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2024-10-26

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精选12篇)

1.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篇一

教师职业生涯或师德修养方面读书心得

(表二)

书名:

《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

体会:

《班主任兵法》一书借用《孙子兵法》作为指导思想,细细地分析了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其中理论篇分为:引言、自保第一、攻心为上、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捭阖之术、虚实篇等二十五个章节;实践篇分为:倒转乾坤、黔驴发威、以德立威、敲山震虎、激怒制怒、打草惊蛇等三十个章节。全书传达了一个核心理念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是复杂的,但一线班主任教师常常因为各种原因,一味地把问题简单化处理,要么对学生严加苛责,不留余地,要么民主宽容,给学生犯错误留下可乘之机,两者都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某种程度上说,真正使我们疲劳和痛苦的,不是学生,而是我们对教育规律的忽视。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诸多棘手问题,也会感到迷茫与困惑,在认真阅读了这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兵法”后,我心头一些关于教育的疑团也逐渐化解了,这本书教会我用不同的视角和独特的方法来看待和处

第一、师生相处应该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可太远,又不可太近。太远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没有效果,太近则一旦失败就没有退路。常听到老教师提醒我们,不要真的和学生做朋友。但最初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如书中在《当头棒喝》一篇中,对待那位课堂上说脏话的男生,“变脸绝技”的使用,“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放你一马”的宽容,令学生心服口服,说脏话的现象至此杜绝,甚至让他们毕生难忘。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其说是传授知识,不如说是在修正学生的心理。我们的工作目标决定了我们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使命,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擅自做那些违背共同目标的事情。

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使我触动较大的有以下几点:

第二、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事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就盲目地打起攻击战,那结果一是败下阵来,二是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即使成功,那也只是侥幸。如在《激怒制怒》一篇中,那位容易情绪失控的学生,经历被责骂的反抗情绪,“受冷

第三、教育是一门艺术,必须用心去研究。作者把兵法运用于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这本身就是创新。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者,除了心里时刻想着教育本身之外,眼光还要看到教育以外的世界。我们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时候是就事论事,就教育谈论教育,结果拘泥于死板的理论和教条,无法施展手脚。如果能跳出教育的小圈子,眼睛多关注一些教育之外的东西,自觉地把其它学科其它门类的思想或经验借鉴过来,第四、新时期的教育不应该还是大面积的播种,而要注重个别的栽培。教育并不是像平原地区播种玉米或水稻那样,面对整齐划一的田地,用机械化的方式撒种,秋后就可以收割。教育如同园艺师,面对一株株形态各异的花木,需要我们用心琢磨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习性,进而区别不同对象来进行修枝剪叶、灌溉施肥,使之成为美的化身来装点世界。书中的学生,脾气秉性习惯好恶皆不相同,如果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势必捉襟见肘,难以奏效。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心理学、教育学的常识和自己的智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展示了教育自身的丰富多彩的美丽。

我想,只有真心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才会有这样的好点子。相比较自己,做的远远不够。读完此书,我更加认识到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必须用心去研究。像我们这样年轻的班主任更应该不断探索,不断积累,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落”的委屈,冷静地反思,最后成为了一位用功读书的好学生。

也许能触类旁通,开阔我们的教育视野,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

2.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篇二

1.敬业奉献意识淡化, 为人师表的师德风范差。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 放松了教书育人, 忽视了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引导。有些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 不认真备课, 不遵守教学纪律, 随意变更教学时间。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 不注重为人师表的形象塑造和身正学高的表率作用, 把教师工作作为一种谋生职业, 对教学敷衍了事。

2.缺乏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术腐败严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部分教师治学不严谨, 急功近利, 心态浮躁, 不求甚解, 教学不认真, 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 甚至在个别教师中还出现了剽窃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

3.不能妥善处理“利”和“益”关系。一些教师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 重现实追求轻理想追求, 少数教师本末倒置, 从事“第二职业”或单纯为挣钱, 进行一些低水平、同自己业务提高关系不大的兼职工作。有的教师利用学校资源、资金, 谋取个人的利益, 或是利用学校师资经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后便“黄鹤一去不复返”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 加强师德教育, 建设一支思想品德精良、文化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

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教师的职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是无声的教科书。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法律、道德、知识、能力、语言以及风度、仪表等方面的修养。我认为要树立教师形象, 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为人师表

我们说教师肩负着民族与国家的重任, 受到社会尊重, 对于教师本身, 应该怎样办呢?首要的是必须认真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孔子说过, 为政与施教一样,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其身, 如正人何?”大教育家陶行知也强调正人必先正已, “为教师而学必须设身处地, 努力使人明白, 既要努力使人明白, 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可见, 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先坚决不做。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教育的威力和作用;才能如丝丝春雨, 滋润幼苗, 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舍生忘死保护学生的教师形象, 一次次映入我们脑海。张米亚、连蓉、古雪岷、邓霞、谭国强、张春东、李懋、刘忠能……在地震的生死考验面前, 他们用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钢筋水泥块体, 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铸成了呵护孩子们生命的翅膀。义无反顾地, 书写了无私大爱, 弘扬了崇高师德。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他们是全中国教师的自豪,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含义。

2.道德自觉

教师作为公民, 首先必须遵守社会的共同道德规范。就教师的道德责任而言, 主要表现在:

(1) 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教育爱, 它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 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 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是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 通过这座桥,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脉搏,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2) 诲人不倦。自古以来,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一直被视为教师的美德。其内涵包括:第一, 教师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热情、耐心和毅力。这种热情、耐心和毅力是出于职业角色的自觉认识和强烈责任感, 是基于热爱学生的感情和经过不断的自我修养而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职业精神。第二, 要主动关心, 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实际上, 诲人不倦既是一种教育态度, 又是一种教育方法, 要使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必须从关心了解学生入手。没有关心, 就不能达到真正的了解, 没有对学生真实的了解, 诲人不倦则失去真实的意义而成为教育的一厢情愿。第三,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的不同来安排教学, 使学生各得其所。

(3) 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天职, 但光教书不育人还不行。应把教书与育人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 同样的鼓舞和期望。

首先, 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 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 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教学实践中,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有特长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选好目标, 在学好技术基础课的同时学有专长,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

其次,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跨世纪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 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着眼未来, 面向现代化,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牢牢打好各方面的基础。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把教会学生做人, 学会求知、学会技能、学会生存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理论和实际、学习和操作结合起来, 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第三,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该清楚, 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主体是自身, 是教师不能替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是他们自身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教师的责任是通过理智情感的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自身成功的能力, 帮助每个学生把良好的愿望化为实际的行为。

3.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进取是师德的生命,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 刻板甚至吹毛求疵, 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高超的学识本领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基础, 是从事教学工作的保证, 还是教师树立教学威信的源泉。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 教师不能墨守陈规, 固步自封。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向教师提出挑战, 要求教师承担多重角色, 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能力, 因此, 教师应树立起“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 在教育实践中, 潜心学习理论, 运用理论, 钻研业务, 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发扬探索和创新精神, 为教育事业不断攀登, 终生奋斗。

3.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篇三

关键词:体育师德修改问题及原因策略

1.师德修养内涵及其必要性

1.1师德修养基本内涵

师德修养就是指教师为了提升自身修养,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不断的进行一些提升自我、锻炼自我以及塑造自我的活动。它的涵盖面非常广泛,既包含了公正公平、以身作则、热爱学生、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教师自在品质修养,同时还包括了教师外部行为方面的涵养,例如,日常的着装打扮、待人处事的态度等。师德修养将教师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1.2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为推进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拥有一支综合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是高水平的教学应用型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对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促进教师形成团结奋进、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对于促进良好的学风和校风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要想不断提高高校教职工的整体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就必须加大力度在高校进行师德建设。

二是,师德修养建设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

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中坚力量。要想在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要不断促进教师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的吸收一些新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优良的校风和良好的师德是探究新型体育教学方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元素。另外,它对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师德修养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高校师德建设的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陈旧观念。教师只有拥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满怀激情的进行学习,不断地吸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理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究和学习,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健全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高尚的师德有助于教师充满激情的献身于教育事业,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反之,一个没有责任心、心态浮躁的教师就不可能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因此,进行高校教育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拥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2.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教学理念落后

在很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年纪偏大的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体操、田径、三大球的混合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他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愿接受当今社会的一些新型教学方式。这类体育课堂教学中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2惰性太强没有创新精神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往往会承受来自精神和体力的双重压力,很容易造成其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懒惰的习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从一无所知到熟练地掌握技能再到最后的参加比赛需要经历一个枯燥痛苦的过程,每掌握一种技能都需要千百次的重复训练,这个过程非常枯燥乏味,很容易使体育教师失去耐心,产生心理上的疲惫,体育教师们的激情和创新精神进而也会因此而逐渐消失的无影无踪。

2.3目的性太强重名利

同其他教师一样,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晋升职称、评选优秀也需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优秀成绩来实现,这导致很多教师由于过多的重视日常训练,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由于受职业特点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的性格大多都比较豪爽,做什么事都不拘小节。其中有一小部分教师尽管教学水平很高,却不遵守社会公德,行为放荡不羁,甚至赌博酗酒,对体育系的学生乃至整个学校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新形势下建设体育教师师德的策略研究

3.1加强体育教师师德修养建设宣传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重要在執行。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宣传,在校园中营造“讲师德、重学风”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学校尤其是体育部门的领导应该从自身做起,领导全体教师一起学师德、讲师德。领导学师德、讲师德的良好风气会对基层教师起到很好榜样作用,只有高校上层领导做好学师德、讲师德的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这项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展开。

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对部分优秀的师德标兵进行嘉奖和表彰,使其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在全校营造一种良好的师风师德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在高校建立系统合理的师德建设体系,制定一些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条款,帮助教师们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更加公平的对其教学成果以及日常行为进行评价。

除此之外,运用舆论的导向作用,为大学校园的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应该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和表彰工作。学校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以及教师个人等都应该树立起服务师生的育人理念,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3.2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机制

第一,构建完善系统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对于在教书育人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程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此作为其评优评先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第二,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机制。高校可以制定一些可操作性较强师德考核条款,建立教师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机制,把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奖罚、进修、评职称等重要的凭证。增加师德考核在教师业务考核中所占的比例。在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等活动中采取师德不过关一票否决制。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奖励先进,督促落后,增强教师不断提高师德水平的自觉性。

第三,构建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意见箱等途径从多个方面听取师生对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体育教学管理实际上就是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师德理念和教学行为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规范。体育教学和教师师德的规范程度以及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程度与学校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是成正比的。规范体育教学行为,共建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为体育教师参与评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征宙,刘芝莲.内省与慎独是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1:60-62.

[2]饶细丽,林爱菊.论师德修养强化对教师职业幸福培育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2,18:74-75.

[3]徐海红.论新时期高校师德修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02:78-80.

4.教师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篇四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例如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位他非常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对鲁迅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又深远。鲁迅回国在北大任教时,把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住所的墙上,书架的对面。鲁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境界、理想信念都会对学生起着直接的、重要的示范作用。

3、教师的为人师表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

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会与人们发生一定的联系,各种职业道德也就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职业的劳动特点不同,其职业道德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会有所不同。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的影响显得更广泛,更深远。

教师的为人师表直接关系学生人格的塑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做人品质,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前途和未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一旦形成,就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简单消失。这种影响已经凝结成为学生内在品质中比较稳定的一部分,从而将伴随学生的一生。

再从整个教育事业、整个社会方面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同样是长远的。教育是一项代表未来的事业,它是为以后十几年、几十年培养人才的,是百年大计。而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教育劳动的成败,关系教育事业的兴衰,关系未来社会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影响“千秋万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是学生最关注的人物,也是他们最爱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从道德品质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思想,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能帮助学生辨别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教师积极的道德情感形象,富于生动性和感染性,可以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坚毅的道德意志,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力量,鼓舞学生锻炼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的示范作用,它能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无数教育实践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严于律己,做出表率

在卢梭看来,可敬的教师应该是“德行高洁而不虚伪,心地仁慈而不优柔,说话坦率,言行一致”的。教师是通过自己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生变坏。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仪表端庄,格调高雅

教师的仪表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师的道德面貌和审美情趣,对学生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良好的仪表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敬重,糟糕的仪表能引起学生反感,破坏师生间应有的亲和力,从而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

例如培训时讲到了一个案例是,这天早上第一节是赵老师的课,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的迎接她的到来。上课铃一响,只见赵老师穿着鲜红的棉袄,下面的裤子乌黑发亮,长头发被烫成大波浪披在肩上,走上讲台。同学们瞪圆了眼睛,不约而同地“哇——”。赵老师没有搭理同学们的疑问,开始讲课。这节课同学们不知道听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赵老师讲了什么,只记得大波浪头发来回晃动,红棉袄在眼前闪动。

3、风度从容,彰显个性

风度是人的全部生活姿态所提供给他人的一种综合形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风姿、风采、风格、风韵,都是风度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的风度与这个人的个性气质、品德、情趣、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相关。一句话,风度离不开一定的外在表现,也离不开特定的精神内涵。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高超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教师要体现以下的风度:

第一,教师要稳重。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遇事必须冷静沉着,泰然处之。教师应该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尊敬的师长。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情况,都表现出博大高深的知识涵养,沉着冷静的性格气质,成熟稳定的思想情绪,进取自强的人生态度,勇谋兼备的才干本领;不能因为自己的心境不佳,身体不好就发脾气,耍态度,也不能因为自己心情愉快就手舞足蹈,举止轻福这既有失教师的风度,也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第二,教师要可亲。因为没有可亲,教师的稳重很可能变成学生心中的凝重或沉重。就不可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教育学生时要表现出师长的爱抚和关切,目光要充满热情和希望,面容要慈祥,态度要诚恳,表情要温和,情绪要稳定,使学生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教师是做育人工作的,他要面对面地通过言传身教去教育、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待人接物时谦恭有礼,坦然自若,面对成功和荣誉不骄傲自大,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悲观气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就会消除学生对其的畏惧和对其水平的怀疑之感,学生就会主动地接近教师,钦佩教师,学习教师。

第三,教师要有识。教师之所以是教师,在于他是职业的知识传播者。要向别人传播知识,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有三个特征:一是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二是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三是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只有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才可能把所教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才可能使学生在重要的学科领域中达到较高的水平,掌握今后从事工作的真才实学。

教师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才能正确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4、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十分重视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的缺失现象也比较普遍:随地吐痰,乱抛废物,乘车争先恐后;汽车上,商店里,一点小小的摩擦、碰撞,就往往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遇到人与人发生冲突时,看热闹起哄者众,化解者往往被误解,遭指责;公共设施屡遭劫难,其被毁坏的速度十倍甚至百倍于个人财产;公有财产或被盗或被损坏。

有的教师认为,既然社会公德是低层次的道德规范,是否遵守是“小节”问题,那么,他们在公共场所就可以不严格遵守社会公德,从而损害了教师形象。

教师在社会交往中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一切人,尊重每一个人,这是教师知识水平高,修养深的一种具体表现。在社会公共场所,如遇有不良现象,教师要首先走上前去制止,而且方法要讲究,说话要以理服人,行为要有示范作用,让所有人都能从其身上看到真善美,看到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进步,从其一言一行中体味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教师的高尚情操就是一面旗帜,会引导全社会的人从善除恶,使更多的人进一步约束自己,调整自己,把社会公德和各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去自觉地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公民。

5、廉洁从教,洁身自好

师德规范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一段时期以来,有偿家教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无论是对教师个体师德形象,还是对教师群体形象,或是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都是不利的。这些现象不仅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纯洁心灵带来了不利影响。有偿家教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有偿家教”违背了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这一师德的基本要求。二是“有偿家教”偏离了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这一师德的核心。三是“有偿家教”异化了师生关系,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一师德的人格力量。四是“有偿家教”陷入了“恶补”的怪圈,给学校声誉造成危害。五是“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损害了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六是“有偿家教”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间的团结,导致团队精神、团队意识下降。

5.教师师德修养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在教学当中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多鼓励。让他们勇于尝试,要让他们意识到成功的意义,更要让他们知道在失败后的总结。每一份私下的努力,都将有成倍的回报;如果暂时没有得到,这说明我的努力不够。不因为做的不好而批评抱怨,给与良好的心理暗示,会慢慢的让他们向好的方向上发展,也许多一点的赞许于鼓舞,能激发出孩子内在蕴藏的无限潜能,真的可能会出现中国的达芬奇,即便成不了伟大的天才,至少也能造就一大批有艺术与人文修养的高素质社会公民。有坚定信念正直善良的普通人就已经达成我们教育的目标了。尊重自我尊重社会尊重自然,有独立的思辨精神不随波逐流。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能完成这一部分的修养的铸成深感自豪欣慰。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是行的可以的。不放弃他们当中的暂时落伍者。因材施教,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点燃他们,本次的学习案例也验证了我的不少想法,也坚定了我按照这样的方法实施教案的信心。平等尊重,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的,不因为他们是孩子就可以用大人和教师的身份去强制要求一些貌似公平的规矩。一刀切的机械教条式的教育在现在的社会信息环境影响下是行不通的。不歧视所谓的差生,给那些成绩表现不理想的孩子有改进的机会与动力。给他们信心与希望,他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好。在平时的给分上一般都偏高些,但对作品上给予一些建议与评价,目的是在下一次作品中让孩子们主动留意与改进。

6.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修养心得 篇六

师德,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师德修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师德是教师人生的根本标志,师德修养更是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是走向教师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还有人说,老师是渡人的小船,把一批批学生送往知识的彼岸„„这一声声赞誉,饱含着对人民教师师德的莫大崇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是关键。教师这个职业看似简单轻松,肩上的责任却是很大。一个合格的教师一定是注重加强师德修养的,确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大部分教师都能恪守陶行知先生的教诲默默耕耘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社会的一些不正之风,也有些意志薄弱的老师没有经受住考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直接或间接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中的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们愧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也使我们意识到再铸师魂乃当务之急。要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就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了解当前师德修养的基本问题

师德休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自己在职业生活中如何巧妙的面对教育职业、教育对象、教育行为以及人生发展问题,培养敬业精神,培养师爱,追求教育创新等,构成了当前师德修养的基本问题。

二、教师师爱的培养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可是其中确蕴含着很多道理。记得教育家罗素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是啊!师爱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我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前教过的学生都很敬重她,他说什么话学生都愿意听,都愿意做,当我问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位老师的时候,她们都异口同声的说,因为老师对我们好,关心我们。老师关心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相信每个老师都很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学生很少能够感受得到。

三、无私奉献的师魂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既是伟大崇高的事业,又是平凡、琐碎的事业;既是为祖国和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也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事业。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也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更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甘为人梯,为教清廉,以园丁的品格和“孺子牛”的精神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

四、教书育人的师艺

教书容易育人难,尤其是育文明人、爱国人、现代人更难。作为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所以,教师除了对自己的教学业务要精益求精、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多才多艺,你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智慧的化身”`“知识的偶像”,才能不负使命,培育出祖国需要的新一代人才。

五、严谨求实的师风

无论是哪一科教师,都应成为学生尊敬的长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一丝不苟、因材施教,作风朴实、工作踏实,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处理学生问题,敢于负责、敢于承认错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才能以心动人,以情育人,要用“信任”这把钥匙,打开学生“真情”的大门。

六、身正为范的师德

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我想说:道德也是力量,人格、理想、感情都可以产生力量。因为教师不仅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品行的培育者、塑造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处处都对正处成长期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依法从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正直、兢兢业业,都是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的砝码;以人为本、学生为重,对真善美的由衷景仰、对假丑恶的无情鞭笪,都可折射出人格美的光辉,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使学生能以教师为榜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7.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篇七

1941年,美国学者Freeman的《一个良好的现代语言教师应具备什么素质》[1]一文,向美国学术界首次正式提出了语言教师的培养问题,开创了美国语言教师培养的先河。他认为教师培养在任何体制下都是主导因素,它比课程、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更能决定教育计划的结果。随着学术界对教师的研究,强调教师自觉性、主动性的教师发展已是当今研究教师的关键词之一。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高校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接受大学英语教师的培养,无论是以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教育还是从大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等素质教育角度来看,他们是一支担子重、影响大的队伍,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主力军。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师德修养可以促进大学英语教师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具有更高的成就感,发展的途经更加宽广,最终在物质上、精神上得到回报。

英语语言承载着西方文化和文明,大学英语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还要意识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培养出来的可能是具有民主意识、创新思想的学生,其最终可能发展成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具备优良的品德素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合理的知识结构,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上,而且包括教师对待职业、对待学术的态度,并在师德修养上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总之,无论是从学生利益、学校利益和社会利益还是从教师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都是极其必要的,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师德修养的内容

1.“尊重”和“平等”:教师与学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师工作关系的核心。美国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以规范的形式出现的。1975年,《美国教育协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的责任是“相信每一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帮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他们作为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会成员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民主信念”[2]。这就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公平、公正和多元,该规范还规定:“不得无故限制学生在求学中的独立活动;不得无故阻止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得故意隐瞒或歪曲与学生有关的材料;尽力保护学生在学习、健康和安全方面免受伤害;不得有意为难学生或贬低学生,不得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国籍、婚姻状况、政治观念、家庭、社会文化背景或性别倾向,不公正地排斥任何学生参加任何课程、剥夺任何学生的任何利益、给予任何学生以任何有利的条件;不得利用与学生的职业关系谋取私利;不能透露在职业过程所获得的学生个人信息,除非是基于必须的职业意图或法律的需要。”[3]美国高校师德规范体现了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对待学生的具体要求。

美国高校师德规范的根基是法律,是由公民权利派生出来的,即作为一个公民或公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和修养,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践行也是如此,而我国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大多基于传统文化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这一职业往往被看作是理想的道德化身。“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相当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个人人格修养要求,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这种要求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太高,而且剥夺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其次,这种要求在现实中很难有比较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考评体系,使得理想和现实之间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仅不利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践行,反而会扭曲教师的人格,无形中对教师、社会造成伤害。再次,中国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男性的独特队伍,一方面,这批女教师要承担和男教师同样的教学、科研和自身的进修、职业发展任务,另一方面,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无法摆脱传统女性相夫教子的角色,这就使得她们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在无法减少工作数量和降低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在她们的体力和精力无法支撑现实的需求时,很多女教师只得放弃自身的发展机会。在男权思想仍然盛行的中国,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的弱势,使得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更处劣势,或者是由于女性在学校的话语权、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弱势导致女性在晋升职称和争取科研资助方面处于劣势,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对她们的要求没能很好地和对她们的关心结合起来,其间必然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评价、科研过程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方面是否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的、显性的、评价起来比较方便的师德规则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并平等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关注。

(2)承认差异性,知道班级中学生在社会背景、语言技能、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差异,知道差异的价值,理解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3)理解公平地对待学生即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学生,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即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即要因材施教。

(4)通过认可、肯定、鼓励等方式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并能理解而不是讽刺、挖苦学生所犯的错误,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信任感和归宿感。

在评估时应做到科学、公正: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估是教师对自己上课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的检查,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反映师德修养的显性标准。一个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要能利用形成性和终结性的评估方法指导、监控和评价学生,让学生参与整个评估过程,并能向不同对象汇报关于学生的评估结果。

(1)知道评估的重要性,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评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言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2)知道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的方法,知道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各种方法,并能选择、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并利用这些评估方法推进教学,作出重要的教学决策。

(3)明白学生参评对学生成长、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评估使用的标准,和学生一起制定评估的目标和设计评估的方法。

(4)善于报告评估的结果,能清楚地和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及行政人员交流评估的结果,使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从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估体系中受益。

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拥有较好师德修养的教师无疑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评估等实践中言传身教。科学、健全、公正、公开的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应该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更是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公民和人才的有效措施。民主思想和创新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关键,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石,在我国高校扩招、普及、绝大部分学生步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熏陶的当代,通过英语语言承载的民主意识、创新思想,在中国人的青年时期奠定好基础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协作”和“尊重”:教师与同事关系。

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中的横向联系,“协作”和“尊重”应该是教师和同事等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对西方文明有更多了解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比其他许多课程的教师更容易做到:

(1)知道协作对职业成长的重要性,能与其他学校的教师或其他学科教师、政策制定者、专业教学研究机构成员等进行合作,促进自身职业的发展。

(2)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能让同事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善于吸收别人的知识和经验。

(3)积极参加各种教学专业组织,在专业组织中能相互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相互尊重人格和名誉,尊重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保护同事的隐私,不在同事的背后闲言碎语、挑拨是非,不拉帮结派。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许多方面都可以进行交流与协作,比如评价工具的设计、教科书、电子教案、课件的制作或其他教学资料的选择、教学、科研信息的交流,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乃至跨学科学习内容的设计,等等。对于工作量繁重、压力很大的女教师较多的大学英语教学队伍来说,通过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能从同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拓展思路,少走弯路,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要知道当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思想、在活动中有合作精神、相互帮助时,教师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在与同事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极力排除文人相轻、侵犯对方尊严、影响协作的种种行为。在交换意见和进行评论时,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分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总之,“协作”和“尊重”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中处理同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3.“诚实”和“学无止境”:教师对待学术的态度。

在大学校园里,不是只有学生才是学习者,教师也应把自己看作终身学习者,作为语言教师,更必须不断地学习无所不包的语言,文化,新的教学理念,等等,这既是客观现实的需要,又是教师发展的主观要求,而科研则是教师不断学习的有效途经之一。诚实、学无止境的理念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师对待学术的基本态度。接触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搞科研时,不仅要遵守诚实、不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这一基本原则,还有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即:

(1)积极履行向公众传播文化科学知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知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提高公众的鉴赏力。

(2)在课题申报,数据资料采集、记录、分析和解释,成果公开、传播,成果审核、评价等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应做到实事求是、客观诚实。

(3)在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遵照数据共享、思想共享、理论共享和成果共享的科学公开原则,加强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检验。

(4)学无止境,不断探究。

首先,近几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而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却没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扩招的需求,这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上课的次数偏多;其次,许多高校把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看作是窗口课程,往往把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比例看作是学校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显性标准,这就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压力更大了;再次,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进行了分级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等教学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小班上课、分课型上课等,又给教师增加了新的负担。英语这门课程似乎所有上过学的人都学过,似乎所有人都有一点兴趣,所有人都会一点英语,也似乎是所有人都可以对英语教学发表意见,近年来,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都曾对英语教学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随之而来的则是教育界新的反思、思考,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虽然被全社会所关注是好事情,但也增加了教师的压力,而全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到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语言和感受文化,中国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大都要考第二外语,这就增加了考英语研究生的难度,而即使考上研究生,很多学生也不得不在用途并不很大的二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外语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少于其他专业,有的即使拿到了学位证书,在毕业后也要花很多的功夫才能真正在英语领域驰骋;在职的外语教师,有条件的大多教授英语专业的课程,而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所教的内容往往和科研的内容脱节,所以很不容易出成果,因此在评职称时吃亏;在很多高校,其他专业的教授很多,英语专业的教授却少之又少,正如美国学者Freeman所说:培养一名外语教师要比培养其他专业的教师难得多,希望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学者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在制定政策时能客观地、适合中国国情地推动大学英语教师这支队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科学、客观地保障大学英语教师乃至所有英语教师的利益应该是保证大学英语教师诚实、不断探究的重要外部条件之一。

4.“克服困难,不断发展”: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

大学英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环节,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而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则是决定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时代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知识在变,生活在时代洪流中的学生必然发生变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个人进取和职业发展看作是个人的责任,否则就可能出现职业枯竭。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特殊职责,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允许失败、分享成功、兼容并包,形成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坚持真理,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这应该是教师对待职业和学术的态度,也是师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三、结语

除了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肩负着传播西方文化的特殊职责,使得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对大学英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应该有着和本课程紧密结合的特点。“尊重”和“平等”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协作”是教师之间和谐关系的基础,“诚实”和“不断发展”是科研和职业态度,这些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核心内容。大学英语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仅仅是教师本人的事情,更是大学英语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

参考文献

[1]Freeman,S.A.What Constitutes a Well-trained Modern Language Teacher-[J].MLJ,1941,25:293-305.

8.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师德的修养 篇八

【关 键 词】师德修养;观察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2-0087-02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建设问题,是当前教育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

历来教师都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崇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只有具备师德高尚的品质才能真正担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历史使命,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要塑造学生的心灵,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必须言教和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师德的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教师必须经过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规范自己的师德行为准则,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锻炼。根据近年来的观察与思考,当前师德师风缺失的原因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不良环境严重影响师德师风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传统的道德规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经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工作态度发生了变化,道德缺失严重,崇尚拜金主义,只重报酬,不讲奉献,不能专注于教育事业。

2. 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导致师德师风的严重缺失。师德师风的缺失具体表现为:①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品德培养。不少的学校只强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不过问道德教育;只关注学生的考试结果,从来不谈素质教育。学校内部管理欠完善,丧失公正和公平,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②管理制度方面,对师德师风要求不严格。学校要对师德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规范教师的哪些行为是违反师德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③对师德师风缺失的违纪教师姑息迁就。有的学校对师德师风缺失现象惩处力度不够,不按规定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处罚,无形中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这是对教育职业极大的不负责任。④对师德师风的评议敷衍了事,走过场。有的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考核时走形式上的过场,不讲实质问题,敷衍了事,写教学总结胡编乱造。

3. 忽视师德师风的学习、反思、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教师不能抵制改革开放大潮带来的不良诱惑,政治观念不强,法律观念淡薄,不顾全大局、我行我素;有的教师行为失范,价值观念扭曲,拜金主义思想浓厚。有的重金钱,轻事业,争待遇,要报酬,互相攀比,本职工作马马虎虎,中心工作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极少数教师的所作所为已经为学生所不敬,同事所不屑,家长所不齿,学校、上级、社会所不容,对教师队伍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经过认真思考和对比,我认为,现在师德师风和教育干部的作风主流是好的,但是,师德师风缺失的外因和内因的交互作用在干部教师身上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为防微杜渐,有效抵制不良影响对教师思想作风的侵蚀,保持干部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可采取以下措施:

1. 要提倡教师努力学习师德建设理论。教师要努力学习政治,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要不断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教师只有以师德要求规范自己思想和行为,才能使自己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也才能使自己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民教师。

2. 组织干部教师收听收看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劳动模范的事迹报告会、影像资料,教师写出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常这样搞这种类似“洗脑”式的教育方式,能促进教师多方位地审视自我,能够强化教师自律,进一步修补和完善自我。

3. 挖掘一批弘扬正气、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师德典型打造培养。我们既要打造教学标兵,更要尊崇师德标兵,大力宣传推介,让其在本单位、本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意义绝不逊于打造出一个教学能手,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不容低估。

4. 把师德高的教师同教学成绩好的教师同等看待,同样表彰奖励。在设立教学奖的同时,可以设立旨在奖励那些正气浩然、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教师的“奉献奖”;奖励那些关爱学生、呕心沥血、家长敬佩的教师的“爱心奖”,等等,在教育系统内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5. 对于个别不安心教育事业、牢骚满腹、散布不良言论、不积极进取的教师,学校应调查摸底,采取帮扶措施。突出加强对这类人员的教育,由校长或者学校内德高望重的教师重点帮靠,建立转化(进步)记录,当然这一切没有必要让当事人知晓,润物无声才出好效果。

6. 推荐教师读一本好书,看几部反映师德高尚、关爱学生为主题的影片。比如《给加西亚的信》这本书虽然叙述的是一个浅显的故事,半个小时就能读完,但是故事中所传达的精神——敬业、忠诚、勤奋、自信、良好的心态、责任感和主动性会对我街道教师队伍产生某种影响。

7. 组织教师挖掘自己身边的师德标兵。挖掘教师这方面的闪光点,开个小型报会告,向同事现身说法,教师会感到更有亲和力,更可信,更亲切,会产生奇特的教育效果。

8. 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校长通过发放和亲自回收家长信的方法,掌握各个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会对一些教师的违规违纪行为产生抑制、震慑作用。

9. 建立详尽可行的师德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全面具体的考核教师的德行。把师德考核搞得实实在在,不弄虚作假,突出它在教师绩效考核中的位置,发挥它在教师综合考评中的作用。

总之,在新时期只有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职业要求的最根本条件,教师应该积极地进行自身道德锤炼,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扎扎实实,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努力实践,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严格要求自己,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步成为领导赏识、同事称赞、学生喜爱、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具有良好教师道德修养的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杰.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2]郭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题[M].北京:北京师范的大学出版社,2005.

[3]周德义,杨志红编著.师德修养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9.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篇九

校本教研《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习

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2年12月16日,我参加了坝子小学的校本教研《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培训,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师德自古以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10.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篇十

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与师德修养方面书籍的阅读,是我领会到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专业。这是新时代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在教师生涯中,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知识能力。在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我,认认真真地学习,研究探索,才能实现专家型教师的目标。

通过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精读与学习,使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对教师职业有所理解,认识到小学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小学教师应将教育看作是一项事业,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谋生的职业。将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就意味着有真诚的教育理想,有自觉自愿的教育担当。做为教师要有自身的职业理想,还要有长远的眼光,更要有敬业精神。同时还为我们提出了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理念。

其次,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有了基本了解。小学生是小学教育的中心和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具有主动性、主体性、发展性等特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关爱学生,常言道“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小学教师要做到关爱小学生,就要尊重教育规律,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本职工作的核心。做学生良师益友,尊重

学生、信任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1.教师师德修养读书心得 篇十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的教育有了更迫切的需求。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师德修养的提升。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的道德水平滑坡,那么必将影响我们整个民族一代人的道德素养。这并非危言耸听,的确应引起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由此可见,师德修养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理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永恒的道德追求。

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追求。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鉴于此,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共同提高。

一、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它既包括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职业精神的提升。许多人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狭隘地理解为教师在个人知识、技能、专长等方面的提高,这种“唯才论”的观点不仅误解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而且忽视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是一种以自己的人格培养人格,以自己的灵魂塑造灵魂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永远无法脱离道德规范,师德修养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没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又怎么能担负起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对青少年会产生深远而直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师德就是学生道德的先导。因而,我们在大力倡导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更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把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完善,师德内涵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传统的师德修养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大力继承和发扬,同时为了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道德修养更需要凸显专业精神,教师要有见识,有独立性,有魅力,要有一种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精神,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真切的认同感,对自己职业具有自我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这样才是一个合格、健康的专业教师形象。所以,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我们理应把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放在首位,树立全新的师德观,并去发展它,实践它。

二、师德修养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的道德修养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很难想象,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因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先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一个专业教师品德高尚,其教学业绩也一定不会差,因为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唤起教师的专业热情,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激励自己刻苦钻研,努力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说,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应是前提和基础,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浮华喧嚣的当下,教师的职业还没有完全退去清贫的底色,加之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所产生的物质诱惑以及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劳动的价值地位和社会认同,于是有些教师显得心浮气躁,“身在曹营心在汉”。身为一名教师,应如何抵制外界的诱惑,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促进专业发展呢?首先,要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满怀教育理想,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身到教育这片圣土。其次,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一切。教师应诚挚地关心体贴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爱的雨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再次,身正为范,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而,教师必须严格地在理想信念、个人品格、治学态度、文明习惯等方面自觉率先垂范,努力做学生精神的引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做好学生的楷模,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使学生自觉摒弃假丑恶,追求真善美;使学生不断反躬自省,不断进步。

三、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专业境界

师德修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推动师德修养达到更高的专业境界。师德修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二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知识在飞速增长,作为以传递人类文明为己任的教师,必须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学而不厌,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和学生共同成长进步。惟有如此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教好书,育好人,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唐代伟大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代思想家黄宗羲也说过:“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解,非师也。”的确,学高才能为师,教书育人是项责任重大,科学而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敷衍、马虎和懈怠。学生开始犹如一张白纸来到学校来到老师身边,经过十几年的教导,在他们人生白纸上该绘出一幅怎样的人生图画,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孩子的前途,一个家庭的希望,乃至整个民族的未来,就掌握在千千万万个教师的手里,这怎不让教师备感肩上责任的重大。所以,教师应不断增强专业发展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成才成人。这也就是教师的最高道德。

其实,教师的许多优良品质就是在专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专业道德规范也只有在专业发展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在自己的专业实践中,通过学习专业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超越自我,释放自己生命活力,享受专业发展的成功体验,巩固自己的专业热情,进而推动师德修养达到一种更高的专业境界。

四、师德修养与专业发展应并举并重

教师的道德修养与专业发展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因而我们在大力提倡师德修养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师德建设。这两方面应并举并重,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教师,更需要德才兼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们反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唯才论”,但也并不是一味地主张“唯德论”。有才无德,将不成其为一名教师;有德无才,也不是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地学习道德理论,积极进行道德实践,从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首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强化自己的专业素养,树立新的学习观、发展观、人才观,慎思笃行,博学审问,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迈进。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师德观、教育观,让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如一面道德旗帜,高高飘扬在学生心灵的上空。

师德,是时代的呼唤;师德,是人生的境界。提升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追求!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城南中学

12.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通用) 篇十二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1

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和行为品质。它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同时也是应该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是师德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成败。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强大动力。无爱的教育犹如离开水的鱼,不能生存。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崇高道德情操,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让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奋发向上。相反一个学生总是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就会产生“我是差生,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的思想负担,从而破罐破摔,失去前进的信心。所以,真挚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它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达到教育效果的途径。教师只有关心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学生明白教师所指的正确道理,却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的情况。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真诚地关心学生,学生爱老师,信任老师,师生之间有了感情,学生才会接受教育。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抱怨学生阳奉阴违,对老师的话置之不理,甚至当面抗拒顶牛。学生不听教师的话,原因很多,但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是教师与学生没有感情基础,没有取得情感的沟通。如果教师热爱学生,他教育学生时,学生会认为”老师是为我好“,从而愉快地加以接受。

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耐心地指导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腔热情地去组织课堂教学,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求异创新,使自己成为学生欢迎和爱戴的人。虽然教师的待遇不高,他们依然不计个人地位和名誉,不计待遇和工作时间,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

总之,爱是相互的,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教师必将得到学生无私的爱的回报,一句句节日的问候,一个个关切的眼神,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份份成功喜悦的分享,我常常被学生感动。所以教师这一职业是收获幸福的职业,是最快乐的职业,是能获得成就感的职业,也是最富有的职业,它不愧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师德修养,他本人为培育英才呕心沥血,百折不回,表现出崇高的师德;他精辟的师德理论,是新世纪师德建设的宝贵财富。他在强调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又中肯地指出“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位在师之自重”。这“自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他指出“我们深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本学期师德修养的学习,使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一、我们必须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度,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家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应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遵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遇学生态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底。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遵严放在第一位。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三、我们需诚待家长和同事。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应懂得家长如果能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术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还能心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侵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种种行为。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与同事和睦相处,相互分享快乐、分担忧愁。师德高尚的教师能组成一个紧密的教师团体,才能产生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3

在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让他们接受正常的教育,让他们享受到其他孩子能够享受到的一切权利。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为了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我定期把学校各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等情况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发给家长,然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反馈意见。每次的《致家长一封信》都是我利用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完成的。信中要对全班的各项工作做全面总结,并要对每位同学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列出在最近时期各个方面表现较好同学的名单。这一做法,使家长对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关心。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给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实际工作中,我把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学校行为录》的行式及时反馈给家长,使家长能够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纪律、学习、劳动等各方面的表现,再请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家庭品德表》的行式及时反馈给我。这一做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我通过《家庭品德表》,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各种表现,为我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我长期坚持这种信息交换,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优化育人环境。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

屈指算来,我已教了9年书了,教过的学生累计也有300多人。当我看到同学们有的成了技术熟练的会计,有的成了独当一面的厂长,有的成了给农民们排忧解难的农业技术员,有的成了医术不凡的年轻医生,有的和我一样踏上了教育岗位……我渐渐从内心体会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给了我乐教勤业的巨大动力。

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寻找科学的育人规律,是勤业乐教的重要体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4

在学习观看了有关师德的案例后,我心中感受颇深。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

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三、“心中有学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牵挂。

在我们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每位教师要重视感情上的熏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自觉地把培养美好感情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情是师生交流的纽带。杜甫有诗句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其说的是春雨滋润万物的特点,不如说是教师的感情特点。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普遍的爱,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兼具有父亲式的严格,母亲式温柔,朋友式的平等。是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然流露出的对学生的关心和期望。它是学生心灵的重要支撑,它为学生共同生活的学习提供着爱的示范,对学生行为起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

四、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五、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六、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

七、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

总之,做为教师,他的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一个字,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相容,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平等和尊重,才能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

师德修养学习的读书笔记5

“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师者,何意也?真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吗?

偶尔一天,我看到这句话,心中一动,文学性的语言却道出了教师的真性:用爱点燃生命之灯,照亮生命之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爱之渊源,在与教师的德操。师德决定了教师能否成为好老师,决定了能否点燃生命,决定了能否成为“灵魂工程师”。那么,如何能完善自身,做出色的老师呢?

一、“爱从心中流出”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一时体现爱心,容易,长期永葆爱心,很难;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发展中有明显缺陷的差生,很难。于漪老师说:“表达师爱,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的,真懂,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实践的;老师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做到师爱荡漾。” 师爱荡漾,追求自然和谐,细雨润物。讲求真切、透彻、持久。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罗素语)。而爱的核心却是善。教师职业如何为善?从教师职业道德中更是难以尽数。从教师爱岗敬业的情感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实践,从教师的身传言教到教师的自我修炼,从教师学而不厌的钻研进取到教师诲人不倦的忘忧情怀。等等,形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无不包含着何以为善的道德策略。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师德是教师的良心。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的爱。

二、“工作着是美丽的”

“工作着是美丽的”,人的价值只有在工作中才能体现。即便是平凡的职业,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业绩来。教师是平凡的职业,工作的成绩也是在漫长的过程中才能体现。而师德、爱心又和业绩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缺乏高尚师德的,专业素养绝不会是顶尖的;没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师德也会是苍白无力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水平是相互促进、制约的。高尚师德的养成靠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磨练。教师要善于从师德修养的角度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善于从自我教学行为的变化改善师德修养。也只有在变化中发展自己,才能始终“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特别是我们已步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环境的改善,多种媒体的介入,一个班学生的信息占有量远远超过一名教师,“吾生有涯而知无涯。”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终生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应是处于不断的流变、革新之中的,因为教师专业总是面临着新的挑战,其整个专业活动之中充满了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老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叶澜教授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中,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苏霍林斯基曾这般描述: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知识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密切融为一体。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而爱要发自真心。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愿用爱心成就我的伟大事业。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己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在平时工作的实践中,我明显感觉到大部份幼儿的表达、喜好都会或多或少的随班里老师变化,这就表明,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以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孩子的个性形成,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作用所不能代替的,因为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用心灵去塑造,也因为这样,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教师,其职业道德也必然被社会关注,没有任何职业比它更受社会大众的关注。所以,我们必须先要有教师道德意识,然后有高度自觉性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教师。

通过学习知道教师道德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教师具有直观示范性的特点,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我们是他们除了父母之外所直接接触的最主要的对象,是幼儿最亲近和尊敬的人,他们的可塑性强,行为模仿性强,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感、意志、行为都需要我们去培养,所以我们的道德人格面貌是学生学习的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摄入学生眼里,也会印在学生心中,举例:孩子们要解便都会在老师这儿得到允许,我随口会答到“去嘛”,久而久之,一但有孩子提出要解便时,其它幼儿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到“去嘛”,口吻和老师的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了天天与孩子接触的教师,必然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孩子们在成长中,常常会自己觉或不自觉的模仿老师,证明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待事、语言表达都会影响幼儿,我们要想到,教师好的一面孩子要效仿,但不好的一面也会被幼儿所模仿,这就更使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完善。

书上还说“一个好作风,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教师的督促应当是经常的”。我认为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在发现孩子出现不好行为习惯时,往往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告诉他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再继续发现时,还会问他是否忘了老师说的话了,怎么就改不掉呢之类的话,但现在想一想,觉得是自己的观念不正确,总是习惯性的强迫孩子改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耐心的帮助他懂得并改掉。原来督促非常重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如果这样做,幼儿一定会易于接受并改掉不好的行为习惯的。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我通过这两年的实践工作,也得到了一些专业上的发展,记得刚工作时,很难投入,因为学校所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在遇到婴班孩子时,有时还很想逃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观察、实践让我慢慢可以很轻松的与他们沟通、交流,认真处理工作。正因为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才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加自如,所以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可以真正得到专业上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

上一篇:特殊教育中心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背后的眼泪七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