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教室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2篇)
1.资源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篇一
教室电器使用管理制度
1、严禁在灯具、电扇、摄像头、投影仪等电器上悬挂覆盖装饰品等易燃物。
2、严禁在教室内使用“三无”(无中文标识、无厂名、无厂址)产品、不合格产品、劣质产品或自制的用电器具。
3、不得私自搬移所有电器的使用位置、不得私自改变室内电器用途及所有电器线路。
4、教室内所有电源插座严禁为手机、电池等充电,严禁使用电热器具。
5、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使用须任课教师打开,不得用于做游戏或私自拆装软硬件。
6、多媒体设备、灯具、电扇、饮水机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源、以免长时间开机过热引起火灾。
7、教室内各电器设施若发现异常现象,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系办公室,严禁自行处置。
8、做到人离关灯、关电源、拔插头,各种用电器具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闭电源,避免长时间通电。
9、注意保持用电设备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严禁堆放易燃物品。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应该高度重视用电安全,同学之间要相互监督和提醒安全用电。否则,一经发现违反规定用电,予以收缴相关用电器具,并根据管理规定给予相关教室班主任或学生个人相应处分,造成事故的,追究经济赔偿责任和法律责任。
2.资源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篇二
多媒体教室自教学应用以来, 深受广大师生所喜爱。为了能够更好的用好、管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通过多方信息采集并结合自身多年维护管理经验, 对多媒体教室使用与管理进行了简要论述。
1.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
1.1 启动设备
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教学手段之一, 学会如何应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首先, 打开多媒体控制桌一侧的电源开关;其次打开电脑, 开启机柜门可以看见电源开关;最后启动中控系统, 一般在工作台控制面板的左下角有一个电源控制钮, 直接开启。
1.2 系统控制面板和设备的使用
通常多媒体教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设备:投影机、电脑、视频展示台、DVD播放机、帘幕等。下面我们就这些设备的基础使用方法进行简要描述:
投影机主要是放映影像的, 其操作方法十分简单, 在控制面板的投影机控制区域开启电源键, 几秒后投影灯亮起。当使用完毕时, 应及时关闭, 这样能够延长投影机的使用寿命。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在关闭后需要立即重启将要等到5分钟以上。影视信号的切换, 在投影机控制区域有一个电脑键用来连接电脑信号, 视频键可用作视频展台和DVD等的切换, VCD或是DVD均选择DVD, 按设备源投影信号下方的展台或是DVD进行切换。视频展示台开启就更加简单了, 将工作台左边盖板提升到合适位置、并将壁灯展开, 开启后侧面的电源开关, 并根据相应的功能键进行选择、调节。
DVD播放机同普通家用电器用法相似, 都有菜单选项, 在此就不做具体介绍了。当菜单中DVD、CD、VCD盘片无法正常启动或要重新播放时, 可用DVD遥控器进行操作。在此, 要提示一点就是功放机应设定在DVD位置上, 这样才能够播放出声音, DVD音源是所有盘片默认。话筒上有相应的音量调节键, 在使用话筒前要查看一下功放机上的话筒音量, 使其保持在适当的位置上。电脑声音播放就需要利用投影机控制区域下方的台式电脑键进行调节。而播放DVD时, 就应按投影信号下的DVD键。在主音量区域下游相应的音量调节键, 保持功放机前置音量按钮在适当的位置。最后一点就是幕帘的升降, 控制面板中屏幕区域下有相应的调节键。上完课之后, 可根据控制面板相应的按钮说明关闭设备。
2. 多媒体教室管理相关意见
为了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室在教学当中的作用, 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效率, 有效的提升教学水平, 实现对多媒体教室的有效管理, 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
建立有效的人员管理和设备使用制度。实行多媒体管理人员整编制, 实现对设备的专人专管, 防止因工作量大影响正常教学, 并降低管理工作难度, 建议以十个多媒体教室为一组设专人管理。制定全面的规章制度, 明确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 明确使用人员责任人;实现对多媒体设备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使用。
强化多媒体管理人员组织团队。多媒体管理人员应同时兼备计算机知识、音频知识、投影设备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用电知识, 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应具备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多媒体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 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知识, 时刻掌握设备相应技术指标。校方还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开展人员素质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形成管理人员自觉意识, 将多媒体教室使用者评价作为工作完成的标准。
实现多媒体教室自动化管理。过去多媒体管理人员一直奔走于各个教室, 工作效率低且费时费力, 也使管理人员自感分身乏术, 而很多问题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现今, 我们已经可以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多媒体设备的远程控制,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远程开关来开启或关闭设备, 同时这样也能够使管理人员时刻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 并将设备当日情况及时保存下来, 实现软件的及时更新。管理人员完全从费时费力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也实现了对多媒体设备的有效管理。
加强多媒体使用人员培训。按学期组织使用多媒体的教师进行操作训练, 使教师提高对多媒体设备的认识和了解, 能够熟练掌握多媒体标准操作方法, 让其熟知《多媒体教室使用规范》, 实行多媒体教室准入制, 严格规范多媒体教室秩序和使用标准, 并未训练合格的教师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这样既能从根本上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的正常教学进程, 还能够减少设备故障率, 实现管理人员工作上的减负。
3. 多媒体设备的维护
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设备老化、教学使用需求得不到满足等问题, 因此我们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程的前提下, 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多媒体设备的维护保养可分为日常保养和阶段性保养两方面。
管理人员要坚持每日检查设备使用日志, 并对常出现问题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定期检修, 及时更换问题设备或是损坏设备, 合理安排清洁人员进行多媒体教室和设备清洁, 机柜清理和投影仪滤网除尘最长不得超过一周, 并及时更新计算机杀毒软件, 这是管理人员日常保养应做到的。
寒暑假是教室的长期空闲期间, 管理人员应实行断电管理, 投影仪应采取光学通道深度保养, 将变暗的灯泡及时更换掉, 清理电路板上的灰尘, 投影仪等都清理干净后要用塑料袋等包裹起来, 做好防尘、防潮措施。计算机教学软件更换时, 要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和保存, 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多媒体系统要定期开启, 避免长期不用出现的设备受潮故障。
参考文献
[1]艾春平, 李玉萍, 富华.通过开放式管理使多媒体教室在高校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J].科技资讯, 2011年16期.
3.资源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使用;管理;对策
一、多媒体走进教室的强大优势及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有了广泛运用,目前多媒体教室在数量上已不能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求。为此,我们学校为每一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配置一块黑板、一个有线广播、一台电视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升降幕、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电脑和电子教鞭等设备。这些设备经过系统整合大大满足了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需求,从而使教学设备功能得到了大大提高。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后,让传统的教学手段得到了根本改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得到充分施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室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室中多媒体设备损坏的情况比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损坏要严重些,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时间已大大缩短
为了保证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能否做到及时维护十分重要。设备的最大杀手是灰尘,原有的多媒体专用教室安装防尘防静电地板,有专业管理人员维护,而当多媒体进入教室后,运行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室里不但没有防尘防静电地板,多媒体安装后把原来的讲桌撤掉了,多媒体的展示台代替了讲桌,学生和老师仍然将黑板擦放在展示台上,给机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严重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教师不规范操作
由于教师和学生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导致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应该放的教学录像片放不出来,或者投影仪不能投射出课件;上完课后不关计算机、不切断电源等。例如,不按操作规程开关机,致使机器及投影机灯泡的使用寿命缩短;随意安装计算机软件或删除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发生混乱,这些问题易导致设备人为损坏或使用寿命缩短,操作系统发生紊乱,影响正常教学。不规范的操作严重损坏了设备,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设备运行负荷高
与专用的多媒体教室相比,教师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更大,有时一连几节课都开着,设备的长期满负荷、超负荷运行,无法做到正常的维护、保养,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管理力量薄弱
多媒体的数量增加,但是维护人员力量薄弱,学校只有一名专职的电教员负责整个校区教室的多媒体、校园网络的维护。课上多媒体出现了问题,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有时教室的多媒体坏了很长时间,仍然没人来修,更谈不上对机器定期的维护与管理。
三、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多媒体进入教室,相应的制度也应建立起来
1.建立班级管理机制,即选出电教课代表,使管理落实到人,并给教室的多媒体设置密码,由电教课代表掌握,杜绝其他学生私自使用电脑。建立使用日志,每天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制度还应包括操作规程和报修等方面的内容。
2.制定出相应的维修保养制度
电子设备损坏和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用于教学的电子设备由于利用率比较高,使用环境灰尘比较多,关键是维护保养跟不上,设备的损坏率也在逐渐提高。当然除了及时维修外,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检修也是很有必要的。利用假期对教学设备进行除尘、擦拭,对线路和插座进行检测和更换,这些措施是延长设备寿命、保障其服务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各学校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维修保养制度,以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二)有计划、多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应该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设备使用培训,这是确保多媒体设备正常发挥信息技术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不同层次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是教师对计算机、投影机等操作方面的知识相当欠缺,对设备的性能也知道得较少,因而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作用,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开学初举行一两次教师培训,介绍设备性能,讲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技巧和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讓他们懂得一些简单的技术,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以促进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日常的管理与维护
成立专门的电教管理部门,除了专门的电教员以外,可以吸纳信息技术教师加入,定期对教室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同时落实管理制度,对每个班级的多媒体使用情况进行评价。
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多媒体设备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进入教室是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资源面向一线的必然结果。它的管理是整个教育管理的一个局部关键工作,因此对多媒体在教室中使用的研究,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不断探索,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2]孟锴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J].科技向导,2013.
[3]夏蕾.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行业需求[J].应用研发,2009.
4.录播教室使用制度 篇四
1、教师
(1)上课教师应提前15分钟进入录播教室,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教研室或录播技术专员;
(2)录播教室已经采用专业的声学处理,为保证录播效果,请关掉一切通讯设备;
(3)严禁在电子白板上人为破坏,注意保持整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4)下课后必须关闭投影仪、功放器、无线麦克和计算机等设备,并将设备放回原处,关闭新风装置,填写好《多媒体(录播)教室使用登记本》,锁好多媒体讲台,切断电源,关闭门窗;
(5)未经允许,教师不得安装应用程序,不得更改所有设备的系统设置;
(6)录播教室的设备不准拿出教室外使用;
(7)使用录播教室的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请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
2、学生
(1)不得携带非学习用品入内;(2)学生进入录播教室,听从教师安排入座,自觉遵守纪律;
(3)学生要爱护录播教室设施,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操作任何设备(多媒体讲台、电子白板等),不得在教室乱写乱画;
(4)如有设备损坏要追究教师和当事人的责任;
3、录播技术专员
(1)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热情为师生服务,为精品课程及示范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服务;
(2)负责全自动形式录播的设备的准备与备份以及设备的关闭工作;负责手动形式录制的全过程与备份以及设备的关闭工作;
5.教室使用管理规定 篇五
第一条 教室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保证教室的整洁、优美,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教室是指我校除实验室、机房及各二级教学单位单独管理的专用教室以外的所有教室。各二级教学单位所属专用教室可参照本管理规定中的相关条款进行管理。
第二章 教室使用管理
第三条 教务处负责学校教室的统筹管理和使用分配、调度等工作。
第四条 学校不单独设立专门自习教室。在保证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室每天向学生开放使用,同时安排部分教室作为通宵自习教室。
第五条 举办各类活动借用教室,须填写《教室使用申请单》,教务处负责审核批准。相关部门、校级社团组织借用教室,部门审核盖章后到学校教务处办理审批手续。院(系)及院(系)级学生社团组织、专业班级使用教室举办活动,由所属院(系)提出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经教务处审批同意后予以安排使用。
第六条 借用教室如需使用多媒体设备,须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批,详见《课外活动使用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规定》(通大教技〔20xx〕1号)。
第七条 非学校计划开设的各类培训班等活动使用教室,活动组织部门须提前一周将相关批复文件、课表及《教室使用申请单》等材料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统筹安排,统一审批。需要学校保卫处等部门配合管理的,由活动组织部门凭借《教室使用申请单》等材料进行沟通和协调。
第八条 严禁在教室内进行各种非法集会、邪教宣传、传销等活动。
第九条 使用教室,必须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和各种设施完好,禁止喧闹,使用完毕后,需经教室管理人员验收。
第十条 教室是学校固有资产,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教室使用用途,不得擅自使用教室。
第十一条 未经许可,校外人员不得私自进入教室上课、听课或自习。相关管理部门或师生如发现有此类情况,应劝其离开,对于不服从管理者,及时报保卫部门。
第三章 教室维护管理
第十二条 后勤部门负责教室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设施维护、教具供应等工作,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第十三条 后勤部门负责安排专人定期检查教室内的设施,包括:桌椅、讲台、黑板、门窗、墙面、灯具、电扇及电源线路等,确保教室的正常使用。对于自然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对于人为损坏和丢失的情况,须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确定赔偿数额,并及时组织维修或补充。
第十四条 教室内的设施不得随意挪作它用或搬出教室,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单位或责任人教学事故责任。
第十五条 教室内严禁违章用电,注意防火、防盗,防止各类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发生。
第四章 多媒体教室设备管理
第十六条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设备的维修、维护及保养,详见《南通大学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管理规定》(通大教技〔20xx〕9号)。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原《南通大学教室使用管理办法》(通大处教〔20xx〕79号)废止。
6.电子白板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篇六
为保障我校电子白板教室的管理,规范使用,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电子白板教室是学校信息化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师生之间进行教学的场所,各班级要设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师生必须倍加爱护,损坏设备要按照学校的赔偿制度进行相应的赔偿。
2、电子白板教室应列为单位重点防火、防盗部门,下班前各班级要指定专人进行安全检查。同时要注意防雷、防尘、防潮。
3、师生要对设备精心使用,严禁击打,杜绝野蛮操作,保证设备的完好率。要保持室内优美环境,不准随地吐痰和乱扔废纸脏物,禁止在网络教室内吃零食,不准随意搬运室内设备。保持室内卫生和设备清洁,经常打扫。(打扫时必须切断电源,不要让水进入设备,打扫后须等水干后方可使用)。
4、加强电子白板教室内用电管理,定期对供电线路配电设备和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事故;按综合布线设计进行用电线路铺设,不得私拉乱接;远程电子白板教室用电不得超负荷;所有任课老师要熟悉设备电源、照明电及其他电器设备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各班级要指定专人于每天下班前,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关闭总电源,最后关好门窗。
5、当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及时报告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拆卸设备。室内设备要严格管理,未经学校领导批准,不能搬出室外挪作它用。
6、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能进入电子白板教室。
7、任何人不得利用电子白板教室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8、任何人不得利用电子白板教室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有害与不健康的信息。
9、任何人不得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10、各班级负责做好任课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的使用记录,保证科学合理使用,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优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设施,为保障系统设备的安全完好和正常使用,特制定此规定。
一、系统组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指教室的讲台桌、计算机(含鼠标、键盘)、投影仪(含遥控器)、信号分频器、音箱、白板、功放、发射器、胸麦、感应笔两支和连接线等共同构成。
二、使用和管理制度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的第一责任人是班主任,只有班主任拿钥匙,早上第一节课、下午第一节课前打开,早上、下午自习辅导完最后的相关老师自觉按操作规程关闭电源,锁好柜子;
(二)教师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时,应严格执照有关规定操作设备,因违规操作造成设备损坏,按学校的有关规定予以赔偿;
(三)每节课使用完胸麦,要自觉关闭胸麦电源和发射装置电源,以免浪费电池;
(四)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使用中,如果出现设备故障,教师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及时排除故障;
(五)为保证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正常使用,请班主任要求学生用拖把拖地,注意教室内卫生,保持清洁;
(六)学生不能在电子白板上用手摸和画,更不能用尖锐的东西刻划;如发生设备人为损坏,由责任人全额赔偿,若找不到责任人,则由班级赔偿;
(七)不得利用教室的计算机进行网络游戏、聊天、浏览不良网站等活动;
(八)讲桌内系统或部件丢失的由各班负责,应赔偿丢失部分的全部;
(九)未按操作规程作本系统造成设备损坏的,由当事人负责赔偿损坏的设备全部和维修费用;
(十)投影仪关闭后,应等到机身上指示灯不再闪烁后才能关闭总电源;
电子白板组成、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
一、电子白板组成1、电子白板(1)+白板笔(1)
2、电脑(1)+液晶显示器(1)+键盘(1)+鼠标(1)
3、投影机(1)+遥控板(1)
4、UPS电源(1)
5、摄像头(1)+视频解压卡(1)
6、音响(2)+无线发射器(1)+无线吸收器(1)
7、电源插板(1)
二、电子白板使用规程
(一)开机程序
1、打开电源插板上的开关。
2、打开UPS电源开关。
3、把遥控板正对电子白板,按一下遥控板电源开关打开投影机(投影机电源由红转绿并闪动)。
4、启动电脑,上课。
(二)如果需要使用音响,打开无线吸收器开关和无结发射器开关,如果需要使用摄像头,在“我的电脑”中双击照像机图标。
(三)如果需要在电子白板上写字、画图、调用素材,在电脑桌面上打开“班班通”图标启动“班班通”软件。
(四)关机程序
1、上课完毕,按顺序关闭电脑。
2、用遥控板正对电子白板,连续按两次电源开关关闭投影机(投影机指示灯闪动至停止)。
3、关闭UPS电源、无线发射器电源、无线吸收器电源、电原插板上的开关。
4、将遥控板、白板笔、无线发射器等收在机柜中并锁上。
三、安全管理制度
1、电子白板是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使用,应由专人管理。
2、注意教室清洁卫生,特别是灰尘。
3、定期检查设备数量,以防丢失,被盗。
4、使用一定按顺序操作,特别是关闭投影机时,一定要等到投影机指示灯停止闪动才断掉电源。
5、投影机遥控板、无线发射器、电子白板笔不能使用时应即时更换电池。
6、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请向电教管理员反应。
7、使用前在电教员曾维永老师处借用钥匙并登记,使用过程负责设备安全,使用结束将钥匙归还。
电子白板教室规定
1、电子白板教室是学校实施现代化教学的主要场所,由网管员负责管理和维护电子白板教室,未经网管员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
2、建立电子白板教室硬件和软件财产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并按要求分类编号、贴上
标签、定位放置。
3、电子教室内要有可靠的防盗、防雷、防火、防水、防尘和防静电设施,并责任到人。
4、电子白板教室内要设立“电子白板教室使用记载表”,由网管员记载每天的教学内容和设备运行等情况。
5、其他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教室时,网管员应保障供电、计算机、电子白板、液晶投影仪、网络等设施设备正常运行。设备使用完毕后,应待液晶投影仪自动关机后再关闭总电源。
6、网管员要定期检查维护设施设备,如有故障,及时进行检修。
7、使用电子白板教室时,严禁登陆非法、色情等内容不健康的网站,自带的光盘、U盘等软件在使用前需先进行杀毒,网管员定期做好计算机的防毒杀毒工作。
8、电子白板教室内严禁抽烟、喝水、吃零食,要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9、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电子白板教室内设施设备如有损坏,网管员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告
一、使用电子白板教室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禁止非正常关机,禁止随意插拨各种连接线。
二、管理人员要随时升级防病毒软件,保证每周进行日常病毒检测,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任何程序、数据要经过病毒检查,同时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
三、相关人员不得传播、复制、编写病毒程序、严禁利用电子白板教室网络发布、浏览、下载、传送反动、色情及暴力的信息。
四、禁止安装与工作内容无关的软件,不得利用电子白板教室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
五、完善安全保卫措施,注意防火防盗。教室内应按防火规定配备消防器材,管理人员要熟悉消防器材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方法,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灭火。
六、加强电子白板教室内用电管理,定期对供电线路配电设备和照明器具进行检查,防止因线路老化、短路造成事故;按综合布线设计进行用电线路铺设,不得私拉乱接;电子白板教室用电不得超负荷;每天下班前,须关闭所有用电设备,关闭总电源,最后关好门窗。
七、电子白板教室管理人员要熟悉设备电源、照明电及其他电器设备开关位置,掌握切断电源的方法和步骤。
八、定期检查、保养电子白板教室设备,保证运行安全可靠。妥善保管硬件设备及其他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和重要随机文件。
九、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外请人员对电子白板教室设备进行维修时,学校相关人员应自始自终协同。
7.中国草场资源使用与管理探讨 篇七
草场是地区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又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自上个世纪末到现在, 中国的草场资源数量上有一定增加, 但质量却在急剧下降。导致草场退化的原因, 气候干旱是一方面, 但主要原因是人为的长期不合理利用, 甚至是掠夺性利用。单纯追求牲畜头数, 忽视了草场的建设和保护, 造成草畜矛盾日益尖锐, 超载过牧非常严重。草场在干旱与不合理利用下, 退化的最终结果将是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将使生态环境恶化, 最终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国的草场作为一种公共资源, 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使用和管理保护, 日益成为讨论的焦点。
1. 中美草场资源使用情况比较
长期以来, 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减少, 草场植被不断趋疏。同时,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牧区牲畜饲养量迅速增加, 造成草畜矛盾日益尖锐, 超载现象严重。这种草场利用方式, 不断从草地上带走大量的物质, 而草地却得不到补偿, 长期入不敷出, 违背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转平衡的客观规律, 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紊乱、失调和衰退, 草场生态质量和生产能力下降。由于退化草场的增多, 加重了较好草场上的超载过牧, 结果使较好草场也很快退化, 形成了恶性循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中国各类型草原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沙化、退化和盐碱化, 产草量急剧下降 (张明铁, 2 0 0 3) 。
表1和表2是关于近年来中美永久草场面积和中美草场资源载畜量的比较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文数据库, 2 0 0 4) 。由表1可以看出, 从1 9 6 2年到1998年, 美国永久草场面积由263333.3千公顷下降到234431千公顷, 下降了11%, 中国永久草场面积由241000千公顷增加到400001千公顷, 增加了66%。根据表2的数据, 美国草场上饲养牛的数量减少了4.5%, 饲养绵羊的数量减少了78%, 饲养山羊的数量减少了73.4%, 中国草场上饲养牛的数量增加了117%, 饲养绵羊的数量增加了114%, 饲养山羊的数量增加了153%。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 虽然40年来美国草场面积有所减少, 但是美国草场载畜量减少的比例远大于草场面积减少的比例, 虽然40年来中国草场面积有所增加, 但是中国草场载畜量增加的比例远大于草场面积增加的比例。其结果是40年来美国的草场资源状况不断改善, 而中国的草场资源则在严重退化。
2. 中国草场资源退化原因理论分析
2.1 草场产权制度与草场过度利用
“公地悲剧论”者们认为, 如果草场是共同财产, 牧草总是被吃光, 被过度利用。因为牧户将牧畜赶到公共草原上放牧就可以提高他的个人收益, 至于牧草被吃光所造成的损失, 他们会设法转嫁给集体。早在1833年威廉·福斯特·劳埃德就曾对公地上的牲畜比私地上的牲畜弱小且发育不良的原因进行研究, 他说:“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放牧更多的牲口, 它们消耗的口粮数量都是从原先的牲畜可获得的口粮数量中扣除得来的;并且, 如果在没有更充足的草场前, 他从额外的一头牲口中得不到任何利润, 以某一途径获得的收益会通过另一途径失去。但是如果他在公地上放牧更多的牲口, 它们所消耗的食物形成了所有牲口共同承担的扣除额, 对别人的和对他的都一样, 与牲口的数量成比例, 并且只有一小部分取自他自己的牲口。”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可能认为知道真相的理性牧人会改变他们的经营策略, 并减少畜群规模。但事实不是这样, 劳埃德指出: (公有化的草场+私有化的畜群) 体系实际上使每一个“理性的”牧人因做错事而得到奖赏 (Elinor Ostrom, 2000) 。
加勒特·哈丁在他的著名论文“公地的悲剧”中考察了一个对当地所有牧民开放的公共草场。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在这个草场放牧。随着牧民们不断增加他们饲养牲畜的总数, 总的利润将增加, 但边际收益是下降的, 边际成本是上升的;如果牧民们饲养的牲畜过多, 就会造成对于牧草资源的滥用, 牧草无法得到更新, 利润将下降。所以实际存在一个最佳的放牧量。但对于某一个牧民来讲, 他增加放牧的话, 本人的利润会增加, 而由于牧草难以更新所带来的损失将由全体牧民分摊。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这个牧民将会增加放牧量, 其他牧民应该联合起来阻止他的这种行为, 但由于组织成本大大高于自己分摊的成本, 很难采取阻止行动, 结果每个牧民都将增加自己的放牧量, 总的牲畜量远远大于最佳的放牧量, 草场资源无法达到更新, 产量将越来越小, 经济无法实现可持续性 (马杰, 2001) 。
哈丁在考察私有制下的草场时, 是分两种情况加以考察的:当草场和牲畜归同一人所有时, 草场就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当草场归一个人所有、畜群则归另一个人所有时, 租用者必然以牺牲长期的资源保护为代价来榨取短期的收益, 结果大家所知道的草场也必然退化沙化 (马杰, 2001) 。在中国草场资源属于公有财产, 所有权属于国家, 使用权属于牧民, 牧民没有积极性建设和保护草场, 而只是不断的开发草场资源, 从而造成了草场资源的退化。
2.2 约束和监督机制
当然, 公共产权制度并不是致使草场过度利用而沙化退化的单一原因。公共财产制度下, 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每一个个人就会独立自主地、自由地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权利, 那么, 土地必将被过度使用, 发生“公地悲剧”。在一些国家, 公共财产制度显示出了持续存在和良好的环境管理能力, 例如, 在美国西部和阿拉斯加的公共土地, 禁止未经授权的使用, 被很好地保护了下来。相反, 在另一些国家, 私人所有权未能很好地保证环境管理, 发生“租借耕作危害”, 使土地退化沙化。例如, 在英国,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肥沃土地上每生产一蒲式耳玉米, 就要损失两蒲式耳的土壤”。当然, 在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下, 只要有意识地进行环境管理, 如所有者在与使用者达成协议时, 有意附加一些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条件, 并且该协议切实得到执行, 那么, 土地的使用也不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化。可见, 不管是土地的公共产权制度还是土地的私有产权制度, 如果没有超前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合理的利用方式, 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 都会造成土地和草场的退化沙化 (Elinor Ostrom, 2000) 。
而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时期, 尚未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对草场资源调控与监管的有效机制, 草场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统一管理体制尚未健全, 不利于草场资源的调配、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乱占滥用草场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实行了以家庭或畜群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 但在强化牧民独立生产经营者的地位、使牧民既有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权又有保护草场资源的责任权、贯彻落实《草原法》使天然草原得到有效的保护等方面仍做的不够。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是中国草场资源退化的另一重要原因。
2.3 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实施
在中国草场管理的改革过程中, 曾实施过各种制度。其中, 由于管理者对实地具体情况的了解存在误差、缺少当地人的参与等原因, 有一些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草场资源的退化。以内蒙地区为例, 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包玉山, 2 0 0 3) :
首先, 畜群承包和草场承包的不同步性造成了草场的退化沙化。1983年, 牧区全面推行“牲畜作价, 户有户养”的生产责任制, 到1985年8月全区95%的集体牲畜已作价归户。在此基础上, 从1984年开始, 内蒙古牧区全面推行“畜草双承包”责任制, 到1985年落实草场所有权面积达5 0 3 8.4 7万公顷, 落实使用权面积3835.23万公顷。应该说草场承包和畜群承包的时间起点基本上是同步的, 但是, 在实践中, 其进程却不同步, 家畜作价归户1985年就基本结束了, 而草场承包却到2000年才基本结束 (2 0 0 0年底承包到户面积达7.9 2亿亩) 。在这期间, 草场处于无人管理的“公共草场”状态, 牧户随意使用他人草场, , 一味追求牧畜头数。其结果, 牧畜头数激增, 草场严重退化沙化。
其次,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划分草场和落实承包经营权, 从而造成了草场的严重退化沙化。 (1) 在进行草场承包时, 对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草场如何进行划分的问题, 没有进行仔细考虑和详细研究, 就对草场进行了划分。例如在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草场的划分过程中, 他们只对冬春季草场进行了划分, 对夏秋季草场没有进行划分, 并且没有划分的草场上不让牧民放牧, 这样, 牧民被承包政策强行地固定在一定的草场上, 失去了游牧的条件和游牧的自由, 其结果, 草场发生严重的退化沙化。 (2) 在进行草场承包时, 没有相关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的情况下, 匆忙地对草场进行了划分。牧民没有能力全部围栏自己所分到的草场, 国家又没有能力替牧民围栏全部草场的情况下, 对草场进行了划分, 这种划分实际上同没有进行划分没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 牧民就有一种趁机尽可能地多利用草场的心理, 一味增加牧畜头数, 使草场严重退化沙化。
再次, 草场有偿流转制度, 致使草场严重退化沙化。在实际生活中,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流转和不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流转两种。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流转, 是指由承包人将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 承包人自己完全退出承包合同关系, 由受让人取代承包人地位的状况;不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流转, 是指由承包人通过转包、出租、互换、合作入股的方式将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而承包人仍然为原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状况。草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形式, 从理论上讲也不外乎这两种。然而在牧区只存在不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流转形式, 而这种流转形式对草原最具破坏性。牧业大户可通过出租等有偿流转制度, 很容易获得畜牧业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追加基本生产资料——草原, 并能对其进行掠夺性经营。这些大户以租用和开发建设的名义长期占有贫少户草场, 进行掠夺式经营, 贫少户在将来也因无力支付牧业大户的打井等投资成本而无法收回草场。这实际上是牧业大户对贫少户草原的变相兼并。牧业大户对变相兼并草原的使用, 一般情况下不会顾及草原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问题。牧业大户还以“苏鲁克·乌格呼” (贷放畜群) 的方式利用贫少户草场。贷放畜群是指这样一种情况;牧畜多者贷给那些贫少户一只成年羊的话, 第三年贫少户就得以一倍的价值或实物偿还, 若贷给小羊羔一只, 第四年贫少户就以等于贷放成年羊的价值或实物偿还。这种形式的草场利用, 是比较隐蔽的, 只要交易双方达成一致, 一般不宜被人发现, 因而也是草场的退化沙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不改变承包经营合同主体的出租等形式的有偿流转为什么会造成草原的严重退化沙化?其原因就是哈丁所观察到的, 牧场所有权归一个人拥有、畜群则归租用者个人所有时, 租用者必然以牺牲长期的资源保护为代价来榨取短期的收益, 发生“租借放牧危害”, 使牧场退化沙化。
3. 中国草场资源管理建议
3.1 产权明晰化
一般认为产权包括所有权、隶属权、处置权、收益权、经营权、使用权或所有权、支配权、分配权等各项权力。现代产权理论认为, 产权界定清晰与否是决定市场交易及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根本条件, 在产权制度中权力与风险责任的对称又是保证监督有效的必要条件, 产权界定越清晰, 市场机制就越有效 (严旭阳, 2 0 0 3) 。
克服共有资源所造成的“公地的悲剧”的产权途径就是建立排他性的产权。但在我国, 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法律地位, 决定了所有权及其连带的收益权只能属于国家, 但其余各项权力, 如使用权、支配权、交易权仍可以有偿转让或以协议方式建立排他性的权力, 也就是说, 产权作为一种权力可以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分割。我国的有关法律也确认了这种做法, 如《矿产资源法》规定了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 制定了转让管理办法, 对矿产资源使用权的取得及其转让作出了具体规定。《土地法》规定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国家依法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对土地使用权的确认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实行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以及资源的有偿使用和转让。可以说, 我国对于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与管理机制进行改革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因此我国的草场资源可以在所有权及其连带的收益权只能属于国家的基础上, 实现其余各项权力, 如使用权、支配权、交易权等的有偿转让或以协议方式建立排他性的权力。草场资源产权作为一种权力可以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分割, 从而实现草场资源的有效使用和保护。
3.2 加强约束和监督机制
我国虽然在自然资源的使用权出让和分配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尚缺乏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法律制度或规章供工作时遵循。加强草原管理和法制建设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的重要保障。只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土地公共财产制度不仅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而且也能充分显示它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优越性, 这就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草原退化速度比承包后的草原退化速度缓慢得多的原因之一。一是要加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依靠法律来加强草原管理和保护, 严禁滥垦、滥搂、滥挖等破坏草原的行为, 加大依法处理的力度;二是要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牧民生活燃料短缺的问题, 支持和动员牧民大力营造防护林、薪炭林, 积极开辟新的燃料来源, 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的能源资源;三是加强对已退化草场的治理和管理, 对严重退化草场坚决实行封育禁牧, 同时要加强草原灭鼠、灭虫、除毒草等防治工作 (陈安国, 2 0 0 2) 。同时实行分级制裁制度, 根据违规的内容和严重性, 违反法律法规的牧民很可能受到其它牧民和政府的分级制裁 (Elinor Ostrom, 2000) 。
3.3 管理制度与当地条件保持一致
只有符合当地具体条件的管理制度, 才可能是有效的管理制度。例如在建立草畜双层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 可在详细测算地区草场总面积的基础上, 按照草场面积和牧草产量核算载畜量, 根据草场类型和放牧难易度对草场采取多种承包方式进行有偿使用。内蒙古东部草场多为三季与两季的季节营地轮换, 今后仍应保持这种季节营地轮换制度, 并且最好使夏季牧场或夏秋牧场放牧利用数年后能保持一个生长季节的休闲, 划出休闲区进行封育, 使牧草得以休养生息。同时, 应根据地形、牧草生长情况及水源条件等因素, 实行季节牧场内的划区轮牧。对天然打草场最好利用2~3年休闲1年, 实行4区3年收割1年休闲, 或者3区2年收割1年休闲。在内蒙古中西部广大的荒漠草原区, 也应坚持两季营地的牧场轮换, 利用数年后也应有一个生长季节进行休闲, 在库伦化的基础上划区轮牧 (张明铁, 2 00 3) 。制度中一些具体原则的制定应该多征求当地牧民的意见。当地牧民作为受这些管理制度影响最大的群体, 应该参与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必须建立这样的渠道和机制, 使当地的牧民和政府能够迅速沟通, 来解决牧民之间、牧民和政府之间的冲突以及由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实施所带来的问题。
4. 结语
总之, 如何对草场资源这一公共资源进行有效使用和管理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长期的超载放牧导致了中国草场资源的严重退化, 草场资源产权明晰化、加强约束和监督机制、设计与当地条件一致的管理制度是草场资源有效管理使用的基本原则。中国草场资源的产权制度改革还处于开始阶段, 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但随着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政府的日益重视以及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经验的积累, 中国草场资源的管理保护也将会日益完善。
摘要: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 中国的草场资源急剧退化。如何对草场资源这一公共资源进行有效使用和管理保护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公共池塘理论, 不合理的草场资源产权制度、不健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不符合当地条件一致的管理制度是中国草场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要实现草场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必须对草场资源进行产权明晰化、加强约束和监督机制、设计与当地条件一致的管理制度, 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
关键词:草场,公共资源,使用,管理,保护
参考文献
[1].包玉山.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的制度原因及对策建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6) :p28-32
[2].陈安国.从“公地的悲剧”看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 (8) :p128_129
[3].中译本.马杰等译.珍惜地球.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p146-166
[4].联合国粮农组织中文数据库
[5].Ostromn, E.GoverningtheCommon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0.p1-23
[6].中译本.严旭阳等译.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p1-10
8.人力资源管理使用的几个问题 篇八
【关键词】 人力资源;税收;产业升级
人力资源概念由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出,从此人事管理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这不仅仅意味着概念的转变,也标志着对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人力资源概念包含三层含义,即人+力+资源。人在这里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他能够创造产品,能够带来效益。力在这里是指有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作为一种资本在其工作单位予以积累并转化为劳动产品。资源在这里是指人力是劳动产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劳动产品是人力资源在商品中的物化。物质资源有质量等级的区别,人力资源则有素质的差异。
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积累方面和专业是否对口。
税收是国家机关凭借行政权力向纳税人无偿征收税款,其计税依据就是纳税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这里面包含三个因素:国家机关、纳税人和收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都将促进企业收入的增长、GDP的增长和国家税收的增长。
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都认为人口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亚当·斯密曾提出,增加财富的方法就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和增加从事生产的人口。用现代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源的利用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在经济生活中的投入,人力资本积累的多少将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高低。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就可以发现,我国人口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仅有4414495人。伴随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我国的GDP和国家税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1982年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414495人,当年的GDP总量为5330.5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679.5亿元;199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6124678人,当年的GDP总量为18718.3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2814.66亿元;200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5710000人,当年的GDP总量为98000.5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12660亿元。201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当年的GDP总量为397983亿元,各项国家税收为77390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
从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素质、GDP和税收三者之间出现了同步增长的现象。但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损害国家税收的增加。
人力资源如何管理和使用,在市场经济中至关重要。对高级人才的培养,国家是投入教育资金的,因此不能有效地发挥高级人才的作用,不仅仅是企业和部门的资源浪费,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浪费。
高级人才一般是指经过专业培训,精通本行业或专业业务知识,具有高学历或高级职称的专门人才。合理的使用高级人才会给本单位或部门带来高收益或避免重大损失。国家为人才的使用制定了许多详细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国家法规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人才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依然大量存在。
人才的使用在企业一般采用的是聘用制,聘用权归企业领导,低聘现象不是个别的。在政府机关实行的是任命制,降低任命时也常出现,造成了人才使用上的浪费。对利益的追求是人和组织的共同特点,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共同组成完整的利益体,三者之间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当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时,单位领导就会选择前者,这是人才使用上形成浪费的主观因素。人力资源浪费给组织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
上世纪八十年以来,改革开放政策与人口红利同时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发展,GDP高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高出日本4044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在降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0-14岁的人口是289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的人口是22245.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据人口普查公报)。未来我国劳动力人口将会持续下降,依据生产函数,产出与资本、资源、土地和有效劳动有关。我们知道,资源和土地是有限的,资本也不能无限投入,因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的下降将导致产出下降。如果维持既定的产出,就只有用知识来提高劳动效率,提高有效劳动。
有计划的实施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有利于解决因劳动力人口下降而带来的劳动力缺口问题。同时,产业升级将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化,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产品出口。但是,盲目的产业升级也容易造成劳动力过剩,会带来社会不稳的问题。因此产业升级应当有计划的逐步实施。
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
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目前有1300万无户籍人口,这些人员大部分是超生人口。根据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的要求,这些没有户籍的人口将有可能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解决这部分人的教育问题,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有利于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社会的主要特征,没有文化的人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产业升级后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会转向高素质人才,需要更多的有文化、有技能、懂管理的人才。因此,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将会使更多的受过教育的人进入市场,有利于实施产业升级政策。
运用税收杠杆作用
对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对于生产养老产品的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可以提高生产厂家的积极性。“白发经济”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在未来会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优惠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相关企业的进入,可以减轻国家和社会负担。养老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人力资源的良性预期。
要科学合理的使用高级人才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和培养人才,尤其是对高级人才的培养,不仅政治上关心,而且在业务上生活上也投入资金,高级人才在各行各业都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在对高级人才的使用上,也常常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如有的单位高级低聘,使得高级人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人才使用上的浪费,不仅是企业和单位的资源浪费,更是国家资源的浪费。由于人力资源的生产周期较长,一旦造成浪费其损失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历史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未来社会老龄化问题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会逐渐挑战这一政策。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无疑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冲击作用,影响当前的稳定局面。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从实践上看,基本上是在城市中得到了落实,按照这一政策的规定,只有双独生子女结婚的,才能被允许生育二胎。如果城市中的独生子女与农村的非独生子女结婚,也只能被允许生一胎。我国的养老体系,基本上是家庭养老,对老年人的照顾责任大多数落在子女的身上。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子女的责任异常沉重甚至无法承担。如果适当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如允许单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不仅可以缓解这一困境,而且有利于人力资源有序稳定的发展。
9.录播教室使用管理办法 篇九
为加强课堂录播系统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保障录播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一、录播教室的课程安排
1.学校层面的教研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具体上课时间和顺序。
2.个人的课程请提前3天到学校教务处申请。再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上课时间和顺序。
二、录播教室使用要求
1、教师
(1)首次使用课堂录播教室的教师,在开课前需参加对录播系统的统一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及操作方法;
(2)上课教师应提前15分钟进入录播教室,检查设备是否完好,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教务处或录播技术人员;
(3)任课教师请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教室设备;(4)使用完毕,请如实填写《录播教室使用情况表》(7)下课时请按照正常程序关闭一体机、领夹话筒和计算机等设备,并将设备放回原处,清洁讲桌、黑板;
(8)教室计算机上已经安装了教学常用软件,如果需要其它软件请提前与管理人员预约安装,未经允许,不得在
计算机上安装其它应用软件;
(9)教师的研究成果或其它重要信息请自行妥善处理,教学课件或教学资料请妥善保存,避免造成损失;
(10)请教师督查学生遵守录播教室的相关管理规定。
2、学生
(1)学生上课过程中禁止大声讨论、交流;
(2)靠近窗户的学生严禁打开窗户、严禁触碰窗帘;(3)当老师没有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不能随意站立或举手;
(4)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当保持身体直立,不能弯腰或趴在桌上回答问题;
(5)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秒以上60秒以下,避免因时间过短而产生垃圾镜头;
(6)等待学生全部坐好后,老师在讲台上点击开始录制;
(7)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必须站在讲台上,否则学生站立时不会出现特写镜头;
(8)当老师上课过程中到学生区时避免在上下讲台处长时间停留或频繁来回走动;
3、录制管理人员
(1)负责录播教室和录播控制室内软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和应急处理,保障课堂教学正常实施和录播系统的正常
工作;
(2)负责课堂教学的录像拍摄控制,包括系统启动、参数配置、音视频调节、跟踪控制等;
(3)即时在校园网络上发布在线课堂视频,确保网络直播正常进行;
三、录播教室安全制度
1.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2.录播室禁止吸烟、使用明火和违规用电、保存易燃、易爆物品。
3.要经常检查防火和用电安全情况,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4.遇有雷雨天气,管理人员务必要关闭一切设备的电源,拔掉电源插座,以确保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5.最后离开录播教室者一定要关灯,关电,关好门窗,切实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6.凡持有录播室钥匙者,必须钥匙切实保管好,不得随意乱放或借给无关人员。如发现丢失,应立即报告,并采取防范措施。
10.中小学录播教室管理使用制度 篇十
为保证录播教室设备的正常运行,现制定天祝县中小学录播教室管理使用制度:
1.录播设备属于学校专用,只能用于课堂录播使用,不得用于其它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
2.学校教师未经电教管理人员许可,不得使用计算机录播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
3.申请使用设备的教师上课前应及时登记,并严格按计算机录播教室的操作规范操作。
4、雷雨天气严禁使用计算机录播教室设备。应及时切断设备总电源,关闭设备放置处的门窗,防止雨淋或雷电造成安全事故。
5、确保录播教室整洁卫生,安全有序。设备清洁一律用软布,严禁使用酒精类溶剂擦拭设备;做到防潮、防止触电、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6.本教室由相关电教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未经允许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擅自维修相关设备。
11.资源教室使用管理制度 篇十一
摘要:多媒体电子教室是一个崭新的教育媒体,多媒体电子教学必将为传统教育教学带来挑战与革新。与传统教学而言,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电子教室 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课本已不能承载知识的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已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成为丰富知识的载体,网络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工具一种手段,所提供的是一种信息,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开发各种应用功能,满足知识更新与知识创新的目的。
同时计算机技朮的飞跃发展,作为未来建设者基地的学校,若只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也不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的掌握,电子教室(又称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的诞生使得老师能够更方便、更系统、更全面的管理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学习情况也有很好的掌握。利用电子教室(又称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时,我们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及交互控制实时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朮进行同步或异步教学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电子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运行其上的操作系统。现代的多媒体电子教室还要具备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互相沟通、辅导和控制的多媒体电子教室平台软件。有了这样的平台软件,教师就能够向学生传播图像和声音,教师能够远程控制学生机,使教学更加方便。但是,只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平台,没有教学内容,仍然不能完成教学,只有配合使用其它各种教学软件,才能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因此,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电子教室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操作系统;电子教室软件、附属配件;应用软件等。
多媒体电子教室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以及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培训,并且可用于各科教学。经验证明,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密度,而且由于符合认识规律,必然加速学习进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环境下,可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教师演示: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教师的屏幕内容,教师的所有操作都将同步显示在学生的屏幕上,完成常规教学的演示功能,并可以进行协同操作。
教师讲评:教师可以把某个学生的操作广播给其他学生看,同时教师进行操作讲评
个别指导:将学生的屏幕传至教师机上,教师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进行操作并给该学生看,完成常规教学的个别化教学。
视频广播:将教师端视频节目向学生端广播,教学与娱乐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屏幕查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屏幕轮流进行查看,以便掌握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完成常规教学的巡视功能。
学生示范:当某个学生的操作比较典型时,教师可以利用此功能让其为其他学生进行示范,使其他学生可以根据示范更好地领悟教学内容。
电子抢答:提供教师用于课堂抢答教学功能,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检验学生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不但培养了学生反映的能力,而且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锁定学生:对学生机进行锁定,此时学生机端键盘及鼠标都被锁死,学生将无法操作屏幕,同时发布锁定信息给学生机,锁定提示信息教师可选择已有备选项,也可自己输入文字。
语音广播:教师可以通过语音与学生沟通,进行语音教学。
课堂练习:给指定或全体学生发送练习,使之在学生机上运行,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下发程序:将教师端的任意格式的文件、程序和目录发送到学生端,可以在教师机和学生机间快速、方便地传递文件和目录。在程序下发完成后,将提示学生程序所在目录,以方便学生查找。
收取作业:用于教师收取学生作业,系统会把作业存放到教师机默认目录下的相应学生名称下,为方便教师查阅,教师机端将提示作业存放路径。
师生通话:通过文字、声音使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丰富课堂反馈的机制及效果。
集体讨论:由教师指定讨论主题,学生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文字、图画、声音等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为最高权限人,可以对学生的说话及画图进行允许或限制的控制。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把全体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各组自行组织讨论主题,通过文字、声音及画图等方式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把最高权限赋予各组的组长,组长来控制组员的权限,同时教师可以自由加入各组参加讨论。
除了以上一些主要功能还可以进行在线测试等,总之现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功能是越来越丰富。为了将现代技术装备转化为强大的教学能力,我们应当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多媒体电子教室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教学环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探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媒体电子教室丰富的教学功能,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及时获得学习反馈,及时控制与管理教学过程,建立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12.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亟待转型 篇十二
1政府取得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理论依据
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两大类。当国家拥有资源的所有权时,资源便成为国有资源。国有资源最大特征是“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确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46条至52条列举了矿藏、水流、土地、森林、无线电频谱等都属于国有资源。水流是重要的国有资源,水资源及其有偿使用收入的科学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政府取得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有着诸多的理论支持。
a. 产权理论。产权是人们对财产客体发生的责、权、利关系。它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水资源属于国有产权,这些权利由国家拥有,国家按照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与其他诸多国有资源一样,国家并不能对所有的水资源直接进行开发与利用,必然将其开发权转让给一些部门、单位甚至个人,并获得收益以体现国家的水资源所有权。这里,水资源有偿使用权属于物权并为私权。这种基于国有产权基础之上的水资源有偿使用权的归属认定,是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国家获得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水资源有偿使用权持有人获得开发利用经营收入。
b. 费用补偿论。国家作为水资源的所有人,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性以及“水产品”的可用性,对水资源的开发和治理负有主要的职责。在水资源开发和治理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费用,包括国家水资源开发利用投入的间接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水资源宏观管理费用等,主要由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直接劳动消耗之外的前期基础工作费用和用后补偿费用等构成。例如地下水资源耗竭需要的人工回补、另辟水源等费用;用水造成水质污染需要的治理费用等。这些成本和费用需要及时予以补偿,才能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再生得以持续。从这个角度看,水资源费是一种补偿性质的费用[1]。
c. 资源税理论。从政府宏观管理并提供公共服务视角,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之一认为水资源费属于资源税。水资源开发利用前、后所付出的附加劳动可通过直接补偿或间接补偿途径(即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得以实现。水资源费的标准不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前、后付出的劳动补偿来确定,其本质为调节经济活动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税收。为使经济个体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应将开发优等条件水资源所得的级差收益,作为水资源税由国家主体征收。这种税收既体现了属于国家所有的水资源必须实行有偿使用的原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其基本理论依据是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2]。前者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基础构成,后者则反映政府对自然条件禀赋差异的资源使用者利益的调节。
作为水资源的所有人——国家或政府,具有资源产权和相应的责任。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节约并有效使用水资源以及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管理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方面的管理成本部分是需要通过征收水资源税费来予以补偿。事实上,我国现行征收的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过低,如2011年全国共征收水资源费仅110亿元,永远不能满足水资源开发、保护支出的需要,政府需要从税收收入中以一般预算的形式特别予以安排。导致水资源补偿费收入过低的原因很多,其中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以及国有资源性收入管理制度缺位、错位等是重要的制度约束。
2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制度体系,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水资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且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也形成了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
这些弊端的外在体现是对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不能达到“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目的。在当前,与水资源有偿使用相对应的是收取一定的水资源费,它是一种国有产权收益,且是一种难以界定的水体水量的产权属性并停留在国有产权状态之中。而那些进入私有产权状态,易于界定的水堤址、水域和堤址高度差的产权属性,其国有产权收益表现为开发权有偿出让金的则被轻易地忽视了[3]。加之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制度的“试点性”和管理体制的不顺,致使水资源费仍然停留在非税收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层面,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调控水资源效率使用的功能,更难体现国家的资源所有者权益。
2.1多元征收主体,收入征缴效率低
我国《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简称《办法》)[4]规定,水资源费由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审批权限负责征收。其中,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同时,按照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批准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量分配方案调度的水资源,由调入区域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审批权限负责征收水资源费。而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的调水,水资源费的征收机关和资金分配,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办法》还同意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但委托征收必须以书面形式授权。很明显,《办法》明确规定,水资源费征收主体是水行政主管部门,但目前为数不少的省市在征管主体上还没有及时转型,致使具体规定与《办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云南省专门制定了《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水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均具有地下水管理职能。而且,在具体的征收工作上,全国各省市全部或部分委托税务部门代行水行政部门职能。尽管税务部门的征管充分保证了水资源费征收的强制性,但与国家法规中水资源费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规定相违背,关键是造成了水资源费的征收与监督管理的相互脱节。尤其是税务部门收费与水利部门征收数额的判定与监管衔接不畅,增加水资源费征管成本,并削弱监管力度,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青海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关部门代征水资源费,同级财政部门按实际征收入库数额的3%安排代征手续费,纳入当年同级财政预算,用于代征单位征收工作的必要开支[5]。这种多头化征收主体,不仅加大了主体之间的协调难度,而且削弱了法规的严肃性,并稀释了财政收入,令保护、治理水资源的目标难以实现。
2.2水资源费征收范围窄、定价标准低,难以发挥调控水资源消费功能
2010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征收水资源费101.6亿元,比2009年增加20%。这一较大幅度的增长,是在2008年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办法》的基础上,经过全体水行政及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然而,2011年,全国水资源费总额仅为110亿元,相较于上年增长非常有限。诚然,导致水资源费增长乏力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但水资源费征收范围窄、定价标准低是重要的制约。
a. 水资源费征收范围窄。水资源费征收范围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依据规定,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根据现有规范,按水源类型可以将水资源分为:地表水、地下水、矿泉水和地热水等;按用水部门分为: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发电用水、水产养殖用水等。目前,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已颁布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基本上都规定暂时缓收或不收农村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医疗单位用水以及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而必须的临时取水等的水资源费。从2010年的水资源费取水用途结构来看,自来水取水征收水资源费20.1亿元,生活自备水征收水资源费7.3亿元,工业自备水(不含火电)征收水资源费46.1亿元,农业灌溉征收水资源费0.6亿元,火电取水征收水资源费8.6亿元,水力发电取水征收水资源费18.9亿元。从水源结构来看,地表水征收水资源费50.9亿元,地下水征收水资源费47.8亿元,其他水源征收水资源费3.0亿元[6]。水资源费实际征收范围窄,使其失去增长的基础。
b.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单一。从宏观层面,水利部就水务管理制定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如实行水务管理地区水利工程水价0.009~6.0元/m3,地表水征收水资源费0.01~2.0元/m3,地下水征收水资源费0.01~4.71元/m3。这一标准成为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重要依据,并形成单一、静态趋向。全国基本做法是:对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等按水源类型(地表水、地下水、矿泉水、地热水等)的不同以不同标准来收取,按/m3收取一定的不变金额,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水质的影响。唯有少数地区,如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是按地区分类制定的。而上海、安徽、重庆等省市,仅仅按地表水和地下水分类制定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标准更为单一。现行办法没有科学、充分地考虑水资源的根本特性,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没有很好地兼顾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及公平原则。
2.3水资源费征收率低
水资源征收率低是抑制水资源费增长的又一因素。2011年8月1日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6个省区的4个省级、10个市级和20个县级水利、环保、建设等主管部门或自来水公司等代征单位欠征水资源费2.16亿元、污水处理费3 581.90万元、垃圾处理费57.35万元、排污费81.76万元;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的256家企事业单位欠缴水资源费2.16亿元、污水处理费1 926.60万元、垃圾处理费9 099.95万元、排污费2.06亿元[7]。拖欠水资源费成为常态令实际征收情况欠佳,大部分省份的征收率都低于70%。以湖南省为例,2010年省级水资源费实收率70%左右,市县级实收率45%;而辽宁省2010年水资源费收取率为35%,自来水公司水资源费收取率仅为18%[5]。主要原因表现在:①部分用水单位的水资源有偿使用意识不强,多数停留在免费用水的意识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意识尤为明显。在法规面前,一些单位语言承诺缴纳水资源费,但行动上表现迟缓,以拖欠手段达到不缴的目的。②地方政府的蓄意干预。由于我国现行非税收入管理存在诸多的不规范,水资源费收入在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还处于变化之中,出于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减免水资源费成了部分地方政府的激励工具,如减免自来水公司的水资源费以缓解其经营状况并减轻水价上调的压力,以及对“三资”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的水资源费减免,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竞争工具,得到充分地使用,继而影响水资源费的全额征收。③水行政主管部门征管支持力不足。现行水资源费征收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水资源费的征收行为,但对拒交、欠交水资源费的单位缺乏采取依法强制征收措施的能力,尤其是对公共部门的欠缴单位,强制执行的阻力会更大。
2.4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不规范
《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水资源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其中,中央分成的水资源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分成的水资源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第二十一条规定,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水资源费管理存在诸多的不合规的地方。据审计署2011年8月的审计,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4个省区的1个省级、5个市级、1个县级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将水资源费4 972.95万元上缴中央财政;甘肃、宁夏、陕西、山西4个省区的5个市级财政部门或代征单位未将水资源费1 303.14万元、污水处理费2 100.43万元、排污费306.35万元纳入预算管理[7]。而财政部驻云南专员办对云南省水利厅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情况检查后发现,存在三大违规问题:一是应征未征、漏征水资源费,且征收方式不符合相关规定,没有实地核查取水量(发电量);二是在缴库环节存在问题,如没有按规定就地缴入各级国库,而是缴入本级财政局的预算外专户,没有按照规定比例缴入各级国库(中央、省、市、县级的分成比例为1∶3∶2∶4),以及自设过渡户,没有及时就地入库等;三是各级征收机关与财政、国库部门未建立对账机制等。可见,我国省级以下水资源费分成比例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水资源费分成比例没能充分考虑地方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管理水平等具体情况,导致地方水资源管理经费短缺。
3加强对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表明,我国对水资源进行严格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方面资金目前还存在较大缺口,因此必须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其中严格执行国家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保证水资源费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水资源费使用效益,显得异常重要。水资源有偿使用是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目标的重要经济手段。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充分发挥水资源费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中的经济调节作用,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制度必须转型。
3.1强化征管,提高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水平
我国目前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普遍较低,征收范围较窄,不同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各类水资源之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差异较大,相关规章制度缺失,规范性不强,导致水资源有偿使用所应发挥的效力弱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强化管理:
a. 统一水资源费征收主体。现行水资源费征收主体的多头化与水资源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不无关系。而流域管理机构是“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是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因而难以承担水资源费的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因此,可以将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权完全配置给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实现水资源费征收主体的统一,克服征管混乱,职责不清的管理弊端。
b. 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在《办法》规定范围足额征收水资源费的基础上,研究对水产养殖业、农业灌溉用水等开征水资源费,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促进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
c. 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实行水资源费标准差异化管理。建议分地区、水源、行业三个维度制定不同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地区分为缺乏、一般、富余三个层次。来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按取水用途原则上分为农业、工商业、生活和自来水厂、水力发电取用水、其他取用水;地下水按取水用途原则上可分为农业、工商业、生活和自来水厂、其他取用等。对三个维度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征收标准。
3.2将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纳入公共财政体系
基于国有资源的公共属性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将其纳入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既符合公平原则又满足效率配置资源的需要。在资源是国家所有的这一法理基础上,资源税属于中央税收,但实施过程中基本被地方所拥有,撇开中央和地方是否存在博弈均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源管理权限及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的模糊。更为模糊的是,现行的资源税征收对象没有涵盖所有的资源,尤其对水资源主要征收水资源费,也即在资源的财政管理上,采取税费并存、差别征收的管理模式,这为国有资源及其收入的公共化管理带来诸多障碍。在水资源短缺并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下,对水资源性资产实施公共管理显得重要而迫切,但前提是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①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关于水资源性资产的管理权限范围,规范水资源性资产的收益权及其支出的责任,将国民收入分配与培植财源、科学财政投融资、防止水资源性资产收益流失以及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融入一个综合体系之中。②实行资源性资产预算管理。基于现行国有资源被部门分割占有的现实,将资源性资产纳入部门预算比较可行,且制定将资源性资产收入一定比例用于资源补偿、综合开发利用的规范,彻底改变对资源巧取豪夺的毁灭性利用状况。③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在资源性资产收支适用预算法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尽管我国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规基本处于隔离状态。即使是针对水资源费管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之间也存在彼此不甚协调的地方,没有形成综合开发和全面保护资源的效果,更没有设立统一的资源性资产收益分配规范。
3.3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培育和发展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水资源的再生性和资产的变动性,使得水资源投入具有明显的外部性,这或许是地方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上重收入轻投入的原因之一。而资源都是取之有度的,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政府需要在战略层面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并完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拓宽投资渠道,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工作经费,纳入政府经常性预算项目,保证水资源管理的正常投入。同时,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区的治理工作,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二是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工作。国外的实践表明,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等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非常有效的。政府部门要积极研究并创设创新体制机制,降低私人资本进入门槛,留出足够的资本盈利空间,通过私人资本来促进水资源配置优化并提高水资源使用收入。三是进一步调整中央和地方关于水资源费的分层比例,加大中央财政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支持力度。基于水资源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中央政府加大对水资源的投入符合公平和效率原则。尤其是中央政府投入与大幅度增加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规模、落实水利建设金融支持等政策更为契合,这必然要求增加中央政府在水资源费中的分成比例,稳步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投入机制改革。
3.4加快水资源税费改革,充分体现水资源的国家所有者权益
我国对矿产资源采取征收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并重的模式,但因矿产资源补偿费与资源税存在征收目的混淆、重复征收的弊端,且矿产资源补偿费已经被边缘化,造成国家财产收益大量流失[8]。因补偿费率偏低,仅开采煤炭一年造成国家资源收益损失高达1 000亿元。加之补偿费征收实际入库率低,近10年来补偿费占矿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4%~0.63%。再者,地方区域性“收费”政策稀释了国家资源所有者权益。如2007—2010年期间,云南省征收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达27.25亿元,是补偿费4.27亿元的6倍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国家的所有者权益。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以及遵循国际惯例,对国有资源应采取开征资源税和权益金并重的做法。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资源税,但资源税应结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进行综合改革,实现统一考虑企业税负、调剂企业的利润水平的宏观目标。而水资源现在还没有进入资源税征收范围,因而也就形成了水资源非资源的认识错觉。从统一资源管理和强化国有资源所有者权益视角,应尽快将水资源纳入征收资源税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同时征收反映水资源所有人权益的其他项目的税费,可考虑将现行的水资源费改为征收权益金,并与资源税的职能相区分,充分体现国家的财产权,在分配使用上体现公共收益全民共享,建立和完善资源收益全民共享机制。
摘要:通过对产权理论、费用补偿论和资源税理论等探讨,揭示政府取得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理论依据。针对水资源费的征收主体、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征收率和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使用情况,分析我国现行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探讨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下,实现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转型,旨在为建立并完善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规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水资源费,公共财政,水资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邓锋,石吉金,姚舜禹,等.国土资源管理改革的总体趋势与若干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5):30-32.
[2]胡建.资源性国有资产之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发展,2009(1):18-21.
[3]高登奎,沈满洪.水能资源产权租金的必然分解形式:开发权出让金和水资源费[J].云南社会科学,2010(1):74-79.
[4]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印发《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8]79号)[EB/OL].[2009-01-01].http://baike.baidu.com/view/6708883.htm.
[5]水资源税(费)政策研究课题组.中国水资源费政策的现状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财政研究,2010(12):37-44.
[6]水利部水资源司.《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宣讲材料[R].北京:水利部水资源司,20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结果(审计署审计公告2011年第36号)[EB/OL].[2011-08-01].http://china.cnr.cn/ygxw/201108/t20110801-508310121.shtml.
【资源教室使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资源教室文献梳理10-19
劳技教室日常管理使用制度10-12
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11-17
录播教室管理使用规章制度10-09
多功能教室使用管理制度10-19
电教室使用规章制度12-04
镇金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方案01-21
计算机教室使用管理规章制度09-25
多功能室(多媒体教室)使用制度06-15
光盘教室使用计划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