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2024-09-27

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15篇)

1.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

树立“教师培训”有效性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xx中学教师培训工作经验材料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学校长足发展的需要。为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加大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取得了一定实效性。现将教师培训工作汇报如下:

一、做好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校本培训是一种“为了学校更好发展”、“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培训。我校在培训中,以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为突破口,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生长点,以实践中的经验和理论中的精华相结合为推动力,充分利用学校的主阵地开展培训,针对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形成培训措施,教师在培训中,综合素质得到了切实的提高,真正的增强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1.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体现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学年初学校组织教学校长、教务主任、学年主任、教研组长、集体备课组长共同分析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现状,掌握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以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师德的进步、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开展了我校教师培训工作。

理论学习:学校为校级领导、中层管理者、教研组分别征订了《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黑龙江教育》、《班主任之友》、《家庭教育》、《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期刊。依据教师的需

要及所提供信息,为教师征订报刊和书籍供教师自学使用。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及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编集我校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装订成册,人手一本。学期初,共收集文章及心得体会32篇,从中精选了16篇,学年组、教务处组织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针对每篇文章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学期末,将教师的学习心得进行梳理再装订成册,让全体教师互相学习,这样既督促了教师的学习,又保证了教师学习的真实性,定期组织教师观看有关教师成长的影像资料,先后观看了《做卓越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做会培训教师的教师》讲座,使教师理论学习更具有实效性。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直作为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一个突破口,为了让校本培训的理论精髓与教师的实践经验更好地结合,我校开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活动。注重集体备课过程管理,备课组在认真研究教材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形成个性教案。为检验集体备课的效果,每学期组织不同学科开展一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安排主备教师上课,其余教师听评课,围绕课例进行交流研讨,重新形成本课的教学策略,指定一名教师上课,再进行第二次研讨,形成最佳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研究教材形成教法,相互听评课,实现了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达到同课异构、同课异思、同课异彩的效果。每学期安排一次公开课活动,不同学科确定授课人选,通过听评课及研讨,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教师及学科的教学特色。

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科示范课活动,让教师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艺,促进教师的成长。组织开展中青年教师大讲赛活动。加大表彰、奖励、宣传力度,在整体提高的同时,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设机会,提供舞台。

3.做好教师基本功培训工作。

依据教师成长的需要、学生培养的需要及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教师五项基本功的培训项目,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力,考试命题、成绩分析及学情分析能力,教材分析与教案形成能力,网络知识与应用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引导教师注重五项能力的形成,通过活动培养教师五项能力的形成,为教师搭建平台促进五项能力的形成。组织教师开展演讲、说课等比赛活动,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在听评课、赛课中,注重教师新课导入、课堂语言的运用及课堂激励评价语言的使用等方面的评价。为教师搜集整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的学习借鉴材料,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与他人相处,处理好师生间关系,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能正确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种压力,从而使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疏导能力得到提高。学校加强了考前命题的指导工作,通过每一次月考,检验教师的命题能力。在成绩分析及学情分析中,增强教与学的反思总结能力,提升教学能力,通过说教材、评教案、知识体系测试,培养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能力。装备电子备课室,为教师网络学习与研修提供条件。安装电子白

板,让教师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工作。组织教师开展课件制作、电子白板操作比赛,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4.引导教师教育科研深化教学改革。

教育科研是课堂教学实践的延展和提升。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质疑能力为核心,我校在“十二五”之初申报并通过了国家级子课题《优质课堂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与教学技艺运用的研究》。我们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构建优质课堂,探索一条师生共同成长的可行之路,提升我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5.专家引领,提升我校教师培训质量。

县教师进修学校中教部、师训部、干训部、科研所等部门经常深入我校进行听课调研,分类指导,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意见及建议,形成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为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艺的提升提供了理论的支撑,使我校教师培训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学竞赛活动。为了给校本培训注入新的活力,开阔校本培训的视野,提升校本培训的档次,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让教师走出去取经学习,积极了解掌握各方面有效信息,为教师争取名额,选派更多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培训,为教师提供参培中的经费保障,减轻教师参加培训的资金压力。组织教师参加国家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全员参与历时两年,提升了我校

教师信息教育与课程整合能力及现代教育理念。组织全员教师参加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国家项目培训。先后选派石敬坤老师参加 “全省中小学学科拔尖人材培训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培训班的学习,于虹老师参加大庆市明星骨干教师上海英语培训班的学习,柏秀华、齐虹文老师参加大庆市骨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的培训,王艳萍参加TIP口语训练北京师范大学培训班,林莹老师参加黑龙江省骨干教师第十四期英语培训班学习,石敬坤、包凤权、陈亚梅、黄丽宏、石晓婷参加构建“高效课堂理念”省级培训班学习,吴永红老师参加东三省生物教师教学研讨活动,石晓婷老师参加了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学习,刘丽霞、付娥、杨英成参加了黑龙江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教师脱产置换培训活动,刘丽霞、付娥、林媛参加了省文科团队教研竞赛活动。几年来学校先后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达300余人次,省级培训350余人次,市级培训256余人次,县级培训385余人次,累计投入资金40余万元。学校被确定为全县校本培训基地,全县中小学干部培训基地,并已承担了黑龙江省农村教师进“名校”培训工作。培训人员的选择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受训者培训后形成参培体会,将培训时获得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分享给全体教师,变被动参加培训为积极踊跃参加培训的局面。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为教师提供参赛的条件和支持,变应付任务为积极努力、取得好成绩的局面。

三、合理构筑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有效性。

构筑培训激励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成果转化机制,为教师

提供培训的时间、经费、信息、资料、设备的保障,通过机制的构筑,为教师成长注入了外动力,增强了教师自主成长的内动力,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四、积极进行培训后的反思总结,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每次校本培训、外出学习培训,培训者及受训者都要针对培训进行积极的反思总结,通过反思总结达到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创新、有所提高的目的,从而引领我校教师更加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加关注专业精神的培育,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拓展,更加注重专业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五、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使我校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稳居全县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xxxx等荣誉称号。

以上是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点滴做法,请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

2.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二

一、研修工作站的培训特点

1. 根据学员自身特点, 量身定制研修计划

到80中学工作站研修学习的一共7位学员 (包括英语、历史、地理3个学科) , 教龄都在10年以上。工作站在了解学员所任学科、执教年级等信息后, 根据第80中学对应年级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特点, 为每位学员都安排了一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都是学校十分优秀的骨干教师或者年级组长, 个性特点鲜明且教学成绩突出。教师在教学上对学员悉心指导, 学员全程参与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进站的前两周, 学员首先需要上一节公开诊断课来展示他们自己的原始水平, 同时也是帮助指导教师更快地了解学员特点, 发现他们平时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且容易忽视的问题, 进而为他们制定详尽的研修计划 (见表1) 。学员进站后的思路更加清晰, 提高研修学习效率。

由于很多学员所学专业并非所教学科, 学科专业知识有待加强。针对这种情况, 工作站充分听取指导教师建议, 在尊重学员意愿的基础上, 推荐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专业书籍进行阅读并且需要不定期的与指导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争取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提高学科专业功底。

2. 观摩与实践并行, 有效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观摩是整个研修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学员学习最直接的途径。指导教师在研修计划中要求每位学员一学期听课数量不少于60节课, 而学员们也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不仅按时进入自己指导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还主动要求观摩学习其他指导教师的教学, 一个学期下来听课数量远远超过计划要求。

课前, 指导教师会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告诉学员;听课时, 学员会认真思考, 回想自己教学时会如何处理, 对比自己的处理方式与指导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 这么处理的闪光点和局限性在哪里, 是否可以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还有哪些环节可以改进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与体会在听课的过程中都会记录下来;课后, 学员会就自己记录下来的想法与疑问和指导教师进行交流讨论, 指导教师在充分听取学员的想法后给予指导与解答。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内容。它既是对上一周教学效果的总结, 也是对下一周教学内容的讨论——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统一教学进度。以地理学科为例, 每次备课活动会以专题的形式展开研讨, 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节, 主讲人负责分析和归纳本节的知识点, 提出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上易混淆的概念, 同时有针对性地配以目标检测习题。当一名教师提到某个重点内容时, 其他教师会认真记录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大家各抒己见, 资源共享, 经过认真讨论确定教学重点以及解决方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大家共同制定计划, 统一进度。每位教师则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调整, 进而形成体现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学案和教案。有些学员反映由于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 在学校得不到重视, 整个初中年级只有一位地理老师, 无法实现集体备课。因此在第80中学参与集体备课不仅让自己在专业上有很大收获——更深地挖掘教材, 拓宽思路;而且更被第80中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探讨、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氛围所感染。

学员在经过大量听课、参与一系列教研活动后, 就要准备讲一至两节研究课。在上课之前, 指导教师首先会让学员独立写出教学设计, 同时帮助他们检查专业知识方面的瑕疵。例如:一位地理学科的学员在讲“北京市的天气”一课时, 对天气概念的主要指标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还没有讲清楚。经过指导教师的及时提醒, 他才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吃透。另一位学员在教学设计上显得十分平淡, 整节课几乎都是平铺直叙的讲述, 此时指导教师建议“可以再增加一些学生活动,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或通过观察、分析中获得知识, 并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以及人对自然 (天气) 的观察、认识过程。”这一点拨, 学员不仅感觉自己的课堂活动丰富了, 而且思路也比以前更加清晰了。

此外, 第80中学每学期都会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 家长和教师可以进入学生所在班级同他们一起听课学习。学员们也利用这个机会听了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公开课, 可以说进行了全方位的学习。学员们普遍反映“工作站真的为我们农村教师搭建了一个可以和城区名校名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 摆脱了家庭和工作负担, 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尽管这段时间日程安排很密集、学习很辛苦, 但真的收获非常大, 很多教学方法以前从没想过。”

3. 专业学习, 参与城区教师进修活动

学员进修期间, 教育学院与教师进修中心每周会聘请名师专家开展讲座、或者特、高级教师讲示范课、教研员解读考试大纲等。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涉及教师的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管理、教学管理等与教师成长息息相关的多个主题。学员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被专家和名师那种精湛的教学艺术、高站位的学科视角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样的进修活动不仅让学员开阔了视野, 加深了对学科本质的理解, 而且也使他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体会教师这份职业的内涵和价值。

二、研修工作站的培训效果

1. 学员职业素养全面提升

研修工作站的这种培训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培训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与学员的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尽管有些学员也参加过城区的一些教研进修, 但每周一次的活动让大家普遍感觉不解渴, 而且不够深入。学员在正式进入工作站以后, 每天都可以和指导教师面对面交流, 同时在指导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 学员的教学理念也会显著提升。在与学员们的访谈中, 笔者了解到由于多数学员来自偏远的山区学校, 学生层次相对偏低。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的教学水平也逐渐退化, 思想日益封闭, 最终导致停滞不前, 认为自己原有的教学水平足以应对学生的需要。而工作站的这种研修方式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直面城区顶尖学生、顶尖教师的机会, 重新唤醒他们的学习激情。

一位英语学科的学员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写到:“以前我讲解阅读理解时, 就是逐字逐句的翻译, 根本没有认真思考过做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是怎样的。还总埋怨这么掰开揉碎的讲, 为什么学生的阅读成绩还是上不去?现在终于体会到了教学真的是要授之此‘渔’而非彼‘鱼’。”

2. 指导教师教学相长

指导教师在工作站指导学员的这段时间也感到受益匪浅, 用“双赢”一词表达了他们的收获。在访谈的过程中, 一位指导教师谈到:“有人天天听课, 无形中也在督促我不能懈怠, 每节课都要认真对待, 而且课后还要与学员交流, 有理有据地说出设计思路, 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另外, 每位学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需求, 帮助他们在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 就要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不断打磨自己的指导方法, 逐渐积累培训经验, 这也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提升。除此以外, 农村教师身上那种特有的朴实、刻苦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在一起工作学习的同时, 也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

三、收获与思考

笔者经过近半年的追踪研究, 参与了教师研修工作站的所有活动, 与学员们一起体验了教学的各个环节, 感受到了指导教师的个人魅力。在工作站期间, 笔者听了多个年级、多个学科的课。因此, 在获得与其他学员同样的提高之外, 还收集到了更多的课例和更加广泛的信息。与此同时, 为了让项目组及时掌握工作站的运行情况, 使培训模式更加完善, 笔者与指导教师积极配合, 及时督促学员的学习进程, 不断与他们交流沟通, 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并且每周向项目组汇报工作站运行情况以及需要调整之处, 利于项目组更具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确保工作站的正常运转。

3.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桐梓;中学;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人们对终身体育思想的不断领悟。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桐梓素质教育和体育基础改革发展需求。以中学体育教师为出发点,对桐梓中学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的目标、模式、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一、桐梓中学体育在职后培训的可行性分析

1.从当前的现状出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分析中学体育的基本特征,具有特殊性、特色性,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对中学体育培训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开发中学体育培训市场,以促进中学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已成为中学体育产业工作者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条件的改善、生活的安逸、生态的破坏,使越来越多的人变嫩、变弱,疾病趁机吞噬着一个个群体的生命,人们对体育健身的参与,为中学体育培训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消费条件。

2.国家相关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决定。目前,中学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引起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被列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时代的发展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如何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以促进中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使我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新型体育工作者,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桐梓素质教育和体育基础改革发展需求,以中学教师为出发点。

3.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工作在“三个面向”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大了改革与发展的力度,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势头。主要原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种因素不是齐头并进,而是呈现某一因素的突前性,主观因素起决定的作用。

二、中学体育教育职后培训的目标

随着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也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性趋势,体现了培训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性:当前,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往往重学历、学位或晋升等级资格。在培训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逐步转向为更新、拓宽教师知识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能力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反之,有少部分体育教师有一种消极的思想,侥幸的心理,仅仅为了毕业证、学位证去学习和培训。笔者认为,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主动为体育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其中,思想观念的提高是根本、知识更新是基础、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针对性:以拓宽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以改进教学教育实践为主要目标。

三、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模式

1.教学模式。现在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教学模式主要有:(1)在培训者指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2)有利于进一步的交流、合作、研讨提供充分的机会和充足的时间;(3)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该模式不仅是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是老师能力评价的一个指标;(4)现场教学结合模式,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进行分析、讨论,当前所需解决的问题,并作为方案策略,此外还可采用“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改革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针对一定职后培训需求而产生的、各有所长,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突出针对性,以便获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组织模式。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组织模式可采用:(1)体育教学与培训相结合,融为一体;(2)学校本位模式,根据学校和教师的目标和发展的需求,以学校为教学培训基地或教学培训点,从而可缓解工作与学习的矛盾;(3)“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它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实用的。总之,不管采用任何方法及组织模式,总的目标都是以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提高体育教学专业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在中学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管理体系的建成,有利于中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进一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需求。

四、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

1.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的重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桐梓中学体育教师对职后培训内容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侧重点进行,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学能力培训呼声最高,其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再者是实践技能。

调查表明,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师对培训课程体系的需求由重到轻的顺序依次为:教育理念一现代教育理论一现代教育方法一从事科研方法一教育科学知识。

2.中学体育教师对职后培训内容中专业知识的看法。对于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内容中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设置,要突出、能达到、拓宽、强化、加深、更新、完善专业知识的目的。一防止、二避免、三缺乏新意。

五、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评价

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的目的是要及时纠正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偏差,调整思路,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内容和方式,才能提高质量,使职后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目标发展,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者,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与经验,能进行批判性反思,在这过程中,对他们这种情况进行评价时,就得根据年龄性别特征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首先在教学管理方面采用“学年学分制”、“学时制”、“学分制”。其次,考试内容“理论与技术均考”。再次,可采用分阶段的形式进行测试,能及时更全面的反映出教师教学的能力,也可采用开卷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

六、影响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情况分析

1.家庭反对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比例。在所调查的全部家庭中,母亲反对,父亲同意的占25.6%,父亲反对,母亲同意的占4.8%,子女反对的有2.1%,子女同意的占28.9%,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家人们受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女性对子女的责任感、保护感及期望值要高于男性,她们不希望子女从事比较艰苦的运动训练。

2.家庭反对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年龄。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家人年龄主要集中于30~50,50~60岁这两个年龄阶段,因此,将其分成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两组人群,50岁以上家人反对的要高于50岁以下的家人。

笔者认为,受年龄的影响,家人对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反应更为敏感,对事物容易产生偏激的看法。

3.中学体育教师经济收入不同的影响。教师的传统收入与其职后培训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经济收入偏高与偏低教师对职后培训反对率低,分级为42.9%、40.2%,而收入是中等的体育教师反对职后培训率较高,56.2%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经济收入较高家庭教师考虑精神生活的丰富,自然也包括追求体育运动训练的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实效。

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家人对教师溺爱较少,保护程度较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多地主张顺其自然。调查发现,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主要是工人和农民家庭(其中只有一个体育教师有固定的收入工资占40%)。他们对体育教师一般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受社会各人次的喜欢。

4.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对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影响。家人的文化程度结构与所持态度密切相关,随着家人文化程度的升高,不同的比例逐渐增大,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的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开拓的视野,对某一事物所蕴涵的价值可作深层的思考,并且能全面把握。然而,调查结果都与此相反,高文化程度家长的反对率反而高,因此,我们应该看到高文化程度家人的态度对体育教师在职后培训产生的消极影响。

七、结论

1.当前桐梓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体育教师自身能力提高,知识更新等的需要,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及体育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性。

2.桐梓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目标是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等素质,同时以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及体育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适应21世纪中学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3.桐梓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教学模式可采用:组织模式、远程教育培训等模式。

4.桐梓中学体育职后培训内容侧重于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和科研方法和教育科学知识、专业知识方面注重科学的知识更新,体育教育技能与方法,体育教育实践及体育教育的问题研究能力等模块。基本能力培训方面要加强的是: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组织管理、获取新知识、掌握工具、训练竞赛、实践操作等能力。

5.桐梓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评价方式应不同于职前培训,评价过程要根据培训形式的不同而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6.影响桐梓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一些因素和分析:(1)家人反对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比例;(2)家人反对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年龄;(3)中学体育教师经济收入不同的影响;(4)文化程度不同的家庭对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纲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1-60.

[2]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4(1):17-22.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2-247.

[4]刘义兵,张大均.试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在职教师培训[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35(5):57-60.

[5]孔文清.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6-9.

4.中学生物教师培训总结 篇四

虽然我从教九年,但我觉得在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还远远不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培训,教授们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 培训班的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些优秀课例,给我们创造一些真实、具体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及理念的渠道。使我们能真正吸取他人的经验。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农村教师,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多么的神圣与艰巨。

在培训过程当中,我所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流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我认为,保持这种心态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对今后工作的态度。我积极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来不断的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这中间有欣慰、也有惭愧。下面就以我一学期的培训和半年的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对于一个农村教师的我,根本不知道如何上网,更不用说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了。但是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而现在的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教学中,我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生物标本制作,还与开展昆虫名称的认识比赛。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既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求知兴趣,也增强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容易被感知,人获得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获也越大。因此,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实地参观、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课外科技活动把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的渗透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通过的努力,我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迎合学生好奇心强的特性,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把课堂与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为主,让生物课的范围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积极地承担学校的生物公开课任务,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二、立

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生物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我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的班级在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也多次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三.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尊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看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是最基本的,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二、对学生未来负责。对于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教师所传授,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4)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四、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静下心来想想,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是否无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物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生物教学。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他们相比较有一定差距,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不断地觉醒,才能立足于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虽然我本人处在信息相对落后,设备相对欠缺的农村,但我并不气馁,只要我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价值,我相信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也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凭着自己对教学的热情,总是在实践、在钻研、在进步、在创造。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佳绩,为我校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我也相信共同的学习一定会造就共同的进步,祖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5.2012年中学教师暑期培训总结 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炎炎夏日,挥汗如雨。可是,我校40余名中青年教师在骆校长的带领下,鏖战酷暑,苦学本领,为今秋的教改打基础。到今天为止,为期10天的暑期教师培训就要胜利结束了。

回顾已经过去的10天时间,我们虽然没有空调房间的舒适,虽然没有麻将场上的热闹,虽然没有妻儿老小的幸福私语,但是,我们却感受到了从学习中传递出的快乐和收获。每一天,不管是烈日燃烧还是暴雨倾盆,不管是家事国事,我们都能够排除干扰,按时到校认真上课。培训课堂上,我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培训课堂外,我们热情讨论,积极展望。这一切,让我们这些组织者感动着,幸福着,并对我校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如果要我在总结中非要说出个子丑寅卯,我想,那我就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目的明确,准备充分。

其实在很早以前,学校就决定在今年暑期开展一次电脑培训,来解决困扰众多老师的课件制作问题。第二,上半年,县教育局要求各校在今年秋季学期广泛开始高效课堂改革,所以,高效课堂培训也迫在眉睫。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丰富我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确保下半年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学校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暑期培训,主要内容就是计算机培训和高效课堂培训。

教务处为了组织好本次培训,江校长先后组织教务处成员、各位讲课老师召开四次会议,明确落实每个人的职责和任务,并先后多次检查、讨论每位老师的教案、讲稿、课件的准备情况。负责计算机培训的陈钊和李志刚老师,连续工作三四天,将所要讲授的内容,不仅准备充分,而且讲解细致精彩,辅导到位。而负责高效课堂培训的老师也是阅读大量资料,深入理解“永威模式”的实质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长达上万字的讲稿,在课堂上带来了精彩的分析

和讲解。这些老师的讲解,不仅让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电脑应用技术,也让我们对高校课堂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除了教学上的准备,王金安校长带领的后勤团队也给我们的暑期培训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培训前,王校长就带领郭锦荣师傅、李志刚老师安装八部电扇;培训期间,厨房的各位师傅更是战高温酷暑,给我们制作出了精美的饭菜。我们本次培训的成功,有一半的功劳是他们的。

二、管理细致,参与度高。

本次培训是在暑期进行的。学校也知道,经历了漫长的一学期,到了暑期确实要休息一下,也有的老师也将部分家庭事务安排在暑期进行。但是,考虑到下学期的教学,特别是考虑到与大家休戚相关的学校发展大计,学校还是毅然决定在暑期组织培训,因为,除了这个时间,我们根本没时间为下学期的教学改革做准备。因此,学校在7月底的全体教师会上就通知了8月份的培训事宜,然后组织教务处和总务处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前面已经说了,教务处为了确保培训效果在培训前曾先后四次召开会议,总务处在王校长的带领下,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了将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档次,骆校长亲自出面邀请教研室杨荣堂主任和清水河中学陈群鹏老师来给我们做讲座;教务处将每一天的工作安排到人,并负责组织和管理;教务处陈柏林主任、李志刚老师更是细致地制定好了培训方案、ppt制作大赛方案、点名册、会标等相关内容,并及时组织上课,天天点名,做好详细的记载。

在10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参训老师除了特殊原因之外,都能够及时参加学习,无事从不请假。比如骆校长,从第一天的培训到今天,除了有一天上午到教育局参加会议之外,其余的每一次都按时到堂参加学习,并及时对我们的组织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今年暑期我县教育界的纷乱境况中,骆校长坚持和我们一起学习,从不请假,这种敬业精神和对株林教育的热爱值得我们钦佩!还有江校长、陈校长、王校长,他们年轻力壮,思想成熟,业务精湛,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可是他们没有去跑官要官,而是静坐在这酷热难挡的电脑教室里,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心里装的只有株林的教育和株林老百姓子女的前途和命运。其实,不仅是我们学校的领导是这样,这十天来,能够积极参加培训的所有老师都一样,你们都是热情好学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值得我们株林广大百姓敬仰和赞美的人。你们才是保证这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真正脊梁。

通过陈主任的统计,我们本次培训有骆校长、毛正泉、张金寿、陈志超、张丹青、何少东、吴庆元、汪立军、杨满堂、张焕丽、游拥军、王芳、江志平、王金安、陈文育、陈昌盛、李明、叶开生、宋林、潘芳敏、陈建香、汪美凤、陈艳云、课程林、程鹏、李志刚、张育林、张河共计28位老师全程参与了10天的学习,但是也有王海军、陈文艳两位老师只参加两个半天的学习,还有黄莉、程超、张俊杰(这三个人请假)、陈佳欣、陈美华共计5位老师没有参与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的老师,我们要表扬,要奖励,而对于未参与学习的老师学校将严肃处理。

三、学习勤奋,效果显著。

本次学习条件艰苦,但是,全体学员都能积极参与,勤奋学习。比如在电脑培训的5天内,每一次课堂上,都有老师积极发问,积极练习,可见各位老师的求知欲非常强。同时参与学习的年轻教师,都是大学毕业,计算机水平都很不错,原本不需要参加这几天的学习,但是他们仍然坚持参加学习,并不断给中年教师提供帮助,值得肯定。在8月5日组织的“ppt制作大赛”中,比如李明、张学武、柯建军等一二十位老师都来到学校微机室,认真制作课件,一有问题就立即向李志刚老师、吴庆元主任等高手请教,他们也是有问必答,仔细传授。

后一阶段的高效课堂培训,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片空白。通过杨主任、陈群鹏老师的讲座、五位老师对“永威模式”的细致分析以及观看的一系列视频,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下半年的课改有了明确的方向,清晰的认识和基本的物质储备。尤其让人感受深刻的是,课外时间,大家讨论的不再是麻将扑克,而是新理念、新教法以及大家对未来的展望。

本次培训,我们先后组织了“ppt制作大赛”和“导学案制作”两个活动。ppt制作大赛,共有35人参加,34人上交了作品。作品质量相当的高,用李志刚老师的话说就是“效果好得出人意料”“参训老师的幻灯片制作水平,完全可以适应下半年高效课堂上课的需要,只要以后多加练习,个个都是ppt制作高手”。作为辅导老师的李志刚老师、陈钊老师,打心里高兴。我是8月6日下午接到作品集的。一打开第一号作品,我就惊呼:“质量太高了!我都不知道如何扣分!”我还调侃李志刚说:“我们失业了,以后再没人找我们制课件了!”

8月12日(昨天)组织的导学案编写活动,大家参与也是相当的积极,除了新增的几个请假之外,到校的35人全部顺利完成了导学案的制作。不能熟练操作电脑的部分老师就手写。从上交的导学案质量看,虽然是照葫芦画瓢,但都像模像样。我想,只要假以时日,我们下学期的课改一定可以逐步成功推进。

四、株林教育,任重道远。

我前面已经说过,今天坐在这里学习、开会的人,都是值得尊重值得敬佩的,因为,大家有良知,有爱心,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心里还装着株林百姓,还把株林百姓的子女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正因为如此,大家才在炎天暑热里坚持学习,求得进步,争取能够更好的为株林人民服务。

是的,我们的肩头责任重大,我们的使命无比沉重。但是,仅仅依靠这个暑假的短短10天的培训是解决不了的。我们面前还有很多的困难,我们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变革,我们还有太多的幸福需要争取。这就需要我们的领头雁高瞻远瞩,需要我们全体同仁努力奋斗。

在总结的最后,作为一个在株林中学勤奋工作了14年的人,我想对这段青春年华做个总结:14年来,我挚爱着株林教育,并贡献着我所能贡献的一切,但是,我却活得很苦,很迷茫,很不幸福。

在我的面前,我看到了我的前辈;在我的后面,我在看着我的后辈。可是,如果我们不幸福,又怎能教育出幸福的下一代?又怎能期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呢?(录自教育专家李炳亭的讲座《为什么要教改》)所以,对于株林中学今后的改革,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为了追求属于我们的幸福,除了改革,我们还需要什么!

6.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六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教师教育向校本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的校本培训应该把激发教师自觉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培训的责任感,调动教师发展的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教师自主发展、自我培训作为终极目标。针对以上认识,结合期初制定的校本培训计划;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的各项教研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管理,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富庶中学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管理与监督。

2、制定计划,建立制度:根据本校实际,由教导处负责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富庶中学校本培训计划》,并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学期中抓落实,注意收集图文资料,定期总结培训情况,及时调整培训策略等。

3、分工明确,协同合作:我校的校本培训有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业务培训等等。每项培训均有专人负责,且从人员、目标、内容、形式与安排、考核方面做到落实。各分管领导既各司其职,又协同合作,形成“齐抓共管”之局面,使校本培训工作成为我校工作的一大重点。

二、拓宽思路,分类提高,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一)加强师德建设

以师德促师魂

加强师德建设,本学期主要围绕开展“师德承诺”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通过学习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开展的“学楷模 树新风”活动,以及各种先进师德的材料,做到全面学习,全面渗透,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从思想上提升教师们的师德素质;第二阶段是自查提高阶段,通过教师自查自纠,发放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社会调查等方式,查找教师思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本学期还组织教师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的活动,教师们通过学习讨论,使全体教师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做到荣辱分明、目标明确,树立“以良好师德为荣、以不良师德为耻”的师德荣辱观,塑造教师的灵魂

(二)以“实”为核心的新课程培训

新课程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它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广大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实质,尽快成为新课改主力军,我们组织了以“实”为核心的系列新课程培训。

1、知识积累:每单周四为全体教师的集体学习时间。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学习了《结合新教材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等文章,使老师们明确了教育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新课改下老师应该怎么办?教师们还自学了《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这本书,意在不断提升广大的教师“内功”,促其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理念。

2、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着“听课也是一种学习”的原则,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语文、英语、历史、生物等教师参加省、县级的优质课的听课学习,使老师们在听课的同时,学习授课教师的风格和经验,并写出了听课感受,间接地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定期进行校内的随堂课、研讨课、展示课活动,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充分挖掘他们上课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形成课堂教学特色。并先后举行了“青年教师课堂展示课”、“学校名师展示课”、“语文、数学与英语复习课研讨活动”锤炼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4、研讨探究:新学期,分别组织了八、九年级教材研讨活动。教师们提出了许多新课改中的难题,并相互探讨研究,初步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学期末,语文、数学教研组分别组织教师观摩了林月和吴峰、陈秀霞等老师的复习课,并针对如何搞好复习、在复习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给老师们较好的进行复习打下了基础。

(三)以“扶”为核心的骨干教师培训

1、搭台子: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想尽办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如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老师能安心学习。为促进英语老师的专业成长,派全体英语教师参加县级组织的“周末流动课”的学习。

2、压担子:骨干教师的成长靠实践,我们适时下达任务,让他们在实践中谋求成长。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他们在各项活动中都展示了富庶中学优秀老师的风采。

3、引路子: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习或交流,给予经常性的指导或帮助。本学期,利用开学一个月的时间狠抓骨干教师培训。包括深入课堂听课与集中培训两大方面。深入课堂听课主要看其新课改落实情况,以此带动全校教师的成长。

(四)以学科整合的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各科教学驶上了快车道。多媒体的运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现在我校的中青年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熟练进行上传、下载,教学课件的运用使多媒体与学科得到了真正的整合,学校还制定了《关于使用电教手段的有关规定》,对使用电教设备上课的教师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加分。使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又得到了提高,并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取得合格。为检验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电教组还组织了青年教师电子教案评比活动,促进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

(五)以“强”为核心的班主任培训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为此我们大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为目的进行了培训。培训中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本学期,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了《善待“后进生”,做到“四个十”》、《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写好操行评语》、《学习〈中小学生守则〉》等十余篇文章,并要求班主任老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班主任水平。另外,学校制定《班主任考绩档案》,每学期考核一次,这样使班主任在培训中提高,在培训中增强才干。

三、存在问题: 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抓得比较实,各项比赛、交流活动乃至集体学习均在实实在在地进行,但还缺乏科学性与正规性,今后我们要向此方面发展,逐步走出科学化的校本培训之路,并创办自己的特色。

校本教研带来了教师之间的和谐氛围,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学会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学会了交流,在虚心中学会吸纳,在领悟中学会调整,在合作中获得成长。今后,我们学校将乘着校本教研的东风,在课改的浪潮中努力拼搏,更好地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工作做得更好。继续以校本培训为突破口,不断探求我校校本培训的新模式。

学习使人进步,相信能就一定能成功

7.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七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推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1]。与教育信息化密切相关的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运用教育理论及各种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仅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而且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教育技术中,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技术在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经过黑板到多媒体的演变,如今进入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英国中小学的应用潜力获得认可,随后世界各国纷纷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根据市场调查统计,2009年,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我国销售量达6.7万台,全年实现109%的高速增长。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的应用开始出现普及之势。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到2011年底,全区的中小学共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1206块。其中,中学608块,小学598块,平均每所学校约15块。随后,西城区的学校还在陆续配备这种设备。

技术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的是一种有效手段,技术能否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使用它。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我们对西城区(北区)的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8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54名教师反馈了调查结果,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7.5%。经分析,我们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一点儿都不会的占18.5%,只会交互式电子白板基本功能的占66.67%;从未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占22.2%,简单使用的占55.6%;94.4%的教师希望参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培训。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技能培训需求53.7%,教学课例观摩与研讨66.7%,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81.5%。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培训需求是十分迫切的。

针对上述情况,为满足教师的需求,我们设计开发了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培训课程,以提高学科教师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师培训也称为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教师为了适应角色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适应教师教育工作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参加各种具体的学习活动来促进教学行为、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的改善[3]。具体说,以中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以专业化发展为培训目标,以在职进修为培训形式,以专业理念与精神、专业技能与能力、专业知识与经验为培训内容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活动被称为中小学教师培训[4]。教师培训主要是通过培训课程的形式来实现。在设计与开发培训课程时,需要关注以下的知识。

1. 影响学习的三大因素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知识背景和动机是影响人们学习的三大因素。人们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一个人已获得知识的多少即知识背景会对其今后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知识背景可以帮助人们更快更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动机能够使人产生欲望,引发活动。对成就的渴望能够激励人们的学习。价值、信心和情绪都可以影响动机。当人们认为某项学习越有价值时,其学习动机就越强烈;适度自信的人具有最优的学习动机;积极正面的情绪可以提高学习动机。

2. 成人学习的四项关键原则

关于成人教育的研究有很多,但自20世纪初以来,以美国的林德曼和诺尔斯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成人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诺尔斯提出了成人学习的四项关键原则[5]。

自愿。成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内在的。当他们意识到所学知识很重要、很需要时,就会敞开心扉,打开思维,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我们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成年学习者可能遇到的某个问题、为成年学习者提供一个尝试的机会,或让成年学习者看到通过学习可以得到职业领域和个人方面的发展时,自愿的原则就能简单实现。

经验。所谓经验,是指成年学习者所具有的知识背景。当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经验相符合时,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成年学习者可以借助经验理解掌握知识,他们的经验是架设在新旧知识间的桥梁,是丰富学习的资源。

自主。成年学习者喜欢自主决策。自主决策过程中的心智活动可以极大地促进学习,使决策者更加注重决策的结果。因此,当成年学习者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学习的效果会达到最好。

行动。成年学习者是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参加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立即应用到工作中,并为实现这种知识的应用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否则所学知识就会被迅速淡忘,学习的效果自然会下降。

3. 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教师培训课程指为教师进入岗位后参与学习活动而设计、编写、开发的课程。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包括培训课程的需求分析、培训课程目标的确定、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培训课程活动的组织、培训课程方法的选择、培训课程的评价和培训档案的管理七个环节。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开发流程(如图1)。

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 研修项目宗旨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研修项目》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项目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 研修项目的组织模式

本项目由学科专家、学科骨干教师和教育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团队,以讲授、自学、小组讨论、课例研修和教学实践等形式开展培训。以教师参加本项目的出勤情况和教学实践的成果作为评价考核依据。

3. 研修项目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架构

教育技术能力由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媒体应用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四种能力构成(如图2)。其中,技术手段和方法——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教育思想、观念和理论是教育技术的指导思想;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则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是教育技术的目标。

4. 研修项目的内容

(1)教学媒体应用能力的研修

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现状;学会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基本功能;掌握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的制作方法。

(2)教学设计能力的研修

观摩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秀课例,掌握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3)教学实践的研修

开展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探索在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的方法;开发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资源。

5. 研修项目课程

研修项目的培训课程包括五个单元,主要内容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及课件制作、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秀课例展示、教学实践活动和总结交流。具体安排如右表。

6. 研修项目的评价

本项目的评价采用柯氏四层评估模型,评估的重点在“反应”“学习”和“行为”三个方面。在反应方面,以记录参训教师的出勤情况作为评价的起始点,结合问卷调查,测评参训教师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在学习方面,通过参训教师在网上回答问题——“通过培训课程的学习,您有哪些收获?”评估参训教师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在行为方面,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优秀课例的展示、区级交互式电子白板公开课的观摩,促进参训教师将培训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内化为教学技能,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学习理论和诺尔斯的成人教育学的指导下,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采用了“基本课程+案例教学+教学实践”培训模式,期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参训教师的积极性,结合他们的经验,使其真正参与到培训课程的学习中,将获得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中,最终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

8.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八

【关键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影响因素

引言

如今,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关键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教育改革风靡全球,对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严、更高的要求〔1〕。在国家教育战略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中学骨干教师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规定,诸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和《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说明国家已提高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在此环境下,尽管河南省也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继续再教育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的实施措施,但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培训缺乏具体性和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形式采用统一供给式被动灌输,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增强实用性,同时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教师培训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提升河南省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找出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存在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各级体育师资培训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有效开展体育师资培训可以促进河南省中学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对象定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系统查阅1990年至今中国期刊网上与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相关的文章、报纸,查阅与之相关的政策、法规,力求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调查法

访谈法:对具体实施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各高校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就研究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认真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问卷法:以参加2008—2012年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千人培训的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共发放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5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为925份,有效率为97.4%。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逻辑方法。

1.2.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做常规数理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对骨干教师和教师培训概念的界定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对骨干教师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定义。但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文件中对骨干教师的概念规定为:骨干教师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教师群体中,职业素质相对较高、在教育活动中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教师。并且通过培训,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使其快速成长为教学专家、学研带头人或骨干力量。从这个定义来看,骨干教师指教育系统中相对优秀,并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任课教师,是通过一定程序推荐和选拔出来,并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定的优秀教师,其评定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级、校级〔2〕。由此看来,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排头兵,突破中学新课程改革屏障的爆破手,是我国中学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他们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是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具体来说,中学骨干教师应该是教学一线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掌控教学过程,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作为骨干教师,最为重要的是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吸取、总结经验,并将自己的总结经验很快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另外,对于教师培训的概念而言,它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的教师培训是指教师教育,以前称师范教育,包括职前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培训;狭义地讲,是专指在职教师的培训,又叫教师继续教育。在西方,教师培训被称作“在职教师教育与培训”〔3〕。教师培训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学术和人格的发展〔4〕。从上述两个概念的定义上看,教师培训就是在社会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前提下,对中学在职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层次、各形式的再充电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其在教学上能及时掌握知识更新的进程,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2影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因素分析

2.2.1学历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有42%是通过全日制高等教育取得的最高学历的。同时,调查还显示,这些全日制高等教育学历中以大专学历比重较大。所以,这些体育骨干教师要想发挥更大的能量来助推河南省中学体育的发展,他们必须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继续进修和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36%的教师是通过自学取得最高学历的,另有22%的教师则是通过函授进修等途径获得最高学历。从这组数据可以说明,这部分中学体育骨干教师更需要专业的培训和继续进修的机会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现有的事实证明,有效的培训能较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综合能力,促进体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有效的实践科研研究对解决中学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学校管理层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调查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自己对本职工作的态度〔5〕。调查显示,学校非常重视体育工作仅占18%,这类学校一般是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比较重视体育工作的占调查学校的25%,这类学校一般是重点中学,学校领导对体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重视程度一般的占调查学校的26%,这类学校一般是非重点的公立学校,学校管理层较为侧重学生文化课成绩,以确保充足的生源;还有31%的中学不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学体育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片面地追求学生文化课成绩提高升学率的现象严重存在,体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意识较为薄弱,使得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调查中还发现,中学体育教师办公的场所——体育教研组,跟其他文化课教研组相比,地位低下,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待遇。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一大部分中学体育教研组没有自己的期刊阅览室,教学研究得不到相应的支持,这也是目前中学体育发展相对社会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2.2.3学校对参加培训教师的奖励考核因素

目前,河南省中学在对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的计划考核调查中发现(见表2),在对教师培训中有计划和有考核奖励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30%;而有计划、无考核奖励的占调查总数的43%;还有27%的中学对教师培训没有安排,更没有考核奖励。现实的问题导致河南省中学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成绩的好坏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每所中学所重视的主要问题。在访谈中还发现,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上得不到重视的原因还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首先,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使每所学校把文化课看成重中之重,体育是偏门,可有可无的思想严重存在,它是影响中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学校体育教师的地位偏低,国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最后,体育师资力量短缺也是体育教师得不到经常性培训的因素之一,很多学校不能按国家要求配备体育教师,导致一有教师培训,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展。

2.2.4其他主要影响因素

表3显示,目前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工学矛盾,其次是学校不支持,再次是经济负担重。有些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更多的还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支配下要求教师上好课〔6〕。带着这种疑问,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领导不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其主要原因是在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会影响教学安排,同时也增加经费支出,学校领导往往以学校经费困难和师资不足为由不愿意派教师参加培训;此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参加培训后个人想法会增多,会获得更高学历,然后想远走高飞离开学校,从学校层面讲,还怕学校留不住人才;最后,我省中学体育教师特别是农村和山区中学的体育教师自身工资较低,如果参加一系列培训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增加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这也是一部分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原因。

2.3加强河南省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

2.3.1建立健全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切实落实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健全的保障机制。第一,应明确体育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接受一定学时和一定层次的培训,这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有所保障〔7〕。第二,还应提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体系、培训方式和要求。第三,应明确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院校和教师所在学校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与分工。第四,应加强教师进修院校基地建设目标和具体措施。第五,应解决落实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经费问题。

2.3.2实行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制度

目前,实行城市与农村,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轮岗支教是一项不错的政策。因为它能促进优秀教师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同时也为教师创设相对公平的培训条件和成长环境。此外,要成立市和乡镇考评小组,分别对申报市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乡镇中学体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教师进行考核评定,并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教师进行认定。此外,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认定不宜搞终身制,应定期申报评定,并实行不合格淘汰制政策〔8〕。

2.3.3进一步完善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奖励制度

鉴于现实状况,希望中学领导层对体育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发放适当的室外上课津贴和加大体育类书报经费的投入等措施来激发体育骨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学校的感情。学校的发展决策是给体育骨干教师定期提供外出进修深造机会,或者给予适当的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假期的政策,让其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教研任务,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可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用于资助鼓励骨干教师的论著出版和研究工作,进一步激励、提高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

2.3.4整合培训资源,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培训者队伍

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要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成效地开展,就必须做到根据培训要求,一是聘请当地著名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或进行专题讲座〔9〕;二是从河南省各市地教学一线的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以及各培训机构及教科所教研员中选拔一部分人员担任主讲教师,对这些主讲人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授课内容、形式、方法,与被培训体育骨干教师结成帮扶对子,确保培训质量。

3结束语

众所周知,教师质量是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教师学历的提升对增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河南省体育骨干教师而言,提高自身学历的最大障碍主要体现在培训常态化、经常化得不到保证,进修费用保障不足,一部分中学对体育骨干教师进修的关注度不高。这种现状要求河南省各个中学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使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到培训中去,以适应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学校要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积极鼓励体育骨干教师参加各种知识技能培训,以此来增强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此外,施训单位和受训学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和受训教师自身的经济状况等因素对河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河南省中学教学改革的稳步快速发展,相信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的继续学习培训工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

〔2〕周慧.骨干教师培训评估的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3〕〔4〕张红学.新课改背景下对体育教师培训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13.

〔5〕宋金美,朱磊.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成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74-77.

〔6〕李国玉.河南省小学体育骨干教师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41-143.

〔7〕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方案》的通知〔Z〕.教师〔2004〕327号,2004.6.

〔8〕李清民.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特点、差异与培训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1).

〔9〕张惠春.湖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3):27-28.

9.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九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校本培训工作,全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反思,不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着从回顾、反思与总结出发,从研讨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组织了2011年暑期教师培训。

一、培训时间

8.22日-8.26日

二、培训内容

1.校长做教师培训动员报告。

2.各校长解读教育局相关文件。

《固安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管理的规定》《固安县教育局关于严禁公办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规定》

《固安县教育局评选“十佳学科名师”“十佳班主任”“十佳师德

标兵”活动的实施方案》

3.组织教师观看专家专题报告的录像。

天津大港五中刘炳昭校长构建健康校园文化

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回归母语

4.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做好开学之前的教学准备工作。

为期五天的暑期教师培训已接近尾声。我校全体教师83人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这次培训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品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这次培训很有必要。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只要一环,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暑期培训,离不开教材培训、课程标准解读、离不开专家的指导等。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构建教育新理念,促进新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体上说,本次培训非常成功,我们老师的参训率几乎达到100%、参训热情也很高,老师们参训期间能够遵守学校制定的考勤制度、评价制度,通过观看视频、分组研讨、发表评论等形式,老师们接受了一次素质教育的深度“撞击”,对于教育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在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评价观、课程观、教学设计观等方面有了新的看法,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是随着培训的深入而逐步深入的。这些对暑假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有利的、对于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组织方面看,我们自上而下都加强了领导,制定了有关制度和纪律,有专人负责,这些是培训得以顺利进行且使培训获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本次培训有这样几个特点:参加人员多,投资大,教师参训热情高,培训效果好,教师收获大。

尽管老师的参训热情很高,但是也有认识不到位的情况,有的老师存在着认识不清的现象,存在着糊涂观念,如果不是有制度,很难想象培训的效果如何。

2011年暑期教师培训总结

固安县马庄中学

10.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

根据县教育局暑假对教师进行培训要求,我校积极组织安排全校教师的培训。学校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培训,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热情高涨、积极参与

教师们认识到教育的日新月异,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35名教师不顾酷暑,分别于7月15日、7月25日、8月10日、8月25日到学校多媒体教室认真培训。无一名人员迟到、早退,教师们认真听取培训内容,并不断记下笔记,他们用高度的热情和事业心去汲取新知。

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7月15日在多媒体教室听取了“魏书生讲座”。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管理班级的经验给教师们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大帮助,教师们一致认为这是很重要的经验。7月25日在多媒体培训了新课程理念,教师们又一次重读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是原有基础的反复锤炼。教学教研组几名教师积极发言、讨论,并探讨如何使新课标走进课堂,如何摆脱走老路、穿旧鞋的模式。8月10日学习了王庆春校长的主题教研,面对主题教研这个新课题,教师们去掉表面、深入挖掘其本质,并相互交流,探讨出了主题教研的新路子。8

月25日在辛会计的讲解下,教师们又涉入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知识产权知识”。对于知识产权的国际作用、经济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们积极讨论发言,并且以做题的形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四次培训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品位,给教师们新一学期的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教学这个大课堂上教师们以高度的事业心把新课程理念引入课堂,积极参与课改。各小组的主题教研也以各种形式在每个课堂有效展开。

这次培训给了教师们一次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我校教师在这次培训中,更新了思想、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使课改的步伐又迈进了一步,教师们在思想上、实践上有了质的飞跃。

11.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观念滞后、培训目的不明确

在对农村地区高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在教学中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成绩也不会差,而有的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很好,这就使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的必要性产生了质疑,认为培不培训都一样。一些教师随大流,认为别人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自己不参加不好看,但对这项培训真正要达到的目的认识不清。

二、培训方式单一,存在着“一刀切”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很多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很感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也能把信息技术同教学结合起来。但是由于培训方式的过于单一,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统一培训,这种做法不能有效针对教师所教学科进行专门的指导。在培训过程中,教师逐渐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失去了兴趣。在对教师培训时,大量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时可以同时进行,但是要把信息技术和学科内容进行整合时,培训者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都举出实例,只能选取两三个学科进行演示,这就导致其他学科的教师失去兴趣,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需要进行培训设计。这就导致教师不能充分进行实际操作,在培训结束后,教师可能在自己制作课件中遇到很多问题而无法解决,严重打击了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兴趣。在这种单一形式的培训结果下,教师不仅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得心应手,更别说在学科之间进行迁移运用了。

三、师资力量薄弱

在农村地区高中学校,很多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这就要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在农村地区,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很多学校都不是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是一些对信息技术比较感兴趣的学科教师。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只是对信息技术感兴趣,自己钻研获得的能力,在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时,他们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上远远不如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多操作的表述不是很标准,这就会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对一些理论不明确,对一些操作了解不深刻。在这种培训下,一些培训教师空有技术,但教学能力不强,不能把这些技术知识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而有的培训教师自己对信息技术的操作都不过关。在这种仅仅是应付形式下的培训,教师获得不了真正的能力。

四、学“不致用”

学以致用,才能使所学知识能被充分地掌握和理解。要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结果得到很好的运用并使活动坚持下去,就应为教师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很困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目的是服务教学。而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后,要么是学校硬、软件资源的短缺,无法运用计算机去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参培教师有劲使不上;要么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术与教学出现严重的断层。长期如此,教师所学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就会被遗忘,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致使许多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迷茫和困惑。我认为,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上的“空中楼阁”,亟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1)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中小学面对现代教育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不够的,应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不足。例如,争取学生家长的赞助,挖掘学校自身潜力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软件输入资源库,使之完善和不断地丰富,以此优化设备,为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搭建舞台。(2)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为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使教师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学校的硬件设备来进行教学,学校应该有意识地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并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这种激励下,教师才能从思想上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重视起来,在行动上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总之,提高农村地区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实现信息化教育的前提。在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时不仅仅存在以上问题,还有很多地区和思想差异产生的问题。例如,高水平能力的信息技术专门机构的缺乏、培训中只重视形式忽略成效等都是影响农村地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提高的因素。在素质教育中,农村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发展的道路还很长,学校和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建立真正有实用的信息技术培训机构,使教师通过培训不仅能获得理论上的理解,还能在操作上进一步提高。通过进行正规、针对性强的培训,教师能在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能避免过度运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失去学习重点,有运用、有取舍的情况下不断完善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结合。

12.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二

1、中学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理论的研究

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需要, 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目前学校体育教育贯彻的是“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强调“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是强调教育要有连续性和整体性, 即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连接起来, 使各种教育机构走向一体化;把教师的各个阶段连接起来, 使体育教师各个阶段的发展持续不断。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教师的培育也应突出这一主题。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是提高办学效益和体育教师培养质量的需要, 我国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主要由师范类高校承担, 少部分由其他途径培养, 比如, 体校、体工队和体育特招生等。师范高校培养的体育教师学术水平较高, 但缺少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培训主要由部分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承担, 教师对从业内容较为熟悉, 但是理论水平相对较低、专业技能较差。此外, 职前、职后培训机构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有很多重复现象, 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因此, 只有把职前职后的教育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资源共享, 才能提高办学效益。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是配合师范教育“升级”的需要, 当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已实现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目前,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也正在向这一方向努力。我国的师范教育正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 有条件的地区开始向“一级师范”过渡。很多省、市的中师也通过转型或升格等形式逐步向“二级师范”甚至是“一级师范”过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机构的改革也在加速开展。教育学院与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合并、联合办学是其改革的主要形式。这在机制上解决了体育教师培训质量问题。

2、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现状

学历是衡量教师学识是否渊博的一个重要标志。学历结构的优劣、学历层次的高低是评价教师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河南省216名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的统计结果显示。入职时学历:大专32人, 占10%;本科学历最多, 144人, 占66%。从现在学历看, 硕士从无到有, 已占13%的比例;这表明目前体育教师需要职后进修, 提升学历。职称结构是否适合非常关键, 良好的职称结构对一个单位教师队伍建设非常有帮助。通过调查, 结果显示, 河南省8.8%的体育教师具有中学高级职称, 40.7%的体育教师具有中学一级职称, 47.2%的体育教师具有中学二级职称。中学三级职称仅占2.7%, 数据表明:高级职称所占的比例较小, 中学一级、中学二级所占的比例较大, 职称结构还不尽合理, 这可能与体育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差有关, 也可能是因为晋级职称指标太少有关。性别结构也很关键, 太极端和太单一都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 被调查的几所河南省中学中, 体育教师整体性别结构上以男教师为主, 男性教师189人, 比重占87.5%, 女性教师27人, 比重占12.5%。男性体育教师多于女性体育教师, 这也和体育教育专业中男女性别的比例呈正相关。然而作为女性体育教师, 特别是青年女教师, 在生育阶段会减少参加学习的机会, 这一点是需要女教师关注的问题。

3、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机构与形式

教师职后教育机构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职后教育质量的高低。在调查中发现, 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机构的选择顺序为高校、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本单位和其他单位。众所周知, 高院和教育学院是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首要选择, 这些机构具有丰富的培训资源, 能提供较丰富的器材、场馆、设备, 能更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训练的需求;能把握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培训中心是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主要的场所, 但是不少培训中心并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师教育这个专业的长期性, 体育教师教育的所有阶段必须要统一, 不能只关注职前教育, 而忽略了职后教育。河南省大部分中学体育教师认为职后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比较合理。然而, 由于相关组织部门越来越复杂, 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缺少针对性, 教师想学的内容学不到, 已经掌握的内容安排的不少。通过调查显示, 认为职后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太合理的中学体育教师, 占总体比例的38%, 还有7%的体育教师觉得不合理, 可以看出, 在职后体育教师培训上, 应该能让老师们在内容上有更多的选择, 形式上不要太过单一, 这样才能让他们学到想学的东西。

中学体育教师对自己实际教学中所遇问题, 以及自身不太熟悉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又必须面对的, 对于这些内容, 是非常感兴趣的。另外, 和实际教学相关的更为深层次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也是大部分教师所关注的。河南中学体育教师对在教学中实用性的培训内容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根据调查, 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及技能、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体育学科知识、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知识和技能等这五项继续教育内容是河南中学体育教师最感兴趣的内容。调查显示, 体育教师认为职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也迫切需要参加, 不过限于培训教师水平, 信息不对称, 能够选择的教学内容十分有限, 非常影响培训效果。

根据统计的结果, 科研是中学体育教师最想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晋职称是, 都面临较大的压力, 而现代化教学信息技术、传统单项技能和新兴体育项目也有较多的选择。通过对教师的走访了解到, 河南省高中体育教师对职后教育形式选择机会比较少, 基本上是能够参加的就尽量参加, 参与的职后教育形式总体上依次为教育部门各种培训、学校统一组织培训、骨干培训、远程教育、函授或夜大。其中教育部门各种培训的参与比重最大, 占31.94%、学校统一组织培训占14.81%, 参加函授、自考这种职后教育形式能够拿到学历、学位, 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的途径。不过, 由于课程设置单一, 教学内容重复, 实际上, 这种形式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帮助有限。即便如此, 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大部分还是选择这种职后教育。学校组织的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这些形式参与的人教少, 首先学校组织的培训次数较少, 其次骨干教师培训只能极少的老师能够参与, 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意义不大。教育部门的各种培训是中学体育教师最经常参与的形式, 这些培养形式具有丰富的培训资源, 能提供较丰富的器材、场馆、设备, 能更好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训练的需求;能把握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能有更好的培训效果。

4、对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建议

根据调查分析, 依据河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存在的实际问题, 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优秀中学体育教师的考核体系, 从目标、标准和指标三个层面上将优秀教师的概念进行详细分解, 把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目标统一起来。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应实现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养的一体化, 校本培训与院校培训的一体化, 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培育的一体化。加强职后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化和分类化, 体育教师的培育应走定向与非定向培养培训相结合之路, 其依赖于培养培训机构的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加强。切实改善职后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采用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摘要: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是教育, 而教师在教育环节中是最关键的一环。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有一支高素质, 厚功底, 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证。青少年的体育能力、健康意识应该从小培养。对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运动能力和技术的掌握, 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面提高整体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素质, 不但要聘用技术过关、责任心强的体育老师, 而且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也成为重要的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教师,职前职后

参考文献

[1]周青, 巨妮娟, 杨辉祥.职前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程设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4 (4) .

[2]董翠香, 霍军.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评价人文性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32 (2) .

[3]张晓铁.中学体育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2006.

13.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三

为了保证本次校本培训有步骤、有实效、有创新,成立了以学校专业优秀教师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各学科为单位的培训小组。本次培训的内容包括:区教研员唐峰权专家的讲座、体育教师潘忠福的简笔画培训、青年教师说课及微型课展示,以及体育技能交流展示等。内容一:区教研员唐峰权专家的讲座

唐老师运用专业的体育素质与个人丰富的体育课堂经验,从需要怎样的体育课堂教学进入,明确体育与健康的性质,让我们重视技术教学,强化体能训练,以“课课练”的形式,增强学生体质。

内容二:专业教师潘忠福的简笔画培训

通过潘老师对体育简笔画的专业讲解与示范,使原本以肢体表现为主的体育课,增添了几份艺术色彩,也明确了简笔画的应用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内容三:青年教师说课及微型课表演

在体育组组长陈龙老师精心的安排下,通过对青年教师现场精彩说课与微型课表演,全组成员的学习与探讨,为以后同样的比赛打下坚定的基础,加强四中体育在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内容四:青年体育教材技能交流展示

一场精彩的技能研讨赛在风雨操场拉开帷幕,各位老师都拿出各自的绝活,输赢不分胜负。在激烈的比赛中,也存在许多技能之间的差距,这次活动让我们明白了,各自技能的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

总之,在此次校本研训中,我教研组做到了边学、边研、边讨,使培训与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教研组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真正使这次学习成为推动我校体育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14.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四

本培训实施方案

按照会教发2013408号文件第三条的要求,于2014年春季开学前举办为期8天的校本培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教师的假期业务培训,胜利完成学校春季开学的各项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会教发2013408号文件等文件要求,本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习中央文件精神,继续坚持高效课堂建设,提升教师有效学习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以“立足校本、全员参与、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为原则,创新培训模式,优化管理机制,积极构建开放灵活的培训格局和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为全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组织领导,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1.组长:白建雄

2.副组长:和宝华 张金钟 宋汉一

3.组员:杨 骞 王志忠 王江龙 李生禄 徐国俊 张理忠 禄文夫 侯

志广 宋海禄 康 雷 高 亮康静玲 王彦莉 李满政 魏小

龙 路炳仁 各学科备课组长

三、培训时间

2014年2月18日—2014年2月25日(共8天)

四、培训人员

全体教职工

五、培训日程及内容

1.师德师风建设

①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②学习“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

2.七、八年级主要学习“高效课堂建设培训手册”,新课标、教材的学习与运用。要求:

①注意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在通识理论的基础上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②把高效课堂建设的理论、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三者紧密的结合,以备开学两周的课为学习载体,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的形式,备好开学前两周的课,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3.九年级结合中考考点,以备开学两周的课为学习载体,研究2014年中考方向,各学科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备课的形式,备好开学前两周的课,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4.后勤辅教人员,准备好开学的一切后勤保障。

六、培训期间考核

1.参培教师出勤考核,实施签到制和学校领导谁是抽查;

2.培训任务考核,教师及时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学习体会等培训

材料上交到指定的地方;

七、培训期间要求

1.本次校本研修活动目标任务明确,考勤制度严格,大家要按时

签到,做到无迟到无早退。

2.培训期间,不准上网聊天,不准玩游戏;

3.如有特殊情况,不许请假。

15.中学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总结 篇十五

在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多元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进程中,外语,特别是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已成为我国未来公民的必备素质,英语教师担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新型外语人才的重要任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谈到外语教学质量时指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素质(章兼中,1997),因此,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外语教学质量之影响不言而喻。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恶劣、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公民外语素质普遍较低。外语教育投入不足和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西部地区外语人才培养的两大难题。

为提高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西北师范大学在实施了2007年教育部委托西北师范大学“送培进疆”新疆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又承担了教育部2008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其中关涉英语学科教师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拟就本次国家级培训中外语学科(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之处进行厘梳,期冀对今后我国外语教师教育和发展之有效模式加以探索。

二、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师培训(教育)范式之回顾

(一)外语教师培训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刘润清先生在Jack C. Richards & David Nunan主编的《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英语文献中,师资培训(teacher training)这个概念已变化三次。即教师培训、师资教育(teacher education)、师资发展(teacher development),还有一个中性词教师培养或教师准备(teacher preparation),这里不再赘述。Steve Mann(2006)认为这几个概念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但也有细微差别:师资培训主要是介绍可获取的方法并使教师熟稔语言,教师当前普遍认可的一系列概念和术语,尤其以培训者呈现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为典型特征。Parker也指出“完全不合格的教师教授语言的时日将屈指可数,但仍有相当多的低水平的语言教师存在,只能对其进行职后培训”(Parker, 2004)。Steve Mann也认为“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师资培训的概念不会受到挑战,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培训是外在的——一种已被接受的方法”(Steve Mann,2006)。但从广义上讲,无论是“培训”“教育”还是“发展”,其目的都是围绕“教师”这一主体以促进其从不成熟到成熟、从新手到专家的逐步成长的过程,正如Lange(1990)所说,在英语教育文献中,教师发展指教师在智能、经验及教学态度上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三个词汇所暗含的对教师培养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以及侧重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当然,也有许多学者没有对三个词汇的内涵做详细的划分,将它们等同起来,互换使用(贾爱武,2003)。

(二)当代国内外关于外语教师培训(教育)之三大范式

国外语言教师教育三大模式经历了从匠才/学徒模式(the craft model)、应用科学模式(the applied science model)到反思模式(the reflective model)的发展过程(Wallace, 1991)。

匠才/学徒模式即经验教师告诉新手做什么而且演示该如何做,新手通过观课和模仿向经验教师学习,最后形成教学专业能力,如图1所示:

应用科学模式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专业培训或教育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一种方式。学员教师从专家学者的讲授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的成果,然后将它们应用于教学实践,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从理论到实践模式,如图2所示:

反思模式强调教师将专家的理论研究与自身的实践相融合,并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个人的认知体系,即通过“行动中的反思”(reflection in action)形成“行动中的理论”(theory in action)。在外语教学领域,间接获得的知识即理论知识一般包括英语史、语言学、学习论、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育学、英语教学法等。由实践产生反思和由反思推进实践形成的连续反思回路成为语言教师专业能力呈现动态发展趋势的动力源,如图3所示:

上述三种模式中,匠才模式突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经验层面的训练,无法应对当今科技知识剧增时代对教师教育的要求;应用科学模式虽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将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并且“科学”的结论并不能解决复杂的专业困境问题;反思模式比较折中,把教师的科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经历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为教师反思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准备条件,该模式也重视学员教师本人以及他们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自身作用,但主体活动的个性化使个人反思的经验结论存在着与群体共享的矛盾,而且对每个学员教师而言,很难找出一种适合他们个人反思活动的框架结构。

三、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实践及评价反馈

(一)注重培训前期的需求调研和培训方案的设计

在本次国家级培训启动前,负责外语学科教师培训的学科专家带领相关培训人员深入兰州、庆阳、陇南等地,同当地外语教研机构人员、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座谈,并发放问卷,了解基层外语教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及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本次外语学科教师培训预备方案,然后在省教育厅师范处确定了参加本次国家级培训的外语学科学员名单后,将培训预备方案和需求调查表寄发给每位学员,征求其意见和建议,并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做了详细整理,作为修改预备方案和设计培训内容与活动的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一线调研和二次问卷的基础上,对预备方案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的方案反馈到教育部师范司,听取意见,进行第三次修改调整,从而形成本次培训的执行方案,最终的培训方案和内容以模块形式设计和出现,下文另有论述。

(二)多元化培训团队组建及学科专家负责制

有了好的培训方案,还需有高水平的培训团队去实施。我们根据国家级培训和外语学科培训方案,认真选聘培训者(见表1)。

同时,我们采用学科专家负责制,由西北师大外语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专家担任学科培训负责人,从需求分析、方案制订、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本学科负责;尤其是在学科负责专家的带领下,每个参与本次培训的培训者进行集体备课,并向其他培训者展示和说明自己的教学安排与设计,集体研讨,不断完善,形成集体智慧和合力;这样避免了教师培训中培训者各自为政的现象,也避免了培训内容和方式上的重复或矛盾,从而保证了学科培训的整体、系统和有效。通过这一合作过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培训必须是培训者全员参与、协商、交流、研讨和帮助的过程,那种一人一讲,互不干涉的培训,只能导致培训的低效甚至无效(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2007)。

(三)模块化的培训内容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模块一:课标与教材(curriculum & subject matters) 本模块具体包含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解析与研讨、课标实施中的问题梳理与研讨、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梳理与研讨和不同版本英语教材之比较等版块,旨在使英语骨干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了解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从而形成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

模块二:经验与分享(experience & sharing) 该模块主要由英语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教学问题梳理及解决新课程教学问题对策等版块组成,旨在使骨干教师共同分享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经验,梳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探讨开展新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与问题研讨的策略与方法。

模块三:观摩与研讨(observation & discussion) 本模块的主要素是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语音课等课例观摩与研讨,通过真实感知课例并开展研讨,使骨干教师以课例为“案子”向“镜子”“引子”转变,即启发其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不再是“挑刺”评课,而是从课例关照自己的教学,进而引发对不同课型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本真的思考。

模块四:专题与探究(issues & inquiry) 该模块主要由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策略及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版块组成,旨在使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及与时俱进的教学观、教师观和课程观等理念进行深刻反思,进而提高对外语教学的宏观把握和反思能力。

模块五:设计与展示(design & performance) 本模块主要涉及英语课文教学活动、单元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活动及中小学衔接教学方案设计与展示等内容,使外语教师能以实际案例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掌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的原理与途径,反思和探究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及方法。

模块六:对话与交流(dialogues & communication) 该模块也是培训内容接近尾声的模块,包括与一线英语教师和课改研究者的对话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总结与交流,意在帮助学员教师梳理培训期间的学习内容,并同其他同行和专家展开对话,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有效的教师培训,必须使教师能够主动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这就需要在培训中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本次培训中多元化的培训方法具体包括参与式研讨、对话与交流、专家讲座与解疑、现场学习与课例观摩等。

专家讲座也是教师培训的方式,但不应成为主要方式。本次培训中,专家讲座只占了10个学时,仅占总学时的1/8(共80学时),分别是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解析、不同版本英语教材比较、新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教学整合、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方案等,而这些讲座也都是基于需求调研和分析而设计的。

同时我们也考虑到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突出了参与式培训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现场学习、课例分析、对话交流等多元化形式,充分体现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与实效性,以调动骨干教师的主动探究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对本次外语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评价与反馈(以初中英语班为例)

参加本次初中英语学科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为45人,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4份,收回率为97.8%,现将本次培训效果评价反馈分析如下:(见表2)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在培训方案的设计方面,有42人认为很好或较好,比例高达95.5%,无一人认为差,这说明本次培训方案赢得了参训教师的高度认可。培训方法的多样性方面,有42人认为本次培训方法丰富多样,比例占到95.5%,仅有2人认为一般,占5%,无一人认为差;说明本次培训在方法的选择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国内外语教师培训方法和模式积累了经验。同时,有37位骨干教师认为理解了培训内容,对自己的教学有信心,占84.1%;有7人认为一般,占15.9%;无人认为差;有36人认为能将此次培训中学到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占81.8%;有6人认为这种可能一般,占13.6%;还有1人认为不能将培训中的理念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这说明大多数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及对今后教学的指导作用还是认可的,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可能受现行考试评价体制的影响,有15.6%的教师不能确定落实培训中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等。

最后,42人对此次培训整体感受和印象认为很好或较好,总计占95.5%;2人认为一般,占5%;无人认为差;由此也看出,基本上全体参训教师对本次外语教师国家级培训给予了高度认可。

四、结语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下一篇:美国共同核心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