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app数据分析(精选7篇)
1.国内外app数据分析 篇一
关于美芽的分析报告
姓名:王润婷 学号:1410050018 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指导老师:汪海
目录
一、美芽简介........................................................3
1.简介..........................................................3 2.团队理念及特点................................................3
二、内容介绍........................................................4
1.美妆首页社区:................................................4 2.达人问妆:....................................................4 3.免费试用:....................................................4 4.蜜芽圈:......................................................5 三.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5
1.运营模式......................................................5 2.盈利模式......................................................5
四、目标群体及市场分析..............................................6
1.市场分析......................................................6 2.分享推荐是女性更信赖的获取信息方式............................7 3.以美芽等为代表的美妆社区类App已经形成一定规模................7
五、与同类比较......................................................8
1、市场占有率...................................................8 2.与抹茶美妆比较................................................8 3.与美柚比较....................................................8
六、使用心得及市场前景..............................................9
1.使用心得......................................................9 2.市场前景.....................................................10
七、总结...........................................................10
关于美芽的分析报告
一、美芽简介 1.简介
美芽美妆是一个在2015二月份上线的视频美妆软件,到目前为止和微信一样没有电脑PC版只有手机版,主要是视频和文章的形式来交流沟通的社区式美妆平台。美芽以化妆为切入点,同时为女性提供化妆品试用、化妆品推荐、化妆指导、社区交流等功能服务。
2.团队理念及特点
(1)团队理念:
让美丽发芽。(2)团队特点:
①较小的用户规模。虽然偶有例外,譬如“足迹”的爆发式增长,传言 DAU 有 300 万,而一般的产品不会有这种运气;
②快速的需求变化。初创产品蕴含很多的不确定性。无法同时兼顾产品细节,也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将功能极尽完善,因而通常情况下会尽快推向市场,以验证想法的正确性;
③尚未完善的团队。互联网创业公司对于技术人员的强烈需求,与市场的供不应求,有着难以消解的矛盾。加上创业公司无法高价请人,通常情况下的应对之策只能是一人多用。3.开发目的
美芽,是由厦门梦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个美妆应用。希望打造一个最实用的美妆平台,让没有化妆基础的女生都能够从零基础开始,认识自己装扮自己;让有化妆基础的女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化妆技术;让化妆师可以扩展自己的美妆思路。也让人们对化妆技术和产品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人们更好的了解不同品牌不同产品的利与弊和合适的人群。
二、内容介绍
总共分为以下几个板块:美妆视频社区/达人问妆/免费试用/芽蜜圈
1.美妆首页社区:
刚打开美柚,就是这个界面,内容丰富有很多美妆达人在上面发视频和文章,分享自己的化妆小心机和一些化妆视频。这个板块的主要内容是美妆达人的视频文章分享,人们也可以在内容下留言和达人互动,了解更多化妆知识。
这个是点开美芽APP后的第一个界面。整个界面被分成一个一个的长方形的小方块,每块就是一个视频或者一篇文章,这些放到首页的文章有一些是编辑寻找点击量和互动量大的文章放到首页,另外一些则是可以通过支付费用来将自己的内容放到首页增加曝光量。
由于其曝光量大并且作为APP首页所以其商业价值被很多开放商、美妆师、及小的化妆品品牌窥视。但是美芽并不做硬广告的推荐,所有的广告都是软性的形式,所以不会造成人们点开之后觉得都是广告就是直接退出去,并且人们也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2.达人问妆:
是美妆达人/专业化妆师开通的一个留言板的形式,人们可以在下面留言问达人们关于化妆的知识,问的很多的问题有些美妆达人会以视频的形式写出来回答大家的提问。
编者认为这个板块增加了这个软件的专业性,因为平常的时候我么并不能时常接触到专业化妆师,如果不报化妆班很多化妆手法根本就不可能了解,而这个板块使我们可以学到在普通生活中学不到的妆面,也可以了解一些专业化妆方面的知识。
3.免费试用:
这个板块的主要是使用软件者可以申请免费试用的名额,申请方式就是通过转发相应内容到朋友圈、微博、空间等社交软件,然后截图留言后获得抽取名额。
这个板块增加了美芽的流量,可以说起到推荐自己软件和推荐其它化妆品购物平台的作用,别人通过我们的朋友圈转发抽取试用资格,也同时知道了美芽这个应用,我们如果没有抽到资格图方便可能就直接在其推荐的平台购买产品。
4.蜜芽圈:
这一栏可以说是编者爱上美芽的主要原因,这里内容很丰富更新的也很快几乎囊括了所有欧美韩日妆的妆品分享,也有人们的生活分享,可以在上面发自己的照片自己的近况,同时互动交友,而且还可以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心得。
编者最喜欢的就是看别人发的各种搞怪妆容,万圣节或者圣诞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己的蜜芽圈晒自己的过节妆容,有恐怖的、森女的、可爱的,各种各样,觉得很有意思。
三.运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1.运营模式
根据功能和运营模式的不同,中国女性移动美妆应用可以分为六类:社区+媒体类、社区+大数据类、社区+电商类、传统自营类、垂直B2C类、工具类。
美芽主要采用的是社区+媒体类。通过社交模式使使用者直接进行交流生活与化妆技术化妆品好坏,媒体模式使通过视频媒体动画媒体进行更好的交流互动。
以化妆教程为切入点,通过蜜芽圈和免费试用名额牢牢抓住顾客,增加顾客粘度,蜜芽圈使顾客不仅仅是接受信息的接受者也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而蜜芽圈的商业价值也不可小窥,化妆用品分享使美芽成为一个很好的化妆品导购平台,即使说美芽没有自己的购物平台,但是可以通过软文的方式做广告收取费用。当然不排除美芽有一天会变成B2C的商业平台。
2.盈利模式
(1)广告模式
使用者无需付费,广告主支付广告费给开发者,开发者因此获利。
广告大多集中在首页部分、免费试用部分和蜜芽圈。基本都是软广告的形式,通过写一些试用分享或者化妆教程中用到的产品来达到推荐产品的目的。(2)推广模式
①通过推广一些不知名的美妆达人,增加其知名度,收取推广费用。
②在免费试用板块,后面有明确标注是来自某某网站提供的某某产品,对购物网站的推广费用。
③如果你的视频想登上首页可以推过付费的方式。(3)流量分红盈利
通过视频播放的流量消耗得到移动公司的分红。(4)出售数据信息
向购物网站或其它小型网站出售美妆产品的热度、讨论度较高的内容的信息。
四、目标群体及市场分析
18-35岁女性。对于女性进行的需求调查显示:女性对护肤、服饰、美体等相关信息表达出极大的关注度。换言之,这些和自身美丽相关的信息已经可以轻松的获取女性的眼球。
目前女性获取美丽相关信息的方式上,最主要的渠道虽然仍是PC端的时尚类网站为主,但移动端时尚美妆类App的作为最常使用的方式已经形成一定的使用习惯,且最信任的渠道,集中在朋友间的分享推荐上。
1.市场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移动美妆成为大势所趋。2014年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到5.6亿人,女性移动网民占比52.9%,整体接近3.0亿人,移动网民的快速增长为女性美妆移动行业发展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时尚杂志完成了初期时尚教育的中国女性,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由PC端的时尚综合网站、美妆垂直网站,越来越趋向使用移动美妆类App及微信公众账号作为自己获取美妆信息及参考的优先选择渠道,美妆类App已经成为化妆品厂商精准获取女性美妆用户的必占之地。
注:中国网民年龄比例18-35岁女性占总人数的50%以上
2.分享推荐是女性更信赖的获取信息方式
女性对于美丽相关信息的分享意愿较强(80%的女性表示愿意向身边的朋友分享资讯),且愿意分享的内容很大程度上的是经过自己消化后的“有用有意义的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女性对于身边人的分享有更高的接受度。
3.以美芽等为代表的美妆社区类App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从2015年移动端的监测数据来看,美妆社区类App的覆盖人数已经初具规模,且月度覆盖人数逐月稳步提升。
美妆社区类App的覆盖人群基本集中在较为年轻(30岁以下)的女性群体中,以美芽的月度覆盖人数为例,截止2015年11月,已经达到600万以上的月度覆盖。同时我们也会留意到,美芽拥有大量的优质KOL资源和腾讯、美图、美丽说、4399、喜马拉雅、PBA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精英人才。形成针对美妆领域的信息传播和价值传播及潜在的消费转化需求。
五、与同类比较
1、市场占有率
目前已经上线的产品“美芽”,上线第一天就进入App Store热门搜索第一名!成为最大的美妆视频社区。目前下载量已达到200万,人气指数为73℃,几乎达到美妆软件市场的50%。
2.与抹茶美妆1比较
优点:
(1)美芽的画面粉嫩简洁适合女生,抹茶美妆画面颜色丰富略显杂乱。
(2)美芽广告都采取软文形式,用户使用推荐或者美妆达人化妆教程推荐,抹茶美妆广告采取硬广告形式,而且广告大量存在首页使用户浏览起来不舒服。
(3)美芽只有自己的推荐广告,抹茶美妆虽有自己的自营店,有购物风险资金没有保障,正品品质也没有保障。缺点:
(1)美芽没有自己的自营店所以商品的推广只能通过推广其它网站的购物平台告费用,推广渠道不宽。
(2)美芽的广告推广效果不高,因为大部分广告都来自视频的化妆品分享,但是人们购买的渠道多种多样,只有免费试用区的广告推广有具体的网址。
3.与美柚2比较
优点:
(1)和美芽相比较,美柚专业性不强,美芽有专业签约的化妆师,提供专业的意见,而美柚全部都是普通用户。12抹茶美妆是下载量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美妆软件。精选美妆视频,让你边学边淘;收录3600多品牌的近20万妆品。
美柚是专门的女性平台,给女性提供专业的健康平台,和讨论咨询平台。以女性经期为出发点,扩散到备孕、宝妈社交圈,包括经期记录、瘦身养身、健康饮食等多个方面,是最大的女性社区平台。
(2)美柚内容丰富却仅仅都只涉及一部分,而美芽专注于美妆。
(3)美柚使用人数多,几乎是女性最大的交流平台,但是内容杂乱,审核不严格经常有垃圾信息遗留,美芽的审核较严格,且大部分都是签约化妆师的内容,所以显得干净整洁,浏览心情好。缺点:
(1)美柚的涉及范围丰富并且使用人数多,社区感更好,更能引发客户浏览互动兴趣从而抓住更多不同年龄段用户。美芽用户年龄相对较限制,并且只涉及化妆领域对于不爱好化妆或者不化妆的人缺少吸引力。
(2)美柚是以经期记录为切入点,除了社区平台以外还有经期记录和备孕需要注意的提示等等使用户互动性更高,并且也将美柚扩展为工具APP,美芽与之相比较功能就显得比较单薄。
六、使用心得及市场前景 1.使用心得
编者比较喜欢这个软件主要是出于对化妆的喜欢,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外表的社会状况使人们尤其是女人更加注重外表的修饰。因为每个人生来一定不是完美的,所以靠化妆来弥补修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变得更美,无疑是每个女人的心理。
而现在的化妆产品琳琅满目,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肤质适合自己使用的产品除了自己不断的尝试就只有听取用过后的人的经验。因为并不可能每一件产品都亲身去试用而每个产品的广告一定会夸大其功效,所以如何选择一款性价比高适合自己的产品也是使用这个软件的原因之一。
这款软件页面简单一目了然,更新较快且其中的签约化妆师专业程度高,妆面不俗这些因素也增加了编者对这个软件的喜爱。
2.市场前景
2012年至2015年,中国移动美妆类App呈爆发式增长。移动美妆行业也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多家移动美妆企业获得多轮融资,甚或已经上市。多种模式并行发展下的中国移动美妆市场,一方面证明了女性移动美妆应用市场百花齐放的繁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女性对于美妆类的细分需求旺盛。而女性的购买力普遍大于男性,所以现如今美妆行业的市场前景还是不容小窥。
七、总结
美芽从最开始一个默默无闻的美妆教程软件变化到现如今的美妆社区。美芽创始初期均以美妆产品点评、美妆教程、美妆知识交流为主要功能,后可以通过其公正的第三方口碑评价立场及高质量的明星达人影响力,最后转型为线上线下的大型社会化美妆电商。
其免费试用增加了软件流量和顾客粘度并同时增加了美芽公司的广告收入;蜜芽圈利用用户喜欢分享的心理,同时将美芽建立成大型的社区。但是其盈利模式编者认为只有长度没有宽度,虽然每部分的利润较高,但是应该将盈利模式扩展开,不仅仅局限于大部分软件的广告收入、流量收入,也可以自己签约一些化妆师,可以做线上线下结合的美妆服务,我们可以在美芽上看到化妆师的化妆视频从而了解化妆师的化妆方式,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己的化妆师。这样既可以增加美芽的收入也可以使其线上线下结合使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而在现今中国各类应用层出、良莠不齐的移动美妆市场,建立以用户口碑为基础的权威第三方影响力仍需相当一段时间,移动美妆用户对单一品牌的忠诚度仍需培育,我们还处于建立移动美妆应用权威影响力的阶段,所以专注于为用户提供真实公众的口碑评价的美妆类App必然更加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可及信任,可谓基础打稳,才能走得更远。
2.国内外app数据分析 篇二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由于i Phone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目前比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里面的App Store、Android的Google Market、诺基亚的Ovi Store,还有Blackberry用户的Blackberry App World。
App最初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随着互联网的开放化程度的提高,App作为一种盈利模式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另一方面,可以借助App平台获取大众流量或定向流量。App模式既适应了手机用户们对个性化软件的需求,又使手机软件业开始进入一个高速、良性发展的轨道。
移动设备快速崛起,伴随而来的是App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什么都在App化。App已经成为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兴IT行业的新概念。随着网络的发展,移动App、客户端APP将是最终引领互联网发展的潮流。App应用目前已经运用到了手机、医疗、汽车、电视、出版、报刊等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国内纸质媒体A pp应用发展情况
当下,移动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给传统媒介尤其是纸媒造成了强烈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纸媒需要快速突破既定的模式,才能得以生存发展。从当前发展的整体趋势可以看出,数字技术、云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各家传统媒体为了更好发展而使用的契机和优势。谁掌握更新更高科技的传播手段,谁就掌握未来。纸质媒体需要从整体上提升发展战略,从传播技术上改变报道形式,进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9月15日,i Pad正式登陆内地。自2010年1月20日苹果公司发布i Pad以来,苹果“i”纸质媒体的系列产品就与纸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目前,全国已有包括《中国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在内的六十余家报纸杂志推出i Pad终端应用程序。
纸媒App并不是把纸质报纸杂志的内容原版原形地搬到电子产品上,而是将纸质上的内容重新组合并添加更加精美且在纸质媒体上没有的内容等形式上传到终端,供用户下载阅读。App形式的纸媒让读者可以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在任何时间自由阅读。干净没有油墨、便携式的报纸杂志足够吸引读者。纸媒的App应用是目前传统纸媒行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国内,最早尝试App的纸媒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0年5月7日,《南方都市报》i Pad阅读软件上线,成为首家进入i Pad的中文媒体,也是国内最早的纸媒APP。此后,《南方周末》、《广州日报》、《东方早报》等也迅速推出专供i Pad的客户端。2012年4月12日,南方报业旗下《南都周刊》提供日报式更新周期、杂志式阅读体验,是南方报业集团针对iPad设计的首份新闻资讯精品化阅读中文应用。继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尝鲜之后,国内纸媒陆续开始了各自的App之路。
目前拥有自己App的纸媒有《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南方周末》、《广州日报》、《东方早报》、《中国日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中国国家地理》、《新闻晨报》、《新闻晚报》、《凤凰周刊》、《现代快报》、《新华每日电讯》、《重庆晚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申江服务导报》等六十余家。
2《三联生活周刊》A pp分析
2011年4月2日,《三联生活周刊》App正式上线。发展至今,共有三个版本App应用产品。
i Pad版:每周更新,精选每周杂志文章,经过重新编排以适应电子阅读习惯,另有纸媒之外的全新丰富内容,完全免费。用户可以在App Store中搜索“三联生活周刊HD”下载安装即可。Android i Pad版本:在谷歌电子市场或其他第三方电子市场搜索“三联生活周刊HD”。目前已上线的电子市场有:机锋网、安卓网、联想乐商店、三星乐园等。价格为6元(或者0.99美元)每期。
i Phone版:基于苹果手机开发的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阅读三联生活周刊最新内容。支持iPhone4高清图像,提供分享、保存等互动功能。
Android版: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开发的手机客户端,适用于屏幕分辨率480×800至480×854以及1280×720、Android 1.6系统以上手机。
纸质媒体打造手机上的应用除了在内容上比较丰富,并有自己独特的信息资讯外,快速推广是占据手机用户桌面的关键。用户通过手机移动应用商店搜索App时,常常面临该行业其他竞争对手干扰的现象,报刊行业应该采取更加精准的推广手段。
2.1 从页面分布看,美观生动、富有张力
《三联生活周刊》App和大多纸媒App应用一样采取“文字+图片”的形式,使读者阅读起来容易理解。略显不同的是,《三联生活周刊》App使用的图片均为大图。大图片的应用更显张力,也符合当今读图时代的特点。同时,以图片为导航,使得页面更加生动,更是突出了作为一款杂志类应用的核心功能,信息显示清晰,页面布局美观,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2.2 内容设计上,主辅有序,每日更新
作为电子杂志阅读类的软件,核心功能就是文章阅读,辅助功能设计为核心功能服务,更好地完善了杂志阅读的用户体验。内容每日更新,不仅有每周杂志的精选文章,还有纸媒所没有的全新内容。新版本增加了更细致的栏目划分,改善了阅读体验,改进了原有的操作方式,增加了夜晚模式、离线下载和直通周刊微博等诸多实用性功能。在文字和图片之外,还增加了三联原创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为用户全方位提供最及时、深入的资讯和报道。
2.3 信息表达上,适量舒适
《三联生活周刊》App是杂志应用类App,能够清晰地展示信息,让用户的阅读感受更加舒适。这才是一款成功的杂志阅读应用。《三联生活周刊》App的单页信息量适中,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且信息显示较清晰。字体大小以及字体颜色方面,《三联生活周刊》App的文字字号较小,标题文字颜色用红色与文章内容文字信息进行区分,红色醒目鲜艳,具体页面的字号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调整,设计比较人性化。《三联生活周刊》App排版美观,行间距设置适中,便于用户的阅读。如果行间距偏小,文字密集在一起,容易引起用户的视觉疲劳。
2.4 易用性上,符合习惯
首页的设计中,《三联生活周刊》App的核心信息均能覆盖在拇指的易操作区;功能按键位于页面的底部,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根据读者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阅读习惯,将图文信息放在最上面以及整体页面的左起位置,最符合用户的阅读习惯。这些设计很不错,位置布局很好,把图片放在最上面,且所占篇幅够大,更能够吸引人。
3 纸质媒体A pp应用发展对策
纸质媒体逐步走上了App形式,但不可能是一路顺利的。纸质性特质有自己的优势,纸媒的App形式就有自己发展的障碍或者困境。面对当前媒体的发展形势,纸媒行业不得不作出突破性的挑战来求得自己的生存之路。
3.1 广告
对于各大媒体发行公司来说,想要通过热门的平板装置来出售报纸杂志并非易事。对大多数杂志来说,稳定的订阅量才是公司盈利的基石。报刊亭的报纸杂志零售额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不稳定的收入。而供App用户阅读的大多数报纸杂志都需要按每期每本付费阅读,消费者在苹果在线商店上购买报纸杂志的方式就如同零售。这类消费者缺少品牌忠诚度,很难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
面对App形式的纸质媒体,没有固定的消费群体使得收入不稳定,需要靠广告来赢利。目前大多数报纸APP采用免费加广告的形式,每隔15秒广告会自动切换,这类似苹果的i Pad、谷歌的Admob。广告位置会综合考虑,杂志会放不影响阅读的顶部Banner广告,而天气预报应用则在右边有广告位置。报纸发行本身不盈利,极端地讲若报纸全免费搬到了i Pad上,订阅用户量势必要随之翻番,用户增加广告量会相应增长。这相当于广告商替用户买了报纸。期刊也一样,如果用户能免费下载每一期期刊,就能带来期刊之前没有计划到的广告盈利。不排除短期内不同刊社有不同观点,有的会尝试收费,也有的可能会看好这种免费加广告的模式。
目前,在i Pad上可以阅读到的国内报刊都是免费的。最早进入i Pad的中文媒体《南方都市报》,也一直面临着盈利模式的问题。不过,现阶段《南方都市报》通过i Pad发布数字内容产品的用意在于,输出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升用户的占有量。
3.2 信誉
对于任何App形式纸媒来说,理想的定价点是处于“自己赚最多的钱”和“消费者普遍所能接受的价格”之中的。高于“赚最多的钱”的定价会让消费者去购买其他的产品。“消费者普遍所能接受的价格”则很容易,开发者不收钱,那么就是免费的。“赚最多的钱”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无论定价点处于什么位置,纸媒都一定要保持持久的信誉度。
美国《华尔街日报》始终坚持付费原则,目前已有超过100万的网络付费订户,推出iPad版后,继续推行付费阅读的战略。但《华尔街日报》数字出版收费模式的成功,是因为它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内容和资讯,其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强调的是不会因为趋势关系降低价格,不会让早前订购报纸杂志的读者在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亏损。始终如一地做好报纸杂志,用信誉赚取人气,赢得利益。
3.3 内置
报纸之所以在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左支右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报纸的时效性与互动性远远不能跟上新传媒时代的要求。现在的APP报纸同样面临更新频次的问题。媒体类的App应用的更新同时还受制于苹果公司的审核流程。这意味着,即便媒体自身频频更新,但在App Store里的发布却不一定能够同步。
时效性不能同步,《The Daily》(《日报》)有望内置。
在i Pad上的新闻类APP有着很大的时效性缺陷。报纸如何避免这种时效滞后的问题呢?默多克领导的新闻集团在苹果公司推出iPad不久前打造了电子报纸《The Daily》。这是新闻集团专门为i Pad打造的首款报纸。默多克称《The Daily》不会有印刷版,也没有网络版,而是只针对i Pad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类似装置开发。它内含报纸订阅功能,每周订阅价格为0.99美元,每年订阅价格为39.99美元。据国外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The Daily for iPad》已拥有十万多名订阅读者。也许,有望内置的《The Daily》可以凭借内部优势解决这个问题。但绝大多数的报纸iPad版是不可能内置的。目前,业界还没有找到解决时效性的可行办法。
事实上,对于许多纸媒而言,不管未来纸媒App形式能否帮助它们打破付费阅读和时效性差的僵局,当前纸媒App更大程度上的意义还是一种营销手段。
3.4 云发布
云发布,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利用云技术发布新闻、信息等。云报纸就是将普通报纸与云技术无缝结合,读者通过APP客户端拍摄报纸图像,即可借助云端数据获取更多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维度立体化的相关内容。比如,读者通过云报纸上的一条汽车广告,就可以通过云阅读手段观看生动的视频广告。同时,云报纸还与电子商务结合,读者在报纸上发现商品,通过手机拍照可自动跳转到该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直接点击购物。
以《京华时报》为例。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发布了“云报纸”。《京华时报》借助云报纸将有前后两个终端,前端是传统形态的报纸,后端则架在云”上,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满足用户对新闻资讯的延伸。这两个终端将互为入口,使互联网“活”在报纸上。除云报纸之外,《京华时报》还推出云周刊产品,每周四随报纸发行,每期四个版:新闻、视频、应用和购物,将在内容上实现新闻立体化、多样化以及传播互动化。
参考文献
[1]唐见端.IPAD:能与纸质媒体比翼齐飞吗[N].文汇报,2010-08-15.
[2]杨大川.看好纸媒APP应用广告盈利模式[N].中国数字期刊行业资讯,2011-03-14.
3.嘀嗒拼车App深入整理分析 篇三
嘀嗒拼车是拼车领域做得非常好的手机软件,在滴滴顺风车出来之前用户量也是最大的。但是滴滴顺风车如今抢了大部分市场,迫使嘀嗒拼车加快改变思路,做出与滴滴顺风车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存活。
一、产品概况
(一)产品背景2014年1月2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提出:小客车合乘是指出行线路相同的人共同搭乘其中一人小客车的出行方式。按照是否分摊费用分为公益型合乘和互助型合乘;按照合乘方式分为上下班通勤的长期合乘和节假日返乡、旅游的长途合乘。2014年3月,由谷歌前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宋中杰及其团队创立的嘀嗒团,正式关闭团购业务,团队整体转入拼车领域。嘀嗒拼车称,至2014年11月,已经在北京、广州等地积累了 10 万用户,其中包括约两万名车主,上海地区的业务也会马上铺开。2014年11月18日,36氪文章写到:嘀嗒拼车获IDG 1000万美元A轮投资——拼车领域将成下一个风口。截止到2015年5月,嘀嗒拼车已经通过三轮融资获得了1.3亿美元 的融资。
(二)产品定位
(三)目标人群嘀嗒拼车的目标人群首先是有拼车需求的用户,随着业务成熟,又发展了多种与汽车相关的业务如试驾、买车资讯、二手车服务、车险服务、违章缴费、新车贷款等。最初专注上下班拼车,因为这种需求频率最高,用户人群最广泛。随着业务的成熟,满足用户各种拼车需求,包括:上下班约车、附近拼车、城际拼车和周边游。可以说是尽力满足各种类型的拼车需求。上下班拼车是最重要、频率最高的拼车需求,为广大上班族提供一个便捷、实用、安全的拼车平台。通过嘀嗒拼车,开车的用户可以分享车辆的空余座位,在上下班的途中搭载顺路的乘客。不开车的用户可以通过嘀嗒拼车来找到与自己上下班顺路的车主,坐上顺风车。随着拼车行为的日渐流行,交通拥堵、限行带来的不便还有公共交通工具的拥挤等问题都得到缓解。
二、市场分析
(一)数据分析私家车保有量和北京交通拥堵指数:从大背景来看,中国城市交通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车辆总量增长尚未达到瓶颈;二是运力的地区分布不均。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590万台,最近几年,每年的新车增长在千万台规模。总量增长并不是灾难,构成灾难的是运力的地区分布不均。在中心城市,车辆的过度集中导致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这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重度关切。而在二三线城市,很多时候又存在着公共运力不足的问题,这又造成了居民出行不便的困扰。嘀嗒拼车创始人宋中杰表示,所以当我们尝试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时,要做到既保证市场运力总供给的增加,同时还要舒缓中心城市的车流压力,于是拼车成为备受看好的一种方式。他们曾对城市交通市场做过一个分层模型,从租车、打车、拼车到公共交通,市场规模和黏性逐级增加。北京的出租车只有 5 到 6 万辆,这已经养起了滴滴、快的这样的公司。而北京的乘用车数量高达 500 多万辆,将这些车辆的剩余运力释放出来,有可能诞生比滴滴、快的更大体量的公司,这成为创业者蜂拥而入的理由。拼车市场DAU规模(来自Trustdata):拼车市场上升势头强劲,较年初增长超11倍,五月中旬DAU已达150万。拼车App使用情况:在互联网各项车服务用户中,有35.9%的用户会选择使用拼车服务,打车服务仍然是用户的主要需求。在拼车App中,嘀嗒拼车的用户覆盖情况表现最好,在2015年4月达到66.1万人,而51用车的用户粘性表现则略好于其他拼车App,用户单日使用次数平均为3.4次。15年5月中旬热门拼车市场城市(来自Trustdata):北京独占鳌头,贡献拼车市场DAU的逾五成。排名位居前五的城市DAU占整个市场的近九成。
(二)用户调研1.拼车App多为短途拼车同时在较长距离乘车方面存在优势样本:N=1500;于2015年5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查获得。用户选择拼车出行的频率更多的为每周1-3次,达到25.3%;用户使用拼车软件的应答时间多为5到10分钟(46.8%),值得注意的是,所需时间超过10分钟的比例达到41.8%,拼车软件应答所需时间仍然较长;用户选择拼车软件多从省钱角度出収,数据显示拼车用户乘坐时间多在10到30分钟(57.1%),而乘坐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也达到38.1%,显示出拼车软件在较长距离乘车需求方面的优势。(本次调查中使用打车、与车软件乘坐时间超过30分钟的比例均低于30.0%)。2.拼车用户价格敏感度高,共乘意愿强烈样本:N=1500;于2015年5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查获得。使用拼车软件的乘客与司机在很大程度上都愿意在拼车时有别的乘客一起共同拼车(均超过65.0%),相比而言司机更愿意有更多的乘客一起拼车。愿意共同拼车的司机乘客认为拼车人数可超过2人的比例很高(乘客86.1%、85.3%),拼车所代表的共享经济概念深入人心。调查显示,用户单次拼车平均费用主要集中在15-30元(45.4%),使用的支付方式主要为支付宝(48.0%)。3.拼车用户对拼车服务中的信息安全不人身安全仍存疑虑样本:N=1500;于2015年5月通过艾瑞iClick社区在线调查获得。除去价格因素,拼车用户认为拼车App能够带来更多的乘车便利,如减少路边等候时间(55.6%)、方便预约用车(54.8%)等,但拼车市场相比来说还是较新的市场,缺乏明确成型的制约和管束,所以超过半数的拼车用户认为在使用拼车App的时候存在个人信息可能泄露、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这也是拼车市场走向成熟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观点1.概况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滴滴顺风车市场占比高达76.8%,已占据整个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仅用半年时间改写了市场格局。2014年春节时通过跨城拼车不断拉高订单量,嘀嗒拼车春运跨城拼车上线24小时,城际拼车订单量增加323%。从1月24日至2月7日,全国范围内使用嘀嗒拼车回家过年的订单总数达141万。“春运跨城拼车给我们的发展帮了很大的忙”,嘀嗒拼车负责人告诉腾讯科技。除夕过后,嘀嗒拼车对外披露了其在春运返乡期间(1月24日至2月7日)的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在春运返乡期间,嘀嗒拼车跨城顺风车已累计送81万人返乡。2.市场行情和形势拼车市场内部服务管理尚需提升,外部巨头虎视眈眈。我不禁在想,拼车市场到底有多大呢?北京有500万私家车,假设相对稳定的每天上下班人群有400万,有搭乘别人意愿的200万,确实市场很大!然而,滴滴顺风车占了四分之三的市场,那么嘀嗒拼车仅有50万车主用户。当然,50万用户也足够一家公司来运转了。但是,当用户发现:用滴滴,顺风车打不到,可以换快车、出租车、专车,多种方式,打到车的几率更高。而用嘀嗒拼车,车主本来就少,单说打到顺风车的几率就没有滴滴高,更无法和滴滴的多种打车类型相比了。所以,我认为,嘀嗒想要把车主和乘客再从滴滴挖过来,只能寻找差异化了。比如他们比较看好的往社交发展,符合顺风车的特性即车主并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因为顺风车的车费比其它打车种类都要低。但是工具想做社交真的不好做,看看支付宝,装机量这么大的应用,却相当于一个社交的空架子。另外嘀嗒也在尝试做单身汪活动、汽车服务、买车咨询等。3.面临威胁2015年4月底,滴滴开始公开招募顺风车车主,正式启动拼车服务。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Trustda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滴滴顺风车市场占比高达76.8%,已占据整个市场四分之三的份额,仅用半年时间改写了市场格局。滴滴顺风车被抢占了大量顺风车市场,使得嘀嗒拼车本来就比较小的顺风车出行市场被进一步挤压,活得也更加难受。出行用车月度覆盖率(Trustdata大数据2015-5-26微博):滴滴出行用户规模以绝对优势领跑出行用车市场,是嘀嗒拼车月度覆盖率的近10倍。竞争大,前有滴滴顺风车的抢占市场,后有很多的顺风车App持续涌入。目前市面上有微微拼车、51拼车、搭搭拼车、多多拼车等20余种顺风车App。当然,作为除滴滴顺风车之外的老大,对于后来者的竞争,远没有滴滴的挤压那么压迫。
(四)社交搭乘附近人的顺风车,寒暄是免不了的,这让拼车成为所有出行方式中特别具有社交属性的一种。于是,社交成为拼车行业从业者们常常强调的特点。其实早在拼车软件刚刚起步的时候,在解决了基本业务模式后,各家就开始探究社交的玩法。比如天天用车曾认为,无论是做核心车主的线下运营维护,还是在产品上的功能进化,比如未来增加的车主收藏等功能,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社交产品的调性。51用车CEO李华兵(微博)也曾表示希望做具有社交性的工具性平台,他更强调工具性。不过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并不是很高。如今,在经历了前期的用户积累后,嘀嗒拼车再次提出重塑社交场景。“这和阶段性有关系,初期出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出行本身做合格,才有机会做社交。”宋中杰说。这点可以从产品中体现出来,比如可以在用车下单时邀请好友接单,开放顺路同行圈等等,嘀嗒拼车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增强用户的粘性。“乘客和车主,车主和车主,乘客和乘客之间都建立了关系,所以我们不是一个打车工具,而是营造出社交属性,从这一点来看也越来越体现出用嘀嗒拼车和其他用车工具间的差异。”宋中杰说。此外,今年初嘀嗒拼车还上线了周边游拼车,为有出游需求的乘客和用户搭建平台,乘客发送自己的路线和时间至平台,车主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提升假期车辆运载力,进一步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和成本。
三、用户分析2015年6月,滴滴推出顺风车。为什么推出顺风车?为了环保还是解决出行困难?都不是。只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司机收入,减少乘客叫车成本。快车已经是突破政策壁垒后带来的福利,几乎达到极限了。能增加司机收入又能减少乘客叫车成本的似乎只有拼车了。因为总体市场是供不应求的,顺风车能增加司机每次行程的收入,所以总收入增加。也因为供不应求,乘客并不会觉得顺风车服务价值有所降低,甚至不能忍受。相反,因为供不应求,能坐到顺风车已经是万幸,而且还能省钱。不得不感叹顺风车这个名字真的很棒,暗示效果杠杠的。
(一)用户需求当今大城市普遍存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的情况。而很多开车的人车上往往有好几个空座,如果这些车主们能够搭乘几个顺路人,并收取少量费用,不仅能补贴自己的保养费用,还能对城市交通压力的缓解尽自己的一份力。随着拼车行为的日渐流行,人们接收拼车的程度在提高,拼车过程中,大家也避免了一个人上下班的孤单。拼车应用连接的是车主和乘客两端。对车主来说,有顺路的乘客付钱坐车,可以帮自己节省出行成本;另外,每天在上下班路上找一个聊天小伙伴,也是不少人的爱好之一;对环保人士而言,让乘客拼自己的车也是一种为绿色出行贡献力量的公益行动,精神满足也是需求。对乘客来说,拼车的价格远低于打车,是一种经济且舒适的出行方式;此外,交友、环保的需求也和车主类似。嘀嗒拼车创始人宋中杰表示,当我们尝试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时,要做到既保证市场运力总供给的增加,同时还要舒缓中心城市的车流压力,于是拼车成为备受看好的一种方式。他们曾对城市交通市场做过一个分层模型,从租车、打车、拼车到公共交通,市场规模和黏性逐级增加。北京的出租车只有 5 到 6 万辆,这已经养起了滴滴、快的这样的公司。而北京的乘用车数量高达 500 多万辆,将这些车辆的剩余运力释放出来,有可能诞生比滴滴、快的更大体量的公司,这成为创业者蜂拥而入的理由。
(二)用户使用场景那么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顺风车呢?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用户什么情况下会打车,为什么要选择打车。我认为打车的原因为以下:白天打车:有急事,时间紧,坐公共交通太慢。舒适度,坐小轿车更舒服。更有面子。公共交通不方便、到达不了目的地。隐私性,打车避免碰见大众。(有可能)等待时间短,速度快,路线灵活。为了面子,不开车,起码要打车。晚上打车:公共交通都下班了。安全性问题,所以会打正规出租车。那么人们打车考虑的因素是什么呢?价格,所以优选拼车,其次快车、出租车、专车。舒适,那么当然是戴着白手套的专车服务最周到。交友,解闷。拼车,大家一路边走边聊,了解不同的人和行业,也是一种乐趣。安全,毋庸置疑,出租车是最正规的,在交管部门有备案的,相对最安全。顺风车,只是打车领域的一个分支。我曾晚上12打到一个沃尔沃顺风车,问顺风车司机做这个的原因,他说主要不是为了挣钱,就是顺路搭个人,补贴一下油费,而如果单纯为了挣钱,拉我这么远,他的车油耗也大,根本连油费都不够。对于人们选择顺风车的原因,为以下几种:乘客为了省钱,司机为了补贴油费。为了能多认识人,多交朋友。司机一个人下班回家太无聊,找一个顺路的朋友解解闷也好。
四、产品功能和亮点
(一)产品功能结构产品分为首页、发现、消息、好友和我的五个模块。产品结构图如下:每个模块详述:
(二)首页分为车主和乘客模块。车主和乘客可以选择拼车的类型,有:上班、下班、附近、城际路线、周边游。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拼车类型。可以看到,首页是以各种类型的顺风车+banner的广告和推荐活动为主体,毕竟顺风车是用户使用此App最重要的需求。辅以摇一摇车主和推荐的活动,页面整体看起来简洁、功能突出。车主模块:车主设置、banner、上班接单、下班接单、附近GO、市内路线、关注订单、城际订单、周边游、邀请有礼、单身汪专区、我的订单。乘客模块:banner、摇一摇、上班约车、下班约车、其它预约、城际约车、周边游、邀请有礼、单身汪专区、我的订单。车主模块和乘客模块页面截图如下:单身汪专区。用户在该专区可查看报名的人,找到自己心仪的人后,可通过花费积分来兑换。兑换后,可获得TA的微信号,对方可选择是否同意加你为好友。页面截图为:发现模块展现有趣的事、活动和功能。推广类有新手领券、奖励计划、积分签到。新手领券是用户分享出去,别人可通过这个链接来领取优惠券。服务类为企业的盈利项和服务项。主要是针对车主的方便服务,对于所有用户的买卖车服务。发现模块结构图如下:发现模块截图如下:
(四)消息和好友消息模块列表App中的各种消息,包括:广播、活动、通知、联系人消息。广播列表的是系统消息、新功能帮助等。活动列表跟合作方的优惠活动、赠送活动和积分活动。通知是通知用户重要信息如提醒完成认证。好友模块列表所有好友,并可以添加好友。添加方式包括手机通讯录和可能感兴趣的人添加好友方式为手机通讯录添加和添加“可能感兴趣的人”。消息和好友模块截图分别为:
(五)积分积分模块是App中都有的功能,这里嘀嗒拼车也是模仿其它,结合自身产品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利用。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积分签到。每天签到可以获得2积分,并且连续签到7天以上每天可以获得3积分。积分兑换单身汪。单身汪的用户,使用积分,可以兑换参加该活动的用户的微信,从而促成单身用户之间沟通。积分兑换商品。使用积分可以兑换官方列出的商品,这些商品通过现金+积分的方式兑换,花费使用的现金比商品市面价格便宜,所以更具有吸引力。如图:
4.双十一购物APP分析报告完整版 篇四
双十一自诞生以来,销售额节节攀升。淘宝网的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当天,支付宝总交易笔数为1.7亿笔,平均每个订单价格为209.7元,全天成交总额为350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罗娟认为,20淘宝双十一的销售额或达到600亿元。
根据APP下载大数据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淘宝双十一将创造新的网购交易记录,总销售额可达637亿元。
这份报告指出,与去年双十一相比,今年唯品会、国美在线、京东累计下载同比增长最多,增速分别达 到 了 185.06%、126.63%和82.63%。即使是稳占购物APP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手机淘宝,今年双十一的下载量仍然比去年同期增加17.55%。
iiMediaResearch数据显示,年,47.3%有网购经历的中国的网民经常网购,仅有1.0%的中国的网民从未网购过。iiMediaResearch分析认为,网购消费者粘性较强,市场潜力巨大且稳定度高,双十一购物节也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与期待。
网购消费者粘性较强,市场潜力巨大且稳定度高。
对于今年双十一购物节的消费者潜在市场调查显示:
5.国内外app数据分析 篇五
项目名称:iLife生活管理(Android app)
编写人:
袁博伦(20152100055)袁达强(20152100037)林小龙(20152100209)
编写时间:2017.09.24
1.引言
1.1编写目的
为了进一步明确开发目标、定义产品功能,最终开发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生活管理系统,本开发团队深入群众生活,调查市场需求,并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需求分析,对iLife生活管理(安卓app)的开发提出了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规划。
1.2项目背景
1.2.1项目名称:iLife生活管理(Android app)
1.2.2说明: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也更加繁忙了,娱乐消遣的方式也更多了。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纷繁的社会里,人们开始发现生活需要规被划和管理,也常常发现时间、金钱总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在多姿多彩的校园中,掌管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培养自己管理生活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应对以上需求,本开发团队拟定开发iLife生活管理应用(安卓app),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实用的时间管理和收支记录工具。
1.2.3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张海潘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系统总体概述
2.1目标
本项目开发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生活管理类的安卓端app,具有时间管理、收支记录、报表分析等功能,并且实现一个分享平台用于分享数据和相互监督。功能类似于爱今天、口袋记账本等已有app,并在其基础上增加特色功能,具体参见功能需求。
2.1.功能需求
2.1.1功能结构图
2.1.2功能详述
(1)【登录界面】:为保证用户私人信息的安全和实现信息分享,必须有注册账号和登录功能。
(2)【用户主界面】:用户登录后要求可执行以下功能:
时间管理模块:添加日程计划、设置活动提醒;记录某段时间所做事项并分类;番茄工作法(可种树);统计时间使用的数据。
收支记录模块:添加预算、设置记账提醒、剁手提醒;统计支出数据。
报表分析:根据以上两功能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报表(可以看时间和资金的利用情况)及分析结果(查看自己在管理时间和资金上存在的问题,和别人的对比结果,以及系统给出的建议)。
共享与监督平台:用于共享自己的时间和收支记录数据,并可与好友相互监督。
(3)【设置界面】:进行功能设置、账号设置,查看帮助
2.1.3数据流图
(点击图片选择查看大图)
2.1.3 E-R图
(点击图片选择查看大图)
2.2用户界面
尚未成型,敬请期待。
参考界面:(取自类似app:IToday、口袋记账本)
(点击图片选择查看大图)
2.3性能需求
2.3.1响应速度快,确保任何操作响应时间均在1秒内。
2.3.2占用磁盘容量小(控制在30M以内),运行时内存占用小。2.3.3安全性高,确保用户信息安全。2.4可用性和可靠性需求
2.4.1该系统应确保任何时间都能正常运行,并且不影响设备上其它应用的运行。2.4.2该系统应确保90%的用户都能在无他人指导情况下,在20分钟内熟悉系统所有功能。
2.4.接口需求:
2.4.1用户界面:界面简洁易懂,支持拖曳、滑动等人性化操作。2.4.2硬件接口:不需要。2.4.3软件接口:不需要。
2.5.将来可能提出的需求:
未来可能扩展的功能:应用可常驻设备后台,自动监测各种软件的运行状况,统计用户使用各种软件的时间和频率。(如:统计出用户当日共在微信上花费5小时、在淘宝上花费1小时等)并有设备锁的功能,可设置在某个时间段锁定某个应用。
3.结论
6.国内外社区现状及比较分析 篇六
社区的概念是1887年由法国的著名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的。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同情味的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这种团体不是有目的的选择,而是自然形成的结果。是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目的,以及亲戚、邻里、朋友等血缘或地缘为纽带;是家庭、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福利、娱乐及社会保障等主体构成的一个整体。
结合我们国家历史和现实情况看,社区是与整个社会密切相连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在这样的社会群体里,人们具有共同的生活空间、共同的权利义务、共同的文化特质,利益相连、感情相依、守望相助、危困相抚。
一、国外社区现状及主要特点
社区发展(community development)在西方国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英美等国,社区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社区工作已成为城市行政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社区主要形成了“自治模式”、“行政模式”和“混合模式”三种模式。
(一)“自治模式”。
“自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完全实行自主自治,与政府部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的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和北欧国家的社区。
1.美国的社区。
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美国的社区是政治制度下一个最小的单位,它是一个高度民主自治的机构。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又称社区董事会)成员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而大量的、具体的社区服务内容和项目的开展,则由非政府非赢利的社区服务组织承担和实施。
2.北欧国家的社区。
北欧国家的社区政府是行政体制的最基本单元,具有最基本的教育、社会保障、福利、文化、城市规划、税收等方面的决策管理权。社区政府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政治机构(议事机构),另一块是行政机构(执行机构),均由民主选举产生。社区议会是最高决策机构,议长由社区政府负责人担任,下设若干个委员会,这是社区民主选举产生的政治机构。然后由社区议会委任社区政府,下设若干个部,每个部与社区议会委员会一一对应,接受其领导。这是社区的行政机构。并且居民在社区中成立各式各样的社团、协会和居民理事会,对社区决策和管理直接参与和监督。形成社区负责人、社区议会、社区委员会和居民理事会构成的四位一体的结构,互相支持,互相监督,使整个社区沿着民主的轨道积极有序地发展。
(二)“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的紧密结合,政府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具体,并在社区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发展特别是管理方面的行政性较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加坡的社区。
新加坡全国不设市、区政府,社会管理的区域性基本单位是选区。每个选区都设有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联络管理委员会。选区中主要社区组织的领导成员都不是民选产生,而是由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委任或推荐。社区领导成员的政府委任制以及国会议员对社区事务的深度参与,使新加坡的社区管理受到执政党和政府强有力的影响和控制。
新加坡在政府中设有国家住宅发展局,负责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社区规划,社区工作人员培训,协调政社关系,组织社区活动,对社区建设给予财、物支持。
(三)“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和俄罗斯的社区。
1.日本的社区。
日本在政府系统中,由自治省负责社区工作,地方政府也设立“社区建设委员会”和“自治活动课”等相应机构。在城市基层社区层面,日本设有“町会联合会”和“町会”这两个层次的带有行政色彩的自治组织,它们在许多方面分别发挥着类似我国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町会联合会的职能主要包括垃圾的收集和清运、青少年教育以及与警察机构及地方政府组成联合防范协会改善社区治安状况。町会则承担了大量与社区成员相关的日常事务,主要包括环卫管理、青少年教育、社区治安、办理国民健康保险、办理社会福利、代收税款以及对保释人员的教育跟踪和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等。
2.俄罗斯的社区。
俄罗斯社区是根据居民的共同利益、共同目标而创建的机构。社区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社区群众大会和社区代表大会,为社区自治的领导组织机构,享有社区联邦政府、市政府、区政府所规定的权限,并且制定“社区法”,规范管理社区基本事务。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协调关系。市、区政府依法支持社区的建立和活动;区政府对于社区委员会有监督,检查的权利;并且社区采纳的一切建议须上报区政府,发生分歧时,由区政府协调处理。
(四)三种模式比较分析。
三种模式的共同点是:第一,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西方国家的社区内都建有社区委员会、社区顾问团等组织机构,并有相应的法律对各种社区组织机构的组成及权限进行明确规定。第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实施社区发展计划的各国,社区发展的各项服务性工作一般由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具体操作实施。第三,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社区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社区志愿者组织是由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体。它利用组织内部的知识、技能、财富等,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和体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与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的社会群体及个人的服务与保障。
三种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生背景、政府社区关系、社区管理主题、运行机制等方面。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国外3种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
政府主导模式 混合模式 自治模式
产生背景 缺乏法制传统,市场经济不健全,民主观念淡薄等 受西方文化传统的影响,特别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民主化进程加快 具有法制和民主传统,市场经济健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
政府和社区关系 政社不分 部分分开 完全分离
社区管理主体 政府及其社区管理机构 社区和政府各自的管理机构 社区及其自治机构
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 政府支持、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建共管 中介参与,市场运作,居民志愿服务 结果表现 大政府、小社会,行政病严重 朝自治方向发展 小政府、大社会,居民自治
二、国内部分城市社区改革探索
全国各地很多城市在社区改革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一是在维持现有建制基础上,理顺“区、街、居、社”关系的“渐进式模式”,如上海市、沈阳市。二是撤销原街道办事处的“撤街改社模式”,如青岛市和南京市,三是新建社区不设街道办事处,而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的“社区管委会模式”,如武汉市。
(一)“渐进式模式”。
1.上海市的社区改革。
上海市最早提出并实行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这种体制的重点在于政府在街道社区所进行的第三级管理,其核心是推动市、区两级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权力下放和分权,以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强化政府在街道社区层面即第三级的行政权力与行政效能。
基本内容包括:(1)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方针,加强街道办事处的综合管理和协调管理的权力与职能。(2)按照放权与分权相结合、责任主体明确、管理幅度适中的原则,在将综合管理的事权下放给街道办事处的同时,把专业管理的权力下放给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并建立街道层面专业机构的对应设置,由此充实和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在街道社区的专业管理。(3)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职能部门对专业派出机构实行双重领导制。(4)按照政企、政社、政事分开的原则,将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原来承担的一些社会服务性、经营性的事项,分别划归各专业服务机构和资产经营机构等。(5)在街道以下构筑第四级管理与服务网络,由政府按居民区实际人口给予居委会若干事业单位编制,并可聘用部分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
2.沈阳市的社区改革。
沈阳市在重新划分居委会辖区规模的基础上,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离”的原则,建立包括决策层、执行层、议事层和领导层等全新的社区组织体系。决策层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由社区居民选举出的“居民代表”和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选举出的“单位代表”共同组成;执行层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定,在政府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组织居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议事层是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主要成员由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单位代表组成;领导层是社区党组织,即按照《党章》规定设立的社区党委、总支或支部。为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沈阳市还通过明确社区自治权、转给社区协管权、赋予社区监督权等措施,以强化社区的功能。
(二)“撤街改社模式”。
1.青岛市社区改革。
2001年4月,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社区不再设置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新的社区管理体制。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核心、三套工作体系”,一个核心就是党的领导核心——社区党工委;三套工作体系,即社区自治工作体系——社区委员会,行政事务工作体系——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服务工作体系——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党工委是区党委的派出机构,是社区中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社区委员会是社区代表大会的常设理事机构,是由小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推选代表,通过召开社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自治组织,下设办公室和社区服务、文化教育、计划生育、人民调解、卫生环境五个委员会。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是由区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人员组成,承接社区中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民政、财税、司法、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等行政事务。社区服务中心则负责社区服务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活动。上述四套工作体系,核心突出,体系明晰,职责明确,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各自效能。
3.南京市社区改革。
2002年3月,南京市白下区选择了淮海路街道作为体制改革试点。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理顺一个关系,坚持两个依法,实现两个归位,强化社区自治功能,实现社会的有效管理”。
“一个关系”是政府、社会、市场与社区的关系;“两个依法”是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两个归位”,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归位”,即把涉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工作归位给政府职能部门,二是政府社会化职能的“归位”,即把原来由政府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归位给社区,把一些社会公益性服务工作交给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承担。
主要措施包括:(1)成立淮海路社区党工委,作为区委的派出机构,加强对社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监督政务活动实施,支持和保障社区自治,维护地区稳定,同时,明确党工委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2)建立淮海路地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作为区政府有关部门在辖区政务服务的平台。“中心”由劳动、民政、计生、城建、市容、司法等6个职能部门的派出人员构成,按职能要求受理和处理行政事务。与此同时,街道不再承担经济管理职能,原有街属企业按照政企分离的原则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全部推向市场。(3)对街道行政职能进行全面移交。出台了《关于淮海路街道行政管理职能移交的实施意见》,对原街道办事处承担的行政职能认真进行了梳理和职能的剥离。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原则,把属于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57项职能,全部移交给13个职能部门。属于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由社区全面承接。(4)撤销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能全面完成了原街道行政职能的交接。(5)建立“淮海路社会工作站”和“淮海路社区服务中心”。
(三)“社区管委会模式”。
武汉市汉口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管理模式最大的创新是不设街道办事处,而设立社区管理委员会。百步亭花园社区采取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居民委员会互相监督,互相合作共同管理社区的“三位一体”的新型管理模式。此外,还设立了党委会,成立了群团组织,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以及驻区组织辅助系统。
该社区管理委员会是一个半行政,半自治的组织。所谓半行政是指武汉市江岸区政府授权社区管理委员会直接履行基层政府的部分职能,对社区组织及各项活动进行领导、组织和协调。所谓半自治是指社区管理委员会是由百步亭花园社区的各自治组织负责人、各管理机构负责人和业主代表组成的。
(四)三种社区改革探索的比较分析。
归纳起来,“渐进式模式”是在不改变现有建制的基础上,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社区之间的关系,明晰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是一种渐进的改良方案。“撤街改社模式”通过撤销原有的街道办事处,实现在街道层面的政府行政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离,提高社区自治的能力。“社区管委会模式”是新建社区的特有模式,从建立社区开始就不设置街道办事处,采取类似开发区的管理方式,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替代行政主导,推动社区发展。
以上三种社区改革,最核心问题都是理顺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即城市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民主自治之间的关系。以上三大模式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探索改革街道管理体制。
国外社会工作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文/吴中宇;来源:中国社会导刊
社会工作一般指由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职业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管理者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调整社会关系,恢复和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专门事业和一门学科从历史的角度看,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思想,既包含了社会救济事业,又包括了更富有积极意义的社会福利事业,非但有各种补救性的援助措施,还发展了改善社会生活预防社会问题的专门技术和专业管理方法可以说,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不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英美等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建立较早,有一定的理论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回顾西方国家社会工作发展的特征和独特历程,将对我国的社会工作有所启示为贫困者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形成现代社会工作起源于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实施的济贫法,这部法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救济贫民的先河,并明确了政府和社会有济贫的责任16世纪的英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急剧变化,当时的英国统治者面临大量的贫民生活无着落偷盗乞讨等社会问题因此,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贫困问题济贫法的实施,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济贫法的意义一是政府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对全国的贫民实施生活救济制度;二是其救济经费的一部分来源于富有阶层,即国家强制征收的济贫税济贫法规定,教区对没有亲属供养的区内贫民负责救济,救济经费以济贫税志愿捐款和罚金三者为主要来源济贫法的特点是实施分类救助,分别对有工作能力无工作能力无依儿童给予不同安排,社会工作的类型化方式由此提出济贫法于1 834年修正为新济贫法,到1948年,在英国实施了347年,济贫法的修正实施使社会工作者尝试用个性化方式解决贫困问题,这为英国社会工作发展和社会个案工作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德国1 788年在汉堡市实行一种救济制度,史称汉堡制,对社会工作在制度与方法上影响甚远汉堡制将全市分为若干区,分别对贫困者实施救济,或介绍职业医疗疾病等,并设中央办事机构,总管全市救贫行政事务l 852年德国爱尔伯福小市镇仿汉堡制并加以修改完善,开始实行爱尔伯福制,即各区再分段,负责对段内的贫民进行经常性调查,按需予以补助,并办理职业介绍以及对游民进行管理训练等各市设有全市性的赈济组织在此期间,英国早期社会工作者借鉴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的做法,进行济贫工作此后,1 869年在伦敦成立的英国慈善组织会社(the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C.O.S)和1 877年成立的美国慈善组织会社进一步推动了济贫工作的专业化,确定了服务到个人的社会工作理念
兴起于英美等国的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运动共同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社区睦邻运动首先是由教会及一些慈善组织基金会发起的社区睦邻运动的方法是让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尽量调动并利用社区内的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和教育居民改善自己的环境,培养居氐的自助与互助精神社区睦邻运动发起英国,1884年,伦敦东区传教士巴涅特为纪念年轻的亡友一一牛津大学经济系讲师杨因比服务于贫民工人的崇高精神,在自已所属的教区建立了第一座社区睦邻中巴(Soci.al Settlement Home),并定名为汤区比馆继该中心后,英国各地也建立了类化的服务中心社区睦邻运动在美国的影响较大,开展最为广泛1 886年,美国著名醮社区睦邻服务社苏尔大厦创办,厦内为青年人老年人提供了从事教育艺术音乐娱乐等活动及发展教育的机会,还成立了如贫困劳动教育政治等大型研究室苏尔大厦的建立改善了其所在地芝加哥市市民的生活,并促进了全美社区睦邻运动,到1 937年,美国已建立了300多个类似的服务中心欧洲大部分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社区睦邻运动
社区睦邻运动的开展及其所提倡的服务精神和取得的成就,无疑给解决工业化所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提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在社区基础上,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解决贫困问题社区睦邻运动对于社会工作事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首创了社区目艮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及服务机构;二是开创了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先河,即充分关注社区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并且将解决问题的工作计划与项目均建立在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三是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四是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的培养;五是将无私奉献的社区活动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并置于社区工作机构(社区中心)的指导之下
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和方法,是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l 8 8 4年通过丫工伤保险法,1 8 8 9年又实行了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险制度的推出缓解了一触即发的劳资矛盾,解决了产业工人的后顾之忧,加快了国内经济的发展1 9 3 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解决1929年的大危机和随之而来的大萧条所导致的成千上万失业人员的生活及就业等问题,颁布施行I,社会安全法案,其内容主要由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三个方案构成这些制度的建立说明各国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由对社会成员贫困问题的关注逐渐趋向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中的社会行政工作日趋重要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了社会工作的扩展,欧美国家的社会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1940年代,小组工作(亦称团体工作)开始纳入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之中1950年代以后,由于联合国的推动,大多数国家开始重视社区福利计划和社区发展计划到了l 96()年代,美国的社区发展计划进人了黄金时期,1962年社区工作正式被认可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几乎在同一时期,英国政府也视社区工作为福利国家制度的一种必要补充
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对社会工作教育提出了要求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较早的是美国,1 8 9 8年,纽约救贫协会创办讲习班,讲授慈善学的应用1904年改为纽约社会工作学院后与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于1910年设置社会工作课程1912年正式成立社会工作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于1903年开设社会服务课程1917年美国学者理查曼的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一书出版,把这种助人的工作作为一套独立的知识系统加以研究和传授,从而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建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美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较英国早半个世纪,一是来自社会工作教育团体,同时各种社会服务组织也日益感到接受专业教育学习专业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因此美国的大学应邀负责培训社会服务机构的在职工作人员,继而纷纷开始建立社会工作专业1953年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CSWE)和1955年关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最终成为一个公认的职业
英国社会工作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出现在1945年以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认为社会服务是针对社会中的贫苦及边缘群体提供的机构服务社会服务部门的创立,给英国社会工作者构建了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工作结构英国在1969年正式成立英国社会工作员协会(BASW),1970年,成立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央委员会(CCETSW),正式奠定英国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地位l 9 70年实施的地方政府社会服务法规定,要在地方政府中构建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从那以后,为个人社会服务的公共支出增长了400%社会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承担了复杂的个案工作,从老年人到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与一些特殊群体打交道,向儿童老年人以及广泛流行的心理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务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与社区工作的方法,在社会服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
社会工作发展到现在,均已实现了职业化和专业化,这就意味着,从事社会工作必须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系统训练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者同医生律师一样,没有获得社会工作的执业资格,就不能从事社会工作事务
从为贫困者提供服务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从关注贫困人员问题到关注全民福利,社会工作由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到成为专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或方法,由自愿的慈善服务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依托多学科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结果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参与,使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多样化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协调人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可以说,没有社会问题,就没有社会工作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学理论是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基础再如,弗洛伊德的人格相关学说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社会个案工作中被广泛运用这些理论研究的共同点都是探讨如何帮助社会上有困难的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的方式方法
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启示
回顾西方社会工作发展l史,可知西方社会工作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发展起来的不同时期所采取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各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影响的结果;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与提高人的礼会功能,协调平衡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相联系的;它帮助个人团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得到社会认可,并增进社会福利以利于人的健康全面发展这一助人自助的专业工作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
转型期的中国,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与社会需求一是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许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存在成为社会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如人口问题中的残疾人生活就业问题人口结构出现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贫困问题就业问题家庭问题犯罪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带来人群体社会问的不协调,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一是随着政府职能转换企业社会职能的剥离,单位人越来越多地变为社会人;大量与居民相关的公益性事务,政府不管企业剥离,都要靠社区来解决社区成为城市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社区服务成为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三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加入WTO以后,国内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竞争对人的素质提出高要求,不可避免会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西方社会工作注重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调适的社会工作个案方法以及发掘社会资源启发个人或制度的潜能增强其预防问题的能力更好发挥其社会功能的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等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方法对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7.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分析 篇七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外频频发生财务丑闻,在大家把矛头直指向财务会计报告时,也在探索企业内部治理等问题。并把问题的症结和解决途径归到了内部控制。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内部控制也不断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以往各个阶段,以美国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
一、对国外内部控制的介绍(以美国为例)
1.美国内部控制研究发展:
(1)萌芽期:15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为内部牵制阶段。该时期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2)成长期: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初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有权威机构给内部控制下出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几经修改,完成时间塑造和理论完善两大使命。(3)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4)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旧的COSO报告(要素五分法)COSO内部控制框架认为,内部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控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组成,它们取决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融入管理过程本身,其相互关系可以用其模型表示.(5)最新成果:全面风险管理。
2.COSO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1)《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要求上市公司,无论大的还是小的,每年对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报告。幸运的是,公司可以依赖一个行业标准——内部控制集成框架,来评估和改进其内控体系。
(2)全国反欺诈财务报告(特雷得维)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于1992年颁布的这一框架,长期以来作为建立旨在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帮助保证财务状况报表可信性、遵从法律法规的内部控制的蓝本。由于其全面性、有效性和普遍原则,框架受到世界上很多组织的称赞并被接受。
框架颁布之后,财务报表、公司治理和法律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404条款(SOX 404)是公司财务报表内部控制的主要推动。
由于美国具有较为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法律规范,所以在其资本市场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出台的解决措施也对我们有很有意义的指导作用,所以在我国文献方面介绍这部分的内容也较多。特别是SOX法案颁布以来,就有不少对其的介绍、研究的文章。比如,美国 SOA404条款执行成本的研究,认为SOA404条款提高了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的成本,董事会结构改变增加成本支出,运转效率下降, 影响公司竞争力。虽然是对美国社会环境下,对SOA404的研究,但其中的思想
对我国内部控制政策制订也有启发作用。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也是用美国关于内部控制理论、实务的最新发展来解释中航油内部控制失败的案例,还有伊利股份、创维数码、四川长虹等失败案例或重大事件,认真学习ERM框架中的所有内容,并将其与企业经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新调整,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措施,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基本状况分析
1.从发表时间来看,我国理论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初期几年。这可能要基于美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几宗大的财务丑闻和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反思而推出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规范,所以在对美国财务丑闻的分析研究和出台政策的剖析的文章就层出不穷。
2.从论述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角度的探讨:(1)内部控制的概念的探讨。(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3)在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三、国内内部控制的理论探讨
1.内部控制的概念探讨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经过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国内在对内部控制文献介绍时也主要是以引入内部控制在西方的发展历史和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来进行讨论。比如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成分三种提法,就分别对应美国的二因素法、结构三分法和COSO报告,当然我国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就是根据国情需要对会计控制和对内部控制实质的探讨。
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在内部控制的文章中,以委托代理理论、外部性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权力配置理论等为基础,研究如何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探讨的文章非常之多,因为内部控制是在一个企业中实施的,他的实施环境自然就是公司的治理情况,但是就是说公司治理就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吗?学者对这个问题还持有不同的看法。本人认为,根据所引文献,研究者对两者关系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从开始的只是描述联系的模糊界定到后来的界定边界和分析相互作用,也见证了研究者们认识的逐渐成熟。
3.国内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探讨
这几年在我国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有一些比较显著的进展,如《会计法 》中规定,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把这一规定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财政部在2001年~2006年先后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的“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 ”、“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工程项目”、“固定资产”、“存货 ”、“筹资”、“对外投资”、“担保”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规范性文件。《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制定背景、总体思路、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并就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其他相关会计法规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试行等问题都有研究。但是对比美国还存在没有理论框架支撑、控制方法单
一、层次还比较低的不足。
参考文献:
[1]李若山徐明磊:2005.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会计研究,2
[2]李连华聂海涛:2007.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会计研究,3
[3]程新生:2004.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4
[4]李心合:2007.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会计研究,4
[5]林钟高郑军:2007.基于契约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会计研究,10
[6]阎达五宋建波:2000.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现代企业会计控制的新思考.会计研究,3
[7]谢志华:2007.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10
[8]李连华.2002.股权配置中心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思路.会计研究,10
[9]冯培根:2000.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会计研究,11
[10]刘明辉张宜霞:2002.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会计研究,8
[11]高霞赵妍:内部控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内部控制国内外现状分析
姓名:古雪
班级:080507
【国内外app数据分析】推荐阅读:
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08-20
国内专利分析报告10-14
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11)07-07
国内烟草市场分析报告06-12
国内汽车后市场分析06-16
国内快递行业分析报告08-18
国内外名言10-25
国内外德育研究10-17
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09-25
安全评价国内外现状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