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英语

2025-02-03

中国教育梦英语(精选18篇)

1.中国教育梦英语 篇一

长安乡中心学校

李红

中国梦 教育梦 教师梦

——我想那不只是一个梦想

生活的奇特就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将来是什么模样。曾经以为,我是误入歧途,才会那么阴差阳错的步入教师这一行列。不过,顺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维路线一步步走下来,这一路上,因为工作上的各种琐碎而累过,因为学生的调皮和不尊重而伤心哭过,却也因为假期里学生毫无预兆的电话问候而真心的笑过,在我不舒服时,得知学生悄悄帮我洗掉了堆积的脏衣服后,也深深地幸福过„„渐渐地我明白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没有回程的旅行,梦想其实就在路上,对每一个人来讲,它不一定就是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是一旦出发,便是一段征程。只有一路前行,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才能追逐自己设定的梦想。

有一个故事:一扇大门上挂了一把大锁,铁锤使劲的想要敲开这把锁,可就在他累得筋疲力竭时,那锁依旧牢牢的挂在门上。这时,一把钥匙走过来,她插入锁孔里只是轻轻地一转,伴着噹的一声,锁就打开了。铁锤惊奇的问钥匙:“你那么娇小的身子,怎么就可以轻易地敲开这把大锁?”钥匙笑了笑:“我解开了他的心。”尽管在教师的岗位上学习四年了,但是相比于优秀的前辈们,我还差很多。四年的时间里,我有进步,却也无数次的迷茫过。有时候,自己都想问:“我怎么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学了?究竟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利于学生发展的?”可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人可以给我一个明确具体的答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反复问过自己以后依旧只能摸索着前进。

曾经读过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印象最深的是他带学生到大自然里上课的那一幕。我想他的那些学生应该都会因为有他那样的老师而幸福吧。在他的课堂里,充满了尊重与关爱,洋溢着思考与睿智。那样的课堂是活泼而生动的,那样的师生关系是很多人艳羡的。在我看来,单纯的知识在现在的课堂里比重并不如曾经那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知识来源广泛了许多,你不知道或许就在哪一天,就有学生比你的知识还渊博。那么教师让学生留在课堂的理由是什么呢?我想每一位教师都明白,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前人的智慧结晶,而是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认真对待生活的方式。正如故事里钥匙所讲的那样,沟通从心开始,教师职业特殊的也就在于,她是塑造人的事业,但她面对的又不是像雕塑一样可以完全任由自己雕琢的材料,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的人。想明白了这些,我知道我不是完美的教师,我也不可能完美,那么所能做到的就是把身上的优点展示给学生,努力的引导学生在一个个人生转折点上选择适合他们的答案。

在书本上,教师总是光辉的事业,鲜花和掌声总是留给一位位鞠躬尽瘁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而曾几何时,现实悄然改变,新闻里,网络中,人们的口中充斥了对教师的不屑与批判。我无法体会到书本上所描述的教师有多么自豪,我只知道自己出门在外时并不太愿意被周围人知道自己是一名教师。谁都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理会那是个别人所为,只一贯性的一竿子打死。而我也清楚的知道,书本上的赞美并不是空话套话,事实上,绝

大多数的教师们也就是那么尽心尽力地奉献着,耐得住清贫,受得住埋怨„„只是,教师再宽容,再豁达,那也是凡人一个,作为人的自尊,长期不受尊重,必然有一天会到达极限。很多人都感叹,现在,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留在教育行业,而我不这么看,所谓的优秀,就看你怎么看。教师本来就是为了教给学生本事,引导学生走向更好的生活的,那么学生赢得掌声和鲜花那是理所当然,他们在更广阔的领域成为拔尖的人才那更是必然。我的一位中学老师在在毕业聚会上只说了一句:我希望你们都比我过得好。而就是这句话和当时说出这句话的那个身影成为了我一生都将铭记的瞬间。那时候,是感动;现在,是激励;也许,将来便是感恩。所以,我不希望本是光辉,也确实光辉的事业在社会的进步中倒退,期待那一天,我可以骄傲的告诉身边人,我是一名教师,而那时那刻,他们投来的都是真诚的赞扬与尊重的眼光。

梦想在路上,而这一路也是一段奇特的旅程,流年有声,岁月无痕,既然就那样自然地走上了三尺讲台,那么就在这样的舞台上舞出我人生。在这静好的岁月里,我憧憬着,努力着,不断地付出着,一路欣赏着旅途中的各种牵绊与美好,正如我爱真正的旅行一样,不在乎那目的地的景色是否如我所期待,但求去往那个地方的途中收获我美丽的心情。作为教师,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我走下讲台的那一天,我可以问心无愧的告诉自己,告诉别人,心安最美!

2.中国教育梦英语 篇二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的参与和奋斗。这, 便是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 大学生处于追梦的年龄, 有着圆梦的期待, 然而在进入大学后, 在这个与社会刚刚交锋、常有梦想折翼于现实的时候, 部分意志薄弱学生甚至丧失了对梦想的追求。

因此, 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追寻自己的“大学梦”、“成才梦”乃至“中国梦”十分必要。在这个过程中, 父母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校教育, 更应重视自身的家庭教育。

作为社会的第一细胞, 家庭是个体成才过程中的首属群体。在高等教育阶段, 它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家庭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影响

(一) 经济独立能力的缺乏

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父母, 勤工助学和奖贷学金制度只是补充。学费、生活费等各种经济压力下的大学生, 缺乏经济独立能力, 这无疑加强了大学生与家庭的联系。

(二) 通讯和交通便捷

现在的大学生与父母联系多是打电话、聊QQ, 方便快捷。现在的交通是公路、铁路、空中路路通。便捷的条件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 增加了父母对子女的联系, 增强了父母对子女的影响。

(三) 家庭的关注

从历史上的孟母三迁, 到现实中的巨款择校, 父母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即使孩子上了大学, 这份爱随着时空的拉长也有增无减。

二、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作用

(一) 激励作用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每一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梦, 这种较高期望带有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子女受到良好的鼓励, 就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从而激发自己的“成才梦”、“中国梦”。

(二) 示范作用

马卡连柯指出:“孩子的一切良好习惯的形成, 完全靠父母榜样的力量”。家庭教育中, 父母为了实现“家庭梦”、“事业梦”, 辛勤工作、服务社会, 就是一种“榜样”, 会给子女鼓舞和力量。

(三) 调控作用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规章制度来实现, 而家庭教育主要通过情感和经济纽带的辅助来完成。当大学生不能独立地满足自身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时, 就必须通过家庭来获取, 使得家长在教育和帮助子女追求梦想、实现自我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和权威性。

(四) 信息反馈作用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 知女莫如母”。当子女在追梦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很容易被父母觉察。虽然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和多变, 但在父母面前有一种安全感和放松感, 使得父母能够通过子女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动态, 不仅在教育中能有的放矢, 而且可以把这些真实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学校, 便于学校对大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三、家庭教育如何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发挥作用

(一) 提高父母对“中国梦”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的认知水平

父母作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的重要角色, 必须首先把握好“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本质内涵, 把握好“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一根本属性, 营造用“中国梦”培养大学生、激励大学生的良好家庭氛围。

(二)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中国梦”, 共筑“中国梦”

笔者曾经和大学生讨论过梦想的问题, 有的大学生梦想模糊, 甚至没有梦想, 也有的大学生有非常美好的梦想, 但空洞、信念不足。这些大学生通过和辅导员、同学的交流也无法得到安慰或解惑。父母必须在此时填补空缺, 积极采用各种形式, 引导子女正确认识自己的梦想, 认识自己的梦想既是“个体梦”, 也是“中国梦”, 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去奋斗, 一步步走近自己的梦想。如通过短信、QQ等新手段与子女沟通交流、有效引导。或是通过带领子女游览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等形式直观、感染力强的活动, 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 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梦”、“中国梦”

父母要培养和启迪子女敢于有梦, 教育引导子女既要“读好书”, 又不能“死读书”, 要在学校和辅导员的带领下, 积极融入社会实践之中, 把个人成长成才梦与社会道义统一起来, 关注其长远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教育, 强化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 父母要扮演好子女的“精神导师”角色。在子女理想受挫时, 父母要通过各种方式扮演好健康心理的培育者、实际困难的帮扶者等角色, 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找准位置, 远离萎靡不振, 远离自暴自弃, 始终保持披荆斩棘、开拓进取、逐梦圆梦之锐气。

参考文献

[1]何娟.迎着新教育的春风, 放飞梦想——素质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教学研究, 2012.

[2]格日乐图."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3.以“教育梦”推动“中国梦” 篇三

“中国梦”很宏大,“教育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企盼,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其中教育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以说,优先发展教育,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教育梦”的实现既要放眼世界,学习借鉴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教育经验,又要深入中国教育实际,求真务实,切实有效地解决中国自己的教育问题。

作为师范大学的校长,我格外关注中国教师教育和基层教育的改革发展问题。关于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问题,我的梦想是,中国能够早日造就成千上万的教育家和卓越教师。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人,更加需要了解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实践,能够把教学内容由知识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体现出教育活动的创造性;更加需要深入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之中,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更加需要对中国国情、教情有深刻的了解,增强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造就教育家和卓越教师是一个系统工程,师范大学难以独立完成,它需要职前与职后相衔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走协同培养教师的道路是教师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包括东北师范大学在内的国内一些高校,在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方面已经作出了积极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初步形成了“师范大学—地方政府—学校”(U—G—S)三方合作的教师教育新模式。我希望这方面的改革探索能得到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但目前优秀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问题严重,“下不去、留不下、用不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为此我有两点建议:首先,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扩大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据调查,城乡教师的基本工资基本持平,而以津贴、补贴、奖金和福利等为代表的辅助性工资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要大幅度增加农村教育教师津贴,基本原则是根据艰苦程度划分津贴标准。其次,可以实施地方免费师范生政策,确保招生培养与农村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20世纪曾经实行的三级师范教育之所以很有成效,与各级师范教育与各层面教师岗位需求衔接紧密有很大关系。可探索实行公费培养、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多种免费方式,吸引真正热爱教师职业,能够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学子报考师范院校。

教育是百年梦想伟业的基础。肩负师资培养重任,我们要更加主动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教育梦”而努力奋斗。

4.中国梦 追寻教育梦 篇四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国梦”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国人的共识,昭示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为一个教育人,由“中国梦”,我自然地想到了“教育梦,想到了世纪之交开始的课程改革。

十多年前,一群具有教育理想和共同愿景的人,基于严峻的中国教育现囊静国际教育发展的最新动向,希望通过改革追寻到中国人的“教育梦”。这样的梦想,最终在新世纪初上升为国家意志,由此开启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序幕。从此,中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课程改革打上了“中国梦”的烙印。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十多年里,赞誉与争论相伴,前进与迟疑同行。——或者,梦想的实现过程本就是如此,因为梦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意味着惯性的打破,意味着利益的调整,意味着走在一条方向正确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努力的崎岖路上。

不仅仅如此。

秉持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新世纪课程改革最为重要、最为本质的追求是建立新型的课程文化、新型的课堂文化、新型的教研文化,以及新型的管理文化,希望藉此在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教师同侪之间、管理者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的新型伙伴关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引导学校教育回归本旨,更加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出自由、平等、宽

松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个孩子能够享受到快乐而有尊严的校园生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影响每一个学生,影响每一个家庭,进而向全社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我坚信,这样的文化元素必将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幸福、有尊严、有个性地成长与发展,进而为民族的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这个意义上,课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其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它绝不是三年、五年、十年能够实现的,它的实现可能需要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事实上,十年的课程改革虽然初步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但离原先设定的目标还很远很远。

每隔五到十年,围绕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的改进、评价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革,总会周而复始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能够带领我们实现教育梦追寻中国梦的课程改革,也许就是这一次,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要不断强调反复重申的是,没有了灵魂的任何技术意义上再完美的课程方案,都不能引导我们通过“教育梦”实现“中国梦”。

面向未来,必须落实并保障课程发展制度的法律地位,使课程改革得到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实质性支持,从而在根本上引导基础教育课程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需要教育决策者的魄力和勇气。

面向未来,必须建立起民主、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学术环境,以“建设性协商”的态度推动课程改革持续迈向深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性和智慧。

面向未来,每一个教育人必须构建并努力坚守教育的底线,对一切违背教育规律、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保持足够的警惕,努力让教育远离功利,为每一个孩子营造安全、健康、完整的教育生活。这,需要每一个数育人的信念和行动。

……

5.中国梦英语作文 篇五

There is a farmer who works at sunrise and rests at sunset. He wanted to improve his life, but he was too lazy, too timid, too lazy and afraid to do anything, and always wanted to encounter unexpected wealth.

The miracle finally happened. One day in late autumn, he was plowing in the field, and a rabbit, impartial, hit his head on the root of the tree beside his field.

On that day, he had a good meal. From then on, he stopped planting. From day to night, the magic tree roots, waiting for the miracle.

6.中国梦教育梦结业论文 篇六

1中国教育梦的背景„„„„„„„„„„„„3 2中国教育梦的目的意义„„„„„„„„„„3 3教育的目的意义„„„„„„„„„„„„„4 4中国教育梦的内容„„„„„„„„„„„„5 5中国教育梦的特色„„„„„„„„„„„„6 6结论„„„„„„„„„„„„„„„„„„7

我们的中国教育梦

——做未来中国的主人

摘要 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国必先强教,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国家,首先必须发展一流的教育。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梦民族复兴中国主人

中国教育梦的背景:

第一,我们很骄傲地认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梦资源丰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成就,推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发展,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总之:中国古代的灿烂文明是中国梦之历史源起。

第二,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梦是对列强侵华、落后挨打的抗争。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不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历经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始终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无法实现的梦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教育梦的目的意义:

第一,中国梦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崛起、四个现代化,以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社会层面核心价值的高度概括和精练浓缩,有利于聚焦目标、明确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对面临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来说,需要梦想激励、理想引领。中国梦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容易赢得老百姓的赞同,有利于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坚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第三,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立德树人事业而言,中国梦是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大学是一段追梦的岁月,有着圆梦的期待;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深奥的理论大众化,把艰深的概念通俗化。用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更能为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教育的目的意义:

第一,教育是为受教育者能够平安和幸福渡过一生服务的,所以首先要教给受教育者的是人生观的问题,否则人生必定会犯错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在对人生的实质的研究上前人已经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成果;

第二,受教育者要学会如何做人,要有起码的道德观念。还需要懂得的是自己一生应负的责任,知道自己在不同的阶段应负什么责任。要知道情义和负责远比金钱和地位宝贵。要知道,先学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

第三,要使受教育者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具有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什么是正义的善良的。这个是启发式的,使受教育者学会根据实际去思考。同时教育人要坚持正义,自己觉得正确的东西就要坚持,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中国教育梦的内容:第一,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力量源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在现代化事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贫困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贫困,教育的强盛是一个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力量源泉。我们国家之所以提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就是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教育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开化人造就人的崇高伟业,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千秋基业。未来1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我们靠什么提供强大动力?唯有通过优先发展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通过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由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为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所在。

第三,教育是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教育发展的实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让人人获得最大福祉、社会获得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并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摆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之首。只有通过优先发展

教育,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重点向农村、边远地区及困难人群倾斜,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才能充分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大众,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中国教育梦的特色:

中国梦的核心特点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强国必先强教,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国家,首先必须发展一流的教育。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教育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中国梦,教育梦最大的特色。今天,结合中国梦所蕴含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方面基本要义,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富强的力量源泉,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幸福的根本途径。同时,也阐明这样一个道理,实现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向往和奋斗的中国梦,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以教育梦的成就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但是,梦很美好,我们的现状却离梦想相距甚远。这是我最不愿提的教育梦的特点。说起现在中国的教育现状,几乎全社会的人都知道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但人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服从于他。自1977年恢复高考来,的确它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但高考制度它的弊端:限定的科目,限定的内容,限定的答案,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我们向往的事情不能想,只能埋头于题海。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大学教育。大家千辛万苦地通过高考为的就是有朝一

日能踏进大学的校门。说实话,当我亲身经历了大学之后,这与我心目中的那座圣洁的象牙塔真的相差很远。

结论

通过我们小组的调查分析,我们一致认为:教育是经济发展、国家繁荣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对世界人口大国而言,它还是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和最好途径。简言之:教育兴,国家兴。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的黄金时期,我们将加快从世界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世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教育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支撑作用。

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握在大学学习的黄金时期。改变思路,做自己的主人,不做别人的奴隶;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娱乐的奴隶„„因为我们将是未来中国的主人!我们会以主人翁的姿态让践行教育梦,让教育梦引领中国梦,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小组成员:张文(1132014032):搜集资料,校内走访,拟定初稿。

樊献泽(1132014034):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辑排版。赵越(1132014035):审阅资料,指出优弊,提供思路。车敏嘉(1132014039):寻找场地,提供建议,预览论文。刘云(1132014036):搜集资料,给出建议,审核论文。贾晓洲(1132014029):提供素材,寻找资料,审核论文。

7.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 篇七

关键词:高职学生,中国梦,主要途径

“中国梦”, 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 这一理念提出后, 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 “中国梦” 的热潮。 在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 “中国梦”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在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时,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想观、价值观、信仰观。 在“中国梦”的激发下, 让广大高职学生做到“三严三实”, 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一伟大的梦想而接力奋斗。

一、“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 提出了 “中国梦”这一新概念, 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一新概念提出后, 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纷纷提出了地方梦和行业梦, 而 “高职教育梦”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

1.中国梦是高职学生实现个人梦想的大好机遇期。 “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2。 对高职学生来说, 他们的奋斗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就业, 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 高职学生能够开发潜力, 好好学习, 练就过硬技术和能力, 促进自身成长成才。

2.高职学生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 从这个内涵看,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成千上万的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 有国才有家, 国家首先富强了, 学生个人的梦想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 梦想早日实现了, 高职学生才会有干劲投入“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二、当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主要特征

当前的高职在校生95%以上是“90后”, 他们的理想信念带有盲目性和模糊性。

1. 侧重于近期理想和个人理想。 高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双重成熟期, 处于理想观、价值观、信仰观成熟的关键期, 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身物质利益的实现, 对未来生活充满过高的或理想化的美好期待。 因此, 他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短期理想, 更倾向于关注个人利益的未来理想, 例如将来找到一份工资高、待遇好、轻松休闲的工作 (职业理想) , 让自己及其父母等家人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生活理想) 等。

2.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有多元化、多样化、不稳定的特点。 21世纪, 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加快了高职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变化速度, 在个人头脑当中, 对理念信念的选择和判断呈现多元化特点, 即理想信念人人不同。 由于学生的个人意识较强, 加之信息来源多途径的冲击和家庭背景的差异, 因此, 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另外, 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意识较低, 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不够深入, 所以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4。

三、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 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 每个高职学生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1.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 推进 “中国梦”教育“三进”活动。 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三进” 活动, 一方面要组织专家学者将对“中国梦”的内涵与时代特征准确解读, 进入思政理论课教材, 并精心组织教学。 另一方面, 政治教师要广泛利用形势政策教育讲座、业余党团校培训、学校宣传栏、广播台等开展好全方位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

2.增强学习意识, 提高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习能力影响 “中国梦”发展走向, 决定 “中国梦” 的实现程度。 毛泽东反复强调:“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5邓小平同志曾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6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 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理想信念问题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世纪背景下,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广大高职学生应自觉做到“学习日常化, 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 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要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7, 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3.培养实干精神,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更是中国梦和个人梦想成真的唯一途径。 广大高职学生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同时, 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教育工作首位,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厂中校、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广现代学徒制度, 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或者实际工作中领会“中国梦”的思想, 让“中国梦” 真正成为自己坚定的思想理念, 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积极投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实践中, 不断锻炼基本能力和技能。

4.积极构建高职学生 “中国梦”教育的校园文化平台。 校园文化的教育效果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风、校风、班风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 让高职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深入学习“中国梦”和领会“中国梦”。 还可以利用校园信息化媒体平台, 不断传播扩展“中国梦”的思想。 充分发挥社团宣传作用, 政治教师要举办思想理论社团, 教育高职学生为了“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总之,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 让高职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梦”与学生个人梦想是辩证统一的。 每个学生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 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 因此, 通过“中国梦”的教育, 让学生不断成长,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接班人。

注释

1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

2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4.

33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6.

44 孙娜.浅析“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特点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2) :18-19.

55 莫志斌.邓小平与毛泽东——说不尽的世纪两伟人.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378.

66 邓小平手迹选 (第一卷) 题词.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2004:99.

8.教育大省的“中国梦 篇八

“如何体现教育公平?既然公平的本义就是惠及最大多数,我们就该具备突出重围的勇气,让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小康》杂志采访时,直面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做厅长前的沈健,是大学博导、高校的书记,同时作为国内表面化学和高分子方面的专家,一直从事于表(界)面化学和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科研工作,获8次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有多项成果应用于生产,已累计新增产值数十亿元。

从事了32年教育工作的沈健,自2008年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以来,一直积极用改革来破解教育领域的沉疴,从教育公平、高中课程基地到学前教育,教育领域改革的“中国梦”已初步绘就。

为教育公平“开药方”

对于“教育公平”问题,沈健开出药方,“应该始终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既要加大经费投入、均衡配置资源,也要完善制度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沈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千百年来对教育公平孜孜以求,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在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城镇化不断推进的时代,教育公平更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没有教育公平,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遑论起社会公平。

“教育是民生之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基础。提供平等包容的高考机会,就能畅通平民子弟改变命运、向上流动的渠道;促进教育公平,就能为社会公平正义打下最坚实的底座。不仅如此,当随迁子女能够在异地參加高考,流动人口也就更能心系于此、有认同感,同样能助推当地经济发展,这不正有利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比翼齐飞吗?以江苏为例,流动人口为江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江苏在2012年底就推出异地高考改革,不提高社保门槛,对固定住所的要求也相对宽泛。”沈健如是说。

面对各地家长争取“异地高考”的呼声,江苏这些“零门槛”规定既体现了江苏的开放性和包容度,也为江苏异地高考赢得了“史上最大方的方案”的美誉。

当然,这只是江苏教育公平改革迈出的一小步。沈健清醒地意识到:“异地高考”虽然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但教育公平如果仅仅停留在“异地高考”层面,还远远不够。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是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方面。既然出身不能选择,社会就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阶层固化,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子系统,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失衡。怎么推进教育均衡化呢?沈健说:“我以为,可以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规定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定期交流;积极推进高中招生改革,均衡分配热点高中指标;推进集团化、联合体办学,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关爱特殊人群,保障受教育权利,努力提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入学率……”

课程基地:高中教育的一次革命

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江苏的教育改革也积极在高中教育课程上进行创新。

在沈健主政江苏省教育厅的第三年(2011年),江苏全省启动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以下简称为课程基地),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200个左右课程基地。如今,江苏省已建成142个课程基地。

这次改革始于江苏省教育厅的调研。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开展的调研中,得出一个重要启示:从钱学森之问到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从教育改革到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富国兴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高中千校一面到多样化特色办学……追根溯源,关键在于缺少应有的载体平台。由此,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的课程基地应运而生。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出台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明确课程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马斌向《小康》介绍道,三年来,江苏142个课程基地覆盖了高中所有的课程。学科性课程得到细分,如语文包含文学、写作、诗歌、研究性阅读等;综合性课程多姿多彩,有航空航天、天文、机器人创新、生命教育等;地域性课程文化演绎,有海洋文化、湿地文化、海盐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从这个课程名单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高中教育明显不同于当前广被诟病的应试教育。

对于这样一个原创性的改革,沈健也有清醒认识,课程基地是一项原创性工作,须在建设中不断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发展;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为了加强课程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江苏还将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改革:首先是加强顶层设计;其次是开展培训宣传;第三要加大经费投入;第四要注重科学研究;第五要优化项目管理。

中考加试美育,学前教育试行免费

“目前江苏各市基本都已经把体育考核列入中考总分,分值在30分~40分,今后美育也将划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范围,在中考中占据一定比重。”在全国两会期间,沈健向媒体透露。记者从相关教育部门获悉,美育科目主要是指音乐和美术,现行的各地中考考试方案中并没有这两项。

沈健表示,他在基层调研时特别关注音乐、美术这些美育类课程的开设情况,结果发现依然存在美育老师缺乏、挤占艺术课时的现象。“将美育和体育一样划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范围,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对美育学习重视程度的上升,实实在在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上好艺术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质。”

而针对学前教育高收费问题,沈健表示,江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目前尚无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的考虑。

201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及推进教育惠民时,首次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随后在江苏省《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将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的时间表定为2020年。

据了解,江苏镇江是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2012年该市选择了位列全国百强县(市)同时是江苏人口最少的扬中市开展试点,扬中市从当年秋季开始首先启动农村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的试点工作。按照镇江市的试点目标,要确保2015年前实现免费一年学前教育,2020年实现学前教育3年全免。

沈健透露,南京市也即将实施免费一年学前教育,以替代从2011年秋季起实行的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助学券的做法。

9.中国梦中考英语作文 篇九

I invented a tunnel of time and space, want to see China in the future. But, I still afraid of the space and time tunnel instability.

The next day, I call my assistant to send me to China after 100. I slowly closed his eyes, when I open my eyes, I have been in China after 100.

There, I saw more than two hundred invention of stealth aircraft and more than one hundred aircraft carrier in the exercise. Then I came to the street, stunned by the scene before, I see a lot of robots on solar green cars shuttling back and forth in the castle.

In the end I went to the west, see where convenient rail and road. Ah! My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rong!

10.中国梦-教育梦演讲稿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心教书育人,用情筑就梦想》。

我是一名特岗老师,从重山之外的阳泉来到榆社已经六年了,六年,弹指一挥间,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下簌簌秋叶,每一片叶子上印着一个孩子的笑脸,我把这些秋叶尘封在日记的扉页,送走晚霞,迎接下一个黎明的曙光。

有人说教师只是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平凡寂寞;教师只是一根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认为教师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和稚嫩的树苗一起栉风沐雨,共同成长;教师是一座灯塔,在给学生指明航向的同时,也照亮自己前行的征途。

这就是新时代的老师,扎根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不知疲倦;这就是新时代的教师,他很平凡,但平凡中有着卓尔不群的风范。

如果我是诗人,我会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如果我是学者,我会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如果我是歌手,我会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作为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妙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着我的追求。纵使再苦再累,沉重的负担压在我们的双肩,我也要挺直脊背,站稳脚板。

站在三尺讲台的我,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带着星星归还。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

11.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中国梦”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中国梦

“中国梦”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密切相关,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始终贯彻“中国梦”教育。当代中学生是践行“中国梦”的主力军。作为主力军,必须增强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既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要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

要教育学生懂得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是我们实现“个人梦”的前提,实现“个人梦”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中国梦”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要教育中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来确定自己的前进方向,要磨砺坚强意志,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个人的理想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为了理想——“个人梦”的实现,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中学生要把对“中国梦”的向往、追求转化为学习、生活、工作的动力,必须勇担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领,培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使个人梦为“中国梦”积蓄能量。

要引导中学生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先烈精神,增强奉献意识,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牢固树立践行“中国梦”的崇高理念,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做“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为成就“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中学生懂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教育中学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志愿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知难而进、百折不挠、迎难而上、团结互助,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中国精神的新篇章。

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教育学生认识到我国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中学生要热爱人民,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自觉自愿地服务人民、奉献人民,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要教育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不断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学生努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中学生践行“中国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把它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贯穿思想品德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梅仲荪.道德情感教育初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1.

[2]胡云琬.思想品德课与中国梦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

12.中国教育梦英语 篇十二

为f更大范陳茜足广大职教n作#展尔研究和教学成米的愿堪, 鼓励全闹的职教丁_作者一N加入到探索中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的活动屮来, 从2 0 1 6年一j j」卩始,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将与丹//少年 (北京) 文I t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中国职教•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如下:

一、征镐对象:全网所冇职业院校 (卨职、高^、中职、中G) 教职员I:以及在校学生, 包括职业高师生撰写的文G

二、怔稿内容: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多7lj化的课堂教学与校企合作探讨;新吋朗职教校学生技能培养的多种选择;各学科勺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职教学生品徳培养新思芍等等

三、征稿要求: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须具有新颖的学术观点, 通过自d提出的观点, 用研究成果或者实加以仏:ill:, 做到条理清晰, 汧苫流畅《观代职业教育》只刊发首发作品, W此, 作#必须保丨止为原创作品, K未他报W杂忐发表过, 否则, 不予发衣

四、征稿格式: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 如果是纯文字内容, 以3200卞为宜, 通过wcut丨文档的方式发品。如果有图片、图表、公式的文章, 可参考字数统计酌减文字内容

五、征稿时间:从2016年ljj 1口至2016年6月30日在此期间, 作者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作品传组委会N时, 请作者在论文标题后而注叫“侖芡征文”字样, 以方便统汁

六、征稿评熒:征文活动结束后, 组委会将组织知名教育争家和文化学者担当评审, 选择出一等焚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6篇;5等奖论文10篇, 分別给予1000元, 500元和200元焚金并颁发证书, 同时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奖并颁发丨|丨:丨•;) }外, 纽灸会还将适吋安排获焚荇进M参加学水交流活动

“中同职教•中网梦”主题征文顺应中同职业教育发展所需, 旨在职业教育领域营造更好的学承氛围, U:全闽的职教丁作者认识到, 家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重大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职业教育丨:作者责X旁贷, 丨丨:我们携T•把“中同职教•中丨司梦”主题征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投稿信箱:电子邮箱:Hanqiiigsliaonian@..ip.sini U. (, in<八>|、丨:丨'}:303902W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地址:太原市许州北路3丨4^U i Jll L i, 1;':0351—4061852 I37I6 8 9 8 8 99

13.中国梦-教育梦演讲稿 篇十三

肖敏丽

有梦才有创新,有梦才有未来。2013年的春天,因为梦想变得激情飞扬,因为梦想变得无比厚重。承载亿万人民的追求和重托,“中国梦”深深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有梦,我也有梦。曾经我当了十年的代课老师,回望这十年的历程真的不容易,所谓十年磨一剑。2012年我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我多年的教师梦,从此我的人生翻开了一页新的篇章。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一肩挑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一肩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挑着每一个孩子的前程”。来到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是带着家人殷切的嘱托,怀揣着美丽的梦想。作为老师,让家长满意,让孩子们梦想成真,便是我们执着的追求,永恒的梦想!

作为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妙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着我的追求。纵使再苦再累,沉重的负担压在我们的双肩,我也要挺直脊背,站稳脚板。如果我是诗人,我会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们的职业;如果我是学者,我会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们的价值;如果我是歌手,我会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们的岗位。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站在三尺讲台的我,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黄昏,踏着最后一抹儿夕阳,我目送学生们安然的离去,充实的一天就这样流逝。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带着星星归还。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 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然而,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成

为偶像,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象英雄一样树立丰碑,流芳千古。相比之下,我们所做的一切,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那么琐碎!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任性、不求上进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

14.我的梦教育梦中国梦演讲稿 篇十四

下午好!

很高兴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在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欢聚一堂,畅所欲言。

看了刚才的短片《中国梦》,深有感悟。“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近代以来,无数有志青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点燃了自己的青春梦,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铸就着伟大的中国梦。青年作为国家民族建设和发展的栋梁,在各个角落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想到这里,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的青春梦想是什么?

依稀记得,懵懂孩提,恍如昨日。一算命先生对母亲说:“这个孩子长大后会是一位教师……”记忆中只觉得那位算命老先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样子很好笑,熟料,他的这句谶语却成了我一生追逐的梦想。也忘不了大学的第一堂课,讲授古代文学的王教授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将来从事的是语文教师的职业,为人师,必有为师之德,也必有渊博的学识。希望你们树立学科自豪感,静以苦读,动以创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学问……。” 大三的下学期,学校安排我们去洛阳市的各个县、乡进行教学实习。时至今日,回忆起那段与学生们共处的美丽的日子,一种感伤就会飘然而至。此行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愿做一盏灯,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去点燃他们的梦想,也成全自己的梦想。

我深知自己的知识水平远远达不到“一盏灯”的要求,为了梦想,我毅然选择了继续学习。在靖江王府的校园里,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读书万卷,知书海之浩瀚。”也深刻体会到了“书声朗朗,恐胸中墨水之匮乏;神思悠悠,急天地奥义之不参。”的心境。

转眼又是金秋,我从一个追梦的人变成了一个要成点燃别人梦想的人。在心底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感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份量。我的课堂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该以何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又期待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无数个问号从我的脑海里冒出来,在寂静的夜里困扰着我。所幸的是,生本教育为我指明了方向。我特别认同它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推进阅读。

阅读,从来都是关涉中小学语文素养的重要行为之一。除了课内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我经常告诉孩子们,课外阅读往往更加自由,更宽泛,也更有乐趣。希望他们可以在这一片天空中采撷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云朵,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到自己所渴望的人生暖意所在。通过大量的阅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心中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的建构。挪威儿童文学家乔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待着将来有一天,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我们每天要刷牙一样必不可少。”同样,我的梦想就是:孩子们用双眼看到的文字、用双手触摸过的纸张,有足够的的力量变成一个无限大的世界,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能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光芒。给孩子的一生罩上诗意的光芒,让他们的一生都有一股温暖向上的力量相伴,让孩子们体悟到什么是爱、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气、什么是信念!

在追求这个教育梦想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努力。利用优秀的文学资源,向孩子们推荐大量的经典著作。但愿这种推进阅读的教育能够培养起孩子们的文学趣味,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让孩子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通过阅读去打造孩子们坚实和宽广的精神世界!

曾子有言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实现这样的教育理想的确是长远而又艰巨。不过我相信梦想的份量,没有梦想的生活像是游走在空气里,随风飘散,有梦想的生活才会沉淀下来,时时刻刻附着在心头。

15.实干兴邦,践行职业教育中国梦 篇十五

一、必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为实现中国梦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人才, 因此既要有一大批拔尖创新的人才, 更要有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是我国经济建设主力军和生力军的重要来源。所以, 必须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力争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做大做强,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围绕这一工作目标, 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该紧紧抓住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机遇,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实施“借鸡生蛋”、“校村合作”、“校企合作”、“校银合作”措施, 引进合作单位的土地、资金、人员, 把学校做大做强。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 积极地推进中高职教育体系内部无缝衔接制度的建立, 完善“3+2”、“3+3”和五年一贯制等中高职衔接办学模式, 推进行业指导制度、区域合作制度、集团办学制度与产教融合制度的发展, 为中国实现“技术技能强国梦”输送优秀的人才。

二、培养“了不得”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使中国梦变得更加美丽

国家的富强, 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一批经过严格训练的出类拔萃的人才。为此, 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中引入生产线教学模式, 推行“学校即企业, 教室即车间, 学习即工作, 教师即师傅, 学生即员工, 学分即工资, 学时即工时”的真实企业环境, 借鉴项目教学和场景教学等模式, 完成教学从虚拟到模拟, 从模拟到真实的转变和过渡, 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在教学内容上,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以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为目标, 以职业能力和岗位素质为重点, 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 并在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交替的过程中, 达到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的结合, 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国梦的实现, 离不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努力与奋斗。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要将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落实到专业课程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和办学模式转变上, 通过深入调研市场需求,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结构, 促进地区产业与学校专业的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对接、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式的对接, 使得学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加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积极打造“人生出彩”教育平台, 促进学生实现“我的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 必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全人教育”和打造“职业人”的角度, 强化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规范、社会能力的教育培养。通过加强校园职业文化建设, 将优秀企业文化和管理引进校园, 探索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 使学生进入“上学即上班, 上课即上岗”的企业工作场景。同时, 坚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爱国报国、奉献社会的意识, 着力培养一大批品学兼优、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

16.中国教育梦英语 篇十六

【关键词】中国梦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是2012年月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一经提出,就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里面、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对于学生深刻认识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践行“中国梦”的目标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现实要求和逻辑必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自觉,更是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的重要的思想基础。高校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事业必将胜利的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迎接“中国梦”所赋予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斗争中去。

二、“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问题

当前,中国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在受到西方国家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道德沦陷,迷茫困惑,贪图享乐,个人理想背离了社会理想的范畴,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和个人利益,无法面对生活困难、挫折和挑战,社会责任感严重弱化甚至缺失。在新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形势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与挑战,包括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击所造成的大学生无信仰、无理想、无目标状况的出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当都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思想觉悟低下和行为准则缺失使其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到为人师表,通过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三、“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对教育信息的接受是有明确选择性的,即他们首先对那些真正能够满足自己需要、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感兴趣并有选择性的接受。如何加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共圆“中国梦”,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首先,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引导大学生共圆“中国梦”。西方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在高校中开展“中国梦”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繁荣和富强的历史越了解,就会越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其次,将“中国梦”深入到课堂教学,不断拓宽“圆梦”教育的渠道。中国梦是当前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及时将这一课题纳入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中国梦的实现途径上,可以通过讨论教学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客观、科学地分析我国改革开放过程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当然,还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增强对中国梦实现的信心。

再次,结合实践活动,提升“中国梦”教育的成效。我们要拓宽大学实践教育的途径,引导学生到工厂、农村和其他基层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各行各业的人们追求中国梦的奋斗实践;德育教育讲求的是知行合一,在校园内,让青年学生也有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校园文化月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以上这些文化实践,提高认识,从而自觉抵制各种西方腐腐朽思想、封建思想和低俗文化现象,促进其对“中国梦”的感知和理解。

中国梦是引领中国发展的重要政治理论。我国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对中国梦进行积极的学习以及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学习。教师和学生要互相引导以及配合,才能使中国梦有效融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进而有效的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42

[3]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2013(1):20-21.

17.高二会考英语作文中国梦 篇十七

How can a person not dream? No dream, there is no goal of struggle; no dream, life plain water. I do not know why, but do not know why. In fact, there is a dream is not difficult, as a successor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s the hope of the motherland, to set up a lofty ideals.

September 1, , i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school year. I and my school students watched by the Central Television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corded with the “first class”. This year, “the first lesson” theme is “my dream dream of China.”

What is the dream? Is the idea of a dream, or the idea of my own action? I have been on the “dream” of the word know nothing, until you see the “first class”, I understand ... ...

Star is still brilliant, passion is still burning. Because there is a dream, so we exist, the dream is a long process, only a sprint of the fierce, is running endless meters long; waiting for the harvest, can only get zero dead branches and leaves, so there is a dream We must practice for their own dreams in practice, adhere to the dream, to achieve the dream.

18.中国梦英语作文高中 篇十八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November 29, 20XX led the central leadership to visit the National Museum “revival of the road” after the exhibitio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in the first 20 years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and then spend 30 years,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tep by step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hina has “strong Han Sheng Tang” period, once the world power, leading the world of civilization. However,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Chinese nation suffered aggression of humiliation and suffering.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progress. But not as strong as before, so we need our common efforts, need to have our national revival of the dream. “Chinese dream” is the dream of the nation, but also the dream of every Chinese people. So, we want to unite, one mind, to be able to achieve our “dream”.

I think: how can i achieve the “Chinese dream”? Should study hard, master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Juvenile strong country strong”,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their own “Chinese dream”!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一个伟大的“中国梦”。

在20XX年11月29日带领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后提出: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花30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整个二十一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有“强汉盛唐”的时期,曾经是世界强国,引领着世界的文明。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饱受侵略的屈辱和苦难。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不过还没有以前那样强盛,因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需要有我们的民族复兴之梦。“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所以,我们要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梦”。

上一篇:西江月,西江月颜博文,西江月的意思,西江月赏析下一篇:幼儿园暑假班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