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介绍

2024-07-18

大国重器介绍(共9篇)(共9篇)

1.大国重器介绍 篇一

10年质量跨越 由弱变强的奏鸣曲

13机电 张翼之“1998年前后,东北很多国有企业一年只发3次工资,我们集团也是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辽宁大连机床集团副总裁姜怀胜回忆起十几年前的经历,至今记

然而,仅仅十几年时间,曾经举步维艰的中国装备制造业面貌焕然一新。驰骋神州的高铁,翱翔苍穹的“天宫”,直上云霄的“神九”,游弋深海的“蛟龙”,无不显示着中国作为一个装备制造大国惊人的成就。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一个国家强不强大,要看它的工业;一个国家工业能不能有底气,则要看它的装备制造。10年来,作为“工业之母”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不断提升,集中代表我国的综合实力,正是它们铸就了中国的脊梁,奏响了一首激昂慷慨的奏鸣曲然而,翻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史,有过辉煌也有过沉寂。据记者了解,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始于苏联援建156项工程,在此期间,新中国的工业基础得以建立。

随后受国际局势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在被国外封锁的条件下自力更生,虽然形成了较为完整独立的装备制造业体系,然而一直在沉寂中徘徊。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们开始大规模引进外资与技术,并对其消化吸收,但作为“工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一直处于半停滞发展状态。

据国家发改委2005年公布的资料显示,虽然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都与美、日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这份报告当年统计称,“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技术装备依靠进口的局面。”

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强大的工业,而强大的工业又集中体现在作为“工业母机”的装备制造业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政府开始出台了一揽子的政策与推进规划。2005年,国家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它作为推进产业忆犹新

机构优化升级的重大举措,并对企业和政府提供了明确的建设思路。

特别是2006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与2007年出台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而上述两个文件被中工创联国际装备制造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小鸽称为“纲领性政策”。赵小鸽表示:“这两份文件的出台以及后续的相关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企业税收优惠、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过去的十年,可以说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黄金十年。经过这一发展周期,我国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更趋健全,在许多领域已初步形成了国际竞争能力。”赵小鸽表示,过去的十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对企业或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较好的推动与影响。

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成果在国民经济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就在2012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经历四个多月的调试,哈大高铁开始了长达921公里的全线试运行。这条被称为世界第一条在高寒地区建设的、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预计从沈阳到大连仅需要80分钟就能跑完。而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到辽宁省大连市,全程921公里只需3.5小时。一条铁路已将整个东北带入了高速时代。

事实上,高铁的快速发展正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一个缩影。从2004年开始第一次尝试技术引进,到2008年8月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行,中国高铁用4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高铁强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而这背后的支撑者,正是以高铁为产业依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

显然,十年努力与付出,已经得到了丰盈的回报。大国重器,机械崛起。十年机械路,十年中国梦。中国,加油!

2.大国重器介绍 篇二

以“大国重器节能先锋”为主题的发布会全面介绍了徐工新一代全系列、成套筑养护机械节能高效产品及创新技术, 并隆重推出路基平整与压实、路面铺设与压实及路面成套养护设备三大系列, 含徐工节能高效D系列平地机、XSJ3系列机械式单钢轮振动压路机、XS3系列全液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XD3系列双钢轮振动压路机、XP3系列轮胎压路机、3系列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路面铣刨机及养护机械、XAP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全系列筑养护机械产品, 均是徐工历经多年科研攻关、面向全球用户推出的拳头产品。

徐工道路机械事业部副总经理孟文在现场致辞时指出:崭新的2014年, 将是徐工道路全面转型升级、提速跨越的重要一年。新年伊始, 我们继续以聚焦客户, 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第一宗旨, 倾力打造的“先进、可靠、节能、高效”新一代道路机械产品, 涉及路基、路面、养护等一系列成套路面施工设备, 必将掀起行业新一轮发展的技术进步。新的一年,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贴心、贴身为客户提供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节能高效产品荣耀上市

徐工RP3系列摊铺机深受用户青睐, 徐工新一代RP3系列摊铺机配置超强分料传动装置和超大料斗, 最大摊铺厚度达400mm, 使得施工效率较行业同类产品高30%以上。同时, 优化了传动系统, 有效降低了油耗和噪音, 司机耳旁噪声降至87d B。徐工摊铺机将以超平、超匀、超宽、超厚、超值为追求目标, 不断创新, 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大国重器节能先锋—徐工集团2014道路机械新品发布”荣耀启航

徐工3系列压路机, 更是获得了权威机构认证。高效节能型机械驱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在技术上的诸多创新点均经过西安筑路机械测试中心检测, 与老款机型相比, 综合油耗降低17.8%, 噪声下降3.2d B, 压实同样遍数, 密实度最高提升3.2%, 作业效率提升8.43%。

作为高端产品, 徐工XD3系列双钢轮压路机采用67HZ高频振动系统, 压实速度可达到6~8km/h, 作业效率几乎高一倍, 同时该产品还具有软起步软停车、速频管理、自动怠速、独立散热等先进的智能化控制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多项技术, 徐工XD3系列产品在同等的作业环境下, 整体施工效率提升了46%, 尤其适用于桥面铺装层、隧道铺装层、SMA改性沥青等特殊工况的压实作业。

新推出的徐工D系列平地机, 创新了多项领先行业的高效节能技术, 使得整机节能效果十分显著, 经科学对比测试, 该机较传统产品可节能15%~20%。

成套节能高效产品荣耀上市

徐工K系列路面铣刨机优化了铣刨机转子结构参数, 铣刨鼓采用皮带传动技术、行走采用全轮驱动技术, 实现了铣刨作业的快速高效。XM200E铣刨机被行业称为“性价比之王”, 采用引进德国技术的潍柴蓝擎系列12L电喷三阶段发动机, 动力强劲, 输出稳定可靠;水泥拉毛能力出众, 单日产量轻松超过1万m2, 大铣刨深度能力同样出色, 理论铣刨深度可达300mm, 最大理论输送能力达到330m3/h。

路面养护机械是徐工发展的新兴板块, 目前已形成微表处施工设备、智能沥青洒布车、沥青路面养护车、同步碎石封层车四大系列产品。徐工XLY100T沥青路面养护车为国内首创, 主要应用于沥青路面坑槽的快速修补, 可实现自动上料, 切缝、刨料, 热风枪吹扫加热、乳化沥青喷洒, 压实坑槽修补过程的全部工序。XTF120同步碎石封层车主要适用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封层及粘结层、桥面防水层、新建路面下封层等施工作业。

徐工XAP系列沥青拌合站将废旧沥青料变废为宝, 实现旧料重复利用, 具有绿色、智能、先进、可靠的技术优势, 国内首创的温拌泡沫沥青生产设备, 多次应用于高速公路及市政工程中, 应用该技术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40%, 节省燃料费用约30%, 生产10万t沥青成品料, 可节约燃油费约115万元。徐工独有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 实现对订单、生产、销售等业务链的远程在线管理;智能监控系统对关键部位实施全面监控, 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购机用户络绎不绝

新品发布现场, 徐工推出了系列优惠政策, 现场购机用户络绎不绝, 当场成交金额达数千万元。一位徐州用户一举订购了一台3000型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一台RP903E沥青摊铺机、一台XD121E双钢轮压路机、一台XP262轮胎式压路机和小型压实设备等成套设备, 合同总金额近千万。同时, 会上还当场销售一台4000型沥青搅拌站。

产品观摩现场, 客户纷纷赞叹道:徐工道路机械发展真是让人瞩目, 不但筑养护机械产品成套性规模全国第一, 产品技术先进性领跑行业, 更是时刻为用户着想, 系列节能技术将为我们节省大量资金成本。

一直以来, 徐工道路机械在“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 不断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把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于产品之中, 贯穿于产品实现过程之中,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 引领行业发展。

3.大国重器的文化之功 篇三

“十二·五”期间,徐工集团在企业深厚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大力培育“诚信、尊重、创新、奋斗”的特色徐工文化,通过实施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广泛开展文化传承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绿色创想”“质量生命”等品牌文化活动,积极构建全球竞争文化软实力,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中国装备制造的“大国重器”。

发展文化理念 丰富文化内涵

聚焦核心价值,挖掘文化内核。围绕“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核心价值观,按照“千亿元、国际化、世界级”战略目标,大力培育以“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为核心价值观的徐工文化。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徐工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启动了企业文化战略规划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和落地,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促动企业新一轮真正意义的脱胎换骨和自我变革。

诊断文化现状,明晰改进方向。通过研究战略规划、董事长讲话、内审制度等材料,整合、分析公司各级领导、部长、各二级公司领导、干部、基层人员、合作伙伴、客户共计243人访谈内容,以及1 745名海内外干部员工网络调研问卷,完成了8家国内外世界级标杆、同行企业文化案例分析,形成了《标杆研究报告》《企业文化诊断报告》。召开项目团队系列学习研讨会,系统剖析徐工发展的成功经验、问题差异、标杆启示以及文化建设的路径办法和改进方向,厘清了文化传承、文化扬弃、文化融合的关键要素。

完善文化理念,形成文化体系。在前期充分调研、对标、研讨、诊断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九大方向、多层级的专题研讨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重新梳理、完善和阐释,提炼形成“使命、愿景、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的核心理念体系、“客户导向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质量文化、绩效文化”的子文化体系、“高层、中层、员工”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徐工巴西、徐工欧洲公司的亚文化体系。

加强平台搭建 促进文化渗透

搭建思想引导平台,促动思维变革。在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的同时,不断深化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凝心聚力作用,密切关注国内外舆论动向,紧密配合集团战略导向,结合集团经济工作会议、人才战略大会、董事长质量奖大会、科技创新大会、职工代表大会、中航案例分享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开展针对性的危机、创新、质量形势教育与文化渗透活动,充分运用内外传播平台和渠道,造响大声势,传递正能量,推动强互动,凝聚激发起各类人才的创新奋斗激情,推动转化为公司上下爬坡过坎、改革创新、持续发展和“珠峰登顶”的强大势能。

搭建活动互动平台,促进文化传承。结合徐工集团成立25周年,实施以“追梦之路”为主题,以“记忆徐工”传扬文化基因、“体验徐工”品味创新成就、“创想徐工”展望未来梦想的系列文化传承活动。徐工体验厅项目的建成,在全面展示公司发展脉络和经营成就、传承徐工文化和徐工精神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14年11月18日开馆以来,共接待公司内外473批次14 511人参观,尤其是组织近五年入职的万名青年员工参观体验厅活动,深度焕发起全员在记忆中品味、在体验中思考、在挚爱中奋进的理想信念与激情豪情。同时,加强企业文化载体建设,以徐工集团报、官网、微信、微博等,以及各二级公司自媒体、画廊、演讲、快板说唱等形式载体,设话题专栏,推劳模标杆,树人物典型,讲成长故事,论创新案例,潜移默化,悄然渗透。通过编排徐工艺术节“在路上”舞台剧、开展“徐工我最懂”微信互动、编写出版《劳模风采录》《品牌文化故事》等多种方式,多层面、多视角彰显了徐工独特的奋斗文化,诠释了融合时代元素的创新文化内核。

搭建主题项目平台,力促创新和质量文化。全力推动徐工集团“珠峰登顶”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责任的快速传导执行,激发全员、全价值链的创新活力,面向集团深入推进“绿色创想”主题活动。借助“绿色创想”活动平台,不断带动各单位构建聚焦10%难题的前瞻创新和系统创新能力。2014年聚焦企业瓶颈问题立项817项,48个优秀项目获“董事长绿色创想奖”表彰,2015年对298项创新课题抽样论证、专题评审,优化形成295项更加聚焦的绿色创想项目。同时,培育以“卓越”为核心的质量文化,组织在全公司、全价值链开展了“质量·生命”活动。以《我们的质量信条》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载体多元、层次丰富的“精神洗礼、透视辨析、改进提升”活动,促动干部员工、合作伙伴质量生命意识、质量尊严、质量荣辱观的确立,促动高层领导和中层干部带头开展透视辨析,促动各单位改善提升,切实建立起“铸就世界级品质,成就世界级品牌”的信念信仰,构建契合徐工文化特质的质量管理新模式。

促进文化落地 打造大器文化

以文化促经营。通过文化的提炼、整合、宣贯、渗透和融入,以及文化项目的实施和落地,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断适应 经济新常态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促动企业新一轮真正意义的脱胎换骨、自我变革和创新发展。公司基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了绩效管理体系,使每个员工的绩效、部门的绩效、组织的绩效都能得到有效的评估和管理,让文化真正融入公司、部门、员工的行为和经营活动中。持续开展“忠诚、信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徐工利益高于一切教育,倡导精益、专注的工匠精神,大力培育爱岗敬业典型。面向市场,开展全球协同研发,定制化设计和人性化改进,提升产品价值和客户感受。面向客户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启动“一带一路”全球服务行,打造全身心服务品牌,深化后市场建设,以实际行动诠释“徐工徐工,助您成功”的客户导向内涵。

nlc202309081123

以文化促创新。为了保证创新文化的落地,重新修订技术创新制度和管理创新制度,从机制上保证了创新文化与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企业的全方位创新。深化管理创新,两个创新项目获得全国管理创新一等奖。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斐然,建立了全球研发体系,“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科技部批准设立,被国家授予“中国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全国两化融合标杆企业”。在高端工程机械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研制出全球最大1 600吨全地面起重机和4 000吨级履带起重机、国内首台400吨级大型矿用挖掘机、国内最大吨位12吨装载机、ET110越野挖掘机(蜘蛛侠)、大型成套筑路机械等100多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面对市场竞争挑战,执着坚守装备制造业,不断由制造型向服务制造服务型转变,大力实施“徐工制造2025”、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重卡、环境产业,推进混合所有制转型变革。

以文化促国际化。通过全方位布局全球,构建了覆盖五大洲的营销服务网络,发展了280多家海外代理商,组建了欧洲、美国研发中心和欧洲采购中心,在德国、巴西、美国、印度、奥地利等地拥有了制造基地,在乌兹别克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建立散装件工厂。并购了混凝土机械跨国企业德国施维英公司和欧洲2家零部件公司。徐工产品已出口到全球174个国家和地区,“徐工”品牌出口总额和公司海外收入持续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以文化促责任。精心、贴心、细心地开展了360度系列关爱行动,关注职工健康发展,关注职工家庭需求,关注职工成长进步,尊重职工价值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能力提升、兴趣拓展等诉求。实施五大关爱,开展了心声倾听、健康关心、排忧解难、专题讲座、“六一”亲子、联谊鹊桥、集体婚礼等系列活动。注重国际化文化体系搭建,通过在徐工巴西公司开展亚文化研究与实践,并购德国施维英公司、荷兰AMCA公司,开展中德、中荷技术和文化融合渗透,积极为当地税收、就业、环保、市政建设和公益做贡献,树立了负责任的全球企业和公民形象。同时,聚焦“徐工,让世界更美好”公益价值主张,以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教育助学、行业发展、绿色环保为五大公益领域,以12项全球公益项目为支撑的徐工公益架构体系,清晰、准确地向全球传播徐工普世价值。近五年来,在抗震救灾、教育助学、扶贫济困、社区服务、体育文化赞助等方面的公益捐赠达2 500余万元,无论是四川雅安、云南鲁甸、天津港爆炸,还是智利地震、巴西SC州水灾,都第一时间迅速响应,派出救援人员和设备进入灾区进行现场施救,提升了徐工高端世界级品牌美誉度。

“十三·五”,徐工集团将围绕“国际化、精益化、补短板、可持续”的新经营发展理念,持续完善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以先进的理念、制度、行为、形象推动文化落地,实现中高层和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深度认知,有效融入制度和经营管理,并落实到员工行为和组织行为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变革和国际化、世界级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使命:探索工程科技,为全球工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核心价值观:担大任、行大道、成大器

企业精神:精益、专注、创新、奋斗

行动信条:诚信正直、客户导向、追求卓越、团队协作

经营理念:国际化、精益化、补短板、可持续

管理理念:系统化、科学化、模式化、精细化

工作理念: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

干部座右铭:有忠诚,有定力,有张力,有担当

员工座右铭:能学习,能协同,能干事,能吃苦

企业愿景:成为全球信赖、具有独特价值创造力的世界级企业!

(责任编辑:胡 正)

4.大国重器观后感 篇四

“我们制造,推动繁荣和成长;我们创造,走向自立和强盛;我们前行,让梦想变为现实„„”——这是国内首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每一集的开篇语,它拉开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装备制造业的展示帷幕,引领着我们走入机械制造的核心,一起见证机械制造推动国家走向自立自强的生动历程。

《大国重器》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纪录片分为《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一系列六个专题的故事,每一个专题的观看,都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集:《国家博弈》 人类进化的长河中,250万年的工具制造史,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蛮荒时代的生存需求,到战争年代的称雄争霸,再到和平时期的繁荣发展,工具制造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未改变。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2009年,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已经赶超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这一集中主要讲述了中国瓮福集团中标沙特全球最大磷肥装置的选矿项目,提振了约100亿元人民币的国内GDP增长,带动上百家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当全世界的港口都在使用着中国的港机设备时,振华港机又走向更高更远的远洋海工装备,具有国际水准的深水钻井平台、海上石油铺管船、大型海上浮吊已经制造完成;湘潭电机厂以电机 为动力驱动轮子转动的几层楼高的300吨矿山电动轮自卸车,驰骋在国内外的大型矿山收购了有“风车王国”之称荷兰的风电制造企业达尔文公司,并承 担国家重大项目的下一代太阳能和陆地、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制,在未来国际核心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的故事„„

第二集:《国之砝码》

先进的机器制造,强硬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脊梁,从百万吨乙烯工程的自主制造,到高端数控机床实现突破,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中国的机器制造已经开始从学习走向创造,国际垄断逐渐被冲破,国家经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沈鼓集团,大连光洋集团和徐工集团凭借着自主研制的核心技术冲破了我们一直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并且打破了国际垄断的格局。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王道。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第三集:《赶超之路》

装备制造从来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足的天然气,灯火辉煌的城市,不再遥远的城市旅行,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和方便。这一切,有的来源于造船领域中最亮的那颗明珠;有的得益于水电、火电、核电等国际领先的成套设备;有的来自速度,高速铁路列车让人们实现了朝发夕至、一日千里的飞驰梦想„„

中国装备制造的赶超之路,就是中国人日益追赶美好生活的富足之路。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唐山客车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沪东中华集团在借鉴国外技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消化了原来的技术还加以创新,达到更高的水平。后来者居上,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第四集:《智慧转型》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经历的一场转型,一次革命,它每分每秒都在改变着中国。从观念转型带动结构转型,不断突破行业边界,以总包和服务赢得先机,让机器充满智慧,让销售走向极致,突破中国制造“空壳化”,这是迈向高端制造的国际路径。我们将进入一个个精妙的世界,探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供需链条,揭示解决这一切的动机和变革的艰辛。“智”造转型势在必行。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山推集团将自己生产的各类工程的关键零部件打入其他发达国家并且借助研制的心产品向全产业链进军,陕鼓集团转型作能量转换的系统服务商和总包商使其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仅转危为安而且利润上升,沈阳机床更是改变了世界机床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方式„„

第五集:《创新驱动》

真正的世界级自主创新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怎样取得?它如何驱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超越,让速度更快、让效率更高?全球顶级制造企业大手笔接纳中国机器的时代已经开启。当中国的机器制造能力越来越扎实、越来越稳健地向高端攀升,创新的能力也开始大规模出现。这里将展现产业升级带来的创新动力,这里将展示创新驱动如何助力中国企业一步步走向世界高端制造领域。创新驱动是关键。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这一集主要讲诉了济二机床和双良集团凭借着自己的研发分别实现了从分包商变成了总包商和解决了全球能源问题,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装备强国出发„„

第六集:《制造强国》

从浩瀚的宇宙,到蔚蓝的海洋、再到广袤的大地,从传统的制造领域,到世界潮流最前沿,中国装备制造已经今非昔比。全球第一的制造总量,令世界瞩目。未来10年,完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将会建立,基本掌握高端关键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今天的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这一集主要讲述了沈阳新松把自己的移动机器人装上了位于长春的德国汽车制造生产线上,无锡叶片和正泰集团凭借对质量的苛求向世界进军,他们都用着各自的努力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看完这个纪录片,对我产生了很大震撼,我看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了解到很多机械行业的知识,对我将来的的职业规划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里面有几个细节可以让我深有感触:

一、装备制造业不被国人关注。虽然我们国家有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

二、机械行业女职工也可以引领高端。片中出现的很多高技能人才都是女性,例如陕鼓百亿吨乙烯压缩机的叶轮设计者、攻克转子焊接技术的刘霞等。

三、严谨的工作态度比技能更重要,片中讲到铝合金焊接时,焊接教练说,焊品如人品,需要表里如一,车间工人很多都做不到这种工作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生产管理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来让工人养成严谨的习惯。

四、经验汇集也是一种智慧的创造。将日常工作经验,工作数据等产生的实际解决方案汇集起来,规范化,标准化,可以生成很多教科书上学习不到的技术知识财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我们不能就此松懈,还需为实现“强国梦”而继续奋斗,改变大而不强,攻克高端制造难关,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决心,也感受到了迈出的坚定步伐。短短六个小时的视觉知识盛宴,让我更坚定了继续作为机械人奋斗下去的决心。

5.大国重器观后感 篇五

经学院组织,我们在报告厅集体观看了纪录片“大国重器”的第一个专题《国家博弈》,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不禁为其中的事件和人物事迹而感动和振奋,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说的那段话:“我们卖的是技术,不是产品。我们有自信,全世界你随便找,没有这个东西。”后来我自己又看了后面的几个专题,包括《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和《制造强国》。看完后有一些感触就写了下来。

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迅速成长为一个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也随之快速壮大。然而,中国机械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中国部分中低端产品,国内需求趋向饱和,产能过剩成为各家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智慧转型》专辑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一句话点中要害,让人感受颇深——“核心的部件中国不能造,所以整个产品盈利附加价值就会很低,就不能根据这个主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零部件,现在发展到了这个程度,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行。”在镜头中,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独领风骚的山推系列主机产品,也看到了占据优势的关键零部件的身影。其关键零部件涵盖了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驾驶室等,这里生产的履带全球闻名,包括小松、沃尔沃在内的众多国际巨头,都为自己的工程机械配上了中国生产的履带底盘,在行业内也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SD90-5,让人印象颇深,我从中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要挺起大国脊梁,铸大国重器。

最后是该纪录片对我的一些启发。该片介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些傲人的成就和一些艰苦的过去;介绍了成就背后哪些人为此付出的努力。虽然中国已经有不少领先世界的技术,让西方国家队中国刮目相看。但还是有很多核心技术尚未掌握,还是很依赖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有一些领域即使有了技术但没有支撑的设备投入生产。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要学习的也很多。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找准了方向就要脚踏实地地坚持。另一个关键是核心竞争力。如果总跟在别人后边跑,就永远只能排在别人后面,很难有质的飞跃。记录片中提到的优秀人才,都是某个领域里的精英,很多甚至是唯一的。因此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引领者,就必须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积极创新,走在人前。

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企业需要自身的产业专注精神,不断的结合行业自身的发展延伸专业的价值链,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6.大国重器观后感 篇六

近日,我观看了《大国重器》,片中再现了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看后令我热血沸腾。

《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创新发展的例子。

如大型风力发电机、高级数控机床、汽车冲压生产线、高铁列车、石油管道压缩机等等。但是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还是一穷二白,我们有的东西都是进口的,但我们是大国而不是强国,我们开始了自主创新的过程。经过了近50年的奋斗,中国的许多制造技术赶超了世界水平,但能源消耗还是很大,很多技术还处于落后。

7.大国重器观后感高中作文 篇七

在《国之砝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普通的焊接工人杨建华,他用智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懈的摸索,制造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创新与汗水打破了外国产品多年的垄断,制造的大型压缩机超过800台,为国家节省6亿多美元的进口投入,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创新啊。

当看到中国徐州徐工集团时,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徐工人。还记得徐工集团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当时的国外制造业已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当中国工程师看到德国先进产品时,问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拍张照片?”而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全程录下来,但又悄悄的说反正你们永远也做不到。这是多么的嘲笑与讽刺,而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中国工程师。往前走海阔天空,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10年后工程机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宝马展中夺下最大订单,展现了徐工产品卓越的品质,令德国专家对中国产品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8.大国重器介绍 篇八

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一身戎装,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90年前,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此诞生了。人民军队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风风雨雨的90年,走过了发展改变的90年,为中国人民的发展之路、自强之路、小康之路,流干最后一滴血,拼尽最后一份力。因为有了我们英雄的人民军队,国家得以和平发展,社会得以和谐安定,人民得以幸福安康。

光辉90年,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人民军队成立之初,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队伍。它听党指挥,紧跟党走,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历史可以见证,如今强盛的中国更可以见证——人民军队坚持党的领导,是正确之路,是必由之路。它不愧是听党指挥的英雄军队,不愧是忠心报国的英雄军队,不愧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英勇奋斗的英雄军队。今后,它还将继续和党站在一起,和人民站在一起,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中国铁军。

光辉90年,坚持科技发展不动摇。90周年阅兵式上,除了传统的坦克方队、特种兵方队、海军陆战队方队等传统方队依然让人精神抖擞、热血沸腾外,电子对抗方队、无人机方队、电子侦察方队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这些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涌现出的人民军队的新力量,在未来战争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发展使得现代战争再也不是长枪大刀、刺刀见红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多样化的作战方式,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更为广阔的战场空间。现代战争瞬息万变,也往往在很短时间造成巨大的伤害和破坏。这些挑战都倒逼着我们的人民军队——牢牢抓住“科技发展”牛鼻子,适应未来战争需求,不断改革创新,打好防御和威慑之仗。

光辉90年,坚持维护和平不动摇。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保卫。关注国外,局势复杂。周边国家对于钓鱼岛的虎视眈眈,南海问题所牵动的各方利益,萨德部署所带来的局部威胁,半岛试核所产生的地区冲突,台湾亲美与大陆关系频亮红灯......复杂的局势下我们仍然在和平的生活着,替我们顶住压力的除了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更有我们的军队。犯我国者,虽远必诛。反观国内,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也无时无刻不再为社会的安定担起责任。打击犯罪,制止暴力,抢险救灾,安检巡逻,我们总能在身边和电视屏幕上,看到一抹抹令人安心的橄榄绿。兵之大者,国之为国。

9.《大国重器》观后感2 篇九

看《大国重器》后无不为片中的事件而感动和振奋有以下观感

1.大型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脊梁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是国家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

2.企业需要自身的产业专注精神,不断的结合行业自身的发展延伸专业的价值链,提高专 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抓住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人才,不断的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固化学习的成果,坚持持续的改进和升级,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

4.注重整合资源,注重系统的集成能力,以国际化的视野,已自身的核心技术为主导,整 合全球化的供应链,作好产业方向的调整,持续不断的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方面持续的投入,引领和突破行业的技术凭瓶颈,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扩展。

5.注重核心团队的建设,注重向国际先进企业学习,注重产学研的长期合作,培养核心人 才,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培养规范的企业核心工艺,培养具有严谨工作态度的员工队伍,有力的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上一篇:南歌子,南歌子孙光宪,南歌子的意思,南歌子赏析下一篇:体育考试篮球理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