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共4篇)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每当我读到中国***的纲领,我就会不由得想像,****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就会问自己,怎样实现****社会?
****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不可能为****的实现制订一个固定的时间表,也不可能为它的发展设计一个固定的途径和模式。只有从现实国情出发制定现阶段的纲领,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完成每个阶段的最低纲领,才能有效地推进****事业。
我们既要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坚定****的信念,同时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每一项工作,都是****运动的组成部分。
我们***人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阶段论者,又是社会主义、****事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统一论者,既要胸怀实现****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又要从现实实际出发,把奋斗目标置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从现阶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员的远大理想,要落实到这里;衡量一个***员信念是否坚定,着眼点也要放在这里。
***同志指出的:“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我们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但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对遥远的未来作具体的设想和描绘。”
展望未来,前景无限。只要我们在坚持****前进方向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对****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上,把远大理想置于为实现党的各项工作任务中,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汇报人:好范文
2.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二
发表时间:2012-12-17来源:《求是》
——学习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重要讲话
在全党全国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同志,11月29日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复兴之路》展览,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政后一次重要的集体活动,寓意深刻,意味深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回首昨天、审视今天、展望明天的历史纵深感,郑重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时候,我们深深懂得,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接力奋斗的继续。在这样的时刻,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重温党和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奋斗的历史,对于我们深切领悟和牢记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励精图治,团结进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为实现十八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是很有意义的。
国家博物馆是展示我国历史文化的庄严殿堂,《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这个展览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本内容,以历史编年为脉络和线索,通过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变迁,客观系统地反映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深刻揭示了历史的真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力量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抗争,但都一次次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坚强领导力量,中国命运开始掌握在人民自己手里。
历史是不应该忘记的,忘记过去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目标。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成为全民族最强烈的愿望。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英勇奋斗、无私奉献。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了那么多牺牲、建树了那么多功绩、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正因为如此,人民支持我们党、信赖我们党、拥护我们党。我们今天正在从事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为了振兴中华而前赴后继、接力奋斗,始终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旋律。
《复兴之路》这个展览,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正如展览的结束语所说的那样:100多年来,中华民族谱写了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壮丽史诗。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
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历史昭示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道路决定命运。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90多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接力探索独立自主的民族复兴之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在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党和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国经济以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三倍多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城镇化率突破50%,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伴随着经济生活的深刻变革,中国社会焕发出蓬勃旺盛的活力,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迸发出巨大创造能量。国家的发展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使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都得到尊重,中华文化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面向世界。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大局始终稳定,长期保持了政通人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重特大自然灾害和传染病疫情,从容应对了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国际政治、经济风浪的重大考验。香港、澳门回归,“神舟”飞天、“嫦娥”揽月、“蛟龙”探海,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巨大成功,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等,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力量。这一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奇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
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抚今追昔,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我们虽然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还远不到沾沾自喜、高枕无忧的时候,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自满。中央一再提醒全党,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生产力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社会管理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等许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的各种国际压力和风险有增无减。在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在党内,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我们,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努力把我们的党建设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我们党已经完成了从革命救国到执政兴国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为了实现这一使命,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且在上世纪末如期达到了前两步战略目标,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现在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奋斗,那就是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着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崇高使命,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跃兴旺,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振兴,就是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全党同志一定要牢记党肩负的执政兴国、振兴中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信党和人民事业的正义性和远大前途,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三
一、“七一”重要讲话体现意义深刻
“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充满激情,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前瞻性,通篇闪耀着马克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指引我们党更好担当为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献,是吹响伟大复兴筑梦路上新起点再出发的冲锋号。
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屈奋斗和不懈探索,但只有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才出现了伟大转折,总书记用“三个深刻改变”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开天辟地历史意义。即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其意义在于“三个彻底结束”,实现三个“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结束了列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三个“伟大飞跃”焕发三个“蓬勃生机”的崭新结论。
习总书记讲话中总结出三个历史告诉我们,要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二、“七一”重要讲话体现内容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治国理政新思想 ,新理念,新战略集中体现在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里。
(一)永葆奋斗精神,记怀赤子之心。“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人民的赤子之心”。
(二)把牢思想之舵,高扬理想之旗,“操守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 ,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共产党人的“真宰”,是“初心”之源,立身之本。
(三)坚持中国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四)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和平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五)坚持人民立场 ,从严管党治党。“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着力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六)把握强军目标,完成祖国统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牢牢把握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实施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掘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七)全党关注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三、“七一”重要讲话体现理念新意
习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贯穿全篇的主旨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他强调:“今天 ,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薄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十分有新意,我认为“初心”根源于建党之初确立的宗旨和纲领;“初心”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整个历史进程;“初心”是发展于马克思想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初心”是凝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的征程。还有“。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得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今天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习总书记这番话既发人深省,也激励人心。
四、“七一”重要讲话体现鼓劲给力
聆听习总书记的讲话,感觉就俩字——“给力”。讲话以开阔的历史视野来审视历史运动的结果,将中国共产党95年奋斗所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放到50中华文明、500年社会主义运动、60多年新中国建设特别是3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来认识,提出了实现“三个飞跃”,焕发三个“蓬勃生机”的崭新结论。特别是讲到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的时候,全场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现实,要以中国人自己判断和认可,50年时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了超过200倍;30年时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超过5亿人,人均预期寿命已领先中高收入国家;时间,13亿多中国人几乎人均一部移动电话,近7亿中国人搭上网络快车。这些都让世人瞩目,惊叹,点赞。
4.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四
河北祖冲之中学 399班
张静涵
指导教师:张小丽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少年周恩来在民族危亡时刻发自内心的呐喊,这呐喊振聋发聩,喊出了中国少年的忧国之心,强国之志,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作为中国少年,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盛则中国盛。
然而历史的昨天却承载了太多的落后和苦难。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清王朝的“天朝之梦”。一系列侵略战争接踵而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长约被迫签订,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历史的苦难和悲壮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生存必须自强”。
然而在救国图强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孙中山、宋教文、喻培伦、林觉民等无数仁人志士胸怀“救国梦”,舍身报国家。1921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把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纲领,自觉杠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历经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终于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前。从此,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和文明成为我们的“建国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改革开放的新中国为了实现“强国梦”,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旗帜,走过无数坎坷,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开放的政策把经济搞活。中国人民实现了“温饱梦”、“小康梦”,今天的中国成熟、包容、开放、自信,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让我们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2008年,一场自然灾害突如其来,四川汶川大地震让南方震惊,让中国震惊,让世界震惊,美丽的山川瞬间天摇地动,乌云笼罩,祥和的村寨片刻中化为齑粉,消失的无影无踪,大地在颤抖,人民在哭泣。灾难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对救灾工作作出部署,国务院立即号召和组织人民群众,坚决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空前的灾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谱写出气壮山河的乐章。人民卫士邱光华、李月、王怀远为了完成运输任务,先后飞行63架次,突遇低去大雾和强气流,撞机失事,以身殉职;身体羸弱、意志如钢的女警官蒋敏在亲人遇难后,仍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劳累过度多次昏倒;北川中学的学生李阳为压在废墟下的同学当“输液架” „„。他们的光芒照耀了大地,他们的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的时代丰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力量。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刻,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面临新的历史决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我们新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泱泱中华的复兴梦,是炎黄子孙的强国梦,也是每个中国人、每个家庭充满渴望和遐想的五彩斑斓的梦。中国梦很大,因为它发自亿万中国人的肺腑;中国梦很近,因为它起始于每个人的点滴之愿。我们将为此付出各自的努力,一起放飞梦想,收获希望,一起描绘深化改革的蓝图,点亮“中国梦”。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推荐阅读: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讲话的心得体会06-1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心得2210-26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七一讲话心得体会11-05
在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会上的讲话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