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生的数学心理障碍与教学对策

2024-08-07

职教生的数学心理障碍与教学对策(共1篇)

1.职教生的数学心理障碍与教学对策 篇一

浅谈初中数学潜能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溆浦县卢峰镇中学 黄德俊

摘要:近年来,初中阶段的潜能生数量在增加,特别是数学科目,呈现出学生两极分化,潜能生占比庞大的现象,已经影响到我们教育教学质量整体的提升。所以现阶段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搞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而要想转化潜能生就必须弄清潜能生的形成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找到转化的办法。从初中数学学科特点来进行分析,这些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有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身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学生本身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进心不强、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固、学习方法不恰当等原因。为了解决此问题,站在教师力所能及的层面进行分析,应从加强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认知结构、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家校联动共同管理、设立课题研究方向等方面着手,探索如何帮助初中数学潜能生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潜能生

成因

对策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成长,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研究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在数学思想认识上要产生质的飞跃,有些初中学生很难迈过这个转折点,出现后进生,导致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在农村初中,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它严重阻碍了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通过升学考试择优选拔的生源扩大为全体小学毕业生。不仅数量增加了,而且学生之间在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也增大了,特别在数学学科上,出现了大量的潜能生,严重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对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如何搞好潜能生的转化显得十分关键。

一、数学潜能生的成因分析

1、社会与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首先是“读书无用论”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如大学生,特别是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家庭因教致贫的问题,以及社 1 会上的腐败现象都让学生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是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不少学生是在牌桌旁长大的,有人将学生一周的五天学校教育和双休日两天的家庭教育效果用一个形象的等式来描述:“5+2=0”。由此可见家庭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上进的熏陶环境,家长缺乏对孩子必须的帮助和引导,是潜能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学生虽然已经努力,但仍未达标,教师仍不满意,造成学生兴趣的降低、信心的丧失;另一方面,教师组织教学不得法,学生难以适应;第三是师生沟通不畅,缺乏情感交流,教与学的合作不够和谐,不能产生合力。

3、学生自身的影响。有的学生自甘落后,学习情绪低落;有的学生缺乏自信,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学习上一暴十寒;有的学生方法不对头,重记忆轻理解,只做习题不归纳总结,结果事倍功半;有的学生缺乏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全听不懂老师讲授的新内容,妨碍了新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明确,上进心不强,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2)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思维反应迟钝,情绪消极。这种行为表现出现的原因很多,一是受不健康影视作品、网络的诱惑与毒害;二是有欠缺的家庭环境问题,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四类家庭的孩子容易违法犯罪,即: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子女家庭、大款家庭。还有父母的管教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

(3)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了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出现抄袭作业或者不交作业的现象。解题时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联系不上所学过的内容,不想寻根问底,温习所学内容。解题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不是合情推理,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 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4)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差,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考试前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场上依靠“临时发挥”。

(5)自卑,潜能生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矮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担心、害怕,甚至是恐惧。后进生极端地担心被他人责难、批评;而且担心被抛弃。容易表现出侥幸和投机、自暴自弃、抗拒,甚至发展到暴力抵抗。

(6)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导致自暴自弃。潜能生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找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建立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与中心对图形等等,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7)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没有毅力是造成出现后进生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又减少,而要求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此外,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较差,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8)知识、技能掌握不牢、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抽象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其次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再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9)思维过程、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要求

初中阶段是数 学学习分化较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中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学生个体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差异,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抽象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只靠机械的记忆和直观思维是不能完成的。如小学习题与例题基本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就有一定的变化,即使学生上课好像听懂了,但课后不一定会做题,因此,学生感到中学数学难度太大、枯燥无味、难学而失去信心。

4、教材内容和考试试题之间在难度上的落差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现在的数学教材通俗易懂,但考试题目的难度远远高于教材,所以教师不得不补充大量的例题和习题,然而课程表上的教学时间与教材内容又是一一对应的,那么增加例题与习题所需要的时间又从哪里来呢?诸如此类教材内容语试题难度、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让教师在艰难的夹缝中寻找平衡,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冲突中周旋,这种矛盾与冲突的产物之一就是大量的数学潜能生。

二、数学潜能生的转化对策

1、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的突破口。“亲其师而信其道”,老师一定要做学生可亲可敬的人,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忍”即遇到任何情况都要冷静,不乱发脾气,不在课堂上与学生发生冲突;“寻”就是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而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导”就是引导,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引导他们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加入兴趣小组,引导他们探究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弱点然后给予辅导;“信”就是自始至终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并逐步形成师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爱”即以深厚无私的爱去点燃学生的内心之火,教师只有让潜能生真正体会到师爱犹如春风拂面无处不在,体会到师爱关怀照顾如慈母,帮助要求赛严父,才能为情所动,为情所感,才会转变态度热爱学习,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班主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深入到潜能生内心世界中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去呵护他们。转化潜能生不能有冷漠的情感,情感产生于认识和活动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如潜能生不爱学习,经常惹是生非,打架,闹堂,活泼有余,守纪不足,自暴自弃。学习上有自卑的情绪,我们就要给他创造一个乐观并鼓励他们上进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有三心:诚心,爱心,耐心。古人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只有用真爱才能换来真心,才能最终达到转化潜能生的目标。

2、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医治潜能生心灵创伤的一剂良药。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生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会创造出奇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操作、交流讨论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寻求知识、发现知识的活动中去,变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形象具体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数学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活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活力。②充分考虑潜能生的需要,专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③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悦。④与生活相联系,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比如在教学中,通过打桌球的技巧学习轴对称;通过春游拍照片学习黄金分割,体验数学美;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热情和责任。

3、帮助他们逐步改善认知结构

在潜能生的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之时,要注意新认知结构的构建。即防止原有潜能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又造成结构不完善,同时要防止新的潜能生的再度产生。

(1)适当地复习。即在每堂课前针对所学的新知识,根据潜能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相应的情境、问题、操作或练习,并且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分析、对比,归纳。这样,对潜能生的学习生活来说,由于帮他们作了先前的辅垫,扫除了一部分障碍,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可以提高潜能生上新课时的信心和注意力,从而达到让潜能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的目的。(2)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潜能生的计算能力、记忆、再现能力等都较弱,往往要进行分析,专门设计进行训练。以记忆能力为例,潜能生一般记忆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对象之间的本质关系的直觉性保持能力较差,对数学问题的类型和模式记忆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他们抓住关键点,并加强训练,使之加深印象,形成技能。如对于数学应用题,一些潜能生当一看到它时便感到“头痛”。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理清数量关系和推理脉络,把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有的还可引导他们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依据图形分析其数量关系,使之显得明白、清昕,并有利于他们疏理思路。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他们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和学习中注重结论,而往往忽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只是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而不会灵活运用。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暴露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同时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提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二次函数极值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图象进行分析,理解极值的发生发展过程,使之显得一目了然。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潜能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潜能生的注意力。

(4)注重思想方法观念的渗透。潜能生在学习上显然存在困难,但其智力是正常的,所以,要改善后进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对潜能生学习不能只限于其被动接受,而是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将类比、转化、归纳、猜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方程等思想方法进行有机渗透,有机运用,精心设计,从而让学生达到构建体系、掌握方法、获得能力之目的。如下列问题设计:一养鸡专业户用120m长的篱笆靠一边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鸡舍,应怎样设计才能使围成的鸡舍面积最大?这里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函数建模思想进行分析。

4、加强学法指导

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怎样学习的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那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观看,老师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反思、善于归纳、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会”变为“会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其学习热情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重视教师的指导和辅导作用,培养和发展教师的相关技能。教师的角色应从原来的管教型转变为指导型;从原来的保姆型转变为引导型。这里可以积极吸取近年来几种德育的做法。如“情感教育”主张教师要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谅模式”主张施教者应具备体谅、幽默和宽容等品质。“关怀模式”更是注重伦理关怀,要深入学生的心灵当中,用心对话。有一部分潜能生在数学学习上也费过不少工夫,但学习成绩却并不理想,这就是学习不得法的重要表现之一。

5、加强家校联动,构建家庭、学校共同参与管理的模式

据问卷调查,家长希望从学校和教师那里知道四件事情:

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什么? ②这些期望通过什么方式能达成? ③他们的子女在学校里表现如何? ④他们能为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同时,家长还希望教师能做到:

①关心他们的子女,注意孩子的喜好、恐惧及人格;

②教导孩子,至少能使孩子学到基本的知识,有教养,了解并能欣赏一些艺术,能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愿意去学习并且喜欢学校的生活;

④鼓励及支持孩子的努力,并使孩子成长;

⑤能管教孩子,培养他们的秩序感和自制能力; ⑥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学习进度及学习状况; ⑦能认真、尽责、尽力教学。

6、设立课题研究,将对学生的研究作为重点

如把潜能生的情感体验及其变化作为研究课题。因为现在国外有学者提出,现代青年人除了亲情、友情和爱情之外,正在滋生第四种感情“网情”。这些年来,我们对网络的危害多有认识,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阻止、谴责的水平上,还应该深入其中作认真剖析,才会增强对潜能生转化工作的有效性。

总之,转化潜能生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想作好潜能生的工作必须得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他们的闪光点入手,用你不变的爱去感化他们、温暖他们,打动他们的心灵底处,必将能激励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

上一篇:13年2份工作总结下一篇:村官深入某村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