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

2024-08-03

独立思考(共9篇)

1.独立思考 篇一

3.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清作者的演讲思路,明了作者关于教育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科学、客观地思考文章中涉及到的教育方面的问题,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地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能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清演讲思路,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理解爱因斯坦有关教育问题的观点。

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防止学生陷入片面狭隘地否定现行教育的误区,实现文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的,让学生学会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一、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及教育改革的趋势,了解自己身边的教育现象,为学习课文积累材料。

二、布置学生准备课后思考题:

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全世界奥赛中频频获金奖银奖。在一长串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中,有好几位华裔科学家的名字,然而真正由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却至今没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在1936年“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作过一次演讲,对于学校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诸如学校的目标是什么,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等问题都有精彩的论述。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演讲词,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我们现在的学习都是有意义的。

二、介绍爱因斯坦

大家一定知道“三只小板凳”的故事,当那个小孩拿出自己做的小板凳,被老师批评为是世上最难看的时候,他拿出了自己做的前两只小板凳,说交作业的那一只不是最差的,第一只应当是最差的。那个小孩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父亲是一家小电气工厂的主人。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幼时的爱因斯坦,没有丝毫天才的迹象。直到四五岁,还没有学会说话。上学以后,他的成绩很一般,老师说,“这个孩子生性孤独,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有大的出息。”爱因斯坦考大学也不顺利,第一次没有录取,第二年才考取。在大学里,他也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在学校中,爱因斯坦一直是一只被老师瞧不起的丑小鸭。然而,就是这只丑小鸭,却成了物理学的大师,成为物理学革命的领袖人物。1999年,美国时代杂志公布了20世纪的“世纪人物”,第一名是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第二位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三位是印度的圣雄甘地。2001年,西方某个学术组织调查人们心目中近1000年中的100位伟大人物,结果,爱因斯坦又名列榜首。

爱因斯坦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的创立者。26岁那年,他做出了震惊世界的三项伟大发现。他的科学成就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他反对纳粹的专制统治,反对战争,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以重大影响。他是20世纪中最有影响的伟大人物之一。

三、熟悉课文

1学生熟悉课文。(读书方式可以多样选择,关键要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找出这篇演讲的主体部分,大致理清文章的结构。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演讲的开场白:说明自己演讲的内容及初衷。

第二部分(4—18),演讲的主体:学校教育的理想(目标)、指导思想、途径方法。

第一层(4—7),学校教育的理想及实现的方法。

第二层(8—15),推动学生实际行动的三种动力。

第三层(16、17),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是次要的。

第四层(18),总结学校教育的理想。

第三部分(19),演讲的结尾:重申演讲是个人看法。

2重点阅读演讲词的第4—18段。(此时让学生带着更细致的问题去阅读文章,课堂上可以灵活处置,学生程度好些的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后总结归纳出作者的主要观点,也可以阅读后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或者教师出示演讲的提纲性问题,以便学生阅读,整理信息)找出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讨论后归纳出作者对哪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问题:

(1)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什么?

明确:学校目标——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使学生离开学校时具有一个和谐的人格,而不是使他成为一个专家。

(2)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有哪些?这些动力孰优孰劣?请具体分析。明确: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有三种。

①恐怖和强制——最坏的事件,伤害了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的自信,它制造出的是顺从的人。

②追求威信荣誉的好胜心——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交织在一起,求得别人的表扬和尊重,是人的本性、人类合作的精神根源,也是对个人的一种约束力;但一味地要求别人承认自己比同学、伙伴们更高明、更强有力或更有才智,就容易产生极端自私的心理,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③对于对象的诚挚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好奇心,要启发这种心理,当然不像使用强力或者唤起个人好胜心那样容易,正因为难,才更有价值。这种教育的基础是让孩子有一种得到有效的活动能力和人们的谢意的愿望,是要发展孩子们对游戏的天真爱好和获得他人赞许的天真愿望,引导他们为了社会的需要参与到重要的领域中去。只要学校这样做了,它就会受到学生的高度尊敬,学校的作业就会被他们当作礼物来接受。(3)作者如何看待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作者更注重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问题都是次要的,关键是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只要人有了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必要的技能,那么他可以胜任任何工作。3理清作者思路。

在弄清楚了课文结构的同时,基本就清楚作者的思路了,先讲什么问题,后讲什么问题已经一目了然。

教师明确:

(1)起点:提出学校教育的目标——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

(2)展开:从教育思想、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3)终结:重申学校教育的目标。

四、作业

结合文中爱因斯坦的观点和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准备一篇文章或发言提纲,下一节课上具体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聆听了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的关于学校教育的演讲,使我们有了一次与世界级大师对话交流的机会,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爱因斯坦对教育谈了哪些看法:

学校是把传统财富从一代传到一代的最重要的机构。

学校的目标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大量的知识。

要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而不是空讲道理侈谈理想。

推动学生行动最好的动力是启发学生追求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中的乐趣、对这些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进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艺术技能

„„

二、讨论发言

爱因斯坦在本文中有好多说法和观点,同学们看了可能会很有感触,不仅是你们学生,连老师甚至一些专家,也会有感触。对某一句话、一个现象、一个观点有感触,正是我们思考的开端,联系我们自己的实际,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并且加以论证,这就是独立思考的过程。所以说学习本文,发表看法,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训练。

下面就请同学自己发言,谈谈看法

(课堂教学时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如学生能主动地对文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应注意正确引导;如课堂教学进程较慢,教师可以课后练习为提纲,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言。以下是课后练习题涉及的一些问题。)1过去人们常说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可爱因斯坦却说学校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一代的最重要机构”。这二者有什么区别?你认为,这里所说的“传统财富”主要指的是什么?(此处主要引导学生明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养独立思考的人和知识传授的关系,切不可让学生以为“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一错误的说法。只是这一说法不够全面,不符合现代社会对学校的定位。)2怎么理解“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这句话?

(此处关键是要学生明白学校一切活动的宗旨是培养人,而传授知识只是一种手段。要区别面前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适合用什么方式来向他传授知识,到了高级教育时甚至还要根据人的不同而传授不同的知识。但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在学校学习,就无法避开“双基”的学习。)3如何理解“好胜心”是种“复杂的感情”?“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力量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怎样避免它的破坏性?(关键在于让学生区别好胜心的目标指向,好胜心的目的如果仅仅是要取胜他人,而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那么它是有害的;如果好胜心是以天真的愿望为前提,或是为了社会的需要为前提,而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则是好的。)4本文认为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一切祸害中最坏的祸害”是什么?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此处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爱因斯坦所说的“恐吓”“暴力”“人为的权威”指的是什么,自己所在学校的情况和爱因斯坦所述的理想状况的差距在哪里。)5把“学校规定的课业”“当作礼物来领受”,我们有过吗?(把学校的功课当作礼物来接受,有的同学可能偶尔对某学科有这种感受,有的同学可能从来就没有这种感受。此时要让学生明白,人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方面可以来自学校的引导和培养,另一方面则来自于自己,自己人生目标、学习态度对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导向作用。)6爱因斯坦认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之类的问题都是次要的,即使是技术学校,也不应当把直接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当作首要任务。

(爱因斯坦的这个观点,就个人的发展来说是对的,学校只要塑造了学生的健全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必要的技能,他个人以后就能胜任各种工作。但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专业技术学校,应该把直接传授专门知识和技能同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情况可能和在学校学习的有相当的差距,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7“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这种说法对吗?(这个说法也要辩证地看,具体分析和第6问相似。)8至今为止,诺贝尔获奖者中有华人,但他们却不是由我们自己的教育机构培育出来的,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多种解释,也可能会一边倒,说我们的教育制度不行,无法造就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于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行,没有必要统一到某一个解释当中来。不过还是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比如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体制的影响、经济基础的影响等等,尽量让学生全面地看问题。)

三、学习“相关链接”材料

课后提供的材料是谈怎样独立思考的,由学生讨论归纳出作者的观点,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独立地思考是有积极作用的。(文中涉及的主要观点见“相关资料”)

四、总结

爱因斯坦提出的学校要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的观点无疑是对的,就个人来说,能否具有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要坚定地树立一个信念,在自己的学生生涯中,要努力地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能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最终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为的人。

五、作业

课外查阅有关英国教育体制的资料,思考爱因斯坦为什么说英国的学校制度是最有可能实现他的有关学校的理想。

[参考资料]

美国教育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世界全方位开展自由想象,一开始就鼓励孩子创造。而中国教育则设立样板,一开始就让孩子追求“像不像”。可见,从根本上,中美教育倡导的价值方向就不一致。中式教育重视模仿,中式教育思路是:什么基础都不具备的一张白纸似的孩子,凭什么想象?凭什么创造?又如何开展创造?美国教育思想因强调创造性,自然不能以模式教育相配套。否则,先定框框预设规范,岂不是与创造性的教育宗旨相悖相反?因此,美国教育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实际操作上,既然确定创新第一,势必舍弃规范。故而,创造精神在美国教育中固然得到强调,然其负面的代价也很大。从根本上,缺乏地基的创造终究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可能矗立起金字塔。因此,就本质而言,地基与创新的矛盾,乃是中美教育最深层的根本歧异。

中国模式教育的缺陷固然有创造性较为薄弱之弊,但它的正面效应却大大超过反面弱弊——基础知识的扎实巩固。因为模式教育暗含精英教育,一切模式教育自然是以最高水平为典范,即以最高典范绳墨之,精英教育实为必然内涵。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材,自然包含望圣成贤的期待。模式教育虽因规范化对自由有所限制,对创造有所削弱,但在高标准严要求之下,整体水平还是有所带动。尤其经过刻苦的重复性训练,后天学习到的东西化为本能,并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升华为难以企及的技能。否则,何以中国学生在欧美多有冒尖?杨振宁在他的一次演讲中比较了中西教育的“各有所长”,但他最后的归结是:“总体讲起来,我觉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所训练出来的人还是要占一些便宜。”

(选自吴正恭《中美教育优劣谈》,《新民晚报》2002年7月11日)二

应该承认,学习毕竟是一项比较艰苦的事儿。能从中得到乐趣,至少须等到稍有积累的中学阶段,不可能一上来就对学习充满兴趣。从幼儿园开始,教育所面对的主要难题还是惰性。中西教育相比,在遏制孩子的惰性方面,中式的高标准严要求相对有效。“玩中学”固然好,可效率终究不如“正规学”。无论如何,天才出于勤奋,投入决定产出,这是铁的规律。精英教育一开始就强调勤奋,大方向总是正确的。尽管中式教育支付了一定的代价,即创造性方面较为弱化,然利弊相权,还是利大于弊,即得到还是大于失去,且其间的幅度还不小。从整体教育质量而言,如以京津沪等城市为比较基准点,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还是强于美国。美国在中小学阶段的排名仅为第30位。如果我们能在创造性方面稍稍设法弥补一下,在教育规划上并没有理由妄自菲薄弃中就西。诚然,我们现在高精尖人才不如人家,那是由于反右—文革的历史欠账。一般人才成长需要30年的周期,到底是整整一代人的耽误,那会儿的失误仍需现在还账。新时期以来,特别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已大幅度赶上来,尤其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也已具备相当实力。老实说如果不是我们的生源质量过硬,人家西方学校也不会对中国学生特别慈悲,不会法外开恩给你奖学金。实话实说,中美教育最大的差距在于高等教育。由于硬件缺乏,特别是理工类高校,实验室设备的不足,较大地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特别是硕博阶段的中高级学位教育。1985年以来诺贝尔科学奖学金之所以尽出美国(或主要科技工作在美国完成,有83位),主要是美国对科技硬件的投入与基础投入,因为他们总是资助那些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此外,再就是美国高校的教育思想。那位闯入华尔街的哈尔滨女生陈磊,以其在美国四年大学亲身经历概括道:“美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水平远不如我国,可是为什么能产生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答案是:美国的大学教育很注意个人能力的培养,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给予学生的独立空间非常大。美国大学入学容易毕业难,美国学生往往都学到凌晨四五点钟,甚至通宵。”

(选自《闯入华尔街的中国女孩谈美国大学教育》,《中华读书报》2001年9月5日)

杨振宁先生认为美国教育强调宽松活,亚洲教育强调窄严僵。前者培养大胆强调自信,但副产品为傲慢;后者培养谦逊与谨慎,但副产品为胆怯,容易养成自卑。美国学生问题多多,中国学生少问甚至不问。美国学生将已有的基础性知识视为标准化生产,不愿多花精力,直接要求提出新的问题。美国法律系的学生习惯于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学,喜欢以探讨和提出问题为主,注重给孩子表现和表达的能力,即“show and tell”。当然这也有弊端,忽视基础知识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思路,直接投入研究只能是低层次的。我们的狭窄严僵,却换了庞实的基础。无疑,学习灵活与开拓,总比学习基础要容易。所以,两弊相权,中式教育也输不到哪儿去。就收获而言,中国整齐刻苦的训练式学习固然痛苦,但产品的优秀率也高;西方沙里淘金式的教育,过程自然轻快宽松,但收获也少。

从人己关系上,美式教育重视尊爱自己,中国教育则强调尊爱别人。在中国古代圣贤看来,尊爱自己本为天性,毋须后天培养,越过尊爱自己,或以尊爱别人包括尊爱自己,那么层次更高,也更利于社会的安宁团结。然而,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尊爱自己实为尊爱别人的基础性前提,而且两者存在相辅相成之关系,仅仅尊爱别人并不直接等于尊爱自己,一味强调尊人,势必抑压尊己,尤其在思维能力低弱的幼童阶段。我以为,幼儿园及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尊己,中学阶段重点培养尊人,这样庶几可以避免偏废。

有人说东西方教育犹如一对相见恨晚的恋人,彼此都惦着在自己在体系里掺和进一点对方的东西。这当然也是一种必然,也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有力支点。如2001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一项教育改革法案,拨款240亿美元加强中小学教育的投入与管理,要求所有中小学必须举行阅读考试(近似我国的语文考试)与数学考试,学生必须考试合格方能毕业,只有学生成绩达到合格要求,学校才能得到联邦政府的额外拨款。如果连续三年不合格,校长和教师就要走人。这项法案以绝对优势得到通过。(选自《中国青年报》2001年7月16日)

爱因斯坦于1922年11月13日上午10时到达上海,漫游南京路时,被中国青年学生双手抬起来欢迎。上海画家、书法家王震设家宴欢迎爱因斯坦,《大公报》经理曹谷冰、张季鸾,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北京大学教授张万力,浙江政法学校教务长应时夫妇及女儿应慧德出席作陪。爱因斯坦发表即席讲话,内容有:第一,“今日得观中国名画,极为高兴”;第二,“推之中国青年,敢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伟大贡献”;第三,“此次匆遽东行,异日归来,极愿为中国青年贡献所见”。爱因斯坦于1922年12月31日上午11时路过上海,第二天在上海福州路17号公共租界工部局礼堂讲相对论,原北京大学张万力教授提出有关心灵学问题,爱因斯坦用法语回答:“这是不足道的。”

他在柏林曾对王栗说:“中国是文明古国”。第一次路过上海,爱因斯坦谈他对中国的感想,“极为喜欢,有许多惊异之闻见。此间理想之气候,澄清之空气,南方天空灿烂之星斗,皆使余之头脑得一难以消灭的印象。此种印象,余将永不忘之。”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表露了他对当时苦难的中国人民所给予的同情。他认为在上海,欧洲人形成了一个统治阶段,中国人是他们的奴仆,被残酷地虐待着,所受的待遇比牛马还不如,这是地球上最贫困的民族。他对五四运动这样的革命事件,认为特别可以理解。他认识到这是一个勤劳而被奴役的民族在呻吟,因而这个民族是顽强的。当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爱因斯坦多次向全世界呼吁,要用联合的经济抵制来制止日本对华的军事侵略。1937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爱因斯坦进行正义的声援。所有这一切,无不证明爱因斯坦对中国人民的友爱之情。

他在柏林个人十分危难之时,会见中国学者蔡元培、王栗;他在美国普林斯顿约见杨振宁、李政道讨论热力学和统计力学中相变问题;他在广义相对论研究班上,几次与周培源讨论引力场中有关问题;他还应魏嗣銮要求,寄来照片与书信,表示对中国科技杂志与学术团体的支持。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为了获得对别人和对集体的适当关系,他必须学习去了解人们的动机、他们的幻想和他们的疾苦。

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同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的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青一代的。本来构成文化和保存文化的正是这个。当我把“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作为重要的东西推荐给大家的时候,我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十分枯燥的专门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门化,这就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学分制)造成的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地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是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如果你们始终不忘掉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且对待别的民族和别的时代也就会有正确的态度。

(选自爱因斯坦《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教师和学生》,许良英等译)

2.独立思考 篇二

(一) 让学生自觉预习, 识字读书。

预习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以求了解文章的重要步骤, 是养成读书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预习中可视时间的长短而作浏览式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

浏览式的阅读对课文内容、体裁、写作思路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 而研究性的阅读就要识字读书, 用心读书, 概括段意, 学会圈、点、勾、画, 写出批注, 品味重点语言。背诵摘录等步骤, 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里强调一点, 识字读书是相当重要的, 只有字认熟了, 书才能读懂了, 再加上教师的引导, 相互之间的交流, 文章中所要弄清楚的内容才能弄清楚。如果识字读书这一步没搞扎实, 那么, 对课文就理解不好, 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甚至是徒劳的。

(二) 比较式教学, 认识规律。

教材是以文体组织单元的, 在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中, 集中体现了哪些主要的写作方法呢?各课在确定主题、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感情色彩等方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整个单元又为我们的构思写作提供了什么借鉴呢?这些都是具有概括性的规律知识, 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师不能样样都讲, 面面俱到, 主要是用比较的方法讲规律性的知识, 看看哪些是共同性的, 哪些是个性的, 哪些需要重锤敲击, 哪些只需粗知, 教给学生点金术.自学课文不能放任自流, 而主要是让学生用学过的规律性知识去学习, 使其有用武之地, 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九年级 (下) 第二单元《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就应该让学生比较阅读, 重点读前两篇, 掌握方法, 然后再读后两篇。这样, 让学生找到规律性的知识, 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列表归纳, 分析概括。

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有时一课就列一表, 教《孔乙己》一文就给孔乙己列一张履历表, 然后依据履历表给他作个小传。然后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最后走出酒店之后的境况。教《范进中举》一文为了分析胡屠户的形象列表如下:

上表体现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不难总结胡屠户的形象。这样, 使学生从中学到带规律性的知识, 实现能力迁移。

(四) 一天一得, 受益无穷。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天, 无论是学文、史、地等文科知识, 还是学习数、理, 化等理科知识, 或是阅读其他书籍, 都有很多新鲜的想法和认识, 让他们准备一个大本子, 把这些零散的东西随时整理记录下来, 或写感受, 或剪贴报刊, 或抄录精彩时文, 或制作卡片, 还可以给其插图、装帧, 或集结, 命名等。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模仿到创作。斯宾赛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边谈到的这些办法, 无疑是由模仿向创作运用迁移转化的重要手段, 它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变依赖性为自主性,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 课外阅读, 学以致用。

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 可以把老师精心的阅读指导和学生广泛的阅读结合起来, 这种“内外统一”的阅读教学, 和那种课内课外完全脱节的阅读教学完全不同。如:对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片断或其他诗文, 老师绘声绘色地进行朗读, 学生听了常常会神情激动, 印象深刻。或者辅之以写札记、短评, 收获会更大。将选好的材料教给学生读, 他们会跃跃欲试。再如, 上课一分钟叫几名学生讲一句话新闻, 每周一让学生自己编制上周广播要闻, 每月末举行一次读一本好书收获会。所有这些无疑就是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当然, 老师的要求高了。

3.勿以“独特思考”为“独立思考” 篇三

关键词:独立思考;独特思考;独立人格;新形式创造;独创性;私欲;良心;尊严

中图分类号: B82-066文献标识: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6-0001-06

对于外行人来说,中外理论界可能显得高深莫测、崇高无比,但对内行人来说,充斥于理论界的则是一些非常低级的行为,低级得连猫科动物和犬科动物的世界里都广泛存在,即:很多人都在努力地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气味,通过自己独特的气味来努力地争抢、占领和标识自己的地盘——当然,这里所谓的“独特的气味”是指独特的想法和主张。至于这些独特的想法和主张是不是代表一定的事实,人们并不关心,人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和主张是否足够响亮、足够独特和足够有震撼力。以致出现了这样一种十分怪诞的现象:在西方,一方面人们高喊哲学死了,美学死了,艺术理论死了,但另外一方面新的哲学主张、新的美学主张、新的艺术理论主张则正如人们所说的“雨后春笋”般地层出不穷。而且,这“哲学死了,美学死了,艺术理论死了”的口号还不是单纯而空洞的口号本身,而是代表着普遍的事实。比如,就像如果人们把土、水泥、黄沙当作面粉而不断倾倒在盛面粉的仓库,并数十倍、数百倍、数万倍地倾倒,倾倒得越来越多、搅拌得越来越匀时,最终必然会很难能够找到面粉一样,人们为了追求独特而把非哲学、非美和非美学、非艺术和非艺术理论的东西不断塞进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世界的结果,人们还真的越来越弄不清哲学是什么东西,越来越不知道美和美学、艺术和艺术理论是什么东西了,从而真正的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还真的从人们的认识领域、观念世界中逐渐消失和死掉了。

本来一种理论是因为合乎事实、揭露了事实真相而获得存在权的,并被人们所认可和接纳,但现在不是,至少在人文学科领域不是这样。现在人文学科领域的所谓理论则完全是靠新颖、独特、别致来获得合法性地位的。以至于现在的硕士、博士性的学位论文不管是不是有关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业方面的,但都有一个“独创性声明”,声明这篇论文是学生在其导师的引领下“独立创造的”!不知别人看到这样的“独创性声明”会有什么感受,我的感觉则是恐怖。为什么觉得恐怖呢?因为这些论文并非是科技领域、制造业领域、商品生产领域的论文。在科技领域、制造业领域、商品生产领域要生产一种全新的物品,这是需要独创的,是需要创造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东西的。但在人文学科领域、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所做的、能做的只是发现一些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和新的联系,然后以论文的形式做出报告,岂容人们做什么“独创”!在科学研究领域,一个人说他的著作是“独创”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说“独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事实——如一个人体生理研究者多给人类增加了一种器官,多搞出了一个脑袋?一切基础性的研究,只是为了发现什么,而不是为了制造事端、为了添乱,那么能“独创”什么呢?那么,是不是说这篇论文本身是独创的,前所未有的?可是,假如一篇论文不是以某种事实为“论”的对象,不是被事实支撑着,那么,只能说明这样的所谓“论文”只是一种想象、设想、猜想、设计的产物,而作为“想象、设想、猜想、设计”的产物,充其量也只能构成科幻故事的某个具体情节的东西,根本不可能是“论文”。看来,在科研领域的所谓“独创性”,只能是指对同一个对象做一番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描述或把同样的道理换一种说法!由于新的形式是可以创造的,新形式的创造性地位是被人们承认的,从而对于“独创性声明”我们也就只能在“新形式创造”的意义上予以勉强的接受。

可悲的是:现在的中国,并非只有在教育领域才强调“独创”,实际上从官方到民间都认为想要用理论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想要使理论指导正确而有效,就得让理论紧跟上现实的变化,就得不断地发展理论、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的确,现代工业和现代生活设施及现代生活的舒适和便利,都是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领域的不断创新带给人类的,电灯、电话、电影、电视、电车、电脑、办公自动化装置等等一切无不都是科技创新带来的产物。可是,人类在很多方面、在具有本质意义的方面,依然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并没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一切没有变化的方面,人们所能做的就是进行不断地探索而把握其具体本质,在这些领域怎么能创新、创新又有什么意义!拿人本身来说,现代生理学、解剖学、医学虽然对于人的纯生理方面的理解和把握超过了以前的人类,但对人的身心一体方面的理解和把握却远远不及中国传统医学。而在人的纯精神领域,现代人不仅毫无作为,而且还歪曲和否定了古代的贤哲们的一系列曲尽妙理的理论,使现代人变得对人本身更加盲目和无知。在这些领域,现代人所能做的就是破除现代主义迷信,努力接近、发现、研究和把握人的各种精神实质,正确地理解、阐释人,使现代人类的行为能够与其本性相一致,从而摆脱无穷无尽的迷惘、惶惑、焦虑、乖张和痛苦及改变相互之间冷漠、敌视和对立的状况。在这些领域,你怎么创新?胡编乱造的所谓“理论创新”对于这些领域有什么意义?所谓“创新”,就是在事物、现象之间建立有机而全新的联系,从而拼接出全新的事物、全新的产品,对于始终难以摆脱自己的本性的人类,你又如何在其本性之中构建新的联系、炮制新的理论?你能创造出新的人类吗?

创新,只是科技业和制造业的事儿,即便在科学研究领域,人们所能做的也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而发现新的事物、现象和联系,而不能创新什么。在人文学科领域则更是如此,只能是发现各种内在的联系和潜隐着的各种本质。即便是艺术创作,人所能做的也只是“独抒性灵”,而不是什么创新。艺术领域的所谓“新”,只不过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上的独特而已,这样的独特只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独特个性的成功表现而已,而不是通过苦心孤诣的什么“创新精神”而强行制作出来的。

所谓“独立思考”,当且仅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而这里的“独立”,并非来自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而是来自人的尊严意识从生命意识、功利意识中的分离和对生命意识、功利意识的绝对超越,最终从生命意识和功利意识中彻底独立出来而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人格”,则是经一个人意识到、确认过的自己作为人的精神蕴涵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于“自己是人,而不是动物”的身份。这里人们可以意识和确认的人之为人的“精神蕴涵”,就是指以爱和良心为标志的神圣人性。只有当人们从自己爱与欲、神圣人性和动物性的二元天性中认识到只有神圣人性或只有爱、良心才是自己的本质,才是自己得以与低贱、卑微的动物区别开来而拥有高贵和神圣地位的精神资源,并因此而始终听从良心的命令和召唤、赞同并愿意践行“不自由毋宁死”、“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的主张时,才算具备了人的身份,获得了“独立人格”。

只有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们进行思考时,无论他在思考什么,都是“独立思考”。由于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们“无论他在思考什么,都是独立思考”,所以拥有这种“独立人格”的人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因此,“独立思考”者可以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任何一个人;由于“独立思考”只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思考,所以“独立思考”不一定要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在更多的情况下所谓“独立思考”只是“代表事实而言说”的代名词。而“独立思考”者之所以代事实而言,并非是为了沽名钓誉,仅只是听从良心的召唤、维护自己尊严的一种方式。因为,违背事实的言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对私欲的屈从。真正的独立思考者不会去言说自己无知的事——这是他的良知和尊严所不允许的,而如果迁就于私欲,那是对于自己人格和尊严的自我践踏、是对于自己真正的精神生命的自我戕害,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奇耻大辱。

在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斯文扫地道德沦丧的当今社会,有几个知识分子是拥有真正的“独立人格”的?只能说极少。因此,现代社会的所谓“独立思考”也好,“理论创新”也罢,其实差不多都是“新形式创造”,只是在玩花样翻新的游戏。譬如,在本来就非常荒唐可笑的“美学理论”中套进“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如果套进“模糊数学”的一些原理、概念,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模糊美学”;如果套进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就可以“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生态美学”。当然,也可以把那荒唐可笑的“美学原理”披挂在肮脏、恶心、暴力和性等现象、事实、事件上而“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出“肮脏美学”、“暴力美学”和“性美学”来。形式很新颖吧?但“理论”还是那一套,没有任何变化,照样是荒唐可笑的。不仅仅美学这样,所有的人文科学都是如此。比如,现在的世界上心理学家和心理学著作多得不胜枚举,而心理学流派本来就已经很多了,但新的流派却在拼命争着吵着嚷着探出自己不名誉的脑袋。可是,心理学的基础观念依然是奥古斯丁错误地制定出来的“知、情、意三位一体”结构。没有人关心一下这“情”作为一种包含了“生理状态”的东西,有没有与“知”和“意”共同的性质、可不可以与它们并列在一起?更没有人思考一下,每个人都是由爱与欲、利他与利己两种相互对立的原动力驱使着,但“知、情、意”为什么却从来就是单一的?在根本上会不会存在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知”、两种“情”、两种“意”?

如此这般,当今世界上所谓的“理论创新”,其实只不过是“新形式创造”,人们自以为是的“独立思考”,其实只是“独特思考”或“独自思考”——只是在思考着如何炮制一种令人震惊、非常独特的东西。把独特而怪诞的东西当作一种独立思考的标志方面,在网络世界里极其普遍。看看哲学人生网,看看中国网络哲学协会网,看看中国思维网,新奇、怪诞、独特的主张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绝大多数都是漏洞百出、不值一哂。但你休想让任何一个人通过你强大的说理而放弃他那些不值一提的主张。因此,除了极其邪恶的主张,你只能见怪不怪。我曾两次与什么“交换哲学”交锋过,一次是在哲学人生论坛,另一次是在中国网络哲学协会论坛。这种主张认为“除了交换,一切扯淡”,认为无论整个自然界还是整个人类社会,一切都是交换,交换是世界的本质。于是我正言告诉这种主张者:你的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非常有害的。因为,人类的很多东西是不能交换的,一经交换,这些东西对于交换者就不复存在了。如贞洁、操守、爱情、友谊、亲情、人格、尊严、忠诚、诚信等等都是不能交换的,但人家认为这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而且还可以举例说明这一切一直在进行着交换。于是,我说:如果因为诸如此类的交换的实际存在而可以认为“交换哲学”就是真理的话,那么,“交换哲学就是娼妓哲学、汉奸哲学”,是专为娼妓和汉奸的无耻交换行为辩解的。于是,人家就不再跟你理论了,而是开始发疯般的谩骂和撒泼了——两次交锋,两次都是不欢而散。而“交换哲学”现在依然作为哲学人生论坛的招牌,还在那里悬挂着,广告词依然是“除了交换,尽属扯淡”。

如此明显荒谬而错误的东西,人家为什么不放弃呢?原因不外乎四种:一是人家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认为什么贞操、爱情、友谊、亲情、人格、尊严、忠诚、诚信等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东西,是来自于错误的观念,实际上既不存在,也无价值;二是人家觉得“交换哲学”是尽自己一生所创,来之不易,且十分独特,且能概括一些表面现象;三是认为这是自己能够独立思考的标志,意味着自己不再是芸芸大众中的一员,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的智者,凭此可以炳彪千古、后世留名;四是标举交换,在人家看来是合乎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望被大力推行市场经济的官方看中而使自己平步青云。——此位仁兄还当真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荐过自己的“交换哲学”。

诸如此类,网络上的表面现象总是讨论激烈,但绝大多数的人们之间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各抒己见,很难趋同,永远都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原因就在于大家都误把独特思考当成了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除了是一种属人的真正思考以外,也是对于人权和尊严的表达。但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则是以道统、以某个人的思想来压制绝大多数人的思考的历史,这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就在思想上也都始终处于被奴役、被欺压、被控制的状态,以致“不善独立思考”,于是就成为令中国人羞愧而不能抹去的印记。时至今日,好不容易进入了言论比较自由的网络时代,人们怎么可能不疯狂地过过“独立思考”的瘾呢!怎么可能不伸张一下自己的个性呢!可惜的是,误把为私欲鼓动起来的“独自思考”、“独特思考”或标新立异当成了独立思考。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有的人的“独特思考”是出于对自己个性的强调和申诉,并误把对自己个性的强调和申诉当成自己能够独立思考的标志。

但是,虽然个性的张扬与独立思考的进行都以每个人的精神独立为前提,但追求个性张扬和保持独立思考两者之间的原因并非是完全相同的。人们保持独立思考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一个人的尊严又来自于人们对于自己与生俱来地拥有的神圣人性的自觉,来自于关于“我与他人拥有同样的神圣人性,我与他人是平等的,我如果在精神上依附于他人、矮他人一等,就是辱没自己、否定自己、贬抑自己、伤害自己”的认识,而任何一个人违背事实的言论,如果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出于私利的考虑,而无知是对于自己悟性的埋没和贬抑,出于私利而发表违背事实的言论则是对于自己神圣人性的背叛和践踏,会使人堕入纯粹的低贱;而个性本身就是指每个人自己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尊重和解放个性的要求来自于人们对于身心欢畅的要求,而人类的有些个性如果得不到自身人格或良知的制约,就会对他人的生活、财产、甚至生命造成危害。因此,只有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们才能为自己的个性彻底地赋予合理性和合法性,获得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而得已解放和张扬的个性才能成为一个人精神上独立的标志。

这也就是说,单凭独特的思考本身任何人都不能为人的个性赋予合理性和合法性,每个人个性的合理性、合法性地位的获得必须通过独立人格的建立来实现,只有每个人自己都完成了下面这样一些工作,他的个性才会是合理和合法的,这些工作是:一是始终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自己的神圣人性——人格或良知允许的范围以内。因为,一旦放纵了欲望而僭越了神圣人性允许的范围,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将立即消失,难以复得,个性就失去合理性与合法性。——被纵放的情欲所撕咬和损害的是他人的利益,但毁掉的却是一个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不在人格和尊严规约之下的个性,很容易成为私欲的代表和破坏正常的人际关系的根源。二是得始终努力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得“帮理不帮亲”。一个人如果不能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那么,他之言说,只能出于这样三个原因之一:第一,他代表自己的私欲说话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他的利益共同体说话;第二,他只是在用他的口不假思索地传达别人的话;第三,他只是在胡言乱语。如果一个人不代表事实和道理说话而“他代表自己的私欲说话或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为他的利益共同体说话”,说明他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已经把自己交付给了情欲——而任何人在情欲方面则完完全全是他人和世界的依附物,从而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性地位;如果一个人“只是在用他的口不假思索地传达别人的话”,那么,他只是他人的附属品,至少在他如此说话时,他根本不具备任何独立性意义;如果“他只是在胡言乱语”,那么,他只是一个妄人,一个病人,他的言论与“合理性”、“合法性”无关。

合理、合法的个性必须以独立人格的获得为前提,可是,我们这个世界恰恰缺乏的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们的个性与精神独立性无关,从而不可能是一个人精神上独立的标志,而不能标志独立精神的个性也有只能成为私欲的代表了。因此,作为个性标记的独特思考,在根本上也就是代表私欲的独自思考了。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那些独特思考者的胡言乱语当受到批评时他们为什么暴跳如雷,为什么像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人们的私利受到侵犯时,没有多少人不站起来拼命捍卫的。那么,一种思考或思想又是如何成为私利的呢?第一,很多人的思考本身就是从私欲出发的,如在中国比比皆是的为职称、为名声、为官位所进行的思考,大多都是以私利为出发点的,从而他们的思考所得也就必然地被认为是一个人私利的一部分;第二,在实用主义的功利意识影响下,人们把自己所拥有的时间和精力本身当成了财富、当成了私利,因此,既然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于是一切通过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产生的思想,也就必然地被当成是一个人私利的一部分。所谓“物以稀为贵”,那些通过独特思考而获得了独特思想的人们,自然会把自己独特的思考所得当成自己的一份无比珍贵的私利。那么,他们又怎么可能不与一切危及其“珍贵私利”的批评挺身而斗呢!

可是,无论是“独自思考”还是“独特思考”,作为从私利出发的思考,都不是独立思考。如果独立思考就是独自思考的话,那么,没有人会说我们中国人不善独立思考。因为,为了私利,不仅任何一个精神正常的人都在独自思考,而且如前所说,像狐狸那样具有一定的计划、盘算能力的动物也在独自思考。而且完全可以说我们中国人最善独自思考,比如为什么中国人之间难以团结和合作?原因就在于我们中国人最善独自思考,每个人的算盘打得都特别精特别细,每时每刻所关心的都不是共同的合作会带来多大的受益,而是怕因为少算一着而吃了蝇头小亏,为此提心吊胆、尽心竭力。

在当代中国,作为独自思考的独特思考之所以会有压倒之势和成为最为普遍的现象,还与两种错误的思想有关。“两种错误的思想”是:

第一,由于受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大多都普遍认为在不能进行实证的人文学科领域里并不存在真理,每个学者可以做任意的主张,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比如1999年9月在甘肃河西地区召开全国美学学术讨论会期间,一些青年学者围坐在一起闲聊,有人对我说:“从你的文章和发言来看,仿佛你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存在真理似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我回答说:“是呀!难道你们不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存在真理?”他很惊讶地说:“当然不相信!”其他的人有的说:“嗨,在人文学科领域里不存在真理,这已经是常识!”有的甚至很不屑地说:“切!是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人相信在人文学科领域内存在真理!”同时大家的那种轻蔑、嘲笑的眼神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些生活、工作在偏僻闭塞的边缘地区的所谓学者,真够落后,真够老土!”对这一切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我笑着问他们:“你们不也是在努力撰写文章、出版著作吗?你们中的很多人不是天天在讲台上理直气壮地讲解自己的理论吗?如果你们不相信在人文科学有真理存在,那么你们所发表的、讲解的又是些什么东西呢?难道是在讲谬论?”他们解释说:“既然不存在真理,那么也就无所谓‘谬论’了,无论什么样的观点和主张,只要能自圆其说便行。”——这些青年学者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有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大的,他们后来都成了引领中国学术风潮的排头兵,他们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是博导,都在给博士生们讲解着既不是真理也不是谬论的东西。

——中国的很多学者们既然所发表的观点、主张不代表真理,还能代表什么呢?只能代表私欲。他们努力地写文章、撰书稿,目的只有一个,只是为了保持住自己在学术界、教育界的优越地位,就是为了利益;他们让自己的观点、主张显示出合理性、合法性的方式,如果不是尽力涂抹上某些了不起的教条的色彩,就是在形式上努力显示出某些独特性或所谓“独创性”来。前面说过,独特如果不代表独立,便是代表私欲,从而他们的著书立说都是为获得利益、满足私欲而寻找理由和借口而已。

第二,即便中国人在其他方面“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但还有一个认识则是普遍统一的,即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而既然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独立思考便无从谈起。原因有二:其一,只要人们认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人们所有的思考都只能围绕着自己的生命进行,而在利益是维护生命的材料的意义上,围绕着生命的思考自然是围绕着利益或私欲的思考,从而只能是独自思考——充其量也只能是独特思考;其二,由于奴役别人、占有别人的工作和劳动始终是强权势力聚敛财富、增加经济实力的最佳手段之一,从而为了使他人成为自己会说话的工具,每个人难免要受到威逼利诱的影响,而既然“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人的生命”,那么只要事关生命和财产,人们就会随时随地改变自己原来的思考方式和具体主张,会按照强势者的要求进行思考和发言——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段严酷的专制统治时期、大行文字狱的时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几个人的思考不受到政治压力的影响!

显而易见,一切以生命为最宝贵的事物的人们都是不能独立思考的。

4.独立思考作文 篇四

今天,我的妈妈给了我一张照片和一张申请书,妈妈让我把这些东西交给臧老师,为了给我办出门卡。

我交给臧老师了,她说:你到大队部去办出门卡吧。我说:我不知道大队部在哪儿?臧老师就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大队部在哪儿?张衣卓说:我知道!我知道!老师就叫张衣卓带我去了。到大队部的时候,张衣卓就说:就是这里,你去吧,我先走了,一会儿你自己上来吧,再见。一转眼,她就不见了。我见到大队部的王老师了之后,王老师就说:你先回班去,上操的时候到我这儿来,别忘了!到上操的时候了,我就到大队部去了,王老师说:对不起!我还没印好呢,你第四节课下了之后再到我这儿来。然后,到了时间我又去了大队部,王老师说:还没有印好呢,那你就先用旧的吧。

我拿到了旧的出门卡就出校园,跟着妈妈回家了。妈妈说:这是你第一次自己独立完成了一件事情,很棒!我觉得我自己长大了,会办事了,这真是个好的开始。我很开心。

5.学会独立思考作文 篇五

我的父亲是教师,所以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善于学习,因为我们认为学习比拥有更多的金钱更重要。在我们家里,至高无上的理想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最后成为一名科学家。

对于你们任何人来说,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你们的家庭、你们的父母所能灌输给你们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如果你们的家人、你们的父母希望你们赚很多的钱,那么你肯定成不了科学家。

同样也非常重要的是,在你生活的某些特定阶段,你必须有很好的老师。他必须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能做些什么,而且他能够引导你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在中学时代,大概14岁或15岁的时候,有幸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引导和教育我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我给大家讲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拥有好老师的重要性。今天早晨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却特别少,而荷兰这么一个小国家,竟有不少人获得了诺贝尔奖。我觉得,必须要有好的中学,好的中学里要有好的老师,这很重要。只要这个条件具备了,其他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大学里遇到好教授对一个人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像在中学时代遇到好老师那么重要。1948年我进入大学学习,当时因为刚刚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学里几乎没有什么好老师。我在大学待了5年,竟然没有碰到一个好老师。没有人讲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以我在这两个方面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指导。

战争使得我们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变成了废墟,即便有很好的老师,他们要么已经离开了荷兰,要么就是在战争中死去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当时也就20来岁,虽然清楚自己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成绩,但却没有人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于是我只好自学。

我开始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好的人才非常少。不仅是荷兰,整个欧洲都存在这个问题。战后10~欧洲在学术方面的情况都相当糟糕。当时在物理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人,因为“二战”中美国遭受的.损失相对来说不是很大。

那么,欧洲是如何解决人才稀缺问题的呢?是靠开办一些夏季学校解决的。夏季学校是为期很短的学校,有的是3周,有的则是两个月。我们会到各地去游学,比如当年我就去过奥地利、苏格兰和法国。授课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老师,其中很多人来自美国。他们可以很好地给我们教授一些物理学知识。正是在第二次进入夏季学校时,我遇到了一些非常好的老师,并找到了让我付诸一生来研究的课题。

真正从事科研工作之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和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交流。不然的话,你孤身作战,往往不知道什么问题重要,什么问题不那么重要。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一点是独立地思考,另外也要跟踪世界其他地方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孤陋寡闻。就拿我来说吧,我的同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所做的一些最新实验的结果,我总是知道的。今天在日内瓦出现一部新的机器,或在别的地方有人提出了新的想法,我也会马上知道。

成功实际上没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规则。曾有人问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所有的诺贝尔获得者有什么样的共同点?他回答说:什么共同点都没有,连智力上都没有共同点。我想告诉大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智力也是不均等的,他们也不都是很聪明。成功由很多因素造就,关键在于你必须是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当然,如果你聪明的话那就更好了。

我在中学时代并不是个好学生,毕业成绩也就刚刚过线。为什么呢?因为我必须要学很多我不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当时上的那所中学就让我们学4门语言,还有一些我现在都记不得是什么东西的学科。

6.独立思考高三作文 篇六

一听到浙江高考作文题是围绕网友对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不同观点写文章,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昌建就笑了,“我比较了其他省份的作文题,觉得浙江的这个很有弹性,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这种开放性的题目很有意思。”

孙昌建最欣赏的就是一个多元的答案,他觉得文学不该是选择题,非此即彼,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甚至可以有争议。“这个题目对考生来讲会比较容易写,但要写好又不容易,因为他们的人生阅历等局限不可能会把文章拉得太开。有人说作文写得好能拉分,现实中并不是这样,高考作文的评分方式也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分差拉不开。”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刘晓伟觉得,浙江今年的高考作文能够让考生展现自我的生命景观。“由于内容与考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快乐健康地成长本身就是中学生的生命话题,因而他们是能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

接上了“地气”,是另一种评价。现在的高考作文已经不再在审题上刁难考生,更多考察的是新一代对于社会的关注与判断。

“作文题目来源于网络热帖,来源于博文。而网络呈现的是民间性,这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话语权,展示的也是普通人的东西。不同于以前的高考作文里动不动就喜欢选择引用国内外经典文学。这样一来,很亲切,同时也很有当代生活气息。”杭州越读馆语文教育负责人郭初阳在评价浙江高考作文题时表示了肯定。

郭初阳也肯定了题目的内容,不再是宏大叙事,追求高大全的英雄人物,而是提出了“我愿做普通人”的可能性,还原了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一定要塑造不食人间烟火的光辉形象,这传递出了一种精神:对于生活的重新定义和对个体日常生活的尊重。

7.独立思考 篇七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

“独立董事”, 源自“外部董事”或“非执行董事”, 是相对于英美公司法董事会一元化构造下的执行董事而言。它发源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美国, 随后在英、美等国迅速发展。目前,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中一项有效的方式, 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潮流。

美国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初衷是针对公司治理体制、监督功能问题。尽管我国公司治理方式和股权结构与美国有很大差异, 但同样需要完善的战略决策和监督评议机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一股独大”现象, 应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通过它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加公正、经济, 使对管理层的监督更加全面、强化, 维护中小股东及公司的利益。

1997年12月, 中国证监会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原则地规定:“公司根据需要, 可以设立独立董事”, 这是首次引入独立董事的选择性条款, 表明证监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心。从此,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

2001年8月,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全面展开。独立董事群体的迅速崛起, 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据调查研究, 我国推行该制度以来, 上市公司治理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独立董事在避免上市公司虚假行为, 促进信息披露, 保护中小投资者以及提高经营决策水平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不断深入, 制度建设滞后的缺陷也日益凸现。受市场关注的“郑百文事件”、“黄河事件”的暴露, 折射出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和运行不规范, 独立董事真正履行职责和所起的作用有限。总的来说, 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上市的设立尚处于萌芽、探索阶段, 从境外上市公司到境内上市公司的实践, 体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逻辑思路。

三、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问题

(一)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不到位。

为了保证上市公司任选的独立董事具有“独立性”, 《指导意见》第3条以列举式加概括式规定较为详备, 但仍有疏漏。其一, 《指导意见》对亲友关系没有厘清, 只注意亲属, 未明确朋友, 即未明确禁止与公司管理层、社交面存在着利害关系的人担任独立董事;其二, 没有排除独立董事可以是与公司之间有一定比例或数额的商业交易关系的人员。如果不设立一个标准来隔断独立董事与公司之间的交易关系,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将大打折扣;其三, 该条第5款“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的规定很模糊, 有待完善, 否则其独立性将受到质疑。

(二) 独立董事的职权设计不明确。

《指导意见》规定了独立董事对公司的知情权, 但赋予独立董事多大的信赖权力还是一片空白;在其权力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与监事会的权责相冲突、重叠的情况, 对其强调的审计、检查、稽核公司财务职责采取了回避甚至模糊的态度。虽赋予其一些特别职权, 但设计的合理性、公平性还有疑问, 没有强调给经营管理层“评分”, 放弃了在公司战略规划上的作用。

(三) 独立董事制度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指导意见》第7条规定有明显的不足。适当的津贴为多少, 缺乏操作性。津贴过低则工作动力不足, 过高有碍其独立性;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只局限于金钱方面, 缺少声誉激励。从约束机制看, 亦存在问题, 表现为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缺失, 关于独立董事的时间、精力投入的规定不具体。

四、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作为一项新制度, 出现一些制度偏差或漏洞是难免的, 关键在于如何对症下药或进行补救,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 完善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

1、细化任职资格。

独立董事应是技术、法律、财务或管理方面的专家, 具有相当的从业经验, 并且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兴趣来履行董事职务。应结合我国本土实际, 细化任职条件, 应在《指导意见》中补充规定, 将那些与公司董事、经理有密切的私人关系 (师生关系、同学同事关系、朋友关系) 或与公司管理层有“业务”关系的人员排除在外。同时, 应增加“为上市公司或其附属企业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以及服务期满后须间隔一定合理期限, 一般1年较适宜。

2、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选任程序。

独立董事由谁提名决定着选出的代表是否公正、公平, 这是任选的关键。《指导意见》中规定对独立董事候选人享有提名权的做法不妥, 不利于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 在任选的过程中应剥夺控股股东和大股东的提名权和实行表决回避制度。鉴于我国实际情况, 可采取吸收起源于美国的累积投票制, 严格按照独立董事的任职标准, 由那些不在董事会中担任董事职务的股东推荐独立董事候选人, 报股东大会选举通过。适当提高独立董事的比例。

(二) 健全独立董事激励机制。

成就感与荣誉感的获得是独立董事的激励方式之一, 适当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将激励他们在监督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目前, 独立董事缺乏市场化条件, 可以成立“独立董事协会”之类的自律性组织, 通过协会建立独立董事评价体系, 不仅有利其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且有利于促进职业管理人的市场化建设;第二种方法为报酬激励方式。缺乏利益驱动的独立董事是不可能最大限度地为股东利益服务的, 适当提高其报酬可能会缓解这一矛盾。薪酬激励往往是最常见的、最具成效的方式, 可采取“车马费”加“固定津贴”的办法, 或按实际提供的服务时间进行计酬等。根据独立董事的工作业绩情况, 在发放酬金时还应考虑提供适当的奖励。除向独立董事支付固定报酬外, 还可以考虑支付股票期权。

(三) 完善独立董事职权制度。

应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权利、义务、责任制度, 为独立董事渎职、违法提供法律预防措施。独立董事除享有一般董事具备的权利以及证监会和经贸委规定境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四项权力之外, 还可以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及其对独立董事的职能要求, 明确独立董事的其他权限范围, 并提供切实保障。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应具有的权利包括:

1、监督权。

主要是对董事会及其成员和经营管理层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其发挥监督作用是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解聘, 外部审计机构和咨询机构的聘请, 临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提议召开等行使的, 并且独立董事可以适当的方式对较大关联交易、重大筹资和投资、对外捐赠等事项发表评价结果等意见。

2、审核权。

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关联交易和分红派息方案进行全面审查, 确保合法, 履行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提名、业绩考核与评价、报酬方案的设计和薪酬标准的制定等。

3、否决权。

对公司的重大投资、交易和分配行为, 独立董事应具有一票否决权, 否决的方案再议时, 应由全体董事的2/3以上同意才能通过, 要在公开披露的决议中列明独立董事的意见。独立董事在行使职权时, 不仅要考虑中小股东利益, 还要考虑债权人、客户及职工的利益, 注重社会责任。

赋予独立董事权力时, 还须对独立董事滥用权力和怠于行使权力所应承担的责任及追究其责任的程序做出相应的规定。独立董事如公司董事一样需承担义务, 同时还要着重强调其竞业禁止义务。独立董事不但意味着权利和荣誉, 也意味着责任与风险, 且其责任与执行董事一样重大, 同样需要履行诚信和勤勉义务。

随着我国证券民事赔偿制度建立, 独立董事还可能要面对中小股东提起的经济赔偿。我国当前独立董事大都由知名学者担任, 他们的企业管理和资本运作实践经验欠缺, 大都不具备赔偿损失的责任能力。这样, 畸重的责任, 会吓到独立董事或挫伤其工作积极性, 公司治理就会倒退或停步不前。为了提高独立董事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能力, 应早日建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建立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适当的独立董事补偿制度。

摘要:目前,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有效方式, 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潮流。本文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着手, 叙述其在上市公司的实践,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公司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官欣荣.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治理:法理与实践[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 2003.

[2]刘银国.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4.1.

8.独立思考 锻炼能力 篇八

教学中應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怎样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一节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思维流动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思维的流动状态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启发诱导,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思维过程中,体现了思维的连续性、流动性。巧玲珑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若没有良好的思维的流动性,就不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二、培养逻辑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侧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心路

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科学地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便大大增强,他们就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因此交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最现实的目标和具体途径。因此教师不应充当知识的“授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具体地说,教师首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寻找(提出)问题,并积极地承担起解决问题的责任。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又应当帮助学生去承担起责任。也即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真正的促进者,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成为自天而降的“救世主”,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在学生间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教师则不应成为关于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交流和自我批评。

四、精设练习,全力促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

总之,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作一名好的教师,就必须在数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对学生的直觉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解题思路和很强的对以往知识结构综合利用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更有利于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编辑 徐褀琛)

9.有关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九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独立思考的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1

笨重的乒乓球拍,在他手上看似轻盈如纤弱的羽毛,敏捷的步伐灵活利落,彷佛永远不会交叉,用熟练的技巧将黄澄澄的小圆球推向偌大蓝天,也敲开了我紧闭的心扉。

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吸引我的是他飞扬自信的神采,眼中闪烁着坚定的璀璨光芒,他志得意满的笑容是黑白默片中,五彩缤纷的音乐盒,流泄着轻快昂扬的旋律。我就是喜欢他做事的专心致志,认真对待挑战与挫折时的冲劲。或许我应该递上一张“告白情书”?告诉他我欣赏他实事求是的态度,敬佩他不厌其烦的反复琢磨各式技巧,尤其在他执起球拍时,我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坚毅挺拔的身影,将平时一步一脚印的努力,在小方桌前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我尚未鼓足勇气,开口结识他前,他突如其来地转学了,像一闪而逝的虹,我还来不及提起脚步去追寻,就已杳然无迹,仅在我心中留下一道绚丽的七彩影像。听说他去寻找更高远的乒乓球殿堂,让自己的技巧更上一层楼,去更宽广的世界展翅高飞。曾经熟悉的身影已在我记忆中逐渐模糊,变得如此陌生,但他坚毅自信的神采 仍然栩栩在我眼前。应该说我没有勇气还是他离开得太快,或许是我没有好好的把握机会。总之,一切都太慢了,其实就只是缺少果断的态度,害怕踏出下一步的结 果就是徒留遗憾罢了。

如果我能像他一样,对自己有自信,坚定自己的信念而非因顾虑太多而踌躇不前,或许我就能跟他成为莫逆之交,站到他的身旁,而非远远的遥望着他。就像我所喜爱的歌手女神卡卡,她那标新立异的造型与舞姿,动感慑人的音乐节奏,每每引发各种讨论的热潮。但我想无数歌迷如同我,真正陶醉的是她坚持信念并勇于实践的 那份坚定。在保守又不保守的年代,杀出一条主张“做自己”的路,勇敢向前冲而不回头,失败了又怎样?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可以重整旗鼓,而不是苦苦懊恼,顾虑再三该如何踏出第一步。

我希望能够像他一样充满自信,选择自己想要的未来,脚踏实地的前进;我期望像女神卡卡一样无畏他人的眼光,找到自己的特色,发光发热。如果眼高手低,也仅是临渊羡鱼,我该试试舍弃无谓的顾虑或他人质疑的眼光,勇敢追求新的开始,即便不够美好或是跌得一身狼狈,我仍相信只要继续前进,勇敢做自己,必定也会找 到我自己的广阔蓝天,让我恣意徜徉。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2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风雨,但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在独立思考时的那种快乐。

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晚上,我正在写数学家庭作业。起初,我认为那些题目如此简单,闭着眼睛都可以写出来,可写着写着忽然就冒出了几道思考题。我想了一会儿,答不出来,便习惯性地问爸爸。可那天爸爸仿佛变了个人似的,竟没有像平时那样耐心地指导我,而是不耐烦地对我吼道:“怎么没事就跑来问一下?自己思考去!”我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样对我,但我还是不情愿地回屋去了。

我先想第一道题。这道题上都是小方格,压根就看不到什么数字。我想来想去,题目实在太复杂了,感觉脑袋都拧成了麻花。我无助地看着这些数字,心中写满了无奈。终于,等我重读了七遍题目后,脑中灵光一闪,抓过草稿列起了算式。因为我看见了题目的关键,想起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公式,由此找到了做题的入口,这才明白了解题思路。

下面是第二题,因为从第一题中得到了启发,所以一切似乎都变得简单起来。我回忆起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又一次成功地从中捕捉到了有用的信息。紧接着,第三题、第四题,我都成功地想到了解题方法。想不到,这些昔日的难题都在我的认真思考下迎刃而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这七道思考题全部都对,还得到了大家的表扬。

打这过后,我变得爱思考,越是难的题目我越爱往里钻,努力到最后,连爸爸这个“数学天才”都被我打下了擂台。现在我发现,我对思考越来越感兴趣。我知道,如果没有那个晚上,我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那个晚上,我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要感谢那个夜晚,更要感谢爸爸,如果不是他那声吼,就没有现在对知识、思考充满渴望的我!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3

关于成熟的概念,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标准。有些人的生命是真正在生活,而有些人只是在不断重复,对于后者来说,他们便无法成熟起来。成熟不见得是年龄增长的结果,却一定是积淀过后的产物。独立思考可以作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因为学会独立思考时,许多幼稚的观念便不攻自破。

独立思考,意味着对事物秉持理性、中立、客观的态度,既非亦步亦趋,也非先入为主。作出判断时,不应该怀有对某种结果或导向的偏好,否则便容易陷入自相矛盾的怪圈。形成观点时,应该充分搜集证据和事实佐证自己的见解,进而得出结论。

独立思考的精神一方面要求我们能够坚持科学标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且尝试寻求以自己独到的思路来阐释现象,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保持自己对事物的判断,避免人云亦云。

生活中的种种思维习惯让独立思考“知易行难”。但是,我们都应该去努力完善自我。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4

一本好书,如冷冬中的一壶暖茶,让人们觉得一股暖流从始至终浸透心灵;一本好书,如一盏清晰的明灯,时时刻刻照亮我们心中正确的道路;一本好书,如一只渺小的小船,引领我们在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而这本书正是一本使人全身上下感到清爽的好书。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德富芦花的《心中的桃花源》。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作者喜欢自己家乡的夏天,喜欢那里的自然风光,于是他详细描写了自己家乡的风景之美。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走到德富芦花的故乡,品味这个故乡的夏天,体验这个夏天的清爽与美好。

德富芦花的文字,不仅优美灵秀,清新自然,而且他这种不像文章的文章,甚至比许许多多长长短短的诗更有色彩、更有韵味。作为大自然最真诚最忠实的听众,德富芦花用自己最质朴的心灵与万物之母——大自然进行一次又一次真挚的对话。他的写景散文,观察的如致入微,文风秀丽典雅,纯真质朴,读起来如痴如醉,如入画境,使人同置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之中,好似投入大自然这位母亲的怀抱之中,不知不觉微醉微醺。

德富芦花深爱着家乡的美好风光。因此,他笔下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除了具有灵性、美感与真实之外,还多了一分动人的家乡情思,能触动我心中那根最柔软的心弦,而且多处运用诗句,使文章丰富多彩,添加了几分韵味。

说起夏天,人们不约而同的会联想到骄阳似火、挥汗如雨的酷热,工作的繁忙与自己的烦躁。可是,在德富芦花看来,故乡的夏天却别有一番情致:它可以是溪水中的西瓜,清爽凉快的井水澡,说来就来的骤雨,也可以是甜美可口的生鱼片,略带咸味的米饭,水中的月光月影和璀璨夺目的星光,鱼篮里肥嫩鲜滑的鱼虾……他避开烦恼的暑热不谈,只描绘夏日中舒适美好,悠闲丰足的场景,将丝丝清凉送进了我的心头,德富芦花从个人的独特思维把这篇文章写得游刃有余。

于是,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外在环境无关,只要他自己热爱生活,那么他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5

今天,我在课外书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手中有13张扑克牌,这些牌的情况如下:

(1)没有大王,小王,但是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都有;

(2)各种花色的牌的张数不同;

(3)红桃和方块合起来有5张;

(4)红桃和黑桃合起来有6张;

(5)有一种花色的牌只有两张。

问: 梅花最多有多少张?

书上是这样分析的:先假设红桃有2张,根据条件(3)和(4),知道方块,黑桃分别有3张和4张,那么梅花有13-2-3-4=4(张),因为黑桃也有4张,这与题目中的条件“各种花色的牌的张数不同”矛盾;再假设黑桃有2张,根据条件(4)和(3),知道红桃有4张,方块有1张。那么梅花有13-2-4-1=6(张),与条件吻合,所以,梅花最多,有6张。

经过一番思考,我想不妨把题目中的条件(3)和(4)加起来,得到:红桃+红桃+方块+黑桃=11(张)。但是,四种花色的牌一共有13张,即梅花+红桃+方块+黑桃=13(张),比较这两个等式可以看出梅花比红桃多2张,要使梅花最多,红桃也要尽量多,根据条件(3)知道红桃最多有4张,所以梅花有4+2=6(张)。

“好办法!”妈妈听了我的解释后,赞叹不已!我想:难怪姜老师一直要求我们独立思考,如果我只满足于看懂书上的解答,肯定想不到这么好的方法,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今天我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心里真是喜滋滋的!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6

我学会了独立思考昨天晚上,我在写作业,突然之间,我被一道题困住了。

蒙提,我们又没有教过,我怎么会写呀!我左思右想,把自己的脑筋都快要伤到了。就在这时候,妹妹这个“捣蛋鬼”又来烦我了,我都被妹妹这个“捣蛋鬼”又来烦我了,我不胜其烦了,我都被妹妹这个“捣蛋鬼”闹个鸡犬不宁,把我的思路都打断了,害得我“赔了夫人,又折兵。”,也不知如何是好,我只好把她赶出去,不然还能怎样呢?我被捣乱的不知从何想起。我在想的时候,我又“遭殃”了,我家小狗毛毛“汪,汪。”的叫,可把我害惨喽!

我不得已只好请教邻居,邻居告诉我:“只要理解意思,就能想出正确的答案啦!”我可高兴了,我蹦蹦跳跳地回了家。

不用说,老爸等一下又骂起我了,我只能趁老爸上楼的时候,才偷偷摸摸地跑进书房,还是被料事如神的老爸给逮住了。老爸瞪着白眼说:“给我如实招来。”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没有干什么,只是出去玩玩。”老爸说:“你能骗得过我这双眼睛,是不是,老师教过的题目不会做,去问邻居。”我委屈地说:“不是的,我们没有教过的题目。”老爸亲切地说:“对不起,我误会你了,你原谅老爸好吗?”我笑眯眯地说:“老爸你只是不知道事情的原因,我不怪您。”我心里美滋滋地想:老爸还我清白了,事情总算有好的结果。

我回到了书房想题目,我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意思。我现在只差答案了,别提多高兴。我只好再认认真真的想,我终于把答案想出来了。老爸看我这么晚还没有睡觉,就说:“非常晚了,赶快去睡觉,明天 还要读书呢?”我随声应道:“我马上去睡觉。”心想:大功告成了。

我回到了房间,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7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早已习惯于以“专家”、“大师”、“学术权威”们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诚然,专家大师之言在非常多情况下是正确高明的。但他们毕竟是凡人不是神明,他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是正确无错的。甚至可以说,专家大师们犯错,比普通人所犯的错误更难以纠正。因为在光环的笼罩下,少有人有质疑他们意见的勇气。

那么,我们怎么办?方法非常简单:学会独立思考。早在几百年前,思想家康德就曾说过:“要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只有我们拥有了自主甄别是非的意识,我们才不会被大师专家们头顶的光环蒙蔽了双眼,而陷入盲从之中。

一个人倘若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陷入盲从;一个社会倘若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陷入黑暗与停滞之中。明清时期的中国就是如此,明清时代,“天不生仲尼,万古将如永夜。”一类的荒唐谎言盛行于世,人们将传统儒学信条奉若天道神律,即便是对其加以思考讨论,在当时人的眼中都是亵渎神明、大逆不道的,更遑论质疑、否定进而创新了。于是乎在这种顶礼膜拜中,中国在停滞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直到鸦*烽火如同闪电般划破中华大地上方死寂的天空。中国才逐步走出迷信盲从,重新踏上前进之路。由此可见,独立思考是走向进步与成功不可缺少的因子。一味迷信盲从难免失败。

相反,倘若一个人将独立思考融入了自己的血液,那么他就会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与前行的动力,不断纠正错误,修正方向,最终胜利的抵达目的地。正是因为没有盲从权威,袁隆平才得以摆脱笼罩了世界植物界半个世纪的“水稻谬论”的影响,从而开创出水稻杂交育种的崭新时代,让人类看到了彻底摆脱饥饿、实现丰衣足食的希望。由此可见,独立思考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独立思考需要勇气,一个人倘若没有足够的勇气,他就无法在权威的压力下抬起头,用自己的眼睛直视真理的天空。独立思考需要智慧,一个人倘若没有足够的智慧,他就无法透过表象看到实质,因此他看到的就不会是真正的真理,而是光怪陆离的扭曲图景。这两类人,前者是懦夫、是羔羊,只会助长错误的倾向。后者是疯子,是闯进珠宝店的野蛮人,只知否定与破坏,而不知如何提出正确的主张。这两类人,都不懂得真正的独立思考。所谓真正的独立思考,是指在尊重权威正确意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而提出新意见。它在本质上是辩证否定的,因而,独立的思考,是发展的道路,是通向真理的道路,更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声音。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为了时代的进步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新的时代需要有新思想的新人,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为自己搭建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吧!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8

在学校,我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夸我是个“好孩子”;在家里,我常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夸我是个“乖乖女”。不过,我太过于依赖父母,没有自己的主见,使我比某些同学显得有些逊色。

周末中午午饭,爸爸妈妈总是问我:“兔兔,今天中午想吃什么?”“随便,我吃什么都一样。”这时,爸爸妈妈在心里只摇头。其实,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抉择,都需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尽管有时不一定正确,但我们记住了这次的失误,等到下次抉择时,我们便会把正确的见解说出来。

在老师的眼里,我各方面都比较优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平时一向优秀的我,竟在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语无伦次。有一次参加一个活动,活动结束后,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我,问我有什么感受。这时,我的班主任以为我说的非常流利,就回去上课了。可我说了几遍都不行,这下可把我急坏了。有个老师把班主任叫了过来,教我怎么说。在这方面,有优势的要属于我们班的“笑对人生”了。班主任给我讲:“有一次,我们办公室的一位老师久闻‘笑对人生’的大名,想采访他一次。没想到‘笑对人生’不紧不慢,张口就来,说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令老师们十分佩服。”据我所知,在我们班,“笑对人生”看的书籍最多,说起话来也颇有文人的风度。

刚刚期末考试完的试卷上,作文要求是“写一件令我难忘的事”。由于当时思维打不开,我写了一件关于老师的事,得了29。5分。分数不算太低,可内容不是那么吸引人,不够感动人。相比之下,“笑对人生”的作文得了满分。他写的是20xx年10月1日国庆大阅兵的内容。他的思维比谁的都开阔,可能当时只有他一人想到了这个题目。小菜同学的作文类型与我的一样,也是写老师的,处处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显然比我的成功。

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我缺乏思维的独立性。这个寒假开始,我准备培养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与父母一起读书,读完后交流自己的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自己读书的兴趣,使自己的生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

独立思考的作文 篇9

人们常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我认为,书是武装人的利器,它可以完善我们的精神世界。教会我们如何独立的思考,做个独立的思考者。

读完这本书后,我认为要做一个独立的思考者首先要拥有自信。只有自己相信自已,才能完成基本的独立。德国著名作家亚瑟·叔本华曾经说过“由于人性奇特的弱点,我们经常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这个弱点直接导致了我们的不自信,以至于好多人由于虚荣心而人云亦云,无法独立的思考。所以,我们要自信,不要被他人左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是,我们也要听从一些正确的、适当的建议,这样有助于我们思考。

上一篇:2011大桥学校创卫工作总结下一篇:班主任评价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