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2024-07-17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共18篇)

1.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一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

姓名:徐一俊

院 系:XX工业职业学院

班 级:09机电一体化

实习时间:2011年3月——2012年6月

实习地点:神华宁煤集团红柳煤矿

指导教师:

一、实习目的电工实习是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中的重要实现教学环节。它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运用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对达到高等专科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实习在大学中是一个关键环节,对一个理工科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而对于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实习的意义更加重大。它是我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一个纽带和桥梁,是我们由学生角色向工人角色转换的训练和检验。在将来的就业中,动手能力,实践经验等等都是很重要的。使学生对电气元件及电工技术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进一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习得实际生产知识和安装技能,掌握继电器控制线路及其元件的工作原理,电工技术知识

及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通过电路图安装与调试技术。通过具体的电路图,初步掌握简单电路元件装配、初步的焊接技术及对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

二、实习内容

1,KJ139-D矿用本安读卡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KJ139-D矿用本安读卡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KJ139-D矿用本安读卡器(以下简称读卡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产品分类

防爆类型型号 关联设备配套设备 供电电源

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二

深入企业顶岗实践, 使我们的专业教师接受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浓厚的企业文化的洗礼, 使我们的专业教师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得到了升华, 使我们的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实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突破。

1. 教育教学理念的突破

“这次实践活动, 让我们这些站惯了讲台的专业课教师从课堂走进了企业生产一线, 使我们把握了现代企业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 提高了专业技能, 体会了企业的真实需求。‘学徒’生活虽然非常辛苦, 但收获颇丰。下企业实践, 像企业人员一样上下班, 从事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普遍感受到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需求存在的差距, 在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到企业实践。我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通过与企业人员的交流, 明确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 教师实践能力的突破

教师到企业实践, 了解了企业的生产实际, 也带着问题, 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 提高了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能力。掌握了相关生产工艺和新的技术信息, 同时对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有了较充分的认识, 大大提高了实践能力, 也对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切实的了解。带着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 数控技术专业教师从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重返学校。这样利用寒暑假进企业、访公司、下车间开展实践活动, 已经成为我校教师苦练内功、提升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一支既有现代教育理论水平, 又有现代教育实践能力;既有较高文化素质、业务技能素质, 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关键。就将暑假作为老师的“第三个学期”, 要求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要下企业学本领、练技能。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后, 和企业职工同工作、共学习, 共同接受企业的管理和考核。在活动期间, 专业教师按学校下发的要求认真实践,

3. 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突破

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践, 不仅使教师体验了企业工作的艰辛, 更重要的是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 发现了教学内容和实际职业工作需求的脱节, 了解了职业岗位 (工种) 对岗位人员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为高职职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重构高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建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高职教育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和行业挂钩, 加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训和服务技能的提高, 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掌握过硬的服务技能。体验专业生活, 感知岗位需求, 更新专业知识, 强化技能水平, 提升专业素养, 为教学提供素材;教师接受双重管理, 学校跟踪调查, 企业也会针对老师的工作情况给出鉴定。

4. 教师职业素养的突破

我们体验了员工们的真正生活, 欣赏了员工们的精神风貌, 他们的细心、耐心、恒心和良好的忍耐力、精力, 都是我们要在以后工作中学习的。比如他们那些接待我们的人都是在我们之前出现, 接待我们的同时他们原来的一份工作在晚上加班完成, 并且每个员工的服务态度都很好, 随便问那一个他们都会很耐心的回答你, 不管有多累他们的精神风貌都很好, 没有半句怨言, 时刻保持微笑, 这是我们在以后的工作要学习和做到的。

总之, 扎实推进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制度, 紧跟生产服务一线技术的新发展, 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这是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也是确保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短暂的实习给了我们很多教育和启示。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 努力做好每一个教育环节来回报学校对我们的期望。为学校今后教学工作中的专业和课程标准化、工作计划的表格化、教学与日常工作过程的精细化、教学与教研的职业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杨振升.谈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内涵及培养.教育与职业.2005, (17)

3.机电一体化专业技师培养定位研究 篇三

一、机电一体化技师的人才培养定位

1.机电一体化技师职业定位

技师处于领导层的工程人员和操作层的技能人员之间的中间层。基本职能是从事技术的应用与运作,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将其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成果。工作岗位在生产或服务的第一线,负责技术应用和现场实施,其工作中包括了局部的资源分配和管理职能。

同时,在整个技术技能群体中处于主要参与者或者骨干参与者的位置,熟悉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机床、测量仪器和其他工具,掌握着详细的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一般的操作人员,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并保证工作正常运转。

技师是将工程师的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的人,是技术技能群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他们常常负责做出每日的工作安排,对日常的技术问题找出切实的解决办法。具体职位有车间技术组员、工艺员、施工员等。

2.机电一体化技师培养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师培养,有别于普通钳工或维修电工的技师培养,教学目标应围绕“计算机控制的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维修、排除故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具体的工件或部件。以机电设备为工作对象,要求技师应该充分了解设备“机”和“电”共性的东西。

3.“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的简单叠加

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机械技术与电气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系统的总称。

4.机电一体化的分析研究对象

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或产品,不论它的体积是大还是小,不论它的结构是复杂还是简单,也不论它的功能是多还是少,其实质都是由若干相互关联、具有特定功能的机械和电气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个课题的分析研究对象就是机电一体化设备或产品,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5.机电一体化学科内容

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其知识结构由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有机结合,涉及机械技术,如机械加工、液压与气动等;共性技术,如系统技术、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电工与电子技术,如逻辑代数基础、集成电路基础、电动机及电磁装置技术等;计算机技术,如硬件系统、操作方法、软件等。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机电一体化技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在工厂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或生产一线等部门从事自动化控制程度较高的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二、机电一体化技师必备的能力

现代新型技师除了能操作本专业领域内的普通设备,更应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内高、新设备的操作技能,同时技师又应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具有独立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协作精神,具有吃苦耐劳、持之一恒的敬业精神。

1.理论知识

一般机电专业技师在企业所从事的工作都比较复杂、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更新周期快,其专业知识所涉及的面往往包括了光、机、电、液、气、计算机等等。因此对技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是比较全面的,其应该具有较厚实的基础文化知识、较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及不断更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2.专业技能

技师应该是本领域的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能水平是其必备的素质。机电专业技师应全面、牢固、熟练地掌握本工种的操作及相关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其从技能的层次上应该具有本领域的职业技能的自如性和敏感性,从技能的范围上应该是一个多面手,除掌握本工种的技能、技巧外,还应同时掌握其它一个或甚至几个相关专业工种的知识技能。

3.创新思维

在企业技师将是解决实际难题、研发新产品、技术创新及改造的主力军,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的思维将贯穿始终,因此技师教育中将着重从学生的对职业技能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技师所具有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将是技师区别于高级技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4.敬业精神

由于技师在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占据着越来越显赫的地位,敬业精神在其所担负的高、难、新创造性作业中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技师教育中,要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热爱专业、热爱劳动、好学进取、高度负责、质量第一、严格纪律、团结合作、文明生产等优秀品质,培养他们在困难面前能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三、机电一体化技师的培养目标

1.思想素质目标

(1)强烈的创新意识,敬业爱岗

(2)技术精湛,德才兼备

(3)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4)对工作与学习锲而不舍,诲人不倦

(5)良好的公共关系,社交能力

(6)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7)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上进心

2.能力素质目标

(1)本专业知识结构。①有坚实的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及模具原理等专业理论基础,精通专业所涉及的机电、液气压控制、电工电子应用、自动化控制知识,并能达到综合运用;②具有机械原理及设计、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工艺编程技术等知识;③具备机电一体化产品或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进一步开拓的各种新科技、新工艺、新知识;④懂得机械制造、安装、调试与自动化控制对接联系的边缘知识;⑤懂得本专业应用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外语知识,能制定企业设备的年度或季度的保养和维修计划。

(2)本专业能力结构。①具备对机电一体化项目内各种内容的理解接受能力,并能在项目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有创新与改进的能力;②具备对机电一体化项目进行制造、安装、调试的技术管理能力;③能对一般机电一体化项目按设计要求,编制出制造工艺方案,核定生产能力;④有良好的查阅、编写技术资料、技术报告、进行技术交流的工作能力;⑤能对引进项目进行有效的技术消化,至少一门的科技、公共外语的阅读能力;⑥能独立处理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机械、自动化控制的技术问题;⑦熟悉各种通用机械设备、数控机械设备的基本结构、工艺特性、加工能力,并能操作、编程与维修;⑧熟悉各种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工作原理、元器件的属性、作用与适用范围,具备良好的查障、编程等能力;⑨能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按生产工艺提出组建计算机控制系统架构的技术建议;⑩有良好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的技术改进及技术革新的工作能力。

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篇四

多年的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指导经验告诉我们,生产实习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产实习是组织学生在现场做一些实际工作,从而获得相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学生的专业知识可以在课堂上获得,但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也不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如《钳工工艺学》、《电工学》,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来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学生利用课堂教学的指导,进一步学习实践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工作的实际工作。生产实习不仅具有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功能,而且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同时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态度、爱护公物、组织纪律教育、接受安全和劳动纪律教育等。学生和工人一起学习工人的优秀品质;我很自豪能在生产现场看到我的专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生产实践,可以满足三个要求:

一是学习机械结构基础知识;

二是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某种机械设备和某种工种的实际能力;

三是严格培养学生的思想作风。

二、实习过程

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实习生们各就各位,各自去了自己的实习车间。实习老师讲解、指导、示范后,我们精心操作。毕竟是第一次进工厂车间,学生更认真,更渴望销售。

实习期间累吗?自然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学到了很多!比如在钳工实习中,我们知道钳工的主要内容是刮削、钻孔、攻丝、锯切、锉平、装配、划线;了解文件结构、分类、选择、归档姿势、归档方法和质量检查。我们还得到了劳动的果实——自己做的小锤子。我相信所有的同学一定都把它们收集起来,作为以后的美好回忆。

在车工实践中,我们知道车刀的种类、常用的 材料以及 材料的基本性质;了解车刀的组成和主要几何角度。在操作上,同学之间的配合非常完美。两个学生虽然共用一台机床,但感觉是一个人在操作,也是“合二为一”的艺术!

在磨床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金刚石的超硬。当精砂轮把氧化皮的铁条磨得通亮时,我们不禁感叹砂轮的磨削力!没想到,经过钻石和精砂轮的“竞磨”,精砂轮颜面扫地,取而代之的是被磨成了想要它变成的舌状。比赛中,钻石一点都没有损坏,出现了无数的“火花流星”。

在铣刨实践中,人们不禁想起“绳锯断木”这个成语,感叹古代人太辛苦了!用绳子锯木头多费时费力啊!今天我们只需要把铁棒夹在铣床上,按几个按钮,几秒钟就锯下一根结实的铁棒。这让我们佩服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在气焊实践中,我们知道气焊由乙炔发生器、防回火装置、氧气瓶、减压器和焊枪组成;我学会了如何平稳地调节火焰和焊接。不说了!学生戴墨镜焊接的时候很可爱!

在电焊实践中,了解电焊的本质,电焊机和焊条的组成;学会了如何选择焊条的类型和如何操作焊机。

在代工实践中,人们觉得仿佛回到了童年,我们又玩了一次“沙窝”。而现在的“沙窝窝”,不仅仅是像小时候一样好玩,更是一种对技术的学习。

在锻造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是基于“手动打铁”的质和量的飞跃。在学生的操作下,烧红的铁筒成了有用的零件。

在冲压实践中,可以更好的体现电转化的巨大能量。只要我们轻轻踩下控制踏板,一个略厚的钢板瞬间就被压成了形状,与“一滴水”相去甚远。而且冲压操作简单,产品合格率接近!

在热处理的实习中——这是最容易的实习类型,因为动手时间短,观察时间长。经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感受着铁在盐水中冷却时“煮鸡蛋”的震动。在笑声中,我自然知道为什么铁在盐水中冷却,为什么合金钢在油中冷却。

实习期间,通过学习,自己动手制作工艺品,每台铣床、车床、刨床都能按照图纸要求制作出工件;最难的是车工和钳工,还有车工的危险。一天时间,学生先掌握开车床的要领,再按图纸要求把锤柄敲出。

在所有类型的工作中,装配工是最劳动密集型的。借助锉刀、钢锯等工具,将铁块手工磨成六角螺母,最后通过钻孔、攻螺纹,制成美观的螺母。过了一个下午,虽然很多同学手上起了水泡,浑身酸疼,但是看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工厂做出来的成品,还是忍不住有一种成就感。我从这次金属加工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是:

(1)通过这个实践,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流程。熟悉工程材料的主要成型方法和加工方法,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夹具的使用和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②对工程材料的主要成型加工方法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

③在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培养和锻炼劳动观、质量观和经济观,增强遵守劳动纪律、安全技术规程和爱护国家财产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金工实习对培养我们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起着综合作用,它使我们不仅掌握了各工种的知识和要求,而且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各工种的基本工艺知识,了解设备原理和工作过程,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具备运用所学的工艺知识初步分析和解决简单工艺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工厂结合制作锤子等各工种的实践内容,将下料、车削、铣削、钳工、刨工、铸造、锻造、焊接等串联起来,让我们对机械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它让我们了解每一种工作的顺序和功能。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我们的纪律非常严格,制定了学生的练习规则。同时,加强了填写实习报告、清理机床场地、遵守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学生综合工程素质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培训中心的师傅向我们公布了我们加工产品的评分标准,让我们对我们产品的评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提高我们的质量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于我们金工实习成绩,实行综合评价制度,实行平时成绩+产品质量成绩+综合考试成绩=总分,这样才能认真对待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实习环节。

在各工种的实习中,安排一定的弹性时间和实习内容,让实践能力强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实习期间有很深的感触,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实习机会,让我们提前体验到学工科的难度,收获课堂上得不到也想不到的知识。可能以后不会再担任这个职位了,但是现在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却是刻骨铭心的。虽然又脏又累,但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获得并取得了成果。

在我看来,应该在铣削、拉丝等高技术含量的实践项目中分配更多的时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高科技带来的乐趣。在焊接方面,我认为应该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虽然我们不必购买这些设备,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教他们,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另外,我认为我们学校的金工实习课应该减少一些讲解时间,增加一些动手时间。有些理论也可以移到学生的动手时间来讲解,这样更有利于实现我们的目标。

三、实习总结

我觉得我的学生时代很美好,不仅仅是因为我不需要努力,而是因为我的学生时代你可以有好同学好朋友,你们不需要亲密无间。感觉这里真的有纯友谊。能踏上社会,在利益关系的存在下,又忙于工作,那就更是人情世故了。老板对你颐指气使,同事对你更加防范,会更加想念同学。好在实习的时候,老板,老师,车间师傅对我们都很好,可能他们适应不了这个环境。但是我还是希望以后自己好好努力。希望能有一个好朋友,一个团结的环境。

实习是开始,也是结束。我在书上学了很多理论,但从来没有付诸实践。也许当我真正应用它们的时候,我会意识到这有多难。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需要更加努力。实习也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非常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和导师的悉心指导。

实习期间,很多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精神也让我们佩服不已。老师可以帮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找出程序中的错误。有些节目很长,但是老师不在乎。如果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找出来,尽力让学生的作品更完美。有些老师会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演示如何操作,直到他们真正理解为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我觉得金工实习对自己来说很有意义,也很实用。它给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一笔精彩。它让我更接近技术工人的生活,增加了我的专业知识,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以后我们就业的时候,用人单位不会像老师一样告诉我们要做的工作,而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和学习。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你就无法迎接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有许多我们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有突破,才能有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车工,虽然很危险,但是需要每个学生操作,做出成品,锻炼每个人尝试的勇气。

5.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五

为了适应我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我校遵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快专业的建设步伐,加强专业内涵式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的六个对接,我校机电系机电教研室于7月23日至28日对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研。

一、背景分析及调研目的 1.背景分析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将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前所未有的重视,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重大突破。通过《决定》和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大理由:一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二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三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职业教育应该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所有国民多样化个性发展所必须的终身教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缺少职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成为全民的教育。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早期的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凸轮、机械机构等实现的,这一时期的自动化实际上是机械自动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凸轮、机械机构逐渐被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开关等机构所取代,实现了电气自动化,机械机构大大简化,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机电技术应用则是生产实践对自动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精密机械技术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以计算机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技术。如果说机械系统处理的对象是运动、力、物质和能量,电子系统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和知识,则机电一体化系统不仅有处理能量和物质的功能,而且还有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与电子电气已变得密不可分,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各领域的渗透,机械设计、制造有了全新的理念,懂得电的如果不懂机械或者说懂得机械的不懂电将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施、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都需要既懂得电又懂得机的专业人才去使用和维护。二十一世纪是电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电脑密不可分,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在近几年用工市场中的信息可知,机电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十分吃香,其工资待遇甚至超过了本科生、硕士生,特别是对懂得PLC、变频技术、自动控制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个行业中,机电行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在前列。2.调研目的

目前为了培养满足行业、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制造类应用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对本专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对我市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职业教育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大众教育。为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本次调研收集和分析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的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了解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和趋势,为我校该专业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信息,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提高我校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1.调研内容

(1)了解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确定就业岗位(群),了解岗位职责

(3)了解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和项目,了解岗位生产对象,生产流程等,深入到工作岗位的细节(4)明确专业定位 2.调研对象

(1)本地区相关装备制造企业人事管理层、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能工巧匠、普通员工。

(2)本专业历届毕业生

(3)企业:重庆华伟工业集团公司机械加工分厂、重庆歇马曲轴有限公司、京东方(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重庆宗申集团吕田分公司 3.调研方式与实施

(1)现场调查问卷与专家座谈交流(2)网络与电话咨询(3)现场参观企业生产流程

三、企业需求与岗位能力分析 1.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此次企业专业调研,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装备制造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近几年来,机电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数控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通过调研和统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工作岗位是机电设备操作占32%,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装调与维护维修占34%,机电产品设计7%,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占13%,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占14%。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大专占49%,本科占17%,硕士占3%,中专及以下占31%。如下图:

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16%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 13%机电产品设计,7%机电设备操作,32%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 34%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的装调与维护机电产品设计现场生产与技术管理机电设备的营销与技术服务

机电人才岗位需求统计

中职及以下, 31%硕士, 3%本科, 17%高职, 49%硕士本科高职中职及以下

企业人才需求层次统计 2.本专业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结构,工作任务

在机电专业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设备操作类、装配类岗位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调研显示:企业对机电专业的专科毕业生的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在逐步地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所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性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机电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机电电气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营销与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4)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5)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6)具有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的营销与服务能力

通过上述的调研分析,机电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班组长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3.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和社会能力需求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京东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有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调研过程中,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企业的欢迎。4.企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议

通过与企业座谈交流,她们给学校的建议主要有:①在工作态度方面主要有: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②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使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③学校要强化学生专业上的“双基”教学,夯实专业实践技能。加强培养目标定位的针对性,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置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方面,应加强机械制图、设备结构、机械传动、公差配合与测量、加工工艺、工装夹具等知识的教学,提高有效性。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加强机床操作、常见故障识别诊断和排除、刀具刃磨、零件精度测量、机械设备拆装、安装调试和维修等方面的练习。在重视学生现代先进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技术的培养,如维修和设备调试和维护等人才的培养。学校不要盲目追求专业教学的高新含量,以免“两头”不着实。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整个专业调研,全体教师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机电、数控等专业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了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岗位需求,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见识了装备制造产业的高新技术,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这对于我们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今后的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都产生较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职业教育始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坐标的办学理念;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整个教学的主线;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按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整合;坚持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以教材建设为载体实现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以创设“生产情景”为特征进行教学环境建设来实现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六个对接,在专业教学方面可以做如下改革:(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与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等将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的结果。树立现代职教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打破学科界限和原有的知识体系,要以过程性知识传授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传授为辅,要以技能传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辅,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职业意识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在专业教学中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建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要求和发展需要;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的有效教学方法。(2)重组教学内容

要组织课程专家,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行业专家的建议,构建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确定课程内容。在2015级人才方案修订中,以能力体系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理论教学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删除了工程力学等课程,增加了机械制图和高等数学,将机电设备装调技术理论课程改为机电设备装拆实训,聘请重庆华伟集团高级工程师讲授,从而增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同时将每门课程代码进行完善并确定课程归属系部;围绕掌握本专业职业技能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在2015级人才方案中,建立了以机械为基础,液压气动为辅,电气控制为核心,重在机电设备装调维修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要设计职业情景,培养学生在较为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项目,配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合理运用教学环境,在“生产情景”中强化动手操作,在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建议重点注意以下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摒弃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教学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凸显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设置“生产情景”,培养职业习惯;根据课程内容,创新“生产情景”,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学习过程行动化、做到讲练结合、练中有奖、学在链中、是学生体验职业活动,真正掌握使用的生产技能,提高职业能力运用技术手段,扩展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推广多媒体和仿真教学,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使得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经验能直接、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资源。加强学生技能考证训练,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考取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证书。(4)创新教学评价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期末一张试卷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在学业评价中充分考虑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评价本身对职业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

机电系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周记 篇六

第1周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在工作地过程中明白了主动的重要性,在你可以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有时候遇到工作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心里会特别的憋屈,但是过会也就好了,我想只要积极学习积极办事,做好自己份内事,不懂就问,多做少说就会有意

想不到的收获,只有自己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二周实习快结束了,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同事们都很好,工作也轻松,对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真正在这里生活了,还是会觉得有些不适应。与当初想象中的职场状态似乎有些差距,我相信我会适应职场生活。

第3周不知不觉进入了实习的第三周,生活还在慢慢的适应,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除了学习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我还加强大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知识与自己岗位相结合,努力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实习不想在学校,很多工作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只能自己钻研,不过好在有很多资料可以查,大学里学习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相关知识能够帮上忙,也不枉大学的学习。不懂时就查查资料,也培养了自学能力,同时了解许多相关的知识,一举多得。

经过2个多星期的正式实习工作,我已经慢慢适应这样的作息和工作方式了。以前在学校的时候,有时候偷懒或者身体不适,就会请假或者逃课,老师也会很理解很包容我们这群他眼里的“没长大的孩子”。但是现在开始上班,同事中没有人再会把我们当成孩子,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宠溺和包容我们。不管是谁,迟到都是会受到领导的批评。所以每天早上都不敢偷懒,准时起床去上班,有时候为了不迟到,不吃早饭都是常态。为了给大家留下好的印象,我都要提早去办公室,把办公室清扫一下,再给大家打上热水。虽然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也算是给这个办公室做出的一些贡献。

第三周实习快结束了,我相信下个星期我能做得更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7.机电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之初探 篇七

1.把生产过程作为整个教学计划的中心, 然后再不断地递进, 进行阶段化的教学, 我们可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分层过关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辅助, 把整个教学的过程根据教学的目的进行实践划分, 制定出在每个时期中的教学任务、实施方法及评价考核制度, 学生只有完成了这一个时期的所有学习任务才可以加入下一个环节中, 这就是所说的递进式。每个时期的教学任务以及目标的制定都要围绕这个过程来进行, 用项目的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

2.分阶段不断递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在整个的机电专业教学中, 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项目教学, 这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技工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教学。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专业水平进行衡量, 因此在技工教学的过程中做好实践模式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建立以技术实践能力为中心, 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有一个完善的分阶段递进的教学模式, 首先就要有相对完善的教学实践理论。也就是把生产过程作为主导, 把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作为中心, 不再只是受到理论的约束。理论要满足实践教学中的种种需求, 把有关的理论知识综合是理论基础课、专业理论和技能应用这三个主要模块。把实践操作作为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 连接起其他的三个模块, 这三个模块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 也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而且他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是这个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关系到整体的发展。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有四个体系组成, 有目标、内容、监控评价及保障体系, 本次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目标和内容体系。

1.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主要是借助于系统, 以科学的方式, 对技术人才以及职业岗位作出有关分析, 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这些项目能涵盖本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走出局限于理论制度的教学模式。

2.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在整个课程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是项目的实施过程, 这是实践课程的核心, 在阶段性的教学模式中, 就包含了教学制度、教材以及考核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学校的一体化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 可以独立完成操作工作, 面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给予他们不同的项目要求。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把基础技能作为教学的基础, 把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做好技能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进行开放的管理模式, 一体化教学也要做好教学计划, 让学生知道在哪一个时期该做些什么, 如何去做, 怎样完成和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等制定有关的内容。

三、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突出项目教学

实践教学文件以及管理制度中就包含了教学计划、有教学大纲以及教材, 项目内容、项目报告以及管理制度。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首先要知道项目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明确了任务之后就要制定出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借助对技术人才以及职业岗位作出有关分析, 把技术运用作为一个主题。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面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有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以及形式, 都要做一个计划性的安排, 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做一个有效的链接, 设立科学的考核方式, 把实践教学体系变得更加规范。

实训项目指的就是把实训的内容分为很多种可以独立展开的单元, 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个对应的项目。实训项目的确立要按照这样几个原则来进行:

1.对专业人才进行目标培养, 提出的要求必须遵循教学计划。

2.把一个可以独立的有完整教学内容的单元进行划分, 而且有输出的结果, 可以是一个产品的设计或者是工程。

3.要按照实训室的条件来设立实训的内容。

4.实训项目的分类要按照训练的技能和专业以及综合应用这三个模块来进行分类, 在这些模块中综合应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

四、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建立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的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 并给予有力的支持, 组建一批具有一定教学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家队伍编写教材, 他们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掌握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动态, 对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进行规划和编写, 并成立教材审核委员会对教材的质量进行把关, 对于编写通过审核教材的教师学校在职称评审、评优给予倾斜, 并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 使一体化教学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各位专业教师也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 掌握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 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8.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八

一、坚定走校企合作之路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前教育部长周济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指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基础和前提的。”在示范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去培养人才,紧密依靠企业来开展人才培养,探索校企互融的新型合作关系,共同创建“校企互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互利共赢来构建校企互融的新型合作关系

(1)与世界500强企业——×××科技集团创建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征:双方签定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商议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投入专项资金和设备及人力资源,利用校方的资源,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企业参与评价学生质量;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与就业。所谓“校企互融订单式”,即企业以资金、设备、人才资源和学校开展深度合作,双方组成人才培养同盟,以订单为目标,在上述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科技集团先后把价值375万元的生产设备搬入校内建设生产车间,还派工程师来校上课指导,并提供企业生产必须的岗位知识、技术标准和培训教材。同时,还接受教师到企业学习,增强教师对企业文化的了解,真正实现校企互融共建共享。为了鼓励学生学习,企业设立助学金,这种深度合作创建了高职教育崭新的人才模式,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竖起了一面旗帜。

(2)与柳州奋达模具有限公司共建共享型实训基地。由校方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派出技术员和管理人员驻校指导,并投入必须的设施,校企双方共建共享的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这种车间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再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从而使基地建设实现“六个融合”:教室与生产车间融合,学生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学生与学徒身份融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里,学生既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者,又是生产产品的学徒;教师与工程师互相融合,车间里既有教师又有企业工程师指导,企业技术员起主导作用,是师傅又是岗位知识的教授者;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形式驱动学生学习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从而完成该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用具与生产工具融合,教学设备就是生产设备,教学素材就是生产的原材料;作业与产品(作品)融合,学生完成的作业不仅仅是写在作业本上的,而是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突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1)重构突出“五个一致性”的新课程体系。示范建设前,多采取本科压缩型的课程体系。进入示范行列后,围绕“校企互融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五个一致性”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五个一致包括: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的一致性,即根据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点来确定课程模块;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即由生产实际需要来重构教学内容;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即将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引入课程实训;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即把行业标准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即学校管理企业化。改革教学方法和实训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使校内生产性实训由35%增加到82.5%,毕业生的双证率从93%达到95%以上,强化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校企联合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南宁市广发设备集团、南宁市金牛集团、南宁机械厂等企业合作,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构建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突出职业特色的优质核心课程。并按照精品课程标准,建成《工程技术语言》《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较复杂零件制作》《数控机床控制的检测、调试与维护》《普通车床机械部件装配、调整与检测》《零件的数控车加工》《设备控制编程与实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典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十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以适应校企互融订单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其中,《机械CAD》和《模具材料》等课程先后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3.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基础

(1)打造出一流的实训条件。为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的“零对接”,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外,还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教学实验实训建设管理制度,保证本专业有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有效实施与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主要针对广西区域机电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构建相应的能力工种训练模块。以工种训练模块为单元,将实训基地建成既像企业的车间,又便于开展实训教学的生产实训环境,使学生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

(2)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在完善实训车间硬件的同时,引企入校,采取校企共同管理模式,由校企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制度,形成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借鉴机电行业的职业岗位标准建设基地,制定校内生产性实训标准、校外顶岗实习标准,研制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管理手册,确保工学结合实训的健康运行。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共建企业化实训基地,建立健全教学实验实训管理制度,保证本专业有关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以及有效实施与利用,使之有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4.“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主力军

原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构建专兼职的教师队伍。既然是教授学生的技能,就必须请能够教授技能的老师。基础课老师主要通过专职教师来解决,技能课老师通过兼职教师来解决。”在示范建设的过程中,针对技能要求高的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从企业聘请技术水平高的技师或技术能手来校上课,指导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或者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由企业师傅手把手教,学生边学边做。

通过示范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水平、专业建设能力、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由专兼职教师组成,其中从企业聘请的能工巧匠兼职教师52人。这些老师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校内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互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科技服务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很好地适应了专业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建设的要求,实现了教学质量提升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良性循环。

5.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是合作成功的保证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学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企业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和制度。

(1)实践教学学分管理制度。学校把学生的企业认识实习、中间见习、顶岗实习课时,按标准计算学分纳入分管理体系。顶岗实习占12学分,实习初期、实习中期、实习后期各占4学分,企业参与对学员的考核。企业评价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四个内容。四个内容评为合格以上获得相应学分,一个内容不合格将给予学生指导,扣0.5学分;最后学分不足,将延长实习时间1~4个月。

(2)专业辅导员管理制度。职业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加强政治辅导外,还要加强专业辅导。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建立常态的互动关系,并从企业的技术人员中挑选专业辅导员,全过程监控学生的专业成长。

(3)实习跟踪反馈制度。一方面对认识、中间见习、毕业实习阶段的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另一方面要对就业情况建立跟踪反馈制度。

(4)教学团队工作管理制度。理论教师和实习培训师是校企合作教学结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主体。只有将两者在教学中的角色与功能准确定位,并在运作中艺术地结合,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理论教师和培训师之间、理论教师之间以及培训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度。只有师资之间相互沟通、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发挥出“双师型”团队工作效能。

二、以服务谋支持,以贡献促发展

1.主动服务企业

示范建设以来,机电一体化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对合作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共参与3家企业6个产品的研制工作。目前,已有3个产品完成试生产并投放市场,产值1100多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为企业培训各类人才2954人次,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2.有效实施专业对口帮扶

示范建设以来,培训了3所对口支援院校教师4人。与对口支援院校联合培养机电类专业学生200多人。与周边院校共享资源平台,实现2门专业课程资源的共享。向7所本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宣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多次派出教师到本地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在本地高职院校中起引领作用。

3.报考人数不断上升,学生质量稳步提高

近两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第一志愿上线报考率均达300%。2008年录取的新生中高考成绩达“三本”线以上的达88%。2007年机电专业学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荣获一等奖,2008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高职组“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大赛三等奖,2009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毕业生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达95%以上,一次就业率高于95%,对口就业率80%以上,用人单位工作称职率评价高于90%,就业质量逐年稳步提高。

4.学生质量好,企业订单人数不断增加

示范建设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主动上门要求合作。其中世界500强之一的富士康科技集团与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以“校企互融订单”方式举办SMT班,每年培养300名专业人才。由于毕业生在企业中表现出色,富士康集团近期提前录用228名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并追加了订单培养的学生数量,2009年计划联合培养400人。

三、体会

1.高职教育必须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论学习及实训,既能学习专业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又能切身体验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及管理方式,了解车间的生产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纪律管理、5S等管理方法,同时对相关的专业技术标准、企业工作标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以企业项目驱动,专业技术、工作标准为主线的校企合作课程教学的方式,打破了学与做、教与用的界限,形成了提升职业教学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初具就业实用本领的多方“互利、共赢”的新机制,是一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2.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实现双赢

校企合作开发生产新产品,是双方优势互补的结果,实现了双赢的目的。在合作过程中,学院以经验技术为基础,以合作项目为载体,以发展和应用为目的,深入企业研究,多次与企业领导、技术骨干研讨分析,共同解决项目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合作,锻炼和培养了一批教师骨干队伍,为今后与更多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企业通过合作,解决了设计人员不足、思路不够开阔的难题,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了先机。

企业是学校生存的依靠、发展的源泉,学校则是企业发展的人才库、技术革新的思想库。校企深度融合,就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以行动导向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9.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九

永城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认识实习大纲(电气类)

一、实习任务与目的

1、通过生产实习进一步熟悉煤矿的生产系统(包括采煤、掘进、通风、运输、机电),丰富实践知识,了解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2、通过生产实习的现场工作,初步掌握机电专业在煤矿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3、通过深入煤矿安全生产实际和参与各类活动,向煤矿企业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全面系统的了解煤矿企业安全组织与安全管理方法,了解该矿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情况。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实习的内容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课,以实习内容为基本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时间

第四学期期中(以学院安排为准,时长3天)。

三、实习地点

永煤集团陈四楼煤矿。

四、实习方法

实习期间通过井上工业广场、机修厂、井上变电所、洗煤厂以及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中央变电所等地的生产实习、掌握矿井的生产系统。通过组织安全生产等各类报告会,全面了解实习矿井以及煤矿的安全知识。通过组织各类联谊活动(包括义务劳动、比赛等)融入矿区生活及全面了解矿区安全生产文化。

五、实习内容

(一)实习矿井的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气象、工农业生产概况、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二)掌握电气相关专业知识在煤矿生产技术中的应用

1、强电部分

1)电源(地区电网现状)2)电力负荷

3)送变电(变电所的位置、继电保护及防雷与接地等)4)地面供配电(地面高压配电及变电所分布、地面低压配电、工业场地建筑物、构筑物防雷;地面生产系统配电包括电压等级及其设备的控制和检测、保护装置,5)井下供配电(供电系统及设备选型、接地及漏电保护、风电闭锁瓦斯断电保护)

2、弱电部分

1)监测.监控.监视与计算机管理(监测、监控系统,综合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包括网络结构,接入方式及其设备)

2)通信(行政管理通信,生产调度通信系统,电力调度通信系统,井下漏泄移动通信系统,局部通信,地面及井下线网)

(三)煤矿电气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

供电线路及地面变电所安全措施;地面变电所事故及防治措施;防止电气设备引起的瓦斯、煤尘爆炸和触电等事故的措施。

(四)完成生产实习报告

针对以上实习内容编实习报告,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内容由实习内容、实习讨论、实习体会感受等三部分组成(具体格式见生产实习报告格式)。

六、实习基本要求

1)严守实习纪律,在实习期间要遵守厂规、厂纪,注意人身安全,爱护公共财产,注意个人和集体形象;

2)实习中要发扬艰苦奋斗,团结互助,不怕疲劳,克服困难的精神,按时完成实习任务。

3)实习中要严肃认真,虚心学习,细心观察,了解并阅读有关参考资料。

4)一切活动必须听从安排,严禁未经老师批准私自外出; 5)在实习期间严禁出现酗酒、赌博、打架等恶劣行为,一经发现结束实习,成绩按零分处理;

6)严禁个人单独外出,有事情必须向老师请假;

7)各班班长、书记要不定时抽查学生人数,掌握本班同学动向,有事及时向带队老师汇报。

七、实习考核办法

1.评定学生实习成绩,从五个方面考核:a.政治思想表现;b.劳动态度;c.遵章守纪情况;d.应知应会情况;e.实习报告编写质量。其中实习报告(占40%)、实习作业(占20%)和平时纪律及其劳动情况(占40%); 2)实习感受及其作业必须在布置的第二天由各班班长收齐按时上交;

3)实习结束后及时上交实习报告(在实习地点完成); 4)实习期间,造成事故,影响较大者,实习成绩不及格 5)实习期间,严重违返规章制度,影响较坏者,实习成绩不及格;

6)没有按时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不及格

永城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10.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而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核心,校外实训基地为补充。我院“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课题组,从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入手,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

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计划在第二、三、四学期分阶段地安排了金工实习。金工实习把教学、教育、实践锻炼融为一体,是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注重经济效益而失去了安排高校学生进行金工实习的热情。在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核心作用,加强并优化实践教学,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真正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1.金工实习模块建设的总体要求和课时安排

金工实习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其模块总体要求学生通过深入生产实践,系统地学习机械加工的基础知识,进行机械加工的操作训练,提高实践基本技能,加强劳动观念。具体要求是:

1)了解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各行业中的作用,培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树立专业思想,加强劳动观念。

2)掌握机械加工各工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调整、使用和保养机械加工设备和常用辅助工具,能根据零件图样和工艺文件对一般技术要求的零件进行独立加工,检验和初步质量分析。

3)了解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的工艺、设备和常用工具等,能做简单零件的手工造型、锻造、手工电弧焊和淬火等实践操作。

4)掌握数控机床的编程及操作、电火花、线切割等特种加工方法。

5)能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工艺和质量问题,具备机械、电气设备故障的处理能力。

2.金工实习使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制造方法

传统的金工实习只是普通机床操作,实训及机加工。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数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备了数控技术的机床生产效率高,制造精度高,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床。当前我国的各类机械企业迫切需要数控技术人才、尤其需要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和操作人员。为此,我院花巨资购置了各类数控机床及数控编程模拟软件,供学生实训使用,在时间上安排2周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加工,同时,针对沿海一带模具制造业发达,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人才需求较大的情况,安排了4周电火花、线切割编程及操作。

3.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训基地的作用不同于实验室,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简单的“工厂搬家”。根据高职特点,它应是能兼容高职实训和一般职业培训等多层次要求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多功能实践基地。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我院一方面从“破产”企业购进车、铣、刨、磨等旧的普通机床,另一方面学院加大投资购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等先进的制造设备,建立了金工操作室,数控操作室、电火花、线切割、特种加工操作室,并将生产现场设计转化为教学现场,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

我院在市内多家生产技术管理比较先进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与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了联系,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还可到该企业就业。

4.金工实习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塑造一支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一专多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双师型”的专职教师队伍

我院通过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学期考核、晋职、评优等)鼓励教师走“学产研”的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中青年教师到社会上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取得相关的技术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到企业兼职或往重点高校学习,锻炼其职业能力,以适应技术应用型教育对师资质量的特殊要求。

2)充分发挥兼职教师队伍在金工实习课程指导方面的优势。

我院从企业聘请具备业务专长的中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请他们对金工操作进行指导。

5.金工实习的效果评价

1)每一门实训课程,尤其是金工实习的核心实践课程,必须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以确保实践课程的实施,其建立必须与企业和行业的标准相统一。因此,必须有企业直接参与制定或者采用社会承认的行业证书进行考核。在建立能力证书体系的时候,应注意尽量与社会的技能证书体系相结合。

11.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十一

【关键词】专业群 培养目标 原则 方法

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的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有两个典型特征,一是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可以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二是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

一、农机特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模式

娄底市是全国闻名的小农机制造销售集散地,为更好的满足娄底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毕业生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让毕业生早参与当地经济生产,促进市政府、当地企业、学院、科研机构的有效对接。

二、专业群建设理事会成员及其分工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群的构建主要是围绕地方特色产业链、相近职业岗位群和学科基础来构建。学院的规模快速扩大,内涵提升迫在眉睫,虽然学院采取了变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来应对这种新的变化,但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如何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特定要求,做到既灵活开放又不放任自流。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搭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专业平台”,即成立专业群建设理事会,由市政府、科技局、农机局、财政局、教育局、娄底农业发展银行、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湖南湘圆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市内农机企业共同组成。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小农机市场把握和农机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银行在资金等方面优先向联盟企业提供双赢服务;学院是龙头,负责协调各理事单位,积极向联盟企业提供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和高素质生产者;联盟企业向学校提供生产性实训设施、部分科研场地设施、兼职教师(需企业技术骨干)以及为当地政府多纳税,推动当地经济技术发展。

三、“四共”建设措施

1. 人才共育。一是依托农机联盟,新引入一家农机生产企业组建合作公司,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开展分段式“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与湘圆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等农机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是以企业的技改项目和学校的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校企双方人员双向参与介入,构建长效、稳固、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联盟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带项目下企业锻炼,同时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提供兼职教师;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每年为联盟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职工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同时专业教师到企业承担岗位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2. 设施共建。在现有校内外实训设施基础上,改扩建普通机加工实训室、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室、特种加工实训室、注塑成型车间、PLC仿真与创新实训室等实训室;新建材料力学实验室、自动化生产线组装实训室、热处理实训车间,利用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第二期设备与场地新建联合实训基地,组建农机装配、调试实训工厂。

3. 技术共研。一是深化与娄底市湘圆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合作,扩大4LZ-1.0、4LZ-0.6等型号联合收割机生产规模,力争2014年产值达一千万;二是与农机联盟共建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研发面向南方丘陵地区轻便、耐用、低耗的新型旋耕机、耕整机和植保机械,开展农机技术研发、推广与服务工作,建设期内开发出农机新产品3-5款;三是与娄底市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娄底市农机研究所及联盟内企业共同探索收割机、旋耕机的相关行业技术标准,并推广实施;四是与湖南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三一娄底中兴液压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机电设备维修与培训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工作。

4. 过程共管。一是制订覆盖整个校企合作过程和合作项目的管理制度。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农机产学研联盟理事会的指导下与企业共同制订《理事会章程》《人员互聘双重考核制度》《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合作管理制度》《订单培养及员工培训制度》《技术研发及产学结合制度》《教学质量共同评价制度》等系列制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校企共建质量监控系统。由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与农机企业共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指挥运行系统进行评估,适时调整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加强过程控制,促进发展。

四、结束语

“三方联动”的专业群建设平台,是个动态的,三方互赢、工学结合的专业群建设模式,需要三方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学生职业迁移能力,为地方经济良性发展,为企业红红火火,适时调整政策、人、财、物的配置。

【参考文献】

[1]齐艳苓.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9(5).

1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十二

一、提升师资力量, 实现科学德育一体化教学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是职业技术教育实施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中心环节。 机电专业课是以一门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学科, 如果教师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与技能知识, 则不仅不能使学生信服, 而且很难实现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 为了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学校应当加强对机电专业教师的培训, 建设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优秀师资队伍, 服务于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 学校可从这几个方面提升师资力量:首先, 继续在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优秀人才, 充实师资队伍;其次, 组织教师分批次参加国家级与省级的培训和各种学术研讨会, 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 丰富教师的知识经验,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再次, 学校应当加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安排老师轮流进企业锻炼学习, 提高操作技能, 使其构建成“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也可聘请具有专业水平与高湛实践能力的专家到学校进行短期的任务教学;最后, 加强教师的德育与科学教育, 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爱国守法、终身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 以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疏导与教学引导, 促进学生的发展全面, 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理论联系实践, 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机电专业的教育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能力, 但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 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与灌输课本知识内容, 影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并忽视了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的工科学科, 这就严重制约了中职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 教师首先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与实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及具备一定的基础设备安装、操作、实施、检修与管理的技能, 这样才能有效做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 所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即教师不仅要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某一方面, 更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 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机电一体化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适应社会对其的要求。 如, 在将《电工技能》与《电工技术基础 》整合为 《电工技术 》 一节进行教学时, 教师要明确地指导所谓的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技术进行整合与拼凑, 而是需要在整合中将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删减, 如戴维宁理论与磁场理论等, 在整合中需要加入一些实践应用性较强的操作技能, 如维修电工。 在中职机电专业教育教学中, 只有将实践技能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 才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才能实现机电专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三、整合教学目标, 实现知识能力的一体化教学

教学目标的一体化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在这一过程的学习中能提升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水平, 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知道将自己所学习、掌握的知识与培养出的操作能力融为一体, 将态度、知识与能力看成一个全新的整体, 并整合出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整合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 在执教“订单”培训时, 应当明确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和相应的技能, 学校也可依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 这样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综合能力。 如果每位学生在学习之前都能在老师的引领下知晓教学目标, 就能很容易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学习目标, 并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确定自己的努力目标与努力方向, 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 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之间有紧密联系, 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缩小其在实际工作与操作方面的差距,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

总之, 一体化教学是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对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与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因此, 在中职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强化学生的技能, 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与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服务社会, 提升全民的文化素养, 提高我国在国际合作的地位与影响。

参考文献

[1]季思雯.中职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 2015, 29:123.

[2]解太林.谈中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策略——以机电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 2015, 48:72-73.

[3]张启福, 赵红.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实训室设计与实施[J].科学咨询 (科技·管理) , 2014, 10:113-114.

13.机电一体化专业 篇十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中级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机床、机械加工工艺、液压与气动技术、检测技术、数控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与设计等。

毕业去向:

1、机电一体化专业

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等工作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

从事机电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并熟练使用和维修数控加工设备的机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设计也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3、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

从事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等工作的机 电一体化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4、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14.机电一体化专业特点 篇十四

1、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也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

2、专业口径最大的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各种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检测传感等理论知识外,还将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充分体现重视技能培养的特点。

3、技能操作性最强的专业

(1)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

(2)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初级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3)CAD职业技术培训中级证书

1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探讨 篇十五

1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职业面向

根据调研, 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职业面向有: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员, 安装调试员, 设备管理维修员, 电气技术员, 质量检验员, 班组长等工作;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培养目标为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 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 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 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2 专业的课程结构模块化解析

本专业以宽基础、多模块的结构为主要特征, 宽基础主要是公共课 (德育、文化类、工具类) 和职业基础课, 这个阶段的课程并不针对某一特定工种, 而是集合了相关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体现工具性、发展性、基础性, 职业基础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就业任职的基础和今后在工作岗位群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转岗适应能力, 职业技术课是根据职业岗位 (群) 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所开设的基本技术课程。职业能力强化课程是针对某一项或某几项能力开设的强化性的技术课程。

我们把专业能力的培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实战能力, 专业基础能力主要指基础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操作部分强调工艺化, 专业技术能力指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技术的专项能力, 如单片机技术的应用能力、PLC技术的应用能力等, 重点是项目化, 专业实战能力指综合应用各种专项技术的能力, 如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装调维修能力, 强调企业化。课程的整体结构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

课程模块中含有选修课模块, 选修课主要有人文选修类、知识拓展类、技能拓展类、强身健体类, 各类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5%以上。人文选修类既是高职文化课的延伸, 又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知识拓展类选修既针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延伸, 又涉及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 并根据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形势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趋势来开设;技能拓展类主要对学生非主干训练项目进行延伸。强身健体类选修针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设。

3 整合式专业课程内容的意义

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课程内容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来确定, 据此来组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 课程内容体现综合和整合的思想, 综合和整合的特点之一是打破学科界线, 将安全用电, 电机、拖动、供用电、仪表等进行综合, 综合和整合的特点之二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如课程的项目之一为安装电动机星角降压起动, 在这个项目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要进行与电机的起动控制的相关知识的学习, 有电机起动的特点, 各种起动方法, 起动控制的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还要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和实践, 比如测试相关器件, 看图, 画接线图, 按图安装控制电路, 使用万用表检测, 故障排除等。

体现行动导向特征的项目很重要, 它既是理论与实训切合点, 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 紧密综合, 又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 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计划、实施、完成、作品展示、评价等, 不仅提高技能水平, 其社会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培养。

一个项目的必备知识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 一门学科的多个知识点分散于多个项目中.所有项目有没有包含学科的所有知识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项目包含了职业能力所要求的必备理论知识。

这些项目有许多是串联关系, 也就是进行了一个项目之后, 方可进行另一个项目, 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一般在电动机点动电路之后完成, 机床电气排故一般在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之后, 但有很多项目是并联关系, 如电动机的起动电路与电动机的调速电路安装, 但总的说来, 项目关系除了自身的逻辑性, 也还必需学生的认知规律或客观实际来确定。

4 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的落实

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可以及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减少实习中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使实习不仅能有利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 也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反过来, 实践水平的增长对相关理论的掌握也有深化和巩固作用, 理论知识因为实习建立感性认识而不易被遗忘。这样以项目来整合理论与实践, 突出了专业特色, 实现了专业学习对综合能力培养的服务功能。

在专业基础课中主要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着重用实验来验证一些定律、结论;在专业技术课中主要实施实验平台上的任务式教学方式, 学生着重实验平台上完成某种任务而产生的效果达到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在专业能力强化课中主要实施实践平台上的项目式教学, 学生利用演练性实践设备进行课程学习, 其学习的成果是物化的结果。目前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机床电气排故、可编程控制技术、气动技术等课程均逐步实施项目课程, 学生基本以4节课作为一个学习单位, 学习地点主要在实践场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实施基本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应保证其实施的可行性。

专业实战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在校的综合实践平台的项目课程来实现, 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在企业的综合实践的过程来实现, 所以加强对五年制学生第五年进企业实习的教学管理, 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必须根据自已的情况进行毕业设计, 由任课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 学生须定期回校接受指导。毕业设计的项目主要有基于机电产品生产的工艺分析、基于生产设备 (机电一体化设备) 的制造、装配、维护和维修等的分析、基于产品生产或设备使用的专用夹具设计或结构分析、基于软件应用的产品造型设计和自动编程加工等。毕业设计以论文、作品为结果, 学生必须参加答辩。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对在实习企业现场的情况有心观察、收集信息、选择素材、查看技术文件、了解各方面的工艺, 并形成论文、参加答辩, 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结

我们在五年制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大量调研, 根据我校特色在课程建设中开展了一些工作, 得到了市内外专家多方面指导, 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但这项工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工作, 必须把握市场信息、新技术的发展、学生情况的变化等, 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

摘要:本文首先从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入手, 阐述了五年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 并对能力本位思想下构建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模块进行解析, 选择课程内容基本策略及实施的模式, 并结合具体课程探讨了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力,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6.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十六

【关键词】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机电一体化是介于电子自动化和机械之间的一门学科,他融入了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设计的理念,他覆盖的领域很多,有很广泛的应用,对现代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意义。在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时除重视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该重特色,重实训,强化实际操作技巧。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主要采用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的课程结构,并设定培养方针,通过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线为结合实际企业需求和工程实际经验,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教学,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是基于培养方针,采取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式。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调查结果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建立学以致用的教育培养理念,建立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完善学生的专业认知、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实际工作经验,使其能够成为企业优秀的机电一体化领域技术人才。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及特点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①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知识与自动化电子知识相融合,学生对于该类知识具有良好的兴趣。学生虽然初中知识基础掌握不牢,但这门学科可以取得积极的学习兴趣。②与实际工程结合比较近,课程必须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机电一体化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实际操作才能掌握,对于中职学生,培养动手能力也是主要的培养内容。③知识面广阔,需要掌握的知识面广。学生必须立足于各类知识的综合,不能只针对机电一体化进行专门学习。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他所缺的知识进行拓展,例如控制工程技术、机械原理基本知识、自动化知识等。

三、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注重与理论和知识的灌输,课程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缺少实践教学实效,缺乏专业认知、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与在社会需求产生背离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两部分,使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认识产生人为分割,教学上自成体系,学生难以建立一个清晰、直观、深刻的认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相互脱节,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的现象;客观上造成教材间的內在联系缺乏协调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从而会导致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结合,严重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

1、建立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设计职业岗位结构,建立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富有特色的“T”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把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贯穿于目标体系建设的始终,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各占一半,保证高质量实践教学,形成科学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综合顶岗实训。设计教学体系时应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将其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平台,完善课程教学,完成“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两大中心任务。严格实行“双证制”,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对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进行制定。

2、改革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精选实际工作任务中的案例,积极推广一体化项目教学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融合,完成项目任务中并掌握知识重点。在教学载体上,以产品、任务、工作过程、生产过程、情景等为载体;在学习方式上,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职业人”的要求,对涉及“工作领域”的具体项目任务进行能力分解,教师引导学生学,进行必要的讲解、演示和指导,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学生在“做”的基础上,边教边学,通过动手操作感悟,来掌握技能操作要领,不断内化、建构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逐渐形成职业能力。这些教学方式使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合作的机会比较多,使学生增加感悟、增加体验、开展独立的思考。

3、工学结合、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期数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分解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步递进进行,这就是所谓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按金字塔自下而上分为:基本技能、专业单项技能、综合顶岗实习等三个层次。在校内专业教室、实训室进行的,以“学做结合”为主要手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实训,以“工学交替”为主要手段在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实施的单片机技术实训、自动化生产线实训。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5、抓好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训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等等。实践教学计划和目标是实践教学的指南,也是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依据,实践教学标准是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对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手段、学时安排和考核方式。实训过程中对计划的训练内容划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训练,每个基本训练单元称为一个实训项目,实训过程中的各项考核必须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标准进行,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明确不足,加强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冯建平.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企业教育2011,(23)

[2]钟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5.12

17.机电一体化专业情况 篇十七

机电一体化,首先是以机械为主,以电为辅的一门学科,有很多方面,有机床,有汽车,等等。。

反正所有和机械有关的行业都可以做。

其中机床包括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这个在大学的时候都学。

操纵电脑的话一般是使用绘图软件来进行机械设计。

电方面的是电子电工,还有单片机等等。

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介绍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数控等技术的基本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第一线数控系统应用技术,具有基本的CAD造型设计和CAM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机械、信息技术等行业的现代化先进制造车间及其它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数控机床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的应用与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基本要求

(一)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2.遵纪守法,诚信务实,创新进取;

3.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工作,具备较快适应第一线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理论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相关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机械设计、电子电工、液压气动、微机控制、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基础知识;

3.掌握数控技术、编程、加工工艺、机床结构、操作、调试等专业知识;

4.学习一门外语,具有初步阅读及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三)专业技能要求

1.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查找、会用C语言编程等;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二维(AutoCAD)、三维(如用UG或PROL等)的绘图能力;

3.有一定的机床夹具设计能力;

4.具有CAD/CAM与数控加工应用的能力:掌握“零件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制造加工”全过程,学会使用国外最新CAD/CAM软件,进行CAD造型设计,CAM数控自动编程,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

5.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尤其是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调整操作故障等情况;

6.具有一定的加工车间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三、修学年限

三年

四.证书

1、获得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证书;

2、获得上海市劳动局颁发的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中级证书;

3、获得全国大学英语能力水平考试三级;部分学生选修英语可获四级证书;

4、全国CAD培训网络Pro/E证书;

18.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报告3000 篇十八

我校是自治区化工行业唯一的一所培养化工专业人才的技工学校,办学的目的是为化工行业的各个企业培养合格化工工艺、机器设备维修与操作、电器仪表等专业的技术工人,由于化工行业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深冷等行业特点,化工行业的生产又离不开机器设备和电路的配备和安装,所以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知识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化工是宁夏工业经济的支柱行业,该行业有宁夏炼油厂、宁夏橡胶厂、宁夏氮肥厂、宁夏磷肥厂、宁夏制钠厂、宁夏精细化工厂、宁夏电化厂等大型化工企业,同时各县市还有小氮肥企业,首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要,学生不存在没有就业地方的可能性,同时这些企业由于生产的需要也需要大量的机电一体化人员,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开设将极大的解决化工企业的后顾之忧,也必将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校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现有电学、电器仪表、化工设备等专业老师30多名,这些老师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的学理文凭,很多老师还具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是师资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

在学校硬件方面,我校有电学实验室,有很多供学生实验的机器设备和电学材料,同时化工行业又有很多的实习企业,这样我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就具有了广阔的实验、实习场所,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毕业以后就可以很快适应企业的需要。

上一篇:学习先进找差距,创先争优谋发展下一篇: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