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2024-08-29

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共10篇)

1.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一

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先进性作用,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任务。最近,我们围绕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深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党支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教育和管理上还存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加强。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的,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以提

高党员素质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的办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坚持“以岗定责、分类管理”的原则。一是对机关党员按照其担任的工作职责实行以岗定责,搞好本职工作;二是对干部党员按照其职责和分工,实行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三是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的作用,为人口计生和卫生工作谏言献策。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员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的自身行为。修订完善了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党支部每月能够正常开展一次以上活动,一月集中学习一次以上,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一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丰富了组织生活,提高了党员的自身素质。

(三)完善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

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人。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坚持做到常抓不懈,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不断探索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队伍的培训。吸收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了组织,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二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

三、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党员先进性标准的时代性,用发展的观念,建立一套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全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提高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党性修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性修养等方面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把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来抓。一是严把入口。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在不断健全、完善、确定发展对象联系人、发展对象定期

2.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二

一、关于当前影响党支部作用发挥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 我们也感到, 当前运输一线党支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影响和制约了党支部作用的发挥。

1. 个别支部书记定位不清。

他们总是支部工作与日常生产工作分不清, 有的支部书记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任务的完成上, 对支部工作精力投入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支部工作。还有的支部书记把支部工作完全定位在党建工作本身, 与中心工作联系不紧、不会切入, 把支部工作与行政工作割裂开来, 形成了“两层皮”。

2. 党支部书记自身素质的不适应。

部分支部书记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 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跟不上改革发展的步伐。有的支部书记对党支部的业务不熟悉、研究不够、能力不适应, 对党支部工作融入中心工作, 只是有融入的想法, 缺乏融入的办法。

3. 党支部开展党内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支部对党总支布置的活动, 不能结合自身的特点, 细化展开措施, 而是照搬照套, 上下一般粗。个别支部反映上级活动过多、镜头常换、缺乏连续性, 使得党员无所适从。有些工作, 在支部落实过程中, 追求形式、忽视内容, 以空洞的口号和原则性要求, 代替具体的工作标准, 缺乏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

4. 对党员作用的发挥缺乏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

在调研中, 一些职工群众反映, 党员管自己还行, 发挥带动作用不够。比如, 党员“岗区”、“发现问题”活动, 绝大部分党员还是满足于管好自己, 对周围职工违章违纪, 熟视无睹, 持与己无关的态度。这一方面说明党员的责任意识欠缺, 另一方面表明党支部对党员发挥作用还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党员身边发生违章违纪, 对党员还没有建立惩处机制, 使党员觉得“管了得罪人, 不管也无所谓”。此外, 有部分党员虽然工作勤勤恳恳, 但技术业务素质不强, 在新技术、新设备大量采用的新形势下, 难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的几点思考

1. 要落实责任机制, 切实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

要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任务, 放到突出的位置抓好。要坚持党支部工作和党员队伍作用分析制度,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及时研究分析新形势下支部工作和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大胆创新, 积极探索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要着力加强党支部基础工作, 抓好兼职支部书记的培训工作, 提升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2. 要精心设计党内活动, 搭建有利于党支部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平台。

党内活动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发挥党支部作用的有效载体。一是党内活动设计要精。要紧贴中心工作、紧贴支部实际、紧贴党员思想, 从有利于中心工作的开展,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支部和党员作用, 党员愿意参与, 职工群众欢迎的角度, 精心设计好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二是切入点要准。把握好中心工作的需求, 找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的着力点, 使党内活动融入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三是活动内容要实。要有具体的目标, 可行的措施, 真正把党支部的作用体现在确保运输安全生产上, 党员的作用体现在自身工作岗位上;活动不宜过多过滥, 要立足实际、实用、实效, 尽可能地少而精, 少一些规定动作, 多为基层党支部留一些发挥空间, 调动基层党支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注重结合, 不要再重起炉灶、另搞一套。

3. 要准确把握好党支部工作的定位, 在融入中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车间党总支要准确把握好党支部工作的定位, 做到“融入”中心, 提供三个保证:一是思想保证, 通过对班组职工的座谈、走访和谈心等工作, 及时准确做出对职工的思想预测分析, 及时做好形势任务教育, 有效化解职工们的思想问题, 确保职工队伍的稳定;二是组织保证, 主要是加强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 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挥支部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精神动力保证, 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宣传思想工作优势, 激励人、鼓舞人、凝聚人, 真正把职工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上来,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确保安全生产和运输经营任务上来。

4. 要拓展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 引导、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发挥作用。

3.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三

【关 键 词】城市 社区 社区建设

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劳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2]。“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前,随着鼎城区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城市社区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和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因此,加强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维系鼎城社会稳定的关口。同时也是鼎城区被省综治办批准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的四个试点区县之一后,必须认真探索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

一、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状况

目前,鼎城区共有城市管理模式的社区15个,全部分布在武陵镇。从调查情况看,经过不断建设与发展,社区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社区基础有所加强。一是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普遍建立健全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每个社区都建有党支部(总支)、居民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和协商议事委员会四大主体组织,整个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二是工作队伍不断优化。2009年换届选举后,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达到5—7名,年龄在40岁以下的达到35%以上,党员比例达到75%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9%以上。社区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改善。三是工作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城区的15个社区除1个没有办公服务用房外,其余14个的办公服务用房面积都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同时,市、区两级财政加大了对社区的支持力度,每年拨付给社区的经费分别为4万元和3万元,加上社区自筹收入,已能基本满足社区低限运转。

(二)社区功能逐步拓展。一是行政管理功能日益强化。多数社区承担了25个党政部门交办的100多项行政管理工作。二是公共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基本建立了劳动保障、社会救助、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网络。服务内容逐步拓展到了社区服务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平安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三是社区便民服务日益多样。社区尽其所能地开展了家政服务、便民医疗、社区保洁、文化娱乐等各类便民服务。

(三)社区地位逐步提升。一是成为了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基础。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排查纠纷、调处矛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二是社区已成为承载政府职能延伸不可或缺的平台。目前,所有社区都建立了政务服务大厅,政府部门进驻设立工作点45个,各类代办点60个。三是成为了居民享受生活的理想之地。在社区环境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了7个社区花园。在社区安全上,实行“一警一室”制度,建立了500多人的治安调解队伍和50人的城区专业治安巡逻队。在社区活动上,鼎城社区夕阳红老年艺术团、渡口社区太极拳队、临江社区舞龙队等文体组织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截至目前,鼎城区已拥有鼎城、临江2个省级示范社区,渡口、迎宾2个市级示范社区。

二、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基础差、底子薄,当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基础建设亟需加强。一是阵地建设落后。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普遍比较陈旧,功能也不齐全。如渡口社区,1994年建设的办公用房现在已成危房,远远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市、区两级下拨的经费是多数社区的主要经费来源。有限的经费难以保证社区正常支出,导致不少社区负责人经常为经费问题到处“化缘”。三是基础设施较差。鼎城区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工作队伍比较薄弱。一是选人用人不够规范。存在“盲目进人”、“关系进人”的现象,影响了社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100名社区工作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9%,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三是工作水平有待提高。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加上工资待遇不高,专业培训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工作矛盾十分突出。一是行政工作繁杂与社区功能发挥的矛盾。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严重,几乎所有行政机构都可以给社区下指令、交任务,导致无暇顾及本应承担的社区工作任务。二是改制企业移交与社区承担能力的矛盾。原集体企业纷纷改制或破产,大量“单位人”成批移交给社区管理,成为社区新的不稳定因素。三是运行体制不顺与社区職能行使的矛盾。表现为社区与党政部门、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的关系不协调。党政部门指派任务的随意性太大,驻区单位、物业公司对社区工作不配合,全区80%以上的驻区单位没有与社区形成管理共同体,共驻共建难以落实。

(四)功能亟待完善。一是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由于服务平台建设滞后,面向弱势群众的社区救助、社区安全、社区卫生等公益性设施发育不全。二是便民服务层次不高。目前,便民服务仅限于购物、家政、婚介等方面,且规模小、层次低,没有商业企业进驻社区,没有形成连锁规模经营,社区服务商业体系尚未形成。三是志愿服务进展缓慢。在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居民互助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进展缓慢。

三、加强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立足鼎城区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我认为,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必须从高度重视、建强队伍、理顺关系、完善功能四个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推进社区建设持续化。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要充分认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建设新格局。二是加强社区统筹规划。要将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社区市政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等。三是加大建设扶持力度。抓住鼎城城区旧城改造和西区开发的契机,改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要将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建设和改造纳入城建计划,严格落实如市委市政府规定的“开发商新建小区,须无偿为社区居委会提供100平方米办公服务用房”等各项政策,加快升级社区基础设施。四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社区经费投入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二)优化队伍,推进社区管理优质化。一是抓管理,规范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动态管理机制,严把进口关,严格按居组法选举优秀的同志进入社区工作,原则上每个社区配备工作人员5—7名,不随意进人。按常发[2005]1号文件精神,建议对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合同制,财政只按核定职数拨付工资,卸任后与社区依法解除合同。二是抓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要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建议在市、区两级党校设立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班,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坚持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抓激励,增强队伍活力。要合理确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打卡发放,并建立工资待遇正常增长机制。要妥善解决好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按常发[2005]1号和常政发[2007]5号文件精神,对长期在社区工作且成绩突出的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逐步解决副科级待遇。对机关干部下派到社区工作且表现特别突出的,要优先提拔。在每年公务员招考中,将优秀社区工作人员纳入招考范围。

(三)理顺关系,推进社区运作科学化。一是理顺党政部门与社区的关系。按照“政社分开、责权统一、财随事走”等原则,科学合理地界定政府和社区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建议凡是在社区设有专干的部门可对社区下达相应的工作任务,但对于工作量大,需要较多经费的专项工作或活动,应视情况给予社区相应的行政权和拨付必要的工作经费。二是理顺驻区单位与社区的关系。驻区单位要转变观念,树立“资源共享、驻区共建、服务社区”的意识,能够向社区提供帮助的,要尽力给予支持;能够向居民开放的文体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要逐步向居民开放。要建立驻区单位联系支持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并纳入城市文明创建考核范畴,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三是理顺物业公司与社区的关系。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促使物业公司配合社区开展工作。

(四)完善功能,推进社区服务水平提升。一是突出核心职能。重点突出基层政权建设、治安维稳、就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济、城市管理六个方面的职能。对核心职能以外且社区无力承担的工作,要逐步取消。对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工作,要逐步剥离。二是拓宽服务领域。建议由民政局牵头,大力培育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慈善组织、文体组织和生活服务组织。由团区委牵头,大力培育社区志愿者组织,动员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救助、助残、老年服务等,不断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三是支持发展社区服务业。要发挥政府规划、政策导向的作用,对开办商业性社区服务项目的,有关部门要依法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社区服务。特别是要鼓励大型商业企业通过连锁规模经营为社区提供购物、餐饮、家政、中介等便民服务,推进社区服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互助型向产业型延伸发展,形成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多元化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徐昌义.成都社区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2]华夫.社区与社区建设[J].中国档案.2003.

4.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四

○杨建江陈建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是关键。科协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怎样发挥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镇、村就如何加强农村科普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区农村科普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全区农村科普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在全区广泛开展,广大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学习科技知识的积极性不断增长,科学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氛围已初步形成,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1、科普示范区、示范镇、示范基地创建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武进在创建成江苏省科普示范市的基础上,2002年3月,区委、区政府又提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目标,按照“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科普工作的“四大体系”,即农村科普工作的示范体系、服务体系、教育体系和传播体系。2004年10月,我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与此同时,全区各类科普示范基地和示范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自2001年开展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示范镇创建活动以来,目前,全区已创建成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8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常州市级12个;创建成湖塘镇等8个区级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带动作用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2002年8月,常州市厚余观赏植物科技示范园被中国科协命名为首批“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005年,该基地又在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2、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教进社区”等科普活动广泛开展。这些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参与热情很高。特别是每年一届的“科普宣传周”活动在我区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每届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区科协每年组织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100多名科技人员到2——3个镇开展大型科普集市等十多项活动,把科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深受农民欢迎。“科普宣传周”已成为全区农村科普的品牌活动,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组织实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依托区农学会等涉农学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以区农干校、镇农林站、成校等为阵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上万人次;并相继建成武进名贵水产品科技示范园等19个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培训示范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3、农村科普队伍、设施、资源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农村科普队伍不断发展。2004年,区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区科协成立了科普志愿者分会,拥有150多位科普志愿者,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林和医卫系统,志愿者义务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技术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服务。到今年3月区科协召开“七大”前夕,各镇科协全部按时换届,不少基层农技人员成为镇科协会员,开通了“农技110”,及时就近为农民提供农技服务。农村科普设施和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结合文明镇、文明村等创建活动,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区农村科普设施和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科普画廊、科普橱窗、文体活动中心、科普图书室等在镇、村逐步建立,农村科普服务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二、农村科普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情况表明,农村科普工作任务艰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主要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农村科普工作的观念有待转变。虽然近年来农村科普工作的观念和机制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更新,但仍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社会大动员、大合作的观念还需进一步强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公益性事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科普服务体系还需进

一步完善;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科普活动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多;动员科技工作者服务农村科普的政策和措施尚不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程度还不高。

2、农村科普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农村科普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较慢,科普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建立的科普画廊、橱窗大多还不能实现定期更换内容,图书室等科普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据农民和青少年需求策划的互动型活动在科普活动总量中比例不高,科普活动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科普设施还相当缺乏,农村科普队伍能力亟待提高。

3、农村科普投入的力度有待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但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尽管我区人均科普经费为1.0元/年(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已列入区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但有些镇还没有将科普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由于镇科普经费总量有限,投入农村科普方面显得不足,对开展科普活动也带来了难度。

三、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当前,我区正处在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民群众对科普需求日益增长并呈现多元化趋势,也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但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1、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各级政府要按照《科普法》的要求,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工作全局,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农村科普工作规划,制定和实施更多、更有利于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政策。要将科普工作纳入党政部门目标管理,经常调研科普工作情况,及时解决科普工作特别是农村科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级科普经费要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各镇也要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科普工作,通过财政、社会、个人等多渠道加大对农村科普的投入。要以“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重点,即建设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完善科普组织网络,扩大科普服务队伍,健全各类科普设施,提供充足科普资源,建立反馈广大农民和基层科普工作者需求的信息网络,形成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农村科普服务能力。

2、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培育农村科普品牌。要彻底丢弃那些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农民需求的传统观念和方式方法,创新农村科普的内容和方式,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强化科普宣传活动的针对性、互动性、实效性,培育科普工作品牌。如继续开展好“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大篷车”等品牌科普活动;深化科普示范镇、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创建活动,把科普工作与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全社会的科普资源,以点带面,形成科普工作的生动局面;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开办科普类栏目和节目,扩大科普宣传的受众面,强化科技传播力度。要创新农村科普工作机制,大胆探索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农村科普积极性的机制,有利于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积极性的机制,有利于科普设施、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机制,通过机制创新,使农村科普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在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开展好“百会千户兴农致富工程”,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人员、农户连接起来,增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3、突出重点,提高能力,注重农村科普实效。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贯彻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使农民和农村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有明显提高,使农村科普工作取得实效。由于农村人口现状复杂,农村科普工作的力量和资源有限,农村科普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一是面向一线农民。近阶段,我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农民仍然是农村科普工作的首要对象,他们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十分重要。二是面向农村青少年。青少年素质的高低,对未来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将农村青少年作为农村科普工作的重点对象。三是面向集镇社区居民。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社区居民已经形成群体,广泛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必须引起各级的重视。要通过有效措施,使广大农民参与科普教育的途径明显增多,使农村青少年和社区居民人人享有接受科普教育的机会。当前,要着重提高他们四方面的能力,即:提高农民获取知识和依靠科技致富、保护环境、卫生健康、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广大农民倡导移风易俗,反对愚昧迷信,革除陈规陋习的能力;提高农村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

5.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五

调查与思考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临澧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如何借风使劲,扩容提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最终建成“生态宜居福城”?带着这个课题,近期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人为本、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立足长远的原则,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城镇面貌不断改观,城镇设施日臻完善,城镇规模渐成雏形,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核心,建制镇为节点,集镇中心村为示范“三位一体”的城镇发展格局。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新安镇被确定为全省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示范镇。2013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1.37%,在全市小康考核的7个二类区县(市)排名中居第三位,比2000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达到18.8平方公里,其中县城1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7.43万人,其中县城10.5万人,比2000年增加4.7万人。

1、靠科学规划引领城镇发展。始终把规划作为加快城镇建设与发展的“一号工程”,科学编制规划,适时调优规划,严格管理规划,做到了以规划引领城镇建设和发展。近些年,先后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将县城规划面积由64.95平方公里扩大到98.45平方公里;基本完成县城区控制性详规、“一区一城”、全县燃气发展、县城区给排水、民办丁玲学校等规划编制;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控违拆违工作责任的通知》、《关于加强县城规划区内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坚决制止抢搭建抢装修抢种养行为的通告》,成立县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办公室,全面铺开控违拆违工

作,对县城区实行全天候巡查,有力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乡村规划编制力度,启动了15个乡镇总体规划、村镇布局规划和给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2、靠新区建设带动城镇扩容。坚持把加强新区建设作为扩大县城规模、提升对经济发展承载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把县城打造成全市城镇带上区域融合的示范区、全市绿色发展先导区和沅澧主次中心的卫星城。一方面,拉开路网骨架,带动新区发展。主城区重心向西向北转移,稳步推进“一区一城”建设,“一区”即:3平方公里的滨河西区;“一城”即:6平方公里的北福新城;经开区以207国道为轴线,按“生产向东、生活向西”的原则,向西厢发展,建设东部工业新区和西部新城,努力使园区西部新城与主城区北福新城和滨河新区连为一体,形成县城大西部新区。目前,县城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了主城区与经开区的大融合雏形,构筑成“县城建城区+大西部新区+工业园区”的城市总体框架结构。目前,总投资1200万元的滨河路下游道路已建成通车;总投资4000万元的滨河路上游道路毛路面已经成型;总投资1.5亿元的环城路已与投资方完成签约;总投资4000万元的青年路改造,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案,基本完成拆迁品补工作;总投资4000万元的朝阳西街延伸段建设正在做前期工作,计划年内动工。另一方面,布点重大项目,带动新区开发和资源增值。新区主要布点了两个大项目:一个是总投资2亿元的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目前已完成征地拆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已开工建设。另一个是总投资1亿元的民办丁玲学校建设,前期工作也基本完成。另外,对新建的机关办公楼,尽量落户在“一区一城”。目前,已有县公安局、县法院、县地税局等机关办公楼选址在“一区一城”,力争对新区发展起到较强带动作用。

3、靠项目建设促进城镇提质。牢固树立经营理念,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路子,努力扩大建设投入,完善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

行精细化管理,对县城区清扫保洁、洒水压尘等工作每日一检查,每月一评比,促进了环卫作业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垃圾清运监督管理,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坚持每周对主要街道实行2—3次机械化清扫,进一步提高了主要街道卫生质量。三是推进垃圾达标处理。按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对县城及四新岗、佘市、修梅、望城等乡镇的生活垃圾和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接纳处理,确保垃圾处理达标,新安镇污水处理厂已正式开工,完成投资600万元,预计年底建成,合口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可研、环评、审批等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动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项目建设,已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0座,其中投资180万元新建新安合口大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并自今年6月起实行了垃圾运至县城集中处理;启动了县城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相关工作。四是开展“国卫创建”。全面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把县直单位“四包”活动作为创卫第一仗,强力整治“七类十四乱”问题,县城环卫秩序、经营口秩序、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明显改观,群众反响良好。

二、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近些年的建设,我县城镇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城镇规模还不够大。一是城镇化率偏低。2013年底,我县总人口4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43万人,城镇化率41.37%,与2013年全国(53.7%)、全省(47.96%)、全市(44.5%)相比,分别低12.33%、6.59%、3.13%。二是城镇建成区面积偏小。2013年底,城镇建成区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仅11平方公里。与周边的澧县(县城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津市(县城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石门(县城建成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桃源(县城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等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各乡镇发展不平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我县存在着城区建设好于乡镇,澧北城镇建设好于澧南的问

4、城镇秩序还欠规范。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抢搭抢建等违章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滨河路、文化街等路段乱停乱靠比较严重;出店经营、以路为市、沿街叫声现象随处可见;市民卫生习惯没有养成,随地乱扔、乱倒、乱吐,城市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交通安全意识有待提高,行人、摩托车、自行车乱闯红灯的现象比较普遍,城镇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城镇第三产业不够发达。一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县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第一、二产业结构偏重,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据统计,我县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5:40,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9:41,三年时间,第三产业仅增长1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单一。我县第三产业基本上为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商品流通、住宿餐饮、房地产等,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娱乐消费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很多人都跑到邻近的常德、澧县去消费。当前,迅速发展的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从业人员较少,推动作用十分有限。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头,在我县才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6、制约瓶颈破解乏力。受宏观政策和自身条件影响,城镇建设面临的瓶颈制约较多。融资方面,每年城建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从今年开始部署“三改四化”,打造“生态宜居福城”,每年要完成城建投资8亿元以上,而政府融资每年只能保证3亿元,资金缺口达5亿元。用地方面,全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只有400亩左右,而光城镇建设的实际需要就在500亩以上,用地缺口非常大。加上有的拆迁户要求太高,达不到要求就不肯搬迁,也影响了项目的供地。

三、对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尽快完善城镇规划体系。按照“常德市卫星城”、“生态宜居福城”的战略定位、50年不落后的要求,科学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滨河西区、繁得当、层次分明”的原则,结合道路改造分批推进、分步实施,让县城“日以绿为景,夜以灯为美”。三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做好迎宾路、安福路“穿衣戴帽”美化工作,把城市搞“靓”。

3、加快配套公用设施建设。按照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总体要求,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统筹县城交通路网布局。年内要完成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制定;推进县城路网建设,力争5年内打通县城区“五纵七横”的路网格局;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和人防工程,开发建设立体式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二是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在城东新建农产品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朝阳东街农贸市场;城区主要路段配齐环卫设施和公厕;抓好供排水管网的改造、下水道清淤工作,分行雨污分流;搞好人行道板砖的更换工作,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燃气管网配套、自来水厂升级、小街小巷改造等公益项目建设;加大政策引导,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服务支持月亮岛、外滩新城、御景城、金牛岭等商住项目开发多功能住宅小区,彰显地方特色,增强城市吸引力。三是完善城镇体系。鼓励和支持各乡镇加强城建项目建设,重点加强城镇给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澧北的新安镇、合口镇、九里乡、官亭乡4个乡镇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公交客运、生活供水、垃圾处理、生态建设、综治维稳、殡葬改革、政务服务“八个一体化”,打造全市乃至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精品区、先行区。

4、积极发展城镇经济。一方面,合力打造“三百园区”。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县域工业化的主阵地来建设,力争到2015年,把园区打造成入园企业100家以上、工业投入100亿元以上、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三百园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整体形象和承载能力。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移,凡在城镇购买商品房、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村人口,均可申请转为当地城镇居民户口。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制度,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6、努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管理力度,着力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开展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畅通工程”、“净化工程”,打造优美、整洁、宜居的城市环境。坚持以城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管理网络化、运作市场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为核心,实施城市管理“一改四化”,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管理。扎实开展县直单位包卫生、包秩序、包控违、包公用设施的“四包”活动,大力整治市容、卫生、建设、交通秩序,塑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全省园林县城。

6.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六

前不久,组织部对63个领导班子、22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绩效考核。在单位考核和各层面民主测评、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评定出优秀班子13个、称职等次46个、一般等次班子4个;评定出优秀等次领导干部44人、称职等次173人、基本称职7人。通过考核,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全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些比较突出问题。对此,我们组成了专题调研组进行了调研。

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大多数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能够围绕八次党代会和委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精神积极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班子团结,想事干事能成事。但是,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来看,除了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客观因素以外,在主观上还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突出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创新能力差。主要表现为:部分领导班子和干部在面对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时,缺乏敢想、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有的干部固守传统观念,循规蹈矩,习惯于常规打法、缺少敢于碰硬、勇于负责的进取意识,主观上不想解放思想;有的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盲目乐观思想,在已有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安于现状,缺乏工作动力,不愿解放思想;还有的干部视野窄、素质低,没有思路和办法,心有余力不足,尤其是在市委确定的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上缺少创新的办法和招数,不会解放思想。二是精神不够振奋,缺少精气神。部分班子和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工作魄力和劲头明显不足。有些年轻干部缺乏应有的朝气和活力,没有精气神;个别老同志退坡思想严重,工作得过且过,作风散漫,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纪律;有的班子和干部工作标准低,满足于过得去、一般化,在位不谋事,应付推脱,打工心态。三是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在工作上。有些班子和干部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劲头使的不对,热衷于搞小团体、小圈子、拉关系,把主要精力放在要待遇、要利益、要位置上,不考虑工作和事业。四是抓落实能力欠缺,执行力差。有的干部工作能力水平有,就是不想抓落实,不愿意抓落实;有的属于不得要领,不会抓落实。在抓落实不力的问题上,核心还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当老好人,怕得罪人。今年市委确定的部分重点工作有些进展得不够理想,有些工作基本上还没有落实,虽然主客观原因都有,但也反映出抓落实上的差距。五是班子不团结,综合素质低。突出表现为:个别班子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民主集中制度落实的不好,有班子成员之间互相拆台、扯皮。还有个别的班子职工队伍管理混乱、班子软弱涣散,没有凝聚力,班子整体功能和作用发挥的不好。有的“一把手”不会带班子,不讲领导方法艺术,或我行我素,独断专行,大权独揽;或软弱无力、事无巨细;还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把个人利益看的过重,以权谋私,在经济上不廉洁,不注意维护自身形象;个别副职摆不正位置,对分管工作不学习不研究,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拓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和驾御全局的工作能力,缺乏大局意识和配合意识,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如果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领导班子建设就没有办法取得新破,绥芬河的发展就要受影响。

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体会与思考

不久前,省委吉书记视察绥芬河时指出,黑龙江省最重要的优势就是边境口岸优势。绥芬河作为全省唯一具备通海条件的口岸,在对俄经贸合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沿边开放的窗口,绥芬河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全省对外开放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吉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市八次党代会和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发展目标,我市要率先成为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示范区、争当新一轮沿边开放升级排头兵,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思想解放、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求真

务实的发展型班子。

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发展力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发展的速度。回顾我市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中央政策研究室方主任谈绥芬河加快发展最成功的经验,就是牢牢抓住了思想的解放。1992年沿边开放之初,绥芬河还是一个偏僻落后的边陲小镇,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建设落后。面对这种情况,市委几届班子首先打破禁锢,解放思想,紧紧抓住俄

罗斯政治体制变革、中俄两国市场互补性强的有利契机,提出了“大经贸、大旅游、大市场”发展战略,实施边境贸易、边境旅游双轮驱动,仅用几年的时间,绥芬河就成为全省最大的对俄贸易口岸、远东地区最大的对俄商品集散地,实现了由边陲小镇到国境商业都市的转变。绥芬河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没有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没有敢闯敢试的工作劲头,就没有我们绥芬河今天的发展,同样也就没有我们绥芬河的未来。去年,我们的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财政收入达到了10亿元,广大干部和群众也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当前,绥芬河的经济发展正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绥芬河在各县(市)当中机遇最多。机遇就是目前中俄关系已上升到历史最好时期,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俄罗斯重点开发远东地区的战略已开始形成对接互动,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正在加快实施,绥芬河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上级的关注和重视。挑战就是俄罗斯政策多变,对俄口岸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怎样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营造跨越式发展的新优势,我们要结合即将开展的新一轮思想解放活动,推动经济的发展。要通过思想的解放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摒弃盲目乐观心理和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引领绥芬河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思想的解放离不开思想理论武装。要结合市委开展的领导干部学习年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全新的、前瞻性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深入的学习教育活动,找差距、知不足,多思考工作、多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发展能力、应变能力。要借用“外脑”帮助思想解放、继续派遣大批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挂职锻炼。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前来我市讲学、帮助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战略问题,使大家在学习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通过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今年初召开的市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国际商旅名城和“北方深圳”的内涵,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和设想,要率先成为全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争当新一轮沿边开放升级的排头兵。要实现这一目标,使命繁难,任务艰巨。尤其是前不久吉书记来我市检查工作,对我们提出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扩大口岸影响”的新要求。落实这一要求,关键是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来提高发展能力。今后加强领导班子的发展力建设,就是要确立高标准的“参照系”和敢为人先的“定位点”,不能满足于有多少个全省第一,满足于比周邻县(市)“强 多少”,而是要着眼于对全省经济发展起辐射拉动作用来思考和谋划绥芬河的发展战略,全力突破我们已经确定的沿边开放升级重大战略项目。

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落实力

有再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如果不落实,还是个零。因此,领导班子的工作落实力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工作落实机制。要建立“以铁的措施保发展、以铁的手腕抓落实、以铁的纪律保执行”的工作机制。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落实工作具体化,每个部门、每个领导干部都要集中主要精力,采取有力措施,抓推进和落实,把工作重心由过去的重“管治”,转变到搞服务上来,围绕提高服务水平和层次,想办法、定措施,抓项目跟进,抓政策跟进,真正形成“一项重点工作、一名市级牵头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专题办公室”的“四个一”重点工作落实机制。要根据年初确定的阶段性重点工作,明确完成时限和验收标准,一件事情抓出头,一个项目抓到底。要继续实行

牵头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打破齐抓共管、谁都不管的局面。二是要围绕重点难点工作的突破抓落实。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首先就是能够解决发展中遇到突出问题的班子,敢打硬仗的班子。当前,一些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因素除了土地资源、水资源等以外,重要的就是政策的瓶颈制约因素。比如:中俄绥—波贸易综合体政策落实及向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升级问题;设立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问题;关于加快口岸和大通道建设问题;关于金融和资金支持问题;恢复绥芬河口岸异地办照问题等等,都是我们现任班子要着力落实的关键问题。目前,经过几届班子的不懈努力,贸易综合体政策的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中俄高层的关注,前景可观。当前,各责任单位和部门要增强紧迫感,讲究抓落实的技巧,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点,集中主要精力和力量,攻坚克难。工作上既要有形象进度,更要有质量和水平。要通过对重点、难点工作落实的创新,不断破解重点工作任务当中的难题和“瓶颈”制约。三是要用较真碰硬的措施确保抓落实。要在抓落实中考察干部,把抓落实的成效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干部的成绩,关键是要看领导班子的落实能力,看执行力到底怎么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干部是能力水平不行、有些干部是不想执行。对已经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不落实、不执行的干部,无论是没有

能力的还是不想执行的,都要予以坚决调整。今后,我们要树立和培养能够抓落实的干部,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工作导向机制,要在务实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突破,取得最好的落实效果。

健全制度,规范程序,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去年以来,市委围绕干部的选拔、使用、日常管理、学习教育等各个环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互衔接配套的干部工作制度,对干部选拔工作机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制定《绥芬河市贯彻落实〈条例〉实施细则》等一整套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部管理相关配套制度,克服了干部选拔工作中存在的主观性、随意性,使干部选拔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今年初,我们首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了绩效考核,总体情况还比较好。特别是对班子和一把手的考核比较客观准确。当然,有些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考核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干部对绩效考核不是很清楚。实际上,绩效考核是综合了传统考核办法和目标考核的优点,按照公开、民主和系统化的原则,以准确反映民意为目的,依据知情度和关联度的不同,组织方方面面人员对班子和干部进行评价,它的结果反映的是对班子和个人的认可度。目前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今年,我们将正式实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工作。要通过绩效考核这个有效载体,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不在状态、抓落实能力欠缺等突出问题。同时,要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工作与领导班子考核、公务员考核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的考核体系,为科学评价干部、准确使用干部,合理兑现奖惩提供客观依据。在选拔使用干部过程中,真正形成重政绩、重公论、重民意的工作导向。今后,在干部的使用和管理上,不但要治庸,也要治懒,不仅要吃药,还要动手术。同时,还要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干部成长关怀机制,研究相关政策,不断提高干部待遇。同时,还要围绕优化班子结构,针对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行有计划的干部培训和其它各种学习教育活动,注意培养锻炼干部,敢于压担子,换位子,让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民主集中制是维护各级领导班子团结的根本制度保证。从这次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都同民主集中制落实的不好有直接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没有集体领导,就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凡是涉及贯彻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大事项,关乎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实行集体领导必须以个人分工负责为

7.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七

【关键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问题;建议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是公路网的基础,关系到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结合莱西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际,提出搞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建议,真正发挥公路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莱西市农村公路实施的基本情况

2010年青岛将农村公路移交各区(市)管养,莱西市接养农村公路2051公里,桥梁316座。莱西市交通运输局根据莱西市政府《关于加强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农村公路管理处,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监督指导,各镇(办)组建养护站,负责辖区乡、村道日常养护。自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公路工作由重建设向建、管、养并重转变。由于资金筹措难度大,莱西市没有实施农村公路网化工程,2011年至2014年共投入资金4.7亿元,主要安排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015年完成投资1.9亿元,新(改)建道路18.6公里,大中修农村公路36.5公里,维修加固桥梁5座,对13条县道的安保设施进行了设置完善。

二、莱西市农路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公路具有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等特点。目前面临主要问题是道路技术等级低、路网畅通能力不足、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1.资金短缺筹措难度大。目前农村公路面临网化、大中修、危桥改建、安保工程等多重压力,中小桥梁改造压力大;莱西市实现村村通后,建设规模和资金需求较大;乡、村道养护离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资金需求量大。

2.道路安全隐患多。一是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缺失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个别路段没有绿化、绿化不合标准。二是危桥改建及维修压力大。2010至2013年,莱西市改建、维修加固危桥27座,提前完成了“十二五”危桥改建。2014年经专业机构鉴定,莱西市新增危桥25座。

3.管理养护机制需进一步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目前大中修资金除上级补助外,不足部分全部由莱西市财政配套,没有建立分级、多方筹措机制,镇办对道路建设依赖上级投资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观。工作机制不完善,养护从业人员待遇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没有纳入市政府对镇办的考核,缺乏必要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4.全社会护路养路的自觉性、责任感需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实施水利、绿化工程时随意挖掘道路,破坏道路路肩、边坡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庄内道路被村民占用堆放畜粪、柴草;有的驾驶员利用夜间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不仅对道路造成破坏也带来安全隐患。

三、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建议

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如何解决农村公路的管养问题,必须引起地方各级政府及沿线群众的高度重视。

1.加大农村公路资金扶持力度。首先要解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问题,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一是加大网化工程扶持力度。目前青岛网化补助标准按照2008年的10万元/公里标准执行,标准过低。二是增加农村公路大中修补助资金。目前青岛每年切块补助莱西市农村公路大中修资金2587万元,可安排计划40-60公里,资金缺口大。建议上级加大建设及养护资金扶持力度。

2.加强县(市)之间道路连接规划。根据《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规定,县道的规划建设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目前相邻县(市)之间的连接道路存在连接不畅的问题,由县与县之间协调规划难度大。建议市级对县与县之间的道路给予协调规划。

3.完善养护体制机制,加强资金落实。建立小修养护成本核算机制,将农村公路小修保养资金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并逐步建立小修保养公司化管理模式;完善大中修资金配套机制。养护工程大中修资金除上级切块外,不足部分县道由市财政配套,乡村道由镇办筹集;建立社会参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完善考核机制,提升管养水平和养护质量。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细则。由交通运输局牵头对镇办养护工作进行考核,建立村道“以奖代补”制度,激发镇办、村庄村道养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宣传发动,提高全社会爱路护路意识。加强《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等相关法规和规章的宣传,增强全社会建设、管理养护农村公路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严厉打击破坏路产路权现象发生,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为广大市民创造“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农村公路是一项惠民工程、富民工程,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郝淑华;浅谈农村公路养护的三种模式[J];中国公路养护;2005

[2]李学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7期

[3] 刘耀辉;农村公路养护问题研究;交通标准化;2009年02期

[4]孙东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李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研究;公路;2007年06期

作者简介:

8.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八

作者:朱崇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更加注重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探索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回顾了我区近年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实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夯实基础、强化措施,不断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近年来,我区主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抓基层、强基础,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和“先锋工程”建设为基本途径,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凝聚群众、带领群众、团结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围绕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切实加强镇街道党(工)委建设。在镇街道领导班子中,实施“素质工程”建设,开设“区域经济论坛”,组织开设了研究生课程班、函授大专班等学历教育班次,分层次、多形式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在镇街道干部队伍中,实施“活力工程”建设,对镇街道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选聘制,对一般干部普遍实行“双选一聘”(即镇街道干部选择驻村、村干部选择驻村的镇街道干部、驻片干部聘任驻村干部),使每个干部适岗适位达到最佳组合,从而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在转变镇街道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中,实施“形象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主要内容的镇街道领导班子主题实践活动,建立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片联村入户、一般干部驻村联户制度,镇街道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带头进驻问题多、困难大、情况复杂的村。建立“一户一干部”制度,各镇街道干部结对帮扶低保户和困难户。全面实施全程办事代理制,建立和完善以“民主恳谈”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共富裕工程”,深入开展区直部门、企业与行政村的帮扶活动。围绕“村村有址议事”的目标要求,修建了一大批村办公用房,改善了村级组织办公和活动条件。

(二)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不断夯实村级组织基础。一是坚持选人标准,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治本之道来抓,提出了“以政治素质定位置,以致富本领挑担子,以群众信任为尺子”的用人新思路,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作风正,办事公,能力强,群众认同,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人,选上村“两委”班子。积极创新村级后备干部荐用方式,注重优先吸纳村级群团、民兵等组织负责人、经济能人以及各类优秀人才,通过“三推一考”(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推荐、组织考察)的方式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学习型党支部”创建活动,制定《关于加强村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规范了村干部选拔培养

教育管理工作。在村干部教育培训上,注重灵活性和实效性,坚持做到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长期教育与短期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针对农村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在区、镇街道党校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轮训班,组织村干部参加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函大学习等。今年6月份,组织全区275个行政村的两委主要干部,分四期进行村级事务管理业务封闭式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村务管理的水平和协调发展的能力。三是关爱村级干部,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在政治上关心村干部,加强村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拔优秀年轻村干部到镇街道工作。在生活上扶助村干部,加大对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行政村运行经费问题和干部工资补贴的解决力度,进一步抓好经济薄弱村干部和离任主要村干部的经济补助工作。同时,对经济薄弱村采取区镇街道两级领导干部联系包干、选驻农村指导员等措施,帮助引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围绕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了以“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统一协调工作运行机制。一是给村级组织“定章”。从农村实际出发,建立完善了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配套制度,使各村组织和各项村务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轨可遵。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村级组织工作规章制度,并将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编辑成册——《台州市椒江区基层组织建设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汇编》和《椒江农村基层组织“两字工作法”》,从而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规范化轨道推进。二是给村级决策“定规”。对村级事务决策和议事程序的实施主体和具体程序做了规定,重点建立与完善了村两委联席会议、党员议事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明确在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方面,坚持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既突出了村党组织对村务工作的领导职能,又充分发挥了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其他村级组织在这方面的“争权”、“越权”现象。三是给村级组织“定法”。在村务管理中,针对农村实际健全和完善理事办法,重点完善了以村干部目标管理、依职联绩计酬、任期责任审计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和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理财制度。围绕加强村干部的管理,重点开展“村官报酬村民定”活动。适应村民自治的需要,在全区275个村推行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实行村级财务联章联签制度。通过规范化的民主公开制度,使群众对村务工作清楚明白,放心顺气,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围绕贯彻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认真落实党员队伍“入口要严、出口要畅、中间管理要加强”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初步形成了“进、出、管”有序,“教、爱、用”并举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在党员队伍“进口”上,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全程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在生产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发展党员,切实解决当前农村一些地方优秀份子入党难问题、农村党员年龄老化和发展党员家族化的问题,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在党员队伍“出口”上,实行“淘汰制”。制发了《关于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若干意见》,坚持群众评议与党员互相评议相结合,定性评议与定量评议相结合。在党员队伍管理上,进一步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建立组织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双向评议制度,对评议为不合格的党员,坚决按规定处理,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同时,以党校为主阵地,通过上党课、观看电教片、纪念“七一”、学习先进典型、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建党86周年之机,我区建立了区级党员服务中心,通过健全规范管理制度,创新服务内容,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

二、创新理念、提高认识,准确把握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1、十七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历史重任,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团结和带领群众来实现,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农民群众生活的改善更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推动。

2、十七大对镇街道党(工)委驾驭全局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如何更好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驾驭全局能力,是镇街道党(工)委面临的新要求。当前,一些镇街道干部还不善于用教育引导、示范服务的方法去管理村级组织。特别是在处理镇街道与村两委的关系和指导村民自治工作时,对如何宣传、教育考虑较少。在具体工作中,主要精力集中在抓重点工程建设,抓村级组织建设精力不够到位。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对如何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存在片面的认识。特别是个别村委会干部对镇街道和村支部的工作不予支持和配合,影响了镇街道党(工)委对农村各项工作的调控。

3、十七大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农村基层组织要落实好十七大提出的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要求,其中一个重点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扎实有效地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前几轮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制度进一步健全,选举工作不断完善,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也日益增强。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先富群体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宗族派系、宅基地安排等历史遗留问题,少数“城中村”、土地征用村的政策处理问题等往往容易成为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焦点和导火索。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开展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当前一个重大课题。

4、十七大对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强的村级组织作保证。但从调查的情况看,一方面,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涉及到征地拆迁的行政村中,能干大事、敢办硬事、会办难事的强班子不多。另一方面,农村党员队伍的发展和教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依然比

较突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受宗族宗派思想所影响,存在“近亲繁殖”现象,片面强调老实、听话、可靠,忽视开拓、进取、创新的品质。在党员教育方面,比较普遍地存在实用主义倾向。

5、十七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形势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要具备开阔的世界眼光,开放的时代意识和较强的把握机遇、驾驭工作的能力。不少农村党员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之不深,法制意识不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不强,工作随意性大。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组织纪律意识淡薄、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在工作中有的是人家举手我赞同,人家反对我摇头,做老好人,有的党员干部遇事只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不能公心尽义务。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自富带富能力不强,工作上守摊子、混日子,村庄面貌长期得不到改观。

三、明确要求、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实践表明,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区委和镇街道党(工)委认识、重视程度以及是否采取有效措施是该项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镇街道党(工)委要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保持全局稳定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要从加快主城区现代化建设,顺应基层民主化进程的趋势来认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2、改进领导方式,切实加强镇街道党(工)委自身建设。镇街道党(工)委处于基层工作的最前沿,要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和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一要改进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要统一镇街道干部思想认识,树立辩证观念,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要学会用教育引导、示范服务的方法,正确指导村民自治,正确处理和解决农村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把农村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二要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坚持和完善镇街道党(工)委民主集中制建设,增进镇街道领导班子的团结,建立健全镇街道重大决策征询意见、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和党代表活动等制度,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要十分重视维护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质询权”,开展镇街道机关效能督查、民情讲评等活动,探索实行驻村业绩公示制度,加强群众对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三要坚持执政为民,转变工作作风。要把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创造的主动服务群众的好办法好措施,在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尤其要把干部联户帮扶、进村入户听取意见等一系列做法制度化、经常化。四要加快镇街道政府职能转变。要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通过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服务,努力整合相关的技术、资源优势,切实增强为“三农”

服务的功能。要进一步完善全程为民办事代理制,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窗口主动热情地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

3、加强组织领导,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抓好村级组织班子建设。要通过建立健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机构,加强对选举工作人员的培训,规范选举程序,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抓好村级组织班子建设。一要选好配强村级组织班子。要切实把素质好、年纪轻、能力强的优秀党员选进村党组织班子。对那些管理范围大、经济比较发达、集聚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心村,要根据工作需要,配强领导班子,尤其是配好“一把手”。对本村无合适人选的,可通过选派镇街道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的办法解决。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政治和生活上关心爱护村干部,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稳定村级干部队伍。二要理顺村两委关系。要积极开展村级组织“好搭档”、创建“和谐班子”等活动,正确处理好二个关系: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委。村党组织要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和民主管理手段,强化对村委会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努力维护村民自治权利,形成团结协调的战斗集体。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之间的关系。村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听取村委会主任的意见和建议,放手让村委会主任大胆工作。村委会主任在组织开展工作时,要树立大局意识,带头支持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自觉接受和维护党组织的领导。三要健全村级配套组织。加强共青团、妇女、民兵、治保、调解等群团的组织建设,使其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增强推动村级各项工作的整体合力。

4、坚持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村级组织工作规范运作的重要保证。村级组织建设应坚持以实际、实用和实效为原则,以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围绕村两委的职责、职能和任务,以目标责任、岗位职责、工作规程、学习培训、民主议事、勤政为民为内容,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一要建立健全村级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以村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两委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的决策机制;理顺以村委会及其他配套组织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党组织定期向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报告工作等制度为重点的村两委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例会制度、村干部目标管理、村干部任期责任审计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管理制度和村级事务民主恳谈、财务公开、村级财务联章联签为主要内容的村务管理制度。二要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监督制度。要坚持把民主监督与民主决策结合起来,采用民主恳谈会的形式,通过宣传政策、通报情况、听取意见、释疑探讨等方式,加强与村民的沟通。要坚持把民主监督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引导,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支部的决议,变成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促进村级事务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要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间、阵地和管理,把村务公开从事后结果公开,延伸到事前征询意见、事中决策公开。要坚持把民主监督与执法执纪部门的监督结合起来,通过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机制,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运作、程序化办事,不断完善村级组织管理。

9.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九

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村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中央五中全会建设新农村任务目标的提出,对村级党组织的职能任务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做好新形势下村党支部的建设工作,是完成党在农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为此,就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工作,吉林市委组织部作了深入调查与探索性研究。

一、全市村级党组织建设状况

全市9个县(市)区、2个开发区,辖77个乡镇党委,1392个村级党组织,其中5个村党委、1387个村党支部(总支)。共有村级党组织成员5461名,平均每村3.9名。共有农民党员46330名。

几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围绕推进村级党组织工作转型、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解决突出问题等,加强了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活动。2004年,全市启动了新一轮“三创两建”工作。创建中,坚持把村级创建作为重点,围绕服务于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增强、党员群众增收致富谋划设计整个创建活动的开展。总结推广了蛟河市“三制一证”的村党员干部管理办法。特别是在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围绕提高村党支部整体素质和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对村党支部成员提出了较高的教育标准和要求。组织实施了“让村民满意工程”主题实践活动,共为村民办好事实事5994项,达到了让党员受教育、农民得实惠的教育效果,锻炼了村党支部队伍,提高了村党组织威信。

二是开展“三个培养”和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市农村各级党组织坚持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双带”能力出发,采取外出参观考察、组织巡回宣读团、请专家讲解农业实用技术、依托科研院所办班、举办学历班等办法,扎实做好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养工作。两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02个,培训村级党员干部2200多名,1000多名党员致富能手通过“两委”换届走上村级领导岗位,村党支部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得到加强。

三是引导鼓励村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各级党委把农村党员干部领办创办新经济组织工作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检查考核评比内容之中,加大了组织领导和扶持、服务的力度。并通过培树典型、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推动农村党员干部领创办新经济组织工作良性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经济组织1324个,其中党组织、党员干部领办创办963个,党员干部参加人数8680人,带动农户82202户,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双带”作用得到充分显现。

四是扎实开展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2004年换届选举中,我们重点强调了降低年龄结构、提高学历水平、突出“双带”能力的村党员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通过“两推一选”,一大批综合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的党员被选拔为村党组织成员。在换届后的村党支部书记当中,致富能人1010人,占村书记总数的73.2%,最高的县(市)达到了95%;中专(高中)人数达到704人,比上届增长2

7.4%,大专以上达到131人,比上届增长10%。

二、目前村党支部班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看,近年来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多数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教育管理、村务管理、公益事业、脱贫致富中程度不同地发挥着领导作用。特别是一批年纪轻、素质好、“双带”能力比较强的党员干部,在农村小康建设中起着引领和带动作用,受到群众拥戴。

但是,受变化着的形势和任务的影响,村党支部在建设、管理和功能作用发挥上,也逐渐显露出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一)观念转变不快,服务意识不强,工作能力水平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适应

工作能力不强、工作劲头不足,是目前村党支部存在的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不习惯、不适应,甚至有消极情绪。觉得失去了优越感和“权力”,由以前“要钱、要粮、要命(计划生育)”的管理者变为出力不讨好的服务者,心理不平衡。对如何做好服务工作心理准备不足,劲头不大。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群众不好管、没抓手、缺乏制约手段等客观因素,不从主观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工作标准不高,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受计划经济体制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方式影响,大部分村党员干部习惯于听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开展工作,认为把乡镇党委安排的工作完成好就行了。对本村的长远发展没有思考和打算。对一些复杂问题和硬性工作,在失去了强制办法后感到无计可施。特别是在处理土地纠纷、化解村级债务、收公益事业集资款等项工作上,感到束手无策,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三是工作目的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好。有的党员干部进入支部班子是为了个人荣誉、地位和经济利益,而不是想为百姓干点什么。觉得当村干部很荣耀,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硬性工作不多,自己又不能外出挣大钱,当村干部一年能收入3000-4000元,自家的农活还不耽误,挺划算。甚至有的村书记在回答为什么当村干部时说,当村干部自己倒粮收粮方便、工程队能优先修本村的水泥路。一些支委认为村里各项工作都是村书记和村主任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愿参加村级事务管理。土城子乡口钦村两名党支部委员,当选后不发挥任何作用,不参加组织活动,就连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大会都不参加,党员意见很大。

(二)经济意识不强,缺乏致富本领,“双带”作用不明显

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税费改革后村党支部的核心任务。但目前村党支部成员的“双带”能力与群众的需求和愿望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思想保守僵化,视野不宽,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不敢承担风险,虽然具有服务意识却没有带富能力。从调研情况看,全市1392个村党组织、5461名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有一项以上致富项目的为3299人,占60.4%,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404人,占7.4%,参加农村新经济组织的1243人,占22.8%,兼任新经济组织责任人的219人,占4%。村党组织书记中家庭年收入达到5万元的170人,占12.2%,参加新经济组织的371人,占26.7%。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家庭收入在本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还有一部分不如普通群众。很难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

另外一部分村党员干部虽然具备带富能力,但缺乏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觉得现在是一家一户的独立经营,管好自己家的事就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觉得市场风险大,如果赔了怕落瞒怨。有的党员干部说,如果有人

求就会帮助,没人求自己不会主动帮助。

(三)“两委”关系紧张,核心领导作用体现不明显,整体合力不强

“两委”关系紧张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立,工作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对着干,相互拆台。村委会主任自持是全体村民选举的,乡镇党委无权罢免,不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与村党支部唱对台戏。有的村主任公开说:“书记是几十个党员选的,我是全体村民选的,我才能代表村民意愿,村里事理应由我说了算。”大常村新选上来的村主任对村书记说:“你就管管你的党员得了,别的不用你管。”个别村“两委”关系已经达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二是村党支部工作能力弱,放弃领导地位,凡事由村委会做主,不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两委”关系紧张造成了严重的工作内耗,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就连正常工作都很难开展。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调查分析看,村党支部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党员干部缺乏进取精神,忽视学习,党性锻炼不够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低,党建工作不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能不能抓好,村支部书记是关键。我们调查走访的村书记中,有的有能力但对党建工作不重视,有的既不想抓也不会抓。多数村书记只忙于村务工作,不研究党建工作,也没把党建工作摆上位置。有的村书记本身就不具备相应的政治理论素质,很难承担起教育管理的责任。有的村书记自身形象不好、威信低、影响力差,教育管理党员没有说服力。有的村书记责任心差,抓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强,能落实的工作也不落实。因此,上级党委对加强村级党建工作的要求到了村这一层就卡住了。有的为了应付检查,只是做做表面文章。比如,有些工作虽然没落实,但有计划、有登记、上了墙,如果不深入群众,只看这些表面文章很难看漏。

二是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方面,乡镇党委工作摆布不均衡,存在一手软一手硬问题。认为发展产业、富村裕民、兴办公益事业等工作是硬任务,容易见效果,出成绩,投放的精力、人力、财力大;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是慢功夫,不易见成效,便应付了事。或是只注重抓“一把手”而忽视班子整体建设,形成村党支部班子“一枝独秀”状况。另一方面,村党支部在加强班子建设中,把班子成员混同于普通党员,实行一个标准、一个要求、一种形式、一起教育,很难看出支部班子成员的“与众不同”。

三是村党员干部队伍结构不优,后继乏人。据调查统计显示,全市5461名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初中以下学历的2852名,占43.6%,35岁以下的686名,占12.6%。1392名村书记中,初中以下学历的566名,占40.7%,55岁以上的204名,占14.7%。这样一支党员干部队伍也决定了村党支部功能和作用发挥的局限性。同时,由于有经济头脑、有致富能力的优秀青年纷纷外出务工创业;一些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不愿当村干部,怕影响自己挣钱;有的人认为入党没什么好处,还要受约束,不愿入党,使村党员干部队伍后备力量非常薄弱。有很多村明知道选出的村书记不能胜任,但没合适人选,只能矮子里面挑大个,凑合使用。造成了村级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两委”关系不和等问题。

四是目前农村的客观环境给村党支部发挥作用增加了难度。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生产经营模式,使村民对村党支部的依赖和紧密程度大大减弱,村党支部的吸引力、号召力总体下降。一事一议很难在村民中形成一致意见,导致一些工作设想无法实施。个别村民只享受权利,不愿尽义务的情况在农村较为普遍,在群众中的负面影响很大。如交了修水泥路款的村民,看有个别人没交找到村支部往回要

钱。这不仅降低了村党支部的威信,也增加了今后工作难度。有的村民形容村党支部是,不缺吃喝不靠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解决不好就告你。这也比较真实的反映了村党支部目前的工作情况。

四、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调研中,我们针对村级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总结借鉴基层的工作经验,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任务的需要,对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作了些初步的思考。

(一)要切实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处于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支部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取决于村书记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把选好村书记作为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核心至关重要。

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首先要明确选的标准和条件。一是要具有强烈的为民服务意识。思想决定行动。缺乏强烈的为民解难题,办好事、办实事的工作动机,是难以履行好村书记职责的。作为村书记应该具有为服务村民甘愿吃苦奉献,甚至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境界。二是要具有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带头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新形势下,带领群众致富是村党支部的核心任务。谋划发展的能力、发家致富的能力就成为了村书记必备的基本条件。这就需要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具备强烈的经济意识,敏锐的经济头脑和超过普通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三是要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群众威信。

其次,要科学确定选的范围和途径。概括起来有:一是本村选。通过“两推一选”从本村产业大户、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复员转业军人以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二是跨村兼。采取强弱联合的办法,让特别优秀、能力突出的村书记兼任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同村的支部书记,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三是党委派。对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本村确无合适人选的重点难点村,由乡镇党委从机关干部中选派。

(二)要积极推进村党支部职能转变和班子成员思想观念转变。伴随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村级党组织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势在必行。这种职能转变的速度,决定着一定时期内村党支部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各级党组织必须全力推动村党支部服务职能的及时跟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任务,重新明确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把为民分忧、替民解难、促民发展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方法,逐步拓宽服务的途径和手段,增强服务本领和技能。不断加强村党支部成员的思想观念教育,引导树立服务绩效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消除旧有狭隘的权力观、私利观和价值观,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发挥村党支部服务功能提供动力。

(三)要加强村党员干部培训,增强“双带”能力。尽快提高村党员干部致富能力,是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发挥功能作用的基础。结合“三个培养”工作和各地实际,采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请专家现场指导、依托科研院所办班培训等办法,分期分批,按产业项目,对村党员干部进行致富技能培训。利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设置党员科技传播点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鼓励引导党员干部领办创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产业“航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带领群众闯市场的能力。

(四)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村级党组织工作制度。体制的转轨、社会的转型,使农村党建工作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流动党员的递增,产业大户党员、私营业主党员、经纪人党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出现,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形式,等等。这些新形势对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选举制度、议事制度以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等党建工作机制提出了挑

战,也使一些制度失去了约束力和可行性。仅拿三会一课制度来说,对流动党员就很难实现。制度执行不到位势必会影响村党支部在村民中的形象和威信。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制定符合新形势下农村党员群体特点的、确实能够执行的、切实有效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和党内工作机制。以此加强村级党的建设工作和村党支部班子建设。

(五)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工作动力。不断增强村党支部工作岗位的吸引力和监督约束力,是加强村支部班子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一是大力实行以岗位目标责任制、试用期制、公开承诺制和持证上岗为主要内容的“三制一证”制度,加强对村党支部成员任期内各阶段的管理与监督,坚持从宏观上管起来。二是不断增加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目前,全地区村干部平均工资水平为,村书记、主任每年5000元左右,其他成员300-800元不等,不兼职的村支部成员没有工资。这样的工资报酬水平,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村党支部班子,也很难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大投入,逐步提升村干部的工资水平。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通过不同方式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以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在政治待遇上,对工作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村干部,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奖励。对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村干部,可招收为国家公务员,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为乡局级领导干部。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村干部感到前途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离职有靠头,增强村班子的吸引力,激发村党员干部为党工作、为民谋利的热情和动力。

课题负责人:曲国良

课题协调人:邸杰欣

课题牵头单位:中共吉林市委组织部

课题参调人员:孙毅张守君李晓恒

10.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篇十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历史背景,论述了政府代建制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指出在政府投资实行代建制项目中财务管理的一些不足之处,并详细阐述在以后政府投资实行代建制项目中财务管理的努力方向,为项目实施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府投资;代建制项目;财务管理

近几年,我国政府为了从源头上防治长期困扰管理层的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现象,彻底解决投资项目中“建设、管理、使用”三位一体所产生的资金浪费和官僚腐败,从制度上保证政府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先后在全国各地推行政府投资代建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代建项目的财务管理作为代建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充分保障了代建项目控制投资功能的实现。

一、政府投资代建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政府投资代建制,是指政府主管部门对政府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按照使用单位提出的建设项目功能要求,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专业的工程建设单位,并委托其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环境评估、规划设计、项目报审以及项目施工的招投标和材料设备采购等,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代建期间代建单位按照合同约定代行项目建设的投资主体职责。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这样,“代建制”才在我国逐步推行。

二、代建制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会计核算管理

主要任务是依据代建项目的实际发生财政支付,通过归集项目财政资金在审批支付过程中的审批依据、发票、单据等原始凭证,编制项目的基建会计报表,实现准确核算项目建设成本、费用等要素,如实反映和监督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及结果。

2.划拨工程款项

政府投资的代建项目所涉及的审批部门较多、手续繁杂,所以,在财务管理中要科学安排好项目的请款审批流程,使涉及付款的审批和流程畅顺,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进行及时调整,确保项目工程款项的支付审批流程满足工程进度要求。

3.控制合同支付

审核工程服务类合同是否达到付款条件,是否按合同要求提交履约保函或保证金,是否提供了与请款金额相同的合法发票,收款人、收款账号等要素是否与服务合同约定的一致等。审核工程施工、机电安装类合同中申请款金额是否与监理单位审核认可的工作量一致,工程节点是否按工期的要求达到,履约保函或保证金是否已按合同要求提交,是否提供了与请款金额相同的合法发票,收款人、收款账号等要素是否与合同约定的一致等。

4.严格管理设计变更和合同变更

按照财政支付的相关规定,单项工程合同变更超过10%的,需要经过财政评审后确认具体金额后才能拨付,因此,对于单项工程的变更或累计发生的变更,达到或超过单项工程合同金额10%的,需要谨慎处理。即使技术部门确认了该类变更,在财政资金支付上也不能立即支付,需协调相关单位组织送审材料,先对单项工程进行财政评审,避免因单项工程合同变更超过10%而引起的出现不能按时支付,在工程进度上产生矛盾。

5.管理保函和保证金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给代建部门加压力、加责任,出台非经营性项目代建管理办法中规定,代建单位在签订合同前,要向代建项目管理部门提供银行出具的不低于工程估算总投资10%的银行履约保函。这就表明,代建单位要承担很大的履约风险,因此把项目保函和保证金纳入到规范管理的范围,不仅是项目的财务管理需要,更是防范履约风险的需要。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需要提交保函和保证金的合同、保函的规范格式、保函的有效性和时效性、保函和保证金的具体管理流程、建立台账并定期清理等工作。

6.管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

代建项目的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代建项目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办理代建项目资产移交的依据。对这方面的财务管理主要包括编制财务决算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组织专门人员,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并做到数字准确,内容完整。

三、代建制财务管理的不足之处

1.“三超工程”现象难以控制

目前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缺乏投资和建设的各自规范主体。由于投资和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合二为一,相应就缺少了投资约束机制,造成政府对项目建设过程也缺乏有效的外在管理和制约手段;而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公益性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性资金,资金是无偿拨付和使用的。因此,政府投资项目往往会出现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投资超计划的“三超工程”现象,使本已十分紧张的政府财政资金更加“雪上加霜”。

2.建设成本和费用核算难以把握

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难以避免,变更和签证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代建制”模式下不合理的变更和签证费用往往呈现“低算”或“高估”的两面性,以调节概(预)算额度内的建造成本或投资额。

3.传统的会计科目难以满足投资控制的需求

代建项目的基建设账是根据《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得自行编造、更改会计科目,但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和业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明细科目。以“待摊投资”科目为例,二级科目在制度上已经相应作了较明细的设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未能满足投资控制的需求,未能找到归集点的前期费用往往被归集到“其他待摊投资”中。因此,在设置二级科目上,从投资控制的角度出发,最好是以项目概算和签订的合同为起点,以概算和签订的合同为依据进行设定。

四、对策及建议

1.进行投资预算动态管理

(1)可配合其他工程与预算部门,在项目实施的前期提前将相关投资控制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将总投资控制在概算以内。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方便明晰地根据进度与项目的概算进行对比,以确定项目的实际用款进度有否超概或接近超概算,实现项目投资的动态控制。

2.合理地设置会计科目

(1)支出核算时,增设“预付政府采购资金”科目,用于核算按政府采购合同预付的政府采购款项。

(2)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不应作为大杂烩,将其他项目中不明确内容均列入其中,应在其他待摊投资项下设置明细核算(如市政配套设施费、停缓建维护费等),用于清楚完整的核算工程费用。

3.高度关注设计变更与合同变更

要防止工程单位通过变更加大工作量,也防止引起工程支付纠纷。可根据变更金额设置设计变更与合同变更的三级审批制度,即变更不超过签订合同金额1%的变更申请由项目现场项目经理审批;超过1%不足3%的变更由代建单位审批;超过金额3%的变更由政府代建管理部门、委托单位和代建单位共同审批确认,以确保设计变更和合同变更不构成对项目概算的影响。

4.制订项目前期费用及建设单位管理费使用的资金使用计划

项目的前期费用及建设单位管理费是建设单位为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而发生的专项费用,由于该笔资金一般由财政先行划拨给代建单位,以便于其在项目前期开展工作。作为代建单位应就该项费用制订好资金使用计划,一方面可以防止该项费用被挪用或挤占,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计划用款,确保该项费用不会发生超支。

5.定期与财政部门、委托单位核对相关资金台账

由于项目进度支付审批的时间较长,财政资金从代建单位申请拨付后,相关的银行单据根据国库支付的有关规定,还要转给委托单位后,委托单位再确认,整个流程由支付的提出到相关票据凭证的最终归集,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有时候经常出现跨月现象,而如果在流程中发生退票、资料退回、批准拨付的金额少于申请金额等情况时,财务管理的工作到位会相应滞后。因此,每月初与财政部门和委托部门的账目核对非常关键,可以及时发现在支付流程和财政资金拨付流程中的问题,及时处理。

6.严格执行项目的财政资金落实与项目用款进度的时间安排

政府投资项目由于牵涉到财政资金,年度的财政投资均要经过省、市的人大会议确定后才能划拨,如果在资金的安排与项目支付进度的配比不处理好,会涉及到项目正常的进度款无法按合同或工程实际进度的需求落实,轻则拖延进度、延误工期,需施工单位或其他参建单位垫付资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工人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等问题。因此,对项目进度款支付的计划要考虑到这类资金来源落实的问题,避免对工程进度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尹贻林 阎孝砚:《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理论与实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石 明:《项目管理实务》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观察菊花的生长过程的作文下一篇:电气值班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