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

2024-09-15

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12篇)

1.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 篇一

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目的: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有关规定。

二、安全管理

2.1为规范特种设备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制定本制度。

2.2公司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是指:锅炉及压力容器管理人员、起重机器设备操作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司机等。

2.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或者从事相应的管理工作。

2.4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人及主管培训负责人对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公司培训计划。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2.5特种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术教育,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由生产部负责;

2.6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按国家规范复审。

2.7特种设备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2.7.1特种设备法律、法规、规章、方针和政策。

2.7.2特种设备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

2.7.3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2.7.4安全应急设施,事故应急处理技能,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2.7.5事故案例及事故教训;事故报告和处理方法。

2.8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会议;阅读文件、简报、图片;事故预测讨论;参加技术座谈;上课;参加事故现场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等。

2.9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再次参加安全培训:

2.9.1新设备投产前,由主管该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部门和生产部对该岗位的操作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培训。

2.9.2对违章违规的员工,由安环部进行安全教育,学习有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岗工作。

2.9.3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因故停止操作特种设备三个月及以上,必须由使用部门重新对其进行安全操作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近期颁发的法律、法规和规定以及设备安全状况等。

2.10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考试、有总结。

2.11特种设备安全操作教育档案,由生产部或安环部负责保存。每年由生产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教育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和总结。

2.12不参加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学习而又没有履行请假手续的人员,按公司《安全生产考核标准》予以处理。

2.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 篇二

业务范围主要承担着油田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培训以及压力容器、电工、金属焊接、登高架设、危险化学品以及石油司钻等10多个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职业资格培训考核工作。

1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过程风险分析

(1) 学员资格审查不严, 蒙混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从业条件有明确规定, 从工作情况、学历、年龄、身体健康等方面都有具体要求, 有些人员文化程度低, 有些人员身体条件不满足要求。负责审查资格工作人员, 受某些因素影响, 对学员资格审查宽松, 加之考试过程不规范, 导致蒙混参加培训取证人员屡有发生, 这些不合规取证人员给培训考试机构带来一种潜在风险。

(2) 课件内容更新速度慢, 授课手段和技能单一国家安监总局和质检总局分别颁布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 (2011年) 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2013年) ;部分教师使用的课件更新速度慢, 内容相对陈旧, 加之授课以理论讲解为主, 组织探讨交流少, 加之现场培训手段少, 重视理论培训、轻视实操培训, 学员学习内容与现场实际差距大, 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3) 硬件设施缺陷, 存在一定安全伤害风险目前油田特种作业培训场地分两种形式, 一种是固定场所, 一种是临时租用场所。这些场所可能存在使用年限长、管理维护不到位, 会出现线路老化, 易发生漏电现象;桌椅年久失修, 易造成学员扎伤、摔伤事件;在线考场临时搭接插板不规范, 易导致火灾、触电事故;将来使用模拟教学设备、辅助设备, 如果使用不当, 都会有一定的危害。

(4) 培训管理有漏洞, 易发生交通和食宿安全根据以往出现情况分析, 由于各培训点所处环境不同, 学员素质不同, 再加上管理上的疏忽, 容易发生交通和食宿安全事故。一是个别学员自由散漫, 培训期间, 不遵守“三禁一反”规定, 因一些琐事发生斗嘴, 打架等造成人身伤害;二是临时请假外出、以及上下课途中, 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易造成被车辆伤害事情发生。三是就餐饮食方面, 一是某些就餐点卫生环境不达标, 易发生就餐过程中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等现象。

(5) 防火防震意识不强, 应急处置困难由于培训、考试场所属于人员密集型区域, 办班负责人有的老师开班前讲的非常清楚, 有的老师草草了事, 更有甚者不讲, 没有把安全逃生路线, 应急时如何组织和服从指挥逃生方式讲述清楚。由于这些安全意识不强, 将会给应急处置带来极大困难, 可能会产生及严重后果。

2油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风险防范措施探析

(1) 规范化培训和考核培训过程和内容要符合国家培训考核要求, 杜绝假培训、不培训、培训课时不够, 培训标准降低等培训不到位现象, 考试严格执行在线考试, 采用随机抽题方式组卷, 配合监考要严格, 不得发生违纪情况, 规避培训机构自身的安全培训责任风险。

(2)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培训教师业务技能, 优化师资队伍, 优选一批业务知识过硬, 持证上岗, 符合安全培训教师资格。授课老师要经常学习, 经常更新课件, 经常与同行沟通交流, 善于总结, 依据国家考核大纲, 提高授课过程中的实战性和实用性。

(3) 重视培训组织和管理办班负责人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 不得随意上下课, 随意调整课时, 不准离开岗位, 不得进行放羊式教学, 不得让学员进行一些危险性游戏活动, 举办集体活动得落实相应的安全预案, 以防事故发生。每个班必须把交通安全讲到位, 进行集中教育, 以及做好学员上下课经过危险路段提醒工作。

(4) 加强日常安全常识宣贯及预防防食物中毒的教育, 对不同饮食环境, 办班负责人要清楚情况, 首先进行饮食卫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 要及时应对。加强宿舍管理, 严格夜查制度, 做好检查和记录, 并恰当处理各类偶发事件, 开班前通知学员尽量不带贵重物品来参加培训, 培训期间自己的物品保管好, 及时关锁好门窗。

(5) 认真开展安全的自检工作开班前, 现场负责老师要对培训场所进行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用电安全、住宿安全、门前交通安全等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 有针对性的的提出必要的解决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站、培训组、岗位三级安全环保体系, 进一步推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流程, 将安全技术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 量化, 提高可适用性和操作性, 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 使HSE管理体系要素覆盖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S].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4) 、2014, (2) 、 (6) .

3.分析安全运行特种设备的管理 篇三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企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建设特种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设施。根据多年来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的实践和实际经验教训,各单位、企业只重视特种设备的选型及采购,完全忽视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特种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安全管理更是特种设备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管理要点总结为:贯彻安全条例与安全法、执行企业标准规范、落实责任、证件齐全、建立健全技术档案、编制应急预案与开展预案演练、定期检验。

一、全面落实安全监察条例与贯彻安全法

自2009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施行,它不经规定了特种设备的制造、设计、改造、安装,还规定了其使用、维修、检测、检验过程的法律法规及基本制度。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防止、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种设备各使用单位认真全面落实安全监察条例与贯彻安全法,才能搞好本单位特种设备设备安全运行及安全管理等工作。

二、落实特种设备管理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的生产标准

使用单位要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机构、管理的制度、人员的责任、操作的规程,同时还要标准化的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做好特种设备前期使用的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应设置专职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也可以设置兼职的。无论哪一种机构,都要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齐心协力的促进和推动特种设备管理的“四化”原则,即,科学化、制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在设置专兼职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时,应根据企业特种设备使用数量及技术状况,安排具有特种设备基础知识和安全技术,懂得管理业务、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科学地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特种设备的性能指标和使用特点,并逐项落实执行,提升特种设备管理水平,防范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以精益管理为引领、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标准化建设为平台”的工作方向正确且必要,充分说明体系管理思想、标准化工作思路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新常态”。精益设备管理围绕精确数据管理,精准状态预测、精心维护保养、精实绩效管理、精算成本控制、精干队伍建设六个方面,运用综合管理体系方法,以精细点检为核心,以预防维修和计划性检修为抓手,贯彻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设备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深化企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设备管理体系。

三、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证与操作人员作业证齐全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在当地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且应将所登记的标识贴在该设备的明显部位。特种设备的作业、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相关规定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才能上岗操作及管理。

四、建立健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必须在所使用单位中存在的,其具体内容需包括以下:

(1)设计的文件、制造产品的单位、产品的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及安装时需要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2)要建立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检验的记录;

(3)要建立日常特种设备使用的状态记录;

(4)特种设备所具有日常的保护装置、附件、检测调整控制装置和所属的仪器仪表的保养、维护记录;

(5)要建立所使用的特种设备的事故记录与运行故障;

(6)要建立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和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及自行设计或增加的附属安全装置应有设计或产品资料,特别是高耗能特种设备。

五、编制应急预案与开展预案演练

以“预则安,防则全”的安全观为指导,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其本身的使用条件、状况及事故发生时对人员、设备和周边坏境危害的程度进行编制,做到符合实际情况、概念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容易理解。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1、组织机构、相关人员职责;2、预防与预警机制;3、预案应急响应;4、预案的后期处置;5、预案的信息管理;6、预案的保障措施;7、预案的宣传与培训;8、预案的演练与评审;9、预案的具体管理措施等。

在该预案编写完毕后,要针对预案涉及的所有人员进行培训,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责任。培训完毕且合格后要举行现场的演练,要本着真实、实战的原则去组织、执行现场演练。目的是要让涉及人员全面了解、理解救援的程序,并科学的掌握、熟悉救援的方法,同时还需了解、掌握怎么样去保护自己,如何去保护被救援者;另外还需对应急预案的反应灵敏和处理事故的能力进行培训,从意识上加强事故防范。

六、设备定期(周期)检验

从特种设备开始使用到报废期间都要进行定期(周期)检验,并且要符合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相关规范的要求,要符合法律程序的让国家质检总局核定、准许,同时取得使用期限,明确强制性检验周期。这样就可及时消除和发现缺陷和隐患,从而做到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检验和申报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结合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定期(周期)检验计划,并有预见性的提出定期(周期)检验要求;

2、检验时使用单位还需向专门的检验机构负责检验人员提供要检验设备的技术资料,以便确保该次检驗工作如期实施;

3、对于不得继续使用的特种设备的范围有:安全技术规范文件使用年限到期、拥有严重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没有改造价值、无维修价值的;

4.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 篇四

(试卷满分100分,90分为合格)

单位名称: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安全带的正确挂扣方法应该是。(C)

A、同一水平B、低挂高用C、高挂低用

2、可燃性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该物的。

(B)

A、爆炸极限B、爆炸下限C、爆炸上限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A)

A、上风位B、下风位C、无一定位置

4、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C)

A、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剂灭火剂C、泡沫灭火器

5、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B)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 B、首先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切断电源C、大声呼叫

6、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B)

A、拔下铅封,站在上风处对准火源上部由近到远吹扫B、拔下铅封,站在上风处,对准火源根部有远到近来回吹扫

7、一级动火作业由()批准后实施。(C)

(A)厂主管领导(B)厂安全科(C)油田公司主管领导

8、一、二级动火作业票首次批准有效期是。(A)

(A)不超过8小时(B)不超过两个工作日(C)24小时(D)最长5个工作日

9、一级动火作业票每次延时不得超过()小时,延期最多()次,二级动火作业票每次延时不超过()小时,延期最多()次。(A)(F)(A)(F)

A、8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48小时E、一次F、两次G、三次

10、动火前(包括动火停歇期超过()分钟 再次动火),动火人应主动向动火点所在单位当监护人员呈验《动火安全作业证》,经其签字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A)

A、30B、20C、60D、12011、动火前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是。(A)

A.清理现场、配备足量的灭火器材、专人看火、可燃气体分析

B.配备足量的灭火器材、专人看火

C. 清理现场、可燃气体分析

12、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进入油气区的安全要求?(B)

A.未携带香烟和打火机B.携带了手机

C.穿统一的防静电工服、工鞋D.戴安全帽

13、不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受限空间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挥发物的浓度都应满足的条件是

(B)

A.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

B.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

C.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

D.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40.2%;

14、特种作业人员应持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上岗作业,以下不属于特种作业的范围(C)

A.电工B.登高架设作业人员C.厨工D.电焊工

15、进入压力容器内检修前要对容器内可燃气体进行测爆、测氧和测毒(B)

A.三者可以互相代替B.三者不能互相代替C.不需要测试

16、火灾逃生的四个要点是(A)

A.防烟熏、果断迅速逃离火场、寻找逃生之路、等待他救

B.戴好防毒面具、果断迅速逃离火场、寻找逃生之路、等待他救

C.就地爬下、寻找逃生之路、等待他救

17、高处作业是在坠落基准面米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从作业位

置到最低坠落点的距离(B)

A、10米B、2米C、3米D、5米

18、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和安全行灯照明,在金属设备内及特别潮湿场所作业,其安全

行灯电压不应超过伏。(A)

A.12B.24C.36D.6019、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方向上操作。(A)

A.同一垂直B.同一横面C.垂直半径外D.不同垂直

20、开关箱与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米(C)

A.3B.4C.5D.6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动火作业的范围是。(ABCDE)

A、炽热的表面B、喷灯C、电焊、气割D、砂轮 E、非防爆工具及加热、化学反应等方式可能产

生火焰、火花、炽热表面或使易燃易爆介质温度高于燃点的施工

2、特殊条件()进行动火作业需要提高一个等级(ABC)

A、装置管道内有凝析油、轻烃 B、节假日C、五级风以上

3、动火时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ABCDE)

A、制定出切实可靠的动火安全措施,并按照动火安全措施严格组织施工;

B、施工作业前组织安全教育,督促施工作业人员掌握和执行生产单位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要求、规定,预防事故发生;C、自觉维护甲方单位的安全设施、设备和器材;

D、严格履行安全职责,严格执行安全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E、发生事故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抢险,并立即报告生产单位。

4、动火安全监护人的职责是。(ABCDE)

A、必须全面了解动火区域和部位的生产过程,熟悉工艺操作和设备状况,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及其他救护器具;B、双方动火监护人在双方动火负责人领导下,对动火安全负直接监护责任;C、动火监护人负责检查动火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确认落实后方准动火。发现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时,有权提出暂不作业;D、动火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并能指挥处理异常情况;E、动火完工后,双方动火监护人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时方能离开。

5、动火作业前必须检查的内容是(ABCDEFG)

A、动火申请书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

B、动火安全措施(作业指导书)的内容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是否存在漏洞和不足。

C、动火人员是否做到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是否有效。监护人是否到位

D、动火处是否采取措施将介质有效隔离,盲板是否加装齐全。

E、动火处的容器、管线是否进行蒸煮、吹扫、置换和有效的隔离、通风,可燃气体浓度是否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F、在动火区域是否设置必要的隔离或警戒区。

G、动火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6、进入有限空间必须进行的安全措施是。(ABDEF)

(A)现场有人监护,进入前进行气体检查,监护人不得入内(B)工艺系统隔断(C)用大于36v的电压(D)用手持性照明灯具电压小于12伏 E、中断作业30分钟以上重新进行检测 F、编写计划任务书,办理作业票并经过审批

7、在进入有限空作业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BDEFG)

(A)作业时,监护人有事,离开作业现场,继续作业(B)进入含有油气及有毒气体的有限空间安全科审批后,进行作业(C)进入含有油气及有毒气体的有限空间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后,进行作业(D)有限空间内需要输入纯氧(E)停止作业30分钟以上,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可直接进入。(F)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当作业人发生危险时,监护人应该立即进入进行抢救。(G)进入有限空间救人,可以使用防毒面具进入,不必要使用长管呼吸器和空气呼吸器。

8、高空作业必须进行的安全措施(ABC)

(A)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B)安全带应高挂(系)低用,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严禁用绳子捆在腰部代替安全带。(C)高空作业人员不得坐在平台边缘、孔洞边缘和躺在通道或安全网内休息(D)高空作业可以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并设专人监护

9、进入作业现场的人员必须达到什么条件(ABCD)

A、进行过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B、穿戴劳保护具C 进行安全交底 D特种作业持证上岗的10、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必须做到(ABCEF)

(A)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B)不乱倒垃圾,检修结束后,保证检修现场清洁(C)检修任务完成后,临时用电切断(D)检修存在的问题,不用和生产单位商量,自己解决 E、严禁私自开启阀门、挪用设备设施 F、检修过程中发生意外,立即停止作业

11、动火作业的主要风险有哪些?(A、B)

A.火灾B.爆炸C.触电D.中毒

1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风险有哪些?(A、B)

A.中毒B.窒息C.触电D.车辆伤害

13、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违章行为?(A、B、C)

A.五级以上大风天气进行吊装、高空作业的B.安全帽未系好帽带的C.在工作岗位喝酒和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14、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做好(A、B、D)

A.对直径较小、通道狭窄,一旦发生事故进入有限空间内抢救困难的作业,进入有限空间前作业人员需系好安全带和安全绳,以便可以随时把作业人员拉出。

B.凡进入有限空间内抢救的人员,应配戴长管式防毒面具或正压空气呼吸器等隔离式呼吸器,禁止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C.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入有限空间内救人。

D.监护人除向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呢远递送工具材料外,不得从事其他工作,更不准擅离职守。

15、什么样的气候条件禁止露天高处作业(A、B、C)

A.六级以上强风B.雷雨或暴雨C.下雪和雾天D.冬天

13、根据公司《工业动火安全管理办法》,禁止作业(ABCD)

A.无工业动火票动火B.无监护人动火

C.安全措施不落实动火D.与工业动火票内容不符的动火

16、根据公司《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禁止(A、B、C、D)

A.无监护人员的作业B.超时作业C.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D.在有限空间内用易燃易爆油品清洗设备和工具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油田吐哈火灾报警电话是(119)(8371119);人员急救电话是(8375120)

2、空气呼吸器使用前必须进行详细检查,空气压力必须大于(24.0)Mpa,否则不得使用。

3、检修中高空作业时,离开作业面并悬空(2)m以上工作,都应配有安全带。

4、在对天然气管路检查中,不能使用(黑色金属)直接敲击管道。

5、凡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设备,进入前必须用空气置换出惰性气体,并测定设备内的氧含量,一般在(19.5-21%)之间时方可进入。对不允许充入纯氧的,应采取措施增加含氧量。

6、安全阀应每(每年)由指定专业部门校验一次,并加铅封。

7、对可能产生可燃、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作业采用间断性检测气体时,每隔(2小时)进行一次分析,不合格立即停止作业。

8、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中断(30分钟)以上时,在恢复作业前,必须重新进行分析,合格后方可重新作业。

9、检修动火前,要对动火点附近(15)米范围内的管沟、阴井地沟、地漏等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部位采取封闭措施。

10、登高作业人员要系好(安全带),工具系好(防掉绳),物料放置在不易(碰倒)和(掉落)的地方,不准随意往下扔东西。

11、用水置换天然气、油品,应遵循(低)进(高)出原则;用氮气置换天然气,氮气应(低)进(高)出;用蒸汽置换天然气或空气应(中部)进(高出)出,低处排液。置换完毕,应加装(盲板),将油气与置换部位完全隔断。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氧浓度低于18%和低浓度毒污染的条件下,不能使用过滤式呼吸器。(对)

2、作业中断一天或作业条件改变,不需重新办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错)

3、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需认真检查设备内外,确认无问题,方可封闭有限空间。(对)

4、在高大的塔、釜、炉、罐等化工设备容器内进行登高作业,及作业地点下部或附近有设备孔洞、坑、井、沟、池、或转动设备、易燃易爆区域等部位均视为高处作业。(对)

5、可以使用汽油、苯等易燃溶剂清洗设备内部。(错)

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对)

7、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对)

8、动火前,如怀疑容器内有可燃油气存在,应先用明火测试。(错)

9、液化气大量泄漏引发的火灾在未采取有效的可燃物控制措施前,不准灭火。(对)

10、作业人员作业时可事先先填好作业指导卡,然后再进行作业。(错)

11、进行高处作业,不需要办理《高处作业票》。(错)

12、高处作业人员只需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了。(错)

13、进行工业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作业票。(对)

14、动火现场的容器、管线和室内、坑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必须低于爆炸下限的20%,并保持含氧量达到19.5%以上时方可进行作业。(对)

15、安装电气线路的作业人员,可以没有电工特种作业证。(错)

16、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必须有良好的接地线。(对)

17、进行爆破、吊装、动火、动土、电路检修、进入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必须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并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对)

18、施工人员感觉疲劳时,经过现场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在坑、槽、井、沟内就地休息。(错)

19、不能用塑料桶盛装汽油。(对)

20、进入施工作业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穿劳保鞋和统一的工服。(对)

21、高温场所为防止中暑最好多喝淡盐水。(对)

22、高处作业时,可以将施工工具、小材料直接向下抛掷。(错)

23、不准挪用消防器材或赌赛消防通道。(对)

24、电器设备和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线可以与金属物绑在一起。(错)

25、在油气区作业,必须按规定使用防爆工具。(对)

26、全国通用火警电话号码是119,油田火警电话是8371119。(对)

27、临时线路必须采用绝缘良好,其截面应能满足用电负荷和机械强度需要。应用电杆或沿墙用合格瓷瓶固定架设,或将线路挂在各种支架、管线或树木上。导线距地面的高度室内应不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4.5米。(对)

28、进入油气区把手机关闭就可以了。(错)

29、有限空间作业应该使用轴流风机进行通风。(对)

30、完工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对)

5.特种设备人员培训制度 篇五

1、锅炉安全管理员、司炉工和水质化验工应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由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2、作业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由具备相应资格的当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机构或管理咨询机构提供)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3、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建立锅炉安全管理员、司炉工和水质化验工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作业人员证的有效性。

4、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每年编制当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5、单位内部培训由锅炉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锅炉事故的案例分析;锅炉有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每次培训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

6、参加外委培训(当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机构或管理咨询机构)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6.医院特种设备培训考试试题 篇六

姓名: 科室: 时间: 总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 共4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A.升降机

B.电梯

C.自动扶梯

2、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A.安全第一

B.效益第一

C.效率第一

3、发现锅炉严重缺水时是否应急速向锅炉上水。()

A.应该

B.不应该

C.按实际情况操作

4、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义务由特种设备()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A.出租

B.使用

C.生产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A.十日

B.二十日

C.三十日

6、特种设备()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A.经营

B.生产

C.使用

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A.半个月

B.一个月

C.两个月

8、电梯的维护保养应当由电梯()单位或者依照本法取得许可的安装、改造、修理单位进行。

A.设计

B.使用

C.制造

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被依法吊销许可证的,自吊销许可证之日起()年内,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不予受理其新的许可申请。

A.一

B.二

C.三

10、电梯维保单位接到电梯困人故障后应及时抵达现场救援,直辖市或设区的市抵达时间不超过(),其他地区一般不超过1h。

A.10 min

B.30 min

C.40 min

1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应在有效期满前()向发证部门申请复审。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12、电梯应当至少()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A.每10日 B.每15日 C.每20日

13、压力容器一般应于()年内首次定期检验。

A.1 B.2 C.3

14、特种设备电梯安全管理作业人员证()年复审一次。

A.二

B.三

C.四

15、()设备应报废,并向原登记机关注销。

A.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的 B.超过检验周期的 C.发生过一般事故的

D.管理混乱的

二、判断题(每题3分 共30分)

16、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检验的收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

17、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可以从事有关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特种设备。

()

18、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委托的依照本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

()

19、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和维保工作实施监督,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签字确认。

()20、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的安全监察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取得特种设备安全行政执法证件。

()

21、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必须取得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法的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

()

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

23、特种设备施工单位应当将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

24、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

25、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方可继续使用。

()

三、多选题(每题5分 共25分)

2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A.岗位责任

B.风险控制

C.隐患治理

D.应急救援

27、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A.安全连锁装置

B.安全附件

C.安全警示装置

D.安 全保护装置

28、发生事故,对负有责任的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A.发生一般事故,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B.发生较大事故,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C.发生重大事故,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

D.发生特大事故,处二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罚款

29、电梯乘客应当遵守以下要求,正确使用电梯:()A.遵守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要求

B.不乘坐明示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的电梯

C.不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层门

D.不乘坐超过额定载重量和电梯,运送货物时不得超载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突出特种设备()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A.经营 B.生产

C.使用 D.检验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ACD BD ABC ABCD ABC

答案:BABAC CBCCB CBCCA √×√√√ ×√×√√

7.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篇七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企业、事业单位及至公共活动场所和居民社区, 特种设备拥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全国特种设备总量约650万台 (套) , 其中锅炉超过60万台、压力容器约240万台 (套) 、电梯超过160万部、起重机械150万台以上。由于维护不到位、检修不及时、安全监管不足, 及设备作业人员违章操作等原因, 近年来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屡屡发生,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仅2010年, 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296起, 死亡310人, 直接经济损失6681万元。

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是重视的, 各级政府设置监管部门, 制定相关条例。例如, 国务院1982年2月6日发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以及其他安全运行规程。2003年3月11日, 国务院以第373号令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这部有91条内容的综合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次对特种设备的内涵作出明确表述。同时, 明确政府部门和制造、使用、维修单位承担的安全责任。2009年1月14日, 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对该条例修改的决定。条例内容增至103条,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由于政府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运营比较重视, 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呈下降趋势。2010年比2009年事故次数减少22%, 死亡人数减少1.6%, 直接经济损失减少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10年, 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实践中发现了问题、采取了措施, 并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把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2013年6月29日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共101条, 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最突出的特点有: (1) 明确了特种设备寿命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及责任者; (2)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安全监管力度; (3) 增强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加重对违法者的处罚。

《特种设备安全法》覆盖全国各地区、各行业, 这无疑将增强社会安全与稳定。对于从事生产运营和社会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来讲, 更应侧重学习和执行有针对性的条款和内容。

二、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

1. 确立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

企业的法人代表, 除负责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和对投资人财产保值增值等任务外, 还必须对企业安全运营承担责任, 确保设备特别是特种设备运行不出事故, 保障职工及周边区域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设置特种设备管理部门

企业可以设置特种设备主管部门, 也可以由企业设备主管部门兼管, 明确职责。主管部门负责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工作, 包括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检验检测、修理改造、转让报废的计划实施, 履行相关手续。

3. 明确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职责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 执行各项技术规程与技术标准。

(2) 制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 包括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检修规程, 以及对责任者的考核与奖惩办法等。

(3) 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要安排经过培训合格的专人负责管理工作, 同时应按要求培训作业人员。

(4) 按期进行各类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 发现问题要采取修理或改造措施, 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5) 及时、认真处理特种设备故障与事故, 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并制定防范措施。

4. 健全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与规程

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企业特种设备配置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程, 特别要完善各类设备的操作规程。

三、重视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

从设备综合工程角度讲, 设备前期管理的质量决定着设备使用期的命运, 即设备选购的好坏, 直接影响设备运行和正常与否。具体讲, 应做好设备配置工作, 内容如下。

1. 通用特种设备的选型与购置

企业常用的特种设备 (如锅炉、起重设备等) , 其生产厂家众多。在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性能价格比, 但性能是第一位的。保证设备性能、质量的前题是设计与制造水平。所以, 选购设备不仅要选择有生产能力的单位, 还要了解其资质、资历, 必要时还应访问用户并考察产品可靠性和售后服务。

对于大型、价值高的特种设备, 还要采用招标方式采购, 通过竞争决定优劣与取舍。

2. 非标特种设备的订货制造

一些加工企业需用非标准型号的起重机或化工企业要配置专用压力容器, 在市场上买不到, 只能请有许可证的制造厂专门设计、加工。对此, 用户要做好两件事。

(1) 要把订购设备的特殊要求, 例如:生产使用条件、尺寸与材料的选定、保证质量的加工工艺等, 明确告知承接厂家, 并与其签定订货合同。

(2) 由于特种设备对制造质量的严格要求, 用户企业除委托厂家精心制造外, 还要聘请有资质的设备监理公司派遣设备监理工程师进行全过程监造, 从审核设计图纸到监管下料与制做, 再到装配与验收。企业要与监理公司签定合同, 并把与制造厂签定的订货合同 (副本) 一并交付监理公司协助执行。

3. 特种设备的租赁使用

少数行业, 例如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时所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和升降机等特种设备, 都是从设备租赁站租用的。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单位应做好两件事。

(1) 签定特种设备租赁合同, 内容除租期、租金等项目外, 特别要包括设备运行的安全责任。出租方要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施工方要保证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 施工单位要对租来的设备做必要的技术检查。例如, 钢丝绳质量状况, 刹车系统灵敏可靠, 传动机构无振动与噪声等。若发现明显问题, 应由出租方负责妥善解决。

4. 特种设备的安装与验收

(1) 设备安装环节很重要, 既是设备制造过程的延续, 也是保证设备达到应有性能水平关键的一环。不同的特种设备有不同的安装技术标准, 在安装时要一丝不苟地进行调试、测量和固定。例如, 箱式电梯运行轨道的安装就相当复杂, 反复调试其平直度和运动间隙。

(2) 设备验收是设备前期管理收尾工作, 也是对这台设备配置工作成功与否的最后检验与总结。一般来讲, 设备验收包括性能验收、精度验收和负荷试验。对于多数特种设备, 主要侧重性能验收和负荷试验。例如, 对于各种压力容器要进行承压测试, 观察在设计压力下有无泄漏、变形与损坏。同时还要检查承压附件和仪表正常与否。

四、执行特种设备操作使用要求

设备使用是其一生中最长的时期, 也是发生故障与事故的主要阶段, 企业必须加强对操作使用的安全监管。对此, 《特种设备安全法》对使用环节提出17条规定。企业对设备使用的安全监管最少要做好以下3项工作。

1. 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要针对各类特种设备的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 制订“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规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与程序, 并警示误操作可能造成的故障或事故。例如, 一些企业为防止事故发生, 对桥式起重机的操作提出“五不吊”的规定, 即:起重机有故障时, 不吊;起重量不明确时, 不吊;重物不在起重机工作空间 (即需斜拉) 时, 不吊;重物不在起重机操作者视线内 (又无辅助人员间接看护、指挥) 时, 不吊;重物与地面或建筑物连在一起时, 不吊。

2. 开展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检修人员进行技术业务培训, 并经考核取得相应资格。

企业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要经常巡视特种设备使用情况, 发现操作者的不规范行为, 应予以纠正;发现严重问题应责令其下岗接受处理;当发生责任事故后, 更要根据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3. 安排设备维护与检查工作

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程安排有关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例如, 对起重机械的钢丝绳进行重点检查, 察看有无润滑不良造成锈蚀或断丝的现象;对于装有易燃易爆介质的压力容器要检查其阀门、接口等处有无泄漏迹象。相关人员进行巡检、点检要做记录,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请有关部门或单位处理。

五、坚持特种设备定期检验与检测

《特种设备安全法》指出, 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设备故障预防的有效措施, 就是利用先进技术和精确的仪器, 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及时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故障与事故隐患。

定期检测结果可能显示正常, 但仍要坚持定期检测, 对这种貌似过剩的行为必须有正确心态, 一定要坚持保证安全的可靠作法。如果发现异常现象, 就应立即采取修复措施, 而不能带病运行。

六、根据特种设备的技术状况开展修理与改造

设备随着服役年限增长, 各种零部件均会逐步老化, 既有疲劳、腐蚀等有形磨损, 又有性能落后和价值贬低的无形磨损, 而常用的补偿方式即进行设备修理或改造以及设备更新。

1. 特种设备修理

对于特种设备来讲, 其修理工作一定要请具有特种设备修理资质的单位进行, 最好请设备原制造厂承接。

更换的零件一定要选择质量上乘、可靠耐用的正规产品, 这对特种设备修理至关重要。例如, 电梯常见故障部位之一的电气控制系统, 其元器件失效是非常危险的, 轻者引发梯门开关不灵或停机位置不准;重者会造成坠梯, 致人伤亡。2012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自动扶梯异常运行, 造成多人伤亡, 均系电气控制系统失效所致。

2. 特种设备改造

有些企业的特种设备已使用多年, 由于当年技术水平所限, 现在感到性能落后、效率低。对此应在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分析技术改造的可行性。不少企业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改造蒸汽锅炉, 优化各种技术参数, 取得节能环保高效运行效果。还有企业选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 改造特种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 大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在进行设备技术改造时, 不能仅追求提高性能与效率, 还必须保证运行安全。例如, 对旧箱式电梯进行提速改造时, 就应对原有电梯的附件、运行环境以及技术参数重新检验与核定。这包括:安全钳的检验、限速器与缓冲器的调整、箱体运行轨道的校正和箱体运行噪声的测定等。

3. 特种设备更新

各种设备均有可靠、合理的使用年限, 对特种设备更应严格限制。超期服役不仅在经济上不合算, 更主要的是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应严格禁止。企业要对使用年限到期的特种设备及时履行报废、更新手续。报废的特种设备不准流入二手设备交易市场, 只能拆解回收。

七、开展对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

1. 风险评估的含义

风险评估又称危险度评价。对于设备风险评估而言, 它是以实现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为目的,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对设备运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 判断设备发生事故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进而为制订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表现形式

(1) 由于设备制造过程中, 原材料、毛坯以及加工工艺的缺陷致使产品质量降低, 造成固有可靠性下降, 即产品质量风险。

(2) 由于企业缺乏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措施, 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 致使管理混乱、事故与故障频发, 即管理缺失风险。

(3) 由于特种设备在运行中, 缺乏必要的维护与检查, 乃至操作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 即使用不当风险。

(4) 由于设备出现故障后, 没能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或更换了不合格零件, 造成故障延伸, 酿成事故, 即修理失误风险。

(5) 由于事先预料与防备不足, 当遇到不可抗力灾害时, 如地震、水灾, 会造成特种设备损坏, 即不可抗力风险。

3. 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是确定某类特种设备的风险种类以及每种风险的权重系数, 然后按公式 (1) 计算:

式中ra———表示a种特种设备的风险值

j———风险种类:质量、管理、使用、修理和不可抗力

raj———表示特种设备a在j方面的风险值

waj———表示特种设备a在j方面的权重系数

例如, 计算电梯的风险值 (即a为电梯) 。根据经验, 测定电梯自身质量所产生的风险值r′a=40, 确定其权重系数w′a=3;在管理方面产生的风险值ra2=30, 权重系数wa2=3;由于使用产生的风险值ra3=30, 权重系数wa3=5;由于修理产生的风险值ra4=30, 权重系数wa4=4;由于非控因素产生的风险值ra5=20, 权重系数wa5=1, 则可以计算出电梯的风险值ra=31.25。

以此方法计算出各类特种设备的风险值, 然后进行比较, 确定不同特种设备的运行风险, 依此制订防范对策。

应对风险的基本原则就是规避。规避的方法:一是积极防范, 不出事故;二是出了事故, 尽量减少损失。所以, 对于企业就是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 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应按照《特种设备法》提出的, 向保险公司投保“特别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险。

八、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1. 原始凭证管理

(1) 合同凭证。包括购置设备、制造设备、修理设备等活动的各种合同与协议。这类凭证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作为解决交易行为问题的依据。

(2) 技术凭证。包括产品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合格证明、定期性能检测记录、日常维护与检查记录, 以及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等。记载了设备使用过程及技术状况的轨迹, 也是排除故障和预防事故的技术依据。

2. 文件与资料管理

(1) 管理文件。包括国家发布有关设备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和规程。

(2) 技术资料。包括设备维护与修理的技术标准、特种设备产品样本、备件手册等。

3. 档案管理

(1) 设立单台档案。每台特种设备要有专用的档案袋, 不许混装。

(2) 设立专人负责管理。档案管理员要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清理工作。

(3) 档案材料尤其是原始凭证, 只能在档案室查阅, 不准外借, 以免丢失或损坏。必要时可以提供复印件。

设备主管部门要重视档案管理, 更要重视档案的利用, 要善于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 改进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

九、对加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联想

加强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除应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之外, 还有两件工作值得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关注、思考与实施。

1. 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法》的配套政策与措施

《特种设备安全法》作为国家的一部法律, 不可能对许多具体的作业性和技术性问题作出详细表述。对此, 政府有关部门需制订或委托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与技术标准。例如, 特种设备修理领域的国家标准仍为空白。一些特种设备修理企业只能借鉴特种设备制造标准指导维修工作。在这方面, 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例如, 德国在保障设备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等是完善的, 有5个层次的各项规定, 即:法律 (如《设备安全法》、条例 (如《蒸汽锅炉条例》、《电梯条例》) 、部令 (如《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规范 (如AD规范) 、标准 (如DIN标准) 。这些政策措施值得借鉴。

2. 关注特种设备以外具有危险性的设备

保证企业安全运营, 除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规程外, 还要做好其他许多工作。如消防工作以及放射、辐射和有害气体泄漏等预防工作。就设备工作而言, 有3类具有危险性的设备、设施也必须加强监管。

(1) 企业供电系统和设备的控制装置。由于设备使用年限长, 许多电器装置和电缆、电线老化、绝缘失效, 不仅可能酿成短路, 引发火灾, 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伤害。此外, 对于露天或半露天安装的设备, 均应安装避雷器, 并定时检查其有效性。

企业的高电压系统有社会供电公司负责安全监管, 但对企业内中低压电气线路与装置主要靠自己负责安装, 维护与检查, 应有相应的部门和制度保证其安全运行。

(2) 企业的运输车辆。一般企业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小轿车、面包车、厢式货车和大货车, 这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非特种设备。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 引发的交通事故急剧上升。交通事故的危险, 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还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交通秩序。

对于上路的运输车辆, 政府主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员、设施和监管办法, 尽量保证安全运行, 但从效果上看仍然不够。从事故原因分析, 主要是两方面, 即车辆失于维护与检修, 其技术状况下降;再有是驾驶员操纵水平低或故意违章行驶 (如超载、超速、醉驾等) 。归根结底都是企业管理与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3) 危险性大的加工机床。机械加工企业拥有各种机床, 有的具有操作危险, 例如, 冲压机床、剪切机以及具有高速旋转机构的车床、铣床、钻床。这些设备都有造成惨痛工伤的案例。对此企业设备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方面制订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要对设备进行安全改造, 安装红外线防护网或机械式防护门;操作人员有意或无意地出现操作失误时, 设备就会自动停机, 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十、后语

综上所述, 加强企业设备安全工作, 首先必须找出不安全的根源因素。用“三缺”表示, 即管理有缺失、设备有缺陷和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只要对此有清醒的认知, 就能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发布, 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由政府法规上升为国家法律, 不仅增强了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而且内容更为完整、详细, 特别是突出了执法监管和法律责任。该法的实施定会提高人们对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 对企业经营和社会活动起到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彬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6 (3)

[2]魏子秋等.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方法 (J) .中国设备工程, 2006 (6)

[3]徐义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模式研究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8 (2)

[4]喻颖.工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2009 (2)

8.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 篇八

草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分别对安全技术规范、生产经营使用、检验、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明确了特种设备的范围和监管原则,确立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规定了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主体责任,界定了国家检验和企业检测的关系,增加了民事法律责任。

草案规定,特种设备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较大危险性和潜在危害性的设备、设施。同时,授权国务院对特种设备采用目录管理方式,由国务院决定将哪些设备和设施纳入特种设备范围。

目前,国内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已达5万多家,已形成从设计、制造、检测到安装、改造、修理等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达1.3万亿元。

9.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篇九

一、目的 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

(一)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证后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作。

(二)操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委外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和单位内部培训两种。

(三)政工人事部门应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操作证的有效性。

(四)政工人事部门每年编制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单位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单位内部培训由安全保卫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特种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知识;特种设备事故的案例分析;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及防范和应急措施、自救知识;特种设备有关安全生产管

理知识、技术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每次培训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

(六)参加委外培训(当地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机构)的人员必须经单位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七)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制度予以处分或扣奖。

10.特种设备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 篇十

特种设备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规范特种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提高机务人员安全生产意识,防止事故,保障机务人员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促进施工的正常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结合本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用锅炉、空压机(含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以及限于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

本办法所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系指直接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及管理人员。包括以上设备操作人员、电工、焊接工、切割工、电梯司机和行、吊车司机及挂钩工、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驾驶员、锅炉司炉工、空压机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检验、日常维护保养、改造、报废,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和复审等。上述各项管理工作,由各子(分)公司设备部门与设备使用管理单位(以下称使用单位)共同负责。集团公司设备物资部负责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第二章 特种设备购置

第四条

特种设备购置必须按集团公司《设备购置及租赁招标管理办法》办理申购有关审批手续,并通过招标采购程序选定设备供应商。

第五条

参加特种设备投标的供应商,其设计、生产单位必须是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的单位。特种设备出厂时,应当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境外制造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我国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性标准及技术规程的要求。

第三章 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改造

第六条 电梯的安装、改造、维修,必须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合同委托、同意的依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取得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

第七条

在安装新购置锅炉、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提梁机、移梁机、空压机、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之前,应当先将安装单位的安全资质证书、安全施工方案与安全保证体系(含施工安全负责人、安全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名单及相应证书复印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与监督检验证明等有关资料,向各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设备部门申报。同时书面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经确认由使用单位与施工单位签署安全责任书后,方可施工。

安装结束后,施工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电梯、锅炉、空压机、压力管道、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等特种设备进行校验和调试,并且向具有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资格的机构申请检验。检验合格后,使用单位(合同有约定除外)应当在30日内,到规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且将安全合格标志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方可以投入正式使用。

第八条

特种设备的维修,在签订维修合同前,应先将维修单位资质证书、维修、维护保养合同文本内容、维修人员的资质证书等材料报各子(分)公司设备部门审查。经审核同意后,签署生效。

第九条

改造锅炉、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空压机、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按照新安装特种设备审查报批、持证施工、检测验收、建立档案等进行。

第十条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竣工后经检验合格,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单位,必须在30日内,将有关技术文件、资料移交使用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将原始资料及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等,存入该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第四章 特种设备的使用

第十一条

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第十二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办法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包括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安全操作常规检查、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等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十三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第十四条

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且定期自行检查,作出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

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安全性能年检的周期按有关规定执行:锅炉一年;电梯一年;起重机械(包括架桥机、提梁机、移梁机)二年;运梁车、铲车、叉车、电瓶车等限于施工场内使用的机动车辆一年;空压机(含压力容器)根据核定的安全状况分别为一、三、六年;压力管道、各类气瓶应按相应的安全监察规程要求的定期检验周期执行。逾期未检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否则视为无证运行或使用。

第十六条

特种设备停止使用时,使用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属公司设备部门书面报告,并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再次使用前,使用单位必须申请安全检验,经复查合格,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申请予以报废,并且应当向最近一次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特种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前,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属公司设备部门书面申请,并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办理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处理与注销手续等。

第十八条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费、检测费及日常维修等费用,应当由使用单位承担。

第五章 特种作业人员

第十九条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且立即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二十条 锅炉、空压机(含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架桥机、运梁车、提梁机、移梁机等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以下统称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即: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应当按规定审验,一般每二年复审一次。锅炉司炉工操作证四年复审一次。逾期不审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自动失效,继续从事特种设备操作或管理工作视为无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

离开特种作业操作岗位达六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聘用退休的特种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凭区、县级以上医院的健康检查证明),可以从事特种作业的指导或示范性操作,但是不得直接顶岗作业,年龄应控制在男65周岁和女55周岁以下。

第二十三条

凡特种作业人员,在初复审合格后,应当及时将审验合格手续复印上报使用单位办理登记手续。特种作业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如需调动,应征得本单位安全负责人同意。调离本工种,或者因健康原因,不能继续从事原作业的,应当及时报告公司设备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六章

奖 惩

第二十四条

各子(分)公司对特种设备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日常维护保养、报废,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严格、规范,使用效益高的单位与个人予以表彰。凡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予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对违反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按条例规定,予以罚款等处罚;凡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特种设备管理

第二十五条

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特种设备人员管理由使用单位负责,并于每次进场时和退场前向所属公司和配属项目部设备部门申报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 各项目部负责本项目全部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组织特种设备审验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掌握本项目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配备情况,定期检查监督特种设备安全操作制度执行情况。

第二十七条 子(分)公司是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部门,督促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协助制定管理制度,指导使用单位做好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审验、培训和持证上岗工作,掌握本公司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状况,检查、监督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情况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遵章守纪情况。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设备物资部负责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管理的条例、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掌握集团公司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现状,监督、检查重点项目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情况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遵章守纪情况。

第二十九条

统计规定:使用单位负责特种设备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统计登记工作,每半年上报特种设备使用与审验登记表,年终上报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登记表,分别报送所属公司和配属项目部设备部门;各子(分)公司设备部门年终向集团公司上报特种设备使用与审验登记表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登记表。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特种设备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相关的设施。在实行本办法时,同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1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附表:

1、特种设备使用与审验登记表

11.特种设备安全培训记录 篇十一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X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62-0217-01

使用环节是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也是安全监察工作的重点环节。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影响到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通过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来提高使用管理水平,实现杜绝特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

1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必要性

1.1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需要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安全责任的主体。除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不可抗拒外,任何生产安全事故都有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因此,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是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最重要的基础。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的11个方面的义务,为保障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奠定了法律基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使用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许多中小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很不完善。管理人员更换频繁,业务水平相对较低,国家有关规定难以全面贯彻落实。设备无证使用、超期使用、超参数使用、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设备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排查和消除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给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造成了隐患。急需通过一个标准,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法定义务转化为统一、详细、便于操作的行为规范,以获得最佳管理秩序和社会效益。

1.2提高安全监察工作效率的需要

在日常监察中,经常遇到许多使用单位不能向安全监察人员提供特种设备有关信息的情况,造成现场安全监察效率降低。由于某些使用单位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不落实,隐患处理机制不健全,致使一些监察或检验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由于设备档案和现场标识管理混乱,致使监察和检验人员为查清设备的历史状况而多花费很多时间。另外,由于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对使用单位的监管要求不同,以致使用单位有时无所适从。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效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规范使用单位管理行为的同时,也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要求进行必要的规范。

2使用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内容

安全不是监督出来的,更不是检查出来的,最终是靠企业对人、物、环境等因素的有效管理而实现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的建立应当以落实企业法定义务为主线,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使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设

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规模、特种设备数量和种类等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单位管理要求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制定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岗位职责,使从企业法人、管理机构及人员到有关岗位操作人员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2.2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且满足特种设备有关法规要求的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正式颁布实施。由于使用单位设备的数量、特性和安全管理的需要不同,其安全管理所需的管理要素也不尽相同,但是至少应当包括管理职责、文件控制、设备选购、安装管理、使用登记、人员培训、自行检查、定期检(校)验、隐患处理、改造维修、应急处理、档案管理、接受安全监察、管理评定等基本要素,且每个要素的控制内容应涵盖有关法律和法规所确定的全部义务,工作和控制程序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每项管理制度都应明确其管理的事项和管理的程序,明确谁来做、何时做、怎么做、保存什么工作见证等内容。另外,使用单位还应根据所使用设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2.3工作见证资料标准化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特种设备种类和操作特点,配备满足管理工作需要的国家有关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建立满足本单位安全管理需要的设备、作业人员、安全附件等管理台账,规范各项自行检查记录,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和作业人员管理档案,明确规定各类工作见证的保存期限。

2.4管理效果评定

为检验管理效果,应当定期对管理标准化系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评定。发生严重以上或具有重大影响的事故后,必须重新进行评定。企业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管理,提高管理绩效水平。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每三年至少组织力量对有关单位进行一次外部评定。对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应提出明确的改进意见,以促进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效果,评定等级将作为确定安全管理检查频次或采取进一步监控措施的依据。

3积极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3.1由监督管理部门牵头,制定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标准

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是保证顺利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及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实际,制定涵盖使用单位全部法定义务且操作性强的使用安全管理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的主体是企业。为确保标准的制定水平和顺利实施,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吸收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广泛参与,为标准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加强指导与服务,推动使用管理标准化实施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是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建设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可以首先选择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试点,形成区域性的管理样板,然后进行推广,引导和带动周围企业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有关安全监察和检验机构,应当强化服务意识,利用现场安全检查或检验的时机,指导使用单位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健全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利用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时机,使管理人员掌握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要求和方法,提高管理能力,帮助企业形成特种设备安全的自我约束机制。

3.3依法监督管理,促进使用管理标准落实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监管主体是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监察机构应以法规和標准为依据,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标准化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与有关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许可相结合,加强检查和引导。要通过定期进行评定,督促使用单位改进管理,堵塞漏洞。通过行政执法,依法纠正安全管理中的违规行为,保障安全管理标准的贯彻实施,切实提高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蒋乃平.如何掌握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主动权[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8,9.

12.医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篇十二

1 特种设备的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超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有2个基本特征:一是“涉及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影响公共安全;二是“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较大社会影响,潜在危险性较大。下面针对我院在用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和电梯分别给予解读。

1.1 锅炉

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其范围规定为容积≥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锅炉必不可少的安全附件是压力表、水位计和安全阀。

1.2 压力容器

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 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0.2 MPa(表压);且压力与容器的乘积≥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60℃的液体的气瓶、医用氧舱等。

1.3 电梯

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平行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以及杂物电梯和液压电梯等。

2 安全管理制度

2.1 建立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报检制度

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检验申请。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建立特种设备医院自查制度,每月应组织1次特种设备全面检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每日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进行巡查。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现象,应当对其立即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严禁特种设备带“病”运行。

2.2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管理

(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应熟悉掌握相关法规规定和业务知识,并经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管理工作。无证人员一律不得上岗。

(2)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和台账,对持证上岗满2年的,及时通知复审。《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超期的须复审合格后方可上岗独立操作。

(3)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及时安排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参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机构等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学习考核记录存档。

(4)按规定定期配发特种设备作业劳动防护用品,改善特种设备操作条件,稳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队伍。

2.3 特种设备注册登记管理制度

(1)新增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投入使用后30天内,由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携带有关资料到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时应携带以下材料:(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2)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报告。(3)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5)电梯设备注册登记,并应有维修保养合同和维保单位的资格证书和维保人员的操作证书。

(3)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后,应把特种设备“检验合格”标识固定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

2.4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医院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应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材料应完整、准确,技术档案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由特种设备管理人员专人管理,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档案的整理、归类和装订编号。(2)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材料应妥善保管,保证完整、完好、真实,不得随意涂改或篡改,不得任意抽取有关资料。借用、借阅应办理相关手续。(3)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后,应编制企业特种设备台账,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单位编号、设备型号、制造企业、出厂编号、注册登记编号、使用专管人员、操作人员、投入使用日期、下次定期检验时间、维修维护时间、是否停用、报废期限等信息。(4)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收集特种设备检修、检验等记录材料及其他有关资料,整理归档。

2.5 特种设备停用申报和报废注销制度

(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发现特种设备或者零部件,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的,应及时报告分管院长,经确认应预报废的特种设备,经院长签字同意后作报废处理。报废的特种设备如一时不能拆除的,应切断电源,切断管线,并挂贴报废标识。

(2)因生产原因暂停使用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切断电源,并视停用情况切断管线,做好保养工作,挂贴停用标识。

(3)报废(含出卖)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在停用起30日内携带有关资料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停用1年以上的特种设备也应在停用起30日内携带有关资料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停用手续。

2.6 特种设备事故处理及报告制度

(1)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或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院部或有关领导。

(2)院部或有关领导立即向当地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爆炸、火灾事故同时报告当地消防部门),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时间;发生事故设备名称;事故类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事故概况等。

(3)院长或主管安全、特种设备的处长启动事故应急措施和求援预案,成立现场指挥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现场救护、现场保卫、抢险救灾、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

(4)保护好事故现场。(1)加强现场警戒保卫,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防止现场破坏,进入现场人员应履行登记手续。(2)为抢救人员和防止事故扩大而需要改变现场状况时,必须做好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见证人员应签字,必要时应当对事故现场和伤亡情况录像或者拍照。(3)不得随意改变事故现场的地形、地貌,不得移动或取走现场的任何物品,不得改变现场设备、管子、管件、阀门、控制和保护装置、仪器仪表的位置、状态以及显示数字或指针的位置等。

(5)对人员伤亡事故及重大经济损失事故,企业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并妥善做好死伤人员抚恤等善后工作。

(6)对轻伤事故及一般设备事故,由院部组织特种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有关部门,及工会等有关人员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开展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后,对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要按院规院纪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材料应存入医院档案室。发生事故特种设备应在档案中存入事故情况记录。

(7)特种设备管理部门要总结事故经验教训,根据事故原因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并切实落实。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领导。

3 电梯日常使用的注意事项

电梯作为一种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近期电梯事故频繁发生,究其原因,除少数为技术方面的问题,大多是人为因素,因此,电梯的安全知识普及是保证电梯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电梯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遵守额定人员、额定载重量及轿厢内铭牌上所载事项。

(2)不要随便触摸按钮、开关,盲目操作是引起故障和损坏的主要原因。

(3)装卸货物或推小车乘梯时,不要碰撞厅、轿门,以免引起门的变形,影响正常的开闭。

(4)在轿厢内不要玩耍和跳跃,以免引起安全装置误动作,发生困人事故。

(5)在开门之际,不要触摸厅、轿门,以免夹手。(6)幼儿乘梯一定要有大人陪同。

(7)万一被困在电梯轿厢内,不要强行开门外出,因为电梯随时可能运行,容易发生危险。要使用警铃、对讲机或手机与外界联系,听取指导,等候救援。在被救援前,呆在电梯轿厢里是最安全的。

(8)地震、火灾时,勿使用电梯逃生。

(9)乘坐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时,应注意不要让孩子攀爬扶手带,以免造成挤伤或坠落事故,注意衣物鞋袜不要被扶梯两侧和梯极之间的缝隙夹住,以免造成事故。

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定义、管理制度的分析,以及针对医院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的特点,加强对医院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教育,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医院自开诊以来没有发生过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特种设备的定义、管理制度的解读,以及对电梯日常使用注意事项的介绍,以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特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卫兵.浅谈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47.

[2]罗安东.医院医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49-50

[3]张亚敏.医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国医学装备,2009(10):42-44.

[4]叶敏.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分析及措施[J].科技资讯,2009(29):39.

上一篇:生物与多媒体整合教学反思下一篇:实用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