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

2025-01-02

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精选10篇)

1.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 篇一

高中历史教案设计之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自主学习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情景激疑

公元前451年罗马制定颁布了一部成文法,它被镌刻在12块铜牌上,悬挂在罗马广场的中央,史称《十二铜表法》,这被视为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而罗马法对后世尤其是欧美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归纳

1.早期罗马国家的习惯法

公元前5,罗马共和国建立。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因此罗马法本身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这样,担任法官的贵族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的利益,引起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2.《十二铜表法》

(1)产生: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国家制定了一部法律,刻在十二块铜表上发表,称为《十二铜表法》。

(2)意义: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法律条文比较清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剧度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3)局限性:《十二铜表法》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3.公民法

(1)来由: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所以称为“公民法”。

(2)意义与局限性: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但是,此时的罗马国家已经不再是罗马城邦,由于版图的扩大i罗马居民大量增加,而享有公民权的只有一小部分;可见,此时的罗马法适用范围是十分狭隘的,它无法调整罗马境内居民之间的关系。

典例剖析 【例1】《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 )

A、使法庭的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B.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

C.是罗马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D.消除了法律与习惯之间的界限

【变式题1】《十二铜表法》的诞生是 ( )

A.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B.长期对外扩张的结果

C.罗马共和国建立的结果 D.法学家积极立法的结果

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情景激疑

罗马帝国建立后,随着领土的扩张,发展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原有的公民法不适应统治需要了,迫使罗马的法律制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知识归纳

1.罗马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1)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并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接着还向地中海地区扩张。

(2)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建立者是屋大维)。

(3)地跨三洲大帝国的形成

罗马帝国建立后,向地中海周围地区进行大规模扩张,征服了广大的.地区,建立起了三十多个行省,控制了欧、亚、非三大洲的广阔疆域,地中海成为其内湖。帝国范围内生活着众多不同的民族。

2.罗马法发展的原因

随着对外征服和版图的扩大,许多矛盾显现出来的主要表现为:

(1)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特别是被征服者,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者表示强烈不满。

(2)由于版图的拓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这些矛盾都说明,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

3.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万民法的产生

①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他们颁布的法令成为罗马法的组成部分。法学家也积极立法,进行法律解释;②为了巩固统治,罗马帝国统治者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③3世纪初,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开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失去实际意义;④由于适应了社会的新变化,公民法逐渐演变为适用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这就是“万民法”。

(2)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6世纪时,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成立专门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典例剖析 【例2】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 )

A《十二铜表法》的发表 B、万民法的颁布

C.公民法与万民法在欧洲的消失 D.《民法大全》的编纂

【变式题2】万民法对公民法的突破体现在 ( )

①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②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③注重国家行政和诉讼程序④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 影响后世

情景激疑

耶林《罗马法精神》这样评价罗马法: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那么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知识归纳

1.罗马法的现实意义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但是,罗马法也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所以,罗马法一方面是协调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对奴隶进行剥削和压迫的保障。

2.罗马法影响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从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2)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自己利益的法律。他们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所以,罗马法具有重要的法学价值。

典例部析 【例3】罗马帝国时期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是出于何种目的?罗马法的实施是否起到了这种作用?

【变式题3】“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这里的宗教和法律分别是指 ( )

A.伊斯兰教和大陆法 B.自然崇拜和民法 C.基督教和罗马法 D.佛教和商法

2.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 篇二

一、早期的体育艺术设计

体育艺术设计活动由来已久,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体育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体育的产生而产生的。然而早期的体育活动仅仅是人们的自娱自乐或是为生产、战争等而进行的运动,与之相关的体育艺术设计也就只能算作是艺术设计的雏形。较完善的早期体育艺术设计是建立在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艺术工作者)在体育绘画、体育雕塑与体育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由于宗教和军事的需要,从荷马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兴起的古希腊祭礼竞技,促进了古希腊人对力量、技巧和健美的追求。希腊人通过体育运动塑造强健的体魄,并以竞技会的形式来展示他们的力量和健美。在运动会期间,艺术家们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地记录着当时人们的体育活动与整个体育盛况,体现了当时人们崇尚体育运动,歌颂健美与力量的社会风气。例如在古希腊运动会上就规定夺冠一次者,可在运动会场的墙壁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以示奖励;多次夺冠者,则可在宙斯神庙旁塑像留念。《掷铁饼者》就是为了纪念当时一位连续三次夺冠者而为之雕塑的。现藏于意大利波隆那考古博物馆的红陶双耳彩绘瓶就记录了古代短跑运动的比赛场景。在大英博物馆中,还保存着公元前5世纪的一件记录古运动会火炬接力仪式场景的文物。

随着体育运动的逐渐盛行,人们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赛,在神庙旁修建了专门用于比赛与观看的竞技场,有的还修建了各种以用于运动员们生活与交流的辅助建筑。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阿尔提斯神域东半侧,就有一座竞技场,四周有大片坡形看台,西侧附设有运动员和裁判员入场口。场内跑道的长度为210米,宽32米,还设有演武场、司祭人宿舍、会议大厅等其他用房。尼米亚竞技会遗址也是古希腊竞技会遗址之一。遗址博物馆中还保留有当时运动员起跑用的石板和跳远用的石壶等(即早期的体育用品设计)。其竞技场地保存完好,以致现代尼米亚运动会的100米赛跑仍然可在遗址上举办。这是在世界所有运动场遗址中绝无仅有的。

体育比赛吸引着各种不同职业的民众前来观看,人们将其视为盛大的节日。可以说古希腊运动会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盛会,而是一个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盛会。艺术设计也从此与体育竞技结合,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保留至今,为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国古代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发明了足球游戏,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的唐尧时代,创造了一种击壤游戏,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的部分体育项目起源于娱乐,如杂技技巧、舞蹈、秋千、拔河和球类游戏等。其次,跑、跳、掷、游泳、攀登,虽起源于劳动,但是在战争中才能得到更迅速的发展。人类在进入畜牧稼穑的生活阶段之后,和野兽拼搏的机会少了,而在争夺财物的战争中却需要发展身体能力,如追击对手的奔跑速度,搏斗的身体力量,准确的投掷技术,以及弓箭的使用能力,都较之人与野兽的斗争要求更高。这就使作为渔猎时代劳动技能的许多体育项目,在社会进入畜牧稼穑生活之后,不仅没有废弃,反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由于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特定的大型的体育竞技比赛风俗,相比西方国家早期的较完善的体育艺术设计而言,早期的中国体育艺术设计也就比较简单,主要集中体现在简单的体育器械设计和体育服装设计上。

二、近现代的体育艺术设计

近现代的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应该得益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成长。奥林匹克运动兴起于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它以坚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为依托,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发展的潮流, 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后开始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 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 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百年奥运, 跌宕起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体育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平台,为体育艺术设计的完善化与系统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较完善的体育艺术设计活动应该是始于1896年4月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这次奥运会中,组委会遵循体育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传统,首次使用了专门设计的宣传招贴和统一的奖牌。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都举办了盛大的文艺演出。在举办期间,组委会还组织了火炬游行和联欢节。就连在运动会结束后,雅典奥运会组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交的报告封面、封底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附有精美的插图,用平面传媒的设计方式记录与宣传了这届奥运会的盛典。

此外,特意为这届奥运会修建的体育场馆也是经过精心设计与施工的。整个运动场呈“U”字形,有三面看台,敞开的一面对着马路。为了便于观众进出,看台设多个观众入口,将观众和运动员隔离开来,并设有饮水处。考虑到雨天比赛的因素,在场地周围还设计了排水设施。看台采用洁白的大理石砌就,使这座气势恢弘的体育场更加耀眼夺目。

这次奥运会的举办方,通过较为完善的体育艺术设计既展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风貌,又体现了崇高的奥林匹克思想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所以说,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体育艺术设计和本届奥运会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近现代的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主要还是源于体育艺术设计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得以推广与贯彻应用。当然,在近现代历史上,其他的各种世界竞技比赛中也有许多设计精美的体育艺术设计,但影响远不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艺术设计。

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举办模式,也确立了近现代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在以后的历届奥运会中,平面设计的运用已司空见惯,特别是当时欧美封面设计和商业海报设计蓬勃发展,促进了平面设计在体育赛事中的运用。各国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们纷纷参与到这一体育盛事中来,承担了各项体育艺术设计项目。1904年的圣路易奥运会的海报设计就是由美国海报设计师ST·JOHN担当的。而英国设计师A·S COPE则设计了1908年伦敦奥运会秩序册的封面, 并首次采用以运动员形象为元素进行设计。从此以后,运动员形象就作为一种常用元素经常出现在各种体育艺术设计作品中。

从1913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先生提议设计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开始,以后的奥运会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视觉艺术设计体系与统一的平面设计原则。

在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会徽中首次出现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它将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和活动内容,以及主办地的识别要素形象化地作了展示,从此以后的每届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中都将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其中。

在此期间的奥运会运动场馆设计,基本都遵循了当时建筑设计的流行风格和模式。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受包豪斯设计思潮影响的设计师们,致力于从事最新观念和最先进的设计实践。到了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流行,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对观念的复兴,对材料的研究,在设计中随着高科技的广泛使用,体育建筑的艺术设计以及与之配套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也开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例如:1992年第2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始建于1929年,1955年曾作为第二届地中海运动会的主赛场而闻名。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体育场的几个特点:一是场内铺了7300平方米的自然草皮,使之适应于足球、田径和其他多项比赛活动;再一条是主席台上方的大型悬挑雨蓬,由一组巨大的空间网架组成,这个空间网架又由32根悬索张拉,支撑在三根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上;看台分成上下两层,看台下有室内跑道、运动员休息室、贵宾室以及各项服务设施。此外,在主赛区内还有一座颇具特色的体育馆,是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设计的圣保罗的室内体育馆。其结构独特,构思新颖。整个建筑大体分成两部分,由主竞赛大厅和一个多功能大厅组成。其巨型钢结构屋顶极具特色,是由一个巨大的不规则曲面多边形空间网架组成,由于网架极富变化,它的链杆有多达3200个规格。屋顶由1500个球面体组成,屋顶距地面45米高,采用地面组装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它的建成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另外法国巴黎市为举办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而于当年建成的法兰西体育场至今仍然被视为体育建筑的典范。

和其他体育设计一样,体育运动服装设计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期间,运动服装设计蓬勃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休闲运动服装为主产业的发展模式。

体育产品设计也开始起步,从奥运会火炬造型的设计演变上,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设计思潮对体育产品设计的影响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当代体育产业化的大趋势下,体育艺术设计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飞跃发展时期。体育产业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当代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也为当代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世界当代设计运动的日新月异也为体育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的保证。

摘要:体育艺术设计是伴随着体育的产生而产生的。较完善的早期体育艺术设计是建立在艺术家 (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艺术工作者) 在体育绘画、体育雕塑与体育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体育艺术设计提供了发展平台, 为体育艺术设计的完善化与系统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2]高毅存.奥运会城市的场馆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 篇三

关键词:交互界面;版式设计;实践

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产品包含着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业务依赖于软件。近二十年以来,“交互设计”这一概念从意识的产生到设计实践的日渐成熟,也让设计领域的从业者益发清楚地认识与了解到:设计的出发点始终应该做到以服务于人为中心,数字技术的发展同样应当是以人为本的。同时,交互设计扩展并丰富了媒体手段,它允许内容不断更新,给用户提供了更多参与、评论和分享互动的机会,使用户可以从信息交互过程中获取更丰富的体验和更多的乐趣。

版式设计作为当前各大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设计水平和能力发展。单从课程教学方面而言,版式设计在教学目的、施教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尽管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可以做到有规律可循,有章法可依,在文字、图形及色彩运用的版面构成方面也有为读者考虑的诸多因素。而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新的传播媒介扑面而来的今天,阅读和浏览的方式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数字化产品和用户体验日趋复杂及功能的日益增多,人们对交互界面设计的需求变得益发迫切,因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而言,对于交互界面设计的便捷化、人性化、合理化需要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一、重视版面视觉流程的设计以达到交互界面版式设计的目的

版式设计是基于人体工程学和视觉心理学来进行的基础设计学科。版面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信息传达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更加便于理解和接受,提高读者对信息接收的效率,合理有序而又生动地对图、文、色彩等视觉元素进行编排,最大程度地打破受众群体与设计者之间信息交流的屏障。在这个组织版面的过程中,了解读者习惯的阅读方式,重视并合理地安排视觉流程,是准确地完成信息传达并期待读者做出相应反应的重要前提。

版式设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吸引人的视线。当下,最受读者或用户关注的莫过于社交媒体了,社交媒体的初衷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分享。读者用户在浏览页面时的视线移动往往是随着视觉所接受到的刺激而产生的,而这种用以吸引或分散用户注意力的视觉刺激是可以由设计者控制的——即视觉流程的设定。视觉流程是由设计者在了解阅读对象的视觉心理倾向的基础上设置的视觉引导线,它必须遵循一条顺畅的路径,假若用户评论一个界面设计“很拥挤”或者“感觉无所适从”的话,就意味着这个界面的设计方案无法流畅地引导他们的视线移动。因此,设计者必须具备引导读者视线的能力,运用视觉心理和人体工学将重要的文图素材醒目化,提高重要素材的“诱目性”,在此基础上吸引读者逐层关注版面繁杂的图、文、色彩信息,以期达到设计者与读者之间信息交互的目的。

二、新媒体界面的版式设计教学应更注重艺术设计与交互设计的融合

如蒋杰《版式设计的新领域——互动版式设计》一文所定义的:“互动版式”作为概念的组合,是一种服务于以计算机交互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媒体,具体表现为以电子屏幕为显示终端的信息编排处理形态。其本质特征在于读者可以通过各种交互设置对这种版式进行操控,从而与之产生互动。互动版式正在引发版式设计观念的革新。

传统的印刷版式和互动版式在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形式方面有必然的承接和关联,但二者因传媒介质的差异,设计的流程与手段也有很大不同。

新数字媒体侧重于建立与用户之间的连接与互动关系,使用户可以通过以手指触摸屏幕或滑动界面的方式自主选择对媒体信息的浏览。实质上,新媒体界面给用户所展现的就是传统的物理媒介物中纸张、图文、影像、声音的数字化表现。毋庸置疑的是,因为有了用户的参与,这种数字化表现不仅拓展了版面构成的内涵与外延,更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版式设计的空间,为版面的编排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形式上,版式设计突破了传统版面构成的限制,特别是掌上媒体界面让原本静止的二维版面以动态化、立体化呈现,富有感染力,给用户更多参与性和切身感受,让用户的浏览体验更直接、更方便、更高效、更丰富也更加有趣。所以,新时期的新媒体界面版式的设计应该特别注意艺术设计与网络技术之间的融合,尤其是与交互技术的结合。从新媒介对版式设计的影响出发,落实到案例教学方面,版式设计课程可以以网页界面、手机UI界面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为手段,研究在新媒介交互性的促发下,版式设计由“静”到“动”,再由“动”到“互动”的创新过程,并分析这种创新的互动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和版式设计在新媒介界面中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对于更好地解决新时期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意识的问题将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新媒体互动版式设计案例导入以使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化

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求越高,把握版式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就越要有侧重性。这一问题反映在当前众多高校的版式设计课程中,则需要对版面设计根本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方面多下工夫,杜绝以不明确的目标、表面化的形式和装饰方法的训练代替对版面设计教学的根本目标、本质任务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训练。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模拟或重现生活场景将学生纳入案例进行研究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原本多用于法学、管理学等学科教学之中,但因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案例导入既可以分析、比较、研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结论或基本规律,更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团队的思维碰撞来拓宽视野的特点,对艺术设计类学科的版式设计教学亦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数字时代,数字杂志、掌上媒体、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众多的新兴媒体让交互界面设计的研究变得更加多元化,多学科、多角度的剖析令交互设计理论显得更加丰富,而为数众多的新产品也正在展现交互界面设计的传播优势。在此基础上,针对课程内容把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又能够使学生触类旁通的新媒体界面设计的真实案例项目导入版式设计的课堂教学,紧扣教学内容,重视应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版式设计原理、知识加以验证,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促进能力提升、教学相长、双向交流,不仅可以使得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化,更能促使教师加深思考。

在手机阅读客户端、电子商务和自媒体编创制作、媒体发布平台等新兴网络媒体大规模介入人们的生活之前,传统媒体与读者或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是极少的。彼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版式设计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图形、图像、文字、色彩等基本版式构成要素,以及点线面、视觉流程、网格结构等版式设计法则。进入数字时代之后,设计领域的绝大多数工作开始借由计算机工具来实现,而且伴随着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原本专属于平面设计领域的版面编排工作似乎已经变成了任何一件只要能够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软件的人都可以胜任的事情。这种情况下,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方面则更加需要专注于设计的本质来进行,换句话说,能否操作与版面编排相关的软件与是否了解版式设计原理、交互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版式设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为读者或用户考虑”“了解用户想要什么”以及“如何提供用户想要的视觉呈现”是时值信息时代的高校版式设计课程应该着重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蒋杰.版式设计的新领域——互动版式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2.

[2] 宮京成.当版面成为界面:界面设计对新媒介时代报纸版式设计的几点启示[J].新闻界,2009(5).

[3] 陈昭霓.视频媒体中动态版式设计[J].包装工程,2010(6).

[4] 陈慧.互动—版式设计新“契机”[D].辽宁师范大学,2012.

4.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 篇四

1、老子美学中的“虚与实”

老子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 以“自然” 作为宇宙之本原, 以“道法自然” 作为人生之要义。“道” 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范畴和最高范陈老子认为, “道” 具有“无” 和“有” 这样双重的属性。作为“天地之始” 的角度看, “道” 是“无”即无规定性、无限性。作为“万物之母” 的角度看,“道”是“有” , 即包含有规定性、差别和界限。就现象界来说,宇宙万物也都是“无” 和“有”的统一,或者说是“虚” 与“实” 的统一。

“虚实结合” 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点: “虚实结合” 讲究“气韵生动”。“气韵生动” 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 ,艺术品就失去了生命。中国古代诗、画的意象结构中,虚空、留白有很重要的意义,没有虚实留白的美,中国诗歌和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2、“虚实” 美学在版式设计中的原理

邓石如则说: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以黑,奇趣乃出。”“虚实” 留白在中国传统美学上被称作“计白守黑”。“黑” 是指版式中编排的内容,虚”指细弱的文字、图形或色彩。“计白守黑” 指笔画之间的关系要得当。’ `疏可走马” 则指写字要有疏密。

书法版式中讲“分间布白” ,蒋和在《书法正宗》说: “布白有三: 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这里的“分间布白” 指字行之间处理空白关系的方法。书画中版式如此,在平面设计版式中也一样追求字与字之间的疏密空间处理。

3、“虚实结合” 在版式设计中的体现

空间是无所不在的,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空间,当然版面设计中也存在着“ 空间”的概念。这种空间的感觉并不是真实的, 用文字图形的元素组成“近、中、远” 的立体空间,比起平铺直叙的版面, 空间感强烈的版面更有层次,视觉度更高,也更加耐人寻味。

虚实结合,实为有为物,虚为无为境;实制约了虚,虚则自由和扩大了实、丰富了实。只有虚中有实,化实为虚,以实暗示虚的存在,才能创造出意趣无穷、空灵的意境。

由感官直接接收到的视觉信息既是“实”我们因此视觉带来的联想部分,则是“虚” 的含义。在直接了解到的信息上增加了二次传达的功能,是超越具体形象而存在的。

二、在版式中如何设计“虚、实” 意境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里,讲究“中和为美”, “中”指不过于多,不过于少。“和” 指协调差异分歧,达到和谐统一,这个统一指和谐但也承认了不同。“中和为美” 的原则应用到版式设计里,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将不同的元素针对不同的主题用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饰不可过、亦不可缺。”

1、构图“恰到好处”

虚实结合的目的是强化我们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而补充的信息应作为次要层级来处理,以确保引导大众正确有效的视觉流程,对基本信息的读取,以及对直观信息的联想、二次信息传播。构图的“恰到好处” ,使得版式设计在信息传达的同时又能体现设计的美。

2、视觉度“以少用多”人们阅读的视觉流程一般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较强的视觉度是会改变整个版面的视觉风格,引导人们搜索信息且具有空间力场和遐想的意境。排版设计中图与图的色彩呼应,标题文字与内容文字调整字体、分栏,可以在视觉上利用有限的文字和图片,营造出具有力场的版面,避免版面枯燥杂乱。

3、文字营造“虚实”文字作为版式设计中信息传达的重要要素,在文字的排版中对信息和图片依照内容的层级进行虚实处理,适当的留白空间使版式更加优美。标题文字的处理要醒目和区别于正文,利用字体、粗细区别重点、或者字号大小、颜色,也可以改变字体原有的形状,按要求而设计。

文字量很多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强调重点。调整行距、字距配合文字达到舒服的阅读模式,有虚实对比更加强调文字的可读性。结合图片排版时,图片很多的情况下,可以将优质的图片占用多一些的版面,其他作为辅助,并且很好的协调图片与文字之间的空间距离。

三、“虚、实” 在版式设计中的意义

虚实的审美特征为“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虚实” 表现了空间无限与有限的关系,无限是对版式中内容的延伸和读者想象的空间,有限则是传达的主题内容。设计中的正负形象与空白背景的关系,都在视觉上造成虚实的效果。

5.马术的起源与发展 篇五

马术的起源与发展

刘璐

云南师大附中高一(7)班 指导老师:刘海云

目录

 赛马运动的起源和发展.........................................3  马术运动.................................................................4  马术运动国际比赛.................................................5 1·超越障碍赛 …………………………………………................5 2·盛装舞步赛................................................................................5 3·三日赛 ………………………………………………………....6 4·驾车通过障碍赛..……………………………………………..6 5·马车马拉松赛

.……………………………………………….7 6·场地障碍赛................................................................................7  马术---舞动的韵律....................................................9

 赛马运动的起源和发展

赛马是人类驾驭马匹进行的一种竞技活动,属于马术运动的一个主要项目,也是其基础项目。它是世界性的传统体育活动。在人类赛马史上,各个时代的赛马活动既前后沿袭,又不断推陈出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赛马活动发展不尽平衡,而且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但彼此之间不乏联系、交流和借鉴,使千姿百态的赛马活动求同存异。

根据考证,在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所举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四驾马车竞技,一此前双驾马车竞赛早已流行。四驾马车竞赛出现后的40多年,赛马才改由骑手驾驭进行。现在我们看到的赛马起源于英国,其竞赛方法比古代赛马先进、科学的多。13世纪左右。欧洲大陆兴起了赛马热,之后,赛马又传到了讲英语的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上开展赛马运动较好的国家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和澳门。以美国的赛马为例,每年要举行十万三千多场赛马,观众达到八千万人次,马票售出金额达一百二十亿美元。其中尤以肯塔基大赛最为重要,全美最优秀的赛马集中在一起进行角逐。

我国的现代赛马活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香港的赛马业迅速发展外,上海有2个跑马厅,天津有3个跑马场,全国的赛马场逐步发展到20多个。上海跑马厅在解放前曾一度成为亚洲最大的赛马场。

 马术运动

体育运动之一。是一种人骑乘马匹或驾驭马车的竞赛项目。世界各国的马术比赛有多种民族形式。盛装舞步赛、超越障碍赛、三日赛和四轮马车赛为国际马联所承认。其他国际比赛还有速度赛马、障碍赛马、狩猎赛、轻驾车赛、马匹评比赛等。世界上不同风格和流派中,古典派遵循自然原则,重视考虑马匹的心理,讲究人、马调和。德国派和法国派均属于古典派风格,但德国派重视基础训练,而法国派却主张轻快优雅。英国派依赖马匹的良好素质,意大利派讲究跳跃,越野障碍较好。

中国调教马匹和驭驾马车早在周朝出现。当时的六艺之一就有“驭”(驾马车技术)。马戏和马术则兴起于唐朝,当时主要盛行马球。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的马位与现代的马戏相似甚极。清朝末年西方马术传入中国,并在解放后得到迅速发展。此外,我国各具民族特色的马上游戏也很多,如刁羊、姑娘追、飞马拾银等。

 马术运动国际比赛

1·超越障碍赛(ahow jumping)超越障碍赛分马场超越障碍赛和越野超越障碍赛两种。比赛内容都是在一定时间限内骑手乘马按照规定的路线超越多种天然或人工障碍。超越障碍如出现拒跳、跌倒、撞倒障碍等失误行为或超过时限,均被罚。罚分少者获胜。

2·盛装舞步赛(dressage)

马术运动国际比赛项目之一。也称“马场马术赛” 或“高级调教赛”。始于1929年。要求骑手骑着马表演 各种连贯的规格化动作,并熟练地过渡到高级步法。主要比试马匹的驯服、调教程度和马匹对骑手的经、脚、骑坐扶助的反应能力,以及人马一体行动的协调性。按马匹的不同调教程度,比赛可分为:圣·乔治奖赛、1 号中级赛、2号中级赛、大奖赛、特别大奖赛。

按规定,比赛的步法有:变换跑步、变换方向、后退慢步、斜横步、原地快步、旋转和高级花式骑乘等。全部规定动作 完成时间不得超过12分钟。根据动作的完成质量评分,出现动作遗漏、错误或超过时限均要被减分。3·三日赛(three-day event)

也称“综合全能马术 比赛”。分三天进行,骑手必须骑同一匹马。第一天是 盛装舞步赛;第二天是越野耐力赛;第三天是马场超越 障碍赛。

盛装舞步赛与单项盛装舞步赛规则相同;越野耐力赛由4个区间组成:第1区间和第3区间均为20 公里,要求骑手速度为平均每分钟240米;第2区间为越野超越障碍赛,赛程为3600-4200米,其中每1000 米设置三个篱栅式障碍,要求速度为平均每分钟600 米;第4区间为越野赛,赛程为 8000米,其中每1000 米设置4个不同的障碍物,要求速度为平均每分钟 450米。根据骑手失误罚分和超时限罚分来评定这四 个区间总成绩。马场超越障碍赛主要测验马匹的体能和顺从程度,沿途设置10-12个障碍,要求速度为平均每分钟400米,其中必须有三分之一达到最高限的障碍和一个水沟障碍,成绩根据骑手失误罚分和超时限罚分来评定。

4·驾车通过障碍赛(carriage puissance)

四轮马车赛项目之一。赛场长120米,宽70米,驭手在赛场内驾车让马匹以规定的步法和速度通过各种障碍。内容为:通过水沟,成蛇形绕过推标(用木头或橡胶制成的30厘米高的圆椎体),从两个推标之间通过和绕过成直角放置的椎标(转弯和拐角)等。成绩按照失误罚分和超时限罚分来评定。5·马车马拉松赛(carriage marathon)四轮马车赛项目之一。赛程为24--32公里。跑道一般设在分段的道路或象征性路径上,为检验选手的驾车技术和马匹的迁应能力,跑道上应设置门洞、急转弯和天然障碍物。如赛区不具备自然条件,可以人工障碍代替。

6·场地障碍赛

马术场地障碍比赛是在长90米、宽60米的沙地或草地内进行。场内设置10-12道不同形状的障碍,其中有一道为双重障碍、一道三重障碍。因碍的高度在1.2米-1.4米之间。障碍前摆放1-12号码牌。骑手按照号码顺序依次跳完全部障碍。

骑手进入场地后,裁判长示铃比赛开始,骑手须在60秒钟内通过起点(D)标志杆,方可进行比赛。12道障碍全部跳完后,必须通过终点(A)标志杆,比赛成绩方可有效。骑手要运用娴熟的技能,既不碰落障碍,又要行走最佳路线,目的是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比赛,赢得最后名次。 马术---舞动的韵律

欣赏马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评角度。但真正能体会到马术魅力的人,必须是从事这项运动的人。这样才能在马背上获得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人和马交流,马按照我们的指令展现优美的动作。马,蓄含的力量,骏美的身形;人,盛装的帅气,优雅的姿态,淋漓地结合在一起。于是,人和这个千斤之躯的动物共同演绎着和谐的交响曲,给观看者莫大的享受。这就是马术。

如果你爱马,那么建议你去学习马术,你会知道马的性格。它象孩子,接受你对它的指导;时而,它也会顽皮,但你不会惩罚它,因为你了解它,这是它的天性。当你在马背上时,你的心更容易安静,善良单纯的马永远是那么敬畏好的骑手,你会被它的忠实所感动。虽没有声音文字的交流,但马会用身心来感受你,你也同样会用全身心去感受它。拍拍马颈,可以明显感受到它是愉快的,这是它接受的最好奖励,任何语言无法替代,这样的交流是不同物种间的对话,是魅力无穷的。这就是马术。

与音乐一样,马术也是有自己的韵律,没有节奏的步伐就没有美感。最喜欢看舞步大奖赛的个人决赛,配上音乐的表演,骑手和马匹完美的意境让观众倾倒。当表演PIAFFE的时候,马匹抬高飞节原地踏步,将动力和克制的平衡演绎到极至。这是力量的美,含蓄的美。让我们看骑手,优美的身材,漂亮的骑士服和标准的骑姿,在似有似无的辅助动作下,随心所欲地操控马匹,那是闲庭信步般的幽雅,国 王般的自信。骑手手中的不再是缰绳,而是至高的权杖。这样一幅人马图恰似流淌的旋律,美不胜收。

学习马术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一辈子还不够的。其实任何一门科学,我们用自己的一生来学习也只是沧海一粟。我们不可能都成为马术大师,但是我们可以学习马术大师的思想,用他们的思想来指引我们骑马,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

6.唐诗的起源与发展 篇六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盛唐的时间在四个时期中是最短的,但是成就是最大的。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与此同时,诗歌也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这时的诗人主要分为山水田园派与边塞诗派两派。山水田园派以王维与孟浩然为首;边塞诗派则以王昌龄为佳。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他们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优雅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对官场的鄙弃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在他们的诗中把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保卫祖国的豪迈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出名的是王昌龄的《出塞》与《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沉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在边塞诗人的笔下,写出了边塞风景的雄奇瑰丽,写出了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们的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说的盛唐,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是不得不提,他就是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代表这唐诗走到了顶峰。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是自李白后的华夏第一诗人,他的诗没有李白的豪放,而是一种沉重的感觉。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记入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百姓民生,著名的如三吏、三别。

总之,唐诗在盛唐中发展到了顶峰,这时期的诗也是唐诗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中晚唐歌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繁荣原因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世民功劳卓著。公元6,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的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经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文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唐诗的发展传统分为初唐(618---712)、盛唐(713---770)中唐(771---835)晚唐 (836---907)

7.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 篇七

在版式设计中常提到消极的版面与积极的版面。消极的版面是指过于静态、毫无生机、平板的版式设计, 积极的版面则正好相反, 而具有空间深度和动感的版式最能体现这种积极感。设计中有句话叫做“保险的设计”, 其实是一个贬义词汇, 其意是指为了求得客户的认可而做的不敢冒险的、不敢突破的, 中庸的设计风格。与保守的版面设计相比, 具有设计感的, 不同凡响的设计在视觉传达上是占有明显优势的。以下就此谈谈如何体现版式设计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纵深感和动感。

视觉设计就是各种形状的组织和安排, 所有的设计要素都有一定的形状, 设计师要学会用点、线、面 (形状) 的眼光看待版面。阿历克斯·伍·怀特指出:“学会把每个要素都看成一种形状, 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对形状的敏感性标志着个人设计能力的重大突破……”[1]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说:“对设计敏感的观察者应该把形状就简单地看成是形状, 而不是看成一种描绘或理念。比如, 他必须把鸡蛋看成一个简单的固体形状, 撇开它作为食物的意义或它将变成一只小鸡的想法。”[2]以上的言论意在说明在设计中对形的关系的把握的重要性。了解并熟练的把握它们的视觉特性对版式设计是必须的, 以点线面的抽象观去观察体会设计元素, 会使我们更快地掌握版面设计的根髓, 这也是版面设计中首先要讲到的。

一、版式中纵深感的体现

纸张是平面的, 二维的, 其中深度的一维我们往往不注意加以表现, 中国的造型艺术大多以平面为主, 受此影响, 很多设计者较为注意点线面形象在平面上的位置安排, 而往往忽略纵深感。试想, 版面如同一个储物柜, 除了上下左右位置的利用, 柜子里外空间的容纳性应是同等重要的。

在二维设计作品中体现三维, 就是设计师在平面视觉的背后找到一个视觉纵深感的过程, 这种空间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感觉的幻想空间。这种纵深感超越了纸张的二维平面特质, 其实是指向版面深处延伸的纵深分割, 犹如—幅风景画具有清晰的近景、柔和的中景、轻柔的远景一般, 各层次间的对比可强可弱, 有助于形成多种情调的版面, 这种方法叫“三分法”。适度的纵向分割使版面主次分明, 避免了主次不分、杂乱无章的状况。但也要注意版面空间不宜过多, 否则会使画面显得凌乱。

除了经常用到的“三分法”来表现立体纵深感之外, 还有以下方法可以增加版面的纵深感。

1.叠压:

即一个形覆叠在另一形之上所产生的前后关系和空间层次感。形态在空间中的几种关系是:分离、接触、覆盖 (叠压) 、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除了重合是一种特殊的覆盖外, 其他几种形式均表现为一种平面的关系。在版面中, 为了营造立体空间, 文字、图片、图形等元素互相覆盖叠压, 就会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空间关系。这种叠压产生的空间效果并不在于叠压面积的大小, 有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边缘的叠压, 线与图、点与图的叠压等, 也会造成前后很明显的层次感。

2.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矛盾性, 造成眼睛的错视, 表现为非现实的错觉空间表述形式。其形成通常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 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立体形态, 但在三维立体的形体中又显现出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 形成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空间, 造成空间的混乱性感受, 制造矛盾性。

版面中除了靠覆盖来实现空间外, 设计师还经常利用形的交错叠压来实现形的前后不确定性, 巧妙利用形象之间的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的关系来制造矛盾, 在顺畅表达概念的基础上加强阅读时的趣味感。

3.透视法:

利用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焦点透视等规律来建立空间上的感受。改变物体的大小是显示物体间距离的最明显和最自然有效的方法, 这种状况在所有绘画作品中都能看到。在版式中不同文字字号的选择, 图片文字的大小渐变效果, 图片大小的调整或者图片的透视变形等等均可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

4.模糊:

所谓“近实远虚”, “虚”也就是模糊, 也经常被人们称为“大气透视”或“空气透视”, 版面设计中可以采用模糊背景物的方法来拉大前后空间。在版面中, 往往为了烘托气氛或者营造效果而把处于文字下的满底图进行模糊化处理, 这样既突出了文字, 增加了可辨性, 又使文字与背景间产生了一定的空间感。当然这种被模糊的图片往往只是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其形象的明确性并不重要。

5.透明:

透明在视觉心理上能够表现出一种空间感。透明度的不同会使人的感觉不同, 比如明快、神秘、清爽、含蓄等感受。透明感的表现可以通过形状与色彩的透叠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线性的粗细以及点的疏密使上下形状清晰可辨, 来造成重叠形体的透明感觉。由于现代电脑图像处理技术的参与, 图片的透明效果可以任意控制, 增加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6.镂空、起凸、压凹、透明纸张:

这些方法属于印刷后期制作的工序, 属于一种真实的空间效果。镂空是在印刷品的表面通过模切来挖空, 以露出下一版面。而起凸和压凹是通过凹凸模板使纸张等材质受力, 将印刷品表面压印成具有立体感的浮雕状的图案, 从而产生立体感。而透明纸张是利用具有透明感的纸张, 比如硫酸纸等, 通过装订使下一层画面的图案隐现出来。有时候分别在透明纸张和下一层纸张上分别印出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 两张纸张重合时使图案也重合, 翻阅时部分显现, 以达到趣味逐现的效果。

二.版式设计中动感的体现

动态编排是指强调版面中组成元素的运动感和跳跃性, 摆脱平板而静态的表现方法, 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倾向性张力的排版方式。版面中的动感实际上就是加强各种张力, 使读者以动态的心理去体验。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指出了运动感的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的位置移动, 另一种, 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 这就是张力。“张力的存在状态类似于一种‘伽玛运动’。所谓‘伽玛运动’, 就是当一个物体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时我们所观察到的运动”[3]。张力运动是从中心向四周发出的辐射线, 一般沿着几何体的主轴方向向外扩张。正方形和正圆形的这种张力互相抵消, 因而显得较为静止, 而椭圆和长方形的张力是沿较长轴趋动。箭形或楔形具有指向性, 其张力更为明显。在版面设计中正确运用张力的作用, 就会制造出具有动感的版式。

版面的动感可以靠以下方法体现出来:

1.强化位置的作用

凭借人类敏感、细微的感受力, 可以感觉到版面中物体的不同位置, 不同大小会给人以不同感受。这些感觉是人们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作用于视知觉产生的。膨胀、收缩、指向、吸引、排斥、消失、出现、压抑、轻松、紧张等等心理的体验, 均是物体自身所处在版面的位置, 以及与其它物体的对比来产生的。而这些心理体验无一不具有动感。例如上部的物体轻快、高昂、浮动;下部的物体限制、压抑、稳重;左侧轻便、舒畅、活力;右侧相比显得拘谨、庄重、停滞。排文的左对齐, 右对齐, 中间对齐也会使文本产生不同的指向感。从而影响此排文与周围空间的联系。在版面中, 把各个视觉元素加以强化表现, 使之变得更明确、更强烈, 就会获得较大的动态感。

2.把握空间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

如同万有引力定律一样, 任何物体在空间之内会存在一个力的场, 依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视觉感受, 可以感觉到物体之间存在吸引、排斥、互溶、粘连等各种各样的关系。善于利用此种关系, 就会取得心理上的动态感受, 它会使我们感觉物体或形象在二维平面内处于游动状态。如果在版面中把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的方式尽可能较多的使用, 矛盾感增强, 则动态感会较强。反之, 如果形态的关系较为稳定和谐, 则版面表现的较为静止。这种关系的把握在版式设计中的图片上体现的较多, 或者可以把文字组成的块面作粘连, 穿插等安排, 也可以人为地制造块面图形加以表现。

3.注意视觉流程的引导性

视觉流程是在时间上、过程中体现的顺序的动感。视觉流程表现为视觉连线, 视觉有一种自然的流动习惯, 一般是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点到线, 从线到面。在版式中, 一般最重要的内容应该安排在注目率最高的位置, 但有时也可以通过形象的指向来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比如选择方向感强烈的物体, 也就是具有指向性的形态, 或者制造一些实线或者虚线来连接图文, 产生视线的引导性。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清晰的视觉连线, 就会获得动感。设计师如同一个调度员, 其作用是正确的运用视觉流程来进行设计, 把版面上的内容安排的清晰明确、阅读顺利。

4.利用具有动态感的形象

如上所述, 具有张力优势的形较具有动感, 例如有指向性的形、曲线形、扩散或流动的形状比水平或垂直性强的形状具有动态。把动态与静态的形象处于相对之处, 而以动的部分占优势, 就会取得较大的动感。

除此之外, 由运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会给人以运动的心理或感受。我们可以在版面中人为制造文字或图片的动态形来体现动态感, 比如:倾斜、旋转、切断与破坏、律动、聚集、渐变、方向等, 这一类的方法产生的动态效果最为直接。

总之, 版面设计中的纵深感与动感只是视知觉的结果, 往往是不受联想作用的, 它们二者的研究范畴既属于平面之内, 又属于平面之外。作为以追求实用性与商业性为目的的平面设计, 是一种直觉性、创造性的活动, 其中的平面与立体、动态与与静态、彩色与黑白等永远是设计研究的主要对象, 更是作为基础版式设计所要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些特定的审美要素及其构成规律, 更多是抽象的。

作为版式设计师的任务, 我们要研究的既不是文字的意义, 也不是图片、图像的具象性, 相反, 我们要更多地分析画面上文字图形的色调、形态, 它们整体形成的视觉上的感染力与冲击力、次序感与节奏感等等。设计师必须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全部审美修养和判断力调整处理画面上的各种关系, 如主次强弱、动势趋向、肌理效果等等, 赋予形态以动感、空间感, 使设计作品具有感受或情绪, 从而不再是冷冰冰的版面。

参考文献

[1] (德) 汉斯.彼得.维尔堡:《发展中的书籍艺术》余秉楠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7

[2] (美) 阿历克斯.伍.怀特:《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5.1

[3] (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藤守尧朱江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8

[4]陈绘葛芳:《版式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74

[5] (美) 玛乔里.艾略特.贝弗林:《艺术设计概论》孙里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2006

[6]吕敬人:《书艺问道》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0610

8.版式设计起源与发展 篇八

关键词:创业课程;生产性创业工作室;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版式设计可以说是现代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正是基于课程的实践性强、涵盖面广、创业研究的方向多等优势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创业课题的研究实践对象。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将创业教育融入版式设计课程,大家共同探讨。

1 确立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创业方向

所谓版式设计,就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送方式。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产生感官上的美感。版式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十分丰富的。版式设计英文名称为“LAYOUT”,意为在一个平面上的展开和调度。英文中LAYOUT既有建筑方面的意思,也有许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展示设计等方面的任务与基本要求。因此,可以看出版式设计是一种重要而又广泛的视觉传达方式。版式设计的范围,涉及报纸、刊物、书籍(画册)、产品包装、挂历、招贴画、唱片封套和网页页面等平面设计各个领域。创业方向有广告设计公司、广告制作公司、包装企业、喷绘公司、网站、报社等等。

2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2.1 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版式设计是建立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版式设计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比如版式设计中会涉及文字、图形图像、色彩、构图等知识点。这对于学习版式设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今天的人类社会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各样的文字与图形,从报纸书刊到网页设计,从产品包装到商业广告,从小的名片、书签到巨大的户外建筑或公共空间,都能看到版式设计的身影。在后期的专业课程中,比如产品包装设计、商业广告设计、界面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等,学生可以运用版式设计的方法有效地掌握画面的组织编排方法,处理好细节,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除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关的版式设计软件也必不可少。通过教学的工作实践,认为比较专业的排版软件首推Illustrator和InDesign。另外还需掌握印刷的相关知识和流程。这三个要素才能满足创业所需的基本技能。

2.2 创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前面提到版式设计的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版式设计在报刊、书籍、包装、网页等中的应用。我们主要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来使学生掌握版式设计的方法及各种设计中版式的不同特点,进而让学生了解版式设计的布局、视觉流程和节奏控制、以企业产品——报纸、书籍、包装、广告、网页为教学载体,以生产创业性为导向,以实际项目带内容,基于真实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依次按照纸、书籍、包装、广告、网页的实际设计流程组织教学过程。由先到后、由简单到复杂。并与江西金像数码公司(已与我校建立了创业实训基地)等大企业共同开展与创业相关的课程设计、课程的创业教学与创业评价等。从而使教学内容与模式和教学成果紧贴现代印刷工艺生产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对上述几个设计方向进行兴趣培养,同时对一个项目全流程的了解,更加利于创业能力的增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企业用人标准结合突出创业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高职教育课程教学采用的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强调知识点的掌握为目的的方法。因为这样做没有充分地突出课程的实操性及应用性。从课程的内容到教材的选择上都是理论知识占据了“大半边的江山”,缺少与实际结合的实用知识。我们的很多老师难免受到教材和教学的困扰导致教学还是枯燥的讲解。改变为课程教学内容倾向创业能力培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是以学生实训为主体,有意识的给学生亲身体验生产制作过程,从而能够较好的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而教师的身份由主要讲授变为从旁引导。把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活跃了课程气氛,提高了创业能力。

3 加强创业实验园区的建设

江西金像数码公司已在我校建立了创业实训基地。金像数码公司旗下设立了各设计方向的生产创业性工作室。它们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实践操作平台,把金像数码公司的真实设计任务、设计方案、设计项目、设计作品引入到工作室进行详细讲解、分析、策划与设计,老师带领学生承担广告招贴的制作、画册制作、网站美编等相关设计任务和项目。工作室教学把学生、教师、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切实做到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与南昌虹宜广告公司、南昌东方船广告公司签订了开办创业合作工作室的协议。为今后的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4 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评价体系

以往版式设计课程都是学生上完这门课,提交作业,老师给出成绩,就算这门课程结束。我们认为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更加不符合我们的课题要求。所以我们采用实践检验来打成绩的方法,所有学生必须提交被企业采纳的作品作为作业。并且老师会联系采纳学生作品的企业对学生作品进行反馈意见。根据这些来给出学生的成绩。当然也会和学生中标作品的数量挂钩。最后这些中标作品都会集中布展,以供后期的学生交流学习。

翻看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学模式的解答,“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而设计的。目前常见的‘能力本为的教育模式’或者叫作‘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它是以从事对应的工作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動为出发点,以提供企业和社会对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校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对应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综上所述,版式设计是设计师们进行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在设计教学领域,版式设计也是艺术院校特别重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也是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在视觉方式飞速发展的今天,版式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一,面临着新的调整和新的机遇。我们首次尝试在这门实践性强的课程中融入创业性教育的探索,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到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创业教育的培养上来,以此来缓解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9.风水学 的起源与发展 篇九

一、风水的起源:

风水来源于生活,是人类在趋吉避凶的本能趋使下总结的一些相地的经验,以及对某些地势和布局产生的一些共同影响或一定几率导致某种后果的总结。

严格的讲,风水起源于动物诞生的瞬间,因为动物具有择地而居的本能,既改造自身,又改造周围环境,而非如植物只能单纯的适者生存、不适者逃汰。自进化为人类之时,风水理论实际上已具基本雏形,已能根据四时寒暑变化而选择改造居所(穴居)。

二、风水的发展:

1、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开始,开始部落群居和城村群居,对原有的理论加以细化,并融入先后天八卦的思想,此时的风水术大多为统治阶级所掌握,开始用于部落、宫殿、城池、村落、陵墓的选址和布局,至战国时代,风水已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学说,开始在民间少量传播。

2、经秦汉的发展,晋代郭璞在其所著《葬书》中第一次给风水下定义,也第一次阐述了风水的两大要点“得水为上”和“藏风聚气”。自此,风水完全分化为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因早期并未分化,故其理论多有相通之处。

3、后杨筠松为避兵祸携《葬书》逃走,一路布龙至赣州,其间多次为他人葬坟以救贫,著作颇多,多是阴宅风水理论。至此,风水术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并开始分化为诸多门派,因各门派对古典的理解不一而导致各派理论多有冲突之处。

10.芳香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篇十

芳香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2班 学号:200930050218 姓名:石小峰 指导老师:王慧聪

时间:2012年11月24日到2012年11月25日

芳香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芳香疗法萌芽于古埃及和古印度,发展于古希腊、古罗马和阿拉伯,成熟于20世纪的法国,随后流行于世界各地。现代的国际交流和临床探索表明芳香疗法实践和研究产生了质的飞跃,芳香疗法应用有了新的拓展。

关键词:芳香疗法;起源;发展;精油;保健

Abstract: Aromatherapy originated in ancient Egypt and ancient India, developed in ancient Greece, ancient Rome and Arabia, matured in twentieth Century in France, then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linical explor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aromatherapy improved greatly and new development in its application came forth.芳香疗法是指将气味芳香的药物, 如丁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麝香等, 制成适当的剂型, 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其中,精油是最常用的。精油是由植物各部分(如根、茎、叶、花瓣、种子、果皮和树皮等)的微小腺体产生的。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精油从植物里缓慢地散发至周围环境,在加热或挤压植物时,腺体破裂,散发出精油的芳香。精油是一种复杂的多成分的混合物,其中含有萜类、酚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类和醚类化合物与有机酸。精油能自然挥发,能溶于乙醇、植物油和水,既不油腻,也不多脂,不会在皮肤上残留油渍。

芳香疗法用精油的使用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即吸入法、按摩法和摄取法。

1、芳香疗法的起源

芳香疗法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西方的一种神秘文化,近几年来才开始作为一种美容、养生的护理方式在国内开始盛行。许多人对芳香疗法的疗效还持有怀疑的态度,就连接受芳香疗法的人,很多也只是想要利用香薰改善室内的氛围,或者是将它运用在美容瘦身上,对芳香疗法的历史渊源更是了解有限。

其实人类使用植物的历史相当久远,在人类还没有历史记载的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香料植物了。所以,芳香疗法又被称之为“古文明的艺术”,各大文明古国则为芳香疗法的神奇世界揭开了序幕。

大约早在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埃及人就已经利用芳香药草植物来治疗各种身心失调的疾病。从文献上得知,埃及人当时已知食用大蒜(Garlic)具有消炎、杀菌及解毒的功能。他们还利用植物精华制成香料,作为药物与防止尸体腐烂之用。例如在尸体防腐上大量使用乳香及没药等芳香植物填放在尸体内,最后用浸过香胶水的亚麻布将尸体包裹住,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木乃伊。埃及的法老也会在重要的宗教仪式,如神职任命的搽油仪式中,在不同的神像前燃烧并擦抹各种象征其意义的精油。例如在战备时就会使用具兴奋作用,且能引起攻击欲望的精油,若希望和平、调停纠纷,就选用具有镇定安抚情绪的精油。充满传奇的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是埃及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她和香精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老香精及化妆品的制作上,堪称鼻祖。传说她曾在卧室的地板上铺了厚达46公分的玫瑰花瓣,利用玫瑰花催情的功效来引诱她的情人们,最终征服了罗马帝国的皇帝凯撤及他的义子安东尼,也成为埃及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一代女王。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芳香植物的国家之一,并在数千年前就有详细的研究。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黄帝神农时代,人们采集树皮草根来驱疫辟秽,这是利用植物的香气来杀虫治病。那时人们对天然花卉的香气就有好感,用来敬神拜佛,清净身心,还用于祭祀、敬天、丧葬等。中医自古就有“ 芳香开窍”的理论,并在临床上被普遍运用。有资料表明,名医扁鹊华陀等都有用芳香物质一一寮香让病人“起死回生”的本领。而中国第一本专述各种药草的目录书籍,相传是由距今二千八百年前的神农氏所著的《本草》。著名的《本草纲目》则是李时珍于公元1578年前所写,书中记载了两千多种药用植物,其中包含大量的芳香植物的药效,此书不但奠定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基础,流传至近代后也为西方人广泛研究,在传统医学上,远远胜过了其它国家。古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印度,也是很早就懂得如何使用药用芳香植物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阿育王以有组织、系统化的方式栽种药用植物,印度最古老的医药典籍《吠陀经》是公元前二千年前由阿输吠陀所著,在这本著作中,除了记载药方及对植物的祈祷文,还以八个层次来阐述药理,从医疗一直到养生、保健之道全都包含在内。其中多数详细阐述了古老的印度药材流传至今仍在使用,而某些药材就是今天芳香精油的提炼来源。而现今提炼芳香精油最普遍的方法之一—蒸馏法,则是公元十世纪时,由阿拉伯最伟大的医师阿比西纳首先采用的,他萃取出了世界上第一瓶玫瑰精油。十二世纪,随着十字军的东征,欧洲人不但把阿拉伯的香水带回欧洲,也把蒸馏萃取的技术带了回去。到了十四、十五世纪时,黑死病席卷欧洲,当时盛传在身上佩带香药草包或是焚烧香料植物,可以避免感染。这些举动在当时曾被视为迷信,但是以现在芳香疗法的角度来看,那是消炎、杀菌以防止感染的正确方式。

十六、十七世纪则是欧洲药草的全盛时期。精油的蒸馏技术飞速进步,精油被大量运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的生产中。到了十八世纪末,实验化学开始应用在医学上,合成药物逐渐取代了天然药草,从此芳香疗法走向没落,而被视为另类疗法。进人二十世纪,精油的开发研究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各种科学试验的进行,人们对精油成分有了更深人的了解,通过对各种不同精油的混合利用,现在的精油包括树脂浸膏等,除了具有抗病菌、止痛解毒、愈合伤口、促进新陈代谢及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血压、健胃整肠等的治疗功效,还具有激发肌体本身治愈的能力。

在近代,和芳香疗法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法国,法国人首先将芳香疗法技术发展为一门独立学科—“ 芳香疗法学”。1920年,法国化学家盖得佛斯发现精油的杀菌防腐作用比化学药剂效果还要好。他于一次实验意外中严重灼伤双手,使用薰衣草精油后竟然发现受伤的部位两天后就痊愈了。由此激发了他对芳香精油的研究兴趣。1928年他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刊物上面,首创了“芳香疗法”这个名词。他也被尊称为“现代芳香疗法之父”。之后瓦涅医生承其后而跟进,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将芳香疗法应用在了临床医学研究上。1950年,法国的玛格丽特·摩利夫人首度将芳香疗法带人健康美容及护肤领域。晚年摩利夫人定居英国,在英国开设芳香疗法中心并教授学生,从此英国又一直将芳香疗法承袭下去。1993年,印度尼西亚华侨陈香兰女士首先将芳香疗法引人了中国内地。在当时的中国美容这一版图里,芳香疗法被作为另类疗法并不被人们所接受。

芳香疗法在国内经历了一段艰难而寂寞的历程。进人二十一世纪,芳香疗法迅速在中国美容市场上发展壮大起来。芳香疗法的应用更为广泛,已成为美容行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2、芳香疗法的发展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芳香性药物以化湿和开窍为两大主要功效。中药药理研究证明,芳香性中药是一些具特别香气的药物,具有鼓舞正气、除邪辟秽,解肌发表、疏风散邪,芳香健脾、化湿醒脾,通关开窍、止痛消肿等功效,这些特点与芳香性中药所有的特殊药理性质有关。

进入19世纪后,国外专家开始对精油的成分进行化学分析,进而探明芳香疗法的核心是精油。精油(essential oils)通称之挥发油(volatile oils),亦称芳香油或香精油。精油之组成成分极其复杂,通常是由萜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等各种物质所组成的多成分混合体,其中第一部分——萜烯烃类最为重要。从而可把芳香药物定性为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

现在介绍芳香疗法的几种现代应用: 2.1 芳香疗法在保健美容方面的应用

芳香疗法有益于护肤,特别对护肤明显的精油有:花梨木、熏衣草、苦橙柑、甘菊、胡萝卜籽、鼠尾草、天兰葵、百里香、柠檬、橙花、玫瑰等。

精油有三个特性:第一,杀菌。精油不但对细菌有效,连一般之病毒及微生物亦有良好的抵抗力,如将精油加热,使精油分子挥发进入空气中,可达到杀菌和除臭的双重功效。第二,再生。精油不但可以促进细胞再生能力, 帮助伤口愈合, 且具有延长细胞生命和使细胞延迟老化。第三,解毒。一旦精油进入人体细胞,可以帮助细胞新陈代谢,促进有效呼吸作用之进行,排除细胞代谢后之废物及毒素,使细胞保持健康状态。

所以,芳香疗法有其强大的护肤功效:(1)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2)加强淋巴系统的排毒功能;(3)增强免疫力;(4)激活细胞再生能力;(5)调理细胞的呼吸代谢正常;(6)防止及治疗微生物的感染;(7)舒解身心,稳定情绪;(8)加速表皮的代谢,清洁皮肤;(9)增进皮肤吸收养份。

比如:玫瑰,气味甜而沉的纤细花香,采用花瓣萃取精油。不仅对头痛、失眠、神经紧张有其精神心理的效用,还可清血、利肝、利脾、健胃等,对身体有效用,更重要的是,对皮肤有消炎、抗菌、收敛的功效。玫瑰香清油,适用于所有的皮肤,特别有益于成熟、干燥、硬化或敏感的皮肤,其紧实、舒缓的特性,对发炎现象很有帮助。由于它能收缩微细血管,所以是治疗皮肤中微细血管扩张、破裂的神奇之宝。2.2 芳香按摩疗法用于减轻癌症患者的症状

对癌症病患来说,癌症的可怕来自于难以治愈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诸多不适,例如全身无力、疼痛、恶心、呕吐,甚至是疾病过程中所带来的焦虑及情绪低落。许多癌症病患常会出现食欲降低情形,这个问题可以使用甜橙精油来改善。口腔及伤口的异味能用茶树纯露或薄荷纯露。身体水肿可使用葡萄柚、柠檬、快乐鼠尾草、杜松等精油,再配合淋巴结按摩,会有不错的功效。多数癌症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则可用快乐鼠尾草、甜马郁兰、罗马洋甘菊、德国洋甘菊、薰衣草等精油。让癌症病患煎熬的焦虑、忧郁等情绪低落问题,可用橙花、快乐鼠尾草、佛手柑、乳香、檀香、葡萄柚、甜橙、迷迭香、甜马郁兰等精油,改善心灵及心情的疲惫,让癌症病患敞开心胸,放松紧张的情绪。另外,癌症病患因免疫力下降,常会导致伤口的不易恢复,此时可以考虑使用薰衣草、茶树油、德国洋甘菊等精油涂抹于伤口上,会促进伤口组织的复原。而如果因为化疗而造成的恶心呕吐,则可使用柠檬、甜橙、薄荷、姜等精油,用薰香的方式让病患吸入,可以改善病患的恶心呕吐情形。因疾病或是药物造成的肠胃便秘或腹胀,可予橙花、甜橙、乳香、葡萄柚、佛手柑、柠檬等精油按摩腹部。芳香疗法是温和的辅助疗法,无法用来消灭癌细胞,但看似简单的精油若能适当的使用于癌症病患身上,必定能减缓病患身体不适及增加心灵缓和,促使疾病治疗过程的顺利,提高病患生活品质,进而能积极面对癌症治疗,对癌症病患来说,是一举数得的好帮手。2.3 艾灸与芳香疗法

艾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对于艾灸的治疗作用原理,目前多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包括了灸法的温热作用及艾的药性作用。艾作为最佳的施灸材料,性苦微温,气味芳香,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一定的药性作用优势。

2.4 芳香疗法在情绪减压方面的应用

著名的芳疗专家凯·库柏(Kay cooper)告诉我们“芳香精油对于情绪减压的好处在于:分子极小的精油能够快速渗入真皮的更深处,而且大脑也被芳香唤醒和镇定。摩利夫人也说:“香味对个人心理及精神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是最有意思的。我们的知觉能力会变得更为敏感及清晰,我们会发现似乎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而且知觉也会变得更为真实。或许我们也可以说,平时情绪因素对知觉所造成的困扰已经完全地消除”。运用芳香疗法为情绪减压的原理是:由于嗅觉中枢与记忆中枢都分布在大脑相同的部位,因此当我们吸入香气时,这些香气的化学分子会透过记忆中枢里所储存的记忆,刺激”边缘系统“或称”情绪头脑“的作用。愉悦宜人的味道会下意识地引发”情绪头脑"里所储存的正面情绪,而恶心不快的气味则会引发消级负面的记忆。芳香疗法的作用,就在于利用气味与情绪的连接关系,使特定的气味影响情绪,进而消解压力及紧张。

由于芳香精油是一种有机的成分,因此具有调节、中和以及平衡的作用。它在提升我们精神的同时,也可以平衡我们的神经系统。而且,正如著名芳疗专家罗维斯提教授所说:“芳香精油在芳香疗法中使用,而且当剂量适中时,不会像一般用来治疗精神的药物般,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罗维斯提教授虽然并未提到可用形式多样的芳香疗法来代替心理治疗,但是芳香疗法确实是可以替代化学镇静剂或兴奋剂,并提供一个有效又安全的辅助方法。当然,对于严重的情绪压力,并无法单独用芳香精油来完全治愈。在这种情形中,其他形式的辅助治疗,如心理治疗、心灵启发,可与芳香疗法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结语

近年,由于合成药品常被发现有毒副作用,所以产生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倾向,对合成药品的需求在逐渐减少。此外,现在大多数人处于繁忙、紧张的生活状态中,生活节奏快,人的身心压力加大,希望有一些能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天然产品,使疾病得到治疗或减轻。芳香疗法正好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要。芳香疗法不仅能护肤、护发和去除表皮上的一些瑕疵,而且能让人在舒适、芳香的环境里使身心松弛下来,得到休息,激发人体免疫力,使人体身心的一些不适或病痛得到治疗或减轻。因此,芳香疗法受到人们的喜爱,逐渐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商业合作保密协议书下一篇:备课要求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