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成长的18

2024-06-12

激励学生成长的18(16篇)

1.激励学生成长的18 篇一

什么是智慧呢?神机妙算是智慧,能言善辩是智慧,明察秋毫是智慧,急中生智是智慧,大智若愚也是智慧。大到政治、外交、战争,小到日常生活琐事,智慧的运用无处不在。哥伦布轻轻一敲,光滑的鸡蛋就立在了桌子上;孙膑调整了几匹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轻松地赢得赛马;司马光沉着冷静地砸破大水缸,救出了掉进缸里的小伙伴;阿基米得洗澡时受到启发,轻松地破解了金冠之谜;爱迪生用镜子汇聚蜡烛光,让妈妈的手术能顺利完成……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精选了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谋略家、外交家、发明家、科学家等重要人物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纵横古今,包罗中外,蕴含着文化的力量,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旅程中,收获快乐,接受启迪,让健康的心智得到充分的滋养。

2.激励学生成长的18 篇二

然而刚开学时批评他,他也会害怕,也会伤心落泪,而现在呢,哪怕拉到大家面前“斩首示众”———他只是晃着身体,吊儿郎当,还冲着座位上的哥们嬉笑,一点也不在意的样子,越是批评他,他越是不当回事,反而变本加厉。一晃儿,学期临近尾声了,起初想管束Z的想法彻底落空,倒变成Z治住了我!

近读《陶行知的4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其实陶行知的4块糖果是一种很高的教育艺术,同时给我了很多的启示:重要的并不是糖果,在这里的糖果只是一个达到他教育目的一种媒介。其次,面对犯错的孩子,不可一刀切,而是要从他“亮点”切入,像陶行知这样,由表扬孩子守信入手,走进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紧接着告诉他做事的动机是好的,从而让孩子油然而生地反思到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对,并萌发出对自己错误的认知。此时,孩子已认识到了错误,还需要批评的道理干什么呢?像陶行知这样采取的一步表扬、一步奖励的方法,并针对孩子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拿起表扬的武器,及时教育,从而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激发了孩子的上进心,起到了“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是呀,陶行知先生只用了4块糖果就唤起了打架大王心底的自尊和自爱,促使他重新做人,而我却使用了一味指责的教育方式。我脸上热辣辣的,犹如挨了记耳光。陶行知送给王友的是4块糖果, 糖果中却隐藏着理解、尊重和包容。那一刻,我打定主意,也要给Z送糖果。

第一颗“消化糖”:消除抵触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的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 总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孩子,则自暴自弃, 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碰上孩子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便会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势,居高临下,大声指责。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比如班上的Z平时吃软不吃硬,他午睡时从来不肯安安静静地闭上眼睛睡觉,手和脚总是乱动,一会儿摸摸旁边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碰碰已经快要睡着的小朋友,有时甚至还要爬起来。如果采取过激或者训斥一顿,显然对他来说是无济于事的。若能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他只不过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何必大发雷霆!于是我微笑着来到他身边,说道: “来,让老师帮你睡觉吧!”随即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眼睛闭得真好,原来你也很厉害,老师就喜欢你乖乖睡觉的样子。”没想到几分钟过去了,他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这颗“消化糖”见效了!尝到了甜头的我,决定继续送上我的第二颗“口香糖”。

第二颗“口香糖”:赢来自信

重拾信心的我,决定在儿童节选Z来唱歌表演,给他一个展示自己本领的舞台,增强他的自信心。身为“小歌手”的他,别提有多高兴了。果真,他的歌声征服了在场的老师和同伴,大家纷纷都来学他表演的样子,他一下子成为了“明星”,在同伴中逐渐建立了自信,也慢慢地被同伴所接受。他充分感受到了集体活动的快乐,同时也能使他克服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好孩子。现在的他,已经很少看到打人了,小朋友也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戏了,还经常邀请他做小老师,和他一起唱歌。看着我的微笑,他也笑了,而这种笑和以前的笑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我要的!

看来第二颗“口香糖”的甜味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第三颗“跳跳糖”:挖掘潜能

对症下药,继续送“跳跳糖”!我在心里暗笑!

在无意中的一次故事讲述中,我发现Z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发展的起点要高,这不禁让我大吃一惊!班上大多数孩子能跟着我一起讲述学过的故事内容,当我问到有谁单独来讲一讲这有趣的故事时,却没人应答,突然间,Z自告奋勇地说:“江老师,我会讲这个故事,我来讲。”他的话语打破了教室的沉寂。“他能行吗?还是他故意在捣乱?”我心里暗想。果不其然,他响亮的声音、清晰的口齿,配以相关的动作,讲述得有模有样!他似乎也以老师的角色去感染和带动了其他的同伴,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讲述活动中去。哇!Z原来这么厉害!我真是又惊又喜。他赢得了一个个大拇指,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伴欣赏的眼光,让他光芒四射,收获满满。事后,他妈妈告诉我:“江老师,我们Z对此特别激动,高兴得念叨了一阵,现在做什么事都很有劲儿。”此时我的心里乐开了花,似乎比尝到的蜂蜜还甜。

第四颗“维C糖”:全面发展

“品尝”完前三颗糖,Z似乎换了个人,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其实,Z性格活泼开朗,可谓是个“阳光男孩”, 可他礼仪德行方面就有所欠缺。为此,我找到他的“软肋”,轻轻抚触童年的秘密,柔和实施礼仪教育期待,让他产生信任,使礼仪教育建立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之上。如幼儿的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弱,我们可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礼仪小宝贝”、提供每周“礼仪小贴士”“每天礼仪小谈话”等活动去激励孩子,然后再由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孩子的礼仪行为投票,在家园合力橱窗将每周评选出来的“礼仪小宝贝”进行张贴, 家长、幼儿来来往往时的反复阅读,加上家园双方的共同肯定, 使幼儿礼仪教育中融进了另一种期待辅助,即家园反馈式辅助。持之以恒地运用该策略后,幼儿此类表现屡见不鲜,Z也不例外,来自于同伴中的“人物”极强地刺激着他的好胜心!同伴的“优秀礼仪事迹”认知直观,当教师给“人物”授以红色缎带加上荣誉头饰时,激励演变成行为的刺激,使得Z也要做礼仪小宝贝!可见,“儿童在教育中发展,也就是在教育中生活,在教育中实现人生。他们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存在,不是被塑造好了才置入生活之中。他们的发展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人生实践”。Z笑着说道:“我的表现有进步,我下次还要当礼仪小宝贝,评上了我要和爸爸妈妈分享。”来自他爸爸妈妈由衷的肯定、老师的大方赞扬、园内的评选和表扬,不断演绎成良性循环,使他又回到了“理想男孩”的状态。可见,我的家园反馈式这一辅助手段能使幼儿礼仪教育策略更趋生活化,其带来的教育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糖呀糖,原来你的甜味甜到了他的心坎!糖呀糖,甜的不仅仅是他,还有我!

综上所述,教师在面对层出不穷的“不听话”的孩子,应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来采取多种较为恰当的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一起成为心中装着“糖果”的教师,用心去揣测特殊孩子的心理活动,选择他们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使他们在教师的激励下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地发展,从而成长成才。

摘要:读《陶行知的4块糖果》的故事,感悟教育孩子的方法:表扬鼓励为主,用表扬鼓励挖出孩子的潜能,唤起孩子的自信,唤醒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不再抵触,从而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3.关注学生进步激励学生成长 篇三

一、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教师层面来说,教师在参与“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激励与赏识对自己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本身是一种巨大的内在力量。为了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取消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鼓励创新和进步,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任何出色表现和进步,都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两次“校园之星”评比活动经验交流会,共同探讨、分享各自的做法,以求最大限度发挥“校园之星”评比活动的影响力、推动力、震撼力。

通过“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教师用不同的标准看待发展不同的学生,这体现了教育的科学性、公平性,有利于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不再是极端地对成绩好的,表现优秀的亲如子女;对成绩差的,表现不良的恨之入骨。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亲和力增强了,课堂有效性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教育热情上涨了。像年轻的陈国婉老师,一直苦恼于写作水平不高,总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她从学生对自己所奖励的绿星的热爱度,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言行准则。通过填写《常平第四小学“校园之星”家校联系表》,她在平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一年时间,她发现自己提笔时不再是“老鼠拉龟——无从下手”,而是驾轻就熟,感觉学生更可爱了,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很多。在学校的经验交流会上,她多次感谢“校园之星”评比活动给其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了更新,享受了激励和赏识带来的欢乐。

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既有对学生的目标式的激励,如写作之星、朗读之星等评比活动,又有典型式的激励,如别人成功之后,就是自己典型的榜样,学习的对象。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励,从而不断进步。从原则上看,“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整体性原则的特点,是其他评比活动所无法比拟的。通过“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学生爱学习了,爱教师了,爱学校了。叶晓韵同学是一个成绩优秀却表现不太积极的人。因为她想得到的奖励总是很容易实现。一上五年级我教她,她“轻而易举”地拿到3颗黄星。她“恳请”我帮忙写家校联系表。这时,我转念一想:不如通过这个促进她一下。我郑重对她说:“我绝对帮你,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她为了那张表却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糊里糊涂答应了。我告诉她:“我帮你写这张表花的精力和时间值五块钱。也就是说你现在欠我五块钱。这五块钱不可以用现金来还,要么你期末考试95分以上,要么你课堂表现积极,我满意即可。”她惊讶了一声,万般不情愿地答应了。从这以后,我发现她上课出奇地积极,连平时不肯怎么动笔的习作也是妙句连篇。我适时表扬她,并把其中一篇佳作登载在学校的校刊《太禾山》上。大半学期下来,我们互相“较劲”,共同进步。虽然她期末只考到94分,但是我告诉她:你的课堂表现达到了100分。

像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学校每学期评出20大“校园之星”,这是最高级的奖励。学生不仅仅要在班上成为获得“校园之星”次数最多的,还要能进入全校的前20名才能评上。学生竞争的面一下子变广了,竞争的激烈程度一下子变大了。可以看出“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所激励的面是非常广的,激励的效果也是显著的。特别是一些学差生、问题学生,在“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得到脱胎换骨的转变。从王绪耀同学的妈妈胡克芝在家校联系表里发自内心,充满感激的话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王绪耀是这个学期才转入四小的,他之前曾经是个‘问题学生,经常被老师投诉,学习成绩也一般,甚至有厌学的情绪,一度让我很忧心。这个学期以来,我很欣喜地看到了他的进步:他喜欢上学了,经常回家对我说:‘妈妈,我喜欢这所学校!这是多么让家长放心的一句话呀!其次,他放学后会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了,成绩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对学习也有兴趣了。从一个‘顽童到一个喜欢上学,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孩子,我想这是与贵校良好的教学风气和办学理念分不开的。作为家长,把孩子放在四小,我放心!但同时我也知道,这才刚刚起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更需要老师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指导,督促孩子不停向前,衷心谢谢你们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4.激励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 篇四

张益明

教育激励的本质无疑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能,而在于呼唤鼓励鼓舞”,中国的那句古话:“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都深刻地阐明了激励教育的重要性。教师适时、有度、得法、时距合理地激励,就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不断为他们快乐成长注入新的动力和勇气。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和提高。下面就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激励适时,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的关键

俗话说:“打铁看火候,穿衣看气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些话都是强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激励能否抓住时机看准火候,也是一个教育成败的关键问题。

教师适时的激励犹如“黑暗中及时擦亮的火柴”,使学生心头豁然开朗看到努力的方向。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放大镜、望远镜,随时随地地观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病斑”。不失时机的激励学生让“闪光点”更明亮,让“病斑”得到有效治疗改善,并使之成为新的闪光点。如:当学生来到新学校、进入新班级、新学期、换了新老师等时机。学生往往有新的感觉,有新的向往。能产生潜意识的鼓励警告自己一定做出好的成绩,在新的同学面前,在新的老师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吕润和同学刚转进来时,我多次利用他的作业在同学面前展示,表扬他的作业工整,思维严密,成绩优异,我老师都不如他,希望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很快润和是一位数学高手在同学中传开了。他非常得意,学习起来越来越有劲。

二、激励有度,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的重点。

教育 激励手段是每个教师屡用皆爽的方法,被广大教师所推崇和乐此不疲。但是,中国有句古话说:“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做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限度,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教师对学生使用教育 激励手段也是如此,教育激励也应该有个度。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恰当的激励,无疑是他们再进步的助推器和加油站。但是,如果教师忽视这个尺度,在群体面前反复、过分、小题大作的进行夸张或奖励,反而不能起到营造群体榜样氛围的激励作用。有可能形成被激励者不自在,厌烦、恐惧,使群体形成不服、嫉妒抛以冷脸的尴尬局面,使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再如:在一节课中,学生回答对一个问题,作对一道题等,教师不分轻重缓急和学生水平,激励象雪片一样铺天盖地撒向学生,弄不好使学生晕头转向,打乱了学生的思维。也可能使学生感到老师虚伪不实在,甚至鄙视激励产生逆反心理。使教师的激励作用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三、激励运用得法,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的根本。

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励。激励手段的运用是一门艺术。教师能够在激励手段运用形式上精彩纷呈,在激励方法的使用上灵活有效,在激励策略上恰当巧妙,是充分发挥激励教育作用的根本。

在激励方法上可以采用适当的语言激励法。如学生取得成绩时我会说“你的成绩是我的骄傲,继续努力”鼓起学生更进一步的风帆。采用体态语言激励法,是激励艺术的升华。我时常会点头、拍肩、竖手指、握手、击掌等体态语言,能够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支持。采用表情语言激励法,是最易溶进学生心灵的激励方法。如微笑、皱眉、注视、眨眼、虎脸等表情语言,使学生感到有种神奇的力量在鼓舞着他引导他。采用真挚的或明或暗的书面语言激励法,是对学生最直接、有长效、易接受的激励方法。如作业批语,操行评语等书面语言,使学生像获得“营养套餐”一样从中汲出营养补充自己完善自己。

四、把握教育激励时距,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手段

教育激励不是“长生不老药”,她也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教师每当采取某种激励手段并产生一定效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或学生需求层次的不同时,激励作用就将逐渐被淡化消退,激励效果就逐渐不再明显。激励时距的长短周期是由被激励者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状况所决定的。教师只有不断的了解和发现学生不同的心理、精神、行为变化状况,区别于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时距,才能使激励手段起到即时“助推器”、“加油站”的作用。例如,对于那些在短时间内学习目标达不到,或目标不明确需要一定基础的积累等学习活动。教师在采取激励方法时就要注意时距要长一些。正如有句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新的目标。

5.激励学生成长的18 篇五

唐伯虎回到家中,不少人登门求画,而他则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不收报酬,只是当做练笔。可是,时间一久,他感到画人物得心应手,而画山水总有些蹩脚。后来,他听说长州人沈周以绘画著称,特别擅长画山水花卉,便禀明母亲,要去二次拜师。

母亲见儿子如此虚心好学,精益求精,心中十分高兴,便同意他前往,并给了些钱,整理了行装,送他上路。沈周见唐伯虎长得眉清目秀,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感到他在绘画方面功底很是深厚,又如此虚心好学,便高兴地收下了他。

沈周以书画著称,尤其擅画山水花卉。他的画精妙传神,堪称当代绘画第一人。

唐伯虎二次拜师,拜在这样一位大画家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绘画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深受沈周称赞。

唐伯虎不但聪明,而且为人正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大概在唐伯虎十三岁那年,本乡有一个商人来找他画像,并且对他说:“你如果画得像我,我就给你十两银子。” 唐伯虎故意说:“我平时为人画像,本来是每张像要收二十两银子的,因为你是本乡人,十两就十两吧;但是我们有言在先,如再少分文,我便不给你画。” 那商人道:“好,那就一言为定。”

其实,别看唐伯虎年纪小,却有副侠义心肠,爱打抱不平。今日所以与这位商人讨价还价,是因为这个商人是个有名的奸商。唐伯虎深知其品行,有意借画像之机整治他一下,为老百姓出口气。

两天后,那个商人前来拿画像。唐伯虎把画像拿出来给他看时,那商人左看右看,看了半天,对唐伯虎说:“怎么越看越不像我呢?这样吧,我给你五两银子。像我拿走,你看怎么样?” 唐伯虎早就料到他会有耍赖这一招,于是立即把像卷了起来,对他说:“我早已有言在先,十两银子分文不能再少,既然你觉得我画得不像你,就去另找高明吧!” 随后,便把画收起来。那富商一见,也不好意思再改口,只好故作悻悻的样子走了。

第二天,唐伯虎索性又加了几笔,把这张画像拿到集市上拍卖,标价是二十两银子。由于唐伯虎把这张画改了,使那画像变得贼头鼠目,脖子上还套着铁链子,俨然是一副被官府捉住了的小偷模样,丑态百出,引来不少百姓在这幅画像前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恰在这时,那个富商走了过来,一看,竟是自己的画像被丑化得不像样子,不由得恼羞成怒地说:“你为什么把我画成这个样子?” 唐伯虎不慌不忙地说:“你不是说这不是你的画像吗?既然不是你的画像,你又为何前来干预?”

观众中也有不少人窃窃私语说:“像他,像他,像极了!” 那商人听了,越发感到无地自容,他怕引来更多围观的人,便急忙扔下二十两银子,卷起画像,灰溜溜地走了。唐伯虎和围观的百姓,望着那商人远去的背影,都哈哈大笑起来。

1498年,在好友祝枝山的劝说下,唐伯虎去应试科举,结果轻而易举中了乡试第一名。

第二年,与徐经同去京城会试。徐经买通主考程敏政的家重而得到试题。事情泄露后,程敏政、徐经遭人弹劾;唐伯虎受牵连被下狱,受尽折磨。事情弄清楚之后,虽仍让他做了官,但是却有看不起他的意思。唐伯虎感到屈辱、羞耻,愤而拒不就职,宁愿饮酒作画,流连于市井里巷,山溪楼阁,甘心过着贫困而自由的生活。

“科场舞弊案” 令唐伯虎从此寄情山水,性格大变,而这种转变,才使得他在绘画上独树一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画行笔潇洒、清逸,宛如风行水上,气度卓绝,这正是他个性狂放不羁的表现。

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雄伟险峻的生活。画中,他糅合了北方和南方山水画派的风格,使之产生了新体貌,给人以刚柔相济的美感。唐伯虎风流多情,自伤自怜,因而仕女画在他的画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仕女画大多清俊潇洒,幽冷雨绝,工整秀美,表现了画家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唐伯虎的花鸟画也卓尔不凡,喜欢水墨写意,飘逸洒脱,富有生气。唐伯虎的画往往配以优美的诗文和飘逸的书法,相映成趣,增添了画的美感。他还将绘画的经验心得和历来的理论归于一起,编成《画谱》一书,对我国绘画艺术理论总结做了很大贡献。

唐伯虎工诗善画,生活上却是家徒四壁,山穷水尽。他只能以卖画度日。有了钱,他就饮酒大醉一场,或者呼朋唤友四处游玩,花个精光。倘若碰上天不作美,刮风下雨,画卖不出去他就挣不到钱。没有钱,他便忍饥挨饿,有时,甚至三天都生不起火。在如此艰辛的岁月里,唐伯虎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愉悦,他说:“富非所望不忧急,三日无烟不觉饥。”

说起唐伯虎的风流潇洒,另有故事。有一次,他乘船去茅山,中途路过无锡时,当晚就在河边停泊下来。

唐伯虎上岸休息散步,忽然见有人乘轿迎面而来,跟随着的侍从和使女多得如同天上的云朵。唐伯虎一眼便望见在那群使女中有一位特别艳丽夺目,于是便跟踪追随了过去。一打听,方才知道那乘轿的是华学土,那使女便是他家里的,名叫桂华。唐伯虎对桂华一见倾心,便想方设法,谋到一个为华家抄书的差事,改名华安,很快便得到了这个使女。

住了几天后,便携同桂华一道逃了回来。过了很久,华学士偶尔去拜访唐伯虎,一见面便觉得他非常像曾在自己家抄书的那个佣人华安。于是便在同唐伯虎谈话之中简略地叙述了自己家原来有个叫华安的抄书佣人,如何引诱并拐走了自己家的使女桂华的经过,用这个来试探唐伯虎,又说:“那个叫华安的佣人相貌正像您哩!” 唐伯虎只是一边听着,一边不置可否地回答:“嗯,嗯。” 等到华学士起身要离去时,唐伯虎才说:“别忙,请稍等一下。”一面举着蜡烛,引领华学士到后堂,一面招呼夫人出来拜见。华学士非常惊异。唐伯虎又说:“不妨事。”

6.激励学生成长的18 篇六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趋于败落的封建地主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幼年的鲁迅是在一个颇为富足,热闹的家庭中度过的,他常在私塾里读《三字经》、《百家姓》。这期间对鲁迅影响较大的人,一个是保姆长妈妈,一个是他的祖母。长妈妈是一位淳朴的农村寡妇,除了在生活上照料、管束鲁迅外,还给他讲太平天国的故事,特别是她设法找到一部鲁迅日夜所渴望的绘图《山海经》送给鲁迅,这使她赢得了鲁迅极大的敬意。后来,他把这位贫民妇女和自己对她的深厚感情,写在一篇充满激情的散文——《朝花夕拾》中的《阿长和山海经》。鲁迅的祖母是一位慈祥的善于讲故事的老人,她特别喜欢鲁迅,经常给他讲一些民间传说,如猫教老虎捕食、水漫金山等。

六岁时,鲁迅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他幼时的乐园——百草园,到城中最严格也最开明的私塾——三味书屋去上学了。

鲁迅记忆力很好,再加上读书认真,所以老师让他念的书他早早就背好了。他自学也很刻苦。他从小就养成了用抄书的方法来记忆古字、难字的习惯。祖母的卧室里放了一张八仙桌,一开始鲁迅在那里抄录《康熙字典》中的难字,后来他又抄录了《百花诗》、《百药谱》、《茶经》等等。绘画是鲁迅小时候的一个爱好。每天他很快地背好老师规定的书后,便拉开抽屉,拿出一本闲书放在里面,然后伏在桌上偷偷看起来。这“闲书”往往是画谱,有时是“绣像小说”。当时鲁迅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用纸蒙在小说或画册上,然后将上面的画描下来。他曾描下成册的《荡寇志》和《西游记》。

童年鲁迅对绍兴兴盛一时的民间文化活动——社戏、赛会十分入迷。后来他写过《社戏》、《五猖会》、《大吊》、《无常》等篇章,都与此有关。他接触这些活动都是在外祖母家——平桥村和皇甫庄。皇甫村的社戏年年有《火烧自莲寺》。开演前,一个演员扮演鬼王,村中小孩可去扮小鬼,拿着响叉,跟着鬼王,威风凛凛地到坟头上去招魂。鲁迅也曾千方百计地骗过家里,偷偷地去扮演小鬼。鲁迅还特别喜欢“无常鬼”这一形象。他觉得这无常鬼既像鬼又像人,既讲原则又通情理,既可怕又可爱。几十年后,他还专门写文章说,“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鲁迅最早收藏的画册是一位长辈送给他的《二十四孝图》。上面讲的是古人尽孝道的典型事迹,流传很广。鲁迅听大人依图讲完了24个故事之后,大为扫兴,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落了空。他原以为当个孝子并不难,无非是听话、从命、长大之后好好侍奉父母而巳,看了这本“孝子教科书”之后才知道难到几十几百倍。

最使鲁迅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在《老莱娱亲》中,有一个本该拖着拐杖却偏要拿个“摇咕呼”装作跌倒啼哭来取悦父母的老莱子,鲁迅觉得这简直是侮辱孩子,将肉麻当有趣。《郭巨埋儿》说的是汉人郭巨家贫,便想埋了3岁的儿子节省下口粮喂养老母,结果挖出一坛黄金。

鲁迅后来写文章说:“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坛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鲁迅13岁那年,周家发生了大变故:祖父被捕下狱,父亲又患重病。势利的亲邻白眼相看,几十亩产田全被占去,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不得不一度被寄养在大舅家。回来后,作为长子的鲁迅开始奋力支撑起这个家。

17岁时,鲁迅考入了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在这里他初次接受西学,逐渐受到了早期进化论的影响。之后,他举债读书,到日本去留学。

1904年,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在那里他认识了滕野先生,后来因受一部侮辱中国人的日本影片的刺激,他放弃学医,改为从事文学活动。

1909年,鲁迅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辛亥革命后,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任职。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此后,又连续发表小说《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祝福》等,更深入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这些作品都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他塑造的主人公阿Q,是一副令人心酸的奴性形象,可以长久提醒每个中国人。

1920年-1926年,鲁迅先后在北京八所大中学兼课,成为广大革命青年敬仰的导师。除《呐喊》小说集外,他还撰写了收在《彷徨》中的11篇小说;出版了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为培育文艺新苗,广泛制造“批评社会,批评文明”的进步舆论,他发起并领导了莽原社和未名社。

1926年8月,鲁迅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反动政府所迫害,从此鲁迅便过上了东躲西藏的逃亡生活。

7.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 篇七

在平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不断地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进行鼓励:有时是棒棒糖、有时是巧克力、有时是一本书,有时是一句表扬的话语,不管怎样我要让学生从我的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我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老师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学生也同样需要。因为这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可,他们会把从老师这里得到的认可转化成一种前进的动力,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学生要的并不多。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提醒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备感亲切,从而获得一种前行的动力。因此,让我们用真诚的师爱去感化学生,用耐心的说服去征服学生,用热情的鼓励去激发学生,让眼睛闪烁光芒,让心灵绽放笑容!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鱼化中学)

8.激励学生成长的18 篇八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的一座滨河小镇上。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自幼喜爱绘画,靠自学成为当地知名的画师。除了绘画外,他还擅长书法、篆刻、诗文。他一生鄙薄功名,不求闻达。徐悲鸿六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但父亲却不允许他学画。有一次,徐悲鸿求一个人画了一只老虎,他拿回家悄悄地照着临摹,不料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应当好好用功读书,要想成为一名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要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9岁就读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父亲才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吴文如是清末著名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间描绘亭台楼阁、虫鱼鸟兽、奇花异卉乃至千军万马。

有时,父亲带着他沿河边散步,引导他欣赏和观察大自然,还经常教他写生,画父母、兄弟、邻人、乞丐„„但当时,百姓民不聊生,一个画家是很难依靠画画维持生活或找到职业的。因此,父亲对他学习画画并不抱有多大希望。

幼年时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所以年仅十三岁的徐悲鸿不得不随父到异乡卖画。三年后,因父身染重病回到家乡,作为长子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在贫病中去世,而家里却连安葬费都没有。徐悲鸿不得不含泪向亲戚借贷,十九岁的他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为了养家,他不顾辛劳,同时兼任三所学校的美术教员,仍是薪水菲薄,难以度日,不得不离开家乡到上海去寻找出路。但因年纪尚幼,因此屡屡碰壁。在盘缠用光的情况下,流落街头,在极度失望中,回到了家乡。但在家乡依旧无法糊口,再次赴沪,到商务印书馆求职,本来已答应让他为教科书画插图,可第二天却又拒绝了他。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徐悲鸿踉踉跄跄地跑到黄浦江畔,望着滚滚的江水,绝望地在岸边徘徊着,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是纵身一跃,从此万事皆休,还是继续在苦难人间挣扎,与命运搏斗„„就在他彷徨之时,一只大手牢牢抓住了他的肩膀,这个人就是在徐悲鸿生命关键时刻出现的挚友黄警顽。

善良的黄警顽十分同情朋友的遭遇,尽管他只是一个月收入十几元的穷职员,然而他还是爽快地收留了徐悲鸿。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合盖一条又破又薄的棉被,吃饭两个人也在一起,这让徐悲鸿非常感动,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好朋友。这期间,他每天都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不但深受启发和教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不向贫困低头,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刻苦学习,发奋成才的信念。

不久,黄警顽为徐悲鸿找到了一份绘制武术挂图《谭腿图说》的差使。徐悲鸿晚上设计勾画草图,白天修改,足足干了半个多月,才完成了这100多幅挂图。这套挂图不久即由中华图书馆出版发行了。徐悲鸿第一次拿到了30块大洋的稿酬。

有了这笔收入,生活暂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徐悲鸿没了后顾之忧,学习更加刻苦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他去拜访上海有名的油画家周湘。徐悲鸿坦诚而直率地向周湘先生谈到自己想学习西画,把西画的创作技法运用到中国画之中,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的想法。他的这些独到的见解得到周湘的重视。徐悲鸿也为自己能结识这样一位画家而感到高兴。第二次去

拜访周先生时,他带去几幅自己创作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请周先生指教。周先生看完作品,非常高兴地对他说:“你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只要刻苦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画家。”

同时,周先生也直率地指出了徐悲鸿作品中的一些缺点。他还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些名画让徐悲鸿欣赏,仔细地给徐悲鸿讲述西洋画的历史和欧洲的各个绘画流派。这使徐悲鸿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因为工作尚未落实,前途尚难预测,徐悲鸿决意到文化古都北京去闯荡一番。临行前,他精心画了一幅奔马图,准备托来上海洽谈生意的宜兴同乡唐先生带回去,以酬谢曾经热心帮助过自己的乡亲。在唐先生住的旅馆里,徐悲鸿碰上了富商黄震之。黄震之无意中拿起徐悲鸿带来的奔马图,立刻被深深吸引了。他惊奇地说:“画得好,这幅画看似漫不经心,一挥而蹴,实则构图巧妙,章法细密,立意新奇。只是这位徐悲鸿先生现在何处?我在上海算得上是比较富有的收藏家,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位画家?”

当他听说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就是徐悲鸿时,感到十分惊讶。他得知徐悲鸿在上海的处境后,十分同情,热情挽留徐悲鸿继续留在上海,衣食住行全部由他解决。

1916年,徐悲鸿生活安定了下来,住在“哈同花园”。在这里他结识了端庄大方、颇有才学的蒋碧薇。徐悲鸿对她心生爱慕,蒋碧蔽也心似于这位年轻人,为他的才华所动容。可是她早就和苏州的查家订有婚约,毁婚又十分不易,因此徐悲鸿不得不带着她远走高飞。1917年,这对热恋中的情人登上了开往日本的海轮,在那里,他们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一年后徐悲鸿回国。经康有为介绍,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古都北京。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使他开阔了眼界,汲取了营养。他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画出了不少山水人物画卷,并借此机会畅谈理想,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920年,徐悲鸿考进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开始了留学生活。在法国,徐悲鸿亲眼目睹了卢浮宫里珍藏的艺术瑰宝,里面有“维纳斯”的雕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和公元前2世纪的石雕“胜利女神”。在这些艺术珍品面前,他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同时也使他的艺术创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27年,徐悲鸿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上海,成为当时美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绘画取法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大力倡导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他总结出“新七法”,强调“尽精微,致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借助他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这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1000多年间勾线填色彩这种绘画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绘画法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20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其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通过在国外举行的1年零7个月的“中国近代绘画展”的巡回展览,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为祖国文化树立了威信。

抗战期间,徐悲鸿时刻心系祖国安危,多次用绘画表达一腔爱国热血。他创作了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歌颂了战士们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1932年1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驻沪十九路军英勇抗战,徐悲鸿激情满怀,作

国画《雄鸡》,落款“雄鸡一唱天下白”,来鼓舞士气。

徐悲鸿还热心帮助后进,著名的画家蒋兆和、吴作人、王临乙、吕斯百、傅抱石都得到过他的教导。他支持进步学生运动,当年中央大学学生团体“野马社”处在极端困难时期,他亲自画了一幅四蹄奔腾的野马图,送给该社,并在画上亲题“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的诗句,鼓励学生坚持斗争和树立必胜的信念。

1946年,因兴趣爱好、人生观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同年,与自己的学生廖静文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徐悲鸿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1年,因劳累过度,他患脑溢血住院4个月。

9.18岁成长班会活动教案 篇九

增进学生对于责任的理解,让学生在一吐心声的时候,懂得什么是青少年时期最要紧做的,让学生真切感受自己的变化,懂得理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1)准备相关节目,搜集相关资料;

(2)制作班会课件;

(3)排练节目;

(4)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和《小小少年》

活动过程:

第一章告别童年,感受青春

女:青春悄无声息的来了,她是带着女孩飘逸的秀发,苗条的身影而来的。

男:青春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她是伴着男孩粗粗的嗓音,蓬勃的朝气而来的。

女:十八岁,一个新的开始,将过去的点滴珍藏在记忆中。十八岁的天空中,新元素在不知不觉中注入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再纯真,不再幼稚,有了秘密,有了忧伤。

男:十八岁的我们,渐渐读懂了父母的爱与期望,也渐渐懂得了去回报。许多事情都在我么这个年龄变得特别。我们开始学会了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品味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

女:初一(18)班《十八岁,我们扬帆起航》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

开场白:童年,是朦胧的诗,是淡雅的画,是经典的歌……,青春是一片蔚蓝的天,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天,是乐园,在这里,我们不想离开,我们不想长大。

请欣赏女声二重唱《不想长大》

1、伴着美妙的音乐,大屏幕上出现一张张小学时的生活照,感受曾经的快乐幸福。

(准备好照片、伴奏音乐)

第二章感受青春快乐成长

主持人:不想长大,可是生命的年轮却不由人,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十四岁,

女:十八岁,我们讨厌束缚。

男:十八岁,我们喜欢自由。

女:十八岁的我们就像是小鸟,在无际的蓝天上快乐的飞翔。

男:十八岁的我们就像是散文,在文坛的草原上自由的驰骋。

女:请欣赏散文朗诵:《青春随想》(吴芝兰、陈丹丹)。(配乐朗诵)

(1)准备好散文诗,同时练习好。

(2)选择配选的音乐

(3)大屏幕上展示学生在军训、校运动会,以及金秋书市上的情景。

女:十八岁,我们享受阳光。

男:十八岁,我们享受青春。

2、舞蹈《oh》(少女时代)(表演者:季晓星、马羽婷、吴仪雯等)

第三章走进青春,说出困惑

主持人:我们在成长,我们在思考,我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走进十四岁,我们有了许多的困惑与不解。十四岁,我们难免会议有冲动,十四岁,我们难免会犯错误。

组合小品:《青春的烦恼》(表演者:杨宁川、盛立异、魏嘉琦、金辉、顾袁等)

1、学习方面

2、追星方面(表演者:陈心恒、顾袁)

3、注重穿着方面(表演者:金辉、盛立异、顾袁)

4、男女生交往(表演者:魏嘉琦、盛立异、杨宁川)

由主持人导入视频

主持人:那么某某同学的困惑是不是所谓的早恋呢?如果遇到心里真的有什么想法,应该怎么办呢?请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10.激励学困生成长的策略 篇十

【关键词】班主任 转化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54-01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班主任真诚的鼓励、正确的引导和不倦的教诲就好比“水的载歌载舞”,而学困生则可以比作“鹅卵石”。作为一名教育者,班主任应当学会做那流动的水,使那些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小石头”们在水的抚摸和浸润下变得光亮美丽。

一、让学困生充分认识自我

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容易被外在环境如周围人对其的看法等影响对自己的认识。只有在教师和同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下,他们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判自己的言行,了解自己的角色地位,自我意识才能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曾接手过一个班级,这个班级学困生较多,他们纪律散漫,经常是上课铃响之后还迟迟不肯回教室。為了使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我先让学生写自我介绍,重点介绍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字数不限。有名学困生这样写道:“原来我也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但由于我整天想着打篮球,不按时完成作业,我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之后我便开始自暴自弃。”的确,这个班的学困生都非常喜欢打篮球,上课迟到有时也是由于打篮球。爱打篮球是他们的优点,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但因爱好打篮球而不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就应该加以引导。我由这篇自我介绍入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缺点。我又针对他们爱打篮球的特点,允诺他们只要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纪律方面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奖励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打篮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在纪律方面明显好转,班级还获得了学校的“文明班级”。由此可见,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是多么重要。

二、通过学困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作为教育者,进行教育工作时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材施教。

我班转来了一名新生叫小强,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注册时居然不会写自己母亲的名字,而且字写得非常难看。他在课堂上还不时搞出怪声,有时在老师讲课时故意打岔,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老师批评他,他也总是满不在乎,还是我行我素。有一次,我在讲课时,发现他在偷偷画画,好好的书本变成了图画本,全部画上了小动物。虽然我很生气,但是平心而论,他画得还不错。当时正值学校举办国庆书画比赛,看到小强这么喜欢画画,我趁此机会让小强参加画画比赛,他的作品获得了校级美术比赛三等奖,在学校颁奖仪式上他笑得格外开心,后来与他交流,我了解到这是他第一次获奖。我趁热打铁,对他说只要在学习上刻苦认真,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还特意安排一位责任心较强的班干部和他同桌,结对辅导。后来,他在课堂上比以前认真了,不再乱起哄。在一次早读课上,我看到他用铅笔在一些不会读的字旁边标注同音字,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这种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大胆向老师、同学请教。在小学毕业考试时终于考及格了。由原来的二十多分到及格,他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让学困生真正融入班集体

学困生往往会认为老师瞧不起他们,在班集体里也是受排挤的,于是爱“组团”跟班集体作对。如果老师不加以引导,长此下去,必然会削弱整个班集体的力量。

我班有名学困生叫小华,由于学习成绩差、纪律散漫,被原来就读的私立学校劝退,一时间家长又找不到学校接收,于是就让他在家玩了一个学期,之后转来我班。他没来几天,就成了班里学困生的“领头人”,在学困生队伍中“威信”较高,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由于他有一定的领导能力,我便任命他为副班长,还特意安排了一名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他同桌,主动帮助他,和他交朋友。他得到了老师的重用,学习上有了榜样,在学习和纪律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我还通过他带领了一小批学困生也融入到班集体中,朝着整个班级的目标共同前进。

总之,班主任只要对学困生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给予学困生真诚的鼓励、正确的引导与不倦的教诲,他们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11.激励人成长的名言 篇十一

2. 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3.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4.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5.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6.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7.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8.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9.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12.激励自己成长的名言 篇十二

2.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3.成功的秘诀端赖坚毅的决心。——英狄兹雷利

4.成功并非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泰尔多尔

5.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6.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7.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8.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9.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10.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11.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12.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13.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14.逆境里正确认识自我;逆境完善自我;逆境成熟自我;没有哪种教育能及得上逆境。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

17.如同磁铁吸引四周的铁粉,热情也能吸引周围的人,改变周围的情况。

18.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19.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13.激发梦想 激扬个性 激励成长 篇十三

一、激发梦想,引导教师自我规划

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校长要善于激发教师梦想,引导教师自我规划,让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明晰的目标定位、发展计划、阶段成果,实现从“学习型”到“经验型”,从“理论型”到“实践型”、从“教学型”到“科研型”的华美嬗变。

1.激发梦想,唤醒热情。不少照搬“理论”的教师培训把目标定位于“提高教师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这一过于抽象、长远的宏观层次,在这种培训目标定位下,教师几乎都是处于“被培训”“被发展”“被成长”的状态。只有唤醒教师成就梦想的激情,教师才会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迸发出主动上进的热情。教师的激情从哪里来?我们认为就是源于大爱,源于对教育的大爱,源于对学生的大爱!因为爱是教育之魂、师德之魂。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了对事业的深爱,教师才会焕发极大的创造力,潜心研究,潜心育人;有了对学生的真爱,教师才会拥有无限的原动力,诲人不倦,奋斗不止。

近年来,我校共培养特级教师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6名,江西省骨干教师8名;宜春市名校长1名,宜春市优秀名师7名,宜春市学科带头人6名,宜春市骨干教师10名,宜春市后备人才7名;丰城市骨干教师18名,教研能手15名,教学功臣14名,科研型教师15名。这些优秀教育者,其明显的共性就是都拥有着坚定的事业梦想,饱满的工作热情。

2.浓郁氛围,理性规划。事业梦想与工作热情只是基础,两者成功转化为教育教学技能和智慧,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我校致力于营造专业发展氛围,引导教师理性规划、自我发展。学校确定“名校长引领部分名师,名师带动全体教师”的发展战略,制作了《教师专业发展记录册》,从每学期的专业发展规划、读书记录、业务学习记录、教育随笔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让教育专著滋养教师的心灵,让教育内涵浸润教师的心田,让教育故事温暖教师的心房。学校每周例会都专门安排1~2名教师讲述自己的专业成长体会与教育教学工作心路历程,让教师乐于分享,勇于分担。因为教育是属于个体的创造性劳动,大爱情怀下的真实故事成了教师们的精神盛宴,在这彼此分享、分担的过程中,陶冶教师的专业情操,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使学校形成“人人思进,个个研教”的专业成长氛围。

二、激扬个性,促进教师自由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备个性自由、风格自主、精彩自现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我们采用了各相适应的促进其专业发展的策略。

1.激扬个性,错位发展。一所学校的教师若都朝同一专业方向发展,极可能造成人才资源配置失衡,加剧无效竞争。因此,要激扬教师个性,降低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消极互抵影响,发挥教师在教研教学工作中的最大最强作用,促进教师群体的高效共同发展。例如,在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我们可以根据其知识特性、性格特征、教学特长,让学校教师“亮点先行”,有的潜心于阅读教学,有的钻研作文教学,有的关注学生口语交际教学,让每位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提高各有侧重,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适宜自己的特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2.尊重差异,量身定做。校本教研是培养教师的沃土,是发展教师的绿洲。我校立足校本教研,尊重个性差异,为教师量身制定发展目标。为年轻教师确定了“一年立足、两年适应、三年出彩”的新秀目标;为骨干教师确定了“为己扬名,为校争光,为市添彩”的名师目标。在实现目标、培优育模的过程中,学校全力以赴,全心投入,全程服务。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教师成长中无法释疑的困惑、有待解决的难题,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特质,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真正打破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本学期,我校还成立了语、数、英“中心教研组”,将有经验、有特长、有方法的骨干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学校教研活动的日常指导和校际教研比赛的团体参与,凝聚校本教研合力,聚焦专业技能提升,促进教师自由成长。

三、激励成长,成就教师自主发展

自我规划和自由成长的上位目标是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是激励教师成长,成就教师自主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途径。

1.激励成长,双重保障。双重保障是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充裕的经费保障。建立科学、民主、长效的激励机制,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体现。我校在师资建设中坚持“全面扶持、重点培养”的管理原则,制定了环环相扣、处处呼应的评价体系,学校出台了《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实验小学名师试评条例》《学校先进教师评选办法》《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评选办法》《先进教研组评选办法》《学科带头人培养方案》等制度。在制度引领的基础上,还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经费保障,为外出学习、校本研究等各类教学教研活动保驾护航。学校还为撰写论文、辅导学生、自身竞赛等活动设置了多种奖励,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益需求。精神激励和物质鼓励的双管齐下,制度引领和经费保障的双措并举,提升了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创建平台,自主发展。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自身价值得以体现、专业成绩得到肯定、教学技能得以彰显,都能让教师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步的快乐。为夯实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我们创建多元化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为教师的内涵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帮带工作,为教师的技能提升增添无限活力。为蓄积教师专业发展后劲,我们挖掘源头活水,积极开展精彩纷呈、主题鲜明的教研活动。

近年来,我校先后推荐15名教师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展示活动,让其在上课、评课的过程展现精湛的业务水平与娴熟的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本校优秀老师作专题报告,让其在介绍经验,传授方法的同时体会到小有成就的尊严与价值;在校内组织“同课异构”教研、教学大练兵、新秀擂台赛等活动,让教师展示专业技能,尽显素质涵养。此外,我校以校刊《启航》为载体,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研所得、教学感悟等变成铅字,汇编成册,展示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14.激励孩子成长的励志故事 篇十四

当月亮孤独地挂在空中,坐在桥头的丘马斯,内心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寥感。

丘马斯是美国一名黑人运动员,虽然有着超人的弹跳天赋,却受不到教练的关注和队员的尊敬。本来,他已经获得了参加十六届奥运会的资格,但来自周围冷漠的目光,却让这位黑人少年失去了比赛的激情。

天快亮的时候,桥头多了一个人。那是个中年男人,一身黑衣,脸却白得像一盘银月。他叫詹姆斯,是丘马斯的白人知己。

詹姆斯自小酷爱跳高,但是由于少年后穿上了军装,无缘出现在赛场上,他对丘马斯非常看重,认为这位黑人少年的体力有一股不同寻常的力量,只要爆发出来,肯定能够跳得更高。

但是,他也看出,丘马斯目前有个障碍,这个障碍已经不再是来自赛场的,而是心理上的。

知道奥运会跳高冠军约翰逊吗?詹姆斯走到丘马斯身边坐下来,轻轻地说。丘马斯点点头。

约翰逊和你一样,也是位黑人,在参加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前,又有几人尊敬他,为什么后来能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因为他跳过了2.03米的横杆,夺得了奥运会跳高冠军,其实你也一样,让别人敬重你不难,只要你在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没有人再轻视你。

丘马斯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异彩,但随之又暗淡了。

我会超过约翰逊吗?丘马斯不自信地问。约翰逊是丘马斯心中的英雄,他自然知道,只要和约翰逊一样的出色,就不会再有人忽略他的存在,但是,约翰逊是他眼前的一座高峰,他跨得过吗?

会的。詹姆斯拍拍他的肩膀,坚定地说,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那我马上去训练。丘马斯站起来就要走,却被詹姆斯拉住了。

詹姆斯说,不要怕障碍,走平坦的路,永远不会成功,懂吗?

丘马斯再次点点头。回到训练场上,丘马斯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将心中的不平化成力量,将横杆的高度一次次地提升着。

一晃,奥运会比赛的日子马上到了,丘马斯随队来到德国柏林。第二天早上,没有人喊他起床,等他醒来,教练和队友已经不见了,他急忙往赛场奔。来到门口,门卫却不让他进去。他说,我是参赛选手。门卫说,不行,没有人证明你的身份。

无奈,丘马斯只好买了一张门票,以观众的身份进入运动场。等他跑到赛场上,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教练淡淡地看他一眼,说,你来了。

丘马斯说,是的,我来了,教练,你等着看吧。丘马斯逼视的目光,让教练不寒而栗,第一次感觉到这个黑衣少年有一股潜在的力量。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丘马斯以2.12米的成绩,超过了约翰逊2.03的高度,取得了第11届柏林奥运会跳高冠军。

只有一次次地跨越,才能一步步迈向成功。所以,不要惧怕障碍,没有障碍,才是成功最大的障碍。

励志故事2:为五十九分加一分

大学毕业后,小刘直奔广州最大的人才交流市场。那天,她像天女散花般投出去不少求职简历,但直到一个月后才接到广东一家中型民营企业的电话,让她前去面试。小刘应聘的职务是总经理秘书。

走进公司老总的办公室,四个副总端坐在宽大的真皮沙发上,表情十分严肃。他们对小刘提出了一连串刁钻古怪的问题,然后分别在一张公文纸上打分。

最后出场的是公司赵总经理。他又问了小刘一个问题,小刘流畅地做了回答。

赵总经理含笑点头,四位副总纷纷将手上的考试记录交给了赵总,然后相继退出。赵总随即将四张记录递给小刘:“你自己统计一下总分吧。”

小刘匆匆地扫了一眼,脸立即红了起来,原来他们的记录有四项:外表印象分、机智分、专业分、口才分,小刘除了第一项得九十八分外,其余的平均五十九分。难道他们的意思是说小刘仅仅是一只绣花枕头?泪在眼睛里转了几圈,终于没有掉下来,小刘想就算是落选,也不能先向对方露出软弱的一面。小刘努力做出微笑的表情,沉默地站在原地。赵总问:“咦,你怎么还 不走呢?”小刘说:“我在等待您的结果。”赵总说:“结果不是出来了吗?”小刘答:“您还 没有明确地通知我被录用还 是不被录用呢。”

赵总微笑着从桌子旁站了起来,递给小刘一张文件纸。小刘睁大了眼睛,竟然看见上面有他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同意录用!”

小刘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但仍然不忘追问一句:“我才五十九分,您为何会录用我?”

赵总笑了。他说,其实所有参加面试的女孩儿得分都是一样的,你与她们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一看见五十九分就扭头走人,这证明你身上有商人的潜质:一是自信,二是有耐性。

难怪赵总的“同意录用”这四个字的墨迹十分陈旧,也许他早就为那个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的女孩儿准备好了!

励志故事3:素质创造财富

在一般人眼中,捡破烂的一定是穷人,想靠捡破烂成为百万富翁,近乎天方夜 谭。可是,真就有人靠捡破烂成为富翁了。

沈阳有个以捡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于是他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六百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检测。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一万四千元至一万八千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十八点五克,五万四千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

从捡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道。

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的拾荒人散发。一周以后,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他,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十三万个,足足两吨半。

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卸完货仍然又去捡他们的破烂,而王洪怀却彻底变了。他立即办了一家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二百四十多吨铝锭;三年内,王洪怀赚了两百七十万元。他从一个拾荒者一跃成为百万富翁。

一个收破烂的人,能够想到不仅是捡,还 要改造捡来的东西,这已经不简单了。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检测,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至于六百元的检测费,得捡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哟,一般的拾荒人是绝对舍不得的。

励志故事4:把每一滴天赋都挤出来

美籍华裔网球明星张德培是大满贯历史上最年轻的男单冠军。当年,当这个不满二十岁的黄皮肤小伙子在巴黎罗兰嘉洛斯 球场捧起法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冠军奖杯的时候,整个球场为之沸腾了,他也成为第一个在这里获得冠军的华裔选手。在其后十六年的网球生涯里,他一共赢得三十四个冠军和近两千万美元奖金,并在年终的(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男单总排名榜上名列第二位。

其实,张德培的身体条件并不好,一点七五米的个头,即便放到女选手中只能算是中等,再加上亚洲人先天性的力量不足,使他在高手如林的男子网坛显得十分单薄。

体格的缺陷迫使他必须要用速度和坚韧来弥补,这没有捷径,只能依靠超过常人的刻苦训练。

于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看到这名黄皮肤小伙子从来不给自己放假。当桑普拉斯 躺在希腊海滩上晒太阳时,当阿加西奔赴拉斯 维加斯 观看拳击比赛时,张德培的目的地永远都是球场。

这个过程是极其艰辛的,但他坚持了下来。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张德培凭借灵活的步法和不懈的跑动,运用娴熟的底线技术与对手周旋,一有机会就击出大角度的回球置对手于死地,在男子网坛杀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网坛传奇人物麦肯罗认为:“张德培把自己网球中的每一滴天赋都挤了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向同龄人 展 示了这一代网球选手的巨大上升空间。”

八岁就开始与张德培一起切磋球技的桑普拉斯 对自己的好朋友做了如下中肯的评价:

“也许他的技术并不出众,也许他的球风并不好看,但在我们每个职业球员看来,迈克尔(张德培的英文名)身上有种闪光的品质,他在球场上跑动救球总给人豁出去的气势,那是别人很难效仿的。”

励志故事5:把“不”擦掉

1971年2月22日,在芝加哥圣易市70号州际公路发生了一起车祸,麦雅西——《华尔街日报》的西部经理在车祸中受到重创。他的头部因为被撞而凹陷两厘米,生还 的可能性极小。

然而,麦雅西挺了过来,但从胸部以下都瘫痪了,大部分身体失去知觉,双手也几乎不能动弹。人们断言,他的余生将在轮椅上度过。

麦雅西本人也很沮丧,这位曾经充满活力的人在经历了消沉、恐惧、痛苦与自卑自怜后,终于从内心找到了勇气与决心:他要重新站起来!

他的决定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因为别说当时的医疗条件,就是现在也不可能做到。最初的结果不出人们所料,他试过无数方法,吃了不少药,换过许多治疗医生,都没有一点效果。麦雅西再次陷入绝望中。

这时,一位叫瑞佛士的心理学教授来为他治疗。经过前期的准备,他把麦雅西推到一间挂着黑板的空屋,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上两个大字“不能”,然后问麦雅西:“你想重新站起来吗?”

麦雅西回答:“想。”

“那么,你认为你能够站起来吗?”

麦雅西犹豫不决,因为他对此已经没有多少信心了,但他还 是迟疑地点了点头。

“那你上前,用手把‘不’字擦掉,留下‘能’字。”瑞佛士命令他说。

麦雅西双手略微动了动,抬不起来。

“如果你认为你行,你就行!上前来,把‘不’字擦掉!”瑞佛士用强硬的语气再次命令他。

奇迹出现了,麦雅西全身竟有了反应。他哆嗦着试着推动轮椅,来到黑板边,颤颤悠悠地拿起粉笔刷,一点一点地擦掉了黑板上的“不”字,最后留下一个醒目的“能”!

“看啊,你能!”瑞佛士激动地说,“你做到了,因为你已经把‘不’字从心里擦掉了。从此,世上再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你重新站起来。”

15.激励学生成长的18 篇十五

杨丽萍,云南洱源白族人,生于1958年11月10日。她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1987年被聘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人。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对于这样一个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个美丽动人的轻盈身影流泄出丝丝入扣的生命律动,感觉颇为惊人。杨丽萍所舞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是特殊的艺术形象、特殊的灵慧气质、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风貌里孕育出的艺术瑰宝。初看,令人赞叹她的指尖细腕的微妙语言;续看,你会领悟到其舞蹈神韵中含有一份灵气;而再三欣赏时,便可沉淀出一股隽永的心灵之美——在云南遥远的深山里,生活着她和她的族人们,她们依附在大自然里。

从天地交合阴阳协调中获取灵性,致使她对于生命、爱情与死亡具有一种本能而浪漫的意识,从而使她的舞蹈艺术独辟蹊径,自成风格。她是真正的艺术家、创作者、实践者,真正独一无二至情至性的舞者。

16.用爱心激励特殊儿童快乐成长 篇十六

关键词:爱心;特殊儿童;全面发展

特殊儿童,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关爱特殊儿童的快乐成长,是每一个特教工作者值得深刻思考的育人课题,也是区域特殊教育的工作方略。

一、用爱心激励特殊儿童的求知欲望

作为特教工作者,应用爱来滋润特殊儿童的心田,用情来维护特殊儿童的尊严,用心来温暖特殊儿童的情感。在育人实践中为他们增添奔向未来的羽翼,探求丰富适时的生活知识,掌握改造命运的生存本领,为未来生活创造生存智慧和条件。

聋哑儿童由于先天的缺陷,致使他们的学习成长颇有很大的自主障碍,尤其听障更是探求知识的一大困难。在课堂教学中要用爱心来激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激励求知渴望的成功和喜悦,激励面对现实的感恩和幸福。在生活中还要关注良好性格的养成与发展,克服孤僻、怪癖、自私、自卑等性格心理。引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诱导钻研、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兴趣养成为动力,以爱心活动为抓手,把性格养成融入实践体验,把知识探求融入游戏,让关爱像春霖滋润心田。还要通过德育课例和例会活动等载体培养儿童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其求知欲和立新人之培养,互为表里,互为统一。同时还要健全科学有效评价机制,激励踊跃投入丰富健康的智育和德育活动,鼓舞他们积极自觉参加校内外生活技能学习实践活动,并建立个人成长评价档案袋,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这样,经过勤奋努力与自主实践,儿童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心灵上也充满了教师和社会的关爱,让他们从内心里感受到跟所有孩子一样,享受社会的美好与幸福,使这些特殊儿童更加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奋进的信心,更加充盈了学习的欲望。

二、用爱心激励特殊儿童的美好夙愿

耳聋儿童是属于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听觉障碍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困难,教育他们成人成才,需要教师付出常人难以体会和理解的艰辛。作为特教工作者,应用全身心的爱,去弥补他们先天的缺陷。世界上最美好的,但并一定是最完美的。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的残疾,造成了疑心重、自卑感强、自我封闭、褊狭固执等心理障碍。我们深知,这不是学生的错,而是他们太缺乏对世界的理解,缺乏与社会的交流,缺乏更多的关爱。作为特教工作者,就要用自己无私的爱来弥补他们人生的缺憾,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让他们体验到做人的尊严,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需要培养,更需要呵护。有的听障儿童由于与外界交流的障碍,导致性格上的偏执、孤僻,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触她。这就更加需要教师给她一颗温暖的爱心,教导大家主动与他们交朋友,经常和他们亲近。儿童看到教师那么关心他们,也能积极热情和他们交往。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开朗,学习也变得主动。

爱心、耐心、细心和真心乃是特殊儿童班主任工作尽责的标尺。我们要勤于思考与探索,在特殊教育长期实践中闯出一条走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每个儿童都有他的闪光点,每个儿童都有他的特长处,特殊儿童也不例外。要善于深入了解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思想、性格,让每个儿童都会得到爱护和关怀,让每个儿童都能得到鼓舞和帮助,让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快乐和希望。

三、用爱心激励特殊儿童的健康心灵

特殊儿童优良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这个德育辛劳过程中,作为一个特校教育工作者,应该用热心、爱心、信心、恒心付诸实践,让特殊儿童能够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地成长,享受童年的快乐,享受生活的阳光,享受关爱的温暖。为此,在性格养成育人工作中应时刻用自己爱的行动去感染每一个儿童,用自己爱的师表引领每一个儿童。以儿童身边的立德典型作为儿童效仿的范式,以自主体验实践感受作为儿童良好性格养成的标准。教师在自主体验的实践中也要做儿童学习的表率,不仅用心引导体验感悟,而且细心诱导自主实践。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儿童固有美好的心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能够收到良好效果。特殊儿童的是非观念本来就很淡薄,教师若不注重自身的行为修养,就不能成为儿童的立德树人之表率,相反倒产生了负面影响。

看来,培养特殊儿童健康心灵,教师有其双重的引导作用。一是关爱的引导作用,二是表率的引导作用。关爱的引导,变性格孤僻、自卑为相容、自尊;表率的引导,变夙愿失望、失意为理想、抱负。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人师表,感化众生。

另外,立德树人更要善于应用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方式去发展学生。要注意观察学生品德的闪光点,哪怕是儿童心灵迸溅的一颗闪亮火花,一个微不足道的进步亮点,都不要忘掉及时给予弘扬与光大。这是教师的心血滋润的花朵,是教师的汗水孕育的果实,应当冷静反思和加倍珍惜。教师日复日年复年的辛勤,终能得到收成。哪怕一个微笑,竖起一个大拇指,也能给特殊儿童以极大的鼓励,让他们从内心里体验到成功的快感。但还要清醒认识到,特殊儿童良好性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发展和长期实践。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主体验还是有一定局限的,客观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往往还会波浪式地反复发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充足的信心和耐心。

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植根于爱的。基础教育离不开爱,学前教育离不开爱,特殊儿童的教育更离不开爱。聋哑儿童的快乐成长需要用爱心来呵护,用汗水来浇灌。无论是聋哑儿童的知识探求,还是美好夙愿的憧憬以及健康心灵的养成,都应用一颗爱心来激励、来鼓舞,让聋哑儿童也能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上一篇:六年级学生《狐假虎威》续写下一篇:金融会计专业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