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15篇)
1.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篇一
小班区角活动方案
我班区角活动环境的创设,是依据二期课改“玩中学”的理念,结合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色彩鲜艳、独立游戏、真实与虚拟不分等的年龄特点,与主题活动相融合,兼顾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而创设的。创设过程注重合理布局、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平面与立体、局部与大环境的相互影响;着力体现材料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
主要特色在于:主题与区角的有效融合 注重体现主题的延续性和整合性
如:“好吃的食物”主题——小鸡捉虫、好吃的水果、小猫钓鱼、食物找家等
主题间相互融合与延伸——小猫请客、包糖果、小侦探、插小旗、等 “彩色的世界”主题——颜色小书、颜色变变变、跳舞毯、指环、七彩树叶等
局部环境与大环境的相容性和转换性
如:“我喜欢的颜色调查表”——“颜色小书”
“彩色噗噗车”——“彩虹桥”“七彩小树叶”
让孩子们能够在自主、自由,充满温馨与亲情的学习环境中;在赋予自治因素的材料环境中;在充满师幼互动的人际环境中;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体验成功、、、、、、,这是我们两位教师为孩子们努力创设区域活动的初衷。主题区角:(60%)
一、《我自己来》
铺小路
材料投放:
墙面彩色小路、废旧报纸、废旧彩色纸、固体胶、彩条纸、蜡笔等 玩法:幼儿画、撕、揉纸张做“小石子”,贴在彩色小路上铺路。观察要点:
1、操作使用的方法。
2、与同伴分享经验的能力及成就感的表现。
走小路
材料投放:
小路、鹅卵石;牛皮纸制鹅卵石;不同材质的小路和(黄豆、大米、海绵、塑料袋、包装纸、弹力棉、白扁豆);
观察要点:
感知不同材质的方法(用脚踩、用手摸、用耳朵听)。
幼儿游戏的兴趣点(用手触摸、用脚踩、不同的拉力、走小路)。
宝宝花环
材料投放:
将纸条两端围圈、再将一个一个圈围成长链。
观察要点:
1、操作使用的方法。
2、与同伴分享经验的能力及成就感的表现。
二、《好吃的食物》
小小点心店
材料投放:
各色彩泥、垫板、费旧月饼盒、各种模具等
玩法:幼儿可通过使用模具等各材料制作点心及水果造型。
观察要点:
1、结合自身经验想象制作。
2、使用完工具后是否主动物归原处。
我爱吃的水果、蔬菜(绘画、涂色、)
小鸡捉虫
小猫钓鱼小猫请客
食物找家
包糖果
小侦探
插小旗
种果果(撕贴)
材料投放:
1、各色蜡笔、各种果蔬添色造型图等。
2、固体胶、彩条纸、幼儿已涂色的小树。
玩法: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表现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可以自行展示在墙面上。
幼儿撕、揉纸张做“果果”,贴在已涂色的果树上。
观察要点:
1、能否根据所选蔬果的外形特征进行表达表现。
2、根据彩纸的颜色分配果树
指指点点
摸摸猜猜
材料投放:
1、自制立体树、幼儿水果作品。
2、小布袋、实物水果若干。
玩法:两幼儿结对游戏。一指、一认;一说、一做的游戏形式。
两幼儿结对游戏。一幼儿摸布袋表述特征,另一幼儿猜。猜好后,共同揭示答案。
观察要点:
1、用普通话准确识别名称。
2、与同伴主动、大胆交流的能力及肢体表现。
小动物的食物
材料投放:各种小动物及对应食物
玩法:根据小动物身上的数字,喂相应食物。
三、《彩色的世界》
颜色小书
颜色变变变
跳舞毯
指环
七彩树叶
其他区角:(40%)
表达表现区
叮当屋
材料投放: 各种小动物的头饰、歌曲录音磁带、各种打击乐器等
玩法:自主选择游戏器具,可以根据自己熟悉的歌曲、儿歌、舞蹈进行摆弄。观察要点:幼儿艺术方面表达表现能力
探索发现区
看看找找(连环画数字小屋迷宫)
蔬果宝宝的秘密
玩法: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发现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记录下来.(如:没皮的苹果变成了什么颜色等)
观察要点:培养探索的兴趣,学习的习惯的养成,尝试积累简单的记录方法.建构区
玩具乐园
材料投放: 供幼儿搬运、取放、堆叠、拼搭木制积木、纸盒等替代积木;拼搭模型等
玩法:自主选择玩具,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拼搭摆弄。
观察要点: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创造能力。
角色区
娃娃家
材料投放:(1)娃娃及打扮娃娃所需的各种材料。
(2)衣架、衣服、厨房游戏餐具等
玩法: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模拟游戏。
观察要点:
1、能否根据已有经验投入游戏,展开游戏。
2、礼貌用语的使用。
语言区
材料投放:各种幼儿图书、“小兔乖乖”“小红帽”故事书
玩法:自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
观察要点:
1、掌握正确的拿书的方法。
2、能一页一页地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益智区
聪明屋
材料投放:图形宝宝找家、插小旗、拼图等
玩法:按图形的异同分类找家。
根据瓶身的数字插对应数量的小旗。也可以按颜色分类插旗。观察要点:
1、区分不同形状、分类的能力。
2、数的感知能力如何。
3、学习习惯:坚持并专心完成任务。
2.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篇二
但是随着区角游戏活动的开展,关于区角游戏材料的一系列问题也相应地产生了:小班孩子们不懂得爱护、整理游戏材料,有的孩子看见好玩的就抢,玩过了就到处乱扔;有的孩子破坏欲很强,不想要的游戏材料不是砸就是摔,对躺在地上的游戏材料也熟视无睹,本来好好的游戏材料最后就变成了一堆废品……
因此,让小班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游戏材料,爱护游戏材料,不损坏游戏材料,既而懂得整理、分享游戏材料,就成为了我们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点。
一、了解区角游戏材料,学会正确使用区角游戏材料的方法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首先让他们了解各个区角游戏材料的作用。例如,娃娃家的橱具是做饭的时候用的,能烧出美味可口的饭菜;理发店的吹风机是帮顾客吹干头发的等等。同时把正确使用这些材料的正确方法介绍给孩子,让他们能顺利并更好地进行游戏活动。
如:班级新添了盒式的“更衣芭芘娃娃”时,首先要教他们怎样收装,在示范讲解后可以进行小组练习,我们会这样鼓励幼儿:谁按要求将芭芘娃娃换下裙子后装进盒子,芭芘娃娃就喜欢谁,就会请谁给它穿衣。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为了获得优先操作的机会,认真学习如何收装芭芘娃娃的道具就成了他们认真倾听和观察的对象了。
二、遵循规则,养成及时整理区角游戏材料的习惯
孩子虽小,但是不等于就不需要有一些规则意识,而且通过实践发现,一些规则要求经过多次强调后,他们基本上是能够做到的。因而,适度地提出一些要求,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自控能力。在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区角游戏材料、整理区角游戏材料中,我们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重抓起:
1.玩区角游戏材料时要轻拿轻放,做到不扔、不摔、不咬。
2. 在游戏中随时捡起掉在地上的区角游戏材料,放回原处。能对他人破坏区角游戏材料的做法及时进行阻止。
3.游戏中产生的“自然”垃圾,归类摆放,进入班级“百宝箱”,为下次制作游戏材料积累“宝物”。
4.养成每次游戏后收拾整理的习惯。为帮助幼儿遵守以上规则,我们还编了通俗易懂的儿歌:“玩具玩具我爱你,天天和你做游戏,轻轻拿,轻轻放,不摔不咬爱护你。玩具玩具我爱你,天天和你做游戏,掉在地上忙拾起,脏了给你洗一洗。”引导幼儿边朗诵边做动作,目的就是让他们能牢记儿歌,理解其内容,巩固他们爱护区角游戏材料的意识。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自发产生爱护区角游戏材料的愿望
小班幼儿的是非观念比较模糊,对外界环境的态度也往往受情感的支配,缺乏自控的能力和行为,要引导他们爱护区角游戏材料,光靠口头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采取一些他们能够理解并易于接受的方法,激发幼儿对区角游戏材料的情感,产生爱护区角游戏材料的动机。
四、利用“小小管理员”、“文明小卫士”监督指导的工作
“小小管理员”、“文明小卫士”职权的制订与使用,可以提高担任“小小管理员”、“文明小卫士”的孩子的责任感和为集体服务的荣誉感,培养孩子爱护游戏材料的习惯,引导他们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同伴,从而学会行使职权,监督和指导同伴养成爱护和正确使用游戏材料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家园共育,共同促进爱护游戏材料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先,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配合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或收集一些游戏材料,让幼儿明白游戏材料的来之不易,每次主题活动更换时让家长带领孩子到区角里检查自己带来的游戏材料的使用情况,家长对幼儿给予肯定、表扬或提醒、指导,激发幼儿进一步爱护游戏材料的动力与信心。
其次,鼓励家长在家里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建立幼儿工作室,为幼儿开辟游戏的空间,周末可邀请好朋友工作室内活动,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会爱护自己及同伴的游戏材料,让爱护游戏材料的习惯成为幼儿自律的行为。
总之,培养小班幼儿正确使用区角游戏材料、爱护区角游戏材料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幼儿区角游戏时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引导幼儿将爱护区角游戏材料的习惯引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长期坚持下去。
摘要:在幼儿小班教学中,应结合幼儿的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区角游戏。了解区角游戏材料,学会正确使用区角游戏材料的方法;遵循规则,养成及时整理区角游戏材料的习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自发产生爱护区角游戏材料的愿望;利用“小小管理员”、“文明小卫士”监督指导的工作;家园共育,共同促进爱护游戏材料行为习惯的养成。
3.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篇三
一、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角色促进幼儿主动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提高。扮演过家家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扮演中由于角色的特点需要幼儿自发主动地进行自我服务活动训练,使幼儿在角色中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因此在小班重点创设娃娃家,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教师将爸爸、妈妈、孩子、奶奶、爷爷等各种角色的工作,通过图式的形式布置在区角的墙面环境上,使孩子们在扮演中有“图“可依。活动前,教师通过谈话,唤起幼儿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幼儿有意识的回忆父母长辈的劳动。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有的做饭,有的扫地、有的洗水果、有的擦地、有的喂娃娃、有的给娃娃穿衣服……孩子们在活动中做着各种各样的“家务”。 使幼儿在扮演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系扣子、学习了一口一口的吃饭,学习了用小抹布擦桌子等自我服务的技能。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游戏区角的创设,引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运用图示引导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教师将活动的内容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区域的墙上,幼儿可以根据照片提示进行活动。例如,幼儿穿衣服练习,在生活区教师将小熊、小狗不同服饰的照片布置在墙面上,幼儿根据小熊的服饰为它穿衣服。使幼儿在游戏中练习了穿衣服。
二、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锻炼幼儿灵巧的手部动作
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不完善,但是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需要有一双灵活的小手,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的活动材料。区角活动材料的充分投放,给幼儿创造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如在操作区中,我们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黄豆、蚕豆、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讓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橡皮泥等,让幼儿自由折纸、捏橡皮泥活动。在我们班的巧手区内,由易到难有层次的为孩子投放适于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发展的材料。如,舀豆子,让幼儿用勺子将豆子舀来舀去,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并为自己吃饭做好铺垫联系。有如,串珠子,夹夹子、穿线板、喂娃娃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小手的灵活性,为幼儿顺利的用勺子吃饭、系扣子等自我服务打好基础。孩子们兴趣浓厚,在玩中很好地提高了动手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一些自理技能。
三、建立有趣的活动规则,养成幼儿遵守规则的习惯
《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对规则的掌握,按规则活动是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一种。 在区域的创设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简单规则的制定。例如:玩完玩具要怎么办?小朋友说,放回去。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投放材料的种类要少,数量要多。便于幼儿整理,在玩具筐上贴上不同标记,在相应的玩具柜也贴上了相同的标记,让幼儿进行对照后取放,希望运用不同标志作为幼儿取放玩具材料的提示。 实际操作后发现,虽然有标记但是在活动中不同的标记对幼儿的作用不同,例如:教师在一些玩具盒中画的实物标记最能被幼儿接受。小小的标记很难起到提示幼儿的作用。适合小班的标记幼儿实物或是圆形、三角形、方形等简单的图形等,图案要大而简单。因此 运用明显的标志粘贴在玩具盒和玩具柜上,教师示范引导告诉幼儿活动后要将玩具送回家。这样降低幼儿在整理活动区材料的难度,使小班幼儿能够完成。小班幼儿入区标志我设置成小脚印,孩子在进入活动区时,要脱掉鞋子放在脚印上,活动后自己将鞋子穿好。 通过区域中的图示,引导幼儿进行活动。例如,将如何看书的步骤照成照片,引导幼儿自己掌握看书的方法。
四、循序渐进的指导与鼓励,增强幼儿持续发展的信心
如何更好地发挥区角活动的作用,让幼儿在各类区角游戏中真正地巩固起自理技能,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指导。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教师要在区域活动中不断的对幼儿进行指导。 在 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为幼儿介绍各区域的内容,引导幼儿讨论重申活动区的规则、注意事项。在活动中,由于各种材料本身的原因,我们发现小班幼儿会自己扣扣子得很少。于是,我们便找了许多色彩鲜艳的碎布,重新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图案,如小乌龟,小花猫,小白兔等。在小动物的眼睛处、腿处、嘴巴等处钉上扣子和扣眼,然后,创设情景让幼儿有兴趣地练习扣扣子。在游戏操作中,孩子们不仅真真切切地得到了游戏化的生活体验,而且还实实在在地锻炼了动手能力。有时,孩子们在活动中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情况,例如,玩好玩具没有收拾整齐,放错位置等。教师始终要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对于幼儿进行及时的指导。活动后,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时,教师要表扬按照规则整理区域的活动材料与用具的幼儿,以鼓励其他幼儿。
区角活动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一种途径,我们要不断地为他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使他们不断的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做到心灵而手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出版社2001版。
[2]《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崔岚,百家出版社2002版。
[3]《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4.小班区角活动计划 篇四
(2012年9月——2013年1月)
一、指导思想
区角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的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小班的区域活动在孩子一日活动中有重要的地位,更能体现出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通过多次的学习培训,我们也理解到不少区角活动新的理念,因此本学期我班将从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等角度出发,让孩子学习按兴趣选择活动的材料和区角,和伙伴自由交往,通过活动学习和发展各方面的技能。
二、活动预设
1、在安排内容中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方面(2)精细动作方面(3)认知感知方面(4)阅读方面(5)情感方面。
2、在材料投放中将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性(2)趣味性(3)互动性(4)层进性(5)差异性(6)实用性(随手能收集材料)。
3、在环境创设中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充足的材料(2)家庭式宽松的环境(3)区域的划分
4、积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心理自由的环境,操作时间上更充分,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自己去纠正错误,体验成功快乐和失败。
5、区角设置
(1)娃娃家。在娃娃家中提供餐具,让孩子来模仿成人的劳动,学做妈妈,让他们在情感上有宣泄;玩具娃娃及一些饰品,可以让孩子来自己打扮自己或给娃娃打扮;电话、食品盒等,让幼儿分角色游戏。
(2)美工角中(玩色)让他们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认识颜色,提供材料多样化,有印章,有小刷子,有牙刷,有自己制作的小拖把,让孩子自由尝试操作各种材料,引起他们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3)生活角。提供雌雄搭扣,按钮,绕毛线,串珠子,提供的麦管有粗、有细。培养孩子手眼一致,发展精细动作,锻炼小肌肉动作。
(4)操作角。提供各种器械,让孩子动手想一想,玩一玩,做一做,发展动作协调性。
(5)健康区。提供多种体育器械,让幼儿喜欢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愿意尝试各种器械的不同玩法,发展协调动作能力,学会谦让,合作游戏,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愉快的活动中活泼地发展,体验乐趣。
三、活动方式
为了增加活动的开放和自主性,本学期,我们将分区域、敞开性地摆放区角活动材料,以便于幼儿的自由选择和取放。区角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将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通过为幼儿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个性,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幼儿,寓教于乐。
四、活动指导
教师将首先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的内容、材料和使用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起活动规则,并促使幼儿遵守这些规则。在活动中教师将及时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并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
提供答案,努力了解幼儿表现出的个体差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5.小班美术区角活动:桃花开了 篇五
活动目标:
1、对捻纸团粘贴活动感兴趣,愿意尝试不同形势的美工活动。
2、在语言的提示下,了解、掌握制作桃花的方法与过程。
3、学习捻纸团粘贴桃花,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各种红色、粉红色的皱纹纸、卡纸画好的纸板、浆糊、抹布、教师制作的桃花树范例1—2张。
活动过程:
1、歌曲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教师播放歌曲《桃花朵朵开》
——提问幼儿,你刚才听到老师唱的是什么歌?里面唱到了一种花叫什么花? ——你见过桃花吗?他长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桃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桃花
——桃花的花瓣有几片,它们都开花了吗?花朵是长在桃树的那些部位? ——你们觉得桃花好看吗?这么好看的桃花,我们能用我们的小手做出来哦!你们相信吗?
3、教师出示做好的桃花
—— 请小朋友看老师做的桃花,你看看和你们平时看到的一样吗?我是怎么做的呢?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让幼儿尝试捻纸团
4、教师讲解制作要领
——你们看到没有老师做的桃花花瓣就像五个好朋友一样,谁也不离开谁。中间还有它们的新朋友,你们看到了吗?它们的新朋友和他们穿的衣服可是不一样的哦!(花心和花瓣颜色的区分)记住我们的桃花穿衣服可讲究了,它不喜欢穿在下面,你们看看它是穿在那里?现在老师要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到底有多么厉害,能做出漂亮的桃花。
5、幼儿练习制作桃花,教师巡回指导
6.小班区角观察记录 篇六
第1篇
区域名称: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琸
记录者:顾丽亚
观察重点:观察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情景。[由整理]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我们班的孩子对搭积木是很感兴趣的,在本次的区域活动中,我选择了软体积木、雪花片等积木让幼儿进行拼搭。这次我让小琸也玩积木,小琸平时在这方面本事比较弱,所以我安排他多动手拼搭来锻炼自我的本事。在活动中,他跟往常一样一个人开始拼搭。看着其他幼儿能够跟自我的同伴一齐拼搭,但文博却常常一个人,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就算不会拼搭了,也不会主动和同伴一齐拼搭。
行为分析:
孩子们对建构是很有兴趣的,但在活动中,由于小琸年龄较小,并且胆子也比较小,所以缺少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对于他的要求不能过高,应当慢慢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在任何活动中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合作,鼓励幼儿合作来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本事。
第2篇
区域名称:表演区
观察对象:小雨
记录者:顾丽亚
观察重点:能否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必须的交往本事。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小雨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行为分析: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小雨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第3篇
区域名称:表演区
观察对象:小雨
记录者:顾丽亚
观察重点:能否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有必须的交往本事。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又到了区域活动的时间啦,在今日的活动中,孩子们显得异常有兴趣。一走进表演区,孩子们就立刻拿起区域角内的表演器材开始了他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先拿起了服装进行打扮自我,然后带上了动物头饰进行了动物晚会,孩子们的动作也做的形态各异,有的模仿小动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动作。这时,小雨穿上了环保服装,开始了她的表演活动。玩着玩着她又当起了小教师,做了小主人,带领着其他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表演游戏。
行为分析:
在一次次的区域活动中,我发现表演区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孩子们十分喜欢带着那些头饰、服装进行表演。从中我发现孩子们十分喜欢模仿小动物或者成人。活动中,小雨当起了小主人能够带着小朋友一齐游戏。教师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教师后续的支持:
应当多鼓励幼儿当自我的小主人,大胆地和同伴一齐游戏,促进幼儿的合作本事。
第4篇
区域名称:建构区
观察对象:小羽
记录者:顾丽亚
观察重点: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小羽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幼儿活动情景记录:
孩子们正在自由地玩着积木,只见小羽独自一人坐着玩衣角,她耷拉着脑袋坐了一会儿,最终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积木。我走过去问“你想玩吗?”她点了点头,没说话,只用眼睛看着我。一会儿她站了起来,慢慢走了过去,还不时回过头看我,我笑着点点头,她走到了孩子们的身边。正在小羽认真的拼插积木时,我看见他对面的小宇拿了她几个玩具。而小羽看见了却不说话,但脸上有些不高兴。过了一会小宇又拿她的玩具,只见小羽一把把自我的玩具全拿了回来,还把他的玩具给打烂了。当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得哭了。
行为分析:
1.从案例看,小羽是个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小羽在交往方面很不主动,缺乏勇气,内心的需求和期望总不敢去实现。而我的点头、微笑无疑给了她很大的鼓舞。这孩子不是不想交往而是不敢交往,她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和爱。而在交往中她却不善于用语言和别人进行沟通,所以委屈得哭了。
2.针对小羽的行为,我与家长进行了个别交流。从中了解到,小羽在家里就很乖巧、不大爱说话,很依恋父母,父母也认为孩子年龄小很多事情都包办。平时父母交际很少,不经常带她出门,将她封闭在自我的小家中,致使她缺少交往的机会。
教师后续的支持:
1.增强孩子的自信,抓住时机表扬她
2.游戏时多让幼儿以强带弱、相互配合3.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小羽大胆用语言与别人交往。
4.开展主角活动,让小羽参加。
第5篇
观察对象:李明泽,年龄:5,性别:男,所在区角:手工区。时间:2.17午时14点10分
观察情景记录
李明泽在选择给妈妈制作礼物时,选择了做一个项链,他把珠子从一头穿上,一拉绳,珠子就从另一头掉下来。反复几次。
评价与分析
这个孩子经过数次穿上数次又掉下来,耐性还行,但不会找珠子掉下来的原因。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看到后指导,珠子为什么会一次一次的掉下来,别人的珠子有没有掉下来,你也想个办法,阻止珠子掉下来。
改善措施及目标
在布置任务时就提前让幼儿知晓,所要发生的事,让幼儿有准备或提前预知,想要将要发生的后果。
第6篇
性别:男
所在区角:绘画区
时间:2.19午时14时25分
观察情景记录
绘画的资料是我的教师,而丁誉涵画的我的教师也是很异常的,有6个圈和4条线组成的,颜色也很统一,全是红色,画完就拿给我看了。
评价与分析
在幼儿的眼里,头脑中,有头有身子有胳膊腿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形体了,孩子涂成红色也是因为我当天穿了一件红衣服。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及时指导幼儿丰富人物肢体,学会给人物添五官,穿衣服。
改善措施及目标
幼儿的绘画技巧和经验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教师应多让孩子接触一些同样类型的绘画作品。
第7篇
观察对象
郝澳
年龄
性别
男
所在区角
绘画区
时间
午时14点15分
观察情景记录
幼儿的绘画主题是《我要飞》,他画的样貌很滑稽,头仰着像睡觉的样貌,四肢张开。
评价与分析
这个幼儿是个本事较强的幼儿,他的绘画功底算是不错,虽然样貌很滑稽,但却是表现出了“飞”的样貌。
教师介入策略
其实“飞”的样貌不能固定我只指导幼儿朝那儿飞,看到了什么,在飞的基础上添画所看到的东西。
改善措施及目标
幼儿绘画的如何飞,怎样飞,不能固定在他的思想里,我要引导幼儿经过自我丰富的想象,画出飞的样貌,添画更多丰富的资料。
第8篇
观察对象
程鹏瑞
年龄
性别
男
所在区角
结构区
时间
午时14时25分
观察情景记录
用雪花插片插了一件很雄伟的飞机,机身、机翼飞机轮子都有,插的飞机很形象。
评价与分析
幼儿的本事不错,按教师的要求插了一件很形象的飞机。教师期望幼儿在此基础上自我有更好的突破和创新。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指导幼儿能够再插一个战斗机、直升机、未来的飞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
改善措施及目标
对于本事强的幼儿,教师能够制定的目标更高一些。
第9篇
观察对象:
郝澳
年龄:
性别:
男
所在区角:
绘画区
时间:
3.14下午14点15分
观察状况记录:
幼儿的绘画主题是《我要飞》,他画的样貌很滑稽,头仰着像睡觉的样貌,四肢张开。
评价与分析:
这个幼儿是个潜力较强的幼儿,他的绘画功底算是不错,虽然样貌很滑稽,但却是表现出了“飞”的样貌。
教师介入策略:
其实“飞”的样貌不能固定我只指导幼儿朝那儿飞,看到了什么,在飞的.基础上添画所看到的东西。
改善措施及目标:
幼儿绘画的如何飞,怎样飞,不能固定在他的思想里,我要引导幼儿透过自己丰富的想象,画出飞的样貌,添画更多丰富的资料。
第10篇
观察对象:
丁一芮
年龄:
性别:
女
所在区角:
手工区
时间:
2.27下午14时20分
观察状况记录:
幼儿粘贴国旗时将国旗的五颗黄星粘在国旗的右上角上,并且排列不均匀。大星和小星星都排列在一行上。
评价与分析: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着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只看到国旗上面有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星,却没注意星星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教师介入策略:
教师明白星星的位置,并引导幼儿观察四颗小星星是怎样围着大星星排列的。
改善措施及目标:
7.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篇七
对于三岁左右的幼儿来说, 他们学习说话的时间不长, 大部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 不能够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 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二代独生子, 多由老人抚养, 在家中事事都有长辈包办代替, 因此生活自理能力、卫生习惯等一些常规都比较差。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采用了在培养良好的常规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来进行。
一、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入园后, 我们首先需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让幼儿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活动结束后要洗手。因此我们应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为了增加幼儿的洗手乐趣, 我们把洗手法编成儿歌, 让幼儿边洗手边说儿歌, 通过儿歌内容提醒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 并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练习说话的能力, 如儿歌《洗手歌》。
二、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在的家长对幼儿十分溺爱, 事事包办代替, 幼儿动手的机会很少, 因此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弱。另外, 幼儿年龄小, 他们对事物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因此我们通过制作趣味性的操作材料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学习扣纽扣时, 我用厚纸板和布制作成一幢“楼房”, 每层楼都有几扇不同形状的门, 每扇门里住着一只小动物, 幼儿在练习时可以边操作边练习说话, 如: (圆形的门里住着一只小鸭子) 幼儿边解开纽扣边说:“我打开圆形的门, 门里住着一只小鸭。”通过制作这种有趣的学习材料, 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自理技能的兴趣, 而且幼儿的手、脑、口能够同时参与到活动中, 这就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从培养良好的纪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教室里能够自觉遵守纪律, 可是一到户外活动时就像放飞的小鸟一样四处乱跑。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时也能够自觉地遵守纪律, 我利用户外的环境, 以语言游戏的技巧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纪律。例如, 有一次, 我带领全班幼儿到户外散步, 小朋友们手拉着手排着队慢慢向前走着。忽然, 浩浩看见身旁的花园边上有一群蚂蚁, 就蹲下来。我有些好奇, 浩浩到底在看什么, 我低头一看, 原来他在观察蚂蚁, 我灵机一动,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幼儿遵守纪律的好机会吗。于是, 我便把小朋友都召集到花园边, 让他们观察蚂蚁, 小朋友都很开心地、仔细地观察起来, 有的寻找蚂蚁的家, 有的模仿蚂蚁的动作, 有的在讨论蚂蚁为什么一个跟着一个走的原因……观察结束后我请他们把观察的结果告诉我,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蚂蚁是用四只脚走路的。”“蚂蚁在搬食物。”“蚂蚁一个跟着一个排着队走路”……最后我总结出他们所得的答案, 并向幼儿讲述蚂蚁为什么要一个跟着一个向前走的原因, 在讲述的过程中也教育幼儿要向蚂蚁学习做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在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各种事物时, 不仅能扩大他们的内心世界, 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而且当孩子置身于丰富多彩的客观环境时, 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 想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这就引起了学会词、运用词的愿望和要求。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是语言的基础。一个人掌握词汇的多少, 理解词义的深浅程度, 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质量。幼儿一般是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 同时又是运用语言来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的。因此丰富的词汇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所学的词汇, 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 必须让幼儿多次练习, 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例如, 户外游戏结束后带领幼儿回教室时, 为了防止幼儿到处乱跑, 我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 请幼儿说一句话, 并做相应的动作。如:“我是一阵大风。”“我是一片树叶, 从树上掉下来。”幼儿一边说一边做相应的动作走向教室。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利用户外环境进行词汇运用, 通过不断地练习运用词汇从而达到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心理素质的提高, 增进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常规培养的活动中有目的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开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使孩子在环境的熏陶中, 自然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同时去模仿, 去追寻这种魅力, 从而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
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无形之中也是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儿童的语言需要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 通过语言实践来逐步发展, 语言交往实践越多, 其语言发展也越快。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 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应当成为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途径。
8.谈标记图在小班区角规则中的作用 篇八
一、标记图在进区规则中的作用
标记图像一位不说话的小老师,默默地发挥着它在进区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标记图的启发,小班的幼儿可以自主、有序地进区,还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小班的幼儿进入各个活动区,也要受到相应人数限制,一般,一个区角以3—5人为宜。与以前老师一味地抽象说教:“某某区最多只能进5人。”或采用生硬的“太多了,太少了”的效果相比,利用标记图来融合进区规则,实际效果也好多了。比如:在娃娃家,爸爸、妈妈、孩子都是在地毯上活动的,我们在4棵小树的下面,用即时贴粘上4对小脚印,孩子们会受小脚印的启发:进入这个区角是要脱鞋子的,还要把自己的小鞋子一一对应,放在小脚印里。另外,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域,特别是显眼的地方,分别粘贴上能表现该区活动内容的标记图,比如:理发店的挂牌上粘上了剪刀标记和很多的发型标记;图书区粘上沈楷杰小朋友一家特大的全家福照片,一看到这些色彩鲜艳、含义明确的图示标记,孩子们心里就会思考:“噢,这儿是玩什么的?我要不要进去玩呢 ?”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体验自主选择区域,而且也调整了其他幼儿的重复选择,确保了区域活动的有序性。
二、标记图在收放材料规则中的作用
小班孩子,需要重点掌握的规则之一,就是能将材料自主、有序地取放于原位。由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很注意日常积累,因此,我们再区角里面提供的材料都比较多,这么多材料需要分类分层摆放,但小班幼儿往往无法记住这么多种类材料的摆放位置和顺序,我们就尝试用标记图来帮助他们辨别、掌握这种规则。比如:建筑区内就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等若干形状的积木,我们在小橱架上分3层贴上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等各种相对形的标记图,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很容易给这几种积木分类,还很乐意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呢。另外,像美工区的剪刀,我们也在竹筒上分别贴上出不同的颜色的剪刀图案,孩子们在方便整理小剪刀的同时,又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练习了对应和分类。像这些有趣的标记会使孩子觉得在取放过程中充满了趣味及挑战性,同时,对使用区域空间和活动材料起到了提示、指引、规范的作用。
三、标记图在操作规则中的作用
生动、形象的操作规则图示,既能够引起小班幼儿的丰富联想,激活他们的思考,又有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在幼儿视线可及的范围内,贴上生动形象的操作提示图示,比如在厨师区,我们在墙裙处设计了四幅操作顺序图片:挂进区卡――戴帽子――自由取放橡皮泥――把东西整理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厨师们往往会作出相应的行为调整,有的小朋友进入厨师区,忘记了戴厨师帽,但只要他一看到标记图,就会意识到自己不对,马上去摘下一顶厨师帽戴在小脑袋上……久而久之,标记图便与幼儿的行为建立了联系。有时候,有些区角需要营造一些特殊的气氛,以满足幼儿的特殊需要。比如:张贴一些“我再来一次”,“你有困难我来帮”等情感内容的图示,吸引孩子们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活动,这样,使得标记图的隐性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用角色标记暗示区域活动的角色,发展活动情节。角色标记可以用来帮助幼儿增强角色意识,更好地进行角色之间的分工与互动,促进活动情节的发展。另外,当孩子们自己探索出新的操作方法时,我们也鼓励幼儿将自己认可并更新的规则,通过自己的画张贴出来 ,并介绍给同伴,其效果更是非同一般。
通过长时期在各区域中投放标记图和对幼儿在游戏中活动的观察,我发现标记图对可以促进幼儿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1.标记图的运用培养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规则”的养成不仅关系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对初步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认同和内化,也直接影响着活动区域的正常开展、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通过标记的暗示,幼儿逐渐明白在活动区域中要遵守规则,才能使活动顺利完成。幼儿学会了如何玩、怎样玩得高兴、怎样让大家都玩得高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2.标记的运用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
标记在区域中的运用,逐渐培养和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实现从较多地接受外部暗示到表现出或者形成更具主体意义的自律倾向,这也是暗示教育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目标。
3.标记的运用建构了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通过研究在区域中标记的暗示作用及指导策略,发现教师们更加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学习特点,努力诠释幼儿的特点,积极进行解读与反思,为幼儿创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充分利用环境的暗示作用,利用多种关系去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促使幼儿去自主建构知识与经验。教师在了解幼儿是怎样学习、怎样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小班区角活动要真正轻松自由、活泼有序的开展,确实离不开富有童趣,含义明确的标记图,标记图就是小班区角活动规则最有力的切入点。孩子们通过标记图得到提醒,获得帮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使得活动更加有序,每个人都能在活动区里安静地干自己喜欢的事;我们老师获益了,把自己的精力解放出来,为观察幼儿,提供深入指导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想伴随着小班幼儿年龄的增长,思维的特点会有新的变化,标记图的设计也会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渐进过程,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大班的标记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9.幼儿园小班区角规则 篇九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
2、爱护书本
,轻拿轻放;
3、与同伴轻声交流
,大胆想象讲述故事内容;
4、对
有
,阅读后
送回。
小小画家活动规则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
2、大胆使用绘画材料
,不要在乱涂乱画;
3、正确使用,注意安全;
4、对
有,活动后能把
送回。
动动小手活动规则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
2、大胆操作玩具构建出有创意的作品;,拼插
3、与同伴协商合作
,共同完成作品;
4、对
有,活动后能送回。
草莓之家活动规则
1、进
区请拿上区卡;
2、大胆、积极参与角色扮演
3、与配合;
4、活动后能把
;
友好
10.幼儿园小班区角游戏教案 篇十
1、通过对物体进行属性分类,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和归类能力。
2、使幼儿初步理解集合概念,能够按照物体的种类属性进行正确分类,并能够正确表述。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归类整理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二、游戏导入
听觉接受信息训练:教师一次说两个卡片,让幼儿快速找出来,放在桌子上,按排排列。如“第一组:黄瓜、苹果,预备,开始!”幼儿拿出后,再分别进行第二组“茄子、菠萝”,第三组“葡萄、西瓜”。
三、操作探索
游戏一:感知物体的属性
教师依次问幼儿“黄瓜是水果还是蔬菜?”“苹果是水果还是蔬菜?”……让幼儿感知思维卡片上物体的属性。
游戏二:学习按属性分类(分组员)
教师:“植物王国要举行一次比赛,植物宝宝们要分成蔬菜和水果两组参赛。小朋友,我们快来帮它们分分组吧。”(请幼儿在桌子上将同类的卡片摆成一排)
请举手的幼儿说一说:“你把哪些卡片分到了一组,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把黄瓜和茄子分到了一组,因为他们都是蔬菜;把苹果、菠萝、葡萄、西瓜分到了一组,因为他们都是水果。
游戏三:补队员
教师:“蔬菜组和水果组的队员一样多吗?”
幼儿:“不一样多。”
教师:“哪组队员少?哪组队员多?”
幼儿:“蔬菜组队员少,水果组队员多。”
教师:“蔬菜组和水果组要进行拔河比赛。请你再拿出一些思维卡片给蔬菜组补队员,使两组队员变得一样多。”
引导幼儿再拿出两张蔬菜卡片,放在蔬菜组后面。
教师巡回检查幼儿做得是否正确。
经验提升:
1、教师说分类标准,请幼儿将思维学具进行分类,如:“请把思维学具分为软软的和硬硬的两类(幼儿将思维绳归为一类,思维体和思维盒归为一类)”。分类标准还可以是:纸做的与不是纸做的(纸做的有思维卡片、课本,不是纸做的有思维体、思维绳、思维盒)、带孔的和不带孔的(带孔的有思维体、思维板,不带孔的有思维盒、思维绳、思维卡片)等。
2、练习《课堂用书》P4。
延伸训练:
1、教师指出教室里的某种物品(如玩具、教具等),让幼儿找同类物品。
2、练习《家庭辅导用书》P4。
教学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11.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趣味语言;小班幼儿;绘画活动
绘画活动是小班幼儿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活动的效果与幼儿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它能够开启孩子的心智与情感,让幼儿生活在一种舒适、有趣、和谐、喜悦的氛围中。而趣味语言正是小班幼儿绘画活动的最佳帮手,它能够给予孩子鼓励及正确有效的活动指导。
一、趣味语言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我们知道,绘画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需要的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运用恰当的趣味语言,结合小班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孩子们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小班幼儿的绘画活动正常、有效、有序地开展。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边说一边玩,一边说一边绘画,在游戏中玩,在玩耍中绘画。教师再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趣味语言,使孩子们很自然地掌握绘画的技巧与方法,让孩子们融入有趣的绘画活动中去。
二、趣味语言为幼儿发挥创造创新能力的有效时机
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幼儿绘画正是儿童创新潜能开发的有效载体,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进行创新,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例如,在绘画《春天》时,教师对在纸上画雨点儿的孩子说:“雨点滋养万物,万物需要雨水,让雨下得大些吧!”对在纸上绘画小草的孩子说:“小草最坚强、最勇敢,天气冷也在生长,再多画些小草,帮助它们成长!”对在纸上画圈圈的幼儿说:“怎么了?娃娃头上怎么没有眼睛,你给他画上吧!”在幼儿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提示之下,让幼儿找到了自身在绘画之中存在的不足,并逐渐树立上进的信心,对绘画产生较浓厚的兴致。
三、趣味语言为幼儿丰富天真稚嫩的情感
幼儿的情感是丰富的、天真的、稚嫩的,同样也是弱小易变的。在孩子们的绘画活动中,需要教师给予他们认可、肯定、赞许。同样,当孩子们出现错误问题时,也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批评、指正。
一次给小松鼠画松果时,孩子们的小手一会儿构图,一会儿上色,各个表现得非常积极,教师此时就要给予孩子们一份自信,利用教师所拥有的各种美妙的趣味语言,赞美孩子们手中的一幅幅作品,认可他们的努力。一句句赞美的话语,不但提高了幼儿绘画的兴致,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萌发了孩子们关注他人的美好情感。
12.小班语言活动-儿歌 篇十二
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幼儿园小班语言幼儿园语言教案幼儿园小班教案
一、活动内容: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1][2][3][4]下一页
>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3.小班语言活动 篇十三
伏岭镇中心小学 王芬
本次活动选择的教学内容《彩色的梦》目标较全面,也较具体,且目标的难度适中,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这个活动的目标体现了语言活动的主要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朗诵,感受儿歌中描述的事物与颜色的关系,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的材料是用来创设游戏情境的,活动开始,向幼儿介绍小草、小花、白云也喜欢做梦形式创设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更能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的学习兴趣。在此活动中,我通过语言激发幼儿学念儿歌,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的不正确发音,教幼儿正确地念儿歌,这样也为以后引导幼儿想象奠定了基础。活动时听说游戏规则中一定要包含语言练习的要求,否则就不能达成语言学习的目标。此游戏规则中要求幼儿边念儿歌边进行游戏,这就充分体现了语言练习的要求。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制定的规则一定要简单,语言也一定要简洁明了,以便于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基本了解游戏的玩法。在教师与个别幼儿游戏的环节中,我能及时纠正个别发不准的音,且在幼儿基本了解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教师担任主角指导游戏,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教师先与全班幼儿游戏,可以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出现,让幼儿成为胜利者,练习游戏中的规则性语言,并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接着,教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游戏,让每一位幼儿清楚地感知游戏的全过程,为幼儿自主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14.小班语言活动 篇十四
设计意图: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小猪做了一块好大的饼,等他醒来一看:“咦,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故事就在这个悬念中展开了,接着孩子们就随着小猪开始寻觅那个咬大饼的“小偷”。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可爱的小动物,都说没有咬,可是要怎么证明它们的清白?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悬念。于是故事就利用这一次又一次的设悬、释悬来勾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最后在故事层层铺排中,慢慢地把孩子引导到谜底的面前,惊奇有趣的结局带给孩子的必然是一阵阵的大笑。《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故事中的角色对话都是一些重复性语句,特别适合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的孩子学习,而且故事中加入了对动物齿痕的学习认识,我选取了这个简单有趣,适合小班幼儿并且与幼儿平时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故事所以毫不犹豫将他作为礼物带给孩子们。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对比了解不同动物的牙印是不一样的。
2.尝试学说故事中的语句“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不是我,你看、嗯,果然不一样。” 3.在玩玩、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通过吃早点,吃饼干,感受咬饼干并观察自己的牙印。
材料准备:人手一套动物牙印饼干,kt板大饼,动物头像、PPT。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比较情况。
活动难点:比较牙印的不同并做出判断。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出示大饼:宝宝看,这像什么呀?(饼干、大饼、太阳)猜一猜是谁做的呢?(老师、妈妈)(将大饼翻转过来,上面显示正在睡觉的小猪)哦!是谁做的大饼呀?(小猪)
2、小猪做了这么大一张饼,累得睡着了,可是醒来发现,怎么了?(少了一块)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 教师出示大饼:看看大饼上的缺口是什么形状 的?(半圆形的)帮小猪猜猜是谁咬了他的大饼?(幼儿猜测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小老鼠)3.教师走到幼儿座位问个别幼儿:“xx,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让幼儿初步感知句型。
二、理解故事
1、师:小猪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走到小鸟处)它走啊走,遇到谁啦?(小鸟)小猪会怎样问它呢?(请幼儿问)
“小鸟小鸟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说:“不是我,你看!小鸟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
师:小朋友帮小猪看看,小鸟咬的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小鸟咬的大饼是三角形(因为他的嘴巴是尖尖的,小小的三角形,所以要出来的牙印是三角形)
和原来的那个牙印一样吗?是不是小鸟咬的呢?小猪说:嗯,果然不一样。
2、(走到小兔处师:小猪又遇见谁啦?(小兔)小兔咬出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猜测)小猪会怎样问小兔呢?“小兔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兔说:“不是我不是我,不信你看!说完兔子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一块),兔子咬的牙印是怎么样的,(突出小兔的三瓣嘴、门牙)你们看是不是小兔?(不是)小猪说:果然不一样。(走到狐狸处)
3、小猪又遇见了狐狸,谁来帮助小猪问问狐狸吧,还有谁来用响亮的声音问一问… “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狐狸说:不是我,不是我,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啊呜(取走大饼一小块)”狐狸在大饼上咬了一口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三角形)和半圆形的牙印一样吗?
是不是狐狸咬的呢?小猪会怎么说呢?(果然不一样。)
4、小猪又遇见谁了?(走到鳄鱼处)(鳄鱼)小猪会怎样问鳄鱼?猜猜鳄鱼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鳄鱼说:不是我,不是我,你看!鳄鱼在大饼上咬了一口,(取走大饼一块)鳄鱼咬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尖尖的,锯齿一样)看来也不是鳄鱼咬的。小猪会怎么说?(果然不一样。)
5、最后小猪又遇见了谁?(走到河马处)(河马)小猪会怎样问河马?河马张开大嘴,轻轻的咬了一小口,看看,大饼变得怎么样了?河马咬出来的牙印是什么样子的?(咬掉了一半)
小结
小鸟的嘴巴要出来的一口是小小的三角形,小兔的是三瓣嘴, 狐狸咬了一个大三角,鳄鱼咬掉了一个大锯齿,河马咬掉了半个大饼,他们咬的牙印和这个半圆形的牙印都不一样,所以都不是它们咬的。那到底会是谁咬的的呢,真奇怪!(边总结边出示小动物)(小班的幼儿年龄小,但是可塑性强。根据小班幼儿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本活动重点是通过仔细观察大饼来获得阅读信息并理解故事内容,并尝试与小动物对话,这对于发展幼儿语言提高口语水平是非常重要。通过出示动物头像和幼儿共同寻找“真凶”可以帮助幼儿理清动物出场顺序并理解故事内容;大饼教具,让孩子更深刻的对比和感受各种动物牙印之间的不同。)
三、完整欣赏故事
1、问了这么多小动物,到底是谁咬的呢?答案呀就在故事里,让我们一起听听吧!播放书本课件,教师有感情讲述。结尾处“小猪的肚子也有点饿了,它也咬了一口,啊呜!(吧唧吧唧)真好吃!他一边嚼着大饼一边想: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原来是小猪自己咬的!真是一只糊涂的小猪呀!”
2.教师:“现在,你知道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了吗?”(小猪自己)
小结:小猪真是粗心,自己咬过的都不记得,还到处问别人,但是小猪知道遇到问题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还是值得我们小朋友学习的呢!
四、送饼干
1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被小动物咬过的饼干,看,这个小小的三角形是谁咬的?(小鸟),毛老师就将这个饼干贴在小鸟的这里,还有很多饼干需要找,你们也去试试吧!
2、幼儿携带操作盒操作。
15.小班区角教案:扣纽扣 篇十五
一、材料提供
可以放置在桌上或地上的立体树、树枝上能悬挂小玩具。也可以画在树形的纸板上粘上挂钩,让幼儿挂上小玩具。
第一阶段:略大些的树枝和挂钩,绳圈线较粗硬、绳圈较大和稳定的小玩具。第二阶段:略细小些的树枝和挂钩,绳圈线较细软、绳圈较小的小玩具。第三阶段:在玩具树上做出动物、交通工具、水果等标记。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幼儿能乐意地将小玩具全部挂到玩具树上,说说树上有哪些玩具,和同伴们一起分享快乐,玩玩具。
第二层次:试着将绳圈较小的玩具,耐心地挂到玩具树上,体验两种不同的感觉,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第二层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和猜测玩具树上的标志是什么意思,试着将玩具分类,做出动物树、汽车树、水果树等不同的玩具树,并说说自己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提示
a.观察重点:
幼儿是否能将玩具上的绳圈,以较灵活的动作挂到树枝或挂钩上,是否需要降低或提高操作的难度。幼儿是否注意到了玩具树上的标志,有没有试着将玩具分类或分别挂放。b.建议:
玩具树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设置于墙面或操作板上的平面装置。
小玩具上的绳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以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与挑战性。也可在挂钩边贴上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物品的标记,让幼儿看看标记、找找玩具、一一对应地挂上玩具。
【小班语言区角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小班语言活动10-27
小班语言活动:鞋子09-11
小班语言活动:我爱你09-24
小班语言活动儿歌—跳水教案10-06
小班语言活动《小树长大了》11-11
小班语言游戏活动教案《开门歌》06-18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森林寻宝07-01
小班语言活动《糖果雨》课后反思07-29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蚂蚁拔刺》10-20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躲雨》及教学反思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