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2024-11-13

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13篇)

1.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一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反思

“速度”和“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他们的理解往往会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因此,在“加速度”的.教学中,从“畅谈、类比、提升”的层次进行。

畅谈“速度达、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通过谈引发各个学簇的争辩,在争辩中会发现生活的日常理解与物理精确描述的差异,从而提炼精华,引出“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的概念,

类比“身高高、身高变化大、长得快”,加深“加速度的理解”。在类比中学生的例子会更精彩,使人有“意外收获”。

对于加速度,有的同学会望词生义,认为加速度就是增加速度,以为物体若有加速度,其速度一定增大。这种认识源于不理解加速度的真正含义。所以,提升2点:

提升1:加速度的“加”——“变”,即速度可增可减。关键是看“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两者同向加速运动,异向减速运动。

提升2:物体可以做加速度减小到加速运动和加速度增加的减速运动。通过例子和图像两种方法展示。

在整个展示中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引导他们从“定势的理解”到“理性的理解”,还得允许学生留有疑惑和不解。因为任何新生事物的入侵都会遇到抗体,只有他们融合才会产生“质”。

 

2.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二

目前有关桑拿脱水对身体力量与速度素质变化的影响的有关研究很少见, 我认为适宜的桑拿是否是一种进行训练和健身的有效方法值得探讨。本选题即通过对桑拿后的身体力量与速度素质指标的变化, 找出这些指标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 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 了解这些指标的含义, 充分做到科学分析这些指标。通过最后的计算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 对运动员乃至平常我们训练健身都将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能使运动员通过较短的时间训练却达到较高的效果。

二、对象和方法步骤

1. 研究对象

参加实验的受试者为8名健康的体育科学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一年级男学生, 身高174±4 cm, 桑拿前平均体重为69.43±7.58kg, 年龄20±1岁, 无吸烟习惯, 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受试者均非冷热环境受训者。

2. 测量指标

体重、握力、背力、纵跳摸高、100 m。

3. 研究方法及步骤

受试者在进行实验前24 h, 要求保持正常的饮食和身体活动。在实验期间禁止喝水。由于受试者都是第一次进行实验, 所以实验期选在4月进行。进行数据收集时, 跑100 m时穿钉鞋、短裤和短袖运动上衣, 其中体重和桑拿期间只穿短裤。本次数据收集在当天桑拿前后进行。采用握力计、背力计、皮尺和秒表等仪器测定: (1) 桑拿前 (常温条件) ; (2) 桑拿后 (进行桑拿浴之后常温条件) 测定受试者一次桑拿前后身体力量与速度素质的变化, 包括握力、背力、纵跳摸高、100 m跑等数据。桑拿干球温度为46℃, 湿度为85%~90%。

本实验统计时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及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处理。并对配对样本进行t检验, 显著性差异为p<0.05水平。

三、结果

(注:★与桑拿浴后比较, p<0.05。◆与桑拿浴后比较, p<0.05)

以上指标总体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 除100 m外均有所下降, 力量方面显示的比较明显。一次性桑拿后身体力量及速度素质的变化当中, 出现显著性差异的有两个, 分别是背力和100 m的测定。其中100 m呈现上升的趋势。总体显示的是躯干和上肢的力量有下降的趋势。

四、分析讨论

1. 一次性桑拿对体重的影响

体重是指身体所有器官重量的总和, 桑拿过程中体重的减轻是由于水盐的丢失和能源物质的消耗, 其中主要丢失的是水分和少量的电解质。

(1) 水分的丢失

在桑拿高温环境下可以使皮肤深层产生内热效应, 身体出汗量大大超过平时的一般活动, 脱水成为受试者体重减轻的主要原因。受试者是以细胞外液丢失为主, 血容量受影响, 心脏负担加重, 可影响运动能力, 但由于桑拿脱水与一般运动脱水有明显的区别, 身体各部位肌肉处于良好状态, 起到适当的暖身作用, 对运动成绩有有利的影响。

(2) 能量物质分解消耗

桑拿环境中, 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 导致机体运动能力和效率提高, 所需能量增加, 能量物质分解加快, 经过生理专家的分析和计算, 得到这样的结果:一个70 kg的运动员2小时30分钟的马拉松下来, 只消耗不到0.4 kg的能量物质。因此我认为桑拿过程中能量物质的消耗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很小的。

2. 一次性桑拿对握力和背力的影响

握力是反映前臂及手臂肌肉的力量, 背力主要反映的是腰部肌肉和背部背阔肌、斜方肌等大肌肉群的力量。一个人的握力和背力与其全身力量成高度相关, 桑拿后即刻测量这些数据均出现了下降的现象, 其中背力显著下降。

造成背力前后的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温度和脱水有明显的关系, 温度上升后造成的脱水对肌肉的供血和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皮肤血管的舒张造成活动的骨骼肌肉的供血减少, 造成大面积的背部肌肉的血流量减少, 使得总体肌肉的收缩能力降低。

3. 一次性桑拿对纵跳摸高的影响

本次实验有可能是由于下肢血液循环的途径相对躯干的少, 甚至可以忽略, 因此下肢肌肉的供能能力仍然良好。

4. 一次性桑拿对100 m跑的影响

100 m主要反映的是速度素质, 提供能量的是无氧功能系统, 为磷酸功能, 经以往的研究表明脱水对无氧功能是没有影响的。

桑拿前后平均速度标准差的变化不大。说明每个受试者之间对桑拿造成的影响比较接近。桑拿前后t检验则出现了显著性差异。说明桑拿对速度素质的影响是显著性的。速度素质受温度的影响是很大的, 提示桑拿对下肢肌肉的供血供能有良好的效果。

(1) 肌肉伸展性及弹性的影响

骨骼肌在外力牵拉活负重时被拉长的特性称为伸展性, 而当外力和负重撤销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称为弹性。同时由于骨骼肌是一个黏滞体, 具有黏滞性, 当体温上升时, 肌肉黏滞性下降, 伸展性和弹性增强。所以桑拿后体温上升, 伸缩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大大地增加了肌肉拉伸的初长度, 同时肌肉弹性得到释放, 增加了肌肉的力量。

(2) 血液供能能力影响

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的速度与温度的高低相关, 温度增加时, 肌肉中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其新陈代谢加快, 氧离子会加速从血红蛋白中分离, 从而增加肌肉和氧结合的功能。心血管的血流增加, 会使肌肉组织中的供氧能力得到改善。同时物质代谢水平也会相应的提高, 身体各种功能物质会通过血液的流动运输到各个运动器官, 使运动器官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

五、结论

1.通过对桑拿前后握力的对比研究, 发现后者要低于前者, 这是一种机体对桑拿的不适应性变化, 也可能是桑拿后机体产生了应激反应。

2.通过对桑拿前后背力的对比研究, 发现背力有明显下降的现象, 对机体躯干以及上肢力量呈现了不适应, 同时机体力量出现了降低。 (提示:桑拿对躯干力量可能有降低的影响)

3.通过桑拿前后纵跳摸高的对比研究, 发现桑拿前后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提示:桑拿对下肢垂直方向上的力量可能没有影响)

4.通过桑拿前后100 m的对比研究, 发现速度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桑拿对无氧功能能力的提高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提示:桑拿锻炼对磷酸原功能系统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8名受试者进行一次性桑拿高温脱水干预后的体重、握力、背力、纵跳摸高、100m跑的变化的测量和研究, 探讨桑拿对身体力量与速度素质的影响。通过对8名身体健康的男性大学生进行相关指标测量: (1) 桑拿前 (常温条件) ; (2) 桑拿后 (进行桑拿浴之后常温条件) , 分别测试受试者桑拿前, 桑拿后体重、背力、纵跳摸高、100m跑等数据指标。结果表明:对比桑拿前, 桑拿后速度素质有所提高, 由此推测桑拿可能有利于提高速度素质。

关键词:桑拿,速度,力量

参考文献

[1]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07.

[2]肖国强.运动与能量代谢[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3]徐晓阳, 纪仲秋.运动生物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出版社, 2000-12.

[4]肖国强.桑拿浴后渐增负荷运动对有氧力的影响[J].体育学刊, 2004, 11 (2) .

3.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三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掌握其定义公式和单位.3.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4.区别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值定义法,进一步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通过对速度变化快慢描述的探索过程,体会一个量的变化与变化快慢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本节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速度变化快慢的问题.2.通过探索用比值定义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3.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毅力.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和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3.利用图象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1-5-1两幅vt图象,供同学们交流讨论,并设疑对比思考.指导学生对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认真观察,找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1-5-1

学生归纳总结出: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 m/s.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 s变化5 m/s.引导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有慢,我们今天学习的加速度这一概念就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很自然地引出本节学习的内容.问题导入

普通的小汽车和高档跑车的速度都能达到200 km/h,但它们从静止到具有这一速度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高档跑车经历的时间要远小于普通的小汽车.哪个速度的变化快呢?速度变化的快慢是衡量汽车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影片导入

利用课件视频资源,依次大屏幕播放下列影片片断:

万吨货轮起航,10 s内速度增加到0.2 m/s

火箭发射时,10 s 内速度能增到约102 m/s 在以上片断中,各物体的速度都发生了变化,你怎样才能比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呢? 推进新课

一、加速度

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录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来表示增加的快慢?

课件展示:依次展示三个速度表格,分析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表一:

交流讨论:若物体在所用时间一样的情况下,速度改变大的物体速度改变得快.点评:让学生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先比较相同时间内的速度改变量,为不同时间不同改变量作知识铺垫.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正是物理学探究规律的顺序.表二:

学生认知观察表中数据并交流讨论,若在速度改变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比较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速度改变得越快.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提高学生根据数据表来概括总结规律的分析能力.教师设疑:若如下表所示,既无法用第一种方法,又无法用第三种方法比较,怎样比较它们速度变化的快慢?认真观察表三,通过计算说明这四个物体哪个速度改变得快.[来源:Zxxk.Com]

表三:

很明显,这几个运动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不同,速度改变的快慢也不同,且速度增加大的不一定就增加得快.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教师指导学生回忆怎样描述物体运动位置的变化.例如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可以用A、B两点坐标的变化除以所用时间即速度的大小来描述位置变化的情况.点评:利用速度的表达式类比,力求使学生猜想到可以用速度的改变量除以所用时间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设疑:在表三中,A物体在4 s内速度从2 m/s增加到11 m/s,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快慢呢?

交流讨论并总结:用物体速度的增加量除以所用的时间来描述这段过程中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如果用符号a表示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Δv表示物体的速度的变化量,Δt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应如何用公式表达A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呢?

结论:a=

=

m/s2=2.25 m/s2

教师指导学生依次完成表三中B、C、D的计算:

上述方法就是变速直线运动中,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其中的a=加速度的单位是

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明确:1.定义:加速度等于速度的改变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的时间的比值.2.表达式:a= 3.单位及符号

米/秒2 m/s2(国际单位制)

厘米/秒2 cm/s2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材料一:高级跑车

克莱斯勒

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来源:Z.xx.k.Com]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峰值扭力:117.3 kgm/2,500——4,500rpm车重:1,310 kg

急速:400 km/h以上

汽车性能知识参考网址:

http://

式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基本定义式.在国际单位中,http:auto.sohu.com/ 材料二:死亡加速度

西方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500g(取g=10 m/s2)这一数值,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因为,一般车辆碰撞的时间短,大多为毫秒级.例如,两辆摩托车时速20 km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毫秒级,能产生多大加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加速度与位移,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归纳出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说明:当物体加速时,则Δv=v2-v1>0,时间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正值,如果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取正值),a为正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同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加速运动.当物体是减速时,则Δv=v2-v1<0,时间t是标量,加速度a的计算值为负值,如果仍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初速度v0取正值),a为负值则可表示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或反过来说,若加速度a与初速度反向时,则这个直线运动为减速运动.在未学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前,也可以用两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变化率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虽然速度变化快慢相同,但速度的变化情况不同,前者速度越来越大,后者则反之.启发学生思考,只凭速度变化快慢(速度变化率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速度变化的规律,从而引出加速度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虽然不必让学生从速度变化的方向去判断加速度的方向,但是应该让学生知道: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同;做匀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相反.这是直线运动中(无往复运动)的普遍性结论.至于加速度的正、负问题,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v0取正值)判断物体做匀加速还是匀减速运动的一种方法,这不是实质性的结论,所以教学中不必强化.也可类比v=

中速度v的方向与位移Δx的方向相同,理解a=中速度a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的方向相同.实验与探究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1 m/s2加速度有多大.实验器材:高度约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之一的斜面(越光滑越好).体验方法:把斜面的高度调节为斜面长度的十分之一(向学生说明),让小球在斜面上滚下(注意观察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便大约是1 m/s2.它的含义是说物体每秒钟速度的改变量是1 m/s.问题探究

问题1:“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问题2: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吗?

归纳总结:1.不对,当匀速运动时,尽管速度很大,加速度可以为零.2.不对,由公式a=

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因而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所谓某一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该量变化的数值.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2.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问题互动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总是相同.错.只有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错.速度变化大,但不知所用时间的多少.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师生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对下列问题分组探究.探究1:某同学骑着自行车和学校百米冠军赛跑.观察并思考,起跑时谁的加速度比较大些?将观察结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得出较一致的结论.参考:创造条件,亲自观察,培养有目的的观察能力;加强交流,善于交流,增强协作精神.比较方法:相同时间内,谁的速度变化得快,谁的加速度就大.探究2:小球沿斜面的运动可近似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猜想一下,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比较加速度的大小时,可通过观察小球滚动时速度改变的快慢来进行)

要求:(1)将猜想的结果互相讨论,最后得出共同的猜想.若有条件,可以用实验检验一下你的猜想.(2)实验探究时要注意加强交流与合作,检验猜想时要注意控制变量.参考:(1)几种可能猜想:小球的质量、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角、斜面的长短等(还有什么可能,你自己去猜想,这里给出的只是参考,并不一定是标准答案,要善于通过讨论和交流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2)探究时,一定要先设计好实验方案,注意体会控制变量法.可保持其他量不变,研究小球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或研究粗糙程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研究倾角与加速度的关系;研究长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等.探究3:宇航员要从地球进入空间站,可以由航天飞机来完成这一任务.航天飞机在发射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当大的加速度,最大加速度可以达到8g(取g=9.8 m/s2),高重力加速度对人的身体会产生不良作用,甚至可能会产生危险.譬如,引起身体某些部位充血或缺血,如果大脑缺血,便会失去视觉和知觉.类似实验表明,人体的姿势与所能承受的加速度有关:当人的身体与加速度的方向垂直时,人可以经受15g的加速度达几分钟之久,而当人的身体顺着加速度方向时,最多只能经受6g的加速度.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和返回地面的过程,采取什么姿势

(站、坐、躺)较好?身体与加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答案:躺倒

垂直

二、从v-t图象看加速度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中的v-t图象,并思考: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在没有学习斜率概念前,可以用陡度的“平缓”或“陡”来表述.学生总结归纳:a直线的倾斜程度更厉害,也就是更陡些,而b相对较平缓.所以,a的速度变化快,即a的加速度大,b的速度变化慢,加速度小.知识小结: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它以时间轴为横轴,以纵轴为速度轴,在坐标系中将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坐标的形式描点,然后连线,就画出了速度—时间图象.我们可以从直线上任意选择间隔较大的两点来找到这两个点间的速度变化量Δv,时间间隔Δt.这样就可以定量求加速度了,用加速度的定义式a=

就行了.课堂小结

4.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四

(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v-t图象分析、表示加速度 2.进一步加深对加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绘v-t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v-t图线的识别,不同部分表示的不同物理量。2.数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难点

数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图象表示物理量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也了解了它直观、明了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用图象表示的加速度,体会图象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一)这是两物体的v—t图像,同学们从图中找一找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学生:甲图中,物体的速度每秒变化5m/s,乙图中,物体的速度每5秒变化5m/s。

师: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甲物体,因为甲的速度每秒改变5m/s,乙的速度每秒才改变1m/s。

(二)从v ~t图象看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速度—时间图象描述了什么问题?怎样建立速度时间图象?(2)图1.5—3中两条直线分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异同点?

(3)在图象中如何表示出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1.如图

请回答:

(1)①物体3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2)②物体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速度方向有何关系?

(3)①②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分别为多少?方向如何呢?

分析①物体: 3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v9m/s0m/s9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av9m/s3m/s2 t3s方向v方向相同,即a与v方向相同。

分析②物体: 5秒内速度的改变量为v/0m/s9m/s9m/s,说明v与v方向相反。

v9m/sa/1.80m/s2,5st说明a方向与v方向相同,与v方向相反,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强调:加速度的正、负号只表示其方向,而不表示其大小。

2.某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物体做(C)

/

A.往复运动

B.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三、小结

图象帮助我们直观明了的认识物理量,课下大家要通过阅读课本,习题练习来加深对对图象的认识和理解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本节课文; 2.课本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从v ~t图象看加速度

5.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五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概念,领会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利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的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5、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2、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3、根据速度定义体会变化率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来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以你骑自行车上学为例,假设你经过的某短路时平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2、观察图1.3-1,用数轴表示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能否用数轴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3、教材15页上“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应怎样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二、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们用公式快慢?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反应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教师活动:

1、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速度计的表盘并练习读数。

2、指导学生观察18页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1、2题,讨论后回答。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四、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只有当物,只能

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四)反思总结

1.本章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极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2.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3.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6.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六

硫化矿山的内因火灾是硫化矿床开采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 如图1所示) 。初步统计,在我国约有20% ~ 30% 的硫铁矿,5% ~ 10% 的有色金属矿及多金属硫化矿存在发生自燃火灾的危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自燃预防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国内外对硫化矿石自燃预测技术方面研究较少,随着我国矿产资源不断向深部开发的影响,矿石自燃问题比以前更加突出。因此,研究硫化矿石堆积体自燃指标及其演化规律,对于硫化矿床自然发火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硫化矿石堆体自燃指标

硫化矿石在氧化阶段的最重要特征是热的释放,即硫化矿石发生氧化反应时释放大量的热,如果有良好的聚热环境,随着热量的释放,温度会进一步升高,这是矿石堆积体内部热不断扩散和发展的宏观表现,如图2所示,给出了硫化矿石持续升温过程中,氧化反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曲线。因此,温度指标在整个硫化矿石自燃过程中是宏观衡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常把温度作为主要的自燃鉴定指标。

2硫化矿石的绝热温升模型

本文借鉴其他学者基于绝热温升概念研究煤自燃现象的成果,对硫铁矿石料引入该指标,描述该类矿料在绝热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释放热量的升温过程。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硫化矿石的氧化生热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矿石材料中铁离子含量、温度、含水量以及空气中氧含量等的影响。对于典型硫铁矿石,包括原矿和原矿氧化中间产物,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代表性氧化反应模式的单位质量热效应差别很大,可从10的1次方变化到10的4次方量级( 单位为k J/kg)[1]。因此,现阶段,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尚难以针对某类硫铁矿石给出合适的定量温升曲线。

虽然如此,基于绝热温升概念研究硫化矿石堆积体的温升过程仍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温度场分析模型对其温度场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做规律性分析研究。采用负指数函数关系曲线表示矿石的绝热温升过程,如式( 1) 所示:

式中,θ 为绝热温升数值,θ0为最终绝热温升,t为发生氧化反应的时间长度,m参数表示绝热温升速度的快慢。

图3中给出了典型m值下绝热温升过程的曲线,纵轴表示无量纲绝热温升数值( θ/ θ0) ,横轴表示氧化反应时间长度( 单位: d) 。由此看出,随着m逐渐增大,矿石达到最终绝热温升的时间越短,即代表了矿石氧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3计算结果与分析

3.1硫化矿石氧化速度及相关参数

实际工程中,堆积体的形状普遍是不规则的几何形态,为简化计算且不失代表性,本文选取靠侧壁三角形堆积型式,对堆积体的不同氧化速度对堆积时间温度场的影响进行比较。计算中假设堆积体沿垂直截面方向呈现同样的分布形态,并且堆积方式相同,堆积体材料只在同一截面内发生热量交换。 本文基于横截面建立二维模型进行热分析计算。

图4中,I、II、III分别代表先后三期的矿石堆积料层,I、II、III三期矿石堆积方量分别为12. 5、12. 0、12. 0m3( 垂直截面方向取单位厚度) 。建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如下:

1) 地基自侧壁与底面沿水平方向和向深部均各延伸5m,地基截断边界给定的地温边界为30℃。 本文计算中的堆积速度均为一期2d,并且堆积过程连续化,在计算模型中模拟的矿料单元随堆积过程逐渐升高。

2) 图4中靠侧壁三角形堆积模式,在第III期堆积结束后考虑了其外露面积与空气之间的对流交换热量。

3) 计算模型中将不考虑太阳辐射影响[3,4],模型中堆积矿料和基础( 假定为岩石) 的相关参数取值见表1所示。其中,表面放热系数根据文献[4] 选取风速为0m/s时固体的表面放热系数。为了计算简化,本文选取常数30℃,近似考虑较易发生自燃灾害情况。矿石与地基单元的初始温度均假设为30℃ ,基于绝热温升模型,选取最终绝热温升 θ0为100℃ ,变化参数m值,模拟氧化反应速度造成的影响。

3.2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的定义,模拟堆积过程为三角形堆积型式及堆积完成后持续半年时间的温度场响应情况。硫化矿石的氧化速度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计算中通过调整参数m值来反应堆积体中矿料氧化速度的快慢。图5 ~ 6分别给出了m取0. 2、 0. 5时,三角形堆积体在I、II、III期堆放作业完成时刻以及整体堆放完成后放置30d,90d和180d时刻的温度场分布结果。

图7比较了图5与图6中堆积体形心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从图5与图6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条件下计算得温度场的分布形态一致,不受m取值的影响。由于m取值增大表征氧化生热速度加快,取m = 0. 5时计算结果表明堆积过程中以及后期堆放早期的最高温度值显著高于m = 0. 2时的计算结果,即在I、II、III期堆放完成时刻,堆积体内最高温度值分别为98℃ ( 66℃) ,118℃ ( 85℃) , 130℃ ( 98℃ ) ( 其中括号内为m取0. 2时计算结果) ,而在堆放后期则受空气对流换热和与基础传导换热控制,整体温度分布基本相同。

图7 不同 m 值计算得三角形堆积型式 Fig 7 Comparison of accumulativ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triangle centroid point to different m values

图7表明,随着m值的增大,即氧化速度越大, 形心点的最高温度也越大,而堆放后期该点温度值基本变化规律相同。上述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堆积环境,如湿度,空气中含氧量等有利于硫化矿石加速发生氧化反应,则堆积体内热量积聚加快,最高温度值将增大,更容易达到矿石着火点而发生自燃灾害。

4结论

1) 确定把温度作为衡量矿石堆积体自燃发火的宏观预测指标。

2) 建立了硫化矿石堆积体温度场数值模型,并对矿料不同堆积时间下堆积体内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7.丛飞(6.4 速度的变化) 篇七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用变量来描述的数量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概念的一个核心要素。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在学生对变量形成初步认识,这是学习函数的基础。在此刻之前,已学习过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概念,并已掌握列表、列关系式和图象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要求学生能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观察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说出图象所表示的丰富内容,在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用数学 的符号语言表示多彩世界的作用,发展符号感,发展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学习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学习了变量之间关系,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变量之间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进一步通过看图、识图,分析速度与时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有条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

教学难点:

(1)进一步通过看图、识图,分析速度与时间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有条理的语言刻画现实情境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速度对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2)给出实际情境,能大致描绘出它的关系图。

(3)鼓励学生大胆、合理地解释实际情境,为学习数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

(4)用变化的观点去观察和解释身边发生的数学现象,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以引导发现法为主体框架,以“问题情境──例题讲解──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

与学生共同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中对于不同的内容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对于通 过图象描述变量关系,既是本节课的难点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可设计引导步骤,分解知识与技能的难点,循序渐进。

8.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八

学习目标: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打了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3.掌握△S=aT2的物理含义,知道怎样判断一个直线运动是否为匀变速直线运动。4.知道怎样利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某点的瞬时速度。

5.理解和掌握通过打点纸带用逐差法、v-t图象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学习重点: 1.打点计时器的的使用。

2.纸带上数据的处理。学习难点:对纸带的处理。

主要内容:

一、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实验原理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电源

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

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 隔0.02s打一次点。

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 的时间,纸带上的点子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 点子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和速度的大小及其变 化,从而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2.注意事项[ 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

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②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③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④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之

用心

爱心

专心 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

①进一步熟悉怎样使用打点计时器。②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实验原理

①理解和推得△S=aT

②用逐差法求加速度: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 S2-S1= S3-S2=…=Sn-Sn-1=△S=aT,由上式可以得到:S4-S1= S5-S2= S6-S3 =3aT,所以,测出各段位移sl、s2、s3……用逐差法求出a1 =(S4-S1)/3T,a2=(S5-S2)/3aT,a3=(S6-S3)/3aT。再由al、a2、a3算出平均值a,就是所要测的加速度 ③v-t图象法求加速度 3.注意事项

(1)钩码的质量适当大一些,使绳对小车的拉力始终远大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保证外力基本恒定。

(2)调整滑轮架的角度,使小车的拉绳与长木板板面平行。

(3)开始时,应将小车位置摆正,使纸带与拉绳的方向一致,且不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边相摩擦。

(4)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再释放小车,小车行至终点时切断电源或脉冲输出开关。(5)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定滑轮相撞。

(6)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子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4.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

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台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

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图。[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222

2(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使用,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 方找一个开始点,我们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 间的单位,也就是T=0.02×5=0.1s,在选好的开始 点下面标明0,在第六点下面标明1,在第十一点 下面标明2,在第十六点下面标明3……标明的点

O,1,2,3……叫做记数点,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是S1,S2,S3(5)测出六段位移S1,S2,S3,……S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6)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前面的公式,计算出a1、a2、a3的值,注意T=0.02×5=ls。

(7)求出a1、a2、a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例一】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

隔内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的主要原因是()A.长度测量不精确 B.打点间隔不均匀 C.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 D. 木板未调成水平

【例二】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

度的相对误差,下列列举的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A.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个数

C.在同样条件,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例三】如图是小车在斜面上滑动时,通过计时器所得的一条纸带,测得各段长度为OA=6.05厘米,0B=13.18厘米,0C=21.40厘米,OD=30.7厘米,0E=41.10厘米,OF=52.58厘米,根据这些数据,可判断小车做_________运动,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 【例四】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如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0、1、2、3、4、5六个点用尺量出1、2、3、4、5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厘米)8.78 16.08 21.87 26.16 28.94由此得出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米/秒,方向__________。

2课堂训练: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__(交流?直流?)电源的________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__伏特。当电源频率是50赫兹时,它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位移 c.加速度 D.平均速度。3.下列有关小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对间里的位移相等,小车的运动一定是匀加速运动;

B.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一定相等:

C.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之差不断增大:

D.若小车通过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位移的时间之差相等,则小车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4.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纸带,他舍弃密集点后,从o点开始每隔两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每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_________s,测得OA=3.20厘米,DE=9.27厘米,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米/秒。

2课后作业:

1.关于计数点的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 B.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戍是相等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C.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麻当是相等的;

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相邻计数点间点痕的个数相等。

2.本实验中,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B.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O.08秒: C.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问的时间间隔为0.08秒; D.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秒: E.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秒。

3.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4.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纸带上点痕的分布情况,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5.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A.交流电压的高低; B.交流电的频率;

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 D.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6.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少纸带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A.改用直流6伏电源; 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

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折的纸带;D.纸带理顺摊平,不让它卷曲、歪斜。7.如图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剑的纸带的右端后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________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______是越走越快的,纸带——是先越走越快,后来又越走越慢。

用心

爱心

专心 5 8.若所用电源频率是50赫,图中D纸带,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B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s,位移为_______米,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B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而AD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9.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其中a、b、c、d,e、f、g、h是连续的8个点。若选a点为第1计数点,将刻度尺的零刻度对准点a时,可测得ab=O.9cm,ac=2cm,ad=3.3cm,ae=4.8cm,水6.5cm,ag=8.4cm,ah=10.5cm,因为________,所以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打点计时器每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O.02s,则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g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

用心

爱心

9.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九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可累及运动、感觉以及自主神经, 临床上多出现四肢末梢麻木、酸胀、疼痛、感觉过敏或缺失, 多以肢体远端为著, 可呈对称或非对称性, 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严重症状, 致残率较高, 并涉及复杂的护理、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研究证明, 其病因为代谢异常、滋养神经血管缺血缺氧、神经因子缺失、免疫、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致周围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下降, 继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本实验旨在探索糖尿病大鼠在何始动时间点开始出现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变化, 并且与病程延长有无相关性, 从而可以在最佳时间点进行干预治疗, 最大程度减轻周围神经损伤并延缓疾病进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

健康雄性周ister大鼠68只, 鼠龄4个月, 随机抽取10只为对照组, 余58只为糖尿病组。大鼠空腹24h, 腹腔内注射STZ, 72h后以非空腹血糖持续3d≥16.7mmo1/L者作为大鼠糖尿病成模标准。1周后选用成模的糖尿病大鼠50只根据设定时间点随机分为5组:0周组、成模后2周组、成模后4周组、成模后8周组、成模后12周组, 每组10只。剔除未达血糖标准、死亡大鼠共8只。

1.2 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

将大鼠麻醉后, 测量大鼠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 :刺激坐骨神经远端和近端, 记录复合神经动作电位, 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 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 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公式为MNCV (m/s) =距离/潜伏期差值。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 :将刺激电极至于感觉神经远端, 记录电极置于神经干的近端, 然后测定其潜伏期和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公式为SNCV (m/s) =距离/潜伏期差值。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表示,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

2.1 运动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分别检测NC组和DM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成模前及成模后4周M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模后4周DM组大鼠MNCV开始出现降低趋势, 并随观察时间点延长 (4周、8周、12周) 传导速度逐渐下降, 与NC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 (P<0.01) 。见表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2.2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

分别检测NC组和DM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成模前及成模后4周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模后4周DM组大鼠SNCV较前下降, 并随观察时间点延长 (4周、8周、12周) 传导速度逐渐下降, 与NC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 (P<0.01) 。见表2。

3 讨论

当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 并日渐低龄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常起病隐袭, 随病程逐渐进展, 致残率高, 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神经传导速度主要代表大的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 是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的有效指标之一[1,2]。研究表明, 大部分DPN患者在出现显著的运动感觉功能异常之前甚或早期未诊断糖尿病时已经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MNCV和SNCV分别代表周围神经运动和感觉纤维的传导功能, 是检测周围神经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本研究表明:DM组大鼠4周后即开始出现MNCV、SNCV减慢, 随病程延长呈进行性减慢趋势, 表明病程为4周时的糖尿病大鼠已开始出现大的有髓神经纤维损伤, 且其损伤程度与病程成正相关。因此, 本实验为探讨何时为早期预防、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最佳时间点提供了帮助及新思路。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BrewsterWJ, FernyhoughP, Diemel LT, et al.Diabetic neuropathy,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other neurotrophic factors[J].TrendsNeu-rosci, 1994, 17 (8) :321.

10.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十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设计思路,经历探究学习的体验过程。

2、理解巧妙改变做功倍数的方法。

3、知道小车做匀速运动阶段测量速度比较合理。

4、能进行实验操作,会采集实验数据。

5、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寻找w与v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通过建立坐标系、描点、连线,利用图象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得到物理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探究过程中避繁就简的`方法选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物理方法,并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象法。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图象法、迁移法、归纳总结、讨论。

【教学用具】

长木板,相同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察运动员掷铅球,人推车启动等视频。

师:是什么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生:由牛顿定律知,力是速度变化的原因。

结论:力对物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师: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今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1.高一物理《速度和加速度》的教案 篇十一

1、速度

(1)定义: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 跟 所用的时间的。

(2)公式:

(3)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4)单位:国际单位为 ,符号是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厘米每秒(cm/s)等。

1m/s=3.6km/h

(5)速度是 ,它的方向就是 的方向。

2、平均速度

(1)定义:变速运动物体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位移)内的 。

(2)公式:

(3)平均速度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地运动快慢。

(4)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 方向相同。

3、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 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常称为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 ,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瞬时速率是标量。

答案:1、位移,发生这段位移,比值,物体运动快慢,米每秒,m/s,矢量,物体运动;2、平均速度,位移;3、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瞬时速率。

疑点突破

1、如何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与某一过程中的一段位移、一段时间对应,而瞬时速度与某一位置、某一时刻对应。

(2)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质点的运动情况。

(3)平均速度的方向与所对应的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所在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

2、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在匀速运动中,由于速度不便,所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既是平均速度,也是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随位移和时间的选取不同而不同。对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我们在它通过的某一位置附近选一段很小的位移,只要位移足够小(即通过这段小位移所用的时间足够短),那么这段小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通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问题探究

(1)用什么方法判断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

(2)如何比较两个百米运动员的快慢?

(3)如何比较一个百米短跑冠军同一个奥运会万米冠军谁跑得快.

探究:(1)比较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较快.(2)比较两位百米运动员的快慢可在位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运动时间较长的较慢.(3)二者的位移不同,运动时间也不同,比较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也就是比较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比值大的较快.

典题精讲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通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

【思路解析】

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进行判断,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平均速度;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是指从枪口射出时的瞬时速度。

【答案】B

例2、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了30m经过B点,又行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经历了6s运动120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1.3-1所示,求

(1)每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求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思路解析】

取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轴。

(1) ,方向向东。

,方向向东。

,方向向西。

(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负号表示方向向西。

例1、Ⅰ、Ⅱ是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如图1.3-2所示,两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那个物体运动较快?

【思路解析】

从位移图象可以看出两图象均为直线,即位移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所以Ⅰ、Ⅱ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快则直线的斜率大,所以Ⅱ运动得快。

【答案】都做匀速直线运动,Ⅱ运动较快。知识导学

1.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反映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快慢,也就是位移的变化率。

2.速度和位移一样都是矢量,矢量的共同特点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今后的学习中要逐步加深对矢量的理解。

3.一般情况下平均速度不等于瞬时速度,只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时平均速度才等于瞬时速度。

4.瞬时速率在数值上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在定义上等于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初中所讲的速度的概念。但在高中阶段,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路程一般大于位移的大小,平均速率一般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当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时,即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5.通常所说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注意根据上下文判断速度的准确含义,是指平均速度还是指瞬时速度。

疑难导析

关于(1):譬如,研究一辆汽车通过一座平直大桥的速度,对应的位移是桥长,对应的时间是过桥的时间,对应的速度是平均速度。若要研究汽车到达某一位置的速度,则表示瞬时速度。

关于(2):譬如,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整个过程的速度,可以不考虑中间停站所用的时间,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表示火车运动的快慢。但要研究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则需要的是一个准确值,速度为瞬时速度。

关于(3):譬如,物体沿圆周运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即这段时间通过的圆弧所对应的弦的方向,但每一时刻速度方向,都沿物体所在位置圆的切线方向。

问题导思

提示:此题涉及比较物体运动方法的问题:(1)相等时间内比较位移的大小;(2)通过相等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3)比较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的大小。

典题导考

【绿色通道】

对于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说法正误的判断要紧扣它们的定义。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

[典题变式]

以下所说的速度,哪些是指平均速度,哪些是指瞬时速度?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700m/s

B、一百米赛跑的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某人算出他的速度为10m/s

C、测速仪测出汽车经过某一路标的速度达到100km/h

D、返回舱以5m/s的速度着陆

答案:A、C、D中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中的速度为平均速度。

【绿色通道】

此题主要是考察对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注意位移与发生该段位移所用时间的对应性。另外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首先要选取一个正方向,位移有正负,则速度也对应地有正负。

[典题变式]

1、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计显示地读数为72km/h,在一条与公路平行地铁路上有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与轿车同向匀速行驶,经100s轿车由火车的车尾赶到了火车的车头,求火车的速度。

答案:v=18m/s

【绿色通道】

对位移图象得几点说明:(1)位移图象不是质点运动得轨迹。(2)匀速直线运动得位移图象是一条直线。(3)在图象上的某一点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所处的位置。(4)图线的斜率大小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斜率越大表明物体运动越快。

[典题变式]

如图1.3-3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根据图象求出:

(1)0~2s内,2s~6s内,6s~8s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

(2)整个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答案】(1)0~2s做匀速运动,v1=2.5m/s;2s~6s物体精致;6s~8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v3=5m/s(2)1.875m/s;0.83m/s

自主广场

我夯基 我达标

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若物体位置变化得大,即位移大,但若时间长,则速度不一定大。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答案:AD

2、以下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

B、汽车从甲站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在第3s末的速度是6m/s

解析:平均速度是某段位移上的,或某段时间内的。它等于某段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B

3、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

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运动,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正确。

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

答案:A

4、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有如下记录,则记录中表示瞬时速度的有

A、质点在前5s内的速度是8m/s

B、质点在第7s末的速度是12m/s

C、指点通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是15m/s

D、质点通过某一路段的速度为10m/s

解析: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与时刻、位置相对应。

答案:BC

5、对于各种速度和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率是速度的大小

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

D、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解析:教材中没有出现平均速率的概念,而有些人根据速率的概念主观地认为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实际上平均速率定义为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B错。平均速度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致,它不能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瞬时速度的方向,故D错。正确选项应为A。

答案:A

6、汽车以36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h,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用了2.5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

A、-8m/s B、8m/s

C、-28.8km/h D、28.8km/h

解析:速度和力、位移一样都是矢量,即速度有正方向、负方向分别用+、-表示。当为正方向时,一般不带+。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己规定,有时也隐含在题目之中。例如该题中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km/h,为正值,隐含着从甲地到乙地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值,故淘汰BD。

依据甲、乙两地距离为:362km=72km,所以返回速度为-72km/2.5h=-28.8km/h=-8m/s。

答案:AC

我综合 我发展

7、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运动中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解析:物体的各个时刻瞬时速度都等于零,证明物体精致,即位移为零,因此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说明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零,但不能证明物体不运动,例如物体做往返运动回到出发点,位移为零,但瞬时速度不为零。

匀速运动中,由于瞬时速度都相等,因此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变速运动中,速度时刻在变,但平均速度可能与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相等。

答案:AC

8、甲、乙两车从A地出发经历不同的时间后都到达B地,甲运动的时间较长,则

A、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大

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小

C、甲的瞬时速度一定比乙小

D、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

解析:位移只决定于初、末位置,故甲、乙通过的位移一定相等,D正确。

由平均速度公式知,位移s相同,而甲运动时间较长,所以B正确。因甲和乙不一定是做直线运动,所以瞬时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大小无法确定。

答案:BD

9、如图1.3-4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现要考虑物体处于图中A点时瞬间的速度。假设物体沿ABCDE、ABCD、ABC、AB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5s,0.9s,0.4s,0.1s,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出物体在这四段曲线轨迹上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解析:分别测量出AE、AD、AC、AB的线段长度,然后换算成实际运动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

答案:1.7m/s,3.9m/s,6.0m/s,15m/s

我创新 我超越

10人类为了探测距地球约30万千米的月球,发射了一种类似于四轮小车的月球登陆探测器,它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探测器上还装有两个相同的减速器(其中一个是备用的),这种减速器的最大加速度是5m/s2.

某次探测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从而使探测器只能匀速前进而不再能自动避开障碍物,此时地球上的科学家必须对探测器进行人工遥控操作。

下表为控制中心的显示屏的数据:

受到信号时间 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单位:m)

9:10:20 52

9:10:30 32

发射信号时间 给减速器设定的加速度(单位:m/s2)

9:10:33 2

受到信号时间 与前方障碍物距离(单位:m)

9:10:40 12

已知控制中心的信号发射与接受设备工作的速度极快,科学家每次分析数据并输入命令最少需3s。根据以上材料,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1、经过数据分析,你认为减速器是否执行了减速命令。

2、假如你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通过计算分析说明。

共同成长

见仁见智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

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1英里=1。609千米)。

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

警察说: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象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

太太说: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在开过60英里的路程。

请你根据物理学的观点来分析,这位女士没有认清哪个科学概念?你是怎么认识的?

合作共赢

请你和你的同学一起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12.加速度是什么 加速度计算公式 篇十二

加速的的计算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有用推论Vt^2-Vo^2=2as。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 Vo)/2。

3、末速度:Vt=Vo at。

4、位移:s=V平t=Vot at^2/2=Vt/2t。

6、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13.速度的变化快慢加速度 篇十三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三课时: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数学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3、知道瞬时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同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

1、速度

提问:运动会上,比较哪位运动员跑的快,用什么方法?

学生:同样长短的位移,看谁用的时间少。

提问:如果运动的时间相等,又如何比较快慢呢?

学生:那比较谁通过的位移大。

老师:那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较其快慢呢?

学生:单位时间内的位移来比较,就找到了比较的统一标准。

师:对,这就是用来表示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在初中时同学就接触过这个概念,那同学回忆一下,比较一下有哪些地方有了侧重,有所加深。

板书: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

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v 师生共评:有的同学答案为

v1v22这是错误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严格按照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用这段总位移与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也就只表示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三、小结

1、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3、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

拓展:

本节课后有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请看一下,这里运用了数学的“极限”思想,有助于你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作业

五、板书设计

标量: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

概念速度物理意义概念矢量平均速度物理意义概念瞬时速度物理意义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

上一篇:年度一级建造师考试机电工程实务真题及答案下一篇:与死党一起走过的日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