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2024-12-16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精选12篇)

1.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一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41602087 国际经济与贸易 郑丽君

2017/12/19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自从1840年开启近代史大门以来,中国就一直在摸索拯救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建国之前,我国形势尤为动荡----面对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以及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每一代人都肩负着不尽相同又异常沉重的拯救中国的使命。而在建国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确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以及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得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建设中国的伟大使命。紧接着,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先富带后富”理论的提出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的建设,使得中国在沉寂了两年后再次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中国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坚持政治经济文化同步发展,终于使得中国在短短30年间跻身世界大国之列。

而在当下局势变化迅速的时代,我国同样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与政策,努力扮演好国际社会中世界大国的重要角色。刚结束不久的党十九大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为我们描绘了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但在国际局势变化剧烈,国内政治形势受到威胁、经济发展面临挑战、文化入侵日益明显的今天,我们当代大学生毋庸置疑的将肩负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同于近代史上中国任一阶段,今天的我们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拥有更多的技能与素养,而需要完成的使命也是更加的具有挑战性和历史意义。因此,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基本三点:

一.坚持中国共产主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接触了各个时代的思想,也接受着来自各个国家的文化,包容开放是我们对待不同思想与文化的主要态度。但是这个过程中,作为现代的知识分子,我们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提高个人鉴别能力,区分不同性质的思想文化,仔细辨别其中的优劣以及适合我们需要的部分,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的情况下,适当吸收其中利于发展本国思想文化的优秀部分,促进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现。二.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深入发展知识经济

大学生,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学习始终是第一要义。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无论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是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技能,都是值得终身学习的。尤其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掌握对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当代大学生,作为离现代科学知识最近的群体,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充分掌握先进技术,大胆创作努力创新,积极推动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制造成功转型中国“智”造。三.做时代正能量的传递者,做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互联网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热点事件与大众舆论总是结伴出现。而在这些社会热点以及正能量推动中,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中间力量。但由于文化环境、个人素养、媒体引导等各种原因,使得现如今很多大学生面对一些难以看透真相的热点时,总是站在各种自以为对的角度随意进行评论与传播,使得大众舆论难免对公正客观的评判起消极影响。所以,在信息网络高速传播的今天,大学生应该积极担负起传递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思潮的责任,而非人云亦云,传播不实谣言。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改革也正需要这样的导向-------既要继承与发展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现代先进文化,包容各国文化差异,同时积极吸取其中适合本国文化发展的优秀部分,努力加快中国文化改革建设的步伐。

总而言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奋斗一生!

2.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二

1 电大30年发展成就辉煌

综观电大30年的历程, 经历了从学历补偿教育到探索多种形式、多种途径, 再到创建中央电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试点项目这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电大都发挥其自身优势, 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一线优秀人才。她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 实现了几代人的大学梦, 为提升整个国家的国民综合素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 电大当今发展的任务

时代在变, 电大的教学模式也在变, 但万变不离其衷的是, 电大始终坚持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发展至今这种接受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历教育, 而是让一个人从他的孩童时代直到老年都有机会接受教育。中国政府确定的教育发展目标, 是要建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电大在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布局、实现教育公平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构件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这两个方面, 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以电大为龙头的社区教育不断兴起, 全民终身教育的实现目标将指日可待。

3 电大发展存在问题的认识及感想

电大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电大的专业教师, 对这些情况也有所认识和感想。

3.1 教学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资源更新速度慢, 资源利用率不高

电大教学很大程度上依托网络, 从中央电大贯穿到地方基层电大, 每个教学点都有自己的资源平台, 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但是在利用过程中却发现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情况很严重。中央电大责任教师发布在自主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 经省电大再到地方基层电大都是层层转载。

各级电大一般对学生以导学课的形式进行授课, 各电大的教学进度不一致, 经常出现基层电大的教学进度快, 而上级电大在资源平台上发布的教学辅导进程慢, 由此形成了基层电大教师无法很好把握教材重点, 以致给学生授课变成了大而全却无法深入的重点讲授的局面。

由于资源的重复建设, 并且资源更新速度慢, 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不愿意登陆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又由于教师授课无法很好把握重点难点, 大而全的授课实际上就是课本内容的纯粹复述, 也导致学生到校听课的兴趣不高, 学生到课率也就不高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电大网络资源的优势, 各级电大都必须对网络资源建设进行该改革。

作为中央和省电大, 应该及早的把课程的教学辅导发布到学习平台上, 尤其要突出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便于基层电大授课教师以及参与学习的学生把握教材内容。这里的教学辅导, 只需要指点出重点和难点即可, 详细的解释说明则完全可以由基层电大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述。如果条件允许, 课程责任教师还可以发布一些网络视频资源, 将优秀的导学课IP课件发布出来, 供基层电大教师观摩和学生进行自主网络学习。

作为基层电大授课教师, 不应照搬照抄上级电大的教学资源, 而是根据自己的授课进度, 将每次授课结束后的课件和讲稿等教学资源上传到自己电大的学习平台上, 能将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这些教师, 还应该设计和学生对话的平台, 通过聊天室、邮箱甚至是班级QQ群等方式和学生在学习上有效沟通。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有多种途径向授课教师咨询, 这样的师生互动, 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电大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来自于一线的工作者, 对他们的授业方式与其他学校有明显的不同。电大教师, 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授过程中, 大多的教师以课本内容复述为主, 满堂课程忙于将大量的内容尽快讲完, 很少给学生思考和互相探讨的时间。这与电大教师要从一名授业者转变为指导者差距甚远。

电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 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 并且还要有教学经验的积累。然而实际上, 电大教师往往一学期负责4, 5门课程的教学, 备课压力大, 授课时间多。忙于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 且时间紧缺, 导致教师拓展和补充专业知识的机会大量减少, 科研能力也相对减弱。在这样的质和量的权衡过程中, 专业教师不得不为了应付量而削弱的质。

由此可见, 要强化电大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就必须要给电大教师减压,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 然后才能更好的服务公众。

要给电大教师减压, 就应该协调好质和量的关系。为了提高教师的授业质量, 要充分安排好教师的工作量, 将教师的授课、网络资源建设以及网络实时在线互动学习合理安排, 既保证数量, 也保证质量, 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安排学习和补充专业知识技能的机会, 让教师不断满足自己, 才能更好的满足学生。电大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增加外聘专业教师的方式扩充教师队伍, 以此来减缓专业教师的教学压力。

电大教师单独授课多, 往往是几门课程一个教师担任, 教师上课质量无法横向比较, 不能有效评判某位教师的上课水平高低, 所以兄弟电大之间可以互评互听的方式来提高授课水平。任课教师备课量大, 而且备课质量无法比较, 因此各兄弟电大的同课程教师也可以互相探讨, 共同备课, 以此提高备课质量, 并能减少备课压力。

3.3 知识考核方式过于传统

电大每学期两次期末考试, 大量的考试通过传统的笔试的方式进行, 而且过多的考试题目太理论化。电大学生需要学习的是能立即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的实用知识, 需要学习掌握现成的技能操作方法。过多的理论型考题, 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不应把电大学生的知识掌握等同于普通高校, 甚至于中小学的知识掌握。要牢牢把握住电大学生的特点, 考试不应为了及格而考试, 而是为了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笔者认为, 要反映电大学生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 需要必要的考核, 但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传统的笔试, 应该减少理论型的考题, 相应增加应用型的考题, 避免死记硬背, 让学生在考试中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适当放大形成性考核作业占总成绩的比例, 实行无纸化考试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考试方法。对于理工科专业, 可以增加实践课程的考试, 让学生完成某项操作实践来评判其知识掌握程度。考试不是为了考而考, 尤其是电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其考试的实用性, 不要让考试成为学生头上沉重的负担, 力求在考试中让学生巩固技能, 掌握操作方法, 接受新知识。

3.4 社区教育龙头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

近年来, 社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社区教育讲究的是个人的终身教育, 让每个人从幼儿到老年都可以得到接受学习的机会, 这与电大的办学理念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因此许多地方都把电大作为社区教育的先锋, 以电大为龙头的社区学院纷纷成立。

然而, 社区教育现阶段还处于摸索实验阶段, 终身教育理想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借鉴国外经验, 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大学, 社区教育发展得就很成熟。他们能按民众所需, 开设各类班级, 小到种花、健身、厨艺学习, 大到高科技尖端技术的探索。相比之下, 我们国内的社区教育目前只能是小打小闹, 最多的是学院和企业合作, 开展小范围的短期项目培训, 或者组织一些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作一些讲座。

社区教育要实现按群众所需办学, 将社区教育变成“超市型”的学习基地, 任重而道远。由国家设立的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的办学经验值得广大社区学院学习, 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由点及线, 由线及面是我们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总思路。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将社区学院和社会联系起来, 让社区学院走到群众中去, 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群众生活;这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设备上给予鼓励和扶持, 社区教育活动的举办才能真正有效开展起来。

电大要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还要继续深化改革, 努力转变观念, 加快改革步伐, 尽早为实现全中国人民的终身教育不懈努力。

摘要:广播电视大学在中国历经30年风雨沧桑, 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 电大的影响力深入人心。在这30年的发展里程中, 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围绕着时代的脚步, 跟着时代的潮流, 发挥着她的魅力, 为四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电大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要跟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自己, 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

关键词:电大历史,终身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严冰, 徐皓.巨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挑战——关于巨型大学的学术对话[J].中国远程教育, 2006 (3) .

[2]陈乃林.关于电大发展取向及定位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 (综合版) , 2001 (2) .

[3]钱明红, 周晓音, 杨悦梅.“基于网络-导学结合-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5 (6) .

3.当代大学的文化使命 篇三

邹广文,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基础理论、文化哲学与当代社会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海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当代文化哲学》等学术著作8部。曾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度经清华大学学生校园网络投票,被推举为清华大学“良师益友”。

大学,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标志,在今天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校庆大会上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并且将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一并概括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今天,随着我国文化建设在未来社会发展重要地位的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已成为引领大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对于初、中等教育对人的规范性教育(中国古代称之为“小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大学更注重人性的涵养和健全人格的培育,也即使人真正“成其为人”。因为大学教育的结束即意味着人步入完全意义上的社会生活的开始,较之于此前的教育阶段大学所赋予的“成人”责任更大。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论教育学》一书中曾开宗明义指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按康德的看法,人之外的动物只需以本能的方式来运用他的天性,无需像人那样经受教育的过程。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教育使人与其他存在物区分开来。在这个意义上,东西方的大学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知道,《礼记·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大学”概念虽与今天的大学含义不尽不同,但本质是相通的,主题都是在讲如何“成人”、成为“君子”。作为君子不但要彰显自己心中明白无误的道德,而且还要向周围的人、向百姓去传播这种做人之道,在此基础之上,大家还要一起来保持这种状态,共同达到善的境界。毫无疑问,这个“成为君子”之学、成人之道在今天的大学文化建设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的确,高等教育更加凸显了教育的人文性。所谓“人的完成”,一方面意味着使人成为具有社会品格的人或“社会意义上的人”;与之相联系,另一方面,大学教育也是使人成为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上的人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讲“成人”,就需要摆正“人才”和“人”的关系。一个大学首先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后追求的才是对于具体人才的培养目标。因为只有先成为人,才能不迷失方向。我们好多学校更多关注人才的培养,但人才的前提是做一个人,一个人人格不健康,则可能创造性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人才”是对学问学术的强调,着眼于“做事”,而“人”是对人的道德素养的关注,着眼于“做人”。我们常常讲“为人为学其道一也”,这个一以贯之之道就是“做人之道”。“人”和“人才”,前提是成为“人”,做事首先要做一个好人,这是最为根本的东西。

所以我们认为讨论大学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紧紧围绕着人的塑造来展开。这里我们拟具体讨论三个问题。

一、大学文化的基本结构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大学文化建设开始引起大家特别的关注,并且都在从不同角度进行设计和实践。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大家开始克服急功近利办教育的心态,去静下心来反思和追寻大学自身的发展规律。这应视为中国大学向大学理念的正常回归。但是,我们还应注意大学文化建设的层次性和规律性,就操作层面而言,我认为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大学形象文化的建设,这是向社会展示大学环境特征的文化层面。它是反映该大学外在特征的视觉形象的总和,主要包括大学标志、大学标准字、大学标准色、大学校歌、大学网页、大学特有的标语口号等。这些相关要素的特定组合形式,就是大学的形象识别系统。并具体应用到校名、校徽、标牌、证书、宣传品、画册、办公用品、校园建筑、设施、园林规划、布局等方面,从而达到在各种不同场合鲜明有效地传达大学的形象的目的。

二是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指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大学行为文化是学校风格、气质和人际关系的动态表现。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必然性”要求不同,大学行为文化主要是对于师生员工的“应然性”要求。通过这种倡导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良好的素质品质。一个大学的气质如何往往是通过该大学师生员工的行为文化体现出来的。

三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主要指大学精神及其相关理念系统,如大学的校训、校风等。这点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大学文化最关键的环节。大学的校训、大学精神,标示着一个大学的办学方向、办学意义,所要回答的是“我们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的终极问题。不管社会风向怎么变,但是作为一所有特色的大学,就要坚守一种不变的、持之以恒东西,而这一点是集中通过大学精神体现出来的。

所以,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培育有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存在。大学的物质存在很简单,仪器、设备、大楼等等。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和精神品质。大学文化所传达的是一种共性的东西,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精神之中。

所谓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和基本价值取向,它引导着学生的灵魂,表征着一个大学长期的文化积淀,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特征、气质品质和办学方针。可见大学精神是标志一个大学的根本特点的。如清华大学,当年梁启超先生以《周易》里的乾坤卦语,提炼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是很富有特色的,也很深入人心,得到了清华师生的广泛认同。但是就目前我国大学的普遍情况来看,大学精神理念的政治化倾向比较浓厚,缺少特色与个性,往往都是诸如“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等标语性的口号。近年来国内好多大学都在某个时间节点(如逢10年的校庆)重新提炼了各自的大学精神,注重个性化表达,彰显特色性追求。这是值得肯定的。

nlc202309041237

精神折射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当然也折射了一个学校的性格与品质。每所大学都应该在各种场合向社会唱响自己的大学精神,比如可以在大学的入学通知书的显著位置把大学精神印上去,让学生在走进校门之前,就让他知道这是在传达着什么意义和信息。人生的第一次,记忆是最深刻的。总之要反复地去强化一个大学的精神,然后让大家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它该达到这样一个效果:一说起某所大学,首先想起的是它的大学精神。

二、大学文化如何“化人”?

现代大学教育在其根本点上应该是一个致力于人性完善的个性化培育过程。因此,个性、完整性、历史性——这是现代大学教育学生的三个基本着眼点。

个性化。个性是一个人的气质、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等特征的综合性呈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他也就没有创造力,其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往往千校一面,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此种的办学观念,带来了文化趋同和学科设置的格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常常说要爱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关注大学生个性培养。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强调要针对每个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哈佛大学校长在350周年校庆时说“哈佛最值得夸耀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诺贝尔奖、多少总统,而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可见作为大学的校长,首先需确认的是进入大学的每一个人都是金子,他的任务就是让每个学生都发光。要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创新能力等各种潜能进行有效地开发。

完整性。大学要关注学生完整性心智结构的涵养,以促使人格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心识所创化的世界里,都要通过对象世界来积极反应和呈现自我的心灵和思想。所以对人的教育培养,最基本的是建构人的完整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完整人格,即培育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感情,使之成为热爱生活的人。只有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说到人的完整性,当年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创始人之一冯友兰先生曾经讲过一句话,有人问他什么是哲学,他讲“哲学是使人成为人的学问,而不是成为某一种人的学问”。成为某一种人就是专业人才,例如现在我们各个学科院系所培养的就是从某种专业角度要求的专业人才,这种技术理性教育仅仅着眼于人的专业特长的发展,但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提就是成为人,即不能忽视对人的完整性精神世界的建设,成为人就是要达到有完整性的素质要求,既要有知识,也要有文化、有人文关怀。在清华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做了一个抽样调查,我们追踪了清华大学近二十年的毕业生,发现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毕业以后并没有从事他所学的专业,但是他们仍然做得非常优秀。这由此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就是大学教育,你不要把你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得太过。为什么呢,这有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许多学生走出校门以后他真的可能就从事别的行业了,但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我觉得他在大学这四年,他的个性、完整性人格的养成,可能是他终生受益的东西。我们倡导要在知识的极限处信仰,也就是说,知识在最根本的地方要以信仰为基础。基于某种信念人才可能开始求知,知识尤其是技术理性不能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人只有葆有超验的维度,其经验行为才有明确的目的指向,人的完整性才得以确立。

历史性。这里讲的历史性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存在性。每个人首先应该是个历史的存在。人的一生一直要面对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我是谁?第二个是我从哪里来?第三个是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共同表征着人的历史性存在主体。“我是谁”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论语》讲“吾日三省吾身”,人只有不断反省自己,才不会忘本、才会葆有一颗平常心,不会犯大的错误走大的弯路。而“我从哪里来”其实表达的就是一个确立文化认同的历史感问题,例如传统文化对我们之所以重要,因为在传统中我们才得以“安身立命”;知道了我从哪里来了,才知道要到哪里去。因为一个人回顾过去有方向感,你往前看才有方向感。“我要到哪里去”就是通过确立人生价值给人生找到一个方向,以使我们的步伐更加稳健。人如果没有历史感,那可能就是一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无方向感的浪荡鬼魂,这种人生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是不值得活的”。

总之,现代教育要致力于人性的生成和智力的提升,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品质和精神,使他们去自觉反思、拷问人生的意义,具有担当意识、肩负起社会责任。德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洪堡(Humboldt,Alexander 1769~1859)在谈到大学文化时,曾提出“由科学而达修养”(Bildung durch Wissenshaft)的理念,即通过学知识,来进一步解决修养问题。通过科学来达到人格养成,整个人的修养、教育、构成要发生这样的变化,由科学构成人格,是大学要来做,但要解决一个手段和目的的关联性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也说“大学的教育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大学的任务就在于把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这些话我们应该很好地反思。

大学里诸多先进的思想观念有一种潜在的高贵向上的暗示性,激励学生往上走,去提升人格。请知名思想家、政治家、企业家等社会精英到学校进行讲座,不在于通过这两个小时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在于形式大于内容,让学生拥有一次零距离和精英们接触的机会,这会潜移默化地对他有影响。明天,这些从大学走出去的学生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栋梁之才。

三、大学的当代使命

从文化功能的视角来看大学,我们可以说大学是人类最先进思想的集散地。各类文化精英们各种先进理念汇集到大学校园,又通过一届又一届毕业的大学生传播到社会生活中去。大学的文化应该是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的文化。大学精神体现着社会的良知,代表着社会的恒常价值追求。唯如此,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教书育人,大学必须努力保持自己的自主性、独立性,不管东西南北风,都要自觉肩负起社会批判的使命,提振社会的信心,培育社会的希望,引领着社会的风气。我认为今天的大学在其最基本的方面,肩负着承传文明、创新思想、守护社会基本价值等三项重要使命。

nlc202309041237

第一、传人类文明

在其根本点上,大学应该首先坚持文化上保守主义立场,保守者,保卫守护也,也可以称之为文化守成。现代人不能忍受一种无根的生活,心灵不能永远漂泊在荒原上,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首当其冲要履行好文化传承的职能,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大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对内传承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大学,应该明确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不可剥夺的存在理由,都为世界文化贡献着其他文化形态所无法替代的独特文化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大学教育工作者不能忘记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不能忘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意义,要在关注历史绵延性连续性的基础上,自觉提高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带着温情与敬意的眼光审视自己民族的历史与传统的文化态度。

第二、创新思想

创新与传承是大学前行的两个车轮。党中央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民族文化,要从创新思想开始。创新思想是民族文化转型的动力,对于大学而言,变革和创新那些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营造一个激发社会创新和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对民族、对国家和对人类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曾经认为,一种文化的发展过程就其本质上说,是一个回应历史挑战的过程,回应新的历史挑战就表现出该文化的活性和发展。凡是对新挑战作出创新应答的文化,这种文化活性就高,国家就能持续兴旺发达;相反则必然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中国传统求同排异的政治文化,把一切创造行为都视作异端和威胁,束缚了人们的创新追求。而今天大学精英文化在其本质上应具有具有摆脱思想束缚的潜能,具有启蒙和批判的品质。蔡元培先生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陈寅恪先生呼吁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都表明了思想创新对于大学的独特价值。能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大学的生命力就强,才有可持续的竞争力。中国社会要想真正实现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跃升,中国经济要想真正实现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就必须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给予受教育者以自由生长的空间,容忍失败,鼓励冒险,标新立异,不拘一格。

第三、守护社会基本价值

我们这里所讲的社会基本价值,是指超越狭隘个体或集团利益之上的关注社会普遍命运、关乎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的价值。大学中的各种科学门类既是知识体系,也同时是价值体系。一所真正的大学应当自觉坚守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对社会基本价值的关注是知识分子建构其社会良知的基础。以此为基点生发开来,他才能自觉地保持卓然不群的精神姿态,并始终不渝地对世界秩序、对文化、对社会人生产生一种更为广阔恒久的意义关照。

在今天人类全球化的发展时代,我们认为社会基本价值的内容主要有:(1)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2)对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关怀;(3)对人的整体性价值的认同;(4)对不同观念(只要有可说明的理由)的宽容;(5)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等等。

一个人思想的独立性与批判性与对于社会基本价值的坚守是分不开的。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曾说过:“大学不是一个风向标,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作出反应。大学必须经常给予社会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并不是社会所想要的,而是社会所需要的。”一个健康的社会里,社会基本价值的守护是不可或缺的。大学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避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那种超越个体社会地位而去关注社会的普遍命运的人,像苏格拉底那样去守护这些关乎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走向、并具有人类性和普遍性的精神价值。通过这种守护为社会提供一种清醒的声音,展示人类生活的一种实践高度。

我非常欣赏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所讲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社会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公民的文明教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教育,人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尚”。公民的文明教养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标志,我国30年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辉煌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我们面临的问题,即要致力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壮大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要在这个方面充分去用力,这也许是下一个30年中国整个社会要去充分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更是今天中国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的人格、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我们这个社会才有希望。

(本文系作者近期在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高校所做的文化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

4.论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四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7日,我作为2011级首批发展对象参加了“哈师大党校第三十三期积极分子培训班”。这次培训尽管时间短暂,但对于个人来说我收益颇丰。党员,顾名思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想成为一名党员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要从自我做起,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与责任感的当代青年。我们应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共产主义的理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这些天来,通过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党的制度、组织纪律和党章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观念,其中特别加强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经过党校培训,我也意识到入党条件之多,要求之高,发现自己身上仍存在很多不足,距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是能给自己创造入党条件的。如今,自己作为一个想要入党的积极分子,就要深刻地领悟我们党的宗旨,就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党的宗旨,无论在思想还是在生活作风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扎扎实实地工作,为同学们提供真诚的服务。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先进性,既不能脱离同学,更不能凌驾于同学之上,要密切联系同学,关心同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从小事做起,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要知道,无论多么小的事情都是党的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事可以做大,有能方能有为。要善于打破陈规和思维定势,勤于思考,不断地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要善于研究和分析新出现的问题,善于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树立超前意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九十年奋斗历程所凝成的指导思想,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悟。是的,我们在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就应该要,而且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么一些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入党?入党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可以说,这是一件严肃而神圣的事情,因为入党动机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正确的入党动机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党员的素质和行为。于是,我扪心自问。我入党到底是为了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叩响了我的心弦。首先,我要认真学习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同一切不良现象,错误思想作斗争,牢记党的宗旨,为同学、为人民服务。在生活、工作中、我要挑起重担,起先锋模范作用,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专业学习与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努力掌握社会工作中的要务,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其次,要为党事业贡献力量,就必须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勇于改革,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小事做起,磨练自己的坚强意志,要知道,无论多么小的事情,都是党的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事可以做大,有为方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台湾前文化局局长龙应台说过:“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所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要想有长期的发展就要用文化来武装自己。另外,我们还要树立党员意

识,争取日后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党的意识即“两个不忘、三个自觉”:不忘共产党员的职责,不忘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自觉遵守党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威信。

党课学习时老师向我们讲授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相关知识。当看见深受人民爱戴的焦裕禄。任长霞的先进事迹时,我感动的热泪盈眶;当老师播放国庆阅兵时,我不禁热血沸腾。这些都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当每时每刻都在进步,我们这些快要加入这支队伍的同志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拒绝并且严格反对一切不利于我党的活动。时刻牢记党对我们的要求,求真务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优秀传统,一定要进一步发展,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不断为我党增添新的力量,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始终保持一名先进的党员形象,争取早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向党组织作出汇报,让党组织放心的接受我的入党申请,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优秀的、合格的中共党员。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

5.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及使命 篇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在过去 20 世纪的百年中,中华民族和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不断探索、英勇奋斗紧密相连的,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奋斗与努力,不仅无愧于历史赋予的使命,而且,也为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革命战争时期,青年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是“救国、救民”;那么,处于和平年代,特别是在经济与社会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肩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呢? 当代大学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是大有可为的一代。当代大学生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锐意进取,奋发成才,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要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实现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理想。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 20 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 13 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 28 岁,最年轻的仅 19 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当代大学生应当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将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梦就是中国梦,我们的梦和中国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又该建立怎样的梦想,又该为了我们的梦想做些什们呢?

1、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

每年的8月底9月初,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进入了大学校园。在短暂的兴奋、激动、憧憬之后,大学新生的心里逐渐被“迷茫”、“空虚”、“无聊”等关键词所充斥。这直接揭露了高中时老师们所说的“等到大学你们就幸福了”不过是一个谎言。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找到方向并为之努力,有些学生在逐渐失去自主规划生活的自觉性,逐渐沦落为“游戏”、“活动”、“比赛”的奴隶。有些同学在高考之前被父母、学校、老师强制着为高考成绩而努力,但在高考后迅速的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漫无目的地玩转于朋友圈、QQ群、新闻网站、灌水贴吧、英雄联盟等网络游戏之中。根源在于他们大学前的生活都是由父母、老师所规划主导,而进入大学后老师、家长的主导并没有跟上,他们在失去了依赖后又未形成自觉自主意识,于是就随波逐流地“混”,把大学“university”混成了“由你玩四年”。真正能把握住机会的人只有二种,一种是天生先知先觉的人,一种是吃够了苦头的人。如果你还在玩QQ,那你只有一种可能:你还没吃够苦。

2、人脉是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的又一门必修课。

在大学期间所建立起来的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会成为我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除了亲情关系外,在人的一生中有两种关系最为纯洁:战友关系和同学关系。在这两种关系中,掺杂的世俗利益的东西最少。大学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正常的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健康、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而这种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对于我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或“社会资本”。

3、多读书。

俞敏洪: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俞敏洪:我们外表的青春总有失去的时候,但是内心的青春其实是你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三开始我就拼命地读书,几乎以每天一本书的速度在往前走。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情怀、胸怀和气质。而一个人的情怀、胸怀和气质绝对是长远能把事情做下去的最好的三个动力。三毛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俞敏洪曾说:3个月读了60本书,我为什么还要每天读书? 我从今年1月1日到现在,总共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一共读了接近60多本书,都是真正给人带来思考的书籍。我读的都是历史书、哲学书、还有现代商业潮流和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书。我已经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所以说,人生是要学习的。

有人问,俞老师,你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因为确实只有书中的思想才能够引导你走向未来。大家都知道人是一个受思想指引的动物,你的思想走到哪里就会走到哪里。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北京大学的教授张维迎出了一本书叫《理念的力量》,大家也去看一看,讲的是社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思想的发展,创新的发展,以及一个人的发展,都是人的理念改变的结果。

当你的理念指向哪里的时候你就会走向哪里。如果你的理念觉得你是一个自卑的人,你就是一个自卑的人。理念要从内心中深深地相信才行,你要是表面相信,实际不相信,就会形成性格分裂。

同学们需要大量地读书,海内外的书都要读。什么书都拿来读,这样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

6.当代大学生党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篇六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的创新实践,展示着我们党领导人民英勇顽强、波澜壮阔的奋斗足迹。今天,放眼我们的祖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正以站立起来、富强起来的自尊、自信和自豪,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而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崇高理想,而我们这些大学生必须优质的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而要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党员,就更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对是对人都必须做的尽善尽美。

关键字:大学生党员使命责任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我们是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一)树立远大理想与信念

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指路明灯,给我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的勇气。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二)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是列宁所说的“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长久而不衰并立于世界之林,正是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所要换取的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从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沉吟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现代人的呐喊,我们都会聆听到爱国主义的深厚情感。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意道路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出的惟一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是历史上的封建主义还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所尝试的资本主义都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走上了康庄大道。

二、学生党员的责任

(一)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拥护党的纲领,提高政治觉悟。作为学生党员,特别是一名大四学生,政治理论知识,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环节,政治理论知识比较笼统宽泛,没有比较坚实的结构和系统的逻辑。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加强学习总结,多看书看报,上网多查找一些事实新闻了解国家民生问题,努力将这方面的知识充实完备,我会积极关注时事,在保持思想先进性的同时,带动周围的同学团结合作,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另外,还要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和其他文化知识。在学习中发挥带头作用,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重于学习、学用结合,在学习中提高能力。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更是一名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基础。我会在广泛积累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夯实专业基础,努力备战考研。

(二)带头争创佳绩

自己努力做到既要刻苦钻研,又要勇于实践,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成长成才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思想健康道德素质,争做优秀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和工作影响、带动同学们共同进步。作为一个学生党员,不仅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同时,要用先进性来带动并作为学习的基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创新,努力在复杂环境中磨练意志、锻炼品格,在干事创业中增长本领,在克难攻坚中全面发展。

(三)带头服务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比如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等优秀的党员干部,他们所以能够深受老百姓的厚爱,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为党旗增添了光彩。作为党员,我应当向他们学习,全心全意为我们的集体、为师生服务,热心关注社会工作,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奉献自己的点点滴滴,要永怀大爱之心,铭记我们党的教诲,坚持主动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坚持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最大的奉献,帮助和关心有困难的同学,关心他们得学习和生活。

(四)带头弘扬正气

党员尤其是优秀党员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做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能保持革命气节。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基础。我们学生党员要正义感强,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中人群中、网络中等,发表言论要客观得当,遇到不正当的言论不仅要客观冷静对待,更要积极疏导,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和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和谐。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要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竟沦落为落后的挨打者。所以无数中华儿女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又经过了艰难的探索才找到了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从而赋予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奋发进取,团结奋斗,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辉煌的前景。

7.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七

班级:******** 学号:********** 姓名:*****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应确立的成材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关键字:大学生;历史使命;成材目标。

一、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重任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我们是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党的十七大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两大历史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平为主流的外部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使中国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紧紧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国才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发展、赶超先进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中华民族遭受了不尽的屈辱。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民族勇敢而自信地面对国际竞争,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着。这就是大学生所处的历史时代,他们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具体说包括以下五点:(1)担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

大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1 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所谓开来,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百年的历史,它需要几代,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而重任自然落在一代代青年大学生身上。

(2)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当今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以激光技术为例, 1958年,激光产生的原理尚是一篇论文。两年之后,美国得到了世界第一束人造激光。几年后,激光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大显身手,从精细的眼科手术到摧毁洲际导弹,从传送图像到获得全身摄影,速度之快令人始料不及。有人做过这样的分析,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科技成果,比过去的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有人预测到2003年,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大概要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将比现在增加3~4倍;到2050年将是现在的5倍。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中科技的成分逐渐增加,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目前,以生物、信息、材料等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大学生是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的群体,他们具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能力。谁率先抢占了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抓住了机遇,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就能迅速地发展。新的科技革命,为各国家各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挑战。因此,大学生必须敏于关注世界新科技发展动态,结合专业特长,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力争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3)扩大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和影响。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打开国门,通过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世界也由此走进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成功地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扩大了对外贸易,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长期的基 本国策。大学生将以其掌握的先进文化和知识,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的主力军。他们可以通过对外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将人类发展中的先进成果引入中国,也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4)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者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被世界人民所认同。可持续发展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是我们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2 重要力量。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专业,为最大限度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及协同发展献计献策。(5)做改革的先行者

改革是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进行的自我修正,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举措。综观历史,青年学生历来是改革的先行者,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热情,但由于经验不足也会出现良莠不分的情况。因此,青年大学生首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沿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前进。其次,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利用社会实践等形式,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实施经济的持续发展战略尽智尽力。

二、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1、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 很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对此,江泽民同志也明确指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教、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越来二元经济结构还有改变,地区差距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2、认识我国现在的发展机遇。

世纪之交的年代,往往潜藏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从三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我国有极大的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是可以实现,这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二是从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我们可以抓住新科技革命产业化的环节,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从国内来说,我国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并取得了伟大成就的基础上跨进21世纪,历经探索,我们已经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采取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找到了一 3 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现在,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了新世纪初新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

3、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历史重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两项具体表现。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2、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而我们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用“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抵制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法纪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克服价值观念混乱、理想信仰迷惘、政治意识淡化、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在今后人生的奋斗的征途中,一定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好本领,练好基本功,掌握新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拓、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塑造无悔的青春。

参考文献: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J] [2] 新华网

[3] 《中国现代史》(1919~1949)[M],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198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8.五四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八

九十一年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北洋政府在会上签订一系列辱国条约。这一消息传到国内,立即引起了各个阶层人民群众的愤怒,就在这样“满城风雨”的环境下,五四运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

运动开始时,应用的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他们集会、游行,呼吁“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他们 脱下学生装,穿上粗布衣,前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厂,去办工会,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正式我们学生这些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才使得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崛起。这一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彻底的反帝反帝反封建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党领导全国人民得解放基金安利新中国及当今社会的发展成绩做了重要的伏笔。

时代在召唤,不同的历史时期请偶们有不同的历史使命,然而我们不辱使命,推动着中国迈向自由、开放、繁荣富强。《天下无贼》中,贼首黎叔曾说过这样的话“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就连一个贼都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何况我们大学生呢。

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然而我们在受益的同时是不是该为让我们受益的伟大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义不容辞的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重担,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航天飞机、探月计划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实力让世界认识到了打过的风范;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一次让世界聚焦中国,一代代知识人的努力造就了大国的崛起。

人才不是凭空得来的,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一件成品要经过各种程序的加工、包装、检验,合格后才会被运往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成为消费者青睐的对象。我们大学生都抱有一颗爱国之心,都想立志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我们不能只打口号而置实践于不顾。“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为“救国、救民”而奔走呼号,他们用“运动”证实了自己的实力,而达到了空前的成功。如今的爱国已不再是“救国、救民”,而是“强国、强民”,这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当今竞争激烈,千千万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大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似乎不合时宜,我们关心更多的是就业问题,而不是什么使命,很多人持有这种想法“工作都很难找到,谈什么使命,简直就是妄想”。但,我要说的是,有梦就有希望。不放弃、勇于追求,梦想就会实现。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命运要靠我们青年一代来掌舵。

9.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九

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责任‟问题是一个大题目,涵盖很广

;„责任‟又是有层次的,有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有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有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

„责任‟在某些方面具有道德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又是一个法律的概念。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又存在矛盾。很难一下说得清楚。至于说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今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关于„责任‟的观念和对于„责任‟的态度。所谓”价值‟多元,其实从范畴上来讲,不外乎是如何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问题。如果只强调„个人价值‟,那就会削弱社会责任。如果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条件的。社会呼唤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从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历史责任 “让青春承担责任,让责任引领人生”,“青春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大学生应该承担起责任来,把自己所学知识回报家乡,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投入科学发展中,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生关心祖国行进的每一步,深深感觉祖国的未来牵扯着自己的发展,没有祖国的健康发展就没有自己完美的人生。现在,大学生行列陡然增大,社会对大学生的尊重与期待在减小,这在心理上消磨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在关注着这个社会。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大学生的身影都出现在社会的地方。在新时代里,我们不该逃避自己的历史责任。大学生,应该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大学生,应该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关于责任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我认为对于祖国责任,可以解释为“爱”—如果我的年纪能够解释什么是爱的话,我愿把我对祖国的情感定义为爱,即便这与我的爱情和亲情发生冲突,我也不愿改变,因为这已经是一种信仰。我的爱不需要回报,所以我也不会失望,但有时候想想祖国仅仅是个虚无的影,真不知道我能不能坚持。

而关于人生,我向往的一是自由,二是快乐。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并不承认我这是一种完全狭隘的情调,给我更大的空间为祖国做出我的贡献是我最大的自由,热情地帮助周围的每一个人,使他们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对于社会,现在的社会无法让我对他产生多么真挚的信任。当代大学生的成才之道与历史责任

10.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十

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特别是以十八大为契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以青春年华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我们应当谨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振兴中华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在过去20世纪的百年中,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谱写的,他们不断探索,英勇奋斗,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壮丽的青春凯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

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两大历史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平为主流的外部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使中国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紧紧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国才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发展、赶超先进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变了。不再是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当然更不是没有了使命。当代中国青年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所以,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同时也是各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大发展大融合的世纪,社会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也将步入世界列强行列,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承担起历史使命。

一、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中国当代大学生不是以个体而存在的,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主义”这把保护伞下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国家的荣辱兴衰与我们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因此,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当之无愧成为当代大学生首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在国际上所处的环境,敏锐观察和判断国际动向,向着国际上需要的人才战略目标迈进,从而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

二、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实现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理想。

三、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成为了近代历史上的落伍者,在现代世界文明交流融合与冲突的洪流中,在一个充满创新,依靠创新的社会,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时刻

四、用科学技术武装头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大学生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时代在召唤年轻人去坚定地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大学生是青年中有较多机会接受现代科学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受益者。我们在受益的同时,也应是“科教兴国”的实践者和完成者,应当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祖国科技事业、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重担,从而成为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

五、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靠一代代人的奋斗努力,靠的是各国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奉献,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当代大学生理当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的历史使命,在未来的人生奋斗中自觉地担当起为世界和平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贡献!

六、大学生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自己,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自己,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自己,以科学发展观要求自己。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中认清形势,理性爱国,合理表达,永远跟党走,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的追求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奋斗之中,让青春因融入民族的伟大事业而熠熠生辉。

七、学习是大学生的第一天职,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竞相涌流的形势下,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特长突出、实践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继承和发扬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自觉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自主创新的前列,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以脚踏实地的作风、锲而不舍的毅力和迎难而上的勇气,勤奋学习、开拓创新、奋发图强,为成为一名共和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积蓄能量。

八、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和影响。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中国成功地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扩大了对外贸易,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学生必须敏于关注世界新科技发展动态,结合专业特长,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力争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掌握的先进文化和知识,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的主力军,通过对外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将人类发展中的先进成果引入中国,也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勤奋学习、勇于拼搏、锐意创新、发奋成才,用我们无限的热情和无悔的青春展示学子的崭新风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出更加壮丽的青春之歌。崇高的理想激励着我们,光荣的使命鞭策着我们,辉煌的前景召唤着我们。我们坚持: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

11.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十一

进大学以来,学习了一个学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也学习到了解到很多的马克思主义知识,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现代大学生在就业、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正在承受着莫大的压力、节奏快、新问题、新状况的不断涌现,常常使大学上在思想觉悟和认识上感到迷茫,无力。因此在新的文化发展时期,大学上思想教育工作上必须要与当今社会同肩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开创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而对思想教育工作最有利的基础思维方式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的必要性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现状所决定,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批判错误潮流的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几十位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在此之后,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其平均年龄只有28岁,最年轻的仅19岁,他们中许多人都成了尔后中国革命的中坚。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正是历史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12.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十二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息息相关,不可分离。当代大学生应当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将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主席对中国梦的阐释,让人心驰神往,热血沸腾,信心倍增,传递出我们党牢记使命、肩负责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也传递出中华儿女立志励精图治、建设美好家园的民族心声和强国豪情。中国梦,承载了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美好、向往幸福的热望,昭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

中国梦之于国家,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之国民,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教育、工作、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居住条件、周围环境都能进一步优化,还有就是期盼着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国梦之于大学生,就是看到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睦幸福。自己能够学以致用为国家经济的腾飞、政治的崛起、科技的进步、军事的强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个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有了中国梦,我们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就有了行动的力量。“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胸怀中国梦,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分努力,都将化为国家的前进之力,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之力。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空军人,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以忠实履行使命的实际行动,为中国梦助力护航,让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是国家的梦,也是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并寄语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这是党对青年的殷殷期盼,这是国家对青年的深深呼唤。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飞扬的青春将是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作为未来的支柱,中国大学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梦,我们的梦就是中国梦,我们的梦和中国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又该建立怎样的梦想,又该为了我们的梦想做些什们呢?

1、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黄金阶段,作为大学生,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成长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意义,拥有成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大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划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成长与发展规划可以指导大学生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提升成功的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制定一个既符合自己特点,又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又能够实现的目标并非一件易事。制定出恰当的目标需要对自己全面的了解,对外面世界趋势的把握,和掌握制定目标的技巧。成长与发展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从而避免在个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随波逐流的现象。成长与发展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进行自我定位,成长与发展规划将会引导大学生对其个人成长与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发现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树立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定位。成长与发展规划能够激励大学生自我成就,成长与发展规划能对大学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大学生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自己不断向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前进,去努力改变和成就自己的一生。成长与发展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提升竞争力。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通过成长与发展规划,了解和认识自己之后,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地学习,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努力克服弱点,挖掘潜在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所以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为自己制定恰当的大学生活规划。

2、大学是你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础时期。

大学是奠定学科基础的关键时期。科学调查表明,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是25岁到45岁,这正和大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龄相衔接。所以,大学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打好学科基础。未来学家曾预测,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本世纪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三次更换自己的职业。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虽然大部分同学初步选定了专业方向,但这并不是我们终身专业的框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多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为今后走向社会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如理工科类的学生参加复合班的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文科类的学生多选修一些自然科学的选修课,文理渗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3、作为当代大学生,又怎么可以浪费图书馆这一现代化设施呢?

图书馆是每一所高校重点建设的公共服务场所。许多大学图书馆不仅藏有各类丰富的古书典籍,供我们与前人进行思想对话,而且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现代各类科技期刊,供我们汲取现代最前沿科学知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拥有各类先进的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系统,非常方便查询各类信息。总之,懂得利用图书馆,是我们在大学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大学,除了读大师,最重要的便是读图书馆。这里说的图书馆并不是说它的建筑和其他硬件设施,而是说图书馆的藏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四年没有安心在图书馆好好看过几本书,那就绝对没有真正意义上读过大学。

4、人脉是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之外的又一门必修课。在大学期间所建立起来的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会成为我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除了亲情关系外,在人的一生中有两种关系最为纯洁:战友关系和同学关系。在这两种关系中,掺杂的世俗利益的东西最少。大学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正常的社交活动,与他人建立健康、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而这种人际关系网的建立,对于我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脉”或“社会资本”。

上一篇:科学家霍金的励志人生下一篇:谈基层央行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