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2025-01-17

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15篇)

1.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一

如何进行有效的中学数学例题教学

摘要:数学例题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具体研究在教学例题中常见的一些误区和寻找一些注意点,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例题教学 数学教学误区 教学注意点

中学数学教学中,例题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课本例题既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精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虽然一节课中有时只有一个例题,但是正是它的典范作用,才使学生初步学会了怎样进行数学思维,怎样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解题,如何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虽然如此不过现行教学过程,不少老师教法过于陈旧,传统教法占主导地位,对例题讲不清,讲不透,造成这种原因主要原因是例题教学中存在误区,影响到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学效果有影响。下面就对教学中存在的几种误区进行剖析。

一、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少

教师从审题到解题一人承包,一讲到底,自己兴致勃勃,神采飞扬的讲完一题,学生却听的目瞪口呆,云里雾里没懂。这儿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作用,教学变成了个人表演,学生成了旁观者,其主导作用也未充分发挥。

二、教师教法单一,学生沉闷。

教师讲授例题不践行新课程理念,教法陈旧单一,凭经验,以讲授为主,学生课堂上缺乏激情、思维未跟上,从而导致课堂气氛差、学生沉闷。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因例题而异,合理选择教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新课程观念淡漠,课改意识不强,备课不充分或教材挖掘不够。草率应付,照本宣科。不备课或者备课不够充分,例题教学只好照本宣科,书上怎样解就怎样讲,学生不明白为什么。

三、选题不精,忽视基础,贪多贪偏

教师选题时,往往贪多求全,造成大容量,或是例题迭加,或是机械重复。一节课下来,教师声嘶力竭、挥汗如雨,学生却满头雾水、不知所云,教学效果不佳。这主要是教师对讲授例题的目的不明确,例题的作用不明了造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生搞清数学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解决问题,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例题,这些例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针对性,是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的好素材。然而有些教师却舍弃这些通俗易懂的例题,而盲目追求一些晦涩的偏怪题。殊不知这些偏怪题题意混沌、过程复杂、结论抽象,以它们为例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无异是隔靴搔痒。

四、不能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忽视思维过程教学

教师出示题目之后,若不等学生思考,或当学生的思路刚刚起步时,便急于提示,或重音明确的读题,或抽出题中的关键语句,或直接端出思路和方法,使题目很快得以解决,表面上看来,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误差,但实质上使以教师的经验取代了学生的思考,以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思考,以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主动探求,学生坐以待哺,只能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很多造成这种原因的是教师在备课时对例题解法有了预设,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在课堂上表现出解题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分析例题只是把学生往自己准备好的解法上引,思维展不开,有的甚至三言两语就分析完了,学生还没弄清为什么。显然,这忽视了学生的声音和想法,也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学生的数学解题和数学思维的训练极为不利。

五、就题论题,缺乏拓展延伸和反思

讲题后得出该题的正确结论,没有必要的总结归纳,仅停留在这个习题怎样解,不能升华为这一类题怎样解,也不能升华为与其它知识怎样联系渗透。教师应针对学生回答或板演,准确地指出学生在概念理解、公式运用、策略确定等方面的优点或不足,给予必要的肯定和及时矫正;引导学生交流解题体会,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总结易混易错处,归纳同类习题的共性与异类习题的区别联系,突出重点,促成迁移,真正达到解一题,会一题,通一片的目的。在数学例题教学中,往往存在这种情况,教师把例题解答完就了事,而不去对例题进行总结(如题型、思想方法、表述等),也不对例题进行挖掘(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教师解题如此,学生就得不到解题反思的熏陶,当然学生解完题也就没有了反思的意识。

六、缺乏对例题的优化处理,选题存在随意性。

讲完每一个数学知识点之后,一般都要讲解一些例题,以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加深理解。但在选择例题时,有一种现象即对例题;不进行深入的研究,缺乏优化处理,选择的随意性大。有些题目由于编题者缺乏深层的思考,致使题目出现毛病。有的题目虽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是否具有典型代表性?另外,对问题的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也需要教者加以考虑的,因此。在解题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做好对所选例题的优化处理工作,使之趋于合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戒选题的随意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数学例题教学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质量,讲好例题。

讲好例题,教学上课通过师生、生生积极的互动和一些数学活动,把例题分析清楚、透彻,让学生明白为何这样解,解答该如何表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数学例题教学的反思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例题教学中,教师重点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演绎和归纳去探讨问题。

二、钻研教材,用好例题。

用好例题,挖掘例题潜在的教育价值,在例题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这也是新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告诫我们:“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三、因材施教,选好例题。

选好例题,必要时切合学生实际地更换课本例题或者补充例题,但所选的例题要能体现现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要蕴含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而不是一味追求例题的难度和量大以及解答技巧。

四、教法灵活,解好例题。

解好例题,就是多角度思维去挖掘例题的解法或者拓展例题,把例题讲活讲透。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合理运用讲授、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发现新思路、寻找新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得好:“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存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另外要养成习惯,反思例题。对例题的解答进行反思,去反思解法是否严密、是否有新的解法,去反思解答的表述是否清楚、简洁,去反思此类问题的解答是否有规律,等等。养成反思的习惯对我们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的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只有我们教师养成了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学生才可能有做题反思的习惯。即便是相当优秀的学生,在得到题目的解答,并将整个论证简洁地写下来以后,也会合上书本,去找别的事做。事实上,反思是开启数学智慧的钥匙,是数学思维严密性的表现,经常反思能够培养我们办事严谨、考虑问题周全的好习惯。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中要做好学生反思的。要注重例题一题多解,对例题进行拓展教学。

数学例题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通过例题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实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努力去营造一个鼓励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摆脱枯燥的说教,讲题之际善于倾听学生的理解、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2.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二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写作文时, 很多学生感觉没有东西可写, 当看到一篇作文题目时, 更无从下笔, 这恰恰反映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观察, 缺少生活素材, 如此这般, 在写作文时, 当然无从下笔了。那么, 什么是观察呢?所谓观察, 就是用眼睛去看, 要远“观”近“察”, 事事留心, 时时注意, 并养成一种习惯。爸爸的背影我们经常看到, 也许也为此感动过, 但我们看过之后就忘了, 朱自清却写出了感人至深的《背影》;每一位学生天天都在和母亲打交道, 司空见惯了母亲的爱, 一切都习以为常, 在学习了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后, 才真正感受了母爱的伟大和朴素。由此看来, 作家与平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有心, 一个无心。细心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绚烂, 把握生命里的火花,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 要写一篇关于“顽强”的作文, 在讲作文课的时候, 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室前面的这些事物:春天到了, 大地复苏, 万物重生, 教室前面的花园里一片盎然, 尤其在教室与花园之间的水泥地上, 几棵小草也探着小脑袋挤破厚厚的水泥, 睡眼蓬松地看着这个世界。这样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花园中的小草与水泥地上的小草之间的区别, 帮助学生理解顽强的意义, 获得写作的灵感。久而久之, 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怎样从生活中汲取素材, 还能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分析社会, 关注人生。

二、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写作文光靠观察是不行的, 还需要有精湛的语言, 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 也就是读书, 多读书, 读好书。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目的地施展阅读计划。在农村, 学生的课外读物是有限的, 要让学生多读书, 教师就必须想办法, 每天固定半个小时的时间, 规定内容让学生阅读, 同时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 语言才会丰富, 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久而久之, 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了, 写作水平也提升了, 何乐而不为呢?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作文标题的创新

标题是一篇作文的文眼, 是展现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读来不仅要朗朗上口, 悦耳动听, 更应有美感。所以, 我鼓励学生以古诗文做篇名, 增加标题的古典美和内涵。这样, 学生在拟题目时便会仔细琢磨, 写出好的标题来。

(二) 内容上的创新

内容是一篇文章的中心, 是要表达的中心灵魂, 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要写常人之未写, 立常人之未立的主题, 努力从平凡中悟出不平凡来。同样是写一个人, 常人可能说是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宽容大度等, 但除此之外, 还可以从他平凡的行为中看出可敬来, 要以小见大, 发掘出文章的真实情感。因为作文不仅可写所见所闻所感, 亦可写所幻, 这样的作文才能拓展学生的思路, 充分表现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 观察现实生活, 激发相关想象

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开现实, 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 它根据中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 用动物代替人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要求学生对未来生活进行幻想, 写篇习作。这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 全凭学生的想象。其实这些想象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教师应在日常多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如当看到学校操场的空间过于狭窄, 能不能想想未来会拥有空中操场, 用升降机来回启用等, 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完美、便捷的东西, 都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功能、形状。

(二) 结合课文知识, 进行文章再创造

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 充分利用课文资源, 结合课文内容、课文插图, 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 被金钱腐蚀的菲利普夫妇对再度沦为穷光蛋的亲弟弟像躲瘟疫一样躲避他, 置亲情与不顾, 活脱脱地暴露他们肮脏的灵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让学生展开想象, 试想假如菲利普夫妇船上邂逅相遇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 他们将会怎样, 让学生在不委屈人物形象的基础上, 续写一个结尾, 从对比中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主旨, 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三) 通过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

学生的想象源于现实, 但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如果教师捕捉得好, 仍然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比如, 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时, 有一句写景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我们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 去想象边塞风光的雄奇壮丽, 感受大漠风光的雄浑瑰丽, 进而感受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其次, 古典诗词中许多的内容都需借助想象去理解,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等千古名篇, 不借助想象就不能达到文章内涵的理解。可见, 想象的过程就是解析文章主旨的过程, 想象的过程也是为学生作文奠定基础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举一反三, 这样作文教学才会不断有源头活水, 历久弥香。

总之, 素材来自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在作文训练中, 我们如能切实地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模仿、实践获得素材, 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便可开拓出一个新局面。因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 离开了现实生活, 作文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只有指导学生向现实取材, 作文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摘要:作文就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难点。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阅读习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四个方面对作文教学进行分析, 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3.浅析如何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篇三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阅读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其学习兴趣。

二、注重“文本”与“人本”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一方面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理解课文。

1.注重感悟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总结得出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创造。

2.注意具体形象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通过具体形象与理性的分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索知识的热情,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感悟到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对学生语文素质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利用阅读,引导写作

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并与生活紧密相连,尤其是文学作品,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而且又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因此可趁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完后联系实际进行写作训练。

三、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

大纲要求,语文教学除了要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和判断能力等之外,重点应该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已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千方百计使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发他们神思妙想,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开启大胆新奇的创新之门。

四、重视情感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审美过程,众多美文佳作都是作者精心营构出来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应营造适当的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五、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它既是对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的改造和创新,也是对阅读教学课堂活动方式的改造和创新。问题的设计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

1.从文章的主题思想角度设计问题。

2.从文章的结构角度设计主问题。

3.从语言品析角度设计问题。

4.从激发学生想象,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角度设计问题。

4.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疏导 篇四

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解释,消除块垒,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宽心处事、目光远大的素质。

这种方法大多能解决诸如成绩不理想,受到别人的伤害、生活中意外事件等引发的问题。如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因家长、老师、同学等造成心理伤害,如能及时疏导,教育他们不因一时一次失败而沮丧、气馁,应从长远着眼、宽以处事、宽以待人,常常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克制情绪、理智处事、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这种方法往往用来解决因误解、刺激造成的问题。对班级中那些感情易冲动的学生,要经常进行心理辅导,教育他们面对误解和突发事件,要冷静、理智,要较多地反省自我,避免作出过激举动或做后悔莫及的事,从而达到控制自我的目的。

三、寻根问源,通过激励,培养学生觉悟奋发的能力。学习中常见一些学生时不时闷闷不乐,学习活动行为消极应付,这时如能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就能化解愁闷,使他们从消极的状态觉悟,从而坚定信心、不气馁、不消极,提高认识、奋发图强。

四、树立榜样、投入集体、加强集体观念、改变孤僻性格,培养交往能力。给一些学生选择一些近距离的榜样,使之相互交往,或者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往往能改变某些学生性格上的缺陷,在交往和活动中展现自身的闪光点,体验表现与成功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转移情绪,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和耐挫力。当发现学生个人情绪躁动不安、倦怠消极时,要尽量帮助学生转移消极情绪。如学习压力过大时,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适当地释放情绪。

六、长善救失,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长善就是肯定和发扬学生优点;救失就是教育他们弥补不足。通过心理疏导,学会自我评价,这将是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取得出色成绩。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自身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时,要放下自己的主观看法,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心理认同的前提下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真实诚恳的态度,学生只有在老师真诚的影响下,才会敞开心扉,达成共识、走出困境。

三、相知相乐的氛围。相知就是以心交心地相互了解,相乐就是创设融洽的气氛,借助和乐的气氛,融洽的感情交流为疏导学生心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5.中学生如何进行期末复习 篇五

高效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是同学们关注的问题,我在这里提一些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1.保证基础:每天复习一个单元。过程如下:1.听写本单元的单词、词组、重点句。2.复习本单元做过的习题和试卷。对疑难处做好错题笔记以便向他人请教。3.背诵本单元的重点文章和对话。词汇的掌握是做好一切题型的基础。词汇量是决定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以基础为依托的。如果基础不扎实,就会在考试中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词汇这一环的复习做得扎实,也为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的解题和作文的表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学们最好能把本学期课本的基础单词编辑成相关词组或句型。利用零碎时间依照三段循环记忆法来听写。备一本小本子,把不会写的单词或词组记在本子上,及时复习,多次循环。第二天复习当天和第一天的内容;第三天复习当天和第一、二天的内容;第四天复习当天和第二三天的内容。依次类推,一周六天,第七天总复习。

2.全面训练:每两天做一份期末试卷,既可以检测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可以提高自己做题的准确性。难度比较大的完型、阅读和选词填空和进行专项复习要用整块的时间去做。

3.系统复习: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比如你的填词不太好。你可以每天利用10分钟的零散时间做10个小题。如果语

法是你的弱项,你可以就本学期所学语法项目,仔细梳理一番,配上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复习时注意相关语法的横向对比。

有恒:对计划的实施要持之有恒。其实人与人之间天生的差距只有毫厘,但是否能坚持下来,却让人们之间有了天壤之别。为了确保自己能坚持完成计划,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实在、有度。计划完成的任务不要太多。每天一定要鼓励自己坚持完成计划。比如,你的听力比较薄弱的话,你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每天坚持做一份听力试卷,大约20分钟。一次性的时间长度不够,刺激不充分,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周听六次。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建议大家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把录音机打开,放听以前学过的课文进行随意泛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标准的英语语言不停的刺激自己的听觉,熟悉了这种刺激,在听力考试的时候就不会紧张。

有质:做题的时候切忌心不在焉,边做边翻答案。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以便培养你的思维毅力和解题速度与准确度。既然那么辛苦的做题就要保证做题的质量。选做的练习与试卷最好有答案详解。做完一份试题一定要给足消化吸收的时间。题目不在于做得多,而在于思考得透。

6.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设计

十里望回族镇中学刘学红

1、如何抓住课堂重点

对学生来说,一节课就像是跟着老师做一次旅行,头脑要不断思考新的问题。一般说来,老师讲的都要听。但有时老师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讲不同层次的内容,这时学生就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听,即抓住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关键内容。那么,我们该如何抓住听课的重点呢?

首先,我们要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重点听在预习的时候没有弄懂的部分,仔细听老师的讲解,争取把疑难点解决。其次,我们要抓住老

师讲课内容的重点,要善于从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中去捕捉有用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的阐释,公式、定理的推导,以及解题的方法等,还要注意老师是如何导入新课、做小结等。另外,还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在抓课堂重点时,一定要好好抓住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常常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错误地认为,开头语不是“正文”,可听可不听,结束语则是“正文”的“重复”,既然前面已经听过了,就可以不用再听了。因此他们在上课开始和结束时常常心不在焉,这是大错特错的。实际上,老师讲课的开头,虽然往往只有几句话,但却是整节课的提纲。我们只有抓住这个提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能清楚,才能知道应该做什么,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重点,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总之,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常常是相互照应的,它们对听课具有启迪、点拨的作用,必须注意听好。抓重点,还要注意老师强调的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强调的,在板书中用彩笔勾勒的,以及直接要求同学们注意的,都是重点知识,必须重点关注。

2、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

想让孩子爱学习,就应该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才会使孩子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家长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刚开始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失误,家长不要操之过急,总是在一旁催促,而是要鼓励并提出建议。家长千万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向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去比,说什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瞧人家„„”要知道,每个孩子的身体、爱好、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不同的,随便去比只会降低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再遇到困难就不愿意去尝试解决了。

7.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七

职业素质: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尚的人格, 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较强的自律性。要做到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对学生言传身教, 做学生各方面的表率。

业务素质: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能力、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学法指导能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自学能力。

身体心理素质:应具备健全的体格, 身心健康, 充满活力, 能适应繁重的教学教研工作。还要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调节能力, 让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身心状况。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 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 特别是理科教学, 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 不具有首创性。所以, 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知识和知识体系, 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 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 发现“新”现象, 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 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此,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营造创新意境,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及规律有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 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 才可能产生创新意愿。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可以吸引学生, 奇妙的实验现象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 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第一节化学课堂上, 展示神奇的化学“小魔术”, 通过酚酞试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在白纸上显现出“化学”两个红字;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候通过改进的电热丝装置加热密闭锥形瓶中的少量白磷燃烧, 既科学地验证了定律又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但这种兴趣和好奇只是出于天性, 还不是稳定的认识倾向, 还应该有强有力的动力维持、调控。这就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拉瓦锡、门捷列夫、侯德榜等科学家的故事和研究成果, 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奋发学习的社会性动机。另外, 化学教师良好的形象、深入浅出的讲授、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语言、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等因素对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2 教师要有教法创新, 鼓励学生思维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演示实验, 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的结论, 虽然定律的理解上并不困难, 但在应用中确实不容易, 很容易出错。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学生缺乏知识的发现过程中的最直接的认识, 改进后的本节课是这样的:教师通过电子天平称量蜡烛燃烧质量不断减轻从而提出问题, 让学生分组设计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的装置, 然后进行验证, 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结论不一定符合定律内容, 但在接下来的分析、讨论环节中学生都会有所收获。这就相当于还原了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 从而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理解。

又如, 由于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在此基础上,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气体性质, 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学生完成后, 再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也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 教材中的装置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能否进行改进, 能否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等。改进过后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 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学生创新, 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探索实验设计新方法, 进行创新活动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的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

4 开展科技活动, 展现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 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深刻地左右着创新活动。为此, 在工作中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 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 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有条件, 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 再结合课本, 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 拓宽知识面, 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 并引导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 在网上交流, 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5 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 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报告, 并联系社会实际, 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条件许可的可以提出具体方案并帮助实施。如连续几年进行对本市的安阳河和洪河水进行水质分析, 提出了净化水的具体措施、防止水污染的建议;在学习生铁的冶炼后, 参观小型炼铁厂等。

8.如何进行中学文言文的教学 篇八

关键词: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41-01

文言文与现代文教学不同的是学生遇到语言障碍较多,因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帮助学生扫除这些障碍,下一番“咬文嚼字”的功夫。

传统的语言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或记。在文言文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一般采用“串讲法”,即教师逐字逐词细解释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来,讲通之后再概括主题思想,再讲解写作技巧。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传统的这套方法使我们想到鸟类育雏的方法,鸟类将觅来之食含在喙里送进幼鸟嘴里,那种亲情和负责的态度实在令人感动。

但是,我们用课改的精神,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来审视传统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当今以至未来,知识大爆炸,信息瞬息尤变,科技迅猛发展,学生仅靠老师教会的知识如何适应?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那种少、慢、差、费的做法,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会学”呢?

一、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能逐渐领会文章的大意。 读课文一般分三遍进行

1、自己默读一遍。学生自读,有生字障碍,不得不看注释。这一遍读,让学生批注生字字音,粗知文章大意。

2、全体学生齐读一遍。目的让优生带动差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一遍。目的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

二、学生笔译课文,加深理解学习的内容

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用小号字在课文行间笔译,教师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学生朗读时觉得明白了课文的意思,在用笔翻译时,才感到有许多地方很不顺手,一些难词,难句的障碍横亘在面前。他们被逼近着看注释、查资料、动脑筋、问老师。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了,咀嚼知识、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诸如文言文的词法、句法老师这时不必肢解,不必讲授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养成利用注释,翻查资料,质疑清教的学习习惯。

三、学生说说笔译的文字,领悟翻译的准确性

笔译之后,让学生分段分层说说翻译的内容,再让别的学生评价、校正,最后教师给予点拨。

教师点拨时,应注意几点:

1、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的评价。

2、学生出现的疏漏之处,订正时要让其掌握规律性的东西。如(1)单音词变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的句子成份(3)调好句子的语序(4)强调古今词义的不同。

3、告诉学生:能直译尽量直译,但并不是所有句子都能直译,直译不通要意译。

四、做好练习题,强化知识重点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知识重点设题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

如:古诗练背诵,练默写,练欣赏名句

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的词,翻译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

练习题要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辨析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

五、小结每课知识要点,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印象

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搞单打一,不善于综合。因而教师有必要将二篇课文加以梳理,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让学生概括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或主要写法。

如:《卖油翁》——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宋定伯捉鬼》——说明了智慧战胜愚昧。

相同点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了主要人物,都运用了对话描写。

9.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九

湖南桃源九中 郭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遍及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它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面广,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包含着一些弊端:网上虚拟婚姻、网恋、聊天、色情和游戏等等。这些对中学生不利的因素会给学生带来严重危害。通过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把闲暇时间花在网络上。这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和担忧。面对上述令人焦虑的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是禁止学生上网、让他们远离网络,还是正确加以引导使之善待网络而从中获益呢?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已不仅仅是过去所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了,如今的教师地位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讲师”变成了“导师”。相信广大教师都能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对于中学生上网之事宜“导”不宜“禁”。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中学生善待网络从而培养中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一物有一弊必有一利。网络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的害处,更应该看到它的有利一面,从而适时地正确引导中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当看到有的学生因为迷恋上网而荒废了学业时,我们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去转变这种状况。比如,可以召开班会,就某某同学经常上网聊天,打游戏影响了学习一事展开讨论,分析其害处,从而惩前毖后;同时教师还要抓住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向学生介绍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引导他们正确区分哪些是对我们有用的资源,哪些是有害信息,使他们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黑板报介绍网络知识、有益资源站点:国内外著名的教育网站,校园网络,BBS论坛等。当然,教师还要和学生家长多联系沟通,鼓励中学生限时上网,利用网络去搜寻有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课外学习。

众所周知,网上资源极为丰富,但是分布特别广泛,对于中学生来讲,要快速查找到想要的知识很难。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学习呢?

我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中学生在网海中快速寻找有用资源的能力。在网络上查找信息的方法很多,有用的网站也很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的技巧,共享有用的信息资源。另外,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QQ号码和邮箱地址给学生,告诉他们课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和我讨论。学生会把他们的学习上的问题,对老师上课的看法以及学习上的困难写在QQ留言里或者发送到我的邮箱里。如果教师上线,就可以立即帮助他们。通过网络,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师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例如曾经讨论过如下主题:“你喜欢上什么课”,“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是怎样学习数学的”等。通过讨论,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老师和同学们,老师会对学生的观点做评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供学生借鉴。这样也就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共同促进利用网络学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鼓励学生开展网上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确实是给学生指明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一节课45分钟,学生学习的知识有限,再加上学生之间的差异,学习效果未必理想。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学组织优秀教师制作了一批各科学习网页,在校园网上发布,让学生通过访问校园网,继续在线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网页中的专题开展研究,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果提交共享。通过继续学习、网上探究、成果展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加强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课堂教育所能包揽。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而网络资源是校外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分享,供众多学生选择学习和提高。创建个人网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个人网站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重组,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继续网络复习,而且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才施教。

10.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十

教研室对小屯中学进行教学评估验收

11月23日,教研室赵书华主任带领教学评估组对小屯中学进行教学评估验收。赵主任认真检查了教学评估档案(文本档案、电子档案)并给于了充分肯定,教研员王西良老师和我校理科组老师一同观摩了刘树玉老师的化学课,课后又进行了主题研讨,教研员王福旺老师认真的检查了老师的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及学生作业。此次验收工作评估组对我校的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又对我校教学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给我校今后教学改革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11.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实施

很多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其实合作学习绝不是所谓的“小组讨论”所能概括的。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或实验,但大都只是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现小组的合作学习。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合作学习,而非流于形式呢?笔者经过研究分析和实践发现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选择恰当、正确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进行合作学习最关键的前提是要先选择恰当、正确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太难,因为太难的话,学生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最终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打击。如果问题太简单,学生就会失去对问题的专注性,对课堂的严肃性,最终流于形式。只有难易适中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恰当的选题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适时引导是合作学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合作学习中,除了问题的选择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因素。(1)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讨论。(2)教师适时地引导与点拨。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自然是主要的,但是教师的适时引导对合作学习能否成功也是重要的。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导致落后时,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告诉他们成员分工的重要性。如,一个学生领会题意,一个学生准备教具,一个学生准备试剂等。通过教师的分工指导,使化学实验活动更加有效地进行。

三、教师的积极评价对合作学习的后续开展和延续十分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得到同学及教师的及时评价,特别是教师的积极评价。每个小组成员在经过一番思考、交流、讨论、实施后,都会对问题有自己的一番理解。无论对错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和肯定。如果小组合作学习在经过努力后,问题解决与否老师不加评价的话,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今后的合作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无论是在化学实验的准备阶段还是在设计装置阶段,老师都要适时给出积极评价,对学生给予鼓励。

合作学习是一个比较成功、成熟的教育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成绩很有帮助。当然,这也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各位同仁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钱迎.高中化学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D].曲阜师范大学,2005.

[2]蒲生财.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12.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有健全良好的人格魅力。学生的向师性 (向老师看齐) 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的深刻性, 长远性和全面性。教师的人格心理,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新课程的改革, 对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但同时也给老师带来了不少压力。在这历史的转变期, 英语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勤勉, 要乐观, 要敢于直面挑战, 面对困难和挫折, 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 要情绪稳定, 不浮躁, 善于自我控制和调节。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榜样, 起示范作用,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记得以前大学刚毕业, 才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时候, 很多东西都不懂, 不知道该怎样教学, 不知道该怎样管学生, 碰到一些比较调皮的学生, 时常性子躁起来, 对他们大声呵斥, 这常常达不到什么效果, 还弄的自己很不愉快, 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这些年来, 书教的时间越长, 性子越慢, 与其跟那些调皮学生发火, 不如冷静下来, 想想该怎样处理这些问题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进而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 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 克服消极的情感, 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管很多情感因素有外显的表现。但更多的情感是内在的。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 学生才有可能愿意与教师交流。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无数教育实践证明, 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 教学效果就越好, 反之,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这是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 那么他就不可能去关心并帮助他们进行更好地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 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 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 是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如果学生犯错, 教师要及时批评教育;教师本人有了错误, 也应该学会道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我刚毕业在天长三中教书, 后来三中并入实验中学, 相应地, 班级也由原来的六个并为四个。所以, 升入初三后, 我班上出现了不少新面孔。这些同学我一般都不太了解。有个叫张超的同学, 上课不专心听讲, 好讲话, 油嘴滑舌, 干扰课堂纪律。为了整顿班级纪律, 我毫不留情地训了他几次, 也未见有多少好转。一次在办公室里聊天。我问:“张超以前是哪个班上的学生?上课太招人厌了, 自己不学习, 还影响其他同学。”宣老师说以前是她班上的, 但以前不这样, 尽管其他科不怎么学, 但英语还是学的, 分数在120分左右。她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孩子家庭比较特殊, 单亲家庭, 没有妈。对他要多些耐心, 要哄着点。”我听了, 感到很惭愧, 本来还学英语的一个学生, 到我班上来已经不学了。同时也很震惊, 觉得这孩子挺可怜的,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表面玩世不恭的背后该有多少辛酸啊。后来我找他谈心, 不再批评他, 改用善意提醒的方式, 要他遵守课堂纪律。让他知道老师很尊重他, 并没有放弃他, 希望他好好学习。几次劝说之后, 他又开始学英语了, 成绩也有所提高。

三、要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题。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 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 形式多样, 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 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视野开阔, 信息量大, 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 尤其是英语国家的理解, 而且加深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要有目的, 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在教学动物和环境这一专题时, 让学生了解动物生存的状况, 并讨论如何来保护动物,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在谈论朋友这一专题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Who’s your best friend ?”“What qualities do youthink a friend should have?”“How do you get on with yourfriend? 等问题来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让学生既学习了英语, 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四、要尽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 要尽量使多媒体手段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改进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视、听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 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要充分认识到评语的作用, 进而很好地加以利用

在课后,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的情感反馈。在学生完成了一个课时或者某一阶段的学习后, 教师应该及时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常我会布置一些作业给学生。通过批改作业, 教师可以了解该节内容教得如何。同时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 通过作业批语, 可以向学生传达自己的表扬、肯定及对他们的一些消极情感提供帮助。我至今仍时常想起上大学时的一位老师曾给我写过的作文评语及带给我的温暖与感动。那次作文写的是关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上大学时家境贫寒靠带家教赚取生活费及其中的种种艰辛。那是一位善良而又多慈的女老师, 她在我的作文后写下了这样的批语:What life takes from youwill be given back to you. Keep on fighting and you are sure tohave a bright future! 真的很感谢她。此后这段话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我当了老师之后, 自然也会把这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好方法传承下去。在日常教学中, 利用好批语, 给予学生积极、关爱的语言, 让学生在上交作业的过程中, 完成与老师的知识、情感上的交流, 从而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根据不同情况, 我会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出不同的批语。eg: Well done! ; Good job! ;There’s some mistakes in your homework, I’m sure you cando it better next time. 学生们也很喜欢跟老师的这种互动, 作业做得越来越好。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情感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要善于将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学习效率, 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希望情感教育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 进而真正的推进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 而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教师的我们该怎样做, 才能更好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13.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十三

5月22号一大早,我校部分学科的教师赴双堠中学参加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简短的欢迎仪式后,我校教师首先观摩了双堠中学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然后我校教师展示了我校课堂教学的成果,课后双方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一上午的活动紧张而又高效,双方教师敞开心扉,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坦诚的交流和对话,各自带着收获满意而归。

我校自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以来,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理念,先后到长城中学,杜郎口中学、省庄二中、马牧池中学等地考察学习,加上自己的教学积淀和摸索,经过两年的打造,终于在课堂教学方面探索出来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三段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三个环节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去年潍坊高效学习法教育专家来我校进行评课交流,对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今年学校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潜入式听评课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向前发展。

14.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十四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学反思正逐步为教师接受,为新课程改革增添了活力。新 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而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首先必须要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教师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思考,才能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才能使自己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在新课 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使教师逐渐养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只有教学反思才能产生教学变革,只有教学变革才能 带动教学的快速发展。

一、体育教学反思的内涵特征

对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反思一词本身含有“反省”之义,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 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本质,这是“反思”与“思考”的主要区别。换句话说,反思也就是从新角度、多层次对教学问题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 化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规律,获得新的发现。

(一)体育教学反思的内涵

体育教学反思是指体育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体育教学内容、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揭示体育教学问题、促进体育教师 思考、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体育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它能够通过提高教 师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体育教学反思既是对过去教学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体育教学反思并不 单纯是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思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主要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方面的反思。因 此,也可以说,体育教学反思实质是教学主体不断探究与解决体育教学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体育教学合理性,不断提高体育教 学质量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反思的特征

教学反思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行为,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拓宽思维通道、优化 思维过程。体育教学反思具有创新性、发展性、批判性、互动性等特征。首先,体育教学反思具有创新性。体育教学反思不是体育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体育教学 情况,而是一种具有研究意义的反思。它用科学的方式解决体育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问题,追求“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使得体育教 师能获得创造性思考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其次,体育教学反思具有发展性。体育

教学反思的发展性是指通过反思促进师生的不断发展,在反思过程中,不同 的教师可能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反思既要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学生,又要求教师本人“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使自身成为学 者型、研究型教师。三是体育教学反思具有批判性。反思思维实质上是批判性思维,经常批判的、反复深入的思考问题,师生的知识构造就会更完善、更牢固,思路 就会更开阔、更灵活,见解会更深刻、更新颖。学生在批判中学,教师在批判中教,改变传统教学仅仅是接受或是继承。四是体育教学反思具有互动性。教与学两方 面相辅相成,仅仅有教的反思或是学的反思远远不够,教与学的反思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体育教师的反思应建立在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接受程 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等。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和同学合作、互动,能加深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是如 何“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反思不是白费力气,而是明确指向于体育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够想出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之道,并且尝试不同解决方式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和梳理出教学经验中蕴含的教育原理,使教学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这也为教师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转变为“教育

家”角色打下基 础。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状态等。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地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教育 相比,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外,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需要明晰自 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且尝试描述自身的教育行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往往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盲点,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往往更多从 客观环境的角度,从外在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思,而很少对隐藏在自身内部的,支配自己教育实践的理念进行反思,进而也很少对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进行反思。反思 教学理念理应成为教学反思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反思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 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

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教学反思必须对是否达成教 学目标作认真的反思。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适用性更广泛,持久性更长。许多体育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血肉,成 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反思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反思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看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反思自己之所以如此设定目标的原因,以及如此设定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是反思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为达到设定的目标需要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如何进行教学。再次需要反思教学目标 的达成情况,也就是反思实施教学后的效果问题。

(三)反思教学过程

作为教学核心的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落实,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通过它来落实。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反思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认知、体能、技术水平。在内容方面,应反思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法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教学方法上,要反思

如何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利用体育现象、运动竞赛、体育游戏等为学生创造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学生认知方面,应分析 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如何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理想状态。二是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犹如建设高 楼大厦的图纸,是精品工程的第一步。反思教学设计就是要反思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扫除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设法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情 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是反思教学现象。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未曾想到和意识到的突 发事件,教师往往会因为这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灵感要比自己事先的设计宝贵得多。此外,反思突发事件还能使教师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 略,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四)反思教学状态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新课改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 “以人为本”的中心任务,体育教师要随时对教学状态反思。反思教学状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反思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 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人与人”关系;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 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

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二是反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活泼、宽松、和谐 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快乐的,他能和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三是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反思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体能、技术水平各异的学生争奇 斗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均应“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反思教学状态,才能 让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和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 体育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舒展身躯的舞台、亲近自然的窗口、放飞心灵的天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天堂。只有这样的教学状态,才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和 学生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三、体育教学的反思策略

体育教师只有根据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深入进行教育研究,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对体育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做到以研促思、以思促教,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使自身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体育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再回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探 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加强理论学习是体育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的困 惑和迷茫,主要也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其实质就是教师对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历经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即教师能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教师学会独立思考、提高教学反思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反思是从发现问题 开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反思成功的关键因素。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 已,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自己的教学多提几个“为什 么”,才能有意识地观察、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针对教学实践,把握反思方法

体育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实践活动,掌握反思的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序,反思的方法通常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

进行,主要是针对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事先进行的自我观察、监控和评价。教学前的反思包括: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思维方式;学生的技术水平、兴趣爱好、体能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手 段等;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等。教学前反思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中反思主要要求教师密切注视教 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教学的状态、学生的反应等,随时准备有效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及时进行评价与调整。教学中反思由于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 性、探索性,可以说每堂课都是新的。因此教师并不能拿着教案去演“教案剧”,而应针对课堂的突变性即时调整,教师不能对课堂教学的复杂多变无动于衷。教师 应该时刻监控课堂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发现问题时,对自己已经采取和将要采取的行动、策略及时进行审视和调整,即时加以解决,使教学不出偏差或做得更好。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是根据教学完成的实际情况与预期设想进行对比反思,以便不断改进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教学后反思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通过教学后的反思,可促使教师形 成新的思想,促进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加强教育研究,撰写反思札记

一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教学反思的提升。苏霍姆林斯基说,“引导每一位教师走

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 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进人到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探讨新课程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探讨体育课改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断反 思,使自己的体育知识、体育思想、体育意识、体育教育能力得到升华。同时,通过参与教学科研,促使教师逐步把反思行为形成一种习惯,加速教育理念转化为教 育行为的进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难在坚持,勤于动笔撰写反思札记,记录体育教学中的丝丝火花、点滴感受是教学反思必不可少的。在体育教学反思中要做到以 记促思、以思促教,只有二者有机统一,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思札记可写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最为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 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深化。也可写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中疏漏失误之处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一个教训,提醒自己在今 后教学中避免失误。还可写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反思捕捉,即时记录,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15.中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篇十五

一、结合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初中地理课本第一册的导言:“学习地理, 认识人类之家。”高中地理则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 最后又归纳到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总之, 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整个教材的始终。

初中地理第四章《人口与聚落》的教学时, 以“地球生病了,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病吗?”引入新课, 学生们兴趣浓厚, 积极讨论发言:超重了, 发烧了, 咳嗽了…从而轻松的进入教学, 同时也将人口、环境、资源的思想渗入到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大气环境》的教学中, 明确提出国际社会最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和酸雨的危害。而这些危害的产生都与人口增长过快, 致使环境承载量过大, 生态平衡失调有关, 要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第三单元《海洋环境》的教学中, 提出海洋环境的两个存在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让学生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海洋资源的开发, 利用要适度, 不可超过其再生能力, 要树立学生保护海洋的信念。高中地理第六单元《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一章中, 提出了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 尤其是城市带来的问题, 会导致产生粮食、能源、交通、就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自觉地维护我国的基本国策。在讲授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 要讲清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破坏后难以逆转, 只有保护环境, 使它不受到损害, 同人类和谐发展, 才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借此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认真贯彻和执行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在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的同时, 必须强调指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 也是全球性问题, 不是一个国家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要积极参加国际协作, 为治理和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联系实际, 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众所周知, 目前人类面临着许多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主要有十类: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酸雨”蔓延, 土地荒漠化、森林锐减、野生动物资源减少、固体废物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除了课本知识外, 应该及时地渗透当前国内外或者当地有关的环境问题, 既丰富学生的时事知识, 又增强其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例如:据有关报道, 2000年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大关, 预计2100年世界人口将翻一番, 但根据生态学研究, 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 人口超负荷无论对地球生态环境, 还是对人类自身的发展都是毁灭性的;据科学家发现, 在北美、欧洲、新西兰上空, 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已在变薄,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 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 皮肤癌的患者有十几万人, 患白内障的人更多。据统计, 我国每年仅快餐盒一项就用去16亿只以上, 按表面积累计就达335平方千米, 其面积两年就可覆盖一个新加坡。另外, 形形色色的塑料包装袋和其他各种塑料制品更是不计其数。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塑料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完全分解, 至少需要200年——400年的时间。“白色污染”正在危及人类的生态环境, 消除“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 而香港每年有2000人早死于空气污染……

这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事实, 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 它必将引起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 使其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职责感和使命感, 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的行列中。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且由观念走向实践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必须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 形式可多种多样, 主要有:野外观察、地理调查、参观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旅游景点、河流沿岸等地了解环境污染 (特别是白色污染) 的情况, 参观对当地自然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 分析工业“三废”的危害及处理方法:调查郊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解决途径。另外, 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地理影片, 地理电视节目、举办地理讲座、专题讨论会和出板报。例如知识讲座:“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2003年非典疫情的出现与人类有何关系”、“2003年春季美国对伊拉克战争对环境有何影响”、“2008年的汶川地震的原因和预防”。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和“植树节”时,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和宣传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不仅能够加深、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拓宽学生视野, 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经济观、价值观都有重大意义。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方面的法制教育,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地理教学中, 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 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 如“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等。通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既增加学生的法制观念,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

中学时期是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时期, 也是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逐步形成、成熟的时期。这些学生又将是21世纪的建设者。因此, 对学生进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我们中学地理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让这些科学的、正确的观念在思想中根深蒂固, 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就能够保护较高的素质, 把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考虑, 使提高生产和消费的要求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 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稳定、持续, 早日跻身于强国之列。

上一篇:转正党员主持词下一篇:服装店七夕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