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11篇)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一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之点滴
李桂容
在六月份参观了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后,我们学校组织了参观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对我们这样的学校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如何实施进行的探讨。最终学校还是决定从今年高一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新的开始,总是困难重重,但是我们高一全体老师还是咬咬牙坚持到现在。细想了一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8~9名学生,这8~9位学生面对面坐成一组。每个小组设立了组长,以组长为核心组建小团队,每个组员都有合理的分工。并且每个小组有自己小组的组名、组训、家庭公约、组徽,有自己的小组奋斗目标。
然后,我们对小组进行两大板块的评比:第一,德育板块,包括出勤、卫生、纪律、仪表、礼貌、宣传等方面;第二,学习板块,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方面。从这两方面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承包责任及评比。
最后,在学校层面对各小组进行总结表彰。每一周评出三个优胜小组,每一月再评出优胜小组,最后还在学期末评比出一学期中最突出的小组。同时,学生在个人优秀表彰方面,也着重考虑小组在成绩。也就是说从全方位引导、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实施以来,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前有利有弊,“利”在各种班级任务比较容易布置与落实,学生都不愿意自己成为小组拖后腿的那一个,而且做了还有加分,学生还是会以自己可以为小组加分为荣。“弊”在小组成员之间说话比过去方便了,所以晚修纪律有待加强,另外看黑板比较累,过去一抬头就可以了,现在却需要侧身,老师也不好控制看黑板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是课堂,课堂上小组间真正讨论的有多少?讨论到何种程度?时间是否允许?小组讨论是否能解决问题?课后学生又是否能去发现问题和补充问题?是否能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
同时,还有组长提出:回答问题总是那么两个人,其他人都不积极,工作也不大配合,怎么办?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积极性也在逐渐消退,如何刺激学生,让他们积极性可以继续提高?„„诸多问题都摆在我们眼前,我们需要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互相促进, 互相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每个小组由若干学生组成, 在一起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第二, 学习方式为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有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相互督促学习。第三,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学习技巧。第四, 以小组成绩作为教师教学的参照, 以及小组学习效率的参考。
二、英语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首先,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中,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 学习热情高, 可以带动其他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 或者老师有什么问题, 有的学生能很快找到答案, 其他没及时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争取下次自己第一个回答老师的问题。其次, 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相互提高。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学习长处都会有所不同, 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人之长, 补己之短, 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三,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团结互助, 相互交流, 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要探索出好的学习方法。
(1) 要科学划分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小组划分。可以将热爱英语学习的学生和排斥英语学习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英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分为一组, 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将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分为一组, 用组与组之间的比较来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当然, 这些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例如, 第一种划分方法可能会使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依赖学习好的学生, 自己不思进取;第二种划分方法中, 可能整个小组的学生学习水平都不是很高, 只是空有一腔激情, 不知道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而第三种划分方法容易使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产生不平衡心理, 从而消极对待英语学习。总之, 三种划分方法各有利弊, 教师在实际划分的时候一定要多参考每个学生的特点, 争取使小组划分合理恰当。
(2) 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在一个小组中,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不一样的, 可能有的学生记忆力好, 能够很快记住单词, 而另一个学生虽然记忆力不行, 但对语法的理解掌握比较有优势, 所以, 在小组分配学习任务的时候, 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可以让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相互配合, 解决问题;让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专攻自己的弱项, 学习好的学生在旁辅导。例如, 在一个小组中, 老师分配给大家几个题目, 让小组合作进行解决。小组成员就可以根据组员的特点合理分配任务。语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专攻语法题目, 对文章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就专门研究文章的理解, 在写作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就专门钻研作文的写法。英语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好的学生就负责在一旁指导, 对于组员提出的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 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或者让老师再分配给更适合自己提高的题目进行学习。
(3) 老师旁观指导。在小组学习中, 老师要做好督促和指导工作, 不能分配完了学习任务就认为自己的工作完成了。这样容易使有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将小组学习当成了课间闲聊, 不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在分配完学习任务之后, 要随时深入各个学习小组, 进行监督, 检查学生是否在认真学习。对于整个小组成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要及时指导, 或者提供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途径思考问题, 帮助学生学习。最后, 老师应该及时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热爱英语学习。
四、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学生的一些学习方法也很不科学,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英语教学与学习,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作用巨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上,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争取研究出更适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焦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使用策略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8) .
[2]杨小芳.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初探 篇三
一是讨论问题设计不合理。为了使讨论收到成效,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要具备可探究性,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且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和交流的价值。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问学生“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笔者认为此问题在文中容易找到答案,缺乏讨论的必要,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讨论失去兴趣。
二是教师对课堂引导和调控不够。新课改突出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是听之任之。可有些教师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做得不够好,主要表现为:一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讨论不加调控,导致学生讨论时间过长,以致学生产生懈怠的情绪;二是在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时却又武断干涉学生发言,阻碍学生之间的质疑与争鸣;三是对游离于讨论之外的学生监管不力。很明显,教师的这些不良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
三是有些教师把小组讨论学习变成走秀。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直接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提供给小组,致使课堂成了秀场,小组讨论学习变成了走秀,有讨论,无交流,更没有质疑和辩论。而对这样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我们能够期待学生学得盆满钵满吗?所以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维持小组讨论学习的长期性。有些老师以为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分个组就行了,然后就能万事无忧了,殊不知,小组讨论学习如果不用机制来维持的话,恐怕也就只能香两三天,最后结局无非就是无疾而终。
那么,如何来构建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是要精心分编小组。小组编排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小组能否长期运行下去。以笔者经验,小组编排大致可以按将教师直接分配和学生自由组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既能将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又能兼顾到学生的友情,从而更大效益地发挥小组的合力作用。
二是要精选讨论的问题。选择什么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讨论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课前选准合作讨论的问题。
依笔者之见,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理应成为学生讨论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当然值得学生讨论。难点一般是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内容,但又因涉及到对文章主旨及重要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不得不加以解决,但我想,这不正好可以拿来通过学生讨论,集中优势兵力加以攻克么?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可这样设计问题:在生活中,套子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没有好处?如果说有,那为什么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却在和科瓦连科发生冲突后的一个月后就死了呢?这些问题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对学生很好地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可恶可笑可悲之处。
三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和适时调控课堂。搞合作讨论学习,不是要教师做甩手掌柜,而是要教师担负起了更多的职责。换句话说,是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咨询者”、“顾问”、“参与者”,更是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管者。另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现场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引导,适时地给学生释疑解惑。对一些参加小组讨论表现不够积极的同学,要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对一些浑水摸鱼、开小差的同学,应及时纠正并耐心教育。
四是建立小组讨论学习的有效机制。学生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尊重与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建立以激励为目的的有效机制,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这种机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并用量化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同时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这样才会促进学生注重这种学习方式;其次是在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奖先掖后,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并形成周期性。
讨论式教学,是在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在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不能只流于形式,应将其落到实处。以上是笔者作为一个教书匠的陋见,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4.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四
四川省XX市XX区XX中学 XXX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转变和更新观念。课程改革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心理行为。合作能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满足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自己的数学课堂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但时间不长,刚刚只有一学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进步。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一些学生刚开始不敢上讲台,现在也能在讲台大声讲解。并且能够当面质疑。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和变化。当然也存在问题待解决,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和困惑。
古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新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始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编过学案,就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学习编学案,有时两三个小时还编不出一节课来,刚开始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由于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不仅学生没有准备好,教师也没有准备好,特别是组长的培训不到位,效果不好不说,学习的进度还跟不上。一节课的内容,两节课都还上不完。当时真有想打退堂鼓的想法。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新课前必须预习,如果预习不到位,学生的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开始我采取第二天的新课,前一天发学案,让学生回家预习,这样学生每天放学都要接到好几科学案。再加上学科家庭作业,不自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去预习,到第二天早晨就去抄别人的。这样教师检查的时候看见都做了,上课才发现有些学生没有去预习,这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我采取改变方式,当堂发学案,当堂自学,这样效果就好些。但同时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就是时间老是不够,没有时间去处理教科书上的练习题。于是我又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家里看书后只做书上的练习题。新课前抽查预习情况后,再发新课学案学习。这样就把教科书上的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预习的一把尺子。在大展示环节,采取分组轮流限时展示,哪一组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他组成员发现一处就加上一分,同时该组就减一分,小组展示按学生A.B.C级分别加一、二、三分。C级学生展示加分高,但也有风险,如果C级学生不能正确展示则该小组不得分。过了一段时间,问题又出来了:按我们的课堂模式,一节课开始的自学和当堂检测,学生在这两个时间段必须是自主完成任务。是不能讨论的,但小组内部学生容易习惯性讲话。我只好借鉴了别人的经验,加上一条纪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违规,当堂课得分清零。这招还管用,效果不错。
半期过后,学生已经基本上适应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的课堂也按照这样的模式上课:检测预习— 自学新课—组内展示—讨论—大展示—教师总结—当堂检测—小结结束。同时,学生上课主动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加操行一分。小组纪律不好或者合作差,被教师点名一次扣一分。在检测环节采取交叉检测的方式,避免组长为了得分而包庇组员。
5.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五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文件为指针,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依据课改精神,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借鉴外地课改的先进经验,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富有活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目标:
1、培养会学习的人才,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学会自主学习,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力求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力求形成“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点拨”课堂教学模式;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三、实施步骤与工作措施:
根据校情及教学规律,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改革,大概分为试点研究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全面展开(2012年9月起)三个阶段。
(一)试点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6月)
实施范围:七
(六)班、七
(七)班、八
(一)班、八
(五)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
本阶段主要任务:一是通过外出学习、校内培训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转变观念,认识课改的必要性;二是成立课改机构,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搞好宣传启动工作;四是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五是总结出适合我校实情的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使课改更有“实效”,课堂更加“高效”;六是发现能带动课改开展的教学带头人,充实课改力量,使课改工作可持续发展。
具体工作:
1、成立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冯小明
副组长:杨万富
组员: 余正武、戢祥登、徐波、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试点班班班主任
职责:
筹划课改实施工作,适时到班听课、召开实验班师生座谈会和反馈意见,共同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收集分析相关数据,推广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教师课改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益。
2、全员培训,切实转变观念:
(1)将聘请专家以及赴外地考察学习的领导、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理解并逐步掌握教学模式;
(2)学习观摩外地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组织交流反思;
(3)重新认识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应当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方法的指导者,学习动力的激发者,学习潜力的挖掘者。认识新教学模式下“先学后教”的核心理念,明白我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模式,以“导学案”(讲学稿)为教学抓手的课改具体做法;
(4)重新理解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不再是老师讲得精彩,老师的个人素质的充分展现,而是在于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发问、思考、领悟、发现,最终获得发展。
3、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全面宣传,让师生了解“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4、具体要求:
(1)由四个班教师按照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2)定期面向全校推出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示范课。
(3)学校号召其他教师不等不靠,自觉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课堂教学模式。
(4)本学期内,学校将组织观摩、反思、研讨,重点围绕学生活动的组织、教学的设计与呈现、课堂质量的监控、教学进度的协调等问题进行研讨,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5、在试点阶段,总结经验,修正实施措施,并鼓励有责任心、钻研有成效、有志愿的教师加入课改研究团队,以保课改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6月)
实施范围:七八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学科
本阶段主要任务:全面成立学习小组,让试点年级相关学科的所有班级都加入到课改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各学科根据“先学后教”的理念,初步形成“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点拨”课堂教学模式,各相关学科教师对这种教学模式由逐步熟悉到熟练运用,各学科形成成体系的导学案等教学资料,评价机制趋于完善,学校相关制度逐步健全。
具体工作:
1、成立“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各工作小组。使课改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工作小组设置:
(1)学生工作小组
余正武、徐波(教务处学生活动负责人)负责,各班主任协助
主要职责:抓好各班学习小组设置,并要有小组分组记录,负责小组培训。
小组设置原则和培训要点:
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功能联合体,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尽可能地使小组的组成体现一个班级的缩影。由于在每个小组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从而在全班各个小组之间组成了一个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组内异质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在各方面的差异和互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②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小组学习成绩的优劣与个人是否尽责密切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的学习任务分解到个人,或者全班任务先分解到小组、小组再分解到个人的方法,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了小组任务中的特定部分,一个人完不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而且也会给整个小组或全班的任务完成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小组的学习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输—赢”关系,在小组成员之间产生了“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荣辱与共”的积极互赖关系。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掌握了学习内容之后,就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学习成绩较差的成员,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的作用,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的小组不因个人的成绩不理想而失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③分配角色,分享领导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个学生往往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品质──有的善于倾听,有的善于捕捉信息,有的善于澄清事实,有的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善于组织活动,有的善于缓解冲突,有的善于组外外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同时,在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课题研究之中,学生的角色可以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④小组合作学习中课桌椅的排列方式
课堂教学中学生课桌椅的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和相互合作的程度和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桌椅的排列方式主要是一种一排排课桌椅朝前的“秧田式”,这种课桌椅的排列方式有利于同桌的两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是再大范围的合作学习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为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必须改变传统的课桌椅排列方式,可排成“田”字形或“T”字形等,从空间结构上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教学资料编制小组
余正武、戢祥登(教务处教研活动负责人)负责,各备课组长和实验学科教师协助(优秀的实验实验教师可以充实到负责人行列);
主要职责:
负责导学案(讲学稿)制作的培训与收集,编成体系,定期收集经验体会和反思材料,及时调整课改方向,在教研中不断地改进,使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和完善。
具体工作:
① 负责对全员教师进行导学案(讲学稿)制作进行培训;
② 备课组长负责制定教学进度,平行班实验教师负责备导学案并修改成型,并在教务处登记后交付油印室印刷,保证在上课时学生人手一份;
③ 教务处(戢祥登负责)负责登记并收集成套教学案,备课组长协助,为资源共享作准备;
④ 学校在每周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
⑤ 在实验推广阶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升运用水平,以期早日达到熟练应用水平。
(3)考核评定工作小组
杨万富、余正武(教学负责人)负责,各年级组、备课组长协助 主要职责: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到课堂上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二是督促教师在“先学后教”的理念下,采用“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反馈与点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三是对实验过程中工作不力的教师进行交流谈话,使所有实验教师能够尽快进入角色;对不作为的实验组或教师实行问责;四是通过听课、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等手段,发现并及时解决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五是通过评价,对课改效果良好的教师和学习小组进行奖励,对教师上报上级彰,并在绩效工资积分的相关项进行奖励。
2、多层面推出公开课,使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立体交流,迅速、全面地把握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
(1)交流课:备课组推出交流课,旨在交流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善。
(2)示范课:各教研组定期推出示范课,旨在突出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并以点带面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3)汇报课:每位教师推出一堂公开课,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成果。
(4)跟踪课:对改革不到位的教师,考评小组不定期听课,及时给予整改意见,敦促其落实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3、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1)改革并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重点围绕学生的参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形式的创新来制定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建立督促机制:对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反响强烈,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考评小组将采取戒免措施,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全面展开阶段(2012年9月起)
实施范围:各年级所有学科
任务目标:根据积累的教学实验经验,对教师进行再培训,用成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全面培养爱学、会学的学生
具体工作:
1、全面铺开课改工作,包括毕业年级在内的所有班级所有学科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2、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报告会或经验交流会,以研促教,并在其中大力推出骨干教师,培养自己的“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将优秀的教师推到“专家”行列;
3、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成为培养素质性学生的品牌之举,形成社会影响,多为社会培养爱学、会学的学生,从而提振学校的教学品牌形象。
四、保障措施
1、学校重视。学校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课改工作作为和中考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充分重视课改工作;试点阶段后学校领导轮值进课改课堂听课,每天不低于1节;
2、人、财、物的保证。学校在财力、人力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要是课改需要的教学硬件与软件,经审定全力投入。人员的需要,可按计划调整到课改实验中;
3、奖励机制到位。将课改成绩带入到评优表模中,同时,课改效果优秀的集体和个人上报中心学校进行表彰,对评价机制中优秀学生个人和小组,学校也予以表彰;对消极对待课改或持抵触情绪的教师在一切评优、晋级中“一票否决”;对积极投入到课改中的教师,在学校老师聘任中优先聘用;
4、制度保障到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健全各项制度,责任明确,做到事事落实到人,时时落实到人,环环相扣。
淅河中心学校
6.合作学习模式下的小组建设之我见 篇六
作为模式总有一天会“死”的,这是迟早的事情。我们曾学过:魏书生——“六步教学法”模式(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洋思初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初中——“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今天我们又到河北天卉中学学习了“合作学习”模式。我们如何走?如何做?象邯郸学步吗?如果我们还没有学象,这个模式就已经“死”了。因而,校情不同,学情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全搬照抄显然是不现实的。我校采用的“大树移载”技术,取掉纷繁的枝叶,留根和主干就行了。抓住核心,结合实际去创新。合作学习一个核心:就是要实现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的立意不是教会,而是学会、会学、乐学、创新学),合作学习的两个重点之一就是是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合作学习的前提,另外一个重点是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关键。今天我重点谈谈小组建设与维护。
一、小组建设
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小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走出了由教师一个人推动全班学生学习进程的尴尬局面,化整为零,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的统一管理下主动学习。打个形象的比喻,原来的课堂学习,只有教师是火车头,学生全是拖车车厢,车速自然无法提高,现在每一个小组都是动车,每个动车的动力合起来,整个班级就变成了一列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学生只有在一个有效组织、有效管理的小团队里学习,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高效。1.学习小组长(1)定位:
学习小组长是老师的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的小领袖,是一组之魂。学习小组长的学习能力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水平就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水平,更是一个老师的教学水平。(2)挑选标准: ①.态度积极、率先垂范。态度决定一切,学习小组长要以身示范,事事争先,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最大的热情带动每位同学自主学习、高效学习。②.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要想帮助别人,首先强大自己”,每位学习小组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自己站的角度一定要高,成为班级当中的学习英雄或学习领袖。
③.乐于助人、负责任。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的,能主动帮助组内其他同学搞好学习、答疑解惑,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提高成绩。④.组织、管理能力强。学习小组长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管理能力一定要强,能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学生意见,向同学们传达老师意见,起好桥梁作用。
⑤.集体荣誉感强。小组长要有强烈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不仅自己要争取优胜小组长、高效学习之星,还要率领本组争当优胜学习小组。(3)职责:
学习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起着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学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①.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展示和评价,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②.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③监督并落实班级班规的遵守情况。.④.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总结、公布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4)调整:
①.学习小组长实行动态管理,一个阶段后成绩不理想的小组长要做调整。②.学习小组长要通过竞选的方式产生,要上台演讲,小组民主推选。(5)解决好小组长工作的四大矛盾: ①.自己的学习与服务大家的矛盾; ②.学科组长和行政小组长工作的和谐; ③.学习小组内同学们的行政管理、感情建立与各学科学习的矛盾; ④.要处理好小组内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与参与的矛盾。2.学习小组建设机制
(1)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内学生分上、中、下三层,即AA、BB、CC三层),组间同质(组与组之间成绩平均,实力均衡)。(2)小组划分:
①.六人一组(或八人一组),分 AA、BB、CC三层(八人一组的应为AA、BB、C1C2C3C4,不能划分DD,会影响学生心态),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学习的缩影。
②.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③.每个小组都设计有自己小组名称、小组活动口号、组徽、组牌(或组旗)。(3)分工:每个学习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负起一定的责任。
①.每个小组有常务组长(八人一组的设常务副组长)、学科组长。②.常务组长抓学习,常务副组长抓常规、纪律。
③.每科选一名学科组长,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学科的学习工作,用以调动、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④.在讨论中首先分层,实行一对一讨论,(AA、BB、CC)分层解答疑问;然后进行层间讨论,即A教B、B教C;共性的问题小组集体讨论;在展示中,一般由C层、B层学生负责展示,把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达出来;由A层学生负责点评、拓展。(4)调整:
学习小组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适时进行个别调整,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上形成思维定势,避免各小组之间的不平衡。3.打磨讨论、展示、点评等各个环节、细节。
(1)讨论要求: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①.组讨论要明确内容、时间要求和目标,指导要求一定要准确到位,分层目标也要明确。
②.学科小组长起立安排本组任务,具体布置每层学习目标并组织组内ABC分层讨论、分层达标;必须坚持“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小组长控制讨论节奏,安排组内“兵教兵”,例如:可以让Al准备拓展,A2教C1,B1准备展示,B2教C2。③.讨论要全员参与,坚决克服假讨论或不用心讨论。
(2)展示要求:展示是“合作学习”最关键的环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学习动力。
①.展示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口头展示,也可黑板或书面展示。②.展示对立姿、体态语言、说话的语气规范都要有要求,如学生一定要声音洪亮,不要哕嗦,不要紧张,动作要舒展、大方;黑板展示书写一定要认真,字迹要工整,步骤要规范,效率要高;点评结束时要说“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明白了吗?” “有问题的同学请提出来”“谢谢”等。
③.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口头展示要指定不同层次同学进行,不指名但分层,要脱稿展示。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展示要围绕学习目标。
④.在展示点评中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展示要有侧重,什么问题该A展示,什么问题该B展示,什么问题该C展示,谁来点评,老师在备课设计时就要设计好;二是展示人和点评人要提前准备好,老师要在巡回指导时给予特别关注;三是用多种方式展示,但一定要多用板书展示,前后黑板全用起来;四是学生展示和点评时一定要脱离材料。
⑤.老师要对展示的内容和展示的学生有设计,确保展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准备展示和展示点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展示的内容不一定全是准确的答案,也可以是错误的教训,展示过程中老师要巡回指导,认真思考,努力将当堂内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
⑥.学生展示时,所有学生都要动脑子,未到黑板展示的同学要认真修改订正学案,使全体同学在展示环节都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有事可做。展示结束都要有掌声鼓励。(3)点评要求:点评的准备和对知识方法的归类拓展是高效学习的有效途径。①.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拓展,点评时要关注达标和结论生成过程,每个学生点评结束都要问一句“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还有补充吗?”,其他同学可鼓掌表示赞同。
②.老师、学生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4.小组活动注意立体分配任务。
要重视小组活动立体任务的分配,对每一个学生安排不同任务,包括组长的任务、AA、BB、CC三个层次的任务、展示同学的任务、点评同学的任务、非展示点评同学的任务等,小组长、老师怎样检查,都要要求明确具体。小组长要根据需要掌控小组学习进程及每一个同学的任务。老师要参与小组讨论,及时掌握学情。
二、小组培训
(1)小组长培训
一个优秀的组长就是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他能在组内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认同,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使整个小组团结、有序、共同发展。
实际操作方案: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 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
①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②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③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④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⑤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⑥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在我校小组长的培训上,肖校长就亲自为组长作指导,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方法指导。校长都能来帮我们培训小组长,更何况我们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呢?通过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
第三、给小组长加“自助餐”。小组长为同学们服务,很辛苦,学有余力,必须有所回报。“自助餐”应注意的问题:有例题有规律方法总结有针对性习题有答案;量上由小到大;对小组长的学习效果要有检查评价,这实际上锻炼了组长的自学能力。
第四、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一定让学科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本学科班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这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内部动力和源泉。
第六、经验交流,给予荣誉。定期召开的小组长培训会上,给出小组长一定的时间交流小组管理的经验或心得体会,每班评出优秀小组长(一般为一周中的优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并给予表扬。(2).小组成员的分层培训
实际操作方案: ①统一培训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有关的经济学家估算,三十年后也就是2040年,我们国家的富裕程度要达到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你们三十年后是四十七八岁,你们是社会的中坚,那个时候你们会代表中国到世界上打拼,你们会代表中国与日本、美国竞争,那时的你们,需要具备什么素质。你们可能会领导一个团队或在一个团队中担任一定的职务,那你们一定要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有良好的大局观。你们要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项较大的工作。你们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你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这是你的立足之本。你要学会与人沟通,谈判、表述简明、得体,有力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有思想,这些能力与意识,是我们的人生所必需的,但现在你们具备吗?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习、锻炼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锻炼自己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小组成员互帮互助,锻炼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展示、点评和质疑,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我们面对未来自身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②特优生培训
a.领导力建设: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高级管理人才,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同时还要锻炼领导力。通过在小组内担任学习领袖,带动小组学习,锻炼自己的合作和领导力,提高综合素质。
b.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其他学生学习,为他们讲题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学习,反而更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c.尖子生通过在组内帮助其他学生,收获到其他学生的感激,获得尊重,收获在同学中良好的人脉,实现精神的满足和价值的实现。正是这种精神的动力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小组合作和建设中来,促进小组的良性发展。③优秀生培训
优秀生是小组的中坚力量,优秀生积极性的调动,直接关系到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
a.思想引领。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要在学好知识的同时,锻炼自己合作、交流、表达、创新、自信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合作学习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要充分地发展自己,锻炼能力。b.参与合作。就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来说,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受益最大。帮助C层同学讲解题目,帮他们学会知识的过程,也是自己巩固、提高的过程。因为一个题目,你可能能解出来,但不一定能教会别人。这是因为你对题目、题型和知识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条理、系统,而为别人讲题,又是一个梳理做题思路、加深题目理解、总结规律方法的过程,能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条理、系统,并且能够加深印象,巩固、强化知识,形成能力。同时,你存在不会的问题还可以向A层学生请教,解决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别人,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使自己思路清晰、条理,还能收获别人对你的尊重和感激;请教别人,学会知识:这样的课堂,何乐而不为呢? ④待优生培训
a.思想引领。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正为待优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自主学习、小组的督促学到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学到的,通过讨论学会在自学过程中不会的,通过展示加深印象,获得肯定,增强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给了他们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实现由不学到学的转变,由学得少到学得多的转变。这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激励其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实现学习的良性循环。
b.行为规范。待优生最缺乏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赋予其一定的职责,明确自身的责任,率先垂范。发挥小组的监督作用,针对他们学习中不好的习惯适时提醒,逐步改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适时肯定、表扬。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课堂上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和组长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
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班级是学生生活的地方,是他们共同的家园。人不能没有自己的家园,否则就失去了根;学生失去了家园,就等于失去了生命,所以班主任应为学生成长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7.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篇七
关键词:小组,自主管理,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走到课堂改进的拐点, 前进的号角催生着智慧;回顾课堂改进的历程, 成长的收获激发着热情。课堂改进, 让自主管理的档次拾级而上, 让合作学习的实效水涨船高。登高必自卑, 只有历经凝神聚力的筹划、扎扎实实的推进, 才能收获“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在此, 我结合班级管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谈一谈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
一、自主管理是合作学习的基石
小组自主管理既要抛弃“各扫门前雪”式的意识, 又要树立“我很重要”的思想。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拥有着为团队增砖添瓦的责任, 每一个民主推选的纪律组长都肩负着矫正方向、激发动力的使命。
为了凝聚团队的力量, 就必须做好纪律组长的选拔和培训工作。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是选拔纪律组长的参考标准。此时, 学生鉴识组长的能力非同一般, 超出预想。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组员的选择, 给予组长真诚的信任和指导。毕竟, 每一个组员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在“船长”的带领下劈波斩浪, 一往无前。实际上, 我们的学生颇具慧眼, 总能让出类拔萃的班干部脱颖而出。正是这些纪律组长的恪尽职守, 用心服务, 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氛围, 才成就了优秀的团队。
二、课堂反馈是合作学习的抓手
课堂, 永远是学习的主阵地;着眼有效课堂, 永远是我们矢志不渝的目标。课堂反馈, 无疑是课堂改进的有效抓手。之于老师, 有助于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设计的创新。像语文课《唐诗宋词选读》的诵读进行小组的捆绑式评价, 每个小组都不甘落后, 每个组员都跃跃欲试;像英语课的课前演讲, 进行个人与小组相挂钩的星级评价体系, 或读或背, 等级量化。这些新思路变被动为主动, 既激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
然而, 课堂反馈是一项繁琐、持久的工程, 需要每一位同学的苦心经营, 尤其需要学习组长的运筹帷幄、课代表的准确记录和学习委员的及时反馈。学习组长在课堂负责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 在课后负责作业的认真检查和反馈;课代表及时和学科老师协调、沟通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动向、新思路;学习委员负责每天的个人反馈和整体评价。如此, 长效的运行机制才能催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才能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才能成就班级综合实力的的扶摇直上, 也才能打造出鲜亮光彩的班级品牌。
三、科学评价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适合学生特点和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案才是科学的、合理的, 才是富有生命力的。没有科学评价方案的保驾护航, 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然而, 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声音, 需要真正地传达学生的期待。在方案制定之前, 我和班委、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值日组长以及舍长进行座谈调查, 了解学生的心理期待, 把握规则的制定走向。第一步, 在主题班会课上, 我将评价方案制定的原则和范围进行定位, 然后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达成自主管理的共识, 制定《小组自主管理和合作学习评价标准细则》;第二步, 班级事务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 制定《班级常规活动责任分工表》;第三步, 试行稿以两个月为周期进行完善, 小组定期修改、调整, 不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不断注入学生的新期待, 也不断为小组的评价体系注入新活力。如此, 方案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畅通无阻。
四、及时落实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班级无小事, 事事要挂心。生活和学习常规的反馈, 事关每一个小组、每一个组员的定位, 需要及时、客观地进行反馈和评价。毕竟, 反馈就是督促, 评价就是导向。一日一反馈, 一周一汇总, 一月一检阅, 形成常态的课堂改进的有效助推力。
每天的小班会时段, 组织委员反馈一天的生活常规量化情况, 班长点评一天的纪律、卫生状况, 学习委员反馈一天的学习常规量化情况, 副班长点评一天的学习、生活状况。有反馈, 有点评, 让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及时地进行班级定位。得失寸心知, 学生自然会有所心动, 有所行动。
每周五自习课,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作为班级的三驾马车组织班委进行一周班级事务的梳理和总结。在班委例会上,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就各自分管的工作聆听其他班委的意见和建议, 群策群力, 或激励, 或鞭策, 形成班级的一周行动指南。
一月一检阅, 既要检阅每个小组的收获, 也要检阅每个同学的成长。小组的收获将作为小组座次定位的参考, 而个人的收获将会走进每个同学的成长档案, 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这样, 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同学在每一天都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目标“今天我要做得更好”。
8.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 小组合作模式 实践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67-01
一、小组合作的内涵和特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合作”作为手段来提高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通过发挥小组内每个个体的自身优势,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共同参与、共同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组内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教师的角色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调控者、管理者,起到舵手和主导的作用。
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细化要求组内每位成员能提出问题、参与论辩,要学会寻找合作伙伴,要积极地向合作伙伴提供帮助,要对自己及组内成员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要从读、说、听、写四个方面设立共同的学习目标,共享学习资源,明确分工任务,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传统学习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即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大多数学生之所以还捧着书本学习英语,主要是由于外在动力的因素,而不是从内心渴望学习。由于主观上没有兴趣,在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寻求帮助。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也无法关注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像笔者所在学校这样一所优质生源大量流失的农村初中,生源普遍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弱。还有一部分外地学生,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家庭氛围,外语基础基本为零。因此,靠传统的讲授法难以让他们学有所获,学习效率低。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
笔者从2014年9月开始在所授的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实验,通过调查,发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 小组内,大家互相帮助,共同为小组的荣誉而战。组内六位同学的成绩按照由高到低的阶梯型分布,分为A、B、C三类。处于A类的同学能够耐心地辅导B、C类同学,处于C类的同学能够虚心地向A类和B类求教,同学之间相处变得融洽,班风和学风都有很大改善。
2. 课堂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的英语学习氛围浓厚,英语课堂有了生机与活力。
3. 在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探究知识成了他们自身的内在需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操作
(一)科学分组,明确分工
在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组长要对组内每个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在新授课,按照优等生(A类学生)教中等生(B類学生),中等生教学困生(C类学生)的原则;作业讲评课则是学困生求助中等生,中等生求助优等生原则。每组同等次的最好有两人,这样对讨论和探究问题有利。组员之间要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发扬团队精神,努力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帮助,克服英语学习中读、说、听、写的关隘,突破瓶颈,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二)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操作形式
1. 新授课,采用生教生的合作方法。
在学生预习和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小组内的学优生向组内其他同学讲授新知,使全组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推出一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这样的操作形式能够促使每组的优等生在自己学会、会学的基础上,不仅要教会其他学生,而且要会教其他学生;中等生力求自己在学会的基础上,教会学困生。他们在给同伴讲述时,也巩固强化了自己所学的知识。事实证明,新授课生教生的合作方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八年级结束,几个优等生回原籍读书(外地学生),只能让中等生充当优等生,结果这几位中等生在九年级期中考试中全部考优秀。
2. 作业讲评课,采取优等生求助于教师,学困生求助于优等生的方法。
教师批改作业只有日期没有等次(但难题顺利完成的会有表扬标志“☆”),下发已批改的作业本;整体性错误教师讲解(声明讲解一遍,不懂只能问别人)。学生先自行订正,优等生把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向教师请教。完成了这一步骤以后,中等生求助于优等生,学困生旁听;中等生在订正时,学困生可求助于优等生,优等生帮助学困生解决疑难问题。用这种方法,解决了教师一言堂,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学生既学会发现问题,又学会解决问题。此时,班级成了大组,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能去别组求助(中学生的强烈自尊心使他们在以后的课堂听课与作业中会更认真仔细)。以此达到大面积提高之功效。此合作后,课下还有一环节,学生个人上交订正后的作业本,教师抽查(同一题不同学生错误原因不一样,传统课堂无法解决),回答不出,再次向他人求助,直到真的弄懂为止。
9.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九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理念的有效更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本文首先对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包括开展原则、存在问题等,之后文章对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包括: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明确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前提;引入竞争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恰当的引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催化剂等方面。
【关键词】初中生物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实施策略
1.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简称合作学习,是以合作互动的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方略[1]。合作学习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系统利用生物课堂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来促进学习,促使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其最大特点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这对于枯燥乏味的应试教育有着变革性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丰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开展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2]。而当我们在初中生物的教学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有明确的小组讨论主题,或需解决的学习任务;(2)小组内各成员要面对面互动;(3)小组内要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
1动的气氛;(4)小组内人人参与,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果能按上述原则落实到位,真正开展起来的话,对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效果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但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很多地方都是流于形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一般就显示为:分组的随意性大、合作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的合作意愿不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深、合作学习的效果不明显等。根据实际显示,初中生物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很多学校的实施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见开花,不见结果”,到最后往往都会出现合作过程热热闹闹、气氛热烈,汇报过程冷冷清清,学生你眼看我眼,争着往后退,没人站出来发言。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要让它在初中生物的教学里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找到有效的实施策略,并使之落实到位。
3.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分析
3.1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基础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小学,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但传统教学模式是标准化、统一化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有着工作量小、易于管理等优点,但从长远来看,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脱离了教育实际。所以,尊重差异、面向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这就成为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的“必由之路”。科学分组为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但科学的分组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通过家访、谈话、调查、课堂
表现等综合观察为学生分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让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小组内部获得合理的搭配。分组时应避免 “就近原则”与“一成不变”的原则,即不能因为学生座位离得近就分成一组,也不能只分了一次组之后就再也不重新分组。而应该根据组内学生个体的变化,以及学习内容的变化,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重新分组。
3.2明确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前提
在有了科学分组的基础上,就要合理并且明确地进行分工,职责到人。一般可以采用6人小组制,对每个合作小组,要设立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监督员和信息搜集员等不同职务。其中,组长负责本组的全面工作,主持组内讨论,分配发言任务,协调学习进程,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情况;报告员负责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结果;监督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学习和纪律情况,做好登记;信息搜集员主要是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资料的采集整理,辅助记录员落实组内学习遇到问题的处理工作。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结合实际情况互换身份,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不同感受,以达到全面共同发展的目的[2]。教师要定期对各个小组的考核成绩进行检查,并结合各种考核成绩,对进步程度不同的小组和人个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考核出现下滑的小组,要及时总结差距,找出原因,制定解决措施,最终使全班成绩共同进步。
3.3引入竞争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方面是要尊重各组之间的差异,努力促使各小组共同进步,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要促使学生进步,又必须引入竞争。针对初中生的年龄,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要想取得
一定的成效,都应该建立在竞争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初中生物教学所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该是一种以一定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形式,以教学过程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教学机制,并且要形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在组间开展有序且良性的竞争。这种竞争可以采取两组为一个搭档,互相检查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纪律情况、课堂表现等方面,互相帮助、互相竞争。每月选出一组进步楷模,让各组学习。以此实现各小组你追我赶,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3.4恰当的引导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催化剂
在初中生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关注的是要学生起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自我能动性与自我学习的能力,但教师在每个环节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包括导学案的设计、活动内容的安排、考核模式的制定、竞争方式与途径的规划等等,都需要教师充分的前期工作和大量的准备[3]。一般来讲,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设问一般不宜提出太多的内容,最好是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作为载体,以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使用现代科教等手段去主动获取更丰富的知识为途径,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为目的,最终形成每个学生的最大效率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
4.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地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进步的理念是显而易见的[4]。所以,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定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 郭凤云 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
10.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十
内容提要: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大部分同学在这种学习中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就像李白的诗歌,虽然剥夺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但它们依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当然,只有通过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才能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得到最理想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行有所得 尺有所短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我校积极开展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化学课堂教学都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程序如下: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选聘组长。
(1)自主先学阶段:教师课前布臵学习任务,设计导学案,难度要适中。小组成员自己独立学习,记录学习中的问题和体验。例如:在学习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来探究。这样既有探究价值,又不至于使学生无处着手。(2)组内交流阶段: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完成情况,成员间开展讨论交流,解决各自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推举1人,汇报学习结果。
(3)组间交流阶段:小组成员积极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提出小组学习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把学生引向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方向。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中,考虑到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可行性,我们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臵的探究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
(4)进行探究阶段:根据小组间讨论结果,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操作、验证、总结。例如针对上面(3)的课题,要求小组设计出实验装臵,从所提供的仪器中选出正确的仪器,合作实验,制取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5)小组评价阶段:教师根据本节课小组表现,进行总结,并评出优秀合作小组,予以记载。在实行这种模式一段时间,我们有了一定收获,现汇总如下:
一、行有所得:
1、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把预习工作放到首位。化学课堂第一环节就是组长检查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如果学生未预习,交流时人云亦云、只知从众,就不可能得到其他同学的尊重,也不可能通过小组长的检查,这样就有效的促使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
2、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能活跃化学课堂气氛,学生乐于接受。例如,在探究盐酸和硫酸的鉴别实验时,我们把问题抛给各小组,建议小组先进行讨论,然后由一人归纳出本组的所有实验方案,一人与其他小组交流,充当“密探”,其他人进行实验验证后向全班同学陈述,归纳出好多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令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活跃了化学课堂气氛,学生乐于接受。
3、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上,教师短时间内进行精讲,其他很多老师要讲、要做的内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因而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特别是实验探究课,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地发挥。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例如: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块状石灰石、石灰石粉末的选择,盐酸、硫酸的选择)的探究,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臵的探究,对所制取的气体的检验方法的探究等,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合作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建立,给学生提供了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化学学习的快乐。
4、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演示实验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探究课堂中,要求每一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实验仪器,把学生由演示实验中旁观者转变为实验活动的动手参与者。在小组内,实验探究活动促使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成员,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就必需对所要解释的问题认真分析,从而提高了自己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实验探究最理想的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化学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顺应新思想的课堂学习模式,但是在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尺有所短:
1、易使学生产生不准确的知识印象。例如:学生在预习二氧化碳这一课时时,发现二氧化碳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从而牢牢的建立了二氧化碳是有害的印象。在这一“首因效应”作用下,我们想要扭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为避免这一问题,我们应在导学案上有所体现,对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明确体现。
2、小组合作学习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上。化学课堂上,只有教师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当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成效的。但很多时候,特别是初四化学教师为提高课堂容量,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促使学困生浑水摸鱼,直接复述学优生的答案,出现优生演说,学困生陪坐的现象。而且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经常观察到,一位同学拿着试管,另一位同学向里面滴加溶液;一位同学手拿量筒,另一位同学在读数;一位同学手拿烧杯,另一位同学在搅拌……因此小组合作前,要明确分工,让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学生思想压力轻了,自信心增强了,学困生也就能够独立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了。
3、小组合作学习易造成两极分化。在小组的合作中,学优生比学困生显示出更高热情、更高质量的参与行为,我们给学困生设臵了很多的问题,而学优生则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回答。但这些学优生提供的“帮助”很多时候是无用的,特别是当学优生持续扮演这些帮助角色的时候,这样的环境创造了一种“规则”,起到了不鼓励学困生参与讨论,只需要接受成果的作用。其常常表现为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状态好点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学困生,状态差的学生只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学困生在合作小组的大部分情景中被淘汰出局,不能全部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去。只有让这些处于“游离”状态的学困者参与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才算真正叩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4、小组合作致使课堂容量小,影响进度。小组学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就要有充裕的时间给予以保证。因为学生有时思考方向不当。教师还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讨论,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发言的机会。例如,对社会中的化学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几起环境污染事件、假酒案等。学生的思维方向有偏差,小组讨论曲折迂回,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出现小组成员为了无关小事而争吵,比如谁来担当主讲发言人等;也会有转移话题闲聊的情况发生。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达到学习目标,致使课堂容量小,影响进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建立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对学生由充分的了解,对课堂的把握要有很强的灵活性。
1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建立 篇十一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建立
首先是进行分组。学习成绩总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他的因素也总是围绕能不能促进这个小组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的。所以我基本是学习成绩上的混杂分组。组长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是这个小组中成绩较好的,管理起来比较具有说服力。我还会考虑到少部分积极性高的学生,毕竟肯做事也很重要。记得在我读书的时候,也许因为班级人数较多,坐在前面的往往和后面的同学讲不上几句话,三年下来,尽管同学一场,却依旧陌生,很难感受到一个集体的味道。我现在面对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我改变这种状态,相处、相识,因为了解而感到亲切,每个学期我总要进行两次重新分组,而且尽量将原来的小组拆开,这样有很多的好处,既可以避免一些小集体的产生,使全班逐渐融洽,更具有凝聚力,而且有些学生的想法我总有机会可以满足他,虽然刚开始我也遇到了较大的反对声,也许刚刚适应了小组成员,而我又要进行重新分组,学生有点不愿意。我把我的希望,我的想法以及这样做的好处跟他们进行沟通,再加点班主任的权威和我真诚的承诺,就过了这一关。现在我尝到了甜头,这学期的又一次分组没有一个学生要求调换的。在多次的分组中,我尝试过让个别学生分组、组长选组员,组员挑组长,每种方式中,都能让我对他们有进一步的了解,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想法,可以更好地走近他们。对于分组,我想要的理想状态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理智地进行自由的混杂分组;每个人都有做一回组长的想法,也许不一定很有成就感,但至少可以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只要愿意,我都会为其提供机会。这也是我们这个集体的目标,我们正一步一步走近它。
小组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它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班主任又是游离在小组之外的,很难从实质上给予帮助和指导,我能做的,就是在小组成立之初让他们给自己小组起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小组名称,规定一个意见分歧时,大家认同的解决方式,想一个成功时小组特有的庆祝方式,制定一个小组近期的目标,并做好桌牌,让大家每天都可以看到,以起到激励小组的作用。实践看来,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些富有意义而且有趣的组名让我感到了我们这个集体的活力。可是我依旧为不能参与到小组建设中去而感到烦恼。于是我开始采用座谈会的方式介入小组建设。每周我选择两到三个小组,面对面交流,谈谈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再引导他们说说自己发现的其他组员的优点,这些优点能不能帮我们解决小组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针对具体的困难,也给他们一些方法和指导,以及教给他们一些合作的技巧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感到了他们的真诚与善良,帮助他们之间进行了较好的沟通。看到他们能进一步进行合作,我真的很欣慰,尽管我自己做得也是懵懵懂懂,但相比较而言学生更需要帮助和指导,必须给他们做好坚强的后盾,于是他们推着我又向前迈了一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试行了半学期后,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通过这份问卷,我详细地了解学生对这种模式的态度、目前进行的合作学习给他们的感受、后续工作中学生的想法以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好的意见或建议,这一工作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再次充满了信心,用问卷调查获得的具体而又真实的数据,用“当有32位同学喜欢我们的合作学习,有37位同学觉得我们或多或少的都具有合作的意识,同时有34位同学已经感觉到了我们还未“成熟”的合作学习给自己带来了或多或少的益处,并且有23位同学愿意象一支足球队那样通过合作来认识我们的同伴,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继续我们的合作学习的摸索与探究”这样一段文字,开始了《关于再次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员》的主题班会,我将《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一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部分提炼出来介绍给他们,例如什么是合作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什么优点?为什么要进行混杂分组?为什么我们要帮助别人?我们如何进行小组建设?通过这次班会,我和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较为具体的认识,更加明确了自己是在尝试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从而做好坚定地走下去的准备。
为了进一步促进小组凝聚力的形成和培养组长的管理能力,我大胆地改变了班级管理模式。组长管理组员和考核小组管理班级两条线并行。其中组长对组员的管理是和“五自”活动相结合的,从早晨进校是否迟到开始到晚上放学之前所有的活动,加分和扣分都由组长详细做好记录,然后在放学总结时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同时接受大家的监督,无异议后就记录到黑板最上方各小组自己的板块当中,一周累计一次,总分最高的五个组就获得本周的“五自”优胜小组。拿到“五自”优胜小组次数最多的五个组长就可以获得本学期的“管理之星”。考核小组管理班级是每周由一个小组4、5个人对整个班级各项事务进行管理,有检查校服穿戴情况的,有检查眼保健操是否认真的等等,避免了以前值日班长一个人管所有事情的烦琐和辛苦,同时也是对组长管理的监督和补充,遇到问题和矛盾,一律采纳考核小组的意见。两者并存的管理方式确实减轻了班级管理上的一些负担,同时在“五自”优胜小组的竞争中,他们的争强好胜、他们的团结、他们的宽容、他们的努力,都让我颇为欣慰,虽然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我能够理解,并相信在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中,我们会成长!
或许现在的我偶尔会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适应,但我心里清楚得很,一切才是刚刚开始,好在我们还有时间,更好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中,这个大集体中有人引领我们,有人指导我们,有人帮助我们,我相信大家跟我一样,都期待着引领之下再次奔跑,指导之下更加智慧,帮助之下有进一步的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周小结模式06-11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06-17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06-15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07-23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07-31
小组合作学习音乐12-07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6-12
小组合作学习考核细则09-27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0-24
小组合作学习试行方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