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2024-10-12

《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共13篇)

1.《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篇一

黑龙江省肇州县兴城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粤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自然界的碳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性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会说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

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 尝试分析具体问题,能通过初步自主探究获取知识 通过初步试验探究形成科学学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二氧化碳与人类的关系 初步学会科学利用二氧化碳等资源

辨证看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1.4 重难点

二.重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难点:由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三.教法设计

由于初三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移,他们习惯于依靠感性来认识事物,因此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四.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请说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思考,书写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评价 【引入】

碳燃烧或者是与氧化铜反应均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一种气体,与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入二氧化碳课题。

用powerpoint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活动】讲述:人和动植物的呼吸和燃料燃烧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那么请思考下列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 2.多些行不行? 3.没有行不行?

4.为什么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看教材第86页二氧化碳的循环图,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

展示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试验5-5] 将两个一次性水杯固定在一根铝条的两端,放在铁架台的铁夹上,调整两端长度使其平衡,然后将二氧化碳迅速倒入一端的水杯中,观察是否保持平衡。

【学生活动】看书第86页最后一段,并分析上述试验现象。【教师活动】展示干冰的图片和干冰的趣味化学实验

【学生活动】 1.实验 向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半瓶水迅速拧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2.看教材87页第一段,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3.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与氧气比较。

氧气 二氧化碳 色态味 密度 溶解性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教师活动】1.演示[实验5-6]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思考问题。总结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二氧化碳是否有毒?

(2)在进入深井或山洞时,应先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活动】看教材第87页,思考上述问题。

【教师活动】讲解。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很重要。人体中也需要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呼吸器官的正常的工作,如缺少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会减少,多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也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但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

【学生活动】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活动】实验

实验1.取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约2mL稀盐酸,再加入10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2.另取一试管,向其中加入约2mL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再加入10滴石蕊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3.将实验2的溶液分成两份,加热其中一份,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活动】讲解实验中的两个反应。【学生活动】总结: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O +CO2 =H2CO3 H2CO3 =H2O +CO2↑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否正确。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学生活动】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这个反应的重要应用。【学生活动】趣味实验

(1)向盛有二氧化碳的饮料瓶中倒入约5mL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将瓶盖拧紧,用力震荡,观察现象。

(2)打开瓶盖,再加入约5mL的盐酸,轻轻震荡,观察现象。

(现象:加入氢氧化钠后瓶子变瘪,加入盐酸后有无色气体生成,瓶子又鼓起来。)【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并对比与石灰水的反应得出结论。

CO2 +2NaOH =Na2CO3 +H2O Na2CO3 +2HCl = 2NaCl +CO2↑+H2O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材88页的讨论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2)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看书。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88-89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干冰的妙用”,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教师本人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学习,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认识化学神奇和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课堂小结】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反馈练习】为使学生的知识顺利迁移,设置如下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不是冰, 可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很稳定。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意大利有个山洞,人们把它叫做“死狗洞”,狗进入这个山洞就会死去,人进去了却安然无恙,人们都说洞里有个妖怪叫“屠狗妖”,有一天科学家波曼耳来到这山洞,他想解开“死狗”之谜。波曼尔拿着火把走近山洞,只见洞顶有许多倒挂的钟乳石,地上长有许多石笋,波曼尔把火把接近地面,这时火焰渐渐变小,最后熄灭,波曼尔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屠狗妖不就是二氧化碳吗?他不仅会杀狗,它还会杀人呢!”

(1)这一故事中表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上面说到“二氧化碳还会杀人”,是不是说二氧化碳有毒呢?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呢?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在进入深井或深洞的底部时,应先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证安全。课后思考题:

1.如何用三种方法将空气和二氧化碳区别开?试用三种方法鉴别O2和CO2 ? 2.设计实验证明“雪碧”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的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走出课堂,调动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加深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布置作业】教材第92页2、4、5题,使巩固所学知识。

2.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反思 篇二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好概念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以下是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关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概念中定义标准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首先要抓住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教师对概念论述时的关键词要准确把握,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这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定义标准是“纯净物”,且“只有一种元素”。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又如,“溶解度”的定义标准有:(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2)指明“溶剂的质量为100g”;(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克数”。这四个限制性语句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标准,缺一不可。

二、比较概念内涵间的关系

将概念的内涵俩俩比较,确定它们间的关系,防止混淆。概念的内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化学反应和分解反应,前者包含后者;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如纯净物与混合物;交叉关系,如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又不是,同样,有些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有些也不是。运用图示可以表示如下:

1.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2.对立关系或并列关系:

3.交叉关系:

三、运用脉络法归纳概念

归纳可以使学生心中有“一览众山小”之愉悦感,容易做到胸有成竹,举一返三,触类旁通。脉络法是常用的归纳方法。如物质分类概念可归纳如下:

在脉络中,结合“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抓住概念的定义标准而不易混淆。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是大多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在黑板画出了物质的分类脉络,问学生:“张家的孩子姓什么?李家的呢?”学生很快回答:“张家的孩子姓张,李家的孩子姓李”,我又问“从黑板上的脉络中看,化合物是谁家的孩子?”学生非常兴奋,齐声回答“是纯净物家的”,“那它该姓什么呢?”。“当然姓纯了”。这样,枯燥的化合物概念就在欢声笑语中跟混合物区分开来了。

四、正反例证比较,使概念更加清晰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举正面例证,再从反面来讲,举出反面例证,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接着举出正面例证:H2O,CO2,MgO等都是氧化物,反面例证:CaCO3,(NH4)SO4,KMnO4等都不是氧化物”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在习题中形成概念,纠正错误

做题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做题可以形成概念,纠正错误,还能训练思维方法。例如为了形成“元素”、“分子”、“原子”“化合物”, “氧化物”等概念我选用了以下习题:

(重庆中考题)今年5月12号汶川发生大地震,为了支援灾区防疫,我市紧急生产过氧乙酸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是C2H4O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A.过氧乙酸中含有三种元素

B.过氧乙酸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C.过氧乙酸是化合物

D.过氧乙酸是氧化物

(重庆中考题)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 )

A.都是氧化物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通过适当的练习,学生对所学概念就会由模糊变得“恍然大悟”,利于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德化学概念。

六、在结构关系图中形成概念

物质结构的概念是很难准确形成的。我画了结构关系图,并说明对物质结构的描述要做到“对应逐级”,不能“越级”不“平级”。 “越级” 描述和“平级”描述都是错误的。这里的“对应”是指要分清“物质由分子构成呢,还是原子直接构成”。这里的“逐级”是指关系图中“相邻”的概念,不相邻的概念间就是“越级”, 例如说“水由氢、氧原子构成”就是越级。这里的“平级”是指同一概念中出现同一级别的概念,例如说“水分子(分子)里有氢分子(分子)”就是“平级”,这样学生心中模糊的结构概念就容易变得清晰。

3.铁的性质化学教案 篇三

通过铁广泛的用途,认识铁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关系紧密;

了解纯铁的物理性质,知道铁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铁的性质;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与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能理解金属活动性的差异,并能应用于对置换反应做简单的判断;

了解锈蚀的条件及防止生锈的简单方法,认识铁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比较的能力;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归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炼铁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通过性质决定用途,激发学生活用知识为社会造福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建议

关于课前探究的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是铁的性质。教材在章前言中,从钢铁的简史和用途出发,在本节以设问方式提出了铁的有哪些性质的问题。这部分的教学建议在课前布置探究课题:“铁的发现和存在、用途和冶炼简史”。这样学生认识会更深刻,对铁性质问题的提出就很自然了。关于铁生锈的教学建议

关于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中分三点来讲述(铁与氧气、与酸、与盐溶液)。关于铁与氧气的反应,可在复习第一章中学过的氧气与铁的反应的基础上,讨论铁生锈的原理和防锈的方法,关于铁生锈的条件实验可做为家庭探究活动,在一周前安排给学生。并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此处的推理过程和方法与第一章中的关于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推理相似,所以从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学生一般不会觉得太困难。最终得出结论,铁生锈是由于铁和氧气、还有水等物质作用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关于铁与酸反应的教学建议

铁与酸的反应可通过复习氢气的制法原理,引出几种不同的金属和酸的反应,如锌、镁、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可加入铜与酸的反应做对比。加深对铁是一种中等活泼的金属的认识。也要提醒学生注意铁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时生成+2价铁,当与强氧化性的酸反应时,生成+3价的铁。

关于铁与盐溶液反应的教学建议

与盐溶液的反应,可通过实验观察,提问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并引出问题,为什么铜不能把铁从溶液中置换出来?从而在氢气制法原理基础上初步接触金属活动性有差异后,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有强弱顺序,为以后酸碱盐的学习做好准备。在这部分教学中不宜做太多的扩展。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留在讲酸的性质时再介绍。关于铁的变价的教学建议

在铁与氧气反应的教学中,教师也可进一步将教学深化,指出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2、+3),而铁锈是三氧化二铁(+3),为什么会表现这样的不同。在这儿可结合在第二章中有关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入手,铁为26号,最外层有2个电子,处于不稳定结构,易铁电子,当与弱氧化剂作用时,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显+2价;当与强氧化剂作用时,还要失去次外层的1个电子,显+3价。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铁的性质重点:铁的化学性质难点:对铁锈蚀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的初步探究;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探究:

1. 查阅资料开展“铁的发现、存在和冶炼简史”、“铁的用途”的课题研究。并思考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

2.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关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的课题研究。

3.通过一组铁生锈的家庭实验:分析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及防止钢铁生锈的措施。(可以把书上的演示实验改进,如加热试管可改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造量干燥剂。也可只做一个生锈的实验,并让学生思考“一个有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在以前研究灭火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相似的思维方法,总结分析出铁生锈的原理及防锈的方法。

4.通过观察、做社会调查等形式总结出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用于防锈的方法。课上教学:

汇报、展示课题1的结果。

并思考: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用途?为什么我们用的菜刀、锤子等是用铁制的,而不是用铝制的?看下面的图,讨论。

(菜刀、锤子都应是由硬度大的物质做成,从表中可见,铁的硬度远远大于铝,所以,铁用有以上用途是因其硬度较大。学生也可能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铬呢?这里要讲解,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性质不是唯一决定因素,还需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及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同理,铁的其它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铁的性质决定。

那么铁到底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板书:

一、铁的物理性质

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具有一些多数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比如:能导电,导热,常温下是固体等。此外,铁还有其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见到的铁多不是纯铁,展示纯铁图片:

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密度是7.86克/厘米3,熔点是1535℃,沸点2750℃。铁是电和热的导体。

铁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和化学性质有关。比如铁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铁制的器皿不能盛装酸溶液?

板书:

二、铁的化学性质

观看录象:(铁生锈:1分29秒)

讨论课前铁生锈的实验:

展示: 一周前开始做的三个铁生锈对比实验结果。

分析思考:

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4、如何防止铁生锈?

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小结:铁生锈是由于铁和氧气、还有水等物质作用发生的复杂的化学反应。

如果铁锈不除去,大家还会看到铁生锈的速度加快。这是因为铁锈很疏松,易吸水而加快生锈。

如何防锈?总结常见防锈方法。(视频)

启发: 铁锈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是氧化铁()。在氧气的化学性质学习中我们知道铁在氧气中点燃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在这两种产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三氧化二铁中显+3,四氧化三铁中铁显+

2、+3价。为什么同一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会显示不同的化合价,即有这种变价现象呢?

在排外电子排布知识学习中,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关系密切。我们来看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铁是26号元素: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它易与氧化剂作用失去电子,当与弱氧化剂作用时,它只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显+2;当与强氧化剂作用时,它还要失去次外层的1个电子,显+3。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如何去理解?

板书:1.铁与氧气的反应

由氧气的性质知,氧气可以与金属反应。如与镁、与铁。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反应的现象,描述其反应现象。(观看镁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的视频)

小结:镁与氧气更容易反应。

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金属除了可以和氧气反应外,还可与什么物质反应?(实验室制氢气的原理)

2.铁与酸反应

做铁与酸反应的实验,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生成物颜色、状态)并据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在氢气的制法中,我们知道某些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我们来做一组对比实验。

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实验:锌、镁、铁、铜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操作注意:加酸顺序从铜-铁-锌-镁)

4.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四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啦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下面是2018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请参考!

2018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校教学学科共有八个班,有学生350多人,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0%,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啦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啦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啦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啦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啦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5.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的内容 篇五

初三化学教案——铁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讨论)如果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

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2、写每一个化学方程式都要使学生想到反应现象,如何用化学式表示它们等等,只有不断训练学生这样思考问题,掌握正确的书写程序,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铁的物理性质。

2、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铁跟氧气、酸及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使学生知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3、使学生对铁及铁制品锈蚀的`原理和一般防锈方法有一些常识性的认识。

4、通过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发展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铁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对“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的理解。

2、铁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设疑、实验引探法

媒体选择:

实物,演示实验,投影仪,录像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最广泛的金属。钢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材料,钢铁的发展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最早使用铁的国家之一,19,我国的钢产量超过一亿吨,跃居世界第一。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一般不是纯铁,我们研究的是纯铁的性质。

讲授新课:

一、铁的物理性质

展示:铁锭

观察:锻面的颜色

讲解: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演示实验:请学生将铁丝和铁片弯曲,并用钳子将铁丝剪断

设疑:从这个实验,说明铁的硬度如何?

学生讨论后小结:2、质软

设疑:将铁“抽丝”、“打片”,可做出各种规格的铁板,各种型号的铁丝、钢筋,说明铁的延性和展性如何?

讲解:3、铁有良好的延展性

设疑:用铁锅炒菜,手会感到锅很烫;用铁做导线,手一碰就有可能触电;这两个实验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4、铁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设疑:将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说明铁的什么性质?

讲解:5、铁的密度比水大,约是7.86g/cm3

讲解:大家都熟悉水有三态:固态冰、液体水和水蒸气。铁也一样,当温度达到目的535℃以上时,固态的铁就会熔化成铁水,成为流动的液体。再升温到场2750℃以上时,液态的铁也会气化,成为气态的铁。

(投影仪)练习:

填空:1、色、泽、硬度( ) 2、密度、熔沸点( )

3、延性、展性( ) 4、导电、传热性( )

(学生阅读课文填空后小结)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金属都可按金属的色泽、硬度、密度、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能、熔点和沸点的顺序去思考、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过渡):以上我们探索了铁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铁的化学性质。

二、铁的化学性质

(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铁的一些化学性质,如铁可以在纯氧中燃烧。

1、铁跟氧气的反应

(提问)回忆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学生回答)

(提问)镁条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

(学生讨论后小结,以反应条件不同来说明铁的活动性不如镁)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拿出十天前组织学生做的课外实验)

(图像略)

(观察):三只试管中铁钉的变化情况

(设疑):第一只试管中铁钉生锈,第二只试管中铁钉没有生锈,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小结)(1)在含水分的空气中铁与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铁不易与水反应。

(3)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跟氧气反应。

实验二、三、四中铁生锈,同时试管中水位上升至试管的1/5处。

(提问)如何防止铁生锈呢?

(阅读)课文第120~121页。

2、铁跟酸反应

3、演示实验6~1

(观察)有气泡放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板演:Fe+2HCL=FeCL2+H2

(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浅绿色)

(投影仪上比较以下实验)Mg、Zn、Fe、Cu分别和硫酸反应的速度和剧烈程度。

(讨论)比较金属活动性不同,Mg>Zn>Fe>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录像)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模拟反应的变化过程。

4、铁跟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演示实验6~2 魔术:“魔刀杀血”,将一把光亮的匕首刺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抽出。

(观察)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的铜,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板演)Fe+CuSO4=FeSO4+Cu

(浅绿色) (红色)

(讲解)早在西汗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铁能从某些含铜化合物中置换出铜,在宋朝已将这个方法应用于生产,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讨论)如果将5.6g铁投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本节小结:

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

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1、2、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第六章 铁

铁的性质

铁的物理性质

一、铁的化学性质

1、铁跟氧气的反应

3Fe+2O2=Fe3O4

铁生锈的条件: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铁锈。

2、铁跟酸反应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

3、铁跟硫酸铜的反应Fe+CuSO4=FeSO4+Cu

(小结)铁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多种物质(氧气、酸、某些盐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教后记:

1、在引导学生理解铁“在一定条件”,可以跟“多种非金属单质”及“某些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6.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篇六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学习方法;重要手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怎样从实验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体现,自己通过几年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探究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旋律。

一、对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的主体是教师,是以教师的示范操作为主,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认识化学知识的一种实验。例如对基本实验操作的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不要只从教材上去教学生,要从生活中做起。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时间不多,只作规范的操作,但学生在课堂练习的时间比较少,那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去体会。我在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这堂课的教学前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把热水瓶的水倒在杯子是怎样倒的;当洗衣服时洗涤剂如何使用,比较科学等等,让学生自己亲自去体会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对学生的分组实验

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做好学生实验,我还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在学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把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并归纳结论,得出金属的化学性质。学生由于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没有印象,他们还存在怕失败的心理,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们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使自己拥有亲手做、用脑想、亲自参与,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要教会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用科学家的事迹教育学生,启发他们大胆实验。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化学实验不仅仅在于验证和扩展化学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也是新课程教学探究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韦会江.九年级化学实验的一点教学体会和改进建议.学教育,2008(8).

[2]周晓.科学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4(1).

7.《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篇七

人教版

2011年秋季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68班、168班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通过一期来的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教育教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努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法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这样,学生渴望上我的课,爱听我的课,想听我的课,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重视“双基”教学,夯实学生基础,“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化学课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本学期化学课本的知识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化学教学中,要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化学课的学习,学生所掌握的化学知识越来越多,在知识的熏陶和影响下,在不断进行的教育和教学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自觉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学习和分析方法,去理解知识,分析许多实际问题。如有关环保问题、生态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同学们都能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三、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这样使教学相长,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法水平和能力。

四、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化学课的学习具有与其它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虽然是理科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却具有文科课程的一些特点,比如,许多的化学知识点需要机械性记忆和理解记忆;同时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来认真做好化学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以提高学习成绩,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辛勤的工作,所任教班级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浓、学习化学热情和情绪高涨,具备较好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形成良好的化学技能,但仍有不足之处,还有待下学期进行改进。

8.《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它们的用途。

2.了解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等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理解复分解反应

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指示剂在酸、碱溶液里的颜色变化。

(3)复分解反应。

2.难点

书写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以实验、讲解为主,配合一定的练习。第二课时以学生的阅读、自学为主,由学生发现、归纳并总结出其他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投影1.什么是酸?2.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这在它们的化学性质上能否也表现出相同之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板书】

一、盐酸(HCl)

【实验】

观察浓盐酸注意观察打开盛放浓盐酸的瓶塞时的.现象(为增加实验效果可在瓶口轻轻呵气)。注意闻气味时的操作。

【阅读】

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1.盐酸有什么物理性质?2.瓶口的白雾是什么?3.白雾是怎样产生的?它说明了盐酸的什么性质?4.生产浓盐酸时管理不当为什么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板书】

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酸味的无色液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投影】

讨论:浓盐酸应如何保存?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其质量和浓度各有什么变化?

【板书】

2.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跟紫色石蕊、酚酞等物质的反应

[学生实验]

盐酸与指示剂反应,注意滴管的使用。

【板书】

紫色石蕊溶液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投影】

练习:现有盐酸和水两种无色液体,如何用化学方法检验它们?

【板书】

(2)盐酸跟金属的反应

【提问】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药品是什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反应的现象。

【板书】

Zn+2HCl=ZnCl2+H2↑(现象为:有气体生成,固体逐渐减小至消失或金属溶于酸)

【投影】

练习:写出镁、铝、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3)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

9.《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篇九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爱萍.在实践中建立概念 在应用中深化概念:化学概念教学策略谈[J].科学教育,2009(4):38-39.

10.《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认识。

2.学会在化学反应中有关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懂得溶液的含义,并且学会有关的计算,懂得浓溶液的稀释、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等。这一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化学反应中有关的计算

【板书】有关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题1】40g21.9%的盐酸最多能跟多少克锌反应?生成氢气多少克?

【解】设最多能跟x(g)锌反应,生成氢气

y(g)

Zn+2HCl=ZnCl2+H2↑

答:40g21.9%的盐酸最多能跟7.8gg锌反应,生成氢气0.24g。

【讲解】这种计算方法基本上跟学到的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相似,只是在化学方程式有关物质分子式的下面,先写已知量和所求量,再在下面一行写该物质在反应中的基本量。然后建立比例式,算出所求物质的质量。这种方法对判断哪一种反应物过量、快速求出生成物的质量非常方便。

【例题2】在启普发生器中加入200mL20%的盐酸(密度为1.10g/cm3)和含碳酸钙50g的.大理石,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克?

【解】设可制得二氧化碳气体x(g)

CaCO3+2HCl=CaCl2+H2O+CO2↑

【讲解】200×1.10×0.2/73大于50/100,说明盐酸过量。因此求二氧化碳的质量时要以碳酸钙的质量为依据。

答:该启普发生器最多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9。

【练习1】6.5g锌跟93.7g20%的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多少克?

【学生解】设放出氢气x(g)。

Zn十H2SO4=ZnSO4+H2↑

答:放出氢气0.2g。

【讲评】表扬学生解题中的合理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出可能存在的差错,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小结】可见,把已知量、未知量放在比例式的分子部分,把基本量放在比例式的分母部分,判断反应物的过量计算就很方便。

11.九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 篇十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Fe-

56、Cl-35.5 K-

39、Mn-55、Na-

23、F-

19、P-

31、Al-

27、Cu-64、Mg-

24、Zn-65、Ba-1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闻气体的气味B.观察气体的颜色

C.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2.可用于清洗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稀硫酸

3.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要减少这种苦味。用来洗涤的最佳物质是()

A.水B.纯碱C.食盐D.食醋

4.20℃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的CaO固体,忽略温度变化,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

A.不变B.变大C.变小D.无法判断

5.下列各组中的化学式与俗名、学名均一致的是

A.CO水煤气一氧化碳B.CH3OH酒精乙醇

C.CaO消石灰氧化钙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档案材料要用碳黑墨水笔填写D.NaOH火碱氢氧化钠 B.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得到l00mL酒精溶液

D.没有密封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7.有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①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②将取液后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③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使其溶解④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⑤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⑥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⑧给盛有液体的试管、烧杯、蒸发皿加热时,都不用石棉网

A.全部B.④⑦C.①②③⑤⑥⑧

8.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A.NaOH、HNO3、BaCl2 B.Na2SO4、MgCl2、KOH D.③④⑦

C.Na2CO3、K2SO4、HClD.H2SO4、NaCl、Cu(NO3)

29.有关物质颜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B.铜是红色的C.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氯化亚铁溶液是黄色的10.下列转变仅仅加水不能实现的是()

A.硫酸铜 → 胆矾B.N2O5 → HNO3C.CuO → Cu(OH)2D.BaO → Ba(OH)2

11.自然界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A.COB.C2H5OHC.CO2D.CH

412.某气体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2,则关于该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CO、CO2的混合物

C.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合有2种D.该气体最多的可能组合有3种

13.H2S有毒,能与碱作用,对H2S的尾气要进行特别处理,以防止空气污染,下列装置处理H2S

尾气的效果最好的是()

ABCD

A.一定有CaCO3和Ca(OH)2B.一定有Ca(OH)2,可能有CaCO3C.一定没有CaCO3和Ca(OH)2D.一定有CaCO3,可能有Ca(OH)2 15.现有锌、铜、银三种金属,要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最好使用的试剂是()A.硫酸铜溶液B.硫酸锌溶液C.硝酸银溶液D.稀盐酸

16.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A.观察氯化钠溶液没有颜色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硝酸银钡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观察生成物颜色

17.硅的元素符号为Si,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硅,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SiO2+2C③SiCl4+2H

2Si+2CO↑②Si+2Cl2

SiCl

4—

Si+4HCl。上述反应③的反应类型属于()

A.复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化合反应 18.下列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检验溶液中的Cl-,先加Ag NO3溶液,再加稀硝酸 B.检验溶液中的Cl-,先加稀硝酸,再加Ag NO3溶液

C.检验溶液中的SO4,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 D.检验溶液中的SO42-,先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

19.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相同质量分数、相同质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向左边的烧杯中加入1 0 g金属锌,向右边的烧杯中加入1 0 g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金属都有剩余,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B.分度盘的中间

C.分度盘的右边D.3种情况都有可能

20.如右图所示,一悬挂铜球浸没在稀硫酸溶液中,且铜球不与烧杯接触,现往稀硫酸中投入一铁片,待铁片充分反应后,铜球所受的拉力变化情况是()。

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21.某同学在实验室将水蒸气通过盛有铁粉的玻璃管,同时对铁粉持续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管内有黑色固体,该同学对黑色固体的组成做了如下几种猜测:①Fe;②Fe2O3;③Fe3O4;④

2-

Fe(OH)3。你认为该同学的上述猜测中可能合理的是()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22.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

醋子

45101136789 pH

2参照以上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肥皂水是中性物质B.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酱油

西瓜

牛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

草木C.吃松花蛋一般添加食醋去除涩味D.橘子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23、下列三种物质:①葡萄糖(C6H12O6)②醋酸(C2H4O2)③葡萄糖和醋酸的混合物。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各自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为()A、①=②=③B、①>②>③

C、①<②<③D、①=②,与③的关系无法确定 24.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

A.CO2B. CC.H2D.CO

25.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过程中常用到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它的化学式为

A12(OH)nC1m·yH2O,式中m等于()

A. 3-nB.6-nC.6 + nD.3 + n

26.要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硫酸最好选用下列四种物质中的哪一种()A.氢氧化钡B.铜单质C.氧化铜D.碳酸钠27.粗盐提纯实验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酒精灯B.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铁架台 C.漏斗、玻璃棒、镊子、蒸发皿、铁架台D.试管、量筒、药匙、玻璃棒、酒精灯28. 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A. c=2b-aB. c=a+bC.c=a+2bD.c=2a+b

29.下列几种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1:9,则这种物质是()

A.C2H4B.CH4C.C2H6D.C2H5OH 30.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确的是()

① CuO CuSO

4稀HNO ② CaO 2 33)2 O③ Fe 2O3 稀H2(SO4)

3点燃

稀HZn

A.① ② B.② ③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32分)

C.① ③ D.① ② ③

31.今年初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防止疫情蔓延,必须迅速进行隔离,并对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禽舍、工具等进行消毒。资料显示:禽流感病毒在高温、碱性环境(如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中生存能力较差。请回答:

(1)次氯酸钠(NaClO)属于(填“氧化物”、“酸”、“碱”或“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以下对受污染工具的消毒方法可行的是(填序号),A.用NaOH溶液浸泡B.用水冲洗即可C.用NaClO溶液浸泡(3)配制消毒用的1000g 2%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水mL。

3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情况使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取固体时,砝码放左边,固体放右边;②量取液体时仰视③量取液体时俯视④称取的NaCl固体中混有杂质

33. 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H为气体。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I

(2)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4.配制质量分数为40%的KCl溶液100g,需要质量分数为37%的KCl溶液和质量分数为45%的KCl溶液的质量比为。

35.如右图所示,装置中a为弹簧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开、关活塞可以随时滴加液体)。先关闭b,打开a,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由左侧导管通入,充分反应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然后关闭a,打开b,一段时间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

36.下图是A、溶解度/

当B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三种方法:①,②③,均可使其变为饱和溶液。37.Fe2O3、Ba(OH)

2、KNO3、Na2CO3、CuCl2、H2SO4六种物质相互发生反应有种,写出所有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38.20℃时,将一铁块放入92g 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块有剩余,经称量铁块质量增加1.6g,剩下的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 g水,析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0.4g,则:(1)求析出Cu的质量。

(2)求剩下溶液中的溶质在20℃时的溶解度。

附加题(20分):某同学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制取氢气所用的药品是锌和稀

盐酸,同时还要验证在所制的氢气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他用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仪器:(提示:氧元素的质量由氧化铜的质量算出,氢元素的质量由水算出)

(1)仪器的连接顺序是▲。

(2)AgNO3溶液作用是▲。(3)最右端装置的作用是▲。如果不连接,得出的实验结论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将▲(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值。

Ⅰ卷

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4分)

31.(1)____盐___;___+1______;(2)_____AC_____;(3)___980_____; 32.__124____;33.(1)B___CuO___;I___FeSO4____;(2)____13_____;(3)____3CO+Fe2O3=2Fe+3CO2________。34.___5:7___;35.__CO______;___ CO2_______;

36.①____降温___________;②______蒸发水分______; ③_____加溶质_______。

37.___6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38.(1)12.8g(2)60g

附加题(20分):

12.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十二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 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 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棕色瓶中。

___,且放在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是通过禁止某些反应发生、控制或改变反应途径等杜绝有害物质产生,另一方面是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难点: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课前准备:首先安排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在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自然和谐相处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收集资料。收集好资料以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整理。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每一大组中又可分为几个小组,如第一大组研究水资源的污染及防治,其中又可分为污染源小组、危害与防治小组。每一小组选出负责人、中心发言人。有能力的小组还找到了相关的影视资料,并把它们加以整理制作成了课件,待上课交流时放映给全班同学观看。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正象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但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下面,我就将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告诉大家环境污染的危害。

一、保护生命之源――水

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那么目前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的现状如何呢?哪些同学收集和整理了有关水 污染与保护方面的资料? 让我们请他们给大家介绍好不好?

二、大气的污染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一下对大气污染及防治的认识。

13.《铁的性质》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 篇十三

《有机合成材料》这节课安排在九年级下册最后一个课题,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十分感兴趣,但有关于“材料”尤其是“有机合成材料”这些名词却很陌生,如何顺利导入新课,减少学生认识的梯度成为教学设计中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我运用神七航天员的航空服的特殊材质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意吸引住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分三部分学习任务,分别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解决方法分别利用课件展示、对比加热聚乙烯塑料和电木塑料碎片的实验、使用衣物标签认识纤维的种类和优缺点,最后采用“辩论会”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将合成材料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将内容高度提升,渗透情感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使用“六环三步”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加强化学的学习,更突出体现了化学与实践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塑料的应用很广泛区分塑料种类分类回收,各种纤维的.优缺点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方法等都很实用。

课后我认真反思全课设计,觉得学生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关于“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了解很少,学生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强,很多生活经验及想法不能很好表达,但学生学习热情很高,无论是实验还是辩论都全心投入,有时争论得很激烈,还需要主持人调整把握尺度,我想这是学生们应该坚持的学习态度。

针对这节课我感觉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应该在课前更多的准备学生,让课堂更自由更灵活,精心设计拓展和创新问题,让习题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将课堂所学能应用到生活中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上一篇:关于开展2009年高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人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下一篇:如何做好谈心谈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