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1.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更新理念 突出特色 努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
--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
(2012年3月1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强力推进现代化教育强县建设进程。接下来,曹县长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完成情况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安排讲两点意见:
一、2011年全县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优秀组织奖,省政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市政府教育发展先进县称号,全县教育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教育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全面启动《**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申报农村省级示范园4所,谋划新建设标准化幼儿园4所,幼儿园入学率达到89 %,在规范化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占86.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小学和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分别为99%、98.5%,小寺沟中学、洼子店中学、黄土梁子初级中学等农村初中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一中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各种指标居全市领先位次。河北蒙中民族交换生由过去的40人增加到80人,交换范围由只与内蒙古自治区交换扩大到与新疆、黑龙江、吉林三省区一本高校交换,民族教育影响不断扩大。职业、成人教育健康发展。职教中心由校校联合向校企联办、产教结合方向发展,就业率达到 98 %,对口升学率达到97.5 %。乡镇职业成人教育学校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49期,培训11358人次,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是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全年续建和新建项目19个,总投资7651万元,新增建筑面积48220平方米。谋划项目8个,争取专项资金3165万元。职教中心综合楼建设如期开工,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对局机关内设机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确认和核定。成立学校安全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财务审计股,强化了管理职能。实施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程,**一中“扁平化”管理模式,双桥小学“四位一体综合评价”模式在全县推广,涌现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办学单位。
四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次,高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县应届考生2894人,高考一本上线273人;二本上线465人;三本上线人数1170人。分别比去年增加60人、83人、88人,各类本科上线人数均创我县高考成绩新纪录。职教中心参加河北省中职技能大赛,获得各类奖项位居全市第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新的提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还不够先进,学校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教育装备水平还比较低;有的学校管理还比较粗犷,部分校长的管理能力还不强;学前教育还很薄弱,素质教育开展还不够平衡等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全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全县教育的发展目标是:按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装备现代,质量一流,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做强做优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族教育特色化进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是:
第一,落实**教育发展理念。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前教育抓启蒙,小学教育抓养成,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内涵”的**教育发展理念。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切实抓好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
学前教育抓启蒙。我县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仍是薄弱环节,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从现在起,必须牢固树立“尊重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求,关爱生命、以育为主、呵护天性、维护个性、奠基健康人生”的启蒙教育理念,围绕快乐成长、幸福童年的目标,抓好情感教育,在孩子幼年期播撒诚实、正直、善良、富有爱心的种子,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抓好健康教育,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兴趣安排安全、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导儿童主动、快乐、有创意地生活,培养儿童的责任感。抓好启智教育,调动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抓好审美教育,创设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儿童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热爱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小学教育抓养成。小学教育要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这条主线,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智力发展;养成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网络,完善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带回家,得到督促和强化;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督促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公益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健康成长。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要求,积极推进最后一节特色课,从根本上扭转小学教育重成绩轻养成的倾向。
初中教育抓规范。围绕巩固养成教育成果,规范学生行为,推进素质教育这条主线,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校纪校规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实践锻炼,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榜样示范,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科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影响学生,感化、教育学生。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引领学生加强自身修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决扭转初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高中教育抓内涵。用内涵成就每一所学校,用内涵造就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是高中教育必须追求的目标。**一中要以优质教育对接公众需求,加强“扁平化”管理,以高效课堂赢取质量效益,保持高考上线率位于全市领先位次,争取全省上游名次。河北蒙中要巩固民族教育成果,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高水平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验收。职教中心要丰富发展内涵,推进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紧贴市场需求推进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加强教师“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研发实训专业设备,切实提升教师产学研、实务操作、技能训练和创业教育指导能力。完善技能竞赛制度,安排技能竞赛和奖励专项经费,主动承接省市技能大赛相关专业比赛任务,为学生成长搭建多种通道,大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第二,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突出办学特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客观要求。从现在开始,全县将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总体要求,持续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和评估工作。
要把握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要求:一是体现办学风格的独特性,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二是保持创建过程的稳定性,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稳定的工作机制,不断培育、充实和发展学校特色。三是突出创建经验的示范性,学校特色教育理念、办学经验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在同类学校中得到认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注重创建策略的整体性,特色学校创建离不开特色项目建设,但特色项目不等于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必须着眼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从办学理念构建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
要搞好创建特色学校的典型带动。一是打造小寺沟中学的中华传统美德,国防教育“双带工程”德育亮点,带动创建一批德育特色学校。二是做大做强河北蒙中木球、旋转秋千等民族体育传统项目,带动创建一批体育特色学校。三是发挥城西小学、城东小学艺术教育优势,带动创建一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是围绕南城区航空城建设、食用菌、设施菜等县域主导产业,培育小寺沟中心小学、榆树林子中心小学的科技特色,带动创建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五是总结推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带动创建一批课程改革特色学校。六是培育双桥小学的国学特色,带动创建一批文化特色学校。
要加强对创建特色学校的领导。局里将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督导室,负责创建的具体工作。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创建学校评审认定工作。各校要充分认识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树立特色办学、特色发展意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研究制定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落实。要根据方案制定创建工作计划,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尽快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和充满活力的育人机制。同时,局里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安排创建工作经费,鼓励和支持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第三,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打造一流的学校领导班子。着力加强校风建设,严格执行工作巡查制度、月工作汇报制度、工作督办制度和工作述职考评制度,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的运行效能。学校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执行力,强化进位意识,做到挑战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弯腰,不达目的不罢休,牢固树立敢于承担、奋发有为的责任意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攻坚意识,雷厉风行、认真负责的执行意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意识,不断强化“无功即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思想认识,求得学校工作的新突破。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结构合理、调优调强”原则,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提高校长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政治素质硬、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校长队伍。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继续开展“以身立教、以德治校”主题教育,认真执行“十条禁令”,增强教师政策、责任、质量意识。持续开展“优秀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重点,全面启动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教师基本功大奖赛、以校为本的教学设计竞赛等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和全面提升。积极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方式的在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广泛开展多层次的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师队伍。
构建一流的管理机制。着力抓好常规管理。落实《**县中小学常规管理指导纲要》,切实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推广“扁平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着力抓好教学管理,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实行“讲学稿”、“学案教学”、“有效课堂”、“先学后教、先做后讲”、“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校本教研模式,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教研在基层,学科全面覆盖”的原则,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着力抓好学校财务管理,落实校长是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规范义保经费管理和使用,科学编制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大对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切实规范学校财务行为。
营造一流的安全环境。持续增加安全投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安全工作的需要,切实提升物防、技防水平。积极构建学校安全工作网络,完善局校安办、学校安保处、班级安全委员的纵向管理和县综治委、公安、交警、消防、地震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横向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建设,完善校园交通、消防、卫生防疫、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设施设备管理等制度。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切实做到“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
配备一流的教育装备。利用迎接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的有利时机,对照我省装备标准,坚持“先进、高效、实用”的原则,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及各学科功能教室标准化建设,积极做好中小学图书、体音美及电教器材配备工作,全面实施“班班通”建设工程,提高全县中小学校生机比、联网率。加快城域网建设步伐,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教育管理资源信息系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赢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正确处理提高教学质量与推行素质教育的关系,坚决反对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重尖子生、轻学困生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搞题海战术,重复作业等人为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做法;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尊重儿童天性的关系,坚决反对为提高质量忽视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压缩体育、音乐、美术课时等做法,做好各学段教育教学的衔接,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性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第四,稳步推进均衡发展。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首要任务。
用科学的思路谋划均衡发展。按照“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育装备、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八个方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综合竞争力和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水平,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公民和人生全程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用均衡的思路建设学校。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标准化幼儿园、标准化小学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突出改造薄弱学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健全配强专业教室,促进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日趋均衡。今年,谋划**一中迁址新建项目,北城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项目。实施北五十家子、白池沟、茅兰沟、七家岱、金杖子中心小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等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二中操场改造,小寺沟、黄土梁子、卧龙镇、七沟中心幼儿园,职教中心综合楼项目建设。
用统筹的办法配置资源。建立经费公平投入并适度倾斜、补充教师优先农村和偏远学校、贫困生应助尽助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机制,让薄弱学校备受关怀,困难学生备受关爱,县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学校资源配置日趋均衡。
用督导评估的手段推动均衡发展。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探索建立目标考核与督导评估相结合的督导评估制度,构建具有**特色的督导评估体系,对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出台《**县教育督导评估办法》,通过督导评估定位学校发展层次,持续开展进档升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五,加强作风建设,优化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的环境。一是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广泛开展廉政教育进校园活动。强化对学校收费、职评、基建、采购、督导评估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完善集体决策、定期述职述廉、离任审计等监督管理制度,扎实推进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开展专项治理,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大力倡导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行风,坚决反对敷衍塞责、麻木不仁,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厉惩治腐败行为,坚决查处和纠正各种形式的“小金库”、有偿家教和私订乱购教辅资料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大力倡导淡泊名利、科学严谨的学风,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创新管理机制,将校风、教风、学风作为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形成重质量、重效益、重长远的正确导向。三是加大教育宣传力度。以《教育信息》、《教育通报》为主要载体,以“**教育信息网”为平台,准快精深地宣传教育的政策方针、成果亮点,积极正面疏引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广泛征集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有益建议与意见,让社会进一步了解**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
同志们,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的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既充满希望,更充满挑战。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抓质量,攻坚克难谋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一、2011年畜牧业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也是畜牧业三年攻坚战的决胜年,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强牧惠牧政策和畜产品市场价格的双重拉动下,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 较好地完成了三年攻坚战的目标任务, 畜牧业总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取得双突破, 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一) 畜禽养殖业实现“一高两增”
“一高”即畜禽养殖效益高。从全年平均水平看, 全省生猪、肉牛、肉羊、肉鸡和鸡蛋价格分别为每公斤16.64元、16.61元、17.65元、9.64元和7.70元, 同比分别增长51%、12.6%、17.6%、20.2%和17.7%。按此测算, 出栏1头110公斤的育肥猪可盈利480元左右;出栏1头育肥牛 (育肥期6个月) 可盈利1 500元左右;出栏1只肉羊可盈利500元以上;出栏1只肉鸡可盈利2.9元左右;出售1公斤鸡蛋可盈利1.4元左右, 1只蛋鸡在一个周期可盈利24元左右 (含残值) 。全省牛奶平均价格达到2.9元/公斤, 1头单产4.5吨的奶牛, 年可盈利4 600元左右。“两增”, 一是畜禽发展总量增。全省生猪、肉牛、奶牛、羊和家禽分别发展到2 674.1万头、746.2万头、20.3万头、728.1万只和5.54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9.54%、2.23%、4.1%、3.36%和5.77%。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43.8万吨、99万吨和46.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4.75%、3.4%和5%。二是产值和人均收入增。全省牧业养殖业产值实现881.8亿元, 比上年增加50.3亿元, 增长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 805元, 比上年增加155元, 增长9.4%。
(二) 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双增长”
受我省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吸引, 域内外资金快速向畜产品加工领域集聚, 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牧业产业化项目33个, 当年完成投资8亿元, 农安众品、白山百佳、舒兰卓源、吉林福隆达等8家龙头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新增屠宰加工能力5 345万头 (只) , 有力推动了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屠宰加工量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1家, 屠宰加工畜禽4.5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6 000万头 (只) , 增长15.4%。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46家, 屠宰加工畜禽4.2亿头 (只) , 比上年增加1亿头 (只) , 增长31.3%。二是销售收入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 020亿元, 比上年增加220亿元, 增长27.5%。“梨树牌”白猪, 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深受南方市场欢迎。华正公司PIC猪, 成功打入香港市场。精气神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产品, 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100多家商场、连锁超市和酒店, 倍受消费者青睐。
(三) 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共投入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资金25.4亿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8 475万元、省级投入7 355万元, 带动社会资本投入23.8亿元。启动实施了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首次对100个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授予“吉林省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在全国百例示范场评选活动中, 我省的庆雨牧业、黑毛牛业等6个示范场, 入选《全国百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全省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60个, 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45%。全年新建、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50个, 累计发展到8 052个, 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 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
(四) 畜禽良种化程度稳步提升
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64 430万元, 其中:争取国家资金2 850万元、省级投入3 400万元, 带动企业和养殖户资金投入58 180万元, 引进祖代肉种鸡9.12万套、曾祖代伊拉种兔528只、父母代番鸭1万只, 对48.5万头生猪、28万头肉牛、13.5万头奶牛和3 000只羊实施了良种补贴。启动实施了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筛选推荐5家生猪原种场为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并支持其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我省4家种猪场被纳入国家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全省各类种畜禽场达到299个, 繁改站点达到3580个, 生猪、肉牛、奶牛、肉羊、蛋鸡和肉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2%、95.2%、88.2%、80.2%、95%和97%。
(五) 粗饲料开发和草原保护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粗饲料开发“百千万”行动计划, 全省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发展到120个, 秸秆规模利用养殖场 (小区) 发展到3 325个, 秸秆利用规模饲养户发展到11 332个。全省落实专用饲料种植面积800.2万亩, 同比增长13.2%。新建秸秆贮窖941个, 新增窖容7.3万立方米, 全省累计保留贮窖17.5万个, 窖容达到1 180万立方米。全省秸秆饲料产量达到2 159万吨, 同比增长2.3%, 其中青贮1 172.1万吨、黄贮986.9万吨, 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34%。加强草原保护建设, 落实草原禁牧休牧面积2 446.7万亩, 开展草原鼠虫害防治面积936万亩, 全省连续31年未发生重特大草原灾害, 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同时, 积极开展草原奖补政策落实前期调研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六) 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提上重要日程
着眼破解制约梅花鹿产业发展瓶颈, 促进梅花鹿产业发展, 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梅花鹿产业现场会, 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 围绕解决药食同源问题、强化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发展, 明确了双核发展战略和具体推进措施。在种源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全省以敖东种鹿场为主的大型种鹿场10余家, 种鹿饲养量近万只;以长双鹿业公司为主的鹿产品加工企业80余家, 产品近百种;以吉林敖东药业为主的制药厂10余家, 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 安神补脑液、鹿茸胶囊、鹿宝酒、梅花鹿基因营养液等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扩大。全省梅花鹿发展到51.9万 (只) , 同比增长5%。鹿茸平均价格达到4 500元/公斤, 饲养1只成年公鹿年盈利2 250元左右。
(七) 动物防疫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 各级畜牧部门积极应对, 扎实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成果。一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显著。认真落实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总责的防疫责任制, 全面实施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有效防堵了境外疫情传入, 全省连续八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二是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94.6%、95.2%、96.5%, 外调牲畜普遍佩戴了耳标。全年向中央数据库上传牲畜耳标信息586余万条, 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布病区域化防控试点工作扎实开展。科学确定“以免疫、检疫和宣传培训为主, 监测、扑杀、流通监管、消毒为辅”的布病防治技术路线, 全年扑杀并无害化处理病畜及阳性畜243头 (只) , 畜群得到有效净化。四是无疫区建设进展顺利。永吉无疫区27个公路警示牌安装到位, 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动物隔离检疫场、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场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现已进入国家评估阶段, 有望近期通过检查验收。修订完成了《吉林省无疫区建设管理条例》, 并颁布实施。五是动物疫情检验监测能力明显加强。吉林、洮南、通化等10个市县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农业部考核并取得合格证;永吉、梅河2个县 (市) 疫控中心实验室通过省计量认证;省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建设通过国家考核和省计量资质认证。六是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师资培训和监督系统官方兽医身份确认工作, 扎实推进执业兽医资格准入考试, 全省共有754人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 1 452人获得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 兽医队伍得到不断加强。
(八) 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深入开展“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和违法经营病害畜禽三项整治活动, 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2.6万余人次, 检查监管单位3.1万余家。完成畜产品例行监测2 469批次, 快速检测生猪、肉牛、肉羊尿样22.22万批次。开展生鲜乳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和碱类物质例行监测369批次, 样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全省384个生鲜乳收购站和131辆生鲜乳运输车许可证、准运证核发率达到100%。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案件382起, 查获不合格动物产品27.9吨、病死畜禽1 144头 (只) , 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启动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年”行动, 加强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和假兽药集中执法检查, 全年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检测2 500批次, 兽药质量监督抽检600批次、兽药残留监控420批次, 较好地实施了源头防控。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达到268个, 进京入沪备案企业达到69家。
(九) 畜牧业融资机制和组织方式创新取得新突破
全年新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11家, 新增注册资本金3.35亿元。全省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发展到30家, 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8亿元, 担保贷款能力达到30~40亿元, 全年完成担保贷款10亿元。省农行、农信社、农发行和吉林银行4家金融机构, 全年投放畜牧业贷款53亿元, 年末畜牧业贷款余额95亿元。为有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在全省组织开展了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首次评定了100个省级示范社并予授牌。全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近3 000个, 带户规模达到50多万户, 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省牧业经济发展取得的好成绩, 得益于国家的各项强牧惠牧政策,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得益于畜牧战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当前, 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国务院明确了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定位, 提出要把东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进一步突出了畜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二是省委、省政府在加快“三化”统筹、实施富民工程、推进特色产业提升计划中, 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出台了一系列强牧惠牧政策措施, 为畜牧业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伴随消费结构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 对畜产品的刚性需求进一步扩大, 畜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四是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 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 为农民就地转移发展畜牧业拓宽了渠道。五是优先发展畜牧业形成广泛社会共识, 资本集聚、项目集中、技术集成、产业集群, 进一步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 也要正确认识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一是肉蛋奶生产进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双紧”时期。在畜产品产量基数很高的情况下, 饲料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更加紧张, 加上散养农户快速退出, 畜牧业生产增长难度进一步加大。二是畜禽养殖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双高"时期。近年来饲料成本、水电费、防疫费等上涨较快, 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变为结构性紧缺。畜禽养殖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也在加大, 各种突发因素对市场波动的放大效应增强。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进入高度敏感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向千家万户, 点多面广, 隐患难除, 任何疏漏都可能造成恶劣影响。四是“三牧”工作进入关键转折时期。国家促进牧区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 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由于历史欠帐较多, 草原“三化”问题严重, 统筹牧区半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
综合分析今后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变数多、要求高, 保障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的压力更大。我们必须审时度势, 超前谋划, 抢抓机遇, 直面挑战, 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精神、更加努力的工作, 切实把畜牧业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二、做好2012年畜牧业工作, 确保四年提升计划起好步
今年是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第一年, 也是巩固三年攻坚战成果, 承上启下, 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对于顺利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 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 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思路, 强化措施, 全面落实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部署。
总的发展目标是: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 911.76万头、784.55万头、754.46万只和5.85亿只, 同比分别增长8.89%、2.35%、3.62%和5.52%。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262.55万吨、103万吨和48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7.71%、3.85%和5%。
为实现这一目标, 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 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规模化是基础, 标准化是方向。我省畜牧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规模化的基础上, 推进标准化进程是当务之急, 是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一要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省政府决定, 从2012年起至“十二五”期末, 在每年1亿元资金的基础上, 适度增加专项资金, 每年支持1 000个省级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各地要把握好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积极争取本级财政投入, 每年再支持建设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 (小区) 2 000个以上。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 进入畜牧业发展领域, 兴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 力争在生产能力、环境设施、管理和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二要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的要求, 省里每年选择100个标准化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授予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称号并挂牌。各地要充分考虑饲养环境、动物防疫和市场准入条件等要求, 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创建活动, 总结推广一批适应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畜禽规模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 真正做到建设一个示范场, 带动一片场户, 提升一个产业。三要加快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牧业发展到今天,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必须解决, 这也是今后行业准入的基本准则。要依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项目建设, 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 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加工企业率先建设粪污处理中心, 对周边小、散养殖户粪污进行集中处理, 发展清洁生产, 减少环境污染。四要不断提高畜禽科学饲养水平。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 启动"吉林省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 实行省市县3级联动, 利用4年时间, 通过对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 实现畜禽防疫制度化、饲养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规范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化、疫病风险最低化5个阶段性目标。同时, 要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完善硬件设施, 创新管理模式, 健全运行机制, 加快培养一批畜牧业科技示范场 (户) 和养殖实用技术人才, 逐步形成以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为核心, 以示范场 (户) 为纽带, 连接周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网络, 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实现节本增效。
(二) 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畜产品加工业是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一要做大做强产业龙头。突出抓好皓月公司百万头精品肉牛基地、正榆集团1亿只肉鸡综合加工、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和金鹤乳业3万头原生态国际示范牧场等大项目建设, 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 建立与上下游相配套、内外贸相衔接的产业集群, 全力打造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二要加快精深加工业发展。坚持"全链条、全利用"的产品开发战略, 鼓励企业走精深加工、系列开发之路, 加快发展营养、方便的熟食产品,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医药中间体, 拉长产业链条, 提升加工层次。引导企业本着生态、安全、高效的原则, 注意技术开发与跟进, 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知名品牌。突出区域特色, 大力发展梅花鹿、山黑猪、长白山黑牛等优势特色加工业, 主打特色牌, 主攻高端市场, 不断开拓发展新空间。三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围绕省级15大牧业产业园区, 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每年支持10个省级龙头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加工、市场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加工企业与饲养场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恪守诚信、互利双赢的联结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好饲养户扩大再生产资金不足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困难等问题, 促进加工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四要建立畜牧部门服务加工企业的工作机制。坚持“指导、协调、服务”6字方针,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资金、争取项目, 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超前服务。通过努力, 让企业理解、接受和认可, 使我们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实现行业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创新。
(三) 大力推进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发展的命脉工程。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并重, 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构筑产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一要加快推进无疫区建设。各地要把无疫区建设纳入重要日程, 科学制定区域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目标, 推进重点动物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 从基本控制向有效控制和消灭净化过渡。要在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基础上, 加快推进全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 力争尽快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二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省局决定今年在全省范围深入开展“免疫质量提升年”活动, 各地要强化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 加强对规模养殖场 (小区) 的防疫监管, 定期开展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加强防疫制度化建设, 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三要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不断提高存栏牲畜耳标佩带率, 切实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全面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全程可追溯管理。四要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实行防疫条件审查“一票否决制”, 切实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 逐步实现从“环节监管”到“全程监管”。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监管制度, 全面提高动物卫生安全水平。同时, 深入开展“创建标准化乡镇畜牧兽医站”活动, 完善基层防疫冷链体系, 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遏制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三年攻坚计划, 有效净化畜群, 力争不发生大的疫情。
(四) 大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 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运输、交易和屠宰加工等环节的监管,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一要加强规模养殖场 (小区) 生产监管。从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入手, 建立规模养殖企业实名登记备案制度, 定期组织生猪、肉牛、肉羊养殖场 (小区) 抽样检测, 严厉查处在自配料或饲养环节添加使用违禁添加物等违法行为, 规范畜禽饲养环节管理, 完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二要加强饲料 (饲料添加剂) 行业监管。建立健全饲料投入品监管制度, 严格行政许可, 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对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 提高监测频次, 扩大监测范围, 对各种违法行为, 依法予以严肃处理。三要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规范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 健全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体系, 完善生鲜乳运输车辆准运制度和生鲜乳交接单制度, 加大对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解抗剂等违法违禁物质的监控, 切实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同时, 要大力推进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 提高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 大力推进兽药监管和兽医队伍建设
加强兽药行业监管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 要严把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 强化兽药执法和监督抽检两个手段,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确保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一要加强兽药GMP和GSP监管。完善兽药巡查、检查和驻厂监督制度, 全面开展兽药经营领域GSP改造, 力争2月底前, 全省3 126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验收认证。二要深入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加强兽药采购备案和诚信体系建设, 建立联动执法机制, 严厉查处制假造假黑窝点, 对各种违法添加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不断净化兽药市场经营秩序。三要加强兽药残留监控。积极开展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培训、残留检测方法比对试验和复核工作, 加强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和监测方法的研究, 提高兽药残留监控技术水平。加大兽药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着力解决养殖过程中使用违禁兽药、超量使用兽药以及不按规定执行休药期问题, 减少养殖环节出现的兽药残留,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四要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强化兽医实验室考核工作, 完善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设施, 力争尽快通过考核和计量资质认证。五要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加快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建设, 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培训, 切实加强执业兽医管理, 不断提高兽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六) 大力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化程度是现代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突出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 兼顾其它畜禽品种, 加快构建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主要是加强原种场、扩繁场和人工授精站建设。推进生猪遗传改良计划, 在全省范围内推荐筛选省级重点核心场, 支持有条件的核心场配备性能测定设施设备, 开展性能测定、遗传物质交流等工作, 逐步开展种猪联合选育提高。肉牛主要是加强种牛繁育中心、种公牛站和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加强草原红牛、延边黄牛等地方良种保护,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以开发促保护。奶牛主要是加强优良品种引进、开展胚胎移植、推广性控技术, 努力提高单产, 扩张总量。加强吉林优质特色猪、长白山黑牛等新品种培育开发, 加快商品化步伐。加快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 健全完善冷链体系, 大力推广优质冻精, 提升畜禽良种化程度。
(七) 大力推进草原饲料产业发展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 在我省西部半农半牧县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总的要求是生态受保护, 农牧民得实惠。具体政策包括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草良种补贴、生产资料补助等4项内容。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长任组长, 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草原奖补政策领导小组”, 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工作推进。白城、松原两地, 特别是双辽、前郭等10个县 (市) , 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依法做好草原面积普查、承包合同规范和奖补对象确定等基础工作, 确保国家各项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要大力发展饲料工业, 严格准入门槛, 通过整治、兼并、联合和重组等形式, 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 打造优质饲料品牌, 提升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 深入实施“草变肉”工程, 抓好国家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 推广普及青贮、氨化、盐化等处理技术, 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 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八) 大力推进特种经济动物发展
我省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优势明显, 长白山区椴树、胡枝子等优质蜜源植物300多个品种, 蜜源面积500多万公顷, 发展养蜂业条件得天独厚。独特的“冷凉”资源, 适合毛皮经济动物生长。要充分挖崛资源潜力, 全力打造貂狐貉优质毛皮动物生产基地、肉用兔生产基地、长白山绿色蜂产品生产基地, 拓展畜牧业发展新空间。要加快培育龙头加工企业, 着力在特产品精深加工上取得新突破, 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当前,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要求, 突出抓好家养梅花鹿产业发展。整合优势科研力量, 深入开展梅花鹿药理功效、食用安全性和种质资源高效利用等开发性研究, 培育创新型科研团队, 走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之路。启动梅花鹿产品进入食品和保健食品试点,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抓好双阳、东丰两大核心产业园区和7大生产基地建设, 尽快把家养梅花鹿产业做大做强。
(九) 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创新
发展现代牧业经济, 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我省在加快畜牧业融资机制创新上, 走在了全国前列, 但相对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资金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继续支持有资金实力、有带动能力的企业, 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建立担保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引导已设立的担保公司逐年扩充资本金,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增强融资功能和抗风险能力。要创新抵押担保机制, 探索信用实体担保、合作经济组织担保、畜禽圈舍和农机具担保等多种方式, 不断健全完善牧业担保机制和内容, 提高养殖户反担保和信用承贷能力。要强化利益导向, 大力吸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进入畜牧业融资领域,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支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市场。
(十) 大力推进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服务社会化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一要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 突出抓好省市县三级畜牧专业网站建设, 加快应用软件开发, 率先启动生猪等畜禽生产监测预警体系, 逐步建立准确高效的生产和市场信息监测调度系统, 健全监测工作的各项管理制度, 强化形势分析研判, 完善信息发布服务和预警机制, 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 防范市场风险。二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继续开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选活动, 对发展基础好、带户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示范社, 优先予以政策扶持, 在规范发展中促进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 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推进畜产品批发市场、牲畜交易市场和营销组织建设, 支持畜禽养殖基地、专业合作社就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包装、贮存等配套设施, 发展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通过连锁经营、订单期货、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 多形式、多渠道开拓市场新空间, 引领现代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增强大局意识, 努力提高服务畜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 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考虑作出的决策部署, 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省畜牧系统的干部职工, 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 振奋精神, 拼搏进取, 推动畜牧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一) 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意识
我省畜牧业正处于扩能升级、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 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贯穿这个阶段的一条主线。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的决策部署上来, 把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统一到“五化”并举的具体实践上来。要健全完善工作落实机制, 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令行禁止抓落实、持之以恒抓落实, 抓落实要贯穿于全年, 贯穿于各项工作。要充分发挥畜牧系统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整体优势, 建立条块联动、上下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最广泛地凝聚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量和资源, 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对于年度重点工作, 要做到有规划、有方案、有措施, 落实目标、落实责任、落实进度, 注重以制度促工作、提效率、出实效。
(二) 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 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 新技术、新技能不断涌现, 畜牧业专业性越来越强, 工作任务越来越重, 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 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的有效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中心任务, 创新学习方法, 丰富学习内容,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畜牧业发展的正确思路, 转化为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实际能力, 转化为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结合畜牧业重点工作和行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 进一步提升畜牧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当前, 要按照国家加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要求, 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 进一步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继续健全机构,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强化条件保障, 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畜牧兽医站, 全面提升基层畜牧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三) 要增强政策落实执行力
近年来, 国家和省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抓好强牧惠牧政策落实, 事关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事关养殖、加工企业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事关农民群众经济利益的合理保护。省局决定, 把今年作为强牧惠牧政策落实督促检查年, 加强政策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督导调研。各地要加强对畜牧业投资项目及资金运作等情况的监管, 防止和杜绝挤占、挪用、截留等问题发生, 确保给农牧民的实惠不缩水、不走样。要严格管理制度和程序, 实现项目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保证政策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认真履行各级畜牧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 强化项目实施的绩效考核, 逐步将项目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新项目的重要依据。
(四) 要切实加强政行风建设
畜牧业发展涉及千家万户, 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抓政行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畜牧系统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精神, 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倾听农民的心声、了解基层的实情、把握工作的脉博、找准发展的路子。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下心来, 把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调查清楚, 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 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 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不懈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依法行政, 严肃查处动物防疫、卫生监督、兽药监察、草原监理等环节的违规行为,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始终保持畜牧部门艰苦奋斗、敬业拼搏、崇尚实干的良好作风和工作状态。
3.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4.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同志们:
“寒辞昨冬雪,暖迎今春风”。新春伊始,首先,我代表局领导班子向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教育系统的所有教职工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安康幸福!
2005年,是我区教育健康发展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系统上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提出的“四个满足”的要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逐步解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主要矛盾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坚持“抢抓机遇,锐意创新,提高教育软实力,再上新水平”的工作思路,2005 年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得到落实,推进了我区各级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昨天,我区 2006 年度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了,这是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十五”时期的教育工作,部署“十一五”时期特别是 2006 年的教育工作。昨天,XXX副书记和XXX副区长亲临大会,并分别做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现在,我们继续开会,下面,我代表局领导班子讲两点意见。
一、明确 2006 年的重要工作任务
2006年是我区教育加快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既要总结借鉴“十五”期间的工作经验;又要谋划完成好“十一五”开局的各项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十一五”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
2006年,我区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服务构建和谐津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区委提出的“四个满足”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升学校软实力为重点,推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全面进步,逐步缩小办学差距,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均衡发展。
2006年,我区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建好队伍、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建好队伍”等三项重点工作措施,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推动我区教育再上新水平。
2006年,我区教育工作的主题是:“队伍建设年”。当前,从世界范围来讲,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各级各类人才,才能在各种激烈的竞争中制胜;从全国范围来讲,“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国民素质是基础”;从区域范围来讲,构建和谐新津南,仍然要依靠高素质的建设者。人才培养依靠教育,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各级各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学要以教师为主体。教育质量的高低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教师这支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建设好教师这支队伍。
“十一五”开局年的教育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都很重要,都要认真抓好,改革是重中之重。
(一)深化督导评估机制改革,为提升学校实力注入活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督导评估机制对规范我区办学上已经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对督导评估方案进行进一步完善,在评价方式、评价周期、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修订,目的是给每一所学校以更大自主发展的空间,便于校长集中精力按照三年发展规划实施办学策略,落实办学目标,引领学校发展。所以,学校要依据评价标准准确定级定位,抓住自己特色优势做大做强,把握发展空间提升办学实力,以每一所学校实力的提升带动津南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启动内驱力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能力,是我们队伍建设的目的。“队伍建设年”的提出就是为了更加突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人事制度改革是队伍建设的动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内驱力启动的阀门,必须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党、政、工、青、妇等必须合力推进,并完成好这项重要工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建机制,这是不能含糊的,改革的具体程度、条目设置、权重赋予等问题可以灵活。改革的重要环节一是转变观念。比如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存在没有投入就不能改革,人员缺编就不能改革等认识,这些需要转变。我们要明确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落实国务院的要求,是对教师活动工资通过考核,区分优劣后按劳进行分配,而不能是没有经过考核不按按劳分配原则办事的自然发放。这次改革本身是改革旧体制、落实新要求,即将工资中活的部分按照其本身属性的要求进行发放。再有,单位中人员缺编与超编的问题并不是改革的必要条件,无论缺编还是超编,对在职人员的工作必须进行考核,必须要区分优劣好坏,体现在分配和聘任上,不存在缺编单位就可以不考核的道理。二是依靠群众。群众是我们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是我们政策权威性和科学性的基础,是我们改革的动力和受益者,因此,改革的内容和推进的步骤每一步也不能离开群众,必须充分依靠群众,使95%以上的绝大多数群众认可支持。三是科学论证、严格考核、形成机制。为保证改革的科学、缜密,达到形成机制的目的,推荐八步工作法:学习文件、分析情况、提出方案、征求意见、“三位一体”、制定方案、运行实践、修订方案。这八步也是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决断力、责任感解决改革出现的问题,把改革抓好、落实。
(三)深化新课程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其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渠道。深化新课程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是我们永远的重要工作任务。我们要集中所有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为完成好这一重要工作任务服务。各级各类教育无一例外,统统如此。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发展,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本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工作的方法论。教育必须加快发展,而且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发展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教育质量的涵义基本包含以下三方面:一是社会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这是教育质量的社会检验标准,简称为“社会质量”。它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最高标准;二是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这是教育质量的学生检验标准,简称为“内部质量”,它是教育质量中的组成部分。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与教师等)对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这是教育质量的内部检验标准,简称为“工作质量”,它是提高“社会质量”和“内部质量”的保证。我们通常所讲的教育质量一般是指“社会质量”,即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教育各项工作的内核最终要落实在教育的产品——学生身上,我们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以高质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们的工作目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工作必须坚持的理念基础。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以人的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人包括两部分,一是受教育者,即学生;二是教育者,即干部和教职工。我们既要坚持“以生为本”,又要坚持“以师为本”,“以师为本”为“以生为本”服务。“以生为本”体现“社会质量”的实现,“以师为本”体现“工作质量”的高低。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永恒目标
学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一切工作尤其要突出以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落实学生为本,在工作中要坚持“一个方针”,处理好“两个关系”,落实“三项工作”。
1、坚持“一个方针”。即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形势和任务,党的十六大对教育方针做出的最新表述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我们的教育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我们必须按照教育方针,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主题。
2、处理好“两个关系”。即德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德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在教育整体中,德、智、体、美等缺一不可,而德育则居于主导和统帅的地位”。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首,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体现融合、凝聚、提升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德育就是抓素质教育,抓德育就是抓教育质量。强调“德育首位”不是说其它各育不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而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教育的目标是出“合格品”,“次品、废品和危险品”都是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在工作中必须要处理好德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既要坚持德育首位,又要融德育于诸育之中,做到“各育”并举,全面发展。
二是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就个体人来讲,是促进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个体特点、形成个体特长的教育,不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所培养的诸多能力之一。“应试教育”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应试教育”的最大害处在于只抓了一小部分而冲掉了一大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培养了一小部分,丢掉了一大部分,既使培养的这一小部分也不是健全的。我们要做的是,大力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学生的应试能力也得到发展,使高升学率成为素质教育质量提高的必然成果。同时必须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媒体宣传素质教育的重要和“应试教育”的害处,以转变人们的观念,摒弃“应试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深化各项改革,创设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落实“三项工作”。
一是落实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这是教育的高级目标。以学生为本,就是以人的培养、提高和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有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全部学生同一“模式”的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只局限在学校的当前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不教时学生还能自我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让学生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正是把握了发现真理的金钥匙,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做到学生成长过程的“三个转变”:一要变“被动”为“主动”。要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保证学生主体地位和广泛主动参与得到落实。这一思想不仅要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的指导思想上,而且要贯穿于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中。二要变“依赖”为“自主”。要从观念和方法上破除学生的依赖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课堂教学要切实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发现式,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时间、空间。教师要提倡、引导学生质疑,真正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重视培养学生变知识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鼓励、帮助学生主动学习。三要变“学会”为“会学”。美国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伊说过:“明天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在老师不教时还能自我发展,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一旦学会学习,在未来生活中就会产生创造的动力,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二是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众教育要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厚爱“问题学生”。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特别突出教育公平原则,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这是国际上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和进步的现实要求。教育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需要关注厚爱所谓的“问题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教师习惯把个别有学习困难和行为过失的学生随意地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还时有发生。在实际生活中,“问题学生”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依据考试成绩好坏或出现其它过失来划分“问题学生”。爱因斯坦、爱迪生、丘吉尔、沈从文、苏步青——他们自小都有不守规矩,桀骜不驯,野性十足的表现,被老师称为“笨蛋”,被学校视为不可造就的“废品”。他们天生喜爱独立思考,我行我素,偏偏得到历史的青睐,成为杰出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思考的结论是“问题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但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对他的惩罚是画出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胸怀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研究和探求管理“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要消灭“问题学生”的产生,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开发潜能,关
注和厚爱那些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悄然无声地成长的问题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胸怀慈爱之心,想方设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客观上出现的“问题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的培养下都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现在的教育呼唤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不能用培养少数“精英”的教育模式进行大众教育,更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排挤学习困难的学生,牺牲巩固率。人的禀赋是有差异的,但是各有所长,皆有潜能。李白曾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大众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其在接受教育后,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发展和分工决定了工作岗位有“蓝领”和“白领”之分,都去争“白领”的岗位是不现实的,人的差异同样决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担当“白领”的任务。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蓝领”,绝不能因少数“白领”的需要而置大多数“蓝领”利益于不顾,如果那样社会将失去和谐与公平。特别是“白领”的意图没有“蓝领”的卓越工作只能束之高阁。在此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特殊教育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更显珍贵和需要支持。
三是落实“德育首位”。德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内容体系和规律性。在实践中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落实“德育首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必须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德育工作者的自身德育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第二,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有的学校教育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德育的方法简单枯燥,工作流于形式,挤占德育课程,班、校会质量不高等情况必须改变。第三,要防止搞形式主义。由于德育具有全面性、渗透性的特点,其内涵和外延往往难以准确界定,其工作内容也难以简单量化,往往容易出现工作上的简单化、片面化或绝对化,系统性针对性不强,认为搞一些活动就可以替代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德育是没有真正效果的。要落实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将德育充分融入学生学习、实践、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全部时空,要时时、处处、人人、事事进行德育,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在智、体、美、社会实践等教育中,有机地进行德育。要在我们“孝敬教育”“经典诵读”特色德育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德育的内容、载体、方法,进一步增强德育实效性。要通过“ 2+1 ”工程的实施,大力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 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促进学生美育、体育的发展。
总之,我们既应注重面向全体,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更要树立德育首位的观念,不拘一格地为国家培养多层次、多类型的有用之才。
(二)坚持深化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
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改革。因为事物发展的本身就蕴涵着改革过程,改革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仍然要抓住制约工作发展和质量提高的问题,加快和深化改革。当前,我们的教育改革要抓住“一个加深”、“两个转变”和“三个重点”。
1、“一个加深”。即加深对改革意义的认识。谈教育改革,是因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存在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解决,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是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因。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改革的内容涉及多方面,社会事业的进步呼唤改革,人才结构需求的变化呼唤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呼唤改革,新课程的推进呼唤改革,学生的减负呼唤改革等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改革是大势所趋。
2、“两个转变”。
一是转变对改革阻力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信心。改革会触及到个人或小集体的某些利益,所以任何改革都会存在阻力,没有阻力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如何看待这些来自反对者的阻力,是我们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阻力是改革发展中一种“健康”和必然的现象,当所倡导的改革具有某种潜在的消极的“危害”作用时,阻力就是推进改革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一种积极力量。分析阻力产生的原因,阻力内容的合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促使改革者充分论证改革的依据、策略和方法是否科学,才能按照一定的方式来调整,明智地选择科学可行的改革方案,才能通过解决阻力来实施改革。改革的过程就是改变反对者的意见和看法,把阻力转化为动力的过程。二是转变改革的工作方法。惧怕失败、叶公好龙是不行的;冥思苦想、闭门造车也是不行的;领导认可,群众不知是不行的;脱离实际,揠苗助长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改变工作方法,通过统一思想来解决认识问题;通过博采众长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民主集中的程序来求得群众支持;通过实事求是,立足学校实际来真正实现改革预期的结果。
3、“三个重点”。教育工作需要改革的内容十分广泛,要求改革的迫切程度不一。围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这一中心工作,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深化教育改革要抓住的“三个重点”是:重点深化新课程改革、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重点深化对学校和师生的评价改革。
一是重点深化新课改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多年,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三年。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在先,实施课改工作在后,课改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配套工程、是延续和发展工程,新课改工作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成效。新课改从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出发,以容纳各种“最新”“最先进”的知识、信息,更新教学内容,重新锁定课程目标之外,还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涉及的方方面面加以改革。故新课改工作在基础教育中的份量重、意义大、影响深。所以,我们必须扎实推进小学和初中课改,绸缪高中课改。在强调这些工作的同时,还要强调三点:第一,增强改革的信心。面对一项新生事物,在探索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风险并付出一定的代价。无数事实说明,人类历史的前进与发展总是要冒险并付出代价的。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先后失败了 1600 多次。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也要像爱迪生一样,善于从失败中找到成功之路。第二,保证改革要实。创新也好,新课改也好,都要通过一个过程:一个丰厚的自我发展与更新的过程,一个积累、比较的过程,一个基本的训练过程。必须抓实、抓细这个过程之后,才能在扎实的研究、实践中,闯出一条新路,开拓前进。第三,保证开齐开足课程。素质教育工作必需着力围绕新课改工作来展开,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全面教育不可偏废。不能只重智育,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必须开齐开足课程。还要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减负,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是重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区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拟订了《津南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通知(讨论稿)》,这是对以往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各个基层单位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本学期试运行。一会儿,志达局长还要讲具体的要求,在这里,我强调三点:第一,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学校主要领导要认真负起责任;第二,必须以政治思想工作为保障,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有关政策,系统上下、学校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第三,必须明确人事制度改革是机制建设的过程,一定要深入学习掌握有关政策,完善工作程序,保证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是重点探索对学校、教师、学生评价的改革,用积极的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及其有关因素中的状态与绩效进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要积极探索对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改革,用积极的导向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第一,正确对待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督导评估是对学校的评价。我们已经在十几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论证,进一步完善了督导评估机制,并开始运行。我们总讲评估是“一把尺”,就是发挥测量和诊断的作用。要正确对待评估,让它发挥最大的功效,促进学校依法办学,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评估工作的本质。
第二,完善教师评价。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的改革都有独到之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各校在制定教师考核方案中,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四个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多元评价相结合、管理性评价和发展性相结合。在对教师评价制度完善中,要探索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第三,完善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对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发展情况的评价是我们历来非常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精神。所以,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做到注重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注意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评价过程管理的细化,尽量用不同的目标去评价不同学生,不断改进学生评价机制,逐步由鉴定性评价转为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评价即考核,直接引导各项改革的实施,必须科学合理积极稳妥有序进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有关系。
(三)坚持科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科学管理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学校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发挥整体功能要靠管理。学校实行科学管理,强调“一个必须”、“两个注重”和“三个加强”。
1、“一个必须”。必须通过建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凡是办得好的学校,都有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机制,都有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规章制度。通过机制的建立,使学校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和协调;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避免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减小 “人治”成份,增加“法治”成份,保证指挥的畅通,管理的有效,保证步调的一致和各方面的协调。学校必须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必须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学校发展铺设一条科学管理的轨道。
2、“两个注重”。即注重校本管理和注重依法管理。
一是注重校本管理。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是教育管理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是一种管理理念的转变。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使师生员工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办出各自学校的特色,提高办学效益。督导评估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体现了区教育局一种管理理念的转变,即给予学校更大的空间,发展自己,办出特色。形势逼人,随着教育体制的变化,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随着生源的减少,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什么?在这个背景下,学校只有依靠办学特色来吸引学生,只有依靠教育质量的提高吸引学生。因此,校长要注重校本管理。实施校本管理,第一,要树立自己的办学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素质教育,给学校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校长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理性思考怎样办学,把学校办什么样子。选准切入点,确定办学的方向和目标,要有明晰的办学理念。第二,加紧学校文化的打造。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特征,是一个学校里教育教学活动、人际关系背后的价值判断与潜规则。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才能提升教师的智慧和德能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学校文化是校本管理的最高境界。第三,拓展发展空间。校本管理除了要突出学校自身主体意识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外,还要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和镇村,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校外围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是注重依法管理。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依法治校。第一,完善学校章程,有法可依。要遵循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因校制宜,制定和实施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切实使学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依法治教。第二,加强学法、自觉守法。要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守法意识。还要必须依照法律办事、办学、执教,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
3、“三个加强”。学校管理的内容广泛,涉及党建、德育、教学、后勤、人事等诸多方面,如何实施科学管理,各位还要深入思考。今天,我们就加强党建、政风行风建设和校园安全三个方面的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抓好党建和反腐败工作。区委提出了“两推进两建设,一整合一保证”的发展战略,党建是根本。落实区委的要求,做好教育工作,我们也必须重视和抓好党建工作。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坚持和落实已经形成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设好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工作重点是:加强思想建设,解决认识问题,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组织建设,解决人的保障问题,核心是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建设,解决动员群众战胜困难推进工作问题,重点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保证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提升办学实力。
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一些学校党政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所显现。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解决好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和规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重点解决教育违规收费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问题、解决党员干部人际交往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做到警钟长鸣,保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以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制止乱收费,树立教育良好社会形象。只有加强教育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以实际行动塑造机关、学校、教师的良好形象,才能把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切实解决好规范收费问题。要把治理中小学乱收费作为今年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中小学教育收费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坚持收费审批制和公示制,学校要向社会和学生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程序,增加收费政策的透明度。严禁巧立名目收费、超标准收费和搭车收费,落实“一费制”的各项要求。第二,切实解决好师德师风问题。大力推进师德建设工程,健全完善师德考核机制,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坚决制止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第三,切实解决好机关建设问题。要在机关开展的政风行风建设专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努力建设勤政为民、求真务实、依法行政、廉洁奉献的机关。
三是创建“平安校园”。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创建“平安校园”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以往的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是骇人听闻,我们不能听说的时候重视,事过境迁就轻视。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安全责任制,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到人。第二,面向师生,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法制教育;第三,经常性排查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整改;第四,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预案,要对所有的预案进行演练,增强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以保证校园安全。
(四)深化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基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学实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创造者,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今年,我们要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化队伍建设,要抓住“一个根本”、“两个支点”和“三个抓实”。
1、“一个根本”。即抓住教师专业化成长能力培养这个根本,增强办学实力,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职业从随意化、经验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基本含义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面对课程改革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课程改革中的课堂、课程结构的变化,学生教育问题的变化,这一切都需要智慧型的教师。
2、“两个支点”。深化队伍建设还要抓住“德能双馨”两个支点。德与能的关系以及提高的方法,各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长,目标明确。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必须把工作做实、做细才能取得成效。
3、“三个抓实”。教师专业化成长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校长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要做到“三个抓实”。
一是抓实校长自身的引领。校长要树立“师本”的理念,要依靠教职工办学。要加强个人素养,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引领的水平。
二是抓实校本培训。“别人的鞋子再好也不适合自己”,只有研究分析自己学校教师的实际,制定并实施适合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计划,才能促进教师发展成长。要以校为本,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建设教师合作学习、研讨问题、共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要建立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抓实校本培训。
三是抓实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的搭建。作为校长,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既是教师自我奉献的事业,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所以,必须承认教师的个性差异,工作中关注教师专业化,为教师创造一个有利于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教师自我完善、更新知识、全面发展。
第一,努力营造教师成才的氛围。新课程倡导教师发挥创造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并提倡评价的多元化。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管理者如果仅仅用过去那些管理的办法,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改革的需要。学校领导只有引导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当事业来做、当作人生的目标来追求,教师们才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工作才有动力,并不断有所创新。否则,新课改就会成为教师的负担,有的教师会针对政策寻找对策,并想方设法应付学校的检查。因而,一定要把新课改与教师成才联系起来,努力创设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氛围,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第二,加压与减负相结合。改革的新形势下,学校领导要不断向教师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更高的工作要求,这就是给教师加压。同时,管理者也要做好减负工作。要多关心教师,多组织活动,多换位思考,多启发引导,帮助教师保持健康的心态。
第三,变指令为指导。任何指令性的东西,都会限制教师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因此,学校领导应少点指令,多点指导;少些一般号召,多做深入具体指导,进行科学管理。学校领导要做教师的朋友,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尽快的提升自己。
同志们,面向未来,我们处于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提出的“四个满足”的目标,齐心协力,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共同谱写津南教育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莲山
5.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教育局 局长
各位来宾、同志们
值此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满怀信心迎接第29届北京奥运会之际,大家聚集一堂,隆重举行*****教育信息网开通仪式暨校长培训会,这是我区教育信息化、办公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进步。**教育信息网的开通,对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我谨代表***党委对**教育信息网的开通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全区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同志们,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和制高点,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国家教育部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教学科研网络、教育政务信息化、数字图书馆等应用工程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对关键技术问题的攻关,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十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得到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目标。今天,**教育信息网的胜利开通,又为我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现代化平台。
建立**教育信息网对推动我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无疑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并将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其一,有了**教育信息网,教师与学生就拥有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拉近了学校与世界的距离,必将带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促使全区基础教育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迈进。其二,有了**教育信息网,它将把全区的学校连成一个整体,缩小城市与偏远、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先进学习方式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方式。其三,有了**教育信息网,它将进一步提升全区教师的整体素质,推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观念与理论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从而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
今天,**教育信息网开通了,但我认为,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建设工程,而且是一个基于科学教育理念之上的教育信息化的系统工程,它不但包括硬件建设,还应包括应用软件、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网络应用等多个方面,教育信息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信息网的建成只能说是教育信息化的起步,希望**教育网络信息中心进一步加强硬件环境与资源建设,立足教育,服务群众,努力完善功能,认真担负起**教育信息网的传输任务和**教育门户网站功能。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杜绝反动和不健康的信息渗入,自觉遵守著作权法,保证各种信息准确、真实、合法。在此基础上,要用市场经济规律经营网络,扩大自身造血功能,使教育网络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希望全区各级各类学校、非教学单位迅速接入到**教育网络上,利用网络优势,广泛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希望全区人民,特别是教育界、科技界和实业界的同志和朋友关心和支持**教育信息网的工作,共同推进我区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同志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跨越式发展依靠信息技术教育,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大力向前推进。
最后衷心的祝愿**教育信息网越办越好,全区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
6.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同志们:
金牛送丰年,瑞虎迎新春。新春伊始,张村学区在这里隆重召开全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共商张村乡教育发展大计,安排部署2010年的教育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县文教体局向张村乡教育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这次教育工作会上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示慰问并致以崇高敬意!
寻芳陌上花如锦,折得东风第一枝。已经过去的2009年时临漳县教育改革发展取的丰硕成果的一年,这一年来,全县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县教职员工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教育工作蒸蒸日上,蓄势待发,各类教育呈现良好健康发展态势。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结构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科学规范,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不断深化,广大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上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2009年省教育督导评估,我县顺利通过验收。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得益于全县教职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
张村学区在全县具有地理优势和人才优势,理应是临漳教育的窗口。张村学区十分重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思想解放、观念超前、勇于创新,敢于在学校的布局规划、办学规模、管理模式、经费投入等方面东大手笔,做好文章。张村学区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的结构更趋合理,发展更加协调;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成绩突出、效果显著,教师精神状态良好,积极向上,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的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水平;校园文化建设效果显著。张村学区取得的上述成绩,离不开张村乡党委、政府这一坚强后盾,是全乡辛勤的教职工刻苦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教委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同志们,在分享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清醒的看到张村学区教育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去年发生在张村中学的重大安全事故,就是血的教训。另外,教师队伍在质和量上还存在不足,教学质量还有待大面积提高,学校办学特色不够突出,校园文化建设个性不够鲜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张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困难面前我们要看到希望,要充满信心。新形势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教师待遇越来越好;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素质越来越高,一大批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教师支撑着张村学区教育的辉煌事业。为此,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看到希望,看到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形势,克服工作中的畏难情绪,振奋精神、鼓足信心、奋力拼搏,努力推进张村学区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繁花虽好藏千岁,美景耐看在新春。2010年是张村学区教育大发展之年,希望你们在新时期有新目标、新状态、新作为、新成绩。牢固树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特色是学校的灵魂”的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定位学校个性,积极熔炼学校品牌,打造学校特色,塑造名师名校,打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张村学区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同时要求全乡教育工作者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敬业奉献、塑造形象,成为优秀教师的代表,爱岗敬业的奉献者,课程改革的领航者,师风师德的示范者。同时也要求各中小学校严谨办学、奖优
罚劣、碰硬较真,让优秀的教师有奔头,让肯干的教师有想头,让年轻的教师有盼头。
同志们,这次教育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张村学区又一次吹响了教育发展的进军号角。方向既定,目标已明。需要的是同志们以最足的干劲,最旺的精力,最大的激情,最优的成绩,足踏实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谱写张村学区诚信和谐教育新篇章。
最后,祝全乡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同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进步!
谢谢大家!
7.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2012年2月29日)
1 以贯彻国务院《条例》为契机, 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近年来,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及监理机构以宣传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认真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各项配套制度,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方式, 强化政策安全责任落实, 保持了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1.1 农机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深化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要求, 各地结合实际, 突出重点, 扎实开展了设施农业装备、变型拖拉机、进滩涂拖拉机专项整治和隐患治理, “打非”专项行动, 安全大检查等活动,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农忙、节假日、跨区作业等时节在农业机械通行量大的主要路段, 各地主动协调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查纠和打击无牌无证、载人载客、超速超载、酒后驾驶、改装拼装等违法行为, 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事故隐患。2011年, 全省共组织农机安全检查5 564多次, 检查农业机械9.82万台, 查纠各类违法违章近万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5万多个, 整改1.45万个, 整改率达96%。
1.2 为农服务措施进一步强化
按照创先争优、为农服务的总要求, 省农机局在对有关政策法规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了28条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措施。各地也结合软环境、服务型机关建设和开展送检下乡、送安全知识下乡、集中检审等活动, 主动协调公安、中移动、中石化、保险等部门, 为广大农机手、农机合作社等提供宣传教育及政策咨询、跨区作业证发放、农机保险、粘贴安全反光标识、“平安农机通”入网、“双优”加油卡发放及充值、违法违章处理等服务。盐城市开展的送检下乡“六同时”服务已成为农机安全监理系统的为农服务品牌。
1.3 安全监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地结合省级“规范化示范所”创建、国家“千亿斤粮食——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项目及农机安全监理大培训工程的实施, 按照“机制科学合理、设施装备精良、执法行为规范、检查监督有力、工作成效显著”的要求, 结合新法规、新标准的宣贯, 组织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员、考试员、档案管理员培训和岗位练兵, 提高操作技能。积极争取财政投入, 加强检验、考试、安全检查等装备建设, 进一步改善了农机安全监管手段。在全省开展窗口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 规范和简化监理业务流程, 进一步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安全检验、驾驶人考试及牌证发放等源头管理,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1.4 农机安全监管方式进一步改进
2012年, 面对农机化发展和农机安全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 各地坚持管理与服务并举, 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管服务新举措, 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建立信息互通平台, 积极推进实体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建设, 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 大力查处上道路拖拉机及驾驶人违法行为, 实现了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的“双下降”。二是提高创建成效。在继续深化“示范县、示范乡镇”创建的基础上, 各地抓住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契机, 将工作重点放在“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上。同时, 将“‘平安农机通’推广使用、优先优惠加油卡发放、平安农机合作社创建、公安驻农机警务室”列入省级、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考核内容, 进一步提高了创建成效。目前, 全省受到国家表彰的“平安农机示范县”已达21个, 创建数名列全国第一。三是创新农机安全宣传方式。省局与中移动江苏公司联合开发推广使用的“平安农机通”已遍布全省, 入网用户达到了32万户。四是探索建立农机“双优”供油机制。省农机局积极与中石化江苏公司协调配合, 通过强化宣传、组织农机供油“双优”服务月活动, 采取为农机手提供现场办卡、充值、加油服务等措施, 提高其社会的知名度和农机手的认知度, 调动了农机手领卡充值和办理牌证的积极性。2011年, 全省发卡总量达3.3万张, 充值达3亿元。五是加强与政府金融办、财政、保监等部门的协调, 出台农机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2011年又将运输型拖拉机及驾驶人员意外伤害保险, 列入了补贴范围, 省级财政对苏北的农机保险补贴比例提高到50%。
2 提高认识, 切实增强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年来, 虽然我省农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了双下降,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随着农业机械数量的大幅增长, 农机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监管任务愈发繁重, 导致事故产生的不可控因素还很多,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与阶段性反弹并存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各种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抓紧抓实抓好。
2.1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科学发展, 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强和创新社
6江苏农机化2012.2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战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的“三个事关” (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 , 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将安全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机化发展同样如此, 安全发展是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安全发展就没有农机化科学发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 农机化发展速度越快, 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也将越高,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2.2 建设和谐社会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农机安全生产关系到千家万户, 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 都会给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失。只有实现了安全生产, 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才有保证, 家庭的平安幸福才有保证, 人民的安居乐业才能实现, 社会的安定和谐才有保障。近年来, 随着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新旧机具的“双增长”和农机作业量、作业范围的不断扩大, 给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 监管难度、责任和复杂性将越来越大。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 作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督查检查, 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2.3 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新任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 安全生产责任由政府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成。在农机安全生产活动中, 政府责任、农机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主体责任十分明确。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进一步确立抓农机化装备水平、作业水平与抓安全生产同步推进的观念,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将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各级农机部门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 本着对农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 努力抓好抓实。同时,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 对农机安全监理为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各地要坚持与时俱进, 寓管理于服务中, 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3 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 全面推进农机化健康安全发展
2012年, 全省各级农机部门及监理机构要按照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和安全发展的总要求, 以提高“三率”为重点,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强化基础工作, 提升依法行政和应急处置能力、信息化服务和安全监管水平, 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1 落实安全考核指标, 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
一是把农机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国务院安委会最近下达的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中, 对农机事故统计口径和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各地要充分认识落实安全生产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部署上来, 把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作为农机化目标考核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步实施, 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二是严格执行农机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农业部《农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办法》和《江苏省农机事故信息报告处置办法》, 建立健全农机事故统计报告和重较大以上农机事故快报制度。要学习和借鉴盐城市的经验, 充分利用基层的有效渠道, 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和报告农机事故的情况。三是要完善农机事故统计分析评估制度。深入分析事故原因, 全面把握事故特征, 科学预测事故发生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改进工作。
3.2 加强监管条件建设, 努力推进依法行政
一是积极争取农机安全生产投入, 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人员、设施装备、实地检验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积极争取人事部门的支持, 加快监理执法人员参公进程, 积极推进监理收费与执法脱钩。二是结合国家和省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 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行政服务窗口、设施装备建设, 提高检验、考试、事故处理、安全检查、应急处置、宣传教育等装备配置水平, 不断改善监管条件, 增强科学监理的能力。三是继续组织实施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人员大培训工程, 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 努力提升监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把乡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摆上议事日程, 提高他们事故接报与统计、安全检查、实地检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3.3 落实为农服务措施, 打造安全协作品牌
一是提高服务水平。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惠农政策的通知》和《江苏省农机安全监理为民服务措施》, 优化监理窗口服务环境和业务流程, 推广送检下乡、实地检验服务。要积极探索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的免费实地检验办法。二是主动与安监等部门形成合力, 继续深化“平安农机”创建, 进一步发挥乡镇政府和农机合作社在创建中的作用, 完善基层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三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配合, 完善联席会议、信息互通机制, 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查处无牌无证、超速超载、假牌假证等各类农机违法行为, 积极推进实体型公安驻农机警务室的健康发展。四是探索和深化农机、中移动、中石化三方协作新机制。各地要想广大农民所想, 急农机手所急, 开展更多更适合农民群众及农机手群体需要的优质服务, 完善“平安农机通”、“农机双优供油”持续健康发展机制。五是加强与财政、保监等部门的协调沟通, 确保农机保险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要认真了解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确保让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
3.4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推进监理行风建设
8.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八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局长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教育局长在全区中学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8-27
教育局局长在全县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市教育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06-18
教育局局长在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7-21
局长在2009年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教育局局长在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则范文09-18
地税局局长在全市地税局长会议上的讲话08-22
局长在上半年全县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在全县地震局长会议上的讲话07-16
局长在全县中小学教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