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024-08-15

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共4篇)(共4篇)

1.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一

探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オ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突破学生的差异性实现高效课堂成为师生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教育究竟怎样才能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真正高效的教学,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严峻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实践,巧妙整合了“分层导学和合作互助”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信息教育普及性、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尽可能的促使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信息技术课堂上存在的现象及问题

现象一: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布置了一项上机操作任务之后,有几位“高手”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就开始玩上网甚至游戏„„,而也有些同学却思考着不知从何做起„„

现象二:另一堂信息课上,同学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整节课老师都在应付此起彼伏的提问声„„一堂课很快结束了,但课堂学习效率很低、达成度也不高„„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的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这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但从上面的现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有着以下的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受地区经济、家庭教育、学生学习能力等影响,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程度显著,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问题这表现在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存在着明显差距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确实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实施,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

2教学任务容易“一刀切”由于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如教材内容偏重于操作性,学生操作水平高低不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偏重于上机操作,教师评价工作过于简单化等原因,往往造成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布置任务时出现简单的“一刀切”现象,根本不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学习能力不同等情况,用同样的标准、相同的内容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导学模式的探索和应用

分层导学要求教师拥有驾驭和创新教材的能力新课程目标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在分析教材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总体教学过程最优化角度考虑,重新组合安排知识信息,把教材的文字系统转化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合于各层次学生发挥最大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课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可用图1表示

三、学习任务的分层导学:布置多样化的综合练习

分层导学要求教师注重分层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是简单地根据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A、B、C等若干的层次,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和知识技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达成度都得到了体现他们能从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在教学检测过程中,练习和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由于学生存在着种种差异,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学习体验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学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个性的学习体验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作为教师,在课堂导学过程中,应布置多样化的分层练习和分层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分类矫正,全面提高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具体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可以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教师对作业或练习应进行恰当分类,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低档题为知识的直接应用和基础操作;中档题为举一反三题;高档题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题目

对学生的要求:高层次学生做中高档题;中层次学生必做中低档题,鼓励他们做高档题;而低层次学生是低档题必做,尽可能去做部分中档题

总之,对于学生的差异性问题,我们无法回避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差异中找到教学平衡点,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假如我们能把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变通方法与策略,变不利为有利,则学生差异性问题并不值得我们畏惧,反而会成为有益的力量源泉但这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高水平调控课堂学习行为,发掘学生潜能和团队精神,关爱学生并及时把握他们的真实需要,建设主动建构型课堂

让信息技术课堂走在课改前列,让师生在共同发展中体验和享受教与学的快乐吧!

2.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二

一、针对视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采用多“看”教学对策,发挥学习主体性

视觉型学习者习惯通过视觉接受学习信息,会把所学信息在脑海中组成图像和片断,学习效率比较高。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希望教师多写板书,教师的纯语言讲授不太适合他们。他们还偏好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喜欢独自看书,通过抄写、默写进行复习记忆,独自学习效果更好。

针对视觉型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视觉信息的特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往往会采用导学法、图表法、图片和视频播放辅助教学法、榜样示范法等多“看”的教学对策,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法,就是课前给学生导学提纲,包括相关案例以及相应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教师再针对疑难讲深讲透。这对喜欢自己看书的视觉型学生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思想品德课理论性比较强,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案例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呈现给学生,可以变抽象为直观,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正确面对竞争》一课为例,课前先给学生导学案,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提纲的要求先进行自学,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竞争?你是如何面对学习竞争的?”等问题。教学中,先用体现动物界竞争、就业竞争、学习竞争、体育竞争、科技竞争、国际竞争等图片及本班校运会照片来直观体现竞争无处不在,说明竞争是前进的动力;用一年来泉州地区学生自杀的图表数据及原因来说明竞争的消极作用,告诫学生要懂得克服失败心理;用教材中“在马拉松比赛中”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对失败者的思考,形成健康的竞争心理。课堂小结时,要求学生把主要内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画结构图,构建知识体系,梳理出竞争的类型、竞争的作用、如何面对竞争等知识框架,并在幻灯片中呈现出知识结构图示,让学生了解其内在联系,便于更好地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二、针对听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运用多“听”教学对策,增强学习主动性

听觉型的学习者偏重听觉刺激,对语言、音响的接受能力较强,知识经过教师讲解后就容易理解、记住,学习效率也较高。他们喜欢听教师讲课却不爱做笔记,喜欢倾听别人的讲述,喜欢与同学讨论学习,喜欢复述学习内容,通过大声读、反复读有利于记忆。

这类学习者比较容易接受听觉信息,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常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小辩论、讲故事、视频音频播放等教学对策。讲授法是思想品德课最广泛采用的或者说是每节课必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引经据典、分析说明、归纳讲解、拓展延伸课本知识,这对听觉型学习者是最常用最有效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因而学生有更多的听与说的机会。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小组讨论、小辩论等教学对策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管是讨论还是辩论,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倾听别人的观点及主持人的总结发言,这大大提高了听觉型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正确面对竞争》一课导入新课时用《爱拼才会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了解竞争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竞争?它对你有什么影响?”这要求学生开拓思维,思考、倾听、总结出生活中处处有竞争;分析“在马拉松比赛中”的案例时让学生通过辩论“失败者要不要坚持跑到终点”,思辨、倾听别人的观点,懂得失败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抱有“坚持就是胜利”的精神。不管用哪种教学方法,听觉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最得益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采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多讲多听,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让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动觉型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多“动”教学对策,调动学习积极性

动觉型学习者是通过身体运动器官的活动来记忆的,他们善于用动作来学习,喜欢动手实验。他们通过身体的动作,来练习、理解、记忆事物,往往要借助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学习效率相对低一些。

针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多动手或进行角色扮演,从中获得所学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采用讲练结合、社会调查、小采访、小游戏、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多“动”的教学对策,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新修订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其中关于实践性的描述是“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倡导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如在《正确面对竞争》一课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几个情境:在《爱拼才会赢》的音乐中进行传本子的小游戏来体验竞争,从而导入新课;同唱《爱拼才会赢》结束教学,升华情感,做到前后呼应,寓教于乐;课后实践作业是提出问题让学生 “对校运会进行一次采访”,这是对本堂课教学的实践延伸。再如《我和父母》一课,通过“我来当一天家”“负重体验十月怀胎”“给父母制作小礼物”“为父母洗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角色扮演或实践活动,让学生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动心,亲身参与生活实践,体验父母的辛劳,感悟父母的伟大,进而学会孝敬父母。动觉型学习者对以上这类自己动手操作的学习感兴趣,喜欢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因而小游戏、小调查、角色扮演等活动要常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以调动动觉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会学、乐学。

3.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学习风格;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一、学习风格概述

从学科角度来看,学习风格理论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通过对研究对象学习风格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将有效地提升教育活动的现实效用,进而确保教育活动信度与效度的实现。学术界对学习风格给出了不同的内涵解读。如研究者谭顶良认为,所谓的学习风格是指主体借由其在以往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同时,此种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能够在主体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导向性效用。此外,主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主体在学习风格方面亦会体现出明显的差别。对于主体学习风格形成的影响性因素包括主体所处的学习环境、周边人群对其的影响、主体从事学习的内在动因以及主体对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等。

二、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风格特征分析

1.感知偏好

先前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属于动手操作型,大部分教师的教具是黑板及练习讲义,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听讲、记笔记和做讲义。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深入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多数情况下,学生是通过视觉、听觉或视听混合的渠道获取信息。与纸质教材和传统的课堂相比,学生更容易接受生动的图画,清晰的表格,视频、音频、影像等形式的输入。

2.人格特质

当今大学生反应迅速,喜好从交流中获取信息,并通过团队合作与竞争习得知识和技能。他们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同学、教师、家人甚至陌生人保持联系。他们更能包容差异并善于分享。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手段,为大学生提供了无限可能。

3.思维方式

科技加速了生活节奏,信息瞬息万变。因此,与前辈相比,大学生更加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多数采用直觉型信息加工方式以及综合型的思维方式,喜欢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多数学生采用闭合型信息接收方式,这虽然说明他们“勤奋、好学”,但是这一特点是我国应试教育传统的结果,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这种严格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基于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1.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微課或者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也可以利用慕课开展英语教学,这些教学条件为视觉型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风格和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条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创新信息加工的方式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学生良好学习风格的养成同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到:动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讲解投入度不高,而当教师赋予其实践操作的学习契机时,其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热情,这部分学生习惯于通过反复演练习题帮助自身实现知识的巩固;而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则希望在课上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学生表现出的学习风格,是源自其外部信息感知和内在信息加工,因此,英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便使学生感知到教师所传递的正向信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格。

3.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在信息时代,教师有了更多、更全面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水平。例如,对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多地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让这部分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或倾听来实现知识的内化。现在大学生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等设备,教师可以将英语资料通过网络传送给学生,让学生保存下来反复听,从而使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能够加深印象,达到学习的目的。

四、结语

时代已变迁,一场信息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目前在校大学生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的学习风格必将会呈现特点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应尊重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情况,为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治中.从实际出发,求实际成效——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13(5).

[2]谷峰.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及启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4.例谈基于学习风格差异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四

我们国家一直都在倡导素质教育, 然而素质教育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发展,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社会在不断进步, 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 心理学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中,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不仅仅是在智力、性格和动机等方面, 更为重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 也就是学习风格的不同。所以作为教育者, 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倾向,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优势, 提高学习效率。

2. 学习风格及教学设计理论

学习风格涵盖了学习者在感知、认知、概念、情感、心理、社会以及行为诸多方面的因素, 是个体在生理特性的基础上, 受到一定的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影响,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习风格的特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独特性、稳定性和兼有活动和个性两种功能。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不稳定阶段, 所以感知学习风格分类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合适。所谓感知学习风格是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知通道参与学习的倾向不同而对学习风格的一种分类方法, 也就是不同的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时所使用的感官是不同的。对学习风格作出巨大贡献的外国学者Reid从不同的学习者偏爱不同的感觉获取知识, 他把感知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触觉型、合作型和独立型六种类型。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西方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已经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系统方法, 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 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3.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一般来说,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是在人们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步骤, 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包含的步骤也不相同。它的实质是说明做什么, 怎么做。它指出了我们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设计, 是一种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我们将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分为三类, 它们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导-主体”模式。

目前, 最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是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涵盖了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这种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既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地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也可以利用其公共部分和相互跳转特性实现主导-主体的教学系统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以教为主的教学策略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正因为他有这样的优势, 所以成为了教育者们选择的目标。

4. 学习风格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人们对学习风格的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不断的提醒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来让他们动用更多的感官来参与学习。这样, 才能使不同风格类型的学习者充分地挖掘他们各自的潜力, 使学习活动取得更大成效。接下来, 本文将从学习风格对教学设计的几个影响方面来进行阐述。

4.1 信息加工方式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学习的教学过程中, 发现了很多和学习风格相关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学习的话, 学习效果会更佳;有的学生喜欢观察实际的物体来学习;有的喜欢做大量的练习题, 去领会各种定理和不同公式的含义;有的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等等。这些方式都属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方式, 其实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的倾向的态度和方式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来制定教学目标, 编制教学材料, 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4.2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包括外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者内在的因素, 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注意力以及接收、记忆信息的能力。外在的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的光线、温度、教室的布置情况等等。已经有研究表明, 学习者在不同的光线和不同的温度下对信息的响应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了解学生对学习条件的需求, 对于选择教学媒体、教学活动和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特别是在设计个别化教学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系统时, 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4.3 生理类型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就知道人的生理是存在着差异的, 而且表现在诸多方面。有关脑科学的研究表明, 人的左右半脑的功能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为:左半脑主要是处理语言、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集中与分析思维的中枢, 主要是对人类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方面等方面的管理;然而人的右半脑主要是处理事物表象, 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中枢, 主要是对人类视觉、形象记忆、想象、模仿及情感等方面的管理。所以由于人们在生理方面存在着差异, 那么有的人心理上表现为左半脑的优势, 而有的人则表现在右半脑的优势, 还有的人则是左右半脑平衡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学生的生理类型, 对学生处于弱势半脑的情况加以针对性的训练,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分析学生生理方面的差异, 对教育者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的选择等方面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5. 结语

作为学生, 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要主动的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同时, 作为教师, 我们也应该越来越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选取与学习者学习风格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达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谭顶良.学习风格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 1998.

[2]、李光明.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的选择[J].教育纵横谈, 2003, (4) .

[3]、陈琦.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与因材施教[J].北师大学, 1989.

上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释义下一篇:如何做好QA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