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的心理学方法应用论文

2024-06-18

文献检索课的心理学方法应用论文(精选12篇)

1.文献检索课的心理学方法应用论文 篇一

关于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对秦皇岛市两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素养等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得知现行“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及其弊端,提出有必要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并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实践课程设计.

作 者:吴丽红 李雁行 WU Li-hong LI Yan-hang  作者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河北省秦皇岛市,066100 刊 名:河北科技图苑 英文刊名:HEBEI SCI-TECH LIBRARY JOURNAL 年,卷(期): 22(5) 分类号:G252.7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   文献检索课   项目教学法   信息素养   课程改革  

2.文献检索课的心理学方法应用论文 篇二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陆续出版各类文检课教材400多种,它们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90年代前后,经教育部批准,全国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成立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推出了总计约30种的系列教材并陆续出版。迄今为止,文献检索课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呈现出繁荣的态势,不仅有大量正式出版的教材,而且各个院校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编写了自用教材和网上多种媒体课件等。但随着目前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如何查找需要的文献资料,而是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准确地获取我们需要的资料,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提高科研的创新性和科学性,这才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

文献检索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意识和检索能力的素质教育课,它是通过培养学生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当代信息的特点、获取途径和利用方式等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在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从教学方式上来看,文献检索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为学生介绍文献的发展过程,科技文献的种类和特点,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各种专业性的期刊、书籍、工具书、专利等的特点和查找方法,以及专业数据库的特点及其检索符号、检索过程、检索结果处理等,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相对比较枯燥,学生们往往对文献课缺乏兴趣,导致其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有限。因此,今后会发现,学生在毕业设计的完成和写作过程中感到迷茫,不会有效地查找和使用文献,要么是查不到有用的信息,要么是查找的文献数量过多,不知道如何分析和筛选有用的资料,甚至有些硕士研究生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综述、研究课题的确立、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与总结等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为增强文献检索的教学效果,需根据文献检索课的特点制定异于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在文献检索课程中穿插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对查获文献进行权威性、正确性、适用性、时效性等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献进行评价和整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论文的撰写,这是文献检索课程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和教学目的。因此,我根据几年讲授文献检索课的经验,对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开展文献检索工作作探讨。

1. 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教学实习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学生除学习一些检索知识,了解常用的检索、参考工具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检索技能。所以教师应根据图书馆条件,改善实习环境,充分利用馆藏目录、图书馆数据库、Internet网等教学资源,也可以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情况及毕业论文写作等,设置检索内容,使学生接受文献检索综合训练,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论文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上方法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各种检索方法,而且可使学生获得相关文献资料,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将各种数据库的检索过程与技巧、索引指南等特征内容在课堂上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加大教学信息量,以弥补学生很少接触国外学术数据库、期刊、专利、丛书手册等的缺憾,不但使学生对各类文献有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利于缩短教学课时,为实习留下足够的课时[3]。

文献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是“精讲多练”。应调整讲授和实习的课时比例,加重实习课比例,实习应当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检索理论和检索技能,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源,整理归纳,撰写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包含检索题目、检索策略、使用的检索工具、检索结果等,或者将检索结果以PowerPoint形式讲解检索过程、技巧和结果,然后教师加以点评,指出检索的优点、不足及如何进一步的提高检索的效率[4]。

2. 尝试开展互动式教学

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以教师为中心,根据课程安排,讲授内容。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也不例外,一般是讲解一些常用的检索资源,在学生下课后再将这些资源以作业的方式查一查,就完成某阶段的学习任务。这种常规的文献检索课的上课模式的实习只是检索单一的、实用性不够强的信息。学生也是围绕几个事先拟定的题目展开浅层次信息检索,达不到查全率(RecallFactor)和查准率(PertinencyFactor)的双重要求。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以师生互动的模式完成文献检索课的学习。互动式教学首先是教师根据学生将来毕业设计的课题方向选择一些难度不太大的课题,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与课题关联的检索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和精炼检索结果,使其逐渐完成检索的课题,即结合查全率和查准率完成检索。在检索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及时讲解,在一些关键步骤上指导学生,避免学生陷入误区。在检索结束后,教师要对检索结果进行评价,指出检索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使学生充分理解如何兼顾检索结果的全和准。通过师生们的互动,很多在检索过程中比较模糊的问题渐渐清晰起来,课题实践的效果也更加接近我们的目标。学生们对信息资源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都有了很深的印象,对于各种信息系统的检索方法也都在边学边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各种工具书、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的功能也都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5]。

3. 结合专业英语教学

文献检索课一般是在大学高年级阶段开展,此时虽说很多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英文功底,但是对于一些专业英语词汇仍然接触太少,因此检索系统中的一些专业词汇成为影响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的词汇障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这些语言障碍看起来源自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应由英语教学来解决,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专业性很强,唯有与检索系统的学习实践相联系,方能提高学生处理此类语言障碍的能力。

没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学生对英文的数据库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无法有效地查阅和利用国外文献资料。利用对文献检索课知识学习专业英语知识,达到既学习文献检索课程的知识,又掌握检索专业英语词汇的目的,还巩固英语知识,因此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英语的学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所以,建议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应同时开设专业英语与文献检索课程,在文献检索的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英语的学习,达到在学习文献检索课的过程中使用专业英语,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的目的,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更有其科学合理性。对于专业英语词汇的教学宜分别在某些特别章节,结合章节内容,学习必要的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词汇,解决使用外文检索工具中的困难[6,7,8]。

4. 利用文献检索课程培养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归纳总结能力

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归纳与总结需要搜集大量信息和资料,搜集到的资料的准与全直接关系到总结的是否准确和全面,而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通过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加以组织和整理,又可以成为一份新的文献情报资料,特别是对刚刚接触这一研究领域的人员具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启示。大多数科研院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有文献综述的要求,研究生更是有开题报告的要求,因此,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献综述的写作方式和要求,无论是对其进一步深造还是对其在日后的工作中思维方式的培养都是极为有益的。一般来说,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具体专题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充分收集相关文献,在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而归纳、总结成综合性叙述,属三次文献。而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更是要求对将要研究的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把具体的课题设计融汇到文献课的实习中,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某些课题进行查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文献检索的针对性,为学生自己完成毕业论文积累资料,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础。这样不但可以知道将要研究课题的创新性在哪里,而且对今后的科研工作有指导作用,包括实验方案、研究思路等。同样,也可以把文献检索与教师的科研和学生毕业论文课题相结合地把教师从事的科研课题中需要查阅的文献分给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既为教师们查阅了部分文献,又使学生实践了科研课题的检索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地提高了学生的检索能力。因此,在文献检索课中加入利用文献检索对某一课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向学生讲明其重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献检索课的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献检索方法的热情[9]。

5. 结语

文献检索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方法技能课,又是一门较枯燥乏味的课程,所以教师除要讲解检索方法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创造更多的实习课程,以便学生巩固文献检索知识,对文献检索课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探索检索方法,加深对专业领域的了解。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各方面的专业水平,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总之,信息时代与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文献检索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新思路,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使文献检索课真正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勇.信息素质教育与文检课拓展述评[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 2009, (4) :27-30.

[2]钱毅.论文献检索课和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情报探索, 2008, (16) :29-30.

[3]康美娟.文献检索课多媒体教学改革探讨[J].情报杂志, 2008, (1) :128-130.

[4]徐溢, 张剑, 徐平洲等.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2007, (3) :83-85.

[5]邓亚文.文献检索课互动-目标型教学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20, (9) :170-172.

[6]李军, 邓旭.专业英语和文献检索的教学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24, (1) :73-76.

[7]吕维平.影响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的词汇障碍[J].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9, 2:59-61.

[8]姜梅.英语专业文献检索课的创新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14, (5) :29-31.

3.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文献综述 篇三

摘 要 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不断提高,对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质在紧要关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训练的内容也已成为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了大量关于心理训练的文献。通过整理和归纳目前研究、发展动向,为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关键词 心理训练 运动员 方法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戰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双方在最后阶段,心理素质的优劣对最后的成绩影响极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要提高运动成绩必然要关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关注不同时期的心理训练。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目前研究心理训练方法的文献比较多,针对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训练手段和侧重点。根据田麦久学者的项群理论,将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的分类特点,收集整理不同项群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体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杜景强在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一文中从两方面来提高心理训练效果,第一点是选材多用微机”和“心理测试专用计算机”等高科技仪器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全方面的选材;第二点是在训练中注重启发运动员自身的性格欠缺,通过关注心理变化以及心理辅导,使运动员能够弥补自身的性格欠缺,完善其性格,树立信心,进行模拟心理训练,安排虚拟的实战训练,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尽量少的收到周围不利因素的影响,赛出好成绩。

2.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朝阳在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一文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来进行训练,例如:自我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意志品质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视角表象训练法、听觉刺激训练法、综合训练法、调节训练法。

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杨柳霞在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一文中介绍了几种心理训练的方法:环境更新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转移法、想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并且根据中长跑的项目特点介绍了不同时期运动员的心理表现及其训练方法。

(二)技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宝玉在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一文中谈到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是取得最好成绩的前提。武术套路的灵活多变、转折起伏等复杂及高难的技术动作,不仅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有要求,而且还要对心理能力、心理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表象记忆、情绪训练是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点。

2.技能主导类表现精确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针对射击运动员比赛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采用生物反馈的心理技能训练;编写运动员音乐调节手册,丰富心理调节手段和运动员业余生活,有效实施了赛前和临场的心理支持工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3.技能主导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玉林在篮球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初探一文中,针对项目特征,提出心理训练的方法。将心理训练的内容分为感知、表象、注意力稳定、注意力分配及转移、意志和情绪训练等。

4.技能主导类表现隔网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王成钢、蔡森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采用了目标设置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5.技能主导类表现格斗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军在对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中提出了对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表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示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等训练方法,还有针对技术和战术的心理训练方法。

三、结语

文献查阅总结得出:体能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注重运动员的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品格意志力的培养,这也与项目特点息息相关;技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更注重技能心理训练,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注重赛前、赛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暗示,保证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讲必不可少,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两个势均力敌的运动队胜负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而是心理素质的对抗。心理训练方法也将与时俱进,更加注重项目的特点和个人的需求来设置,使之得到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景强.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104-105.

[2] 王鹏,于占友,陳楠.浅谈高校投掷运动员心理训练[J].科技创业家.2014,05:171.

[3] 李朝阳.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73-74.

[4] 杨柳霞.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03:86-87.

[5] 刘宝玉.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1:58-59+66.

[6]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3:262-265+272.

[7] 刘玉林.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04:52-57+99.

[8] 王成钢,蔡森.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40-42.

4.心理课的感悟 篇四

上了一个学期的心理课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感悟,学校设这门课程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不是随便设的,来浪费大家时间的,我觉的我感悟很深。

在经历了自己的课堂和他人的课堂后,我开始反思:我们开设心理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让学生轻松一下,听听故事做做游戏,开开心心上完一节课?是灌输他们一堆心理学的概念、术语,让他们像学其他课程一样作为陈述性知识来掌握?还是像音乐美术的欣赏课一样只要有所体验、感受就可以了?不,都不是。我们的心理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切实存在的心理问题,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隐患,为了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从而使学生能以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使学生的心灵能够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的初衷”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通过一定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自己。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从各方面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心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在课堂上的学习也教我正视了自己问题,一直以来或许我不敢面对,想改正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老师课堂上的小小指点,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们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门课程是完全为我们大学生服务的,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希望她能越办越好。也感谢老师给我们的帮助。

市场营销1

5.对于心理课的探索 篇五

内容类型

学科

单位

姓名

联系电话:***:教学反思:心理健康: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 :董丽娜

对于心理课的几点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为了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在课堂教学中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一、创设良好的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氛围的创设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育人氛围,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营造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音乐导入法。

学生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课前播放与活动主题有关的歌曲、音乐,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活动中。如:在讲授“学会合作”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三个和尚的歌曲,然后让学生讲一讲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为歌曲中已经包涵意义,所以学生不难回答出

来,从而自然引入新课主题——“学会合作。”

2、妙用故事法。

追求新奇、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我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让学生阅读或倾听故事。如:《让情绪之舟平稳远航》一课中,我先讲故事:美国总统林肯出身贫寒,幼年时被迫工作来维持生计,后通过努力,成为有名的律师。他曾多次参选总统,到第八次才如愿以偿。在竞选总统期间,他的对手不遗余力地嘲讽奚落他相貌丑陋、出身卑微以及多次失败的经历。林肯很生气,但他并没有发作,而是写信给那个污蔑他的人——用最解恨最恶毒的语言淋漓尽致地骂,骂完了,也写完了,再把信撕掉扔进垃圾桶里。发泄完了,心情也好起来了。他这种宣泄愤怒和痛苦的方式,到现在还被人们所称道。故事讲完后,我引导学生们讨论:林肯总统是用什么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和痛苦的呢?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哪个学生不感兴趣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了调节情绪的方法,而且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进课堂教学。

另外,还我还采用表演课本剧,做游戏,演小品,辩论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自我领悟其中的道理,达到助人与自助的目的。

二、倾注真诚的师爱,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体贴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倾听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我在讲授《愉快地接纳自我》一课的教学中,我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后,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课堂。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导入新课: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伟人、名人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很多同学举手回答,答案跟我预料的差不多。我原计划是等学生回答完,然后引出主题。然而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没举手,于是我叫了一位平时学习不好、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女生。她沉默了一会儿,坚定地说:“我没有优点。”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促进她进步的好机会。于是我启发说:“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不代表在别的方面没有优点。例如音乐、体育、绘画、生活的其他方面。”她想了想说:“我有时帮爸爸妈妈吃掉剩饭。”全班哄堂大笑。我一愣,她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料。我灵机一动说:“对,这也是优点,这是勤俭节约的优点。”她抬起头感激地望了望我。我于是又继续问:“还有认为自己没有优点的同学吗?请举手。”竟有七

个学生举手了,都是平常学习成绩教差的。看到这种情况,我说:“人不可能没有优点。既然这几位同学没有发现自己的优点,那么我们分成八个小组,分别帮这8位同学找一找优点,写在纸上,然后全班交流。”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几分钟后我让各小组派代表起来发言。在说那位女生的优点时,学生是这样描述的:她眼睛很漂亮;她值日时来得很早;她经常去看奶奶;有一次一个同学感冒了,她把外套主动借给了同学。我说:“认为自己没有优点的同学,我们为她找到了这么多优点,来,让我们为她鼓掌。”在热烈的掌声中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在评论其余那些学生的优点时,大家各抒己见。这8位学生都挺兴奋,也挺激动,也有点儿局促不安。我趁热打铁:“你们对比一下,看看哪些优点和缺点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根据同学描述在头脑中重新勾画一个‘我’”。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主题:要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把自己的“昨天”“今天”“明天”联系起来。我又问:怎么样才能全面认识自己呢?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我让8个学生中的一个回答,他总结到:1自己反思2他人评价3与他人比较。

最终,我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自卑也不要骄傲,不要嘲笑别的同学,要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愉快地接纳自我。本堂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很高,反应热烈。整堂课都在有序、互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

本节课我如果时间关系对那位女生的回答故意当作没听到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继续讲已经安排好的课,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也会使那位女生更加自卑,在课堂上更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对于课堂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应该沉着面对,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它,解决它。也许,这意外的插曲会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财富。

6.大学心理健康课的收获 篇六

工程105 1005300517 宋楠

上了心理课后,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看清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坚定而明确的定下了自己的目标,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生有了更有意义的看法。从而,不再对人生感到迷茫,困惑。不再会为“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而久思不解。

每堂课,考试几乎都会让我们相对自由的做一些活动,跟着老师的课程进度,我们会全身心的去探索自己的心理状况,会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拥有的,想要的,珍重的。老师带领我们探索自己的过程真的很值得,我们对待我们的未来就多了一份自信,明确。

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用有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

通过上心理课,在大学了,恋爱应该是正常的了,可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恋爱心理。要正确的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迎接爱的能力,能准确的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还有要有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意或者不值得接受的爱应该有勇气拒绝。

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

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上心理课的老师讲课很有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希望学校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人处在世界上不能遗世独立,人际交往是作重要的,无论干什么都是与人打交道,以人为本。在人际交往方面不仅要有好的人际交往面,还有和谐的处好人际交往关系。对待他人懂得要尊重,要真诚,用宽容自己的心去宽容他人。还要学会谦虚对待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追求,要理解他人。还有重要的就是信用,不能答应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说真话,不欺骗别人。我想,这些东西都是基本的,也是容易做到的。

上心理课让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宽容,学会和家人朋友换位思考,理解体谅他人。更知道怎样去理解父母,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多开展这样的课程。

不知不觉中,已不得不和大学生心理辅导课说再见了。在这半个学期的学习中,从开始的微笑握手,让一向腼腆的我性格开始变得外向,开始爱和别人交谈了。然后是初入大学,心理辅导课让自己摆脱了刚入大学时的迷茫,及早的适应了大学生活。在大学生谈恋爱方面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现在我们所谓的爱情还有些冲动。滚滚红尘,真爱还需静静等侯。另外,关于人格的塑造和意志力的锻炼也让刚从高中紧张后放松的状态中走出来,意志力不如以前坚强的我努力改变着。还有在人际交往方面,纠正了自己以往的一些错误认识,对刚刚步入大学,想结交更多朋友的我们提供了十分大的帮助作用。

7.关于第一堂心理课的感想 篇七

心理学,原本就是一直很好奇的事情,仿佛可望而不可即,却又徘徊在每个人的身边。而我对心里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小时候魔法师的读心术,神奇而又神秘。在听说有这样一个培训班时,还有些欣喜,出于好奇,参加了这个培训班。

其实,高中阶段的同学们仍属于青春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烦恼,所以,在这个大集体中,我想认认真真学习一些小知识,在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同学们解决疏通一些心理上的烦恼。这属于李老师在第一课中说的“助人”。当然,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可以解决自己心中的困惑,也所谓“自助”,何乐而不为呢?在平时,学员与学员之间,有一些问题,也可以相互交流,沟通一下,或许,在一番交流过后,这个问题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得以解决,又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个大概就是“互助”了吧。当然,除了收获一些知识,在这个大集体中,还可以结交许许多多的朋友,这也是一大收获矣!在这第一节心理课中,学员之间也从陌生变得活络起来,通过几个小游戏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简单地认识了一下心理课的内容。课堂上轻松的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仿佛这不是课堂,而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谈天道地。所以,我对心理课的态度在这堂课的影响下,由仅仅是好奇转为了期待,越来越期待下一堂课的到来,也越来越期待学习心理学的过程,或许欣喜?或许充实?我期待着。对于课堂,我认为可以在以后的课程上规范上课时间,尽量不迟到,课堂中,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那样的话,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轻松,内容更明确。

8.文献检索课的心理学方法应用论文 篇八

心理学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心理统计是认识心理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在心理学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统计的误用.本文从心理学研究过程的内在逻辑出发,探讨了在心理研究中应用统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误用现象:有偏样本与小样本的使用,潜在变量的缺失,欺骗性的统计图表,量表信度与统计显著性检验的`考量,事后解释的谬误,统计关系与因果关系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避免统计误用的方法与建议.

作 者:陈启山 Chen Qishan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系,香港刊 名: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年,卷(期):4(3)分类号:B84关键词:心理学研究 心理统计学 误用 谎言

9.关于伦理学与人生课的感想 篇九

本学期的“伦理学与人生”的课意想之外地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对各大哲学大师哲学理论精彩的介绍,放映“深入观察”等视频,当然还有老师自己精辟的点评让我深受启发。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叔本华、萨特、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思想。现在以弗洛伊德为例,本人对其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在课余时间对其著作《梦的解释》有所涉猎。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被认为是发动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类的无意识是无法被意识所控制,人类的潜意识中蕴含了巨大的心理内容,他以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学术著作,通过对梦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对弗洛伊德的总结介绍,总的来讲其思想确实对于我以往的认识有着翻天覆地的颠覆。其中我对其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1923年弗洛依德建立起了精神分析更为正式的结构模式,这一模式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所定义,它们代表了人类心理功能的不同侧面。依据理论,本我代表所有驱力能量的来源。个人心理功能的能量根源于生与死的本能,或者是性和侵犯性本能,这些本能是本我的一部分。本我的对立面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理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我们为之努力的那些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了自己的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即会产生罪恶感)。人格的这部分结构依据社会的标准来控制行为从而发挥其功能,对好的行为给予奖赏(比如自豪感,自爱),对于坏的行为则给予惩罚(像罪恶感,自卑感,意外事故)。超我能够在非常原始的层次上发挥其功能,所以相对来说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就是说,不能够依据不同的情境来改变自己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能够分辨思想和行动,就会对某些甚至没有导致行动的想法而感到内疚。

其思想与以往的道德观念确实有着很大的冲突,给人一种对人类本身的全新认识。其哲学思想让我很喜欢但是我觉得它其中有不少缺陷。首先,其哲学思想大部分是弗洛伊德自己的感性总结,没有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另外心理学对于当时来说是虚无的,飘渺的,其中的解释不乏合理可信之处,但对于讲求有科学依据地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现实情况不符。另外的一点,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对于人类的精神病有深入的研究。但是,他将精神病人身上的特性推广到普通人身上,就让大多数人无法接受了。在《梦的解析》中,这一点也有体现。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心目中最大的禁忌就是“性”,而“性”又是人的本能,对于“性”的这个禁区,人们既想闯入,又迫于道德限制,所以只有在梦中释放自己的愿望,使自身得到满足。基于这样的理论,弗洛伊德在其对梦的解释中,除了个别十分明显的是对普通欲望的满足(如饥渴、排泄等)的梦外,大多数梦在他的眼里都与对性的渴望脱不了干系。这样的说法不但难于被人接受而且过于绝对,并不能涵盖所有梦的意义。第三,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作用就在于满足人的愿望,可以保护睡眠。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事实上,在我们的梦里,除了满足愿望的梦之外,也不乏一些焦虑的梦,有些梦甚至会影响到人的睡眠,例如单纯地受到白天未解决的事务影响而做的梦。虽然,弗洛伊德认为人民们的惊醒并非是梦导致的,而是由防御机制造成的,但他仍没有对于噩梦本身的产生给出合理的解释。在弗洛伊德看来,纵使梦本身的含义并不单一,他也不能给出过于多的解释,因为这对于一个理论的诞生是不利的。对于精神分析学这个理论学问来说,弗洛伊德不能兼顾梦的含义的所有可能性,但在对于精神分析治疗时,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忽视掉其他的可能性。最后,弗洛伊德提出进行梦的解剖分析时必须对病人的生活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行。这一点,我们认为是应该肯定的。也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不应妄自对他人的梦加以揣析。要想正确地解梦,我们就必须对做梦者有一个长期的纵向了解,因而解析梦这个过程,也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上面讲了在“伦理学与人生”课堂所获得的知识,现在来讲讲对老师课堂上的一些建议。总的来说,但以个人来讲,我对老师授课的方式确实感觉非常好的。我本人并不善于吹毛求疵,但这并不是说我没有很好的建议。很多课都有要求对老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我本人倒是很不热衷这点。首先我觉得老师或是学生都是聪明人,尤其是老师更是懂得很懂关于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吸收效果等等这类的方法。我觉得只要学生自己本身对所授知识有所兴趣,老师以合理的途径认真负责地传授,自然学生会有所收获而老师也会感到有所安慰。而这方面在伦理学课堂上我感觉老师做得非常好了,这些便是我对这门课的一些感想了,谢谢老师能有时间看我的写得不太好的建议,同时也非常感谢老师传授的知识,我想这对我今后会受益匪浅!

10.护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篇十

[2]张娟慧。 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03):160-161.

[3]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02):128-130.

[4]王满金,廖俪娣。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44-45.

[5]莫然。 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53-54.

[6]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5):513-517.

[7]徐建波。 硬膜外分娩镇疼孕妇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223.

[8]林健,杨英,何育教。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56-57.

[9]杨明英。 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120例舒适度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99-100.

11.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篇十一

备注:近十多年来大多数心理学者都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数据分析及显示,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方向等这些方面。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梳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这一问题需要探讨的一些方面。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

健康是生命之本,快乐之源,人人都企盼健康,并视为人生的第一财富,然而健康不仅取决于生理方面,还体现在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之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乃至生活,而且还关系到他们是否适应社会的方展。大量的学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这些已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

正常的智力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它是大学生能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环境、和谐地与人交往的心理基础和保证。因此,智力正常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己

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3、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能较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情绪是影响健康、学习效率、与人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要适度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喜则喜,当忧则忧。

4、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状况是体现和反映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乐于工作和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妥善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并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环境的要求。

6、有合理的行为

行为是心理健康与否的外在表现。包括行为与年龄特征相一致,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行为方式具有一贯性,理智的控制自己的行为。7有完整、统一的人格

完整的人格意味着其组成因素平衡发展,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身观,能够和社会步调一致。

9、健全的意志

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一致的顽强性。具有优良品质的大学生表现为有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1、大学生的生理特征

18~23岁的大学生,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体力脑性四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体,突出的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急剧变化。力,青春期处于最旺盛的哦哦时期。脑,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最发达状态。

性,青春期是性萌发和性成熟最神秘和最敏感的时期。

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过渡性,青年期是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期,也是少年心理向成人心理过度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大学时代是人生各种心理品质全面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这时存在不稳定、可塑性大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受教育时间长,没有社会经验,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就必然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有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1、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

大学生可以说是高考竞争的胜利者,不可避免的是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自豪感。但是大学是高手如云的地方,在此又失去了优势,加之对大学生活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感。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大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言行上渴望摆脱家长、老师的管束。同时他们远离亲人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处理,使得他们独立意识增强。但他们与社会接触很少社会阅历不够,经验欠缺,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很难做决定,他们还不能真正的独立,还需依赖别人。

3、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闭锁性是青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表现。个体情感由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就开始具有文饰、内隐的特点。然而,他们在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同时,又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他们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要了解社会,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一切都需要同他人加强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感情联络。

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理想具有现实可行性、时代性、阶级性、超前性、实践性等特点理性不等于现实,它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理想又不脱离于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与哦里现实的理想不仅没有立足的基础,而且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只能那个是一种空想。

5、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矛盾

性生理的成熟会引起性冲动和性意识,但是又要必须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校规、校纪,以强烈的意志压抑和调整性意识和性冲动,由此形成性意识与性道德规范的矛盾。

6、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矛盾 大学阶段是个体成熟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个体成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成熟,其中以性成熟为主要标志;二是心理的成熟,以自我意识的完善和个性稳定性的行程为主要标志;三是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即人的社会成熟,它以个体对自己在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为主要标志。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前全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的比例为16%~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和精神衰弱等症状为主,又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比例由上升的趋势。

大多数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性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业问题

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另外,有的大学生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2.情绪问题

主要表现为1)抑郁,情绪低落,伴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什么活动都懒于参加。2)情绪失衡,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敛型,表现为情绪波动大。3.人际关系问题

主要表现为1)人际关系不适,2)社交不良,3)个体心灵闭锁。4.情感问题

主要表现为1)爱情的困扰,2)友情的困扰,3)亲情问题。

5.性心理问题

性教育是道德教育、文明教育、健康教育,营业室也那个教育,基于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性生理与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表现在:

1)性生理适应不良,2)性心理问题。6.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特困生、“双困生”“网络生’等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奥都重视,他们更多的表现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身心疾病突出,心理负担很重。

7.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主要表现在:1)生活能力弱,自理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2)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弱。

大学生从个人层面上,应努力做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对自己过分苛刻,把奋斗目标去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以避免失望感;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排除愤怒情绪;多找朋友倾诉,以宣泄抑郁情绪;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不要盲目地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适当扩大人际交往;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树立心理调适的技能,是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即使调节负性情绪。

3、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及其成因,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4、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2、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4、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从补救性为主转变 为发展性为主

5、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

6、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将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

7、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适应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

8、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将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训练为主,网络等新技术将被广泛采用

9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

六、结语

通过多篇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我认为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 更广泛的意义上,更深人更全面地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其中有的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 想, 有的研究为我们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发现很多文章研究的问题、观点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很少有学者能从新的角度去研究这一问题。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而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基于现有的文献研究,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主题的研究还需进行深入探讨: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有待研究;不同大学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有所不同,这些都应对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进行梳理,为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健荣,大学生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 常挽波,大学生成才心理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3】 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刑莹,吴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5】 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6】 吕秋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北京,华文出版社 【7】 李继文,通向心理健康之门,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

【8】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9】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车文博,心理学原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1】 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 【12】 乐国安,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3】 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4】 李有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5】 沙香莲,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6】 黄训六美,大学生心理保健,北京,人民出版社

【17】 刘淑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8】 周家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咨询,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 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1】 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2】 孔燕,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3】 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中国纺织出版社 【24】 郭保华,大学生实用心理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5】 赵仲龙,胡学恺,心海导航,科学普及出版社

12.心理实践课的心得体会 篇十二

实践课与与理论课有很大的不同,实践课是轻松的,参与度很高,而理论课则显得有点枯燥。离开高中说教式的我们更容易接受实践课,游戏和一些小活动会更让我们接受。在实践课上,老师通过一些小游戏、活动等把思想渗透给我们。这样既不会显得死板,又容易被我们吸收。实践课不仅让我们发挥了主体作用,还让我们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心理,学会缓解情绪,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理性的面对挫折。在入学教育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更能引导我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美好的大学生活。

第一次实践课中,大家彼此都不熟悉,就算是室友或者是同班同学,也没有深入了解过,更何况还有不同专业的同学。大家都表现得很拘束,像小学生一样乖乖的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当老师走进教室说把桌子椅子挪开,我们来玩小游戏时,其实心里有点小激动,谁都不希望刚开学就面对一场接一场的说教。但是因为不熟悉彼此,我们还是比较害羞。老师的游戏看起来不像是大学生玩的游戏,但是感觉回到了童年很亲近。也就是这种感觉让大家热情起来,变得不那么害羞了。完成了第一个游戏后,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更是把亲近的室友拆开了,面对陌生的同学还是有一点小害羞,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设计队名、队徽、口号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各抒己见,很快便完成了任务,也迅速熟络了起来,那种交到了新朋友的感觉真的很好,刚上大学感觉没有拥有什么,朋友就显得很珍贵,上大学以来第一次感受到成就感。

第二次实践课的运动量没有第一次大,但给我的印象却是很深的,老师像是给我们做问卷调查似的,给我们发了两张纸,我清楚的记得写对自己的那个身体部位最满意,我写的是眼睛,等下了课自己有思考了一下,我对我自己很满意!课上真的收获了很多,最重要的是自信,现在我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我对自己很满意。我觉得这趟实践课最重要的就是教会了我自信和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做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在现在的教育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很多大学生因为心理不太健康的原因,走上了歧路,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历历在目。我觉得开设这门课程首先是为了让我们从高中生这个角色转变成为一个成熟的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心理健康,学会人与人相处,这既是基本的法则,也是美好大学生活的捷径。我们在交友过程中要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敞开胸怀,与他人真诚相处,同时,我们也要交益友,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相互促进,拥抱更美好的大学生活。在自我方面,要清楚的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做最好的自己。然后是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友善的人,拥有一颗热忱的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我们善待他人。也会收获友好,对于我来说,如果不熟的人也能对我致以微笑,或是一声简单的问好,心里也会高兴很多。最后就是培养健全人格,因为心理问题而犯罪的大学生不在少数,所以拥有健康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高中创新与传统的议论文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养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