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2024-06-08

对口支援实施方案(精选14篇)

1.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一

卫生院对口支援工作规划

为确保我院与对口支援医院人民医院项目顺利实施,经双方具体协商,特制定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工作规划。

一、项目内容:

1、由人民医院派驻一名儿科主治医师和一名普外副主任医师组成的医疗队到对口支援医院进行对口技术支援。

重点扶持的项目和内容:

(1)、妇科、外科、内科、儿科的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2)、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医务人员急救应急能力的提高;

(3)、医技科室(超声、检验)人才培养、技术水平提高;

(4)、医院管理干部的规范化培训。

2、受援医院选派2名以的儿科、普外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来三江口瑶族镇卫生院免费进修培训1年。

3、邀请受援医院参加三江口瑶族镇卫生院举办的学术活动。

二、实施时间:

2012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共一年时间。

三、组织领导:

医院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四、项目管理:

1、院长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指导、检查,监督项目实施进度,检查项目实施效果。

2、负责日常工作,对派驻医疗队员建立档案,定期了解、汇总派驻医疗队员的工作开展情况。

3、各支援科室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医疗队员的工作安排、考勤等,每期向医务科汇总上报派驻医疗队员开展工作情况。

五、实施要求

1、管理小组应定期了解项目进展及医疗队员工作情况,每半年组织一次项目实施情况检查评估,并将情况上报县卫生局。

2、各支援科室要选派责任心强的、工作能力强的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高年资医师到对口支援医院进行技术支援。

3、派驻的医疗队员应遵照项目协议,服从受援医院安排,遵守受援医院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支援项目,做好传、帮、带,使受援医院的诊疗水平得到提高,达到项目要求。

2012年3月5日

2.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二

“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波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省 (区、市) 的417个县 (市、区) , 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其中, 被《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列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就达132596平方公里, 包含51个县 (市、区) 、1271个乡镇、14565个行政村, 总人口1986.7万人。 (1) 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评估, 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2) 灾后恢复重建不仅需要迅速恢复重建城区住房, 还面临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产业恢复重建、生态恢复重建和灾区群众精神恢复重建的繁重任务。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已经受到巨大灾难打击和破坏的灾区政府和群众自身难以支撑。2008年6月11日, 国务院印发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 (3) 以下简称《方案》。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省区市和中央主要负责人会议。做好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是会议的主要议题。强调要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 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根据地震受灾情况和损失大小评估, 确定四川省18个县市为极重灾区, 并具体明确了对口支援的省市。对口支援的支援方与受援方结对的安排, 主要考虑支援方的经济实力和受援方的灾情程度。

对口支援主要共有7项工作任务。 (4) 直接确定为建设和修复任务的有4项, 与建设和修复任务密切相关的事项有2项。对口支援任务的重心放在支援省市帮助受灾地区建设和修复房屋、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上。这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急迫解决的灾区群众安置、生产生活恢复和社会秩序稳定等问题完全一致。这也为对口支援在初始阶段应当发挥的功能做出了清晰的定位。

《方案》对开展对口支援在宏观上提出了32字的总体要求, 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依据规划、有序推进, 统一政策、统筹安排, 善始善终、搞好衔接。这一总体要求涵盖了从组织领导层面到具体实施环节。在总体要求的基础上, 《方案》明确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各支援省市每年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按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考虑。二是对口支援期限按3年安排。 (5) 这是对对口支援提出的硬性指标, 也是确保对口支援政策得到有效实施的刚性要求。

二、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的运行与演变——从对口支援到对口合作

中央作出对口支援安排部署后, 支援省市迅速召开动员大会, 组建工作机构, 确定支援项目, 并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实施。对口支援启动后, 优先恢复重建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工程等, 确定支援项目以及投入资金数额。以四川省为例, 截止2009年6月底, 18个省市共确定对口支援重建项目2376个, 总投资额584.81亿元;其中, 已开工对口支援项目1530个, 占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的64.39%;已建成对口支援项目354个, 占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总数的14.9%。在确定的援建项目中, 城乡住房建设项目133个, 城镇体系建设项目310个, 农村建设项目262个,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042个,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8个,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项目61个, 市场服务体系项目27个, 防灾减灾项目25个, 生态修复项目9个, 精神家园项目1个, 其它建设项目98个。 (6)

援建项目的实施采用的是两种方式:①交钥匙工程。由对口支援方全额拨付建设资金, 并负责全部建设项目设计、前期准备、施工、监理, 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整体移交给受灾地方管理使用。这种支援模式以支援省市为实施主体, 除建设资金外, 还需要更多使用支援方资源, 并由支援方实施工程建设管理。②交支票工程。仅由支援方提供建设资金, 主要依靠接受支援地方负责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活动。这种支援模式以接受支援地方为主负责工程建设管理, 但支援方也参与全过程监督, 着重对建设资金的使用和质量进行监督。

对口支援具体采取哪种模式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而言, 交钥匙工程模式支援方有较大的主动性, 能够更好地满足支援方的意愿, 也有利于发挥支援方工程建设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因而较大或者较为复杂的工程项目多采用交钥匙工程模式。交支票工程模式能够满足受援方的意愿, 受援方有较大的自主权。但由于受援方在工程建设管理上本身具有较多欠缺, 加之因受灾自身资源受到较大约束, 因而较小的或者较分散的一般性工程则采用交支票工程模式。

除上述两种“硬件”对口支援模式外, 支援方还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智力支援等“软件”对口支援。支援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以干代训”等办法, 为灾区输送培养包括医疗卫生、项目管理、施工监理及城乡规划等方面大量急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如重庆市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智力帮扶, 提出了“造血代输血”、“以带教替顶岗”智力支援模式, 为崇州市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卫生队伍。

从对口支援的行为模式不难看出, 对口支援的实施是以各支援方人力、财力、智力的单向付出为实质内容。

对口支援实施一年后, 伴随一大批城乡住房、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和城镇基础设施的建成并投入使用, 各支援方按照《方案》确定的“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 逐步展开对受援方产业恢复提升的扶持。由于受灾地区农业产业比重较大, 并且产业化程度不高, 受地震影响破坏巨大, 产业扶持方式首先从为受支援地方打通农产品销路开始。其次, 在有一定工业基础或者发展工业条件较好的受灾地区, 支援方普遍采用建立工业园区的方式扶持受援方工业恢复发展。

在积极推进产业扶持的基础上, 一些对口支援省市率先探索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对口合作模式。江苏省结合江苏产业梯度转移趋势, 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加强江苏与四川省绵竹市产业合作和沟通, 建立长期互利共赢合作模式。2009年10月14日, 苏·绵产业合作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德阳举行。当天, 111家江苏企业带来118亿元投资协议。仪式当天3家江苏企业投资项目正式破土动工。6天后又有总投资59.5亿元的13个项目集中开工。 (7) 2009年6月10日, 江苏省苏州市与四川省绵竹市签订《经济援建和合作发展协议书》, 约定设立苏州-绵竹产业发展促进会, 以市场为导向, 以产业为纽带, 以企业为目标, 开展多种形式经济合作, 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山东省坚持援建和援助相结合, 既完成3年援建任务, 又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山东省烟台市、潍坊市、威海市已与绵阳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山东省威海市政府与四川省绵阳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强产业合作的框架协议》。德州市政府与绵阳市政府签订了《经济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余对口支援方也正在与受援方协商建立长期合作模式。至此, 对口支援行为模式已悄然转变, 这一转变的路径就是:项目援建和智力支持——产业扶持——对口合作。

三、对口支援行为模式演变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

一年多来,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跟踪调查, 发现对口支援的行为模式从起初的对口支援已经悄然转变为对口支援与对口合作相结合的多元模式。在此对对口支援行为模式转变中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进行分析。

第一, 对口支援的行为逻辑是先按照《方案》执行, 参与对口支援的地方政府必须要按照《方案》的规定完成对口支援的任务。因为按照中国现行的制度环境, 地方政府是两大政治委托人 (中央政府和地方公众) 的代理人。 (8) 因此, 地方政府应当完成中央政府部署的任务。对口支援方应首先完成基本的恢复民生的住房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建。而对口支援行为模式的转变也符合《方案》要求。因为《方案》首先确定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 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其次, 《方案》把“按市场化运作方式, 鼓励企业投资建厂、兴建商贸流通等市场服务设施, 参与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具体任务之一。同时, 《方案》还对对口支援双方协商确定其他内容做出授权。对口支援中支援方的做法完全符合其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的角色, 其行为符合《方案》的规定。

第二, 地方政府不仅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 还是地方公众利益的代理人, 因此支援方政府在时机成熟时往往还要谋求自身利益。我国对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划分在宪法上予以了规定。地方政府的法定职责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管理其行政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分权化的财政体制下, 地方政府成为拥有独立的财力和财权, 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目标的公共事务管理主体, 而不再是传统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下一个纵向依赖的行政组织。同时, 随着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变迁, 地方政府实际控制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 地方政府自主性能力因此得到了显著的增强。⑨而这种自主性的增强与宪法规定的“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相一致。在对口支援中, 无偿的对口支援仅仅是完成任务而无助于支援方的公众利益, 因此支援方在对口支援完成了基本的援建任务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希望在对口支援灾区, 完成对口援建任务的同时也能谋求一定的利益。受这样的利益驱动, 单纯的对口支援就逐步演变为了对口合作。支援方和受援方之间由于存在优势互补的情况, 这种需求有可能诱致支援方根据自身利益偏好采取自主行动而寻求与受援方进一步的深层次的合作。特别是在地方分权、财政分灶后, 逐步强化地方政府自主权, 形成地方政府极大的利益追求。“地方分权、财政分成和晋升竞争推动的激烈的地区经济竞争把地方官员置于类似于市场中的企业的境地”。 (9) 既然处于市场的处境, 运用市场的方式适当变通中央政府的政治任务也就成为现实结构中的必然选择了。何况这一选择并不与中央政府启动的对口支援原则和任务的要求相悖。

第三, 在单纯的对口支援中, 对口支援是支援方的单方付出, 因此《方案》明确规定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省市作为支援方, 且支援的额度为不低于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考虑, 连续支援3年。这种无偿性的支援反映在对口支援的实践中, 主要表现为项目援建和智力支持——产业扶持这两个阶段, 通过这两个环节, 尤其是第一个环节, 完成了受灾地区的基本民生问题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但是对于受灾区域的后期发展, 尤其是未来无偿的对口支援3年时间结束之后, 灾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则必须要通过对口合作的方式进行。对口合作则是双方基于地位平等, 互惠互利, 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作出的一种行为选择, 它以有偿替代无偿, 因为符合市场规则而具有长期可行性。由此可见从对口支援到对口合作的转变中, 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支援方不再仅仅是个执行行政命令的角色, 有了自己独立的意思表示;受援方更是从一个被动的角色转化为主动的角色, 可以充分与支援方协商, 讨价还价。在这种行为模式的转变中, 地方政府的独立性彰显出来。

第四, 从对口支援到对口合作, 形式上与中央政府部署有所偏离。在建立法制社会和法治政府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往往会考虑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在行为模式发生转变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因此地方政府之间就会寻求一种合法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 而这种合法的方式就是合同。因此, 地方政府之间在进行某种经济合作时, 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方式, 签订对口合作合同。

综上, 地方政府在积极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过程中, 既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 又是地方公众的代理人。基于前者的身份, 它需要完全按照中央政府制定的《方案》完全任务;基于后者的身份, 支援方地方政府在完成中央任务的同时还期望能够获得自身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付出, 他希望付出得到回报。而这种动力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宪法上的地位具有相对独立性, 其事权和财权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形式而言, 对口支援按照《方案》的规定而执行, 而对口合作由于在《方案》中并未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借用私法常用的合同方式为其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就成了对口合作经常的选择, 这让合作双方有了可遵守的依据。

摘要:“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对对口支援行为模式的演变进行了跟踪, 并对这种行为模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的角度予以了分析。

关键词:特大地震,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地方政府

注释

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国务院国发[2008]31号发布) 。

2 资料来源:2008年9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5.12”汶川地震灾情情况新闻发布会。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09]53号) 。

4 参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第三条规定。

5 2009年5月12日, 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仪式上, 胡锦涛总书记宣布三年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相应确定对口支援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6 引自《四川省对口支援办公室关于2009年上半年18个省 (市) 对口支援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 (川对援办[2009]29号。

7 引自《四川日报》2009年11月2日, 记者陈碧红。

8 何显明: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及其行为逻辑——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的视角, 《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年第6期。

3.对口支援也要创新帮扶思路 篇三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创新思路 帮扶

挂职锻炼与“鲇鱼效应”

一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彼此太熟悉就容易产生惰性,削弱组织的活力。如果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好动”的“鲇鱼”,以此打破昔日的平衡,使原来的管理团队产生危机感,不仅可以激活整个团队,还能有效地解决卫生院原有职工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就是“鲇鱼效应”[1]。借用这一现代管理理念,我们尝试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对口支援工作,从我院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挂职院长助理或业务副院长,直接参与卫生院的管理。

具体做法:①建立激励机制,把“挂职锻炼”与培养后备干部联系起来。②采取自荐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人员素质上给予保证。③通过县(区)卫生局下文任命的方式,从组织上给予保证。挂职锻炼人员每批2~3人,每半年轮换1次,中间不撤空。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经验是对挂职锻炼人员除了要有精神、物质奖励外,还要采取行政推动的办法,也就是运用行政手段,加强挂职锻炼的力度和刚性,这是挂职锻炼成败的关键所在。

通过改变做法,使受援单位管理逐步规范化,运行效率有所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和整体形象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

取长补短与“木桶原理”

在第二周期的对口支援中,我们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即帮扶过程中卫生院运转正常,但当人员撤离后,由于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实质上的提升而导致卫生院服务水平下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作了认真的反思,在思维方式上再次创新。

“木桶理论”[3]提示我们,支援单位应当努力找出构成乡镇卫生院这一“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这块最短的“木板”决定了卫生院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怎么确定那一块是最短的“木板”,怎样才能使那块最短的“木板”变高,己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是严重制约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如果不补齐这块“短板”,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除开展医护人员“三基”培训和考核,举办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班,推广适宜技术和下乡义诊外,还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挂职锻炼人员作为具有标杆作用的“长板”人才,与卫生院“短板”职工组成“一帮一”或“一帮二”学习对子,带动卫生院的“短板”职工进行提升。②帮助卫生院院长转变观念,学会放弃眼前的一些利益,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仍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③根据“木桶原理”,职工培训的对象应全员化。我们着重抓了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学到了处理和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法。

在第三周期的对口支援中,由于我们抓住了关键环节,使帮扶的乔贤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服务和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快的提高。

只有建设一支“不走的医疗队”[2],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问题,这也是衡量对口支援有效与否的最重要标志。

项目管理与系统思考

要使对口支援项目获得成功,其关键的因素和做法是:①计划对于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必要的:在对口支援开始以前,支援单位的领导要带领团队到对口帮扶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双方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书,实事求是地规定任务和要求,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②一个项目必须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目标——一个期望的结果,此目标必须在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之间达成一致,并且目标的实现受工作范围、成本、进度计划以及受援单位满意等因素的制约。如在第三周期的对口支援中,我们与帮扶的乡镇卫生院就达成了在2年内争创一级医院标准的目标。③把受援单位作为一个合作伙伴,通过受援单位在项目整个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来获得成功。④要使受援单位满意,就要同受援单位随时沟通,使受援单位知晓项目进度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需要改变期望。⑤项目一旦开始,就要监控项目进程,以确保一切活动都按计划进行。⑥在实际项目进程中需要一直关注的其实都是细节。所谓项目管理,就是如何管理好项目进程中大量琐碎细节问题。⑦项目结束以后,应该从受援单位那儿获取反馈,以查明受援单位的满意度;同样,也应从支援单位那儿获取反馈,以便得到未来项目绩效改善方面的建议。

结 语

对口支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项目工程,必须建立创新机制,树立创新意识,拓宽创新思路,提高创新效果。采取挂职锻炼的模式,引入好动的“鲇鱼”,一方面可以调动原有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利用支援单位的卫生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找出并补齐制约卫生院发展的“短板”,这是对口支援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借助于项目管理技术,就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我们的帮扶目标,从而真正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起一所医院,培训一批人才,造福一方百姓”。

参考文献

1 (美)劳伦斯·彼得,等,著.金科玉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207-216.

2 程广德.送医下乡的激活与久恒.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20.

4.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四

为完善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能力,根据《兰州市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协议》、国务院《***三级卫生服务纵向协作工作方案(试行)》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我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根据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县级卫生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是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支援对象

1、*****卫生院

2、*****卫生院

三、支援形式

1、下乡支援:每年向支援卫生院派出医德医风好、敬业精神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医、护、技人员开展帮扶工作,工作时间一般为一年,并与“万名医师下乡支农”活动结合。要求医、护、技人员在职称晋升中、到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下派率100%(职能科室负责人、科室主任、副主任及护士长除外)。

2、专科进修学习:每年由受援单位派出3-5名医、护、技等专业人员到支援单位专科进修学习,学习期限为6-12月。

3、下乡巡回医疗:每季度支援单位组织资深医务人员组成专家组到受援到位进行业务指导、义诊等活动。

4、专科指导:建立由支援单位专科对应的专科业务指导活动,以内科和中医科为主,以定期查房等形式,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三、工作目标

1、形成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效机制。

2、建成一到两个优势专科,培养三名以上科室负责人,培养5-8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实用型人才。

3.独立开展25种以上中医适宜技术。

四、组织领导

成立***人民医院对口支援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科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安排各项日常工作。

五、主要内容

按照《兰州市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协议》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订的协议,实施对口支援,主要内容包括:

(一)支援方

1、形成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兰州市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重点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援方可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

程”项目工作,建立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的长效帮扶机制。

2、建立对口支援的目标管理制度。通过医疗机构技术包干、机构托管、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将受援方建成基层医疗卫生中心和技术指导中心。达到建成一到两个优势专科,培养三名以上基层医疗科室负责人,配备基层实用性诊疗设备的基本目标。技术包干、机构托管、建立医院联合体具体事宜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有对口支援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3、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以带教、进修、顶岗、巡回医疗指导等为重点的多种方式的人才培养机制。确定五到十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病种,培养五到八名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实用性人才。

4、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的作用。重点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加强受援方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对口帮扶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达到受援方能独立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25种以上的目标,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5、落实保障措施。支援方要保证派出人员的工资、津贴、职称、行政级别、福利待遇等不变。严格绩效考核,对工作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受援方

1、落实经费保障措施。市县卫生行政部门落实财政补偿机制,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保障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顺利开展。

2、明确帮扶目标。结合实际,制定周期帮扶规划和目标,全力

以赴,确保在帮扶期间取得明显的成效。

3、做好管理考核工作。受援方为支援方提供生活保障。对帮扶目标和派驻人员的工作进行考评和效果评价。积极配合支援方确定进修、顶岗等形式的临床骨干人员,并和支援方共同加强进修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4、做好对口帮扶宣传工作。支援方对受援方开展的专家坐诊、临床查房带教、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巡回义诊等活动做好宣传和配合工作。

六、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5月,有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签订协议,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工作准备。

2、实施阶段:2013年6月起,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各项工作。

3、总结阶段:对口支援开展每半年小结一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

七、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深入总结近几年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工作经验,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

2.细化方案,落实措施。各支援单位要深入受援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受援单位的现状和需求,针对每个受援单位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口支援实施方案、规划和计划,明确支援目标、项目

内容、支援方式、工作任务和要求以及保障措施等,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规范双方行为、保证任务落实。

5.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长效机制,稳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根据卫生部办公厅《x年中西部地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管理方案》(卫办农卫发【x】212号,以下简称《管理方案》)和省卫生厅的《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执行方案。

一、项目目标

根据《管理方案》和省卫生厅的《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x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x县五个乡镇卫生院,将先进的医疗卫生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到农村,提高受援卫生院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并完善其规章制度和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实施范围、支援内容及对口支援和受援单位的确定

x市第一人民医院、x市妇幼保健院为对口支援单位,x县的五个中心卫生院为受援单位。各支援单位分别选派一支由三名卫生技术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医疗队员以临床中级职称以上医务人员为主,其中应有1名从事公共卫生相关工作的人员。医疗队员的专科选择根据受援中心卫生院的实际需要协商确定。

支援内容:支援人员主要开展带教查房、示范操作、业务培训等活动;指导卫生院完善规章制度,并参与卫生院管理;同时承担受援卫生院的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等。

对口支援周期为一年。各支援单位派出的对口支援人员可轮换,但每批支援人员至少在乡镇卫生院服务5个月以上,并认真做好支援人员轮换衔接工作,保证支援工作连续。本项目的派驻人员,在乡镇卫生院支援工作期间计算为支农时间。

三、组织实施

(一)职责分工

1、市卫生局:负责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计划安排、管理监督和考评。局医政和农村卫生管理处共同负责该项工作,医政处牵头主办。

(1)制定x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执行方案并抓好落实。

(2)负责x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监督与考评工作。

2、x县卫生局:

(1)做好对口支援医疗队员的接受安排。

(2)为对口支援医疗队员创造宽松的医疗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

(3)做好对口支援医疗队员的生活保障工作。

(4)及时报送对口支援的工作情况和信息,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负责人和具体执行人,并将他们的姓名和联系方式3月15日前报市卫生局医政处。

(5)具体负责对口支援的效果考核评价

3、支援单位:

(1)制定支援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负责人和具体执行人,并将他们的姓名和联系方式3月15日前报市卫生局医政处。

(2)做好医疗队员的选派和派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3月15日前医疗队员全部派驻到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4、受援单位:

(1)确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负责人和具体执行人,制订受援计划。

(2)配合县卫生局做好医疗队员的生活保障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3)做好县卫生局布置的相关工作。

四、资金安排与申报

1、资金安排

根据《管理方案》规定,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7万元按照每人每年1.8万元标准补助给支援单位。补助经费仅用于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派出医疗队员的交通费、伙食费等补助。对口支援单位应单独建账,合理开支,且审批手续齐全。

2、补助资金申请与拨付

(1)申请与拨付程序

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在对口支援工作结束后,将要求拨付经费的申请和相关材料经县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报市卫生局,市卫生局根据对口支援期间的实际派驻人数、派驻时间及督察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审核同意后拨付补助经费。

(2)申请补助经费需要提交的材料(均须原件,复印件无效),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对口支援文件通知;对口支援协议;对口支援活动计划及总结;对口支援活动照片(每卫生院不少于5张不同角度的照片);相应发票、票据。

五、项目执行时间

(一)第一阶段:制定方案、选定人员(x年1月至x年2月)

x年2月底前,制定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执行方案,并报送省卫生厅,抄送市财政局,下发支援单位及受援单位。确定支援、受援对象。各对口支援单位做好医疗队员的选派和派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全面实施(x年3月至x年2月)

1、市卫生局做好对口支援单位的确定工作,并组织好对口支援双方协议签订工作。

2、x年3月15日前,各对口支援医疗队员全部派驻到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三)第三阶段:监督及评价(x年3月至x年1月)

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分别履行对口支援职责,适时对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组织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生活保障情况、支援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动态管理。x年2月,省卫生厅将组织人员对我市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六、项目的实施效果及效益

1、专业技术水平提高:队伍业务素质提高;服务项目增加;诊疗操作规范。

2、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规范的标志: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

3、社会效益: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方便农村居民就近得到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4、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高:就诊人数增加,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提高。

5、经济效益: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有所增加。

七、项目监督及绩效评估

(一)项目监督

1、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对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并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对口支援中出现的问题。

2、市县卫生局在项目实施前2周将具体对口支援名单,结束后两周将对口支援总结报省卫生厅,并及时做好季度对口支援小结并按时报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绩效评估

6.对口支援鼓励措施 篇六

为更好的开展二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帮助卫生院开展适宜的新技术、新项目、培训业务骨干,不断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和应急救治能力,加快建立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的长效机制,使农民群众就近得到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我院对下乡对口支援人员采取以下鼓励措施。

一、我院每年选派工作优秀、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旗所署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同时对到支援卫生院的医疗技术骨干优先考虑到上级医院接受进修学习并给予制度上的保证。

二、支援工作贯彻“以传承中医为主”的方针,将.....建设列为支持的重点项目,提高预防保健人员的技术运用能力,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防治工作指导,我院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到受支援卫生院开设专家门诊专题讲座。对支援工作认真负责、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医护工作者给予奖励。

7.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七

关键词: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经费“瓶颈”,“共生效应”

0 引言

自2001年《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颁布及实施以来,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受援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突破。现今, 对口支援工作已步入新阶段, 教育部对“对口支援计划”也相应提出了新要求, 强调支援范围须进一步扩大。然而, 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也逐步浮现并愈发尖锐, 尤其体现在经费支撑问题上, 各项支援项目的开展都对经费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那么经费问题为何会成为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一问题?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

1 对口支援工作经费“瓶颈”及其原因分析

2001年《通知》指出:“以支援高校为主的支援与合作项目, 所需经费由支援高校从各条渠道筹集的资金中统筹安排。受援高校内部基本建设和派出教师进修、攻读学位等费用, 主要从西部重点建设高校专项基金中自行解决”。可见,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计划是在未设置专项经费的情况下, 以“战略性政治任务”的形式发动, 鼓励东部支援高校“慷慨解囊”, 从自身固有的办学经费中抽出一部分无偿支援西部受援院校。

1.1 支援高校陷入成本与受益严重失衡的困境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贯彻对口支援政策, 支援方以崇高的责任感和道义感来完成国家分配的政治任务, 在支援西部院校的过程中, 支援方几乎承担了支援工作的全部成本, 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为支援方在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中直接付出的资费, 如:为受援高校提供的科研资金、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双方交流人员的差旅费、招待费、补贴等。间接成本指的是支援方为执行对口支援计划而放弃的可能受益, 如:支援高校从日常的开支和人员中抽出部分资费和教师用于支援受援高校。再看看支援高校的收益情况, 其主要的收益为政治受益、学校的知名美誉度等, 学术受益几乎为零, 经济受益一直为负。支援高校付出的成本与受益严重失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这种状态不宜长久, 若得不到改善, 广大支援高校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大大受挫, 我国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入发展定会面临丧失后劲的窘况。

1.2 现行政府主导计划性机制阻碍双方高校实现互利共赢

无论是在我国, 还是在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 政府皆代表着人民大众的公共利益, 因此, 促进本国内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职责和义务也应当由政府担负,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也不例外。然而, 在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 和计划机制相比较, 市场无疑有着绝对的优势, 这一点是经过实践证明的。计划机制有利于政府统一发号施令, 迅速启动工作的开展, 同时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隐患。由于缺乏市场的自主引导, 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无法在自身院校发展需求以及本地区经济特色的基础上自主结合, 谋取互利共赢的途径, 最终导致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丧失深入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2 支受双方高校生成“共生效应”, 解除经费“瓶颈”

我国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属于一项政策, 也属于一项制度, 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然需要一定的资源与之相配合, 政策计划通常以政策资源为基础。同样, 一项制度的生命持久力也在于该项制度对各个参与方激励的有效性, 一项合理的制度安排通常能够使各参与方在一个自由平等的大环境中根据自身的优势与需要自主结合、创造剩余、各取所需, 最终生成“共生效应”, 解除经费“瓶颈”, 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实现可持续发展。

2.1“共生效应”的含义解析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 显得矮小、单调, 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 则根深叶茂, 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 这种效应也同样存在于人类社会群体。由此可见, “共生效应”能否生成, 关键在于各参与方能否在各自优势和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局面。在我国对口支援工作中, 东西部高校一方面各自拥有自身的特色资源与优势, 另一方面各自也都存在着自身的发展需求。东部支援高校的优势在于学科专业、师资、先进的办学理念, 发展需求在于自身的政治荣誉需要保持、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关的特色专业学科实力有待提升;西部受援高校的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地缘、政策, 发展需求在于自身院校的办学水平、学科专业层次、科研实力等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为东西部高校在对口支援工作中生成“共生效应”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2.2 东西部高校生成“共生效应”的具体途径与方式

“共生效应”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对口支援工作之中, 既要看到西部落后高校的发展与进步, 更要顾及东部高校的受益状况。第一, 注重提高东部支援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扩大支援高校的社会影响力;第二, 积极为支援高校的支教人员、挂职干部提供充足的施展空间, 既可以为受援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和干部的才能;第三, 紧紧围绕西部资源转化战略, 以西部特色资源和项目为依托, 支受双方高校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其中, 第3点是东西部高校生成“共生效应”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在这里需要重点论述。首先, 东西部高校联合搞科研需要政府的公共服务, 主动及时地为双方高校反馈市场信息, 搭建合作技术平台, 引入市场招标竞争机制, 政府的角色就是要为双方生成“共生效应”搭好桥、铺好路;其次, 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要形成机动良好的工作运行体系, 针对联合科研这一计划, 双方应成立相应的学术科研团队, 由支援高校派出的具有高水平科研素质的人员作为该学术科研团队的带头人, 其他主要科研成员主要来自受援高校相关研究领域的教师, 该团队围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对相关领域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的课题进行研究;再次, 许多东部高校拥有现成的科研成果, 这些科研成果尚未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原因在于若要在东部地区转化这些科研成果, 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相关企业的支撑, 然而, 西部地区特殊的区域优势和地缘优势可以使这些科研成果以低成本的投入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 一方面可以为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带动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东部支援高校产学研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仇喜雪.激励理论与对口支援西部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 (4) :80-81.

[2]杨富.高等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着力点[J].新西部, 2011 (21) :37.

[3]梁勇.高校对口援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构建可持续“造血型”高校对口援疆新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9 (2) :62.

[4]郑刚, 吴小伟.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回顾与前瞻[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 :90.

8.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八

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全面开工

5月28日,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全面开工。据介绍,该项目是国家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发开放的标志性工程,将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项目的业主是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其中武钢以现金出资,占80%股比,广西国资委以持有的柳钢集团经评估审计后的全部净资产出资,占20%股比。项目预计投资约600亿元,建设工期3至4年。

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式开工建设

近日,四川省与新加坡合作建设的重大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开工建设。园区建设将按“产城一体”的指导思路,着力构建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生活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创新科技园区。

西部企业IPO申请将获优先审核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为改进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服务水平,提高審核效率,逐步缓解在审企业排队时间过长现象,拟在IPO审核过程中推出西部企业优先审核,均衡安排沪深交易所拟上市企业审核进度。

9.对口支援报告 篇九

市经协办主任

黄江宁(2009年3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今天请大家来共同商讨2009年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受枫林常务副市长、福林副市长及市对口支援领导小组的委托,我先做一个中心发言,然后请福林副市长做指示。下面我想讲以下三个问题: 一、九七年以来我市对口帮扶成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市对口帮扶青海省治多县。11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对口帮扶工作。在我市经济发展尚处于振兴阶段,资金周转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300余万元。说明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对口帮扶重要指示,态度是认真的,行动是坚决的,工作是积极的。我们的对口帮扶工作不仅受到国务院、省政府的表彰,而且也使受援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进了民族团结、激发了受援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士气

2扶资金拨专款改善办学条件,累计维修和新建校舍12000多平方米。比较舒适的学习环境使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学习质量不断提高;根据县政府的要求,我们累计援助80万元的药品,全部发放到乡镇卫生所,解决了牧民群众就医难、吃药难的问题。为了提高治多县的知名度和活跃干部群众文化生活,我市专项援助了该县建县50周年庆祝活动,促进了该县旅游资源开发和藏族文化的传播。

7、加大了智力帮扶力度,促进了改革开放进程

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客观困难,导致其对外联系不畅。为了把我们的经验变成两地的共同财富,我们坚持利用去治多县走访和他们回访的机会,主动热情地介绍我们发展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内对外开放等有关方面好思想、好做法、好成果,供他们研究借鉴。此外我们在市职业高中为其培养了50名双学历高中生。这些学生除一部分升入大学外,其他人均已就业,这些人将成为治多县各方面骨干。应该说,我们的财力、物力、智力的全面帮扶,对治多县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我市十几年的帮扶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在治多县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帮扶治多县脱贫,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帮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不可推卸性,不断增强对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不懈地做好对口帮扶的各项工作,让治多县的藏胞兄弟,与我们平等地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二、今年对口帮扶工作的重点

自九七年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我市尽财力之所能,对治多县进行无私的经济援助。治多县对我们的回报是:社会经济发展了,牧民群众纯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了,这是我们最高的荣誉和最大的收获,也是祖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功德碑。经过我们的对口帮扶,治多县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但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比,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比,差距还很大。如果不加大发展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境况。为此在今年的对口帮扶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经济会议精神,认真履行对治多县的帮扶义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动真情、办实事、见实效,圆满地完成本对口帮扶任务。经与治多县县委、县政府研究协商,确定以下工作重点:

1、在长江源生态建设项目上给予支持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滋润着祖国半壁国土,养育着十三亿中华子孙。可以断言,如果长江源头枯竭,长江断流,就意味着国家经济崩溃。因此说长江源生态建设项目应该是事关全国人民利益的建设项目,做为对口帮扶单位更是责无旁贷。治多县地处长江源头,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近几年来,长江源生态急剧恶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理和保护,后果非常严重。多年来,治多县人民认真履行着长江源头生态治理和保护的责任,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做出积极努力,同时也付出了巨大而昂贵的代价。如果仅靠一个国家级特困县挑起如此重担,是无法阻止三江源生态

6作为了,我们就无愧于党、无愧于心、无愧于治多县藏族兄弟。

三、确保我市按时完成省下达的对口支援任务

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使我市比较拮据的财政雪上加霜,原计划市财政拿大头的对口帮扶设想难以实施。因此,仍按原计划将帮扶资金的缺额分解到各县(市)区、市属有支付能力的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十分赞赏各县(市)区及有关企业、事业单位对帮扶工作的鼎力支持及对治多县的慷慨施援,也十分理解你们同样承受着世界性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但是比起常年饱受恶劣自然条件煎熬,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治多县藏族同胞,我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克服的。我们的国家在经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双重考验下,实现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的发展,并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说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以众志成城,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我们多年来坚持的对口帮扶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乃是功德无量之善举。我们每捐赠一笔帮扶资金,都为我们的子孙积累一笔精神财富,都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物质力量。我们相信,今年的对口帮扶工作计划会得到顺利实施,各县(市)区、各企业、事业单位分担的帮扶资金会按时、足额到位。

最后,我代表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县政府及广大藏族同胞,对多年来为他们奉献爱心、提供支援的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企、事业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送去牛年的祝福!

10.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篇十

朱阳关中心小学与漂池小学形成对口支援校,将以对口支援为契机,为加强与对口支援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我镇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特制定本对口支援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量力支持,互相学习,加强交流,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农村小学办学效益,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对口支援工作目标:

1、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上有明显变化。

2、教育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

3、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有明显进展。

5、校园文化品味不断提升。

三、坚持不懈,注重实效。

1、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对口支援工作,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

2、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支援学校学习学校先进,科学的教学管理经验。

3、支援学校要经常开展“二交流”活动,即领导之间交流管理经验,教师之间交流教改经验。

四、组织领导

组 长:苗帅军 副组长:祝向辉 薛会霞

成 员:郭军波 张当卢 赵刚峰 邱学江 秦剑涛 何爱芳 周润叶 李秋粉 陈小五 叶静贤

五、研究专题

1、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作文教学

3、英语日常口语培养

六、教师帮扶名单

叶静贤------吕新芬 张海亮-----崔晓鹏 何爱芳----董富国 周润叶---杨永谦

七、保障措施

1、结对学校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互协商,明确对口支援的时间、人员、项目、内容、具体实施办法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此项工作,使受援学校真正达到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并按时进行工作总结。

2、结对学校之间选派负责人员双向交流管理经验每学年不少于2次,总结、改进“校对校”对口支援工作。

3、采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加强对受援学校教师的培养,加快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结对教师定期互相听课、议课,共同进步。

4、结对学校间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1)双方可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1次,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必须有双方校级领导的参加。

(2)双方的课堂教学可向对方全面开放,双方学校可选派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支援学校送教每学年不少于2次。

(3)双方开展的公开课、专题讲座等重要教学研究活动,可邀请对方相关人员参加。

(4)两校要及时互通信息,互相交流,介绍学校的成功经验。开展教科研协作,鼓励结对学校共同参与、研究县、市级以上课题,共享实验项目成果。

(5)每学期至少共同组织一次同题考试,共同对考试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共同探究和交流教学改进措施。

(6)充分利用两校的德育资源,每学至少联合开展一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以师生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形式,帮助受援学校的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7)互相观摩、交流其他各种活动。

5、结对学校间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共同使用图书、音像、教学资料及实验设施,双方相互提供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相互开放社会实践基地和教育基地,为师生学习、实践服务。

6、结对学校要建立对口支援工作专门档案,由专人负责收集、记录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及其成果,尤其要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总结、改进和推广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7、对口支援学校领导和教师应按考勤、考核制度,认真履行职责,学结束后写出个人总结报告。

8、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将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此项工作,在此项活动中,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树立典型并加以宣传、推广。学校要及时报送信息。

9、学校要将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成绩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

10、支援学校每学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进行理念宣传或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

结对学校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面协作、共谋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结合两校情况将对口支援工作共同谋划、统一部署,真正形成两校同体、管理同谋、计划同盘、资源共享的良好工作局面,确保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为我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八、具体活动安排:

1、十月份我校与张家小学联合搞一次课堂教学主题研讨活动,以提升我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2、十一月份开展以两校的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活动,探讨课题研究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教师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和传、帮、带活动。

3、十二月份在张家小学举行一次少先队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共同提高,不断完善自我。

4、元月份在两校内各选出2—3名师德典型教师参加“师德演讲”活动,提升两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1.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十一

1 广泛动员, 加大投入, 夯实赴川卫生防疫监督对口支援工作基础

1.1 积极发动, 健全组织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接到组建卫生防疫救援队伍的命令后, 广大干部职工踊跃报名, 108名同志主动递交了赴川请愿书, 并采取各种形式了解灾区情况、学习救灾知识。成立了赴川支援工作筹备小组, 按照专业、年龄, 从监督所、疾控中心分别选拔了5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专业技术骨干, 作为首批赴川支援预备队, 从组织、物质、技术等方面, 全面展开了各项准备工作。

1.2 明确重点, 强化培训

确定了赴川支援任务目标, 就是帮助地震灾区尽快恢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尽快推进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开展基本医疗和卫生防疫工作, 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暴发和流行。围绕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疾病监测等工作重点, 结合灾区实际, 制订了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印发了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地震小常识等材料, 组织职工特别是赴川抗震救灾卫生支援预备队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接到赴川支援正式通知后, 确定了专业技术人员, 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 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演练, 提高了实战水平。

1.3 统筹规划, 储备物质

从保证支援队员工作开展和基本生活需求出发, 制定了详实的物资筹备计划, 科学地进行了后勤物资筹备。投入专项资金, 购置了救灾车、数码相机, 配齐了饮水、食品现场快速卫生检测箱, 确保业务需求;购置了卫星导航电话、笔记本电脑及无线网卡、对讲机, 确保通信畅通;配齐了生活、工作用品和防护装备、药品、消杀药械等物资, 并分类包装, 落实到人, 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到位。

对于赴川支援工作,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 拨付了专项资金, 简化了车辆审批程序, 并为赴川队员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送行和欢迎仪式。

2 立足实际, 多方沟通, 快速建立赴川卫生防疫监督对口支援协调机制

2.1 事前掌握灾区情况

对口支援地点、任务确定后, 通过网络检索、与济宁市第6批赴川医疗卫生救援队联系, 全面掌握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马槽乡地域、人口等基本情况。该乡面积116.2平方公里, 7个行政村、34个组, 596户、2 502人, 羌族占90%以上, 藏族7%, 居住分散, 95%以上住在大山深处。多数居民住房为木质结构, 受灾较轻, 个别居民住在帐篷内。全乡共死亡24人 (乡外死亡21人) 、受伤16人, 失踪8人, 孤儿孤老28人。镇卫生院仅有院长、护士两人, 村级基本没有预防保健人员, 卫生资源匮乏, 基本医疗卫生工作难以为继。针对上述情况, 确定了三条工作方针:一是赴川队员要做好吃苦耐劳、艰苦奋战的思想准备;二是深入了解灾区实际, 确定工作需求, 全面加强技术、物质储备;三是尊重民族习俗, 依靠当地政府, 密切联系群众, 确保灾区卫生和自身安全。

2.2 事中密切各方沟通

到达四川绵阳后, 第一时间完成了现场交接工作。积极争取马槽乡党委政府支持, 搞好与卫生院的工作协调, 在初步了解掌握当地卫生防疫情况的基础上, 制定了卫生防疫监督工作方案, 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与镇卫生院协商, 由支援队主要承担日常医疗救护工作, 镇卫生院院长陪同深入村居开展卫生防疫监督工作。实行日清工作制, 每天出信息, 每周一汇总, 半月一小结, 分析存在问题, 调整计划、方法, 逐步密切了与当地政府、群众的联系。从而, 形成了优势互补、居民互动的工作机制。

3 明晰思路, 重点突破, 确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卫生安全

3.1 广泛宣传

利用乡干部会、村民大会等形式, 向群众认真分析当前全乡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现状, 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安全引患, 并进行生活用水管理和相关传染病的防治等内容的培训, 指导和规范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通过悬挂宣传横幅, 张贴宣传标语, 印发宣传单等形式,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利用饮用水监测、食品卫生监督指导、医院就诊候诊、村民走访座谈等时机, 开展宣传教育、心理疏导820人次, 引导居民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对垃圾、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逐步改善群众生活习惯。

3.2 健全网络

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工作, 将预防保健网络建设纳入了政府工作目标, 按照一村一室 (站) 不低于50m2的标准,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人才培养, 尽快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水平。在原疾病预防监测报告网络的基础上, 协助乡卫生院进一步完善组织制度建设, 明确工作职责, 制定工作措施。对6个村临时指定村长或组长 (非卫生技术人员) 兼职负责卫生防疫工作, 加强技术培训, 增建房屋等设施, 健全疫情登记、传染病报告卡, 畅通疫情信息网络, 使疫情监测情况上报不及时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3.3 重点突破

灾后重建转为常规阶段, 卫生防疫监督的工作重点是在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基础上, 着重加强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以及疾病监测, 防止出现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对此, 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3.3.1 确保饮水卫生安全。

开展水源和集中式供水现场调查和水质监测。首次形成了全乡水源卫生学调查和水质监测报告, 制定了水源及供水设施建设、综合管理规划。针对水源周边污染、无防护带和醒目标志, 蓄水池未安全封闭、沉淀池数量不足、清理消毒不及时等现象, 分别提出了整改意见。

3.3.2 强化学校卫生监管。

针对马槽乡小学新建, 实行封闭式管理、统一食宿等现状, 分别对生活饮用水、食堂布局、餐饮具消毒设施、环境卫生进行了预防性卫生监督检查。组织召开了学生家长会, 举办了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讲座。捐款2 600元, 为师生统一配备了餐具及其消毒设施。加大了学校晨间检查和预检管理力度, 督导学校进一步完善制度, 全面落实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和疾病控制工作。

3.3.3 保障饮食卫生安全。

在原摸底16户食品生产经营业户的基础上, 边核实、边对生产经营环境、食品存放和产品质量、进货台帐、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等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指导, 指导健全食品卫生管理档案。与食品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4份, 下发监督意见书15份, 健全使用了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业务信息化网络平台。

3.3.4 开展全民健康行动。

12.对口支援协议书 篇十二

甲方:

一方:

根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为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特色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服务质量,经双方协商,签订本协议书。

一、支援医院义务

(一)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根据受援医院需求,每年定期派出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到受援医院,开展临床诊疗、教学培训、重点学科建设等技术援助活动。同时,根据受援地区需求,不定期进行专题讲座、中医特色技术操作示教、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学习等。

(二)与受援医院共同研究制定详细的进修计划,每年免费接收受援医院6名以上医务人员到支援医院接受中医特色技术临床进修学习。

(三)支援人员派驻期间由受援医院统一管理,并参与受援医院的管理和相关中医业务工作。

(四)按照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的规定,帮助受援医院开展适宜技术和新技术、新业务,并结合实际拓展服务范围。

二、受援医院义务

(一)为支援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并负责支援人员在支援工作期间的管理与安全。

(二)为开展支援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及时向支援医院反馈支援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建议支援医院给予表彰和奖励等。

(四)选派到支援医院进修学习人员必须是品德兼优、业务素质较高的年轻医务人员,学习结束后能成为本院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五)合理研究确定受援项目,及时与支援医院协商提出支援内容的变更要求。

三、项目目标

(一)加强受援医院中医科室的人才培训。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疾病特点和医院实际,建设中医特色临床科室,使之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看病就医需求。

(二)使受援医院门诊中医人员业务技术和业务工作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帮助受援医院加强适宜技术推广,并辐射到村级医疗站。

(四)帮助受援医院建立和完善各项中医特色技术标准,并认真执行实施常见中医特色适宜技术项目

四、援助项目(附表:《对口援助项目计划表》)

五、本协议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由支、受援双方按相关规定共同协商解决。

本协议书一式三份,支、受援医院各执一份、县卫生局各一份。

支援医院(盖章)受援医院(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13.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篇十三

支援单位:伊犁州友谊医院

受援单位:昭苏县人民医院

因昭苏县人民医院所辖区域服务人口多、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少、技术服务能力跟不上,医改工作量大,难以满足辖区群众的就医需求,经州卫生局安排,由伊犁州友谊医院继续支援我院工作,现我院将我院对支援工作需求和计划上报至支援单位。

一、对口支援内容:

1、医疗技术援助:我院向州卫生局和州友谊医院申请今年到我院支援专家为心血管专家一名、消化科专家一名、病理科专家一名、心脏彩超专家一名,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其余条件不限。

2、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上述专家到我院后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家和各科室对接,尽可能地使专家有较大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才能,最好能采取传、帮、带等方式达到带动一个科室,引领一项技术,填补我院的技术空白的效果。

4、强化三基学习工作:能在我院医务科协调下经常性进行医疗相关知识讲座,帮助卫生院搞好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工作。

7、受援单位负责解决好下派医务人员的食宿等问题。

二、对口支援时间: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12个月。

昭苏县人民医院

14.对口支援实施方案 篇十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以下简称兵团) 成立于1954年, 是一个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 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 兵团经济总量逐年增长, 但由于历史文化、自然因素、特定区位和政策差异等因素限制, 发展基础薄弱, 自身的资本积累和知识积累都非常缺乏, 地区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的能力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自我发展能力不足。2010年3月底, 在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国家决定由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和兵团12个师。在对口支援的基础上, 只有充分发挥新疆经济自身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的落后面貌, 更好地实现新疆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新疆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新疆兵团经济的发展。1978年新疆兵团三次产业比例为47.4:30.8:21.8,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 到2011年新疆兵团三次产业比例为33.8:37.9:28.3, 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仍然较大。而2011年全国三次产业比例为10.0:46.6:43.4, 新疆总体三次产业比例为17.3:50.0:32.7, 通过对比看出, 新疆兵团产业结构尚不合理,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太高,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低, 第二产业不发达。从就业结构来看, 2011年新疆兵团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分别为43.97%、22.1%和34.0%, 从业人数最少的是第二产业, 从业人数最多的是第一产业。同时, 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太合理, 以农业为例, 种植业地位突出, 2011年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占76.0%, 其次畜牧业占15.9%, 林业、渔业等比重偏低, 农业服务业发展落后。兵团种植业中以棉花产业为主, 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48.0%。兵团第二产业是以原料和原料初加工为主, 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占比重较大, 一旦农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出了问题, 就会使工业经济受到很大影响。第三产业中, 以传统服务业为主, 高新技术产业不发达, 基础设施不健全, 公路运输、仓储业等发展滞后。另外, 长期以来兵团实行的是公有制经济, 个体和私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小, 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

(二) 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以新疆中部的天山为界, 大致把新疆地区分为三大区域:北疆、南疆和东疆。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是新疆兵团的农六、七、八、十二师和建工师, 以及靠近边境地带的农四、五、九和十师, 在新疆天山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带, 主要是兵团农一、二、三和十四师, 在新疆东部地区主要是农十三师。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 位于前三位的是农八师、农一师和农六师, 而农九、十、十四师居于后三位。农八师的GDP值是农十四师的33.5倍。2011年建工师的人均利润是4045元, 农七师的人均利润是-58元。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看, 农六师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 为39736元, 农九师的平均工资最低, 为18346元。目前, 兵团有贫困团场97个, 人口占兵团总人口的31.9%, 生产总值仅占兵团经济总量的18.3%, 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兵团平均水平的61%。兵团地区之间经济状况差异较大, 位于新疆中部地区的兵团各师发展状况好于处于边疆地区的兵团各师;位于资源环境良好地区的各师经济状况要明显好于生态脆弱区的兵团各师。

二、对新疆兵团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

自我发展能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内部所具备的要素凝聚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科技发展能力、制度发展能力等方面。兵团自我发展能力主要是指区域性自我发展能力, 是兵团区域内的自然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总和, 是以区域社会发展能力和经济聚集能力为核心的系统。

(一) 要素凝聚能力

生产要素的凝聚能力是指吸引、聚集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能力。在劳动力凝聚方面, 兵团第一产业吸纳了过多层次较低的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集中在兵团的经济较为发达地区, 且城镇人力资源吸纳力远远高于农牧团场, 偏远地区的贫困团场人力资本匮乏。2011年新疆兵团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是31343元, 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42452元, 全新疆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是36053元, 工资水平偏低, 对技术、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也较弱。在资金要素凝聚力上, 实体企业数量少, 规模小, 盈利能力差, 竞争力不强, 2011年兵团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0.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0.1%;居民收入低, 储蓄能力弱。2011年兵团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7113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625元, 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5185元。2011年兵团农业银行各项存款812.20亿元, 同期全国农业银行存款余额9.62万亿元, 兵团农业银行存款占全国的0.84%。更为严重的是, 新疆地区资本市场不发达, 信贷资金可以通过上存资金、资金净拆出等方式由金融机构直接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利用外资项目与金额较少, 2011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共计17家, 其工业总产值仅占兵团工业总产值的4.3%。总体来看, 兵团的要素凝聚力比较弱。

(二) 资源配置能力

资源配置能力是将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能力。兵团地区资源配置能力较低, 以工业经济为例, 2011年兵团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为9.78%, 低于全国16.09%和新疆18.29%的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2011年兵团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27次/年, 低于全国2.62次/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三) 科技发展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与引进。兵团的科技发展能力有待提高。科技人员数量较少且素质较低。从事技术类的人员比重较低, 例如, 2011年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为11.80万人, 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14.4%, 农业技术人员占11.3%;每万名职工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50人, 每万名职工拥有教学人员473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中有硕博以上学历的仅占24.9%, 有高级职称的占30%。技术创新水平较低。如2011年国有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为37件, 其中发明专利15件。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为40件, 其中发明专利21件。兵团普通高等学校有4所, 2011年毕业人数为11681人, 总体看, 科技人员储备较少。

(四) 制度优化能力

制度创新能力是指制度和体制不断进行改革的能力。良好的制度可以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资源配置, 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兵团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 行政效率低下、服务意识较差。同时, 由于落后地区对制度变革的适应能力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 在对口支援下, 制度变革在短期内并不会有显著效果。

三、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对新疆兵团发展的重要意义

发展不仅指经济增长, 更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哲学角度来说, 兵团区域性自我发展能力一方面强调兵团整体发展的自身基础与“造血”功能, 另一方面也不排斥外围力量对兵团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前者是重点和内因, 指兵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能力, 后者是催化剂和外因, 指中央的政策支持与发达地区的支援。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的先决条件, 可以更好地促进兵团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发展意识的转变, 可以促进兵团人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 加快兵团发展的步伐。自我发展能力是推动兵团地区增收的最终和持久力量, 是兵团地区发展的关键和根本。

自我发展能力水平的提升有利于转变兵团地区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兵团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在国家援疆单位对兵团落后地区的扶持帮助下, 应积极合理地开发利用本地的优势资源, 培植自己的“造血”功能, 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机制, 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 改变落后地区的发展方式。

四、培育和提升兵团自我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途径和有效手段, 只有从兵团实际出发, 突出兵团发展的特点, 发挥兵团的优势, 才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 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牢固树立起“发展是解决兵团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思想, 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严格区分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政府不应再做市场经济的直接管理者, 而应高质高效地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改革兵团科技管理体制, 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改革人口管理体制, 改进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 调动和吸引各类人才参与兵团建设的积极性。兵团的企业要以对口支援为契机, 引进、建立先进的企业管理体系和方法,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东部省市通过全方位对口支援兵团, 着力保障民生, 重点解决新疆兵团各族群众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十二五”期间, 中央投资额继续向新疆和兵团倾斜, 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 达到2万亿。加快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以公路为主体, 铁路为骨干, 航空和管道相配合的畅通、便捷、安全的立体交通综合运输网, 降低货物运输成本, 促进人、财、物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新疆转移。加快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 建立并完善信息化体系和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加强能源建设、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 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推进河流支流、湖泊治理, 有效改善兵团地区水资源贫乏及时空分布不均的现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夯实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

(三)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根据市场的需要, 立足区域优势, 加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控制高耗型、粗加工型制造业的规模,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大资源型产品的深加工, 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立足于本地的特色资源, 建立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基地, 积极打造兵团品牌, 培育有竞争力的特色农牧业、制造业等战略支柱产业, 构建规模效益明显、市场潜力大的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四)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提升科教水平

大力发展教育,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构建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投资机制。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 根据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针对兵团地区农牧业人口占比较大的现状, 要改善农村教育状况, 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 培养一批具有初、中级生产技能的农民技术员和专家。同时要加强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 提高其生产技能。改进用人机制, 在人才引进、培养和分布方面做到合理规划, 采取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 提高人才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司正家.区域经济理论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座谈会在兰州召开[N/OL].人民网,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720299.html, 2006-08-19.

[3]岑杰, 吴忠贵, 韩郁.创业型经济与区域自生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区域要素整合的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 2009 (5) .

[4]鱼小强.对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 .

[5]宇涛, 郭亚妮.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省份自我能力提升与跨越式发展[J].开发研究, 2012 (1) .

上一篇:公司出资协议书下一篇:年审计局述职述廉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