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2024-09-11

如何实施深度教学(精选12篇)

1.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篇一

如何解决教学深度、广度和教学进度的关系

思想政治新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删除了原来繁、难、偏、旧的东西,而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东西。在使用课改教材的过程中,老师们反映:新教材知识容量大,按照课时规定无法完成教学进度。我们在听课中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比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新课程已经将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货币与金银的关系、货币的其他职能等内容删除了,但是有不少老师尤其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仍然将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做详细的分析;另外,对某些在教材中以辅文形式出现、课程标准仅作一般性了解要求的知识,有的老师则又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对学生提高要求。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太深奥了,有的学生因此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反感。不难看出,这些老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老师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加强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学习。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尊重教材,备课之前,首先列出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细目表,做到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2.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篇二

关键词:深度,教学反思,途径

教师如果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 就能够改善课堂教学, 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经验+反思=成长”是波斯纳对一个教师成长提出的简要公式, 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如何让教师自己走进反思, 从浅层走向深入, 方法很多, 途径不少。实现深度教学反思, 教师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 选择好适合的途径。

一、实现深度反思主要途径

(1) 即时反思:即时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后马上进行的反思活动, 即时反思能使教师尽可能地回想起刚才教学活动场景的一些具体细节, 并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方法、效果、策略等作出客观的评判和分析。

(2) 点滴反思:点滴反思也可以是一句话反思, 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突然对某个现象、问题或活动灵感突发而进行的反思。

(3) 集体反思:因为个人的反思活动具有很大的局限, 如果集体讨论、交流、共同分析, “多种声音”, 能够使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不断矫正个人偏颇的理解, 使自己的反思更深度、更全面。与个人反思相比, 集体反思的优势在于交流、碰撞、激发、共享, 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交流谈心的目的不是谈对错、评是非, 而是交流碰撞、达成共识、共同提高, 是求发展、求进步。

(4) 对话反思:智慧的生成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才会生动、有效, 思维只有在平等对话的碰撞、交锋中精进。

(5) 放大反思:把话题置于广阔背景和层面中, 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二、实现深度反思主要时机

(1) 课前的反思:教育一向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本”, 因此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教师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反思, 在反思中进行查缺补漏, 也是老师上课前的一个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这既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 又使教学成为老师的一种自觉的实践。

(2) 课中的反思:在课堂中随时反思, 即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效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过程高效高质地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在整堂课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过程, 关注自己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的效果。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自己课前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在教学中捕捉灵感, 使自己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 课后的反思:课后反思就是能够持一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 是老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反思, 这一做法能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 而且能使老师客观地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及时发现问题, 找出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钻研教材、分析学生、优化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经验并且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 这样就能够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使认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实现深度反思主要方式

(1)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反思的出发点, 没有问题反思也就不存在, 因此问题是教师实现深度反思的前提条件。主动捕捉典型的教学问题, 用心感悟、用心反思, 反思才有深度。

(2) 通过与他人对比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是自我反省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 古人云:“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由此可见, 自我反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把自己这个“当局者”作为一个“旁观者”, 如果我们通过与他人对比的方法进行反思, 这样可能就会少走弯路, 收获更大。

(3) 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反思。实践证明, 教师是在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群体中交流与探讨反思过程中成长的。因此, 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专家之间的研讨, 是教师成长的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同你的同事和专家进行交流, 让他们给你提出建议和要求, 也可以请同事和专家进行随堂听课, 课后听取他们指出自己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还可以自己去听同事和专家上课, 课后一起进行交流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取长补短, 而且还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意识。“在反思中求得进步, 在互补中得到成长”。

3.平板如何促进教学的深度变革 篇三

第一,平板教学要体现数字时代的学校学习文化。

站在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学校进行平板教学改革是势不可挡的一股浪潮;站在学校的角度,平板教学改革是其所有教学改革的一部分。而一所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应该“挂在一个钩子上”,即符合该学校的学习文化。学校学习文化包括该校对学校要培养的人才、学习的目的、学习的方式、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评价、学习的管理等方面独特的理解,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最顶层的设计,是学校特色的核心。学习的文化为学校一切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标准和思路。平板教学改革属于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学校对平板教学的探索还停留在“怎么把平板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或者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少有学校能把平板教学与学校的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本校平板教学改革的主题与目标,并分阶段实施。有少数学校能把平板教学与自己的教改理念如“创生式”课堂结合起来,但仍有不足的是,这些平板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仍然建立在传统教学环境下产生的学习理论上,如建构主义、情境认知心理学等,未能与数字时代的e-learning学习理论相融合,如泛在学习理论、弱连接理论、墙洞理论、关联主义等。平板教学代表的应该是教育技术与学习文化的双重变革,学校应在数字化学习文化的引导下、结合本校的特点长远规划平板教学改革的目的与路径。

第二,平板教学要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规律。

无论外部环境与学习方式如何改变,只要还是人脑的学习而不是在大脑中植入芯片,都必须遵循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在许多平板教学的课堂上都可以发现,教师在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中最缺乏的还是P,即教学法知识。如,尽管平板超越了多媒体成为富媒体,但教师仍然不会利用这一技术优势创设学习情境,不理解为什么学习情境要真实、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兴趣,他们设计出来的情境要么属于童话虚构式,要么脱离学生的经验。再如,在探究式学习中,不能利用平板为学生提供支架。

以科学课《蚂蚁》为例,教师请学生观察蚂蚁后画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可能由于蚂蚁标本太小的原因,学生的观察不仔细,把蚂蚁的腿画到了腹部上,并且把蚂蚁的触角作为了一个部分,这反映出学生对“结构”这一概念的误解。教师可以利用平板中的拍照、放大技术使观察更深入,也可以利用联网功能让学生查找、探究“结构”的概念,为学习提供支架。可惜的是,当时的授课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直接将正确的蚂蚁结构图投影在大屏幕上,瞬间回到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因为参与平板教学探索的大多数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也因为职前的教师教育在学习理论方面的教育非常浅表,导致教师对学习理论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的认识非常有限。如,大多数考过教师资格证的人都知道布鲁纳“三个任何”的论断(任何知识都可以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但几乎没有人能说出其中的“某种方式”指的是什么,即对结构主义的认识仍停留在字面上,对什么是认知的结构并未深入了解。再如,多数教师都知道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但这是一种通用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具体到每个学科又有不同的表现和水平划分。缺乏对认知规律的深入理解导致平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平板的数字学习要与传统的“做中学”相结合。

在推行平板进课堂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教师——坚信一支粉笔就能把课上好。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类教师标为“保守”,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确有可取之处,平板给我们带来的不应是技术依赖。如果真的能“一支粉笔就把课上好”,从效果、效率、效益上讲,为什么一定要用平板呢?

因为智能移动终端是现在和未来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用到这一工具。在教室里使用平板学习是数字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式学习,而传统的基于实体世界的“做中学”仍非常重要。不能因为平板可以提供将二维转为三维的应用软件,我们就取代对实物模型、器材的操作;也不能因为平板可以提供高像素的动态影像,我们就省去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体验。因为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我们要培养的是手脑并用的人,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放大的是人的脑力而非体力;而且从人的认知发展而言,“动手即动脑”,“认知恋自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指出现在的孩子容易患“自然缺失症”,而与自然界互动不仅能提高人的观察与判断能力,更能培养“亲自然情结”。教育可以重塑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学习者与社会的关系亦同。

简言之,正如《创客》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所言,平板把学习者带入一个比特的世界(数字领域内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但我们还是生活在原子世界中,即“地与物的真实世界”。

4.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篇四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且是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下面我以《原电池原理》教学中,谈谈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的。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探究的兴趣,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研究与学习欲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使乐学落到实处。教学中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把生活中各种电池展示出来,例如干电池、手机锂电池、电动车电池、纽扣电池等,提出问题这些电池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转化成电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引起学生兴趣。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体现在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上。在学习原电池的原理时,锌铜原电池的原理是难点,在实验中铜片上有气泡,如何转化为电能?学生不易理解,而传统教学手段往往不得力,这时可以通过在装置连接电流传感器,屏幕上显示装置中的电流曲线图,使学生感受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真实性和直观性,追问实验中铜片上有气泡,产生气泡的原因,继续通过课件用动画展示微观过程:锌片失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向铜片,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氢氧根离子向负极锌片移动,阳离子氢离子向铜片移动,获得电子生成氢气,从而使学生对原电池相关的离子移动,电子得失,反应过程有清晰的理解,计算机进行动态的演示,恰恰可以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从而能以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同学,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有学生提出锌片上有气泡,又是什么原因呢?引起学生的注意,参与到分析原因中来,如何避免锌片上产生气泡?继续多媒体演示用盐桥成双液电池,去掉盐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并指出盐桥的作用:形成闭合回路,平衡电荷。对调动师生双方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推动作用,诱导学生深入浅出,并主动地参与其中。

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并配以不同铃声响应,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5.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篇五

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前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工信部将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作为立部之本。泰州是制造业大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努力追赶工业4.0,最终实现智能制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要求将其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抓手,力争早日迈入全省工业两化融合第一方阵。为此,市政府办、经信委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先进发达地区、企业、研究所考察,召开专家、企业家座谈会,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又广泛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力求此报告能为全市两化融合工作提供建设性对策建议。

今年4月起,我们利用近两个月时间,围绕工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课题,先后调研了我市30多家典型企业,组织全市经信系统负责人及40多位企业家座谈交流,赴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及常州市、佛山市等地参观学习;在调研报告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了省经信委业务处室、市经信系统负责人及工信部赛宝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慧德咨询公司、金蝶软件泰州办事处、太平洋精煅等单位20多个行业专家的意见,经过多次修改完善后形成了现在的调研报告,以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一、两化融合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根据2014XX省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省经信委、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评估),我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为46.3分,列全省第7位,比省平均分低2.6分,处于第二梯队。一是总体处于单项覆盖向集成提升过渡的发展阶段。工信部将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创新突破。从我市列入样本的862家企业来看,14%处于起步建设阶段,66%处于单项覆盖阶段,16%处于集成提升阶段,4%处于创新突破阶段。二是重点产业两化融合水平与省平均水平基本相当。

泰州重点产业两化融合水平得分从高到低排序,医药56.2分(省均55.5分),电子55.6分(省均51.6分),石化50.6分(省均52.5分),机械48.7分(省均49.3分),冶金45.9分(省均46.4分),轻工45.1分(省均46.4分),纺织41.8分(省均47.9)。可以看出,我市重点产业两化融合水平在全省并无比较优势。三是试点示范工作成效初显。江山制药、口岸船舶2家企业列入国家贯标试点企业;恒力制动器、双乐化工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两化融合诊断项目。获得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分别为26家、100家;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分别为19家、36家。泰州港核心港区、高港临港经济园、靖江经济开发区城南园区3家园区被认定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泰州城北物流园区、姜堰经济开发区等2家园区被认定为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四是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具备一定的基础。我市规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比例不足0.1%,20%的企业设置了信息化部门、制定了信息化规划。在单项应用方面,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1%,生产管理信息化普及率达46.7%,利用信息系统开展财务、办公、库存、人力资源、销售、采购等管理环节的企业比例分别为65.9%、79.2%、53.2%、57.3%、61.9%、59.7%。

总的看,我市企业两化融合与深度融合的要求还有较远距离,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中小微企业对两化融合认识不清。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从工人到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认知度低,企业负责人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还停留在办公自动化(OA)、文档处理等层次;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既认识不深刻,又没有好招数,由此造成规划设计缺乏、资金保障不足。同时,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加之信息化投入大、见效慢,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顾虑。二是企业信息化人才不足。实施信息化,人才是关键。很多企业反映,当前既懂行业生产又懂企业信息管理的人才十分匮乏。大多数企业尚未设立CIO(首席信息官),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引进难、留不住。特别是信息化系统的二次开发、维护升级、应用分析没有专人跟进,导致信息化项目成功率较低。三是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性不强。调研发现,规上企业中尚有41%的企业未建设主干网,实现企业内部产供销财一体化运作的企业比例仅为8.5%、企业间业务协同和一体化运作的企业比例仅为5%。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设备的购置率、利用率都远远不足,生产制造过程的高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难以保障;信息技术与产品研发创新、精细化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节能减排等核心业务融合度不高。51.9%的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但专业电商平台建设甚少。四是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全市从事两化融合的服务企业基本都是外地驻市的分公司或分设机构,而且数量极少,大多被金蝶、用友等服务商垄断。本地企业信息研发能力薄弱,更没有专业从事第三方服务的本地机构,与泰州传统制造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五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我市光纤覆盖开发园区、企业水平居全省中等水平,但基站总数、基站分布密度分列全省第9、第8位,特别是2015年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在4G网络上的新增投资与投资规模均居全省最低。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IDC)均为单线机房(相互不共享),空余面积达7643㎡,使用率低,导致用户上网感知较差,网页首屏、视频速率、下载速率分列全省第12、第13、第13位。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等重点区域由于基站规划缺失,基站建设得不到保障,导致无线信号较弱。六是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常州市三年前就出台了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并组织专家免费咨询诊断服务,每年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目前,我市没有出台两化融合专项规划、相关扶持政策,也没有安排专项引导资金。两化融合工作主要停留在贯彻国家、省有关文件的业务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工作体系,媒体宣传、研讨交流、专业讲坛等活动的常态化还未形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二、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推进难点

两化融合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企业,信息化已渗透到生产服务各个环节,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一是研发协同化。在企业内部形成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协同,应用可视化建模、快速成型(3D打印)与虚拟仿真智能化设计系统等。在企业外部,出现了众包设计与定制服务,形成了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创新链条。比如,中国商飞公司通过网络协同研发平台,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全球协同研制。二是生产智能化。通过自动识别、在线监控诊断、自动报警、数据挖掘分析等技术,应用制造执行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及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目前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正在向德国工业4.0的智慧工厂发展。三是销售电商化。随着网络销售在企业营销环节的深度应用,传统工业企业线下销售渠道优势正在弱化,更多的企业将销售渠道电商化,实行线上线下联动(O2O),逐步形成以网络交易为中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后台大数据分析与品牌建设的协同发展。四是制造服务化。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使传统的生产厂商正在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拥有品牌和核心技术优势的企业将更加专注于设计、研发、营销、品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以提供线上线下智能化垂直化服务谋取更高的利润。

企业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有的是企业层面无法解决的,让企业望而生畏,严重制约了两化融合的深入推进。一是标准不统一。工业领域缺乏行业性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在不同层级、不同环节的信息系统间,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结构纷繁复杂,多种标准并存应用,难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比如,由于数据标准不统一,生产执行系统(MES)与底层设备管理系统(DCS)、上层资源计划系统(ERP)之间的互联较难实现。全市规上企业MES建成率低于全省3.4%的平均水平。二是信息不共享。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整合,是优化全产业链运行质态的前提。很多企业建设了一些信息系统,但由于企业内部、同类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和机制,信息化系统与企业运行系统产生激烈冲突,信息化失败风险加大。三是应用不深入。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信息数据应用主要以内部数据为主,停留在扩大数据来源、增加数量的阶段,还未形成有效的大数据应用模式。比如,我市双乐化工,处于工业3.0阶段,建立了从DCS→MES→ERP管理链,但目前还没有在云端上使用,没有实现从ERP→DCS的逆向指挥,更没有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四是安全不可控。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获取信息的手段层出不穷,很难通过技术手段来杜绝信息泄密。在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网间通信监测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比如银企直联系统,一旦直联专线出现漏洞,银行端和企业端的信息安全将同时受到威胁。

三、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作目标和发展路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将是推动我市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应主动顺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趋势,致力服务“三大主题工作”,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信息技术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融合渗透,增强企业的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工业经济向中高端升级,争创全国两化融化试点市,加快打造“智造泰州”。

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市规上企业两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得分达到60分,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处于集成提升以上阶段的企业占比达40%,其中50强企业占比达80%;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信息化率超过60%,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60%,应用计算机辅助研发设计的企业占比达80%,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55%,关键业务环节全面覆盖的企业占比达7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占比达60%;建成数字工厂(数字化生产车间)100个,应用机器人(臂)1000台;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制造业增加值率达到23%,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左右;固定宽带普及率达70%,4G站点总数达12200个,城市核心区WLAN热点全覆盖。

1.以普及推广为基础,充分激发企业两化融合自觉性。企业是推进两化融合的主体,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唤醒企业的觉醒,建议将今后一年列为“企业两化融合普及推广年”,推动企业在广泛参与中动起来。一是实施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贯标工作是工信部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的第一抓手。进一步研究落实两化融合国家标准,规范企业贯标通用方法,指导企业完善管理体系,探寻重点行业务实管用的贯标体系。建议引导行业首企参加全国贯标试点、50强企业参加省贯标试点、100强企业(不含前50强)参加市贯标试点、规上企业开展对标评估,促进企业持续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二是组织企业诊断咨询活动。建议由两级经信部门整合研究院所、咨询服务商、软件服务商、设备提供商、运营商、企业家及优秀CIO等资源,组建诊断咨询服务团队,按照“点、线、面”思路有序推进诊断工作。“点”就是选取典型企业,既作为案例、又作为示范,重点在于推广和宣传企业诊断工作;“线”就是在各行业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分行业制定梯队改进计划,形成适用于行业的共性解决方案;“面”就是面向全市工业企业提供免费诊断咨询,使企业不走或少走弯路。三是开展典型示范引导。通过对评估诊断结果的深度挖掘,分行业、分规模、分发展阶段选树一批标杆示范企业,对典型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引导企业开展对标赶超。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园区创建工作,国家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示范区,省级开发园区争创省级示范区,科技孵化园区、创业园区等参照省级示范区标准建设,推动医药高新区建设智慧园区。四是加强人才团队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主要负责人推进信息化的领导责任意识,开展面向“一把手”的培训、交流、沙龙活动。建议在规上企业中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加快实施“百名信息主管(CIO)培养计划”和“千名信息化应用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信息技术管理人才的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认证等。推动成立企业首席信息官协会或联盟组织,定期组织首席信息官职业培训和交流。

2.以智能制造为方向,明晰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路径。建议结合我市重点行业特点,以绿色化智能化为方向,逐个行业分析两化融合的现状和突破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装备制造行业,以新世纪造船、太平洋精煅、兴达钢帘线、春兰集团等企业为重点,推动数字化研发,建立零件模型库、模版库;推动数控机床、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数字化设备的应用,深化以物料需求计划为重点的生产管理应用;以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为主线,推动装备智能升级、基础数据共享、远程诊断等。医药行业,以扬子江、济川、阿斯利康、江山制药等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辅助药物工艺设计,建设虚拟筛选平台、临床统计分析系统,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新药研发;学习国际领先药企“数字化工厂”建设规范,对接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加大原辅料、半成品和产品的全面质量控制和分析;结合国家药监部门电子监管码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全产业链质量信息追溯。化工行业,以双乐化工、泰州石化、梅兰化工、新普化学等为重点,在已有良好底层自动化基础上,实现对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温度、压力、浓度等运行环境参数的在线监测、报警,并自动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推动生产、财务、供应链管理三个全过程信息化;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出原有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不断改进工艺设计水平;推广变频节能技术,建立智能化的能源管理中心,促进节能减排。食品行业,以双鱼、红五星、安井、益海等企业为重点,在原料的供应、生产过程及商品流通特别是市场终端管理等环节,提升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的数字化控制水平和自动化加工水平;推广应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移动物流信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产品质量控制及可追溯系统,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建立面向全国市场的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和面向专业市场的食品信息服务平台。电子行业,以纬创、可成、博泰、恒力等为重点,推进数字化产品模型下的产品设计打样、仿真模拟、分析计算、工艺设计等,构建协同研发平台;加快产品数据管理的应用,实现对产品在生产、运营及供销、出口服务等领域的无缝衔接;搭建产业链协同的信息化平台,以大型企业的产业链平台带动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

3.以产业转型为关键,积极培育智能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主要以现有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为主,但也应顺势推进产品升级、产业转型和优质增量培育。一是发展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引导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在产品中嵌入传感器、数控装置及控制系统,丰富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引导企业开发绿色节能产品,推行生态设计模式,降低能源消耗,积极发展环境标志产品。建议对全市销售前500名的重点工业产品进行研究,与同类先进产品进行比对,落实产品智能化绿色化方案。二是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目前,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机器手)、数控机床、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智能制造项目产业化进程加快,市场需求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机器人产业将是继汽车产业之后的下一个大型高新技术产业。建议:一方面,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基础,高位嫁接一批智能制造项目,比如数控机床;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位策划工业机器人(机器手)、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力争形成产业集群。比如,佛山市利讯达机器人公司原先生产不锈钢制品,现在从国外进口工业机器人,通过改造机器手、开发相关软件为企业量身定制工业机器人。三是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14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41.3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0.6%,对两化融合的支撑作用很弱。大力发展工业软件,依托现有机床、空调、汽车配件等产业,鼓励企业参与开发嵌入式软件的研发。以泰州数据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引进国内外重点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的研发中心、数据中心等落户。以企业为主体,重点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应用集成、移动互联网通信和应用、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讯关键技术,深入实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四是发展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两化融合将会衍生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引导信息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将信息服务业务剥离出来,注册独立的信息服务企业,既保障母公司信息化建设,又推动整个行业信息化发展。比如,我市的中润油墨是报业油墨生产商,正在建设油墨网络交易平台;佛山科达洁能股份公司,原从事陶瓷生产,现转型为清洁能源方案供应商和专业设备制造商。建议鼓励我市的太平洋精锻、恒力制动器等企业,成立专业化信息服务公司,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4.以集成创新为抓手,致力破除企业两化融合瓶颈。两化深度融合其“深度”应体现于信息系统之间高度集成创新,以高度共享的信息流支撑“智慧制造”。一是促进企业内的纵向集成。引导企业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推动各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部门之间、集团总部和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构建打通各个生产运营环节的信息流,建立起从设计到销售再到设计的“信息闭环”,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应。二是促进产业链的横向集成。当前,企业将研发协同、供应链管理、制造销售等环节从内部扩展到上下游企业之间已成为趋势。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打通上下游企业的数据流通环节,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企业内部的业务信息向企业以外的供应商、经销商、用户进行延伸,实现全流程串联。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应逐步构筑起围绕全产业链运行的智能信息交互网络,提高整个产业的系统协调效率,实现关联企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三是促进电商拓市。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建立开放性采购平台和电商平台,创新商务营销模式,推广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的网络交易模式,逐步提高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开发App终端,开展微博和微信营销。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大数据分析,逐步实现精准营销。围绕提升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协同能力,支持石化、医药、冷链等专业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信息化,增强物流响应能力。

四、两化深度融合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由于我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应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促进作用,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政策扶持,努力营造良好环境。

1.强化谋划推进。两化融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必须坚持整体谋划、稳步推进。一是构建领导机制。建议市、市(区)分别成立两化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的整体部署和措施落地;市主要领导每年专题召开一次以两化融合为主题的企业家座谈会,听取企业家、CIO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和困难。完善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推进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二是科学制定规划。牢固树立两化融合中长期发展理念,加快研究编制专项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以企业分级分类为中心思路,对不同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分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三是融入智慧城市。围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从战略层面探索实施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资源、信息、产品、服务的深度整合,同步建设工业云平台,逐步增强智慧城市平台对两化融合的支撑作用。四是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广泛深入宣传两化融合的意义、目的、措施等,促进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定期组织专家讲座、系统培训、标杆企业观摩及参加展览展示会等,制作并印发行业企业典型案例集,推进企业更直观了解两化融合工作。组织经信系统业务骨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指导企业两化融合的能力水平。

2.完善扶持政策。工信部将两化融合作为“立部之本”,XX正在开展全国智能制造示范省份试点,两化融合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经济政策扶持的重点。一是积极开展上争。扎实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国家试点城市争创工作,明晰路线图、时间表,争取得到工信部的重点支持。深入挖掘省近期下发的互联网经济、技术改造、中国制造2025XX行动纲要等系列文件精神,细化梳理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做好两化融合项目包装、资金上争工作。二是设立专项基金。建议合理调配转型升级等财政专项资金,设立泰州市两化融合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诊断咨询、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试点企业奖励、第三方信息化服务机构培育等。建议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模式,发布第三方服务机构推荐名单,引导其为本地企业提供诊断咨询服务;经信部门逐期发布诊断咨询企业(每期可设100家),按期组织绩效考核,给予服务机构一定工作性补贴。三是落实税收金融政策。引导两化融合第三方服务机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对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服务企业按规定予以减免企业所得税。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支持两化融合项目贷款、投资、担保,对市级及以上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增加授信额度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

3.搭建服务平台。我市电子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必须通过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体系来弥补。依托行业协会,推动成立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和服务联盟。大力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重点在软件制作、工业大数据、云平台、评估贯标、诊断咨询等领域提供服务。高端引进国家部委、高校院所下辖信息服务机构,这些企业技术实力强、影响力大,特别是在上争方面有独特优势。比如,工信部下属有多家检测、咨询、信息服务企业,赛宝已在姜堰区成立了研究分院。建议市政府与赛宝、省邮电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开展两化融合信息服务战略合作。鼓励中小企业选择云计算、行业信息资源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相关应用,避免重复建设。

6.面试:如何应对专业深度追问 篇六

第一,听清楚再答,应该冷静下来,不要慌,认真听,听清楚再答,要沉得住气,不要着急回答,这是精神上的准备。

第二,回答要有重点和要点,要有总结提炼概括。不要轻易举例——如果真是想举例说明,应该是先答要点,然后再举例来论证要点,千万不要上来就举例。面试官不会一上来就有耐心听你举例,因为面试官的面试安排时间都很紧,哪怕你是很牛的老总。即使举例论证,也不要把例子举得太长,否则耽误时间不说,而且面试官会认为你没有总结提炼,比较散,不聚焦,本末倒置。

第三,问专业,答专业,不要绕。

不要把非专业问题混在专业问题来回答。

第四,尽量用专业术语。不要怀疑面试官听不明白专业术语。有一些应聘者往往这样回答:“这是个专业问题,可能您不懂。”记住,面试官既然坐在面试官的位置上,就不要怀疑面试官听不懂专业内容。面试官也许真的不懂专业,但他通过你讲,能知道你懂不懂专业,是真懂还是假懂。不然他就不叫面试官了,尤其有品牌的知名大公司的面试官,哪怕他很年轻。请相信面试官对专业深度的判断能力。用专业术语回答后,为加深面试官的理解,可以打比喻,但不要一开始就打比喻。

第五,总结要种属概念搞清楚,

回答专业问题,千万不要层次不分,把不同层次的专业问题混在一起。同一层面的专业问题,最好一次答完。不要答了一部分就停住不答,这样面试官会认为你专业度不够。

第六,回答要有结构,且结构合理。所谓结构就是对你讲述的专业论点要有合理坚实的支撑,既然是支撑,就至少要有两个支撑点,多不超过五个。如果超过五个要点,请再思考归纳总结提炼合并。而且这些要点要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是按一定结构顺序来支撑的。

第七,回答要到位而不越位、乱位。所谓到位就是回答的专业问题刚好支撑住你的专业论点,回答完整且准确;所谓不越位就是不要把孙层次的问题,提升到子层次来回答;所谓乱位,就是把论点的结构顺序搞乱了,或者把不相关的内容或不该关联的内容一股脑儿地回答了。所以,把问题回答到位即可,等待面试官再深度追问,你再继续深度回答。这样你就和面试官互动起来了,就会让面试官兴奋起来。

第八,还有专业精彩内容想说,面试官却不想问了怎么办?专业深度问题回答后,面试官可能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打算结束专业深度问题提问,而你还在兴奋状态,还想就专业问题继续讲更精彩的内容。这时该怎么办?这时你可以很客气地请求面试官允许你再讲1分钟,再讲一个精彩观点。得到面试官允诺后,可以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独到的观点在最短的时间内讲出来。记住,讲完后面试官如不再追问,请不要再请求讲了。

7.如何让深度报道有深度 篇七

所谓深度报道, 是指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 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 努力阐明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并力图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的一种报道方式和体裁。顾名思义, 深度报道与其他报道形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深刻性。要想做出好的深度报道, 就必须在“深度”二字上下功夫。

一、深入采访是基础

对于任何新闻文体来说, 了解事实都是写作的基础和依据。而具体到深度报道来说, 由于“深度报道信息量大, 求证性强”[1], 而且题材往往意义重大、内容复杂、矛盾突出、与群众利益攸关, 即通常所说的热点、焦点问题, 因此要求记者不仅要了解事实, 更要深入进事实之中。

著名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曾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句话所蕴含的实质精神, 放在深度报道上同样非常适用。没有深入的采访作“地基”, 一切阐述和分析都是“空中楼阁”, 站不住脚。所以, 记者务必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采访, 力求搜集到准确、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需时刻保持敏锐的判断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腿脑并用”深入挖掘, 采取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采访调查方法, 将涉及新闻事实的人、物、事等方方面面摸清楚, 将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搞明白。

二、收集背景资料, 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 都处在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之中, 即使是一个具体事件, 也有其发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恰到好处的背景资料, 既能帮助记者更好地阐述、解读新闻事实, 拓展时空思路, 也易于读者接受和理解。记者要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点, 选择事物前后左右的多重联系来以小见大, 以求得最具体、最深刻地反映它的本质。“以今日的事态和昨日的背景, 说出明日的意义”, 这是阐述深度报道时常用的一句话[2]。

三、练就一双“透视眼”

虽然有了丰富的资料作基础, 但“小帆船们聚集在一起成不了航空母舰”, 在写作环节, 记者的任务并不是将得到的材料进行简单堆砌, 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围绕选择的中心点合理安排材料, 逻辑缜密, 详略得当, 层次清晰, 将事实的本质看准、点透, 并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这就要求记者练就一双“透视眼”:

(一) 多学习, 多积累。

记者要不断“充电”, 自觉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拓宽知识面, 以便在需要之时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库”, 比普通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把锋利的“解剖刀”。

(二) 及时请教专家。

记者一人的见解毕竟是有限的, 在涉及到不熟悉的领域时, 请教专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记者对事实进行把握和判断, 也能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性。目前多数媒体都比较注意这一点, 在报道时会有意识地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 并将其见解呈现出来。

(三) 找好挖掘点。

面对众多资料, 记者要有清晰的思路, 在反复比较和考虑之后, 要确定事实的挖掘点, 并根据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合理排列, 逐一剖析, 抽丝剥茧, 层层推进, 一步步将事实的全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亮出有见地的观点

深度报道虽然不属于评论范畴, 但仅仅分析事实是不够的, 因为读者关注新闻报道时, “不再只关心、了解事件本身, 还想知道社会各界对该事件的反应和思考”。[3]此外, 引导舆论是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 媒体需要向受众亮出自己的观点, 以扩大自身影响力, 引导读者正确思考, 并促进问题的妥善解决。

(一) 选择独特的角度。

很多时候, 同一个热点问题会有多家媒体同时进行报道, 而独特的角度可以让媒体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 让观众眼前一亮, 印象深刻。

例如在2013年7月15日“上访妈妈”唐慧胜诉后, 大多数媒体都一边倒地欢呼“法治的胜利”, 而《南方周末》却反其道而行之, 于8月1日刊文《“永州幼女被迫卖淫案”再调查唐慧赢了, 法治赢了没?》, 从司法程序受到外部压力影响、信访与“稳控”效应等角度进行剖析, 将读者从情感的激情中拉回, 为读者开启了新的思路。

(二) 用事实说话。

对事实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意见的表达。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 记者可以寓观点于事实之中, 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 用事实感染读者。

例如在11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性报道《被醉酒刑警击碎的小镇家庭》中, 记者选取了小镇居民蔡世勇的一些生活片段进行描写。虽然没有直接评价蔡世勇和他的家人, 但通过这些细节, 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蔡世勇一家的老实本分, 进而对他们的遭遇更加同情, 对醉酒刑警表示谴责。

(三) 借他人之口说话。

权威人士的发言、新闻相关人物的话语、普通群众的看法……这些意见通通可以为记者所用, 将自己的意见借他人之口表达出来, 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感悟。

摘要:在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媒介竞争激烈的今天, 深度报道以其深刻性、广泛性、整合性的独特魅力越发被大家重视。而深度报道贵在深, 如何让深度报道有深度, 是广大新闻从业者应该积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深度报道,重要性,深度

参考文献

[1]李彦水速读时代做好深度报道之对策中国地市报人2012年12期

[2]宋扬如何让深度报道更有魅力大众文艺2012年16期

8.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篇八

摘 要: 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新型教学环境是新课程的亮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包含两个方面:高中物理学科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 高中物理

随着各项教学改革深化,涌现出众多富有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及方法,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创新方式。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发挥其效用,离不开教学模块科学设计,同时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一些新要求,需要详细探究。

一、高中物理学科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微课这种新的教学资源正改变着传统课堂。“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的出现,对移动学习时代的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内容设计——知识点的微型化处理

教学内容的选择。微课设计中,教学内容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反映微课要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内容都适合制成微课)。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不了、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且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加工、修改和重组,使教学内容精简又完整、教学目标聚集又单一、教学形式策略多元、表现方式多样化,使其更适合微课方式表达。

教学内容的微处理。在选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而对其进行微处理。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教学过程。分别是:一揭题设问,激趣导入;二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引发思考。

(二)媒体设计——合理运用视听媒体技术

媒体设计决定微课最终表现形式,优劣性直接决定微课质量。目前微课视频媒体呈现形式多样,分别有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及混合式微课。笔者认为,该微课更倾向于视听演示,择优选用了软件合成式,即“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PPT+手写板”的制作组合。

(三)可用性设计——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境感染力

可用性设计源于设计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本指企业为客户提供Web及Web-based产品情绪情感体验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国内,顾小清(2009)等人提出了微型移动学习的可用性设计研究,他们认为,“对于微型移动学习设计,除了考虑内容、媒体设计之外,还需要从用户角度对其可用性进行设计”。

微课作为在线教学视频,需要满足在线学习者为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体验。尤其现今信息时代,数字化教育资源已颇为丰富,要提高微课的应用程度,必须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提高重视可用性设计的意识。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模式,是一种颠倒化课堂模式,注重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空间,将知识传授扩展延伸到课堂外,提倡学生运用多样化学习方式有效吸收新知识,同时课堂内着重对知识加以内化,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沟通。翻转课堂对教师知识传授与学生知识学习加以转换调换,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提高。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课前设计

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首要步骤就是课前设计,通过课前设计,着重对学生物理学习自主性加以调动,从而促进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提高,增强翻转课堂的有效性。

2.课堂设计

翻转课堂的设计环节是在课前设计的前提基础上,对学生课前学习进一步深化及巩固,从而将学生物理知识转化为物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意识。

3.习题及作业设计

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较易陷入的教学误区之一就是开展题海战术,忽视物理概念的传授、物理过程的体验,导致学生盲目做题,不利于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借助翻转课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相关习题及作业,根据学生具体学习能力差异,把作业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既能培养学生物理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宽松的习题及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不再过度注重解题数量,而是更重视解题质量及过程,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注意要点

1.教师要着重加强自身素质能力提高

翻转课堂涉及一些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如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同时,教师要对教材做到整体掌握,在制作视频等资料时,既注重形象直观,又进行有深度的提炼加工,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要点。

2.注重全体学生有效参与

翻转课堂注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强调学生开展有效的自学。而在学生自学环节,由于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差异,容易出现知识学习及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在参与积极性上更高,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积极性则有所不足的现象,对此,教师要加以重视,设计出形式多样的环节,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翻转课堂中。

3.后置作业的布置要适度得当

翻转课堂模式下,在后置作业的布置上,可以着重让学生通过视频自学,在其他作业类型布置上从简,从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真正体现出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上的作用。否则,不仅会弱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还会损害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取得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燕.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环节[J].物理教学探讨,2014(07):1-2.

[2]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9-60.

9.文字材料如何有深度、出高度? 篇九

一、联系事物的特点

比如说,我在办事窗口放个便民饮水机,怎么写?

一般角度:优化便民设施,提高服务水平。XX窗口开展“便民饮水点”社会服务,为办事群众、环卫工人……

角度出新:XX窗口“便民饮水点”折射了政府服务角色的转变。一杯水的温度,测量出了政府服务的温度。或者通过“便民饮水点”,让一个小小的饮水机变成“放管服”改革的生动脚注。

同样是一杯水,联系事物的特点,一杯水有温度,服务也可以有温度,两者就可以结合。又比如: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地区的变化可以成为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对事物共性规律的认识)。这样的文字既优美又有高度,就像现在很火的一句流行语“干干巴巴,一点都不圆润,盘他!”

二、总结概括、归纳

很多总结、发言材料都是“千篇一律”,公文具有严肃性,这样并不是不好,而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既定的框架内表现新的内容。

一般角度:建立委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党建工作“三级责任制”,创新制定违纪廉政风险点提示,定期研究党建、指导制定工作计划。配齐配强机关党委、机关党支部领导班子,切实保障党建经费保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系统党建工作推进会,提升基层党建的规范化水平。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考核、党支部工作点评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考核制度,建立规范化评价考核,实行党建与业务“双否决”。

角度出新:建设“三个体系”,提升党组织建设质量。一是健全责任体系,以“三级责任制”(委党委、机关党委、党支部)为载体,突出党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完善组织体系,以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抓手,配强人员、做足保障,以标准化推进系统党建科学化;三是强化考核体系,建立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价考核、党支部工作点评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考核“三驾齐驱”考核机制,实行党建与业务“双否决”。

通过简单的总结概括,就能让罗列的工作更加的成系统,归纳相同点让整个文段干净利落。

三、避免生硬的罗列

大家常见的就是写是、要、必须等,但用的不好,就不免有种生硬、罗列之感。

一般角度:精准扶贫,要杜绝零腐败,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要提高扶贫干部的业务能力、素质水平,避免不务实、不用心、不尽力;要强化监督问责,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说不,避免填表式、卷宗式、留影式考核。

角度出新:精准扶贫,既要强化日常监督防止“不作为”,也要正风肃纪整治“慢作为”,还要惩防并举杜绝“乱作为”;如果说对腐败问题必须“零容忍”,那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则要“露头就打”,让考核回归理性,让问责更贴人心。

同样的字数,不同的感觉,文字材料不仅仅是罗列,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感受温度、感受决策者、施策者的态度。适当运用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口语和时代特色的词汇,也可以赋予文稿的新颖、生动。

四、立意的角度要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所以要选择,是因为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上看,我们会有不同的结果。出个观点不难,出个新的观点真难。但是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从已有的观点中升华,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论点。

比如,怎么样论述文化的重要性?

一般角度:肯定要从文化的含义、背景形势、面对问题、利弊的角度来阐述,中规中矩。

角度出新: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我们就可以从文化需求立意,从文化需求的新角度,每一个人的文化需求不同,从而将文化的重要性论述的更加深刻。

选择新的角度、立意:一是从众多的角度中选择一个最能体现材料的角度,二是众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把握最大的角度,三是选择最能表现这个角度的文体、材料、结构、语言等。要善于赋予老问题新的内容和特点,或者是善于发现新问题,探讨新思路、新办法。

五、既要联系理论,又要贴近生活

联系理论的,就是要符合大的方针、大的形势,步调一致。比如,通过叙述大的形势背景用以烘托和铺垫。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40年来,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推动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大的形势背景)。XX顺应时代潮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推动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通过背景烘托,把XX的发展置于全局中考量定位,相较单纯写其发展更有高度)。

尤其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正在引发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革(这是讲全球经济格局大的形势背景,后面再讲当地怎么创新发展,文字论述就有了高度),谁能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一系列时间,一气呵成,又不显突兀)。

贴近生活的,就是在文字材料里(除特殊材料类)要显得接地气,“有血有肉”,不能干巴巴的讲理论,好的材料是让大家看懂并去执行,大家抓不到你的点,再美的材料也不值一钱。

比如在称谓上要多用“我们”,少用“你们”;在态度上要注意分寸,不要居高临下;在语言运用上要朴实亲切,不要拿腔拿调。特别重要的,就是要讲得人心的话。要以心换心,多讲交心话,多讲真心话,多讲热心话,多讲关心话。即使是提出批评意见,也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没有对生活的深入,没有对实际工作的探讨,不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比如要写一篇市里的出租车行业的材料?除了去交通、协会、企业等地方,最好的还是自己去坐一坐出租车,多和司机聊聊天,就能发现一些问题,实践出真知,坐在办公室不可能会了解到一手信息的。对群众身边的事物,要及时总结、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

比如:要锻造自己的火眼金睛,这样才更好的发现和甄别党内政治生态“树林”中的“病树”“烂树”和“歪脖子树”。作为“护林员”,要善于“治病树”“除烂树”“正歪脖子树”。(通过树的比喻,让大家知道政治生态护林员的作用,生动形象。)

比如:守土要负责,要尽责,“绣花”功夫必不可少。常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事业,就是说的“绣花”功夫。绣花,一针一线,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不能有丝毫马虎,稍有粗心,就绣不出花,即使绣出来,花也会变样,没有美感。(绣花针大家常见,用绣花针绣花的功夫嫁接到工作中来,就是一种材料的升华。)

10.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篇十

主讲人:张 瑞 时 间:2012-3-7 地 点:三年级教室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下,继承人类知识财富,开发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40分钟时间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苦苦追求的目标。而课堂教学所提倡的有效教学则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教师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切实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精心创设情境,促进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五年级数学 “鸡兔同笼”时,利用多媒体的辅助创设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画面:很多大公鸡和小兔子在草地上来回不停地跑,画面上看到的是满地的脚,还能听

到咯咯咯的鸡叫声,学生看了这动画就哈哈大笑,我接着出示条件和问题:这里有小鸡和小兔一共是50只,但脚呢,却有108只,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学生立即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他们马上很感兴趣地投入到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教学中有了这样的一个个情境引入,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有效教学

长久以来,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有照做的份,“老师说了,要这样做”、“老师不让这样做”„„ 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他们的思想遭到限制,严重阻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教育者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断题250×4的结果至少有两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三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零,还有25×4结果还有一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老师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老师还要能虚心的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

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三、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深化有效教学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通过动手、动眼、动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广度、时间、方式、品质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由于学生动手实践,脑、口、眼、耳、手并用,时间显得很充裕,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四、精心设计多样练习,保证有效教学。

数学练习设计应以有效性为原则,这样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如在“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的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1)学号是质数的同学;(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3)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4)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6)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

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五、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学生,达到有效教学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吸取别人的长处,摈弃自己的短处。

3.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

许会迷失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11.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和实施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 深度体验 阅读教学 多元解读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意识到学生需求的变化向多元化、深层化、个性化转变,这使得教育工作者开始革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力求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同时也希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生阅读现状分析

对高中生而言,学习是根本任务,虽然他们有条件,更有时间、精力和机会去进行深度阅读,但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高考重于泰山”的功利性,使大多数学生、家长都将成绩摆在第一位置,导致学生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课业,完成考试。这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去探索和获得智慧,逐渐显露出思维狭隘,认知肤浅,社会实践缺失,生活体验不足等现象,最终与社会生活相脱节。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死读书”现象逐年下降,但就阅读这一点来说,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仍是仅能做到布置大量阅读作业和推荐大量假期读物,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深度阅读。

二、高中语文开展深度阅读的必要性

一方面,开展深度阅读能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思索探求能力。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同深度阅读,一同体验,一同分享,一同进步,让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共同受教的体验,两相促进,共同提升。通过阅读,学生的身心得以发展、人生规划相协调相统一,既坚定了其学习自信,也进一步推动了终身发展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通过引导调动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能使学生沉静下来,学会专注,渐渐养成阅读习惯,增强其深度阅读能力,使学生们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世界。

三、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实施策略

1.构建生态课堂

作为学生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见证学生们成长进步的平台。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三分钟热度”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语文课堂都在热火朝天的推广阅读,加快培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却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态度,这对于学生深度阅读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构建“生态”课堂,将课本知识、学法指导、教学编程作为三个重要的生态因素,使其相互联系、相互平衡、相互制约、让学生在快乐、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自我发展,找到自信和自我认同。

2.精选阅读素材

应当在安排大量阅读功课的同时精选阅读文本,循序渐进的就推荐文本进行提问,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逐渐使学生找到自己的深度阅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窍门。

在选择阅读素材时,一要注意选择贴合教学大纲的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教材文章的课外延伸、同类型文章、同作者文章,这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在选择阅读素材是切勿好高骛远,脱离学习实际。二要注意阅读素材的吸引力,使学生愿意阅读,愿意深读,教师可以事先了解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选择阅读素材。

3.营造“悦读”文化

深度阅读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但教师也应当注意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营造“悦读”氛围,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可以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例如校园朗诵比赛、诗歌解读、传统礼仪文化小汇、汉字的妙趣等。让学生积极查资料、思考探究,增加自信和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与他人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共同学习。

结语:

一个没有深度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深度阅读的开展形式、开展办法,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俞文静,魏国良.高中语文深度阅读[J].华师大附中,2010(8)

[2] 张建梅,蔡润圃.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5(4)

(作者单位: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12.如何实施深度教学 篇十二

一、帮扶工作的指导思想

认真做好城乡学校帮扶发展工作, 是努力贯彻落实“314”总体战略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要求, 是打造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要求, 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 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 对于我们搞好教育这项民生工程,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发展性教育思想, 即“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它已成为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师生的行为准则。我们在落实统筹城乡教育战略工作中, 也以这一思想为指导。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发展不算发展, 要帮扶一大批学校使之成为一中式的学校。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今天, 学校实施了“派出去, 请进来, 深度互动”的帮扶战略。我们认为帮扶不应该流于形式, 帮扶应该是“立体的、交叉的、多方位”的。帮扶不仅仅是施扶学校派出教师, 而是双方互派教师, 也就是双方互动。派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 而应该是一批教师。不仅仅是派出教师, 还应该包括校级干部, 中层干部。受扶学校相应的校级干部, 中层干部和教师也可送到重庆一中见习或顶岗置换, 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互动, 只有这样, 城乡统筹才落到实处。

学校帮扶的基本原则是:不给受扶学校增加困难, 不做对不起受扶学校的事情, 不挖受扶地区的尖子学生。

二、帮扶工作的具体内容

1、“宏志班”工作。

近年来我校已承办了两届“宏志班”, 学生分别来自黔江、万州、巫山、城口等40个区县。学校对“宏志班”高度重视, 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 各个科室主管、所在年级组长担任主要成员, 定期研究工作, 并选派了最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 由市级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组成的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团队。

为保证“宏志班”学生所需的学习乃至生活费用, 学校本着扶贫帮困、服务学生的宗旨, 给每位学生购买衣服, 配置棕垫、棉絮、被套, 免去了书学费、保险费、资料费、体检费, 还向学生发放回家往返的路费, 每年专项经费都在20万元左右。许多教师多次给宏志生捐助衣物, 还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做客。社会上很多企业也对“宏志班”学生进行资助。

我们以对教育的无比忠诚, 向党和人民交上了圆满的答卷。高2007级“宏志班”经过三年学习, 在入学时只有23人达到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 学生总体成绩处于同年级中等的情况下, 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本科上线率达100%, 其中上重点大学人数46人, 占92%, 其中3人留学古巴。目前, 高2010级“宏志班”学生已走入高三的学习阶段, 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一年后的丰收。

2、帮扶万州江南中学。

为进一步助推库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让移民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 打造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与万州江南初中达成协议, 结为友好协作学校。我校在北部新区对口支援集团和市教委领导下, 结合自身实际, 扎实开展了对口支援万州区江南初中工作, 在名师支教、输出管理、无偿捐助、结对帮扶、资源共享、培训师资和办实事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共捐赠10万元人民币, 用于江南中学的新校门及运动场建设, 改善了办学条件, 捐赠计算机50台, 为江南中学装备网络教室一间。以上举措为打造科技信息高地、优化教育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008年在江南中学挂牌“重庆一中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学校利用优势, 交流合作, “输血”与“造血”并举, 打造品牌学校, 辐射带动库区基础教育发展推动江南初中发展, 扩大其在库区的竞争力、影响力。

3、帮扶秀山高级中学。

2009年4月学校与秀山高级中学签订了“捆绑帮扶协议”, 制定了“捆绑帮扶实施方案”。其帮扶内容主要体现在管理互动、教师互动、学生互动、资源共享等五大版块, 使学校帮扶秀山高级中学工作形成了制度。学校派出副校长龚剑秋到秀山高级中学挂职两年, 具体了解、指导学校的建设情况, 规划、拟订教师招聘方案, 招生工作安排, 校园文化建设等。直属学校派出副校长, 到受扶学校任职, 这在重庆的历史是尚属首次。派出包括专家组在内的十七位教师支教一年。如派到秀山高级中学的化学老师杨代平, 是重庆一中特级教师、年级主任、重庆市名师。四十人次专家分两次亲临到秀山现场指导。协助秀山高级中学招聘教师, 共选聘教师100名。为秀山高级中学培训16名教师和1名教务主任, 选派优秀学生送到重庆一中强化培训, 学校德育专家对班主任进行强化培训, 鲁善坤校长参加“重庆一中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挂牌并捐资20万。

虽然学校对秀山高级中学的帮扶仅仅半年, 但由于学校的深度介入, 让秀山高级中学乃至于整个秀山教育的形象得到极大的提升, 也让秀山老百姓看到了秀山教育的希望和美好前景, 同时也对学校的深度介入发出了由衷的感谢。过去老百姓对秀山教育充满了不信任, 纷纷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外地就读, 而2009年, 老百姓却主动把孩子留在了秀山,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们对重庆一中的信任。例如, 前年中考结束, 只有一个中考成绩是第80名的同学留在秀山, 前300名只有40人留在秀山, 而2009年, 前100名有近80人, 前300名有230人留下来。这无疑为秀山的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心剂, 也证明了秀山教育正在崛起。

4、其他帮扶工作。

多年来, 学校重点帮扶了江北区45中、字水中学、石柱县马武中学, 使它们摘掉了“薄弱”帽子, 为长安二中、巫峡中学、111中学、川汽厂子弟校、南区二校、白市驿镇中、长征中学、回龙坝镇中、西藏昌都中学等提供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课程资源、物资设备等支持。学校被中组部、财政部、人事部、国家计委、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授予“全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单位”, 被市教委授予“重庆市对口支教工作先进集体”、“城市学校支持农村教育百校牵手工程学校”, 2009年4月3日又被重庆市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办公室授予“重庆市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先进单位”。这些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帮扶工作的几点体会

近年来, 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全国很多学校都在搞, 但由于受师资、地域、政策等条件的制约, 都流于形式, 局限于帮扶学校派教师到受帮扶学校搞几次讲座, 开展几次教研活动等层面上的帮扶, 这样效果不是很好, 还增加两校的运行成本, 适得其反。我们认识到:

1、帮扶工作是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和实施科教兴渝、人才强市的要求, 是名校发挥其示范性作用的重要途径, 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作为重点中学的重庆一中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这项工作。

2、帮扶工作必须是全面的, 不是简单的给点钱、给点物就可以解决的;重在对受援学校的软件建设和软实力开发。尤其是要对转变教育观念、解放思想上多下功夫。

3、帮扶工作要从受援学校的实际出发, 切忌生搬硬套、指手划脚。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不能搞一刀切。

4、帮扶工作要处理好相互学习的关系, 支援是互相的, 不是单方面的, 要求双方都要平等、尊重, 不能搞居高临下的“指导”。学校也在努力致力于打破一种传统认识:帮扶仅仅是使受扶学校以及教师受到提升。“深度互动”其实是一个双边共赢的过程。通过帮扶, 对支教教师乃至于干部, 都是锻炼和学习的好机会。对基层生活的体验, 可以了解基层教育现状和管理模式, 吸收其精华, 感悟基层教师的敬业精神、优秀品质和良好素质, 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 找差距、树信心, 调整心态和思路及工作方法, 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希望通过对一个学校的帮扶, 达到帮扶一个学校, 带动一个县城, 辐射一个地区的目的, 使帮扶作用辐射到一个地区, 这就是重庆一中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禁毒知识竞赛参考答案下一篇:学校年度学生会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