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霉的蘑菇》-------“我的教学故事”演讲稿(精选2篇)
1.《发霉的蘑菇》-------“我的教学故事”演讲稿 篇一
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获得奇效的法宝;孩子需要爱,爱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摇篮;教师需要爱,爱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桥梁!延续“亲师信道”的古训,遵循“奠基终生”的箴言,我们教师就是要用发自内心深处的爱唤醒和强化孩子心中的爱。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架起爱的桥梁》。
从事学前教学工作以来,我也曾经历了困惑、苦恼和忧愁,但是,我感受更多的是孩子的天真、无邪所带来的快乐。因为我们师生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了爱。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都娇生惯养的。有的孩子又是第一次迈进学校的大门,也许有些畏惧的心理,难免又哭又闹。果然不出所料,这样的孩子还不止一个呢。
开学的第一天,有个叫有王聪的小朋友哈没有来报道,正在我着急之时,门口出现了一对母女,我连忙走过去,和蔼地对那个小女孩说:“你个王聪小朋友吧?”可她却躲到妈妈的身后,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嘴里不停地轻声喊着:“妈妈,妈妈……”
它妈妈说:“王聪,快叫老师好。”可它还是怯怯地不敢出来,它的眼睛还不时地向教室里张望。从她的举止中,我感觉到,她既想留在班里又舍不得妈妈走。于是,我牵过她的手,蹲下来轻轻地抚摸着,笑眯眯地对她说:“宝贝,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呢,看,老师已经把你的座位排好了。”她朝我指的方向望了望,“嗯”了一声,我赶紧趁热打铁:“你想不想坐到座位上和我们一起学习啊?我们都会成为你的朋友。”她又“嗯”了一声,“那快和妈妈说‘再见’吧!”就这样,她和妈妈告别后,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也许大家都听出来了,我用“宝贝”来称呼我的学生,我要让他们感受到我有多么爱他们,他们也很乐意接受这个称呼。因为他们不仅是父母的宝贝,也同样是我的宝贝。
消除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淡化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依赖感”,激发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认同感”,不正是我们的教育获得成功的有效手段吗?
教师的爱是博大的、无私的,理应无处不在。我班的赵泽的,是个特别淘气好动的男孩。一天上课,我发现他不停地用纸去擦鼻子的下面。我走过去,把纸拿下来,血正从鼻子下面的小疙瘩里流下来,而且流的速度很快。我想,这可不是小事啊!赶紧拿一些干净的卫生纸来帮他擦,可擦来擦去,血怎么也止不住,后来我就干脆用纸按住那个小疙瘩,几分钟后,血终于被止住了。晚上放学时,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的家长。后来的几天里,他还是经常抠那个小疙瘩,也同样出现第一次的情况,好半天才能把血止住。每次出血后,那个疙瘩就大一些,已经由原来的小米粒般大小变成大米粒般大小了。我又把这个情况告知了他的家长。后来他爸爸带他去市里医院做了检查,开了一些药膏抹上了。可是,这些药膏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每次疙瘩被他抠破时还是流血不止。有一次午睡后,我在叠他的被子时,发现被子上沾了好多的血迹,我禁不住又一次担心起来,这次我担心的是那个疙瘩会不会是血管瘤?放学时,我把我的担心告诉了他的家长,并劝他家长再带孩子去延吉检查一下。过了几天,他爸爸从延吉打来电话告诉我说,我的担心是正确的,果然是个血管瘤,需要住院手术治疗。同时,他的家长对我对孩子的关心表示了感谢。
我对孩子付出了爱,同时,我也得到了他们的关心。几天前,我家里有急事,请了一天假。第二天早上,我的脚刚跨进教室的门,几个先到的孩子就争先恐后地跑到我跟前,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您昨天怎么没有来呢?”“老师,您是不是有病了?”“老师我们都想你了!”……几个内向腼腆的孩子虽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远远地望着我没有说话,但我已经从他们的眼神中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了。我亲切地说:“宝贝们,老师没有生病。虽然我昨天没有来,但我心里可想你们了,那么昨天听话了吗?”“听话了,听话了!”“我也想老师了!”“我也想了!”“……”看着他们可爱的样子,我的脸上也乐开了花。
每次午饭后,我都要扫地擦地。累得我腰疼病又犯了,我干一会就直起身子捶捶腰。我的这个举动被懂事的孩子看在眼里,有的跑过来给我捶腰,有的抢我手的工具帮我扫地、擦地。有的还说:“老师,您把教室打扫得这么干净,您太辛苦!您真好!”听到这些质朴纯真的语言,我再累也心甘啊!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却需要我们幼儿教师用爱去与幼儿之间架起桥梁。
架起爱的桥梁,我展示了爱;架起爱的桥梁,我连结了爱;架起爱的桥梁,我拥有了爱;架起爱的桥梁,学前教育无限精彩!
2.《发霉的蘑菇》-------“我的教学故事”演讲稿 篇二
在此之后, 我开始压下骄傲的情绪, 踏踏实实地反思自己。备课, 是讲课之首要。俗话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只有在课前充分分析教材, 分析学情, 揣摩每个教学环节, 才能让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 在讲堂上游刃有余, 漂亮地打好每一仗。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认真备课的重要性之后, 我开始利用闲暇时间参阅以前老师的教案, 翻看不同版本的教学参考, 逐渐分辨出对于不同类型的课, 应该如何备课。慢慢地我摸到了一些门路。可刚开始的备课教案中, 我只是写上每一环节干什么, 而没有预想到学生应该如何参与, 让哪个学生参与。后来我的辅导老师给我作了相应辅导。从他那里我知道了, 教案应该写详细些, 对单词教法、对话练习或课文理解等应采取什么样的具体上课方式。就在问与答, 教与学的过程中, 我的教案开始有了变化。另外, 学校检查也给了我很大帮助, 学校指出, 上完一节课, 要把反思落到实际, 不讲空话套话, 对课堂上好坏两方面, 甚至个别细节也可以记录, 并进行思考, 这才能给以后的课堂带来实际帮助。因此, 每堂课下来, 我都花几分钟的时间静静回放课堂的情景, 找出一些值得记录的地方, 然后写出反思, 比较重要的环节问题, 对教案作出修改。现在, 我的教案会受到一些表扬, 这些表扬让我又找回了信心和动力, 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提高的目标。
我发现, 课前备课教案问题虽然越来越少, 但是讲课却不是很顺利。不同的时期总出现不同的新问题。比如在刚走上工作岗位时, 英语教研室领导来听课, 在给予了不少肯定的同时, 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不会讲课。领导老师指出, 我的课不是在给小学生讲, 面对小学生, 要蹲下身来, 从孩子的角度, 用孩子的话来教知识。那次听课之后, 我开始在网上找小学英语的示范课, 看看那些优秀教师是如何根据每堂课的不同类型, 来设计环节的。这一学习, 让我豁然开朗:小学生的英语应该是“玩中学”。因此, 我开始不断在自己的课堂上适当加入游戏, 让学生玩中学, 玩中练, 同时利用比赛和奖励机制来检测和鼓励学生。确实, 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活跃了, 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参与到英语课堂上来了。在上学期的汇报课上, 校领导对我的课堂给予肯定。
后来, 我又慢慢发现, 课堂形式的进步, 似乎与测验成绩并不成正比。问题又出在了哪里呢?经过考试分析会和有经验的老师指点, 我明白了, 孩子自主性差, 课堂表现活跃, 但是有一部分人不一定真的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或者说, 真的有所收获。因此不能只看表象, 老师要认真落实到每个人, 除了课堂有趣味的讲课, 还要有扎实的练习。对于个别学困生, 还要采取特别的笨方法, 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会。而且在课堂上, 对于特别重要的知识点, 要用简单通俗的语言, 放慢速度, 多遍重复, 不厌其烦, 学期末复习阶段的工作中, 我发现自己在讲课方面的改进确实取得了好的效果。学生们对于英语产生了兴趣, 而且考试成绩也有所提高。
【《发霉的蘑菇》-------“我的教学故事”演讲稿】推荐阅读:
关于蘑菇的儿童故事09-05
采蘑菇教学反思02-04
美丽的蘑菇林作文600字10-17
《蘑菇该奖给谁》的教案设计12-29
《采蘑菇的小姑娘》大班音乐教案07-04
中班采蘑菇06-10
中班手工:蘑菇11-11
采蘑菇中班02-07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优秀教案详案《小兔采蘑菇》及教学反思12-06
美术课堂蘑菇房子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