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2024-10-25

状物类文章的阅读(精选14篇)

1.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篇一

初中如何写好写景状物类文章

[技巧点拨] 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写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章比较枯燥,还很难出彩,老师平时教给写这类文章的方法就是多观察,只有观察的够仔细,文章才能够生动。确实,要想写好这类文章,第一要素是必须要观察,并且要仔细观察,但除了这个前提工作,在行文的时候注意一下技巧,也可以让你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来。

一、多层次多角度描写

在描写一件事物的时候,不要总站在一个角度上描写,或者说你的眼光不能是静止不动的,就像一位出色的摄影师,他要不断的变换角度来选择最佳位置来拍摄一样,你也要灵活起来。举个例子吧,朱自清的《春》,作者从春草、春花、春雨、春风,到最后的春天的人们,从方方面面来写春天,才能把春天写得既美丽,又充满活力;如果我们仅仅是站在一个点上来看春天的景色,然后把它描述下来,相信再出色的作家也只能描述一副很单一的画面。所以,记住,写静景,其实要动起来,眼神动起来,多角度多方位描写,你的文章才能生动。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要想演员漂亮,就要化适当、自然的妆,我一直认为,修辞手法就是可以让你的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化妆品,有了化妆品,你还要用得恰到好处,这样你的文章就会美丽、自然。像排比,可以使你的文章充满气势,不妨放在开头和结尾;像比喻,生动形象,不妨在介绍事物性状方面打个合适的比方;像拟人,亲切自然,不妨用上几个与读者来一次感情交流。但是要记得,化妆品虽好,却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合适、自然。

三、颜色的搭配

我们有很多成语来形容这个世界,五彩缤纷、姹紫嫣红、五颜六色,异彩纷呈,五光十色等等,是呀,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丰富多彩,所以不要让你的文章变得太过单调。如果你喜欢丰富的色彩,可以学一下《春》里的春花图,粉的,白的,红的,绿的;如果你觉得有点闹,你可以看一下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的水墨画。用你的眼睛仔细去看吧,用你的笔仔细去描绘吧,你的文章也可以和这个世界一样丰富多彩。

四、写景的同时应该写写人

不要单纯地去写景,你总应该留那么几笔是给我们的,缺少了人的活动,这幅画总感觉有点沉寂。《江雪》中“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正因为有老翁的存在才打动人心,《春》中少不了出来活动的人们。有了人的活动,景色才更自然。就像画龙点睛一样,了了几笔,却添了神韵。

五、适当引用诗句

感觉自己的词语匮乏吗?语言苍白吗?你完全可以引用几句与你的作文主题相关的诗句呀,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同样可以给你的文章增光添彩。不是吗?写花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雨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月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别忘了适当的时候用一下呀!

写好写景状物类文章或许还有其他的方法,你可以在写的过程中去尝试,去总结。总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你的文章就会越写越棒!

[实战演习]

不管是生活在喧嚣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当空皓月„„

请以“我心中的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写景类话题作文,在提示语中,罗列了很多自然图景,并且要注意它的中心词“心里”及“自然图景”,所以还是应该以写自然景色为主。

当然,提示语也仅仅是个引导,只是说你应该侧重于这个方面,重要的还应看要求。在我们的心中,除了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所以,选材完全可以宽泛一些,这并不跑题。

但是,你想到了这么多的素材,并不是一定要都写到文章中来,在以写自然风景为主的前提下,再将人文风景写得更精彩动人些,那么你这篇文章就很完美了。

【范文赏析】

生命的风景

王 静

欣赏壮丽的山河,让我们拥有广阔的胸怀;品味黄昏的落日,令我感叹时间的流逝;阅读优美的诗文,使我理解生命的力量。欣赏自然的形形色色,你会发现这世界因有了这众多的风景而变得美丽,生命因有了这众多的风景而更加精彩。(排比句开头,增加气势,点明主题)

我们的世界如此美妙。一弯月牙伴着点点星辰,一朵白云飞过几只燕儿,风儿抚过树梢,鱼儿游戏水中。大自然的风景是多么的妙不可言。(写意手法,简单却传神)

在土里埋下几粒种子,等待生命的出现。几个雨天后,发现种子已经长大了。在粗糙的地面上,一棵嫩嫩的小芽充满生命的绿色,显示着自己的努力和成长。这,就是绿色,大自然中蕴藏着无数生机的绿色。那是挺立在风中的绿色,多么可爱,多么可敬。它就是生命的风景。(虽写自然,实写精神,自然与人文的巧妙结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的颜色是如此鲜艳,如此的明亮,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意。田野里遍地的苦菜在花开时节,当风儿吹过,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如繁星般在空中闪烁。花儿的鲜艳引来了蜜蜂的“嗡嗡”声,使蝴蝶的舞蹈更动人。花,即是这世间最快乐的风景。(动植物相映成趣,引用诗句深化中心)

冬的精灵也许是冷的。但当它在空中翩翩起舞,雪,这位美丽而可爱的精灵却让我心头一热。在这白色的世界里,我看见了在空中乱飞的白色雪球,还有红帽子的雪人。小孩子们呼出的热气仿佛使天变得如春天般的温暖。雪,虽寒冷,却是我心目中最温暖的风景。(与上两段形成并列段落,多角度描写自然景色,内容充实,结构明确)

绿色的叶,红色的花,白色的雪,蓝色的天,美丽的风景组成了这个可爱的世界。我喜欢欣赏世界,更喜欢欣赏生命的坚强,自然的美妙,人生的快乐,让我们欣赏世间一切美丽的风景吧。欣赏,让世界变得美丽;风景,让你我愉悦!(多种颜色的出现,艳丽生动,结尾深化主题)

点评:视觉比较独特,选题也比较大,很容易出现罗列众多事物,但详略不分、不能突出重点的弊病,不过作者把握得不错,结构清晰,除去首位两段的照应,第二段简单写景,然后三四五段分别选取了种子、花儿和雪来重点描写,做到了多角度写景;文章多次运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趣味盎然;文中的孩子使文章充满了生气,而引用的诗句也恰到好处。文章虽写到了多种颜色,但四六段的艳丽和二五段的纯净给人视觉的变化,并不觉招摇。文章外在的形和内在精神的完美结合,使这篇文章得到了升华。

孙东升

夏天,不乏有大雨倾盆而下的时候,这时连最顽皮的孩童也只能躲在家里,若闲得无聊,便会趴在窗台上,看水柱倾泻而下,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屋檐上似冒着烟,真得很有李白“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气势。(寥寥几笔,描写雨景,简约传神,为后文写雨后作铺垫)

终于,雨渐渐停息。忍耐了很久的小孩子们全都从家里跑了出来,去欣赏那雨后的美景,去找寻那雨后的乐趣。(过渡段,承上启下)

挖一块雨后的黄泥,做一个形象生动的小泥人,别有一番韵味。一人手里拿一个,玩厌了,可以自由再造,像女娲。只不过,不是女娲创造生命,是我们创造女娲。

再去看看那边的香芋吧。香芋的叶子上盛满了雨水,在这一个个硕大的叶子上,有一层绒毛,所以雨水不会粘在叶子上,每个叶子都像一个摇篮,装着一个小孩子。雨水不忍落下,是不是怕惊醒了他的梦?

蜗牛,在雨后的树干、树叶上缓慢地爬动,我们把它们从树上捉下来,来一次蜗牛赛跑,童趣盎然。(三个并列的段落,简单的语言,却引领我们用孩子的眼神来看待世界)

天际出现了一道彩虹,我和小伙伴门起身观察许久,低下头再起身时,它竟然不见了,我们很惊奇,不过,我们并不会“研究”到底,又看见哪儿正在咕咕的往外冒水,我们就又跑去挖它了。那其实就是一道石缝,因为下雨地势低而形成的,我们叫它小泉儿,我们拔开泥沙,水更大了,水原本是很清的,但经我们一弄,全成了“黄河之水”,一不小心,挖到了玻璃划开了手,贴上创可贴,就不敢再挖了。“小泉儿”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我们这儿是水泥路,不过不太平顺,所以雨后积了许多水,下雨多了,水泥路上就长了许多青苔,我们骑车溅水,一控制不好方向就会摔得很惨,所以,我们不再做这样的傻事。不过,我们会穿着拖鞋在水洼中泼水,打水仗。一场“战争”过后,我们一个个成了“落水鬼”,给这个炎炎夏日增添了一份清凉。我们还会把从河里捉来的小鱼、小虾、小螃蟹放进水洼里,像放生似的让它们在水中自由地游弋、爬行。(两个自然段重点写孩子们玩水的快乐)

孩子们的笑声、叫喊声在街巷中回荡,并不时震落了树上的雨滴。(从听觉角度进一步深化)“阳光总在风雨后”,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一场雨之后,有一个崭新的世界在向你招手。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总有无限的欢乐等待着你。请相信:未来为你而来。(议论收尾,深化中心)

【跟踪练兵】

秋天是美丽的,她有“碧云天,黄花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迷人景色,又有果实累累的成功喜悦。请以“秋色”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解读:这个作文题的提示语已经相当明确,你完全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即秋天的景色和秋天的收获。先描写秋天的景色,要注意多角度多方位来描写,不要太单一,不要落入俗套;后半部分再重点写收获的喜悦,写写秋天的人,另外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最好将文章升华一下,上升到一个哲理高度,点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写秋天的诗句还有很多,你可以引用题目中的诗句,也可以自己再积累一些,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等等。用上我们讲的技巧中的几条,再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你的文章一定会很美丽,很动人。

2.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篇二

一、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状物类记叙文是以事物为文章描写中心和文章线索通过描写事物来表达细想情感的文章。状物类记叙文主要是为了通过这种文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身边的各种各样物品,使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主要的特点。该种文章的教学目的主要就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或者是实践动手能力。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通过写姥姥的剪纸,来表达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展示简单的剪纸,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动态展示,也可以事先自己剪一些简单的剪纸,以供学生欣赏,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剪纸,感受剪纸的不易以及魅力,既能够使得学生对剪纸有初步的了解,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营造一个十分有利于学习的氛围。然后,在重点解读文中的剪纸,提出“剪纸的代表含义”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剪纸实际上是姥姥的象征,展现着姥姥的聪颖贤惠,对姥姥的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在借物言情,表达对姥姥的思念,分析剪纸背后的深厚涵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作者对姥姥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姥姥的思念和祝福,希望姥姥能够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升华。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之后,布置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纸,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的深刻,有利于学生课文的复习和巩固。《姥姥的剪纸》这篇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色,利用对话、心理描写以及借物言情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对姥姥的感情,这里写作技巧能够润色学生的文章,教师应该对这类文章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写景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类记叙文的学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文章类型之一。写景类记叙文是以描写景色为主的记叙文。写景类记叙文有两种,一种单纯的写景,另一种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的写景类记叙文往往不仅仅是描写身边的景色,更多的是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间接表达主人公心情思想。借景抒情,这往往是写景类记叙文的特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写景类记叙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写景类记叙文中借景抒情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表达方式,能够润色学生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观察周围比较常见的景色,并加以描写,以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对于现实生活充满激情。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黄山奇松》这篇文章就是一篇单纯的写景文章。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应该确定为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形状、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来向学生们展示黄山奇松的特点即“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松树与黄山的松树有什么区别,更加直观的感受黄山奇松“潇洒、挺秀”。此外,对文章描写黄山的松树的表达方法进行分析,比如,文章运用比喻、拟人和象征的修辞手法来展现黄山奇松的形貌以及挺直的特点,让学生们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最后,布置一篇日记,以“校园松树”为题目,让学生写校园中的松树。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再比如,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九寨沟》这篇课文也是很好的写景类记叙文,与《黄山奇松》不同之处在于,这篇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从九寨沟的湖水、植物和动物方面来描写九寨沟,凸显九寨沟“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特点,让读者感受到九寨沟物产丰富、奇珍异宝,简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注重以景抒情的写景类记叙类文。写景类记叙类文内容多样,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教师应该加以注意。

因此,写景类记叙文的学习,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观特点,引导他们结合不同的心境来进行这种类型文章的写作,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

总而言之,在教学不同类型的文章时,应该通过文章主要所表达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到该篇文章需要表达的内容。本文主要对于状物类以及写景类这两种文章类型的教学进行了分析,但是实际上还有叙事类、写人类、古诗、散文之类的文章的教学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新版教材熟悉了解,明确改编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3.如何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 篇三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

写景状物一般描写景物的精妙、突出,景物的特征,与文章的整体氛围相协调,使文章保持统一和谐的风格特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读写景状物散文首先要赏析景物描写,弄清描写了哪些画面和对象,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描写了百草园的优美景色,既生动表现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字里行间又洋溢着对百草园的热爱、眷恋、深深怀念之情,更有力地突出了“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一中心。又例如:朱自清的《春》具体描绘江南美景时,分别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由衷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理清景物描写的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因此理清作者的写景顺序,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帮助。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央或从中央到四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总之,这两个“不必说”是写百草园的整体,先写静物,后写动物。又如:《春》描绘“春雨”图时,是按照从近到远、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顺序写的。(2)观察的先后顺序:此类文章一般按照游览的行进路线进行描写,条理清晰。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就是按照花瀑——花穗——花朵的顺序写的。(3)按景物的不同类别: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三自然段就是写了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

三、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类文章的结构一般有三种:(1)总分结构,它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如:《春》先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然后具体描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最后热情赞美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具有“新”“美”“力”的特点。(2)移位换景的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观察点换了,必然引起景物的变化。这类文章,文中一般都有明确的“提示语”,提示读者作者的观察点发生了变化。如《黄果树瀑布》。(3)按照时间的推移安排层次,如《观潮》一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

四、反复赏读,品味语言

對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我们要反复赏读,品味语言,让自己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品味写景类文章的语言,方法很多:可以认真诵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边读边品味语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认真默读,静静地欣赏优美隽永的语言,品味语言背后的意味情味,评价课文的语言风格;可以背诵课文片段,记诵一些优美的语句,获得良好的语感;可以圈点批注“写读”的形式品赏精彩精美的散文语言。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写景,语言就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觉。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另外,要充分认识到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恰当的比喻能使景物生动形象;拟人手法的运用更是增添了景物的勃勃生机和情趣;夸张、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则可以增加语势,强化表达效果。例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像铺了一地金子,金黄色的稻子垂弯了腰,一阵清风吹来,一根根稻子像一个个金色的火龙,在那里摇摇摆摆。涨红了脸的高粱和玉米像哨兵一样站着,脸上露出了丰收的喜悦。金黄色的梨子像一个黄灯笼,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光彩夺目。这里的柿子早已熟透了,红彤彤、亮晶晶的,就像无数个吊了蜡烛的小灯笼在闪烁。”

五、体会写景文章的思想感情

4.小学语文状物类阅读方法 篇四

1、“状静物文”一般指描写工艺品、玩具、文具等属于静物的记叙文,读后你要对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用途等有较详细的了解,有特色的地方不妨多读几遍。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写道:“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与比喻相结合的方法把小艇的大小、外形特点描绘得生动形象。

2、阅读“状动物文”,要对动物的特点形成一个记忆,尤其是动物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是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它最能表现动物的特点。如我们学过的《鲸》中写道:“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16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4万公斤重的鲸,约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这段话采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鲸很大。

3、阅读“状植物文”,要了解植物的茎、叶子是什么样的。开了花,花的颜色、样子,重点了解形、色、味有什么特点,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状物”的。如《落花生》一文中,在介绍落花生的特点时有这样一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运用对比的手法,借助落花生的外在特点,突出了落花生的朴实品质。

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写自己喜欢的事物其目的不在于状物,而是要通过状物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如《金色鱼钩》一文在结尾写道:“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钧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主题。“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要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作者在状物时,总会流露出某种思想感情,或喜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憎恨,我们在阅读时应准确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揣摩修辞手法的多重运用

5.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 篇五

六4 教学主题:

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 教学重难点:

1、叙事类文章阅读指导;

2、阅读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叙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叙事类文章,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呢?

2.呈现

阅读叙事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样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二、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

一般的记事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①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②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睹不快的感觉。③插叙,就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理角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

在记事文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文的主体。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四、领悟描写的作用

叙事的文章离不开写人。人物是文章的灵魂,要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它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人物的性格在作者的笔下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是需要作者精心刻画加以渲染的,并力求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跃然纸上。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五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1.外貌描写——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

2.语言描写——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4.心理描写——直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5.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生动、具体的描写,不但会使叙事的文章具体生动,而且也能突出人物形象,对揭示中心,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

叙事文章中,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关键性词句,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语句,标志着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语句,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语句,突出层次转换过渡性的语句等都和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有着重要的关系。1.文中常见的关键句子及其作用主要有:(1)主旨句:记叙类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点明文章主旨或揭示作者表达的情 感,能深化内容、升华主题。

(2)总结句:常居于段尾或文尾,能概括、总结段意,收束全文。(3)过渡句:能归纳和提示上下文,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巧用修辞、表意蕴藉含蓄的句子,对表达作者情感,揭示中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结合全文、细心体悟。

2.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品析:(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才能深刻领会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意。

(2)紧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 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感悟和人生哲理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3)紧扣修辞手法理解语句内涵: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人物性格特点、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比喻、拟人、夸张句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人、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如比喻句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在理解这类句子的时候,要认真阅读原文,把句子放到语境中,运用比喻的有关知识,找到本体、喻体,理解句子的表达效果。排比、反复句赏析时,应侧重其在结构上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内容、所表现的人、物特征,对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方面作答。

(4)联系写作背景去理解:文章是作者在特定背景下写出来的,因此,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必须了解特定的写作背景。

3.练习与检测

地震中的父与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起火爆炸。”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只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但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儿子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能救出大家。因为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和我在一起!

“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经过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用横线画出对父亲外貌的刻画的句子,这里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文章对儿子的描写主要抓住人物的什么?从“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可以看出儿子具有怎样的品格?

3、“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中的“冲”可以换成“跑”吗?写出你的理解。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4、用曲线画出总领全文的句子.5、“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句话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是你么意义?

6、地震中这位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孩子的父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位父亲会采取这种行动?写这位父亲,为什么还要写其他的父母?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顿()

昔日()

叹息()

小鸟和守林老人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老人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下了。

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咨询 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座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

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上震落的鸟窝,轻轻的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茂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啊!

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唧唧,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 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

赠送)。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

敏感的鸟儿知道,已经很老的老人,一定是要走了。

林中的小屋没有升起炊烟的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黯淡的一天啊。

谁也没有邀约谁,鸟儿们都来了。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

1、在文中的括号了划去不合适的词。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2、文中称守林老人是(),是(),是(),这是对老人的()。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粗的词,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老人轻轻地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我体会到了老人对树木,对鸟儿的关爱与疼惜。

4、文中画线部分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一个词或一两句话把这一画面概括出来。

5、“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这里的“走了”实际上是指(),文章这样写是因为()

6、省略号的作用有:①表示列举的省略;②表示语意未尽;③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说说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1)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2)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

4.作业

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

那是一次作文题,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

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高分,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一定会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等待一个美好的时刻。

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那小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刚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

妈妈笑了:“什么?”

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那个大信封。

文新教育集团个性化教案

接过信封,妈妈的心怦怦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他会突然间飞了。

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从小男孩的作文《愿望》看,他希望得到什么?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了吗?

2.从文章看,老师是个怎样的人?妈妈是个怎样的人?

3.“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这句话除了讲明天气和时间外,还有别的什么意思吗?

6.记叙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篇六

记叙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文/倪东方

摘 要:在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会根据教学目的展开师生间问答、讨论、生成的语言交流活动。这里,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增强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的能力训练的实效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20世纪初期,教育界曾流行一句话:“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可见,教师对教学问题的预设、遴选、生成、运用的智慧,就常常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思“切”;求“精”;务“透”;凝“智”

一、思“切”:生成的问题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切”即切合具体的文本特点,切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切合学生的情感状况,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首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清晰和恰当的,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备课时要把握阅读的走势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方向,明了课堂上哪一步应该提出问题,提什么问题。问题的用语应该符合语文教学规范,不宜偏和怪;其内涵和外延应是确定的,忌大而无当,让学生不明所以无从下手;必要时,需提供思考方向和方法,并作相应指导;再进一步,应根据不同文本、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教学目标,使用多样的提问类型,要有记忆性和知识性问题,更要有理解性、综合性问题,有时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比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若只用一个大问题:“作者写花要表达怎样的中心?”就显得空泛,没有思维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可设计几个小问题:(1)眼前的紫藤花有什么特点?(2)十多年前的紫藤花又是怎样的.呢?(3)作者由紫藤花的荣枯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更进一步,进入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应该考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在亢奋或沉静中积极思考,以前的课堂提问,多是要求学生重复已教学过的问题的答案或复述信息,即记忆性或知识性的问题,这类问题不具备思考的力度,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的问题,既要找到能撬动学生思维的“语言点”,又要与其他训练任务自然而然地勾连起来,由点及面,以获得一箭双雕甚至一石三鸟之效。

二、求“精”: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核心问题上展开

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看,不分轻重主次的满堂问使学生不易抓住主要矛盾,难以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总体评价能力。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倾向于提出一些理解性、运用性和分析性、评价性的问题,尤其要把握一篇文章的核心问题。所谓“核心问题”,就是课堂诸多问题中最能揭示文本教育教学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势必要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对核心问题的探讨上。教师的智慧就表现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寻求突破,让学生的思维在核心问题上碰撞,以求得文本的透彻理解。在《孤独之旅》,“孤独”一词对于杜小康来说,包含哪些内容?小说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孔乙己》文章结尾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这些就是文本的核心问题。《羚羊木雕》中,“我和父母的矛盾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矛盾?”对文本内容和中心有提挈作用。

三、务“透”:在追问中让学生步步上台阶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连续跟进的过程。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一步一步展开、推进与解决,就是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一步一步的达成与实现。一个问题生成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力能达到多深,问题能探讨和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在提问时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事情。问题是帮助学生透彻地阅读文本的诱因,离学生太近或太远,都不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古人曰:“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阅读中若能设计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组合问题,引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逐层深入的解读和把握,就会像整饬衣服时先提衣领一样,使整个过程贯通一气。教师必须掌控梯级提问层次,更可在一个问题上步步紧逼,利用追问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明晰起来,深入下去,还能引导学生改善其语言表达,在合作探究中激发思考,形成能力。

四、凝“智”:有效捕捉并机智利用课堂上的动态问题

课堂中的细节、步骤并不完全按我们预定的完成,在师生对话中常常会有突发问题,我们称之为动态问题。能有效捕捉并机智利用课堂上的动态问题,巧妙引入或化解,常常能形成课堂教学的亮点。

记得自己那次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分析到人物形象时,有位同学发出感叹:“于勒好可怜啊!”马上有同学反驳:“他有什么可怜,有钱时,大把的挥霍,落到这个地步是他自找的!”还有同学说:“菲利普夫妇才真的可怜了呢!于勒花光他们的钱,使他们生活困顿,连女儿都嫁不出去!”我乘机提问:“到底谁可怜?”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他们都可怜!”我乘胜追击问道:“到底是什么造成他们这么可怜?”学生情绪高涨,讨论激烈,最后都认识到:“社会的重压、生活的困顿导致人们道德的沦丧、亲情的淡漠。”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机智引导、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课堂灵动而又高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对课堂动态问题的处理,在于语文教师因势利导的智慧,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我们应该孜孜以求。

我想,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提问的艺术,做到了思“切”、求“精”、务“透”、凝“智”,语文课堂的灵动高效也就不远了。愿与诸同仁共勉之。

7.教师应加强哪几类文章的写作 篇七

一、教学辅导稿

教师的一生要教好多本教材, 同一本教材往往还要教好多遍。有道是,熟能生巧。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跟不同的学生讲某篇课文,讲某一本书,理应对这些课文、教材烂熟于心。所以,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针对课文和教材,写一写阐释性的、鉴赏性的、探究性的、拓展性的教学辅导稿。习惯于思考、探究的教师,每教一篇课文,每上一节课,都会有新的发现,而这些发现, 无疑都是极好的教学辅导稿的写作素材。教师一旦养成了写教学辅导稿的习惯,客观上将不断加深其对教育教学中各种问题的深入思考。几年下来,其教育教学能力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因此,教师万万不可小视了教学辅导稿的写作,它是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极为有效的途径。

二、指导学生学习的案例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育家叶圣陶的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学某篇课文、某一类课文应该掌握些什么,应该怎么学,做教师的应该了然于心,教师正是要通过这一个个“例子”,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德国艺术家让·拉辛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 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教学也是这样的道理。比如,教师在教学生阅读叙事类文章时,应让学生掌握阅读要领,即把握记叙的要素、理解记叙的中心、理清记叙的顺序。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的阅读技巧,学生才能将其推而广之,在阅读同类文章时,才会轻而易举。作为教师,有了这种驾驭教材的能力,就可以写出一篇篇富有指导性的“学案”。

三、下水作文

叶圣陶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 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 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 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如果自己经常动笔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作为教师,不能把写下水文当成负担,相反,要敦促自己多写下水作文。可以肯定的是,语文教师能够不时地“下水”,跟学生一同写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一, 它可以让教师永远有一颗年轻鲜活的心,并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写作素养。第二,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第三,它可以让教师的作文指导更具针对性,避免作文指导中普遍存在的泛泛而谈的现象。第四,它代表着一种正能量, 能让教师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四、教育日记和生活随笔

在《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具备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 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写作这类文章的理念, 并将其作为自己教学生涯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日志、随笔是对教育教学生活的记录,没有固定的格式,没有内容的限制,没有字数的要求。这是一项没有难度的工作,因此教师应坚持写教育日记、生活随笔。

五、研讨性的论文

每一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都有着写研讨性论文的丰富素材, 但多数教师因为望而生畏而放弃思考。其实,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不宜把撰写论文想象得高不可攀,而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从小处入手,把对某篇课文美点和疑难点的思考、对一类课文教法的思考、对教材选文恰当与否的思考、对某种教育理念的思考、对教材建设的想法等,以论文的形式书写出来。教师只要肯思索、勤探究,灵感就会频繁地造访你。

8.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篇八

考点阐释: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文章总是以情动人。在记叙文中,态度情感是其灵魂,是画龙的睛。

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自然离不开对态度情感的分析理解。综合分析近年来中考试题,对记叙文阅读中态度情感的考查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作者在文中的态度情感;二是文中记叙的对象的态度情感。

考查方向大致有三个:

一、分析理解

在记叙文中不管是作者的还是记叙对象的态度情感,有的是直接表述,明显集中;有的是分散多处,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有的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仔细分析概括。所有这些都需要在阅读之后分析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

二、评价评说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进行评价评说,表明自己的看法态度。

三、迁移延伸

在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或自身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

对记叙文所蕴含的态度情感的考查,提问方式大致有两类:一是通过理解与分析领悟、把握、概括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二是分析字、词、句、修辞等是如何表现态度情感的。答题指导:

一、如何通过分析领悟、把握、概括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

分析文中所蕴含的态度情感,就要紧扣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分辨色彩,弄清用意;分析段落,理解中心;还可以借助一些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性格、思想以及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等。典型举例: 2012·成都

……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2.《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分析:第一题是分析文章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一份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根据这一部分内容中的关键词语“凝望”“等候”等,以及“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等句子,可以知道作者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第二份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中,根据“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以及“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等关键句子分析可知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第二题是考查对文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进行评价评说,根据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们可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在这个基础上,选择一个角度回答就行。2012·咸宁

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并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请你再列举一个学校生活中“善”的具体事例,来印证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在理解文中态度情感的基础上,结合生活或自身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根据所选的这段文字,不难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态度情感,然后结合学校生活实际举例即可,如:排队就餐、不在公共场所喧哗等。

二、分析字、词、句、修辞等是怎样表现态度情感的。

首先要对文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结合字、词、句、修辞等进行揣摩分析,看其是如何表现和表现了怎样的态度情感。

2012﹒上海

有一天黄昏,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他们说想要。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通过阅读可知文章是要提倡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分析具体的句子,不难得出,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玫瑰花瓣色彩的红艳,表达了“我”的喜爱之情,并为下文“我”为主人公的慈爱而喝彩作了铺垫。

强化训练一、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一所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事实上,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是让我头疼的学生。

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已飞到爪哇国去了。我的火气腾得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我气得不知说什么好,示意他坐下,告诉他认真听讲。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成绩自然好不了。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挂了彩,问是怎么回事,他还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像一群小马驹似的,转眼没了踪影。

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有个周未,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都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因雨急路滑翻了车,还受了些伤。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有些村民在议论着:“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在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听到一声剧烈的咳嗽声。

他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以后包片果园,再也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还是小声啜泣,到后来就变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语文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在操场奔跑着,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选自《教师博览》2012年第12期)

1、本文中“我”对李想的态度情感大致三次变化,请把它们概括出来。

2、从“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到“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李想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我”不敢和李想对视的原因是什么?体现了我怎样的态度情感?

4、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一句忠告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父母不在身边,成了当今乡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巨大缺憾,阅读本文后,结合自身的实际,说说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缺憾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受。(答案:

1、对李想不认真听讲而生气;对他的忧郁和漠然而难过无奈;对他因父母回来而快乐起来而欣慰。

2、父母不在身边时忧郁漠然,父母答应回乡不再出去时激动快乐。

3、了解到李想是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变得忧郁漠然,而“我”对此又无能为力,所以不敢和李想对视;体现了我无奈难过的情感。

4、是声音的延长,表现了李想因父母回来而快乐自豪。

5、结合实际,言之成理言之有情即可。)

二、德国士兵偷吃了 徐立新

1941年,平安夜,年轻的德军俄语翻译卢卡斯跟随自己的部队,在进攻莫斯科的巷战中,身受重伤,丢了枪支和弹药,他的部队也被苏联军队打得溃散。

趁着点点月光,卢卡斯逃亡到莫斯科近郊的一个小房子前,此时的他又冷又饿,伤口还在不停地往外渗血,于是他推开门踉踉跄跄地走了进去。

这是一间存放杂物的小仓库,很矮很窄,借着窗户透进来的亮光,卢卡斯突然发现仓库的横梁下吊着一个长袜子。直觉告诉他,那袜子里面一定有东西。于是,他努力地将一只手伸进袜子里„„一大盒“曲奇饼干”!这让卢卡斯兴奋不已,他甚至忘记了教官在训练时曾告诫他,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吃来路不明的食物。他立刻狼吞虎咽起来,因为实在太饿了。吃完饼干,卢卡斯感到体力恢复了一些。他坐了下来,想休息一下就走,因为苏军正在四处搜索!谁知,卢卡斯一下昏睡过去了。

当卢卡斯睁开眼睛时,看见面前站着一个卷发小姑娘,六七岁的样子。小姑娘一见他醒过来,高兴得直拍手。卢卡斯警惕地用手握紧了藏在军裤里的匕首,然后他用俄语问小姑娘:“你是谁,怎么在我身边?”“我叫喀秋莎,你现在是在我们家的仓库。十几分钟前,我来取东西,发现你晕倒了,我便给你盖了一件我爷爷的棉袄。我知道你是德国兵,但你受伤了,我不会把你供出去的,也不会让爸爸妈妈知道。看,我还帮你包扎好了伤口,现在不流血了!”小姑娘说。“原来是这样,谢谢您!”卢卡斯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小姑娘又开口说道:“你一定是饿了吧?没关系,妈妈说,如果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今天圣诞老人一定会送一盒我最喜欢的曲奇饼干,现在我就送给你吧。”说完,小姑娘踩着凳子,摘下吊在横梁上的那个长筒袜。

可是,小姑娘马上哭了起来。她说道:“原来我还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尽管我不断努力着。圣诞老人没给我准备曲奇饼干,这里面什么也没有。”说完,小姑娘伤心地跑开了,卢卡斯根本没机会向她解释。因为害怕小姑娘跑出去会引来大人,卢卡斯赶紧离开了仓库,向黑夜深处逃去。

幸运的是,卢卡斯最终逃过了苏军的搜寻,被送回德国接受治疗。此后,伤愈后的卢卡斯娶妻生子,生活也恢复了正常,但他心里一直无法忘记那个救过他的小女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他对自己在“二战”中对苏联人民所造成的伤害越来越感到后悔和内疚!

到了五十岁时,卢卡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找到救自己命的喀秋莎,并向她当面致谢和道歉,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和宽慰。他给俄罗斯政府和相关部门不停地写信,希望他们能帮他联系到喀秋莎,但是每次的回复都是:“查无此人!”

后来,俄罗斯的媒体得知此事后,被卢卡斯感动了。他们决定调动一切资源帮卢卡斯寻找喀秋莎。最终,他们得知,喀秋莎在多年前就随家人移居到美国了,具体住址不详。

寻找喀秋莎的行动就此停止了。然而,十五年后,一个电话让卢卡斯再也无法平静——在国外漂泊多年的喀秋莎不久前回到莫斯科了!

这年圣诞节的平安夜,七十多岁的卢卡斯专程飞往莫斯科,并把自己装扮成圣诞老人,敲响了喀秋莎的家门:“圣诞老人一直觉得您是个懂事且善良的好孩子,只是当年送您的‘曲奇饼干’被一个叫卢卡斯的该死德国士兵给提前偷吃了,今天他来当面向您道歉和致谢!”

这是一份迟到了太久的圣诞礼物,但依然不算太晚!

【原载2012年11月15日《羊城晚报·心灵驿站》标题有改动】

1、因为害怕小姑娘出去会引来大人,卢卡斯赶紧逃离,而后来他有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去寻找当年的那个小姑娘呢?

2、读了这个感人的故事,说说卢卡斯和小姑娘喀秋莎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3、战争常常会扭曲和毁灭人性,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却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一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事例吗?

4、卢卡斯对喀秋莎说:只是当年送您的‘曲奇饼干’被一个叫卢卡斯的该死德国士兵给提前偷吃了。卢卡斯说自己“该死”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5、作者认为“这是一份迟到了太久的圣诞礼物,但依然不算太晚!”,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因为自己的偷吃而使小姑娘伤心,因为自己在“二战”中对苏联人民造成了伤害,他要寻找当年的那个小姑娘就是要向她当面致谢和道歉,以寻求心灵上的解脱和宽慰。

2、小姑娘纯真而善良,卢卡斯善良并懂得知恩图报。

3、比如见义勇为,撞坏了对方的车子而车主又不知情时主动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等等。

4、表现了卢卡斯对小姑娘和苏联人民造成的伤害感到后悔和内疚。

9.高考语文科学类文章阅读练习题 篇九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素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1.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2.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要少吃鱼等海产品而多吃野果。

B.过多食用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C.既要多吃野果、鱼等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又要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才能真正开发智力。

10.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篇十

一、写人记事类文章的价值取向

1. 沐浴人性的光辉

就学生的精神成长来说,写人记事类文章的主人公往往都是正面的,他们或品德高尚,或意志坚定,或纯真善良……因此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受到不同的精神滋养,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习得方法的结构

写人记事类文章最大的语言特色在于通过具体的情节或场景来展开对人物多方位的刻画,生动形象地诠释人物的特点,学生可产生认识人物和表现人物方法的感性认识,丰富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阅读经验,建立起感悟人物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更为广泛的阅读积累和理性辨析,真正建立起不同写人记事类文章相应的方法结构,并灵活运用,拓展到小说阅读中去。

3. 提升思维的品质

一般来说,学生在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上升到对其细微处、重点处的咀嚼品味,再来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真正地在文本语言中游走,在互动交流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二、写人记事类文章的过程逻辑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中这样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寻。

1. 预习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这一环节旨在为学文打好基础,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为畅通、更为轻松。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摸索,我将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预习要求与学生做了如下约定:收集名人生平资料或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故事、轶闻等;关注主人公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描写,适当做批注;思考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何绝妙之处,对于我们在今后写作文时又有何启发?

以上三点个人觉得是写人记事类文章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独特要求之所在。一般来说,教材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古今中外、享誉世界的名人,如钱学森、林肯等。他们是具体可感的人,但课文往往受篇幅所限,展现的只是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或品质,再加上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遥远,所以理解起来略有难度。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不仅可以全面细致地了解他们,而且可以将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解读,有时甚至可以恍若进入作者为我们构筑的情境中去,从而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明确主题铺平道路。

2. 品析文本语言,解读人物

在学生通过预习对人物有总体认识之后,引导学生潜入其中,涵咏咀嚼,本着“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圈画出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逐一体会这些词语背后所赋予的人物精神内蕴,通过写的方式呈现出来。接着在大家的互动交流中品评,让思维向纵深延展,从而达成共识,解读人物以深刻鲜明。这是一个核心推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充分预设、及时捕捉资源,以帮助学生达到行为的认同与情感的共鸣。

(1)细节描写凸显人物品格。写人记事类文章往往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来反映人物个性以及品质。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抓住隐藏其间的细节来具体理解、揣摩,引导学生去多读,在读中思考、体会,这样的感悟过程才会是行之有效的,也是源自学生的主动体验。否则,一味套用,将人物定格在某个高度概括的词语框中,也就陷入了标签式的泥潭,缺乏生命成长的气息。

(2)丰富资料彰显人物形象。丰富资料彰显人物形象这一点是写人记事类文章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独特要求,当书中的人物从远处向我们走来时,我们需要将他放在特定的历史长河中去关注,不仅阅读文字,还应该透过解读人物的一生来理解,从而把它放置到一个人生底蕴浓厚的文化氛围当中。

(3)前后勾连表显人物精髓。作者在行文时,他的方法大致是相同的,不外乎以事示人、以事树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前后勾连,于无声处习得方法。

3. 总结升华情感,学习人物

11.写景状物文章教案 篇十一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一、知道写景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写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定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矛盾白杨礼赞,了解了文章的美,我们今天也来写一篇这样的美文。

(二)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1、讨论白杨礼赞用怎样的方法来写的?

文章先总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然后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不平凡,接着写白杨的外形特征及内在品质的不平凡,最后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文章优美,内容丰富。

2、出示另一篇文章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夏日的清晨,我来到野外散步。在万道霞光中,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便呈现在我眼前。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露珠,一颗、两颗、十颗……啊!

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洒满了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晶莹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乳汁哺育、婴儿一样的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挣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的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样炫耀它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给树木、庄稼……而对他们却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祖国花朵的敬爱的老师,伏在桌边灯下夜以继日的工作,把全部心血洒在我们的心田。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在我心头闪动。

这两篇文章都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先写具体事物,再写事物的内在品质,然后写象征意义,点明主旨。

(三)明确要求

要求能写出具体事物,并能写出与具体事物的联系物,联想物。然后写出与具体事物联系的人,及事物的象征意义。具体详细。

(四)写作并互评

12.高考作文指导:怎样写好状物文章 篇十二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13.状物类文章的阅读 篇十三

一、文章不少于 1500 字,不少于三篇参考文献,文章主题明确,三到五个关键词,文章摘要部分不少于三十字, 符合论文的基本格式。

二、文章范围可包括

1、整形美容与医学美容范畴

2、医疗美容人才建设

3、医疗美容发展方向

4、如何规范主诊医师制度

5、医疗美容专科医师培养

6、交叉科学在医疗美容领域的作用

7、抗衰老领域的发展方向

8、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

9、民营医疗机构的经营策略

10、行业培训对于医生的作用

11、会议展览对行业发展影响

12、协会与学会对行业的发展作用

13、其他

来稿一经采用将给予作者每篇文章不少于1000元人民币的奖金,并颁发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医疗美容》 杂志社共同盖章的荣誉证书。

联系方式

电话:010-82755419

投稿邮箱 :ylmr@vip.163.com

1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浅谈 篇十四

高考命题对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部分的赋分及考查形式是相对稳定的,均放在第Ⅰ卷,设3道题或4道题,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型,考查点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以及推断想象上。该题区分度较大,失分率较高。我们在复习中要想进行有效的备考训练,必须对其选文特点、阅读方法、错项设计三个方面有所了解。

一、自然科学类文章选文特点

自然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天文学、地质学、医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文章。这类文章的选材,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即某一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论、新发现。其主体结构较简单,大致分三部分,开始提出新概念,接着谈论用途、意义,再展望其应用前景。然而,在主体结构中往往穿插了新旧几个概念,许多不同科学家或流派的观点,新与旧的区别、新概念的优点与缺点等内容,导致其内容复杂化,信息繁多。如以下简表所示:

科技文

对象:新工艺(技术、理论等)

结构:主体结构穿插内容

新概念(新旧几个概念)

新用途、意义(不同科学家观点)

前景展望(新旧区别)(新概念的`优点、缺点)

二、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错项设计方式

从历年高考题目来看,出题人在错项设计时,基本采用“增”、“删”、“换”、“改”、“变”等方式。“删”是指出题人在选项中删掉了原文里修饰、限制性词语或内容,这些词语有“大多”“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等,从而导致“缩小范围”、“以偏概全”,“有意缺失”等错误。“增”是指在选项中增添内容,这些内容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信息中推断出来,从而导致“无中生有”的错误。“换”是指在选项中换掉原文的词语或内容,导致“偷换概念”“指代不明”等错误,“改”是指在选项中改变原文句间关系,从而导致“强加因果”、“颠倒因果”等错误。“变”是指在选项中把已然与未然、必然与或然混淆,这一类词语有“将来”“已经”“预计”“有望”“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等。

三、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方法

要探究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方法,我们必须清楚以下几点。

1、自然科学类文章需不需要读懂?

我们在前文已谈到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特点,因为选材新,多为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再加上信息繁多,所以,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也不必读懂文章。

2、自然科学类文章考什么?怎样做题?

从自然科学类文章错项设计方式来看,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考察信息的筛选与推断,我们的做题方法主要是找到原文,把原文和选项进行比较,从而找出错误。因此,我们做题时要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找到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内容。

依据以上两点,笔者设计了一种阅读方法,即“快速浏览全文,不懂的地方不纠缠;圈划关键词句,明了答题区域;此较选项与原文异同,关注限制性词语”。

“快速浏览全文,不懂的地方不纠缠”指的是我们在读文章时,速度要快,要控制在4-5分钟内;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钻牛角尖,非要去弄懂不可,没必要过度的纠缠。

“圈划关键词句,明了答题区域”是指在快速浏览过程中,为了达到做题时能快速找到原文比较的目的,把原文大致结构标出。经过笔者研究,我们只需圈划出以下内容,即可标明大致的答题区域:①哪位科学家或哪个派别的观点;②文中出现的新概念、新名词术语;③段落中心句。段落中心句往往有以下标志词语:构造、功能、危害、依据、优点、比较、价值、前景、含义、作用、影响等。

“比较选项与原文异同,关注限制性词语”,是指我们在做题时,依据错项设计特点,注意一些导致选项与原文内容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有:①与内容强调相关:因为、所以、总之、主要、关键、最重要、特别、但是、更、甚至、尤其等。

②与程度范围相关:一些、凡是、几乎、全部、大多、所有、到……为止、除……之外等。

③表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的词语: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如果、必然、预计等

上一篇:塑胶材料介绍下一篇: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