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2024-09-08

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精选9篇)

1.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王东明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心得体会

王东明同志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的报告中,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省委治蜀兴川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和经验,并科学描绘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富有时代精神、彰显四川特色、反映人民心声的发展蓝图。

决定治蜀兴川事业成败的根本所在是方向问题,我们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治蜀兴川全局,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开展工作,因此收获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并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和制度成果。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要认真学习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对党忠诚,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工作认真,不怕困难,攻坚克难,拼搏奋斗,积极进取。

当今四川的发展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体上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型经济全球化、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四川与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领域越来越宽广,正加快融入世界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我们应肩负使命感,有责任感、紧迫感,勇于应对挑战,奋力抢抓机遇,在审时度势中谋划开启新的篇章。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热心服务师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不断增强自己服务社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推进改革和转型发展的步伐,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不随意乱倒垃圾,化学污染废液等有毒有害物质,共同赢在美丽干净的生态环境。

总之,我们在过去的几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多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如区域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创新创造活力有待增强,加快转型发展、提升供给质量等任务,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勇于拼搏,艰苦奋斗,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一份力量。

2.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二

在热烈的掌声中,省委书记王东明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报告。报告分为十个部分:一是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五年历程;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治蜀兴川全局;三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四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六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七是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八是切实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九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十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通过此次观看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要提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自觉性。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刻苦学习这一系列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共产主义的纯洁性。

二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我们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改造主观世界,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为人民谋福利的自觉性,实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三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努力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积极学习本职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巧,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对社会,对经济影响愈来愈大,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重要性,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将认识提高到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从而增强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3.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三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新发展理念之首。总书记指出:“谋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次党代会把全面创新改革确定为四川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指明了四川省经济发展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只有依靠创新驱动,才能抓住和用好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宝贵战略机遇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实践中取得辉煌的进步,只有依靠创新,才能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唯创新者强,唯改革者进。报告要求:要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共兴、整体跨越提升的新格局;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四化”同步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动力转换接续、发展提质升级的新格局。这一美好蓝图的实现,需要我们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要务,在创新中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构建起利于创新的保障体系,营造起勇于创新的浓厚氛围;在创新中树立创新思维,革除按部就班的旧观念,勇于面对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披荆斩棘,让创新创造成为永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创新中推进事业发展,每天创新一点点,就会汇聚磅礴的洪荒之力,把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4.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四

(三)考试类型:基础考试总分:100及格分:60 您的得分:70

一、判断题(共 4 题,共 24 分),答对 4 题,共24分

第 1 题、四川省提出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就是要构建城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两化”是指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分值:6)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A, 您的得分 6 A.对 B.错

第 2 题、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对经济发展提出了量化的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要达到3.2万亿。(分值:6)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B, 您的得分 6 A.对 B.错

第 3 题、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分值:6)正确选项: ,您的选项 A, 您的得分 6 A.对 B.错

第 4 题、文艺方面的“双百”方针内涵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值:6)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A, 您的得分 6 A.对 B.错

二、单选题(共 4 题,共 36 分),答对 4 题,共36分 第 1 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分值:9)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A, 您的得分 9 A.为人民谋福利 B.文化繁荣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第 2 题、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森林覆盖率要达到(),主要污染物排放要明显减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铸牢。(分值:9)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C, 您的得分 9 A.20% B.30% C.40% D.60% 第 3 题、文艺领域的“双为”方针是指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和()。(分值:9)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A, 您的得分 9 A.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意识形态服务 D.为理论基础服务

第 4 题、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深入发展四川的法治教育,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包括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和()。(分值:9)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C, 您的得分 9 A.党员守法 B.党内守法 C.公民守法 D.干部守法

三、多选题(共 4 题,共 40 分),答对 1 题,共10分

第 1 题、四川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很好的政策契机,主要包括()。(分值:10)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ABCDE, 您的得分 0 A.中部崛起战略 B.“一带一路”战略 C.西部大开发战略 D.成渝经济区 E.长江经济带

第 2 题、“四化同步”的具体内容包括()。(分值:10)正确选项: , 您的选项 ABCE, 您的得分 0 A.新型工业化 B.新型城镇化 C.农业现代化 D.信息化 E.发展多极化

第 3 题、四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打通()的“三融合通道”。(分值:10)正确选项: ,您的选项 ABC, 您的得分 10 A.军民融合

B.科技和经济融合 C.科技和金融融合 D.政企融合

E.科技和文艺融合

5.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五

同志们:

5月1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选举出新一届省委、省纪委和我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通过关于第九届省委报告的决议和省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后,在成都金牛宾馆胜利闭幕。这是一次始终洋溢和谐向上气氛、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务实创新、昂扬奋进的大会。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大会认为,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报告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这一主题,贯彻中央要求,符合四川实际,反映了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大会充分肯定了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的工作。大会指出,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而艰难的不平凡历程,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九届省委紧紧依靠和组织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创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和大灾之后加快发展的伟大奇迹,四川正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全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在西部的发展优势和全国竞相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全面开创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必将以创造人类抗御巨灾的伟大奇迹、克难奋进的巨大发展成就、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惠民富民的显著成效、共克时艰的突出贡献和经受特殊考验为党增光添彩而载入四川史册。

大会同意报告对过去五年基本经验的总结。同意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四川正迎来大有可为的重大机遇期。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微博)等重大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大会指出,今后五年,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事关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着力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努力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显著提升产业实力、城镇化水平、开放水平、发展保障能力、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

大会同意报告对未来五年推进四川科学发展主要任务的部署。大会指出,实现未来五年发展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开启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大会强调,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坚持以鲜明用人导向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重点筑牢为民执政的基石,坚持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以完善惩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刘奇葆指出,这次大会,是在我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奋力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通过的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九届省委的工作,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报告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各族人民、社会各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四川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大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经过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和中共四川省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实现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代表们选举我们为‚两委‛委员,既是信任,更是重托。我们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职,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刘奇葆说,大会始终洋溢着和谐向上的气氛,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一个民主团结、务实创新、昂扬奋进的大会,必将在我省发展史上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好大会文件,宣传好大会精神,落实好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刘奇葆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同志们,今天, 我们及时召开传达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会议,就是要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迅速传达到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深刻领会和把握大会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迅速掀起贯彻落实高潮,自觉用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凝聚力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加快跨越发展步伐。下面,我就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讲两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省第十次党代会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进入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全局性、战略性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会议听取审议了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九届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怀臣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和四川省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次会议对于我省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两个加快‛的重大决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对于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跨越发展新路,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于满足全省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巩固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省第十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体现在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所作的工作报告上。报告全称是《科学发展 执政为民 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奋斗》。《报告》共分七部分,近20000字,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思想深刻,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突出了跨越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战略,总结过去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客观准确,概括经验深刻到位,部署工作思路清晰,推进措施扎实有力。在宏观部署上突出了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在工作落实上强调了系统性、操作性、务实性,是一个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的好报告;是一个惠民为先、凝聚人心的好报告;是一个富有新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报告》科学回答了全省人民关心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描绘出了四川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省委带领全省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不懈奋进、奋力转型、全力跨越的宣言书和动员令,是引领四川未来五年及更长一段时间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今后五年推动我省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放思想的眼界、执政为民的理念,对九届省委过去五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从七个方面对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指出五个方面的差距,提炼出六条经验和体会,把五年来的工作经验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为搞好今后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

从今后五年全省工作指导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基本遵循;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总体战略。根据这个思路,大会还从经济总量、产业体系、区域格局、民生福祉、社会管理、生态环保、发展环境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目标细化,从而使全省发展思路成为了一个完整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全省的努力方向、工作重点、奋斗目标和政策举措。

各村、社区、单位要把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大学习宣传力度,在全乡掀起学习贯彻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高潮。在学习过程中,要原原本本,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学习领会刘书记的《报告》,从本质上、内涵上、战略上深刻理解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必要性、重要性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我们加快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坚定性。要拿出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把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推进发展上。要及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各村(社区)、场镇单位要及时召开会议,层层进行宣传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并及时上报学习、贯彻、落实情况,使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刘书记和省委的声音迅速在全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强力推进我乡当前各项工作

同志们,当前我乡面临的工作形势不容乐观,今年的时间已将近过半,而既定的目标任务完成的不是很理想,各党支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会议报告,并抓好贯彻落实。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将全会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工作中,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要以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按照本次会议要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推动XX发展新跨越。要结合XX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实实在在的学习贯彻成效推进XX快速发展。要为围绕全面改善发展保障条件,着力在基础建设上求突破。要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发展推动战略,切实把产业发展放在重中之重,全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在产业培育上求突破;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在和谐构建上求突破。要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富民惠民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与此同时,要围绕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在文化建设上求突破;要围绕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着力在党的建设上求突破。

乡党委、政府将紧紧围绕‚建设万亩桂花产业园,打造现代农业特色乡‛这个主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城乡一体化、党政自身建设‛四个突破,不断推进XX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以夯实农业基础为要务,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一是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突出谋划特色农业。按照江油市万亩桂花产业园总体规划,尽快与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合同,按照‚四定‛方案尽快完成四个项目的立项审批,确保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在土地修编未获得批准之前,不等不靠,充分利用园区内四荒地,通过对低效、残次林改造,支持企业先行在环湖桂花精加工原料基地内种植日香桂,对观赏桂花园继续进行投资改造。同时,对已经通过工商部门核名的江油市福严桂花产业专业合作社,及时进行工商登记注册,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全乡农户在辐射区的公路沿线、房前屋后等可利用的土地上种植桂花树,确保今年新增桂花树种植面积4000亩。

二是要科学调整种植结构。为了解决群众在桂花种植期间收入的问题,推广好桂花树套种粮食、蔬菜、小家禽养殖等多种模式,确保农户持续增收。

三是要加强大春备耕工作和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确保今年粮油作物全面增产增收。一是要坚持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二是要坚持选育优良品种,加强科学化栽培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搞好科技示范,努力提高单产;三是增加复种指数,有效利用耕地资源;四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逐步实现土地向专业大户集中;五是要发展节水农业,搞好旱地改制,鼓励水稻全面旱育秧,增加水改旱面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四是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生猪发展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业。鼓励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大户,继续发展小家禽养殖,继续鼓励发展甲鱼、黄羊、獭兔、蜜蜂等特色养殖,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流通服务等措施予以帮扶,使全乡养殖业良性循环发展,成为全乡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抓好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好江油市万亩桂花产业园‚四定‛责任方案中的电力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沟渠建设项目,抓好万亩桂花产业园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要抓好水利建设。今年,我乡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涉及马鞍村、金宝村、印石村、泥村、乌龙观村、福严村6个村,其中渠道15560米,塘堰12口,蓄水池10个,要全面完成2011安排的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争取争取水利重点县二期项目的立项工作。三是要夯实电力基础。四是要推进生态建设。继续抓好‚天保林‛的管理,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鼓励农民发展种植经济林和畜禽草类植物,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坚持以统筹协调为手段,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要全面落实惠民政策,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做好粮食直补等各项惠农补贴发放,政策性农业保险、新农保、新农合、计生奖励、民政优抚、小额人身保险等国家惠农政策资金的发放,使全乡群众全面沐浴党的惠民政策,真正得到实惠。二是要全面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构建和谐XX。一是以创建江油市‚文明卫生城镇‛为载体,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强医疗卫生基层基础,实施村级卫生体系建设全覆盖;大力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中心,繁荣农村文化,全面落实‚新农合‛、‚新农保‛政策。二是继续实施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加快便民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把党的各项惠农富民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加强民政计生工作,认真做好计划生育、人武、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农村低保和军烈属、救灾扶贫和残疾人工作。

(四)坚持以维稳为第一责任,巩固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是要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健全完善管理长效机制,签订目标责任书。深入开展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农机农电使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执法监督力度,确保全年全年不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同时,随着汛期的来临,要加强防洪防汛意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二是要扎实有效的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乡的信访维稳工作都是一项重点工作,健全和完善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加强治安管理及防范,各村(社区)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尽量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有效控制群体性事件发生,保持全乡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呈现良好态势。

(五)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着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一是以开展‚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着力夯实基层堡垒,逐步完成全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二是以加强党员管理为核心,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要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三访两解一考‛工作机制。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分层、分类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构建党员干部与群众新型联结机制,实现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全覆盖。四是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精心设计载体、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6.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六

核心提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揽全局,描绘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宏伟蓝图,把“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作为五年来四川砥砺奋进拼搏实干的六条重要经验启示之一,充分肯定了依法治省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对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加快建设法治四川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运用

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切实把四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的政治定力,有力彰显了省委推动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的历史担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坚定不移贯彻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省情实际,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把依法治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将法治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一以贯之抓落实,持续强力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回顾依法治省奋斗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加深了对做好依法治省工作的认识,坚定了建设法治四川的信心决心。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并不断丰富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继续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突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法治意识法治习惯,着眼六个板块,着力四个聚焦,切实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坚定不移把全面依法治省引向深入。

持续强力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省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坚定不移贯彻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四川“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

衡”省情实际,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把依法治省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将法治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全过程各方面,一以贯之抓落实,持续强力推进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

系统谋篇布局。省委落实总书记发挥四梁八柱支撑作用的指示精神,把规划引领作为头等大事,出台《四川依法治省纲要》对法治四川建设做出总体规划,召开全会作出决定、对新时期法治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制定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估办法,成为检验法治落地落实情况的度量衡,构建了“1 + 4”四川法治体系。把法治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落实中央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的要求,每次重大会议重要部署必强调依法治省,重点调研重要安排必包含依法治省,党政目标考核必突出依法治省。成立省委书记王东明任组长、专职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在办公厅

设立省委副秘书长任专职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纪组宣统政五部门建立“4+ 5”推进机制;21个市(州)党委书记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用落地生根的实际效果展示领导力和执行力;在全省上下构建了党委统筹揽总、部门各司其职、纵横联动推进工作格局。

聚焦“关键少数”。省委贯彻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重要指示,作出“三个不可低估”重要判断,着眼“长期执政、长治久安”两个历史性课题,对党委领导和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职尽责作出工作规范,对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做出实施性制度安排,制定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工作落实《意见》,出台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以衔接配套、备案审查、实施后评估制度构建党内法规体系,以省委工作规则规范党代会、全委

会、常委会议事决策,用制度巩固发展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良好政治生态。

强力推进落实。省委书记王东明把依法治省作为动态过程、系统工程来谋划和掌握,每年对依法治省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深入分析、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落地落实。全面把握法治四川建设阶段性特征,把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法治权威作为重中之重,鲜明提出“开展新的探索、努力走在前列”,重点强调“集中精力抓落实抓巩固抓深化提升”,牢牢把握稳重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盯住“坚定不移把全面依法治省引向深入”奋斗目标,先后召开 6次领导小组会、4次全省推进会、8次片区推进会,统筹推进县乡村、机关、学校等九大示范创建,统筹破解生效判决执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两法衔接”等五大难题,碰硬开展督促检查、法治暗访、依法治省考核、法治建设第三方评估,全面实施95项法治创新项目,强力推进依

法治省蓝图变成现实。

树立法治权威。省委贯彻总书记法律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在于公平正义的指示精神,以厉行法治、全面法治提高法律的权威和公信力,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社会依法治理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把严格执法作为依法行政的中心环节,用加强“两法衔接”、强化执法管理等推进严格执法,用完善执法程序、统一裁量基准等保障规范执法,用严格执法裁决、落实执法责任等深化公正执法,用规范执法行为、公开执法信息等强化文明执法,通过整治群众身边的环境保护、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等突出问题提升执法公信力,把执法的过程转化成让人民群众认同法治、选择法治、信仰法治的过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立案登记、网上诉讼、失信惩戒、投诉监督等解决“六难三案”问题,通过分类管理、职业保障等解决“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问题,通过

依法独立公正行权、简案快审、规范运行等建立公正权威高效司法,运用巡回审判、司法救助等强化司法为民,“公平正义”逐步变成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的“公共产品”。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藏区反分WW、彝区禁毒防艾、特大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依法治理,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元纠纷化解、特殊人群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四个体系建设,以六大专项行动整治社会乱象、彰显法治权威。2017年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

打牢基层基础。省委贯彻总书记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指示精神,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推动基层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着眼强化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形成法治信仰,以“法律七进”推动法治“灌输”,分门别类制定行动纲要、实施方案、普法大纲和

普法读物,对“进什么、怎么进、谁来进、如何评”作出明确规定,使“法律七进”真正“进得去、落得下、见实效”;以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制定实施村(居)规民约为重点建立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治理体制,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共建共享治理体系,通过加快天府新区、中国(绵阳)科技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大法治示范园区建设,使法治成为培育四川新兴增长极的软实力。用法治保障服务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着力选明白人、干明白事、交明白账,构建规划政策、资金保障、项目运营、监督监管等10大规范体系,坚守法纪约束、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等6条底线,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圆满实现,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脱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

为大,出台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制定法治保障服务脱贫攻坚意见,用法治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持续用力推进藏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坚持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一起抓、五条战线齐发力,下大力气抓好藏传佛教寺庙依法治理、规范管理、达标升级,四川藏区静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变化。

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

回顾依法治省奋斗历程,我们坚持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加深了对做好依法治省工作的认识,坚定了建设法治四川的信心决心。第一,方向问题始终是依法治省的核心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省情实际推动中央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在四川

落地落实,为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第二,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省的根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通过制度设计、政策安排把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切实落实到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保落实上。第三,依法治省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第四,领导干部是实现全面依法治省目标和任务的关键所在,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履职尽责这个重中之重,突出带头示范、带领推进两个着力点,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做到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自觉运用法

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第五,法治的生命力和权威在于实施,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全面法治,必须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公正权威高效司法、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以法治实施维护法律生命,用厉行法治提升法治权威,努力让法治成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时首先选择、充分信赖、便捷高效的办法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找人不找法、信访不信法”等突出问题。第六,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必须建设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厚植法治土壤、营造法治氛围,做到法治灌输、法治浸润、法治实践同步推进,法治意识、法治习惯、法治信仰共同养成。第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工作的导向,必须把上下高度重视、社会密切关注、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着力重点推进、难点突破、节点掌控,探索构建点上深入、线上链接、面上拓展、整体推进工作格局。第八,全面推进依法治省是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保持坚定不移抓法治的定力和坚持不懈抓法治的毅力,锁定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法治保障六大板块,紧扣中心大局,聚焦重点难点,一以贯之抓落实,持续强力推进,不断增强法治工作的时代感、法治实践的现实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些经验启示弥足珍贵,必须一以贯之坚持下去并不断丰富发展。

切实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党代会报告科学描绘了富有时代精神、彰显四川特色、反映人民心声的发展蓝图,统筹作出了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总体规划,鲜明提出了推动现代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的宏伟目标,对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深入开展法治四川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

神,坚持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继续把依法治省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突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法治意识法治习惯,着眼六个板块,着力四个聚焦,切实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坚定不移把全面依法治省引向深入。

抓住“关键少数”推进依法执政。重点是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带头示范、带领推进,做到依法治省和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一是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工作制度。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本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考察使用。构建党政主导、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

“五位一体”工作格局。二是加强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严格依法依规决策,落实党委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并加强合法合规性审查。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制定落实党务公开条例实施办法。三是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推动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探索用法治保护和调动干部积极性、推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办法措施。

围绕中心大局加强科学立法。重点是突出全面创新改革、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领域,完善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法规制度。一是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审议、协调机制,完善项目征集、评估听证、表决审议、群众参与制度,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二是加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行使工作,指导和支持市(州)紧贴本地实际需要开展体

现地方特色的实施性立法。三是突出国资国企、农业农村、投融资体制等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强化立改废释工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立法。

聚焦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重点是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一是加快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体系建设,建成全省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加强“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强化跟踪督办、绩效评估和碰硬奖惩。清理、废除、核查、整改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做法,破除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完善以市场定价为主、政府定价为辅的《四川省定价目录》。二是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探索建立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开展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常态化评估。三是完善执法流程严密、程序

规范、裁决公正、行为文明工作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全面推广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四是深化重点领域建章立制和制度落实,建立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制度,推动县级政府普遍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落实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和重大复杂案件交由行政复议委员会案审会审议制度。

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公正司法。重点是完善检察权、审判权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构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固防线。一是健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常态化遴选和员额退出制度,完善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护和违法行权惩戒制度,构建司法人员职业保障体系,建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警务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公安机

关管理及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二是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完善小额程序、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相配套的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开展宏观司法监管,健全类案指引、案件质量评估、司法业绩考核、错案责任倒查等制度。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立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标准一致、裁判公正、简洁高效的庭审工作制度。试行认罪认罚从宽机制,完善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和保护合法权利制度。推行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工作程序优化、内部机构改革和办案组织建设。三是构建党委领导、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法院主体推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合力破解生效判决执行难题。健全自动生成、实时监控、全程记录、跟踪问责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分部门、分系统案件移送程序、标准,破解“两法衔接”难题。建立公检法统一的数据化证据收集、固定、审查、运用机制,破解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难题。

制定实施物随案走、“一网打尽”、有迹可循管理制度,破解涉案财物规范化管理难题。

着力弘扬法治精神推进全民守法。重点是持续推进“法律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习惯。一是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建立以群众为主体、以民主法治为支撑的治理机制,完善与现行政权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组织体系相适应的治理结构,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治理体系,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动的治理体制,建立健全以跟踪问效、动态管理、全域覆盖为重点的法治示范创建长效机制。二是深入抓好“法律七进”,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统筹推进“以案说法”,扎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快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法治文化作品推广和法治文化传播。制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

7.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举措;必须坚定作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破解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结构性失衡,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从供给侧想办法,通过去除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新平衡。

●供给侧是指与需求侧相对应的生产端、供给端;结构性是指供给结构的配置组合;改革是指对原有的扭曲资源要素配置、束缚资源要素供给以及供给结构调整的制度进行革新。这三方面有机统一,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完整内涵。

●落实重点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力争经过5年努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深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同时,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和组织保障。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的决胜阶段。这一时期,我省经济发展步入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

换”的新常态,即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逐渐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逐渐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具体到我省的经济发展现实来看,目前已从连续多年的两位数的高增长逐步过渡到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这当中既有经济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更与经济运行中长期积淀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密切相关。

当前经济运行主要面临三大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的结构性供需失衡,现有供给体系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出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居民消费外流并存局面。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增加的货币很多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金融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比重不断下降。三是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投机需求旺盛,房地产高收益进一步诱惑资金脱实向虚,并推高

实体经济成本。

这“三大失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其中,实体经济的供需结构性失衡起着主导性作用。如果只是简单采取扩大需求的做法将会加剧产能过剩、抬高杠杆率和企业成本,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因此,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破解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结构性失衡,就必须摒弃单纯依靠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从供给侧想办法,通过去除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打通供求渠道,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新平衡。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是中央对新常态下“怎么干”的具体要求和精准施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理解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谓供给侧,是与需求侧相对应的生产端、供给端,与提供产品和服务相关联,包括对劳动力、土地、资

本等要素的投入方式和投入结构的安排,以及对促进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的制度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宏观管理,它也重视适度扩大总需求,但更强调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结构性,是指供给结构的配置组合。改革是指对原有的扭曲资源要素配置、束缚资源要素供给以及供给结构调整的制度进行革新,用改革的办法,调整供给结构,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三方面有机统一,构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完整内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样、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通过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

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加快推进基础性和关键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同时通过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

落实重点任务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注重加减并重、增存并举,将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供给与培育新动能、创造新供给有机结合,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

下一步,要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做强做大实体经济为“主战场”、强

化创新驱动为“主引擎”、深化改革为根本途径,遵循“市场主体、政府引导”“供需衔接、双侧发力”“增存并举、有破有立”“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的原则,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动“一提一创一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争经过5年努力,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创新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取得明显成效,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互促进的格局基本形成,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与各类需求相匹配的多层次、宽领域、高效率供给体系日趋完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坚实的经济基础。

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

手段,持续用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因城施策解决商业地产和部分市县商品房库存过多等问题,降低企业杠杆率,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补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短板。应该讲,我省“三去一降一补”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下一步任务更加艰巨,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的进展。

分类推进去产能。过剩产能挤占信贷、土地、劳动等资源,却不能提供有效供给,客观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给效率,应持续化解过剩产能。下一步,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采取市场化手段化解其他过剩产能。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环保、能耗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创造条件推动钢铁等行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省实现工业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基本退出,僵尸企业处置基本完成,过剩产能

市场化退出机制基本建立。

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房地产业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又是满足城镇化进程中新市民住房需求的重要保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更好满足新市民居住需求,实现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下一步,要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加强土地供应分类管控,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契机,鼓励农民工等新市民在城镇购房,把棚户区改造和去库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力度,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商业房地产库存。

积极稳妥去杠杆。过度加杠杆不仅拖累企业发展,控制不好还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当前,部分实体企业高杠杆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蕴藏了一定的债务违约风险。应坚持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稳妥有序推进实体经济降杠杆。下一步,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

为重点,通过处置“僵尸企业”、发展股权融资、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等,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到2020年,全省直接融资将突破3000亿元,在融资中的占比超过35%,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率得到进一步降低。

多策并举降成本。企业综合成本直接关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高成本既不利于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又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失去企业、失去投资最终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源泉。为保持我省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应打出“组合拳”,切实降低实体企业综合成本。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电力油气等能源体制改革,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发展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运输组织形式,降低物流成本。力争到2020年,全省实体经济企业要素成本明显降低,涉企税费逐步下降,经济效益处于西部先

进水平。

全力以赴补短板。补短板作用于供需两侧,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补短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做加法,精准对接发展需要,提供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补短板本身也会增加投资、扩大需求,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当前,无论从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从稳定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来讲,都需要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下一步,要以“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为重点,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剩余83个县摘帽、9064个贫困村退出、272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以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和出川大通道建设为重点,优化省域综合交通网络,加紧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硬化路,铁路营运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要

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成熟,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要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着力推进“一提一创一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大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做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减法,更要做好创新驱动、新动能培育的加法,通过“提质量、创品牌和培育新动能”,打造我省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全面提升质量。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应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把质量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质量先行赢得发展主动。要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企业全员质量主体责任意识,提升质量行为能力。要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重点产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企业按照高标准加快推进技术改造,以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慧工厂为重点,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到2020年,全省质量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名保持在全国前10,基本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全力创建品牌。推动品牌建设有助于企业产品价值提升和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创品牌要完善企业主体、政府推进、部门监管、行业参与、社会监督的品牌工作机制,严格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天府质量奖等评选和认定标准,加强“四川造”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提高“川字号”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商标注册、管理和使用、保护水平。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经开区、高新区等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到2020年,力争培育四川制造品牌企业100家以上、国家级知名品牌示范区20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10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6个,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大力培育新动能。下一步,要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攻坚战,加快国家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和“9张清单”落地落实,着力打通军民融合、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夯实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人

才“三个支撑”。扎实推进创新创造,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双七双五”产业,着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分享经济、数字经济。打造百亿企业、千亿产业、万亿集群,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实施“创业四川行动”,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实施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川籍企业家、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高端人才、大学生、民间能人在川创业。加强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以上,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川农业大省这个金字招牌不能丢。省第十

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突出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实施“十大行动”,建设“四区四基地”,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促进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强川酒、川茶、川菜、川果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助农增收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全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村改革示范区、农业休闲养生示范区和全国优质粮油产品生产基地、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

优化农业产品体系。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积极供应特色农产品,探索发展功能农产品,做优“川字号”品牌。完

善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优化农业经营体系。落实“三权分置”政策,多种形式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开展生态退化区恢复和治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与治理修复,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深化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

造成当前经济运行结构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基础性关键性改革不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导致要素自由流动受阻、资源配置扭曲。有效破解上述问题,必须深化基础性关键性改革。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引导国有资本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国资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由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转变财政支持发展方式,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

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着力破解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的“玻璃门”“旋转门”和“弹簧门”。深化政府投资管理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范围,优化政府投资安排方式。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主动参与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立体综合交通走廊和现代产业走廊建设。高标准推进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大服务业、制造业开放力度,提升相关产业竞争力。

健全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和组织保障。下一步,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通过制定和落实财税、金融、土地、产业、人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进一步破解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瓶颈,通过落实“清

8.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八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语文试题

A 卷(共 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

A.收敛(liǎn)

重荷(hè)

豁然贯通(huî)...B.琐屑(xuè)

媲美(pì)

锲而不舍(qiè)...C.簇新(cù)

倔强(jiàng)

长吁短叹(xū)...D.绮丽(qǐ)

卓越(zhuï)

心会神凝(níng)...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C)

A.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B.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又被蜘蛛网沾住了。

C.父亲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D.你这罕见的地下森林,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沉入这黑暗的深渊?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成都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B.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梁益建大夫,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令同行肃然起敬。....C.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赵雷将歌曲《成都》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 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 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棹数小舟 棹:划船 .B.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C.渐激渐深 激:猛烈 .D.转转不已 已:停止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B)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的呢?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 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 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 理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三、默写(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 分)①,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②,对影成三人。(李 白《月下独酌》)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请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1)①逝者如斯夫

②举杯邀明月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2)《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现代文阅读(共 12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漫话围棋

①围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明。会下的人不多,不知道它的人却很少。

②围棋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谁也说不清。史书里记载围棋发明于四千多年前尧的时代。到了东周,围棋已经非常发达。孔子曾经谈到过围棋,《论语》中有一句话非常有名:‚饱食 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孟子在《弈秋》中用围棋比喻 一个人要学本事,就一定要用心,这里孟子就没把围棋当做一种玩乐,而是当做一种本事或 一种艺术来对待。

③围棋是怎么发明的呢?有人认为,古代的星象图是围棋的前身。吴清源先生说,围棋 最早是占卜工具。也有人认为,围棋‚棋有白黑,阴阳分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 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围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对社会的一种理解模式。

④围棋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真实太多了。

⑤围棋的棋子,棋盘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子是圆的,所谓‚天国而动‛;棋盘 是方的,所谓‚地方而静‛。

⑥围棋别名很多。根据围棋形态。人们叫它‚方圆‛。根据棋子颜色,又叫它黑白、鸳 乌。鸳鸯是白色的鸟,乌鸩是黑色鸟。这样的名字很文雅。围棋也叫坐隐,这是特别有中国 文化底蕴的 名字——住在深山老林作隐士,寄居棋局之中。

⑦围棋的胜负也体现了中国式审美。其他棋类的胜负都是斩尽杀绝,把‚老将‛杀死,把‚帝王‛抓走才算胜。但围棋赢一日是赢,赢十日也是赢,不是斩尽杀绝,甚至能和平共 处,这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

⑧棋子一黑一白,没有任何文字,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色彩;棋盘横竖各十几道线,像地球的经纬线,朴素简洁。下棋规则也最简单,比赛中裁判不用解决什么技术纠纷。围棋又最 能体现自由和平等。每个子都是平等的,只有放下去时才一指千钧。妙手臭棋立显。不论外 形或者内涵,围棋都很容易被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接受,所以围棋又是世界的。

(选文有删改)

10.文章介绍了围棋的哪三部分?请概括作答。(3 分)

11。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4 分)

没有任何东西能像围棋这样充分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思想和文化内涵,然而它有不仅仅是中国的。12.第 2 段中,划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 分)10.①围棋历史悠久 ②围棋来源于古人对世界的理解 ③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11.这句话应放在⑦⑧自然段之间。因为这句话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④段总说围棋的文化内容丰富,第⑤﹣⑦段分说围棋的“棋子棋盘”、“别名”、“胜负”等三方面包含的文化内涵,摘出来的这句话从三方面照应了第⑤﹣⑦段的内容,引出第⑧段围棋所具有的世界性,是全文总说的内容。所以应放在⑦⑧段之间。

12.不能删除。①理由:从历史演变、举例丰富、更有说服力等角度,说明围棋历史悠久。②孔子是春秋人,孟子是战国人,孔、孟均有关于围棋的言论记载,以围棋技艺代代相传说明历史之久。另外,孔孟是中国古代的圣人,他们关于围棋的言论,更具有说服力。

五、作文

13.“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宗璞文章《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话吸 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6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 卷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 题。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本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请结合所绘内容概括作答。(2 分)

2.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 歌,简要分析。(2 分)1.诗前两句描写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这是写雨前之景;后两句,以“平明”二字与上文的“夜”字相照应,以“忽见溪流急”与上文的“星月白”,“ 亦无云气亦无雷”相照应,而“溪流急”又与“他山落雨来”互为因果,前者为果,后者为因。这是写雨后之景。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景色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杜诗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前面叙事,后面抒情,中间夹杂着议论。

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杜诗则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①唐人髙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 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 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①揵:遏制、堵塞。②渎:沟渠。③埭:堵水的土堤。④陂、潢:积水的池塘。⑤蹲 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沱江自岷而别 别:离开 .B.而阔沟以导之

阔:使„„宽阔 .C.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耸立 .D.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 胜:美景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5.本文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 否相似?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3.A

4.(1)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2)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5.不相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规劝朋友滕子京,希望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吕大防的《合江亭记》,描写了在合江亭上所见的美丽景象,借合江亭主要官员请其记事之机,提出兴修水利的建议。

【参考译文】长江、沱江从岷江处分开。张若、李冰镇守蜀州,开始筑起土墙来遏制、堵塞大水,后来挖宽沟渠把水导出来,灌溉蜀郡、广州之土地,而蜀郡已富饶。现在成都二水,皆长江、沱江的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四川的东南,就是所说的二江双流。沱旧循南隍,与长江并流向东。

唐人髙骈刚开始开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沟渠。渚者,合江旧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瀬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天的早晨或秋天的傍晚,在(合江亭上)放一壶酒,(边饮边赏),也是一城的美好景观啊。

不久长官请求记下这件事,我认为蜀郡的土地已经成了官渠,不为塘埭以居水,故陂湖汉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这(个想法)或许可以书写下来给后人观看,大概因为是两江汇合而有所感慨吧。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 分)

(一)名著阅读(4 分)

④6.《格列佛游记》中,在利立浦特,格列佛表示:“我不愿做人家的工具,使一个自由、勇敢的民族沦为奴隶。”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格列佛做了一件什么事?(2 分)

6.格列佛帮助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国,没有答应皇帝的要求灭掉不来夫斯库国,尽力设法让利立浦特帝国国王打消把不来夫斯库整个帝国灭掉这种念头。

7.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为小说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下面三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中,哪一个最能体现译者的命名意图?请作出选择,并简述理由。(2 分)A.武松醉打蒋门神

B.李逵打死殷天赐

C.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7.C 林冲得罪高俅之后,被发配沧州。但高太尉不想林冲活着到沧州。因此便有了野猪林衙役对林冲行凶。而鲁智深在这之前与林冲不打不相识,成了朋友,不放心林冲一人上路,尾随而行,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这个故事体现了译者“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图。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 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欧•亨利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 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严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 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 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 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 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

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得到院子,一堵空墙,一颗老 极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绕在剥落的砖块上。

‚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条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

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一片掉下,我 也就去了。‛

‚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

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副‘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 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副杰作了,可到现在也 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 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 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 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哎,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 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 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雨吹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

靠近茎部 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 藤枝上。‚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 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 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

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平静地靠着床织着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 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 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 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一块涂抹这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再想想,为 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哎,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 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选文有删改)

8.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9.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出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4 分)10.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1.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 全文进行简要赏析。(6 分)8.①贝尔曼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画家,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生活失意。“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黯淡的小屋,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无私关怀、帮助他人。当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喊道:“哎,可怜!” ③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晚上冒雨画“常春藤”,以致得肺炎而死。④贝尔曼画技高超。他画的那片常春藤,连当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9.①写出了琼珊病情严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了琼珊知道自己不久于世的绝望。③写出了琼珊数着最后的叶子只有四片的害怕和绝望的心理,为下文写贝尔曼先生崇高的爱心和高超的画技做铺垫。

10.①这样写,更能凸显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琼珊以期待,让她与生命进行不屈抗争的内容,从而更能突出文章的主题。

②贝尔曼的画,让本来就是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侧面衬托了贝尔曼画技的精湛和高超,更能表现贝尔曼先生的崇高品质。

11.①贝尔曼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老画家,是个火气十足的老头,完全看不起人间的温情。但在结尾,却为了增加琼珊的生活希望,不惜自己的生命,冒雨画最后一片树叶,得肺炎而去世。结尾出乎意料之外。

②结尾又在情理之中。老画家听到琼珊的“胡思乱想”的嗤笑,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但那片叶子掉下后,琼珊就会无望死去。后来冒雨画常春藤树叶,鼓舞琼珊生的斗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③这样结尾使小说情节曲折,也更能突出贝尔曼先生的美好心灵。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12.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12 分)(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代,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第三组姓名命名的用意,并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 化现象。(4 分)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富贵

冯有时

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富的向往

第二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马约翰 赵安娜

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代):孙多思 王笃志

刘致远 用意: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2)下面是一篇有关“名字”的短文,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 分)

古代的名与字分别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

①,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 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与名之外,又与名

。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

;也有名与字互 为补充的,如岳飞字鹏举;还有

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3)好名字,内涵丰富,或寄托期望,或蕴含志趣。请仿照示例,按照要求,为下面两个小孩取名,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解说所取之名。(所取之名,含姓为三字:解说语不要 求句式完全一致)(4 分)①张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心胸宽广。②李姓女孩,父母期望孩子快乐幸福。示例:蒋姓男孩,父母期望孩子踏实努力。

姓名:蒋力行

解说:与其聒噪不休,不如身体力行。

①姓名:

解说:

②姓名:

解说:

12.(1)用意:对孩子美好未来的祝福。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2)①在成年之前的称呼。②密切相关③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④以反义相对取字的。

9.四川省成都市党代会心得体会 篇九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是因为

()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人生的不停追问

D.哲学的智慧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2.据英国媒体2009年12月1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质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C.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变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因之而改变 ④意识反映世界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则不同

④认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创新就是要突破客观规律的束缚,敢于否定一切传统的东西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0年之前,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10年之后,中国政府宣布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西部发展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③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A.①②

B.②③

()

②符合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要求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C.①③

D.②④

7.2009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来阐述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共同维护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③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

A.是对客观存在的天气状况的及时反映 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C.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D.能够精确预测天气状况的未来变化

()

9.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奥数培训的疯狂现状,成都市教育局于2009年10月25日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奥数”。下侧温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要寻因究果 ③要把握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坚持标本兼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在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A.①②

B.①④

()

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②③

D.③④

11.2009年12月25日,我国公布了历时两年多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的主要数据。此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为国家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体现()

①经济普查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经济信息 ②要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看问题、办事情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它夸张、简约、气势生动,在丽江、中甸等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下图是东巴文中的“太阳”和 “月亮”,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启示是

()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C.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内容具有客观性

13.科技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制高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要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把握规律性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

D.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

14.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无视其本身的发展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根本改变

()

()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汉语里,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材料中对“危机”的解释,主要说明

B.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差异性

()

A.矛盾具有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16—18题。

16.《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一论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A.外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可分割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 17.《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这一论断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8.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9~20题。

19.温总理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体现了

()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金秋时节,2009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促进两岸产业与经济交流合作”,旨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据此回答22~23题。

22.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持续改善和发展,给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D.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23.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已经走过二十多年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年的经济交流合作,最生动、最典型地印证了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这个基本的道理。“分则两害、合则两利”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24.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优化要素组合能增强事物的整体功能 ②事物间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善于根据需要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该市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并鼓励官员、百姓编发“红段子”,传送、转发“红色短信”,引领文化新风尚。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重庆市是如何开展文化活动的。(6分)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是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四川书写了多项全国“第一”:1977年秋,原广汉县金鱼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1978年10月,四川在全国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0年11月,原广汉县向阳公社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1980年12月,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7年,率先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通过改革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

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8分)

27.(16分)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

举行,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力做好保增长、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材料二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政策。(8分)

(2)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用发展的思想指导明年经济工作的。(8分)

28.(22分)2009年12月7日一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12天的会议,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前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极少,却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率先减排,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以共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三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各国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同时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

(1)结合示意图,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全球商讨减排协议的正确性。(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减排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

上一篇:中班家长代表发言简短下一篇:商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