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2024-08-25

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共11篇)

1.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篇一

学习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71、72、74页。

学习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法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

学生活动单

教师导学案

课前活动单:

1.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推导过程;

以及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还有小数乘法及分数除法的计算过程。

2.了解什么是球赛中的“单场淘汰制”?

3.认真预习课本第71、72、74页,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一:

1.比较例1中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画一画,想一想)

2.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3.独立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

4.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课件展示)。

课堂活动二:

1.小组讨论: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作好记录,看哪个小组回顾得多)

课堂活动三:

1.小组讨论:计算1/2+1/4+1/8+1/16=?

2.试一试:

1/2+1/4+1/8+1/16+1/32+1/64+1/128=?

3.练习十四第1题。

(思考:如果不画图,有更好的转化方法吗?)

4.练习十四第2题。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想到转化的方法的,以及分别是怎样转化的?要求说清旋转、平移的路径)

5.练习十四第3题。

(二人上黑板板演,全班齐练)

一.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名言)什么是解题?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前苏联数学家c.a.雅洁卡娅

二、活动导学

(活动一)体会转化含义

1.巡视学生的比较方法。

2.课件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

3.指出数方格的方法不方便,不准确。

4.课件展示3、4.5.小结。

(活动二)感受转化价值

1.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时课件演示。

3.小结转化的价值。

(活动三)运用转化策略

1.课件演示,重点引导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出“1”、空白部分的1/16与算式和的关系。

2.在1、2后小结,利用画图就可以更加灵活的转化。

3.引导思考要淘汰多少支球队,就是要比赛多少场。

4.课件着重演示第3小题的转化方法。

5.课件着重演示第2小题。

三、引导学生自主小结

借助图形的变化转化,转变思维角度转化,总之要灵活地转化。

2.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篇二

一、导学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自主学习”.只有经历了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才能生成“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才能有针对性.

而自主学习,学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在课程学习时,教师加以引导和培养.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课本阅读,进行思考性、内化性的预先学习或预习,也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那些思考点、疑难点,如果没有学案的引导,也会让学生“一头雾水”,学生的合作学习无法可依,没有切入点而事必流于形式,而合作学习也就成为表面热闹、走形式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没有“实效”,更无法企及“高效”.所以合作学习要有“章”可依,这个“章”就是“导学案”.

导学案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落实性”上,当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了知识的增长点时,知识的掌握充其量只是停留在明白上,学生只是有了学习体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但具备基础知识、基本体验,还要形成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以习题为载体,加以强化和迁移训练.导学案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要学生从“君子动口”转向“君子也动手”,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了落实知识、训练技能的作用.

二、导学案编制应具有适量性

由于学生各科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课程改革不赞成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所以导学案内容和量的设置不宜过难和过多,内容应围绕课本设置,尽量当堂课完成课时内容,以给有提高需要的学生留出拓展空间和新课预习的时间.同时,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要克服原有的“题海战术”,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精简题目,进行分层次地布置,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改正,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优秀的作业成果.这样,学生在教师肯定性的鼓励和表扬下克服消极的学习情绪,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导学案编制应遵循的原则

1.知识要点化;

2.要点习题化;

3.习题典型化;

4.典型习题达标化;

5.方法结合“多层学习”、“分层指导”;

6.内容设置体现低起点、小步子、勤活动、快反馈.

四、典型案例点评

1.《2.6实数(1)导学案》(作者王洁,内容略)导学案的编制,不但突出了知识要点化、要点习题化、习题典型化,还体现了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等特点,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环节中导学案“导”的作用,更可贵的是,学案中突出体现了分层要求、分层指导.

2.《3.4分式方程(2)》(作者林霭琴,内容略)的导学案中,设置了“阅读思考”环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点,并提出问题:1.什么是方程的增根?为什么会产生增根?2.解分式方程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学案突出了分层达标,也体现了典型习题达标化.

3.《1.7平方差公式(1)》(作者宋红霞,内容略)导学案编制过程中,对教材加以整合,突出体现了将知识要点化、要点习题化、习题典型化,并且体现小步子、勤活动、快反馈等原则.

上述导学案都基本体现了学案编制的原则,突出落实,体现达标,追求成效且环节鲜明,积极引导学生独立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45分钟易于操作.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点设置不够,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仍需要互补.

综上所述,导学案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当前形势下适应教育改革要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当前课堂教学所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构建高效课堂.

3.中国石拱桥导学案及其作业练习 篇三

1.洨河 ( ) A.jiāo B.xiáo

2.长虹饮涧( ) A.jiàn B.jiān

3.张鷟 ( ) A.zhuó B.zú

4.桥墩 ( ) A.duēn B.dūn

5.惟妙惟肖( ) A.xiāo B.xiào

6.匀称 ( ) A.chèn B.chèng

7.河水暴涨( ) A.zhǎng B.zhàng

8.双曲拱桥( ) A.qǔ B.qū

二、选出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A.河堤(dī) B.石拱桥(gǒng)

C.记载(zài) D.石砌(qì)

答( )

2.A.和谐(xié) B.残损(xuěn)

C.陡坡(dǒu) D.推崇(chǒng)

答( )

3.A.智慧(hùi) B.称赞(chēng)

C.拱圈(quān) D.悠久(yōu)

答( )

4.A.不朽(xiǔ) B.几乎(jī)

C.倾听(qǐng) D.雕刻(diāo)

答( )

三、按拼音写出汉字。

古pǔ shèng 景

hú 形 巧妙jué 伦

卢沟xiǎo 月 jiù 地取材

cǎi 虹 yì 想不到

wò 虹 chū 月出云

四、给词语中加黑的字选择恰当的义项,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胜景( )

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 C.承受 D.优美的

2.惟妙惟肖( )

A.相似 B.肖像

3.意想不到( )

A.意思 B.心愿 C.料想

4.就地取材( )

A.趁着 B.只 C.靠近

5.巧妙绝伦( )

A.条理 B.同类 C.人伦

五、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在江河上,发挥交通作用。(横跨、雄跨、横架)

2.赵州桥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 。(姿态、规模、雄姿)3.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 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 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 ”。(称赞、推崇;欣赏、观赏;景色、奇观)

4.石拱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 。(建筑、杰作、工程)

六、指出下边的句子中哪些是主谓句,哪些是非主谓句,将它们的序号分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1.不要掉队呀!

2.这本书多少钱?

3.快看,有人家了。

4.人都到哪里去了!

5.不知道!

6.他觉得浑身轻松了。

7.我们顶着天啦!

8.好大的山呵!

9.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

10.我的老天爷!

主谓句

非主谓句

七、下边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写在括号中。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

2.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

3.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

4.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

5.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

6.在那里,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

7.赵州桥上的石栏石雕刻得古朴美观。( )

8.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

八、下列句子的成分都已用不同符号标出来,每组中有一句是错误的,请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A.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

D.(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答( )

2.A.赵州桥‖[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B.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

C.(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

D.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

答( )

3.A.两旁‖有石拦石柱。

B.“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

C.(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D.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答( )

4.A.树叶儿‖绿得发亮。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C.[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

D.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增加实验的可见度,配合演示实验采用CAI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把实验及人造卫星的运动由动变静、由小变大、由快变慢,使知识的传授具有鲜明的表现性,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更有利于分析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转化。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尤其体现在让学生分析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

之后让学生进行了集体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会发现自由释放的皮球反弹时的高度会越来越低,还有自由下落的滚摆、荡秋千如果不继续用力高度都会越来越低,最终停止。这是为什么呢?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

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初步了解了有关机械能的知识。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课堂也是这样,本节课还是未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的参与课堂。我也正在为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和积极主动的思考进行努力的探索。但多媒体在本节课所起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恰当、有效、适时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能事半功倍。

5.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篇五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2 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学习重点】

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原理,铝与氧气的反应。

【学习难点】

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原理,钠与其他非金属的反应,铝与氧气的反应。【学法指导】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学习。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好探究实验。【预备知识】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思考与交流】

一、金属的通性

1、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_________性,易____________,易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等.2化学性质

⑴、画出Na Mg 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其结构特点,判断它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为什么?

⑵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电子,因而常作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表现为:易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大多数能与水反应;大多数能与酸反应,部分能与盐溶液反应。

【阅读分析】课本P46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分别写出四幅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3.4.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

【思考与讨论】指出反应中的1、2、氧化剂和还原剂。将3、4的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归纳: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有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通常能与

2、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三)钠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Na+Cl2==2NaCl 2Na + S == Na2S

课堂检测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

B、钠受热后能够着火燃烧 C、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能自燃

D、钠在氧气中燃烧更为激烈

2、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大多数金属通性的是:()A、有银白色光泽 B、有延展性

C、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D、有很高的熔点和硬度

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钠在燃烧前先熔化 ②在空气燃烧有黄色火花四射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只有⑤ B、只有①

C、①④⑤ D、②③

4、铝制品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主要是因为:()

A、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铝在常温时与氧气不反应

C、铝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 D、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5、关于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的金属,硬度很大。

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镁铝表面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的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B、未打磨的铝箔因表面有氧化膜,因此在空气中加热后不能燃烧,若将氧化膜去除后再加热,则可在空气中燃烧

C、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铝原子能失去三个电子,而钠原子只能失去一个电子,所以铝的还原性比钠强

D、因铜是不活泼金属,故即使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会被腐蚀。[收获与反思] 课后作业

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A.Na2O B.NaOH

C.Na2CO3

D.NaCl 2、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不能与氧气反应 B.各种金属在高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D.各种金属都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3、金属钠引起的火灾,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或方法灭火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水

D.细沙

4、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5.为适应火车提速,我国一些铁路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如下反应来焊接钢轨间的缝隙:2Al + Fe2O3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6.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铜”,这里的“曾青”就是铜的化合物(如硫酸铜)。在宋朝利用这个反应冶铜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规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7.(1)实验室的废酸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是因为。

(2)工人师傅在切割钢板时常用硫酸铜划线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

Al2O3 + 2Fe。有关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

示)

8、镁、铁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用途。如: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6.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3.了解环境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4.提高小说阅读的能力。

一、知识链接

1.《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续作高鹗。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2.曹雪芹:(约1724-约1764),祖籍辽阳(后迁沈阳)。满族正白旗包衣,名,字梦阮,号雪芹,花圃,芹溪。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稿子。

3.脂砚斋:《红楼梦》早期抄本的一个批语作者。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被称为“脂评”或“脂批”,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但脂砚斋其人是谁,与《红楼梦》作者是什么关系,迄今未形成一致看法。

4.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牌本学、探佚学、脂学,即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红学流派有评点派、评论派、题咏派、索隐派、考证派等。

5.红学家及作品:鲁迅《红楼梦》杂谈,胡适《红楼梦》考证,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红楼梦魇》,李希凡《红楼梦评论集》,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俞平白《红楼梦研究》。

二、基础演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阜(    )盛    敕(    )造    紫檀(    )    鬓(   )角斟(    )茶    呜咽(    )    癞(    )头    宫绦(    )盘螭(    )    璎(    )珞    裉(    )袄    贾琏(    )携(    )手    嫡(    )亲    丫鬟(    )  金V彝(    )錾(    )银    内帏(    )    进羹(    )  美人觚(    )懵(    )懂    _(    )视    皮囊(    )   蹙(    )眉杜撰(    )    钗钏(    )    盥(    )沐  攒(   )珠髻敛声屏(    )气    匙(    )箸(    )    漱(    )盂(    )绾(    )    纨(    )F(    )    I(    )烟眉

三、小组研习

1.画一幅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

2.找出并分析分析本文的环境描写,说说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

3.黛玉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也是本文的线索人物,通过黛玉的眼睛本文依次写了哪些主要人物?详细集中描写的又是哪些人物?本文在人物出场安排与描写人物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4.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别?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好处?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5.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贾宝玉?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归纳你对贾宝玉的看法。

6.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林黛玉,你认为林黛玉是个怎样的女性?

四、课后拓展

你读了《红楼梦》吗?就其中的某个人或某几个或某类人谈谈你的看法。在随笔本上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7.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篇七

【学习目标】

1、了解“乐府双璧”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低位

2、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

3、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归纳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及古今异义词

2、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

3、体会本文起兴、多用铺陈和善用比喻的民歌特点

【学习难点】

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的把握需要体会焦、刘二人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表现,注意揣摩焦刘二人的心理。

【学法指导】

分组讨论

【知识链接】

汉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并序)》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共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学习过程】

夯实基础

1、字音

俜(pīng)襦(rú)拊(fú)鹄(hú)幡(fān)踯躅(zhí zhú)槌(chuí)萦绕(yíng)主簿(bù)窈窕(yǎo tiǎo)婀娜(ē núo)

2、字形

(罄磐)石儿今日(冥冥暝暝)主(簿薄)

3、实词

(1)谢(2)适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①始适还家门(出嫁)②阿母谢媒人(谢绝)②处分适兄意(依照)

③适得府君书(刚才)

③多谢后世人(告诉)④ 适彼乐土(到、去)

(3)为(4)故

①为仲卿母所迁(被)①大人故嫌迟(仍旧)

②为诗云尔(作、写)②故遣来贵门(特意)

③非为织作迟(是)③知是故人来(旧、老)

④君家妇难为(做)④故作不良计(故意)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

⑥始尔未为久(算是、算作)⑦慎勿为妇死(为了)

(5)举(6)令

①举言谓新妇(张开①便言多令才(美好)

②举手拍马鞍(拾起)②岂合令郎君(敬辞,你的③莫令事不举(成功)③莫令事不举(使、让

④举手长劳劳(举起)

(7)见

①相见常日稀(见面)

②君既若见录(我)

③渐见愁剪破(被)

④府吏见丁宁(我)

4、虚词

(1)相(2)尔

①及时相遣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①始尔未为久(语气助词

②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②诺诺复尔尔(如此如此

③还必相迎取(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③君尔妾亦然(代词,这样

④久久莫相忘(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④ 作计乃尔立(代词,这样

⑤好自相扶将(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⑤尔来四万八千岁(代词,那

⑥誓天不相负(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⑥尔与尔三矢(代词,你

⑦登即相许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

⑧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

⑨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

⑩无物以相之(动词,辅佐)

5、词类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

昼夜勤作息(昼夜,名词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

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煎熬)

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

理实如兄言(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

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仕宦于台阁(仕宦,名词作动词,做官)

窈窕艳城郭(艳,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

戒之慎勿忘(戒,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6、通假字

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

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

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7、古今异义

妾不堪驱使(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

共事二三年(共事,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

何乃太区区(区区,古义:愚拙、凡庸;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汝岂得自由(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和限制)

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和同情)

本自无教训(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知识)

感君区区怀(区区,古义:真挚情谊;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义: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的书信)

承籍有宦官(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

处分适兄意(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

便利此月内(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

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

生人作死别(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的人)

奄奄黄昏后(奄奄,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义:连接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多谢后世人(多谢,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

8、文言句式

1、为仲卿母所遣

句式特点:(被动句)

翻译: 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

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句式特点:(判断句)

翻译: 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

3、何言复来还

句式特点:(宾语前置句)

翻译: 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

4、仕宦于台阁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

翻译: 在大官府中任官

5、徘徊庭树下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

翻译:在庭院的树下徘徊

6、渐见愁剪迫

句式特点:(被动句)

翻译:渐渐被忧愁煎熬压迫文本探究

1、通读全文,探讨本诗的线索,划分情节结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序幕孔雀东南飞开端诉说隐衷发展遭遣盟誓

再发展被迫允婚结局、高潮践约同归尾声鸳鸯和鸣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

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清洁推向高潮。

2、分组探讨刘兰芝、焦仲卿、刘兄、焦母的形象特点。刘兰芝:年轻貌美、多才多艺、勤劳能干、坚强自重、忠于爱情、外柔内刚、识礼仪、有教养焦仲卿:忠于爱情、善良孝顺、软弱无能刘兄:见利忘义、尖酸刻薄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

3、探讨本诗的艺术手法

(1)本诗开头两句游离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2)第二段从12说道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琐碎?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 简练而又层次,意在强调刘兰芝从

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4、导致刘兰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封建家长制下的逼迫。这是传统的观点。刘兰芝的悲剧首先是一个时代的社会

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观点二:焦母的“恋子情节”。从文中可推知,焦仲卿父亲去世较早,焦母一手把儿子拉扯成人。长年的生活磨难,使得他练就了铁一样的手腕;多年的相依为命,使她对儿子有一种特殊的依赖。所以,她不甘心自己儿子渐渐离他远去,不恩能够忍受儿子对她只言片语的反抗。在这种情形下,美丽贤惠的兰芝是她眼中祸害的根源。观点三:仲卿的懦弱。仲卿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面对衷爱的妻子和敬爱的母亲,太难取舍。他尊敬他母亲,除了遣归兰芝以外的事,他都能迁就他母亲。然而,无论怎样坚持,兰芝终被遣归,他是在无能为力,又不能喝母亲断绝关系。他是善良的,也是无奈的,从而在行动上也表现为某种懦弱。观点四:兰芝是美丽、贤良的。她的最大的“不孝”是没有给焦家留有后代。对焦母而

言,有什么比为焦家留有一个后代更为迫切的呢?

8.《陈情表》导学案 篇八

课题:《陈情表》主备:朱道宝审核:张方德时间:2011-8-16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学重点:

1、学会鉴赏诗句;

2、理解诗歌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教学方法:师预设,生讨论,师生总结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想:

在诗歌新授课中,我们不能做成高三的考点复习,因为学生没有对诗歌欣赏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做题时下笔如有神的质的飞跃。所以,在本诗的教学中,我一是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二是注意把高考考点渗透到讲课中来,注重方法的传授。教学流程:

一、导学

1、导入

以杜甫晚年的图象导入(多媒体展示)

配以说明:杜甫才华横溢,却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晚年要靠朋友接济生活,最后甚至以船为家,四处漂泊。“自古文章憎命达”,正因为如此,杜甫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民间,关注自己的内心。写出了“光焰万丈长”的诗歌。

2、解题

①从“旅”中,你能读出什么?

“旅”有“旅居”的意思。引出诗歌的写作背景,见诗下的注释

②“夜”和诗中的哪些诗句对应?

与“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对应。③“书怀”和那些诗句对应?

与“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对应。

3、整体感知

(生对照诗下的注释,说出诗歌的大义。如遇不懂的,提出,师生讨论解决。最后,老师给出诗句的参考译文。)

(多媒体展示)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质疑讨论(多媒体展示)

1、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颈联如何理解?

3、赏析尾联。

三、反馈矫正

(对1、3两个问题,请生板演,对照多媒体展示的参考答案给生打分,集体讨论这一题型的答题方法。)

1、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

星空低垂,愈显得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颔联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氛围。作者用阔大之景反衬出自己的孤苦伶仃的形象,表达出凄苦之情。(先描摹画面,再给出意境)

2、颈联用了反问的语气,若改为陈述句就是:名声不应该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只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辞职。其言外意为:名声应该因为大济天下而显著,做官不应该因为被排挤而被辞。委婉的写出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3、尾联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且用广阔天地衬托沙鸥,更突出沙鸥的孤独,也表达了自己的漂泊无依的凄苦之情。(判断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对这手法加以阐述;给出表达效果)

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展示)阅读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孤 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的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赏析第二联或第四联。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密所处的时代,体会文章融情于事的陈情技巧和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难点)

2、熟读背诵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古汉语句式等语言知识。(重点)

【学习时数】三课时。【课前练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行()年四岁祚()薄应()门之童床蓐()陨()首猥()以微贱拔擢()日笃()责臣逋()慢 宠命优渥()庶刘侥()幸 终鲜()兄弟期功强()近岂敢盘桓()

2、本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识记下列词语。

(1)孤苦伶仃:(2)茕茕孑立:(3)形影相吊:(4)日薄西山:(5)气息奄奄:(6)人命危浅:(7)朝不虑夕:(8)皇天后土:

3、理解文中重要的字词含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夙:早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背:)门衰柞薄,晚有儿息。(薄:息:)寻蒙国思,除臣洗马。(寻:除:)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希冀:)听臣徽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卒:)

4、注意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

则告诉不许(告诉:;不许:)至于成立(成立 :)九岁不行(不行:)臣之辛苦(辛苦:)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臣以供养无主(无主:)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简介背景: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李密(224-287),西晋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为人刚正,颇有文名。曾出仕蜀汉,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陈情表》固辞。后刘氏死,方入京任太子洗马,出为温县令,官至汉中太守。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意思。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苦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古文观止》评:“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②陈什么情?自尔悲恻动人。”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语讲解,初步疏通课文。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3、指导背诵——第一段示例:

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第三段示例:

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

希冀!】

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

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回答问题,初解课文: ①向谁陈情?

③怎样说服晋武帝并且不引起怀疑而遭杀身之祸呢?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解说:李密在西晋建立前,曾在蜀国做官。作为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征召,四次拒绝,很容易使晋武帝产生疑忌,会以为李密怀念蜀汉,不满新朝,而这可是一种违抗圣命大逆不道的行为。在逼迫甚急的情况下,李密上表陈述情由,叙述自己不幸的身世,说明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动之,也许阴险多疑的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但是难以持久——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所以李密必须喻之以孝道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④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会怀疑李密是以孝为借口来矜守名节。李密以“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等语打消晋武帝的猜疑。

第二课时

三、赏析语言。

轻声朗读课文,把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然后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四字骈句

对偶句式

比喻句

示例讲解: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令人动容。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自己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自比犬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四、拓展思考: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对调一下,好不好?

【课后练习】

1、指出对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做状语,像孑孓一样)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C、历职郎署(职,名词做动词用,任职)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做动词用,远离)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急于星火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谨拜表以闻

(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5)则告诉不许(6)少仕伪朝

3、解释下列多音字

⑴ 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③听臣微志(《陈情表》)④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⑤童微伺其睡(柳宗元《童区寄传》)⑵ 息

①宋将军屏息观之(魏禧《大铁椎传》)②武气绝,半 日复息(班固《汉书》)③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④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战国 策.触龙说赵太后》)⑤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⑥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⑦陈涉太息曰(司马迁 《史记》)

⑶ 期

①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②良马列期乎千里(《吕氏春秋•察今》)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④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全祖望《梅花岭记》)

4、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9.导学案使用 篇九

讲”最易,“教”则难,“导学”才见真功夫,导学案是教师为进行课堂教学而编写的“导学、导讲、导练、导思”的教学媒体,不是教师教案的翻版,也不是练习加指导。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的优势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被教师所认同:

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或者是记忆,或者是思考问题,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通过导学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课前,教师认真编写导学案,包括【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四部分内容。精心筛选习题。导学案当堂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阅读教材。通过导学案学生知道自己应该记住的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去记,在导学案上都有明确的语言提示;

【自主学习】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面面俱到地去讲解题纲,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学生通过课本完全能掌握的,教师根本就不用浪费时间去讲;对于重点知识和学生反应有一定困惑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边检查边强调,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去自主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小组比拼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给予奖罚(加分或扣分)

【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到讲台上自我展示,小组和小组之间或者补充问题,或者以记者或者其它身份提出新问题,或者另辟新径以解说员身份重新解说问题,教师适时点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是关于能力培养问题。

【学以致用】完成绩优学案达标测评,(并小组之间互相批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让激情、热情、感动、震撼、期望和信任洋溢于课堂)。在课堂中教师采用的形式是尽量少集体提问,多个别提问,多让学生动笔写,少口头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有点紧迫感,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和大面积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每节课上学生至少动笔写两次,教师当堂反馈给不合格的学生,并加强个别辅导。

课后,让学生每天拿出至少5分钟的时间,对照题纲回顾当天学过的内容,并写好【本课小结】【学生体会】,通过【本课小结】【学生体会】使学生“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10.政治导学案 篇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方法: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后点拨、引导: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将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进行比较后才产生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

2、板书:人们心目中的公平,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3、活动:不同人眼中的“公平”。

如:法学家——公平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物理学家——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体育老师——公平就是反兴奋剂。消费者——公平就是不缺斤短两。„„

结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4、活动:畅所欲言。

(1)某地方政府每年重奖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2)某银行在招聘职员时规定了身高条件(3)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4)国家规定:对外地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

请回答:以上事件中哪些体现公平?谈谈公平对个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略。公平的作用见书上P102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协进课堂模式思品教案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情境3:秦雯参加学校征文比赛,满以为自己会获奖,没想到榜上无名。她看了那些获奖的文章,很不以为然,觉得评选不公平。

思考: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他们该如何面对? 小组讨论:略。

教学目的:通过这次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协进课堂模式思品教案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学生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目的: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2、词汇游戏: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如:天理、公正、见义勇为„„ 学生回答:略。

3、案例分析:投影蒋庆及其事迹。讨论:蒋庆的哪些做法表现了正义?

提到“正义”,你还会想到哪些人和事?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回归课本:P109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协进课堂模式思品教案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2)吴敏得到保送名额是不遵守规则和程序的非正义行为,是可耻行为。她这样做不仅损害了别人的权利和机会,也会使自己今后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危害整个社会,败坏社会风气。

2、辨别分析:辨别以下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遵守社会规则和制度是个人道德素质问题,与维护正义无关。

提示:规则和程序反对歧视,不允许特权。

参考答案: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制度和规则,就是在维护正义。遵守制度和规则,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也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正义感,能否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3、案例分析:见教材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教学反思:

11.机械能及其转化导学案 篇十一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 “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自学导学:自学导学的设计,要使教材内容问题化、具体化,具有引导性、兴趣性、启发性、可操作性。预习导学在量上要适当,预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要有对自学情况的检查方法、反馈信息等,为后面精讲提供问题依据。

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着重“导思路、导方法、导能力”,并且要紧扣教材,重点突出,利于突破难点。也要预设问题,问题就来源于自学中没有理解的知识,同时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

4、课内训练检测:要体现教学重点,扣紧课标,做到精选、精练。训练内容要以培养双基为重点,设计要有层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有训练检测方法、训练检测情况反馈方式,并依据反馈信息做好纠错,加深知识的理解。

5、课后拓展延伸:这一部分要立足于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拓展延伸题可以利用自习时间完成或留作家庭作业,第二天上交。拓展延伸内容要重视预设生成而未达到理想效果的内容。同时,还要有方法的梳理、思想和思维的发展。

6、教后记: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评价,便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要认真撰写教后记,便于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这部分内容可以记在《研修手册》上,也可记在《活页教案》上。

学后记:学生通过撰写学后记,达到思考学习过程,总结本课学习的规律和方法的目的,教师对此要严格要求、认真批阅。

五、导学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1、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及检测方法。

5、注意“教学合一”,注重学生的学习。

6、《导学案》一定要明显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内容。

六、“导学案”需要新的备课模式: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操作: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集体备课,修订草稿,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导学案→交主管领导或备课组的把关教师审定→制成正式文本

备课要求:

主备教师(导学案编制者)认真阐述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以及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且阐述每堂课的大致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如何突破重点、难点,设计编制讲学稿等。

主备老师发言后,每个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研究重点难点及对策,最后形成统一的师生共用的导学案。

七、“导学案”的使用:

1、对学生的要求:学生提前一天拿到导学案→按导学案要求及指导自学课本→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课堂学习时可以在导学案空白处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导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八、“导学案”课堂环节: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环节。

“导学案”课堂应做到“七放手”:

1、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

2、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3、重点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4、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

5、结论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并表述。

6、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7、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导学案”课堂可分为四块:

学生自学----小组探究----教师讲解----当堂训练。

1、学生自学,以案导学。

提前一天(或上课后),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和指导,自学教材并完成自学习题,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遗留问题要做好标记(教师巡视并进行学法指导,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互助合作,研讨交流。

学生对自学过程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讨论的办法予以解决。在讨论中,教师搜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3、精讲点拨,释疑解惑。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主要讲学生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此过程要充分重视“兵教兵”)。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教师讲解完后,学生完成课内训练题,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或训练,把未解决好的问题解决好,达到提高的目的。

九、课后作业:

附:教学流程设计主要体现什么? 《导学案》成为详案后,流程可以简写。

流程设计主要凸显教师课堂行为:

1、如何组织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查,怎样实施,怎样纠正、弥补。

2、如何组织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用什么措施保证学习效果,用什么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分享学习成果,如何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怎样引导,怎样启发,哪些需要讲授;

3、小结课堂,怎样检测学习效果,怎样评价学生的有效学习及思想、思维发展;

4、如何布置新的课前学习任务。

该流程中具体问题的表述要求:

1、学习方法必须交代清楚如何操作,尤其是新方法开设运行时;

2、具体学习任务只需表述出“导学案学习目标‘几’”即可;

3、讲授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内容)至少需要写出提纲,但一节课中的讲授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

4、《导学案》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标注在教材上,也可标注在《导学案》上,不必写入流程中;

上一篇:科普工作制度下一篇:外语培训学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