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作文叙述

2024-11-25

青海湖作文叙述(共16篇)(共16篇)

1.青海湖作文叙述 篇一

第一篇:《描写与叙述的区别》

叙述和描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常常被并列相提,但又有明显区别。

一、概念有别。

叙述就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作描绘、摹写、刻画。

例如“太阳已经落下去,浮云映在还乡河上”,这是叙述,它告诉我们浮云的影子映在哪里;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是描写浮云的色彩(像红绸子)、形状(像鸡冠花)。

二、功能不同。

叙述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描写一般不能推进情节的发展。只能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感人。

三、对象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的对象都是人物、事件和景物、物品等,但也有所不同。

写人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叙、交代、说明人物活动的经历,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人物的外貌(指人的容貌、神情、体态、衣着、风度等)、行为动作(包括人物的饮食起居、学习、工作、待人处事中的表现等)、心理特征(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特点);

写事件时,叙述的作用侧重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绘事件过程中的具体形象、生动画面;

写景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述景物的空间位置及变化,而描写的作用,则侧重于描绘景物的状貌和色彩画面,并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表情达意。

四、语言各具特色。

语言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是人们思想的外衣。叙述的语言以简练、朴实、清楚为其特点;而描写往往运用设喻、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方式较多,以生动、形象、绘声绘声、情融入声色之中为其特点,感染力强,富有情趣。

弄清楚叙述、描写之间的区别,在作文中恰当地使用它们,就会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二篇:《怎样区分记叙文的叙述和描写》

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物作具体生动的摹写。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由于叙述和描写都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

(1)应用对象的不同。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描写主要用于对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第二次考试》)

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情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试比较:

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骆驼祥子》)

第一段话只是告诉人们,柳条在风中被吹动,到底怎么动,末作具体介绍,没有形象感,是叙述。第二段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把柳条的动态再现了出来,给人的形象感非常强,是描写。

(3)线条粗细不同。描写是用细致的笔法构图,用的是细线条,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叙述是用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来概述事情的经过,所交待的人和事是粗线条的。如: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挥手之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段,对举手的动作用了形容词和重叠词,既写了所举帽子的颜色、式样,又写了举帽的速度、力度,用的是细线条,是描写。第二段对母亲辛勤劳动所作的农活的简单介绍,是粗线条,是叙述,而不是描写。

(4)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叙述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包括时间、场面等大幅度的推进。长时间、多场面的变化,可用几句话叙述过去。描写,只是局部、片断上的变化,一般不能推进情节,即使有推进,也只是很小的推进。试比较:

普之仁领着我穿看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翘,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茶花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艳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荷叶咏》)

第一段话是写普之仁领“我”看茶花,转到写各种茶花。有“我”所看茶花的场景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段用描写,写荷花是写同一时间内各种荷花的形貌、状态等,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5)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描写,要突出描写对象。用比喻、对偶、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较多。叙述,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下面一段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婷婷玉立的小树。(《第二次考试》)

2.青海湖作文叙述 篇二

常见的叙述视角有两种, 即全知叙述视角和限制叙述视角。全知叙述视角没有固定观察位置, 上帝般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能从任何角度任何时空来叙述, 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客观性、可信性, 拥有透视人物内心活动的特权。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容易损害作品的逼真性和戏剧性。限制叙述视角, 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 人物不知道的事, 叙述者无权叙说。其优点恰好是全知叙述的缺点, 能使故事悬念迭起, 有如侦破案件给人的感觉。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现当代传统经典作品大都采用的是全知叙述视角。受其影响, 学生在写作时运用全知叙述视角多, 而运用限制视角很少。

人们审美习惯“喜新厌旧”, 同一视角的写作看得多了, 自然会有审美疲劳。换一个角度效果就会大为不同, 即便是同一庐山, 视角不同也会有“远近高低各不同”之感。写作时巧妙地选择叙述视角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中外文坛上涌现出很多因叙述视角独特而流传的名篇。例如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就通过主人公变成一只甲壳虫的经历来探讨人的存在之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鲁迅借狂人的眼睛看出我们所谓的正常现实社会实际上是一个吃人的社会, 其深刻尖锐无与伦比;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 是阿来从傻子少爷的叙述视角, 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康巴藏族土司制度崩溃前夕的景象,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傻子却是一个大智若愚、充满智慧又极其冷漠自私残酷的人物形象。这些小说之所以引人深思、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与作者所选取的巧妙的叙述视角有直接关系。另外, 童话、寓言、科幻小说之所以广受欢迎, 也许是因为采用了以孩子、动物、科学等限制叙述视角, 勾画出一个个光明美好、充满童趣和奇异色彩的单纯而理想的世界。这启示我们, 要写出新意, 写出丰满、富有立体感的人物, 转换叙述视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课上我和学生一起用叙述视角的理论进行了写作训练:把用全知视角讲述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作视角转换, 用限制视角重新叙述。转换为限制视角后有两种写法, 即乌鸦的视角和狐狸的视角。

有个学生以狐狸的叙述视角改写成这样一个富有新意的故事:

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一顿饱饭了, 这年头, 弄点吃的可真不容易。我饥肠辘辘地在一棵树下走来走去, 饿得头发晕。这时, 听到头顶上有响声, 我抬头一看, 原来飞来了一只乌鸦, 嘴里还衔着一大块肉呢!她停在树上。一大块肉, 足足有三两重。好, 美味来了!我心里一喜。可是我心里又一急, 怎样才能把肉从树上骗下来呢?我脑子飞快地转动, 好, 想起来了, 不是听说乌鸦爱慕虚荣吗?我就从这里下手。我清了清嗓子, 抬头对乌鸦说:“尊敬的乌鸦小姐, 你今天可真漂亮, 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 不知是不是这样?”说完这话, 半天没有听到树上的回答, 我想, 这只乌鸦, 可能识破了我的计谋。听得树上吃肉的声音, 我心急如火, 心想还不快想办法, 肉就要被她吃光了。一计不成我又生一计, 假装要走的样子, 边走边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 原来你根本就不会唱歌。”我偷眼瞧瞧乌鸦, 看见她终于急了, 只听“哇”的一声, 那块肉掉了下来。我赶紧跑过去, 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还有学生从乌鸦的视角来写:

一天, 我偷来一块肉, 停在一棵树上正要美餐一顿, 这时, 树下走过来一只狐狸。我马上警惕起来。因为我知道狐狸向来很狡猾, 老是骗人, 看样子今天又没安好心。我不理他, 开始吃肉了。狐狸看见我在吃肉, 馋得直流口水, 急得在树底下直打转。看我把你馋死!我故意把吃肉的声音弄得很响。忽然, 狐狸在树下说话了:“尊敬的乌鸦小姐, 你今天可真漂亮, 不过据说你的歌声更美, 不知是不是这样?”我一听就知道狐狸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他是要引诱我张嘴, 骗走我嘴边的肉。于是我沉默不语, 仍然吃得津津有味。过了一会儿, 狐狸看见我没理他, 拔腿就走, 边走边叹气说:“没想到我今天碰到一个哑巴, 原来你根本不会唱歌。”我一听这话急了, 我想, 我平生最怕的就是被人看扁, 我今天可不能让一只狐狸给小看了。于是, 我不顾一切地张开嘴巴, 这样一来, 肉掉下去了。狐狸叼起肉, 一溜烟跑了。我气得哇哇大叫, 真后悔自己太爱慕虚荣, 一顿到嘴的美味就这样没了。

同样的一个故事, 可用三种视角叙述。原故事是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旨在讽喻那些爱慕虚荣、喜好拍马的人总会吃上虚荣的苦头。换以狐狸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中心就成了狐狸的经验总结, 表现了它的自豪和智慧。转以乌鸦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 中心成了乌鸦的自我反思, 表现了它的无限悔恨。故事内容相似, 叙述视角不同, 最终的效果也就大大不同。

3.青海湖作文叙述 篇三

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目的不在于培养作家,不在于培养学生文学创造的能力,而是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提高谋生能力打基础。初中作文记叙文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

“数码故事叙述”是将数码信息技术与语言文字的表达结合起来,利用数码信息技术记录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素材和生活化的情境,从而转换为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能力。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進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就是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1、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

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3、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4、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5、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评评”、“改改”环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加工过程。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数码故事叙述”的作文评价从要求上回归“平民化”,从形式上追求多样化,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变为对过程的关注。通过评价,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作文中的不足,从而有反思,有改进,有提高。

4.自己的叙述作文 篇四

没有人在意你的懦弱,只慢慢选择坚强。

如果你笑,全世界会陪着你笑,你给全世界一缕阳光,世界还你一个春天。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在行走,在孤独中思考,不要期望别人解读你的心,认同你的思想,要知道,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的天空。

奢求不来别人能给你什么,在那些小心翼翼的感动面前,不要展示出自己柔弱的双肩,记得自己的笑,让自己的`梦也随着绽放出绚烂与精彩,就算别人看不见,你也可以一样笑得自如。

微笑也是一种语言,传递着很多我们或知或不知的感情,有的浓,有的淡,就像是紧绷在大脑内的弦,让你永远记得那些给过的关爱、感恩、喜悦、温暖与鼓励。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你无法明白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何对你如此漠视,仿佛是可有可无一样,这时的你,心会不会突然冰冷如刀?或许你可以选择竭斯底可的放肆,也可以选择毫不考虑的大笑却永远底不过那永远属于自己的微笑。它永远传述着你心灵最深处的灵魂,你可以寂寞,可以难过,可以放弃,因为在那之后,你可以开始微笑,让别人以为你的世界开着一朵绚烂的花,璀璨。

年华苍苍,我们无力的挥霍着刚开始的青春,执着的追求着达不到的要求,毫不顾忌的张狂,还有那叙述着属于自己微笑的语言,在世界的途述中,都那么的自然。

5.助人为乐叙述作文 篇五

星期三,我生病了。婆婆带我去看病,由于针水滴得慢,打到母亲下班还没打完。母亲带中午饭给我吃,吃着吃着,母亲对我说:“晴晴,你看前面的小朋友,多可怜啊!好像说她们要去拿药,小孩没人看管。”

于是,母亲走到前面说:“小朋友,你婆婆是不是要去拿药啊?”那一个小朋友惧怕的点了点头。然后,母亲跟小朋友的婆婆说,我帮你看小孩。那位婆婆兴奋的点了点头,脸上充满了感谢,然后去拿药了。

母亲温和的问小孩:“小朋友,你是不是发烧?那就要喝多点水。”那一个小朋友乖乖点了点头。母亲又去沏茶给小朋友喝,等那位婆婆回来后,母亲回到我身边。

6.叙述童年趣事的作文 篇六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童年里的每一件事情,就像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让人记忆犹新。今天,就让我叙述那一刻最亮的星吧!

还记得那天,暖风和煦。我和邻居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河边捉鱼。

“嘿!”我跳起来,兴奋地喊道,“我捉到啦!我捉到啦!”一条大鱼在我手中,我赶紧把它放进装鱼的桶里,小伙伴们也都陆续捉到了鱼,欢呼声此起彼伏。

捉累了,我们就拿来了玩具水枪,吸满水,再“发射”出去。我们还互相拿水泼对方,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水中的`浪花。一阵阵笑声回荡在耳边……

之后,我们又开始了激烈的水中追逐大战,你追我,我追你。大家都玩嗨了!眼看小明就要追到小红了,但是说时迟,那时快,小红一个转弯,往侧面狂跑。逃过了小明的“终极魔爪”到最后小红一次也没被抓到,反倒是那些男生,被女生抓了好几次。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我们就这样,一片欢声笑语……

7.简约叙述 透彻说理 篇七

花开花落,风霜雨雪,是科学;日月星辰,宇宙奥秘,是科学;技术发明,劳动生产,是科学;生活万象,社会变迁,是科学……科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的吃、穿、住、用、行,没有哪一样能离得开科学,没有哪一样不是科学的产物。

请以“身边的科学”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是谁杀了他 ◎单尧

奶奶家门前有一条河,在这条河里曾经出过人命。

听奶奶说,那一年夏天非常热,大地像着了火,狗儿们热得伸出了红红的舌头。村里一群善游的孩子为了避暑,便来到河边,一边说笑一边脱去衣服,扎进水里。这群孩子中有一个叫小龙的孩子游得最好,孩子们在水里尽情地嬉戏。突然,他们发现小龙不见了,一阵惊慌,他们有的大声呼喊着小龙的名字,有的赶忙去找大人们求救。大人们来了,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小龙打捞上来了,可小龙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乡村医生检查了小龙的身体后发现,小龙的胃里并没有多少水,脸色呈青色,说是溺水窒息而亡。

可是村民们不明白,善于游泳的小龙怎么就沉到水下了呢?几个上年纪的人说,这条河以前淹死过人,淹死后的人在水下就变成一个“水鬼”,如果他想再投生,就必须找一个替死鬼。

从那以后,奶奶那个村的人就更加相信“水鬼”的传说了,为了防止意外,还在河边竖起了一块警示牌,说“内有水鬼,下河危险”。

我一直都不相信有“水鬼”之说,上中学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一天,老师带着我们去奶奶家门前的那条大河边,只见老师把一块木块扔进河里,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了:漂浮的木块像被魔力吸引着,旋进河里!我不禁失声喊了出来:“不是水鬼,是漩涡的力量。”老师微笑着告诉我:“你看到没有,由于这儿的河岸向里凹陷,水流在那儿的流速大于别处,在液体中,流速大的区域压强小,周围的压强大于这儿的压强,于是产生了向里的压力差,就形成了漩涡,尤其是夏季水势大,漩涡的引力就更大,正是这漩涡的力量,把小龙紧紧地吸了下去,使他无法逃脱,以致遭遇不幸。”

原来如此!

经过实验,我们利用科学知识揭穿了封建迷信的传说,并对村民进行了宣传教育,让大家相信科学。

其实,现实生活中哪里有什么鬼怪,只是人们不了解科学知识,无法解释才产生这种想法。

【诊断】

这篇习作主要有以下不足:

一、叙事过于烦琐,喧宾夺主。习作开篇的“小龙溺水身亡”事件占据了文章的很大篇幅,与后文的科学说明关系不大,显得烦琐 嗦。本文的重心应当是对“漩涡的成因及科学的威力”的说明,用过多的笔墨去叙述溺水过程显然有些本末倒置,详略不当。建议精简这部分叙述,使之更好地为后面的说明服务。

二、说理不够准确,事理不明。作者对漩涡成因的分析和说明显得单薄、肤浅,究其原因,一是因其没有弄清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二是由于他就事论事,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作深入的原理剖析;三是说明事理时思路不够清晰,导致了对“漩涡成因”的解说含混不清。

三、层次较为混乱,逻辑性不强。说明文讲究的是事理间的逻辑联系,引用事例是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鲜明。而本文通篇却以叙事性的行文线索来组织结构全文,削弱了文章的逻辑性和科学性。

【升格】

漩涡魔力之谜◎单尧

学习科学,可以格物致知、启智明理。科学,也是战胜封建迷信的有力武器。

我先给大家讲一件可怕的事。奶奶家门前有一条河,在这条河里曾经出过人命。有一年夏天,村里的一群孩子到这条河里游泳。他们中有一个叫小龙的孩子水性很好,他游得最快,不等大家回过神来就已经游到了河中央。突然,河中央传来了小龙大喊“救命”的声音。孩子们看到,小龙像是被什么强大的力量拉了下去,顷刻间就沉入了河底。悲剧就这样发生了。闻讯赶来的村民们既伤感又气愤地说:“小龙水性那么好,怎么会淹死呢!又是可恶的‘水鬼’在作怪啊!”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十分疑惑。

带着满腹的狐疑,我向老师请教,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答案。一天,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奶奶家门前的那条大河边。只见老师把一个木块扔进了河里,令人震惊的景象出现了:漂浮的木块像被魔力吸住一样,迅速旋进了河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我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

老师说:“这不是什么‘水鬼’在作怪,也没有什么可怕的魔力,而是漩涡的力量。”大家想知道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吗?今天我就跟大家唠唠——

这条河的河床是凸凹不平的,它的中央有一道深不可测的深槽,或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下水洞。处于中央区域的水流越过深槽或深洞时会急速下坠,周围的水流便随即被挤压过来,使这个区域的水流流速远远大于外围水流的流速,就形成了漩涡。我们都知道,在液体中,流速大的区域压强小,周围的压强大于这儿的压强,于是就产生了向里的压力差,也就有了所谓的‘漩涡的魔力’。尤其是在夏季,水势很大,漩涡的引力就更大。正是这漩涡的力量,把那个孩子紧紧地吸了下去,使他无法逃脱,以致遭遇不幸……”

经过实验,我们利用科学知识揭穿了封建迷信的传说,还对村民们进行了宣传教育,让大家懂得科学、相信科学。其实,现实生活中哪里有什么鬼怪,只是人们不了解科学知识,无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才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启示】

从原文的修改升格过程中,我们可借鉴一些科学类事理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的写作技巧:

一、生动地说明,避免枯燥乏味。说明分为平实说明(如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和生动说明(如课文《旅鼠之谜》)。相较而言,写得生动活泼的说明文往往比平实朴素的说明文更受读者欢迎。所以,我们写说明文时也应有“叙”有“说”,将说理与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写成兴味盎然、生动活泼的小品式说明文。但一定要注意,事例要为说理服务,切不可喧宾夺主,以“叙”代“说”。

二、透彻地说理,闪耀科学灵光。把事理说明得清楚明白、通达晓畅,是一篇说明文的首要任务。因此,动笔写说明文之前,我们要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充分弄清所写事物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切忌在尚未搞清楚事理之前就匆匆动笔,草率行文。升格文中,作者分“漩涡形成的地理环境”、“漩涡力量形成的科学原理”和“解开小龙溺水之谜”3个部分进行说理,就显得透彻而通达。

三、逻辑化行文,结构眉张目举。逻辑性是事物间的内部联系。对于事理性说明文来说,逻辑性尤为重要。升格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全文,开头点明科学对于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作用,接着简约叙述小龙溺水身亡的事实,中间借老师之口分析、说明“漩涡魔力之谜”,结尾顺势收束全文,照应开头,强调了科学的重要价值。全文眉张目举,条理清晰,很有逻辑性。

8.叙述放飞梦想的作文 篇八

张艺萧

指导教师:魏丽蓉

我的梦想是考上哈佛大学,然后再那里成为一名有声望的教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我梦想自己提着手提包,来到宽敞明亮的教室,打开中国自创的智能电脑,手里优雅而自然的轻握教鞭,指着单词,认真的教着,学生们认真地学着。时而,我放下教鞭,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个难的数学公式,在三尺讲台书写着一段段辉煌!我更希望能写出蓝的天,绿的草,水的.清;写出春天的温柔;夏天的洒脱;秋天的优雅;冬天的纯洁。

我也总是用行动一点点实现着我的梦想。我挺起了腰,大致了背。我的脸上闪现着自信的光芒,因为,我深信,我能实现我的梦想!

课余时间,当其他同学在玩耍时,我却在努力地读书,当其它同学在玩游戏时,我却在艰辛地学习,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在书山中艰难的跋涉,在学海中辛勤的遨游!我相信自己一定会考上世界一流的大学——哈佛大学!我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发挥所长、竭尽所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9.叙述我的幸福作文 篇九

幸福就像春天的雨露,甜滋滋的;幸福就像夏日的凉风,凉丝丝的;幸福就像秋天的田野,金灿灿的;幸福仿佛冬天的阳光,暖洋洋的。我也体会过被幸福包围是什么滋味,所以我的心是温暖的。不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尊荣都比不上被幸福包围。

记得,那是前年的冬天,比现在冷多了。放学晚了一点,天气骤变,气温下降了几度。树木也在两旁瑟瑟发抖,路旁,电灯忽亮忽暗,好像在罢工。风爷爷也发起了他的脾气,带着他的武器——风来到地面。他所到之处,无一幸免,树叶抽打地面,叶子被吹得遍布满地。风一来,离打雷下雨也不远了,快走!

走着走着,在微弱的灯光下,我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个人朝我走来,咦?是奶奶!奶奶来给我送衣服了,奶奶把衣服披在身上。瞬间,在身体里,我的心里有一团幸福的火焰在燃烧,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子了,奶奶脱下用毛线织的手套,一边帮我套上,一边不住的唠叨:“都多大个人了,还不学会照顾自己!”

“呼哧,呼哧——”一个身影向我们跑来,手上拿的纸袋,有点像爷爷。“谢……菲这是自家炒的栗子……好吃。”爷爷说话有点喘,刚才他跑了一段路加上身体不是很好,这对于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这么做,只是不想他的孙女饿肚子而已。

车子很快开到他们面前,他们依依不舍的望着我,我带着栗子和他们对我的爱走进车厢。对着窗户,我朝他们摆手,他们笑了,笑得像寒风中怒放的蜡梅一般美丽。

在车上,轻轻剥开一颗板栗,咬一口,特别香,特别甜。那幸福的味道在唇齿间散发淡淡的清香……

10.叙述清楚 说理明白 篇十

关键词:事物;道理;要求;有序

“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时应加强指导,努力做到叙述清楚、说理明白。

一、明确要求

这样的作文题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通过一个事物的描述来说明一个道理,以提高认识水平。这里的“事物”有两层意思:一是事件,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二是物件,即生活中存在着的一切东西。二是范围限制在“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之中,而不是多个事物、多个道理。三是重点部分写详细,其他部分写简略。即安排好详略,做到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本次作文,记叙事物只是手段、凭借,不是目的,说明道理才是真正的目的。这个道理便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时要抓住事物与道理之间紧密的联系,寓理于事物之中。

二、有序训练

(一)范文引路

可以先找一篇典型文章——课文或其他阅读材料作为范文,让学生自主閱读、研讨,弄清叙述了什么事物,说明了什么道理,然后进一步分析作者是怎样叙述事物和怎样说明道理的,探究作者的选材、构思、布局过程和基本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写作时,有例可仿,有法可循。例如:《落花生》一文依次讲了种、收、尝和议花生四个方面的内容,作者把种、收、尝花生三件事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极其简单,将一家人议花生这个与阐明道理关系密切的重点材料写得非常详细,突出了花生的好处,达到了借物喻人的目的。文章借助“父亲”的语言,自然引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样一个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开展合作研讨,总结归纳,掌握基本的方法。

1.选取材料

“说明一个道理”的“一个事物”,选材范围是极为广泛的,既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自己实践过的重点事例,也可以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熟视无睹的事物,小中见大。比如煤、人梯、渡船、老黄牛、蜡烛、黑板、铺路石、一度电、一秒钟、一分钱、一滴水等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好素材。但是不管哪种素材,都必须能清楚准确地说明所要表达的道理,也就是说材料和道理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不能牵强附会,强拉硬拽,勉强塞进的材料难以说明道理,写作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意图。

2.安排结构

根据所写事物的特点和所要表达的道理,安排好写作顺序。事件一般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尽可能做到有起因、过程、结局几部分;物件一般按构造顺序写或由实到虚的顺序写,注意写出物件的主要特点。如选用打电子游戏作为材料来写,可先写出怎样迷上电子游戏,再写因久玩电子游戏而不思学业,以及将早餐钱用于玩游戏,甚至因大人控制不给钱而去偷、抢,滑向罪恶的深渊等产生的严重后果,由此而引申出玩电子游戏应有节制的道理。最重要的是确定写作重点,安排好详写和略写,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通常情况是,与所要表达的道理关系最密切的部分要写得详细些,浓墨重彩,淋漓尽致。点明道理部分要准确鲜明,一语中的,一目了然。可以在结尾处以议论的形式画龙点睛,入木三分;可以借文中人物的语言将道理告诉读者,令人深信不疑;还可以将道理融入叙述之中,“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3.凸显道理

用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必须凸显该事物与要说明的道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记叙“蜡烛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老黄牛为人类造福”,可以和“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做人应像蜡烛和老黄牛那样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联系起来说明做人的道理;选用“一滴水”“一分钱”“一粒米”就应与积少成多联系起来说明“节约光荣”的道理。

4.展开联想

要结合所写事物的特征,适当展开合理的联想,这样有助于说明道理。如:写自己现在在学校里如果不听老师的教导,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做作业,将会成为缺乏知识的人,将来难以适应社会需要,不但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甚至连自己的生存发展都成了问题。这样一联想,事物就分析得更清楚,道理也就说得更透彻了。

(二)说、写、议结合

掌握了方法还需实际运用。第一步,学生讲述。自己先想好要写什么事物,要说明什么道理,初步安排好顺序。然后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述说。接着同桌互说或小组成员互说。说完之后,根据所学方法互相评议。第二步,写作初稿。写作前要吸取同学的意见。初稿写好后还要按照作文要求和所学方法审视,看看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做修改。第三步,群体议论。先在小组内交换阅读,以所学方法为依据展开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选出几篇较好的作文全班评议。评议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紧扣作文要求和所学方法评议,做到有理有据,尽可能分析得具体一些、透彻一些,使大家都能从评议中获益,切实提高作文的水平。第四步,强化技能。学生再次审视自己的作文,精心修改,然后交给老师审阅。老师审阅时仍然要紧扣作文要求和基本方法进行评判,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要求及时修改。修改后再次审阅,如还不能达到要求,还需修改,不能马虎过关。

11.叙述优秀作文300字 篇十一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和姐姐去田森水上乐园玩。穿戴好了,就进了泳场。 现在的田森水上乐园好象同以前的友邦水上乐园没什么不同,什么“米字形漏斗”呀,“雨蘑菇”呀,“一线天”呀,差不多都没有什么改变,不同的是“泡泡浴池”没泡泡了;“雨蘑茹”没雨了……真是该喷水的不喷了,该冒泡的不冒了,但是我们并不在乎,因为我们觉得只要能玩得开心就行。 我们在浅水区玩得很开心,妈妈给我们一人租了一个游泳圈,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水光浴”。玩够了,我们也该答应我们和妈妈的约定--比赛游泳。我们在深水池里比赛,“开始!”妈妈一声令下,我和姐姐犹如离了弦的箭一样飞快地游起来,本来我俩的蛙泳技术都差不多,但姐姐出发时比我先走一步。眼看着她就要得第一了,我动了坏心眼,趁姐姐的头抬起换气的那一刹那,我使出吃奶的劲儿朝她的腿上狠命一踹,姐姐的速度明显地降了下来,我趁机一个鱼跃追了上去,抢回了第一的宝座。但我觉得十分惭愧,因为我用手段得了第一,这是一个少先队员该做的吗?上岸后,我向妈妈承认了错误,给姐姐道了歉,妈妈和姐说:“只要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好样的。”姐姐也原谅了我,和我一起玩起滑梯……

12.我的书伴侣叙述作文 篇十二

如果你独自一人驾舟环绕世界,但又只能选择一样供自己娱乐的话,你会选择哪一样呢?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一本知识丰富又有趣的书,还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如果你问到我,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答案:“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你迷失方向时的指南针。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人们无时无刻不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其实,阅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它不仅能让我学到丰富的好词 、好句和好段。而且可以开阔视野……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应该怎样背课文,对课文做一些记录的话,他对课文就只能够靠死记硬背,就永远也无法掌握书中丰富的.知识。相反,另一个人知道应该怎样背课文,而且懂得怎样记录课文的话,他就能够很轻松地将书中的丰富知识应用自如。多读书,对我们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13.叙述事情有重点 篇十三

第一次当老板

老板——多么诱人的字眼!什么时候我也能过一把“老板瘾”该多好哇!今天下午,妈妈要去送货,就叫我帮助看店。妈妈一走,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老板”。

在这其间,我做成了八笔生意,一共卖出6盒烟、5包盐、2瓶醋、2袋洗衣粉、1袋味精、1提卷筒纸、1件啤酒,还识破了一个骗局。

妈妈回来后,听我讲了经商的经过,直夸我能干,是个当老板的料。我想:我长大后会做好老板的。

【名师点睛】

在文中,小作者叙述了自己一次当“老板”的大致情况,有头有尾,结构完整。但叙事没有重点,不能给人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叙述一件事情,绝不能三言两语,笼统而言之;也不能像记流水账似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平铺直叙。而应该围绕中心,选择重点,详细描写。如上例中,八笔生意怎样做成?你可以抓住一次较难的生意(如不知道价格、体力不足等)重点描写,从而突出你“能干”。你也可以略写卖货,重点写“识破骗局”,同样能体现你机灵“能干”。

【升格佳作】(片段)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两位中年妇女,其中一位买了一袋洗衣粉,另一位指着一瓶洗发露问:“多少钱?”“10块。”我回答道。她给了我一张100元的票子,说:“找钱吧!”我一摸,软绵绵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呢?(这一“摸”一“想”,表现出高度的警惕性。)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这时,我灵机一动,将钱递到她面前说:“对不起。找不开,麻烦您到别处换了零钱再来买吧!”(通过语言描写,突现机灵。)她识趣地收回钱,又到斜对门的陈大爷店里去了。等那妇女离开后,我特意拜访了陈大爷。(拜访实际上是为了求证,反映出有智慧。)陈大爷火气未消地说:“那100元是假钞。我狠狠地斥责了她,她才灰溜溜地走了。”(陈大爷的话证实了“我”的怀疑是正确的。)我真庆幸当时没收那100元!(心理描写真实。)

【回访复查】

14.作文中的描写和叙述 篇十四

作文总是叙述多、描写少,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懂得叙述,不懂得描写。因此,这些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缺少“光彩”。

叙述和描写都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文字的再现。

叙述再现的是过程,描写再现的是细节。对一件事或一种现象只记下粗略的过程,是叙述;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详细地刻画,便是描写。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环境等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

叙述:对人物、事物、环境等不做具体细致的刻画,而是对人物做一般性的交待和介绍,对事件的过程做一般性的陈述。

对于人物,叙述重在于写人物的“做什么”,而描写重在表现人物“怎么做”。对于事件,叙述只是一般性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描写旨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 比如:

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煤,火很快就旺了起来。

王师傅往炉子里添了几铲煤,不一会儿,那红火苗就腾腾地窜起来。

马路上过来一辆小车。

马路上吱吱哑哑地过来一辆小车。

这是一片草地。

这是一片又大又平的草地,碧绿绿的,长满了青草。

例如:“刮风了”——是叙述。因为这句话只记下了一种自然现象的过程。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这是描写。因为这句话,不仅记下了过程,而且描绘了细节。

训练:

(一)将下列一组描写句改为叙述句: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改成:

1.春天是新的。

2.春天是艳美的。

3.春天是有力的。

(二)将下列叙述句扩展为描写句

1.下雨了。

2.上灯了。

3.花开了。

如果(一)项的变换方法是压缩掉细节,那么(二)项的训练方法则是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进行描绘。

朱自清《春》里面的语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也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密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三)描写:化抽象为具体

“漂亮”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那么“漂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漂亮的面容”“美丽的眼睛”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玲珑的小面孔上,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雨是最寻常的”

朱自清:《春》这里的“雨”是名词,不具体。朱自清先生写春雨是这样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的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思念”

“我思念××”这就不具体。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背影》中的一段描写:“„„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里通过描写的具体化,真挚动人地表达了儿子思念父亲的感情,读来令人难忘。

再区分叙述和描写

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物作具体生动的摹写。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由于叙述和描写都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

(1)应用对象的不同。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描写主要用于对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第二次考试》)

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情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

试比较:

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骆驼祥子》)

第一段话只是告诉人们,柳条在风中被吹动,到底怎么动,末作具体介绍,没有形象感,是叙述。第二段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把柳条的动态再现了出来,给人的形象感非常强,是描写。

(3)线条粗细不同。描写是用细致的笔法构图,用的是细线条,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

叙述是用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来概述事情的经过,所交待的人和事是粗线条的。如: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挥手之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的母亲》)

第一段,对举手的动作用了形容词和重叠词,既写了所举帽子的颜色、式样,又写了举帽的速度、力度,用的是细线条,是描写。第二段对母亲辛勤劳动所作的农活的简单介绍,是粗线条,是叙述,而不是描写。

(4)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叙述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包括时间、场面等大幅度的推进。长时间、多场面的变化,可用几句话叙述过去。描写,只是局部、片断上的变化,一般不能推进情节,即使有推进,也只是很小的推进。试比较:

普之仁领着我穿看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翘,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茶花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艳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荷叶咏》)

第一段话是写普之仁领“我”看茶花,转到写各种茶花。有“我”所看茶花的场景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段用描写,写荷花是写同一时间内各种荷花的形貌、状态等,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一般不用修辞手法。如下面一段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婷婷玉立的小树。(《第二次考试》)我上学了,天天小路上走过。天蒙蒙亮,太阳渐渐升起来了。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沿着小路送我上学。我不时地抬头望着奶奶,望着她的笑脸。走到学校,我跑到校门前,回头望去,奶奶的身影还在那里。(摘自学生作文)

第一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描写对象的特殊,体现了写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生动的描写。后面的一段话则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更没有恰当的修辞,过于平淡,是一般的叙述。

正确训练叙述与描写

(1)有人将上面摘自学生作文的例证做了修改,请对比原稿和修改稿,说说修改后的文稿好处在哪里。

修改稿:“我上学了,天天从这条路上走过。当太阳泛起桔红色的光,月亮还在慵然贪睡时,这条笼罩着晨雾的小路,带着迷朦迎着过路人。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沿着这古老的小路送我上学。我不时地抬头望着奶奶。我喜欢她那白色的头发,更喜欢用皱纹雕塑出来的笑脸。雾气沾在白头发上,亮晶晶地闪着光。走啊,走啊,直到小路的尽头。我跑到校门前,回头望去:她伫立在路口,向我挥挥手,然后回过身走了,直到消失在路的尽头……” 修改稿好在既有概括叙述又有细节描写,文章更生动。

自主操练叙述与描写

(1)用比喻描写的方法,让下面的概述性的句子逐渐丰满起来。

“她笑了”(可提供适当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学生操练)

参考答案: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学生互评:略

教师总结:

①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含着泪笑动人之处;

②通过花和月烘托了她的笑的灿烂和娇媚,这样她的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这里给出参照句子和参照要求,通过依次加深法,使思维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丰富。思维的深入再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语言自然变得有表现力了。

③对一个概括叙述的句子,可通过加修饰成份,或通过加修辞手法使之具体生动起来,以克服语言枯燥、表述乏味的毛病。

④小结:概括叙述如何变为生动的描写?——加修饰成份;加修辞手法;加表现手法)

(2)请根据下列情景,以“心理活动”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

情景:在课堂上我思想开小差老师却突然点名表扬了我参考答案:课堂上,老师突然点名表扬思想正在开小差的我,我的感情如骤起的波澜,是高兴,是惭愧,还是内疚?道不清,说不明。

教师明确:扩展语句主要靠有丰富的想象,即具有想象因素的描写。描写的时候,往往不只如实记写所见的情形,而要把想象的因素杂入其中,补充描写的内容。描写带上了想象的因素,便能更生动、更丰富、更富于文学性。作业:

(1)父母与子女时常被看着是对立的两方,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使得下一代在下意识中好像必然地与上一代处于对立的地位。父母对子女的干预哪怕是出于关心和爱的动机,也常常遭到子女无条件的否定。你的实际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想过应该如何与父母共享喜乐,分担烦恼吗?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告诉我们你的经历和体会。

(2)炎炎夏日,白天题海竞渡,夜晚蚊虫滋扰;雨雪霏霏,室外行色匆匆,屋内亲情荡漾。学校生活中有太多这样虽然琐屑却又充满情趣、理趣的生活细节,我们的花样年华过得既充实又无奈。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描写一下自己的学校生活。

要求:

1、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演绎完整的故事情节;

2、既要有关于其他人的“面”上的概括性刻画,又要有针对自己言行举止的的详细描写。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3、要突出人物个性,彰显生活情趣。

(四)《乐在东海之滨》

一件事情,一次活动,如果我们仅是对其作面面俱到的陈叙,是谈不上具体生动的。我们必须对其作具体的描写,1、选准事情

就一次活动而言,并不是整个的过程、环节都能表现中心。写作时,我们必须有所取舍,选定能表现中心的一两件事来加以具体描绘;而不要事事俱写,事事不具体。如这次海边实践活动,哪些事情、场面能表现“乐”呢?是“捉螃蟹”、“踩文蛤”,还是 “打水仗”、“观赏海边风光”?先从脑海中找出来,而后再对其中的一两件加以具体描绘。一位同学写道:

“快来呀,这里有螃蟹。”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争先恐后的向喊声处跑去,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只见班长老练地伸出双手,轻轻地翻开了一片沙土,瞧,一只圆乎乎的螃蟹!他一下子按住了蟹背,捉住了它。我也仔细地观察着脚下,忽然有个什么东西在眼皮底下晃了晃,嘿,又是一只螃蟹!我不加思索,猛地一抓,手到擒来。望着那“张牙舞爪”的螃蟹,我心里充满了胜利感。

“哎哟!”我惨叫了一声。原来这小东西趁我不备,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使劲地甩着手,终于摆脱了它的纠缠,而螃蟹却大摇大摆地横着身子跑进水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小作者紧扣“捉螃蟹”这一事情,细加描绘,具体生动,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欢乐。

而另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我们光着脚丫向大海里走去。有时做几个动作拍几张照片;有时在水里打水仗,真好像是回到了童年。平时在家里碰不到水,在这里玩得满身是水。在玩耍的中间,那海水不由自主地进入到嘴里,让人感到咸咸的。我突然发现他们几个正在沙滩上踢足球,于是便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我们彼此奔跑着,踢着,心里觉得真痛快。”这段文字一会儿写“拍照片”,一会儿写“打水仗”,一会儿写“踢足球”,面面俱到,未能紧扣一件事来加以描绘,也就谈不上具体生动了。

2、写活场面

叙事离不开场面,一个场面的参与者往往有数人,写作时不要用“我”来对场面的人物作一一介绍,而应让参与者在文中“活动”起来,展现各自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换一句话说,要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各自的活动来表现人物,写“活”场面。如:

“啊,救命,我快招架不住了!”“哈哈,你死定了!”„„大海藏起了女孩们的文静,大家尽情地打起了水仗,溅起的浪花在空中飞舞。

“嘿,接着!”胡婕发动周围力量,向我发起了进攻。“喂,站好,我来了!”玲子在我措手不及时又加入了战团。我一见,反正一场“恶战”在所难免,索性“破釜沉舟”,手脚并用,顿时,我的四周筑起了一道水墙。于是第一轮以“眼镜”们的“雾里看花”而告终。我还未来得及得意,第二轮大战又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我终因寡不敌众而溜之大吉。

“快来呀!”沛尖尖的声音传了过来,我不知有诈,忙向她靠近,“啊,不要!”早有准备的沛将一瓶海水赐予了我。浑身湿漉漉的我这才明白,什么叫做“落汤鸡”了。

这一场面,小作者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的刻画,描写生动,显得内容充实而又“乐”在其中。

3、突现自我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事情的参与者,因而“我”应有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我”还应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写作时,我们可以省去罗嗦的陈述(那样太平淡),而改用“我”的一举一动及“我”的心理感受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可大海还只是一条弯曲的地平线的镶边。随着这条美丽的蓝带子的加宽,我的心情渐渐舒畅了起来,我一下子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呼吸急促的我在踏实地感受到海水的一刹那,顿时忘却了所有的疲倦与烦恼。„„我们在海水里奔跑,我们在海水里嬉戏,溅起的水花落到我开心的张成了“O”形的嘴里,咸咸的。远处的天与海相接在一起,仿佛没有了地平线,美丽的蓝色溶合在一起,“天与海本身就是一对恋人”,我记不清是那本散文中的句子了,这时蓦然觉得很对!”这一场面注重写出了“我”的独特感受,有情有景,颇有韵味。

例文一:一袋金元宝春潮文学社:唐建梅

桌子上稳稳当当地放着几只大大的金元宝,我一走进家门,就看见它们正咧开了嘴朝我笑。只是母亲站在一旁,多少有些慌张,用手反复擦着围裙,替我接下了书包。

我不喜欢母亲叠这些纸玩意儿,依旧用一种嘲讽的口气说:“又有什么重大节日了?叠这些东西!”母亲仍然有些慌张,吱吾着:“没……没有,不,有……有。”我径直走进房间,不去理她。

坐在房间里,漫无目的地翻着政治书,心里总是忆起母亲叠纸元宝的样子,一股子窝心的无名火从心底升起。合起书,走出房间,母亲依旧在叠那些我所讨厌的纸元宝,一脸虔诚的样子。我不忍心打破母亲的虔诚,就又走

“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封建迷信是唯心主义,直接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对人的发展的一种反动,会使人失去独立的人格,我们必须坚决取缔之。”政治书上两行醒目的黑体字在我眼前跳跃着,可是我不能去阻止母亲,虽然我心中有点鄙视母亲的做法。

母亲最拿手的本领就是逢年过节替邻居叠一些拜祭鬼神的元宝之类的东西,可我打小就讨厌这些,认为这是丢人的事。母亲也知道我的这些想法,所以每次都是小心翼翼的。

“邻居王叔的小儿子考上大学了,知道吗?”母亲向我问道。这事我知道,一路上还想着呢。便应了一声:“我知道了。”母亲那头便无声了。

我觉得,我该出去玩会儿,房间里有点闷人。走出房间,看见母亲身旁的大口袋里,已经有了一大半纸元宝,鼓鼓的,显得很臃肿。我说了声“出去玩”,便逃也似的跑开了。

去王叔家的路上,母亲那双有点暗淡的眸子又不觉出现在我的眼前。

王叔家很热闹,亲朋好友都来祝贺。王叔还给了我一把糖,我回家送给了母亲。母亲叠的纸元宝已有一袋子了。一袋子纸元宝,有什么用啊!……

母亲轻轻地剥了一块糖,放进了我的嘴里,看见我嚼得滋滋作响,笑了,这才又剥了一块放进自己的嘴里。“可是她仍然只会叠这些无用的东西。”我在心里想。

午饭后,母亲要带这一大袋纸元宝上祖坟去祭拜。我问过母亲今天是什么日子,母亲没有告诉我,好奇心使得我一路偷偷地跟在母亲身后。

“列祖列宗,要保佑我那刚上高二的女儿啊!她可是我们家全部的希望了。今天借王叔家小儿子高中的日子,向你们祈求,保佑我女儿也能考上大学……”

哦,我想起来了,邻家王叔也是用这种方法在他小儿子高二那年祈祷过的。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一袋纸元宝,不,一袋金元宝的份量,懂得了一位爱自己孩子的母亲的心。明年,我也要一样让母亲给王叔一把喜糖。

〖简评〗虽不理解母亲的作为,但理解母亲的用心。在小作者不疾不徐的叙述中,我仿佛看见一个母亲拳拳的心,一个女儿眷眷的心。难得她有如此细致的观察,难得她有如此丰富的体验。

例文二:蚊子,都是你的错春潮文学社:顾忠国

下晚自习的铃声终于响起,吾等小辈如释重负地涌出教室,狂奔宿舍,大有排山倒海之气势。说实话,在课上我们眼睛的上眼皮与下眼皮之间已几乎是零距离,要不是有“老班”压阵,或许早已同周公“约会”了。

两条腿机械地挪动,推开宿舍门,腿一软就趴在了床上,朦胧间第六感官告诉我,嘴巴上有一丝丝疼痛,如针刺般,我顿时意识到可能,不,肯定是遭到“空袭”了。大脑明智地告诉我,不要大惊小怪,以免打草惊蛇。我用手掌如迅雷闪电般拍下,借着微弱的灯光,努力地睁开眼,只见手掌心上有一点血迹和“残肢”。哈!胜利了!我满怀喜悦地又闭上了眼睛。可只一瞬间,我的脸上又有阵阵痛意,原来……,免不了连呼:“蚊子,罪当诛你九族。”

或许是因为我刚才的杀生行为,使得蚊子们对我怀恨在心,这时便向我大举进攻。面对为数众多的敌人,我渐次失去了理智,以衣作刀,乱舞起来。几个回合之后,蚊子们虽然死伤无数,却进攻的势头不减,丝毫不见有撤退的意思,而我由于身上凭空多了许多“包”而慢慢乱了阵脚,难免心生怯意。

此时的我,已经被小小蚊虫折腾得没有了一丝睡意。忽然想起作家陈美华写过的文章:“我们家当然有蚊帐,可有蚊帐也不行,蚊子照样横行霸道。我们这儿的蚊子,生龙活虎像开拓型的企业家,精得像广东仔,滑得像北京油子,个儿大得像东北汉子,吸起血来又像是资产阶级。”唉,君子所见略同啊,“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也难免心有戚戚了。正这样胡思乱想着,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不是狼嚎却酷似狼嚎的声音:“抓不住蚊子的我,总是眼睁睁让它溜走。世界上的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只咬我一个人的肉,吸我一个人的血。”循声找去,原来是“野兽派歌星”吴哥在表演他的拿手好戏。正当众人纷纷诉说蚊子的罪状时,舍长发话了:“还不睡觉,小心被捉。”这时号称“神探”的我似乎听到了轻轻的脚步声,猛然抬起头,借着窗外皎洁的月光,看见了一个黑影,正向着我们的宿舍走来。啊!不好!我连忙发出“敌情警报”,可是为时已晚。“308!还不睡觉?明天到我政教处解释原因。”随着一个威严的声音在门口炸响,我知道来人定是令吾等英雄闻风丧胆的“毛哥”了。同胞们面面相觑,个个呆若木鸡,只等着明天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大家痛定思痛,一致认为:都是蚊子犯的错。

15.叙述我长大了作文 篇十五

今年,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可父母老是说我小,说我还不懂事呢。我很不服气下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长大了。

今天中午,父母不在家,妈妈打电话来让我拿钱去饭店吃饭。我想;我地零用钱是买买学习用品的,怎么能拿去吃饭呢?于是我决心自己做饭,我拿来锅到入一些米,接着拿来少许水洗,反复洗了几便,觉得米已经洗干净了,将他倒入电饭锅里,放好水盖好,最后插上了插座。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把鱼热了热。等我做好饭,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我赶紧拿起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就在这时候父母回来了,妈妈看见我在吃自己煮的饭菜时,高兴的说;“我们的晨晨长大了。

我多高兴呀!因为我终于用自己的行动向父母证明我长大了。

16.低能的叙述:尘埃不定 篇十六

一个时代的鼎革或一种制度的兴替衰亡,无疑是沉重而艰难的史诗性题材。表现这样的题材,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叙述角度或者说呈现工具的选择。就文本的内在要求而言,“全能全知”叙述方式最有结构上的优越性。这种叙述方式具有全方位观照和任意切入的功能,能非常自由而最大容量地呈现复杂社会矛盾和急剧变革,记述宏大场面;同时,迫使叙述和呈现遵循逻辑的秩序,保有理性的冷静、深刻和明晰。所有这些,都是史诗性作品必具的美学特质和必须达到的阅读效果。第二种方式是叙述者(观察者)同时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是行走在此在时空并参与情节甚至主导情节的“我”。这样的叙述角度,虽难有全景式的效果和史书式的厚重,但只要处理得好,能通过“宏大叙事”和“私人叙事”的巧妙结合,举重若轻、见微知著地处理历史题材,往往可在情感力量和悲剧效果方面更擅胜场。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我”既然担负了呈现的介质,客观上就不仅要求“我”是历史转折变革和重大事件的承担者、参与者,更要求“我”是见证者、思考者、叩问者,就必须有起码的正常心智、思考力,用合乎逻辑,或者说合乎外部压力的身心活动和人生遭际来回应历史的牵引挤压,来显示命运后面那家运、国运的必然走向,并提供一个个体思索与应变的理性线索,使之成为维系整个文本之真实性和史诗性的基质。给历史一个傻子,是想让武大管住潘金莲,让历史也跟着发傻吗?

面对“藏人写藏史”的《尘埃落定》,听着据说来自某类“圈内人”(评论家?书商?)的激赏,我差点就要迷茫:是不是我自己的理论尺度和审美标准太老套,或者说根本就过时了?看:人家不仅叫傻瓜写出了史诗,而且这史诗眼看就畅销起来了!

但,天,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傻瓜?在需要傻的地方,“麦其土司家的傻瓜儿子”天生就傻,要多傻有多傻,“一个月坚决不笑。两个月时任何人都不能使我的双眼对任何呼唤做出反应。”每天早上初醒时“常常迷失自己”,不知道“我是谁?我在那里?”……但这个“我”却能从容不迫地在全书中担负起向正常读者叙述的任务。需要记忆力时,他有超常的记忆力,在正常人都很难有记忆的时候,就清楚地记住奶妈来时的情景;在需要理解力时,“我”一面躺在床上,一面能像答题似的为“尼”、“辖日”、“科巴”作工整的名词解释;在需要使情节出人意料或按作者意图发展时,“我”更是神灵附身,从弱智的一极骤变成超验的先知神巫,于是造出种种奇迹,不可思议地幸运,遇到最美丽的女人,不可思议地击败了哥哥,甚至成为“土司的土司”,“想当两个土司的傻子”。更伟大的是,“我”灵魂能站到天穹底下远眺历史,“我”创造了土司王国上的第一个“市场”,硬是从一场野蛮罂粟花战争上嫁接出一个仿佛二十世纪末的让人眼熟的“商业街”乃至市政管理颇为完善的小城镇。“我”和那个来路不明的翁波意西一样莫名其妙地知道土司制度不久就要灭亡……。阿来写得高兴,最后打了个得意的响指,直接把“我”从一个“傻子”完全置换成下凡的神。小说末尾,“红色汉人”肯定了“我是一个有新脑子的人,这样的人跟得上时代”的时候,“我对他们说我要死了”,“我看见麦其家的精灵已经变成一股旋风飞到天上,剩下的尘埃落下来,融人大地……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遭……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但小说叙述方式的失败也在这最后表露无遗:作者借助所谓的“傻子”随意发展控制情节的“残疾特权”,避开对历史演变内在逻辑及必然性的艰难钩沉和理性探寻,而用媚俗的迷人姿势,将已知的历史答案,挤图案一样涂抹到那个风花雪月的老蛋糕上,并加演一路王子落难的故事原型,遂成了畅销书架上“精神与肉体双重流浪”(该书广告语)的景观。其实质却是一种类武侠的流行阅读。低能的叙述,导致了叙述的低能。

上一篇:通用开业祝福语下一篇: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