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

2024-08-03

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精选7篇)

1.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 篇一

摘 要:玉米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活到工业生产,对玉米的需求量都比较大。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玉米种植者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如何提高玉米的质量与产量,成为当前玉米种植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关键词:优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种植品种的选择

玉米品种的选择应根据种植地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选择合适且优良的玉米品种。同时,应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对玉米品种的习性与经济效益综合考量。为有效提高种植质量,还应进行播种前晒种,且事先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在购买种子时,一定要选择证件齐全的大型农业公司,购买合格的玉米种子。购买数量也要适合,以免数量不够或造成浪费,一般的播种量标准为667 m2约2.5 kg。种植方式分析

2.1 混种栽培 混种栽培的模式是,在同一耕地上进行多个品种的种植,一般会采用科学的比例将多个玉米品种进行混杂栽种,这种种植方式减少同品种玉米间的串粉情况,实现产量的增加。

混种栽培技术在运用时,要合理选择种植地,保证土壤特性适宜玉米生长,对混种玉米品种的选择,应以特性相近为原则,且拥有一定的抗逆性。另外,玉米品种的颜色要相近,多个颜色混杂的玉米不利于销售,不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2.2 适度密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一般以种植3 500~4000株/667 m2为宜;个别特殊的品种,如植株较小或叶子较少,可达到4 000~5000株/667 m2。每株玉米的种植深度为4 cm。在玉米种子出苗后要及时定苗,3~4叶期最好,每个穴内定苗3株,这种技术不仅有利于适当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也能保证良好通风,保障玉米产量。

2.3 比空栽培 比空栽培技术的操作模式是根据科学合理的比例在玉米间留出一定的空行,这种种植方法的优势在于为玉米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玉米可以进行良好的通风与光合作用,能有效提高种植产量。高产种植技术

3.1 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应充分重视前期的整地环节,比如秋季适合深耕,耕地深度最好为25 cm,在耕地过程中应适当混合有机肥料。播种时间应与季节及耕地状态相适应。播种时,应根据面积合理配置播种量,最好同时进行施肥,保证肥料与种子间的间隔,防止肥料对种子造成破坏。

玉米在早期的生长中易出现枯死情况,出现早期枯死的症状表现为叶片枯黄、苞叶呈散开下垂状、最底部的枝干软化易折断,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是玉米减产。因此,要提高对玉米前期生长的关注,有效的措施是施钾肥与磷肥。

当玉米处于3~4叶期时要进行间苗,当玉米处于5~6叶期时定苗。在这一过程中,尽量使叶子的方向和垄垂直。平时还要及时对玉米地进行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以利于玉米根的生长。

3.2 隔行去雄技术 提高玉米产量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并在授粉后进行隔行去雄。隔行去雄能有效减少玉米生长中的营养浪费情况。应注意,当雄穗长出1/3时,授粉处于关键期。应在盛散粉期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散粉结束后还需将雄穗剪除,这种技术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3.3 防倒伏技术 玉米苗种植密度过大,如果生长过程中没有进行合理施肥,就容易造成玉米倒伏。因此,在玉米留苗时应疏密适当,整地时也应深耕,合理施肥,增加种植土壤的营养;在中耕环节要培土,以利于玉米根茎的扎地生长;在后期施肥时,合理运用钾肥和磷肥。同时,维持玉米密度的适当性,避免出现玉米生长缺乏阳光的问题,充足的阳光与营养是防止玉米倒伏的必要条件。另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方式,在玉米达到6~11片时,喷洒玉米矮壮素,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玉米倒伏。

3.4 防虫害技术 玉米螟是玉米种植的主要虫害之一,要在大喇叭口期喷洒杀螟药剂;还可以采用饲养赤眼蜂防治技术,这一技术有利于减少农药的利用。玉米粘虫是玉米生长的又一个虫害,可以采用喷洒除虫粉和速灭杀丁乳油喷雾的方式。玉米种植最常出现的另一病害是根须腐朽,解决这一病害的最好方式是耕地轮作,在日常种植中还可以适量使用时氯化钾喷雾进行防治。结语

玉米种植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被广泛运用于医药、化工等行业,玉米种植者对优质品种、高产栽培模式和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在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也应充分保障玉米的品质,实现高产优质玉米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姝彦.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北京农业,2015(3).[2]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 篇二

一、选用优良品种、提高播种质量

要选用省市审定或国家审定推广的耐密、抗倒伏、脱水快的品种,杜绝越区种植,所选品种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活动积温少100~150℃的品种。南部乡镇选择东农254搭配德美亚3,中部乡镇选择绿单2搭配38p05,北部乡镇选择德美亚2。

1. 作好种子处理

(1)晒种。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玉米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

(2)试芽。播种前15天进行发芽试验。

(3)药剂处理。选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例1∶70进行种子包衣。

(4)浸种催芽。种子催芽播种是防止早春播种易产生粉种保全苗的有效措施。芽宜小不宜大,以根尖长0.5厘米左右为好,俗称“拧嘴”。在种子露出胚根后,置于阴凉处炼芽,待播种。

2. 适时早播、保证播种质量

(1)播种时间。当耕层5~10厘米的地温稳定通过7~8℃,要抢墒播种,南部乡镇4月25日~5月1日播种,中部乡镇5月1日~5月5日播种,北部5月5日~5月10日播种。

(2)播种密度。种植密度应根据不同栽培模式,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水平,不同地力等因素而定。65厘米小垄标准化栽培选择株型收敛、抗倒伏品种,垧保苗6万~8万株,株型繁茂品种,垧保苗5万~5.5万株,选择110厘米大垄栽培模式应选择耐密抗倒,株形收敛的品种,种植密度增加15%~20%。

(3)播法。采用机械精量播种,镇压后播深达到3~4厘米,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随播随镇压。

二、选地、选茬、整地

1. 选地

玉米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一般要求耕作熟土层20~30厘米,团聚体占40%空隙度占50%,水稳性团粒占30%以上地块,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用过氯嘧磺隆、过量使用氯磺醚高残留农药的地,第二年不能扩用种玉米,易产生药害。

2. 选茬

玉米选茬应选在正茬、肥茬、软茬。应选在大豆茬、马铃薯茬、两瓜茬等。

3. 整地

玉米生产应以三年一深(松)翻耕作制,结合松、耙、旋起垄、镇压,第二三年以破茬、旋耕、起垄、镇压为主的耕作制,实施秋整地达到待播状态。

(1)整地标准。深翻深度20~23重耙深度16~18厘米,旋耕深度18厘米。

(2)起垄标准。选择65厘米标准化栽培模式的地块起垄规格垄距65厘米、垄台高25~30厘米,选择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的地块垄距110厘米,垄台高20厘米垄台上宽≥70厘米,总的要求是高、宽、平、齐、匀、直、墒。

三、因地制宜选择栽培模式

目前全县较为成功推广两种栽培模式,一是65厘米垄标准化栽培式,这种栽培模式对大型农机具要求不高,一般小型农机具即可操作、灵活,而110厘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需要现代大型农机具,集约化规模种植投入大。农户需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四、合理配方施肥

应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实施配方施肥,采取有机、无机相结合,稳氮、降磷、增钾、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的施肥路线。一般65厘米小垄标准化地块垧施优质农家肥30~40吨,结合整地施入,种肥二铵150~200千克,大颗粒尿素100千克,氯化钾100~150千克,缺锌地块每垧增施硫酸锌15千克,追肥尿素250~350千克,在玉米7~9叶施入磷、钾化例1.8:1:0.8,一般种肥施于种侧下5~7厘米,追肥深度8~12厘米,110厘米大垄双行种肥,追肥比65厘米小垄,数量增加15%。

五、田间管理

1. 查田补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粒芽,要准备好预备苗,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及时坐水补栽。3~4片时,要将弱苗、病草、小苗去掉,一次等距定苗。

2. 铲前深松、趟地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根据春季当地气候条件,若适于耕地,则应头遍铲趟后,每隔10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

3. 化学除草

应以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①播后苗前除草,封闭除草一般垧用99%乙草胺1200~1500毫升+75%噻吩30克+57%2.4D-丁脂乳油225~300毫升对水350~400千克水喷雾。②苗后除草,玉米3~5叶期,40克/升烟嘧磺隆1.5升+38%莠克津1.5升,或100克/升硝磺草酮1.05升+38%莠克津1.5升,对水350~400千克喷雾。

4. 虫害防治

粘虫: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3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可用菊脂类农药防治,每垧用量300~450毫升,对水450千克,或用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

玉米螟:防治指标为百活虫80头,将锌硫磷配成0.3%颗粒剂,在玉米10叶末期撒在喇叭筒里,玉米单株用1~2克;也可推荐使用先正达公司生产的福戈,在玉米喇叭口期8~10克/亩,对水15~30千克,均匀叶面喷雾,同时能较好预防蚜虫,飞虱等害虫。

5. 玉米病害防治

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大小斑病,丝黑穗病和茎基腐病。防治玉米病害最基本的途径选用经过审定推广的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可降低病害发生,药剂拌种对防治丝黑穗病,茎基腐有一定效果,前面已提过,近几年来绥棱县大小斑病有蔓延发展趋势,要重点防治,可在发病初期使用: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千克加磷酸氢钾1.5千克,对水400~450千克水隔7~10天喷一次,一般连续喷2~3次;②发生严重地块,可结合防治玉米螟,可推荐使用正达生产的扬彩,亩用扬彩70毫升,对水15~30千克喷雾。如果后期病虫害严重可考虑再喷一次扬彩加杀虫剂(福戈),按说明书上。

6. 化控促早熟

长势不好的地块,在增施追肥情况下,可喷施1~2次叶面肥;长势旺盛易徒长地块要进行化控,化控时间玉米可见叶9~11叶进行,使用时要按说明书使用方法和用量。

7. 其它管理

(1)打丫子。及早掰掉丫子,避免损伤主茎。

(2)放秋垄。8月上中旬,放秋拿大草1~2次。

(3)站秆扒皮晾晒。玉米蜡熟末期,扒开玉米穗苞叶晾晒,降低水份。

8. 及时收获

3.甜玉米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 篇三

一、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合产地环境且通过审定的品种。以幼嫩果穗做水果蔬菜上市为主的,应选用超甜型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则应选用普通型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陆续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种植环境

甜玉米种植田应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土质疏松、土壤肥沃、酸碱适宜、排灌方便、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且符合食品安全生产要求的地点,要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甜玉米与其他类型玉米要隔离种植,以免串粉,影响产品品质。隔离种植可采用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两种方式进行,但以空间隔离为好。采用空间隔离,一般要求距离为300~400米,如有树林、山岗、房屋、公路等天然屏障,隔离距离可适当缩短。采用时间隔离的,甜玉米与其他类型玉米的播种期应相差20天以上。

三、精细整地

甜玉米采收期比普通玉米早,因此必须做到施足基肥,合理肥料配比。每亩基施腐熟优质农家有机肥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5-15-15)15~20千克。对甜玉米种植田深翻曝晒数日后施入基肥,整平田面,准备播种,种子或幼苗不能与肥料直接接触。

四、种子处理

甜玉米种子较瘪,淀粉少,出苗率低,千粒重只有110~180克,相当于普通玉米的1/3~1/2;甜玉米种子糖分含量高,在土壤中易遭地下害虫取食为害,造成缺苗。因此播种前要先晒种,去除异杂粒,用种衣剂或用锌肥、芽孢杆菌增产菌、锌硫磷、烯唑醇等拌种,以防止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丝黑穗病等的发生。商品甜玉米种子一般采用咯菌·精甲霜、噻虫嗪等种衣剂进行包衣,咯菌·精甲霜可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噻虫嗪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

五、分期播种

甜玉米鲜穗不耐储藏,常温货架期短。一年中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自春季适宜播期至秋季最迟播期,分期播种,分批上市,避免集中大量采收而造成损失。温带甜玉米品种对早期低温非常敏感,春季5厘米地温稳定在12℃即可播种,采用地膜覆盖的可提早7~10天播种。秋季最迟播期必须保证采收期气温稳定在18℃以上。

播种方式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浇好底墒水,足墒下种。直播一般采用开沟点播或穴播,每点(穴)播种1~2粒(高质量的包衣种子可单粒直播)。育苗移栽有利于节约种子和提早成熟,育苗最好采用穴盘育苗,2~3叶期带土移栽,尽量避免伤根。

甜玉米种植密度一般为早熟品种每亩3000~3500株,中晚熟品种3000株左右;平展型品种每亩3300~3600株,紧凑型品种每亩4000株左右;春播宜疏,秋播可适当密植。行距50~65厘米,株距25~40厘米,单株定植。也可采取“大小行”种植方式进行,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5~30厘米。甜玉米发芽势弱、顶土能力差,应适当浅播,播深一般不超过3厘米。播后当天必须喷施除草剂,每亩可用50%乙草胺乳油50克加水100千克,或40%莠去津悬浮剂200克加水50~100千克喷洒于畦面和沟面。播种后宜采用地膜覆盖,以增温保湿。

六、田间管理

1. 保证全苗

直播田4~5叶时进行定苗,去弱留壮,每穴留1株。缺苗处应及时带土移苗补栽,栽后立即浇水,补苗最好选择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2. 追肥中耕

追肥原则为:前期薄施,中期重施,后期补施,在基肥充足或土壤肥沃条件下可减少追肥次数和用量。定苗后(4~5叶)施促根壮苗肥,每亩施尿素4~6千克、氯化钾5~7千克,并轻培土。拔节期(7~8叶)施壮秆肥,每亩施尿素14~16千克、氯化钾14~16千克或复合肥45千克,此期应保持充足的水肥条件,并进行中耕大培土以防倒伏。大喇叭口期(约12叶)施攻苞肥,每亩施尿素8~12千克、氯化钾8~12千克或复合肥30~35千克。散粉期根据苗情补施壮粒肥,可每亩施尿素3~5千克。结合每次追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叶。

3. 灌、排水

生长全程以湿润为主,土壤持水量以60%~70%为宜,忌积水。苗期土壤持水量在50%~60%时,可不灌水;拔节以后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70%。

4. 人工授粉

一般气候条件下,甜玉米都可自然授粉结实。但人工授粉,可使籽粒饱满,减少缺粒现象发生。特别是在散粉期遇到连续阴雨时,更要加强人工授粉。人工授粉一般在丝吐齐后1~5天内进行,选晴天上午9~11时,用竹竿在行间轻轻敲打震动即可。

5. 去除小穗

大部分甜玉米进入抽穗期,都会出现一株多穗现象,及时去除多余小穗是提高产量与果穗品质的关键措施。甜玉米叶面积较小,为了保证足够的营养面积,避免造成植株伤口,分蘖可不去除。

6. 去雄

授粉结束后,可将雄穗全部剪去。去雄作用:雄穗被剪除后会刺激果穗发育,使授粉较晚的果穗加快发育速度;减少了雄穗的养分消耗,有利于果穗的生长;雄穗上常常聚集蚜虫,剪除雄穗并将其带出田间可降低田间虫口密度;降低株高,减少倒伏和倒折的发生,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7. 防治病虫害

①虫害。甜玉米植株比普通玉米甜,易受玉米螟、金龟子、蚜虫等害虫为害。因此,必须抓好苗期害虫和中后期玉米螟的防治,优先选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配合科学的化学防治。

nlc202309041737

a.防治地下害虫。种衣剂包衣是最重要、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植保手段之一。也可每亩用3%氯唑磷颗粒剂5千克,混细沙在播种沟撒施。

b.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选择晴天在赤眼蜂的蜂蛹后期连片放蜂,一般每亩释放1万~2万头,间隔1周分2次释放,每亩设3个点,放蜂时每一小块卡用牙签别在玉米植株中部的叶片背面即可。白僵菌丢心:一般在玉米心叶中期,用500克含孢子量为50亿~100亿的白僵菌粉,对细沙5千克,每株施入2克。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田间喷施每毫升100亿个孢子的苏云金杆菌Bt乳剂或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在玉米心叶末期(5%抽雄),将40%辛硫磷乳油用细沙配成0.3%颗粒剂,撒在喇叭筒里。大面积地块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每灯30~50亩),于羽化初期开始每夜开灯诱杀,连续1个月。

②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去除老叶,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

a.防治大小斑病。可在病情扩展前每亩选用50%异菌脲200~400克加水 75千克,或25%丙环唑150~200毫升加水75千克等,交替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b.防治纹枯病。可每亩选用3%井冈霉素200~250毫升加水50~60千克,从拔节期开始结合防虫连喷3~4次。

七、适时采收

甜玉米最佳采收期为吐丝后20~25天,此时含糖量最高、皮最薄,生食、蒸煮食味口感好。加工罐头的可早收1~2天,出售鲜穗的可晚收1~2天。过早采收产量低、含糖量低;过晚采收产量虽高,但果皮变厚,口感不佳。在田间确定采收期时,可以通过看花丝变化、手掐籽粒、品尝甜味等经验性方法来确定。适采期标志为花丝枯萎变黑,穗顶籽粒饱满,顶端苞叶开始变松软。采收时间宜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时后。

八、采后处理

甜玉米采收后可溶性糖和品质下降很快,宜随采收随上市。及时食用或冷藏加工处理以不超过48小时为好。当天早晨采摘上市,长途贩运的则需要冷藏运输。鲜穗食用一般要求采摘后24小时内进行蒸煮杀青,蒸煮宜用水蒸气蒸熟,不能水煮,以免品质下降。甜玉米保鲜的首要措施是采后迅速降温进行预冷,使穗心温度降至5℃以下。生产上通常是在冷库内冷却,冷库温度0~5℃、相对湿度85%~90%;也可将刚采收的果穗放在冰水中浸泡15分钟。甜玉米果穗保鲜的方法主要有:冷藏保鲜、真空保鲜、涂抹保鲜、气调保鲜和速冻保鲜等。甜玉米加工产品的类型主要有:真空保鲜果穗、速冻果穗、真空保鲜籽粒、速冻籽粒、饮料和罐头等。真空保鲜果穗低温保鲜期为12~18个月,保鲜效果较好,主要针对家庭和即食消费,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九、秸秆青贮

果穗采收后的秸秆是优良的青贮饲料,应及时收割。青贮饲料是将甜玉米秸秆切碎后,在密闭缺氧条件下,通过厌氧乳酸菌的发酵作用,抑制各种杂菌的繁殖,而得到的一种粗饲料。青贮饲料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且利于长期保存,是家畜优良饲料来源。

(作者联系地址:初莉娅 山东省烟台市虹霓甜玉米专业合作社 邮编:264003; 王忠和 山东省烟台市果茶工作站 邮编:264001)

4.北方蒜豆套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篇四

北方蒜豆套种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垄台栽种大蒜,垄沟精播大豆,使农作物在单位面积布局上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使农机、农艺紧密结合,同时融入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蒜薹保鲜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此,从土壤及品种选择、播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这一技术.

作 者:孙胜伟 戴春红 张继民 刘宇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黑龙江佳木斯,154003刊 名:中国园艺文摘英文刊名:CHINESE HORTICULTURE ABSTRACTS年,卷(期):200925(2)分类号:S6关键词:蒜豆套种 病害防治 栽培技术

5.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 篇五

栽培技术规程

河北省小麦生产的重点是冬小麦,分布在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9个市,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另外,在冀西北的张家口、承德两市有少量春小麦,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属于北部春麦区。近年来,冀北春麦区的小麦面积急剧缩小,2006~2008年的播种面积仅有5万亩左右。因此,本次只制定了山前平原冬麦区、黑龙港地区冬麦区、太行山浅山丘陵冬麦区和冀东平原冬麦区共4个冬麦区的技术规程。

(一)山前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水浇地的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山前平原区:指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市沿京广铁路两侧的太行山山麓平原区,包括37个县(市)。

高产:山前平原区的高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500~60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5个,次生根4~8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16万~25万,越冬期总茎数60万~80万,起身期总茎数80万~12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5万。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45万~55万,穗粒数30~35粒,千粒重≥40g,亩产量500~60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中早熟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4589、邯6172、邯麦11号、邯00-7086、邢麦4号、石麦

15、石新828、石新733、冀5265、良星99、石麦

14、石家庄8号、科农199、师栾

02-1(强筋)、藁优2018(强筋)、石优17号(强筋)、藁优9618(强筋)、藁优9415(强筋)、冀丰703、轮选987、石新616、中麦9号、保麦9号等品种。播种前准备

5.1 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5.2 浇足底墒水

土壤墒情不足时,因地制宜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以保证苗齐苗壮和安全越冬。在能保证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玉米收获后浇水造足底墒。玉米成熟较晚致使小麦播种偏晚的,也要采取“宁晚勿滥”的原则,造足底墒,也可以在玉米收获前10~15天浇水,争取农时。底墒水每亩灌水量40~50m3。5.3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5.4 施用底肥

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一般地块化肥施肥量可按每亩纯氮 14~16kg,磷(P2O5)9~10kg,钾(K2O)6~8kg,硫酸锌1~1.5kg施用。全部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40%~50%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5.5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必须确保整地质量,以防影响播种质量,造成缺苗断垄。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田间垄沟宽度不超过0.7m。播种技术

6.1 播种期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保定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1日至6日;石家庄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2日;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7日至15日。

6.2 播种形式

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

6.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以保证每亩基本苗18万~25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播种量8~12kg。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5 播种后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镇压。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煊土。

6.6 做畦

为实施节水灌溉,采用小畦灌溉。根据农户田块情况,一般畦宽4~5m,长7~10m,面积30~50m2为宜。冬前及冬季管理

7.1 查苗补种

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实施肥水偏管。7.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田间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7.3 冬前灌水

小麦播种前浇水造墒的地块,石家庄市及以南地区一般不浇冻水,保定市需酌浇冻水。无论南部和北部,因抢墒播种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不能保证安全越冬的,要适当灌冻水。冻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开始,由北向南顺次开始灌冻水的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每亩灌水量40~50m3。灌水后及时锄划,松土保墒。7.4 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 春季管理

8.1 锄划

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8.2 浇水

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拔节期前后浇第一水,苗弱适当提前,但不早于起身期。3

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特别干旱年份在开花后10~15天补浇第三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8.3 追肥

每亩追肥量为纯氮 7~9kg。一般品种春季氮肥结合浇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强筋小麦品种追肥分2次施用,其中80%随春季第一水追施,其余随春季第二水追施。8.4 喷施化控剂

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控制倒伏。每亩用量30~40ml,对水25~30kg均匀喷施。喷施壮丰安可与喷除草剂结合进行。8.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8.6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g,对水45kg,喷雾。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

(编写人:李雁鸣,曹 刚,孔令晓)

(二)低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低平原区(黑龙港地区)的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低平原区(黑龙港地区):指海河流域低平原地区,包括衡水和沧州2个市的全部,保定、邢台、邯郸3个市的东部,廊坊市的西南部,共52个县(市)。本区80%以上麦田有灌溉设施,另有旱地小麦约300万亩。

高产:低平原区水浇地的高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400~55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强筋或中筋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主茎叶龄4~6片,单株茎数3~4个,次生根3~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

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20万~30万,越冬期总茎数8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90万~11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0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45万~50万,穗粒数28~34粒,千粒重≥38g,亩产量400~55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低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中早熟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水浇地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4589、邯6172、邯麦11号、邯00-7086、邢麦4号、石麦

15、石新828、石新733、衡观

35、冀5265、衡5229、良星66、良星99、石麦

14、石家庄8号、科农199、衡7228、济麦20(强筋)、济麦

22、冀丰703、轮选987、石新616、中麦9号、保麦9号等品种。旱地可以选用沧麦6002、冀麦

32、沧麦6001、河农826等品种。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采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水浇地栽培技术

6.1 播种前准备

6.1.1 浇足底墒水

土壤墒情不足时,因地制宜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的墒情。玉米收获前10~15天或 5

者收获后浇底墒水,每亩灌水量40~45m3,灌溉用水矿化度≤3g/L。

6.1.2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

6.1.3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要根据地力基础和目标产量,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一般地块每亩可施用纯氮12~16kg,磷(P2O5)8~10kg,钾(K2O)4~6kg,硫酸锌1~1.5kg。全部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50%~55%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6.1.4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要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垄沟宽不超过0.7m。6.2 播种技术

6.2.1 播种期

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廊坊、保定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29日至10月6日;沧州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30日至10月12日;衡水、邢台、邯郸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7日至15日。6.2.2 播种形式

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6.2.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以保证每亩基本苗20万~26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播种量10~13kg。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但最高播种量不超过20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2.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2.5 播种后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镇压。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煊土。6.2.6 做畦

为实施节水灌溉,井灌区采用小畦灌溉。根据农户田块情况,一般畦宽4~5m,长7~10m,面积30~50m2为宜。渠灌区要平整土地,做好渠系配套,减少灌溉水浪费。6.3 冬前及冬季管理 6.3.1 查苗补种

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要实施肥水偏管。6.3.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麦田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

6.3.3 冬前灌水

在播种前浇足底墒水的,衡水以南地区一般不再浇冻水,以北地区酌浇冻水。无论南部还是北部,如果播种前下雨而又雨量不足,仅能保证趁墒播种,不能保证安全越冬的,需要浇冻水。播种后因镇压保墒不力,土壤缺墒或土壤过煊的也要灌冻水。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从北到南约在11月下旬到12月初)时,由北向南顺次灌冻水。每亩灌水量40~50m3,灌溉用水矿化度≤3g/L。灌水后及时锄划,松土保墒。6.3.4 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 6.4 春季管理 6.4.1 锄划

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6.4.2 浇水

浇水条件有保证的冬小麦,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并结合浇水追肥。群体较小和苗弱的麦田,在起身期浇第一水,壮苗在拔节期浇第一水,并配合追肥。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特别干旱年份在扬花后10~15天补浇第三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灌溉用水矿化度≤3g/L。为保证高产优质,防止倒伏,收获前10~15天停止浇水。仅能保证春季浇1水的,除参照水浇地浇水时间以外,还要根据供水时间确定。6.4.3 追肥

春季追氮量为总施氮量的45%~50%,每亩追肥量为纯氮6~8kg。一般品种春季氮肥结合浇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种植强筋小麦品种,又有浇水条件的,追肥分2次施用,其中80%随春季第一水追施,其余随春季第二水追施。6.4.4 喷施化控剂

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控制倒伏。每亩用量30~40ml,对水25~30kg均匀喷施。喷施壮丰安可与喷除草剂结合进行。6.4.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

6.4.6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可以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g,对水45kg,喷雾。6.5 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旱地栽培技术

7.1 蓄墒保墒 7.1.1 深耕蓄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可以进行伏前深翻,然后及时耙地,合口过伏,使土壤形成里张外合的结构,既能接纳雨水,又可防止地表径流,为小麦播种创造肥足墒饱、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一年两作的旱作麦田,可以在前茬作物播种前进行深耕,这样可以更多地吸纳伏天降雨。如前茬作物未能深耕,收获后应及早深耕,结合深耕将小麦需要的全部有机肥、化肥一次性施人。深耕后及时耙耱。

耕翻深度因耕翻工具、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一般以20~22cm为宜。同一块地可每2~3年深耕一次。7.1.2 耙压保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从立秋开始到小麦播种期间,每次下雨后地面出现花白时要耙耱2次,破除地面板结,纳雨蓄墒。

一年两作的旱地,秋作物收获到小麦播种期间要做到随收、随耕、随耙、随播、随镇压,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跑墒。7.1.3 秸秆覆盖保墒

有2种秸秆覆盖保墒技术。一是秋作覆盖,即在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切碎成5cm左右的小麦秸秆覆盖在田间。二是麦田覆盖,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将麦田均匀地覆盖上一层秸秆,覆盖量以每亩300~350kg为宜。7.2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要适量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采用平衡配方,氮、磷、钾配合施用,施用的化肥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一般旱地低产麦田每亩施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各50~75kg,缺钾时施硫酸钾10~15kg。高产旱地麦田,每亩施农家肥1~1.5 t,磷酸二铵20kg,尿素10~15kg,硫酸钾10kg,硫酸锌1~1.5kg。全部肥料都作为底肥深施,深度一般要超过20cm。

7.3 播种技术

7.3.1 播种期

在土壤水分和养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6~18℃,半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4~16℃播种最为适宜。适期范围在9月23~30日,不晚于10月5日为好。当土壤有失墒危险时要抢墒播种。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0%~15%范围内,在进入秋分节以后可以按有墒不等时的原则,耙地提墒,在适期范围内抢墒早播。土壤含水量在8%以下时,可按时到不等墒的原则寄种。旱肥地麦田一般不宜早播。7.3.2 播种形式

采用机械等行距条播,行距一般20~22cm。也可以采取大小行种植的方式,大行距28cm,小行距20cm。

7.3.3 播种量

为防止水分过度消耗,旱地小麦要比水浇地适当稀播一些,以保证每亩18万基本苗为宜。在采用符合前述质量标准的种子时,每亩播种量9kg左右。播种量也要服从墒情,欠墒年型的播种量要降低到每亩7~9kg,足墒年型可增加到8~11kg。播种期和播种量要协调,在适播期内,最适播种量每亩9kg。9月25日以前播种的,每早播1天减少0.5kg,但最少不少于每亩7kg。9月30日以后播种的,每晚播1天增加0.5kg,但最多不超过每亩17kg。7.3.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7.3.5 播种前后镇压

分为播种前镇压和播种后镇压。播种前土壤墒情差要镇压,使土壤下层的水分沿毛细管移动到播种层。播种后必须进行镇压,以利发芽出苗和安全越冬。7.4 田间管理 7.4.1 中耕锄划

每次降雨后进行锄划,深度3~5cm。早春土壤解冻3~4cm,昼消夜冻时,要顶凌耙地,切断毛管水运行,减少化冻后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7.4.2 镇压

冬季在麦田土壤开始冻结后,在天气较晴暖的中午和下午进行镇压,压碎地面坷垃,使碎土覆盖地面。早春表土干旱时,也要进行镇压,使深层水分延毛细管上升,起到提墒作用。提墒后再对表层进行锄划,使水分保留在根层供小麦吸收。

7.4.3 追肥

旱地小麦一般不追肥。但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以在早春返浆时,用耧在垄背上耩尿素,用量每亩10kg左右。生育后期如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根外追肥或降雨时借墒追肥。7.4.4 防治病虫草害

苗期和春季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以及后期的“一喷三防”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发生的病虫草害种类,参照本规程6.3.2节、6.4.5节和6.4.6节低平原区水浇地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进行防治。7.5 收获

人工收获以蜡熟末期最适宜。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完熟初期是最适宜时期,割茬高

度不高于15cm。

(编写人:李雁鸣,曹 刚,孔令晓)

(三)太行山浅山丘陵区冬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丰产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处理、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太行山浅山丘陵区的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太行山浅山丘陵区:指河北省西部太行山区的麦区,包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4个市西部的17个县,是河北省的小麦低产区。

丰产:本麦区的丰产,指冬小麦亩产量水平达到300~40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主茎叶龄5~6片,单株茎数3~4个,次生根4~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20万~25万,越冬期总茎数8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90万~100万,抽穗期穗数40万~45万。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40万~45万,穗粒数25~28粒,千粒重35~38g,亩产量300~40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太行山浅山丘陵冬麦区种植的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旱地、半旱地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耐寒、耐瘠薄、耐旱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由南向北可以选用石麦15号、科农199、冀5265、石家庄8号、良星99、冀丰703等。肥水条件好的麦田选用矮秆、中矮秆高产品种,由南向北可以选用邯6172、邯麦11号、邢麦4号、石麦15号、石新828、石新733、冀5265、良星99、石家庄8号、冀丰703等。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 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采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播种前准备

6.1 水浇地播种前准备

6.1.1 浇足底墒水

如果伏雨不足,有水浇条件的应尽量在播种前浇底墒水,保证底墒充足。底墒水每亩灌水量40~45m3。

6.1.2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

6.1.3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应根据肥源情况,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5~2m3。化肥采用平衡配方施肥,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每亩施纯氮12kg,磷(P2O5)8kg,钾(K2O)6kg,硫酸锌1kg。全部磷、钾、锌肥及50%~60%的氮肥作底肥。6.1.4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要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垄沟宽不超过0.7m。6.2 旱地、半旱地播种前准备 6.2.1 旱地的蓄墒保墒

6.2.1.1 深耕蓄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可以进行伏前深翻,然后及时耙地,合口过伏,使土壤形成里张外合的结构,既能接纳雨水,又可防止地表径流,为小麦播种创造肥足墒饱、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一年两作的旱作麦田,可以在前茬作物播种前深耕,这样可以更多地吸纳伏天降雨。如前茬作物未能深耕,收获后应及早深耕,结合深耕将小麦需要的全部有机肥、化肥一次性施人。深耕后及时耙耱。

耕翻深度因耕翻工具、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一般以20~22cm为宜。同一块地可每2~3年深耕一次。

6.2.1.2 耙压保墒

一年一作的旱地,从立秋开始到小麦播种期间,每次下雨后地面出现花白时要耙耱2次,破除地面板结,纳雨蓄墒。

一年两作的旱地,秋作物收获到小麦播种期间要随收、随耕、随耙、随播、随镇压,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跑墒。

6.2.1.3 秸秆覆盖保墒

有2种秸秆覆盖保墒技术。一是秋作覆盖,即在玉米等秋收作物生长期间,利用切碎成5cm左右的小麦秸秆覆盖在田间。二是麦田覆盖,在小麦播种后出苗前,将麦田均匀地覆盖上一层秸秆,覆盖量以每亩300~350kg为宜。

6.3 施用底肥

为培肥地力,应根据肥源情况,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5~2m3。化肥采用平衡配方施肥,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旱地和半旱地每亩施纯N 9~10kg,P2O5 7kg,K2O 6kg,硫酸锌1kg。旱地全部肥料做基肥;春季能够浇1次水的半旱地,全部磷、钾、锌肥及2/3的氮肥作底肥。播种技术

7.1 播种期

播种期要比相应纬度的平原地区提早。旱地、半旱地由北向南以9月25日至10月5日为宜,有水浇条件的由北向南以9月30日至10月8日为宜。6.2 播种形式

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采用窄行等行距播种技术,行距15cm。旱地、半旱地可以采用大小垄或“三密一稀”种植。要积极推广旱地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6.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旱地每亩基本苗16万~20万,其他麦田20万~24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旱地每亩播种量8~10kg,其他麦田10~12kg。超过适期范围后,每推迟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但最多不超过每亩15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5 播种前后镇压

播种前土壤墒情差要镇压,使土壤下层的水分沿毛细管移动到播种层。播种后无论水浇地还是旱地都必须镇压,以利发芽出苗和安全越冬。田间管理技术

7.1 镇压和锄划

旱地麦田要推广旱作管理技术。每次降雨后要进行锄划,深度3~5cm。早春土壤解冻3~4cm,昼消夜冻时,要顶凌耙地,切断毛管水运行,减少化冻后的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冬季在麦田土壤开始冻结后,在天气较晴暖的中午和下午进行镇压,压碎地面坷垃,使碎土覆盖地面。早春表土干旱时,也要进行镇压,使深层水分延毛细管上升,起到提墒作用。提墒后再对表层进行锄划,使水分保留在根层供小麦吸收。

7.2 灌水技术

要浇好冻水。尤其在秋雨不多,底墒不足情况下,要尽量扩大浇冻水的面积。浇水后精细锄划和镇压。

水浇地麦田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春季只能浇1水的,尽量在拔节期浇水。能浇2水的,分别在起身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浇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7.3 追肥技术

旱地小麦一般不追肥。但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可以在早春返浆时,用耧在垄背上耩尿素,用量每亩10kg左右。生育后期如出现脱肥现象,要根据条件进行根外追肥或降雨时借墒追肥。

春季能够浇1次水的半旱地,占总量1/3的氮肥在春季拔节期灌水时追施。春季能够浇2水的水浇地,占总量40%~50%的氮肥在春季首次灌水时追施。7.4 防治病虫草害 7.4.1 冬前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用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麦田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

7.4.2 春季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7.4.3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可以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g,对水45kg,喷雾。收获

人工收获以蜡熟末期最适宜。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完熟初期最适宜,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

(编写人:李雁鸣,孔令晓,曹 刚)

(四)冀东平原区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品种选用、种子处理、上茬作物秸秆还田、耕地和整地、播种、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收获等配套技术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河北省冀东平原区的冬小麦生产。术语与定义

冀东山前平原区(冀东平原区):指唐山、秦皇岛两市长城以南平原地区及廊坊市所属京津之间的冬麦区,包括17个县(市、区)。

高产:冀东平原区冬小麦的高产,指亩产量水平达到400~500kg或以上,或比目前的一般生产水平亩产量提高50kg以上。

优质:指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综合品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高效:指与常规技术相比,生产成本不增加或有所降低。主要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越冬期小麦主茎叶龄4~5片,单株茎数2~3个,次生根4~6条。冬前生长健壮,不过旺,不瘦弱。

3.2 群体动态指标

每亩基本苗25万~30万,越冬期总茎数70万~90万,起身期总茎数120万~140万,抽穗期穗数45万~50万。

3.3 产量结构指标

亩穗数38万~42万,穗粒数28~30粒,千粒重≥44g,亩产量400~500kg。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冀东平原区种植,并具有节水性、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优质特性兼顾的冬性冬小麦品种。可以选用京冬8号、京冬12号、轮选987、中麦9号、北京0045、京冬22号、中麦175、北农9549、乐639等品种。播种前准备

5.1 种子质量和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进行精选。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纯度不低于99.0%,净度不低于99.0%,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为预防土传、种传病害及地下害虫,可以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应采用药剂拌种。预防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虫,14

采用40%辛硫磷100ml、2%立克锈150g(或2.5%适乐时150ml),对水5kg,拌种100kg,闷种4~8小时,晾干后播种。全蚀病病区药剂拌种,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蚀净200ml,其他药剂和方法不变。

在因收获期间遇雨等原因造成种子质量较差的年份,不提倡用含三唑类的杀菌剂包衣或拌种。

5.2 保证适墒播种

土壤墒情不足的,前茬玉米收获前10~15天或收获后浇水,或先整地后浇水。每亩灌水量40~45m3。土壤过湿的,要先进行浅耕或粗耙散墒。5.3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

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从玉米收获开始,应按规范化作业程序进行秸秆还田、整地和播种作业。在机械收获玉米的同时或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2~3遍,长度3~5cm,铺匀。5.4 施用底肥

根据地力基础和肥源情况,适量施用有机肥。一般地块化肥施用量可按每亩纯氮12~14kg,磷(P2O5)7~8kg,钾(K2O)4~6kg,硫酸锌1~1.5kg施用。全部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50%底施。施用的化肥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5.5 耕地、整地和修整垄沟

已连续3年以上旋耕的地块,须深耕20cm以上。最近3年内深耕过的地块,可旋耕2遍,深度15cm左右。深耕或旋耕后耱压、耢地,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近年冀东平原麦区为减少农耗时间,用小麦旋播机播种小麦,旋耕、播种一次性完成作业。值得继续推广。

结合整地修整好田间灌溉用的垄沟。提倡采用地下管道输水。采用地上垄沟输水的,垄沟宽不超过0.7m。播种技术

6.1 播种期

日平均气温16~18℃为适宜播种期。在一般年份,从北向南的适宜播种期为9月27日至10月5日。6.2 播种形式

一般采用等行距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种均匀,保证田间出苗整齐一致。但是,准备在小麦行间套播夏玉米的,可以采用其他行距配置形式。6.3 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以保证每亩基本苗25万为宜。以后每推迟1天,每亩基本苗增加1万~1.2万,但最高不超过30万。

采用符合前述标准的种子,在适宜播种期开始的前5天内,每亩播种量12.5kg。以后每推迟播种1天,每亩播种量增加0.5~0.6kg,但最多不超过每亩15kg。种子质量(特别是发芽率)低于前述标准的,应适当增加播种量。6.4 播种深度

4~5cm。在此深度范围内,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浅;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浅;墒情差宜深,墒情好宜浅的原则。包衣种子要比未包衣的种子播种浅一些。6.5 播种后镇压

播种后根据墒情适当镇压。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要马上镇压;早晨、傍晚或阴天播种,墒情好的,可待表层土壤适当散墒泛白后镇压。镇压后最好用铁耙耥一遍,保证表层煊土。6.6 做畦

为实施节水灌溉,采用小畦灌溉。根据农户田块情况,一般畦宽4~5m,长7~10m,面积30~50m2为宜。冬前及冬季管理

7.1 查苗补种

播种后至出苗期间遇雨,雨后要注意锄划,破除板结,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发现麦垄内10~15cm无苗应及时补种,补种时用浸种催芽的种子。如在分蘖期出现缺苗断垄,要就地疏苗移栽补齐。补种或补栽后实施肥水偏管。

7.2 冬前病虫草害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虫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类杀虫剂在田边和地头喷5~10m宽的药带,防止灰飞虱等害虫迁入。有小地老虎为害的,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农药与细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亩用30kg撒入田间,防治小地老虎。播种较早,有土蝗、蟋蟀为害的,每亩用10kg麦麸拌入常用杀虫剂,中午撒入麦田防治。有禾本科杂草的地块,可选用世马、阔世马进行冬前防治。每亩用30g,加30kg水均匀喷雾。注意在小麦3~5叶,杂草2~3叶期除草效果好。7.3 冬前灌水

除小麦播种到越冬前有有效降雨,土壤墒情好的年份以外,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3℃左右时灌冻水,由北向南约为11月23日至11月30日。每亩灌水量40~50m3。灌水后及时锄划,松土保墒。7.4 锄划和镇压

12月中旬及2月中旬抓紧锄划松土,先锄划后镇压,弥合裂缝,保墒及防止冻害。7.5 冬前及冬季禁止麦田放牧 春季管理

8.1 锄划

小麦返青期前后,及时锄划,增温保墒。8.2 浇水

一般年份春季浇2次水。起身拔节期浇第一水,抽穗扬花期浇第二水。特别干旱年份在开花后10~15天补浇第三水。每次每亩灌水量40~45m3。8.3 追肥

春季每亩追肥量为纯氮7~8kg。一般品种结合浇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8.4 喷施化控剂

对于旺长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种,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控制倒伏。每亩用量30~40ml,对水25~30kg均匀喷施。喷施壮丰安可与喷除草剂结合进行。8.5 春季病虫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防治阔叶杂草,在起身期每亩用56%二甲四氯50~70g 16

(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5g),加水30~40kg喷雾。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发生麦蜘蛛,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

8.6 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从孕穗期开始,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可以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

首次“一喷三防”在抽穗后开花前进行,以防治吸浆虫、麦蚜为主,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啶虫脒2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50%多菌灵75ml,或75%甲基托布津50g)、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kg,喷雾。

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重点防治穗蚜、白粉病、锈病,并预防早衰和干热风。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g(或20%三唑酮乳油30ml)、磷酸二氢钾150g,叶片有早衰迹象的可以加入尿素450g,对水45kg,喷雾。收获

完熟初期及时用能将麦秸粉碎、抛匀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割茬高度不高于15cm。

6.优质蛋白玉米栽培技术 篇六

关键词:优质蛋白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1 选择合适的品种

1.1 品种的生育期。

晚熟品种, 生育期较长, 在适宜播期内应适时早播。而中早熟品种, 适插期较长, 可根据气候、土壤以及综合生产形势选择播期。在两熟或多熟区, 播期确定还需考虑前后茬口的安排, 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1.2 品种的托病性。

品种的抗病性和当地的主要病虫害也是选择品种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调整播期, 可使玉米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程度。调整播期可大大减少玉米病毒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病率。播期适宜, 结合种衣剂防治, 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1.3 种子特性。

选用硬质或半硬质杂交种。与普通玉米相比,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具有更明确的区域性。由于粉质杂交种易感穗粒腐病, 多雨地区不宜种植, 所以应选用硬质或半硬质胚乳的杂交种, 穗粒腐病害轻, 产量高。

2 科学播种

2.1 隔离种植:

优质蛋白玉米是由O2隐性基因控制的, 在纯合情况下才表现出优质蛋白特性。如接受普通玉米的花粉, 其赖氨酸含量也和普通玉米一样。因此, 在生产上种植优质蛋白玉米的地块必须与普通玉米隔离, 一般相隔300米, 不让它们相互串粉。如果大面积连片种植, 隔离差一点, 影响也不大。

2.2 选用硬质或半硬质杂交种:

与普通玉米相比, 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具有更明显的区域性。由于粉质杂交种易感穗粒腐病, 多雨地区不宜种植, 所以应选用硬质或半硬质胚乳的杂交种, 穗粒腐病害轻, 产量高。

2.3 进行种子处理:

为防治和减轻病害,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晒种和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按种子量的0.2%拌种, 或用种子量的2%种衣剂13号包衣。或用“绿风95”500倍液浸种, 均有防病增产效果。

2.4 精心播种, 一播全苗:

优质蛋白玉米子粒结构较松, 容易霉烂, 幼芽顶土力也差, 播种偏深, 墒情不佳, 土壤板结等都会造成缺苗断垄。因此, 在播前要精细整地, 做到无坷垃、不板结、墒情适中。播深3厘米~5厘米, 及时防治地下虫, 确保全苗。

3 合理控制播种密度

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优质蛋白玉米的产量, 但密度过高会使子粒的蛋白质含量及油分含量下降, 赖氨酸含量也呈下降的趋势。因此, 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均有很大的影响。从优质蛋白玉米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来看, 种植密度不应过大。合理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土、肥、水条件、品种特性及田间管理水平来确定。

3.1 品种特性。

品种不同, 耐密性有很大的差异。而种间耐密性的差异主要是由株型和生理耐弱光能力的不同造成的。品种的耐密性是一个品种生产性能的综合体现, 不能仅仅根据品种的一二个特征的夹角来确定, 试验与实践是检验品种耐密性的最佳方法。耐密性强的应适当密植。

3.2 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

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与合理密度关系密切, 土壤肥力和施肥量水平与合理密度关系密切。土壤肥力高, 施肥量大而合理, 适宜的密度就大。

3.3 土壤水分与灌溉条件。

土壤水分供应能力和灌溉条件是影响适宜密度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抽穗前后的1个月内, 土壤水分状况对产量影响很大, 如果这个时期严重干旱可导致玉米绝收。确定播种密度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情况和灌溉条件。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 种植密度应该小。

3.4 地理位置。

在不同的纬度和海拔, 由于日照时间、日照强度、光谱组成以及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不同, 品种株高和叶面积均有所变化, 因而适宜密度也相应发生变化。

4 合理施肥

4.1 确定施肥量。

研究表明, 适量增施肥料如氮肥、磷肥提高产量的同时, 可以提高优质蛋白玉米的赖氨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但要注意不要过量施肥。施肥过量不但不会增产, 反而会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施肥量要根据产量目标、土壤肥力、品种对肥料的反应等因素计划施肥的种类和数量。

4.2 以产、以工定肥。

就是根据目标产量、单位产量形成的需肥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和叠加利用率、土壤肥力和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土壤对各元素的吸附固定特性以及肥料小的养分含量确定实现目标产量的需肥种类利用量。以种定肥。就是说玉米对氮素的利用性没有差别。因此, 最好能根据主要肥料的肥料试验结果或利用品种介绍中的肥水反应特性来决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以势定肥, 是要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肥料调配。生长发育进程中, 相对植株形态和组织养分诊断确定植株的苗养状况。

4.3 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

科学施肥是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保障。根据玉米的吸肥规律以及土壤、肥料持点、营养元素施入土壤后的形态变化及转化, 确定适宜的应用次数、施肥时间、肥料比例以及施肥方法, 最大程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1) 要施足基肥。基肥, 也称底肥, 包括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补施的微量元素肥料以及部分氮肥。春玉米基肥可施入全部氮肥的15%~30%;夏玉米通常可利用前茬作物肥料的后效, 但时间允许时尽量设法施入基肥。基肥有条施、撤施和穴施等方法, 以集中条施和穴施效果较好, 特别是磷肥和其他一些易被土壤固定的元素, 施用时最好不要微施。另外, 各种肥料最好与有机肥混匀后施入; (2) 施适量种肥。种肥放在种子的附近, 在种子发芽及芽苗生长阶段, 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 有利于齐苗、壮苗; (3) 分期追肥。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和生育特点, 施好攻秆肥、攻穗肥和攻粒肥。攻秆肥:就是在拔节期追肥, 攻秆肥施肥的时间应考虑基肥、种肥的施用情况, 当基肥或种肥充足时, 攻秆肥施用不宜过早。攻穗肥:玉米拔节期至抽雄期间追肥称为攻穗肥。攻穗肥多采用速效组肥, 结合中耕或浇灌进行。

5 综合防治病虫害

防治玉米病虫害要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早防早治, 把病虫害损失减至最低限度。

5.1 苗期地下害虫的防治。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可通过播前药剂拌种、毒土、诱杀成虫等方式进行防治。

5.2 丝黑穗病的防治。

(1) 调整播期。适时晚播可以增加种子出苗速度和幼苗生长速度, 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试验证明, 播期调整对丝黑穗病的按制率可达90%以上, 其效果超过药剂防治; (2) 调节土壤墒情, 施用种肥。改善种子发芽出苗的水分及养分条件, 做到播种后种子早出苗, 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及出苗到三叶期的时间; (3) 在旱地和高寒区, 进行地膜覆盖种植; (4) 进行种子包衣。

5.3 粗缩病的防治。

玉米粗缩病仅通过灰飞虱传播。水肥不足, 有机肥施入偏少, 造成玉米免疫力减弱, 也利于病害发小。主要防病技术为: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尽量做到播种期基本一致。改变耕作制度, 重病区减少麦田套种干米的曲积。冬春季和玉米播种前后清除田间地间杂草, 消灭传病媒介灰飞虱的越冬和繁殖的场所。调整播期, 使玉米苗期避开灰飞虱迁飞盛期。合理施肥浇水,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促进玉米健壮生长, 缩短苗期时间, 减少传播机会, 增强抗耐病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光灿, 杜振云, 陈步峰, 等.优质蛋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07 (20) .[1]程光灿, 杜振云, 陈步峰, 等.优质蛋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07 (20) .

7.高淀粉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篇七

【关键词】 高淀粉玉米 高产优质 栽培技术

1. 精细整地,保住墒情

精细整地是保证出苗质量的重要措施,最理想的是秋整地。秋整地的优点是土壤经过秋冬冻融交替结构得到改善,便于接纳秋冬雨水,有利于保墒。而春整地容易失墒,土块不易破碎,影响播种质量。

2. 做好播前准备,保证播种质量

2.1种子精选 应选择产量高、抗性强,淀粉含量不低于73%的品种,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4%。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晒种和种子包衣等方法对种子进行处理,以增加种子生活力,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减轻病虫为害,达到苗全、苗齐和苗壮的目的。选择晴天,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土场(不可选用水泥场地)上,连续曝晒2~3天,并注意翻动。在播种前选用安全的玉米专用种衣剂吉农4号进行包衣,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同时对玉米茎腐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3播种量 种植密度一般为3500~4500株/亩,应根据地力水平和生产条件对密度进行合理的调整,条件好的地块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条件较差的地块可以适当降低密度。

3.适时播种,确保全苗

高支链淀粉和高直链淀粉玉米都是由单个隐性基因控制的,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和管理除了与高淀粉玉米相同外,还要控制纯度。一般采用自然屏障隔离、空间隔离(500m以上)等方法,以防串粉,否則影响这两种玉米的品质,直接影响其商业价值。

3.1中部地区 在4月15~25日播种,土壤表层5~10cm地温稳定在8℃~10℃为宜,抓好播种质量,做到一次播种一次拿全苗。

3.2西部地区 春季土壤墒情差,必须座水种或催芽座水种,播种时最好浅播。

3.3东部地区的平川地 当土壤表层5~10cm地温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丘陵及岗坡地可适当提前3~5天;地膜覆盖栽培比露地玉米提早5~7天。

4.科学用肥,深施深追

4.1施肥量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产量指标等确定适宜的施肥量,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及微肥,还可以使用优质的玉米专用肥。

4.2底肥与追肥 底肥在整地时施入肥料沟的沟底,深度10~15cm。如施用缓释长效肥料作底肥,播种时一次性施入。用量为氮肥总用量的1/5,磷肥总用量的3/4,钾肥总用量的2/3。根据玉米长势确定追肥时间和次数。玉米长势好的地块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肥,长势差的地块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

4.3种肥隔离 在播种时施用,但要做到种肥分开。用量为:氮肥总用量的1/10,磷肥总用量的1/4,钾肥总用量的1/3。

5.播后苗前进行化学除草

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及气候条件等情况,选择安全、经济、高效的除草剂适时进行化学除草,并结合人工和机械除草措施。在播种后除苗前,用50%乙草胺乳油或90%禾耐斯,或者40%阿特拉津胶悬剂、72%的2,4-D丁酯乳油进行土壤喷施。在保护性耕作杂草较多的地块应比一般田块喷施量增加30%~40%。

6.玉米田间管理

6.1及时间苗、补苗和定苗条播和穴播的地块,玉米3~4片可见叶时及时间苗,4~6片叶时及时定苗。定苗时应该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大小苗留齐苗,去病苗留健苗,去混杂苗留纯苗。

6.2适时中耕6~7叶时中耕除草和培土,定苗后进行2~3次中耕除草,防止后期倒伏。如植株表现出缺肥症状,结合中耕进行适量补肥。

6.3水分管理 应根据旱情和生长期的需水规律进行灌水。

6.4促熟措施对生长发育迟缓及种植晚熟品种的地块,喷施微肥、生长调节剂等,以保证玉米安全成熟。

6.5防治病虫害

春玉米区对产量影响大的病害是丝黑穗病(大发生年份有的品种减产20%~30%),以三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对丝黑穗病除通过抗病育种途径外,可以在播种前用种衣剂吉农4号进行种子包衣,同时对防治茎腐病、丛生苗等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主要虫害玉米螟,在东北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大发生年减产可达10%~20%。对玉米螟防治采用白僵菌封垛、高压汞灯等生物与物理方法进行防治,还可以用赤眼蜂防治,在喇叭口末期,用BT乳剂制成颗粒剂置入玉米的心叶中或对水喷雾。粘虫,可在6月中下旬进行防治,用菊酯类农药或用80%敌敌畏乳油喷雾。

7.适时收获

上一篇:浅析初中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下一篇:学习时代楷模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