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16篇)
1.关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篇一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的第一节《4.1 几何图形》的第一小节《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第1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为后面的简单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一些简单且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棱形、正方体、长方体等等。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也会接触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容易接受理解。且能举一反三。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可以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能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了解棱柱和棱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观察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与区别。
2、难点:如何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小学学过或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哪些?请举例?(创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二:直入主题:今天就来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展示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三:新知探究:展示图片,让学生从实际的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小组讨论几何图形的概念。展示立体图形实物,让学生从中抽象出相应的立体图形,小组讨论立体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分组例举生活中的实物与它抽象出来的立体图形。接下来学习棱柱和棱锥,展示实物抽象出新的几何图形,理解学习棱柱与棱锥,再跟踪练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然后从立体图形中找平面图形,探究什么是平面图形。最后设计“小游戏”,让学生观察小明的书房,从中找出几何图形和与之相对应实物,由小组合作完成,最后各组派代表展示。然后进行课堂总结,布置动手画图作业:1.动手画一画你所熟悉的立体图形。2.选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动手做一个三棱柱
2.关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篇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 (下册) 第97~98页“整理与反思”后半部分, 第98~99页“练习与实践”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进一步理解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 完善认知结构。
2.使学生学会用网络图、集合圈等形式正确表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使学生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产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
二、回顾梳理, 构建联系
1. 复习平面图形的名称。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请你先自己回忆一下, 把想到的平面图形的名称记录下来。
根据学生记录, 用活动卡片把平面图形的名称出示在黑板上。
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 它们的样子是怎样的。
教师逐个说出黑板上平面图形的名称, 学生想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交流等形式唤起有关平面图形的表象, 简单勾勒出平面图形知识的初步结构。
2. 复习、整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 分类整理, 知识再现。
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交流三角形角、边的有关知识。着重对下列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 在一个三角形中, 任意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1个钝角或1个直角, 至少有2个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谈话:你能将这些三角形分类整理一下吗?请同桌合作, 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三角形。
交流时, 首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 怎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 小组合作, 理清关系。
讨论:在三角形中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也不是锐角三角形?这三种三角形之间是什么关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整理:如果我们用一个圈来表示全部的三角形, 你能在这个圈内分别表示出我们刚才讨论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示意图:
(3) 练习。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 )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 ( )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 ( )
学生逐题判断, 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回忆、交流, 初步分类整理, 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 用合适的集合圈表示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
3. 复习整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1) 操作回顾, 整理特征。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你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彩纸剪出这些四边形吗?请大家在小组里分工剪一剪, 再想一想它们各有哪些特征。
反馈:你剪成的是什么图形, 它具有怎样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 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一般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 并要求学生描述相应图形的特征。
(2) 沟通联系, 理清脉络。
谈话:根据这些四边形的特征, 你能用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先与小组同学商量一下, 再动手试一试。
学生活动, 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表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中可能出现下面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展示自己表示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同时说一说每个图中字母的含义。
(3) 练习。
提问: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怎样画高?
完成教材第99页第7题第3小题, 画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集体订正, 说说画高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 通过让学生用纸片剪出各种已经学过的四边形, 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四边形的特征, 明晰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点拔,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清脉络, 并学会用网络图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
4. 复习有关圆的知识。
(1) 谈话:在平面图形中, 我们还学过一个比较特殊的图形——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 让学生说说圆与其他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2)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 并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3) 想一想, 用圆规画圆体现了圆的什么特征?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1. 选一选。
(1) 右图中 ( ) 是梯形的高。
(1) a (2) b (3) c (4) d
(2) 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三条线段?
学生选择后, 让其说一说选择的理由。
2. 填一填。
(1)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6°, 另一个锐角是 ( ) 。
(2)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0°, 顶角是 ( ) 。
(3) 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2∶3∶4, 最大的角是 ( ) 。
学生独立完成后, 组织反馈。
3. 猜一猜。
下图被阴影部分遮住的图形可能是一个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判断后, 引导学生整理各种可能的情况, 并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选一选、填一填、猜一猜这些形式多样的练习, 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注重通过问题的“变式”, 引导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
四、全课总结, 拓展延伸
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建议 篇三
关键词: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几何;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6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人教版七年级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起始课。从内容上看,这是一节概念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用几何研究的方法研究几何体的课程,它为学生今后学习复杂的几何体奠定了基础。在前不久的市级赛课活动中,有四位教师执教此课题,教学方式与达成的效果各不相同。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课堂效果评价和专家的点评,就“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教材内容分析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整章教学内容是这样呈现的:世界存在丰富多彩的几何图形——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感知从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过程——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和想象几何体的展开过程;认识可以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线与线相交成点,面与面相交成线,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基本几何图形:点、线、面、体,并初步引入几何图形的集合观点——学习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分析
教材要求我们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化的学习来发展空间观念。一些主要的概念、性质等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虽然许多概念学生之前已有初步的了解,但比较分散,现在需要比较系统地学习,进一步加深认识。另外,学生对图形的表示和画图、作图,对几何语言的学习、应用等,都需要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这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都很重要,同时也是本章的难点。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这一节课首先通过引言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俯瞰图和4.1节开始的实物照片入手,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旨在与将要学习的图形与几何知识发生联系。教科书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长方形物体入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外形抽象出几何体、平面、直线、点等概念以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的过程。
为了遵从教材的整体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从实物和模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学生也可通过辨析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与简洁美。同时,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使学生对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合理的分类,多角度地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建议
1. 用好章前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无论是在内容、编写体例,还是在教学程序等方面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修订。如新教材增设了章前图及引言、读一读、想一想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这些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却被一部分教师忽略。对于本节课来讲,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系统学习几何的起始课,教师应合理运用章前引言,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学的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学习几何知识的目的和必要性,这对学生今后学习各种更复杂的几何图形及其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从图片中找到熟悉的图形,引出概念。由于本节课需要利用多媒体欣赏图片,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几何图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强调学习几何的意义,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同时,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通过抽象出诸多几何图形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
3. 在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几何图形,强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同时强调看问题的角度。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教室以及教师身上的衣物中找寻熟悉的几何图形或随机在教室中拿出实物,与学生共同辨析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
4. 注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的关键词辨析,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与简洁美。对于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有些教师可能忽视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的关键词辨析,认为只要能识别图形即可。这实际上这降低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这节课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几何学研究的角度理性地辨析图形,因此,对概念本身的关键词的含义应要做准确理解,从而使学生学习图形之后,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 制作模型,利用实物模型研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强化分类的合理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制作的学具,让学生在模型中寻找立体图形中有哪些平面图形,从而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观察各类立体图形的特征,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分类,也可在小结中拿出模型与学生共同总结,如师生总结正方体是棱柱、是四棱柱、是柱体、是立体图形、是几何图形的过程实际上强化了学生对类别之间的包含关系。
6. 在游戏中,强化学生对各种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在学生较疲倦时,以做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如赛课中,有位教师让学生用平面图形拼出图案,并给予寓意。另一位教师设计“几何图形”猜一猜,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总之,对于这样的概念课,教师要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间的关系。结合实物,对概念的关键词做好辨析。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环境,让学生认识简单几何体的特征,并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化的学习达到发展空间观念的目的。
4.平面图形创意设计 篇四
一、学情分析
绘画图形,学生从小就一直在接触,创惫设计也容易使学生来劲头,怎样在学习的 过程中给学生以新鲜感,发散学生的思维,傲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完善学生从想 象的空问中生成的有趣的图形,实现艺术形的表现,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过程中实 现知识提高,是本节课设计的要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和实践,学习想象造型与添加造型两种丛本的平面图形创意设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两种方法对自己记录的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2、学习黑白灰、点线面等形式美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中加以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l、引导学生尝试从身边的物象发现图形、记录图形进而到图形设计
2、通过教学〔寻找叶发现一记录一探究一装饰一设计),使学生学习从自然图形向艺术图形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1、体验艺术设计的过程,感受巧妙的创意设计带来的乐趣。
2、能较好的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尊里和欣赏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和运用想象造型与添加造型两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创意设计方法以及黑白灰、点线面等形式美方法
2、引导学生愉快自然的体验设计过程〔寻找分发现冲记录一探究叶装饰一设计)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较好的运用想象造型与添加造型的方法,能较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设计出具有趣味和芙感的艺术形泉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黑色记号笔白纸两张
2、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1、画一画。在黑板上画出任意图形,让一个同学画三笔,然后让后一个同学接着继续画,使先前的形象变成一个新的形象,看谁画的更有趣。画完后进行评讲,并引入新课——平面图形创意设计。
2、学习创意图形的设计方法,通过画图的方法变画变给同学介绍具体方法的应用。着重介 绍添加法。画三张图分别介绍寓意性添加、联想性添加和纹饰性添加。
3、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对任意一物体进行创意图形设计。教师对所画图形进行评讲,说明运用了哪些方法。
4、对创意图形的方法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印象。
5、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创意图形的应用,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应用作品图片。
5.《平面图形的镶嵌》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镶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索平面图形的镶嵌,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镶嵌的概念,了解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图形,并能运用这几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平面图形镶嵌设计;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图形镶嵌和拼图解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判断、归纳、总结并发现规律,并能用所发现的规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镶嵌”是第3章四边形后面的课题学习,要求学生对多边形内角和其及图形的变换有较深的认识,会利用图形的变换进行平面图形的镶嵌设计,是第3章四边形的拓展与引申.教学重点
探索多边形镶嵌的条件的过程以及多边形镶嵌的条件。
教学难点
寻找多边形镶嵌的条件,并如何运用镶嵌的条件解决问题。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欣赏图案,引入课题概念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平面图形镶嵌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如图1).提问学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征?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交流.共同特征:①这些图案是用一种或几种形状相同的图形组成的;②这些图形不但是形状相同,而且大小也一样,也就是全等的图形;③这些图形与图形之间没有缝隙,也没有重叠。
2、引入本课课题及“平面图形的镶嵌”的概念
归纳:这些图案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就是数学上“平面图形的镶嵌”,又称做“平面图形的密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课题学习“平面图形的镶嵌”。多媒体投影本课课题及“平面图形的镶嵌”的概念: 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平面图形进行拼接,彼此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这叫做平面图形的镶嵌,或平面图形的密铺.3、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身边的镶嵌图案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图案是“平面图形的镶嵌”。不知同学们是否曾留意过身边的一些镶嵌图案?你能举出你身边的镶嵌图案吗?让同学们议论.如:家里的地板图案,人行道上地砖铺成的图案,一些房间里墙纸上的花纹图案, ……
4、拼接纸片,探索镶嵌条件
(1)用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硬纸片模拟铺地面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往房条件越来越好.用室内装饰的事例导入。
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正方形、正六边形硬纸片和双面胶拼接图形,彼此间不留空隙、不重叠地铺成一片(如图2),其他同学分组同步拼接, 老师在一旁指导.我们常见到正方形、正六边形的铺地材料,为什么用这种形状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板呢?
让学生想一想下列问题, 分组讨论、交流, 探索多边形镶嵌的条件
① 观察图3, 全等的正六边形能密铺.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 在一个顶点处的三个正六边形,分别有一个内角,它们彼此相邻,这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正三角形、正方形呢? 让学生讨论得出:
0因为正六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120,在每一个顶点处有3个正六边形, 分别有一个内角,它们彼此相邻,这三个内角的和是360°。
o如图4,正三角形、正方形密铺也满足以拼接点为顶点的各角之和为360。
② 从第① 题看出,如果一种平面图形能密铺,那么这种图形的若干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让学生讨论得出: 如果一种平面图形能密铺,那么这种图形的若干个内角的和是360°.o③ 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它的若干个内角的和能等于360吗?想一想,全等的正五边形能密铺吗? 让学生讨论得出:
0不能。因为正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是108,不存在正整数n,使n108360成立,所以只用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如图5)由上得出多边形镶嵌的条件:
o以拼接点为顶点的各角之和为360 3.分组竞赛,培养团队精神 3.1 用勤俭节约的事例导入用四边形边脚余料铺地板,让学生学会生活。
我们知道,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全等的四边形对应边相等,根据这个道理,把一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即全等),但不规则的四边形边脚余料(如木器厂的边脚木块)用来铺地板,按照图6那样拼接四边形,就可以不留空隙,铺成一大片(演示图6拼法)。3.2 动手操作(分组竞赛):
让学生用彩色纸剪成一些全等的不规则的四边形,然后模拟铺地板(模拟招标选用技术好的工程队施工的事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实践应用能力和交往协作能力)。
用胶水贴在硬纸板上,要求颜色相间、边与边稍留缝隙,做到平整、美观,在规定时间内,贴一块计一分,不平整(有空隙或重叠)非不规则四边形不计分,不美观适当扣分,事后评选出小组一、二、三名.4.拼图解题, 发展合情推理
4.1 请将两个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的四边形剪开,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示后学生动手剪拼)
由于所给的两个四边形的对应边相等,四个内角的和刚好为360°,这就有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如图7所示将分得的4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2 以△ABC的每一边为底向三角形外作顶角为120°的等腰△PAB、△QBC、△RCA.求证:△PQR为等边三角形(如图8).此题用一般方法证明非常困难(分析),但用割拼的办法不难.把统一的图8发给学生动手剪拼,边讲解边动手操作: 因为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由∠APB=∠BQC=∠CRA=120°,得∠PBQ+∠QCR+∠RAP=360°,且PA=PB,QB=QC,RC=RA,则可将△PBQ、△QCR、△RAP割下拼成一个三角形全等于△PQR,即可拼在△PQR的内部,这样∠PRQ恰好等于∠ARC的一半,即60°,同理∠RPQ=∠PQR=60°,故△PQR为等边三角形.5.课堂小节,巩固镶嵌知识
提问学生:想一想,学习了这节课后,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 …
三、课后作业
1.动手操作:用一些全等的三角形边脚余料,铺成无空隙的地板.2.用纸剪一些边长相同的正八边形和正方形,铺在桌面上,能否密铺? 3.我们常见到如图9那样图案的地面,它们分别是全用正方形和全用正六边形形状的材料铺成的,这样形状的材料能铺成平整、无空隙的地面.现在,问:
(1)像上面那样铺地面,能否全用正五边形的材料,为什么?(2)你能不能另外想出一个用一种多边形(不一定是正多边形)的材料铺地的方案?把你想到的方案画成草图.(3)请你再画出一个用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材料铺地的草图.(安徽中考题)
4.请将一个四边形剪开,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示:在每边上取中点,将对边的中点连起来,沿着对边中点连线将原四边形剪成四块,根据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拼成如图10所示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课后反思 ―― 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体会
1.在动手操作中导入新课
课的导入设计得妙,就能使学生引起“疑”.疑则思,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如“三角形的内切圆”导入:我先把一些三角形边脚余料(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纸片)发给每个同学,要求裁下一块圆形的用料,即在上面画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圆,然后剪下这个圆,比较哪位同学的圆最大,怎样才能使圆的面积最大而导入新课.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听课能抓住重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2.在动手操作中讲授新课
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都在纸上用尺规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先用量角器量两底角的大小,比较得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再请大家用剪刀剪下这个三角形然后对折,同样发现: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最后通过折叠后的折痕的提示,启发学生证明这个结论.又如在讲“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长度分别为15cm、22cm、10cm、10cm、10cm的五根木条,从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拼凑成三角形,并对下列问题相互展开讨论:(1)任意的三根木条是否能拼成一个三角形?(2)哪样的三根木条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哪样的不能?(3)各个三角形的3条边边长之间有什么特点?(4)各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与第3边的长度之间有何关系?
这样,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展开讨论、探索发现,得出结论,自己去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3.在动手操作中复习巩固和应用
数学实践,不仅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教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平面图形的镶嵌”中的实践活动不仅复习巩固了四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数学知识,还从模拟铺地板的分组竞赛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和进行美育教育.从剪拼平行四边形和割拼证题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于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还亲身经历过,所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如在学完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后,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动手操作材料:某工厂生产了一批工件,工件凹面成半圆的为合格(如图11,出示工件模型).今天请同学们当一回质检员,用直角三角板检验工件的凹面是否合格,把工件纸模型分发给全班同学检验,检验后要求在模型上写检验员姓名和检验结果(合格或不合格),并收上来抽查.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练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在课程标准允许的范围内,要大量渗透数学实践的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也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此,精心设计好一堂课的动手材料最为关键,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对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凤中学校 梁桂发
6.认识平面图形教案设计反思 篇六
百泉小学 郝江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纸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摸一摸它们的每个面,有什么发现?(有些面是平平的),像这样有一个平平的面的图形就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考虑到一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从而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从桌面上拿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体,摸的面是什么形状,说完后小组汇报。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操作探究,体会“面在体上”。
(1)我们通过观察知道,长方体藏着什么形状,那么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呢?
(2)你能利用这些立体图形把我们刚才见过的图形搬到纸上吗?你有什么方法?
(3)个人思考、汇报。(4)动手操作,小组合作。(5)全班交流。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把平面图形搬到纸上.请小组长把学具放整齐。
3、我们一起和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
4、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呢?
5、小结:同学们真棒!像孙悟空的眼睛一样,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区别它们。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学生具体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展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举起相应的实物。
2、抢答:(师出示课件)老师指图形,学生说名称。
3、找一找,说一说。
在我们教室里,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呢?
4、游戏:二人一组,一人蒙着眼摸图形,一人当小老师评价。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采用了这一形式和 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认识这四个平面图形,同时学生在练习时也很有兴趣,就好像在喊自己的朋友一样。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玩得开心吗?大家认识了什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
五、布置作业:
用今天学过的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画。
教学反思 :
《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
2、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4、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不仅巩固的知识,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7.小学平面图形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有关空间与几何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吃力,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时的难点。尤其是平面图形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因为学生接触的物体也多为立体图形。如何才能让学生把平面图形的这一系列内容学得扎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紧密联系生活,感受平面图形
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也都来源于生活,图形更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引入的时候便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明从家一直沿着正东方向走500米到达学校,问学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由于呈现的就是身边的生活实例,便很容易就能说出:“小明走了500米,是一条线段”“从家出发,家是出发的起点;到达学校,学校是小明行走的终点”,继而再结合学生的认识,把生活语言数学化,介绍线段的有限长度、有两个端点等概念,情境中的“沿着正东方向”同时也蕴含着线段是有方向的,并且线段上的所有点都只能沿着同一个方向。经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再结合生活实际,对线段、射线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后面再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如果也是从这个角度引入,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人分别从同一起跑线的不同起点出发,并且都沿着正东方向前行,两人行走的路径会不会有相交的地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平行的现象,随后理解平行的概念也会更容易。
二、全面剖析,理解知识内涵
苏教版教材所安排的空间与几何部分内容安排是呈螺旋上升式的,每个年级都会安排一部分有关空间与几何的内容,但由于两块知识点学习的时间间隔较长,当教学后面的新内容时,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多数就已经变得生疏了。
要想学生把这块儿内容学习扎实,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有关“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内容时就应花大工夫,先让学生把“距离”的相关内容学习扎实。教材定义三角形的高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所以三角形的高就是由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线段做垂直线段。学生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也就不会出现高的一端不在顶点或是高与底不垂直的情况。教材中对三角形高的定义是不够完善的,例如对于钝角三角形,会出现两条高是在三角形的外部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稍稍修改:“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所做的垂直线段”,加上这一点,定义就更加准确,而且也顺便把这个知识点转变成学生熟知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不感觉到任何难点了。
对于平行四边形、梯形中所对应的高,它们的内涵就与前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一知识点来告诉学生:只有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不变的,不平行的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梯形的腰就没有对应的高,所以只能作出与梯形上、下底相互垂直的高。
三、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过程,多数是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未知情况,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利用旧知,通过转化、变形、迁移等方式方法获得新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过程习得的知识点,掌握起来也容易、牢固;而且也可以因为自主学习、探索而获得新知识点,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为以后学习新知、克服遇到的困难而增强信心。
平面图形的很多知识点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对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三年级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回顾学习过的面积公式,在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到可以通过切割、平移等方式,可以把图形的形状改变但是面积不变;并且,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最大不同特点就是缺少直角,平行四边形只有在做高的时候才出现了垂直,所以在切割时也就有这种非常特殊的要求: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然后平移。也就相当于了长方形的另一条边,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显而易见了。
小学阶段的有关平面图形的内容前后相关性是比较强的,虽说比较抽象,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准确理解教材并进行深度分析,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联系学生实际,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适度地编排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都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宏.影响小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开心(素质教育),2013(3).
8.对平面图形面积教学的再思考 篇八
[中圈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78-01
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是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极佳内容。它可以有联想、有操作、有寻找关系、有概括推导,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培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及知识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我想,除了“等积变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顺应连贯外,可不可以在“等积变形”的操作方法、寻找新旧图形关系及概括提炼计算公式上,也做到连贯顺应,使“平面图形面积”这个知识板块,无论在数学思想上还是探究操作方法上都能够“一脉相承”呢?
下面是我在查阅了资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做出的一个设想,与大家探讨。
一、数学思想——转化
众所周知,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探索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基础,它的计算公式,来源于长方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个数与长、宽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索,遵循的都是转化思想,都是把需要探究的新图形转化为旧图形来解决面积计算问题。因此,整个单元的探究活动基本都以“转化”为指导思想,在数学思想方法上能够做到“一脉相承”。
二、数学方法——等积变形
在“转化”这个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转化”的问题了。
毋庸置疑,在探索平面图形的面积时,一般都遵循“等积变形”的原则。也正如大家所知道的,“等积变形”是指形状改变,而面积不变。因而,学生探索面积的主体思路是:把新图形转化为与之面积相等且已知面积计算方法的旧图形。
纵观小学阶段,只有两个图形在探究面积时是没有遵循这一“等积变形”的原则的,那就是三角形和梯形。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可不可以让三角形和梯形也遵循“等积变形”的原则?如果让三角形和梯形也遵循“等积变形”的原则,能否探究、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方法上也能够做到“一脉相承”,那就是——等积变形。
三、变形操作方法一中点旋转
在确定了“等积变形”的探究方向后,接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等积变形”,且要变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事实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可以采用以边线中点分割旋转的办法来进行转化,如下图:
由此可见,除了圆形外,“中点分割旋转”是一种通用度很高的方法。因此,在等积变形的操作方法上也基本能做到“一脉相承”。
四、关系找寻方法——表格辅助
面积计算探究推导的第三步,是找寻新旧图形之间的关系。而找关系,历来是学生的难点。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顺利地找到新旧图形间的关系并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需要一个“拐杖”去“辅助”学生,这个“拐杖”就是表格。
.正如人教版教材中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究推导中给出的表格一样(如图):
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一个方格代表1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这样的表格在探究推导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计算中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因而,在寻找新旧图形关系上同样可以做到“一脉相承”。
五、模型建立方法——等量代换
经过一系列的等积变形、寻找关系等探究活动后,到了推导计算公式的环节。然而,要想让学生自己推导表达出面积计算公式,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等量代换,能有效帮助学生推导并表达出计算公式。例如:
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一个方格代表1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至此,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上,“等量代换”的办法也能贯穿整个知识板块,实现公式推导、表达方法的“一脉相承”。
综上所述,在平面图形的面积这一知识板块中,无论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还是探究操作及推导公式上,都可以做到以一种思想方法贯穿始终,实现教与学的“一脉相承”。
9.《平面图形的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线与角。课本86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回顾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意义及其测量等知识。能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通过列表、画图、测量、比较、交流等方法整理与复习“线与角”的有关知识,并通过一些典型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回忆、讨论动手操作等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
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及特点,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关系。明确角的定义、分类、关系及测量方法。【教学难点】
过某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量角与画角。【教学准备】: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圆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认识了很多图形,还了解了一些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对这些图形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复习。(教师板书课题: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二、图形分类。(回顾梳理 构建联系)
师:1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图形呢?(指名回答)
师:2 你能把学过的图形分分类吗?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师:3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类的?(指名回答,课件板书:)
师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线和角。
三、直线、射线和线段。
1、回顾: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师: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再互相说说它们有什 么区别和联系。(课件出示表格)学生画(课件出示图例)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 ②、它们的区别谁来说?(指名回答)我说这条直线长3cm对吗?为什么? ③、课件出示数一数:下图一共有()条直线,()条射线,()条线段。谁来回答?(指名说)联系: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回顾: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指名回答)
①、师演示两根直线:在黑板这个平面内,这两条直线?(相交)上下两条边?(平行)②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组)这两条直线?(相交)
这两条?要知道平行还是相交,只要把它?(延长)怎样?延长后会相交。第3组直线?(平行)怎样才是平行? 意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强调同一平面:(师用两直尺)这两条直线会相交吗?(不相交)那它俩平行。对吗?(不对)为什么?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这条直线在前面墙的平面内,这条在右面墙的平面。是两个平面。平行指的是在?(同一平面)
③垂直:再看这两条直线?(相交)这组直线相交成?角,(直角)这种相交叫?(垂直)。(垂直)前两组是垂直吗?(不是)为什么?(不成直角)。(点击分类)怎样才是垂直?相交成直角。意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2、小结:通过整理得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平行,而垂直是一种特殊的相交。
3、操作:画垂线、平行线。
师:现在我们利用作图工具、按要求、画图表示两条直线的位置。先把图画在作业纸上。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怎样画。师演示。注意每一步的关键字。过a点画直线的垂线,我们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边。
第一步:把三角板的直角边放在直线上,与它重合。关键字,放。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摆一摆。画的方法就是检查的方法。
第二步:平移三角板、到点的位置。移。
第三步: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标上直角符号。画。你画对了吗?(点击课件)过b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师演示。一起来。
第一步:与画垂线一样,把三角板的直角边放在直线上,与它重合。放。第二步:用直尺紧靠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关键字?靠。第三步:平移三角板、到点的位置。移。第四步,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画。(点击课件)师:平行相间的距离?(快点点击)处处相等。
师:如果从A、B两点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连通,怎样修能使这两条小路最短?指名上台演示。这样画,你是怎样想的?是画一条?(垂线),(点击出现垂线段)它是条线段,叫垂线段。你认为垂线段的长度?(最短)。你们认为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连接点到直线上的任意一点,比较,哪条线段最短,(垂线段)点击,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师:所以,使小路最短,要画垂线段。
四、角
1、角的意义:
师:师在黑板画。注意观察老师画的过程,从一点引出了一条?(射线),再引出一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用一句话来说怎样组成一个角。(课件出示)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这个点叫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①教具演示:这个大三角形的3个角和小三角形的3个角一样大吗?
(重合在一起)两个角怎样了?(重合,说明这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的什么不一样?这个角的边很长,这个很短,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 短 有关系吗?没有。与长短无关,与什么有关?
②演示:圆规叉开一点,这个角怎样才变大?。(张开)张 开 的越大,角就?越大。(点击)③一起说说。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在放大镜下看角,它的大小会变化吗?
3、角的分类。
①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哪几类?(指名回答)②演示:从小到大旋转圆规两脚。
师:这是什么角?(锐角)不是锐角就喊停。(直角)多少度?90度,锐角都比90度?小。
注意,(钝角),度数?大于90度,(钝角)还是钝角吗?(平角)多少度?180度,钝角还得比180度?小。平角的两边有什么特点?成一条直线。把角一边旋转一周,多少度?什么角?周角,角的两边?完全重合。③ 来填一填。一起说。
4、画角。
师:现在我们来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开始(学生独立完成)①、我们一起在黑板上画出这个角。第一步:画一条射线。
第二步: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第三步:找到40度的刻度线。有两个40度,怎么办? 看射线所指的方向,从0度读起,0度在哪一圈,(内圈),在40度刻度线旁点个点。最后,通过这个点与射线端点连接。要标上度数。(课件)
②、完成第二题。画好后量一量同桌画的角是否正确。早点指名上台画。
③、我们来量一量,与画角方法相似,把中心点与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是不是125度。90度角,对吗?对。不用量角器你们会画这个吗?
5、算一算。①、可以笔算。(指名回答)你怎样算的,90度怎样得到的?
②、角2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想的?(相对的角相等,直接得到40度)③角2是多少度,你是怎样想的?
五、练习:做手势判断。(指名回答)你是怎样想的?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点击)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线与角,线和角的知识只是平面图形复习的开始,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对更多的平面图形进行回顾整理,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学好。(有),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出色的表现。下课。
【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整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学习的前沿,并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参与进去。
这是一节复习课,本节课的难点是:①平行线、垂线的画法;②量角与画角。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这些知识学生已学过,只不过有些知识或方法,部分学生可能掌握得不太扎实或暂时遗忘了。因此,组织学生集体讨论画法,使学生再次去反思、去感悟,就能实现突破难点的目的。另外,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10.《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篇十
叶 红 艳
本节课是在上期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转化关系。而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
为了很好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用小兰设计的汽车导入新课,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拼在一起可以组成漂亮的图形或图案,并从中引出了四种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这种情境导入的方式很快地吸引了低年级学生的眼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第二环节是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还不太会用语言来描述三角形和圆的特征,所以这个环节我先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出两者的特征,然后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中让学生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各自特征。第三环节是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这个环节我以大家熟悉的做风车导入,从长方形转化成正方形,再从正方形转化成三角形,再到风车转动成圆形状,这些过程让学生很好地感知了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师为了加深这种转化意识,又让学生思考怎样把一个圆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设计给学生留下了很好的思维拓展的空间。第四环节是学生的拼摆操作活动,让学生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以及所有的平面图形去拼一拼,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摆出了很多教师预设中的图形,也有些学生摆出了一些预设外的图形,教师采用新颖的方式展示了这些图形或图案,使本节课的内容得到了升华,这个环节既很好地让学生加深了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也从中学会了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11.小学平面图形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平面图形教学;生活实际
小学阶段的有关空间与几何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总体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吃力,这部分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时的难点。尤其是平面图形对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因为学生接触的物体也多为立体图形。如何才能让学生把平面图形的这一系列内容学得扎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紧密联系生活,感受平面图形
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也都来源于生活,图形更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时,引入的时候便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明从家一直沿着正东方向走500米到达学校,问学生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由于呈现的就是身边的生活实例,便很容易就能说出:“小明走了500米,是一条线段”“从家出发,家是出发的起点;到达学校,学校是小明行走的终点”,继而再结合学生的认识,把生活语言数学化,介绍线段的有限长度、有两个端点等概念,情境中的“沿着正东方向”同时也蕴含着线段是有方向的,并且线段上的所有点都只能沿着同一个方向。经过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再结合生活实际,对线段、射线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后面再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如果也是从这个角度引入,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人分别从同一起跑线的不同起点出发,并且都沿着正东方向前行,两人行走的路径会不会有相交的地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平行的现象,随后理解平行的概念也会更容易。
二、全面剖析,理解知识内涵
苏教版教材所安排的空间与几何部分内容安排是呈螺旋上升式的,每个年级都会安排一部分有关空间与几何的内容,但由于两块知识点学习的时间间隔较长,当教学后面的新内容时,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多数就已经变得生疏了。
要想学生把这块儿内容学习扎实,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有关“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内容时就应花大工夫,先让学生把“距离”的相关内容学习扎实。教材定义三角形的高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做的垂直线段”,所以三角形的高就是由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线段做垂直线段。学生如果能够理解这一点,也就不会出现高的一端不在顶点或是高与底不垂直的情况。教材中对三角形高的定义是不够完善的,例如对于钝角三角形,会出现两条高是在三角形的外部情况。所以,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高的定义稍稍修改:“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在直线所做的垂直线段”,加上这一点,定义就更加准确,而且也顺便把这个知识点转变成学生熟知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就不感觉到任何难点了。
对于平行四边形、梯形中所对应的高,它们的内涵就与前面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而且也可以通过这一知识点来告诉学生:只有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不变的,不平行的两条线段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梯形的腰就没有对应的高,所以只能作出与梯形上、下底相互垂直的高。
三、注重新旧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学习的过程,多数是要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未知情况,学生经历从未知到已知,利用旧知,通过转化、变形、迁移等方式方法获得新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过程习得的知识点,掌握起来也容易、牢固;而且也可以因为自主学习、探索而获得新知识点,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为以后学习新知、克服遇到的困难而增强信心。
平面图形的很多知识点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把握好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对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三年级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回顾学习过的面积公式,在观察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注意到可以通过切割、平移等方式,可以把图形的形状改变但是面积不变;并且,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最大不同特点就是缺少直角,平行四边形只有在做高的时候才出现了垂直,所以在切割时也就有这种非常特殊的要求: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然后平移。也就相当于了长方形的另一条边,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显而易见了。
小学阶段的有关平面图形的内容前后相关性是比较强的,虽说比较抽象,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只要准确理解教材并进行深度分析,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联系学生实际,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适度地编排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都可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宏.影响小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开心(素质教育),2013(3).
12.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 篇十二
每当看到优秀的广告设计, 都不得不为设计师的巧妙创意感叹不已。从一些优秀的广告中我们可以看到, 广告设计确实离不开好的图形创意, 恰到好处的表现广告的内涵则是非常重要的。一副优秀的广告, 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的, 德国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说:“一副好的招贴应该是没有文字解说”。要想做出好的广告设计, 就需要从许多方面来努力, 诠释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 分析研究它的优秀之处, 总结它优秀的经验, 有助于我们对广告的认识, 从而做出更优秀的广告。
一、图形语言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广告设计主要是通过图形要素, 向受众对象传递信息, 而简洁、明确、又能艺术地传达则是成功的平面设计的关键。设计中力求抛弃那些无用的多余的装饰细节, 简洁的画面可以让受众者减少获取信息的时间及阻力。因此, 简约已成为当今广告设计的重要理念。据统计, 每天通过我们的眼球或耳朵进入大脑的广告信息, 至少300条。平面广告做到明确不难, 但要做到艺术的传达却不容易, 这需要找准和选择好一个合适的设计突破口, 这对设计而言是成功的关键。然而, 信息的核心一定是图形, 最吸引人、打动人的也常常是图形。图形作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媒介而存在, 这与我们常说的美术作品、图案作品是有本质区别的。美术作品主要是通过描绘来展现画家对生活的理解, 对社会的看法, 有时则是画家个人感情的宣泄。图形设计较美术作品而言, 更含蓄、更有意味。大多数的图形要通过在社会上大量复制、广泛传播而达到其最终的设计目的。正如美国图形设计理论家梅洛斯所说:“如果图形不具有象征或词语含义, 则不再是视觉传播而成为美术了。”其实它的传播早于文字, 是一种可直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考的特殊传
的责任。
在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中, 如何通过设计活动, 在人-社会-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 是当代设计急须思考的问题。如果设计师能将生态设计与可持续性发展视为己任, 则会在环保、节能, 保护生态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博大的环境意识是每一个设计师所应肩负的责任。
3.小结
如果不以设计道德为标准, 也就没有是非可言[1]。设计师必须共同维护设计之真、善、美的价值;应当努力消弭设计师与设计委托者中存在的对于伦理道义的无知、漠视和抵触;应当透彻研究设计伦理与道德责任, 维护设计师的权益。不论是商业经营者还是艺术设计者, 都应该自我尊重, 将设计道德与设计责任放达媒介, 易为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它们含有一定的信息量, 为了传播某种概念、思想或观念而存在。但是图形的传播比文字更为直观, 视觉传达的冲击力更强, 图形语言不仅能够传达记事性质, 也能帮助人们理解和弥补文字的不足, 起到语言文字所难以达到的作用。一副优秀的图形设计可能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 跨越地域的限制、超越时空的语言方式乃至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无声的交流, 通过这一独特的视觉语言, 达到无声感染的艺术效果, 因此图形语言正逐渐成为世界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当今信息时代, 图形无处不在, 无处不有, 如标志图形, 宣传招贴, 吉祥物等, 图形已成为信息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和手段。
二、图形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
现在广告的设计, 不光注重画面的形式美, 更注重的是它结合内容的创意, 创意现在广告中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对从事广告业的人员来说要求就更高了, 那种只停留在原始的吆喝、叫卖中的广告, 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广告已走出了“有话直接说”的时代, “有话好好的说、艺术的说”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有人说设计的成败在创意, 创意在灵感,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靠培养、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学习和训练, 灵感和前所未有的新的创意就会应运而生。进行图形创意的学习, 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创新事物本身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变自然的需要, 也是科学、艺术发展的动力。艺术设计不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更体现了一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正因为如此,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创意图形在现代设计中显得越来越突出, 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接受。为此, 我们进行深入探索其规律性, 从理论上认识图形创意的真正内涵, 是很有必要的。
何为图形创意?图形是一种说明性的视觉符号, 是视觉语言形式。创意是一种创造性行为, 必须“创”而有“意”, 是人们进行高度思维创造活动的过程, 为艺术设计的第一阶段。图形创意应该是把独创的思维意念转化为可以用来交流和传播的视觉形式, 通过线条、形状和颜色等可视性的设计表现来传达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它常常能够象征性地间接表现事物的本质或内涵, 运用有哲理、有寓意以及暗示性的素材使观者产生广泛联想和深刻印象, 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美感享受。
摘要: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都以独特的图形语言, 准确而清晰地传达设计的主题, 其中核心一定就是图形创意, 而创意离不开联想与想象, 只要科学地学习掌握图形创意的方法, 并通过实际的训练, 再加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就会不断的出现新的创意精华, 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来自成功的图形创意。
关键词:平面广告,图形创意,联想,想象,形式美法则
参考文献
[1]阿历克斯 (美) .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2]陆少游.视觉思维与图形设计.艺术与设计杂志社出版.2004年.第一版
[3]胡川妮.广告设计及广告图形创意.广州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13.一年级《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 篇十三
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问学生“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画一画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也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立体图形的时候,学生们并没有因为没拿到最心仪的物体而有微词,也是高高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与别的同学商量着互换手中的物体。
3、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我直接要求学生把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图形所在的相应位置。在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类的机会,这样的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在“摸一摸”的活动中对面的感知不够,我的引导也不够到位,如学生说出有的面是有点粗粗的,次次的,而有的面是滑滑的,我没有及时指出这是材料的质地问题,而是直接把话题引到“面是不是平平的”上来。这样对平面图形的“平”字的理解就有点不够。
2、在设计“面”由“体”得时我没有为学生准备这么多的材料,如剪刀、印泥等。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得到平面图形的多种方法,比如用印泥印、用剪刀剪下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用铅笔沿着立体图形的边描等,大部分学生直接用铅笔沿着物体的面的轮廓画。这样的结果体现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说是打了折扣。
14.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始动,生活引入
1、出示学校操场照片。提问:这是哪儿?漂亮吗?对操场,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问题?
2、引入课题:要想计算操场的周长和面积,我们先要复习相关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课题)
15.关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篇十五
一、图形概念与思维特征
每个多媒体项目都包含图形元素:背景、人物、界面、按钮,几乎从多媒体中看到的每一个东西都是由某种类型的图形组成的,多媒体产品不能缺少直观的图像,就像报刊离不开文字一样,图形是多媒体基本的要素。图形本意是通过可视性的设计形态来表达创造性的意念,也就是给设计思想以形状,是设计造型成为传达信息的载体,并且能够通过印刷及各种媒体进行大量复制和广泛传播的视觉形式。
图形设计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过程非常复杂,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其中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由于人类目前对于自身的研究,还不能完全解释思维的本质,只能通过一些经验来研究设计思维,力求从中发现创意的一般规律。
1. 灵感。
所谓灵感是人们直觉表现最活跃的思维现象,是透过所有的生理器官和全部精力挤压出的创造性思想。灵感的产生往往是在人们全神贯注观察某种事物之时,它存在于思维之中,但又无法通过理性的分析,将其思维现象表述出来,对灵感的开发关键是心里的感悟。
2. 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渗透于整个设计思维的全过程,由设计思维对象引起的感觉、知觉,都带有一定的情感因素。原本无生命的形、色、空间、明暗、比例、节奏、韵律等各种视觉元素,只有在情感的引导下,才能构成寓意深刻,有视觉传达力的设计作品。
二、中职院校多媒体教学中平面图形美学设计
1. 多媒体教学中平面图形的美学设计的重要性和设计原则。
在中职院校多媒体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的评比当中,艺术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艺术设计成功的多媒体资料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能更加充分地实现多媒体教学的传达优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艺术设计包括界面、屏幕对象、风格等的艺术性设计。
(1)界面的艺术和美观性。
界面设计要更具有艺术性,主要表现在颜色搭配、固定区域的处理、标题的协调性等方面。界面要美观,外观清晰,一目了然。通过分组、着色、三维等处理,界面图文并貌,层次分明,并伴有鼠标动态提示,易于操作,色彩协调。忽视多媒体的界面设计和整体布局,不讲究界面的艺术性,很难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多媒体作品当然要有好的界面,界面是用户唯一和计算机、学生与教学资料之间交流的可见的东西,如果不可理解,没有吸引力和视觉上的舒适感,那么,学生如何接受它呢?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才是最后的完美,也是我们评价一个课件优秀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然,我们在使用界面艺术性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盲目的不恰当的“时尚”和标新立异,一些教师自身水平较高,想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很好地体现自己的制作水准,喜欢把作品制作得花花绿绿,到处都有动感,画面也非常时尚。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十分漂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屏幕演示不断,可是学生却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是违背现代教育原则的。同时过于追求界面的艺术性,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特征,其界面设计过于注重修饰,学生的注意力易被各种新奇的刺激手段和形式所吸引,而不能指向应学习的重要信息上。
(2)屏幕对象的艺术性。
屏幕对象包括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与视频等。其艺术设计包括图文排版;文本字体大小、类型、颜色等风格属性;图形、图像的艺术处理,过渡效果;声音及音效的使用;动画及视频的显示位置,等等。屏幕对象的艺术设计涉及多个要素,因此,教师要综合考虑,从屏幕整体显示效果设计各自的艺术特征。
(3)风格。
多媒体课件的风格也属于艺术设计之列,多媒体课件的风格对体现课件主题,增强其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都有重要作用。例如对历史题材的课件,就应围绕表现历史内容的主题组材、设计,如果背景是时髦的设计图片,则风格就显得非常不和谐,从而影响课件的质量。
总之,多媒体作品在体现其艺术性的同时,必须掌握分寸,追求平衡、和谐、协调,在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性的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的是多媒体作品界面的艺术性,将美学特性与计算机特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音乐、图像、动画等媒体元素的合理运用,色彩的和谐,屏幕构图的美观,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方便操作,并得到美的享受。
2. 从学生的视觉吸引和接受效果方面阐述平面图形美学设计的原则及应重视的相关问题。
从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呈现来看,视觉冲击直接影响着整个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如何获得良好的视觉吸引和冲击,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构图图形的层次感及视觉线牵引。
图形和元素之间的层次感,可以在干扰视觉的同时,突出自身所想体现的主题,这种表现方式往往是比较直接而且有效的方式。这种视觉干扰是在分散学生多余视线的同时,更能注意到这一设计的主题上,为这种干扰方式所产生的图形是这个主题的辅助图形。
利用色彩或者元素来牵引学生的视觉,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和观看作品。现在存在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运用点、线、面来引导,以图形和元素出现的引导方式的作品比较少见。
(2)色彩、明暗诱导。
运用主体色块的不同,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体现主题;利用由光感折射、光感捕捉、动态光感及明暗差异性的一些共性来衬托主题。
(3) 瞬间捕捉,抓突破点。
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靠突破图形图像本身的视觉平衡点来达到视觉要求;运用图片素材的本身来寻找设计的突破点;依据图形自身所产生的空间感、光感等一些突出的地方,来加以利用,从而突出设计的主题。
(4)比例大小。
依据事物本身的比例关系,在等比的关系上追求视觉上的平衡关系、突破事物本身的等比关系,进而推出自身的视觉重点以求突破。就如一些夸张漫画那样,一个大头小身子的人物形象,一种夸张的歪曲正常比例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往往能收到奇效。
综合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多媒体教学应用的发展方向可分为: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及向虚拟现实方向发展。多媒体设计在中职院校教学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 现今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商业和公共服务等多种领域中, 并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对中职院校来说, 如何完整地呈现多媒体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对基本的图形概念和思维特征进行分析, 从学生的视觉吸引和接受效果出发, 阐述平面图形美学设计的原则及应重视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多媒体教学,平面图形,美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夫龙著.现代图形[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2]俞国良著.创造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3]辛敬林编著.现代图形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2.2.
16.同构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同构图形;平面设计;应用
在图形中,“同构”的含义更加深化,图形同构将这种联想的形式付诸了实践,主要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通过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按照特定的组合形式组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一个新的图形,并将原先的图形含义更加深化,在这个基础上给人不同的视觉享受。但是,“同构图形”往往表达的含义更加深刻,或是一种超越或突变,或者是一种新的意念的生成,总之,“同构图形”能够以一种夸张、悬念、幽默甚至是荒诞的图形组合形式将设计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主题更加深刻,这种深刻的表达方式也将同构图形推上了平面设计的大陆,成为平面设计中创意体现的重要方式。
1 同构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形式
基于“同构图形”的巨大表现力,平面设计中同构图形的运用十分广泛,常常在平面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引起人们的兴趣,取得出奇制胜的设计效果。总结来说,同构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1.1 概念同构
概念同构主要指的是一个概念的转移或者深化,通俗而言可用“偷梁换柱”来形容。在平面设计中,常常运用特征相似的物品来进行同构思维,在某些事物之前,可能在物品的外观、声音或者其他表现方式上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在概念同构中常常运用这个共同点来进行同构图形的设计。例如,在一个平面设计中,设计者将香烟与铅笔这两个概念进行图形同构,配合巧妙的文字解读“同学,请借我一支……”,图形的意思深刻明了,利用香烟和铅笔在形态上的共同点进行同构,却深刻地反映了现在烟民的年龄普遍降低,甚至已经毒害到小学生的深刻主题。这种概念的同构使得平面设计的内涵更加丰富,引起人们的深思。
1.2 意象同构
亚里士多德说:“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这句话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即是,一个有灵魂的平面设计不可能仅仅依赖于客观事物的展现,更多的是超出客观事物之外的精神内涵体现,也就是对于事物本质的认识,这就是一个设计体现的意象。对于意象同构来说,意象同构主要指的是运用联想或者其他符合生活常理的概念元素,在这个基础上升华出来非常规的、非逻辑性的概念元素,并大量运用移情、比喻或者灵感等多种创造性时,将平面设计中那些难以直接体现的形象具象地表现出来,激发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达到寓奇于平、平中见奇的目的。例如,在一个公益平面设计中,设计看似平淡无奇,是一个骆驼的形象,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形象,它的深意恰在此处,为什么人要以骆驼的形象生存呢?原来这是一则呼吁人们保护水资源的平面广告,在这则平面广告中,内涵意象十分丰富,让人震撼,传达出若我们不能充分保护水资源,将被迫像骆驼一样生活的主题,十分震撼。
1.3 图形同构
所谓图形同构么主要指的是运用图形的相关相似性,运用形象来表达理性的创作活动,在图形的构成中,运用两个图形的相似性来激发同构思维是图形同构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最常见形式。但是,这种相似性的关联并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在深入的挖掘图形以及概念的本质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在平面设计中常常运用的异影图形、换置图形以及正负图形,通过对于相似图形的叠加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例如在伏特加酒的一系列平面设计中,平面设计将伏特加酒瓶的形状与车辆、建筑以及报纸等图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伏特加酒的设计中看到的不仅是酒文化,更是来自各地区不同文化的集合,让人们体会到伏特加酒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图形同构思想的运用可谓巧夺天工。
2 同构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实现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平面设计中,同构图形主要采用的是概念同构、图形同构乃至意象同构等表现方式,将同构图形的相关理念以及内涵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体现出深刻的创作内涵,那么在平面设计的具体实现中,同构图形应该如何实现呢?
2.1 广阔的视觉善于发现同构
创意来源于生活,但是超出生活。在平面设计的同构创作中,不是每一个图形天生就是可以同构的,要在形态各异的不同图形之间找到同构,需要设计者全面地审视这两个物象,甚至赋予其广袤的遐想,让两者的状态尽数呈现在设计者的脑海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同构图形才能在平面设计中信手拈来。一般而言,当面对一个物象时,必须同时想到该物象在平面上成形的三个主体要素:一是勾勒其外形的边缘线;二是此物质本身的影像;三是此物象之外的负空间形。在这三个要素确定的情况下,设计者才能将这个物象的相关品质与另一个物象叠加,产生可能是负空间形也可能是正负空间形的图形同构。
2.2 显微同构
在面对同一物象的不同面时,人们的感受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人们结合这个物象的一个视觉要素,寻找这个视觉要素与另外一个物象的同构。例如,在面对一张地球的照片时,我们关注的是云浪的图像,就可能会找到动物乃至飞鸟等不同的意象。但是,如果我们的着眼点是地球,我们又可能想到圆形、篮球等其他意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面设计同构图形的选择中,要根据平面设计的主题选择物品的一个方面进行同构,表达更加精确和深刻的主题。
2.3 “量”与“象”的同构
量的同构是物象合成的基本要素,量的相同、相似有时可以转化为“象”的同构,如“瓶”字。其中,“瓦”字如果发生一定的转变,变成一个瓶子的形状,那么人们依然能够确定这是“瓶”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瓶子与瓦的分量是相差无几的,使抽象形具有同构而产生原形印象的暗示。例如,当一个平面设计中,一个人的形象不断缩小,变成一个米粒的形状的时候,人们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其他物象的一个部分,如广袤风景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平面设计中常常运用的“量”与“象”的转变实现图像同构。
3 结语
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出,在图形的同构过程中,图形乃至物象之间的存在状态以及构成是息息相关的,只要其中一个小的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在平面设计中图形的整体意象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表达的主题也会截然不同。这就要求在平面设计的图形同构中,要充分把握图形同构的技巧,从图形的概念同构、意象同构以及图形同构的多个细节着手,善于发现不同图形之间的不同联系,改变图形以及物象的质量、审视方式、运用方式等,选择更加符合平面设计创作的同构方法,提高平面设计中同构图形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尚会芳.尚会芳招贴设计作品[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2]姚睿娟.平面设计的构成艺术规律探析[J].艺术科技,2016(03).
[3]陈晨.论招贴语境下的跨界设计[J].大众文艺,2016(11).
【关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六下平面图形的总复习教学设计07-13
提高小学平面图形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06-24
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08-29
校园广场设计平面图08-14
中学教学楼平面图08-04
工程平面设计06-26
平面设计前景10-08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习题答案与解析06-14
教学楼和综合楼平面图09-14
平面构成教学设计汇报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