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传统的实践报告(精选6篇)
1.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传统的实践报告 篇一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悠悠华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的积淀和宝藏。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以祖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引以为豪。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让我们更多的看到了世界的广大与美丽。可是当我们的生活变得日益国际的时候,我们要使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继承与创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了唤起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以及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影响。针对此项问题,本人对本校学生(调查者要求:年龄在12至16岁之间的中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生发放问卷,经数据统计:
二、调查对象:
在校学生
三、调查形式:
调查问卷
四、调查问卷:
1.你喜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的文化?
A.传统文化 B.外国文化 C.差不多
2.民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呢? A.传统文化有其积极意义 B.不是所有都值得学习C.大多都不值得学习D.不知道
3.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________ A.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
B.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 C.随着西方文化的加深影响,传统文化将逐渐被淡忘
4.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吗?(包括书法、绘画、舞蹈和艺术等方面)A.有 B.没有,但想学 C.没有,暂时没有兴趣学
5.你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民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A.依然存在 B.似乎还在 C.似乎再慢慢消失 D.看不到身影
6.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A.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没有太多的影响 B.是生活的累赘,束缚着生活 C.没感觉
7.你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会逐渐被取代吗? A.会 B.不会 C.难说
8.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如何?
A.促进中国各方面发展 B.有积极的意义,但不明显 C.没有影响 D.会拖累中国的发展
9.您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传统文化的?
A.书本及课外读物 B.父母长辈的教导 C.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 D.生活经历
10.如果您有机会学习一门中国传统文化,您会选择:(多选,选3项,并请按照兴趣程度从多到少排列)________ A.古代先哲思想和古代历史文学方面 B.传统书画艺术方面 C.传统戏曲方面 D.传统音乐方面
E.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制陶瓷等)方面 F.饮食(八大菜系、民间小吃等)方面 G.古代建筑、服饰方面
H.传统科学(如中医药、天文、地理、农业等)方面 I.舞蹈武术气功等方面
J.民俗文化(如民族地区文化、堪舆即风水文化等)方面 K.中国象棋或围棋等传统棋类方面
* 调查结果如下:
1.你喜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的文化?
35302520传统文化15外国文化10差不多502.民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呢?
25有积极意义 2015不值得学习10大多不值得学习5不知道0
3.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2520发扬推崇 15并行不悖 10逐渐淡忘 50
4.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吗? 2520促进发展15意义不明显10没有影响5拖累发展0
5.你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民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302520依然存在15似乎还在10慢慢消失5看不到身影0
6.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4030多姿多彩20生活累赘10没感觉0
7.你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会逐渐被取代吗?
252015会10不会难说50
8.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如何? 252015有10想学没有50
五、调查总结报告
传统文化的“出路”
如今,大多数的中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而且对于积极的传统文化还是很提倡的,但是,大多数青年学生只是知道有这个传统,却已经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大多数的青年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过学习经历。很多同学更喜欢西方的文化,更愿意参加西方节日,从这点可以看得出现在的青年们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出现的问题。
鼓励青少年进行体验、学习,更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老师们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继承优秀传统,激扬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大胆进行创新,积极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汲取养分,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努力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领会其内涵。
而作为青年学生,我们也应该以多角度多方面学习了解以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帮助我们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选择观。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我们的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最终培养青年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家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在外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价值判断,批判地吸收借鉴,从而学以致用,但应该牢记,中华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的根!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弘扬,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了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我们也可以让祖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外国文化潮涌,我们也可以让外国人认识中国优秀文化。作为主人翁的青少年只有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才能更好地使中国文化熠熠发光。如今外国人纷纷来华学习工作,世界各地人们学习普通话,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着无限的自豪,更体现了我们将国家与个人融合在一起的高尚情操。文化需要传承,做接班人的青少年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做个称职的接班人!
让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思想渐渐摆脱浮躁, 既学文化,又学做人,帮助自我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完成历史、现代及未来赋予我们的任务,我们的文化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2.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传统的实践报告 篇二
摘 要:快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这种消费理念、生活方式,同时也使我们丧失了主题意识。这种“快餐文化”在其他领域的滥用需引起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对“兰客”餐盒的包装计中本文有意识地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义的图案与文字,尽可能将中国古典美学及本土文化的审美特征体现出来。旨在通过对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快餐传统文化的研究,引发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
关键词:快餐;快餐文化;“兰客”;美学价值
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餐”进入中国,一股追求“快捷”的风尚席卷了整个社会,“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逐渐成为国人行事的总则。在此语境内,以快速、短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逐渐渗透到国人的生活中。当下,“快餐文化”逐步被推广到了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影响。
1 快餐与“快餐文化”膨胀式的发展
“快餐”作为当今社会一种快节奏、快时尚的生活方式,已经彻底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20世纪80年代,“快餐”一词随着美国的麦当劳快餐店传入中国,因其方便快捷、新鲜时尚的特点,很快就被华人所接受。到了21世纪,肯德基、必胜客等一系列快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快餐”迅速成为国内时尚人群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与追赶的潮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快餐饮食的概念已被推广到了其他领域。当下,所谓的“快餐文化”已被推广到了医疗、文艺、教育等众多领域,出现了类似于快餐学习、快餐周刊、快餐医疗、快餐服装等一系列的快餐形式。“快餐”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公共艺术公共性的丧失,媒体行业的“快餐化”等。这种快餐式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麻痹我们的神经,吞噬我们的思想。
2 “兰客”餐盒包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解析
“兰客”是一个快餐盒的品牌,笔者希望通过对“兰客”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的探讨引起读者的反思,面对本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前面我们谈到了“快餐”,也涉及了“快餐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的问题,笔者在开篇也提到本文只是提出此观点,希望引发读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兰客”餐盒包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我们都知道,商家在对快餐盒的选择上大多都是采用一次性塑料口袋、塑料饭盒为主,“兰客”作为快餐盒同以往的快餐盒的区别在哪里呢?
2.1 “兰客”餐盒的材质选取
“兰客”餐盒不同于以往的餐盒主要在于其对材质的选择上,“兰客”没有选择与普通餐盒一样的一次性塑料材质,而将材质选定为竹制。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因此,“兰客”在选择材质方面特此选择了具有文人气质的竹子,从形式方面更加贴近文人墨客的审美形式。
2.2 “兰客”餐盒的外观设计
在外观设计上,“兰客”以兰花作为主要图案。配合中国传统的万字纹、寿字纹,以及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样式相结合,全方位凸显中国文化。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兰花还有民族上的深沉意义。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来就受到国人的喜爱。
2.3 “兰客”餐盒的文化寓意和美学指向
“空谷生幽兰”,“幽”是兰最令人倾倒之处,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華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之处,只适宜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因此,“兰客”从形制到图示的选择都是为了接近古代文人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
3 “兰客”餐盒包装设计中独特的设计理念
“兰客”餐盒在包装设计中,采用了系列化的包装设计理念,涉及艺术学、消费心理学、空间展示等多个学科,通过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和设计实例,结合我国快餐食品系列包装设计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总结得出了快餐食品系列包装设计的创新理念探索。以商标为主体,将同一商标统辖下的所有商品,在形象、色彩、图案和文字等方面采取共同性设计,使之与竞争企业的商品产生差异,更易识别。
笔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调查,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了国内快餐食品系列包装现存的几方面问题。第一,快餐食品的包装没有从整体形态去构思设计;第二,在餐盒的设计中缺乏文化价值形态的体现;第三,包装形式过于单一,材质的选择手法大同小异。因此,“兰客”在包装设计中将企业产品价值和文化价值尽可能做到有机统一,既促进产品销售又能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要,是品牌信息的载体,是消费者识别产品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快餐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快餐文化”也在逐步消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笔者希望通过提出这一问题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兰客”餐盒在外观包装设计中之所以选择具有中国本土文化意义的兰花一则是出于对“兰客”品牌概念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一种反“快餐文化”,反“快节奏”生活的理念。当然,囿于个人能力和时间,本文的探讨也只能以点带面,浮光掠影,更多的是基于一名包装设计者的角度对快餐食品系列包装设计的一些探索思考,最后敬请学界同仁批评指正,期望有更多的设计师继续做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和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思.中国当代餐具设计中的文化元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宋瑞波,郑蕾.中式快餐产品包装设计的定位分析[J].包装工程,2012(12):129-132.
[3]张建民,富浩.“快餐文化”对我国社会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44-47.
[4]罗兵.快餐包装设计的诉求与发展[J].包装工程,2015(14):28-32.
[5]涂代恽.当前快餐文化现象的文化社会解读[J].艺术科技,2015(05):293.
3.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报告 篇三
尚市镇中心学校调研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环境学院学号291307120姓名沈玉冰
摘要:民族文化的含义、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调研对象(尚市镇中心学校)对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现今,及未来发展,以及我们对该项目的建议及行动,和参与者的感想
关键字:意义、行动、发展、体会、感想
“江以瀚川,舟以行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为使我们大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我选择了在自己生长的地方—尚市镇中心学校来完成此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希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 活动地点简介
尚市镇中心学校,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是尚市镇教育系统行政管理机构,设立了党总支委员会,下辖两所初级中学,5所完全小学,共有教职工318名,在校中小学生4850人。学校年逾半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奋斗。桃花源中育人,几十年硕果累累。选此处作为活动地点原因在于这里人口流动量极大,多为教师和学生,对民族文化有较高的理解和素质基础作为支撑,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活动得到更有利的推动。
二 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精神思想,及书法、印章、传统歌舞、戏剧、乐器、文房四宝,丝绸瓷器等实物,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中华民族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仪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冲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价值危机。作为中华文化精神和标志的和合思想,能为化解冲突和危机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合理的指导思想、有效的操作设想和有益的方法启迪。面对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出现的“中国威胁论”,以和合为中心思想构建中华文化标志城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应该首先建成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典范区,使周礼尽在鲁国的古风具有更深远的寓意;应该为建构一个和谐、安宁、幸福的人类社会而贡献出独有的价值示范效用;应该为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提供动力。这些正是中华文化标志城在构建过程中应该考虑并予以实现的。世界未来需要一个中华文明轴活动及采访的过程让我也很有触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记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文化更优秀,并让这种优秀深植与每个人的心上。
结束语
在此次活动中,通过我们的亲身体验和听到大众的声音,让我们知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一直都进行再每个人的心中,而且这条路还需要每个人,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而本次实践也使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调查、观察、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对中华传统文化多了一份热爱和敬仰,希望通过自己以后的不懈努力,在继续学习追求精华的路上越走越远。此次调研活动必将给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2011年2月15日
4.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范文 篇四
广告151班 叶雯
一.调查的原因和目的:现代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越来越多,这样
更加凸显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可贵。为了加深大家对竹编艺术的了解,我向大家介绍我们家乡宁波的传统文化--竹编。竹编是一种传统的工艺,历史悠久。
二.调查的地点:宁波市鄞州区非遗馆
三.调查的方式:通过视频采集和与传统工艺传承人的交流
四.调查的内容:宁波竹编艺术
五.调查的结果:宁波是竹编的“故乡”。宁波地区盛产毛竹,所
以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利用这丰富的资源编 织成一个个竹制品。宁波竹编富含了人民辛苦劳作的结晶,凝聚 了丰富的宁波文化。
宁波的竹编历史久远,明清二代的江南举人赴京应试的考 篮和食篮都是竹编的。鄞县、奉化、余姚山区有几十家乡村办竹编厂的竹编工人,能巧妙地利用篾丝和篾片,编制各种神形酷肖、情趣盎然的各种动物,并和传统的罐、篮、盒、盘结合起来,制成鸡罐、鸭盘、猫头鹰盒等,既实用又可观赏,成为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六.调查的心得体会:此次调查是我利用周末空闲时间回了趟家,去了西江古村进行实地拍摄的。这一趟收获不少。
5.经典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五
1 关于春节的介绍
1.1春节的起源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1.2春节的习俗
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3春节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 关于大学生对春节的认识了解调查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78.2%,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2.1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
A春节 B圣诞节
由图表可知,94%的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
A非常了解 B了解部分 C不太了解
由图表可知,86%的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A非常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知道
由图表可知,仅有34%的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历,而11%的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单选)
A看春晚,吃年夜饭 B上网通宵(玩游戏、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烟花)等 D其他
由图表可知,71%的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的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
2.5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选)
A手机短信 B打电话 C上网发贺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问候 E不拜年
由图表可知,4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拜年,18%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拜年,15%的同学选择电话拜年,仅有24%的同学选择去家里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这些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3 存在问题
3.1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3.2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
3.3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 建议与对策
4.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的调整各种传统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途径。
4.2学校及各工作单位
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4.3媒体部门
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4个人
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6.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传统的实践报告 篇六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教育会促进学生良好的价值体系的形成,会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视角来看待很多实际问题。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文本中包含的传统美德教学元素,要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透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规范自己的价值观念。这同样是历史教学应当实现的一个积极教学目标,这也是带给学生更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的一种方式。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效教学资源,要从多角度、多层面来给学生讲授很多历史事件,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拓,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理解与分析很多具体问题。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简单的对于历史事件的成败进行判断,或者简单的对于历史人物进行功过判定,这些都不是历史课程学习应当有的认知态度。教师要让学生从更深入的层面来看待很多史实,要以更宽阔的视野来认识很多人和事。同时,教师要发挥历史教学资源的多方面教学引导作用,要善于透过历史课程的教学实现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这会提供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感知很多事件的视野,也是对于学生的一种积极的熏陶。
如,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我们可以自然地把对学生民族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其中。这一专题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历史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了解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发展里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感受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的成就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这部分素材能够非常有效的给予学生引导,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建设祖国的责任心,这些都是渗透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过程。
二、对于乡土资源进行合理挖掘
很多乡土资源中往往蕴含着很值得利用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我国幅员辽阔,每一个地区都会有一些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们都曾经为祖国的建设或者是为人民利益的争取献出过自己的力量乃至生命。教师可以在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这些有价值的乡土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来丰富课堂,让学生透过对于这些人和事的认知来丰富自己对于家乡的情感,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教育。
很多地区都有着一些杰出的民族英雄,以钦州为例,如,钦州的民族英雄刘永福是黑旗军的创建者,是农民出身的杰出将领。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援越抗法、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率部与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殊死战斗,建立卓越功勋,成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为后世所景仰和垂念。再如,抗法老将冯子才,也是广西钦州人。他七十高龄仍挂帅出征,一举从法国侵略者手中夺回镇南关以南广大地区,成为近代史上少有的一位以游击战取胜的民族英雄。教师要了解并且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这将会为深化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带来极大的推动。
三、开展相关的课外教学活动
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来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进而逐渐渗透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去一些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对于历史更加了解,这也是培养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多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并且让学生将观看后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些都是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与接触历史,并且培养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的教学过程,这同样是展开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个很有效的过程。
有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很适合学生观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名人记录的影片《张衡》、《林则徐》、《伟大的中医学家——李时珍》等,指导学生收集历史名人事迹,举办故事会进行交流。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太平天国忠王府,府学文庙,林则徐纪念碑等,发动学生办好图文并茂的“历史小报”、“手抄报”、“黑板报”,刊载历史名人有关事迹名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并进行评比。这些活动形式不仅学生十分喜爱,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这才是值得采取的教学过程。
结语
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很有必要,这会有助于学生内心积极情感的培养。教师既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相关教学资源,也可以有效挖掘一些乡土教学资源,这些都会为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提供有效素材。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这同样是渗透对于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 程青敏. 论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效率[J]. 生活教育,2014年S2期.
[2] 步秀荣. 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D]. 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慧源. 唯物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D]. 河南大学,2014年.
【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传统的实践报告】推荐阅读:
张家口市场报告07-28
张家界实习报告07-19
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张家业08-24
张家港人民政府06-21
张家港食品安全动态11-01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个人演讲稿09-19
神秘的张家界作文500字06-30
张家界国际购物中心专业策划的方案08-03
张家界心灵之旅美文08-10
张家口怀来发展契机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