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共10篇)
1.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中,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能力目标:
让学生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使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能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地运用运算定律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三类基本分数应用题
复合分数应用题:
动物车展第一天成交量为65辆,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1/5,第二天成交量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汇报估算结果
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请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辆?
2.尝试解决
算一算第二天到底成交了多少辆汽车?
3.用图表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
解法1: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辆数:65×1/5=13(辆)
第二天的辆数:65+13=78(辆)
综合算式:65+65×1/5=78(辆)
解法2: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1+1/5=6/5
第二天的辆数:65×6/5= 78(辆)
综合算式:65×(1+1/5 )=78(辆)
4.归纳小结: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思路,看看发现了什么?
整数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5.试一试.
6.比较两题,归纳出解决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要点:
①正确判断单位“1”至关重要②弄清要求的问题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试一试
2.递等式计算
3.实践应用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二)
解法1: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的辆数:65×1/5=13(辆)
第二天的辆数:65+13=78(辆)
综合算式:65+65×1/5=78(辆)
Xk b 1.com 新 课标 第一网
解法2:第二天的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几分之几:1+1/5=6/5
第二天的辆数:65×6/5= 78(辆)
综合算式:65×(1+1/5 )=78(辆)
【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力求做到:①注重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因此在课本没有要求估算的情况下,我也要求孩子们先进行估算,并说出是如何估的。
②借助画图解决问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非常疲惫。因此当新问题出现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来分析题意,然后展示学生所作的线段图,并与学生一起交流作图的过程与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学生能正确画出图来,说明他们已能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也就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这也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通过作图不仅能帮助理解题意,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
③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我还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同时在探究完新知后还安排一个环节“总结策略: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让他们知道今后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完成教学后,我发现因为本课时内容较多,学生应用题解题掌握较好,但混合运算掌握效果并不理想,如果我在明确教学目标时,只要求让学生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并在教学中反复加强练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应用效果会更好,从而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难点。从本节课让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要局限于教材的编排,这一点也就是说明作为一名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学会深入挖掘教材,灵活运用好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二
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⑵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⑴出示例2,理解题意。
⑵列出算式,交流列式的理由。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生1:1-1/4-1/3 生2:1-(1/4+1/3)
交流总结:列式的思考方法和整数、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样。
注意:一个花园用单位“1”表示,它相当于总数。
⑶理解运算顺序。
同桌说说算式“1-1/4-1/3”和“1-(1/4+1/3)”的运算顺序。
班级交流,教师板书:分数加、减法,如果没有括号,从左往右计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⑷独立完成上面的计算,同桌交流答案。
⑸验证答案。
检查法:将算式检查一遍。
验算法:两种方法的答案一样,说明答案是正确的,一种方法(算式)是另一种方法(算式)的验算。
二、巩固练习,初步形成计算能力。
1、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4、5、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第四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页练习十五的第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算。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简便算法。
一、 口算
练习十五第5题
集体口算后校对,并请做错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8+1/12) 2/3-1/4-1/4 5/6+2/5+1/6+3/5 5/9+(4/5+4/9)
1、指出: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使用,整数减法运算性质在分数中也同样适用。
2、学生独立完成,六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
(1)加法结合律;(2)加法交换律;(3)(4)减法运算性质;(5)(6)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解方程
1、指出:方程中的X不仅可以是整数或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2、学生独立完成,三人板演。
3、交流计算方法、运用的知识与计算结果,并请错误的学生说说错误原因。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五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式意义与结果,强调单位“1”。
2、改变习题:将“小华调查了全班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改成“小华调查了全班30位同学在母亲节送给***礼物”。
(1)该怎样解决问题?
(2)为什么方法不变?
强调:这两题都只要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从单位“1”里去掉送鲜花的1/3,再去掉送贺卡的1/4,剩下的就是送图画的人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与全班实际的总人数没有关系。
五、总结延伸
完成书上思考题。
1、计算后找出规律。
2、应用规律直接写得数。
3、应用规律自编加法算式。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 分数混合运算人教版教学设计
★ 冀教版《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方案
★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
★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 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案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三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主动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来,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知道整数的运算律对分数运算也同样适用,能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运算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用分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认识,提高运算能力;体会分析分数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和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运算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6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课时
2.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4课时
第一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的例
1、“练一练”,第76页练习十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做练习十二第1题,直接写出得数。
集体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2.出示教科书第75页的例题图。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板书算式:×18+×18
(+)×18
3.集体交流。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
4.指出: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谈话认识运算顺序。
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
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
2.小结运算顺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明确运算律。
引导: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例1的两种解法。比较一下,这两种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有什么想法?通过交流明确: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交流、订正。
2.做“练一练”第2题。讨论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3.做练习十二第3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第76-77页练习十二第6—1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进一步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还知道了哪些内容?
引入:这节课,我们要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通过练习,同学们要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计算,还要能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做练习十二的第6题。
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指名说一说。
观察每个方程,说一说方程的特点。
提示:都要写把方程的左边进行化简,再应用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独立解每个方程。指名板演,评讲。
提醒学生及时进行验算。
2.做练习十二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右边三道题,指名板演,评讲。
三、解决问题
.做练习十二的第8题。
先说说梯形的面积公式,再运用公式独立进行计算,评讲。
2.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释自己的列式和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板书:解法一:÷(÷4)
解法二:(÷)×4
3.做练习十二的第10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做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要求第一问,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要求第二问,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做练习十二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怎样思考?请在小组里先交流,再集体汇报。
引导学生把(a×)×3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成3a+×3后,再与a+×3进行比较,得出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2a。
四、全课总结
.课题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吗?
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7题左边三道题和第11题。
第三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
教学内容:教学第78-79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能说明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体会分析数量关系的不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养成主动思考、言必有据、回顾反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男运动员有多少人?独立解答,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59”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读题。
岭南小学六年级有45个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其中男运动员占59。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1)比较复习题与例2的不同。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男运动员有多少人?”而例2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
(2)说说“其中男运动员占59”的含义。59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59是哪个量?
2.画线段图。
让学生在线段图上分别表示出男女运动员所占的部分。
提问:你能看着线段图再说说题意吗?
3.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解答并检验。
学生独立解答,一名学生板演。
集体校对,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分别表示什么。
追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先求什么?为什么?
指导如何检验。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可以怎样画线段图表示题意?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画出线段图。
交流解答方法。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求黑兔多少只的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集体交流,板书算式、得数,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3.做“练一练”第3题。
学生解答后提问:这道题先求的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第一天用的吨数?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教学第79-80页的例
3、“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3—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能有条理地说明解题思路,正确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体验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和策略,进一步积累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分析、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培养有条理思考和回顾反思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独立解答,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例3
.出示例3
(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14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14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4+24×14,说说24×14的含义,独立解答。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1+14),说说(1+14)的含义,独立解答。
2.提问:怎样解答这类应用题?
小结: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可以先确定单位“1”的数量,找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求出结果后要进行检验。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的第1题。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运来的萝卜比白菜少”这个条件的?你能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吗?
学生尝试画图,指名一人板演。
提问:看着线段图想一想,要求运来萝卜多少千克可以先算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2.做“练一练”的第2题。
提问:你能说说这道题的分析过程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追问:为什么要先求十月份比九月份多捕的吨数?
比较这里练习的两道题,题里意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做“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怎样想,需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三的第3-5题。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练习(1)
教学内容:第81-82页练习十三第6—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进一步理清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独立思考和严谨思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巩固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理清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基本练习
根据下列条件说出单位“1”的量,并把数量关系式填写完整。
(1)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
()×=()
()○()=皮球的个数
(2)实际用水量比原计划节约。
()×=()
()○()=实际用水量
三、解决问题
.做练习十三第7题。
指名读题。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已经铺设了”这个条件的?
指出:“已经铺设了”就是指已经铺设了全长的,把全长看作单位“1”的量,和“”对应的是铺设的米数。
引导:你能先画出线段图,再列式解答吗?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指名一人板演画图,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校对。
追问:请联系线段图说一说,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解答时各是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默读题目,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找一找,两题里单位“1”的数量各是多少?
引导:这两题可以怎样想呢?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思考的过程。
提问: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做练习十三第10题。
学生默读题目,交流条件和问题。
引导:这里哪个是单位“1”的量,“”和“”对应的是是你数量?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列式解答。
4.拓展练习。
出示:根据下面的算式分别补充条件:
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20米,第二根长多少米?
①20×
②20+20×
③20-20×
追问:你是怎样根据算式想到不同条件的?
四、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三的第9、11题。
第六课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练习(2)
教学内容:第82-83页练习十三第12-18题,思考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特点,掌握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分数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操作实践中,加深理解分数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进一步积累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这类实际问题的特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二、对比练习
.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说说每题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可以怎样想?
学生集体交流并列式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追问:这两题都是求的还剩多少米,为什么第(1)题要用两步计算,第(2)题只要一步计算?
再问:你觉得哪一道是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复杂在哪里?
2.做练习十三第14题。
引导:你能根据题意说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吗?
请大家根据数量关系想一想,每道题要先算什么,再列式解答。
集体交流,提问:第(1)题怎样解答?(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2)题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提问:比较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做练习十三第15题。
学生默读题目,并比较两题的区别在哪里。
引导:想一想,条件的含义不同,解题方法怎样呢?思考后完成在作业本上。
提问:两题的解答方法为什么不同?
三、综合应用
.做练习十三第17题。
(1)指名读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2)指名读第(2)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理解“香樟树与银杏棵数的比是7∶9”?解答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学生回答出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追问:28×表示什么?28÷7×9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2.完成思考题。指名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引导: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请你算一算,喜欢跳舞和唱歌的各有多少人。
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
喜欢跳舞的人数:48×=32(人)
喜欢唱歌的人数:48×=32(人)
引导: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和全班48人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两部分人数合起来会多出20人,说说你的想法。
你想到既喜欢跳舞又喜欢唱歌的有多少人了吗?怎样求?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36)-48=20(人)
说明:本题也可以画出交集图使学生直接观察,求出结果。
2.完成“动手做”。
出示“动手做”的要求。
(1)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指导学生把长和宽增加,提问:长和宽分别增加,各是几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现在的长:6+6×=9(厘米)
现在的宽:4+4×=6(厘米)
让学生画出新的长方形。
引导:怎样求出现在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想办法计算出来。
(2)让学生任意画几个长方形,并把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再算出新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交流:你的计算结果是怎样的?
引导:仔细观察刚才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新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原来的,新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原来的。
四、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课堂作业。
4.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四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80~84页的“例1~例2”以及练习十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编排两道例题。例1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期中,例题重点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随后的“试一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方法。例2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随后的练习十二中,通过题组对比,引导学生自主领会整数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尝试进行相应的简便计算。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试题的计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为此后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相应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在探索新知过程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4.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进一步增强探索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的计算。
六、课时安排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4课时
5.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名读题,并要求根据题意列式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启发学生解释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因为相加两个数的分母不同,所以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2、提出问题:以前我们曾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那么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该怎样计算呢?
指导分小组操作: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1/2和1/4,再看看1/2和1/4相加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
交流:您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1/2和1/4的得数是多少吗?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1/2和1/4的得数是3/4的?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被看作了几分之几?想一想,计算1/2+1/4时,先要做什么?
明确:计算1/2+1/4时,先要把1/2和1/4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要求:按刚才讨论的方法,完成例题中的填空。
3、交流学生填空、计算的情况
讨论:把1/2和1/4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地说,这个过程就是把这两个分数怎样?(通分)
二、教学“试一试”
1、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学生完成计算后,组织讨论:
(1)例题学习的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5/6-1/3是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在已经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上“和减法”,完成课题的板书)
(2)计算5/6-1/3时,先要做什么?想一想,通分的目的是什么?5/6-1/3的得数是多少?作为得数3/6和1/2,哪个更简洁?应用什么方法可以使3/6化成1/2?
指出:计算结果如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你是怎样计算1-4/9的?你是怎样想到把1转化成9/9的?
指出: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化成与减数同分母的假分数。
3、提出:你会验算上面的两道题吗?你打算怎样验算?
交流后:让学生各自验算,确定上面两道题的计算结果。
4、引导学生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提出要求: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自觉进行验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四的第1-4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第二课时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页的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灵活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分练习(口答)
5和310和79和38和520和1535和7
2、计算练习(指名板演)
1/5+3/103/5-3/8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自己读题观察。
1/2+1/31/9+1/101/4+1/71/5+1/8
1/2-1/31/9-1/101/4-1/71/5-1/8
2、交流观察后发现。
3、每人选择两组题目计算出结果,并校对结果。
4、交流计算后发现。
5、教师小结:两个分数最大公因数是1、分母分子都是1的分数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得数的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子的和或差。
6、根据规律,请学生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分数加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
三、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练习十四第6题
(1)出示题目: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4/71/108/92/259/2011/137/15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师小结: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2、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题目:先估计哪几题的结果比较接近1/2,再计算。
4/5+2/31/10+3/72/9+1/3
5/8-1/53/5-1/21-1/9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再每人选择三个题目计算验证。
(4)教师指出: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四第8题
先说说图意,再填空,然后计算。
2、练习十四第9题
先说说图意,再估计,然后计算。
五、总结延伸
6.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六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教材第47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讲解,探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用脱式正确计算。
2.通过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重点难点】
探索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正确。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7×3= 29-19= 8×4= 12+24= 5×6= 17-9= 9×9= 9+45= 9×4= 45-21= 7×6= 15+17= 2.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花瓶有7枝花,5个花瓶共有多少枝花? 7×5=35(枝)
(2)小红买了6只气球,每只气球3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6×3=18(元)【情景导入】
师:很好,在刚刚的简单复习中,同学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步计算,不知道两步计算大家还记得吗?
板书: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吗? 生:先计算58-14=44,再算44+6=50。师:真聪明!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 师: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15÷3×5 师:那么大家知道在没有括号的乘、除法算式里要怎么计算吗? 生1:先计算15÷3=5,再计算5×5=25。生2:也是从左往右计算。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2)抽学生板书计算过程。(3)教师逐一讲解。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2)抽学生板书计算过程。(3)教师讲解、订正答案。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1)学生分组比赛完成本题。
(2)教师点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集体交流,看是否一致。(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写出正确计算过程。(2)同桌互相交流。(3)全班集体订正。(4)教师小结。【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只有加减法、乘除法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运算顺序,熟练运用。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1课时 混合运算(1)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教材第48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跷跷板乐园”的情境,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用脱式正确计算。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算理。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16+5-6 30+7+2 3×8÷4 7×1×2 【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跷跷板乐园逛逛,看看会有一些什么收获。(2)看教材第48页图,说一说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3个跷跷板,每个坐了4人,边上围观了7个同学。)
(3)小组讨论: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4)小结:从同学们计算人数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两步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新课讲授】 板书:
①等号写在算式下面左边。②加号和7要照抄下来。
小结:在乘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落下来。
师:计算时,乘法和除法是同级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抽学生答题。(3)集体订正答案。【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计算两步算式,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①等号写在算式下面左边。②加号和7要照抄下来。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混合运算(3)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教材第49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括号的作用。2.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重点难点】
1.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2.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6×9= 30+15= 45-7= 26+4= 63÷7= 50-8= 42÷6= 54÷9= 37+8= 18÷3= 5×4= 18+9= 30-6= 72-40= 48÷6= 2.脱式计算。
7×2+30 46-6×4 15+25÷5 36-9+10 18-12÷4 80-40÷5 63÷9+7 9×6+9 【新课讲授】
1.复习“跷跷板乐园”情境,翻开教材第48页出示图,学生观察图片。图中告诉了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从图中我们知道:3个跷跷板,每个4人,围观7人。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 2.试一试:怎样解答?
3.分析评价。
冬冬分步列式解答,算出了,做对了。
乐乐列出综合算式,结果也是一共19人,像乐乐这样列式对吗?(乐乐写的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上一课的时候,我们还没学习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如果先算7+4就不符合题意了。)
老师请小括号来帮忙,在乐乐写的算式上加上小括号,7+(4×3)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4.尝试练习。板书: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抽学生板书此题做法。(3)教师讲解,集体订正。2.教材第49“做一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汇报,教师评讲。
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检查。(3)全班集体订正。(4)教师小结。【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3课时 混合运算(3)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2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2.感受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混合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对混合运算进行复习。【练习讲授】
1.复习混合运算实练。(1)口算。
9÷3= 20-16= 63÷9= 21-14= 54÷6= 8×3= 18+8= 40-8= 9+27= 42+7= 56÷8= 4×9= 35-20= 24+6= 32÷8=(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①12+12÷6 =24÷6 =4 ②42-(22+9)=20+9 =29 ③7×4-16 =28-16 =44(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42除以6的商是(),再加上19得()。②7乘以8的积是(),再减去30得()。③50减去20的差是(),再除以6得()。④6加上22的和是(),再除以4得()。2.复习解决问题。
讨论: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把缺少的信息数据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作业】
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1)抽学生板书题目。(2)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讲解。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检查。(3)教师讲解,统一订正。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4.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1)学生分组比赛完成本题。(2)教师集体订正。【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混合运算以及用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还要多加练习和运用,以便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4课时 练习课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重点难点】
学会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游乐园里玩得真开心,可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复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53页例4情景图。2.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生:面包房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要烤几次?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提问:你能解决“剩下的要烤几次”这个问题吗?(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请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重点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和列式。
生1: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再用它除以每次能烤的个数,得到的就是还要烤几次。列式为:
90-36=54(个)54÷9=6(次)
生2: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先算什么?
生2: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生2:我的方法是在90-36的前面和后面加上一个小括号,表示要先算90-36。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 生2:我上节课学习的。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你是学习的小主人。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的数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约定,像这样又要写在后面,又要先算的情况,用小括号把后面的算式括起来,表示先算。如果在以前,你们也能成为数学家,你们真棒!
师:你们会读(90-36)÷9这个算式吗? 生:不会。
师: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90减去36的差与9的商是多少。4.自主体验,总结判断。
师:比较上面几种算式,说说自己喜欢哪一个算式,再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5.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6.尝试练习。(1)投影出示:
平均插在5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枝?(2)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列式解答,把先算的部分加上小括号。(19+16)÷5 =35÷5 =7(枝)
答:每瓶插7枝。【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3题。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4题。(1)让学生说明图意。
(2)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5题。
(1)让学生板演此题,同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增强学生的数感。(2)教师讲解。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6、7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各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8题。(1)让学生仔细看题中的情境图。
(2)请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以及要求的问题。(3)学生先独立思考解题,再在全班交流。(4)老师讲解,统一订正。【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且方法很多,在今后的解决问题中老师希望大家能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方法1: 90-36=54(个)54÷9=6(次)
方法2:(90-36)÷9 =54÷9 =6(次)教学反思: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题(教材第57、58页内容。)【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记住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2.利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上一节数学整理和复习课,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复习讲授】 1.知识梳理。
师:混合运算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本,在小组内讨论、回顾、总结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知识。
2.自主探究解题方法。(1)出示第一个问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你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生1:先看图中一共有3组相同数目的苹果,每组有5个,就可以求出3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再加上另外的3个,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分步计算 5×3=15(个)15+3=18(个)综合算式 5×3+3=18(个)答:一共有18个苹果。
生2:如果把图中的苹果看成4组,每组有5个苹果,可以先求出4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再减去多算的2个,就可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分步计算 5×4=20(个)20-2=18(个)综合算式 5×4-2=18(个)答:一共有18个苹果。(2)出示第二个问题。
食堂运来60袋米,第一天吃了9袋,第二天、第三天吃的都与第一天同样多,还剩多少袋米?
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几种算法?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答。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交流,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小结:
方法1:先求第一天剩下多少袋,再求第二天剩下多少袋,最后求第三天剩下多少袋。
列式:60-9-9-9=33(袋)
方法2:也可以这样想:先求出三天共吃了多少袋大米,再把运来的米的袋数减去三天共吃的袋数,就是剩下的袋数。
列式:60-(9+9+9)=33(袋)列式:60-9×3=60-27=33(袋)答:还剩33袋米。3.归纳总结。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小结:(1)解决问题应用口诀:解决问题莫着急,数量关系要看细,乘法能求几个几,加求总数没问题。比多比少是减法,部分用减准成立。
(2)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7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1)学生分小组讨论。(2)学生汇报,教师评讲。
2.完成教材第57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交流想法。
3.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1)学生分小组讨论。(2)汇报,教师评讲。
4.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三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检查,交流想法。(3)教师讲解订正。【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运用所学习的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学会使用了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的作用就是表示要先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8页第2、4题。2.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6课时 练习课
7.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5)
一、口 算 20
(1)15×3=(2)42÷7=(3)9×5=(4)28÷4=(5)12×3=
(6)35÷7(7)19×2=(8)18×3=(9)21+32=(10)19+17=
(11)28+9=(12)36+5=(13)28+3 =(14)16+30=
(15)28-6=(16)13×3+20 =(17)45÷9+37=(18)100-9×3=
(19)80+5×4=(20)30 -36÷4=
二、计算 12
(1)9×8+12(2)20+24×2(3)72÷8+30
(4)56-8×3(5)21+6×3(6)15-40÷
5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6新-课-标-第-一-网
(1)8+16÷8 改正(2)40-15×2 改正
=24÷8=25×2
=3=50
四、脱式计算 18
(1)63-40+25(2)35+4×8(3)27+81÷9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4)6×8-24(5)36÷6×4(6)49÷7+63
X|k|B | 1.c| O|m
五、在〇填上>、<或=(12)
(1)5×4+5〇5×4-5(2)6+7×2〇7+7×2(3)5×2×3〇5×(2×3)
(4)42÷6+7〇42÷7+6(5)40-8×5〇40-8×4(6)30-49÷7〇20-49÷7
六、列式计算 8
(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
(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 wW w.x K b 1.c o M
七、应用题 5*5=25
(1)菜站上午进10筐西红柿,下午进12筐西红柿,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新 |课|标| 第 |一| 网
(3)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4)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
(5)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 新课标
(6)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资源全部免费 第一 网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8.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八
(共6题;
共6分)1.(1分)如果用a表示收入,b表示支出,c表示结余,写出一个公式表示它们的关系_______. 爸爸妈妈上个月收入2548元,支出1857元,结余_______.2.(1分)我会填。
图形 长 宽 周长 面积 长方形 21分米 14分米 18米 60米 正方形 边长33厘米 边长()分米 48分米 3.(1分)甲有x元钱,如果他给乙a元,两人就同样多,乙原来有_______元。
4.(1分)小军家计划每月用水a吨,实际每月用水b吨(b
5.(1分)有3个连续自然数,中间一个数是n,其他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6.(1分)赵云买了1本练习本和3支圆珠笔,李明买了8支同样的圆珠笔,两人用去的钱同样多。一本练习本的价钱等于_______支圆珠笔的价钱。
二、选择题。
(共4题;
共4分)7.(1分)小林今年x岁,爸爸比小林大26岁,爸爸今年()岁。
A.x+26 B.x-26 C.26x 8.(1分)妈妈买回来20个苹果,是桃子个数的2倍。妈妈买回来多少个桃子?设桃子有x个,则下列方程中,()是错误的。
A.2x=20 B.20÷x=2 C.x÷2=20 9.(1分)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在下面表示三者关系的式子中,错误的是()。
A.s=vt B.v=st C.t=s÷v 10.(1分)一个数的3倍比b少6。设这个数是x,那么下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A.3x+6=b B.3x-6=b C.3x=b-6 三、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共4题;
共4分)11.(1分)当x=9时,4+x_______13。
12.(1分)12.当y=7时,y-2.5_______5.5。
13.(1分)13.当x=12时,x÷3_______3。
14.(1分)当x=20时,15x_______200。
四、解方程。
(共1题;
共1分)15.(1分)解方程。
(1)6.2+40%x=15(2)80%x-35%x=(3)五、用方程解决问题。
(共5题;
共5分)16.(1分)7月12日上午7时,某水库的水位达15.6m,超过警戒水位0.38m。这个水库的警戒水位是多少米? 17.(1分)饲养员养了白兔、黑兔共72只,白兔的数量是黑兔的3倍,白兔、黑兔各有多少只? 18.(1分)学校买回10盏台灯和1部录音机,一共花了1600元。录音机每部800元,台灯每盏多少元? 19.(1分)爷爷今年69岁,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年龄的5倍还大4岁。小明今年几岁? 20.(1分)两地相距1320km。甲、乙两列直快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6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时行驶120km,乙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六、附加题。
(共1题;
共1分)21.(1分)松松和彤彤收集邮票和明信片,松松有邮票150枚,明信片56张。松松的邮票枚数比彤彤的3倍少21枚,明信片比彤彤的2倍多4张。彤彤有邮票和明信片各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6题;
共6分)1-1、2-1、3-1、4-1、5-1、6-1、二、选择题。
(共4题;
共4分)7-1、8-1、9-1、10-1、三、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或“=”。
(共4题;
共4分)11-1、12-1、13-1、14-1、四、解方程。
(共1题;
共1分)15-1、15-2、15-3、五、用方程解决问题。
(共5题;
共5分)16-1、17-1、18-1、19-1、20-1、六、附加题。
(共1题;
9.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篇九
第一课时导与学预案设计 导与学目标:
1、结合“参观天坛故宫”的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的计算。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单位“1”,会“求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多少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掌握解题策略。理解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会进行简算。
2、会用知识的迁移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解题能力。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诸如“空中课堂”、“科技小制作”、“黄金周旅游收入”等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导与学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会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题。导与学教学难点:
分析稍复杂的有关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等
(课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导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目标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遗产?(预设:天坛、故宫、秦兵马俑、布达拉宫等)他们给我们带来哪些数学知识?(预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坛、故宫”来学习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索
活动一:出示信息窗一,师生交流发现的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预设:
1、北京故宫的面积是多少?
2、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其他遗产各有多少处?
3、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有多少处?
……
活动二: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
1、通过预习,有的同学能自己解决第一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师巡视,必要时稍加指导)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学生汇报时,将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生1:我是分步计算的。北京故宫的面积比天坛公园的1/4多4公顷,先求天坛公园面积的1/4,即求272的1/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72×1/4=68(公顷),还多4公顷,就再加4,即68+4=72(公顷)北京故宫的面积大约是72公顷。
生2:我列的综合算式,272×1/4+4=68+4=72(公顷),也是先求天坛公园面积的1/4,用乘法,再求故宫的面积,再加4,得出北京故宫的面积大约是72公顷。
生3:……
(尽量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交流解题思路。如有必要可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4、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老师非常佩服大家,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综合算式:272×1/4+4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活动三: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
1、学生尝试解决,可以借助线段图(教师指导学生,这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画一条线段即可)。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交流时,要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生1:30×7/10=21(处)30×2/15=4(处)21+4=25(处)
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
生2:我也是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各有多少处,再算一共有多少处?我用的综合算式:30×7/10+30×2/15=21+4=25(处)
生3:我先算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共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的几分之几,我国的世界遗产总数。30×(7/10+2/15)=30×25/30=25(处)(这种方法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借助线段图帮助理解)
4、理解运算顺序。
30×7/10+30×2/15,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0×(7/10+2/15),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乘法分配律对分数运算律同样适用)
想一想: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吗?(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分层练习,达成目标
今天在快乐的旅游中,我们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解决了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接下来,咱们学以致用,大显身手,加油吧!
第一层:(全班同学必做)完成课本自主练习1、2、3、5题。
第二层:(B类同学必做,C类同学尽量做,A类同学选做)
课本自主练习8、9、10题。
第三层:(A类同学必做,B、C类同学尽量做)课本自主练习14、16、聪明小屋
四、自我反思、总结评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
板书设计:
10.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篇十
教学目标:
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
1.同学们做什么呢?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53-24=29
综合算式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分数的混合运算(二)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08-22
2024年新版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7-22
新人教版2015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例3(小括号)(公开教案)11-01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6-26
《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10-07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解读10-05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练习教案07-01
分数连乘(5)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08-27
分数混合运算课件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