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的护理(共12篇)
1.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一
透析护士:尿毒症患者的守护天使
在血透室里的护士,每天都需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来到科室,开机自检、安装管路、查阅病历准备抗凝剂等提前做好上机前准备工作。扎针上机、测量血压、患者的管理和宣教、并发症处理……几乎透析室里80%的工作都是这帮女汉子们在完成。
血透室的护士要有专业的护理技术---16号穿刺针穿刺、扣眼穿刺等;机灵快速的反应头脑---透析过程中并发症的应急处理;强壮的体格---一桶桶A液B液,每一桶都20余斤,在她们手里,一手拎一个,临时有机器出了故障,在没有工程师在场的时候,一手拿着电话跟工程师请示,一手噼里啪啦的就把透析机拆卸出来,俨然一个工程师;除此之外血透室护士更要有强大的责任心---透析过程中很多情况的发生几分钟就可严重到不可挽回。可以这么说,血透室的护士和那转动的机器将伴随她们每一天,让你疏忽不得。血透中心有这么一句话:只要患者的血一分钟没回到体内,我们的心就一分钟不能放下。
血透室护士服务的群体与病房里的也是有很大区别的。病房里患者出院之后基本上就没事了,而在血透室不同,基本上患者在血透室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也不是一年两年,做久了血透护士,与许多家属和患者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护理与被护理,无形中上升为一种亲情、信任和依赖。患者们经过4个小时的透析,下机时,他们全身轻松舒服,你会觉得极有成就感,心灵也得到莫大的安慰,当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效果不明显,或永远离去的时候,我们都同样悲伤和不舍。
血透室的护士是善良美丽的,当然偶尔也会变得凶巴巴的。当患者不听劝说,放纵自己随意大吃大喝体重增加过多的时候;当有些医生因为某些原因处理病情不够得力的时候;当一些患者家属不换鞋入内的时候,她们的`脸色也会变得很难看,碰上脾气大点的,凶你两句也是有可能的。
血透室护士工作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上班有规律、轻松,实际上她们三餐不定,还要经常加班加点,一年365天不能关手机。遇到危重病人、农药中毒等特殊任务时,无论是休息还是睡梦中,只要是患者的呼唤,毫无选择赶往医院,第二天又要为早已躺在血透床上的患者忙碌。
这就是我们的透析护士,可亲,可爱,可敬,她们每天穿梭在这特殊的科室,与特殊的病患群体一起,完成赋予她们特殊的使命――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
2.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二
1 临床资料
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尿毒症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11例, 年龄在58~8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71.5岁, 34例尿毒症患者中慢性肾功能衰竭10例, 糖尿病肾病5例, 高血压肾病12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30例患者血液透析次数为每周2~3次, 4例患者血液透析次数为每周1次, 所有患者接受透析时间为1个月~3年。
2 护理措施
2.1 透析前护理
(1) 心理支持:患尿毒症的患者容易产生悲观、沮丧、焦虑等不良情绪, 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 了解自身病情, 为他们树立信心, 尿毒症并不是绝症, 通过合理的治疗后患者是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护理人员要耐心听患者的倾述, 让患者的压抑情绪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宣泄。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 交到患者家属该如何更好地开导患者, 增强患者面对病魔的勇气, 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 减轻其心理负担。 (2) 上机前护理:上机前腰详细、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譬如患者有无出血征兆、血压的波动范围、心肺功能、凝血的时间等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在患者进行透析时对各种突变情况的处理能够游刃有余, 在上机前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详细解释血液透析的方法、过程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2.2 透析过程中护理
(1) 方法的选择: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不同的透析技术, 这是由个体差异性决定的, 采取个体透析方法, 不同的肝素用量, 不同的血流量, 不同的透析时间和频率等。 (2) 及时处理并发症:透析往往需要数小时的时间, 不论对医务人员还是对患者来说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尿毒症患者体质较差, 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发生并发症, 护理人员在此过程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指标, 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 及时处理[3]。a.失衡综合征:失衡综合征是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很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是因为透析时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被很快清除, 血浆渗透压因此降低, 而血管外组织或者细胞内的尿素氮并没有被清除[4], 这一些地方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的造成水分的转移, 出现了恶心、呕吐、痉挛、血压上升甚至脑水肿等症状的发生, 一般在透析停止后24h内消失。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吸氧缓解,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立即汇报医师, 可以用10%的Nacl溶液静脉注射, 或者用使用较低血流量、较小面积透析器可防止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 预防失衡综合征。继续观察生命征, 如果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症状仍无改善, 应立即停止透析返回病房休息。b.低血压:低血压也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 透析过程中有效血容量减少, 血浆渗透压降低, 引起来了低血压, 患者会出现出汗、恶心、胸闷、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 为了避免低血压, 透析过程中减慢血流量, 使用小超滤率, 遵医嘱予吸氧和输液补充, 如果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症状仍无改善, 应立即停止透析返回病房休息[5]。c.低氧血症:运用醋酸盐透析时, 由于醋酸盐在体内的代谢及其降低血中CO2和HCO3-和生物膜不能相容, 引起肺部换气功能发生障碍, 产生了低氧血症, 但往往临床表现不明显, 如果患者原先就有心肺疾病可能会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护理人员发现异常后汇报医师, 一般予吸氧处理即可, 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并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来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d.痉挛:透析重患者容易发生痉挛, 这可能与透析过程中组织缺氧、低钠及循环血量减少有关, 亦与大量脱水后患者肢体血管收缩有关。多见腓肠肌、足部肌肉, 同时伴有疼痛, 一般持续10min左右, 首先要降低超滤率, 静脉输入生理盐水200mL, 并在发生痉挛的部位按压穴位, 反向按摩肌肉, 力道不宜过大。
2.3 透析后护理
(1) 饮食护理:透析患者由于长期蛋白质的丢失, 容易产生低蛋白血症, 护理人员要仔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饮食的搭配, 加强饮食指导, 每日蛋白摄入量1.0~1.2g/ (kg·d) , 注意高热量和高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每日不少于2000~3000Kcal, 但是热量因人而异, 取决于营养状态、血脂浓度和劳动强度, 平时饮食如果钠盐摄入过多, 会导致饮水量增多, 增加钠水潴留, 所以透析患者要严格控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 每次透析期间体质量不超过2kg。尿毒症患者大部分有高钾血症的并发症, 控制不理想可引起肌肉无力等症状,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提醒患者及家属控制含钾食物, 可用浸润、煮滤等方法降低钾的含量。糖尿病肾病患者还要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密切监测血塘、尿糖的变化[6]。 (2) 瘘管的护理:保证瘘管的通畅就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完成的前提, 如果瘘管堵塞, 患者必须重新建立瘘管,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护理人员要避免在瘘管的肢体上测血压、输液等, 告知患者保持瘘管肢体的舒展, 不能压迫瘘管的肢体, 治疗结束后要在穿刺点压迫20~30min, 防止再出血, 力度不宜过大, 以触碰到瘘口有波动感为准。对于血管硬化者, 可以局部热敷或喜疗妥软膏外用, 以软化血管, 便于下次穿刺。指导患者下机后要嘱咐患者自行检查瘘管是否通畅, 一日检查数次, 如若发现静止无波动感, 应立即通知护理人员[7]。 (3) 预防感染: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患者体积免疫能力较差, 由于营养不良等原因, 容易引发各种感染, 尤其肺部的感染,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增强抵抗力,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在血透中尽量避免肺水肿、心力衰竭, 减轻水电解质的紊乱对机体造成的影响[8]。
摘要: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34例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能够有效地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 34例尿毒症患者均顺利完成透析过程, 并发症少。结论 详细了解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 不同的阶段予不同的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2003:131-154.
[2]武明.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指导[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9) :1086-1087.
[3]于仲元.血液净化护理[M].北京: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9.
[4]黎磊石, 李大红.连续性血液净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10.
[5]王志刚.透析手册[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101-116.
[6]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569-570.
[7]郑尘非, 梅晓蓉, 林哲, 等.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卡尼汀注射剂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 5 (10) :584.
3.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三
【关键词】 舒适护理;尿毒症;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79-02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生理舒适:指身体的感觉,包括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线、音响等带来的舒适感觉。心理舒适:指心理感觉,如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社会舒适:包括家庭、学校、职业等社会关系上带来的舒适。灵魂舒适:指宗教信仰方面带来的舒适感觉。尿毒症患者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此病可导致家庭长期的经济困难、痛苦、身心俱损。作者自2011年1月——12月将舒适护理应用到尿毒症治疗中,并与常规护理方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1月——12月的透析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为75岁,年龄最小为25岁,平均年龄为46岁;透析时间最长为6年,最短为3个月,平均为3年。
1.2 方法 在整個护理过程中除常规执行医嘱,按时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均贯穿舒适护理,做到“以人为本”。
方法如下:
1.2.1 环境的舒适护理 ①保持良好的透析环境,透析室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室温维持在22℃-24℃,相对湿度30%-40%。②病人的床单、被套应一人一用,保持床铺整洁干燥。③病人更衣、休息室应单设一隔离间。④透析机消毒后方可上机,每次用10%次氯酸钠消毒,每周用过氧乙酸消毒2次。⑤传染性疾病的透析机应设隔离间,且标识明显。⑥减少人员流动,探视,家属探视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1.2.2 瘘的穿刺操作的舒适护理 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第二生命线,瘘的正常使用对患者尤为重要。穿刺技术是血透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①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沉着、冷静、克服慌乱情绪,做到一针见血。②对瘘的穿刺一定要合理穿刺,忌定点穿刺,忌在切口附近穿刺,注意保护瘘。③固定好穿刺针尤为重要,应在针柄处用两条胶布成30-45度角固定,并在其上用一条胶布固定,防止针头松动,脱落。对于穿刺的胳膊给与束缚带,可使其更加安全。
1.2.3 心理的舒适护理 尿毒症病人需长期的透析,从而将产生不适感,厌恶感,甚至悲观、自责、抑郁等心理压力。过度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治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纠正其不良的态度和信念,调动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负性情绪的干扰。鼓励有能力的病人根据实际情况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消除自卑感。
1.2.4 社会支持的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需要家庭的参与,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尿毒症患者长期透析,使家庭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极大影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患者,家庭,社会一起建立一个和谐关系,以期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文化需求,得到尊重。让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因此护理人员除对患者表示关爱,积极开展座谈会外,还要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讲解疾病知识,以期更好的配合治疗。
1.2.5 营养的舒适护理 尿毒症患者的饮食要求比较严格,在透析过程中也丧失一些营养物质,因此营养支持是一个重要环节之一,要求给予强有力的家庭支持,科学,合理的用膳,保持营养物质的跟入。采用低蛋白饮食,一般蛋白质每日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0.5克多选用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肉、少量廋肉等。不宜食黄豆及其制品,限制食盐、食物中钾、磷的摄入,注意钙的补充。
2 结 果
60例病人57例病人非常满意,2人满意,1人不满意。
3 讨 论
通过在60例尿毒症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舒适护理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创造了医院的护理服务品牌。
参考文献
[1] 马迪迪.舒适护理在MEBO治疗小儿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12年,第24卷第3期.
4.为尿毒症患者爱心捐款建议书 篇四
彭海燕,女,已婚,育有一儿八岁上小学二年级,一女四岁未上学,1980年出生,家住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石门乡月塘村上野菜坪村小组23号。1月10号突发晕倒,送往广州市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抢救,但是由于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器械有限,后转院至广州市天河区华侨医院抢救,经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高血压3期很严重”一纸诊断书将她和她的家庭推向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深渊。
为了治病,不得不面对每天高昂的医疗费用和每天的透析费用,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已花光了这个家庭的所有积蓄,让这个家庭陷入了贫困的深渊,而后面更加漫长的治疗过程和巨额的治疗费用,对这样一个本身就背负着负债的家庭(负债原因:因其老公在10月份在做装修生意时,工地老板卷款逃跑而导致,为了还债,变卖了所有家产。)该是一种怎样的绝望,而现今因为经济原因问题,现以停药两月左右,近期经医院检查,如今她的双肾萎缩比较厉害,医生告诉她一直透析只能让她维持8--的生命,如果想活下去只能换肾,可是高达60多万元的换肾费用,对于这样一个已经连透析治疗,小孩上学的费用都支付不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可这却是让她唯一活下去的希望,是她能陪伴着自己儿女成长的唯一希望。
5.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五
一、做好癔症患者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熟悉患者的病史病情。
(1)情感色彩鲜明、多变:患者一般情感生动活跃,但多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强烈,多带有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易走极端,判断是非的标准也往往从感情出发。来源:考试大
(2)易接受暗示:患者很容易受周围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并具有情感倾向。
(3)自我中心:患者具有自我显示的倾向,喜欢夸耀自己,或做出超乎想像的事情,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4)丰富的幻想性:患者的幻想,内容生动,并容易在自身强烈的情感反应影响下,把现实和幻想互相混淆,而给人们造成患者似乎在说谎的印象,甚至患者本人也可能难以分辨。
二、同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
(1)尊重和理解患者。癔症患者经常内心痛苦却又不被理解,被人尊重被人理解的要求尤其强烈。
(2)接纳和容忍患者。正确认识患者的疾病与躯体疾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深刻理解其怪异荒诞言行只是疾病症状的表现,没有好与坏之分也不可用任何标准来评价对错。
三、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医学知识宣教,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医学知识宣传,使其在心理上认同和接受,自觉接受心理护理并进行自我调节,加强治病的信心。对患者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强化,使患者感到自己仍是一个有用的人。并督促患者反省强化后的情绪体验。这样就可以唤起患者的积极情绪持续下去,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对疾病的认知,达到真正心理健康,以释疑除病。来源:考试大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要注意运用沉默和倾听。适当的沉默倾听,可以给患者以希望听其倾诉的暗示。同时,适时的沉默有时候比语言更能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当患者谈到自己伤心的经历或痛苦的内心体验而情绪激动时,短暂的沉默、安静的陪伴、适时的倾听,更能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感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从而情绪趋于稳定。对于患者诉说的内容,护士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给以疏导、鼓励、安慰和帮助,使患者感到心理上有依靠,有知己感,对自己疾病治疗有信心。这样既可以使患者感到轻松舒畅、被重视,又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来源:考试大
6.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的护理 篇六
余伟
(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 河南南阳473058)
尿毒症是各种原因致肾功能损伤的终末期表现, 因肾脏排泄和调节功能失常, 临床上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的表现, 特别是老年患者其他脏器功能有所降低, 常会危及生命, 需要积极治疗和护理[1]。血液透析是目前尿毒症患者可靠而又有效的治疗手段, 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 我科收治老年尿毒症患者90例, 经过血液透析、全身对症治疗及透析前后有效的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就其血液透析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中, 男性52例, 女性38例;年龄60~83岁, 平均68.8岁。其中高血压肾病28例, 糖尿病肾病25例, 肾小球。肾炎13例, 肿瘤合并肾衰竭11例, 多囊肾9例, 病因不明4例。
2 透析方法
采用日机装单人用透析机;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溶液;透析用水为反渗水。86例患者采用直接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法, 4例患者为动静脉内瘘, 静脉回路选用外周四肢静脉。每周透析3次, 每次4h, 血流量150~220ml/min。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
3 透析后护理
3.1 观察生命体征、体重及透析效果
患者如有头晕、恶心、呕吐、极度疲劳, 应留透析室休息观察2O~30 min, 待症状消失后再回病房。注意敷料是否有渗血情况, 如有, 应立即更换, 预防感染[2]。
3.2 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脉
内瘘患者可适当活动建瘘肢体, 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局部水肿和血液渗出, 以避免局部粘连、机化, 影响长期血液透析进行。每日清洁建瘘肢体皮肤, 在建瘘部位涂擦少许保护性油脂、喜疗妥或红霉素眼药膏, 使皮肤柔软。血液透析结束拔针后, 需适度压迫止血, 防止瘘管凝血栓塞或出血。同时, 指导患者注意瘘管处避免受压和过度牵拉, 严禁在瘘管处做各种穿刺、治疗、采血等。衣袖应宽松,
收稿日期:2010-01-20
袖口勿过紧, 最好摘去手表、饰物等, 避免使用造瘘手臂提举重物。
3.3 饮食指导
帮助患者制定饮食方案, 给予热量、高蛋白、低盐多种维生素, 限制水的摄人, 食盐要限制在4~8 g/d。同时要限制含钾高的食物, 如桔子、香蕉、土豆等。还应注意避免含磷食物 (鱼肉类、蛋黄、乳制品) 的摄入, 又要保证蛋白质的量[3]。指导患者记饮食日记, 教给患者饮食计算方法, 使患者能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饮食。体重的变化是液体平衡的最好指标, 以两次透间体重增加为干体重的3%~5%为宜, 让患者每日1次认真记录出入液量和自测体重。
3.4 皮肤护理
要保持患者的清洁, 勤换内衣, 床铺干燥、平整, 内衣采用柔软、吸水性和透气性好的纯棉布料。出汗较多时, 用温水轻轻擦洗, 切忌用力, 肥皂要冲干净。皮肤瘙痒时, 勿用力抓挠, 以免皮肤感染, 剪短指甲, 以免睡眠时抓伤皮肤。密切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紫癜, 确定是否碰伤, 以便为透析时肝素量的使用提供依据。
3.5 做好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
教会患者家属或陪护者做好家庭护理, 细心照料患者, 不要与之争辩, 患者外出时必须有家人陪护, 以防走失,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摔伤或骨折。药品应定量存放在固定位置或加锁保存, 严防患者误服。对高盐、高钾的食物, 如西瓜、香蕉、花生、香菇、腌肉或其他腌制品等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以免加重患者的水钠潴留。严格控制每日的饮水量, 控制干体重, 保证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5%。
编辑/凡人
!!!!!!!!!!!!!!!!!!!!!!!!!!!!!!!!!!!!!!!!!!!!!
投稿小知识
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应附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 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格式撰写, 每篇文章应标注2-8个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与中文摘要、关键词相对应。英文摘要中文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 中间为空格, 姓全部字母为大写, 复姓应连写, 名的首写字母大写, 双名之间用连字符。
参考文献
[1]张安雪.中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2) :229.
[2]倪华芳.老年血透患者护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护理实践与研究 (上半月版) , 2009, 6 (2l) :87-88.
7.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七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5-02
低血压是尿毒症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合并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水平大于30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1]。因此要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将相关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尿毒症血液透析的患者67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在23-77岁,平均年龄为55.38±4.38岁.此组患者均是发生血液透析合并低血压症状。
1.2 方法 对于此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寻找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最终此组患者均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是血液透析顺利的结束。
2 低血压的原因分析
2.1 有效血容量不足 这是导致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低血压一般分为早期低血压和中后期低血压。早期低血压是透析开始数分钟至lh内发生的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体外循环血量突然大量的增加(约l50-200m1),导致血管收缩的反应性逐渐的低下,使回心血量急剧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导致体内有效血容量不足;中后期即透析开始1h后发生的,到了中后期,由于透析过程尿素、肌酐等渗透物质不断的清除,最终导致血浆渗透压发生迅速的发生下降,患者在透析间期使体重增加过多导致超滤速度过快、过大均会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而最终使血压迅速的下降。
2.2 心血管病变 血液透析的患者大多数均存在心脏功能异常的现象,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左心室发生肥厚及舒张期功能改变以及心脏发生代偿机制受损现象。此外,患者癌尿毒症期发生血管内皮素细胞功能的异常改变,最终引起血管舒张因子产生的增多,而收缩血管物质的减少,都会导致发生低血压现象。
2.3 其他原因 出现重度贫血;机体营养不良;透析过程中禁食;由于自身原因透析过程中服用降压药物;HD中漏血、渗血或者血液透析的管道以及透析器的导管发生堵塞;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等原因发生。
3 低血压处理
一旦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立刻采取如下有效的护理措施:
3.1 协助患者采取头低平卧位,出现呕吐的患者可以将患者的头侧向一侧,以保
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若患者伴有心悸时可以给予低流量吸氧。
3.2 减慢血液透析的血流量,将跨膜压降低,减少超滤或者严重低血压时将超滤停止。
3.3 补充高渗液体,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静脉推注效果如果不显著可以重复使用直至血压恢复平稳,注意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禁止使用。
3.4 补充血容量,输入5%碳酸氢钠或平衡盐水210-500ml以扩充血容量,此组液体可以重复使用纸质血压恢复正常,如有可能可以遵医嘱输注血液、白蛋白、血浆、应该注意如果输入量较多时,应在超滤量中加上多输入的液量。
4 护理对策
4.1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小时测量血压、心率一次;对于第一次进行透析的患者没30min测量血压、心率一次。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面色皮肤的变化。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或者精神神志异常时要加强病情的监护。对于患者出现低血压先兆时要做好相关的处理措施,可以进食朱古力或者含服人参片等药物,严重低血压时可以暂停超滤,待血压得到纠正或缓解时再继续进行超滤。
4.2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时,内心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谈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主动告知相关低血压症状会导致血液透析的并发症状及预后效果,使患者心理有一定的准备,最终克服低血压发生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与患者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启发和疏导患者,最终能够积极配合的治疗和护理。
4.3 体重的评估 准确评估患者的血液透析前的干体重。指导患者饮食上要做到“质优量少”的原则,注意限制水、钠的总摄入量,使透析间期患者的体重增长小于lkg/d,或注意小于干体重的3%-5%[2],从而避免血液透析脱水过快过多而加重心力衰竭的发生和血容量骤减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现象。透析液温度为35.0℃-35.5℃,能够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的发生[3]。嘱患者避免在透析中进食,如需进食最好选择在血液透析开始的1-2h内。如果透前测量血压低于110/60mmHg时,告知患者禁止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餐。合理根据患者的病情补充白蛋白及红细胞。及时对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正确的纠正,注意饮食中要增加足量的蛋白质入量。
参考文献
[1] 王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及其措施[J].中国血液净化,2011,16(9):22-23.
[2] 赵先锋.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预防策略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2(3):32-33.
8.中风患者的饮食护理 篇八
忌食羊肉、鸡肉、狗肉、韭菜、大蒜、葱等辛香支窜之品。
3.2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者,饮食以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卜、绿豆、徐瓜、冬瓜、梨、香蕉、芹菜,忌食羊肉、鸡肉、对虾、韭菜、辣椒、大蒜等。
3.3风火上扰者,饮食宜予白菜汤、绿豆汤、萝卜汤、芹菜汤、小米粥面汤,西瓜汁,油菜汤,忌食油腻肥甘厚味等生温助火之品。
4预防中风食疗方
4.1黑木耳6g,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
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4.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的作用。
4.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
它能扩张血管,具有降压和促 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
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
4.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g,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
4.5中风患者饭后饮食醋5~10ml,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4.6香蕉花饮 香蕉花5g,水煎代茶饮。
可预防中风及脑血管意外。
4.7芹菜汁 芹菜适量。
将芹菜洗净去根,捣烂取汁。
服3次/d,3汤匙/次,7d为一疗程。
清理内热,降压安眠。
主治中风、高血压对血管硬化亦有较好疗效[2]。
4.8小米麻子粥:冬麻子、薄荷叶、荆芥穗各50g,小米150g。
将冬麻子炒熟去皮研细;砂锅内放水先煮薄荷叶、荆芥穗,而后去渣取汁,再将麻子仁、小米同放汁内,加水煮成粥即可。
1次/d,空腹食。
滋养肾气,润肠,清虚热。
可辅治中风以及大肠滞涩。
参考文献:
[1]杨雄杰.中风患者的饮食疗法及注意事项. -03-11 10:51 .
9.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九
1 体位引流排痰
体位引流排痰的方法很多,但针对烧伤的特殊性,本组55例患者我们都是借助于翻身床,一方面避免创面长期受压,另一方面通过翻身改变患者体位,同时叩击背部,以达到引流的目的。具体方法:操作者在操作前耐心向患者讲清拍背及咳嗽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合作理解。.操作者五指并拢,掌心空虚,由下至上顺序叩击,每次15min,每日2~3次,叩击时背部垫一无菌棉垫,一是保护创面,二是减轻叩击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鼓励患者有意识地咳嗽、咯痰,使肺及支气管内积存的分泌物流入大气管而排出体外。
2 湿化及雾化引流排痰法
湿化:烧伤病房的温度保持在28~32℃,湿度20%~40%。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皮肤保温功能减弱以至消失,患者感到全身发冷,我们采用烤灯或热风机保持患者体温,但患者同时也吸入了干燥的空气。长时间如此则会使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度增加造成堵塞,导致肺部感染。特别是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生理屏障功能,只有充分湿化引流排痰才能有效地防止肺部感染。
(1)用盐水湿纱布2~3层,盖在患者口腔和鼻腔处,气管切开者盖在外套管处一般1h更换1次,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更换。
(2)气管内定时注入加抗生素的无菌生理盐水(生理盐水25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每小时2~3ml或气管内持续滴入等渗无菌生理盐水,气管切开者我们使用输液泵,以保证每小时滴入15~20ml。
若患者不合作,无吸入性损伤者,用1~2块方纱布对折成一个三角形,再把两角系一小白带,固定在头部一侧,松紧度以能放进一指为宜。定时往纱布上洒5ml生理盐水。
3 雾化法:通过超声雾化器吸入含抗生素的雾化液(500ml蒸馏水,糜蛋白酶4 000u,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每1~2h1次,每次15~20min以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同时鼓励患者咳嗽,辅助患者翻身,拍背。
4 吸痰引流排痰法
当患者不能有效自行排痰时,需采用吸痰法帮助患者排痰。
吸痰前: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成人16~14号,青少年12~10号。气管切开患者选择吸痰管的直径应小于内套管。吸痰管与气管内套管直径比约为1:2~3。
吸痰:除常规吸痰外,气管切开后吸痰时在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测下吸痰。每次吸痰时往气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成人3~4ml,儿童1~2ml,吸痰管插入的长度超过外套管长度的1/3以至于更长,便于吸净气道内的分泌物或脱落的坏死粘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5s(从吸痰管插入内套管开始吸引时算起)。吸痰后增加吸氧浓度。
本组吸入性损伤患者23例,其中一例年龄最小者为8岁,该患者烧伤面积达65%,伴吸入性损伤,伤后面部肿胀明显,口鼻腔内分泌较多,气管切开。患儿年龄小,创面疼痛不合作,给护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吸痰时,我们采取二人合作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排痰:即一人扶住患者头部,另一人操作。同时在吸痰管上也做了一些改进,常规一次性吸痰管前端只有2个侧孔,我们将吸痰管前端多剪了2~3个侧孔。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观察到这样不仅每次吸痰比较彻底,而且也相应的减少了吸痰的次数,给患儿减轻了一定的痛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0.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十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肝炎病毒;交叉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3.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7-02
In patients with uremia hemodialysis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FAN Ye ZHU Xue-nong WAN Li-xin KUANG Shu-g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ushui Country,Jiangxi Province,Xiushui 322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isk factors of hepatitis virus cross infection of uremia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discuss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lable methods.Methods 350 cases with hemodialysis for nearly six year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epatitis group(97 cases)and control group(253 cases)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infection of hepatitis viral, hepatitis divided into blood transfusion group(58 cases)and the unblooded-transfusion group(39 cases).Results Viral hepatitis infection rate reduced from 2007 to 2012,HVB positive rate, rate of positive of HCV and HBV and HCV positive rate of 2012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P<0.01);Blood transfusion, blood transfusion amount i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hepatitis group(P<0.05).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close contact with hepatitis patient that caused for highly risk factors of cros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ho with hemodialysis, HBV, HCV positive patients should be isolated, strict disinfection dialysis equipment.
Keywords:uremia;hemodialysis;hepatitis virus;cross-infection
HBV、HCV院内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和肾移植术后存活率,甚至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严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切断感染途径是保证血液透析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1-3]。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透病人肝炎感染率,将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本文对35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液透析过程中造成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控方法。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50例相关资料,全部患者透析前接受肝功能监测,结果正常者入组。其中男238例,女112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2.5±9.3)岁。其中慢性肾衰竭267例,急性肾衰竭83例。透析时间1~120个月,每周透析4~12h,输血次数0~63次。透析10个月后对患者再次进行肝功能检测,按照结果分为肝炎组(67例)和正常组(253例)。肝炎组97例患者按照是否有输血史分为:输血组(58例)和非输血组(39例)。
1.2 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 血清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分别为: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丙肝抗-HCV检测,丙肝PCR检测。乙型肝炎以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模式中全阴性和单独HBsAb阳性以外的全部模式均为乙肝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抗-HCV阳性,同时HCV-RNA阳性确定为丙肝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感染肝炎67例,占27.7%;HBV阳性72例,占20.6%;HCV阳性11例,占3.1%;HBV+HCV阳性14例,占4.0%。从2007年起至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其中2012年HBV阳性率、HCV阳性率、HBV+HCV阳性率与其它年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正常组输血次、输血量数显著低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亲密接触史对比两组患者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3,4,6]。临床上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研究报道,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经常与血液接触,故而易感染肝炎病毒。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需反复多次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而输血是引起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③医源性因素如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及机器的消毒等。④透析器的复用。⑤透析时间长短与透析频率[5,7]。本资料显示,我院350例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67例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27.7%。其中,HBV感染72例,感染率20.6%;HCV感染11例,感染率3.1%;HBV+HCV感染14例,感染率4.0%。由此可见,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阳性率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符合国外报道的3%~57%[8]。为有效防控血液透析患者在院内交叉感染病毒性肝炎,我院参考美国CDC建议,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监测,规定已感染患者隔离透析,使用固定的透析物品。透析中心的物品,如透析管路、透析器、压力传感器等均一次性使用;床单、血压机、剪、钳、听诊器等器械于治疗前后均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每次使用后,进行统一消毒处理[9,10]。严格的病例筛查,彻底的器械消毒均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
血液透析患者的HBV、HCV感染与输血密切相关,也可能在血液透析中经血透循环、血透过程中相互交叉感染,或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11,12]。调查67例病毒性感染者发现正常组患者输血次数仅为(3.32±1.67)次,而肝炎组患者的输血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HBV组输血(7.65±3.34)次;HCV组输血(14.8±5.86)次;HBV+HCV组输血(18.9±4.55)次。其次,正常组与肝炎组患者的输血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正常组、HBV阳性、HCV阳性、HBV+HCV阳性患者的输血量逐渐增多,分别为(612.3±96.1)ml、(1527.3±100.2)ml、(2697.4±141.0)ml、(3738.7±135.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输血次数、输血量均是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对尽可能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患者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避免输入未能接受HBV-Ab、GBV-C检查的血液、血制品等,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和患者与肝炎人群的亲密接触有直接关系。我院对透析后感染肝炎的患者进行划分,其中非输血组患者39例,接近85%的患者与肝炎人群有亲密接触史。
综上所述,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阳性、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尽量减少患者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对血源进行HBV、HCV筛查。
参考文献
[1]盛晓华,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J].中国血液净化,2009,8(11):590-592.
[2]刘强,姚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19.
[3]兰林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9-41.
[4]冯菊红.输血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32-133.
[5]杨慧芳,俞建芬.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2-2003.
[6]曹建萍.血液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对策[J].家庭护理,2007,11(5):40-41.
[7]何强,康志敏.实施感染防治措施对血液透析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49-52.
[8]Fabrizi F,Martin P.GBV-C/HGV infe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Nephrol,1999,12(3):131-139.
[9]吕作芝,王彬乌.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10]徐晓英,刘付.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7(20):21-22.
[11]曹娅丽,王世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预后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6,5(5):430-432.
[12]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18(6):64-65.
(收稿日期:2014.07.08)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感染肝炎67例,占27.7%;HBV阳性72例,占20.6%;HCV阳性11例,占3.1%;HBV+HCV阳性14例,占4.0%。从2007年起至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其中2012年HBV阳性率、HCV阳性率、HBV+HCV阳性率与其它年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正常组输血次、输血量数显著低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亲密接触史对比两组患者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3,4,6]。临床上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研究报道,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经常与血液接触,故而易感染肝炎病毒。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需反复多次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而输血是引起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③医源性因素如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及机器的消毒等。④透析器的复用。⑤透析时间长短与透析频率[5,7]。本资料显示,我院350例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67例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27.7%。其中,HBV感染72例,感染率20.6%;HCV感染11例,感染率3.1%;HBV+HCV感染14例,感染率4.0%。由此可见,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阳性率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符合国外报道的3%~57%[8]。为有效防控血液透析患者在院内交叉感染病毒性肝炎,我院参考美国CDC建议,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监测,规定已感染患者隔离透析,使用固定的透析物品。透析中心的物品,如透析管路、透析器、压力传感器等均一次性使用;床单、血压机、剪、钳、听诊器等器械于治疗前后均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每次使用后,进行统一消毒处理[9,10]。严格的病例筛查,彻底的器械消毒均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
血液透析患者的HBV、HCV感染与输血密切相关,也可能在血液透析中经血透循环、血透过程中相互交叉感染,或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11,12]。调查67例病毒性感染者发现正常组患者输血次数仅为(3.32±1.67)次,而肝炎组患者的输血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HBV组输血(7.65±3.34)次;HCV组输血(14.8±5.86)次;HBV+HCV组输血(18.9±4.55)次。其次,正常组与肝炎组患者的输血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正常组、HBV阳性、HCV阳性、HBV+HCV阳性患者的输血量逐渐增多,分别为(612.3±96.1)ml、(1527.3±100.2)ml、(2697.4±141.0)ml、(3738.7±135.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输血次数、输血量均是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对尽可能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患者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避免输入未能接受HBV-Ab、GBV-C检查的血液、血制品等,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和患者与肝炎人群的亲密接触有直接关系。我院对透析后感染肝炎的患者进行划分,其中非输血组患者39例,接近85%的患者与肝炎人群有亲密接触史。
综上所述,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阳性、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尽量减少患者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对血源进行HBV、HCV筛查。
参考文献
[1]盛晓华,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J].中国血液净化,2009,8(11):590-592.
[2]刘强,姚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19.
[3]兰林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9-41.
[4]冯菊红.输血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32-133.
[5]杨慧芳,俞建芬.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2-2003.
[6]曹建萍.血液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对策[J].家庭护理,2007,11(5):40-41.
[7]何强,康志敏.实施感染防治措施对血液透析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49-52.
[8]Fabrizi F,Martin P.GBV-C/HGV infe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Nephrol,1999,12(3):131-139.
[9]吕作芝,王彬乌.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10]徐晓英,刘付.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7(20):21-22.
[11]曹娅丽,王世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预后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6,5(5):430-432.
[12]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18(6):64-65.
(收稿日期:2014.07.08)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感染肝炎67例,占27.7%;HBV阳性72例,占20.6%;HCV阳性11例,占3.1%;HBV+HCV阳性14例,占4.0%。从2007年起至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其中2012年HBV阳性率、HCV阳性率、HBV+HCV阳性率与其它年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正常组输血次、输血量数显著低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亲密接触史对比两组患者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3,4,6]。临床上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研究报道,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经常与血液接触,故而易感染肝炎病毒。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需反复多次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而输血是引起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③医源性因素如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及机器的消毒等。④透析器的复用。⑤透析时间长短与透析频率[5,7]。本资料显示,我院350例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67例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27.7%。其中,HBV感染72例,感染率20.6%;HCV感染11例,感染率3.1%;HBV+HCV感染14例,感染率4.0%。由此可见,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阳性率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符合国外报道的3%~57%[8]。为有效防控血液透析患者在院内交叉感染病毒性肝炎,我院参考美国CDC建议,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监测,规定已感染患者隔离透析,使用固定的透析物品。透析中心的物品,如透析管路、透析器、压力传感器等均一次性使用;床单、血压机、剪、钳、听诊器等器械于治疗前后均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每次使用后,进行统一消毒处理[9,10]。严格的病例筛查,彻底的器械消毒均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
血液透析患者的HBV、HCV感染与输血密切相关,也可能在血液透析中经血透循环、血透过程中相互交叉感染,或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11,12]。调查67例病毒性感染者发现正常组患者输血次数仅为(3.32±1.67)次,而肝炎组患者的输血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HBV组输血(7.65±3.34)次;HCV组输血(14.8±5.86)次;HBV+HCV组输血(18.9±4.55)次。其次,正常组与肝炎组患者的输血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正常组、HBV阳性、HCV阳性、HBV+HCV阳性患者的输血量逐渐增多,分别为(612.3±96.1)ml、(1527.3±100.2)ml、(2697.4±141.0)ml、(3738.7±135.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输血次数、输血量均是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对尽可能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患者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避免输入未能接受HBV-Ab、GBV-C检查的血液、血制品等,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和患者与肝炎人群的亲密接触有直接关系。我院对透析后感染肝炎的患者进行划分,其中非输血组患者39例,接近85%的患者与肝炎人群有亲密接触史。
综上所述,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阳性、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尽量减少患者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对血源进行HBV、HCV筛查。
参考文献
[1]盛晓华,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J].中国血液净化,2009,8(11):590-592.
[2]刘强,姚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19.
[3]兰林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9-41.
[4]冯菊红.输血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32-133.
[5]杨慧芳,俞建芬.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2-2003.
[6]曹建萍.血液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对策[J].家庭护理,2007,11(5):40-41.
[7]何强,康志敏.实施感染防治措施对血液透析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49-52.
[8]Fabrizi F,Martin P.GBV-C/HGV infe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Nephrol,1999,12(3):131-139.
[9]吕作芝,王彬乌.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10]徐晓英,刘付.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7(20):21-22.
[11]曹娅丽,王世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预后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6,5(5):430-432.
[12]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18(6):64-65.
11.尿毒症患者的护理 篇十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经确诊的78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对象, 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各39例。干预组中, 男23例, 女16例;年龄48~75岁, 平均 (56.5±2.5) 岁;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 慢性肾盂肾炎10例, 糖尿病肾病10例, 多囊肾5例, 高血压肾病2例, Ig A肾病2例。对照组中, 男25例, 女14例;年龄49~77岁, 平均 (58.0±2.0) 岁;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 慢性肾盂肾炎10例, 糖尿病肾病11例, 多囊肾4例, 高血压肾病3例, Ig A肾病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如常规治疗及简单介绍相关注意事项等。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实施此次教育时安排一名年资较高的护士来负责, 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护教育计划。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通过友好的态度和和善的言语及微笑的面容来影响患者, 让其感受到信任、安全感。讲解疾病等相关知识, 让其意识到康复需长期护理和治疗及配合, 不能单凭医生和护士来完成, 还需其配合。协助患者产生学习的愿望, 满足其需求。消除患者依赖的想法, 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及时提出, 及时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 增强其治疗自信心。让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 治疗康复过程中, 需家庭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家属给患者必要的关心和体贴会增强其信心。
1.2.2合理膳食
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类食物。指导患者限制食盐摄入, 鼓励其多吃粗纤维类食物、鱼类、豆制品等, 禁止吸烟、饮酒等。
1.2.3 合理服药
督促患者及时、按量、按时服药, 不能擅自改变或停止服用药物。
1.2.4 健康教育
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和开展讲座等形式来进行健康教育。
1.2.5 生命体征观察
透析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每30~60分钟测量1次血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呕吐和心悸及视物模糊等症状;一旦发生低血压则需连续监测血压并待血压稳定后再改为常规监测。随时观察透析机显示钠离子浓度和温度等, 并及时调整。每小时测量患者脉搏和呼吸等, 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增加测量次数。血压过高者需适当减低透析液中钠离子浓度;低血压或意识异常者需加强临床监护, 并注意患者恶心和呕吐等症状。时常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口渴和畏寒等症状。轻度口渴可不处理;口渴严重者需降低钠离子浓度或缩短高钠透析时间。轻度畏寒者可增加被子;寒战者需停止低温透析。
1.2.6 吸氧、静脉补液
给患者快速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 m L, 患者保持平卧头低位, 呕吐者可保持头偏向一侧,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心悸者需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1.2.7 补充血容量
给患者输入平衡盐水250~500 m L以扩充血容量。如有需要可输注白蛋白和血液及血浆等。
1.2.8 保证透析机正常运行和参数准确性
定期检查血液透析机, 同时留取透析液检查钠离子浓度, 以及时校正, 保证钠离子浓度和超滤量的准确性。
1.2.9 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透析前测量患者体质量和脉搏及血压、体温等, 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了解患者血压透析血压变化等。判断患者是否属于低血压倾向者及需要超滤实际量。
1.3 观察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来调查其饮食依从性, 主要内容:能否遵医嘱食用相关食物、是否自觉饮食相关食物等10项内容, 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其饮食依从性越高。本次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来测量患者检查前及检查后焦虑情况, 得分≥40分者即存在焦虑。干预前后均安排专人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指导患者独立完成, 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饮食依从性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饮食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护理后饮食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干预组的饮食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均低于低于护理前, 且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分
分
3 讨论
早期慢性肾衰竭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肾损伤, 主要转归为终末期肾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综合护理干预是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相结合, 通过激励, 使机体始终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中[3]。综合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特定的生理及心理状况进行有效的宣教、指导及情感支持, 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4]。文献[5]认为, 中药灌肠辅以心理疏导、饮食护理、药物指导、作息活动指导、病情观察及血透护理等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康复。
经本次研究发现, 护理后, 两组患者饮食依从性明显提高, 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 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 (P<0.05) 。因此说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 进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有效缓解其症状, 稳定患者病情。这主要是因实施护理干预可有利于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知识, 从而提高其治疗自信心, 促进其自觉遵医嘱, 提高饮食依从性, 减少对病情影响改善其临床症状。但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下降, 但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 (P<0.05) 。因此说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 最终提高患者适应能力。这主要是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良情绪, 从而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潘利琴.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3) :231-232.
[2]吕红红, 白石, 孙脊峰, 等.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 (30) :5972-5974.
[3]刘连群.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4, 25 (7) :1078-1080.
[4]何金莲, 陈赛娇, 李卫平, 等.焦点式心理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抑郁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27 (3) :180-182.
12.直肠癌患者的护理个案 篇十二
引言: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长约1.5米,由结肠和直肠组成。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胃癌。人工肛门手术或肠造口术是指因治疗需要,在患者腹壁上先做一个开口,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外并将肠管开口固定在腹壁上,用于排泄粪便,粪便可收集于贴于开口处的特制塑料袋内,因此,人工肛门是重新构建的一个排出粪便的人为肠道开口。
一、病史介绍:
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
现病史:患者,刘桂英,女,78岁,于2014年10月4日08:15入院,入院时测T:36.5℃,P:72次/分,Bp:115/65mmHg,体重:43kg。主诉:于5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便,为暗红色血性液体,量约10~30ml,无里急后重感,无腹痛腹胀,便血间歇性发作,无呕血黑便。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拟“直肠占位”收治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肠镜示:直肠占位。病理示:直肠腺癌。肝胆胰脾B超示:胆囊结石。腹部增强CT示:肝脏未见明显转移性病灶,直肠占位。血常规、凝血四项、大生化、肺功能测定、心脏彩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既往史:患者于9年前因结肠癌行手术治疗。
二、病理生理及手术方式:
直肠癌发病原因通常有三个方面:直肠慢性炎症;饮食与致癌 物质;遗传因素。临床表现常会出现:
1、排便异常,即直肠刺激症状;
2、粪便反常,如血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粪形变细等;
3、梗阻症状,为直肠被癌肿梗阻,有排便困难,伴有腹胀腹痛等。大体分型可分为:肿块型,也称菜花型,向肠腔内生长,预后相对较好。溃疡型,多见,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易发生出血、感染或穿孔,转移较早。浸润型,癌肿沿肠壁周围浸润,使肠腔狭窄,预后较差。检查及诊断的方法有:
1、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最直接和主要的方法;
2、肠镜,是诊断肠癌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可直接取组织做病检;
3、大便隐血试验是高危人群的初筛方法及普查手段。直肠癌的处理原则主要是手术治疗,临床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身体状况决定手术方式:肿瘤距肛缘5cm以上的患者可以行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当肿瘤距肛缘5cm以内的患者行不保留肛门的手术,即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当肿瘤有远期转移或患者年老体弱、不能承受根治性手术时,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即Hartmann术。
三、治疗方案:
辅助检查:直肠镜、病理检查、B超、腹部增强CT
治疗方案:直肠癌根治术,但因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肠壁全层及骶前
筋膜,如果分离肿瘤,易导致致命性大出血,故实施姑息性结肠造瘘术,给予止血、抗炎、营养等补液治疗,留置导尿管、胃管、盆腔引流管。
四、护理诊断:
P1:焦虑——与恐惧癌症、手术及术后康复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1、向患者介绍相关的疾病知识,详细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举例手术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疗信心。
3、正确评估引起患者焦虑的原因,将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教给患者,如散步、与人交谈、读书、听音乐,嘱家属多陪伴并给予心理支持。
P2: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主诉疼痛缓解。
护理措施:
1、解释疼痛原因,予以心理护理。
2、协助患者半卧位休息,减少切口张力。
3、指导家属协助分散注意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
5、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止痛。
P3:排尿异常——与手术留置导尿有关。
护理目标:尿管已拔除,拔除后小便能自解,留置尿管期间未发
生尿路感染。
护理措施:
1、术前指导患者床上大小便。
2、导尿及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导尿
管,保证有效引流。
3、给予会阴护理每天两次。
4、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
5、术后第48~72小时开始间断夹闭导尿管,定时开放,训练膀胱功能。
6、可进食时,告知病人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P4:自我形象紊乱——与人工肛门有关。
护理目标:对自我形象的改变有正确的认识,言语行为表现出对外
表改变的接受。
护理措施:
1、将病人安排在人员较少的病房。
2、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从中正确评估引起病人形象紊乱的原因。
3、多与病人沟通,鼓励亲人给予足够的支持,以增强自信心。
4、鼓励尽早自己动手,学习造瘘口的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重返社会的信心,尽快接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P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及人
工肛门流出的肠液、粪便对周围皮肤刺激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全身皮肤完整无破损,人工肛门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护理措施:
1、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被服。
2、定时翻身,避免拖拉病人,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3、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便器。
4、使用造口袋时,应定时清洗更换,排便后要先用清水擦洗,再用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并擦干,然后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以防出现皮炎。
P6:活动无耐力——与切口疼痛、体质虚弱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可在帮助下下床行走。
护理措施:
1、患者禁食期间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予以营养支持。
2、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3、拔除导尿管后协助下床活动。
P7:知识缺乏——与缺乏人工肛门的护理知识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学会人工肛门的自我护理技术以及选择适当饮食调节大便的方法。
护理措施:
1、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造口袋,做到及时清洗、更换,造口周围皮肤温水擦净后涂氧化锌软膏保护。
2、进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太稀或粗纤维过多的食物,减少豆类、洋葱、大蒜等产气太多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硬的食物,少食多吃,防止消化不良;生活饮食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指导病人掌握劳动强度,避免因腹压过大引起结肠粘膜脱出。
4、要求病人出院后按时复查,若发现人工肛门狭窄或排便困难,及时就诊。
P8: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与手术创伤,切口污染有关。
护理目标:病人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症状。
护理措施:
1、每日监测体温变化。
2、保持伤口敷料干燥,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
3、做好造瘘口的护理,避免流出的肠液、粪便污染腹部切口。
4、遵医嘱予以抗炎、营养治疗。
五、伤口造口的护理:
1、加强对造口的护理及观察,造口开放前,周围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保护;开放后,及时清洁造口分泌物、渗液和保护造口周围皮肤,更换敷料,避免感染。观察造口肠粘膜的色泽、造口肠段有无回缩、出血或坏死等。
2、避免造口狭窄,术后由于瘢痕挛缩,可引起造口狭窄,应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为避免造口狭窄,可在造口拆线、愈合后,可定期扩肛,以松弛肛周肌肉,保持通畅。方法是:戴手套用食指伸入肛门内约4cm,每次1~2分钟,每日1次,插入手指时,切勿粗暴过深,防止肠穿孔。扩肛时,可张口呵气,防止增加腹压。
3、预防腹泻便秘:术后观察病人排便情况,进食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开始要稀淡、易消化食物,以后逐渐增加纤维素和维生素多的蔬菜,过度至正常饮食,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引起腹泻,如大便干结,嘱病人多活动、多饮水,可进食蜂蜜,必要时用温盐水灌肠,保持排便通畅。
4、预防肠粘连:术后早期鼓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2~3天后病情允许下,协助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轻腹胀,避免肠粘连。活动时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
六、排便功能训练:
嘱患者开始时每天3~4次去厕所做排便动作,随着时间的延长,排便次数可减至每天1~2次,逐渐在大脑皮层形成定时排便的兴奋灶,肠道功能适应了新的环境,人工肛门的括约肌功能建立,这样就可像正常人一样排便。
七、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
1、人工肛门袋的选择及安放:根据病人情况及造口大小选择适宜的肛门袋。清洁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并待其干燥后,除去肛门袋底盘外的粘纸,对准造口,紧贴周围皮肤,袋口的凹槽与底盘扣牢,带囊朝下,尾端反折,并夹闭。
2、人工肛门袋的清洁:当肛门袋充满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时,及时更换清洗。清洁皮肤后,擦干后涂氧化锌保护皮肤,防止局部炎症、糜烂;同时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充血、水疱、破溃等。
八、体会:
【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推荐阅读:
怎么检查尿毒症08-29
icu患者的基础护理11-24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08-31
重症患者的压疮护理09-02
老年患者骨折后的护理02-0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07-24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01-02
卵巢癌患者术后的饮食护理总结10-15
精神患者心理护理09-01
危重患者护理理论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