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2024-06-13

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14篇)

1.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一

眼耳鼻喉科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尽管手术后并发症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将伤害降到最小。现将我科的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制定如下:

1、严格手术分级制度,严禁越级手术。

2、熟悉相关解剖,正确使用手术器械,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杜绝术中盲目操作。

3、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循序渐进的开展各类手术。

4、术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严禁隐瞒手术中不良情况。

5、术后并发症出现后及时处理,若牵涉多学科并发症时,积极邀请他科医师会诊,联合治疗。

2.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4例, 男10例, 女24例。年龄16~58岁, 平均37岁。其中, 幕上顶枕部20例, 后颅窝肿瘤6例, 脑干肿瘤8例。

1.2 体位摆放方法

在患者全麻后进行体位安置, 手术床上铺的单子要清洁、干燥、无碎屑, 搬动患者时麻醉师站在患者头部, 负责观察患者情况, 保护气管插管, 托扶头颈部, 搬动患者时步调一致, 将患者脊柱在同一纵轴位转。大单将三圆形软枕卷成管状, 折成三角形, 尖角朝上置于手术床上, 患者俯卧 (使患者髂棘处卧于三角形底部横枕上) 胸腹部悬空以保持呼吸通畅, 膝关节处垫以海绵软枕, 大腿与背部呈20°, 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35°, 双小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 约束带固定下肢, 头转向一侧, 垫一头圈, 两臂自然弯曲置头旁搁手架上或固定于身体两侧, 约束带固定, 使其处于功能状态, 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摆放好体位, 患者身上盖手术巾, 保暖并注意皮肤与金属接触。

2 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 保持呼吸、循环通畅

尽可能使患者舒适, 患者胸廓和腹部要留有空隙, 达到胸廓和腹部不受压, 使患者在通气时, 胸腔和腹腔可自行舒缩, 以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通气功能及静脉回流。

2.2 防止压疮的发生

俯卧位时身体主要受力点是两肩锋前侧面、两侧肋骨、髂前上棘、膝等部位。这些部位面积小, 承受压力大, 脂肪肌肉包裹较少, 易发生压疮。摆放体位时, 这些受力点要垫海绵垫以缓解局部受压, 手术时间超过1 h的患者, 常规进行检查受压部位的血液回流情况, 并予以按摩。

2.3 眼部和面部受压的预防情况

双眼用专用贴膜遮好, 防止消毒时碘酒流入眼内, 造成黏膜损伤。头托固定头颈时, 要将眼部放于头托凹陥处, 避免眼睑部皮肤接触头托, 注意调整面部皮肤与头托的接触部位, 使前额和两侧颧骨受力点均匀。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 巡回护士每1~2小时检查1次患者眼睛、前额和双侧颧骨受压情况, 并调整受力点。

2.4 避免神经牵拉伤

俯卧位时, 患者伸展的双臂与身体的夹角不超过90°, 以65°~75°为宜, 并垫以软枕, 防止过度外展造成臂丛神经牵拉而引起不适。

2.5 保护器官避免受损

女性患者乳房因乳腺血运丰富, 腺体有一定弹性, 受挤压易引起损伤。摆放时将两侧乳房护送至体位垫中空处并展平胸下中单, 避免其受压。男性阴茎和阴囊血运丰富, 皮肤薄、娇嫩, 摆放体位时, 使其不与体位枕接触, 避免阴茎受压, 水肿的发生。

2.6 脊髓损伤的预防

患者全麻后, 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 在转换体位时要使患者头颈部与脊柱在同一纵轴同步转动, 并使脊髓维持在其功能位。

3 结果

本组34例患者在手术室护士的细心呵护下,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合理安全、科学的摆放体位, 充分暴露术野, 给医生操作带来了方便, 缩短了手术时间,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4 讨论

正确的体位摆放, 不仅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 而且有利于对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俯卧位是被迫姿势术中的体位放置, 是手术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体位安置是否正确、合理, 不仅直接影响手术操作, 还会给患者造成手术以外的损

癌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与对策

常春霞, 白波, 郝冬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第一附属医院, 内蒙古包头014010)

[关键词]癌症;健康教育;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生活质量的要求亦越来越被重视, 健康教育可使健康保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也是医院整体护理重要的环节之一。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的医学和护理知识的教育称之为患者健康教育[1], 它的科普教育 (疾病预防, 增进健康教育) 共同构成了健康教育的完整概念[2]。

医院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医院由单一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助患者主动参与,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以促进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癌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日趋严重, 而且还严重威胁着癌症患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 癌症的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紧迫而突出的问题。

1健康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利用各种资源来保护健康, 癌症患者更强烈地意识到充分利用患者健康这种信息资源去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 癌症患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阻止疾病发展,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减轻伤残度。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护士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它是通过向患者传授所患癌症的有关医学、预防、疾病护理、自我保健的知识以达到康复目的, 对需外科手术治疗的癌症患者, 他们更增加了一种心理负担, 影响患者的健康, 而健康教育能增进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降低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3]。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可使患者恢复健康心态。对于进行手术的患者, 通过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及用药等情况。使他们能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

2健康教育的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大致包括疾病过程、症状处理、用药、危险处理等[2]。

伤, 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所以俯卧位的合理安置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功, 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 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舒适需要, 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本组34例患者顺利完成, 均不同程度减少手术时间, 降低了并发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 降低因体位安置不当给患者和手术室护士带来的风险。

[文章编号]1673-7211 (2009) 02 (b) -094-02

2.1有关疾病知识教育

癌症患者除了心理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外, 急切需要了解的是病因, 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以及疾病不同阶段的注意点。了解自身目前产生和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 以及应对变化所应具备的知识。癌症患者比一般患者需要更多的知识以应对疾病。

2.2有关外科治疗的知识教育

外科手术风险、手术疗效、并发症等极易产生心理压力, 因而癌症患者有全面了解手术的需求, 护理人员应及时重点介绍术前注意事项、手术方法与经过、术中配合、术中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预防措施, 以解除患者紧张心理, 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2.3围术期健康教育

要让患者了解术前准备项目和意义, 手术室环境及设备, 麻醉方法, 减轻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心理, 让患者了解心理因素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术后疼痛的表达与控制, 引流管放置部位的目的, 术后饮食特点及选择, 戒烟, 深呼吸, 有效排痰, 床上排便等, 以减轻患者一些不必要的顾虑。

2.4心理疏导教育

由于癌症患者除经受躯体的痛苦外, 还经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因此, 焦虑、抑郁心理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而焦虑与抑郁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不利于患者的治疗, 医护人员正确的心理疏导, 可以减轻或者消除不利因素, 达到使患者恢复健康心态的目的。

2.5化疗的毒副作用

化疗的毒副作用对患者的打击, 会使患者感到担心, 要通过健康教育增强患者自我调整心态能力与主观能动性, 增强疗效[2]。

3健康教育的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 达到普通掌握基本医学

参考文献

[1]符利君, 吴怀兰, 张南南, 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特殊体位的安置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69-470.

[2]李海如, 宋烽, 边树芳.使用弓行俯卧位支架的护理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5) :384-385.

[3]计惠民, 徐归燕.患者体位变换与移动的护理援助[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9, 18 (4) :158-159.

[4]赖海燕, 景安森, 谢小森, 等.神经外科侧卧手术体位的改进[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1, 36 (1) :31-32.

3.手术体位安置和并发症的预防 篇三

合理的地安置手术体位是各种手术的前提,是保障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体位是手术操作时的被动体位,不同部位的手术需要采取不同的体位来暴露术野。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体位的正确安置,而且要对各种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做到持续观察,有效预防。

(一).以下是常见的手术体位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2.神经损伤

3.循环体系统并发症

4.关节脱位

5.软组织损伤

6.压疮

(二).手术体位及并发症的预防

1.术前做好访视工作,收集病人信息,做好个性化预防方案。

2.对各种体位做到正确的安置,做好针对性的预防。

(1).平卧位:若需上臂外展不应超过90° ,以防止臂丛神经损伤;腋窝处用软垫垫高,腰背部垫以软垫,可避免术后腰背痛;颈肩垫可使头部后仰,全麻或需手术时间较长患者在头枕部置软头圈固定头部,避免枕部过度受压。

(2).侧卧位:放置双层托手板于非手术侧,腋下垫肩垫,头部置枕圈,骨盆两侧置砂袋,并且用骨盆固定架固定骨盆,双臂与身体成直角,避免臂丛神经损伤,下肢屈曲70° ,两膝之间垫软枕,约束带固定。

(3).截石位:截石位时托腿架垫上软垫,避免肢体与金属托架直接接触,;双下肢外展分开的角度为80° ~ 90° 。以宽布带平整固定于托腿架上,松紧度适宜,以防受压。

(4).俯卧位:将双上肢紧贴于体侧,缓缓将患者转为俯卧位。注意动作协调,始終保持患者的头、颈、胸椎在同一水平上旋转,不能太猛太快,同时应防止气管内导管的脱出。头可转向一侧,也可用马蹄形支架固定面部。

(三)小结

4.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四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交通事业、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汽车数量的剧增等,致创伤人数的日趋增加,颅脑损伤占全身外伤的第二位。颅脑损伤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具有多变、易变、突变的特点,因此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颅脑外科病人术前多伴有颅内压增高、脑血流改变、内分泌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降低了对手术的耐受性,加之开颅手术时间长、损伤重、术中出血多,导致对病人的打击远远超过一般外科,使其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增高,其中颅内血肿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术后如能加强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妥善医疗,可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使病人转危为安,尽快渡过手术关。

1.临床资料

本组124例,男76例,女48例,年龄15~72岁。发生血肿7例,占4.5%。其中发生于扩大的翼点开颅术后2例(硬膜外);高血压脑内出血清除后血压持续升高导致再次出血3例;凝血机能差者1例(硬膜下);外伤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清除后1例(硬膜下)。2例较小的血肿在CT复查时意外发现,经密切观察、保守治疗效果较好;3例行血肿清除术痊愈出院,1例突发脑疝,在行开颅探查过程中死亡;1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因脑血管硬化加之体质太差,家属不同意手术清除血肿而死亡。

2.临床表现

血肿常发生于术后24h~48h内,半数以上在12h内,2/3在3h内,临床特征为急性颅内压增高。

2.1 幕上血肿可表现为:意识状态恶化;头痛出现或加重,但老年、小儿不明显;出现术前和术后即刻均没有发生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瞳孔散大,表明已发生小脑幕切迹疝。

2.2 幕下血肿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明显且多伴有呕吐,常很快呈现呼吸减慢、节律不规则等脑干受累症状。

3.病情观察

3.1 意识状态的观察

意识状态改变是术后病情恶化的早期信号,大多因颅内压增高导致脑供血障碍、脑疝或脑干受损。通常采用格拉斯哥昏迷分级记分法,根据患者睁眼、言语及肢体运动三方面综合记分,3~8为重型、9~12为中型、13~15为轻型。记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麻醉清醒后立即记录,作为以后比较的基础分;

(2)意识改变较突然,术后早期15~30分钟记录一次,稳定后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3)镇静药干扰意识观察,故应慎用;

(4)失语、肢体运动障碍影响动作的完成,应予以鉴别。如果病人原来神志清楚,突然遗尿并逐渐转入嗜睡状态或经过一度严重躁动不安后,突然转入安静昏睡状态都提示病情恶化。

3.2生命体征的观察

颅内压增高的急性期可伴有生命体征的特殊改变—血压升高、心率徐缓、呼吸减慢,即Cushing氏反应。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若出现此反应应该考虑继发血肿,而且说明颅内压已重度升高。

3.3瞳孔的观察

术后颅内血肿,特别是幕上血肿,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会出现小脑幕裂孔疝,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为其特征,分析瞳孔散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常瞳孔直径为2.5~4.5mm,双侧等大正圆,若相差大于0.5mm,则对诊断有意义;

(2)瞳孔散大绝大多数出现于病变(即脑疝)同侧,偶可在对侧;(3)脑疝引起的瞳孔散大伴有意识障碍和对侧肢体瘫痪;(4)手术对动眼神经的损伤可引起瞳孔散大;

(5)眼球损伤、应用某些升压药可引起瞳孔散大,应予鉴别[1]。3.4颅内压的观察

高颅压时除有Cushing氏反应外,腰穿压力在1.96kPa以上(侧卧位),站立与平卧时,头痛无明显改变[2],颅内压的进行性升高常出现在临床恶化之前。

3.5引流液及伤口的观察

颅脑手术后常在术区脑内、脑室内、硬膜外放置引流管。当有脑脊液混杂时,血性引流液可很多,但并非真正的出血;另一方面,有血肿形成时,引流却往往不能奏效,故不能根据引流量诊断或排除血肿形成,疑似有后颅凹血肿,应查看伤口张力,因枕部的骨板多在开颅时咬除,有血肿时局部张力较高。

4.护理

4.1当在临床观察中疑似有血肿形成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在最短时间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施行血肿清除术。

4.2术后要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呼吸道阻塞会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导致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和加重颅内血肿与颅内高压。对于嗜睡、咳嗽反射灵敏的病人,应鼓励并辅助病人有效地咳嗽排痰,可采用指压胸骨切迹上方气管、雾化吸入与翻身拍背等办法,但要注意避免剧咳;对于不能自行咳痰的病人,应给予吸痰,每次吸痰不宜超过15s,痰液粘稠者,可雾化15分钟后吸痰效果最好[3];对于已出现病理呼吸等生命体征改变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利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4.3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准确使用脱水剂等药物,正确记录24h出入量及脑脊液量,床头抬高20。~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给予氧气吸入,高热者,积极降温,避免用力排便、咳嗽等增高颅内压诱因,对于突然躁动不安的病人,不能单纯地约束病人,而是要认真查找原因,颅内高压、膀胱过度充盈、大便干结引起的强烈排便反射、冷、热、痛、痒等颅外因素均可致病人烦躁,然后要积极处理好这些问题。

4.4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术后各种引流管护理非常重要,一定要保持引流通畅,头部活动范围应适当限制,避免牵拉,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

4.4.1 脑室引流时引流袋悬挂于床头,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最多不超过5~7天,过久可致颅内感染,拔管前一天应该夹管,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

4.4.2创腔引流

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摘除后,于创腔内放置引流管,目的在于引流手术残腔的血性液体及气体,减少局部积液或形成假性囊肿的机会。引流袋放在与头部创腔一致的位置,以保持创腔内一定的液体压力,避免脑组织移位,术后48小时后,可将引流袋略为放低,以引流残留液体,使脑组织膨起,减少局部残腔[4]。与脑室相通创腔引流,应适当抬高引流袋,一般于术后3 ~4天拔除。

4.4.3硬膜下引流术后采取头低脚高位向患侧卧,以利引流,引流袋低于创腔,不宜使用强力脱水剂,也不过分限制水分,以免影响脑膨隆,术后3天可考虑拔管。

4.5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

嘱咐患者卧床休息,要告知患者及家属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使其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特别是不能随意拉扯引流管与剧烈活动,以达到顺利康复的目的。

5.护理体会

5.1初步迅速判断病情:病人入院后,应立即协助医生迅速查体,测血压,脉搏,呼吸,确定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光反射情况,四肢活动等,根据病情选择急救措施。

5.2保持呼吸通畅:颅脑损伤患者大多数合并呼吸道梗阻,多数患者并非死于发病,因呼吸道梗阻,窒息死于发病时。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过程中非常重要。发现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开放气道,迅速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及凝血块等。解开衣领,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引起窒息,对舌后坠患者使用舌钳固定舌体,即时给予氧气吸入,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工作。5.3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据有关文献报道,颅脑损伤患者必须在伤后5分钟内给予救命性措施,伤后30分钟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受害的生命可因此得到挽救。所以必须在医生下达医嘱前迅速建立两条快速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脱水剂的快速滴入,防止脑疝形成,另一条用于止血及纠正休克补液等。

5.4妥善处理伤口:头部血管丰富,头皮裂伤后出血凶猛,因此迅速止血防止休克非常重要。首先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加压包扎,留有插入或折断的致伤物时切勿拔出,以免造成大出血。对外漏的脑组织周围可用消毒纱布卷保护。患者出现脑积液鼻漏、耳漏时禁止填堵,禁止健侧卧位。吸痰时严禁从鼻腔吸引,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颅内感染。

5.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积极救治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皮肤颜色、未稍血管充盈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①对清醒患者在思想上要给予足够重视,作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避免精神刺激,严密观察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及血压变化情况。警惕高颅压的产生及意识障碍的发生。②对昏迷患者要及时正确地执行医嘱,尽快输入脱水剂,防止脑疝发生。严密监测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状态15-30分钟一次。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和病情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5]。昏迷是意识障碍中最严重的阶段,从病人的烦躁不安、嗜睡、恍惚、浅昏迷、深昏迷的演变可预示病情的变化。瞳孔的变化可直接反映颅内损伤的部位及病情的轻重程度,如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为颅脑损伤临终前征兆;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伴昏迷提示脑干损伤;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脑疝形成等。因此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详细作好记录,同时备齐各种抢救所需。

5.6合并症的护理:合并高颅压时尽快输入脱水剂,防止脑疝形成,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合并高热时需分析病因,对症处理,早期高热是由于颅压增高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所致,而后期高热主要是合并感染如肺炎等引起,持续高热可增加脑组织的耗氧量,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根据病情特点可采用:冰袋、冰帽降温;或遵医嘱应用退烧药物或补液,同时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合并大小便失禁时及时给予导尿术,增加体位变化次数及定时翻身,对身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等,预防褥疮尿路感染等。

6.总结

5.如何预防各类入室盗窃案件的发生 篇五

入室盗窃犯罪作为当前高发的刑事犯罪活动之一,对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各级公安机关和刑侦部门历来对此高度重视。然而,公安机关在做好破案攻坚的同时,在“防”字上更应下足功夫,将做好事前防范工作置于首要位置,真正让违法犯罪分子不敢来犯。虽然警方的打击措施积极有效,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犯罪形势并未受到遏制,盗窃分子仍然屡屡得手。总结经验,市民的防范意识低仍是入室盗窃案件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市民如何防盗以及防范重点,才可以真正有效的降低案发率,遏制住发案势头,提升群众的安全感。为此,针对不同居住环境的案发特点,编者细分为五类,以方便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做好防盗措施:

第一类:商务楼办公室

1、案件特点:通常商务楼内办公室被盗案发时间集中在工作日的中午午餐时间、下午办公时间以及双休日、节假日晚上,且作案手法以溜门入室顺手牵羊居多,被盗物品也是以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现金等办公室常见财物为主。

2、防范建议:一是提醒工作人员将手机、钱包等重要物品及时锁进抽屉,不要摆放在办公桌上;二是当室内无人时,要随手关门,以防盗贼乘“空”而入;三是同事间要相互提醒,如有陌生人进出需注意警惕;四是尽量在会客区域接待业务员,快递员,推销员等外来人员。第二类:沿街商铺、路边店

1、案件特点:该类发案时间一般集中在凌晨一至三点,主要对夜间无人看守的沿街商铺以撬卷帘门入室的方式进行偷盗;窃贼通常团伙作案,乘夜深人静连续撬开数家店面实施偷盗;个别胆大妄为者还开来货运车,假冒运货工人将商铺内货物席卷一空。

2、防范建议:一是关门休息时店内不留现金与贵重物品;二是可以在夜间安排人员值班;三是做好店门防盗措施,安装牢固不易被盗的门锁;四是可以在大门、窗口等薄弱部位安装简易防盗报警装置。

第三类:老式公房、旧式街巷

1、案件特点:该类房屋由于比较陈旧,门窗多为木质结构且缝隙大,一般作案手段为插片、蹬门、翻墙等方式入室盗窃。

2、防范建议:一是要随手关牢门窗;二是安装或加固防盗铁门和窗栅栏;三是晚上外出时,家里可以开一盏小节能灯;四是在窗户及空调外机上加装雨棚,防止窃贼从外攀爬入室;五是在围墙上加插尖头碎玻璃防止攀爬

第四类:高层住宅

1、案件特点:此类高层小区案件大多发生在凌晨和下半夜,案犯采取扫荡式作案手法,逐家作案,一般为爬窗入室盗窃,很多高层的落水管道安装靠近窗户,易于攀爬,从实际发案情况看,犯罪分子能攀爬到二十楼以上行窃。

2、防范建议:一是提醒居民夜间睡觉、平时出门要关闭临近落水管的门窗;二是提醒居民在落水管、窗框等凸出物上加装带刺铁丝等防攀爬设施;三是要求社区保安人员要加强夜间,特别是凌晨和下半夜的治安巡逻;四是确保小区监控报警装置24小时正常运转。第五类:别墅(含农村宅院)

1、案件特点:别墅区案发时间一般为夜间,主要是攀爬落水管、空调外机,翻窗入室行窃;农村宅院则很容易发生白日闯案件,主要是翻墙、翻窗、蹬门入室;且目标多为防范设施比较薄弱、管理松懈的别墅和农宅。

6.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六

(一)静脉炎 1.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与操作规程,控制药液浓度和速度;严禁在瘫痪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输液;根据所用药物特性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选择上肢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消毒液待干后在穿刺;敷料有卷曲或潮湿应及时更换;提高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严格执行冲、封管操作规程;动态评估穿刺部位。2.处理规范

(1)评估静脉炎的级别并分析原因。(2)停止输液,报告医生。

(3)应拔除PVC,可暂时保留PICC、CVC、PORT。(4)提高患肢并制动。(5)避免穿刺部位受压。(6)局部湿热敷或药物治疗。(7)超短波、红外线理疗。

二.急性肺水肿 1.预防措施

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老年人、儿童、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急性肺水肿的先兆;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不得随意调节速度。2.处理规范

(1)立即中断输液,保留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生。(2)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必要时四肢轮流扎止血带。(3)高流量吸氧(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6-8/min)。

(4)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镇静等药物处理。(5)安慰患者,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三)发热反应 1.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及输液器具,避免微粒进入药液,如橡胶塞、玻璃微粒等;注射器严格一人一针一管,不应重复使用;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重复穿刺时更;超短波、红外线理疗。2.处理规范(1)酌情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2)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具进行检测。(3)报告医师、遵守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4)观察生命体征、特别注意体温变化、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5)上报有关部门。

(四)液体渗出 1.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穿剌部位、血管、工具、避免创作性穿剌;提高穿剌成攻率、妥善固定;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剌;观察输液部位及关注患者感受、若出现局部疼痛、应排除药液渗出的可能;置管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2.处理规范

(1)评估渗出级别。

(2)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

(3)腐蚀性等刺激药液外渗,应立即中断输液,抽出残余药液后拔除导管,遵医嘱局部处理,渗出部位远端不宜留置导管。(4)抬高患肢,必要时制动。

(5)观察渗出部位,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肢端血运情况等。(6)严重者上报有关部门。

(五)过敏性休克

1.预防措施

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过敏反应阳性者,应在床头卡、病历、体温单、临时医嘱中注明;输入易致敏药物,备好抢救药物。2.处理规范

(1)立即停药,保留通路,就地抢救。

(2)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0ML,患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隔30min皮下或者静脉注射给药0.5ml。(3)如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行胸外按压术。(4)给予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5)遵医嘱抗休克治疗。(6)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7)准备记录出入量。

(8)告知患者勿再次使用致敏药物。

(六)空气栓塞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措施 确保输液装置紧密连接;加强观察,避免空气进入输液装置;加压输液时应有专人在旁看护;指导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在导管拨出体外瞬间屏气,并按压穿刺点。2.处理规范

(1)立即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2)立即高流量氧气吸入。

(3)抽出中心静脉导管内残余空气,夹闭、折叠和夹住现有导管。(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七)出血/血肿 1.预防措施

评估患者出凝血时间、用药史;提高穿刺成功率;选择合适的导管;避免损伤动脉;拔除导管后,按压方法正确、时间充足;严格掌握肝素封管液的浓度及使用指征。2.处理规范(1)加压止血。

(2)遵医嘱使用止血药。

(3)48小时内冷敷、制动,48小时后热敷。(4)动态观察血肿变化。

(八)导管脱出 1.预防措施

妥善固定导管及输液装置;向心方向揭除敷料;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过度活动,避免牵拉导管;观察贴膜有无卷边、松动、必要时重新更换贴膜;合作能力欠佳者,应适合约束。2.处理规范

(1)评估导管脱出状态及导管完整性。

(2)完全脱出者,立即按压穿刺点压迫止血,消毒穿刺点,覆盖敷料。(3)部分脱出者,酌情拔管或者重新消毒、妥善固定。(4)严禁将导管脱出部分重新送入体内。(5)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必要时重新X线定位。(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九)导管堵塞 1.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的型号;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输注高浓度药品、血液制品前后及采血后应彻底冲管;中心静脉导管无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输液接头等附加装置有血凝块时应及时更换;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及时发现输液报警;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扭曲、折叠导管;减少肢体受压,避免回血因素 ;治疗间歇定期导管维护。2.处理规范

(1)评估导管状况,分析堵管原因。(2)根据情况选择拔管或导管再通技术。(3)中心静脉导管血液堵塞可遵医嘱溶栓。(4)切忌将导管内血凝块冲入血管内,避免栓塞。

(十)感染 1.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正确冲、封管和更换敷料;定期和按要求更换输液装置;合理选择导管。2.处理规范

(1)评估局部和全身感染征象,必要时报告医生。(2)外周静脉留置针应拔除。

(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进行血培养和/或导管尖端培养。(4)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进行血培养和/或导管尖培养。(5)根据医嘱局部用药或使用抗生素。(6)局部感染者,及时跟换敷料并加强观察。

(十一)静脉血栓 1.预防措施

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粗直的血管;中心静脉置管时评估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成人避免下肢输液;患者置管后,应适当活动和饮水;评估导管功能,正确执行冲、封管操作。2.处理规范

(1)评估导管功能和血栓征象、分析原因。(2)报告医生。

(3)抬高患肢,制动;禁止按摩和压迫患肢。(4)停止在患肢输液,酌情留置或拔除导管。(5)遵医嘱使用抗凝或溶栓治疗。(6)严重者手术治疗。

(十二)中心静脉导管移位 1.预防措施

评估导管置入长度,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评估相关因素:胸内压增高(咳嗽、呕吐)、充血性心衰、体位改变、正压通气、高压注射、导管冲洗;正确固定导管,评估导管外露长度;更换敷料时,避免导管脱出;加强患者及家属导管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2.处理规范

7.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 男4例, 女2例, 年龄51~72岁, 病变在颈3~7节段。其中4例肥胖、颈部粗短, 术前有夜间睡眠鼾声、憋醒等症状。在气管插管静脉加吸入复合麻醉下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行椎管减压钛笼支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毕入ICU麻醉复苏, 复苏后6~8 h拔管。均在拔管后24 h内发生呼吸反复暂停, 早期表现为呼吸增快, 血压增高, SpO2下降至90%以下, 心率增快, 躁动不安, 自言自语。在几分钟后患者出现呼吸浅慢, 强迫坐起, SpO2急剧下降至75%~85%。

1.2 抢救措施及效果

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反复暂停, 立即实施抢救, 4例喉头水肿、舌根无后坠者, 抬高床头, 取30~40°斜坡卧位, 5~6 L·min-1高流量吸氧。恰当松开颈领, 头颈部两侧用沙袋固定稳妥, 立即先用生理盐水10 ml+肾上腺素1 mg+地塞米松10 mg漱口3~5 min, 紧接用生理盐水10 ml+肾上腺素1~2 mg+地塞米松10 mg持续雾化。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或纳洛酮0.8~2 mg, 力争在5~10 min使SpO2≥90%, 使喉头水肿减轻, 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调节吸氧浓度及呼吸兴奋剂用量, 以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引起氧中毒[2]。2例肥胖、颈部粗短者, 经上述处理后无效, 仍然发生呼吸暂停, SpO2维持在75%左右, 严重发绀, 情绪激动, 烦躁, 强迫坐起, 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 喉头严重水肿, 舌根后坠, 立即采用舌牵拉器向前推移下颌, 以增加咽喉通气路径, 以口咽通气道打开气道, 用面罩简易呼吸器加压呼吸, 继续使用地塞米松10 mg或纳洛酮0.8~2 mg静脉注射, 请相关科室医生紧急会诊, 考虑这2例患者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drome, OSAS) , 立即行经鼻腔气管插管。2~3 d顺利拔除气管导管, 至出院时未再发生呼吸暂停。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预防措施

2.1.1 术前评估患者自身条件

术前询问患者睡眠状态, 发现有打鼾、憋醒、肥胖、颈部粗短者, 应高度警惕有术后SAS发生的可能, 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

2.1.2 临床检查

除一般全身检查外, 应着重检查纤维支气管喉镜, 以了解上气道狭窄或梗阻部位。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充分评估手术的风险性。严重程度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 来区分。轻度:AHI 5~20次·h-1, 最低SaO2≥86%;中度:AHI 21~50次·h-1, 最低SaO2 80%~85%;重度:AHI≥50次·h-1, 最低SaO2≤79%。患者多为轻、中度, 由耳鼻喉科医生作一般治疗;重度须转耳鼻喉科, 喉部手术后再行颈椎手术, 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减轻术后的护理难度, 降低术后SAS发生的可能性。

2.1.3 合理使用镇静剂和麻醉剂

因镇静剂和多数麻醉剂都可抑制呼吸中枢, 使肌肉松弛和肌张力降低。颈椎手术病人多系全麻气管插管, 易使喉头水肿, 患者自身肥胖, 颈部脂肪沉积, 缩小了呼吸道的内径, 气道易塌陷堵塞, 从而使睡眠呼吸暂停加重, 甚至引起心跳骤停[3]。术前与麻醉师沟通, 以利麻醉师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插管, 在术中选用短效药物, 如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物等。做到术前、术后尽量不用镇静剂, 最大限度降低麻醉镇静剂对呼吸的影响。

2.1.4 呼吸道准备

术前氧气雾化吸入, 低流量吸氧, 使用抗生素, 以改善呼吸道情况, 增加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

2.2 术后预防措施

本组呼吸暂停均发生在术后拔管24 h内, 特别是凌晨2:00~5:00或13:00~15:00午睡时最易发生, 加强该时间段的观察护理尤为重要。

2.2.1 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 能准确完成指令性动作, 肌力恢复正常, 生命体征平稳, 血气分析PaO295%以上方可拔管。拔管前吸出存留在口鼻、咽喉部及气管内的分泌物, 拔管后准备气管切开包、重新插管器械等备于床旁, 另外用一些减轻喉头水肿和抑制呕吐的药物。避免使用抑制呼吸的镇痛药物。

2.2.2 加强转运途中护理

认真做好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途中颈领固定头颈部, 两侧沙袋固定稳妥, 氧气袋给氧, 备齐面罩简易呼吸器等急救用物, 密切观察面色和呼吸变化, 时常呼唤抚摸患者, 使其保持觉醒状态, 防止途中入深睡眠期发生呼吸暂停。

2.2.3 体位护理

由于颈椎手术的解剖特殊性, 术后须保持平卧位, 颈领固定颈部, 目的是外固定颈椎, 减少植骨块与椎体间的活动, 促进骨性愈合。本组患者有SAS潜在危险性, 平卧位易使舌体及颈部松弛的软组织后坠阻塞气道, 全麻气管插管易使喉头水肿, 从而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4]。因此, 术后全麻清醒拔管后, 如生命体征平稳, 可将床头摇高15~20°。术后第1天, 可将床头摇高30~45°, 斜坡位或45°侧卧位休息, 有利于呼吸, 可防止呼吸暂停发生。同时保持患者头颈、躯干呈一直线, 防止颈部旋转造成植骨脱落或切口活动性出血,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心悸、胸闷、四肢麻木等症状, 如果发现此种情况, 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2.4 术后使用口腔矫形器

目前主要有舌牵引器、下颌前移器、矫腭作用器, 通过牵拉舌、推拉下颌等来增大咽喉路径, 达到改善呼吸通气的目的。常规用0.9%生理盐水2 ml+沐舒坦15 mg+地塞米松10 mg氧气雾化吸入, 2~3次·d-1。有利于稀释痰液, 减轻喉头水肿。

2.2.5 氧疗护理

术中使用麻醉剂可抑制呼吸中枢, 易造成组织缺氧, 加重SAS症状, 吸氧能降低SAS患者呼吸暂停的频率[3]。这与吸氧后提高SpO2, 解除了低氧对呼吸中枢抑制有关, 术后我们常规予持续吸氧, 氧流量4~5 L·min-1, 严重者无创呼吸机给氧, 稳定了呼吸系统, 改善组织缺氧, 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2.2.6 密切观察各项监测指标变化

术后心电监护, 监测各项指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保障各参数记录准确, 以提供准确的诊断分析数据。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度及呼吸音调有无异常, 有无憋气、呼吸困难、SpO2下降等症状。重视患者主诉, 加强夜间或午睡时的巡视, 熟知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之间密切关系, 消除鼾声是熟睡的错误认识, 警惕SAS的发生, 适时刺激患者, 保持其觉醒状态, 随时调整吸氧浓度, 同时备齐急救器械和药品于床旁, 为抢救争取时间。特别要重视呼吸节律、呼吸暂停和深浅度打鼾等情况, 尤其是观察SpO2和心律的变化[5]。

2.3 心理护理

SAS是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 术后突然发生时, 患者及家属极度恐慌, 会大声呼救和哭泣, 此时, 我们应保持沉着、冷静, 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 迅速抢救, 做到忙而不乱。

3 讨论

SAS是一种与睡眠有关, 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常见病, 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及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其发病机理复杂多样, 睡眠时舌及软腭向后移位与咽后壁紧贴, 造成鼻咽和口咽鼻塞是引起呼吸暂停的主要原因[6]。由于颈椎手术全麻插管时对气管的刺激, 术中牵拉气管或刺激咽喉部使喉部出现水肿, 加上患者自身条件所致上呼吸道狭窄, 引起上呼吸道阻塞发生率增加, 导致SAS发生, 常于拔管后24 h内发生。因此, 我们对打鼾、憋醒、肥胖、颈部粗短者, 应高度重视该病的危险性, 术前评估气道的狭窄程度, 改变气道狭窄是关键。术后24 h内加强巡视, 合理使用药物, 将呼吸暂停的预防和急救作为护理要点, 将其实施到每个环节中, 增加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

摘要:报道6例颈椎前路术后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结出呼吸暂停的预防和急救护理要点。术前做好患者评估, 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体位护理、持续吸氧、做好急救准备是手术成功和保障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颈椎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护理

参考文献

[1]王璋, 司良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动脉内皮损伤的电镜研究[J].重庆医学, 2005, 34 (4) :4.

[2]戴伯仙, 杨旭芒, 陈志刚.肾上腺素地塞米松漱口紧接持续雾化在急救急性喉头水肿中的价位[J].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2006, 3 (6) :5.

[3]童茂荣, 曹鄂洪.睡眠呼吸紊乱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77-284.

[4]孙云.6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4 (7) :612-613.

[5]傅洁, 林勇, 桑加红.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J].现代医学, 2009, 37 (5) :355-356.

8.重视和预防胃肠外科手术并发症 篇八

【关键词】胃肠外科;并发症; 预防

【中国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23-02

胃肠外科手术在普通外科中较为常见,但同时胃肠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在临床上也较为多发。因此要注重对于胃肠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提高病人的预后,提高总体的手术质量。其中在胃肠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肺部的并发症,这也是造成手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手术后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胃肠手术的患者常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本身也会消耗大量体力。因此对于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手术后的早期的肠内营养的供给能使得肠功能提前恢复,对预后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主要是针对病人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因素的进行分析,以及胃肠外科手术后胃肠外的营养的护理等两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和分析,目的希望能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病人的预后。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1年10月我院胃肠外科需要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14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6例。患者年龄从34岁到68岁。其中肝脏手术10例、胃癌15例,结肠癌11例、胆囊手术33例、胃肠穿孔11例、肠梗阻肠息肉共3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的支持护理方法对于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的影响。其中观察组共70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1例。对该组的患者采取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共44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该组患者只采取一般的手术后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症类型上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另外,在该114例的患者中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共45例,分析该45例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肺部感染的情况,分析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

2 肺部并发症因素的分析

2.1 研究方法:根据患者在手术后4周有无发生肺部并发症,将114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肺部并发症组,共45例。一组无肺部并发症组为对照组,共6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前的基本情况,手术情况,已经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找出胃肠手术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

2.2 结果:表1 并发症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并发症组的患者的年龄、是否有吸烟、术前血清蛋白、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等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年龄较大、有吸烟历史、手术前的血清蛋白水平偏低、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多等,均有可能引发胃肠手术后的肺部并发症。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1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将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70例患者,采取术后早期肠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对照组共44例,采取一般的术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清醒状态下将胃管和营养管通过鼻腔置于胃腔内,将场内营养素通过营养管直接输送到胃腔内。同时给予患者滴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水,帮助患者恢复体力,调整患者的体内的水盐平衡。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术后护理,滴注葡萄糖水和生理盐水。

3.1.1 结果

分别考察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是否发生肠源性的并发症感染,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少(P<0.01),肠源性的感染和手术后并发症均比对照组的要明显低(P<0.01)。

说明,胃肠外科患者在手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能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3.2吸入性肺炎的预防: 由于患者手术后的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胃功能发生紊乱。因此要求患者手术后保持半坐卧的体位,避免营养液的反流。同时可以给予患者胃肠动力药,帮助胃排空功能和胃蠕动功能能的恢复。

3.3 口腔感染预防: 由于手术后患者需要采取张口呼吸,且不能进水,从而导致了口腔粘膜变得干燥,容易导致口腔粘膜的损伤导致口腔感染的几率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湿棉签湿润患者的口腔,必要时可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的感染。

4. 讨论

胃肠道外科手术主要是在腹腔中进行,由于腹腔范圍大且生理功能复杂,因此实施手术时可能会造出患者某些生理功能被破坏,因此手术后的并发症感染几率相对其他类型的手术相对要高。因此,胃肠外科手术要求外科医生在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要准确尽可能以少切除为宜,尽量不改变原通道的正常解剖结构。

由于胃肠道原本的生理功能,胃肠道里面存在有很多的细菌。同时胃肠手术属于污染手术,手术切口容易接触到胃肠道的内容物而发生切口感染。胃肠手术切口感染时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在进行胃肠道手术时在术野暴露良好的条件下,尽量切口要小避免术后发生严重的切口感染,导致患者的预后下降。手术过程中要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在手术前可以先让患者服用抗生素,可以选用氨基糖苷类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由于这类的抗生素在体内不能直接吸收,因此可以起到杀灭肠内细菌的作用而对患者身体并无影响。针对有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预防手术后发生的细菌感染。对于原本免疫能力低的患者如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等可以预先使用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这能有效的预防手术后出现感染。

其中肺部感染是胃肠外科手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肺部感染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出现死亡的症状。因此,有必要了解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是其中一个可能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由于患者年龄增大,身体机能的免疫能力以及恢复能力较差,呼吸系统功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1]。同时胃肠外科手术属于污染性手术,因此高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甚至是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也会比年轻患者大。其次,由于患者有吸烟习惯导致肺部的绒毛运动能力降低,因此对抗外界影响的能力减低。有研究发现患者在手术前4~6周戒烟能有效的预防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并发症。血清蛋白水平和血浆运输物质的能力有关。血清水平低说明运输物质的能力较弱使得限制营养物质的运输,延缓了机体的修复功能,从而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由于机械通气属于外来物质进入机体,联通外界同时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进入呼吸道。对于刚进行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机体的抗御能力下降,细菌感染受损的粘膜,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的几率。

对于胃肠手术患者及早提供胃肠营养的供给是一种有效且首选的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手段之一。为胃肠提供营养能有助于胃肠粘膜的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维持,有研究发现能有效的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且能在手术后几个小时内帮助胃肠恢复蠕动功能,使得胃肠功能能尽早恢复[2]。

对于进行胃肠外科手术的患者,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手术后的病情。留意患者手术后的生命,征,留意体温变化、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等监测,并进行营养状况的评定等[3]。同时也特别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感染。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术后的并发症要及早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采取积极的预防护理手段,针对不同患者要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来对症处理,务求能达到满意的预后,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进军,伍冀湘,时强.胃肠道肿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风险性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66-567.

[2]施雅兰, 戎辉, 陈钟.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J]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1 ): 26- 27.

9.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九

 测量体温操作正确的是

A护士测量体温前,检查体温表的质量

B神志清楚患者,叮嘱患者不要变换体位及下床活动 C患者神志不清者,需专人守护

D体温表破损后,应首先协助患者清洗皮肤,更换患服  口腔护理操作正确的是 A意识不清者禁漱口

B操作前后清点棉球个数,防止棉球遗漏在病人口腔内

C操作时用血管钳夹紧棉球,每次只用1个棉球,棉球湿度适当,以不滴水为标准 D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放在开水中 E对于受损黏膜可用西瓜霜等保护  保护用具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A神志不清及烦躁患者,床档与肢体之间用软枕隔挡,以保护患者肢体 B注意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到二根手指为原则,每2h松解约束带一次 C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及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 D使用棉质软约束带,必要时垫衬垫。

E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时间、原因,约束带的数目,解除时间   清洁灌肠操作并发症

清洁灌肠操作有一些并发症,预防的措施有 A肠道痉挛 B肠黏膜损伤 C溃疡 D出血 A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温度适宜(39~41℃)B肛管插入时动作轻柔,不可强行插管 C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关注病人主诉 D液面距肛门高度适宜(40~50cm) 导尿术的目的

A 为尿潴留病人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B 协助临床诊断

C 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D 为膀胱肿瘤病人进行膀胱腔内化疗   导尿操作的并发症有

导尿操作时引起血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感染 B虚脱 C血尿 D黏膜损伤 A操作轻柔,避免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B插入导尿管后放尿速度不宜过快

C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量不超过10OOml D密切观察患者脸色、神志等  导尿操作时预防粘膜损伤的方法 A选择型号合适的导尿管 B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C插管时动作轻柔

D见尿后再轻轻插入2cm,尿管气囊注水适宜(15~20ml),确保气囊位于膀 胱内

E嘱患者及家属勿自行拔出尿管  肌肉注射时预防局部硬块,局部感染的方法 A加强无菌操作

B粉剂的药物要充分溶解 C更换注射部位

D一旦发生皮下硬结,可用土豆片或50%硫酸镁外敷患处 E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 肌肉注射时出血、断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选择质量有保证的注射器 B注射时注意避开浅静脉

C一旦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干棉签压迫局部2~3min,一般可止血。若针筒里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D发生断针时,使患者保持安静,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用止血钳拔出断针   皮下注射并发症有

皮下注射引起疼痛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A疼痛 B出血 C 注射部位皮肤硬结 D 注射部位皮肤血肿 A针头刺入角度不宜超过45度,以免刺入肌层 B凡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可用作皮下注射

C根据注射药物剂量,选择合适注射器和针头,注射做到“二快一慢” D拔针后给予冷热敷  皮下注射引起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血肿,硬结)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A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制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 B注意进针技巧,注射技巧 C拔针后给予冷热敷 D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 E局部用中药金黄散加醋外敷 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时预防静脉炎的方法 A发热反应 B肺水肿 C渗漏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A加强对患者穿刺点皮肤的评估,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B要选择弹性好,且回流通畅的血管

C严格无菌操作,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D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调慢滴数,每次输完后充分冲管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时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A拔针后给予冷热敷

B一般冷敷用于非缩血管药物所致的外渗,热敷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所致外渗 C一般热敷用于非缩血管药物所致的外渗,冷敷适用于血管收缩药物所致外渗 D常用的湿敷药物有50%硫酸镁、中药金黄散加醋等局部外敷  肺水肿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必须计算每段时间内患者的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 B经常巡视有无不适,并严密观察患者输液情况 C一旦发生肺水肿,立即停止输液

D使患者端坐,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E20%-30%酒精湿化加压给氧,使用镇静剂、脱水剂、强心剂等,严重者必要时呼吸机机械通气  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时渗漏的预防方法

A提高穿刺技术,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B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留置导管或行深静脉插管

C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D输液过程中,出现局部疼痛时,若有回血,基本可排除渗漏   浅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有

浅表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A静脉炎 B液体渗漏 C皮下血肿 D导管堵塞 E静脉血栓形成 A立即给予拔管,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症状 B在肿胀部位予水胶体敷料粘贴 C涂擦喜疗妥乳剂

D金黄散局部外敷(包括穿刺点)E用25%硫酸镁或土豆片等湿敷  浅表静脉留置针预防静脉炎方法 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B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位置便于固定,力争一次穿刺成功 C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D留置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要多活动穿刺肢体

E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 浅表静脉留置针时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

B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浓度及用量, 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C采取正压封管,即边推注封管液边夹紧留置针塑料管上的夹子,夹子尽量夹在塑料管的远心端 D发生堵管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血栓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 浅表静脉留置针时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

A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浅静脉内压力,使疼痛减轻

B避免碰撞伤肢

C急性期患者需静注扩血管,抗凝及溶栓药物,发热患者需输注抗生素 D为保护静脉血管,每日热敷穿刺处2次,预防浅静脉炎的发生  浅表静脉留置针时导管脱出的预防措施

A妥善固定导管,延长管应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 B在更换敷料时应逆心揭开敷料

C加强宣教,指导患者置管侧肢体勿负重或过度活动 D神志不清者,应使用约束带约束另一上肢,以免把针头拔出  PICC置管术并发症有

A早期机械性静脉炎 B感染

C导管堵塞 D导管滑脱、断裂 E穿刺处周围皮肤过敏  PICC置管术时早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处理方法 A配合水胶体敷料外敷 B涂擦喜疗妥乳剂 C予金黄散外敷 D遵医嘱予以芬必得等药物  PICC置管术时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正确冲管,正压封管 B可用重力静脉滴注代替冲管

C不能在置有导管的上部使用袖带或止血带

D发生导管堵塞时去除肝素帽,接上三通;回抽空注射器5~6ml,打开连接尿激酶侧通,通过负压使尿激酶进入导管,静置一段时间后回抽  PICC置管术时导管滑脱、断裂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绝对不允许高压暴力冲管 B如有滑脱,让患者卧床,拍片

C可请介入科从上腔静脉用抓捕器取出导管

D拔管过程中有滑脱,立即扎止血带,请医生静脉切开取导管  PICC置管术时穿刺处周围皮肤过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选用透明的敷料,方便观察穿刺点

B尽可能选择小敷料,减少敷料与皮肤接触面积 C胶布不能贴在导管上

D使用皮肤保护剂,起到一个隔离的作用 E遵医嘱予以抗过敏的药物 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有

A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B循环超负荷 C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D血小板输注无效  静脉输血时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 A输血前1小时可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B输血前半小时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 C输注洗涤RBC或冰冻RBC D尽量少用血浆或含血浆的血液制品    输注哪些血液制品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大量输血的并发症有

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预防措施 A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冰冻红细胞 D辐照红细胞 A发热反应 B出血倾向 C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D枸橼酸钠中毒 A输注辐照血液是预防TA-GVHD的唯一有效办法

B要尽量避免亲属间相互输血,如无法避免则输血前必须经过照射 C尽量不要输含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过多的血液

D自体输血可以避免TA-GVHD的发生  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A治疗非免疫因素 B输注HLA-A、B和HPA相合的血小板 C血浆置换 D血小板交叉配合性试验   为预防和减少同种异体免疫反应的发生可尽量输注 鼻饲时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处理措施 A单采血小板 B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 C冰冻红细胞 D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A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左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 B停止营养液的输入,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吸出口鼻返流物

C调整鼻饲的体位使其保持于低半卧位,降低鼻饲速度和每次鼻饲的容量 D让鼻饲管头部的侧孔完全进入胃内,减少食物返流  预防鼻饲管堵塞的方法 A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在位 B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Oml冲洗管道

C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输入 D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 吸痰时气道粘膜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A动作应轻柔,应避免反复插入,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肿 B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C吸痰后,吸痰管必须用生理盐水浸湿润滑 D负压勿过高,吸痰停留时间勿长  吸痰时患者出现缺氧的处理方法 A停止吸痰 B给予高流量吸氧,观察氧饱和度 C给予高浓度吸氧,观察氧饱和度

D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并将患者头部后仰,口稍向下  鼻导管吸氧时氧中毒的预防措施 A高流量供氧不宜时间过长 B高浓度供氧不宜时间过长 C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 D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时间  鼻导管吸氧时操作正确的是

A吸氧应通过加用无菌蒸留水湿化瓶装置,以湿化氧气 B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C给氧时应先连接鼻导管再开氧气开关 D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   使用呼吸机时通气过度的处理方法 使用呼吸机时通气不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减少潮气量 B减慢支持频率 C降低触发灵敏度 D缩短呼吸管路 A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管路,减少呼吸死腔,保证管路密封

B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参数,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C及时更换呼吸机管路,保证管路不漏气 D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 使用呼吸机时气压伤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采用压力控制或保留自主呼吸的辅助通气方式 B严格控制气道压,合理设置高压报警限。C临床可疑者应拍摄胸片 D高压气胸应及时引流  预防呼吸机导管脱出的措施

A妥善固定导管,固定带与胶布松紧适宜,以伸进一指为直,胶布如被唾液浸湿及时更换 B呼吸机管路不应固定过紧,应有一定的活动余地,以免牵拉使导管脱出 C对于躁动、不配合的患者应适当镇静

D对于不配合治疗或无意识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约束  使用呼吸机时预防粘膜溃疡的措施

A每班严密检测套囊压力,套囊压力维持在15~20mmHg B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而无法脱机的患者,应及早气管切开,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C吸痰时负压不可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短时间内反复刺激气道,插入吸痰管时不应给负压,以免导致黏膜破损,进而出现溃疡。

D严格无菌操作,有效清理呼吸道,避免气道黏膜继发性的感染  三腔管压迫止血时预防窒息可

A抽尽二囊内气体,涂上松节油,将三腔管自鼻腔缓慢插入 B有活动性假牙者应先取下 C患者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D患者取半坐卧位,头偏向一侧  三腔管压迫止血时鼻翼粘膜溃烂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三腔管牵引方向正确 B牵引压力适中 C用宽胶布将三腔管固定于病人耳部 D鼻孔处三腔管下垫棉垫   以下胸腔引流并发症的正确的是 胸腔引流时皮下气肿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皮下气肿 B疼痛 C肺不张 D纵膈摆动

A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胸壁切口大小适当 B怀疑引流不畅时应鼓励咳嗽

C一旦滑出立即用凡土林纱布封闭伤口,通知医生进一步处理 D局限性皮下气肿无需特殊处理自行吸收

E广泛性皮下气肿,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立即通知医生行皮下切开引流,以排出气体减轻症状  胸腔引流时减轻疼痛的方法 A选择质地软硬适宜的引流管

B患者体位以斜坡卧位为宜,以减少切口张力 C调整引流管的位置,避免引流管与胸膜摩擦 D咳嗽时用双手轻压伤口两侧或固定好引流管  胸腔引流时如何预防肺不张? A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B多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必要时翻身叩背

C小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深呼吸时,可使其大声哭喊 D引流过程中,要适时夹管  胸腔引流时预防胸腔感染的措施

A床边备止血钳,防止活动及搬动时引流液倒流入胸腔 B掌握引流的禁忌症,避免因引流时间过长引起伤口逆行感染 C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尤其是更换引流瓶时

D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外渗时及时通知医师换药  胸腔引流时预防胸腔感染的措施 A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躁动不安 B注意体位,减少频繁变换体位

C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摩擦血管而并发血胸 D使用负压吸引时,避免负压过大  胸腔引流时预防胸腔感染的措施 A大量积液、积气引流时应控制引流速度 B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

C剧烈咳嗽者嘱其勿用力过度,必要时应用镇静镇咳药 D全肺切除术后,引流管间断放开时,避免引流突然过快、过多  心肺复苏操作时胃膨胀和返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A避免过大的通气量和过快的通气速度使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胃胀气

B应注意检查和调整头部及气道位置,观察胸部的起伏,避免过高的气道压力 C未清除胃内容物时,要行慢的通气方式

D如果胃部胀满,患者侧卧,然后挤,勿压腹部,同时清理呼吸道

E有返流发生,复苏者要使患者侧卧,从嘴里向外擦拭干净胃内容物,然后继续仰卧行CPR   输液泵常见报警原因 以下关于输液泵说法正确的是 空气报警 低速报警 压力报警 泵舱门报警 电池报警 A旋夹紧闭可引起压力报警 B滴液壶壁有液体凝集可引起空气报警 C泵门关闭不严可引起泵舱门报警 D电池报警时交替显示输液速率和AAA.A  胰岛素注射时发生低血糖的处理正确的是

A对轻、中度及意识清楚者:给予口服15~2Og糖类食品,15分钟后监测血糖 B若患者口服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能口服糖类食品,必须予以50%葡萄糖液静推 C对重度患者或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液40-60ml静推,或根据病情正确处理 D意识障碍者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12~24小时  下列过于胰岛素注射说法正确的是

A要求三周内不可在同一部位注射 B选用高纯度人胰岛素可预防抗体反应 C屈光不正多见于初用胰岛素者

D轻度水肿,一般无须处理,可逐步自行消退

  造口护理并发症包括 预防造口狭窄措施正确的是 A造口回缩 B造口皮肤粘膜分离 C造口脱垂 D缺血坏死 E粪水性皮炎 A对粘膜缺血、坏死、回缩、皮肤粘膜分离者术后应严密观察 B每次换造口袋时扩肛一次 C术后1周开始,每日扩肛QD D术后2周开始,每日扩肛BID  造口狭窄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小指能通过者可采用手指扩张法:戴手套后小指涂石蜡油,轻轻插入造口内,插入深度为2~3cm,保留 5~10min B采用手指扩张法应每天二次

C造口狭窄合并肠梗阻腹痛时,应禁食并急诊就医 D当小指无法通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 造口回缩时正确的处理是

A回肠造口回缩者可选用凹面底板加腰带固定

B皮肤损伤者用皮肤保护膜、护肤粉、防漏膏,保护皮肤不受排泄物的剌激 C结肠回缩者可选用灌洗的方法 D过度肥胖者可减轻体重  造口水肿时应如何处理? A术后早期,造口袋底板的内圈要稍大 B腹带使用时不宜过紧,造口不能扎在腹带内 C术后轻度水肿时注意卧床休息即可

D严重水肿用50%硫酸镁溶液或3%氯化钠溶液湿敷,每日3次 E严重水肿时改用一件式造口袋 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处理正确的是

A部分、浅层分离时,擦干创面后洒护肤粉,再涂防漏膏后贴造口袋

B完全、深层分离时,用藻酸盐敷料充填伤口,再用防漏膏或水胶体敷料覆盖伤口,贴造口袋 C完全分离合并造口回缩者,选用凸面底板加腰带固定 D造口底板一般每天更换一次,渗液多者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 造口脱垂应如何处理?

A选择两件式造口袋,口袋的大小以能容纳脱垂的肠管为准 B底板内圈裁剪合适,其大小以突出肠管最大的直径为准 C对结肠造口者,排泄物排空时可用腹带或束裤加以支持固定

D教会患者自行回纳脱垂的肠管,嘱患者戴手套,平卧放松,用凡士林纱布盖在造口粘膜部位,顺势缓慢将造口推回腹腔内

E暂时性造口发生造口脱垂时,可采用手术方法恢复肠道的持续性

单选题

 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不应()

A 病人取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 B 棉球要拧干,不应过湿 C 协助漱口 D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  口腔护理时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可选用的漱口液不包括:()A 朵贝尔氏液 B 呋喃西林液 C 0.1%—0.2%双氧水含漱 D 2%利多卡因  口腔护理常用溶液中具有广谱抗菌的溶液是()A 过氧化氢溶液 B 朵贝尔试液 C 呋喃西林溶液 D 甲硝唑溶液  尿路感染主要症状不正确的是()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血尿

 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A 1000ml B 1500ml C 500ml D 2000ml ()是女病人导尿术特有的并发症

A 虚脱 B 尿道出血 C 尿路感染 D 误入阴道  患者尿道口用()清洁1—2次/天,保持引流通畅

A 新洁尔灭 B 洗必泰 C 75%酒精 D 2%碘伏

 留置尿管期间应指导病人活动,无心、肾功能不全者,应鼓励多饮水,成人饮水量每天()A 1000-2000ml B 2000-2500ml C 2000-3000ml D 1500—2000ml  肌肉注射的并发症不包括()A出血、断针 B周围神经损伤 C局部硬块,局部感染 D 低血糖反应  发生空气栓塞时患者应采取的体位()

A左侧头低脚高位 B左侧头高脚底位 C右侧头低脚高位 D右侧头高脚底位  每输注库存血1000ml,须按医嘱静脉注射()以补充钙离子 A 50%葡萄糖 B 10mg地塞米松 C 10%葡萄糖酸钙10ml D 10%氯化钠10m  在给受血者输注血小板时,应遵循的原则()A ABO同型输注 B Rh同型输注 C ABO和Rh同型输注

 鼻饲护理并发症不包括()A食物返流,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 B鼻饲管堵塞 C感染 D胃管脱出  鼻饲护理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器抽出胃液则可确定胃管在胃内

B置胃管末端于水中,观察水下气泡,有气泡则可确定胃管在胃内

C用注射器向胃管内快速注入15~2Oml气体,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可听到气过水声 D患者取15~30度卧位,控制每次鼻饲量  每次鼻饲的量不超过(),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A 150ml B 100ml C 250ml D 200ml  吸痰操作的并发症有()A痰液吸不出 B吸痰管堵塞 C气道粘膜损伤 D呼吸困难     吸痰时吸引负压正确的是()下列不是鼻导管吸氧并发症的是()鼻导管给氧时预防呼吸抑制的方法()以下哪项不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A小儿0.45Mpa B小儿0.05Mpa C成人0.05Mpa D成人0.55Mpa A氧中毒 B鼻粘膜损伤 C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D呼吸抑制

A间歇给氧 B低流量持续给氧 C低浓度持续给氧

D监测PaO2变化

A呼吸机管路需消毒,每周更换1次,呼吸机湿化罐采用生理盐水,及时清理集水器里的冷凝水 B抬高床头30~45°,无禁忌症时患者取半卧位

C口腔护理每日4次,采取口腔冲洗加擦洗法,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用液

D吸痰时应无菌操作,并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每4h帮助患者翻身及拍背一次     使用呼吸机时套囊压力应为()以下那一项不是呼吸机操作并发症()以下不是三腔管压迫止血并发症的是()

三腔管压迫止血预防食管粘膜坏死措施不正确的是()A.10~15mmHg B.15~20mmHg C.20~25mmHg D.25~30mmHg A喉与气管损伤 B呼吸机依耐性 C皮下、纵隔气肿 D导管误入一侧支气管 A感染 B窒息 C鼻翼粘膜溃烂 D食管粘膜坏死 A使用前必须详细检查及测量三个腔二囊通道和注气量 B食管囊注气不可太大,注气必须适当 C每隔6~12h应放松食管气囊及缓解牵引压力 D每隔12~24h应放松食管气囊及缓解牵引压力  胸腔引流管护理不正确的是()A保持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 B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

C保持管腔通畅,定时捏挤,发生活动性出血时减少挤捏频率 D随时观察水封瓶长管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    心肺复苏操作并发症错误的是()以下不是电除颤并发症的选项()哪一项不是胰岛素注射并发症()不能预防造口皮肤粘膜分离的是()A胃膨胀和返流 B肋骨骨折 C胸骨骨折 D疼痛 A 心律失常 B低血压 C急性肺水肿 D心肌损害 A过敏反应 B皮下脂肪萎缩 C体重减轻 D视物不清 A选用两件式造口袋

B注意观察造口粘膜的血运情况,如有缺血性坏死及时处理 C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伤口感染 D加强营养,糖尿病者注意控制好血糖  造口护理时缺血坏死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造口袋底板的内圈大小适当,不可过小

B将围绕造口的纱布拆除,检查肠管血运情况、坏死的程度

C更换造口袋时先用碘伏消毒粘膜后,再洒护肤粉,促进坏死组织自溶清创 D有腹膜炎症状者需行剖腹探查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和造口重建  造口护理时粪水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正确的是()A底板内圈裁剪合适,直径以大出造口2~3cm为宜 B底板粘贴后保持体位5~10min后再活动

C底板粘贴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不超过两周,渗漏后随时更换 D造口袋内的排泄物要及时处理,减少粪水对皮肤的接触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更换造口袋时要彻底清洁造口周围的皮肤,在皮肤完全干之前贴造口袋,必要时可使用造口粉及皮肤保护膜

B底板内圈裁剪要合适,内圈过大时,可常规使用防漏膏,尤其是回肠造口者

C对造口平坦但周围皮肤不平者,可加用腰带,造口袋粘贴后应让患者保持体位不变10~15min,并用自己的手轻轻地按压在底板处,使其在体温的作用下与皮肤粘贴的更牢 D更换造口袋时应避免与粘膜的摩擦     胸外按压频率至少(),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 单人急救时,给予(B)按压/通气比 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为()

注射时发生针体断裂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60次/min B 80次/min C 100次/min D120次/min A 15:2 B 30:2 C 5:1 D 30:1 A 0.1%盐酸肾上腺素 B 盐酸异丙嗪 C 洛贝林注射液 D 地塞米松

10.鼻饲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篇十

【窒息预防措施】

一、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二、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鼻饲完毕维持体位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三、鼻饲时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予鼻饲。注意鼻饲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过快。

四、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五、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通知医生了解是否暂停鼻饲。

六、鼻饲前将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吸净,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六、每日口腔护理2次,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

【窒息处理规范】

一、如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

二、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三、当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四、及时采取脑复苏措施,如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遵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五、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鼻饲管堵塞预防措施】

一、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

二、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未服用,牛奶不要与果汁同时喂。

三、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避免堵塞。

【鼻饲管堵塞处理规范】

一、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鼻饲管,可用温水冲洗,使之再通。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二、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

【鼻饲管脱出预防措施】

一、留置鼻饲管做好固定,胶布固定管道外漏部位于鼻翼、脸颊部,别针固定鼻饲管远端于枕边。

二、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肢,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清楚目的。

三、搬动或翻动患者时做好管道管理,防止胃管脱出。

四、做好患者及家属指导使其配合,避免自行拔管。

五、加强巡视,认真交接鼻饲管留置情况。

【鼻饲管脱出处理规范】

一、鼻饲管部分脱出,患者无禁忌症时可酌情进行续管。

二、鼻饲管全部脱出时应重新插管。

11.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膝关节镜;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12-02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膝关节镜广泛应用在骨科治疗中,虽然手术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术后容易并发肺栓塞、切口感染、僵硬等,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1, 2]。对此,我院就8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工作,效果较好,有效规避了上述问题,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7例,占58.75%,女性患者33例,占41.25%;年龄最小的是19岁,最大的是69岁,平均年龄(47.2±2.9)岁;病程最短的是4年,最长的是19年,平均病程(7.3±0.4)年;其中左膝患者25例,占31.25%,右膝患者39例,占48.75%,双膝患者16例,占20%。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5例,占56.25%,女性患者35例,占43.75%;年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是70岁,平均年龄(48.3±2.7)岁;病程最短的是3年,最长的是17年,平均病程(7.1±0.7)年;其中左膝患者28例,占35%,右膝患者37例,占46.25%,双膝患者15例,占18.75%。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吸氧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疼痛预防

手术前,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予以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包括疼痛部位、时间及程度,及时查找疼痛原因,采取冷敷及止疼药物等对症处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抗感染治疗,疼痛剧烈时,可适当减少活动次数,必要时,可借助治疗仪,促使关节渗液吸收,缓解疼痛。

1.2.2 深静脉血栓预防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下肢颜色、温度及肿胀程度,术毕,加压包扎,适当抬高患肢,借助气压治疗仪,促使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尽早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

1.2.3 感染预防

密切注意患者皮肤温度、疼痛,术后1-2天,若患者体温高于38.5℃,并且伤口有针刺样痛,需及时汇报医生,若发现感染并予以针对性处理措施;保持创口敷料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期进行更换,如果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明显,考虑是关节内积血,可采取关节穿刺,以排除积血,在换药后,利用弹力绑带缠绕患膝,5天后拆除;术后将患者安排在专用病房,每天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及时间,确保病室环境的清洁、安静。

1.2.4 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趾屈运动、背伸患侧踝关节、股四头肌收缩等,借助下肢功能锻炼仪,实施功能训练。拔除引流管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每天借助助行器练习站立步行,逐渐增加活动内容及强度,促使患者恢复日常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是骨科一种微创手术,在关节镜的直视下实施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临床广泛应用[3]。 膝关节镜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机体衰弱,多并存一种及以上疾病,增加手术风险,并且并发症及其他相关护理问题比较多[4],所以,加强膝关节镜手术护理,重视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知识,使得患者主观配合并发症预防工作,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6]。

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膝关节镜手术后行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是有必要的,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黎. 试析早期护理介入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 14(2): 255-257.

[2]刘晖吟. 对行关节镜手术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1): 109-110.

[3]董琼虹,郑月花,陈素平. “零缺陷”管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6): 170-171.

[4]曾采采,刘洁杏,陈柳娟. 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8): 77-78.

[5]陈小雁,吴翔燕. Orem自理模式在急性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3): 30-31.

[6]李海丹,邹国耀. 31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 2011, 09(13): 1144

12.胆囊炎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78例患者中, 男70例, 女108例, 年龄19~78岁, 45岁以上占65%。

1.2 术前检查及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B超声检查, 67例上腹部CT检查, 9例MRI检查。本组病例均行胆囊切除, 腹腔镜下切除107例, 其中中转开腹17例, 刚开始开展腹腔镜时中转比例较高, 与技术不熟练和对适应证的选择不当有关, 近两年来仅有1例中转, 64例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 4例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3例行胆肠Roux-Y吻合术。

1.3 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 出现并发症10例, 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胆漏3例、门静脉损伤1例、胆汁性腹膜炎3例。本组患者中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均在术中或术后一周内, 经处理后全部治愈。

2 讨论

2.1 胆总管损伤

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 胆总管损伤的病例呈增长趋势, 医源性胆管损伤率为0.1%~0.5%[1], 约94%的胆管损伤来自于胆囊有关的手术[2]。胆囊切除方法不当, 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医源性胆管损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3]。因此性胆囊切除时, 如探查发现时急性期, 胆囊肿大, 胆囊壁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 胆囊三角区水肿, 解剖不清, 呈“冰冻状”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 宜将胆囊大部切除, 不要施行常规的切除, 以免引起胆总管的损伤和术中大出血。本组的胆总管损伤, 主要是粘连严重, 胆囊三角解剖不清, 施行分离是切割时损伤。放置T管引流, 术后恢复顺利。根据笔者的体会如下操作有助于防止胆总管的意外损伤: (1) 在总胆管和胆囊管的汇合处前面做浆膜切开时要与胆总管的走行一致, (2) 先将胆囊管分离出来, 结扎但不切断; (3) 从胆囊底部开始向胆囊管的方向将胆囊从肝床上分离出来, 所遇血管逐一结扎, 最后显露出胆囊管和胆总管的真正汇合处, 处理胆囊管, 如有胆囊管的变异多能发现, 不但能避免胆总管的损伤, 也能避免胆囊管遗留太长; (4) 如果粘连严重, 胆囊壁局部组织坚硬, 无法在浆膜下分离时, 可剖开胆囊从内部探查胆囊的走行, 将粘膜剥出, 胆囊壁大部切除, 亦同样可以达到胆囊切除的目的, 而保护胆总管不受伤害。

2.2 意外出血

胆囊炎急性发作时, 由于炎症水肿, 使胆管及肝动脉分支等正常的解剖模糊不清, 是造成损伤血管的原因之一。术中盲目钳夹可导致胆管、肝动脉以及意想不到的损伤。本组的胆囊动脉出血, 是因粘连分离时损伤, 因此术中不仅要熟知正常胆囊动脉的解剖走行, 还要掌握变异情况, 胆囊动脉是肝右动脉的分支, 变异很大, 为预防胆囊切除时的意外出血, 除了熟悉胆囊动脉的解剖外, 还要强调手术操作的基本功。

2.3 胆汁性腹膜炎

胆汁性腹膜炎是肝胆系统疾病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病情复杂, 处理困难, 病死率高。一般以肝外伤及胆外伤造成的多见, 围手术期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 (1) 病理性胆汁腹膜炎, 以胆囊穿孔及炎性渗出为多见; (2) 穿刺后引起的; (3) 术后胆汁性腹膜炎, 常见有变异的副胆管未处理所致; (4) 拔T管后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 因窦道未形成后窦道破裂引起的胆汁内漏。本组1例术中发现胆囊底部有一肝外胆管与胆囊壁相通, 肝外胆管直径约0.8 cm, 解剖清晰后紧靠胆囊壁切断肝外胆管, 先行胆囊切除, 然后行胆肠Roux-Y吻合术, 术后恢复顺利。一般较小的副肝管给与结扎即可, 但是较粗的副肝管, 估计为引流较大范围肝脏胆汁的, 不能轻易结扎了事, 如结扎, 肝内胆管不易闭合, 易形成胆内漏或黄疸。

2.4 胆道残留结石

泥沙样肝内胆管结石由于手术操作较难, 是影响手术预后的原因之一, 或又有结石产生, 本组有一例, 术后一年胆总管内又有结石, 二次手术行胆肠Roux-Y吻合术, 胆总管的开口要足够的大, 相当其直径, 如再有结石可从肠管内排出。

2.5 T型管引流

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是放置引流管, 其目的是有利于胆汁引流, 加速胆总管下端水肿消退, 有利于胆道残余结石的排除, 避免总胆管切口的裂开和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 临床上常有放置T管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再次手术的报导[4], 长期胆管引流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当大量的胆汁丢失而发生电解质紊乱及消化不良, 影响术后生活质量[5]。T型管过早脱出会导致胆汁性腹膜炎, 有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长时间压迫可造成胆管损伤;拔管时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窦道破裂, 临床往往靠延长拔管时间来尽量避免拔管后出现胆漏的风险, 我们的经验是在4~6周拔出为宜。

总之, 对胆囊炎的诊断、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 降低死亡率的任务是很重要的, 需掌握手术的适应证, 既要积极又要谨慎, 但又不能死板保守治疗, 错失手术良机。具体操作中, 一定要层次分明, 术野清晰, 动作轻巧, 结扎牢靠, 忌追求复杂漫长的手术, 针对并发症要有充分的认识, 积累处理的经验, 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姜洪池, 高超.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不可视性及其防治策略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5, 11 (5) :152-154.

[2]田雨.胆囊切除与胆管损伤.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25 (19) :534-536.

[3]吴金术, 廖春红, 毛先海, 等.医源性胆管损伤132例临床分析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2, 14 (1) :54-55.

[4]朱预.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管-我的一些看法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3, 12, 9 (7) :11.

13.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十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25~69岁,平均(40.5±5.9)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4.6±2.1)年,其中15例为外痔,20例为内痔,9例为混合痔;观察组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26~70岁,平均(40.6±6.1)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4.7±2.2)年,其中14例为外痔,18例为内痔,12例为混合痔。两组患者的病程、痔疮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确练习排便,早晨用餐后,指导患者自行对肛门和肚脐周围进行轻轻按压,对于无法自行完成的患者,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并且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不能歧视和嫌弃患者,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做好手术准备。(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再加上担心预后,往往容易产生悲观的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抵触行为,影响术后恢复。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了解,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后,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开导和鼓励患者,并且保持积极、温柔、尊重、耐心的服务态度,使患者的自卑和紧张情绪消除。同时,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讲解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正常反应,让患者不要紧张和焦虑,并且给患者讲解成功的病例,叮嘱患者尽量保持放松状态,保持身心愉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确保护理的顺利进行。(3)饮食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术后6h,指导患者家属尽量给患者准备富含营养、蛋白质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并且将患者的恢复情况作为基本依据,逐渐转变为普通食物。术后恢复期间,叮嘱患者多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严禁食用冰冷、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同时指导患者平时多喝水,尤其是蜂蜜水,多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使大便保持通畅,避免出现便秘。(4)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多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合理安排膳食,适当参与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等,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并且定期到医院复查,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包括肛缘水肿、疼痛、肛门坠胀以及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观察组1例肛缘水肿、2例疼痛、1例肛门坠胀、2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而对照组6例肛缘水肿、8例疼痛、4例肛门坠胀、5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2.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5例满意,6例一般,3例不满意,患者满意度为93.18%;对照组中14例满意,20例一般,10例不满意,患者满意度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痔疮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疾病。手术是临床上治疗痔疮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痔疮患者由于肛门周边的神经、皮肤、静动脉以及淋巴发生了变化,术后如果护理不当,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良好的护理尤为重要[2]。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指的是将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基本依据,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从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一种综合护理模式。研究显示,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患者情绪,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3]。同时,给予患者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复发率,从而确保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因此,临床上给予痔疮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预防痔疮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痔疮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痔疮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痔疮,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常艳梅.痔疮患者围术期的人性化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4):3169-3170.

[2]殷允萍.痔疮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7):75-76.

14.各类手术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 篇十四

【关键词】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203-02

近几年来,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中腹腔镜技术越来越受到临 床医师的重视,因为腹腔镜手术具有不干扰腹腔、切口小、损伤小、 恢复快等优点。随着广泛的应用,该手术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也增 多,因此在临床应用腹腔镜手术中,如何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已成 为医护人员的工作重点 [1]。为了探讨分析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 并发症可能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本文选择 2008 年 4 月~ 2013 年 4 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腹腔镜手术 170 例患者进 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9 年 5月~ 2014 年 5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进行腹腔镜

手术患者 170 例,其中有男性 98 例,女性 72 例,年龄 27 ~ 68 岁, 平均(44.6 士 9.5)岁,手术类型包括肾蒂淋巴管结扎术 40 例, 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29 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25 例,肾癌根治术 21 例,单纯性肾切除 18 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15 例,腹膜后淋 巴结清扫术 12 例,肾盂癌根治术 10 例。所有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压、 过度肥胖、心肺功能不全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 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手术方法 手术时,所有患者采用芬太尼、卡肌宁及异丙酚等进行全麻,

在手术过程中应用 0.16% 异丙酚和 0.02% 卡肌宁维持麻醉效果。 患者主要行健侧卧位,腹膜后入路方式 [2]。在腹直肌的边缘,于 脐上 2 cm 处进行穿刺建立气腹,其压力维持在 2.0 kPa,在观察镜 下,于患者的腋中线、前线及肋缘下剑突处,分别置入 5 mm、10 mm、5 mm Trocar。手术结束后,充分放出患者腹腔内的气体,对 患者进行常规检查,观察其是否有脏器损伤或腹腔内是否有活动 性出血,在切口处留置一根引流管,最后全层缝合伤口。

2 结果

本组 170 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共有 20 例患者发生并 发症,所占比率为 11.8%,都与腹腔镜手术操作有关。其中腹膜 损伤 6 例、皮下水肿 5 例、切口感染 3 例、血管损伤 3 例、胸膜损伤 2 例、肾动脉损伤 1 例。有 4 例患者因发生并发症停止腹腔 镜手术,转为开放手术,包括 2 例肾动脉损伤转为进行血管修补, 2 例胸膜损伤患者转为进行胸膜修补。其他并发症在术中进行结 扎或缝补处理,感染者进行常规护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

3 讨论

目前腹腔镜手术已在泌尿外科中广泛应用,与传统泌尿外科 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腹 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及熟练程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对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有重要影响。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包括:腹膜损伤、皮下气肿、高 碳酸血症、感染、出血、气胸尿、失足等。腹膜损伤是腹腔镜手 术中最多见的并发症,这是腹膜后入路手术方式特有的并发症, 一般发生于组织分离时,腹膜损伤很少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3]。 如果 CO2 沿筋膜间隙上行发生弥散,则可引起皮下气肿。如果手 术时间过长、麻醉不当等造成 CO2 的吸收,碳酸在患者体内大量 积累,则可引起高碳酸血症。如果手术中对隔肌角造成损伤,则 很容易出现胸膜损伤,最终导致气胸 [4]。

对于如何预防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笔者总结方法如下:(1) 术 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嗜睡、 呼吸深长、心律不齐等高碳酸血症的症状,可根据情况给予间断 性低氧 [5]。(2) 为防止导电弧对术视野中看不到的脏器造成损伤, 术前应对器械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有良好的绝缘性;使用双极电凝可避免脏器受到热损伤;组织分离时要格外小心,按照解剖 的层次,沿着远离脏器的方向进行操作。(3) 腹腔镜手术会对静脉 内皮造成损伤,如果手术时间较长,可进行间断性的降低气腹压; 患者术后应尽可能做适当运动,下肢可采用分段加压弹力绷带。

本组 170 例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共有 20 例患者发生 并发症,所占比率为 11.8%,都与腹腔镜手术操作有关。与相关 文献报道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4.4% ~ 19.0%,结 果一致。腹腔镜手术的难度越大,其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就越高。 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减少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需熟悉掌握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特点,不断提高腹 腔镜手术操作技巧,加强术后护理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患者早日 康复。

参考文献

[1]侯淑均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J]. 中国 基层医药,2011,18(24): 3417-3418.

[2]赖晋晋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J].

[3]当代医学,2013,19(4): 58-59.

[4]关健仪,吴海华,林娴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 理 [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8) :25.

[5]李海波,程红涛 . 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J].

[6]中国医药导刊,2012,13(2): 756-757

上一篇:典型调查与重点调查下一篇:快递费用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