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2024-06-12

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13篇)

1.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一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总结 我院自从2011年7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经过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阶段,目前已进入了总结提高和持续改进阶段,现将前阶段性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抗菌药物品种(35种,一品双规)

整治前抗菌药物品种51种,品规70个;目前抗菌药物品种35种,品规54个。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

目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6%,较整治前的88.46%下降了29.23个百分点。

3、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门急诊科≤40%,门诊普通科室≤20%)

目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22.7%(门急诊科41%,门诊普通科室19.7%),较整治前的55.08%下降了58.79个百分点。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8.4DDD,较整治前的96.93DDD下降了60.38个百分点;目前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部药品金额的18.4%,较整治前的33.63%下降了45.29个百分点。

5、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30%)

Ⅰ类切口手术病例,目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70%,较整治前的100%下降了30个百分点,其中有预防用药指征病例为52.2%。

6、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前0.5—2小时给药)

目前择期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基本都能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给药。

7、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24h)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大大缩短,目前预防时间不超过24小时比例为75%,整治前为25%;目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人均用药天数为1.9天,整治前为4.11天。

8、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目前送检率为62.2%,较整治前的21.5%上升了189.3%。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月活动方案》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补充规定》等配套文件,成立以院长为组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定了领导小组职责和确定了3年工作目标。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作了动员报告,进行了指标任务分解并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定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

标。全院医生签署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我院下发《医院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临床用药管理办法(试行)》、《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了《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限定,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结合现阶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下发了《关于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规定》、《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指导及常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表》。明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人员组成、会诊职责,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做出规定,对其使用流程及会诊、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同部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及疗程都做了详细规定。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手术种类也进行了明确。

定期公示医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由我院感染办具体负责。

3、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我院组织了院医师和药师进行了二期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知识培训后组织了全院医生和药师的考考核,做到培训参与率100%,合格率100%。

4、清理抗菌药物品种,保障用药安全。

根据卫生部参考目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品种在征求临床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论证,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数不超过35种,形成了我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已上报省卫生厅备案。

5、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我院积极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和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监测,每月抽查处方40张以上;每月抽查病例300份以上,约为各临床科室当日在院患者总数,占当月出院患者的25%左右,填写《点评工作表》,对患者主要诊断、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疗程、基药使用、微生物送检等情况进行登记,根据处方点评要求把抗菌药物处方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又分为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

定期编印《医院药讯》,通报活动开展和医院、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重点处方、医嘱进行点评与公示。使用量、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品种进行医院公示。对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采取了个别谈话、扣科室当月

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全部违规药品费用、进行通报等处理。

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各的指标都接近或达到了卫生部规定限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趋合理,但部分指标离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和使用时间,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将再接再厉

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提高整体诊疗水平,让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规范、更合理。

2.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全院抗菌药物应用数据, 包括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同时, 抽取整治活动前后涉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整治前后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临床医师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合理性、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整治活动前后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63.07%下降至整治后的22.69% (P>0.05) ;Ⅰ类切口预防使用率由整治前的8.7%下降至整治后的2.11% (P>0.05) 。

2.2 临床医师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整治活动前后, 临床医师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见表2。由表2可见, 与整治前相比, 无病程记录、无副高以上医师查房记录、无选药依据、无联合用药依据、无换药依据、无会诊意见等不合理现象构成明显下降 (P>0.05) 。

2.3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整治活动前后,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见表3。由表3可见, 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用法用量、术前2h内给药、用药天数限定等方面的合理率均较整治前有明显提高 (P>0.05) 。

3 讨论

物的合理性方面不合格率较高。但是本次专项整治过程中, 医院以培训考核、分级授予处方权、派驻临床药师进科室为推进手段, 动态监管、及时反馈、绩效跟进, 同时通过培训、教育、质控、干预四个手段增强临床科室医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意识, 使临床医师真正认识到开展整治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面有了大幅提高。

抗菌药物的管理已初见成效, 在以后的工作中, 医院还将着力促进该项工作, 将不合理的预防用药降到最低。严格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继续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的管理, 逐步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监测管理体系, 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4];充分发挥药事委员会及临床药师的作用, 绩效考核及时跟进, 建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科主任问责制。通过专业监管、绩效跟进和行政介入, 以巩固取得的成绩。

某院在开展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 从完善制度、健全组织, 建立信息平台入手, 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明确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2];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制定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控制指标, 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 某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2.48%降至整治后的

表1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

*P>0.05, 与整治前比较

表2整治前后临床医师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P>0.05, 与整治前比较

表3整治前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P>0.05, 与整治前比较

参考文献

[1]庞家莲, 蒙光义.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的思考[J].中国药房, 2011, 22 (30) :2785-2787

[2]王天元.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促进合理用药[J].医药监管, 2012, 2 (8) :128-129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 [2009]8号

3.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三

整治活动总结

根据《遵义市卫生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全市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遵义卫办发[2011]97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于2011年11月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现将抽查情况汇报如下:

二、使用情况总结:

1、各科室对我院的抗菌药物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力度不够,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我院个别医生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内容含糊不清,没有严格按照《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

3、对超常使用抗菌药物的,及时给予停止使用。

4、在本次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检查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超过了60%,应及时控制。

5、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存在半衰期较短的抗菌药物药物用法用量不规范。

三、整改措施:

1、切实发挥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督导小组的作用;明确院长为全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临床医生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进一步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对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2、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全员培训;

3、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医生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要求临床医生加强组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达到人人知晓。

4、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各项指标在规定范围内。

4.抗菌药物培训总结 篇四

为切实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更好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农业部关于《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精神,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由张林院长负责全面部署开展抗菌药物整治工作。首先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重点:一是全面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实践中存在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监督、指导和评价工作,开展经常性处方评价工作,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三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收集和上报。

5.抗菌药物专项检查汇报材料 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根据省、市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开展此项活动。现将活动情况作一汇报。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工作职责和确定了工作目标。召开了合理用药监督小组会议,学习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临床科主任向院长签定了抗菌药物使用责任状。

2、完善制度,严格抗菌药物管理。

我院下发《医院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临床合理用药实施细则》、《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修订了《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限定,规范了抗菌药物的使用。

3、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医院通过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窗口,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

4、强化管理,落实目标。

(1)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药剂科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方案要求清退了部分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2)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小于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小于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小于1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每百人天5DDDs以下。

(3)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测与评估。

院感科加强了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以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

(4)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

各临床科室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60%。送检率低于60%扣科室绩效考核分2分。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按照要求向各监测网上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细菌耐药等相关数据信息,院感质控办加强督办管理。

(5)严格医师和药师资格管理。

医务科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6)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务科、药剂科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执行情况实施专项点评,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医师予以全院通报。重点检查抗菌药物使用频次高的科室、特殊抗菌药物使用的医生和调剂药师,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

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药品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使用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7)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体系。

医务科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根据检测情况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医院对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对科室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8)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医院将依法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医院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

自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通过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都接近或达到了卫生部规定限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趋合理,但部分指标离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将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提高整体诊疗水平,让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规范、更合理。

6.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1年1月—6月全院住院患者及2013年1月—6月全院住院患者, 调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前后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1.2 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 (HIS) , 利用抗菌药物在线查询, 检索2011年1月—6月及2013年1月—6月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标本送检率及联合用药构成比

2011年1月—6月住院患者9 390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65%, 2013年1月—6月住院患者10 938例, 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99%;单一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49.93%上升为2013年的67.65%, 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8.53%, 病原学检查标本送检率从2011年的5.61%上升至2013年的25.22%。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标本送检率及联合用药构成比见表1。

2.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药品种数、人均费用及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

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1年的77.94 DDD下降为2013年的57.18 DDD,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从2011年的1.86种下降为2013年的1.19种, 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从2011年的625.93元下降为2013年的470.57元, 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从2011年的25.68%下降为2013年的16.72%, 见表2。

2.3 使用量、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

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五成, 2011年是头孢他啶、奥硝唑、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占前三位, 2013年是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居前三位, 见表3。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

2011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2012年8月实施的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医院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 制订抗菌药物管理机制及方法。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及医院职能管理部门每月定期检查考评, 抽查住院患者及出院患者病历,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主管医师, 并与其绩效挂钩。同时, 采取领导约谈戒勉、定期公示临床科室使用位居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及每一种药物应用前十位的医生等方式促改进。通过专项整治活动,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了明显的改善, 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75.65%下降至2013年的60.99%, 但仍明显高于吴安华[1] (49.63%) 、陈惠清[2] (47.20%) 、丁晓英[3] (56.23%) 、罗文基[4]等的报道, 与欧美国家差别更大。2007—2008年荷兰41所医院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30.90%[1], 应用比例甚至高于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单用抗菌药物比例由2011年的49.93%上升为2013年的67.65%, 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比例有所减少, 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由2011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8.53%, 与杨建伟报道一致。

3.2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用药品种数、人均费用及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情况

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1年的77.94 DDD下降为2013年的57.18DDD, 低于许群峰[5] (61.78 DDD) 的报道, 但明显高于多数欧美国家的DDD值 (20~30 DDD)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由2011年的1.86种下降为2013年的1.19种, 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下降了24.82%,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由2011年的25.68%下降至2013年的16.72%, 略低于文献报道, 与廖庆权等[6]的报道基本一致。

3.3 抗菌药物使用数量、金额情况

使用数量、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 头孢菌素类占五成, 2013年前三位依次为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虽然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高疗效、低毒性、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 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重要抗菌药物, 但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头孢硫脒使用过于集中。虽然这两种药均为一代头孢菌素, 但与头孢唑林钠相比, 价格相对较高, 应引起高度重视。欧洲26个国家的抗菌药物门诊应用监测结果表明, 抗菌药物主要应用品种为青霉素类与少量大环内酯类, 而喹诺酮类与头孢菌素类使用较少。

3.4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重视病原学检查, 本次调查显示: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由2011年的5.61%提高到2013年的25.22%。要求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我院标本送检率远低于专项治理要求及文献报道[6], 说明抗菌药物使用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二是选用抗菌药物起点高, 使用特殊抗菌药物比例上升。三是部分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高, 普外科、呼吸内科、妇产科、ICU、五官科5个科室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依次为90.96%、89.45%、88.91%、88.24%、86.43%, 这些科室将是以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重点科室。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任重而道远, 它是遏制细菌耐药性最为主要的措施, 也是每一位临床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站在人类未来健康的高度认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摒弃现有的错误认识与观念, 严格按照感染性疾病治疗规范和合理用药原则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感染特征、病原体特点、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增强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既保证感染治疗的有效性, 也能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摘要: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 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后续管理提供循证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系统 (HIS) , 利用抗菌药物在线查询, 调查2011年1月—6月及2013年1月—6月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 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11年的75.65%下降至2013年的60.99%;单一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49.93%上升为2013年的67.65%;三联或三联以上用药构成比从2011年的23.22%下降至2013年的8.53%;使用强度由2011年的77.94 DDD下降为2013年的57.18 DDD;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药品费用比例从2011年的25.68%下降为2013年的16.72%。使用金额前十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五成, 2011年是头孢他啶、奥硝唑、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占前三位, 2013年是五水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和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位居前三。结论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高, 病原学送检率低, 需持续改进提高。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安华, 李春辉, 文细毛, 等.2010年中国740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2, 11 (1) :7-11.

[2]陈惠清, 周春莲.1 01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 (2) :142-144.

[3]丁晓英.2011年1—6月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5) :353-354.

[4]罗文基, 黄丽娟, 洪一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14) :3130-3131.

[5]许群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前后横断面对比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8) :1884-1885.

7.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七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市卫生局办公室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二级医疗机构职能。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荆楚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

全院各科室。

四、活动内容

(一)健全组织,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的要求,成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附件1),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将抗菌药物预警制度临床应用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提高指标权重。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要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二)摸清底数,全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药事管理委员会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在前 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培养专业人员,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积极培养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健全工作制度,推动责任落实,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鼓励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指导,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药物鉴别遴选工作,审核用药医嘱或处方。

(四)分级使用,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切实履行指导本院合理用药的工作职能,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五)把好入口,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够用品规数量,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 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自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应及时向市卫生局备案。

本院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时,需向市卫生局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由省卫生厅核准采购抗菌药物的种类、规格和数量。

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采购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如果超过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数不得增加。

(六)完善制度,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进一步落实处方点评制度,临床药师制度,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制度。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占药品用量的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40 Definde Daily Dose)以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 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资源共享,切实做好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与评估

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分析本院及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积极配合筹建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

医务人员要依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逐步达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大于30%;认真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检验科每月定期向临床科室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完善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八)加强培训,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切实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水平,杜绝临床工作中经验用药或不按规定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培训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国家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重点,提高医务人员增强依法执业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九)部门协同,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医务、感染、药学等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抽查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妇产科、儿科、NICU等临床科室。要将处方点评制度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相结合,纳入医师定期考核重要内容,认真考核,严格奖惩,推动医师合理用药,规范诊疗。建立不合理用药警示谈话、通报和公示制度。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十)加强监管,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体系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专项检查,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

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考核办法》依法依规予以警诫、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交上级行政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药事管理委员会应视情形给予警诫、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提请院党委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全院通报。

(十一)加强宣传,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药事管理委员会要通过宣传单、宣传栏等方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台,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要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向公众广泛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时间安排

各相关科室要根据具体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加强科内抗菌药物管理,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和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并把自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意见上报到医务科。

(二)督导检查阶段

1、专项检查。药事管理委员会按照市卫生局统一部署和统一要求,组织开展本院抗菌药物临床药物专项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规定完成时限,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活动取得实效,并认真做好迎接上级检查准备。

2、重点抽查。对全市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市卫生局将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予以严肃处理。

(三)总结交流阶段

各相关科室认真总结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总结报告报送医务科,经整理后上报市卫生局。

(四)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阶段

我院要在2011年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持续整改。进一步巩固提高,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是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是保障患者得到最佳疗效、减少耐药菌株、降低医院感染率,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又是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措施。全院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任务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活动领导小组、各相关科室要认真按照本实施方案,把此项活动与“医疗质量荆楚行”结合起来,作为今年重点工作。要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强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奖惩结合,建立机制

8.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3全省医疗工作会议、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率,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根据《2013年全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2013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自查,现将开展工作和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周密部署

我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医务、药学、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组成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制定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下发到各临床科室,认真落实。

二、按照方案,认真落实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医院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书。

临床科室主任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科室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医院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药剂科负责调查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为的抗菌药物品种,统计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定期对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分析,并通报到各科室,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感染科统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将检查分析汇总上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

(三)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务科制定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

(四)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品种重复、耐药明显、性价比差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控制抗菌药物采购品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批准,并报泰安市卫生局备案。因临床工作需要或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需进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时,要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会同意后报卫生局审批。

(五)规定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①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②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③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切实的使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达到了合理规范的目的。

(六)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分别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七)强化医院院感知识,加强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测工作

高度重视细菌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的送检率。建立了细菌耐药机制,感染科、药剂科定期对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

(八)严格奖惩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①根据《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检查力度。

②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

③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医院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建立合理用药长效机制

9.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九

抗菌药物是目前医疗机构临床科室使用最为广泛, 也是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其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手术期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在抗菌药物发挥巨大治疗作用的同时, 也出现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近年来, 抗菌药物因无指征治疗用药或预防用药不合理, 品种、剂量选择错误,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和疗程不合理等情况较为突出。既导致药物资源的极大浪费, 又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1]。更为严重的是, 由于抗菌药物滥用, 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大为缩短, 目前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均存在耐药现象, 而新型抗菌药物的投入使用则跟不上这一速度。今天不采取行动, 明天就无药可医[2]。细菌耐药问题已到必须解决的地步, 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根本办法。

2011年起, 国家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这标志着我国对抗菌药物的管理步入了实质化的监管道路。辽源市作为一家三甲医院, 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文件要求, 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笔者系药学部门抗菌药物管理的专职人员, 对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认识、真抓实干, 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

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抗菌药物管理制度等文件,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分工, 既各司其职, 又有联合协作机制, 保证抗菌药物管理机制有效运行, 有相应的人, 有相应的制度, 有工作流程、规范。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药学部门设立专职人员, 医务科牵头联合各部门展开具体工作。各部门之间合作需要协调机制, 医务、药学部门要积极主动, 善于沟通, 互相协作, 保证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 开展全员医师、药师抗菌药物培训

不断完善临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架构, 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两年来, 我院开展多次抗菌药物专项培训, 有全员医师培训, 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大会;抗菌药物会诊专家培训, 重点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的学习;内外科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专题培训;药品调剂人员培训, 严格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印发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手册, 每人一册, 内容包括国家相关制度政策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院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等, 宣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 滥用抗菌药物的弊端, 力求使培训效果达到融化到思想中, 落实到行动上的高度。专项整治活动目的是改变我国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局面, 而医师是抗菌药物处方开具者, 只有临床医师真正意识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迫切性和严峻性, 才能更好更快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只有当处方医师将其当作避免产生耐药的严重措施而不是一种限制时, 才更容易主动接受, 培训才更为有效[3]。

3 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分级制度

按照国家要求, 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流程等, 并集合成册下发到临床各科室, 要求医师药师必须掌握。医师药师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 方能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和抗菌药物处方调剂权。各级医师在自己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填写《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申请单》, 而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必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单》, 经抗菌药物会诊专家会诊同意后, 由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的高级职称的医师下医嘱、开处方, 才能使用。医务科组织专家在每月的抗菌药物病例医嘱点评中, 对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对违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等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医师, 给予通报批评、暂停其抗菌药物处方权等处理方式。目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我院常态化运行,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级医师能按照自己的抗菌药处方权限使用抗菌药物,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使用量大幅下降, 非限制级和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门诊无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 明确感染指征,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吉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明确抗菌药物要有指征的用, 不是不可以用, 而是不能滥用。根据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 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临床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4]。临床医师必须重视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监测, 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必须采集合格样本进行微生物检验, 尽可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经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组织的宣教工作, 使医师了解临床微生物送检的意义, 虽然临床微生物检验由于检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 检验结果需要在48~72h后才能获得, 但结果对临床治疗药物的调整具有十分重要价值, 特别对疑难、危重以及耐药菌感染治疗的药物调整具有重要价值。加强临床微生物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合作, 定期针对微生物送检时机、样本种类和采样方式等热点问题开展沟通讨论, 通过一系列举措使得我院临床微生物送检率逐步提升。

5 开展抗菌药物监测与预警, 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

做抗菌药物使用量和费用前10位排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行, 统计抗菌药物相关监测技术指标,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对使用量异常增长及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展开调查, 有无超适应症处方、超剂量处方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对违规的药品企业、滥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按轻重进行谈话或暂停抗菌药物处方权, 严重的按国家相关法律处理。每月组织专家点评抗菌药物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 点评结果在本院例会上通报及定期在药讯上发布。实践证明, 有力的监控技术手段, 是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保证。经过专项整治, 目前我院的抗菌药物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50%~60%之间,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15%以下,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到改善,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有了明显减少。

6 总结与展望

通过近两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 也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如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 适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快速提取抗菌药物监测各项指标, 为药学部门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依据。对医嘱 (处方) 实现信息化管理, 可以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电子化管理, 抗菌药物的电子化分级管理等等;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应当配备抗菌药物等相关专业的临床药师。临床药师负责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5]。目前很多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人员配备数量严重不足, 这与国家临床药师培训抗菌药物专业招生名额有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 药学人员受年龄和学历、职称的限制, 无法参加国家临床药师培训, 国家应积极健全临床药师在职培训教育模式, 促使我国临床药学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积极作用和力量;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技术水平, 不断学习国内外最先进的抗菌药物知识, 并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保持和本市医疗机构同行之间的沟通,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积极参加上级卫生部门组织的抗菌药物培训, 不断学习, 开阔视野。

总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既有面的体系建设, 又有对点的具体要求, 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要有高度的认识, 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克服困难, 锐意进取, 精益求精, 积极深入开展抗菌药物整治活动, 不断提高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释义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5.

[2]肖永红.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执业药师, 2011, 8 (4) :4.

[3]石云, 杨秀珍.谈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的几点做法[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 :384.

[4]任渝江, 张天监, 杨运旗.我院整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 2012, 22 (6) :671.

10.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十

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桑植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湖南省关于切实抓好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的紧急通知》(湘卫传电〔2011〕41号)文件要求,我院自2011年5月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通过活动的不断深入,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向检查组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宣传发动 全员参与

我院自今年5月23日接到《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及《湖南省关于切实抓好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的紧急通知》(湘卫传电〔2011〕41号)后,立即采取墙报、板报和院报的形式在全院广泛宣传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重要性。

二、领导重视责任到人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活动办公室,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任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桑植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 1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明确规定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同时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领导小组分解考核项目,落实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健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规范临床医生医疗行为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纳入桑植县人民医院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专项治理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医院院长与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科主任与临床医生签定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三是开展了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四是我院认真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员培训,培训采取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收看网络直播、培训班集中讲座和科室自行组织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参加培训的375人次,参训率100%。本院医师和药师培训后参加考核,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权;明确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

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和药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或调剂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明确了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

五是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我院目前正在按照要求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质、规格及数量。

六是规定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我院认真制定《桑植县人民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度》,建立了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要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是我院定期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分析我院及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是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我院抗菌药物领导小组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

50%以上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进行公示;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十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十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建立合理用药长效机制 一是在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活动中各科自己查找存在的问题(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制定科室整改方案及措施。

二是认真排查梳理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及时加以整改。要求内科系统重点在使用抗菌药物时掌握适应症,认真甄别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外科系统重点在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时间。以此作为突破口,努力使抗菌药物使用各项指标能达到要求。

三是我院拟开展信息化管理(电子病历),建立长效机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控,建立合理用药长效机制。

11.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十一

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巩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诸城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3年诸城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组织领导

我院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责任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有关职能科室的具体职责任务。将整治活动列入考核重要内容,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医院各项工作上台阶。

四、专项整治工作内容

(一)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情况。

(二)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目录,加强考核与监督,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限。

(三)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并将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及时向市卫生局备案。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采

购制度与程序,满足特殊患者治疗需求,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临时一次性采购。

(四)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严格执行医院处方点评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和超长预警、干预制度。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除剖宫产外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五)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报告和趋势分析,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以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六)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医院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七)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处方点评小组每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专项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10名医师予以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10名医师予以全院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使用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

(八)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医院根据检测情况对各科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对科室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九)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医院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报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报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院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各科室要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提高对此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各科室按照本工作方案,明确组织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活动内容。要结合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督导,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各科室要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医院要在推进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同时,要加强督导,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 5

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诸城市妇幼保健院 2013年7月30日

附:诸城市妇幼保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诸城市妇幼保健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 良 副组长:李桂芬

成 员:郑晓瑛 宋 玲 李祥太 王秀强 吴瑞华 张 艳

李先玉 韩淑兰 鞠英娟 赵永春 张 凤 魏秀玲

陈会刚 姜 霞 宋 艳 杨增金 张培兰 王义芬

12.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十二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调取我院妇产科2011年第一季度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 剖宫产手术病例78份、2013年第一季度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 剖宫产手术病例80份、2015年第一季度 ( 观察专项整治的成果是否反弹) 剖宫产手术病例77份, 记录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抗菌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及联合用药等指标。

1. 2方法与评价标准设计用于本调查的表格, 对每份病例进行点评, 将点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评价标准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卫办医政发〔2004〕285号)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2]和《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 征求意见稿) 》[3]文件中相关内容。

1.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调取的所有病例均是Ⅱ类切口手术, 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术后甲级愈合, 无术后感染的发生, 无手术时间> 3h或失血量> 1500ml需在术中追加使用一剂抗菌药物的病例, 无不合理联合用药的病例。

2. 2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2011年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的合理率为33. 3% , 不合理情况严重。2013年与2011年相比, 药物选择的合理性明显提升 ( P < 0. 05) ; 2015年与2013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05) , 说明专项整治的成果继续保持下去, 并没有出现反弹现象。见表1。

2. 3手术预防用药时机2011年预防用药首次给药基本全在病房、未进手术室给药, 不合理的情况严重。2013年与2011年相比, 预防用药时机的合理性明显提升 (P<0.0 5) ;2015年与2013年相比, 预防用药时机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 (P<0.0 5) 。见表1。

注: 与2011年比较, *P < 0. 05; 与2013年比较, #P < 0. 05

2. 4手术后用药疗程2011年用药疗程在术后24h内停药的比率仅为6. 4% , 不合理情况严重。2013年与2011年相比, 整体的手术后用药疗程明显缩短 ( P < 0. 05) ; 2015年与2013年相比, 整体的手术后用药疗程进一步缩短 ( P < 0. 05) 。见表1。

3讨论

3. 1抗菌药物的选择择期剖宫产手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 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 ( 如前置胎盘) 等妊娠并发症, 可选择第1代或第2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3,4]。 本调查发现预防用药的选择以头孢唑林为主, 少数患者头孢唑林过敏的情况下选用克林霉素, 为妇产科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规定的品种。选药不合理有3个方面: ( 1) 手术不存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情况下选择头孢西丁, 选药起点高; ( 2) 选用五水头孢唑啉代替头孢唑啉; ( 3) 在患者对头孢唑林不过敏的情况下直接选用克林霉素。有研究表明预防性应用五水头孢唑啉在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有效率方面与头孢唑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经济性不佳, 故预防性用药应首选头孢唑啉[5]。经专项整治后2015年我院的药物选择合理率为96. 1% , 不合理主要就是首选克林霉素。

3. 2手术预防用药时机 《指导原则》[1]要求剖宫产手术的预防给药时机为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 需在手术开始时血药浓度已达最低抑菌浓度, 并持续整个手术过程。存在的不合理的现象: ( 1) 在病房、未进手术室就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 ( 2) 急诊手术在术后开始使用。有研究表明预防剖宫产手术感染的关键在于首剂的给药时间[6]; 且术后给药的感染率远高于术前给药的感染率[7]。因此, 过早的应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术中的血药浓度偏低, 达不到理想的抑菌浓度; 而术后给药又会错过细菌污染与定植的密集时间段, 预防效果会大打折扣[8]。 经专项整治后, 我院的用药时机合理率在2015年达93. 5% , 此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师的宣教、培训和监管, 进一步提升合理率。

3. 3手术后用药疗程剖宫产手术属Ⅱ类切口手术,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 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 术后24h内可再用1~3次, 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h[3]。延长术后用药疗程并不能提高预防效果, 却会导致细菌耐药, 继发二重感染;同时可增加药物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产生的不良反应[9]。我院的剖宫产手术病例在术后24h内停药的比率, 由2011年的6.4%、到2013年的68.8%、到2015年的9 7. 4%呈逐步升高的趋势, 说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成果明显, 并能做到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 我院妇产科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有了很大提高, 且在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后,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并没有出现反弹现象。下阶段的工作中对存在的个别用药不合理的现象还要加强宣教、培训和管理, 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S].2009.

[4]马书田, 刘利珍, 朱宏伟, 等.实施专项整治前后北京地区65家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 2014, 25 (6) :4871.

[5]刘记, 李自华, 高慧玲, 等.五水头孢唑啉钠对比头孢唑啉钠在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 2013, 24 (40) :3797.

[6]陈静, 宁淑敏, 张玉荣, 等.一代头孢菌素单剂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0) :3204-3206.

[7]沈丽娟, 支彩英, 刘秀俊, 等.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与术后感染率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2) :337-351.

[8]雷伟娟, 符明龙, 梅艳芳, 等.专项整治活动前后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比较[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2, 12 (12) :1139.

13.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总结 篇十三

关于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自查报告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

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院立即认真落实,进行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我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使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随后,医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护士长、临床医生、药师等召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动员大会,院长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目标责任书。重点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及管理方面进行规范。

1、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做了调查;

2、开展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全员培训;

3、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采取分级制度。

二、现将我院在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列出如下:

1、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联合用药率过高。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今年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与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无指征用药。临床工作中,医师掌握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

证过宽,抗菌药物被滥用。如在门诊,即使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也较广泛地应用抗菌药物;有的临床医师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现象,便开始应用抗生素,而不做相应病原学检查。

3、预防用药过多。手术患者抗菌素使用率过高,外科系统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也相对较高。

4、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不合理。

综上所述,不应凭经验选用抗生素,应当把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作为重要依据确定或改换药物。且要以口服给药为主。为避免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就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配伍、个体差异联合用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三、整改措施

1、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督管理;增强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熟悉药物的适应证、抗菌活性、药动学等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2、目标 抗菌药品种不得超35种

根据医院制定的专项整治方案,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采购工作管理,整治结束后,医院抗菌药物购进目录不能超过35种。全院住院病员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在60%以下,门诊病员抗菌药物使用控制在20%以下。住院病员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原菌标本送检率达30%以上。手术科室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在30%以

内,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均在术前30分钟—2小时内使用。

3、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意识到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切实做到抗生素合理应用。

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新农合切实加强合理用药的考核工作。

四、处罚情况

每月对全院临床医师的处方及病历进行抽查、点评,并将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1、对抗菌药物超常使用采取预警制度。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对每月使用总量前十名的抗生素进行监测,必要时限制采购。

2、对存在不合理用药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3、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十名医师,医院简报通报,并计入考核。

4、对无适应症使用抗菌药物的当事人按抗菌药物实际价格的20%进行处罚。若发生3次者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停止当事人3—6月处方权并待岗处理,并作为聘职晋升缺陷管理的依据。

上一篇: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下一篇:学校退休教师重阳节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