的事绝不会有。
但是即便感情上是这样,但冷静一想,如此麻烦的人也少有。作为营利团队的一员的资格简直就没有,不仅与公司的利润毫不相关,虽然金额不大却也在给公司带来亏损。尽管如此,他本人却以为为公司奉献了全部身心,沉浸在无比满足的快乐之中。
直接的上司焦躁不安起来,他想认定即便是这家伙在某种意义卜也还是在对公司做着贡献,但不管如何地把一切无形的要素计算进去也找不到答案。另外,万一他的毛病传染给其他职员,可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了。
“喂,你呀,你的人生道路走错了吧?转到更适合你的职业怎么样?”在内心里想这样地劝他辞职,但也做不到。在他本人面前,这种话就说不出口了,不管怎样也是个好人,在背后还说过自己的好话,自己做不出把他赶出去那么冷酷无情的事。
如果非要那么做的话,想必以后一定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他本人什么过失也没有,是热爱公司精神的化身。同情他的人也不会沉默的吧。工会也可能要闹事。
还有,如果炒了他的鱿鱼,他失意和绝望的结果很可能真的会上吊自杀。从他平常热爱公司的样子自然会想象出这一点。
尽管如此,他是拖累却是事实,周围的人(的工作状态)往往容易出现不正常。另外,因他的存在,那个科的业绩就会下降,就会影响奖金的额度。但大家并未因此产生排斥他的念头。对抗品德的力量是不存在的。
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周围的人自然而然地达成了一个结论,把他抬高。这个如果做到了,就是最好的。一切都圆满解决了,这种情绪,发展成具体的行动。如果是抬高别人的事,就会毫不内疚地去行动。
于是,这件事实现了。他被如此告知:
“你被提升为科长了。”
“不,我现在的地位就足够了。我是喜欢在人下面干具体工作的。”
他出自真心地回答。他并不知道他甘居人下别人很不好办才到如此局面的。
“这一点我们知道,但是必须要服从公司决定的。”
虽是完全异常的升迁但哪里都没有听到不同意见。他离开的科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即所谓顺利前进的状态。
但是,这次轮到不太了解他的他新去的科麻烦了。是很好的科长,工作热情也很高,但效率一点也提不高,尽干一些对无聊的报告书热衷地讨论之类的事。在企业里是有适可而止的必要的。为此,这部分就得部下们费心去补足,从而背上额外的重负。
尽管如此,也听不到批评的声音。即便想要直言说“这样的话可就麻烦了”,但在他面前很难讲出口。因为他的品德使然。在背后也不能说。因为对他抱有好感的人很多。热爱公司的热情高涨,亏待自己善待部下,是热情和真诚相结合的人物。对这样的人诋毁是令人顾忌的。对他的不满,只能深藏在心底。
但是对企业来说是个包袱。从计算机基于各种数据做出的报告中获知此事的、冷酷的人事部考虑出一条计策。
做了一个诱饵行动计划,巧妙地使他上圈套,然后以此为由开除他,如果以反企业行为的事实为由,赶他出去名正言顺。
计划先说服下面一个转包公司,设法让该男子拿回扣。陷害圣人的第一步是让他堕落。行动开展起来了,但什么收获也没有。转包公司的人来到人事部,把领到的钱还回来,悄悄说道:“我没办法了,世界上如此伟大的人不会有的,对来路不明的钱干脆连碰都不要碰。为什么非要把这样的人赶出去?这可是可称为公司的至宝的人啊!把他赶出去,公司的名声要受损的呀!”
第一次行动失败了,接下来是更加不近人情的行动:委托诈骗高明的团伙.以构成他的责任的形式,诈骗产品。虽然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但以此能将他逐出去的话,利还是大于弊的。
诈骗困伙与圣人的胜负,从一开始就已有分晓二他老老实实地中了圈套。上级部门就差喊出来了—总算等来了!他接到了上级“尽快解决”的命令。
但是剧情并未按剧本所写的那样进行下去,因为他责任感很强,废寝忘食地投人到解决问题之中,疲惫不堪地到处奔波,追赶诈骗团伙的同伙,请他们要么退还产品,要么付款,不厌其烦地持之以恒地反复交涉
即使诈骗团伙严词拒绝说“从法律上讲不必支付”,他也不肯作罢。暴力威胁也没有效果,最后的结局是被品德拉了过去。终于诈骗团伙也口IJ苦不迭,来央求人事部了。“承蒙您特意交办,我们也就做了,可是现在请允许我们中途收手,被那家伙缠住,一生都要白白断送。总之每天被他缠住,其他的诈骗也无法开展,并目_一想到骗这么好的人心情就会不好。这种心情如果多起来,诈骗团伙的买卖就无法做下去了。”
就这样诈骗商品的事件解决了,人事部全体因此事良心被刺痛,深深地进行了反省,计算机(的数据)不管怎么说,也难以将他解雇。
而不知道这个秘密计划的人们,则看到了他使公司免受损害的形象:果然,是个在危急时刻似乎能发挥潜能的人。虽然现实是暗中导演的一场戏„„
在这种气氛中,抬高的做法被再次采用。这是为了企业,此外再无别的办法。以提升的形式,让他转到社史编辑室主任的闲职上去。
可是他本人非但没有一任何不悦之色,还精神百倍地说,“没有比这更有意义的工作了”,并不认为是闲职。可是,虽然是精神百倍,但在这里仍旧是一点效率也没有。即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f社史一年的量。太不像话的工作状态。但是什么过失也没有,为了公司勤奋工作的人不能排斥,与以前一样。
到这一步,只能故伎重演:抬高。在公司里面对他要进行的步骤,大家都已习惯。也不发什么牢骚,他一不在,社史编辑室的下作又回到以前的适合的速度和适合的细致度上去,一切又开始顺利起来。
但是,即便想让他当部长,却没有一合适的职位,哪个部都是敬而远之。是尽量抬高到远一点的地方去的气氛。
需要是发明之母。为了这个新的部成立了,叫做企划调整部。虽然是个什么都不用做的部,但无法按捺心底涌出的热爱公司精神的他没能安静下来。我必须做点什么下作。如果不做的话对不起公司。
和以前一样,他热情地做一些事,但结果都是给他人添麻烦,制定一些无聊的计划,对别的部说要帮忙。因为是好意的表现,哪个部也不能不理睬,对其他的部长来说是额外的麻烦。这样,又只好采用以往的手段—抬高了。以这种经历当上董事的例子,的运营一切都高效率地运转起来。是不曾有过的吧。不管如何,部长们放下心来,各部门看到这样提升的情况,想要模仿的职员也不是没有,但那不是凡夫俗子都能做到的,既痛苦,又会马上被拆穿画皮。不是像他那样的生来的圣人是难以办到的。
这样一来,问题影响到董事会来了。是从没有过先例的年轻董事,可却又是最最没有效率的人。必须对他一一详尽解释说明,接下来便是无价值的提问。还见缝插针地加进对在这公司工作的感谢之辞,会议被没完没了地拖长。
如果那是带有恶意的话处理起来就简单了,但如果是表里一致的热爱公司精神的表露的话,如何是好?点燃批判的导火线的事谁也做不出来,剩下的路只有一条—抬高,也就是抬成社长。
新社长产生了。可以说对社内的一切来说都是个好社长。职员们互相联系悄悄做好准备工作,社长只在上面盖章就行了。剩下仅仅就是出席形式上的活动,做形式上的事务。社内达到彻底满足的状态,因为被抬高的人物,升到了与其相适应的地位了。
不必担心他会利用企业谋求私利,人品稳当,不会给工作造成损害。来自员工的反感一点也没有。
但对他来说却正相反。变成了装饰用的人偶,要做的事什么也没有。无法打发不断涌出的热爱公司精神。像是没有发泄精力的场所那样,像是精力在不断丧失那样„„
这种忧郁却不断地增加,每天呆呆地来到公司,像机器人一样在文件上盖章。然后报纸也不看,只是消沉地呆在那里。
于是,有一天,他发作性地从社长室的窗子跳了下去。是五楼,当然落到地面上就死了。
因他本人是那种精神状态,报纸和文件的内容都不看,职员也没有报告,所以公司遇到危机的事也不知道。也就是公司的产品质量不好,危害波及到了社会这件公司创立以来的最大不幸事件。
报纸开始报道,大众的愤怒正在集中到这里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社长自杀了,想挥拳抗议都挥不了了。
记者从各报社赶来,什么人都问过来了,而所到之处都听到表赞已故社长的好话。都是赞扬,没有批评的人。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位将社会责任全部都背在自己身上,决心向天下谢罪而自杀的高尚的人物。即便想要指责嘴也软了。还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应该褒赞的事。火焰烧不起来,只有圆满收场了。
过了一段时间,职员想起了什么。为了拯救这个公司,那个人,不会是神派来的救世主吧。不,准确的说,应该称他为救社主才对呀
虽然是不信神的一群人,却忽然这样念叨起来
2.第八课冬雪 篇二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合唱的和谐及#2的音准.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教学过程:
一、表演《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这里的“梦”由谁在做?是小朋友?还是小动物?做什么“梦”?这就是本歌要告诉你的内容。??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二、聆听《踏雪寻梅》??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三、聆听《打虎上山》?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4.小结:这是京剧描绘的雪景及英雄穿林海跨雪原深入匪巢消灭匪徒的豪情壮志。?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堆雪人》;听《乘雪橇》。教学过程:
一、表演《堆雪人》
1.对于没有见过冬雪、没有玩过堆雪人的孩子来说,只能从图片、动画片中去想像,但歌曲《堆雪人》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2.聆听范唱,找出相同节奏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句的曲调(3小节)。? 4.在掌握第一乐句曲调识谱的基础上,自学第二、第三、第四乐句(每句3小节),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每一句的第1小节除节奏相同外,旋律的行进方向也基本相同;每句的第2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弱起“”,每句的3小节都含有切分节奏)? 5.完成歌曲的练习:线条图形的连接。? 6.如果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能流畅地唱好的话,第一乐段的低声部两个乐句也迎刃而解了。7.歌曲的表演有两个难点:?
首先是要唱出轻松活泼的、欢快自豪的情绪,具体是唱好衬词“啦啦啦”。其次是伴奏,要吹奏好伴奏谱,要花一定时间排练。当然合唱的和谐也不是很容易能唱好的。? 8.在流畅地唱好的基础上,可以启发学生按词意排练、构思表演唱,这样一定可以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景。?
二、创作活动
1.在找到歌曲第一乐段的四句曲调的规律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这就是曲调创作(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上的一种模仿进行的发展手法。? 2.按教材上的要求,做“模仿”的创作练习;素材是:
模仿创作的第一个音是规定的,这样很显然其创作的曲调应该是:
三、聆听《乘雪橇》? 1.由祖国各地的冬季引入本课欣赏内容的标题——《乘雪橇》。? 2.对全国的少年来说,直接有乘雪橇的感受的是不多的,但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去想像其中的情景与乐趣。? 3.初听全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国家)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美国,爵士音乐风格足以证明。)? 4.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谱及简谱谱例,熟悉乐曲的主题音调(或唱或奏或哼)。? 5.复听全曲。?
设问:这一主题音调全曲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有哪些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6.再次复听,边听边作图形谱表示你对乐曲的过程的理解。
3.软笔第八课点 篇三
第八节 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点”这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包括起笔、行笔。
2、写好带有“点”这种基本笔画的字“
六、少、兰、不”三个字。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先读帖,再临帖。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讲故事引入(大概内容:一位大学毕业生去应聘找工作,其他都很完美,可就是写字这一关过不去。由于一贯的娴熟的电脑技术取代了他的写字,因此没有录取。)
2、小结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点的基本写法
二、指导书写“点”的三种形式
1、出示卡片“
六、少、兰、不”,让学生认读要写的这三个字,并了解这三个字的结构。
2、引导观察字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笔画?(点)
3、指导书写“点”的三种形式:左点、右点、长点
(1)出示点的不同形式:左点、右点、长点,师范写,生观察结构,琢磨如何写。(2)指名写,评议指出临帖要领,点的起笔要轻,行笔边行边按。(3)全班练习写“点”的三种形式。
三、指导书写“
六、少、兰、不”的写法
1、小黑板出示“
六、少、兰、不”三个字,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字中的点。
2、指导书写“兰”字
(1)出示“兰”,引导学生观察“兰”中点的写法。(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兰”,并提醒学生注意点。相向点:两点上开下合,呈左右相向之势。上下点:上下重叠排列,重心在一条垂线上。
(3)学生练习写“兰”字。教师巡视,并提醒书写姿势,个别指导。(4)反馈:投影仪出示学生写好的“兰”字,师生比较评议。(5)学生再次书写。
3、指导书写“六”和“少”字(1)指名回答注意点,教师总结。
“六”:上点居中,撇点对称,两点一大一小。
“少”:左右两点互应,其中右点稍平,切忌四点无变化。(2)指名范写,学生提醒注意点。
(3)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师巡视,个别辅导,再次提醒书写姿势。(4)反馈(同上)
4、拓展练习
(1)学生例举象本课这样“点”多的字。(2)指名汇报,师生评议。
(3)找出几个类似“点”多的字在田字格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奏)
四、教师小结
4.第八课 基本笔划教案 篇四
——竖弯、竖弯钩、横折弯、横折弯钩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弯、竖弯钩、横折弯、横折弯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持之以恒的行为意志。
4、激发学生汉字书写的审美追求,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5、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准备
课件,写字本、临摩字贴、生字卡、笔划卡。教学过程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念念我们的写字姿势歌: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沿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写字工整视力好。
1、前面我们的语文课学过许多生字,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看谁认识这些生字。出示学过的带有竖弯、竖弯钩的汉字卡“
四、西”请同学说说这二个有没有相同的笔划?和“儿、电、见、七、无、光”这几个字里有没有相同的笔划?(竖弯、竖弯钩)出示笔划卡。
2、导入新课题的前二个笔划(读笔划,思考竖弯和竖弯钩的区别与联系)
3、点同学说竖弯与竖弯钩的区别与联系。
4、集体空写
5、老师范写,竖弯和竖弯钩,强调用笔要领:起笔要重,行笔要轻,弯要圆转。有钩的要长些,没钩的要短些。
6、再次出示生字卡“
四、西、儿、电、见、光、无、七”让学生仔细看认真领悟。
7、分别观察这七个字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
8、让学生练习竖弯和竖弯钩二个笔划,教师巡视辅导。
9、接着出示带有横折弯的笔划的生字卡“没、朵、船”请学生观察它们有没有相同的笔划?和带有横折弯钩笔划的生字“
九、亿、吃”有没有相同的笔划?
10、导入新课题的后二个笔划(读笔划,思考竖弯和竖弯钩的区别与联系)(横折弯、横折弯钩)出示笔划卡
点同学说:横折弯、横折弯钩的区别与联系。
11、集体空写
12、老师范写,横折弯、横折弯钩,强调用笔要领:折要方,弯要圆,横竖转换,折方弯圆,折要顿笔,弯要提转。
13、再次出示生字卡“没、朵、船、九、亿、吃”让学生仔细看认真领悟。
14、分别观察这七个字在田字格里所占的位置。
15、让学生练习这二个笔划,教师巡视辅导。
16、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练习写字课本第15、16页的笔划和生字。
5.美术第八课教案 篇五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从理论上说,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或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我们在上一课里已经讲述了理解艺术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性,本课要说明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只是我们理解美术作品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惟一的,或者说它可以为我们理解美术作品提供某种参照,美术作品还需要我们观众给予我们自己的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和夏圭的故事开始讲起的。作为引子,这个部分指出了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的贡献,但明代皇帝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由此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到了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对它的理解也与其时代和地域密切相关。这里主要举了罗中立的《父亲》这个例子。这一点可以结合前一课讲述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理解。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作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这里还提出了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由于这个问题更为复杂,所以就没有展开,只作为教学中的参考。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是接着上面所说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相对的一面引出的问题。这个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这些角度和方法告诉我们,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有各种理解的层面,每一个层面都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一部分,这种解释对于学生参与美术鉴赏的主动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也指出,尽管具有这些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但美术作品本身仍然是我们进行意义和价值判断的基础。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方面:1.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无论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形成还是美术作品产生意义和价值的能力与范围都受到了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2.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其绝对的一面又有其相对的一面,要准确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这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另外,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多种角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以为美术作品可以任意理解,这是错误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给予纠正。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晓雪山行图(中国画)马远(宋)
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生于杭州,字遥父,号钦山。他出生于绘画世家,到他已是第四代。他在光宗、宁宗、理宗朝任画院祗侯、待诏。和祖上一样,马远山水、人物、花鸟、杂画兼能,是一位全才画家,在画坛独步一时。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山水画,人称“马一角”,是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的一角。然而除了一角的特写,他也有全景山水,而且还充分发挥他全才的优势,其作品时而花鸟、山水结合,时而人物、山水结合,时而人物、花鸟、山水结合,极其丰富多变。渔笛清幽(中国画)夏圭(宋)
画史上历来都是“马夏”并称的,因为他们的画风的确十分相近。所不同之处在于:马远矜贵些,夏圭率性些;马远画得紧一些,夏圭松野一些;另外,夏圭用墨更淋漓些。
夏圭略晚于马远,钱塘人,在宁宗、理宗朝为画院待诏。他的年辈虽晚,声誉却不低,御前画院十人,夏圭居其一,与前辈名家苏汉臣、林椿、李迪、马远等享受同等待遇。他早年的山水较多李唐痕迹,中年以后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布局上,他爱将景物集中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侧,表现迷茫飘渺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的风格更加简练豪纵。正如董其昌指出的,夏圭还吸收了米家山水的墨法,他爱用泼墨湿晕,再秃笔焦墨点染。笔法灵活多变,点、短线、小斧劈皴、大斧劈皴相间使用,使浓淡隐约,云气微茫。父亲(油画,240厘米×160厘米,1980年,中国美术馆藏)罗中立
罗中立(1948—),四川壁山县人。1964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后,在四川大巴山生活了10年。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在学习期间创作了油画《父亲》。他根据多年来在四川山区劳动、生活的感受,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美术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用巨幅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正因为如此,这一作品公开展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
最后的晚餐(油画,365厘米×568厘米,1592—1594年,威尼斯圣乔尔乔·马乔列小教堂藏)丁托列托(意大利)
丁托列托(1518—1594)被视为晚期文艺复兴的样式主义画家。“丁托列托”并非他的本名,因为他出身染匠之家,故得此绰号(意为染色者)。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人,扬言要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大师。为了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他在创作中总是选取别人很少采用的角度和构图,追求宏伟的气魄、强烈的戏剧性和突出的光感,忽视人物内在气质和性格的刻画,主要从画面效果出发。
《最后的晚餐》这个传统的圣经题材,在不同时期有很多画家都画过,丁托列托本人就先后画过七八幅之多。早期丁托列托的一幅《最后的晚餐》,作于1547年,现藏威尼斯圣塔—玛库奥拉小教堂内。但以1565—1594年期间完成的三幅最为著名(第一幅在圣特罗瓦佐教堂,第二幅在圣洛可公会,第三幅即此幅)。就其构思的独特性来说,这幅画比所有其他几幅都要大胆。在这里,虽然仍然采用倒挂飞旋的人体动作,画面还是那样充满着强烈的神话色彩,但耶稣与12门徒之间的关系,却极有节奏感。富有运动感的斜角线构图、强烈的明暗对比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印象。席上的12个人物被耶稣的一句话——“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惊扰得神色慌张、表现不一的动态,加上左上角那种奇幻的天光与云雾相绕的光源,使这个场面具有一种神话般的舞台效果。
画家别出心裁地把这顿“最后的晚餐”,摆设成呈透视纵向的角度,观者似乎就站在门口或场面一侧的高处来观看,一切人物的动作都是成组的、繁忙的、富有叙事性的。据意大利美术史家瓦萨里评价丁托列托的画说:“他不只是工作速度快,他的作品残留下粗犷的笔触,使人看不出他的画是否已经完成。”这决不是说,他的画有许多技法上的粗糙,而是他用笔触追索光与运动感的结果。他偏爱用暖色系的色调,只是他的暖色不追求艳丽,暖色中的明暗是为了加强人物的心理因素。这种画风后来也曾被19世纪的法国印象派所赏识,他们临摹他的画法来吸收这种光影的表现效果。
最后的晚餐(壁画,484厘米×880厘米,1495—1497年,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藏)达·芬奇(意大利)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几乎件件都是不朽之作。他的作品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并善于使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深沉、含蓄、富于理性。他晚年潜心科学研究,死后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及草图,从物理、数学以至生理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的技术发明也遍及民用、军事、工程、机械各方面。因此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壁画《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而创作的。它不是一般的灰面湿壁画,而是掺用了一些油彩,所以有的美术史书籍中不称它为壁画,而是标为“油性蛋剂颜料”。由于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新的尝试,所以原画在16世纪时就已逐渐退色霉坏,加上后人保存不善,现在已很模糊。目前有关方面正试图以现代科技加以修复,但进展缓慢。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12个门徒之一的犹大出卖的传说。因耶稣在耶路撒冷被捕前,与他的圣徒共进了最后一次晚餐而得名。这类题材的宗教画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不断有人创作,且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达·芬奇的这一作品则以它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深刻的人物心理描写而成为不朽的杰作。达·芬奇在这一作品中,紧紧抓住耶稣在与12门徒共进晚餐时,突然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以后,众门徒顿时显出各种不同神态的这个极富表现力的瞬间,着重刻画了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进而对人物的微妙的心理描写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全画的构图十分完美:横幅的画面以耶稣为中心,组成严格对称的构图。12个门徒之间彼此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各种不同的姿态,显得丰富而统一。此外,在画面空间与背景的处理上,用透视法画出了深远的空间。所有这些,使这一作品成为举世闻名的杰作。
大卫(青铜雕塑,高126厘米,1443—1444年,佛罗伦萨国立美术馆藏)多纳太罗(意大利)
多纳太罗(1386—1466)是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现实主义美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大卫》是他重要的作品,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全裸的人体雕刻。它标志着希腊、罗马的人体美术传统又得到了恢复。来自《圣经》传说中的大卫这一形象,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家经常表现的题材。传说古代犹太人的国王大卫,在少年时就以甩石绝技击杀了巨人歌利亚,因而闻名。多纳太罗的这一《大卫》,正是表现少年大卫杀死人后,用脚踩在巨人首级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情景。大卫的形象,不仅人体比例准确,而且体态优美、线条流畅,表现了多纳太罗塑造人体的高度技巧。
大卫(雕塑,高250厘米,1501—1504年,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藏)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米开朗基罗是继达·芬奇之后,又一位文艺复兴盛期的巨匠,他少年时代就进了著名的“美第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并接触到大量收藏在那儿的古代艺术珍品。他不像达·芬奇那样充满科学精神和哲理思考,而是执著地追求在艺术中体现人的精神、人的力量。他的艺术风格宏伟,感情强烈,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一个气魄宏伟的年轻巨人,他镇定地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搭在肩上的投石器,头部昂然抬起,警惕地盯视着敌人,眉宇之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地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大卫(雕塑,1623—1624年)贝尼尼(意大利)
贝尼尼(1598—1680)出生于那不勒斯,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和建筑家,是17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巴洛克艺术家。贝尼尼从小聪颖过人、心灵手巧,8岁就开始雕刻作品,很早就展示了他的才能,赢得了声誉。大理石在他的凿子下,似乎变得像泥一样柔软可塑。他的雕塑热情奔放、动作性强,有旋风般的力量,非常富于运动感和戏剧性。
贝尼尼的《大卫》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的大卫,似乎更具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而运动感则是巴洛克艺术的核心题材。
艰苦岁月(雕塑,高100厘米,1957年,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藏)潘鹤
潘鹤(1925—),广州市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40年开始从事艺术活动。1957年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艰苦岁月》。在这件作品中,潘鹤真实地再现了万里长征那个“艰苦岁月”里红军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艰难的生活留下的粗壮的胸骨,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脸上的粗皮舒展开来,嘴角露着会心的微笑,额上如壑的深沟中贮存着艰苦岁月里结成的苦难——这是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里老战士的形象。而一个满脸稚气的小红军战士则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微笑而遐想的目光向上伸展,放逐于无限的长空,憧憬着未来的理想。这个形象已超越了个别性,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
吹笛少年(油画,161厘米×97厘米,1866年,巴黎印象派美术馆藏)马奈(法国)
马奈(1832—1883)生于巴黎一个大资产阶级家庭。其父是法官,因此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自视甚高,看不惯一切保守落后的东西,追求进步和革命。但马奈又没有库尔贝那样的彻底革命精神,而仍有所保留,这一点也反映在他以后的艺术中。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从事艺术,其父母起初希望他学法律或入海军学校,他却两考不中,于是到一艘船上当了见习水手。在一次前往巴西的航海旅行中,他深深为大自然的美丽所吸引,回国后他就说服双亲,于1850年进入古典画家库退尔的画室作了学生。当他1856年离开库退尔画室时已是一个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夫的画家了,他1861年首次展出于沙龙的《弹吉它的人》和《马奈夫妇像》已显示出这一点。不过马奈更对当代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尤其库尔贝作品大胆的真实性和巴比松画家的外光效果,于是他也突发奇想画了他的第一幅室外画《退勒里宫的花园音乐会》。不过马奈除了像印象派那样考虑光之外,更注重画的内部结构与色彩的结合上,他在这方面的研究只有到高更尤其塞尚之后才为人重视。
马奈的画以其手法的自由和赋予色彩的地位,为未来拉开了序幕。他曾对日本浮世绘艺术形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也非常喜欢中国和日本版画色彩上的概括性和形象的平面性,并在他的作品中寻找对比色。《吹笛少年》就是一例。这是一幅没有阴影、立体表现和深度的画,由于轮廓制造了前缩效果,人物仍有三度空间感。马奈扬弃了自乔托以来将平面转化为绘画空间的方法,背景的灰色和人物一样坚实,似乎如果人物从画面走出来,背景会出现一个类似在模板上穿上的洞。为了加强画面的平面性,人物是在哪个地平线上,似乎已经不重要了,说他是浮在空中也行,目的全在于这个形象的平面的鲜明印象。吹笛女(雕塑,1904年)布岱尔(法国)
布岱尔(又译作布尔德尔,1861—1944)是罗丹的学生,也是一位继承罗丹的创造精神、把雕塑艺术进一步拓展并引向现代艺术的艺术家。他既承袭了古典雕塑的传统,又力求发挥雕塑语言的长处,摆脱罗丹过分注重文学性的特点,寻求新的表现手法。布岱尔的作品充满力量感,雕塑语言含蓄、深沉。如果说罗丹终结了一个注重写实和心理刻画的雕塑时代,那么布岱尔则开始了一个重视雕塑空间表现力和力度感的时代。他那雄伟、概括的雕塑开创了一代新风。
洛神赋图卷(绢本设色,27.1厘米×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东晋)
此卷以三国时代曹植(192—232)的名篇《洛神赋》为题材,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整地表现了赋的内容,也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新兴文艺理论中重视感情生活的要求。
作者逐节描绘故事的内容,开始部分是曹植带着随从到了洛水之滨凝神张望,仿佛看到了洛神(亦即甄氏)仙裳飘飘,凌波而来。其后是他们互赠礼物,洛神和她的同伴们在空中或水上自在地游玩。这时风神使风停止,河神命波浪平静,水神在击鼓,创世神女娲也在唱歌,曹植和洛神乘着驾六龙的“云车”出游,一叙衷肠。最后曹植在渡洛水的舟中思慕不已,离岸乘车远去时还回头张望,无限依恋。
此卷主要人物在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而形象富于变化。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树木,同时起到了分隔并联系统一长卷中不同段落的作用,保持了构图的完整。画中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了关切、迟疑的神情。曹植的形象具有贵族诗人风度,同时也表现了惆怅思恋的精神状态。画的设色艳丽明快,富于诗意的美。该画对人物心理刻画的成功及擅于表达情感内容的精深造诣,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绘画的新发展。
《洛神赋图卷》首见元朝王恽《书画目录》及汤《画鉴》记载,继见明代矛维《南阳名画表》。在宋代摹本颇多,现共存三卷,但以此卷最为完整。
梦(油画,204.5厘米×298.5厘米,19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卢梭(法国)
亨利·卢梭(1844—1910)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父亲是工人,母亲出身农民。亨利·卢梭青年时在军中服役了四年,结识了去过墨西哥的士兵,他们讲起的异国风情,使他十分向往。1868年他定居巴黎。1870年又参加了普法战争,退伍后在巴黎当了一名税关雇员,因受骗失职而被解雇,只得在酒馆以演奏来糊口。他也参加绘画活动,但未经训练,所绘作品技巧拙朴。这种不事做作的“拙味”被当时著名诗人阿波里奈尔所赏识,并为他写文章推荐,从此,他在画坛上获得了一定声誉。后经表现主义艺术家的鼓励,他保持这种率真的描绘事物的方法,并在题材中杂以某种神秘主义,使他的艺术独具一格。
《梦》展现的是一种幻想中的原始森林。画面上有一些奇怪的兽类和少见的热带植物,除了阔叶丛林以外,还有美丽的兰花、热带所见的水果等。这是一个未有人迹的原始丛林,可是在这样不可想象的环境里,有一裸体女人横卧在一张不可思议的华丽沙发中。中间一个皮肤黝黑的人,在面对观众的方向吹起他的长笛,一头狮子在树丛里向外窥探着。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存在,时令和环境都是违反常理的。它是一个梦境,一个画家头脑中的怪异的梦境,极富抒情味,也极富装饰味。
《梦》具有一定的表现主义成分,因为画上集中的事物——处女地、狮子、漂亮的禽鸟、可怕的美国野牛、惨淡的孤月、黑皮肤的吹笛手以及畸形的裸女等,只表露了画家的童稚般的想像力,由于它妙趣横生,受到很多人的赞赏。一位评论家风趣地说:“他的天才胜过了天真,他应该被奉为20世纪艺术的开拓者。”
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油画,87厘米×71厘米,191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新坎南私人收藏)基里柯(意大利)
乔尔乔·德·基里柯(1888—1978)出生于希腊,父母亲是意大利人。早年在雅典学素描,后又在雅典工艺学院学了四年绘画。父亲去世后,全家迁居慕尼黑,到慕尼黑后,基里柯继续就读于美术学院。在德国接触了勃克林的影响。基里柯还热衷于克里姆特、克林格尔、阿尔弗累德·库宾等画家的风格。
他在德国阅读了尼采的哲学,对叔本华的著作也发生过兴趣。尼采对表象以外事物含义的探究以及他在文学上描写意大利都灵那些拱形建筑物所构成的空荡的广场的散文,给基里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一幅《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是这种形而上绘画的典型例子。
画上的透视深景极富感染力。右边有一大片被深褐色和灰色带拱顶的建筑物遮挡的阴影,左边是一条低矮的白色连拱廊,长长地伸展开去。天空阴沉,街上却十分明亮。这时,从左角出现一个孤独的滚铁球的小女孩,她的影子似从画外拖入。前面又有一幽灵般的影子,长长地拖在明亮的街道上。这一切既不合逻辑,又显得非常恐怖。在那片阴影中,有一辆老式火车空车厢,车门敞开着,令人费解,给观者平添困扰。就时间上判断,似像深秋的午后,可是这座城市广场空无一人。商市停歇,颇有城市末日之嫌。基里柯承认这幅画来自尼采对意大利城市广场的描绘的启迪,它恍若梦境,时间表现也在深秋,因为在那个季节意大利的太阳变得低了,阴影比夏天更长。
巴黎街景(油画,105.1厘米×152.1厘米,1972年)埃斯蒂斯(美国)
埃斯蒂斯(Richard Estes,1936—)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美国的超级写实主义(又称“高度写实主义”或“照相写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这种艺术是对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个性化表现泛滥倾向的反叛,即以摄影为蓝本,极尽模仿之能事,以避免艺术中的个性。这种作法并不新鲜,因为库尔贝就曾以摄影为蓝本画风景。但不同的是,超级写实主义是用幻灯机把照片直接投射到画布上,然后极为精细地描摹下来。结果,照片的任何细节都得到精确的再现,与照片无任何区别,只是这种原大的景物经过这样的模仿以后就产生了奇异的视觉效果,它不仅抑制了艺术家的个性,也让观众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它——你越是想把它视为真实的东西它就越是与你产生距离。埃斯蒂斯的《巴黎街景》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在这幅作品中除真实描绘每一个物体的细节外,还用墙面上镜子的反射来增加这种视觉上的真实性。然而画家的真正意图却是告诉人们,我们看到的真实都是虚幻的,即使如此真实地描绘它仍然不过是一幅画。
(二)名词解释 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Humanism)的基本意思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宏扬人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前者,它把世界和历史都看作是以人为中心的;在后者,它强调普遍的人性。但是如何看待人道主义上也有两种观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前者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后者以集体主义为中心。不同的人道主义观在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假大空”
是文革中形成的一种文艺现象,与文革中提出的文艺原则有关。首先是“三突出”。“三突出”这个说法最早由当时上海文化系统革命委员会筹委会主任于会咏提出,后经姚文元修改定型为:“在所有的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根据这个原则,他们还规定:不准写主要人物的过失;不准其他人物夺主要英雄人物的戏;不准写两个以上的主要英雄人物等。文革中确立的另一创作原则就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个创作方法在文革前就已提出,但在文革中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按照当时的理解,所谓“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革命理想和现实斗争相结合的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它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的,其核心是“以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描写‘新的人物,新的世界’——表现以工农兵为主人翁的新时代,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这种美术样式,在“大批判”和阶级斗争意识的推动下,从文革前的某些宣传画和农民壁画以及时事漫画中吸取其造型因素,逐步形成了它鲜明的二元对立的艺术特色:在人物描写上,正面人物多为特写、面目方正、浓眉大眼、胳膊短粗、肌肉隆起、指点江山,而反面人物则委琐卑微、狼狈不堪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在艺术形式上,平涂的黑红两色不仅视觉效果强烈,而且代表了革命与反动和光明与黑暗的二元世界。它实际上主要是文革中“三突出”和“红光亮”、“高大全”创作原则的另一种具体体现,最后变成了一种虚假的程式,追求宏大和内容上的空洞,被简称为“假大空”。图式
图式(schema)的原意是指图形的轮廓或样子,即一个图形的构成样式,后引申到艺术家的造型方式,或其赖以形成作品程式化与规范化的样式,也就是说,有个性和创造力的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图式。图式来自于自然,是人对自然的抽象,人用这种抽象出来的图式再回过头去匹配自然,从而由于人的理解力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图式。它的形成是由其功能或内容决定的,或依赖于其功能或内容,这就形成了图式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恒定性,所以在艺术中,图式是可以传承下来的,艺术家就是根据这种传承下来的图式去进行新的创造,并由此逐步产生出自己的图式的。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formalism)来自于“形式”(form)一词。美术作品的形式特性,即其视觉因素——色彩、形状、大小、结构等,这些产生形式。一般来说,形式主义相信,是形式而不是内容使一件作品具有价值,而实际上它们在任何美术作品中都是互为依存的。
对形式的哲学探讨在古希腊就已经开始了。而形式主义艺术理论却是现代艺术的产物,主要是由英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以及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推动的。形式主义最初的产生是作为一种逐步抽象的现代艺术的思考方式,和对非西方传统的外国艺术发生兴趣的早期现代艺术的一种理论回应与总结,以对这种新的艺术作出解释。贝尔最早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概念——有意味的形式,从而为形式主义艺术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以后,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形式主义艺术成为主流,形式主义批评也成为解释现代艺术的主要方法。
三、教学建议
(一)结合前一课所学习的艺术家的创作意图的形成一起来学习和讲解,因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也与艺术家的生存环境(社会和文化情境)或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和地域有着直接的联系。(二)着重讲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之间的关系。课文的第三部分又提到了艺术创新的问题,这里只作为参照理解,而不必展开,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还是学生目前无法深刻领会的。
6.湘教版 第八课 石头说话 篇六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感受美术造型的奇妙和表现的乐趣。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想像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特征,大胆拼摆、想像添画。
知识目标:掌握石头组合和彩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石头,触摸石头,了解石头的特征,认识、感受大自然的美。难点:尝试、实践,掌握石头拼摆、彩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教具:石头造型范品。
学具:大小石头3—5块,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
主图是大自然中自然成型的石头,犹如一只准备向前跳跃的青蛙正在注视着什么,还有那块漂亮的雨花石花纹肌理则像一只猫头鹰,而黑色的石头则像一只猴面鹰,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如此生动而逼真的形象,给人们的感觉是栩栩如生、色彩斑斓。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石头的各种形态。
?
2.学生上台“摸宝”,并谈谈手感,猜猜“宝贝”的形状,说说“宝贝”的颜色、花纹。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说说为什么。
4.学生发现,老师事前装在袋子里的石头彩绘“小猪”,并了解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制作方法。
板书出示:添画。
二、尝试体验
1.教师组织学生尝试作业。
学生尝试体验感受。通过尝试,巩固了解制作方法。
2.教师启发:你在制作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谈制作时遇到的困难。
3.教师启发:学生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解决学生添画时用颜料绘画的技术问题。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
学生开展评价。通过展评使学生了解选择合适(形状、色彩、花纹、手感)的石头,根据特点添画。
展评学生作业。
三、欣赏启发
1.教师出示许多单个石头彩绘作品。
学生欣赏,了解添画的内容。通过欣赏拓展学生思维。2.教师出示拼摆石头彩绘作品。
学生欣赏,了解拼摆、添画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可拼摆石头,再添画。
出示单个石头彩绘作品:表现内容:动物、人物、植物等等。
四、创作表现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作业要求。
教师出示作业要求:选择 合适的石头,根据石头的特点进行添画或拼摆成一个有趣的形象。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作业。
?
五、活动评价
1.教师设计情境:瞧,它们都忍不住要和我们说说心中的话。
老师设置情境,学生观看,为学生活动提供范例。2.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说几句心里的话。
学生上台用石头作品进行演讲介绍。通过活动开展自评,进行环保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3.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能力,陶冶情操。4.课堂小结。? 教育叙事:《石头说话》教学反思
7.第八课 自选图形的应用 篇七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自选图形;
2、熟练掌握自选图形的设置、组合、旋转等操作;
3、掌握自选图形中的任意多边形的使用操作;
4、提高合理搭配图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绘制自选图形,了解文档布局排版的不同方法;
2、通过学生自主利用自选图形进行设置、组合、旋转等,激发他们运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杂志版面的编排,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情操。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自选图形的设置、组合、旋转;
2、任意多边形的绘制与调整。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组合的合理性、美观性。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预先准备三份有自选图形做成的页面。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份作品和我们上节课做的有什么不同? 活动2【导入】认识自选图形
欣赏作品,归纳概念;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中的自选图形。活动3【讲授】自选图形的设置
二、自选图形的设置
1、选择自选图形、设置自选图形。
以书本案例为例,演示如何插入自选图形,以及设置其形状、轮廓和效果等;
2、在自选图形上添加文字。
添加文字,并插入图形文字的叠放次序、组合等概念;自选图形的组合:(1)介绍两个功能键:Shift键和Ctrl键
(2)多个自选图形的叠放:先选中对象,按住Ctrl键不放,用光标移动键来移动可以进行微调(3)多个自选图形的选取:先选中一个对象,然后按住Shift键不放,再单击其它几个自选图形(4)自选图形的组合:选取多个自选图形后,在“绘图工具—格式”选项卡上的“组合”组中,单机“组合”,即可。
三、自选图形的旋转 将自选图形进行旋转:
1、在“绘图工具—格式”选项卡上的“排列”组中,单击“旋转”,可进行固定角度旋转;
2、单击图形上方的“自由旋转”按钮,可对图形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
四、任意多边形的使用
利用任意多边形可以绘制出富有创意的图形。
1、在“插入”选项卡上的“插图”组中,单击“形状”,选择“线条”中的“任意多边形”;
2、拖曳鼠标绘制一个多边形,双击鼠标表示结束绘制;
3、对所绘图形进行适当美化,添加相关文字。活动4【练习】学生自由创作
1、运用自选图形制作自己所负责栏目的第二个页面内容;
2、已完成版面制作的同学,利用自选图形设计富有个性的Logo,并将Logo合理融入自己的页面中。
活动5【活动】评价作品
8.第八课日语作业 篇八
1.词汇(略)。
2.语音:复习音标及字母组合[i:] e, ee, ea, i;[i] i;[+] a, e, o,er, o(u) r
3.语法:复习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二、教具
录音机;音标卡片等。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值日生报告(参照上一课教案)。
2.教师出示音标卡片,复习[i:] [i][+]等三个元音的读音,启发学生分别给出含有这三个元音的单词。教师可将这些单词书写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出读这些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
3.放课文第1部分录音,学生打开书,反复跟读三遍。指导学生做练习册习题1,当堂核对答案。
4.教师领读练习册习题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i:]和[i]这两个元音。
5.给学生一分钟时间,看课文第2部分图示,并用英语回答提问。当堂核对答案。
6.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复习要点中的说明和例句。如学生有疑问,教师可做必要的解释。
7.指导学生做练习册习题(包括第七课练习2)。
8.布置作业
9.博雅汉语第八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
(1)认读本课的生词,使读音准确率达到95%以上;在书写上,笔顺要正确,提醒学生注意字的书写结构。
(2)使学生能掌握中国号码的表示法,怎么读;数字“1”在号码中的特殊读法(yao)。(3)理解“几”的含义,会用“几”和“多少”来询问。
(4)掌握“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理解“吧”的语义作用,并能熟练应用。理解意义并能正确使用造句。
(5)准确理解生词 多少
不过
都
等
到 怎么 走的含义,并能用这些词造句。
2.技能领域:
(1)对生词和语法的理解准确到能自动化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课文学习完后,学生能够流利朗读课文,发音基本准确,语调比较自然.(3)情境模拟――分角色(脱离课本)完成课文对话.
3.情感领域:
学生有想用学过的知识要同学和朋友的手机号码、宿舍号.
教学重点:1.号码的询问方式。
2.“呢”在特殊疑问句尾的疑问功用的理解.
3.“不过”、“都”、“多少”的理解. 教学难点:1.对“几”和“多少”(1)的应用.
2.“不过”、“都”的理解. 教学方法:听说法 翻译法 全身反应法. 教学步骤:
第一讲 1-2学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25个生词,并能正确使用一些生词造句.
2.对于生词“不过”、“都”、“路”“东南”能理解并准确地应用
3.朗读课文对话,使学生――
①正确认读课文的字.
②使句子的语调在朗读时的有可感性(即读出句式语调).
③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 对于生词“不过”、“都”、“到”“怎么”“等”的理解.
教学难点: “不过”、“都”、“几”、“怎么”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听说法 翻译法 全身反应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复习:第七课的23个生词(以听写为主),辅以拼音的标写.
(二)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同学,这就少不了外出访友这项活动.而去朋友那里时,就要知道怎么去,做哪路车、朋友的电话号码和住在哪儿。那么,这要该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的主内容就会教会我们这些。1.生词:(标●的,是讲解训练的甲级词,标△的是乙级词)电话:((diànhuà)телефон(名)例句:①我没有电话
②阿丽娅买电话了吗? ●号码:(hàomǎ)номер(名)例句:①电话号码 ②你知道安娜的护照号码吗? △多少:(duōshǎo)сколько(代)
1.问数量(опрос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例句:①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②卡佳的房间是多少号?
③你带多少钱?我们需要交多少班费?
2.指代不确定的数量(взамен показать неопределѐнн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例句:①你会多少写多少(ты умеешь сколько и пишишь столько)
②你给多少我要多少(ты дашь мне сколько и я беру столько)③你知道多少说多少(ты знаешь сколько и говоришь столько)
周末:(zhōumî)конец недели(名)例句:①周末休息
②周末你有空儿吗? △呀:(ya)(助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е)由“啊”的另种语音形式和写法,主要是用在元音a、e、i、o、u后.用在句子或小句的末尾.例句:①好呀!②你有钱吗?有呀!③花呀
● 不过:(búguî)однако(连союзное имя)
1、表示转折,比“但是”轻,多用于口语(выражать перелом ,оно легче “но”,много применять в устном языке)a)补充、修正上文的意思;只是。(дополнять и поправлять значение предыдущего текста)例句:①你有手机吗?我没有手机,不过我的同屋有。
②有时间你给我打电话吧!好呀,不过我没有你的号码。③我去你那里玩,不过,去你们学校怎么走?←(补充)④他学习一向不努力,不过现在好多了←(修正)
⑤我喜欢吃饺子,不过这个食堂没有饺子。(?)
⑥我想回家,不过没有钱。(?)
b)补充同上文相对立的意思(дополнять относительное значение предыщего текста)
例句:HSK考试失败了,不过他并不灰心。
2、在句中可直接说下句,也可有在后面有停顿。与“只是”用法相近,它的转折语气比“不过”更轻,后面不能停顿。(в предложени можно прямо говорить следующе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 ,тоже можно позади есть паузу.“不过”и“只是”в медоте использавания аналогично ,“只是” более легче“不过”в частице,позади нет паузы)
△怎么:(zěnme)как(代местоимение)询问式(опросительная форма)例句:
①去你们学校怎么走?
②怎么办?(как быть?)③你是怎么学会汉语的?
△ 走:(zǒu)идти(动)
1.可带“了”“着”“过”,可重叠.
例句:①齐步走!(шагом---марш!)②怎么走?(как идти ?)
③我没走过这条路.
2.走+在 后加表示处所或方式 例:①走在操场上 ②走在前边
3.走+向 后加表示处所的成分 例:①走向胜利 ②走向美好的明天. 和:(hã)и(连)例句:①我和你
②在中国周六和周日两天都休息。、路:(lù)маршрут(量квантор)例句:①21路车
②坐几路车到你们学校? 公共汽车:(gōnggîng qìchē)автобус(名)①106路公共汽车 ②坐公共汽车
△ 都:(dōu)(副наречие)все
1.表示总括全部,除问话外,所总括的对象必须放在“都”
前.可以说“全都”,总括的意思更明显.(выражать обобщать весь ,кроме.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го слова ,обобщѐнно объектом обязательно ставить до“都” ,можно говорить “весь全都”,обобщѐнный смысл более очевидно)
例:①他们都去 ②今天明天都上课。③21路和106路公共汽车都到红山公园③大家都同意
2.所总括的对象可以用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疑问代词放在“都”后(обобщѐнный объект можно применять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е местоимение с произвольным показанием.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е местоимение поставлять за “都”)
例:①今天都谁没来上课? ②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3.已经,句末常用“了”
例:①(уже)都十二点了,你怎么还不睡? ②她待我比亲姐姐都好。(даже)
△ 到:(dào)доходить(动)
例句:①十五分钟就到了。②火车到了。
③时间到了。④秋天到了
骑:(qí)ехать(动)例句:①骑马(ехать на конях)②骑自行车 快:(kuài)быстро(-ый)(形)①骑自行车也很快,15分钟就到了。②课上得很快。十五:(shíwǔ)пятнадцать(数имя числительное)例句:①十五分钟 ②今天十五号 分钟;(fēn zhōng)минута(名)例句:①一刻钟是十五分钟 ②一小时多少分钟? 校园:(xiào yuán)школьный двор(名)例句:①新疆师范大学的校园很大②我们宿舍在校园的东边。
东南:(dōng nán)юго-восток(名)例句:①宿舍楼在校园的东南边 ②今天是东南风 东:(dōng)восток(名)例句:①新楼的东边是操场②玛力克坐在卡佳的东边。号:(hào)номер(名)例句:①今天几号?②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房间:(fáng jiān)комната(名)例句:①你的房间是多少号?②我的房间很大。室:(shì)(名)кабинет(камера)例句:①我的宿舍是东5号楼502室 ②三室一厅 手机:(shǒu jī)сотовый(名)例句:①你的手机号码是多少②我没有手机。●等:(děng)ждать(动)例句:①我等你 ②等公共汽车 补充词语:(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е слова)1.学生证(xuã hēng zhâng)(名)студенческий билет 例句:我们有学生证. 2.要(yào)(动)хотеть 例句:我要去上课.
教与学的活动设计:
老师领读生词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纠正读音,多次领读后,使学生的认读能力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然后请几名同学领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运用所学的生词造句,进一步理解生词,检查理解散应用的准确程度.
课堂学习小结:
布置作业:1.写生词,每个字(词)写二行,开头一定用拼音标注上.
2.P64—五
第二讲 3—4学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能理解文句的意思. 2.通过领读,纠音,使95%以上的学生能流利准确的阅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逐句分析课文内容,重点分析难句。
2.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意思。3.朗读上的发音与语式的标准化.
教学难点:理解文句的意思和技能上的应用. 教学法:领读法 翻译法 教学内容:
(一)复习:听写生词
(二)课文:1.领读,纠音,熟读.
2.释义(翻译与生词的应用结合)
3.模拟训练:根据课文对话,让同学分角色朗读后,以所在的学校与宿舍为地点,做一次课文模拟练习. 4.用几句话概括文意.
本课小结:课文可以说是生词与语法的应用.更是这课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使用.所以应熟练掌握每句话的意思及应用场合,达到自动化,得体.
布置作业:P63—四
P64—六
第三讲 5—6学时
教学目标:1.能掌握中国号码的表示法,怎么读;数字“1”在号码中的特殊读法(yao)。
2.语法点中能理解并熟练掌握号码的提问方式。
3.“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理解意义并能正确使用造句。
教学重点:1.理解“几”和“多少”的含义和应用。
2.“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几”和“多少”的含义和应用。
2.“呢”在特殊疑问句中的应用。教学方法:翻译法 讲解法
教学内容:
(一)复习: 听写上节课的生词.
根据本课要讲解的语法需要,复习第三课的语法点:特殊疑问句\“呢”(1)
(二)语法点:
1.号码表示法:(медот выражения номера)
汉语中的号码直接读数字,例:81653625,,其中,“1”作为号码时,要读成“yao”.
(В китаском языке выражать номер прямо читать цифру ,например:81653625,в тому числе , когда “1”в качестве номера, нужно вычитать “yao”)
例:①我的房间号是201. ②他的电话号码是31653415.
③108路公共汽车到东方大学.
2.“几”和“多少”(1)(2)(несколько и обычно о числе до десяди =сколько)
“几”和“多少”,Они можно применять опросить номер 例:⑴ 你们的宿舍是几号楼?
⑵ 大卫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⑶ 张红的房间是多少号?
注:在什么情况下用“多少”,什么情况下用“几”,下一课的语法移到此处来浅讲一下.(“几”一般用来询问十以下的数量,十以上的数量常用“多少”来询问。(вообще говоря,“几”часто употреблять опрос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 ниже десяти *до десяти* , “多少”часто опросить количество выше десяти)例:你要几本汉语书?→你有几本书?)3.“呢”(2)
“呢”可以用在特殊疑问句尾,加强疑问语气.
(“呢”можно применять в конце особого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го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оно играет в роль усиления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ой частицы)Например: ⑴去图书馆怎么走呢?
⑵这是谁的书呢?
⑶玛丽在哪儿呢? 布置作业:P 63—三 P64—七
第四讲 7—8学时
教学目标:1.理解“吧”的语义作用.
2.练习指导.
3.概述课文.
教学重点:1.语法中“吧”的含义的理解;
2.课文的综合概说
教学难点:课文综合概说 教学方法:翻译法 听说法
教学内容:
(一)复习:1.找同学到黑板上写这一课的部分生词。
2.提问同学用指定词语造句。
3.根据本节学习的需要,复习第七课的语法点“吧”(1)
(你是中国人吧?那是图书馆吧?你明天休息吧?→用在疑问句尾,有要求确认的意思)
(二)新课:
1.语法“吧”(2)
“吧”用在句尾,表示建议的语气(“吧”применять в конце предложения, выражать предложительную частицу﹡частицы предложения*)例:⑴ 我们去看电影吧。→我们一起写作业吧。
⑵ 来我们学校玩儿吧。→
⑶ 我们去图书馆吧。→ ● 注意标点符号(знаки препинания)的使用;(поставить знаки препинания打上标点符号)2.做课后练习3.本节小结:
10.第八课:《收发电子邮件》 篇十
(上)
特快专递没我快
——收发电子邮件
高新区第七小学
《收发电子邮件》备课设计
【教材分析】
《收发电子邮件》是泰山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8课的内容,本课中开始涉及网络应用的相关知识,同时这节课是在学生申请注册了自己的邮箱之后,学习如何收发电子邮件,以此学会用“邮箱”这种方式与他人交流。【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点是在学生自己申请了邮箱的基础上,学习如何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操作技术的学习掌握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简单,因此这节课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多尝试探究,其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电子邮箱的界面组成。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登录电子邮箱的操作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进行电子邮件的撰写、发送和接收,并尝试“通讯录”的使用。
3.情感目标:互动交流中体验信息化的方便、快捷,培养孩子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电子邮件的撰写及发送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使学生增强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及掌握一定的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具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事先准备好的文件资料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演示法 “六老师”教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导入:
师生课前小互动,交流体验(准备):课前安排好办公室内一老师给我发送一封邮件;课伊始,安排一名学生到办公室帮我取回文件。通过“收发邮件”与“学生取文件”的对比,引发学生对邮件的方便、快捷的认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收发电子邮件。
二、探究新知:
(课前交流中,如果发现部分学生已经在使用电子邮箱,那么可以设置“小老师”代讲环节,由生先讲。)1.师生互动,登入常用的电子邮箱地址。
师:刚才听有些同学说自己有好几个电子邮箱,谁能起来说说你是从哪里申请的?
生:随机说,163、126、新浪„„
师:有这么多不同网站的电子邮箱?那你会用电子邮箱发送邮件吗?
生:(部分会用邮箱的学生)会。
师:那好,今天老师也来当一回学生,我想请一个“小老师”到台前来替我讲讲你是如何给别人发送邮件的。(互动)
要求:
(1)小老师要边演示边讲解。
(2)强调自己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
(3)师一旁观看,并作适当的点拨、鼓励。2.互动探究收发邮件的方法。
生:演示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师注意适时点拨几个要点:
(1)“收件人”一定要写正确,特别是“哪个邮箱的地址”。(2)师介绍“抄送”、“密送”的用途。
(3)介绍“内容”的编辑与文档的编辑的作用类似。
三、带任务展开小组互动学习:
(课堂上,依旧开展“六老师”的教学法:由六个首先完成的同学担起“小老师”的角色帮助其他“不会做、不敢问”的同学更好的完成课堂任务。)
1.自己尝试给自己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我们来“摘星”:
2.开展“摘星”比赛:各组每个同学给老师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在此过程中,大屏幕投放学生发来的邮件信息,每发送成功一封,就增加一个小脚印,最后,看哪组最先摘得“红星”。此目的两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检验学生的完成率。)
3.小组间,交流在发送邮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师生互动,巡视、指导、点拨。5.说说自己在收发邮件的过程中的心得。
四、拓展练习:
师:结合学生发来的邮件信息,互动学习“如何添加联系人”,及介绍添加后的作用。
生:自主练习添加好友的信息。
五、小结:
师生交流在收发邮件中的感受,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渗透网络使用安全知识(出示多媒体,网络七字真言),师生共读。
用 户 密 码 要 牢 记; 网 上 交 流 要 有 礼; 不 明 邮 件 不 要 击; 病 毒 防 护 要 备 齐; 以 上 四 点 若 长 记; 网 络 高 手 你 第 一!
拓展小作业:
利用申请到的邮箱同学间进行书信交流。【教后反思】
本课内容为电子邮件部分的第二课时,在网络学习这一单元中,每个学生都在网易或新浪上申请了免费的电子邮箱,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习使用电子邮箱,同学间发电子邮件,交流电子邮箱的使用体会,从而掌握收发电子邮件。
回想本节课,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网络比较少,所以课堂上当老师要求学生打开自己的电子邮箱时,很多学生忘记了自己的邮箱用户名或密码,从而导致无法登陆自己的电子邮箱,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正常登陆,并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针对这一点一是学生平时不常使用的缘故,另一个也是教师的教学准备的疏忽,应在课前调查一下学生的电子邮箱是否能正常登陆。
回想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贫富悬殊”现象十分严重。这其实也给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不认真听讲,首先会去怪学生不好好听,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如何来吸引学生。在一班上课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无法登陆邮箱,所以课堂有点骚动,学生都在议论登陆不了邮箱,所以导致本课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是我在本节课中没有把握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的成功之处:虽然在本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也有其闪光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充当一下“小老师”,让他们尝试角色的转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增
【第八课日语作业】推荐阅读:
2024春日语下在线作业10-06
日语词汇 常见日语谚语、熟语一览10-28
大学日语感想06-13
新编日语写作06-16
日语谚语作文07-03
日语基础学习08-11
日语初级笔记08-20
商务日语课件08-20
日语句子唯美09-02
日语范文打工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