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

2024-08-20

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12篇)

1.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临沂第三十二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学校教研工作在校长和教务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四级教研网络(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

一、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

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并负责监督实施。

1、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2、校长、教务主任必须深入课堂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平均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3、听课之前要了解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

4、听课后要对所听的课做出评价并和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以促进教学。

5、领导要经常深入教研活动,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全校师生从本校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念,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念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所气。

二、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务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组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分年级教学要求,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年级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3、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命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认真备课,规范化教案,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4、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集体备课,公开课)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组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5、每学期组内开展一次观摩评论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生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总结材料。

6、开学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务处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真正创建严肃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2.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步骤与成果

(一) 酝酿准备阶段 (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

1. 领导领航, 制度保证

我校被定为甘肃省地方课程建设示范项目学校后, 校委会成员展开讨论,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 校委会成员及各教研组组长为副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全体教师积极展开校本课程开发工作。

2009年10月, 我校结合实际, 制定了《会川中学校本课程审议制度》和《会川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制定》, 同时修改了《会川中学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 以上两个制度和一个方案, 能使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成为枝繁叶茂的常青树。

2. 目标明确, 有的放矢

我校制定了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以素质发展为核心, 积极发展学生个性,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利用当地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 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增强体质, 发展智力, 培养品质, 激发兴趣, 掌握一技之长,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的发展, 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教师学会学习, 学会反思, 学会创新, 做科研型教师,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 专题培训, 提高能力

从2009年6月以来, 我校对教师进行了有关校本课程的专题培训, 如校本课程及开发的意义、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如何写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如何评价等, 提高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4. 整合资源, 编写初稿

我们通过实地采访掌握了一些感性资源, 通过调查研究挖掘资源内涵, 通过文献分析提取了有用材料, 通过开发自己展现了个性才艺, 根据校情、学情, 对各种资源横向、纵向进行比较、进行整合, 编写校本课程初稿, 积极申请课题。

(二) 编纂审议, 修订成书阶段 (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

1. 精心策划, 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 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了课程的具体目标时, 各课题组成员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 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的需求, 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 并根据目标设置了课程纲要, 做到了课程开发的有的放矢。

2. 落实目标, 喜结硕果

学校课程建设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受益, 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开发者会面对多样性的课程资源, 因此要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体现特色资源开发, 落实目标。

我校周边自然风光秀美, 民俗风情醇厚, 地方特产有名, 名胜古迹遍布, 基于此, 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渭源地方文化》, 以期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结合当地人民喜爱秦腔的民俗民情, 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秦腔演唱》;有不少学生爱唱歌、爱跳舞, 我们又编写了《舞蹈》教材, 目的是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特长。农村中学学生学英语难, 成绩普遍不高, 兴趣不浓, 英语教研组试用种种手段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成绩。实践证明, 英语口语过关竞赛活动, 既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我们又组织力量编写了校本课程《英语口语交际》, 并按年级组织落实。我校还有针对性地编写了《心理健康》和《食品安全常识》, 让学生学会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掌握相关的知识,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食品安全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因此《食品安全常识》更具实用性, 更受关注。以上六个校本课程就是我们第一阶段的劳动成果。

二、反思与展望

(一) 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1. 领导高度重视。

校长应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领导者和坚实的支持者, 应当成为校本课程的总设计师, 要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保障, 予以支持。

2. 教师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学习和提升开发运用校本课程的能力。学校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和才干, 通过对教师资源的突破来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3. 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实践对象, 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 要以

学生为核心, 要让学生受益, 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创造条件, 搭建平台。

(二) 校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较薄弱, 周围大量鲜话的资源进入不了视野, 难以成为校本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 开发课程资源的工作量大, 时间有限, 因此学校要充分调

动教师的积极性, 挖掘教师的潜能, 自觉自愿编写实用而有效的校本课程。

3. 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兴趣、个性差异, 有的放矢地开发课程资源;

要狠抓实施, 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实现预期目的。

4. 建立课程资源库, 让资源高效利用。

3.立足校本构建制度文化 篇三

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是学校正常秩序的保障机制,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好的制度是重要的、隐性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增强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提高人的主动和自我发展的责任心,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将学校教育制度上升到文化层面,正是通过本身达成深层次的育人功能。

学校制度文化能够规范师生的行为

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师生的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由于学校制度文化的规章设置、仪式和传统的形成都渗透着学校的道德要求与教育意志,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色彩的环境氛围。因此,可以通过暗示、舆论等特殊机制对学校的师生产生潜在的心理压力和动力,使其自觉地形成规范的行为。

学校制度文化能够引领师生的思想

制度作为一种文化,必然关联党与国家、社会与时代的要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促使全体师生自觉地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其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

学校制度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性

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能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满足人的缺失性需求,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倾向,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彰显人文关怀思想。因此,学校制度文化能给广大师生的生命成长以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可以激发和调动广大师生为实现办学目标、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审视海口市学校管理现状,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制度,可是“有制度无文化”的现象太多。很多学校只是为了需要制度而制定制度,并非是为建设学校文化而制定制度。

赋予文化内涵是制度建设的任务

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必须立足校本,关注人本。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就要了解师生的精神需求。有这样一个事例:某校的一个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将惩罚扣分制改为奖励加分制。学生在这样的班级管理制度下,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大有好转。这样的制度之所以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它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精神需求。一所学校也一样,学校制度一旦满足了师生的精神需求,将会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表现在外部的自觉行动。

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就要与学校文化联系在一起。学校在建设制度文化过程中,以“立德、修学、成行、超越”的校训等为出发点和归宿,致力于建设一种让学生在教学中追求“严谨、探索、真诚、奉献”的教师文化和在学习中表现出“勤奋、善思、文明、上进”的学生文化。这些制度已经上升为学校文化,成为师生无形的规范。

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要充分地发扬民主。学校在制定制度前,首先在师生之间进行民意调查,召开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在取得基本共识后,再组织各部门人员参与制度的制定,然后把意见集中起来交教代会审议,再将制度进行进一步地完善,最后才正式实施。在制度建设中,学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全校教职员工的认可。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脱离实际、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这样的制度具有广泛性、可行性,在执行过程中,更能调动师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规范师生的行为和引领师生的精神、思想,最后形成一种无形的制度文化。

立足校本,建设制度文化要关注人本。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学校管理最终是人的管理。因此,所有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在规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解放人。科学合理的制度,具有约束性的同时又具有人文性,是每个人行为的出发点和精神思想的归宿,使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形成一种文化效应。

制度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园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学校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文化约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规管理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切合实际、校本化的特征。

如今,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制度的建设,但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疏漏,在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从而影响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更限制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因此,重视制度文化建设,既是以人为本、规范学校管理的需要,也是学校和谐发展根本保障。

4.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篇四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参与决策的全过程,肩负着审议开发过程中重大决策的任务,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1.鉴于审议委员会成员的特殊构成,因此,要求所有成员,特别是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人士,必须认真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如《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的相关论述等,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起始阶段,审议委员会成员应该进行自我技术培训,如审议《课程纲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培训等。

3.分析评估学生、学校、社区的不同需要,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一手资料,便于指导工作,解决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审议委员会必须本着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基本原则,客观、公正、科学、民主地参与校本课程的审议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5.认真负责地审议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一要审《纲要》内的项目是否齐全;二要审授课时间是否确定;三要看课程目标的确立是否恰当、合理,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是否与学校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四要看课程内容是否适合授课对象;五要看课程实施建议的可行性;六要看课程评价是否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对审议内容要作好详细记载,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归纳后,确立所开课程,并公告审议结果。

6.审议委员会两月召开一次全体人员例会。每次会议,每个成员必须先汇报自学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大家研讨解决;必须对学校课程实施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提出促改意见,还应及时向社会、家长报告相关信息。

7.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相关制度,如《校本课程开发激励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并监督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8.检查与督促《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对工作完成好的人员给予奖励。

9.及时地将各学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报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校本课程培训制度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而在学校中开发的课程。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教师们以新的思想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

为了较好地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中层领导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导主任为工作小组组长,负责带领教师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以期解决学校自身的教育问题。为此,我校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制定了校本课程的培训制度。

一、组织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真诚参与的意愿、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所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因此学校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陪训。使老师们在生动具体的实例中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手中、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消除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神秘感和恐惧感。〖1〗〖2〗

¡¡¡¡¶þ¡¢¶¨æú¿ªõ¹½ìñð»î¶¯£¬îòð£óð×ô¼º¶àìøμä¿î³ì×êô´£¬òª³ä·öíú¾ò±¾ð£¡¢±¾éççøμäèëᦡ¢îïᦡ¢²æᦡ¢ê±¼ä¡¢¿õ¼äóëðå¢×êô´£¬°ñ¸÷öö¿î³ì×êô´ôú걿õéïºïàíμøí³μè°²åå¡£

¡¡¡¡èý¡¢ñ§ð£áìμ¼òªéîèë¿îìãìý¿î£¬ö¸μ¼²îóë𣱾¿î³ìμ俪·¢£¬ö涨ºã𣱾¿î³ì¿ª·¢μä·½°¸£¬°ñîõ𣱾¿ª·¢μäöêá¿¡£ã¿î»²îóë𣱾¿î³ìñð¾¿μä½ìê¦ò»ñ§æúöáéùìýáù½ú𣱾¿î³ì¿î£¬²¢×÷ºãìý¿î¡¢æà¿î¼ç⼡£

¡¡¡¡ëä¡¢ôðèîμ½è룬½«¿î³ì¿ª·¢μäêμê©çé¿öóëñ§ð£μä½±æàöæ¶èïà½áºï£¬½«ð£±¾μä¿î³ìμ俪·¢óëêμê©âäμ½êμ´¦£¬è·±£ð£±¾¿î³ì¿ª·¢μäöêá¿óëêýá¿¡£

¡¡¡¡î塢𣱾¿î³ìä꼶×鳤òª×éö¯ºãð¡×é³éô±èïõæíê³éñ§ð£²¼öãμäóð¹ø𣱾¿î³ìμä¸÷ïîèîîñ¡£

¡¡¡¡áù¡¢ñ§ð£ã¿ñ§äê×éö¯¿ªõ¹ò»´îóðò»¶¨¹æä£μä𣱾¿î³ì¹«¿ª»î¶¯£¬ã¿î»àïê¦ôúò»ñ§äêöðöáéùéïò»½ú𣱾¿î³ì¹ûä¦ñðìö¿î¡£

¡¡¡¡æß¡¢ã¿ôâçëר¼ò¶ôêú¿î½ìꦽøðð½²×ù¡£

¡¡¡¡°ë¡¢ñ§ð£¶ô𣱾¿î³ì½ìê¦μ乤×÷½øðð¶¨æúæà¼û£¬ã¿ñ§æúæú䩽øðð“𣱾¿î³ìóåð㹤×÷õßæà±è”¡£

¡¡¡¡¾å¡¢ã¿ñ§äê𣱾¿î³ì¹üàíî¯ô±»á½«×éö¯óð¹øèëô±¶ôòñóð𣱾¿î³ì½øðð¼¨ð§æà¹à£¬¶ô𣱾¿î³ì½ì°¸½øðððþ¶©íêéæ¡£´óñ§éú¡¢¼ò³¤¡¢éç»áð§òæºíñ§ð£¹æ»®¼°åàñø俱êμè¶à½ç¶è³ö·¢£¬¶ôã¿ãå¿î³ìμä½øò»²½êμê©ºí¿ªõ¹ìá³ö¸ä½ø·½°¸¡£

¡¡¡¡ê®¡¢òô𣱾¿î³ìãåààîªμ¥î»ðî³éñ𾿹²í¬ì壬¶¨æú¿ªõ¹½ìñð»î¶¯£»ð¡×é»î¶¯ã¿ôâò»´î£¬´ó×é»î¶¯ã¿ñ§æúá½´î¡£

¡¡¡¡ê®ò»¡¢½ìñðäúèýö÷òªóðá½·½ã棺ð¡×é»î¶¯òôרòμöªê¶½øðþºí½ìñ§»î¶¯éè¼æ£¬ô¤°¸±àð´ìöâûμèîªö÷£»´ó×é»î¶¯òô𣱾¿î³ìàíâûåàñμ¡¢¿î³ì¸ùòª×«ð´·½·¨½ééüμèîªö÷¡£

¡¡¡¡ê®¶þ¡¢ã¿î»½ìê¦ã¿ñ§äêòª×«ð´ò»æªóðöêá¿μä𣱾¿î³ìñð¾¿âûîä»òá½æªð£±¾¿î³ì¹êêâ¡£

¡¡¡¡ê®èý¡¢ã¿ñ§æúæú³õºíæú䩸÷õù¿ªò»´îñ§ð£ð£±¾¿î³ìñðìö»á£¬»¥ïཻá÷½ìñ§¾­ñ飬·´à¡¿î³ìêμê©öðμäò»ð©îêì⣬öðò»æêîö¡¢·´ë¼£¬õò³ö½â¾öîêìâμä°ì·¨£¬í¬ê±¹²í¬éììöïâò»²½¶ô²ß¡¢´ëê©¡£

¡¡¡¡ð£±¾¿î³ì½ìñð×é»î¶¯öæ¶è

¡¡¡¡½ìê¦ê翪·¢ð£±¾¿î³ìμäö÷ì壬𣱾¿î³ì½ìñð×é³éô±μäñð¾¿çé¿öö±½ó¹øïμμ½îòð£ð£±¾¿î³ìμäöêá¿£¬¹êö涨±¾öæ¶è

¡¡¡¡ò»¡¢½ìñðêò»î¶¯öæ¶è

¡¡¡¡1£®½ìñðêòã¿ôâ×éö¯½ìꦽøððò»´îñ§ï°»î¶¯£¬ñ§ï°¡¶»ù´¡½ìóý¸ä¸ï¸ùòª¡·¡¢¡¶ð£±¾¿î³ì¹üàíó뿪·¢¡·μèêé¼®£¬êõ¼¯¾«²êîäõ⣬깽ì꦳õ²½õæîõ¿î³ì俱ꡢ¿î³ìäúèý¡¢¿î³ìêμê©μè»ù±¾àíâû¡£

¡¡¡¡2£®½ìñðêò¼ó翽ìñð×齨é裬ã¿ñ§æú×éö¯á½´îרìâñðìö»î¶¯£¬²¢çëçøêð½ìñðô±¼°×¨¼òìý¿îö¸μ¼¡£

¡¡¡¡3£®½ìñðêòèïõæñ𾿡¢ö涨¡¶ð£±¾¿î³ìæà¼û±í¡·¡£×éö¯½ìê¦òà¾ý¡¶ð£±¾¿î³ìæà¼û±í¡·½øððëμ¿î¡¢×ö¿î¡¢ìý¿î¡¢æà¿î£¬ê¼öõó㡶𣱾¿î³ìæà¼û±í¡·à´ö¸μ¼ºí¼à¿øñ§ï°¹ý³ì¡£

¡¡¡¡4£®½ìñðêò¸ºôðèëí¨¹ýóë½ìꦡ¢ñ§éú¡¢¼ò³¤×ù츣¬í¨¹ýìý¿î¡¢·¢μ÷²éîê¾íμèðîê½£¬ëæê±áë½â𣱾¿î³ìμäð§¹û£¬êõ¼¯¸÷·½ãæμä×êá×ü½á·öîö¸÷ööêμñé½á¹û£¬²»¶ïμ÷õû¿î³ì¡£

¡¡¡¡¶þ¡¢½ìñð×é»î¶¯öæ¶è£º

¡¡¡¡1£®ëñ¼¯×êô´£º½ìê¦î§èæ×ô¼ºμä¿î³ìö÷ìâ£¬í¨¹ý²éôäêé¼®¡¢éïíøμè¸÷ööí¾¾¶ëñ¼¯ïà¹øμä¡¢´óá¿μä×êá²¢é¸ñ¡êêºïñ§éúμäñ§ï°äúèý¡£

¡¡¡¡2£®±àð´½ì²ä£º°´ê±èïõæíê³é𣱾½ì²äμä±àð´¡£

¡¡¡¡3£®½øðð¿îìâñ𾿣º½ìê¦ã¿ñ§æúð´ò»æª½ìñ§°¸àý»ò¿îàý¡£éè¼æñ§éúμ÷²éîê¾í£¬²¢¶ôëùëñ¼¯μäïà¹øêμñéðåøððí³¼æ·öîö¡£

¡¡¡¡4£®¶¨æú×ü½á£ºã¿ñ§äêμúò»ñ§æú䩽ìê¦×«ð´ò»æªâûîä»ò𣱾¿î¹¤×÷×ü½á£¬μú¶þñ§æúä©î§èæ×ô¼ºμä¿îìâ׫ð´ñ𾿱¨¸æ¡£

5.校本课程改革管理制度 篇五

1、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按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和程序进行。

2、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3、校本课程的认定,由负责开发的教师选好课题,并写出课程简介,再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论证审核后才能确立。

4、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地区和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教导处负责校本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6、形成校本课程开发激励机制,对入选校本课程开发集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并作为评优、评先、晋级的依据。

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交流制度

一、日常学科教研交流活动制度

1、开展名师引路和教师一帮一结队活动,使其各展所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进而达到共同提高。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每学期互相听课要达到10节次以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不少于5节次.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

3、教学反思制度。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让教师反思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和每一次研究,并将反思的结果随时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例证。

二、全校教研经验总结交流制度

1、优秀教育案例评析制度。教师每个学期要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典型案例在教研组中进行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提高。

2、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教师随时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或闪光点、具有研究价值功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记录,定期通过校园网或其它方式进行展

示;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体讨论解决。如果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引领。

三、校本教研专刊和“家长开放、接待日”制度

积极主动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实验教材开发者、社会媒体的支持和指导。通过开办教研论坛,编撰教研专刊、校报,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举办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谋求社会各界与家长对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理解、支持和资助。

四、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

各教研组要适时组织教师和外校教师进行交流,并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增强与外校的交流、联系与沟通。既要把本校的经验与做法及其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交流的途径进行推广;又要把专家名师的新信息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改进自身的不足。

五、校本教研的奖励制度

1、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备课组评比。

2、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把学习和

培训作为福利进行奖励。

6.涝池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六

1、政治学习制度:每周一下午放学后为政治学习时间,学校全体教职工必须参加,由校长室组织教职工学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并组织贯彻落实。参加学习的教职工必须做好政治笔记的记录。

2、业务学习制度:每周周三下午为业务培训时间,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学校全体教职工必须参加。按事前准备的学习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和业务文章,进行业务技能训练和业务交流。参加学习的教师要在业务学习笔记上认真笔记,参加训练和交流。

3、业务培训制度,合理安排业务培训时间,全校教师集中参加培训,培训教师由学校推荐优秀教师担任。培训内容以教育管理、业务技能、论文写作等为重点。担任培训任务的教师事先要写出培训提纲,做好培训准备,参加培训的教师要在业务学习笔记上做好笔记。

4、教师自学制度:每个教师自学一份业务报刊,每周摘录学习一篇教育教学业务文章,摘录一条教育教学信息,在业务学习笔记本上做好自学笔记和摘录笔记。

涝池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为了达成培训目标,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必须有制度的支持,为此制定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1、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

2、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组织实施校本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计划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组长:虎治田

副组长:陈毅陈玉海

组员:吴永祥蔺永春

3、各教研组每周二组织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按照校本培训方案规定的内容组织培训活动,并记好笔记,每次有出勤统计,有活动记录。每学年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无故不参加校本集中培训三次以上视作不合格。

4、校本培训的考核情况将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职务聘任、晋升的的必备条件。

5、教师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切实可行,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都应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使教师逐步实现由初任向胜任转化,由胜任向骨干

转化,由知名向专家转化的奋斗目标。每学期组织经验交流、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观摩等活动,并形成制度。

6、做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总结工作。考核要坚持严格、全面的原则;总结中要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7、经费保障。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8、后勤支持。后勤为培训服务,主动、及时提供物质保障。

涝池小学校本培训学习考勤制度

为确保校本培训规范化,监督机制是校本培训顺利实施的有利保障,特建立校本培训学习考勤制度如下:

一、参训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科培训,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有事须事先递交书面请假条,由校本培训领导组组长批准并及时予以备案。

二、参训教师参训前,须准备好学习记录本和相关学习资料,参训时,须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不做与培训内容无关的事。记录本须有教师本人认真填写。

三、参训教师须按时做好学习记录,按时完成培训指导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及时交给校本培训领导组检查。

四、参训教师在学科培训时,须积极参加研讨,上好研究课,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五、参训时,校本培训领导组须安排专人认真做好记录。

涝池小学校本培训奖惩制度

一、按时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辅导。

二、及时上交上级部门布置的教师培训论文、教学设计、学习笔记等等。

三、能够按要求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校本培训并认真做好学习记录。

四、按要求完成自学内容及时上交自学笔记、读书笔记。

五、能够将在校本培训中所学理论,总结转化,指导工作实践,完善提高个人教育教学素质。

凡是能够按要求完成学校制定的以上各项要求,学校将在期末给予表彰,并做为评聘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

凡不能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教师,不能按时上交各项校本培训作业的教师,学校将在期末评比中给予通报批评,并提醒教师及时纠正,对于达不到要求者,不能被评为优秀教师,并做为教师晋级、教师评聘的基本条件。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7.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特色一:坚持领导带头, 增强校本研训的号召力

校长是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 其他领导则是校本研训的带头人。在实践中, 我们感到, 学校领导校本研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学校校本研训的氛围和校本研训质量的好坏。为此, 我们要求每位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 深入各个教研组, 负责一门学科, 做到带头学习理论, 带头参与课题研究, 带头上研究课、作专题讲座, 同时, 要抽时间多听课, 指导课堂教学, 指导青年教师, 成为各学科的领头雁。尤其是在学校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中, 我校从校长到中层领导, 不计工作时间, 积极参与研究, 为学校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率先示范、业务精干的领导队伍, 才使我们学校校本研训活动一呼百应, 硕果累累。

特色二:实施两项工程, 激发校本研训的动力

1.363教师专业成长工程。

有一位教育界有识之士说过这样一句话, 谁拥有名师, 谁就拥有了未来、拥有了希望。这几年来, 我校推出了363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 为校本研训注入了动力。在这实施方案中, 规定了教师的师德要求、课堂教学要求、教育科研要求等,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方面指导青年教师, 这要求既给了我们教师压力, 又给我们教师进行校本研训增加前进的动力, 指明了方向。三年来, 我校一批教师就是在“363教师专业成长工程”的背景下, 埋头学习理论, 积极参加研训, 勇于开拓创新, 专业能力得到飞速提高。近20名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 为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 园丁专著工程。

学校中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是校本研训中一笔财富, 尤其是学校名师的教育教学经验, 更是学校一笔宝贵的财富。为此, 学校在2003年启动“园丁专著工程”, 学校拨出专款为优秀教师出版专著, 并对发表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这一举措既对悉心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进行激励, 又让其他教师及时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

特色三:打造研究群体, 形成校本研训的合力

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打造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群体是我校这几年来着力做的一项工作。为此, 在新课程实施以后, 我校积极营造氛围, 在争创和谐教研组的基础上, 以“研究课”为载体, 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的力量, 努力打造研究型教研组,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全面提高教学的质量。近期, 学校开展的“‘合作共享’校本研训模式”是我校的亮点。每天早晨进入校园第一件事, 就是看一看校门口的“邀请牌”, 邀请牌上各科组老师自愿主动发出的“课堂研讨邀请函”, “真诚邀你参加我的研讨课……真的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与帮助”。教师各自调好课, 进入课堂听课。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引领, 团体互助, 自我反思”。在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和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教学研究上, 我们认为教师只有注重了常态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才能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才能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才能达到“高质量、轻负担”的目标。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引导教师关注有效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校采取以下措施:l.校长对每个教师随堂课考核制度;2.同时加强年级组的同伴互助, 相互间的学习, 要求每位青年教师, 每周找一位青年教师听评课, 教师每学期听20节课 (10节为本学科, 10节为跨学科) ;3.行政领导带头上研讨课;4.年级组课件资源共享, 年级组制作好一个课件, 同年级组教师共享;5.师徒结对听课制;6.跨学科交流听课。

教学研究是需要引领的, 所以行政领导带头上课, 从校长开始到中层到骨干每个人都争着上研讨课, 然后共同研讨, 力求进步;教学研究是需要氛围的, 所以年级组资源共享, 相互听课, 共同研究应当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学科组交叉听课, 可以让老师跳出学科看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是需要深入持久, 有序推进的, 所以研究的形式可以是多变的。这又是我校另一亮点。

“真诚邀请”别人进入自己的课堂, 给予自己指点与批评, 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因为找到问题就是找到了发展的空间, 邀请也是一种研究形式, 一种自觉主动寻求提升、发展自我的研究方式, “邀请”更是一种研究的文化, 一种“兼容并包、和谐共进”的教师文化。

特色四: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校本研训的活力

l.引领式研训。

与时俱进, 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这是我校校本研训中一句响亮的口号。这几年中, 我们先后参加了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杨再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靳家彦、贾志明、杨一青、刘永宽、贺诚、曹晓红等10多人的讲学活动;我们还邀请省教培院, 市教培院的专家、教研员来校指导, 从而让我们的教师近距离与名家、名师探讨, 充分吸取专家、名师们先进的教学理念, 充分学习名家、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

2. 展示式研训。

校本研训的主阵地在课堂。在研究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展示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这是我校校本研训中的一大重点和亮点。2003至2008年我校有10多位教师, 连续在全国全省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上亮相, 获得一致好评。在这些展示课的背后, 是教导处、教研组一次又一次的研究探讨, 是上课教师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试教, 更是教研室全体教研员一次又一次悉心指导。就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校本研训中, 我们的教师专业得到了快速成长。

3. 帮扶式研训。

为了检验校本教研的实效, 我们开展与兄弟学校联谊、交流。几年来, 我们先后组织近60人次去送教下乡镇交流、讲学, 得到了广泛好评。

4. 问题式研训。

新课程实施后, 我校发现某青年教师在教学中, 只注重教学形式, 而忽视了对文本的研究, 针对这一问题, 我们邀请市教培院吴老师对这位青年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在此基础上, 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书写备课、青年教师说课、青年教师上课系列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 着力解决青年教师钻研文本的薄弱点。

5. 论坛式研训。

为了让全体教师交流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做法, 我们一直开辟了二十五小教育教学论坛, 至今我们进行了新课程论坛、学校文化论坛等多项论题。论坛中教师各抒己见, 碰撞出许多火花, 让全体教师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6. 主题式研训。

我们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走进名师”主题研究活动, 我们通过阅读名家专著、观看名家录像、聆听名家讲座、进行教育实践、写学习体会等途径, 让青年教师与名家“深入沟通, 亲密接触”, 从而领略名家的风采, 走内涵发展之路。

7. 衔接式研训。

让教师熟悉相邻年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是我们今年正思考实践的一种研训方式。我们计划分别派低段教师去省幼儿园听课、派毕业班老师去十中听课, 做好衔接工作。同时, 本校各年级之间的整体衔接, 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等, 既要让我们教师了解相邻年级的教学特点, 又缩短教师教学的适应期。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研训。

8. 反思式研训。

8.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 篇八

摘要: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改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做了几点有效的尝试:制度约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化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聚焦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注重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制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6)15-0028-04

赵县石塔中学成立于2006年,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建校10年来,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但近两年来,学校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老师上课非常努力,辅导非常精心,但效果不是太好,教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教师信心不足。面对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大多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针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教师中间进行调研,结果发现:(1)个别学生基础太差,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家庭教育跟不上,有的家长没有时间甚至没有能力教育孩子;(3)有的教师上课只关注结果,不重视过程,课堂效率不高。

校本教研年年搞,周周进行研讨活动,经常写教学反思,为什么还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深入研究发现,我们的校本教研还是停留在表面上,没有真正调动起老师的教研积极性,仅仅是流于形式的听课、说课、评课,或者是找些资料组织老师学习学习,讨论讨论,但是都没有多大的效果。归根结底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尤其是教师的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改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做了几点有效的尝试。

一、制度约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使我们认识到,若不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教研工作将是随意的和低效的。为此,学校成立了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主管副校长带头搞教研,教导处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研,教研组、课题组落实教研。

为了给教师创造有利的研究环境,激发教师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创造性,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课题导向

教学研究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为了避免教师实践与研究脱节,必须明确研究方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领导小组结合本校承担的省级课题,根据教师在课改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制定了《立足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子课题,要求教师人人选定认为最切合自己教学实际的课题进行研究,紧紧围绕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理论一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的正确研究方向。

(二)目标激励

学期初,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制定出校本教研工作计划、听评课计划,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分管各教研组,负责检查、完善、监督、落实。学期中,各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科研领导小组成员深入课堂指导,并及时进行评价。学期末,学校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对优秀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并把教研成绩与年终考核和职称晋级挂钩。

(三)制度约束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仅有课题导向和目标激励是不够的,还要构建和完善教研管理的约束机制,抓好落实。在研究过程中,制定《教研组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评课制度》《教研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为校本教研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二、文化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要引领教师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为此,学校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打造书香校园文化。

(一)组织跨年级教研

在主管校长的带领下,初高中教务处组织高一和初一语文组全体教师,就如何开展好阅读课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规定时间、列出书目、指导阅读、交流分享。

(二)每周举行专题讲座

任务分给各教研组,题目自定,目的是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打造校园书香文化。例如秦中军的《读书漫谈》、孙素琴的《此生做一个怎样的女子》、李朝坤的《立足基础,渗透变化》、史敏英的《人造卫星》等专题讲座均受到同行的好评和学生的喜爱。

(三)开展已“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燕赵”为主题的诵读活动

通过朗诵国学经典、师生书香共享、校园读书活动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师素质和文化修养,营造校园浓郁的书香文化,在校园内形成倡导阅读、推动阅读、热爱阅读、习惯阅读的长效机制。

除了开展以上活动外,学校还倡导教师每年完成一定量的书籍阅读,引导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空间,或注册自己的博客,将读写结合,加强交流与分享。教师不仅要阅读经典,还要侧重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等内容,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和思想,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聚焦课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最终是以课堂为主要载体,课例研究利于发现教学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利于积累经验和改进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老师们一致认为课例研究是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校本教研方式。因此,我们结合每阶段的研究课题,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推门课

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成员周听课量不少于2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反馈意见。目的是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推门课对教师平时良好教学习惯的形成,以及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研讨课

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具体做法是:

(1)集体备课,形成预案

集体备课前,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形成个人教学方案。集体备课时,执教教师就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向同组教师进行阐述。主要讨论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最后由备课组成员对讨论的意见进行整理,在备课本上形成整合性的集体备课教案。

(2)上课研讨,达成共识

由执教者选择一个班级进行第一次上课实践,其他教师进行听课,并按不同的分工做好课堂记录,如记录教师活动(包括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评价的方法和次数),学生活动(包括学生探究学习的时间、次数)。课后,组织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流研讨,提出修改的意见。

(3)反复研磨,精益求精

按修改后的教案由执教者二次上课,再进行评课。教师自己上课实践,并结合两次上课情况从教学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各环节的安排、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反思。经过反复研磨,反复实践,最终打造成高效课堂。

在整个课例研究活动中,每次作课都有作课人3分钟说课,听课人每人2分钟评课,学科组长或教学领导5分钟理论分析。通过反复研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我们要求各个教研组长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加强共同学习、合作研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

(三)示范课

这种课是从优秀的研讨课中经过年级教研组长推荐、教导处综合评价选拔产生的,是面向全校的公开教学。通过示范课活动,让授课教师受到了检阅也得到了再提高的机会,让听课教师受到启发。示范课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四、注重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课前备课反思

提高课堂效率,功在课前。反思内容包括三维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准确,教学内容的深度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其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设计的活动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这样,把自己的课前思考、课前的教学预设与同伴交流、比较,并及时进行反思与矫正,可以达到扬长补短的功效。

(二)课中调整反思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准确判断学生的接受情况,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等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质高效。

(三)课后回顾反思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每次上完课后都要回过头来看看,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用了哪些评价方法;哪些是成功的;还有什么地方不足等问题。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归纳与取舍,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反思过程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只有重视教学反思,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从而使教师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

五、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努力。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为使我校的校本教研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制度,并在实践中完善修订,使之逐步成为我校教研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些制度明确了教研组长的职责,规定了教研管理办法,制订了教研奖惩条例,使我校的教研工作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扎实有序,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广大教师观念的转变,并把课改理念融入到我校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强调体验性学习。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已不是纯预设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鲜活的。

(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15年初中部三项中考指标均居全县第一,高然然同学位居全县中考文化课总分第一名;高中部在市同级同类学校名列前茅,受到县教育局表彰。学校连续两年被县教育局评为中高考工作先进单位。

(四)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015年省级3个课题立项研究,县级个人课题结题53项,立项24项。马蕾、张存辉获市评优课一等奖,赵丽娜获市微课评比一等奖,武芳的教学设计《完全平方公式》获市级一等奖,34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20篇教学设计获县一等奖,教师辅导学生获省市奖项18人次。

六、回顾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个别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在我校,有部分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学成绩,不重视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少数老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

繁重的工作负担,让部分教师产生研究惰性。老师每天备课、上课、管理班级,还要应付各种检查、评比、考核等,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力不从心。

9.九成宫中心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篇九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县教育局,教研室关于校本培训的文件精神。把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的主阵地,面向全体教师,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质量与实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培训目标

1、逐步完善校本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教师岗位成长的“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运行机制,构建学习化组织。

2、继续进行新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具有现代理念,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继续实施名师工程,进行骨干教师评比,使我校各级骨干教师增加到教师总数的20%,做到学科、年龄、知识结构分布合理,使他们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科研教改的学科带头人。

4、全校教师普遍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50岁以下的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将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地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够利用校园网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

5、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把新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日常

教育教学行为中去,探索发展性评价模式。

6、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树立课程开发意识,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

7、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和提高。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实现学科教学创新、德育工作创新和管理工作创新,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1、结合学校实际,较系统地进行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的培训。

2、及时进行实践新课程的经验和反思交流会,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与时俱进地进行新教育理念培训

4、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由教导处负责将远程教育应用各学科教学进行培训。

5、进行教科研基本知识、方法培训。

6、进行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7、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培养一支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四、培训方式

1、以学代培大力倡导和鼓励全校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自学不断更新观念,强化内在,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自觉学习掌握现

代教育教学技术,自觉将天网工程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并运用天网资源自制课件。学校要广泛地通过教师自学、学历达标培训学习以及其他有专业特长培训学习等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

2、以课代培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抓好新老教师的同上一节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教研课、校级教研课、课题汇报课、各类选拔竞赛课并及时进行评课,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3、以结对代培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特点,达到老带新、新促老、互帮互学、各得其所的目的。对教师新老结对,与交流教师结对。学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要监督结对培训的过程,年终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和奖励。

4、以研代培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提高反思、学习、研究的自觉性。要求教师自主自立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人人有奋斗的目标。

5、以会代培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教学观摩展示会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在校内要组织教师教学经验交流、课堂教育教学技术展示会等,让教师在交流实践经验、探索方法、交流成果、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6、以考察代培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使教师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转变。通过学习、比较,在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东西,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研究及实践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结合本人的实际,提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建议、思路和方法。

五、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教研组专门负责)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各学科每月整理一份教学反思、一份教学案例。每少一次扣2分。

(2)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同上一节课),并纳入过程质量奖。

(3)每位教师每学期培训学时不少于48学时(30分),每少一学时扣2分。

(4)对县教研室、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不迟到,不缺勤,培训成绩优秀者加2分,不合格者扣5分。

(5)严格外出学习汇报制度。外出教师学习完后要及时向学校负责领导做好外出学习汇报,交学习心得以及学习材料,有必要将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交流(或讲课)。

(6)完善校本培训评价机制,学校要重视直接激励。

(7)由教研组责对教师运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的水平进行考核,对教师运用远程教育工程进行课件制作进行记载和评比。

六、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二)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各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环节要加强协作,各教研组、各学科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

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四)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校本培训实行单独考核。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期末在所有学科、教研组、教师中,评选出先进教研组、教研积极分子。并在期末予以表彰、奖励。

(五)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投入项目,确保校本培训经费的落实。

麟游县九成宫镇中心小学

10.研学旅行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2.学校要有专门人员负责管理研学旅行工作。

3.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前要填写大型集体外出活动申请表经校长审阅签

字同意后方可实施。

4.每次活动应有具体的责任人,并注意选择年轻、身体健康、有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人员带队。

5.组织师生研学旅行活动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和活动方案。

6.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前必须制定应急方案,并在应急预案要有详细的安全保障措施,要把活动可能的安全风险告知学生和家长,把安全内容纳入自愿报名协议、研学旅行工作全过程,并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活动前培训。

7.研学旅行活动要坚持学生自愿原则,活动前主管部门要与家长签订自愿报名参加协议。

8.研学旅行活动前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针对活动内容专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9.组织研学旅行活动要选择安全系数高的旅行路线,并对活动的路线、地点,事前应进行实地勘查,确保交通及用车安全。

10.要强化安全意识,参加研学旅行的师生必须购买旅游意外保险。11.研学旅行活动前,学校要关注天气变化,遇有雷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一律不准组织外出。

12.研学旅行活动中,凡参加研学旅行活动的学校领导及安全小组成员必须对活动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直至将参与活动人员安全带回到出发点。13.研学旅行活动如有野炊、爬山、野餐要注意防火、防食物中毒、防摔伤事故发生。活动地附近有河流、水库的,没有组织措施或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不能让学生下水。

14.如遇突发意外事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报告教育主管部门

11.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校本教研制度;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36-02

1 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如何来衡量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一是校本教研实践要达成什么目的或目标?二是哪些实践内容有利于这些目标的达成?三是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的实践?四是校本教研实践的持续进行需要哪些支持性条件?

1.1 校本教研制度尚需完善:各地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有的是建立以课题为纽带的研究共同体制;有的是跨学校、跨地区的合作研究,如联片教研、城乡互动;有的是开展校长论坛制度;有的是建立优秀课改成果展示制度;有的是建立教师集体备课制度;还有的是建立教师反思、写教师故事制度等。这些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但还存在着参与的群体不够广泛,不能持续,效果甚微和对教师规定的条条框框过多,使教师缺乏主动性。

1.2 教师发展目标规划的缺失: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唤醒教师的发展意识,并为教师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事实上,笔者经常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听到“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类似的话题,但同时也发现,教师们的这些感受持续时间并不长久,可能是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很快就会被湮没于繁杂的日常工作之中。显然,教师的“感受”并没有真正赋予其专业成长的明确目标。而缺乏明确目标的校本教研实践往往是盲目而低效的。这意味着,我们目前开展的校本教研实践中,还缺乏对教师成长目标的有效指导与规划。

1.3 课例研究主题的迷茫:有两种现象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其一,由于校本教研泛主题的研讨,教师们的研讨显得随意化,研究内容往往因个人兴趣而轻易发生转移,很少聚焦于一个主题并产生有益的对话。这使研讨更像一种闲聊,不能产生深层次的结论。其二,虽然是泛主题研讨,但教师们似乎仍然有最关注的研究内容,即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具体处理——如字词的落实、段落的理解等。不可否认,教师研讨教材内容的教学设计与处理是必要的,但它也让我们看到,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理念在教师教学思想与行为中留下的烙印。它的负面作用在于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视野变得狭隘。这两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我们在校本教研主题内容的引领与指导上还存在较大的不足。

1.4 教研活动形式与目标、内容的脱离: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借助了视频技术手段,让教师们一起评选和观摩执教老师的课堂,从而展开研讨。显然,这些活动安排是为了方便进行比较性研讨而策划的,也无疑是一种较好的课例研究方式。不可否认,良好的活动形式有益于活动内容的展开与活动目标的实现。但我们发现,这种比较性研讨并没有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实质性地发生,其原因主要在于教研形式与教研内容以及目标的脱离。教研形式有效性取决于其是否有利于活动内容的展开与活动目标的实现。校本教研活动由于是泛主题研讨,教师也没有明确聚焦的研究目标,始终无视教师间教学行为的对比、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互动中的对比,而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教材内容处理,结果使得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事实上,在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由于过于追求形式,从而使得教研活动表面热闹、实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并不少见。

1.5 教师缺乏内在的需求和能力:一是分数仍然是教学成果的主要参照物,这使得教师不得不围绕这些指标而奔波。调研发现,“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分数指挥棒”依然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而且随着学段的增高问题尤为突出。二是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反思。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如有的教师仍停留在以职业为谋生手段的思想基础之上,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教师不在少数,特别在广大农村,只有少数教师具有较高层次的需求,是以自我实现为动力的。总体看来,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和参与程度不高。

1.6 忽视校本培训,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限于经验交流会的水平,时间一长,教师渐渐失去了参与的热情。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校本教研制度中缺乏校本培训的机制,没有形成校本研修的文化。由于教师得不到经常性的贴近教师生活的理论培训,所以他们的研究和交流也就仅限于经验的层次,难以逾越自身,长此以往,致使校本教研陷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已经成为校本教研发展的瓶颈。

2 校本教研的发展趋向

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新事物,它的现存状态也许并不完善,但是它的价值追求是引人奋发的。它在积极创造一种学校的学习文化,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作为教师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地域之大造就了各地千差万别的情况,探索适应本地的校本教研方式将成为各校的追求,在千姿百态的校本教研经验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趋向。

2.1 规范校本教研教学制度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教研将作为一种基本的制度确立下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提高。校本教研制度的建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学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师学习培养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在制度层面之下,根据不同的群体要有不同的关注点。比如一线教师要关注教研技能和学习能力;教研员和教研组长要关注教研活动的策划和实效;校长和教学主管要关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关注学校文化和制度建设。

2.2 教师自身发展自觉化:在校本教研推进过程中,各地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低水平重复和内驱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教师校本教研状态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非自觉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这种被动状态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使教师从非自觉状态走向自觉状态呢?正如有的专家所提出的,在校本教研制度的管理中要从刚性制度向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转变,学校要倡导一种教师研修、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制定一系列教师人力资源培训和持续教育的规定培训,使培养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同时,学校要统筹协调,建立同伴互助、知识资源共享的机制,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教研的快乐。

2.3 教师专业引领常规化:一是建立以校为本的专业引领机制。必须建立教研与培训一体化的校本研修制度,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的专家讲座、专业咨询、专业对话,使教师获得及时的理论指导,提高理论修养。二是重视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的培训、指导,不断壮大本地化的专业引领队伍。通过听取专家报告、实践考察和主题交流(学员与专家的面对面对话)、现场观摩和情境参与、专题论坛与经验分享等形式,使他们尽快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不断壮大专业引领队伍。三是要认真解决教研员和教学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对教研员应该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成为先知者、先悟者、先行者、先思者。四是要重视课题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将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教研问题上升为课题,精心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日常的教育教学教研“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课题方式来组织教师参与重点问题的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使科研成为教师一种提高性的学习方式。

3 提升校本教研实践的有效策略与途径3.1 加强教师发展目标体系的规划与实施:目前人们对相应教师发展目标体系规划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特别是学校、教研组与教师本人是否对教师发展目标有清晰的规划,直接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供目标支持。缺乏相应目标规划体系的支持,校本教研实践可能将始终陷于盲目与低效的泥潭。上述校本教研实践内容与形式层面存在的问题显然也表明了这种“缺乏”导致的负面性。在此意义上,要继续深入地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学校、教研组、教师各层次的教师发展目标体系规划与实施。特别是教研组的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作用,而且其本身也是校本教研实践的重要组织形式,应该予以重点关注。

3.2 促进教研活动主题引领、指导与交流: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是无主题或泛主题式的研讨。它固然有利于教师自由交流,但也很少能形成深层对话,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显得缓慢而浅显。在泛主题的教研活动中,教研员曾经中途介入并提炼了研究主题——“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们也作了短暂讨论,但限于在教学目标上的知识储备不足,活动前也没有作过相关学习准备,所以又很快抛弃了这个主题。显然,教师们也很难在这种缺乏个体反思与学习准备的讨论中真正获益。相对来说,主题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更好、更直接的引领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供教研活动的聚焦点,也促使教师个体在活动前后更有针对性地反思教学,并产生明确的学习需求。目前许多教师在教研主题的选择与提炼上也存在较大的困惑。如前文提及的教研主题选择的随意化、狭隘化现象,再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主题设置过大或脱离教师需求与研讨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们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与实践。在此意义上,无论在持续推进还是全面推广校本教研实践,加强校本教研活动主题的引领、指导与交流工作是极有必要的。

3.3 增强教研活动形式的科学性、有效性:目前校本教研实践中存在着活动形式与活动目标、内容相脱离,从而导致活动表面热闹实质低效的现象。笔者认为,其重要原因除了观念认识,还在于教师们除了直接的经验交流方式,缺乏对相关科学研讨技能的掌握。这些技能可以指向这样一些问题,如如何策划、组织与实施一个教研活动,如何选择与提炼合适的教研主题,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如何进行有效课堂观察等等。当我们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科学性”“有效性”要求时,教师们往往不知所措。目前来说,我们极有必要进一步整理与探索这方面的经验、问题,促进地区与学校间的交流,并把教研组长与教师的培训、教研组的建设工作提上议事日程。特别对于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来说,这些技术支持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3.4 推进学校管理机制革新与教研组建设:在学校管理体制中,传统教研组主要定位于行政管理中的上情下达职能,教学研究职能相对弱化。其教研活动方式也以听课与经验交流为主,在促进教师成长上的作用显得浅显而缓慢。而在校本教研实践中,教研组作为重要的组织形式,必须承担起新的职能。首先,必须承担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职能,具体将牵涉到教师成长目标的规划与实施、学习型团队的建设等;其次,必须承担起教学改革的职能,特别是教研组长,要承担起有效地策划、组织与实施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的职责。再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思考和总结。

12.学校本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二

一、组织策略

科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有效实施“学、教、研”一体校本研修的基础保障、基本前提,包括内部保障、制度管理、团队建设、专业引领等基本因素。问卷调查发现:有67.74%的教师认为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三个方面有机结合会促进校本研修向深层次发展,对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41.93%的教师认为加强组织管理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最需要做的工作。我们从机构建设、团队建设、文化孕育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的有效组织策略。

1. 机构建设

无论何种形式的校本研修都应该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规划与实施。目前,各学校在主观上对校本研修工作比较重视,有专门的机构和管理人员,设置专门的教科室研究机构,聘请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参与,这在一程度上促进了校本研修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校本研修机构与其他业务部门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合力;二是职能不明确,缺乏规划、组织和协调;三是业务指导能力不强。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机构建设上实施两点。

(1)成立“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工作室。学校的科研与教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学教研”一体化这样主题鲜明的校本研修组织机构,更应该加强教研与科研的整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将科研与教研合二为一,成立专门的“学教研”一体化工作室,由业务副校长任主要负责人,负责教研与科研的统一管理与实施。如图1所示:

(2)确立各部门工作职能、流程和任务安排。业务副校长和教导处的主要工作职能是统筹规划、协调读书社、学科领导、教科室主任的工作安排,做到工作协调一致、互相支撑、相互融合。教科室主任主要负责组织、规划和指导教科研工作,为教师开展主题式教科研活动提供服务、指导、培训。教科室主任的角色定位在协助业务副校长工作,指导骨干团队、各学科的教科研工作,起到协助、沟通、规划、指导的作用,也是基层教师与校外专家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2.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以年龄、教师之间的专业发展水平为界限,以自主、自愿参与为原则,以推动不同层次的教师发展为目标而组建的“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团队。

首先,建立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骨干研修社团。以专题阅读、主题教研、专家培训活动为主,每月活动一次,提前布置主题,成员进行专题研修。以“读名师、研名师、学名师”主题研讨活动为例,主持人提前布置成员了解自己喜欢的名师,然后撰写相关的名师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布置下次活动。

其次,成立以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研修社团。中老年教师是学校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虽然年龄较大,但教龄很长、经验丰富,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基石。中老年教师研修社团,以自主研修、定期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一方面,以图书阅览室为主阵地,为中老年教师提供“精神食粮”,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搭建沟通平台,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可互相交换书籍,可以交流读书感悟,还可以积极献计献策,参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不给太多压力,没有记笔记、写心得、发表论文等硬性任务,避免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工程。

3. 文化孕育

文化的形成对存在于“场”内的每一个成员都将施加“力”和“能量”,具有激励、凝聚、熏陶、约束、辐射的功能。“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文化的孕育,旨在通过团队合作、氛围营造构建学习型组织,孕育出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目标明确、共同成长的校本研修文化氛围。

一是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特点之一。在推行校本研修工作中,教师要加强与同事之间的合作,强调团队精神,责任共担,群策群力完成任务。每位教师在贡献力量的过程中,彼此互动、共同成长,成为凝聚人心、通力合作的专业发展团队,成为合作探究的场所,促进学校建构合作共赢的研修文化。在团队合作过程中,采取类似于“LDC”活动方式,任务分担,每人都有自己的主要任务、目标,并且在团队中围绕中心目标进行学习、研讨、互动交流。

二是氛围营造。文化的孕育需要良好的氛围。校本研修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民主、平等、开放、宽松、和谐的人文精神。在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放、对话、分享、共赢的原则。

三是创造共享。主要采取工作分析活动(学期初对工作的前景作出规划、确立目标措施,工作结束后写出分析报告)、论坛活动(专题性论坛)、头脑风暴会议(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发散思维)、信息发布会(对研修信息进行发布)、网络研讨会(通过网上研讨交流,拓展研修空间)等方式,实现研修的创造与共享。

二、实施策略

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团队建设是实施“学教研”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前提与基础,是刚性保障;合作共享、和谐共进式研修文化的孕育与形成是有效实施校本研修的软环境与润滑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将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有效实施,这需要把握点上突破、面上结合的原则。

1. 研训一体

“研训一体”是指学校或教师个体就专业阅读、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培训,解决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二者有机整合,融为一体。其具有共同性(指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即研究的问题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来,培训也针对研究的问题而展开,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提高教师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互补性(指学校教研部门与教师内心的成长需求相互补充)、整合性(研训人员的整合、研训内容的整合、研训形式的整合)三个特点。

一是入职阶段的“研训一体”。针对入职时间为1~3年的新手教师,采用“校本教学研究+引领性培训”的培训策略,成立青年教师研训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备课指导、课堂观察、微格教学、专题研讨、自主反思、师徒结对、教学比赛等形式,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其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对于新手教师,学期初通过指导小组的要求,进行相关课程标准、教学常规的学习,通过“自己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个人修改备课”的三级备课方式进行备课,然后指导小组进行课堂观察、诊断,这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两周的时间,每月进行两次;同时,要求教师进行学后反思、备后反思、课后反思,并经常性地采用微格教学进行自主观察、检验,每月一次。领导小组由相关的学科领导、教研组长组成,负责组织教学比赛、汇报展示课、青年教师成长分析会等活动,对新手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与指导小组相互反馈交流,共同指导新手教师的成长,活动的组织开展一般一学期进行一次。通过学习、备课、磨课等培训、研修相结合,在短时间、多形式的提高培训中,提高新手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经过3~5年的磨炼,逐渐达到熟练新手水平。如图3所示:

二是专业发展阶段的“研训一体”。主要是针对教龄在5~10年,进行过县级及以上课题研究、执讲过烟台市级以上优质课的教师,他们的专业已基本成熟,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智慧。但是,研究发现,科研能力不高已成为其制约专业成长的根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提升,需要学校依然进行培训支持与管理,采用“校本支持+课题研究+学分管理”的系统模式。

校本支持系统、课题研究系统、评价管理系统,这三大系统分别取向为技术支持、科研能力培养、管理评价保障、支持系统与管理系统的最终取向为科研能力的提高。首先,新学年第1个月内通过专业阅读、同伴互助、问题诊断、课堂透视等形式,让教师从中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并进行阶段性的研究观察;然后,通过专题培训、专家指导、外出学习等方式让其对所研究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方法与阶段划分,为其立项申请、开题论证打基础,然后通过1~2年的时间进行行动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将其成果进行推广,推广的形式为“召开推荐会”“展示研究成果”“课堂汇报展示”等。学校将其纳入考核奖励范畴,激励这部分教师更加积极、扎实地进行课题研究。

2. 三题三级

“三题”指的是专题阅读、问题教研、课题研究三种校本研修形式;“三级”指的是自主研修、骨干团队互助研修、专家引领,“三级”是建立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理论基础之上。“三题三级式”校本研修在其组织实施中,既可以是自为一体、单独存在的,也可以是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如图4所示:

(1)专题阅读(自主研修)。专题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长期的、持续的、研究性的、反思性的阅读方式,包括自主专题阅读和团队共同阅读两种组织形式。其中,自主专题阅读是以个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承担的课题为切入点、突破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阅读。

对于个人专题阅读的组织实施,需要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机制。首先,要求每位教师选取一个问题作为研究点,这个研究点可以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个点制定个人的专题阅读计划,学校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汇总,留做专项评估的依据。学校要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积极为教师提供书籍,以激励教师的阅读积极性;然后,教师根据个人的计划,进行有层次的阅读。在阅读之前,学校要做培训,教给教师阅读的方法,如,摘抄阅读笔记、制作读书卡、写读书反思、写分析报告或论文等,对于教师的阅读情况,学校要做跟踪式检查,采用交流和查纸面材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专题阅读质量要纳入教师考核。

(2)问题教研(团队研修)。“问题”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疑惑,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困难和疑惑,“教研”是通过教学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可以说,“问题教研”是以学习、研究、研讨的方式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这里边“问题”是抓手,“学习、研究、研讨”是方式。

研修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参与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展开研讨,这个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观课议课”的研修形式,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观课议课按照“观课教师与讲课教师交流教学目标(解决的主要问题)———观课教师分观课点进行观课(注意观课位置)———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之间共同研讨主题或问题(注意交流研讨方式)———授课教师教后反思(结合研讨建议和体会)———组内教师第二次磨课(基于问题修改后第二次上课)”的流程进行。

问题教研从课堂教学的问题出发,从教师渴望改变教学的需求出发,以实际教学为例,围绕教师关心的问题展开研讨,每位参与者都针对教学问题谈自己的理解和困惑,在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让教师在参与式研修活动中感受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形成良好的研修氛围。

(3)校级科研(专家指导)。调查问卷显示:65.83%的教师认为进行课题研究是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制约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每年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县级小课题数量有限,不能保证有研究意愿的教师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需要通过校级课题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按照“提出申请———集中汇报———行动研究———整理成果———现场鉴定”的程序关注和指导校级课题。

上一篇:产业发展汇报材料下一篇:暑假参观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