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训练教学

2024-10-20

幼儿舞蹈训练教学(精选7篇)

1.幼儿舞蹈训练教学 篇一

光明新区幼儿教师形体训练及幼儿舞蹈创编

指导活动的邀请函

《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孩子们的需要,为孩子们的发挥和创造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我区准备举办一次幼儿园教师形体训练及幼儿舞蹈创编的指导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3年4月17日(周三)

上午9:30—11:30

二、活动地点:公明机关幼儿园三楼音乐厅。

三、活动内容:

1.基本形体训练;

2.幼儿群舞队形创编;

3.教师舞蹈动作变化练习。

四、活动参加人员及准备:

1.人数要求:由于活动需要,而且场地有限,请每园派一位舞蹈教师参加;

2.请老师们着舞蹈服装或宽松的衣物及平底鞋参加活动。

公明机关幼儿园

2013年4月15日

2.幼儿舞蹈训练教学 篇二

关键词:舞蹈表情,训练,排练,表演

一、舞蹈表情训练的问题所在

很多学校在舞蹈教学同时都会排练大量的舞蹈作品参加校内外文艺演出, 有些舞蹈作品编排构思不错, 学生动作也很整齐, 但是总是让人感到学生不够投入, 表演时舞蹈表情不够到位, 觉得这方面很有必要进行探讨。学生只注意了外部形态动作的模仿, 而忽略了内在情感的体验, 学生在表演中只注意动作和构图的变化, 难免表情紧张、不够投入, 为表演而表演, 缺乏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 舞蹈表情的确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是提高舞蹈表演艺术表现力的一个突破口, 是一个在舞蹈教学策略方面需要探讨的课题。

二、舞蹈表情训练的重要性

舞蹈表情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 它通过面部的表情、手臂的弧度变化、肢体的摆扭、足部的移动、呼吸的提沉冲靠来统一表达内在的情感。它对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 表现多种情绪的变化, 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的表情不单单由某一个动态的部位来体现, 单独的手的动作, 如果没有身体其他部位的配合就很难以正确表达丰富的内心感情。同样, 如果各部位不相适应, 还会导致外在形态扭曲和懈散, 破坏舞蹈的动态美。因此, 我们所说的舞蹈表情是由全身心协调一致, 透过外在的一个个富有情感的动态和技巧动作, 准确反映出特定的美的神韵。这种表情的力量富有艺术的魅力, 当每一个舞蹈动作都充满了表情, 整个舞蹈的表现力就得以实现了。要达到以上的要求需要在平时训练中全面重视, 在排练方法上适当调整, 在表演中充分进入角色, 形成系统连续的表情体验和表演。

三、舞蹈教学中舞蹈表情的训练方法

(一) 平时训练中内外结合, 抓好表情基础

1.训练软开度和控制肢体能力

在基本功的训练上, 软开度是完成一定难度动作的基础, 更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肢体感觉, 保持动作优美, 调节呼吸节奏, 面部表情放松, 上身挺拔, 下身收紧, 感受舞蹈动作的节奏, 强化动作的准确性。舞蹈动作往往是很多肢体部位的复杂协调关系, 有些不能完全用语言准确表达, 但关键部分的节奏要清楚, 体会先后关系, 造型的方向、高低、幅度, 速度。控制身体在规定节奏内整体运动的正确性, 肢体在不断训练中形成更多舞蹈基本元素, 形体表现力就更加丰富。例如:一个简单的擦地动作, 理解发力点在大腿, 由脚后跟带动脚掌向前延伸, 在绷脚点地时脚背尽量上推, 过程体会一种收紧与呼吸控制的协调性。学生会做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和判断, 把感觉领会到, 让脚也会“说话”, 使学生严格地按训练步骤去做, 准确地掌握好每一个动作, 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2.训练运用呼吸和动作的有机结合

呼吸是舞蹈的生理基础, 首先要理解呼吸的种类: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呼吸与动作结合就能够体会其中的变化, 特别是长节奏的动作体现延伸性。在理解呼吸的基础上就可以调整肢体的表情, 让动作有呼吸点, 提沉明显。例如在教蒙古舞软手横向交替上下提压腕时呼吸不正确手上就没有内容, 就找不到蒙古舞的韧劲;让学生领会是交替提到最高时快速吸气, 然后慢慢呼吸, 在变手时体现呼吸点, 在流动过程中经过S形, 把旁腰带动起来动作韵律就正确了, 自然就可以加上表情, 目光看远, 视野开阔, 过程中体现自豪感, 上身略后靠, 动作就形象生动了。

3.训练视线转移和表情的对比体验

仅仅动作节奏正确还不够, 身体的方向变化往往表情中用眼神来生动体现。在流动过程中一般情况是眼随手动, 例如双晃手时就要眼随手环动, 同时要加胸腰, 体会变化的韵律。也有在流动过程中留住视线的, 体会依依不舍就要留头, 把痛苦的表情有机的结合并准确表达出来。视线的变化也包括范围的大小变化, 激动时迅速抬头看的范围很大, 悲伤时总是低下头看在很近的地方, 目光无神。

4.训练动作韵律和表情的协调关系

舞蹈美很大部分在韵律上, 也是区别每个舞种的标志。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我们总是先从一个个民间舞的“开法儿” (即启蒙) 教起, 然后再进行一个个舞种单一动作组合的教学活动模式。我认为, 我们可以打破这种传统的单一舞种教学活动模式, 从众多的舞姿中提取那些动律特征最明显、舞蹈性最强的精华部分, 重新组合起来教给学生。例如:《手臂组合》, 可以有蒙族、朝鲜族、苗族、彝族等等。我们还可以把这种多姿多彩的动律精华作为学生的常规训练, 使学生在短期内就能学到多种舞蹈动律并掌握其特点。这种多种民族风格的组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但能很快适应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表现, 而且还能在舞蹈中深化其动律特点, 其外部形态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不言而喻的。

(二) 作品排练中动情结合, 提高表情内涵

1.排练前期基本动作的韵律与表情结合

往往在排练前期重要重心放在教动作上, 从主体韵律到主体动作, 然后发展成一些动作组合, 在排练中加以再现和变化。忽视一开始的表情训练, 当动作熟练之后在加上表情很多学生都记不住, 就算开始有后来也僵化了。学生在基本韵律是就加上表情, 可以整体性理解动作, 在排练中更加生动和形象, 也避免了单纯外部动作的模仿, 更好领悟舞蹈内在的个性和韵味, 还训练了内部情态动作。例如:我在排练彝族舞蹈《节日里的小阿依》时, 先找来了几张西南少数民族彝族过节日时热闹情景的照片导入, 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 启发学生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彝族孩子感受过节的欢乐气氛。舞蹈中有一处两个孩子表演斗牛, 其他孩子看热闹、起哄的场面。因为有了前面的引导, 学生表现出来的兴奋、紧张、焦虑、野性和热烈的情绪动作, 全身心地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 排练既生动又自然。

2.排练中期理解音乐的风格与舞蹈意境

舞蹈动作始终与音乐的内容相结合, 让学生会听音乐, 听出音乐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风格, 还能够明确音乐的曲式结构, 理清乐句。平时学生会听音乐做动作, 两者协调之后老师就不用一直指挥, 而只要在关键出加以提醒。音乐形象与舞蹈的意境密切相关, 结合动作的韵律就可以在舞动中描绘出舞蹈的内涵, 自己理解了才能更好的表达, 那样学生就是在为自己而舞蹈, 不是老师的替代品。

3.排练后期动作完整性与表情强化训练

在排练后期, 动作已经连贯流畅, 造型准确, 动作与音乐相融合时需要艺术深加工, 动作要更加整齐, 动作幅度和动静的变化更加一致, 重要的在强化表情。统一视线方向, 理解内涵之后把面部表情更加夸张, 但与呼吸结合起来收放自如。不能够简单说要“笑”起来, 机械的笑不能够保持, 表情僵化更加难看。情随舞动, 每一次提沉都有表情变化, 始终以积极、兴奋的状态去表演, 精神饱满, 把舞蹈中的喜怒哀乐用肢体和面部表情综合再现, 所有成员共同用心去描绘舞蹈的多彩画面。

(三) 舞蹈表演中身心结合, 展现表情魅力

1.彩排中适应服装、舞台, 大胆表情

彩排要按照正式演出的要求, 服装道具到位, 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比如裙子很长在流动过程中踩住而摔跤, 手上拿的道具在舞动中相互碰撞等,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帮助协调解决。彩排最重要是熟悉舞台, 明确进出场的方向, 明确造型的站位, 明确流动才次序和路线, 明确动作的方向和幅度, 明确新空间中部分的舞蹈内容。在合音乐彩排时表情一定到位, 动作标准, 不能随便, 否则回影响正常演出时主题效果。

2.表演中克服紧张情绪, 调动积极表情

上台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 一起回忆动作, 检查服装, 做好充分准备, 自信地准备参加表演。在表演中完全投入去表演, 但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利用同学之间的相对关系, 提示完成后边表演;如果出现小的错误不要把慌张写在脸上, 而自然大胆地发挥又回到统一的表演上来, 因为有的舞蹈有个别的领舞和对比表演。积极的表情与舞蹈内容密切联系, 不能只有一种微笑, 动作上有对比、情绪上也有对比, 结合舞蹈的发展在高潮部分更加激烈, 主题上营造更加多层次的内容, 把流畅的韵律与内外结合的舞姿准确表现, 实现舞蹈的二度创作, 呈现完美的舞台形象。

3.表演结束前要延续舞蹈表情, 体现完整性

很多舞蹈看起来很美, 但表演者实际很辛苦。舞蹈快结束前到最后的尾声或造型等都要求继续保持表情, 一直到表演结束后谢幕、切光、下场都不能松懈和慌乱。有的舞蹈是以丰富画面慢慢结束的, 先造型的相对就要控制更长时间, 学会坚持。例如女子现代舞《小河淌水》最后有流动的一个横排次第形成不同造型结束, 再加几个学生有延伸性渐慢缓缓结束。有的舞蹈是依次带着走会幕后, 特别要走到观众看不见的地方才松下来, 让舞蹈草率收场会极大影响舞蹈的主题性。有的是强收在干净的造型上, 一般切光结束, 在很暗的舞台上下台要克服慌乱和撞人, 依然有次序地完成最后部分, 给观众留下完美印象。

舞蹈表演有丰富情感体验, 才有鲜明舞蹈形象, 才有更高的艺术感染力。幼师专业虽然不是培养舞蹈演员, 但通过平时训练和舞台表演相结合, 严格要求学生, 积极引导用心去做事, 力求更加完美, 可以激发学生更高的艺术追求。在每次演出时尽量录相, 并一起总结经验, 可以不断提高舞蹈表演能力, 让学生的舞蹈表情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形象、更加具有创造力。希望能够继续在教学和训练中探讨,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后改进,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 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力, 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让她们学会用心去舞蹈, 用舞蹈去表达情感, 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力。

参考文献

[1]吕新跃.文化元素在舞蹈表情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教育》.2009年第6期

[2]范静.关于音乐师范专业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3]高志毅毛红庆.浅谈如何提高舞蹈表演的能力[J].《艺术教育》.2009年第5期

3.舞蹈训练与钢琴教学的共性 篇三

[关键词] 舞蹈训练;钢琴教学;协调性;节奏感;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J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40-1

一、序言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动作为表现手段。而钢琴弹奏也是人体动作来完成,手指的姿势以及手的形状,在弹奏的过程中随时都在发生变化。舞蹈与钢琴弹奏是相辅相成的,舞蹈训练可以提高协调性、节奏感,而钢琴弹奏也需要较好的协调能力以及节奏感。下面就舞蹈训练与钢琴教学之间的共性从五个方面来略作分析。

二、钢琴技能训练与舞蹈训练呼吸的运用

呼吸是生命的源泉,在钢琴弹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正确合理的呼吸有助于身体和心灵的放松,对提高演奏技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乐曲有呼吸,就是有生命的;假若弹奏一首乐曲忽略了呼吸问题,那么此乐曲就缺少音乐的律动性和歌唱性,那么也就失去了艺术感染力。在钢琴弹奏中,呼吸一方面是一般意义上的生理上的呼吸,即是“无意识”的呼吸,源于生理本能;另一方面是乐感的“呼吸”,一种人为的“有意识”的呼吸,它在表现乐曲、突出情感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在舞蹈中的呼吸主要也是要结合情感,合理的运用呼吸可以让自己的动作更有表现力。在舞蹈训练中呼吸甚至贯穿于身体的各个部位直至细致到手指、脚趾。这也就和钢琴弹奏中的呼吸结合到了一起。

除此之外,假如在舞蹈训练是能够让呼吸贯穿于身体的各个部位,那么在钢琴演奏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找到感觉准确合理的运用呼吸。

三、协调性在舞蹈训练和钢琴技能训练的重要作用

协调性指身体作用肌群之时机正确、动作方向及速度恰当,平衡稳定且有韵律性谓。舞蹈讲究的是身体的协调性,所以在舞蹈训练时必定会着重培养学生肢体协调性。如:在舞蹈训练的韧性训练中,会进行灵敏素质训练,完成这类练习,需要结合柔韧素质和协调力的练习。从而达到舞蹈训练中对协调性的培养。在钢琴弹奏中,对身体的协调性也是有较高的要求的。所以在钢琴授课和练习时,会训练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如:吊臂时,需手指和手臂“浑然一体”,上臂的运动要适应于琴键的运动,提高手指的流畅性,从而达到训练肢体协调性的要求。

四、舞蹈训练和钢琴弹奏中节奏感的培养

舞蹈中的全部律动都是来自于音乐的的特定节奏,节奏是舞蹈训练的基本要素之一,对节奏的感受即是节奏感。这种节奏感在钢琴弹奏训练和学习中也是极其重要的。能善于体验感受、抓住乐曲的节奏,就能准确的表现出乐曲的韵律以及动感等节奏美。具体可以表现在:

1.能在弹奏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2.能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弹好各种非均分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等;4.能够准确弹奏出非正常节拍的特殊强弱关系。在钢琴弹奏训练过程中,我们可以变换乐曲的每一小节,这可以提高自身的节奏感以及控制节奏的的能力。但是,作品的各种技巧细节如果可以掌握,就不应过度使用节奏变体,因为这些变体从真正的音乐力形成的观点看来,都是有害的。而且钢琴弹奏中节奏与力度差别不可分割,节奏的变动会破坏这种对应的关系。因此,可以在舞蹈训练中提高自身的节奏感,这样是有助于钢琴弹奏训练时对节奏的把握。

五、舞蹈训练有助于形成良好演奏体态

舞蹈训练可以使人能在体形上变得笔直挺拔。钢琴弹奏时也强调这点,在演奏时具备正确的弹奏姿势,这既是一个演奏者良好心态的表现,又是关系到能够正确运用呼吸。为了使钢琴弹奏者能在各种技巧形式中运用手臂的各种姿势,躯干的活动是必要的。躯干还在侧倾动作中服从手臂。也就是弹奏着的身体应具有向各个方向活动的可能。因此要避免弯着腰的坐姿并且要使双腿能够坚实的支撑住。舞蹈中讲究身体的形态,要笔直而有气势,要想让自己的弹奏动作优美到位,那么也就要具有舞蹈的感觉。

六、钢琴演奏与舞蹈训练中的想象

钢琴演奏和舞蹈有相同的艺术特征,它们都是需要想象的空间。钢琴弹奏之前我们要先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它所表达的内容,然后把自身融入到音乐当中,通过想象力去弹奏乐曲,以此来表现作品。虽然听起来很好懂,但实际上想要掌握是极其困难的,要完全依靠自己的空间去想象,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靠自身的理解能力去摸索。在舞蹈训练中也不只是完成动作就可以了,那样只会感到机械没有任何感染力,舞蹈训练也是要靠个人的想象,把自己融入到舞蹈中,作为舞蹈中的角色,想象怎样去传达感情。

七、结束语

舞蹈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演奏也是艺术领域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而艺术之间是共通的,在探讨其领域的各个基本要素时,会发现舞蹈训练和钢琴教学上有很多共性。由此可见,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运用舞蹈训练来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节奏感以及想象力等等。这样就可以在钢琴教学中学生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对钢琴的感受力,正确快速的掌握弹奏技巧。探讨舞蹈训练和钢琴教学的共性,去深层的了解舞蹈与钢琴演奏这两种艺术,从而提高舞蹈表演能力与钢琴演奏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大鸣.论舞蹈训练中“感觉”的培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4)

[2]杨建中.浅谈音乐在舞蹈训练中的教育作用[J].舞蹈教育,2010,(6).

[3]约瑟夫伽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秦红梅.如何提高学生钢琴技能训练[J].教育教学研究,2009,(8).

[5]张力.从舞蹈训练中探索声乐训练的新途径[J].大众文艺,2010,(9).

作者简介:廖静文(1992-),女,汉族,四川达州人,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理论与实践。

4.浅谈幼儿舞蹈教学 篇四

随着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模仿,喜爱看舞蹈节目,更渴望参与表演。初学舞蹈时,幼儿只知一味的模仿,几周一过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我们就要从多方面启发、开导,从新生第一天走进舞蹈室时,就要让幼儿知道这不仅是练功房,更是舞蹈宫殿。要在形体美上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能力,如芭蕾手位的延伸就是一种美,这就要求幼儿带有一种希望的追求的情感在做,感觉自己的眼前多么宽阔,就像包容了整个宇宙。耳朵里听着动人的音符,这多么富有诗意!这不就是以美带情,以情带舞吗?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的自我审美意识素质,使幼儿自身体现出一种对舞蹈的热爱,从而愉快的进行训练和舞蹈。将幼儿舞蹈形象化,在舞蹈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将舞蹈和启发教育相联系,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的同时,更强调了大脑高度的集中去支配身躯,以表达各种动作和情感。而且一系列优美的动作,丰富的队形变化等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记忆力的提高。

5.幼儿舞蹈教学计划 篇五

大班的孩子属于幼儿园最大的幼儿,年龄稍大的幼儿在教学方面接受能力强,能通过教师给出的指导,幼儿听能懂教师给出的口令,明白教师的意思,按教师的意思能做相应的动作。在教师最初的引导,能让幼儿对舞蹈产生喜爱之情,幼儿在接触舞蹈之前要培养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兴趣,在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幼儿学舞蹈可以促进身心发展。幼儿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有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把杆训练组合、踢后腿等,为了训练幼儿全身韧带韧性和协调性,舞蹈艺术是要提高幼儿的审美力、表达思想、情意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安排

1、基本功训练第一课

训练幼儿舞蹈的方位、姿势能正确站立、欣赏VCD熟悉幼儿基本功的训练都有哪些方面。

2、基本功训练第二课

节奏训练,教师演示节奏与基本功结合,让幼儿了解。

3、基本功训练第三课

复习前两课内容,要多加练习,促进幼儿基础。

4、基本功训练第四课

压腿训练助于腿部关节韧带打开,分三个部分压前、旁、后腿,选用节奏感强的音乐。

5、基本功训练第五课

压背训练可以打开背部韧带,要放松头部和脊柱,在开始下压,选用节奏舒缓的节奏。

6、基本功训练第六课

开始先做一、二内容,在复习三、四所学内容,让韧带打开得更好。

7、基本功训练第七课

推脚背组合训练时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先从一只脚开始训练,在换另一只脚,最后双脚训练,注意力要集中。

8、基本功训练第八课

把杆训练组合要分为六部,要从一位脚擦地组合、一位脚蹲组合、一位脚划圈组合、小踢腿组合、移重心组合、转腰组合,这部要慢慢训练,经过幼儿不断进步,可到达训练效果。

9、基本功训练第九课

先做前四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牢记,接着复习七、八课,将调基本功的重要性。

10、基本功训练第十课

在训练踢后腿的时候,身体要保持平稳,身体前倾一定要前倾,教师要时刻纠正幼儿的姿态。

11、基本功训练第十一课

训练压腕和手位,在训练的时候要经常鼓励幼儿,让幼儿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让幼儿感觉到手没地方放。

12、基本功训练第十二课

6.幼儿舞蹈训练教学 篇六

一、形体舞蹈概念

形体舞蹈不等同于舞蹈。舞蹈是通过美的人体动作语言表达某一思想内容。思想情感的造型艺术;形体舞蹈则是把舞蹈训练作为改善形体的主要手段, 通过人体正确姿势的培养和身体各部位肌肉的锻炼和脂肪的消耗, 达到塑造形体, 提高气质, 从而达到形体美的一项体育运动。它的目的是健康和健美, 不像舞蹈那样具有表达社会性和思想性内容的目的。这二者的训练对象和训练目的都不同, 因而训练方式也要区别对待。形体舞蹈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体育运动, 锻炼身体的过程也就是进行美感体验的过程。美的形体是大众普遍的愿望, 那么究竟形体舞蹈课会给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带来哪些改善呢?首先, 通过形体舞蹈课堂我们明白怎样的形体是美的, 动作及姿态如何完成是正确。在正确的指导下来实现对肢体的雕塑, 达到健康美与体型美。其次, 在正确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和表现自己的肢体, 提高自身舞台形象、表演表现能力。最后, 形体舞蹈的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毅力和不骄不躁的精神。朝气蓬勃、健康健美应该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本外在形象, 而内在美又是外在美的核心, 因此在提升外在形象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注重心灵美的实践。这样内在和外在的结合体现才是全面综合的美。

二、明确形体训练的入门风格

大多数的学校会把形体舞蹈课安排在低年级, 这是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也是最容易雕刻的阶段。但是此时的他们却缺乏对学习的选择性和方向感。因此, 兴趣会是促使他们上好一门课的关键。应该如何打造这个好的开端呢?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 这个课堂是能够让你充分释放激情的, 你是来解压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平时的实践练习多以练琴为主, 而练琴是长时间的作业, 这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局部肢体上的不舒适, 如颈椎、肩、腰椎这些常见部位的酸痛, 长期来说是不易于健康的。通过形体训练为目的的形体舞蹈课是很好的解决方式, 特别是在音乐结合下肢体更容易得到活动和屈伸。在进行系统教学之前, 要让学生充分地热身, 打开身体的各个关节, 使肌肉兴奋起来。这种热身不能盲目的, 而是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活动, 既要解放长期冻结的肢体又要在思想上得到放松。基于这种目标, 选择现代舞风格的活动组合最为合适了。现代舞是一种自由性很强的舞种, 它具有很强的反判性, 而这在一定意义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简单的地面练习, 充分活动头、颈椎、肩膀、胸、背、腰椎、胯、膝、踝、脚背及四肢是进行形体舞蹈教学的重要程序, 是进行下一步练习的必要准备。所以, 选择形体训练的入门风格, 有助于树立形体美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恰当的音乐和语言

不同的训练组合, 所配予的音乐是有区别的。在舞蹈专业学生的课堂中, 多以钢琴伴奏为主要配乐。根据组合及训练部位的不同弹奏不同节奏和意境的曲目。如:训练肌肉线条的音乐, 有连绵不断的特点;训练肌肉收缩能力的音乐有节奏感强, 具有弹性的特点;而训练跳跃动作的音乐具有跳跃性强的特点。恰当的音乐必将推进对动作的理解和强化。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 这一点也不例外, 需要注意的是, 避免选择过于枯燥的音乐, 正由于学习对象具有良好的音乐基础和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所以他们往往在视听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再者就是如何运用课堂语言了, 语言是一门相互沟通的艺术, 基本上所有的舞蹈基础动作都有固定的术语。芭蕾舞中的动作术语是从法文翻译过来的, 在法文中有它特定的意思, 但是通过音译后就体现不出原来的含义。而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总是在课堂上使用舞蹈术语是很枯燥的, 还因为课时少的原因可能导致不能个个都记得。所以, 教师能够运用其它更生动的词汇来讲述动作和要领是很必要的。舞蹈课堂中的交流无非就是语言的表达和动作的示范, 通过幽默的语言词汇来形容某些特定的动作赋予它比舞蹈术语更深刻的形象性也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手段。

四、注入一些与时代结合紧密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

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以现代化为首要特点, 生活节奏较快, 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加上当代大学生活泼奔放的个性, 所以选择与他们生活方式及个性相契合的形体舞蹈是必要和重要的。爵士舞就是可以选择的一个很好的样本。以下列举几点将爵士舞运用到形体课堂的积极作用:

(1) 爵士舞融合了芭蕾舞、现代舞等多种因素。芭蕾舞的审美原则是“开、绷、直、立”, 动作线条舒展、流畅;爵士舞动作洒脱、帅气, 动作线条干净、清晰。在形态, 舞姿这些方面, 符合形体基础训练的审美, 将形体训练与爵士舞相结合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

(2) 爵士舞的身体各部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全身协调运动。从肌肉与各关节的灵活性来说, 它以一种热情主动的风格, 全身协调的运动, 充分地训练到关节及四肢, 使关节更加灵活, 肌肉更富弹性。

(3) 有助于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形体课的目的是塑造美的形体和学会运用肢体进行舞蹈创作。简单的爵士舞练习, 即不会占用太多时间, 也不会让基础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压力。每堂课进行30分钟左右的爵士舞练习, 既可以强化和丰富动作的训练, 又可以较好地延伸课堂。如果之前的训练学生觉得过于细腻乏味和过分讲究, 那么课堂中的半小时爵士舞蹈可以说弥补了一板一眼的基础训练带来的枯燥。这种从学院派到自由派的教学、从单一的基础动作到可以释放心灵舞蹈的学习可以将课堂的气氛调整到一个很好的状态。

五、让学生自主创新, 主动参与课堂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 归根到底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仅仅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是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学会触类旁通, 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后的实践中。关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课堂中或是课后作业里要体现出对他们自主创新的要求。以下举两个例子简单说明:第一,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以个人也可以以组合的形式, 每一个人或者一个组合算作一个单位, 每个单位选择一首歌曲, 根据所选歌曲的歌词、意境、及节奏编出相符合的舞蹈动作, 要求边唱边跳。由于课时的限制, 不必要求太难。这种练习不仅有利于动作的开发, 更重要的是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表演方面的培养有特殊的意义。第二, 利用课堂的时间, 做即兴舞蹈的练习, 选择表现情感内容明显清晰的音乐。最

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作用的研究

付芳

(中北大学体育系山西太原030051)

【摘要】运用体育学、保健学、教育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了调查, 探讨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 提出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前言

在面向新世纪的人类自身的发展历程中, 维持和保障健康的体魄是全世界人最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在世界面前展现了她前所未有的活力, 仅仅30年时间,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国家爆发出了蓬勃的生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 身心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飞速发展的科技给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 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的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 健康问题在全人类是统一的话题, 全世界都在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着不同的研究, 对于大学生这群体的研究比较突出, 因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

二、大学生身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1. 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看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营养状况继续改善, 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包括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 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 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 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这个局面表明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进行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总成绩的调查结果是, 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不及格的学生占20.2%, 及格的大学生占29.3%, 良好的占48.3%, 而优秀的学生仅占2.2%。2006年9月山西晚报登载山西省教育厅向社会公布了山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优秀率为5.39%。从这组数据很清楚的看出学生的身体状况不是很乐观, 体质良好和优秀的学生只占一半, 关键是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太大, 很是让人担忧, 尤其是我们这些身处体育教育战线的老师们。

开始可以先规定题目 (与平时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关) 如:“避雨”、“饥饿”等等表演性强而又有趣的内容。又或者模仿一些动物的形象, 如:“骄傲的天鹅”、“开心的小狗”等对姿态有要求的内容。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动作局限。同时, 通过即兴表演让学生感受舞蹈学习的乐趣, 使他们觉得原来舞蹈也可以这样跳, 可以如此自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 形体舞蹈的学习并不仅仅是学习压腿、下腰这些舞蹈技术, 没有这些技术, 同样也能学好这门课。

总之, 不必把音乐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等同于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 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限制在那些条条框框的技术要领之中, 而应当更多地认识舞蹈的本质, 训练的功效以及一个美的形体对他们的益处。新鲜的事物总是首先激发人的兴趣, 我们可以将形体舞蹈的课堂装扮一新, 尝试运用各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方式。不断注入新的生活、时代等活力因素, 让音乐专业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根据《大众心理学》刊载,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比率为16%-42%, 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对高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及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文献记载2003年的一个研究数据是中国大学生有17.8%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另有文献显示, 在我国, 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 20世纪90年代上升到25%, 近几年有的大学已经达到了30%。20世纪末国家教委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可以看出各类文献显示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

3. 原因分析

导致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的说离不开社会的大背景:本科毕业生就业日渐艰难, 自主创业需要大量资金和适合的机遇, 对大部分学生来讲这不太现实, 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就背负着就业艰难的巨大心理压力, 尤其2008年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的冲击, 更是让大学生们对未来的就业感到迷茫和无助, ;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也给这部分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心里压力;学生就读学校水平高低也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 学校设立的健康指导中心的利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完善情况、校园环境的好坏、学校的生活氛围是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对自身健康和体质状况认识不够, 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不了解。

三、学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

1.学校体育对大学生体质发展的积极影响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一个人的体质, 这是大家公认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 增强心肺功能, 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 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 提高抗病能力, 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 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

的天之骄子们真正体会到何为“歌之不尽则舞之”的真谛!

摘要:形体训练与舞蹈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然而两者却不能等同。音乐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不能过多程式化, 一味追求高难度, 而要更强调怎样通过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学会鉴赏美的形体, 学会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

关键词:形体训练,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锦芳.形体舞蹈[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3

[2]杨德伟.动作的完成与完美——气息在形体训练中的重要性[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87, (01)

[3]杨红仙.形体训练:充满美的教育[J].东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4)

7.舞蹈训练中的毯功教学研究 篇七

在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中,毯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舞蹈演员训练的主要课程之一。毯功做为我国舞蹈艺术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它使得舞蹈剧目更加绚丽多姿,一些舞蹈演员往往由于出色的毯功技巧成为团体舞蹈中的主要演员。由于与其他舞蹈训练相比,毯功技巧难度大,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受伤,因此越来越得不到演员们的重视。毯功的地位在舞蹈训练中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学生当了专业的舞蹈演员之后,很少有人再坚持练习毯功了。这使得近几年来拥有毯功特长的优秀人材在舞蹈团体中严重缺乏。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既要对毯功训练的认识不全面进行端正,又要看到舞蹈毯功训练的改革势在必行,以适应中国民族舞蹈发展的需要。

一、毯功训练的必要性

舞蹈毯功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按照戏曲而发展来的,因此从名称到教学的内容都体现出不能超越的戏曲的规范。在我国出土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时期的乐舞陶俑中,就有后手翻、空翻等动作。唐宋以后,许多复杂的翻腾动作更与表演结合了起来。可见早在我国古代的舞蹈中,毯功已是演员的训练内容之一。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戏剧中,毯功有它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而且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训练方式。戏剧是中国民族舞蹈发展的基础之一,我们在借鉴戏剧训练方法时,毯功当然也是我们要借鉴的内容之一。丰富的波澜的社会生活是中国武术的源头,例如“滚毛”、“扑虎”、“前扑”、“虎跳”、“窜毛”等,富有生活情趣的舞蹈毯功的动作,生动体现着我国古代先民们的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智慧的结晶,遵循着我国古代的舞蹈的发展痕迹,体现着人们的自卫反击能力和击技才能,对体现自然的表现力以及征服自然的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舞蹈的历史的记录可以看出,我国南宋时期中国的舞蹈毯功就开始呈现衰退趋势,而集合我国的唱、念、做、打、歌舞于一身的中国戏剧呈现逐渐发展趋势,吸取了大量的中国古典的舞蹈和民间戏曲舞蹈精华的戏曲大师,重视提高舞蹈毯功的众多技艺,将实现提炼后的新的发展。当代许多舞蹈前辈们又开始逐渐转向向戏曲毯功学习发展,吸收精髓,提升境界,实现艺术的举一反三,相互补充的优势。

二、实现舞蹈毯功的审美作用

毯子功为舞蹈剧目增添了许多绚丽的光彩,是舞蹈更加绚丽多姿。例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就是以毯功为舞蹈的表现手段。在舞蹈片段“苦难的年代”中,码头工人运用了一个“台抢背”,一串“走丝翻身”生动形象的表现出黑暗的旧中国,工人阶级被压迫的形象。 “台抢背” “走丝翻身”用得十分合理,如果改用其他动作就不能码头工人的形象生动表现。在片段“飞夺泸定桥”中,红军小战士的毯功特技,用来表现炸毁敌人桥头堡,用得生动合理。成功地将红军战士勇猛顽强性格塑造出来。在片段“保卫黄河”中,在“过人梯”时运用“弹板接翻腾”的,表现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多次运用了毯功技术为表现手法,使《东方红》成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音乐舞蹈节目之一,如果没有了这些毯功技术,整个节目一定会逊色不少。体现出毯功的审美作用。

又如获得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的《金山战鼓》,就成功地表现了民族英雄“梁红玉击鼓抗金兵”这一历史故事。其中梁红玉之子为母亲拔箭的“抢背”动作,就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他心痛、忿恨、紧张的复杂心理。合理运用毯功,能够激动人心,引起观众共鸣,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许多事实证明,作为一个中国民族舞蹈演员,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毯功技巧,可以更好地塑造舞蹈形象。

三、加强舞蹈毯功教学的科学功能

舞蹈毯功与其他舞蹈训练相比,技巧难度相对较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容易受伤,学生容易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提高科学作用。毯功老师应该重视将舞蹈的生理学知识,舞蹈的解剖学知识,舞蹈的治疗学的知识,在这些知识的积累下,才能够积极培养出高精优秀的舞蹈人才。教师要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一些专业的理论专业在研究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为我们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各个年龄发展阶段中发展身体素质的锻炼,我们的毯功教师要重视培训小学员在各个成长阶段形成的身体发展素质,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的研究和实验,重视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协调进步,实现收获积极的进步。

四、实现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的联系

分解训练是综合训练的好的研究方法,铺垫是让学生在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力等方面加以训练,舞蹈教师要运用铺垫、分解、综合练习等方法,重视教会学生舞蹈训练的全过程,在舞蹈训练中的毯功训练的基础中,教育学生学会练顶功,甩腰,学会练习,逐渐实现分解动作的学习,教育学生掌握动作,教师可以继续要求学生逐渐掌握甩、蹦、挑、撑等过程,这样经过巧妙的教学方法,看上去是缓慢的,实际是快速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顺其自然,并避免带给学生强大的心理压力,避免学生受到伤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物流管理系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下一篇:最新本科大学生毕业面试求职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