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2024-11-30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精选12篇)

1.《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一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口语》课训练初探

黄文吉

教师运用语言技能和技巧,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口语”的运用,也就是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以教育用为实现文明和进步的手段,从而产生了教育者——教师。在传播文明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采用的是“教师口语”,由此可见,“教师口语” 产生的年代距今也是相当久远的。但就《教师口语》而言,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倒也是新兴的。随着师范教育改革有不断深入,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已成为人们重视的课题。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专门研究教师在教学中口语的运用规律,人们在探索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过程中不难发现,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较难总结出一套教学规律来,以提高《教师口语》的教学效果。

笔者自一九八八年以来,一直从事《教师口语》的教学、训练和考核,在训练和考核中发现,学生的一般口语(口头表达)交际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教学口语的应用就更不用说了。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 我们学校学生除了有汉族地区学生所固有的劣势之外,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因此,笔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师口语》的教学,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来进行。

一、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特点,进行普通话训练

普通话是《教师口语》课的组成部分,是合格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合格师范生必备的基本功,没有合格的普通话,口语交际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教学工作也不会得心应手。

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已进行了四十余年,取得的成绩是相当巨大的。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较广,民族较多,加之各方面的原因,推普工作仍需下很大的功夫,而少数民族聚居区,推普工作难度就更大了。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话教学,应结合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来进行训练。

1、创设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我校是广西四所少数民族师范学校之一,学校校址设在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少数民族文化、经济等发展缓慢,学生又大多来自农村,他们所固有的交际语大都是少数民族语言或当地土语,最“进步”的共同语就是北方方言中的“桂柳话”,这些正是阻碍普通话推广和教学的不利因素,为不至于学生在师范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满口“乡音不改”以至于对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应创设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过去,由于重视不够等原因,一些老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才不得不讲普通话,课后的交往又用方言和土语,致使学生刚学到一些知识课后又“还”给了老师,因为没有形成普通话语言环境,学生训练机会少,进步较慢。壮族学生有些甚至普通话和壮语的声母也区别不清,交谈起来满口“夹壮”,根本没有掌握基本的普通话要领,普通话的推广遇到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校从学校领导到一般教师,均以推广普通话为己任,把推广普通话当作一件重大的事情来抓,上课、宣传、交际、工作用语基本实现普通话化。由于领导以身作则,教师带头,学生学习普通话、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普遍提高,加之平时各种课外活动(如:诗文朗诵、演讲、故事会及普通话基本功考核等)的正常开展,使普通话得到充分使用,民族语言、方言交际交往渐少,学生普通话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2、因地制宜,区别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普通话教学

前有所述,我国地域阔大,民族较多,普通话推广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如我校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农村,且百分之九十五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是素质差,普通话水平有先天不足,自尊心较强而自卑感又重,自己不会说而不敢说,但又不愿别人帮助和纠正,宁愿用本民族的语言交际,不管普通话有否提高。针对这种问题,我们采取了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确保了普通话教学的有效进行。我们的做法是:

(1)耐心指导,消除疑虑。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强、自卑感重的心理,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到耐心指导,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较慢,特别易与本民族语言混淆,如:壮族学生没有送气音、没有声母中塞擦音和擦音的区别,p和b全念b,d和t全念d,g和k全念g,zh、ch、sh、z、c、s全念s,经常有把“兔子跑了”念成“肚子饱了”、将“合唱”念成“和尚”的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因地制宜,结合这些特点进行普通话教学,如补充一些乡土教材,以使学生迅速克服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的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普通话教程》,以广西地区为主要教学对象,是一本难得的“乡土教材”。再者,要注意确定重点、难点,壮族学生重点注意送气音和塞擦音,杂居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汉族和瑶族等能操北方方言的学生重点在于前鼻音和后鼻音、边音l和鼻音n、舌尖前后音的区别等。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普通话学习上遇到的难题。

(2)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加以区别学习。

少数民族学生因本民族传统文化熏陶,受到影响也很深,他们崇拜自己的民族英雄,也十分喜爱自己的民族语言,因此,他们往往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民族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自己的民族英雄,要使普通话得于较广泛推广,结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用普通话的形式结合少数民族语言,向学生讲述他们心目中崇拜的人物,收到的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二、克服少数民族自身障碍,进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所谓口语交际,是指在特定的人,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式组成话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

一般口语交际,是《教师口语》中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管理和教育,主要手段是靠口语。一般口语交际是社会上任何人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而教师职业口语则是在一般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发展和具体变化的。因此,学习一般口语交际是学习教师职业口语交际的前提,对培养合格教师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有重要作用。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一般口语交际,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普通话基本功和有一定朗读技巧外,应重视克服少数民族自身的障碍,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民族学生自身的障碍主要表现为:

1、孤陋寡闻,交际能力差。由于所处边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信息封闭。没有机会进行交际活动,形成了学生孤陋寡闻,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不善交往,口语交际机会自然就少,从而无法更多地吸收别人的先进的东西。

2、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受到“安贫乐道”观念的支配,读书的最终目的只是跳“农门”,端上“铁饭碗”即行,而考上了师范学校就已稳获“铁饭碗”了,因而不思进取,缺乏竞争奋进精神。因此,在“合格”和“优秀”之间,只求勉勉强强的“合格”,因而失掉了极好的锻炼机会。

3、自尊心强,自卑感重,固步自封。少数民族学生所处环境劣势和后天民族教育的缺陷,往往表现为自尊心较强,认为本民族的东西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因而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他们看来是一种民族歧视,所以大多不肯接受。这种自尊又自然导致了自卑,由于见识少,家庭生活又困难,使得他们在人前自惭形秽,认为低人一等,有许多东西宁可闷在肚里也不愿“拿出口”,怕人家笑话,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不善交际,口语表达也就得不到锻炼。

少数民族学生的自身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交际,那么,口语交际就不能真正地起作用。因此,在口语教学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身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拓宽渠道,增长见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视、录像、录音等手段,将口语性强、有特点的一些演讲、辩论及讲座等播放给学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有意义的联谊活动,使学生在参观学习中增长见识,达到交流的目的。

2、加强“扶志”教育,树立学生信心。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强、自卑感重、缺乏进取精神这一弱点,应该对他们进行“扶志”教育激发他们自强拼搏,积极进取。多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从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现实入手,分析少数民族的矿产、森林、水利资源丰富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学好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未来教师,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而贡献力量。

三、根据文化地域实际,进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成败,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交谈,能启迪学生心灵,激励学生上进;干涩粗暴的言语往往会破坏学生的心绪,导致教育的失败。为什么同一个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能够使学生听得不厌其烦、沁人心脾;有的老师却使得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巴不得快点下课;有些违反纪律的学生,老师讲一大套道理无效;有些老师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关键在于教师口语应用上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的职业口语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也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1、利用双语教学对教学口语训练进行完善和补充。

民族师范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的工作是和少数民族学生打交道。由于地域和文化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小学生最初的交际语是本民族语言,从感性认识开始,直至上小学低年级,他们所接触的均是本民族的语言。在对事物的认识当中,他们可以用本民族语言说出许多树木、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一旦上学,用汉语表达就遇上了麻烦。这时,如果老师能用适应于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加以帮助和解释,就会使学生迎刃而解。因此,中师生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应该掌握

一、两种少数民族语言,在教学当中能够应用,工作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这也就要求民族师范应在适当的时候开设民族语言课,或选修、或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民族语言。

2、掌握适当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在教育口语应用过程中易于和学生沟通。

根据国家推普工作的要求,要使交际语言普通话化,那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纪律教育应该用普通话完成,那是无可置疑的,然而,由于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小学生,他们的交际语有较重的民族语言和方言,在交际中(特别是纪律教育中),如果学生有不愉快思想,就会产生不情愿讲普通话的情绪,老师讲普通话,学生用方言和民族语言来回答,交谈的结果就会“各走各的路”,也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完成使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的前提下,用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加以辅助,在到完整沟通的目的。

3、根据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和掌握的语言种进行家访工作。

教育口语的交际对象,不仅是对学生进行交际,它还包括对家长和社会的交际。家长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要合作者,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是教育好学生的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对家长的谈话,包括家长会上的谈话、家访、接待家长来访等。谈话的主要目的是与家长互通情况,争取配合。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家长交谈,要注意分析谈话对象的文化程度,掌握对方所持的语种。然后进行交谈,寻求共同话题。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大多数家长由于家庭困难,错过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加之天长日久,除了普通的一些语言交谈外,太深奥的道理、太晦涩的文字对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如果老师在谈话时自恃自己有知识、有水平,在家长面前盛气凌人,其结果是适得其反的。因此,在和家长谈话前,应具体了解家长所掌握的语种进行交谈。此外,在进行家访工作中,了解家长所在民族的习惯和习俗,熟悉少数民族的一些应酬方法,有利于和家长交谈,达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目的。

《教师口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这门课的教学也会随着它的不断普及而总结出丰富的教学经验。笔者在此只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这门课的训练作些浅微的探索,望得到专家的厚教。

(本文发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并获《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中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评委会共同颁发的大赛全国一等奖,)

2.《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二

1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相关含义及其教学目的

1.1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相关含义

幼儿舞蹈指由幼儿表演或体现幼儿生活的舞蹈。幼儿舞蹈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综合教育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边歌边舞, 形象直观, 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 对儿童的身体素质、情感、审美、注意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其中, 幼儿舞蹈创编是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能力。幼儿舞蹈创编是一种艺术, 一种舞蹈的创作艺术。假如艺术创造要求助于想象, 编舞要求有技术和一种不是靠自发产生的能力, 那么编舞就不仅是根据音乐跳舞或首尾连贯的运动。编舞最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思杨, 并通过运动将它呈现出来。

幼儿舞蹈创编有以下基本原则:

(1) 专业性。幼儿舞蹈创编者应在普通的幼儿教师的基础上具有广博而深厚的舞蹈知识和各种舞蹈基本技能的能力。舞蹈创编者应具有较好的舞蹈功底, 用不同动作与姿态塑造出一个个舞蹈形象, 表演者再通过他们的身体, 示范动作吸引幼儿, 感染幼儿, 最后才能创作出优质的幼儿舞蹈。

(2) 综合性。创编者除了基本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掌握外, 还要综合学习在文学, 心理学, 历史学, 音乐, 戏曲等多方面的知识, 认真吸收各种艺术熏陶, 深化舞蹈教学的艺术内涵, 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

(3) 实践性。在整个创编过程中, 创编者要在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创造出优质的幼儿舞蹈作品, 同时, 要在立足幼儿生活实践的基础上, 真正体现出幼儿的生活特点, 才是幼儿舞蹈创编的真实需要与特点展示, 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幼儿的生活特点。即一定要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来进行, 要使舞蹈体现出童心童趣, 进行有创造性的舞蹈教学, 在身心了解的基础上, 体现出童趣的特点。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主要是幼儿舞蹈创编者在顺应幼儿舞蹈发展需要的情况下展开的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课程, 要求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学生应该要具备有深厚的舞蹈知识以及对各种舞蹈技能的掌握, 同时还需要学习其他横向的学科, 如文学、美学、心理学、舞蹈史、历史、音乐、美术、戏曲等, 并广泛收集符合幼儿表演的基本舞蹈素材, 在宽泛的艺术修养基础之上, 不断的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深化自己幼儿舞蹈作品的艺术内涵, 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的能力培养的课程。

1.2 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目的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根据培养目标, 幼儿舞蹈创编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幼儿教师在不仅在幼儿园音乐舞蹈教学中需要编写教材, 游戏活动中需要设计动作, 各类演出活动中更需要创编舞蹈节目。因此,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目的也非常明确。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教育学生掌握扎实的舞蹈基础内容

幼儿舞蹈教育属于艺术领域教育。它是萌发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兴趣, 丰富幼儿情感体验的先驱, 是培养幼儿运用形体动作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有效途径, 所以说在幼师专业的课程中, 舞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舞蹈教师,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舞蹈基础。学习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学生必须系统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了解幼儿舞蹈的最新发展情况, 具有幼儿舞蹈学科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幼儿舞蹈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并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的基本规律, 具有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的知识结构、人文素质、基本功以及较强的适应幼儿的教学规律的能力。具有相当程度的舞蹈表演和舞蹈编导能力, 能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组织舞蹈课堂教学和课外舞蹈辅导活动。

1.2.2 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舞蹈想象力

舞蹈想象力是舞蹈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舞蹈想象力是每个学习幼儿舞蹈创编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舞蹈想象力可以使学习幼儿舞蹈创编的学生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理想。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所提的舞蹈想象力是要要基于现实生活的想象, 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在日常现实生活中, 时时处处蕴涵着舞蹈想象力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 关键是学习幼儿舞蹈创编的学生要能及时意识并地适当地把握契机。具体来说, 舞蹈想象力的培养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1) 观察生活; (2) 聆听音乐; (3) 情感激发。

1.2.3 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舞蹈意识

对于学习幼儿舞蹈创编的学生而言, 没有创新的幼儿舞蹈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 创新对于幼儿舞蹈创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舞蹈创编的创新性也有利于探索幼儿舞蹈艺术的内在规律, 挖掘优秀的幼儿舞蹈创编人才, 从整体上提高幼儿舞蹈的以水水平。所以说, 创新是幼儿舞蹈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也是培养学生创编能力的关键。在幼儿舞蹈创编课堂教学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 使学生在不同的经验、视角、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创作习惯、审美追求, 发现不同的创新点,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产生一种探索创新的欲望。

2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幼师高专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设置往往沿用专业院校的模式, 课程设置通常缺乏自己的特点, 没有重点突出舞蹈编创, 更没有重点突出幼儿舞蹈创编的特点。课程设置普遍包括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五大民族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舞蹈基础理论及教学法等, 舞蹈的课程设置很全面, 但是通常没有侧重点, 在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 专业底子相对较薄的学生深入掌握每个课程的知识点是相当困难的, 在短时间内只能达到表面的了解, 很少能真正学习到专业的创作思路, 更不用说形成自己的专业创作思路。同时, 现在很多课程设置注重简单的编舞理论和技法的学习, 忽视了舞蹈创编的实践性, 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极为不利。

2.2 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

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中, 许多教师都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 要求学生简单模仿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因此培养的很多幼儿舞蹈创编的学生学生都对老师具有严重的依赖性, 习惯性模仿教师, 对舞蹈的创编也是缺乏创新性, 不具备主动意识, 这与时代对幼儿舞蹈教师的需求是不符合的, 也不利于培养优秀的幼儿舞蹈创编者。

2.3 教材内容实用性较差

当前幼儿教育专业使用的舞蹈教材普遍都是照搬专业舞蹈院校的教材, 这是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的, 因为两者的教学对象是不同的。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专业水平较高, 专业训练时间长, 底子相对厚的优秀学生, 她们适用难度相对较高以及内容相对丰富的教材, 但是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幼儿高等专科的学生, 这类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与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 专业舞蹈教材对于他们来说相对偏难, 不符合实用性的要求, 使得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4 创编的后续教育措施不够

现行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流程都是先学习基本的幼儿舞蹈创编理论知识, 再到幼儿舞蹈创编实践中磨合逐渐完成。但是由于课时有限, 很多教师只要求学生重点在学习幼儿舞蹈创编理论知识上, 创编的后续教育措施不够, 往往会造成与实践不相符。因为要培养优秀的幼儿舞蹈创编者, 还需要大量的实践, 在实践中反复推敲幼儿舞蹈创编理论知识, 不断完善自身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因此, 幼师高专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的后续教育做得不够, 特别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安排管理和实验基地的建立还存在一定缺陷。

3 提高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1 从培养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舞蹈创编的热情

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多数是从事幼儿教育的, 她们需要具备幼儿舞蹈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所以在幼儿舞蹈创编课程训练时, 要求学生做到“三会”。会做, 要求她们在练习过程中做出的动作比较规范, 示范动作比较优美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高的要求, 既要按照舞蹈演员的标准要求她们, 又要讲究科学性。会说, 说出基本功动作要求和要领, 练习的方法和步骤。会创编, 要根据教学的内容, 教学的目标, 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能创编幼儿舞蹈, 具备创编幼儿舞蹈的能力。在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初期, 教师可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幼儿舞蹈录像, 引起学生兴趣, 烘托课堂氛围,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观摩欣赏舞蹈过程中, 提出相关问题:如要求学生指出观摩舞蹈的共同特点、风格等。学生在通过直观感知后明确:这些舞蹈是由幼儿表演的, 它们是具有幼儿特点和性质舞蹈。学生的感性认识, 为探究学习幼舞蹈动作创编的方法, 做了很好的铺垫, 自然而然的引发了学生尝试创编的兴趣和激情, 才能寄发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舞蹈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3.2 教师起表率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作为幼师高专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师, 必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和表现能力。专业素质指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和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 才能给学生准确、生动、精练的讲解, 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掌握其动作的要求和要领。舞蹈表现能力是指舞蹈的艺术, 即情感表现、动作势态表现等。基本功教学的很多动作都是在动态示范中进行, 动态示范是舞蹈教学中最直观最直接的教学手段。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 能给学生美的熏陶, 能使学生充分了解动作的运行路线、状态和要领, 对动作的动态、节奏、情绪、劲力有直观的把握。教师的优美的动作, 漂亮的舞姿能让学生感到钦佩, 同时能激发学生树立奋发向上, 努力学习的决心。所以, 作为一名舞蹈教师不仅要保持原有的舞蹈姿态, 而且还要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底。示范不仅可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信息, 同时通过示范可以让学生对正确和错误的动作进行鲜明的认识和对比。好的示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 深入实践, 让学生充分体验舞蹈创编的乐趣

在教学课堂上, 为了将从实践中提炼出的理论知识再运用到实践中, 可以请学生从尝试创编具体的幼儿舞蹈动作入手进行命题创编。学生分组进行创编练习之后, 个别表演, 开展学生互评。教师再进行点评, 对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肯定和鼓励, 对不足之处加以指正。这样通过让学生深入舞蹈创编实践的学习方式, 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也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另外, 在基本技能学习的同时, 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 通过各式各样的演出, 可带动学生学习基本功的热情, 并强化基本功训练, 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又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为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从课堂迈向舞台。

在进行舞蹈的实践性训练的同时, 应把技术训练运用到实践性训练中去并与表演性组合或具体的作品相结合, 使之进入某种轻松活泼的状态之中。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实践性训练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强有力的展示。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同时, 还要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 使其在实践性训练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展示, 自由的创造性地表演舞蹈动作。这样基本技能和实践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这样的幼儿舞蹈创编才能化为动态美的艺术形象, 才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 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 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3.4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创编能力

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要想营造这样的氛围, 应遵循“三型”教学法规律。即启发型、鼓励型、趣味型。启发型是指,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教师在教学时, 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自主意识的同时, 严格要求学生, 并在教学中谆谆善诱, 启迪心灵, 开发智力。鼓励型是指, 教师根据基本功的个体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 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趣味型是指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既有苦也有乐。苦与乐相互融合就成了美味佳肴。针对幼师专业学生的实际,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的留守家庭, 父母不在身边, 学习成绩较差, 自信心不足, 特别是对舞蹈基本功的学习, 由于她们没有舞蹈基础, 骨骼偏硬, 所以学起来更吃力。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的培养, 遵循“三型”教学规律,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才能使学生树立顽强的意志, 对学习充满信心,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师高专舞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会跳、懂欣赏、能创造的综合能力, 才能使她们今后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需要, 发挥更大的潜能, 为幼儿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 舞蹈创编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仅靠课堂上的讲解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课后, 尝试选用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乐曲要求学生多进行创编练习,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融会贯通, 运用所学的知识合作创编, 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学生能较快体验到舞蹈创编的快乐和成就感, 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 取得了较显著地教学效果。

4 结语

舞蹈创编是舞蹈学习的提升, 是幼儿师生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所以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 对幼师舞蹈教育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在幼师高专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教学过程中, 要形成常态化的训练模式, 培养学生的舞蹈分析能力以及在创作中的灵感。同时, 针对幼儿教学的特点, 让学生在自我创编中形成综合艺术的形象, 从而有效的促进幼儿舞蹈创编能力培养的升华。总之, 对于幼师高专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教师要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以培养出优质的专业化人才, 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摘要:文章围绕当前幼师高专中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相关含义进行阐述, 分析当前幼师高专中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存在问题, 并从多方面探讨提高幼师高专学生幼儿舞蹈创编能力的有效方法, 更好的促进幼师高专中幼儿舞蹈创编课程的优化。

关键词:幼师高专,舞蹈创编课程,幼儿舞蹈

参考文献

[1]吴静洁.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8) :264-265.

[2]高曌.多元化幼儿音乐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 2014, (17) :35-36.

[3]魏颖.学前音乐教育在幼儿生活中重要意义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39) :256.

[4]王挺旗.学前音乐教育的作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28.

3.《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中职语文 口语交际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66-01

从对我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得知,拥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帮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赢得企业和同事更多的帮助,争取更多的成长机会。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能否进入自己心仪的企业和在受雇的企业中能否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不能用恰当的方式和得体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不能快速辨析企业面试官的问题含义;与面试官进行交流时不能扬长避短—— 中职语文教学常年以来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是主要原因之一,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已刻不容缓。

1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一块贫瘠的土地,职校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职校的生源质量近几年下降严重,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差、学习兴趣淡漠的现象;另一方面,现行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密切,与专业实践活动脱节,教师教的乏味,学生学的厌烦。在实际的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组织实施往往缺少目的、缺少计划。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教学中重视的还是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基本上是在“黑板上教口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项目教学法与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口语交际训练中也明确提出了:“教给学生在不同情境中交谈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如结合专业设置情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是:项目教学法依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任务,按照工作过程设计一个个学习情境及去活动,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的主要内容。

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实际的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教学内容中来,使学生的学习与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将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科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无疑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3 以“访谈”为例看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

3.1 项目课程设计

3.1.1 教材情况

该项目是江苏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写的《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本次“访谈”专题口语交际训练属于较高层次的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做好资料的查询工作,列出详细的访谈提纲,访谈后及时整理记录,形成后续思路,能够尝试独立或合作进行访谈提纲的拟写和具体人物或事件的访谈;同时又为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做好准备,为职业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1.2 设计意图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温家宝语)如果局限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训练,针对学生对活动课感兴趣的特点,我把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处理为适合项目教学的“企业文化”访谈录。为了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我决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活动为抓手,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活动中感受交流、交际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3.1.3 活动准备

具体做好以下准备:(1)指导学生合理分组,并选出组长,完成小组内分工。(2)为学生提供活动参考资源,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知识准备。(3)协调学校多功能演播室,争取学校支持,做好设备准备。活动采用小组和班级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2 项目实施具体过程

(1)明确任务,合作探究,编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地点:校多功能演播室1课时):①活动热身,创设情境,引入话题。②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宝马企业文化视频短片)创设情境,展示项目任务。③播放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焦点访谈》剪辑视频,引导学生结合视频讨论拟写出访谈提纲,完成表格,并与他们的访谈提纲作比较,教会学生理清访谈思路和方法。④小组内展示课前准备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围绕项目任务、活动目标,分组讨论,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出访谈角度和方法,拟写出活动方案,完成活动方案表格,并分组全班展示。⑤熟悉方案,按照课前的分工,做好访谈准备。

(2)按照方案,实践调查,形成成果(时间:课外1周):①各小组按照项目任务实施方案,调查、记录、摄影,及时微调方案。②完成调查后,各小组进行资料汇总分析,完成后期制作,形成项目任务成果,做好展示汇报准备。

(3)展示成果,交流评价,总结活动(活动地点:校多功能教室1课时):①各小组上台结合ppt等媒介展示访谈成果,交流学习体会。②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进行自评、互评和有关教师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完成活动评价表,共同评选出“最佳组织奖”“最佳表现奖”“最佳创意组”“最具潜力奖”等。③组织班长将各组的活动成果分类汇总,做好展板在校内展出。④师生共同总结项目实施情况,布置拓展延伸作业完成活动总结。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关键能力,并使他们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作为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成功地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训练活动项目并付诸实施,是一项复杂但极具创新意义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霑.“做中学,学中做”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4.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篇四

【摘要】新课程标准规定:“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口语交际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以及怎样培养初中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培养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各学校纷纷把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上了日程。可是由于应试的需要,学校在教学中还是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语文考试技能的训练上,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一直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

一、析现状,不容乐观

新课程实施后,口语交际作为教学内容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并且与写作训练联系起来单独成节,从编排来看足见其重要地位,但实际上,口语交际被很多学校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认为它是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四大板块:基础知识、文言诗歌、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常被遗忘在角落里暗自神伤。勉强上起来的学校,多数也是课堂教学中常规的师生问答,鲜有对话交流的机会和氛围。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反而变得越来越不敢说、越来越不想说、越来越不会说话了!那些初一高举着的小手藏起了,抬头正视老师的目光游离了,偶而不幸被老师点中不得不站起来回答提问的,也是羞羞答答,欲言又止,即使好不容易发出声来,也常见口齿不清语无伦次逻辑混乱。这里面固然有学生生理心理的因素,但绝不能否认还有忽视口语交际教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那么,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有那些呢?

二、探原因,因素多多

(一)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不够

很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识不够,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附庸,是可有可无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他们一般不会安排单独的课时来进行训练,而是放在单元末把所谓的主要内容上好上足之后,挤出那么一小点时间由教师自顾自的读读讲讲,基本没有学生开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含义的认识肤浅

许多教师肤浅地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就是听说教学。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听说教学是从心理语言学角度提出的概念。而口语交际教学是从言语交际学角度提出的概念。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发出一定意义的语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还要指导学生较好地把握交际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能正确理解每一句具体语境下的话语,说出正确、流利、得体的语言,较好地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三)学生认识的偏差

因为评价机制的欠缺,语文考试只有笔试没有现场的口语测试,所以口语交际水平无法量化,因此学生往往认为只要作文写得好,分数考得高,就是学好了语文。这种认识的偏差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较为轻慢,没有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愿望与意识,更没有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需求与热情。长此以往,一大批在别人面前说话就脸红、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的“腼腆孩子”就这样造就了!

那么怎样才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三、寻策略,力求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欣赏与喜欢那些口齿伶俐、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交流的学生。遗憾的是,这样的学生不多,而且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年级提高,这样的孩子会更少!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只有把口语交际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不断改进教学策略,精心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爱说;教给口语交际的途径方法,让学生会说;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消除自卑心理,培养参与意识

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口语交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心理障碍,很多学生在公众场合说话都有较大的压力感,怕出错难堪,怕自己的语速跟不上思维而遭到同学的取笑。这种消极因素往往使他们“羞于开口”,或者产生自我封闭的心理,于是干脆不做声,更不敢主动参与。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们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学生发言后,我们能够做的是及时鼓励、中肯地表扬、毫不吝啬的肯定学生,激发其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情景,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自觉性,做事就会全力以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只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参与的热情,这事就成功了一半!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当首选创设情景。

1、利用情感熏陶创设情境。

情随景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人的情感得以产生并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心灵受到触动,就能产生信念,形成内驱力,从而乐于开展口语交际。如教学《春》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来感受春天的美景:亮闪闪的野花儿、翠绿绿的小草儿、晶莹莹的雨丝儿、软绵绵的清风、颤悠悠的笛声,还有漫天飞舞的风筝、撑着油纸伞的行人……虽然这与很多同学的生活体验有点差距,但是我让他们回忆自己映像中的春天,再示范的说了一段我心中的春天后,学生的情感被激活,兴趣被提起,话匣子就打开了,我顺势再让学生说说“我心中的春天”,那已是水到渠成的事!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声形色俱备,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三峡》一文时,将三峡的美景制成课件在屏幕上呈现,把文中那些抽象的字句化为生动美丽的画面,什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均是一目了然,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自然能准确说出课文中每一句话所写的景物是什么。接下来我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刚才所见之景。经常如此,他们的口语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

3、利用课文内容创设情境。

对于情节生动、内容有趣的课文,学生通常很感兴趣,如果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利用课文,创设情境,学生会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其乐无穷。教授这类课文,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比如,我在教学《核舟记》和《范进中举》时,就是这样做的: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分析故事中的每个角色,共同商讨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来表演,最后分配角色,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学生把核舟上苏、黄、佛印的神情表演得栩栩如生,把范进的疯态演绎得入木三分。这样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所感所想,融说话训练于无形。

(三)加强口头作文训练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中适当增加“口头作文”的次数,因为它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完整的说清一件事或表达自己一个观点的好办法,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训练,教师一定抓好这一环节的训练,坚持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

常言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之外,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也不可或缺。口语交际训练在课堂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1、讲故事大赛。

间周星期天的晚自习在班上开展一次讲故事大赛,首先在组内讲,人人讲、大家评,每小组推选一位讲得好的在班上讲,再由同学们推选五位同学担任评委,评委针对学生的语言、口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议,肯定优点,指出问题,使说话训练在轻松愉悦中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2、5分钟语言训练。

每天午休时间,我们班都会开展5分钟说话活动,为学生构筑口语交际的舞台,他们或是讲述国际时事、或是进行热点追踪、或是小小故事会、或是名言集萃、或是经典歌曲等,都可以是说话的主题。经过训练,学生不仅胆量变大了,参与意识增强了,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视野。

3、背优秀诗文大赛。

每个月的最后一周进行一次优秀课文背诵大赛。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外收集和背诵好的文章,如《初中生必背古诗词》、《读者》、《语文报》、《经典文著》等报刊杂志上的优秀诗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日积月累的积淀了语言,另一方面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别忘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利用班会课观看学生感兴趣的影像资料,像《艺术人生》、《非你莫属》、《百家讲坛》等,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大意,描述精彩片段;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进行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在一些传统节日即将到来时,展开话题,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模拟主持人主持节目、采访先进人物等。

做得好,不仅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际等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做好此项工作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论口语交际能力的层次与培养》、刘忠明

[2]石晓玲.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 《中学生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心得》 胡 勇

[4]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邱林梅

5.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实践初探 篇五

最新颁训<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试行)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了首要的、突出的.地位.为了贯彻新的要求,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黑龙江大学外语部从秋季起开始大学英语口语课教学,经过三个学期(秋季、春季、夏季)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作 者:程德宇 刘睿姝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MUDANJIANG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H319.1 关键词: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实践与探索  

6.《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六

周明艳

【摘要】:新课标下的英语口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关键,但农村初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很难摆脱传统观念的制约,在口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农村初中进行口语教学的有效平台是课堂。本文就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策略。【关键词】: 农村 英语 口语教学 策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英语口语教学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我国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口语教学。对于很多农村初中生来说,英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科目,英语口语学习也存在很多问题,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既有来自教师的、也有来自学生的.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几点教学建议与大家磋商。

一、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教师自身存在着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的数量还不是很足,质量不是不高.尤其是农村中学尚有相当数量英语教师不符合学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能领会新课程理念,不重视教改。(2)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新教材,对现行英语牛津教材的理解片面化,教学方法不当,仍然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农村中学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3)我国农村仍有相当数量的英语教师由于教学设施落后,仍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上网搜集教学资源、吸收外面世界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学生自身存在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

学生问题也是导致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1)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却各不相同:有的小学有正规的英语教学;有些小学英语被当成副科,教学流于形式;有的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口头交际能力等很差;还有的小学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所有这些因素导致进入初中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2)农村中学的留守儿童比较多长期与父母分, 缺失必要的父爱或母爱,因此这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再加上本身见识少、知识面因而导致交际能力、理解力、接受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比较差,阻碍其英语学习的效率。(3)因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妥当,自学能力差。

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策略:

鉴于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提高农村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换句话说, 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我们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紧紧掌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执教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几点教学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

说明了教师的水平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决定着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看电视,听广播,广泛阅读各种英语报刊和文学作品等来为自己“充电”,不断充实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课改要求.2.加强钻研,认真备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每单元都以对话形式出现,口语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相当重要位置。交际教学法也给我们提供一个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开口是中学生学英语要过的第一关。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代,如果在中小学时代都没受过语言技能等方面的严格训练,白白浪费了青少年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优势。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要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活动,培养而实现。⑴课前开展Free Talk,Daily Talk学生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秩事,内心感受,或朗读英语诗,唱英语歌,出谜语题,大家开动脑筋,临场发挥,进行有趣的热线形式的 ask and answer,或放一段学生自己的英语录音。Talk带给学生想说英语,会说英语,说好英语的动力,得以轻松、主动地用英语交流思想情感,提供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⑵韩礼德(Hallidays)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doing”的形式,而不是“knowing”的形式,也就是说,对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性的,口语交际的信息含量和重要程度是书面表达方式所不能取而代之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尝试着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由表现口语技能,可以模拟“交际”场面,如看病、购物、找工作面试等,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从固定的座位上起来演示,从而做到学中乐,乐中学,动中学,学中动,课堂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用英语教学,增加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的比例,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上课时出现看窗外、做小动作,趴在桌上等个别行为,教师正可用这一特定的情况来组织英语口语会话交际活动: Would you like to play Ping Pong with me after school? Have you got a red pen ?这样转坏事为好事,使大部分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在课堂用语的反复使用中巩固。

4.课外活动能展现个人才能,发挥潜力,发展智力。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联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大量交际活动中学英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平时视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口语交际活动作为Homework来完成,这样学生参与率高,兴致也高:要求学生彼此询问住处、电话号码、业余爱好、生日时间等,每人次至少有6位同学的信息,并作英语笔录,第二天向老师、组长口头汇报结果。同时,可以解决课堂上学生多时间少的矛盾,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增进友谊、提高交际能力。

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赛、主题班会,开展英语角、唱英语歌、校园广播、庆节日一台戏等也是很好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互相问候、借东西、打电话、道歉、答谢等。每个人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某些天赋和潜能,教师应当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英语,从而锻炼和提高口语运用能力。

四、结语

总之,虽然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形式比较严峻,不容乐观,但是只要我们广大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认识农村中学英语现状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一定能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7.《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教师口语,课堂教学评价

一、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水平与发展趋势

1.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背景

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试验研究 (1982年有4所中学成为首批试点校) , 比美国落后了20年;加上我国教育界历来受“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 而忽视学生自主的学, 所以尽管国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模式逐渐由CAI转向CAL, 但是在我们中国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不仅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是如此, 甚至到了今天, 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模式仍然主要是CAI。

教育部在20世纪末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要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 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既给我们教师口语课程教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也给我们的从教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传统的语言课堂教学如何面对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挑战。

2.国内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状况

目前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的各门学科上, 有数学、语文、化学、生物、物理, 各单位所研究的资源及软件主要集中在课堂讲授和学生考试练习方面, 缺乏教师与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 测评等所需要的资源及软件工具。已有的媒体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公共类素材, 围绕教材内容的素材等, 从整体上不够系统, 也没有把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的口语交际整合起来, 这源于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因为口语交际部分只是中小学语文课的一项训练内容。高等师范院校大多数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师口语教学。从新世纪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来看, 利用多媒体或语音室, 微格教室辅助教师口语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已。

2003年10月,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王存太的毕业论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师“教师口语”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提出了利用教育技术设计教师口语的教学模式, 很有借鉴意义。但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从现在的眼光看已经显得陈旧了。

2005年6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刘东升教授的两名硕士史树敏和石瑞峰分别做了《基于校园网的教师口语辅助训练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和《基于校园网的教师口语作业系统、测试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毕业论文。前者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师口语中普通话的字、词训练, 而“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都没有涉及。后者是根据授课教师给学习者布置作业的题型设计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题型、分别属于客观题和主观题。这项设计为教师批改书面作业, 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的这几项研究占据了信息技术专业的优势, 但他们对语言学科的知识又一知半解。对语言教学的实质没有深刻的体会, 没有把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融为一体, 但对我们目前的研究很有启发。把信息技术与高师教师口语课程整合起来, 尝试提高教学效率尚属为数不多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的多维整合研究

1.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在学习理念、教材的研发、及教学内容方面的整合探讨

(1)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教师口语技能的学习, 都需要以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为基础。学习不是学习者接受客观的东西, 复制和印入信息, 而在于一定的情境与学习者创设共同体的互动之中, 主动建构知识技能的意义, 在反复的灵活应用之中不断深化知识技能的意义, 创造个性化的知识技能。这就意味着, 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的整合, 需要研究如何给口语学习者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 促进其语言技能的自主建构和创造的过程.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

(2) 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实现有机的结合, 首先涉及到的是教材的开发。

由于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理念存在时间差, 从最早的课件开发, 到现在的多媒体教材制作, 都摆脱不了传统课本教材的固化、确定、封闭的特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完全有可能实现教材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为了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同时又具有教与练的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可以对教师口语教材采用“核心教材+通用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方案, 三者有机结合, 将教师口语教材变成一个立体的、活性的系统。它具有强大的网络特性, 可以提供优秀教案、特色教案等模版供教师选用, 提供配套开发的教师口语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这样, 教师便可利用网络和教学平台, 根据大纲要求, 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选用编辑模版、调用所需要的多媒体资源库,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 编出最具特色、最人性化、最适合于教学对象和特定教学情景的数字化教案, 并可以通过网络发布与同行资源共享。

(3) “教师口语”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第一模块:普通话训练模块。

这一部分的整合研究, 重点研发普通话教学软件及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软件。标准普通话发音软件的研发, 将提高训练的强度和力度, 全方位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南方地区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最佳选择。只有掌握了普通话的标准发音才能为教师口语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话的训练包括声、韵、调与语流音变。另外, 还要求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发音等发音技巧。根据大纲要求, 训练内容应按声母、韵母、声调、音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处理后, 再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学习。传统课堂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口传示范和具体描述来指导学生准确发音。但是有些声母的辨正, 光靠言语指导, 收效甚微。以下可以举例说明在普通话训练模块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一, 如在方音辨正中, 有些学生的方音很重, 发音不得要领, 舌位和唇形不知如何摆放, 无论老师如何示范、如何解释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学生都无法理解。此时, 就可以利用研发出来的音频视频功能在语音教室展示给学生看, 让他们既听到声音, 也了解发音过程中唇、齿、舌、腭等发音器官和口腔状况。这对于纠正方音, 效果非常显著。

第二, 现在信息技术研发的各类软件非常丰富, 可以帮助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普通话声调, 特别是上声调是教学的难点。过去只靠口耳辨正, 非常抽象。而目前已经研制出了普通话声调软件, 将看不见的声音轨迹变成可视的曲线, 学生可以通过曲线是否规范, 从而判断自己发音的准确与否。这些教学辅助软件引入普通话语音训练中, 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方言区的学生也易于接受。

第三, 利用语音教室的录音功能, 我们还可以在每个班讲授新知识点的第一节课即给每个学生录制一段录音, 经过若干时间的训练后再进行录音, 做一个历史的比较。这些录音片段, 作为记录学生口语训练轨迹的语音档案, 既可以供学生比对参考, 也可以供老师作为评判及下一阶段学习安排的依据。

第四, 利用研发出来的各类软件、开发的电子课件, 可以大大节约板书时间, 增加训练时间。例如在语音训练中的绕口令练习时, 有些不错的绕口令, 课本上没有, 而老师在黑板上写, 很浪费时间。现在教师口语利用电子课件演示给学生练习, 节省了板书的时间,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第二模块: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模块。

这部分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课时少、学生实践不足教学手段单一, 信息技术与之整合后, 教师能够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调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素材库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服务。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合为一体, 生动直观, 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 从而改变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同时加大了课堂教学信息量的输入, 促进口语教学训练, 求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包括朗读、即兴演讲、辩论、讲故事、复述、评论等内容。

第一, 朗读部分。朗读是口语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 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常听名家朗诵, 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传统的教学只能靠教师的朗读示范, 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有信息技术辅助之下的语音室里, 我们可以调动网络资源库里的音频或视频材料, 再现文章的语言、节奏及其蕴含的感情, 使学生边听、边看、边体会、边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语音室可以暂停, 可以回放的功能, 在重难点处, 教师可以暂停或回放来指导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能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 即兴演讲部分。除了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 如何引导学生即兴演讲呢?如果没有引导, 单纯让学生即兴演讲, 课堂往往陷入尴尬, 学生们普遍反映无话可说。如此一来, 训练似乎变得不可行。运用电子课件, 网络资源,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时事新闻照片、趣味图片, 或者播放一段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发表评论, 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在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即兴演讲的可行性就显现出来了。

第三, 辩论部分。很多教师都感觉, 在讲授辩论时, 我们把理论讲得头头是道, 我们口沫横飞, 学生还是有疑问, 到底该怎么辩论呢?让学生进行辩论赛吧, 实际上老师讲的都没用上, 辩论起来毫无章法。所以, 通过放映精彩的辩论赛现场实况, 让学生们直观的学习, 学生们更乐于接受, 效果明显提高。在播放时, 也可以用暂停来进行一些评点和总结。

第四, 讲故事、复述、评论三部分。这几个部分的教学, 或可以播放影片, 让学生复述故事, 续讲故事, 模仿人物语言讲故事, 或可以播放图片或音乐,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 发挥想象力, 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故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培养和发展他们创造性评说的能力。

第三模块: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模块。

这一部分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微格教学环境有机结合, 为学生创设优良的仿真教学环境, 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口语技能。

第一, 教学口语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 有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和小结语等。这些语言的讲授和训练在传统课堂上都可以完成, 但是要提高其效果, 必须要播放名师录像让学生学习最优课堂教学语言。

教学过程是活的, 教师有必要还原活的课堂给学生, 在微格教室播放名师的教学录像, 既可以学习观摩, 也可以暂停讲解, 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比如学习提问语、评价语时, 播放教学录像, 进入活的课堂, 布置学生在活的课堂中学习, “看看录像中的老师是怎么提问, 怎么评价学生的, 一一记录下来, 并思考, 这样用好不好?你有没有更好的?”不是单纯地看录像, 是带着问题看, 看后还要思考, 然后学生在微格教室分组上课, 也拍下录像, 回放时既可以和名师对比, 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差距, 这样自然事半功倍。

第二, 教育口语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作口语, 有表扬与批评、启迪与暗示等。这部分教学比较抽象, 训练的主要方式是给学生创设情境, 利用微格教室的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中的相关素材, 创设一个仿真的教育环境, 训练学生的教育口语表达技能。

例如, 讲授“如何批评学生”, 学生们通过学习都掌握了基本原则——尊重引导。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资源库中的影片或视频, 让学生思考, 如果你是片中的这个老师, 你会如何批评教育小明?那么课堂一下就活了, 在真实的情境中, 鼓励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解决问题。学生们如临其境、有感而言, 效果显著。

2.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的整合

(1) 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的教学, 客观上要求较高的教育技术水平, 因此需要教育技术专职教师与口语教师紧密联系, 互相交流, 携手教学, 对教与学的进程有一个综合的把握。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这种交流并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持, 而合作教学组织模式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的教学。

合作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相互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特点是知识结构不同的教师团体, 能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信息, 满足学生学习多样性的要求, 教师之间可以充分交流, 从一个中和的视角考察教学的全过程。比如, 依据这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 将教育技术的专职教师按其各自的特长分配到教师口语教学组中去, 组成合作教学小组, 共同设计、指导完成学科课程在某一阶段的教与学的任务。合作教学小组成员积极交流, 优势互补, 实现课程之间的融合, 把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理念应用于教师口语教学并且形成课程优化融合的形式。

(2) 从学生学习方式来看, 信息技术条件下,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个体的独立自主的练习口语的过程, 更是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拓展学生学习口语的空间,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计算机和网络的支持下, 把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交还给学生, 在主动的、开放的、交互式的学习中, 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学习口语方式, 通过对脑、眼、口的多重刺激, 增强学习口语技能的兴趣,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环境下课堂教学评价及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探究

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的程度如何, 整合环境下的教学效果又如何, 等等, 这些问题都必须有相应的评价来对此作出判断, 有了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教学有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和特殊性, 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它的评价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评价

在重视教师口语基础知识、能力评价的同时, 运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环境优势, 要强调如下几项能力的目标设计和实施的评价:

(1) 自主练习口语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资源增强自主探究练习口语的兴趣、主动性。

(2) 协作交流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增强协作交流练习口语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与人交流沟通的品质, 充分运用网络进行人机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3) 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教学目标的评价还应注意是否体现因材施教, 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由于学生口语学习的基础不同,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适应学生实际, 具有一定的弹性、灵活性。

2.学习方式的评价

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整合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为实现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课堂实践中要真正做到:从“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练习型”, 从单纯“理解型”转变为“实践活动型”。整合环境下学习方式的评价, 要更多地去强化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1) 自主学习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利用网络资源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好的参与状态, 并且利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优势学会科学练习口语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 探究式学习则要更多地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运用网络资源启迪思维, 体现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创造性;在认真学习口语交际理论的同时,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筛选信息, 并加以归类、整理, 分析、解决实际口语交际问题。

(3)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并养成良好合作的品质。创设信息技术与教师口语课程环境下新型的互助合作、资源共享、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 充分展现信息技术的优势。

3.教学课件、学习资源的设计、运用的评价

教学多媒体课件、学习资源的设计必须和教学设计同步, 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要有利于:

(1) 促进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改变只局限在认知领域的功能, 要有助于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 过程和方法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 促进自主、探究练习。改变变相的灌输, 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 学会提出问题, 学会运用网络资源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3) 促进合作学习。促进学习的拓展延伸, 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辟丰富的网络资源, 在学好口语教材的同时,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口语表达。

4.在教师口语信息化教学过程中, 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就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促进学生发展的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并且要使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要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使评价目标的导向性、开放性、发展性、合作性、多元性的原则得以实现。这个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做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国安, 王海燕.新编教师口语表达与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7.

[2]蒋宗霞.多媒体教学与高校教师口语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4) .

[3]张晓静, 张鑫.多媒体技术在师范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学, 2009, (2中旬刊) .

8.《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方式 转变

一、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开始关注课程与教学层面的革新,把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到课程与教学、课堂与师生活动上。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涤荡着世界各个角落。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这种时代发展的精神背景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一项重大举措。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并为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些纲领性的文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是我们在新课程条件下进行推进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的指导思想。

二、转变教学方式的探索

在新课程实施理念下,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宗旨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师生互动为主线,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单一、机械、死板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为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合作者的作用;转变教师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为基本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维品质;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探索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和人格;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增长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

1、情境型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种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从学生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某种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圍,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这些都与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根据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情境教学方式分为三类:①启动思维式情境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验演示或借助多媒体课件,引用某一待解释的现象,从而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这类情境教学中,教学情境就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器”;②主题式情境教学方式—将教学的目标知识嵌入运用该知识的自然或社会背景中,以基于该背景的问题引领整个学习过程;③“助兴”式情境教学方式—这类教学情境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研究型教学方式

根据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状况,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应该增强学生接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机械接受学习为意义接受学习,再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发现学习,最终引导学生综合所学各科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研究型学习。关于研究型教学方式,归纳为三个方面:①组织研究的方式—包括引导与自主的方式、独立与合作的方式、师生交往的方式等;②情境设计的方式—包括故事情境、媒体情境、操作情境、生活情境等;③问题设计的方式—研究性问题的设计应当力求体现以下特征: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最好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尽可能是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

3、合作型教学方式

每一个采取合作教学方式的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而且也应该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中,真正地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这是合作的本质,同时也是合作的最高境界。

合作不只是学习方法,合作还是学习内容。合作不只是师生交往,合作还是一种资源共享。在合作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构成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的知识以及生生互动的知识四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和教师来说,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不可或缺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4、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对社会中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使教学目标走向创新,教学时空走向开放,教学内容走向直观,教学对象走向自主,特别是网络虚拟技术的发展,使学习活动摆脱了单调的文字叙述,拓展了学生视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习惯而自由地调用有关的信息资源,主动参与网上讨论和实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

9.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探 篇九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管理;策略

新课程改革后,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参与活动多了;在教学方式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平等对话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随着课堂教学的这样一些新变化,“管、卡、压”的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状态,防止和干预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确保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落实。

一、新课程下课堂管理存在的两大弊端及其分析

1、弊端一:“带着枷锁跳舞”。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讨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但在平时的课改活动中,我们也看到有的教师面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怕课堂出“乱”,就制订了烦琐的课堂规范,课堂组织按照教师的指令,井然有序的进行,这样就使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因为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常常出现课堂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等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正因为烦琐和严密的课堂管理规范存在,这无形中给学生布下了条条框框,从而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课堂目标的落实势必成了一句空话。

2、弊端二:无所适从,放任自流。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正因为在课堂管理上存在着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新课程下课堂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

二、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策略

1、坚持课堂管理目标原则。新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新课程的这种变革对传统课堂管理形成巨大的冲击,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正确的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并起积极的导向作用。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教学目标有无达成和学生是否成长作为衡量依据。部分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在课堂管理上往往就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管理流于形式主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

2、努力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旧式课堂管理侧重于要求学生对规章规则的服从,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学生问题行为、处理学生消极行为上,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和课堂秩序的规定性。旧式课堂管理方式太刚性而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学生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只能“戴着枷锁跳舞”,并不能成为课堂学习真正的主人。新课改要求构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就可以以下犯上。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根据课堂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课堂中那些行为是合适的和可接受的,那些行为是不合适的和不可接受的。针对这样一些期望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共同来确定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注重学生的自主管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有赖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事是本人的事,课堂的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学生本人也是课堂的管理者。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就会使课堂管理充满活力,就会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就会在课堂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过程管理。过去的课堂管理是一种结果管理,更多地关注程式化的问题解决,只管教不管学。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这无疑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选择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首先,有效的学法指导。实践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程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一个积极参与和思维的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样一些新的学习方式显得不适应,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去探究、如何去讨论、如何去活动。无论是何种教法和学法都有其内涵。如果教师和学生本身对教法或学法所知甚少的话,在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一哄而上,随意采用,这常常导致课堂管理“放的开,收不起”,出现教师袖手旁观,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正确可行的做法是,教师要真正学好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新教法和学法的内涵,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新课程理念,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和实践新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有效的课堂管理才能水到渠成。

其次,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发情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

三、结语

无数事实证明,教师能否有效驾驭课堂,能否有效的管理好课堂,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如果失却了有效的课堂管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目前,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纠正忽视课堂管理的片面做法,不断探索新课程下课堂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新课程的目标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和谐而生长,民主而平等,灵活而互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XX

3.于明主编.课堂管理的艺术与技巧.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4.田晓娜主编.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行为

10.教师口语教学总结 篇十

这学期,我的教学计划是从听记的训练开始的,首先让同学们了解听话能力在人们日常言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了解四种听话的方法。最后训练和提高听记的技巧,把握快速听记的技巧。重要的听话能力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径之一。按说这本是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但是我通过穿插游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同学们注意力集中,刚开始训练听记的效果还不错。接着上听话联想的训练,在这一块中,主要考察大家平常的阅读和听记能力了,比如我会在黑板上板书一些歇后语、近义词、反义词让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笔记本上,或是准备一篇段子,让同学们自由想象连接后面的故事等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在讲到听力概括的时候,感觉同学们学起来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不知道是觉得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呢?还是觉得内容很难,听力概括就是将自己听的文章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它的中心思想,然-1-

后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给同学们听,在这课上,学生学得有些不起劲了!

结合学生们要普通话测试,我接着准备了说话的联系,作为中专的学生们,特别都是来自陆丰的学生,他们很少用普通话与同学或是老师之间交流,所以当我真正请同学起来说命题说话的时候,原本闹哄哄的教室里面变得很安静了,生怕自己好像被点到了一样,对于这点,在教学工作上也是在觉得很为难。我告诉同学们首先我们先要了解思维转化语言的过程,它是一个说什么到怎么说的过程,也就是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也就是说给了你一个题目以后,你要迅速在心里打好草稿,把心理所想的通过整理转化为外部言语,也就是说出来。同学们往往是觉得素材不够,不知道说什么?然后我结合书上的例子,和自己准备的内容带着同学们将书上的40个说话题目按照类型分了类,找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和难度较大的说话题目来联系,让学生先学会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的要点、一一复述三分钟,当然有的学生说满三分钟似乎还意犹未尽,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办法开口,或是一开口就出现长时间的思维停顿。接着学习演讲技能的训练,上学期的时候我们花了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在做朗诵的训练,这学期我合理的运用课时,也是找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和演讲稿学生练习,演讲它是就某一个问题,面对听众

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抒发情感,从而感召听众的一种口语表达活动。我告诉学生有声语言表达技巧是相通的,朗诵的表达技巧也同样能运用到演讲中。我们会运用重音、停顿、节奏、语气四个表达技巧来练习片段演讲。

演讲相对于朗诵而言,其实更显得枯燥些,因为它的篇幅较长,还有它的情感难以把握,技巧的运用较朗诵而言更显得难度大些,所以在学习演讲的过程中有一个班上同学的个别同学几乎产生了抵触心理,不想学,甚至还捣乱,最后我找学生出来谈心,那学生跟我提出了很多意见,当然,这里面的很多意见于我而言都是很受用的,比如我上课比较严肃、学生产生畏惧,所以在练习上就放不开,其实还谈到了我讲课的节奏较慢、、、等等,对于学生跟我提出的宝贵的意见,我课后在家里细细的想了很久,发现说的很有道理,特别是我在面对学生的态度上,确实很严厉,所以学生在课上感到非常拘谨。于是我到其他的几个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让他们写出对我上课这一年来的评价,或是给予我一些建议或意见,大部分同学们都提到了上课较为严肃。从那以后我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情绪,使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提醒自己面对学生们的时候经常保持微笑。在后来的教学中,通过我的改进,觉得学生与我之间的互动亲切多了,随之大多数同学们,也就敢大胆的表达自己在文稿中的情感了!

11.《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卫生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明确要求: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新形式下,如何建设理论水平高,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做到保教合一,高素质的幼师队伍,是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的任务,对教学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更是摆在广大幼儿卫生学课程任教者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内容探析

1、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内容现状。幼儿卫生学是幼儿师范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为幼师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课程。传统的幼儿卫生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缺乏实践性和自主性的内容设计,而且长久以来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现行教材中的较多内容与初中的生物课程重复,内容较陈旧、空洞和缺乏实用性,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偏少,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读性较差,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得乏味,学生也学得厌烦。

2、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对策。对已有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要求学生作一定的了解,对于常用而又实用的知识点则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而且要会运用。为此,应对教材某些章节的内容作必要的补充或删减。

在实际教学中要突破现有教材内容的桎梏,突出科学方法,增加活动内容特别是探索性的活动内容,融入STSC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的内容。内容要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相联系,包含有许多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和大量生动的事例,这样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去阅读、研究,并努力去探索包含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中的许多奥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加“案例分析”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搞好案例的开发、搜集与案例库的建设。可从幼儿园日常生活、网络、书籍如《育儿秘笈》、《健康快车》、《幼儿疾病预防》、《妈妈在家治儿病》中搜集筛选了丰富的经典案例,以及经典案例内容的链接拓展。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1、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方法现状。在我国的幼儿师范教育中,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方式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的“教”只不过是把书本的既定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要求学生在作业和考试时能复述出来。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和受制约的地位,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加上内容又十分陈旧乏味,许多学生对专业课很厌烦,课下不愿花时间学习有关幼教专业的内容,只是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一下,把考试应付过去完事。

2、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对策。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教学要由以讲授为主导转变为倡导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质疑,通过调查、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在实践中学习。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得到更多的自学时间、小组活动时间和动手操作练习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培养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合格幼儿教师。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评价探析

1、儿卫生学课程教学评价现状。目前大多数的教学评价依然采取仅凭一套试卷评价的方法,忽视了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评測,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忽视了对实习的指导和跟踪指导及评价,这样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也就难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儿卫生学课程教学评价改进对策。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环节,教学模式的效果如何也依靠教学评价来检验。考试评价中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注重课后的评价与反馈。(1)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考试方面,分理论、实操两部分进行考核。对知识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笔试;对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内容采用实践操作法进行考核。实践操作部分,以模拟操作方式完成。先将考试内容、项目,归类列表,制订评分细则,将学生分组(一般是4-5 人一组), 指导学生制作模拟操作道具,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教师注意调控、纠错。其中笔试部分占30%,平时作业占20%,实操部分占50%。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论水平, 又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他们取长补短, 符合中职教育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特点。(2)加强见习、实习指导,改进考评鉴定,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

幼教专业学生幼儿园见习、实习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强化职业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途经。通过学生在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能找出课堂教学的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学生的见习、实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任务与要求,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在见习、实习之前组织学生学习, 学生见习、实习的具体目标、任务与要求要交接到幼儿园指导老师手上,这样就能减少学生见习、实习的盲目性,提高实效性。如学生在幼儿园保育实习方面,结合《幼儿园实习指导》给学生布置保育实习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考评。

学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前,教师都要力争把实习的任务布置得更具体更有目的性。加强对幼教学生见习、实习指导、考评鉴定,并在实践中检验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问、多动手。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见习、实习结束后,召开总结会听取幼儿园园长、指导老师的意见,回校后师生共同总结和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1] 万钫.幼儿卫生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 高铁主编.幼儿园实习指导[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罗琴. 职中幼儿卫生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探索[J]南昌高专学报,2009(2).

[4] 高鑫. 新理念下的幼儿卫生学要贴近生活实际[J]活力,2009(21).

[5] 吴海丹. 如何做好幼儿园安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12.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篇十二

一、呵护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初学者 (尤其是学习不太理想者) , 往往缺乏自信心, 具体表现为:

1. 学习者害怕学习, 怀疑自身能力和水平, 更害怕犯错, 担心出错会被人嘲笑。

2. 一旦学习效果不好或做得不如别人, 一旦有人批评自己或没有人加以安慰和鼓励, 则会情绪低落、忧郁, 还伴有焦虑、失眠等。并往往把这种失败情绪转移到所学内容上, 甚至会转变为对所学内容的敌视。

3. 如果多次经历类似失败, 则会大大降低其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求教师有包容之心, 允许学生犯错。

多安慰鼓励学生。多用诸如“没关系, 下次再努力”“其实你几乎就答对了”“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柔和委婉的词句,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失误, 但又不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

不专门指出学生的错误。教师可以重复学生的话语, 但不重复其错误, 并要在正确的地方用重音的形式来加以强调, 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纠正错误, 一般不宜单独提出错误来加以纠正。

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每次成功运用所学内容后, 都应对其加以表扬, 这会极大地帮助其建立自信心, 使其对英语语言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要从自己做起, 坚持用英语授课, 在课堂用英语同学生对话;在课外也尽量用英语跟学生交谈 (如英语角) , 让学生感受到用英语交谈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件难为情的事。

二、激发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兴趣

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应该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英语角”:

1. 消除学生的焦虑感。

“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 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 学得更加轻松, 更加迅速。” (布卢姆, 美国教育家) 因此教师应把课堂变成一个“游乐场”, 学生在里面不会有拘束感, 也就乐于合作, 乐于用英语表达, 学习才能有效率。

2. 用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

只有赋予了真实语境的语言才是活的语言, 也才利于理解和掌握。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以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可通过学生相互交流, 师生交流, 实物和图片展示、音视频呈现等方式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情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呈示给学生的不是单调枯燥的英语语言, 而是一场语言视听盛宴, 一种共同享受的英语给师生带来乐趣的过程。

3. 用适当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

在操练语言点或者语法知识的时候, 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进行反复地模仿, 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老师可以采用竞争机制如竞猜游戏如bingo, 拼图游戏, 辩论等形式, 并对优胜者进行适当的鼓励。

4. 挖掘学习者的好奇心。

好奇心首先是对事物有神秘感, 进而会产生对其认识的动机, 并伴有获得事物结果的目标。一旦获得初步结果信息, 行为者会对事物产生更多的好奇心, 从而变成对所学事物的动力。

因此, 要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好奇, 并适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并给他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保持长久的好奇。给学生取个英文名字, 并在课堂上用其英文名字加以称呼, 他们会感到英语学习是“好玩的”;在教授语言知识的时候要采用挤牙膏的办法, 要对学生吝啬点, 给他们好奇的空间;要让他们亲自实践, 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的地理、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使其觉得英语学习是有用的。

三、不要把语言知识教学与口语教学对立起来

由于高考压力所迫, 许多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花大量的间去做“无谓”的事情, 作为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出一个合理的结合点, 合理地设计教学, 充分利用课堂, 把语言知识教学与口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上一篇:毛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下一篇: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