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2025-01-07

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精选19篇)

1.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一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

教学内容和目标:

了解古典戏曲的有关知识

一、戏曲,主要包括宋元杂剧、元杂剧、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剧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曲和明清传奇。

二、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类。小令只用一曲;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三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曲数都是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一韵到底。套数是杂剧的基础,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又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

三、奇是明代的主要戏曲样式,并延续到清代,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析一楔子,不打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曲,并加曲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曲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未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唱;传奇中称科而不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一曲戏有下场戏。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取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一折用同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桃花扇》中《哀江南》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主角是生、旦。传奇也有未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杂剧和传奇的语言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组成。曲词、宾白是人物台词,科介是一种舞台说明。

角色名:未(男子)外未(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三花脸)

宫调和曲牌

曲牌和词牌一样的,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每一个曲牌,在韵上必然属于一种宫调。宫调是音乐术语,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如《窦娥冤》中《正宫》就是一种宫调。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临川四梦:明代汤显祖的《牡丹记》《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

作业设计:整理笔记

板书设计:

中国戏曲介绍

一、杂剧和明传奇的异同。

二、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三、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四、临川四梦

2.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二

1.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 在音乐鉴赏课中, 恰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良好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对于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情感, 理解音乐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 作曲家用音乐的语言抒发内心情感, 而聆听者未必能读懂作曲家的意愿。 根据乐曲创设情境, 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 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从而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 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 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有趣味性。 学生在情境中聆听和学习, 犹如身临其境, 鉴赏音乐不再只是单纯地从声音中寻找作曲家的内心世界, 而是给乐曲赋予了更贴切、更真实的场景, 使学生更容易读懂作品, 读懂作者心声。

2.培养学生敏锐聆听和感知音乐的兴趣。 音乐鉴赏一般都是从音响感知入手, 而后进入情感体验、认知理解与想象联想, 直至完全领悟音乐思想和意境。 音响感知是指通过听觉获得的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印象和总体知觉。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更是听觉的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全过程。 因此, 在音乐学习中, 聆听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作为欣赏者,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要有辨别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 把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音乐的主题、旋律、乐段及整个乐章的音乐结构, 进而聆听一首完整的乐曲。 当我们聆听这首完整的乐曲时, 并不是把听到的音响当做一些互不相关的、孤立而没有什么意义的单纯音响, 而是要把它作为具有某种表现意义的艺术综合体加以感知。 只有这样, 欣赏者才真正感知动听的音乐音响, 这样的聆听和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我们可以从旋律入手, 引导学生全面聆听音乐音响内容。 旋律是表现音乐的主体, 音乐艺术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旋律实现的, 旋律的抑扬顿挫和起伏跌宕, 有效地传达音乐艺术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学生在聆听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时, 旋律会带领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大概印象, 这是由他们已经具备的音乐素养和先天的审美能力决定的。 在初次聆听之后, 要感知旋律中的真情实感, 则需要教师作进一步引导。 例如在上悲剧美这一节课时, 笔者选用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作为鉴赏曲目。 由于很多学生对这首音乐作品比较熟悉, 再加上它的旋律非常优美动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并没有在聆听之前对乐曲作任何介绍, 但当乐曲旋律一出现, 很快就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曲名及作曲者, 即使不知道曲名的同学, 在听完一遍旋律之后也能够判断出乐曲的感情基调。 面对这样一现状, 教师在鉴赏时只需简略介绍一下乐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的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分析旋律中的情感与内涵。

3.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整合。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对教材进行调整、补充、删减, 对同类题材或是同类题材不同体裁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采用比较式音乐教学方法, 使学生增加对音乐的积累, 加深对音乐的印象。比如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可以进行适当整合, 通过南方民歌和北方民歌的对比, 以引起学生对南北方音乐文化方面的风格、特色的关注, 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把握也会更深入。对于补充的教学素材, 可以立足于本地区的音乐资源, 如当地的民歌、戏曲。 作品难度较大的教学素材,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适当浅化、拓展。 适当选取一些学生喜爱的教材外的其他曲目 (健康积极的流行音乐) , 有机整合到教学内容之中。 针对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比较偏、难、不典型、和学生生活实践相脱离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应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新作品及时补充, 灵活调整部分教学效果不太好的活动设计, 使教材的内容与活动形式更能适应教学需求。

4.做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堂的导入。 学生对音乐鉴赏普遍存在很高兴趣, 但是教师也不能忽视课堂导入。 有的音乐作品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导致学生兴趣降低, 教师做好音乐导入可以降低学生的心理接受难度, 更顺利地进行音乐鉴赏。图像导入法是经常使用的方法。 借助MTV、VCD、图片等影像资料, 选择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音乐作品, 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在上课之前, 对音乐作品进行认真分析, 寻找相关图像资料, 给学生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 游戏导入法可以让学生动起来, 让思维和身体在活跃的状态中进行音乐鉴赏。 教师可以选择音乐作品, 采用合适的游戏方法, 让学生迅速进入游戏学习中, 过渡到音乐鉴赏中。 很多音乐作品都有深厚的历史背景, 利用历史故事做好音乐作品的导入, 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吸引学生注意力。 《水调歌头》这首乐曲有优美的旋律、华丽的辞藻与细致的描述, 在进行歌曲导入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将《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特点, 给学生讲述出来, 这样学生就会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水调歌头的氛围中, 一边演唱音乐歌曲, 一边进行心灵的洗涤, 完成音乐鉴赏。

3.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 篇三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现状;有效措施

音乐课是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路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音乐鉴赏课是高中一年级的必修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大部分高中学校,音乐鉴赏课被看做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音乐鉴赏课的作用就是用来放松身心的,根本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对于学生父母而言,音乐鉴赏课只是一门副科,上不上都无所谓;对于社会公众而言,高考科目中并不包含音乐鉴赏课,简单的学习就可以。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发现,不管是对于谁而言,高中音乐鉴赏课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即便是如此,很多高中学生还是能够看到音乐鉴赏课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知识,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笔者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从音乐课堂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如何才能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呢?只有针对现阶段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鉴赏课的学习。

一、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现状

(一)教学方法落后,过于死板

虽然大部分高中音乐教师都对新课标教学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没用将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的重点。音乐鉴赏实施和技能的学习,都是分开来进行教学的,别=并没有将两者有机的融合成为整体,使得整个的教学课堂显得过于死板。

(二)学生缺乏音乐基础

众所周知,音乐鉴赏课需要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音乐创作活动十分感興趣,但只热衷于做观众,并不积极参与到对唱、节奏等难度系数较高的游戏中来。同时,对着音乐乐谱就能直接演唱的学生很少,只有几个音乐特长生能够正确演唱出来。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都不是很好,只简单的了解一些流行音乐,并没有受到专业的音乐训练。

(三)学生主观意识的不重视

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都会走神,精神不能集中,甚至有些学生会将其他学科的作业带到音乐课堂中来完成。在这部分学生看来,音乐学科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并不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因此学生的学习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

二、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导语教学的作用

导语教学是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程的有效途径。导语作为新课导入的语言,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个步骤。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发挥出导语教学的作用,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欣赏《十里风雪》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导语:在旧社会时期,辛勤劳动、忠厚老实的杨白劳饱受地主的压迫,但却又无力反抗。这首歌曲到底是如何表现杨白劳尝尽人生心酸却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杨白劳对旧社会的强烈控诉。通过这样的问日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这堂课的学习,这样学生就能集中精神,专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搭建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学习的平台。这种平台搭建要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况,通过设计悬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音乐鉴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此同时,在学生能够初步形成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之上,教师再进行具体的音乐理论的教学,与学生共同谈论并解决欣赏之前的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发现音乐作品的魅力,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以收集课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引入到课堂中华来,供学生进行欣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重视音乐学习

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中,可以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教学课堂,着手于资料的收集、整理等方面,以此来培养学生能够的主人翁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做好教学引导工作,才能挖掘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

例如,在进行《义勇军进行曲》这首音乐作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认识到该歌曲的艺术价值,从心底开始重视音乐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的学习。

(四)提高教师水平,开展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

开展有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要求音乐教师积极参与相关的音乐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以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不断的扩充自身的音乐知识,提升自我的音乐素养。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备课,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另外,教师还要不加强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学习,由于音乐所涉及到领域十分广泛,要完全理解音乐教材,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教师必须不断进行人文科学知识方面的积累。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存在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巧妙的设计短语进行新课的引入;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看到音乐鉴赏课程的重要性和作用性。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上好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课。

【参考文献】

[1]张广彬.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探微[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10)

[2]韩毅.探索高中音乐鉴赏课的特色化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8)

4.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理解作品的审美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能力目标:用听、唱、议等方法欣赏作品,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颂》的艺术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先演奏一首钢琴曲献给大家,请欣赏。

1、大家知道我刚才弹的是什么乐曲么?(黄河协奏曲第二乐章《黄河颂》)

2、很好,那么同学们对黄河了解多少呢?请大家发言。

A、黄河协奏曲共分四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殷承宗改编。B、乐曲材料源于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二、欣赏《黄河颂》:

1、首先大家先看看这几幅图片,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壶口瀑布(山西省),河套平原(内蒙古省)。黄河的全长多少,流经几个省份。黄河为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2、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对黄河有过文学绘画艺术的写真,例如李白的一句千古绝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我们近代现代的艺术家则用音符的形式来抒发对黄河的敬畏之情。

A、(幻灯出示作者冼星海照片)大家认识这是谁么?

B、那么大家谁知道冼星海的生平和一些作品?

3、好的,我们今天要了解欣赏的内容就是冼星海的《黄河颂》。

4、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播放)听过之后什么感受呢?

三、课堂小结:

5.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篇五

(一)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乐趣。

(二)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难点: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赏;引领学生思考教师课前已准备的试题板所示思考题目(题目的拟定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中的内容,难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赏唱段中重点部分节选,引领学生边听边依据题板、记录作答。

1、再次欣赏: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针对某些学生中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后再次欣赏。

2、分组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生资源(二)多媒体资源(三)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课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6.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种教学方式 篇六

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动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建立教学双方平等关系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了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样式,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者创设情境,学生充分参与,对教学内容通过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良性互动方式的探讨,使每一名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培养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为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东西方中心的理查德•维亚(Richard A.Via)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作为教师,你必须爱你的学生,或者爱你正在教的科目。倘若能两者都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除非你爱二者之一,否则你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黎巴嫩贝鲁特英语学校进修班的桑德拉•伊诺斯(Sondra Enos)教授曾任意挑选出100个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在14岁到32之间,平均年龄为17岁。然后对他们理想中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品格作了一番调查,结果显示,同早期冰冷无情的师生关系相比,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受学生的欢迎。随后,桑德拉伊诺斯把学生的意见记录下来加上她自有见解的评论:1.一个好老师应年轻活泼,或者心态年轻活泼。2.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3.他不应言行高傲,不要像命令仆人似地命令我们。4.一个好老师知道的东西应比书上的内容多得多。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学生经常表示希望有位有同情心的老师,这个老师应记得“自己当学生时什么样儿”,最后,出人意料地有些学生竟提到了老师的外表,“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地瞧着她我没有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喜人。”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德的灵魂是爱,教师的职责更具有神圣的使命。顾明远教授形象地比喻说:“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养育下一代,可以牺牲自己。”如果我们把培养学生当作整个人生命的延续,就会去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到 “师爱胜于母爱”。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

二、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尊重个性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让每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我们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

音乐学习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景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互动。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才能获得。现在是信息与网络的时代,使得计算机成了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重要资源。音乐与计算机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对接。他不仅拓宽了音乐教学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意义是带来了音乐学习中的思维方式变化。通过分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中案例,可以看出这节课是一节同传统和常规完全不同的音乐课堂教学,那是个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教师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如果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音乐教育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就,那是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养成个体服从群体,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并开发一切可以营造音乐活动的形式,在《音乐鉴赏》的《民乐篇》这节课中可以利用鼓、锣、镲这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几个学生演奏一组打击乐小合奏;在《戏曲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们表演《智斗》中的几个典型人物并能够演唱几句典型的唱段;在《器乐篇》这节课中可以让学生随鼓乐的节奏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3.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所以,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想像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而音乐又是想象和联想的源泉,因为,音乐以她特有的属性赋予了右脑无穷的想象。(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度重视左脑的逻辑思维推理的发展,而忽视右脑作用的开发。)音乐具有音乐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反倒为创作者和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音乐的语言分描绘性和象征性两种,描绘性语言岁能够通过模仿、联想等手段达到写景状物的目的,但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音乐更多地决定了语义表达上的抽象性,更何况无标题音乐在乐义的理解上是存有很大的空间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并鼓励他们多多发表意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乐音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境。

四、音乐选材多样化、实践丰富化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可如果教师只是严格遵循教科书而不越雷池半步以为单调的讲课本、专听深不可测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些本来非常喜欢音乐的“小听众”和“小演员”,因此,我们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遵循美育原则,培养艺术能力和各种文化素质

人不仅有灵魂,还有智慧,智慧是经由灵魂统合的各种智能的整体,这些智能就是哈佛大学零点中心不久前揭示出的人类的各种智能,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适应智能等。智慧绝不是各种智能的想加,而是经由知觉和想象,各种智能发生联系和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他是一个高级存在,同时也是与国际综合国民素质相互竞争需要的反映。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和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哲学的、生态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美学的和创造学的各种学科观点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更全面、深刻、动态、开放的艺术新理念。艺术(音乐)修养高的人能够更深刻低理解人生,从而影响他的生存质量,关键是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功利对人的束缚,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艺术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将各门艺术之间“艺艺相通”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贯穿课本教学内容,吸纳流行乐或贴近生活、富有时代特点的优秀音乐艺术佳作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层出不穷。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假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植根教材,掺和一点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广场音乐、网络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3.提供交流、合作机会,开展丰富的综合艺术实践

在人类社会愈益开放的今天,如何避免个体的锢闭、狭隘,从而与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是一个十分凸显的问题。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找到了交往机会,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重唱、重奏、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音乐讲座、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电声乐队、话剧编演团、口琴、电子琴等等一切可以因地制宜的各种活动项目。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7.高中音乐鉴赏课还可以这样上 篇七

一、就课外而言, 要让学生从各方面入手, 拓宽知识面, 培养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课堂欣赏曲目有关的音像、图片, 也可以协助学生录下与作品有关的音频材料, 配上解说, 形成一个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同时, 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比如高中音乐鉴赏之“勋伯格”, 勋伯格的作品以无调性音乐为主, 他的作品风格是放弃调性以及传统音乐中对结构框架的组织手段。根据这些特点, 学生通过自制一些无调性音乐音频, 配上一些简单的表演来表达作品的内容, 认识到原来没有调性一样可以成为作品, 从而进一步了解音乐的神奇之处。

二、就课内而言, 切忌把鉴赏课上成理论课, 要让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一, 播放本节课最精彩的音乐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走进神圣而奇妙的音乐殿堂。之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而教师要做的就是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鼓励他们, 及时给予评价, 从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第二, 在学生复听音乐作品的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介绍作品背景,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例如, 我在高中“音乐鉴赏———独特的民族风”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 通过对蒙古、新疆、西藏三个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阐述, 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的发展与该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环境以及所经历的历史事件是密不可分的, 鼓励学生去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激发同学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从而进一步了解认识各民族的独特之处。

第三,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类型特点的过程中, 首先把确定各民族民歌特点作为音乐欣赏的研究主题。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宗巴朗松》和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时, 我问:“你们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民歌吗?”学生纷纷回答:“蒙古族、藏族、新疆维吾尔族。”“那为什么同是民歌, 演唱风格却不同呢?”从而使学生自己确立研究主题, 开始小组讨论, 而我仅仅充当引导者:“试想一下, 这三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生活规律有何不同?”同学们通过分析资料、讨论和研究分别说出了他们的观点, 最终我把他们的观点融合起来, 进行点评式分析。虽然《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和《牡丹汗》都属于民歌, 但由于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不同, 使旋律、曲调、情感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辽阔的草原》是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歌曲, 它的特点是由人民长期居住的环境、经济形态、文化交流形式, 尤其是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其旋律舒展悠长, 节奏自由, 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宗巴朗松》是一首藏族囊玛, 它是流行于西藏的一首传统歌舞曲, 其特点是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较大且悠长高亢;而《牡丹汗》则是新疆最著名的爱情歌曲, 新疆维吾尔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 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精华, 形成了维吾尔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其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经过分析讨论, 最终结论是各民族民歌的独特之处主要是由他们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决定的。这些结论是师生共同研究的成果,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感受到研究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学会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8.关于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建议 篇八

一、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理解不充分

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都把音乐教学的各个科目混淆在一起,把音乐鉴赏课看做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这种教学方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

2.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投入不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对信息的综合和收集,但是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施仍然不完善,无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3.不能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计划

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中教学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常常会受到其他教学科目的排挤,为考试科目让位,特别是学期末尾,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都处于停课状态,纷纷为主科“开绿灯”,这样就会使音乐鉴赏课教学时间减少、内容大大缩水,大多数学校不能完成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计划。

二、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欣赏氛围

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使音乐鉴赏课教学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另外,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让学生充分欣赏到音乐,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在课余时间经常播放一些适合高中生欣赏的音乐作品,在学校的礼堂或多媒体教室多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使他们在欣赏到佳作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加大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投入力度

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的保证,对此要加大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高中,可以多配置一些音乐鉴赏课必备的教学设施,如广播、电视、DVD、多媒体教室等;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就要利用当地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资源,把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与当地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在欣赏地方特色音乐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改变传统的考评模式

考评模式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把原先以考试成绩单为考评标准改变为以学生素质报告单为考评标准。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让学生自主地说出对作品的看法,摒弃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观点新颖、别出心裁,都要给予鼓励,真正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要想让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真正地从思想上提高对音乐鉴赏课的重视程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模式,加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韧劲,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生中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像钟子期一样的“知音”。

9.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九

教学过程

内 容 画面 时间

一、片头

10秒 内容: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修饰语在诗句中的作用。第1张PPT 10秒左右

二、正文讲解

4分钟10秒 第一节内容:问题的提出

理解下面诗句中修饰语的作用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稍稍将目光转移,诗人看到了天地间别的景物。“一片孤城万仞山”。对此仍是那样地强烈。城是“孤”的,是“一片”,山则众多,高达万仞。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愈见其城之孤。通过这一对比描写,祖国西北边塞的雄奇广袤之美显现出来了。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小结:修饰语在诗句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它往往在描写景物、传情达意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第2至3张PPT 80秒左右

第二节内容:探究研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讨论回答问题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第4张PPT 80秒左右

第三节内容:发展迁移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第5至6张PPT 90秒

左右

三、结尾

(20秒)内容:“把握修饰语,读懂诗家语”,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我的下一个微课是《古诗鉴赏题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再见!第7至8张PPT 25秒左右

教学反思

10.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十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以它独有的魅力享誉海内外。本课时我从“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了解到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学情分析:

学生不是专业学者,京剧艺术有博大精深,这堂课在知识了解上内容不能太多,专业性也不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能太难,教法要新鲜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乐体验。

教学目标:

1、让知目标:了解京剧的常识,如:行当、四功、唱腔、脸谱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自信自如地演唱和表演。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京剧艺术,让学生意识到这份宝贵遗产,需要不断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下去。教学重、难点:通过“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的欣赏方式,了解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让学生子主动学习中设想出延长国粹京剧的艺术生命力,吸引更多青年观众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号!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了课前音乐,知道老师要和大家讨论什么话题吧? 生:京剧

师:你对京剧了解有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京剧艺术的风采。

新课教学

(一)、四大行当:

师:做为国粹之一的京剧艺术非常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比如说,京剧里把演员分为四类,也就是四大行当。你们知道哪四大行当吗?

生:生、旦、净、丑。师:好,咱们来认识一下

A、生:是指剧中的男性形象,脸部化妆为淡妆,根据年龄、身份不同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B、旦:指女性形象,面部化妆进行了浓浓的勾描,显示出中国女性的古典没。分为花旦、青衣、老旦、武旦。青衣: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女性。花旦:天性活泼,直率爽朗。武旦: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老旦:老年妇女。

师: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同学们知道不知道? 生:不知道。

师:他们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梅兰芳。梅兰芳是以雍容华贵为特色,代表剧目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是一个很棒的艺术家。

C、净:净行最有特点的是他的脸,脸上颜色很夸张,演员的脸上涂满了油彩这就是脸谱,是京剧行当中脸上最不干净的角色。京剧中有二、三千个净角,它是扮演豪放、威猛、彪悍的男性角色,而且不同颜色脸谱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其中红脸代表忠贞,白脸代表奸诈,黑脸代表刚正不阿,蓝脸和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代表神仙、妖怪。

D、丑:这个行当表现那些灵巧、机敏、幽默、狡猾的小人物,它的脸谱很简单,在鼻梁周围画上不同形状的白色块,并且稍微把眉目轻轻一点,十分生动。

2、京剧伴奏乐器

师:同学们,认识了京剧的四大行当,那么你们知道它们的伴奏乐器有哪些吗?谁来说说看。

生:二胡、锣~~~~ 师:京剧的伴奏乐器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是给唱来伴奏而武场一般是给武打和走圆场伴奏的。

3、京剧四大功夫 师:京剧有四功,有谁知道它的四大功夫是什么? 生:唱、念、做、打

A、师:咱们先看念功。念就是“念白”,说话是一种经过提炼的舞台语言我们来欣赏一段念白,感受一下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是否一样?

师:大家说这段念白和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在哪里?

生:声调不一样,像唱歌一样,语速不一样等等。

师:京剧念白不同与生活语言,区别在于有音乐性,语言有节奏韵律。B、做:

师:再来看做功。做功是所有剧目都具备的,我们来欣赏一下什么是做功。

师: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大家看是什么? 生:穿针

师:京剧的表演艺术是以虚拟为手段,每一个动作表示一种含义。C、打:师:京剧中的打是武功。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京剧的武打动作范围广、难度大,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咱们来欣赏一段。

师:这段武打场面是不是很精彩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武戏演员刻苦练功的结果。

京剧在表演形式上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了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以“唱”为主要方式。唱就是指唱腔,它决定一个剧种的特点,我们了解一下京剧的唱腔特点。(课件播放京剧唱腔特点介绍)

师:接下来听唱段的时候,要仔细辨别它的唱腔,我们来听一个京剧名段《驸马不必巧言讲》,是《铡美案》的选段。《铡美案》的剧情哪位同学了解,给大家讲讲。

生:不知道。

师:我来讲讲吧。故事讲的是陈世美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进京赶考,结果高中状元,被招为了驸马,他的妻子千里招招从家乡赶来寻他,他不但不承认,还丧尽天良,企图杀妻灭子,幸亏包拯主持了正义。

这段唱腔就是包拯子啊开封府衙审问陈世美,但陈世美死不认账,包拯非常气愤时所唱的。

师:这段唱腔属于西皮还是二黄? 生:西皮

师:剧中包拯属于那一行当? 生:净行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来吧这段唱腔简单学唱一下,感受一下西皮唱腔。

(1)按节奏读歌词,师先读。(2)第二遍学生跟随老师来读。(3)个别词句节奏如有错误,纠正。(4)学习唱。

(5)最后一句我们来给它加一个动作。(师做生模仿)师: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刚才欣赏体验了西皮唱腔,我们再来欣赏“二黄”腔的一个唱段。《苏三起解》(课件播放)

师:这个唱段有什么特点? 生:忧伤、感叹等等

师:剧中人物苏三是哪一行当? 生:旦角

二、现代京剧

师:以上我们欣赏的所有片段,都是传统京剧的一些名段。那么,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建国以后出现了样板戏,也就是现代京剧。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是《智取威虎山》。我们欣赏它其中的一个选段《打虎上山》。这一唱腔表现了主人公杨子荣乔装打扮打入敌人内部的一段唱。(课件播放《打虎上山》)

师:大家来说说看,有什么不同的情绪?

生:抒情激情等等

师:前半段比较抒情,后半段是比较激昂,这段音乐的唱腔就是突破了传统京剧中二黄西皮不能连用的限制。那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学们都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回答

师:总结(从化妆、舞台效果、服装等方面来总结它们不同的地方)

三、戏歌

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流行音乐在人们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的一些传统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了解京剧,作曲家将戏曲音乐与流行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叫“戏歌”。《故乡是北京》就是一首又嗲表性的戏歌,我们来欣赏一遍。(课件)小结

11.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 篇十一

普通高中音乐鉴赏课,是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基础性模块,是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化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修养。在音乐鉴赏模块中,要坚持以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的原则,整合各种教学手段,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达到上好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该如何运用各种新颖有效的方法,创设出愉快学习的情境,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审美活动中,并且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状态下愉快地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愉快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音乐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各种理解、想法和问题,教师以鼓励支持的态度来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教师可在课堂中说“大胆说出来吧,让我们共同来解决”。教师放下威严的外表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都乐于畅所欲言。艺术鉴赏也是一种审美的过程,要给学生有视觉上的和谐和美感。教师的衣着要得体,美观大方;教态自然,示范动作有美感;要进行“微笑教学”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尽可能喜欢你,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友好、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育家杜威说过:“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真正愉快合作的相互的过程”。

二、创设课堂情境,体验愉悦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京剧,却知之甚少,甚至有陌生感和距离感。例如:在京剧欣赏梅兰芳的代表作时,课前老师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请部分学生跟随锣鼓的节奏简单的模仿一下戏曲的动作。动作虽简单,但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无论学生的即兴表现效果如何,对于他们的积极表现,老师都给予肯定。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三、探究多种课堂途径,鼓励交流合作分享,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是新课改的目标也是学生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曾经通过和学生交谈了解到,他们实际上并不满足于只是聆听音乐,他们更乐于动脑动手,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留一点给他们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展示他们才艺及个性的空间,以此来体验音乐的奥妙和创作的乐趣。

(一)分组交流

老师可以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六至八人,要求他们共同完成一些既定目标。在创作、表演、讨论过程中,让学生们各自发挥聪明才智。因为他们在小组中容易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变得主动与活跃。

(二)故事引入

在鉴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老师播放音乐,学生思想开小差的局面。其原因是:学生听不懂旋律,感受不到音乐形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办法之一就是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生动有趣或曲折的故事中愉快地学习。可以结合故事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古曲《流水》时,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通过小故事,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而且还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也可以利用音乐来创编故事。

(三)游戏介入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它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又能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高中生由于年龄特征而显得沉静些,做做游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游戏形式,都要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我认为,遵循愉悦原则有一个度的问题,不能盲目考虑学生的愉悦心境,否则很容易形成一个误区。例如:有些教师为了创设愉悦气氛,准备了大量的同学们比较喜爱的题材做铺垫,有时会让学生莫名其妙,甚至还导致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如果一节课只是华而不实,对该学习的知识没有掌握,对欣赏的音乐没有领悟其内涵,最终会冲淡教学目的。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既要有声、色等感观的愉悦的教学,又要有兼含美育和认知,情智统一的审美态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2.基于微课理论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篇十二

一、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是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中很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也非常适合微课条件下的音乐鉴赏教学。微课教学中的教学时间相对而言是较为有限的, 这就需要教师迅速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引发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感受与认知。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立刻将教学主题呈现给学生, 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立刻感知到所鉴赏的音乐以及曲目的风格、特征, 并且慢慢形成自己的主观感受。

在学习《黄土高坡》这首经典歌曲时, 教学重点在于要让学生感受与欣赏到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及不同民族风格的基础上, 让学生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和形式。民族音乐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地域的文化特色, 其中也凝结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元素。鉴于当下学生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 大部分学生对于民歌的感受不是很深刻。民歌往往不是学生喜爱的音乐类型, 学生也很难在静静的聆听与欣赏中感受到民族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意味。

在开展《黄土高坡》微课鉴赏教学时, 作者除了让学生重点学习这首曾经脍炙人口的歌曲, 还让学生赏析了两首最具代表性的西北民歌《花儿》和《信天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环境, 在微课教学的开端作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学生看到这段视频后都很感兴趣。这显然是学生更为熟悉的音乐, 而且《超级女声》节目平时就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 通过对这段视频的欣赏作者很快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 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再让学生来欣赏这两首原汁原味的民歌, 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也在一点点地形成与深化。

二、分组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能够很好地在微课教学中发挥其辅助作用。分组教学法中通过给学生分配不同的教学任务不仅能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还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鉴赏课的教学氛围中。鉴赏课的教学中往往给学生感受的音乐素材都是同一类型或同一主题的, 这正好为分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前提与契机, 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在每个小组内安排不同的鉴赏任务。音乐鉴赏的过程本来就较为主观, 在完成小组鉴赏后不同小组可以开展交流探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欣赏同一主题的音乐作品后自己所形成的感受。这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积极交流, 还能够深化学生在鉴赏课中的体验, 是对微课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

在进行“亚细亚民间风情”这一章的鉴赏教学时, 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感受与体验歌曲中蕴含的音乐情绪, 在此基础上逐渐认识民族音乐中蕴含的跨文化风情。亚细亚是和我国相隔较近的地域, 从文化根基来看都受到亚洲文化的影响, 这些也渗透到了音乐作品的创作与表达中。在学习这一章内容时作者会有意识地让学生既体验到亚细亚民族音乐和我国民族音乐间的联系与共通, 同时, 作者也会让学生慢慢体会其中微妙的差异。

为了更好地开展微课条件下的音乐鉴赏教学, 作者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 让每个小组分别来鉴赏《清津浦船歌》《晚上的拉格》和《塔尔即兴独奏》这三首曲目。学生在鉴赏时都非常认真, 赏析过后作者也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交流互动。在沟通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亚细亚民间风情的认识, 也加深了学生对民歌的地方风格的体验与感知。

三、归纳比较法

比较归纳法同样是鉴赏课教学中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鉴赏课教学强调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特点的感知, 而这些往往在比较的过程中更容易得以显现。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相近或相似风格音乐作品的对比赏析,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风格的体验, 还能够让学生慢慢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独有特点。

此外, 比较后的归纳总结也很有意义, 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相同体裁及具有相同音乐元素的作品的特点有更好的总结, 还能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走进非洲与美洲”是很有韵味的一章, 在微课教学中作者会有意识地将非洲民间音乐和美洲民间音乐两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放在一个课时内, 采用比较鉴赏法, 引导学生利用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 欣赏比较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的不同风格, 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特征。这个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非常受用, 在比较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两种不同风格民间音乐的感受能力, 还慢慢形成了对跨文化背景下的民间音乐的统一体验。这种统一中有分化、相互融合而又各具特色的审美过程是对学生音乐鉴赏水平的一种很好的塑造。

四、延伸拓展法

鉴赏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某个时代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认识, 更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拓展与延伸。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千百年来音乐作品之所以可以一直流传下来, 并且不断带给人们新的影响与感悟, 都源于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与美学特征。要想让学生在音乐鉴赏微课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曲目鉴赏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要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艺术表达手法, 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

“音乐———从古典走向浪漫”是教材中很具价值的一章, 在这章的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鉴赏到人类近代音乐史中最为辉煌的一个高峰, 还能让学生慢慢领会鉴赏古典音乐的方式, 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作者会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 让学生和那个时代有更近距离的接触。作者会告诉学生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被称为“古典乐派”。这一乐派有着非常典型的艺术特征, 强调对人的思想诉求的表达, 并且作品中渗透着对于美和高雅艺术的强烈追求。同时, 作者也会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一些音乐人物。在欧洲十八世纪古典乐派中, 有三位杰出的音乐家为交响乐做出过重要贡献, 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 他们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些背景知识不仅是对于微课教学的一种丰富, 还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让学生在鉴赏课教学中有更多的收获与领悟。

要想让微课理论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在微课音乐鉴赏教学中采取情境创设法、分组教学法、归纳比较法以及延伸拓展法。这些方法都能够很好地在微课教学中发挥作用, 并且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微课教学,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涵养, 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本文将结合具体实例从不同层面谈谈基于微课理论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关键词:微课,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参考文献

[1]黄秀花.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探讨[J].快乐阅读, 2011 (12) .

[2]周咏泽.高中音乐鉴赏的有效教学初探[J].音乐大观, 2012 (3) .

13.《保卫黄河》音乐教案 篇十三

《保卫黄河》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根据课标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领悟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场景描写他们也并不陌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联系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作者、黄河、时代背景、朗诵词等相关资料,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理解的桥梁集中力量把时间用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本课文质兼美,我们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倾听保卫黄河的音乐、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更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深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寻求一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

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搜集《保卫黄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破题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二)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及《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对于黄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及目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结构: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体验一段音乐

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

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

(1)第六段(课件)

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

③生齐读

(2)第七段(课件)

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

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

④学生朗读——

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

⑥同学们齐读——

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3)学习第八段(课件)

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

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③生读

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⑤生读

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保卫黄河之“黄河船夫曲”(课件)

⑦师生合作读

(二)学会一种方法

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保卫黄河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

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

(三)发现一支乐队

1如此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

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

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四)感悟一片情怀

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

4再听保卫黄河的第七乐章,这段音乐又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课件:保卫黄河)

5写话训练: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拿起笔,把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写下来吧(你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分享交流……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总结《保卫黄河》的作用和意义,再读课题——

2.深化主题,推荐红歌

板书:

15黄河大合唱

联想气势磅礴

14.黄河颂公开课教案 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教学难点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关于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三、美读诗歌,体味黄河雄壮的气势

1、黄河印象:多媒体播放黄河的壮阔画面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4、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4.请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同学听,展示自我风采

5.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是关键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歌词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 毛泽东同志也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

今天,让我们继续吟诵着《黄河颂》,体会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播放朗诵视频,生合作朗诵,师生合作朗诵(朗诵词、歌词);全班齐诵。2.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这部分朗诵词写了什么内容?(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的性格)

诗人以黄河英雄的气魄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坚强

3.所以由此发出了内心的赞歌,那么,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概括黄河的性格,点明中华民族的精神,引出下面的歌词)

4、悟读诗歌——歌词部分

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

(1)这部分颂歌共分为哪几部分?(绘黄河、颂黄河、抒壮志)

(2)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认真研读“绘黄河”这部分,思考:这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观察顺序进行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不同方位观察,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诗人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 3 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3)这样的黄河令人称奇,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也被我们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折服,溢美之词早已涌上心头。诗人光未然与我们一样,早已用生动的语言歌颂了黄河,那就让我们紧跟他的脚步,看看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试着分析总结。(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历史贡献——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地理特征——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作用——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①历史贡献有哪些?(体会比喻的修辞)

②地理优势具体是什么?(体会比喻“民族的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生生不息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城防。)

③黄河有什么样的气势和力量才能激励着中华民族?(一泻万丈的气势和锐不可当的力量)诗中哪些词句给了我们如此气势?(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图片展示)

是啊,这气势和力量足以激发我们民族的精神和信念,让我们更加坚定的发扬滋长!(4)正是如此,诗人才会情不自禁的反复咏叹--“啊!黄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个句子将歌词的主体部分成了三个层次,分别写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激励作用;表达了诗人以及中华民族对黄河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5)的确,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它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你看,诗人早已向我们发出了号召,他希望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齐读最后四句)

(6)最后的两句重复有什么作用?(反复,强调了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誓言和决心)(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 4 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8)小结:

①由此可见,在诗人的心中,黄河有着非凡的象征意义,你认为诗人心中的黄河象征着什么精神?(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②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思考:这首诗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首歌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今天,这首诗仍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建设祖国的豪情)

(9)同学们,你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让我们把黄河的这种伟大坚强也铭记在心,用我们的豪情壮志去创建绚烂的未来。(全体起立,齐诵诗歌)

三、品读诗歌,赏析诗歌的美

声音洪亮,气势如虹,读得很棒,看来你们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首诗。那么你能说说你欣赏这首诗的理由吗?(出示:“我欣赏这首诗的,因为。。”)1:我欣赏这首诗优美的旋律,因为它汩汩而下,让人读着读着,不觉低声吟唱,从心里流出音符,流出诗情,真可谓“黄河之水心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修辞的运用

3: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4: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让我 5 们欣赏这首歌。(播放《黄河颂》音乐)

四、课堂小结

穿越炮火纷飞的岁月,烈士的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民族的利益

五、延伸拓展

课堂的最后,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长江之歌》,请你们歌词快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揣摩下列比喻句、拟人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2)你用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的民族的屏障(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

1.两首歌词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歌》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歌词风格相近,都是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2.(1)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2)屏障指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源泉

(3)摇篮指中华民族文明的孕育地

六、布置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

七、板书设计:

一、活动课设计

(提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

2.“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了解有哪些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古国文化?你知道有哪些流传于黄河流域的英雄故事?分别列举 一、二

(提示:细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铜器文化

在黄河流域建都的王朝有:夏、商、周、秦、西汉、东汉、魏晋、隋、唐、宋

大禹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春秋时期的奴隶们,唱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的反抗心声;曹操在黄河边打败袁绍,最后统一北方;关羽在这里过关斩将; 7 李白在这里高唱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3.请课外搜集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等,每项不少于5个

注意:搜集词语后,领会其语义,并用词语写话

4.搜集整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自办手抄报,或出一期墙报,或制作一个网页,或组织一次故事交流会

15.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十五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方法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赋予音乐鉴赏教学新的任务和要求。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 》中指出,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 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 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 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 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 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前要精心准备

1. 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

音乐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 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 准备相应的材料。

2. 提高备课质量。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 》所倡导的音乐教学活动, 需要音乐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 其中包括音乐理论方面的素养、鉴赏音乐作品的素养等。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大量的中西音乐史知识, 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 运用自如。这些是备课的基础, 加强了备课, 才能驾驭教材, 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 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 使各个教学环节能顺利的进行, 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备课很重要, 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 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 提问方式不恰当, 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 我们应该加强备课, 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的好坏, 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也就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 以及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和义务教育阶段都不同。因此,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1. 创设有新意的课堂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前提。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教学新课的导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表演导入法、律动导入法、情境导入法、谈话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电影导入法等。

2. 多种鉴赏法的合理运用, 让学生积极参与, 是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关键。

普通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 智力发展程度较高, 在音乐鉴赏中如果一味的为鉴赏而鉴赏, 容易使其感觉乏味而失去兴趣。因此, 针对不同的内容, 教师应选择合理的鉴赏法。常用的鉴赏法有:比较法、体验法、演示法、探索法、表达法、强化法、联想法等。

3.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涉及的知识面宽而广。需要大量声像资料, 这个特点就使得音乐鉴赏的教学, 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 需要更多的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如果一节课让学生听书上的曲子, 教师捧着书本在讲、在介绍作品, 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听得昏昏欲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在提高,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用课件上课基本上取代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老式课堂教学。一件准备充分、制作精美的课件能让学生目不暇接, 拓宽学生的视野, 也能让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书上没有的作品内容, 让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让上好音乐鉴赏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很多来自农村中学, 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很大, 有的学生对“音乐”概念还停留在“音乐就是唱歌”的水平上。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上, 音乐课就是随便唱几首歌就行了。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作业多, 文化课压力较大, 音乐课开设的也不充足, 学生对许多基本的音乐理论概念、术语、作品都不了解。这样会让教学难度增加,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此, 我采取让熟悉作品的同学先介绍作品再由我补充。再欣赏一些学生都陌生的作品, 让学生聆听、讨论、评述、判断进而达到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音乐作品, 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负担, 也可让教学效果显著。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作为高中音乐教师, 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 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 主动大胆地开展音乐鉴赏教学, 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且还要善于动脑, 善于总结, 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16.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情感体验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 高中音乐 音乐鉴赏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93-01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与其它科目课程不同,这里,教师不再以传承知识和技能为重点,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音乐审美观,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和世界,用音乐丰富生活,用音乐美化人生。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情感体验在音乐鉴赏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应当牢记“情感”这一要素,并努力让“情感”渗透于音乐鉴赏的教学当中,让学生从音乐鉴赏课中得到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如何使学生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对此我们作出了以下探究:

一、通过为音乐创设意境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背后通常都有一段故事或一种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音乐的背景和文化更加形象地展现音乐本身,力求准确而又精炼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创设一个与音乐作品内涵相一致的情境。通过创设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本身,体验其中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高亢的西北腔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导入课题。比如挑选一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西北部的民歌,先听其中的旋律,初步感受西北腔的民族魅力,从优美的旋律中体味其民族风格及特点。教师可以学着用当地的方言教唱,从方言演唱、体裁、装饰音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本身。在聆听、模唱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认识、以及民族风格。听完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层地去理解歌词,为歌词描述一个独特的意境,通过这种意境的创设,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这类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西北部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对民歌进行描述与情感的表达。这不仅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得到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帮助学生了解了西北部的文化,体验了民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鉴赏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聆听——理解——感知,才能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否则就不会有情绪的表露,更没有情感可言。正如我们观看音乐演唱一样,如果演唱者没有真正理解其演唱曲目,表演时就不会有自然的情感流露,也就唤起观众的共鸣。所以,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探究更多的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接纳音乐,体验音乐所流露的情感。

当今,流行音乐遍布世界舞台,国家的精粹或瑰宝——京剧被更多的人所无视。京剧堪称我国音乐的瑰宝,但是,当下的年轻一辈对京剧的了解甚微,喜爱京剧的人群更加是少之又少。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这一节内容时,就要寻求多种方法策略,以便学生愿意去聆听、去鉴赏,去体验当中的情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起初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脍炙人口的京剧给学生听,使学生受到感染,打破对京剧欣赏的神秘感。逐步就可以引导学生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三、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音乐获得情感体验

流行音乐在当今乐坛的地位毋庸置疑,而普通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更是可见一斑。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教师不能忽视对流行音乐的鉴赏,更应当引导学生正确体验流行音乐中的情感。流行音乐一般都比较通俗,比较直抒胸臆,也不乏有很多消极的情绪体现。但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并不能因此就禁止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的出现,而是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正确体验其中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听一些他们喜爱的流行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自由的发挥。

四、通过音乐本身要素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本身的重要要素就是旋律和节奏,不同类型的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会存在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使人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旋律优缓、节奏轻盈的音乐,能使人心平气和;旋律急速、节奏飞快激昂的音乐,则会使人情绪高涨、激动。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种变化带来不同感受,对于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们应当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音乐进行鉴赏,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找到兴趣点。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热情奔放、振奋人心的音乐,它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流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产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音乐鉴赏,不单单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更能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

17.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十七

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谱曲的音乐歌舞剧。剧中故事来自于TS艾略特于1939年出版的市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自1981年5月11号首次演出以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猫》曾以11种语言在26个国家演出将近9千场,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该剧于1983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7项托尼奖。剧中主题曲《回忆》(memory)更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在舞台美术方面,《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以及多达250多套服装,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如领袖猫”、“魅力猫”、“保姆猫”、“摇滚猫”、“犯罪猫”等等。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当观众走进剧场的时候,立刻被剧场内用现实物体组成的近乎梦幻的环境布景所包围,而且这些布景还延伸至二楼的观众席,形成一个超大的舞台美术立体空间,营造出浓烈的剧情氛围,使观众产生能动性感染,将思维意识直接拉进剧中,产生迫切的期待感,从而奠定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光怪陆离的舞台上,堆满了巨型的垃圾,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灯光追逐着一只只奇形怪状的“猫”。这些猫或坐或立,或舞或唱,讲述着一桩桩猫世界的酸甜苦辣。众猫的舞蹈动作重视独特性,既没有沿袭既有风格,也没有套用现成的方法。每个猫角色的动作都显露其独特的个性,让观众从猫的举手投足窥见人的俯仰行止。舞台上姹紫嫣红,纷然杂陈:每只猫儿无论在举手、劈腿、摆头、跳跃等的舞蹈动作上或是歌曲的颂赞上,都是简洁俐落,整齐而画一,还有丰富的感情融入其中。群猫厮打的写生画面,有三十年代好来坞风格的谐谑模仿,有哀怨的社交舞的流风遗韵,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凝重华丽的芭蕾舞,激情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或通俗或古典,或旧或新,或嬉皮或优雅,令人目不暇接、但同时又交相辉映,刻画出猫的性格。而猫的性格,又很象看《猫》的人类的性格,可谓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深深融入其中,如痴如醉。仿佛观众自己与猫为伍了。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将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在一部音乐剧作品中,戏剧,音乐舞蹈通常不是

18.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十八

蒋素娟

课题:“俄罗斯民族风情”——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课型:音乐鉴赏课 课时:一课时(45分钟)授课班级:高一(3)班

教学设备:电视、电脑、音响、钢琴、实物投影、视频展示台

自备教具:俄罗斯歌曲CD、教学光盘、教学VCD、俄罗斯国旗(烟盒)、地图、俄罗斯画册、书籍、作曲家画像、普希金挂盘、饰品(三角琴)、小提琴、长笛、口哨、俄罗斯文化衫、水兵帽、列宁像章、照片多幅等

教学目标: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歌曲《跳蚤之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熟悉《卡》的音乐主题;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

作品分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此曲于1848年在华沙写成。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为主题。两个主题不论体裁或性格都迥然相异:一个悠长、抒情、缓慢而略带哀伤感;另一个欢乐、活跃而快速。这两个强烈对比的主题足以反映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不但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体现了他们性格的典型特征。《卡》曲是用两重变奏曲式写成,即两个主题的变奏采用“整组交替”的形式:第一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一组变奏——第一主题第二组变奏,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

引子,简短饱满而有力,取材第一主题

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三个变奏

第一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婚礼歌。这种悠长的长腔歌曲,多用于表现俄罗斯民族性格和生活中的深沉和悲痛方面

主题一 1 = F 《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 中速 3/4(曲谱略)

第一变奏用木管乐器;第二变奏加进弦乐器;第三变奏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形成整个乐队的合奏(好象合唱加入)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包括主题显示和它的13个变奏。主题二 1 = D 《卡玛林斯卡亚》 快板 2/4(曲谱略)

第二主题取材于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变奏手法除了衬腔复调之外,还广泛运用了民间器乐曲中常用的围绕主题装饰加花的变奏手法。

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有三个,宣告喜宴开始,速度、节拍、调性、情绪发生显著变化,展示宴饮欢舞场面。

第二主题第二组变奏有18个,形成全曲高潮。和声背景屡经转换,法国号、小号、不时发出不协和长音,产生幽默效果。上述变奏中配器变化很突出,如婚礼歌曲用木管变奏,借以模仿民间芦笛音响,舞蹈歌曲中用弦乐器拨弦模仿三角琴(巴拉莱卡)的演奏。

最后,像一般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乐器背景,好象更多人参加到舞蹈中来。当情绪最热烈时,乐队突然静息,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一击结束。

教学重点:《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唱熟、背出、领会两个主题。

教学难点:第一主题的32分音符(1/8拍)第二主题前松后紧的节奏,加速度和突然终止,两种节奏、速度的强烈对比,两个主题的两种情绪,两种性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俄罗斯歌曲音乐)铺垫 ——上课 ——导入(提问前一课捷克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斯美塔钠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过渡本课:欧洲最早最有影响的民族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 ——题目(板书)“俄罗斯民主风情”

由柴柴可夫斯基引入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及强力集团5人作曲家小组

光盘介绍:格林卡及强力集团。格林卡年轻时的画像(列宾画),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俄罗斯交响乐奠基人(普希金瓷盘,俄文学始于普,音乐始于格)。

——鉴赏曲目:《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重点)(板书)

格林卡最有名的一部管弦乐作品,俄交响乐奠基之作,被柴誉为“孕育所有俄交响乐”。

——曲式:双重变奏曲式(光盘:曲式结构图)

主题1、2:先了解两个主题,再完整欣赏。

听唱主题1,两次,视唱两次(难点:弱起32分音符、装饰音、三拍子)

听唱主题2,两次,视唱两次(难点:前松后紧节奏、4分音符、装饰音、二拍子强起)

——完整欣赏:带三个问题:

1、第一主题三个变奏有何变化?

2、两主题之间有何变化?

3、高潮何处、特点? ——学生回答:有讨论,可不同意见。

——对比鉴赏:除前面同学说的两个主题,节奏节拍、速度、歌曲舞曲的不同、还有何深层对比?

——学生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课堂播放(影象)——进一步探讨:为何柴说它孕育了所有俄的交响乐?

两首歌曲、舞曲反映了俄人民生活的最本质方面,代表了俄民族最典型的两种性格。

——老师唱(学生伴奏):格林卡“远方的星”婚礼歌曲一段,学生体验其中的忧伤情感 忧伤是一种民族性格,是一种宗教情怀,是一种历史的忧患,是一种文化传统艺术气质(不是心灵脆弱,不是萎靡不振,是明亮的忧美)——学生再唱:第一主题(体验抒情而略带忧伤)

俄民族除忧伤性格外,还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陶醉于忧伤之中,但不会在压力下一蹶不振,谁都不可能像他们一样,从心灵备感痛苦和折磨忧伤中迅速转为狂喜!精神分裂?)

——学生体验第二主题:拍手,脚踏节奏(由慢转快)(口哨、欢叫、长笛、小提琴模仿民间乐器)

——拓展讨论:从已知的俄音乐中,也能反映两种强烈对比情绪,性格的作品(学生发言:三套车、伏尔加船夫曲、卡林卡、悲怆„„)——学生自学:俄“强力集团”音乐知识

老师强调:“强力五人作曲小组”中,仅有一位是专业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其余四位中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居伊是陆军工程兵大将,穆索尔斯基作过御前近卫军交通部职员,里姆斯基,科沙可夫作过海军军官。此四人的身份说明了俄军人的艺术素质非常深厚。美国人总结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人类第一棵5人造卫星的创举就是因为俄国人的文化艺术素养高超从而开始加强美国的艺术素质教育,而俄国人从小就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浏览欣赏:穆索尔斯基的讽刺歌曲《跳蚤之歌》(VCD)

——探究问题:柴可夫斯基与格林卡,强力集团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为何不属于民族乐派?有特点?

19.高中音乐鉴赏课《黄河大合唱》教案 篇十九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引人入胜,提高音乐素养

如今, 随着教育观念逐渐改变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将培养的中心和目标放在人的发展上, 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 因而, 在教育方面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也成为了愈发紧迫的目标。而音乐鉴赏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方面, 其意义与价值在高中教育中尤其不能忽视。因而作为高中音乐教师也应该响应这一时代大背景的号召, 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主动地研究和创新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让音乐鉴赏课不但能为学生们忙碌的学习生活减轻压力, 更能让学生们爱上音乐, 爱上音乐鉴赏课, 成为一个有音乐素养、欣赏力的全面人才。在这里, 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几点拙见, 与各位分享、共勉。

一、人人有音乐

音乐鉴赏课程的目的不止在于教学生欣赏优秀的名家之作, 更旨在发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以及对音乐欣赏掌控能力的培养, 因而音乐鉴赏课要以学生为基础和起始点, 在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 要因学生的不同性格有不同的课堂内容安排。比如, 有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 喜欢热情欢快的音乐;有的学生性格沉稳安静, 喜欢细腻婉转的小调;有的学生比较喜欢被老师称赞, 常常因为小小的鼓励就能极大地激发其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而有的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比较不以为然, 需要老师严厉点督促才能认真对待;有的学生关注的是音乐的出处以及作者的生平, 有的则关心音乐的旋律和唱法的模仿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 并在备课过程中利用各种渠道资源以及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尽可能的在课堂内容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做到“人人有音乐”, 让学生体验和学习自己喜爱甚至专属的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们对音乐的积极性。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到了更加广泛的音乐知识, 更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被老师所重视, 从而更加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也就为课程的继续进行以及学生们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人人评音乐

在音乐鉴赏课的课堂上, 只有音乐和爱音乐的人。教师应当放下教师的架子, 彻底改变从前教师在讲台高谈阔论, 学生在桌上昏昏欲睡的被动局面, 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们用心倾听音乐, 引导和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悉心倾听学生们对音乐的评价和感悟, 与同学们平等地交换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本来就是一种表现个性、释放内心的纯正艺术, 不应该用对错将学生灵动的思维局限起来, 培养其独立欣赏音乐、评价音乐的能力, 注重其个人情感体验的过程, 让学生们真正用心、用灵魂去倾听音乐, 做自己音乐的主人, 才是音乐鉴赏课的终极目标。

三、处处有音乐

由于多年对音乐教育的忽视, 音乐教材形式上就略显单一, 但是凭借人们对音乐的热爱, 社会上各种相关的音像、图书数不胜数,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教材, 要会灵活运用多方面手段, 将教材多元化, 将课程丰富化。比如教材中若提出某首西北民歌的鉴赏, 那么教师就应当寻找几首与教材所要求歌曲同类型、较为有名的西北民歌现行播放, 或者让学生回忆并现场唱几句西北民歌, 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 更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西北民歌的曲风及特点, 有助于对教材要求歌曲的理解、学习、模仿。

四、时时有音乐

音乐是有悠久历史的、极具表现力及美感的艺术形式, 所以我们的音乐鉴赏课也应该表现出音乐的历史纵深感, 既让学生们体会不同时期音乐的不同特色, 结合历史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背景, 让音乐的内容更加丰富, 也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与历史、音乐与文学的关联性, 从而利用学生们多年扎实的历史和文学功底, 更好地体会乐曲所表达的状态、作曲者当时的境遇以及演唱者所运用的情感。在提高学生们的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 也复习和巩固了历史文化知识, 更让各个学科紧密联系起来, 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

五、音音皆动人

前文提到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做到“人人有音乐”, 但这并不代表喜欢某类音乐的学生就只学习欣赏这一类音乐。作为教师, 启发学生欣赏和体会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是很必要的。比如, 喜欢流行音乐的同学, 可以通过跟古典相关的流行音乐启发其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就是来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名动一时的老歌《冬天里的一把火》则来源于sexy music。由此可见, 古今中外的音乐都有一定的联系, 就看教师是否用心将所需教授乐曲与学生们感兴趣的乐曲联系起来, 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中学会对不同类型音乐进行鉴赏, 陶冶情操,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六、声声均引人

此般对于音乐鉴赏课的高要求, 也同样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当今的高中课堂, 仅仅弹琴唱歌完全不能驾驭课堂, 更不能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音乐和提高鉴赏能力的要求。因而, 音乐教师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 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表现出音乐的美, 使学生充分的爱上音乐;其次要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知识技能, 保障最基本的教学需要, 在精通音乐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一定量的相邻学科基础知识, 这样才能顺利地将知识串联起来, 给学生留下系统而又深刻的印象;第三则要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 给学生一个更广的知识面, 更立体鲜明的音乐形象。

上一篇:1500字党课培训总结下一篇:怎么才能快速学好英语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