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18篇)
1.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一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学前教育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3.简单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5.导体与绝缘体
6.做个小开关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单元练习
1.油菜花开了
2.各种各样的花
3.花、果实和种子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种子的萌发
6.动物的卵
7.动物的繁殖活动
单元练习
1.一天的食物
2.食物中的营养
3.营养要均衡1 1 1 2 1 1 1 2 1 1 1 2 1 1 1 2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了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单元练习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岩石的组成 4.观察、描述矿物(一)
5.观察、描述矿物(二)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岩石、矿物和我们
单元练习
概念梳理
机
动
总 复习
复习考试1 1 1 1 2 2 1 2 4 2 2
2.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二
1.通过阅读交流, 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感受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 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
2.理解作品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运用课内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的兴趣。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 选取了四篇课文, 其中两篇是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 另两篇课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 表达对和平的渴望。本组教材把孩子们带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 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 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四篇课文中都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 抒发了深厚的情感。
本课课型为单元拓展课, 是对本单元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 深化课内阅读内容, 运用课内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自觉进行阅读实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选择《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师生共读。本书主要介绍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两个青年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多来源于书籍、影视作品, 要深切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必须深入文本, 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语句, 体会作者的表达, 把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既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又切实提高语文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也是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实践运用的有效途径。
【学情分析】
战争对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较远, 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类作品的阅读也较少。影视作品中, 战争题材的作品过分娱乐化的倾向正在消解这一严肃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 知道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可贵便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感悟文本中关键词句的表达, 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受到教育, 这也是对学生很好的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复习方法
1.通过前面的学习,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的主题是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在学习时, 我们在文中遇到了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你能举一两处给大家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吗?
3.小结: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要多读读, 多想想, 体会它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拓展课,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 让学生读整本书。本单元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环节既回顾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又对学生在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了复习, 让学生自觉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整本书的阅读实践。)
二、走近作品, 把握内容
1.在明斯克公路86公里标记处, 耸立着一座纪念碑, 它是为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苏联英雄”卓娅而建造的。前段时间我们阅读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关于这本书, 你有哪些资料愿意与大家交流?
学生介绍后, 老师总结补充: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 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
2.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学生用课内学过的方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老师相机指导, 可借助书的目录提取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阅读整本书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 在阅读时搜集相关资料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如了解作者、故事的背景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 形成深层次的认识。本环节意在梳理相关信息, 把握书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心中建立整体印象, 为后面的精读和探究打下基础, 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走进作品, 感受形象
1.我们从小说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书的主要人物是卓娅和舒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2.小组交流:姐弟俩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先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他/她的性格特点, 然后从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或片段加以说明。
3.小组上台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与评价)
4.学生边汇报边小结板书:从你们精彩的交流中, 我们仿佛看到姐弟俩的英雄形象,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表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 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整体感受人物形象来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阅读、做读书笔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内容展现出来, 做到言之有物。学生既对本书有深入细致的阅读, 又在头脑中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品词析句, 感悟表达
1.同学们, 在阅读时总有一些句子让我们停下来仔细地回味。打开书, 看看你们读书时勾画的内容和做的批注, 再读一读。
2.学生展示读书笔记, 并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预设示例:
(1) 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要与大家分享的吗?
(2) 这段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卓娅和母亲在大街上看到一张画着一位战士的招贴画, 下面写着“你用什么帮助了前方?”)
(3)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4) 这些句子让我们驻足回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卓娅的决心的?学生进行补充。
(此为一个片段的教学, 教师根据情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
4.小结:我们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品味, 人物形象在我们心中慢慢地鲜明起来, 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多好的姐弟俩啊, 但是因为战争, 他们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教师补充战争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的相关资料。
5.联系我们学过的课文, 可恶的战争夺去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 摧毁了无数个美好的家园, 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为了维护和平, 制止战争, 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此环节在前面教学的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也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这里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 教师要深入阅读本书, 做到心中有数,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让学生真正“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五、总结延伸, 拓展阅读
1.读完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你有哪些收获?你又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
2.通过阅读, 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战争的罪恶、和平的可贵。我们每学完一个单元, 都要找找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关于这一主题, 大家还有哪些书向同学们推荐呢?
(设计意图:单元拓展课所能选取的阅读材料是有限的, 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教师要整合课内外阅读, 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备课反思】
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克服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弊端, 从整体上关照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 整体建构知识与能力体系, 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 提升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单元整合教学有多种课型, 本教学设计定位为拓展课, 根据单元主题, 选择课外读物, 巩固、延伸单元主题的学习。
在学习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教材后, 师生共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搜集相关资料, 做读书笔记, 并在课堂上交流。在教学设计中, 笔者力图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性。单元整合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学习的模式, 以单元主题为统领, 建立单元内篇与篇之间的联系, 打通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壁垒, 对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建构。在单元教学整体构思时, 笔者结合单元“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 为学生推荐《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 在拓展课中“将课外阅读与课内知识有机结合, 在重构的语境中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 并不断反思”。[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除了主题这一纽带外, 还要兼顾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运用。把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 在整体观照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连贯性。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 要科学划分各课时的教学目标, 于是产生了不同的课型。每种课型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但彼此并非是完全割裂的, 而是要尊重知识学习和儿童认知规律, 具有连贯性, 呈螺旋上升趋势。在教学设计中, 上课伊始先回顾课文, 复习课内阅读方法, 为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实践作了铺垫, 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教学的重点部分, 进一步深化对阅读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在所有课型的教学中, 单元教学目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 围绕这条线展开教学, 保持教学内在的连贯性, 才不会让教学信马由缰, 偏离方向。
3.语文性。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言文字来表达。“可见语感训练的文体沟通乃是语文教学的本真、本色与本质。”[2]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灵敏、准确的感受力,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在设计中, 笔者试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 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使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 “卓娅在心中决定了什么?她的母亲明白吗?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 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4.实践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 根本途径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要为学生听说读写实践活动提供空间, 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语文经验, 形成语文能力。本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运用讲述、倾听、朗读、批注等多种形式, 搭建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学生语文经验的获得, 不仅体现在预设中, 还体现在课堂各要素交互作用下的创生和完善。所以设计还要有一定弹性, 选取的片段只是一种预设, 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范燕瑞.基于单元主题的课外阅读与教材整合的路径与教法研究——以沪教版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 2015 (6) .
[2]张大文.我为什么提出“语文性”[J].语文教学通讯, 2013 (Z1) .
3.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三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人物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设计中,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积累词语,揭题导入
1.出示词语:百发百中 百步穿杨 箭不虚发
2.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齊读,——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检查反馈。
(1)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①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②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①出示提示,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后练。练好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纪昌成了。
(三)读读议议,感受纪昌
1.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交流,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读读这两句话,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请你把它圈出来。
(2)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①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②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③创设情境,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④再读第二句,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怎么个相当到家?
(3)第二次练习,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该怎么说?
(四)反观飞卫,感悟寓意
1.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1)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纪昌想学的是射箭,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指导朗读。
(4)学习射箭是这样,那要学习书法,或是学习其他本领,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2.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4.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四
一指导思想及课标要求
指导思想: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陶冶情操,启发聪明,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增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为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代新人服务。
课标要求: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情形,辨认其中的艺术要素;留意发现身边的艺术,能分辨期中的社会生活情形;能使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相互联系,尝试用艺术的方式美化身边生活环境。
二、基本情况及工作目标
基本情况:本册是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阶段目标以美术与自我、社会;美术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组课,重视学生的体验进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教材设计重视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当中,以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工作目标:欣赏儿童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应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用记忆画和想象画的情势表现自己最感爱好的事物;学习撕纸、剪纸;学习贴画、拓印画面;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三、具体教学措施
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以情道入,以趣启智,教学情势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换互动;教师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现图片,作品展现等直观手段;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展开多种情势的课外美术活动;改进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四、教学进度 时间内容课时 三月份第一课画自己
第二课长呀长 第三课太阳 第四课漂亮的瓶子 第五课洗澡 8
四月份第六课船
第七课手形的联想 第八课狮子大王 第九课可爱的动物 第十课先容我喜欢的玩具
五月份第十一课春天的色采
第十二课用春天的色采打扮自己 第十三课我们身边的线条 第十四课下雨了 第十五课童话城堡 六月份第十六课钓鱼
5.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五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
新安镇小学杨清燕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在多次认真学习了《平果县新安镇中心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和《学校发展计划文本》后,又认真听取校长开学初的工作计划以及本期工作安排后,针对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1.班级环境概况
二年级(4)班地处新安镇小学校园东南部的综合楼一楼,教室左边是饭堂,右边与三年级(4)班连接,教室的前面是操场,后面是利用离围墙两米宽的走廊改建成供内宿生吃饭的简易餐厅(上体育课的时候男生们喜欢在那里下棋)。简易餐厅房顶是铁皮盖的,下雨时铁皮叮叮当当地特响,声音基本把课堂掩盖。房顶很低,后窗已经全部被封住。教室里采光严重不足,上课不开灯能见度很低。教室在一楼,进出或活动都很方便。
2.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班级学生总数64人,本学期转出1人,转进4人,现在班级总人数67人,男生37人,女生30人。内宿生11人,留守儿童11人,单亲孩子7人,孤儿1人;学生来源于我镇18个行政村以及周边小厂及进城务工等农民家庭;生源复杂,家庭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环境差异很大,学生素质发展参差不齐。数学学习方面尖子生8人,优秀生19人,中等生15人,自律能力与学习能力需要经常提醒可以实现的有10人,需要经常提醒还要强加压力才能完成数学学习的有7人,经常提醒都无法完成数学学习的有8人(这些学生最大的致命因素就是不认得几个字)。
尖子生和优秀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中等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对数学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写作业也是持有应付思想,学习无长进。还有对数学课不闻不问、对数学练习与作业无动于衷的学生,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学困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学习习惯是关键。
虽然在上学期通过我的努力,但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家长配合工作力度不够等原因,班级各方面变化不大,表现在:班级课堂纪律还是比较散漫,数学学习风气不浓等。同时还存在着18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本学期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一定要注意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3.班级每周开设的课程及节数
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现开设有语文6节,数学4节,英语1节,音乐2节,美术2节,体育3节,实践2节,国防1节,“两个一” 活动2节,品德2节,安全教育课1节,写字1节,班会1节,书法课1节;同时还开展本校特色课程与地方乡土教材,如每周二下午第一节的书法教学、每天20分钟阅读节、每天5分钟自律自省等。
4.班级发展愿望
以人为本,以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责任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师生在“自律、诚信、体验、担当”的学校价值理念中学习数学和健康成长,数学学习充满浓郁的责任意识氛围,学生学习素养提升,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数学,把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老师要他学、逼他学,变为他们愿意学、乐意学、会自觉学,班级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
二、教师个人现状分析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3年来,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更多的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好好学习。
(一)优点:
1.为人师表,在要求学生做到的同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2.能坚持不懈的抓好数学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保证课的质量和效率。
3.能把课堂教学放在核心位置,在课堂教学中能渗透新课改理念,并能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自主、活泼地学习。4.真诚的对待学生,关心学生,正视学生间的差异,以及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
5.能正确处理和同事、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乐于向同行老师学习。
(二)不足:
1.学习上的欠缺,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因此也就害怕写文章,使自己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实践层面,无法提升到理论层面上。
2.作为老师自觉在文学方面的学习还比较欠缺,因此不断的学习以将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3.在实践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如何让学生在更自然、更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创新。
(三)本学期个人发展目标
1.提高智慧能力。教师的站位高,才能给学生指引一条正确的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路,切实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2.提高教育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身教”的能力。采用适合今天的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计划每星期给学习特别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1次,同时指定尖子生对后进生进行“一帮一”的帮扶活动,使全班的数学学习得到共同进步。
3.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创造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增强抵制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4.提高教学能力。进一步学习《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领会“课改精神”,并运用其指导教学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实施目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测试能力、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等。
5.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算写能力。
6.提高教科研能力。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完成一定量的论文。
7.挤出时间阅读业务书籍,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与书刊,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
8.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特别是对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四)课堂教学措施
1.把对孩子的课前准备、课前三分钟活动、课堂礼、坐姿、写字姿势、练习作业、课后要求制定课堂常规,并努力践行。
2.探索构建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专业技能,形成我校特色课堂。
3.开展有关数学课堂方面的微课题研究。
4.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满堂灌”、教师包办习惯,课堂上尊重学生个体,构建参与式课堂,课堂保证学生有不少于20分钟的探究、合作、表达与练习,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思考和参与回答、讨论的机会。
5.构建成型的数学教学体系。
6.协助班主任实现多彩课程我负责建设目标以及活动体验我负责建设目标。
7.做好家校社区我负责建设目标:改变家校关系松散现状,密切家校联系,本学期主动联系16个不同的家长,提升家校合作效率。
三、本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4.认识万以内的数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脚的初步认识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习,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六)教学进度安排
6.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及进度 篇六
XXX
2014年2月28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上学期期末统考成绩。
三、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六个单元,共二十四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新政权的措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的展开、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四、具体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2.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3.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观看历史记录片等方法。
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七
雄夜莺以它的歌喉著称, 它的音域之宽连人类的歌唱家也羡慕不已。夜莺的鸣叫声高亢 (kànɡ) 明亮、婉转动听。尽管夜莺在白天也鸣叫, 但它们主要还是在夜间歌唱, 这个特点显著地区别于其他鸟类。
关于夜莺, 在希腊神话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潘特柔斯 (Pandareus) 之女埃冬 (Aedon) 是底比斯国王泽托斯 (Zethus) 的妻子, 他们有一个女儿埃苔露丝 (Itylus) , 埃冬有一次不幸失手杀死了女儿埃苔露丝, 从此埃冬陷入了无尽的悲哀和自责中。神祇 (qí) 们出于怜悯就把她变成了夜莺, 从此夜莺每天晚上都要悲鸣以表达对女儿的哀思。
8.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篇八
所教年级:四年级
所教册次、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设计主题:Unit 2: What Time Is It ? A—Lets talk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課为对话教学,主要教授句型:What time is it ?Ittime for...句型。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内容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在教学中我从本班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了一系列的听、说、演、唱、玩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语言交流情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本课学习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
本课教学的句型what time is it ?It is time …句型是本单元的重点句子。它将贯穿本单元,通过对句子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这个句子。进而为以下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2人,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知识储备很好,但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素质较差,语言运用能力也较差,学习比较被动。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我班的学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能听懂、会说句型:What time is it?It is….Its time for….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2.能理解并运用Just a minute.Lets run!和go home三个短语和句子。
3.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按时作息。
4.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问答以及句型Its time for….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问句:What time is it?和相应的回答。
2.Its time for…的用法。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一些习惯表达法的理解和发音,比如:Just a minute. shool is over .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中文为主 + 所教学科目标语言)
1) warm-up
设计意图:播放英语歌曲,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第一课时学过的句型,在问候中提到了Kids 这个单词,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这个单词的意思,为“Go home ,kids “ 这个句子的学习打下铺垫。
1.Sing a song
2. 出示上一节课的图片,复习学过的单词组。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lets do的内容.
3.问候学生:Good morning kids , .what time is it ? 让学生用Its … 、Its time for…句式来回答问题,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给予指导。
2) Revision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既练习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复习了所学知识,并且为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游戏:“听句子,拨表针”
老师说出Its time for music class 等句子,然后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表针迅速拨到相应的位置上。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对又快,并给予鼓励。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作息时间表。找学生到前边来向全班同学用所学的句子进行表述。比如“Its …oclock .Its time for…
3) Presentation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借助图片,和教师形象的肢体语言,以及游戏等环节,利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灰太狼,喜羊羊的形象,将“大灰狼,几点钟了?”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压力的状态下,自然地接受语言信息,体会语言在情境中的运用
1.教师设计导语并且出示“下课”的图片,说: school is over ,让孩子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师出示已经准备好的钟表并向其他同学提问:What time is it? 引导学生回答 ,练习几次后教师示意学校的放学时间,待其他学生做出回答后, 教师自然引出Oh,its 4 oclock now.School is over. 教师领读School is over.然后将School is over.Lets go to the playground.合起来分男女生练读,并引导学生回答:OK. 反复进行练习。
2.教学Just a minute.
教师说:School is over. But I want to know Where do you want to go?教师出示课件,出示(Let.s go to the playgroud , Lets go home Lets run)句子,通过肢体语言告诉学生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并且通过不同方法读句子。But Where do they want to go?教师故意设下疑问,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教师假装没倒好磁带,边说Just a minute,边摆弄录音机,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领会Just a minute的含义。提问学生回答,对于回答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接着教师领读Just a minute。
3.教师用英语说:我累了,让我们做个游戏吧!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灰太狼的角色,老师扮演喜羊羊,看课件的钟表,做“wolf ,wolf what time is it ?的游戏。根据回答的时间说出Its tim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English class/school) , 让学生来判断喜羊羊回答的对不对。教师多找几个学生做这个游戏。
4.小组分角色扮演来模仿刚才的游戏来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找最好的小组到前边进行表演。
5. Lisen to the tape .
(1)出示对话的图片的课件,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给的问题卡片边听边看边思考:
Picture 1:Where do they want to go?
Picture 2:Where are they now?What time is it now?
Picture 3:Whos the man?What does he say?What time is it now?
听完录音,每听完一幅图的内容就请学生回答问题,以检查对对话的理解程度。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完成课件上的填空。
(2)Listen and repeat. 学生再次听录音后,完成课件上的填空内容。
六.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首先,在课堂上。我运用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充分调动起了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首先我利用教师评价对在进行角色表演中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五分的鼓励,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都想积极参与,效果很好。其次,在进行Lets play 的环节时,我利用小组之间的互评,结合教师的评价,对表演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并且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出本节课最佳明星和最佳小组。
评价方法:
9.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九
六年级(3)班 张 瑜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20名。学生来源于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素质不一,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个别学生失去了信心,有待加强思想教育。
1、识字写字。作为高段学生,他们的独立识字能力较好,所欠缺的是不喜欢主动利用字典来帮助识字、阅读(所以上课尽量创造机会让他们利用字典。)、和书写习惯差、错别字多。
2、阅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有感情地朗读仍需努力;学生学会了默读、浏览等方法,但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一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方面则要加强指导,尤其是中下学生;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文章的一些显著的表达方法。在课外阅读方面,阅读量大部分能达到,喜欢阅读童话、故事类、文学类、漫画类书籍,对古今中外的名著则涉猎不多;女生对科普类文章不如男生感兴趣;且能主动积累的学生大约只占半数。
3、写作。在写作方面,尤为突出的尖子生寥寥无几,最为欠缺的是写作素材单一,不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法单一。
4、口语交际。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不高。倾听和评价的能力较之以前,有所提高。
5、综合性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较感兴趣,且有几个学生脱颖而出,综合能力强。欠缺的倒是自己对过程的指导。
二、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提供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每组教材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阅读链接”五次。“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本册要求会写80个字。教材后附生字表。还在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识记,不要求书写。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写80个字,累计会写2500个,会认3000个。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从中捕捉信息。
3、能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在阅读中,进一步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7、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4、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6、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实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会表达方法;抓住重点句段,加深理解;主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习作感情真实,详略得当。
2、难点: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尝试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学习详写和略写。
五、教学的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其次,要明确每一专题的学习目标;再次,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见解,并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将之运用到现在的学习中去。
4、引导利用图书柜里的书籍、学生自己的藏书、与同学交换阅读等方法,增强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
5、这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要引导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使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6、抓好教学工作,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7、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8、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六、奋斗目标
1、作文方面也因人而异,要求有所不同。每周一篇周记。采用一周自写,一周抄写优秀作文,而且自己选择题材。一学期完成大作8篇,使学生从心里喜欢作文。
2、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建立档案,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时间加以辅导,并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争取成绩有所提高。
3、读好书,注重语文课内的阅读指导,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读好几本书;练好字。争取全面丰收。
4、形成一个好的班级集体是这学期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新学期中,定当更进一步,力求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成绩。
10.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
本学期,我尽自己的努力克服上学期存在的不足,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上学学期本应该及格而没有及格的学生多加关注和指导,对有潜力的同学在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渗透一些奥数知识,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为了本学期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我计划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尽力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及时复习检测。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趋势,对每次讲的新内容都用一节课或课后时间复习巩固。定期进行综合复习和测试。是学生稳固的把知识掌握好。
七、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有时间和条件的情况下,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使数学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正的有利工具。
进 度 安 排
教 学 内 容 1.1整式
1.2整式的加减
1.3同底数幂的乘法
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1.6整式的乘法 1.7平方差公式 1.8完全平方公式 1.9整式的除法 第一章回顾与思考 2.1台球桌面上的角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2.3平行的特征
1.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第二章回顾与思考 3.1百分之一有多小 3.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3世界新生儿图 第三章回顾与思考 4.1游戏公平么
4.2摸到红球的概率
4.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第四章回顾与思考 5.1认识三角形 5.2图形的全等 5.3图案的设计 5.4全等三角形
5.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5.6作三角形
5.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5.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五章回顾与思考 6.1小车下滑的时间 6.2变化中的三角形 6.3温度的变化 6.4速度的变化 第六章回顾与思考 7.1轴对称现象
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7.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7.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 7.5镜子改变了什么
课 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3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3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7.6镶边与剪纸 第七章回顾与思考 总复习
进度安排在实际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1.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一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12.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二
一.梳理课文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
本单元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内容都是表现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学生一起梳理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些文章内容所留下的印象, 结果多数同学说出来的是“吃”字。针对这个词, 我问同学们:咱们监利有哪些好吃的?这些食品背后有什么文化内涵?接着, 我出示了本次活动的课题及学习目标: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
二.寻找监利特色, 了解地方文化
说到好吃的, 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各种食品纷纷“上桌”:干鱼腊肉香肠, 水饺米酒汤圆……我打断了他们:请关注监利特色。大家立即哑口。是啊, 这些东西似乎别的地方也有啊!哪些是监利所特有的呢?还是一些在外地待过一段时间的同学阅历丰富些, 大家一致认为有一样东西不仅北京上海广州没有, 就连监利周边如荆州、岳阳、武汉也极少见到, 而在监利却是天天见面、人人爱吃的大众化食品, 绝对算监利特产, 那就是团子。
接着了解地方文化:监利的团子有什么文化?大家面面相觑, 团子还有文化?我提醒他们:团子是什么做的?体现了监利的什么特色?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并不只有监利, 以鱼或米为原料的各种小吃和菜肴却有无数种, 何以团子成了监利特产?同学们纷纷思考,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 从团子的形状、寓意、做法、吃法等方面说开去, 从监利的地理气候、监利人的性格特点等方面说开去, 这样, 自然就形成了关于监利团子的“地方文化”。当然, 每一样监利特色食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三.描述关注对象, 提升语文能力
随便说不行, 还得上升到语文学习的层面上。接下来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完成:1描述团子, 做到色香味形俱全, 要让人垂涎欲滴;2说明团子的做法, 要让人一听就会;3讲述你吃团子的经历, 要让人羡慕不已;4设计团子的吆喝语或广告词, 要让人听了就 想买。面 对“要让 人……”的要求, 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思考。交流展示阶段, 果然是人人有话说, 特别是吆喝语, 不仅有文采, 更是有特色, 再加上当场吆喝, 想不笑都难。
四.重温大师作品, 抒写个性文章
接下来布置作文题目: 的。半命题作文, 要求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但总不能都写“监利的团子”吧!监利的“特色”还在哪里?于是, 我带领同学们重温本单元作品, 开启智慧:云南有歌会, 监利有庙会 (农历二月二敬土地菩萨) ;汪曾祺的高邮有鸭蛋, 我们的监利有粽子;过去的北京有吆喝声, 现在的监利有叫卖声;琦君的家乡请喝春酒, 我们的家乡请喝喜酒……粽子非监利独有, 但鸭蛋也非高邮专利, 汪曾祺的笔下有了高邮端午的习俗, 有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那鸭蛋也就似乎只是高邮的了;喝春酒也不仅是琦君家乡的特色, 但因为有了琦君对家乡特别是对母亲的思念, 才让人甚为感慨。可见, 融入对家乡对亲人的感情, 写出家乡的特色, 就可以做到“关注监利特色, 介绍地方文化”了。
学生思路豁然开朗, 各种符合要求的文题纷纷出笼:“端午的粽子”“奶奶的团子”“外婆的鲊胡椒”“监利的吆喝”“家乡的二月二”……我并没有急于要求学生下笔, 仍是带领他们分析本单元的文章特色, 从内容到结构, 从主题到情感, 从语言到手法, 力求有效借鉴。同时, 要求他们利用周末放假回家时间, 去调查了解所写对象的相关知识, 力求让文章写出对象的特点, 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果然, 有了充分的调查了解, 学生们都有内容可写, 又有现成的范文, 知道如何去写, 交上来的文章大多达到了要求。后来, 有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13.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三
4.以新的教材观指导教材的编写工作。明确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材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象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四、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美术教育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教育。
14.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计划 篇十四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提供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每组教材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阅读链接”五次。“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
15.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五
一、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问卷调查是收集客观数据的有效方式。基于此,为了调查教师备课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各个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了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经统计结果如下:自主独立设计6%,多数独立,少数摘抄15%,基本摘抄65%,其他的4%。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确实让人担忧的局面:语文教师虽然是课前备了课,但形同虚设。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任务,随意地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案,很少经过个人的思考,也甚少考虑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课堂中更多注重灌输学生各种知识,很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的气氛沉闷,效果低下。个别教师偶尔上公开课才认真备备课,备课的形式也相对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二、导学案的课堂运用
导学案从字面理解为:“导”是引导,“学”是以学习为目的行动,“案”是设计的方案。它的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备课模式,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成为教师备课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备课方式,由原来的教案变为导学案。但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万年牢》为例,尝试从“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教学环节中,探究导学案在自学课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其功能,切实提高自学课堂的效果。
1. 课前——明确学习目标,理清教学思路,突显“导”的功能。
导学案设计最大的功能是“导”,它是为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方案。因此,在授课前,笔者充分预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上,进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新知识有个初步的感受和理解,引发自主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此外,笔者在备课时正确把握导学案的特性,除了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还要预设学生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统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巧妙地将隐形目标和显性的目标正确呈现,引导学生挖掘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中的方法与情感因素,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并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如在《万年牢》的目标制定,笔者是这样制定的:(1)认识8个生字。(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这样笔者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在教学中充分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积极地加以指导和引导,塑造学生的全部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显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 课中——精炼价值问题,鼓励自主交流,达到“学”的目的。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社会能力的转化。因此,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灵活地将学习目标穿插在各个问题当中,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基于此,笔者分析《万年牢》的教学目标,精炼课堂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层次化,不断提高问题的价值,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得。笔者设计的问题主要包括:“个人问题”、“同伴问题”、“群学问题”、“班级问题”,这样的问题设计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学生学习任何东西都要经过自己的内化。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还积极引导学生先对个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充分的时间独立、自由地思考,在体验和创新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继而笔者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充分将自己的见解在小组内、班内交流,提高探究效率。这样通过同学思维的碰撞,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3. 课后——注重疑难反馈,巧用评价机制,把握“案”的有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导学案设计问题答案是唯一,学生一般能在书本找到答案,往往把问题设计填空式、判断式、选择性的方式,缺乏开放性。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定式,不敢质疑,缺乏创新精神。基于此,笔者常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懂就问,希望能够在同伴的交流进行思维碰撞,发散思维,如:笔者在教学中,会这样引导学生:学习了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或者你对文章某些句子还有个人的观点?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并反馈个人的学习收获。虽教师是按“案”来上课,但从“案”走出来,注重学生生成,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教学的技巧固然能提高课堂的实效,但教学评价的实施也不可缺少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娒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对导学案的原则的评价应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课前,进行学情的调查,了解课前学生预习的情况;课中,主要是通过即时性,鼓励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学、合作探究;课后,通过批阅导学案中学生反馈的问题,进一步评价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使导学案做到真正的有效。
三、使用导学案的效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对备课形式的调整,在教学中使用了导学案,课堂效果明显。笔者积极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热情高涨,课前明确学习任务,课中能自觉地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能将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学能力和团结协助精神得到明显地提高,轻易完成教学目标,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提高工作的效率。
总之,导学案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的途径,此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动机。教师巧妙地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合理调控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16.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六
一 生活中的数 认、读、写百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生活实际会读写百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体会基数,序数。 5
二 观察与测量 会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计物体的长度,会测量。 1、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会进行辨认。
2、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会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4
三 加与减(一)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 1、探索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2、能在具体环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0
四 有趣的图形 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并利用他们拼图。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利用它们拼图,认识多边形并能在钉子板上圈出相应图形。 8
五 加与减(二) 会笔算百以内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况估算。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联系。
2、掌握百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发展估算和提问解决能力。 15
六 购物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通过购物体验出数与生活的联系。
2、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3、学习有关钱的简单计算。 5
七 加与减(三) 掌握百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掌握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
八 统计 能正确收集数据,绘成简单的统计图,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激发数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统计意识,初步体验数据的获得及整理过程。
2、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3
数学学科一年级3月
周次 月/日 教学内容 课时 实际进度
1 3月
3-7 数铅笔-数豆子 4 数豆子
2 10--14 动物餐厅-观察物体 4 观察物体
3 17-21 桌子有多长-估一估,量一量 4 估,量
4 24-28 小兔子请客-青蛙吃害虫 4 青蛙吃害虫
5 4月
31-4 练习二-回收废品 4 回收废品
6 7-11 练习三-我和小树一起长 4 我和小树一起长
7 14-18 认识图形-动手做(二) 4 动手做(二)
8 21-25 动手做(三)--图书馆 4 图书馆
9 5月
28-2 练习四-发新书 3 发新书
10 5-9 练习五-练习六 4 练习六
11 12-16 跳绳-练习七 4 练习七
12 19-23 练习七-买衣服 2 买衣服
13 26-30 小小商店-乘船 4 乘船
14 6月
2-6 乘车-今天我当家 4 今天我当家
15 9-13 组织比赛-整理与复习(二) 3
16 16-20 总复习4
17 23-27 复习4
18 7月
30-4
19 7--11
17.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七
一、基本情况:
二年级共有学生19人,其中男生13名,女生6名。本班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经过一学年的常规教育与训练,大部分学生分能按照课堂常规去做,上课前能主动摆放好学习用品,坐端正等待老师来上课。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书写工整。学习态度端正,能按时、认真参加早读,课堂中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和其他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可后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还有少数学生上课小动作较多,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待于在本学期加强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16个单元,其中第7单元是开放单元。单元主题有的的确是“主题”,有的则是题目。要根据主题创设的情境,创造性地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适:16个单元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这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来确定重点学习的单元。学生兴趣大,积极性高,教师认为有扩展价值的单元,可以增加内容,延伸再延伸,如“植树”“清清的水”;反之,则可以压缩。单元内也可以
灵活处理各项学习内容,如“守信用”单元,《龙眼和山里红》《我必须去》练默读,学生字,课文内容可以与活动、写日记结合学习;课堂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岩石上的小蝌蚪》《朋友》两文。
本册设置了三个《丁丁冬冬学识字》单元,继续学习独立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四册学过的识字方法总结和整合,同时学习一定数量的生字。第二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学习根据形声字的声旁猜字音。与前三册学过的看图认字、看上下文猜字、看拼音认字、听别人读、部首查字等认字方法整合,每位学生都能够有办法独立认字。按照人们认字的实际心理过程,教材把它们总结简化为“猜一猜,问一问,查一查”,见《丁丁冬冬学识字
(三)》。第七单元《丁丁冬冬学识字
(二)》学习汉语拼音大写字母,认识电脑键盘,为学习输入汉字打基础。
本册阅读教学强调积累,强调整体感受,强调个性化学习。要继续培养朗读、默读的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教学。有不少自读课文可读性很强,只是由于生字太少,不宜作主体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适当的篇目在课堂上指导学习。
三、导学目标:
1、认字420个(包括12个多音字),写字230个。
2、学习音序查字法。帮助学生学会能够根据需要选择
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4、.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5、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练习写请假条、个人启事等实用便条。
四、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阅读是本期教学的重点,写话学写便条是本期教学的难点。
五、导学措施:
1、注重语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
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时安排:
1、好习惯 5-6课时
2、妈妈 6-7课时
3、丁丁冬冬学识字
(一)4-5课时
4、植树 9-10课时
5、青青的山 5-6课时
6、讲信用 6-7课时
7、远行 8-9课时
8、体育世界 4-5课时
9、丁丁冬冬学识字
(二)3-4课时
10、动脑筋 6-7课时
11、清清的水 6-7课时
12、小英雄 9-10课时
13、快乐的生活 5-6课时
14、立志 8-9课时
18.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篇十八
建筑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主要任务是, 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按期完成整个施工项目的任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控制其执行, 按期完成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汁划, 并控制其执行, 按期完成分部分项工程的加工任务;编制施工年、季、月实施计划, 并控制其执行, 完成规定的目标等。
1 建筑施工项目及进度计划特征
1.1 建筑施工项目特征
1.1.1 建筑施工的流动性。
由于工程产品固定, 不能移动, 并且整体难分, 因而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 不仅施工人员和机具要按照一定的线路沿着施工对象流动, 不断改变操作的场所, 而且整个施工机构也往往要随着施工对象坐落位置的不同而转移地点。
1.1.2 建筑施工的单件性。
因为工程建成后的用途不同, 必有其特定的功能要求, 更因其坐落位置不同又会带来自然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变化, 工程设计必然各具特点, 很难完全相同。这些造成了工程的单件性, 每一工程的施工都要单独进行施工设计并组织生产, 各有不同的施工组织特点, 很少有可能像工业一样组织一条则定的流水线进行批量生产。
1.1.3 建筑施工的长期性。
建筑物—般都是体形特大, 施工期限很长, 四季气候条件的变化对露天作业必然会给予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在组织施工时不能不特别加以考虑的。为了缩短施工期限, 人们就利用工程体型庞大的特点, 组织多层次的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施工, 利用空间以争取时间。
1.2 建筑施工进度计划特征
1.2.1 施工进度计划的多变性。
建筑施工的单件性、临时性造成施工条件和环境的复杂多变。它不但受资源、设备的影响;而且受气候条件、周围环境、道路交通、地下障碍等的影响;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施工项目部内部人员的素质, 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 政府各部门, 乃至附近居民的影响。
1.2.2 施工进度计划的层次性。
工程项目具有可分解的特性, 将一个整体的工程项目按其组成和结构特征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 相似的子项目划归为一个层次, 每一个层次看作是一个小的系统, 这是解决一个复杂问题通常所采取的方法。工程项目分解的层次和粗细程度由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施工方法和计划管理的需要来决定。
1.2.3 施工进度计划的高度协调性。
建筑施工既属于大量手工操作的装配性质的作业, 又属于动态变化的现场型作业, 在施工劳动力安排上、物资设备供应上、资金的合理使用上、场地空间的占用上、技术要求工艺操作上都报复杂。
1.2.4 施工进度计划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建筑施工的流动性、露天生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 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经理部从始至终的进行施工准备工作, 它包括开工前的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工程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的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条件准备和冬雨朗施工的季节性施工难备。
2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原理
2.1 动态控制原理
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控制, 也是一个循环进行的过程。它是从施工开始, 当实际进度就出现了运动的轨迹, 也就是计划进入执行的动态。实际进度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时, 两者相吻合;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 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分析偏差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措施, 调整原来计划, 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 继续按其进行施工活动, 并且尽量发挥组织管理的作用, 使实际工作按计划进行。但是在新的干扰因素作用下, 又会产生新的偏差。施工进度计划控制就是采用这种动态循环的控制方法。
2.2 系统原理
2.2.1 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系统。
为了对施工进度计划实行控制, 首先, 必须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各种进度计划。其中有施工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季度和月 (旬) 作业计划, 这些计划组成一个施工进度计划系统。计划的编制对象由大到小, 计划的作用由宏观控制到具体指导, 计划的内容从祖到细。编制时从总体计划到局部计划, 逐层对计划的控制目标进行分解, 以保证总体计划控制目标的实现和落实。执行计划时, 从月 (旬) 作业计划开始实施, 逐级按目标控制.从而达到对施工进度计划的整体进度控制。
2.2.2 施工进度计划进度实施组织系统。
施工进度计划实施全过程的各专业队伍都是按照计划规定的目标去努力完成一个个任务的。施工进度计划经理和有关劳动调配、材料设备、采购运输等备职能部门都按照施工进度规定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落实和完成各自的任务。施工组织各级负责人, 从进度计划经理、施工队长、班组长及其所屑全体成员组成了施工进度计划实施的完整组织系统。
2.2.3 施工进度计划进度控制的组织系统。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计划实施还有一个进度的检查控制系统。各级施工组织都没有专门职能部门或人员负责检查汇报, 统计整理实际施工进度的资料, 并与计划进度比较分析和进行调整。当然不同层次人员负有不同进度控制职责, 分工协作, 形成一个纵横连接的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组织系统。事实上有的领导可能是计划的实施者又是计划的控制者。实施是计划控制的落实, 控制是保证计划按期实施。
2.3 信息反馈原理
信息反馈是施工进度计划控制的依据, 施工的实际进度通过信息反馈给基层施工进度计划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 在分工的职责范围内, 加工整理统计各方面的信息, 经比较分析做出决策, 调整进度计划, 仍使其符合预定工期目标。若不应用信息反馈原理, 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 则无法进行计划控制。施工进度计划进度控制的过程就是信息反馈的过程。
2.4 弹性原理
施工进度计划工期长、影响进度的原因多, 其中有的已被人们掌握, 根据统计经验估计出影响的程度和出现的可能性。井在确定进度目标时, 进行实现目标的风险分桥。在计划编制者具备了这些知识和实践经验之后, 编制施工进度计时就会留有余地, 即使施工进度计划具有弹性。在进行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时, 便可以利用这些弹性, 缩短有关工作的时间, 或者改变它们之间的搭接关系, 使检查之前拖延了工期的, 通过缩短剩余计划工期的方法, 仍可达到顶期的计划目标。这就是施工进度计划进度控制中对弹性原理的应用。
2.5 封闭循环原理
进度计划的控制的全过程是计划、实施、检查、比较分析、确定调整措施、再计划。从编制进度计划开始, 经过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检查, 收集有关实际进度的信息, 比较和分析实际进度与施工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 找出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确定调整措施, 再修改原进度计划, 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3 结束语
工程项目一般规模庞大, 资源投入数量巨大, 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复杂, 建设周期长, 不确定性因素多, 致使施工十分艰难, 具有较大的风险性。为使该过程高效协调地运行, 必须编制指导和控制其运行的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组织和控制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编制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本、工期和质量。
摘要:建筑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是指在限定的工期内, 编制出最佳的施工进度计划, 并将该计划付诸实施。在执行该计划的施工过程中, 经常检查实际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进行, 若出现偏差, 便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 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 不断地如此循环, 直至工程竣工验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技术交底,进度计划,施工方法,施工顺序
参考文献
[1]刘洪波, 丰景春, 周阳.基于关键链的建设项目进度风险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0) .
【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08-26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07-2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教学进度08-14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进度计划09-1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07-14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08-03
四年级下册数学计划08-05
四年级下册第1课写作背景及赏析06-19
四年级下册实践教学计划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