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责任的作文

2024-10-01

高三责任的作文(共15篇)(共15篇)

1.高三责任的作文 篇一

昏黄的落日染红了山谷,悠长的小道上,汗流浃背的肩上仍挑着沉重的担子,落日的斜阳后拖着长长的的影子,沉重的步伐在迈进……

如此的一天,小小的村庄中每个人都过着这如此的一天,,起早贪黑,为的是什么呢?

他们又怎么没有想过,在这烈日炎炎的太阳炙烤下,丢弃手中的锄头。跑到阴凉的树荫下休息,可是手中的工具,是他们的饭碗,他们的饭碗,是他们的收入,是养家糊口的关键,他们丢下的,是一切,是生活,他们不可能放下。

幽静的校园,在这炎热的夏天,我们坐在教室学习,在茂密的树荫下,在漫长的校道上走过,肩上所背的双肩包,彷佛是如此的沉重,你是否想拿起书包就此一扔?可是,能吗?

肩上的书包就是学习的责任,而我们,祖国的花朵,在这一片的温暖,和谐中成长,一旦放下,就是半途而废,一旦放下,就是从学习的战争中失败,你愿意做一位逃兵吗?

你愿意让众人失望吗?

不能,我们放下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信任,对所有人的承诺,肩膀上的责任,对于我们来说,是前途,是命运,我们不可能放下。

在装点着美好未来的梦想道路上,我们肩膀上的责任同样是如此的沉重,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向梦想的光点迈进,肩膀上的责任,是对未来的承诺。

2.高三责任的作文 篇二

一、高三作文教学的现状

1. 重视练习数量,忽视有效讲评。

有的老师坚信作文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练的数量,并不十分重视讲评工作。对学生的作文,一般不做深层的分析,只是打个分,然后从审题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讲一下,最多再下发一些优秀习作。缺乏针对性,作文的效度和信度较低。

2. 强化文化积累,淡化有效输出。

学生写作往往感觉材料枯竭,难作无米之炊。因此,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积累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有的学生积累了厚厚几本。但在考试时,不少同学仍然不知所措。其实,正是由于光有了大量输入,而缺乏质的输出的训练,积累的内容在学生的本子上仍然是静态的,没能让它们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源头活水。到了高三,光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积累,显然是不太现实而且缺乏实效的。

3. 强调文采铺陈,忽视思想意蕴。

受高考作文美文化倾向的影响,许多学生热衷于写所谓的“美文”。堆砌华丽词语,串联古诗文名句,排列文化名人,但唯缺实质性内容。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多用排比、引用等手法,平时还要求学生背诵高考范文、经典段落。写作主体的缺席,写作生活的淡化,正是当下写作教学的硬伤,也是高三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难以超越的最大瓶颈。其实再美的语言也必须有其使用的环境,忽略语境盲目地套用高考作文或时文中的优美片断,其实也只能有其形而难得其神韵。

4. 强调趋同构思,忽略个性发挥。

高三作文的复习训练更讲求其实效性,为了快速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成绩,有的老师便采用“入格”训练。比如议论文训练,教师从篇章结构上加以指导,形成写作的固定模式: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分三段,每段用一句话作为分论点,每段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结尾用排比总结。大多数同学都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但这样做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这与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理想归宿是相悖的。

二、提高高三作文实效性的对策

高三作文的教学要定位于高考,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受益。因此,提高学生作文的实效性迫在眉睫。我认为,要真正提高高三作文教学的实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回归感性,表达灵性。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对于作文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江苏高考曾有一篇作文,由开始的38分最终提到54分,何永康教授在解说其原因时说:“此文不搞满天星斗铺陈,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文章是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写情感的,所以写文章,先要有想反映的生活,有要表达的观点,有要抒发的感情。一旦学生最本真的灵性得以张扬,那种源自天性的写作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超常的显现和发挥。

前不久,我让学生进行一次作文训练———《懂你》,有一篇是写父亲的,当我将这篇习作读给大家听时,不少同学潸然泪下。什么是真情,这就是。下面摘录其中的一个片断:

我常常想象你的背影:在工地啃着馒头,甚至连一杯开水也没有,晚上回来狼吞虎咽的样子;在烈日炎炎下辛勤工作,晚上不能洗澡,还要窝在车上睡的样子;胃痛时紧紧抓着身上衣服却无家人在身旁的样子;大冬天只穿一件单薄的外套,瑟瑟发抖,却咧着青紫嘴唇安慰我的样子……

父亲,我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你沉默背后无奈的心境,读懂了你的心酸苦楚,读懂了你对我的深沉的希望。是你用辛勤的汗水为我撒播五彩的灿烂;是你用无尽的希望默默伴我走过一路的风雨;是你,用坚定的信念,在异乡苦苦撑起希望的航灯,照我前行。

这样富有感情的文字,怎能不打动人?这样的情感,是真实的自然的流露,倾泻于作者的笔端,也浸透到读者的心里。

2. 呼唤思想,凸显个性。

由于过分地强调学生对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见了自我,只有素材的堆砌,而且更多地表现为对素材的演绎,根本不是自己心灵的袒露。我们可以看到,大凡写作文,就会引述古人事例,写司马迁就是遭受宫刑,甘受屈辱;写苏轼就是大江东去,气势磅礴。那么,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都拿这些名人说事,怎见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呢?

事实上,“对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保证写作质量的重要前提,生活再怎么丰富,如果它没有转化为阅读文字的丰富,就不可能在写作中诞生出闪烁个性化色彩的文字”。因此,我在指导学生做积累的时候,并不是满足于让学生摘抄优美段落词语,而是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读到真正打动自己的内容,仔细地品味,读到真正让自己感动了,然后再抄下来,并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想体悟,这样的文字才可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为自己所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一要求正突出了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写作导向。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来看,都需学生关注社会、表达自我,引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层思考。因此在高三作文训练中,一定要注重这些。

3. 分类讲评,注重实效。

由于高三时段的特殊性,在作文讲评时如果还是采用大范围的讲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学生经过高中几年的作文训练,作文可能出现了一个瓶颈,很难有新的突破。因此,不少同学都感慨,写来写去,还是老样子。那么,这样的大面积的训练和讲评是行不通的。我在教学中,尝试进行分类讲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操作程序是:每次习作批改时,先将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文体归类,再按题材归类,按出现的问题归类。分为几组,最后以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

比如,对于习作《懂你》,我进行了如下分组:

A组(9篇)记叙文。写读懂了父爱、母爱。有三篇情感真挚,但还有6篇属于一般化,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用细节描写打动人。

B组(10篇)记叙文。写读懂了亲情、朋友的爱。但文章的表达重点不一样,有的写家人怎样关怀我,或写朋友怎样帮助我,“我”的情感表达仅在结尾时一笔交代,显得突兀,而有两篇则在构思上处理得较好。讲评重点:如何把握文章的重点。

C组(13篇)议论文。都运用了分论点组织行文,但分论点的表述和层次有待重新思考。讲评重点:如何多角度分析题意,巧拟分论点。

D组(11篇)议论化散文。都运用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作为写作的素材,但怎样才能扣住“懂”,有的同学仅是对这类名人事迹作介绍,缺乏深度的挖掘,没有能真正做到“懂”。讲评重点:如何切准题意对素材进行深度的挖掘。

E组(10篇)记叙或议论。这类文章中有的语言空洞,表达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将几篇语言一般的和语言较好的文章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体悟式讨论。讲评重点: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文采。

3.高三作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篇三

一、教师要有可为的思想

高考试题每年都力争出新,这是公认的。但是,年年都要出新,究竟能新到哪里去?新是相对的,稳定是绝对的。从这两年广东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来看,作文平均分没有提升上去,水平也没有提高多少,倒是学生的作文基础越来越走下坡路。这说明了我们不少教师在作文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过于追求文风的花哨,过于追求写作的技巧,内容空洞,堆砌材料,无病呻吟,假话空话连篇,完全背离了写作的正道。可以说取巧的作文训练是不可取的。

大家都知道学生能力形成的起始点是练习——一种反复进行的动作方式。作文教学自然要从学生的“练习”入手,指导学生的“练习”,使这个反复进行的动作方式科学高效,能够最优化地形成技能,进而形成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技能,掌握技能的过程是形成能力的条件之一。技能的形成只有通过练习达到。能力的形成过程之一应该包括这些环节:练习——技能——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应把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梳理出来,排成序,然后通过练习一个个解决。配合上相关的选文组成单元,一个单元解决作文的一个重点问题,虽还是做综合作文,但作文指导、批改、评分、讲评都突出训练重点,符合单元重点要求的给高分,非训练重点的问题在以后的训练单元中去解决。这样就形成了以作文技能为中心,读写结合,选文服从技能训练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要有序列,统筹安排

高三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针对学生的实际,笔者是这样构建训练序列的: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主要内容是语段写作、议论文说理的方法、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分解论点的方法的训练等等。一般安排四到五次这样的专项训练,目的是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为学生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创造条件。

第二阶段:结构技法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快速搭建好文章的结构框架,训练运用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结构文章的能力,其中又以并列式为重点。每一种结构模式训练两次,总共是六次,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减少因思考运用何种模式而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让学生把构思的主要精力放在审题立意和选用材料上,从而达到快速成文的目的。

第三阶段:审题立意的训练。训练学生快速审准题意的能力,训练的重点可放在话题作文上,分为一字型、一词型、句子型、观点型和寓意型等几大类别,加强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力求让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一般进行五到六次针对审题的专项训练,达到不管拿到什么题目都能快速准确确立中心的目的。这个阶段依然不能放松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练习。

第四阶段:作文升格的训练。这个阶段是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训练后,学生的作文基本定型,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安排的。主要是全面巩固前阶段训练过的内容,能使学生自觉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学会针对问题进行修改,掌握提升作文层次的方法,并对自己写作的薄弱环节进行补缺,力求使作文水平得到一次新的飞跃。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引导,重在心理调试,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三、以范文开路,微观指导

选文首先是自己学生的作文。选这样的作文既亲切又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能起到良好的激励或警策作用。为了挑选出合乎每一次训练重点的作文,需对每一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选出优秀作文和病文。病文比较容易挑选,优秀作文需要仔细斟酌。为了激发更多学生的作文热情,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写作成功的乐趣,我们每一次都尽量挑选不同学生的优秀作文印发给全体学生,这样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写好每一次作文,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让老师看中,他们都使出浑身解数。

其次是非常标准的名家名篇,主要有《理想的阶梯》《说“勤”》《怀疑与学问》等等。这几篇文章确实是经典的议论文,很有学习和模仿的价值。比如《理想的阶梯》,我们觉得除了字数,这篇文章简直就是为高考议论文量身定做的。比如题目(简洁醒目)、语言(朴实无华)、材料(十分丰富)。文章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出色。它使用了中心论点加分论点的形式,使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选择名家名篇的文章,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名家的作品也并不总是高深莫测的,其实也是可以学的,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再次,选择高考和各地模拟考试中出现的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新颖的立意、巧妙的构思、充盈的才气、酣畅淋漓的语言表达或许是我们的学生学不来的,但是文章的思路、结构、材料是完全可以通过模仿而习得的。比如2006年广东省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的光芒》的对照式结构,2007年广东省优秀作文《实现心中的理想》的并列式论证结构。这样的例子很多,每年各省涌现出来的大量的优秀作文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要体现对命题趋势的研究

“稳中求变,变中求稳”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中“稳”是命题的主流,从近六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来看,“稳”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关注现实,以生活现象为主题,重视社会的细节、潮流、内涵等。如2006年重庆题“走与停”、江西题“雨燕减肥”、北京题“北京的符号”等。其次,关注人生,以人生价值为主题,探讨生命的内涵。如2006年辽宁题“肩膀”、江苏题“人与路”、湖南题“谈意气”,广东题“雕琢心中的天使”等等。第三,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和创新精神的命题思想不变。其中社会的责任意识、传统的人生精神和人生的悲悯情怀是重点。

在“变”的方面,我们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作文命题的多元化已成定局。二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种形式开始相互渗透融合。三是作文评分标准将更加严格,首次出现错别字错一个扣一分的新规定。

为了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教师对命题趋势的研究,我们将研究的结果转化为具体的作文题,同时力求让作文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有激发功能,既让人人有话可说,又让优秀的学生能脱颖而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卷。第二,题目既要有广阔的写作空间,又要有一定的限制。第三,有新颖性,使学生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更难以照搬现成作文。

五、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练好书写基本功

字是一个人的第二外表,写字教育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刻苦顽强的品质,养成高雅乐观的情趣。尤其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实行无纸化阅卷后,因为卷面原因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甚至得0分屡见不鲜,所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不能忽视。进入高三后,我们要求每一位学生购买一本字帖,书写内容是关于高中必背的古诗文,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备考时每天“偷闲”练上十几分钟。长期坚持,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把该背的书背下来,可谓一箭双雕。

良好的作文习惯还包括:阅读习惯,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日记练笔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联想与想象的习惯,口头作文的习惯,先想再写的习惯,快速行文的习惯,修改文章的习惯,评判作品的习惯。这些习惯,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渐养成。

高考作文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把握考场作文的备考规律,努力寻找适合学生实际的科学高效的备考方法,倘能这样,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学生笑傲考场,夺取最终的胜利。

4.高三责任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篇四

果然,出事了。在上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刹那,数学课代表蘸酱、周工程、艳加薪、妖姐夯这四个人说到:“这节课尘塞难老师会来将数学试卷,上午考的那张。”当同学们听到这节课数学老师尘塞难老师来报上午考的数学试卷的成绩时,纷纷的都炸开了锅。“卧槽,尘塞难老师改试卷也该的太快来了。”同学甲说到。“是啊,是啊。这才几节课得时间啊。”其他同学也纷纷的附和到。而尘塞意——(数学尘塞难老师的女儿)——尘塞意跟她妈妈姓,都行尘塞,都是单名。则是在位子上祈祷:“啊,死亡通知但马上就要来临了,阿,求老天爷让我考的好一点吧......啊啊啊......保佑啊......祖冲之、刘徽、........这些数学家们都保佑我啊......”可是,万事不会总是那么幸运,有些事情注定好了,你再怎么祈祷也是无济于事。尘塞难数学老师踏着课代表们的话进了教室。只见她一双咖啡色的皮鞋,里面是一双褐色的丝袜,那丝袜有点年代感的样子。上面是一条米黄色的长裤子,不也许不是米黄,颜色比米黄浓些,又比褐色淡一些。也带着一丝略淡都年代感。一件蓝绿白的格子衬衫是件短袖,一个大大的啤酒肚,蓝绿白的格子衬衫第二颗扣子是解开的。衬衫上面是一张脸——一张拉的低低的脸,脸上充满了愤怒,看来这次考试,打击都考的很不如她的意。她像一个死神,降落在了凡事间,她的身后仿佛是一片黑暗,黑暗中有几道闪电在发出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的光来。而她手里拿着的试卷,还一句话说就是死亡通知单——尘塞意的死亡通知单......“蘸酱——120+10。”蘸酱闻声走了上去,“蘸酱,你考的很好,全班第一名,下次继续保持。”菊花般的笑容绽放在了尘塞难的脸上,看来她很高兴。“白区——86+3。”白去上去了,尘塞男打着她的头说:“你再考什么啊,这么差,连九十分都考不上,在这样下去,以后高中连职教都考不上了。”说完她像白区瞪起了眼睛,低下头,把脸拉的老长老长的。“帅子——118+5。”帅子上去了,尘塞难说:“帅子同学最近进步很大,子也写的很好看,要再接再厉啊。”“嗯。”帅子抓着头皮说道。......成绩一个一个的出来的,尘塞难老师手上原本老大一叠试卷,现在寥寥无几,看着这好的成绩的同学,又看着这差的成绩的同学,尘塞意越来越紧张,然而还是没报道她。她越来越紧张,长长的手指甲掐在了肉里,肉里已经有了深深的指甲印,可尘塞意不管,继续听着成绩。每当尘塞难抱一个成绩,她就用力一点,渐渐的她的肉里已经有了很深很明显的指甲血印了,只要她在用力些她的皮肤就会破掉,学就会流出来。“艳加薪——60。”燕加薪上去了,“傻子的一个。数学课代表怎么给你当上的啊,走后门的哦。”燕加薪不说什么,只是傻乎乎的笑着。“哎,傻子一个。”尘塞难老师叹了口气,摇着头,不语。

下一张试卷地位那个也许考的很好,总之尘塞难老师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直到她看到一张试卷的时候,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嘴角的筋开始爆了出来。“尘塞意——38分。”她愤怒的看着那张试卷,眼睛里还能冒出火来。尘塞意吓到了不敢上去,可又怕......无奈之下,她只好上去了。尘塞难老师看着尘塞意,说到:“上课不好好听,成绩很差啦,回家作业呢也不认真做,你这样下去高中怎么上?我一个教数学的老师,女儿的数学却是年端的吊尾车,别的老师都在笑话我,你还这么不真气,你是要气死我啊......”尘塞难说完把试卷撕成烂片,往尘塞意身上仍,尘塞意低着头,讲试卷的碎片一点一点拾了起来,拿起来后后,回到了位子上,把这张支离破碎的试卷给缝补好,叹了口气,低下头......衬衫啊inna老师还在报成绩,但她却什么也挺不进去了,尘塞难老师的话像风一般灌过了她的身心,她只是觉得新一片冰凉。

5.你们是我的责任优秀高三作文 篇五

责任是什么?翻开字典这样解释道:“①分内应该做的事;②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过失。”那我的责任是什么?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现在我是一个刚满18岁的高三学生。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将步入社会,这就意味着我已长大了;而就在我悄悄长大的同时父母在一天天的变老。这时我的身上多了一份责任——那就是让父母能够过的更好。

门前的那条小路上,多少行若有若无的浅浅的脚印仍印着八岁那年的承诺。山路弯弯,十里羊肠。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和母亲急着赶回家。母亲拉着我的手,行色匆匆,而娇小的我却落在后面,赖着不想走。无奈,母亲只得背起我,仍清楚地记得她当时的言语:“兰儿走不动,妈可以背你,当妈走不动了,兰儿能背妈妈吗?”她回首的眼神充满了殷切,一只大手不经意地把我往上推了推,样子显得很吃力,却不露丝毫疲倦的神情。蓦地,我感觉母亲是世界上最精神的,是我永远的避风港湾。“能,我一定能,我一定能背你。”我努力点头,像是安慰,又像是承诺。母亲望着背上的我,莞尔一笑,继续前行。

多少曾经的往事都已跌进昨天的长河。寒风中,当蒲公英默默为自己的儿女戴上一把远飞的伞,我渐渐忘了那个承诺。家乡已不再是当年的羊肠小路,当洁净的水泥路延伸到门前,我再感觉山路弯弯的`吃力。同样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再一次和母亲走在一起。渐渐地母亲落在后边,十米,十五,二十,越来越远……

而当我们回到家时,母亲早已气喘吁吁。但她笑了笑:“唉,老了……刚才我在后面叫你,看看很近。可是怎么也叫不应你,唉!”她的感叹显得有点沉重,面颊的汗水还在不断地冒。我静静地望着她,就像十年前望着她一样。是的,母亲老了,那额上分明写着岁月的沧桑,那双深深陷进去的眼睛不再有当年的风采,眼角布满了慈爱。但她望我的眼神仍和十年前一样,深邃,辽远,这种目光,我一生无法解读。

我提不出去多少理由为自己辩护,因为在亲情上,赢了也还是输。

不再轻易地正视母亲,不再偷偷地数着她缕缕白发,不再……不再……

曾经思考过:母亲是什么?她是家门口那个望尽天涯路的人,在每个周末总携一串长长的希冀,在那儿痴痴地盼;她是青青草地上放风筝的人,不怎么顶天立地,但望我的目光一定长过手中牵我的细线。

这些年,总希望有人与我同频共振,同声共鸣,却疏忽了一份永远还不起的爱。母爱,是我终生益益的储蓄,这储蓄是暴风雨中的一棵青松,是地平线上的一轮红日,是悬崖边的一道栏杆,是我人生的一团永不褪色的火红。

6.高三责任与荣誉话题作文 篇六

但现实和想象还是有不同。那天晚上,我认认真真地复习准备,信誓旦旦地要赛好考好,可是改天早晨,身体却意外地不舒服起来,肚子胀痛难忍,连饭也吃不下,多想回到温暖的被窝,多想躺着什么也不干,可是有重要任务在等着我呢,我不能软弱。我吃了几颗药,硬撑着坐在了书桌前,想利用不多的时间再温习一下,我目光注视到唐诗宋词上,期望那些古典优雅可以给予我快乐;我浏览那些历史篇章,希望英雄们的事迹可以给予我勇气……

过了一会儿,我踏上了去学校的路,不适依然折磨着我,看着幽静的校园,想象着同学们都在认真地考数学,我有几分失落,而另一方面我也更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我是代表学校去参加市里比赛,一定要好好努力。我让笑容掩盖着身体的不适,比赛的时候,看着周围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开始我心里有点紧张,但我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于是,我提起了笔,坚持着,坚持着……在漫长的2个小时里,我答了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我尽力了……

中午,在学校匆匆吃了点东西,顾不上休息,又要投入下午的英语考试和数学补考,这对于仍然感觉不舒服的我来说,确实是个挑战,我不断给自己打气。考英语的时候我差点睡着,幸亏那浓厚的英国气息的听力唤醒了我;考数学的时候,脑子里有些乱,忙着看手表,惟恐自己慢了……

……

期中考终于结束了,我有些释然,亦有所沉思,我从原本班里的第一名掉到了第三名,那天补考的数学也只有96分,老师尖锐地批评了我,我也明白,这次我真的没考好。

可是,很多事情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在其中有付出,有努力,我就没有遗憾,面对困难和压力,我挺过来了,我担起了一份责任。老师们,请不要光看着我退步的成绩,就责备我;同学们,请不要看着我数学“0”的计分,就到处猜测。

7.高三作文教学的三个着力点 篇七

一、倡导个性色彩

目前, 大部分高中生写作文, 喜欢定一个稳妥的观点, 然后选一些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加以论证 (用作文专家的话说, 就是“满足于‘解说’材料, 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 , 一般来说, 八百余字的作文倒是不难“凑”成篇的;但问题在于, 这样的文章缺少个性色彩, 缺乏真知灼见。怎么办?我们提倡作文是在精准审题基础上的“一题多解, 展示个性”。所谓“个性”, 就是要有能使读者眼前一亮的精彩之处:或思想深刻, 或形式独到, 或构思巧妙, 或知识面宽广, 或描写细腻, 或语言优美……个性作文通常是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的结晶, 是追求两个“独特” (独特的创造性的发现与独特的创造性的表现) 的产物。为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写作, 教师除了积极提倡与热情鼓励, 还应把有关工作做到实处。

1.明确题型特点。

眼下, 新材料作文在高考中已成燎原之势, 仅以2013年为例, 18道作文题中有17道是新材料作文。按照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余闻先生的说法, 新材料作文命制原则在于“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 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 理解上不设阅读障碍”, “通过题干的具体要求, 将立意的自主权、文体的选择权和标题的拟定权交给考生”。教师与学生必须重视考试中心对新材料作文题型的最新认识。相 关认识为:

2006~2008年, 在中心角度立意与非中心角度立意, 都视为符合题意;

2009~2010年 , 强调立意 的层级, 分出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沾边角度等;

2011~2013年, 回到原点, 强调立意角度的开放性、多样性、包容性, 并要求作文评分要注意除立意之外的材料、文体、结构、语言等其他方面。

2.提倡文中有“我”。

文中有“我”, 细致说来分两点:

一是尽可能选写记叙文, 展示一个鲜活的现实世界——大多数高中生, 都有写好记叙文的潜力, 独特的少年视角与敏感的情思弥足珍贵, 只要自自然然落实到作文中, 就会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这是那种堆砌论据的“议论文”无法比拟的。高考阅卷反馈也表明, 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 容易写出“个性”。

二是如果选写议论文, 那就得在“立论有一点‘我’的看法”“论据有一点‘我’的爆料”“论述有一点‘我’的剖析”等方面狠下功夫。这里面, 至关紧要的是“立论有一点‘我’的看法”。教师不妨结合典型题目, 将常见的“创新思路” (如高中实验教材《写作与说话》中推荐有“倒过去想”“进一步想”“换角度想”等创新路数) 介绍给学生, 引导他们养成勇于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观念的写作习惯, 以及面对文题合理展示富于创造性的见解的写作能力。比如苏州市2013届高三一模作文题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两个台湾观光团到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 到处都是坑洞。一位导游连声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让大家受累了。”另一位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我们现在走的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请大家快乐地体验它的与众不同吧!”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对于本题, 不难看出的是两位导游构成对比关系:同样的路, 同样的旅客, 不同的导游给出了不同的诠释。这表明:同样的境遇, 以不同的心态去看待, 感受就截然不同;相同的问题, 不同的处理方法, 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至于如何立意, 一般人往往会对“导游一”有所忽视, 只视其为缺少工作艺术、缺少乐观心态的代表, 而漠视了他“尊重客观事实”这一面。

事实上, 供料的总体指向在“看问题的角度、方法、态度”等, 假如“肯定后一位导游、否定前一位导游”, 自然可写“积极的心态”“正向的思维”“审美的意识”“工作的艺术”等;假如“肯定前一位导游、否定后一位导游”呢, 则可呼吁“正视现实处境而不自欺欺人”。写作时可这样开头:

在许多情况下, 我们确实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不利的处境, 但是, 如果硬要把“麻子”说成“酒窝”, 硬要把受死猪污染的黄浦江说成让上海市民都喝上了免费的“排骨汤”, 这恐怕就不仅“自欺”, 而且“欺人”了……

另有一题也很有意思。请看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晏子是齐国的国相。一次外出, 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 见她的丈夫头顶着巨大的车伞, 鞭打着四匹马, 十分得意。车夫回到家, 他的妻子要求离去。丈夫问她原因, 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 做齐国的国相, 扬名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 志虑深沉, 面无喜色。而你身高八尺, 给人做车夫, 却趾高气扬, 觉得很满足, 我因此要求离去。”从那以后, 她的丈夫一改故态。晏子感到奇怪, 就问他原因, 车夫照实回答, 晏子举荐他做了大夫。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材料出自《史记》中的《晏婴列传》。依据常规思维, 供料中三个人物都是正面形象, 可考虑的角度与立意主要是:

车夫角度: (1) 善纳雅言, 闻过则改; (2) 摆正位置, 低调做人; (3) 不能自我满足, 尤其是当自己没有满足的资本时。

妻子角度: (1) 评判一个人的价值要看他的内在修养, 而不是长相和外在表现; (2) 发现别人的问题后要直言指出, 并尽全力督促其改正。

晏子角度: (1) 宽容小错, 赏识小善 (并不苛责车夫的志满意得, 能包容属下的小错误;以小见大, 认为车夫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故“举荐他做了大夫”) ; (2) 唯德是举, 不论尊卑。

夫妻、主仆关系角度:成功离不开他人的指点 (批评) 与赏识。

但是, 假如我们善于用自己的眼光见他人所未见, 敢于大胆地质疑传统认识的话, 本题更佳立意也就“呼之欲出了”。例如这样发问: (1) 车夫真的有错吗? (2) 这样的妻子真值得赞美吗? (3) 晏子凭这一点就举荐车夫, 真有道理吗?然后可有如下自答:车夫的表现连晏子都看得下去, 却让自己的妻子甚是不满, 以至于要来规劝一番。相对晏子, 车夫、车夫的妻子同为奴隶, 为什么一个奴隶对另一个奴隶比主子对奴隶还要狠? 如果我是那个妻子, 我会为这样一个阳光大丈夫而高兴, 身高八尺, 趾高气扬, 心态好, 有技术, 尽管是个驾车的, 但凭自己的本领吃饭有什么低贱的?遗憾的是, 这样一个有个性、有生气的可爱男生在妻子和上司夹攻下, “自抑损”而“一改故态”, 变得失去了自我, 整天装着“志虑深沉”的样子, 不敢笑, 不敢哭, 成为了一个猥琐的士大夫。

看来, 立足自我真切的体悟而又不脱离材料本身 (视角和立意须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 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 , 就容易获得新奇的认识, 使笔下作文自出机杼、面目一新。

3.多做思维训练。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 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 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下面, 推荐一组笔者尝试过的思维训练:

(1) 以“雪”为题, 运用发散思维, 写出三个以上的主题。

(2) 写出下列事物的两面性:a.虎b.蚕c.笑d.哭

(3) 以“牛”为对象, 类比现实生活, 用发散思维写出3~6篇不同立意的文章提要。

二、重视读写沟通

毋庸讳言, 现在的高中学生, 从高一起就会经受月考、期中期末考等, 且试卷都带有“仿真高考”的特色;高三一年, 更是少说也得做上四五十套模拟卷, 这些语文卷中, 文学类文本、议论类文本必不可少, 而且作答时耗费的时间、心力也最多。怎样充分发挥这些文本的效用, 让选文阅读助作文教学一臂之力呢?我们的思考、做法主要是:

1.文学类文本:提炼人文内涵。

“功夫在文外”。要有效提升作文能力, 提高认识水平、提升人文素养是关键因素与必备前提。高三复习之初, 我们一般会择取必修教材中的重点课文, 让同学“温故而知新”。回读课文的过程中, 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 针对内涵较深的文章, 经深入阅读、思考, 用心提炼课文的人文内涵 (有时还师生比赛着提炼) 。同样地, 在讲评各份模拟卷时, 可把试题讲评作为课文重读的延伸, 布置学生提取文学类文本的人文内涵, 在历练概括能力的同时自然地渗透人文教育, 并使之转化为做人、作文的某种“营养”。下面两例, 就是笔者的学生从试卷中提炼出来的: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人文内涵:老子曰, “智慧出, 有大伪……绝圣弃智, 民利百倍”。以老子学说为代表的对于世俗巧诈和深层诱惑所施以的批判, 是人文对抗人类盲目前进和功利主义的思想资源。是的, 因为愚鲁, 所以安分, 所以懂得坚守的意义, 所以享受到其他人轻易丢弃而其实永恒流转的天理循环。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铁凝) 人文内涵:大雾的遮蔽使“我”暂时忘掉一切, 剩下的只有一个真真切切、无拘无束的自我。试想, 假如没有在雾中的行走, 你能体会到这种自由自在的心情吗?而所谓的自由, 如果不是那个享受自由的心情又是什么?

2.论述类文本:借鉴谋篇方式。

模拟卷中的论述类文本, 虽有一部分内容较艰深, 写法也过于灵活, 但不可否认, 还是有较多文本足资借鉴、可供参考的——能作为范例的。如何满子的《名单学》、茅家梁的《哭穷与无赖》、流沙河的《笑说蟹文之灾》、莫言 的《大悲悯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周泽雄的《作家的胆量》、卢新宁的《“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冯骥才的《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周国平的《“天 人合一”与生态学》等。以上文章, 或为夹叙夹议中见锋芒的精彩杂文, 或为眼观现实、言之有物的时事评论, 细心研读, 不仅能直接积累高品位的论据, 更可学习其“摆现象—谈危害—析根源—明对策”的结构方式, 以及娴熟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的鲜明特点。如杂文《名单学》, 作者将议论对象集中到一个点上, 集聚笔力批驳“以社会地位和知名度为衡文标准的名单学”之谬误, 这就足以启迪学生:写议论文当精选一点作重锤敲击, 而不可空谈泛论。文章从三个角度全面评议“以知名度来论, 也很难办”的分析说理, “有如以造房起屋知名的大木匠师不应盖过作细木、雕花的匠师一样”的恰切类比, “梅兰芳如到粤剧班子去也挂头牌, 观众是会瞠目不解的”的绝妙归谬, 通过征引故事巧妙暗示“文场也应看货排位、编者也有眼力要求”的独运匠心, 以及善用“未必”“按理”等的严密措辞, 都值得师生认真咀嚼, 为我所学。

三、突出“细部”剖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推荐优秀作文时, 在“评阅者按”中特别指出:“同行们皆知, 议论文可以‘批量生产’‘批量指导’, 记叙文则篇篇是‘个案’, 必须过细地、个别地辅导和点拨。教记叙文更需要耐心和爱心。”以上意见基本正确, 却也未尽全面——要知道, 优秀议论文实际上也是难以“批量指导”的。我们以为, 下列两项工作可以一试。

1.修改满分作文。

每年高考都会诞生一批“满分作文”, 这些作文在形式或内容上的确存在突出的优点。这些优点既然能使作文获青睐、得满分, 我们就很有必要理出其亮点。不过, 匆忙完成的考场作文肯定会有一些问题, 即使满分作文, 也可能是由于阅卷者受自身能力、态度、批阅速度的限制而“昏了头脑”, 侥幸获得最高分而已;换个老师、同一个老师换个状态来批阅的话, 这些作文有可能改变命运。如能纠正其中相对细小但确实存在的问题, 进而避短扬长, 那么作文获高评价就会更有保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修改满分作文是提升作文品质的极佳途径。以满分作文为基础进行修改, 那样的作文无论在考场速批的情况下, 还是在仔细欣赏的情况下都会受肯定。面对修改后的作文, 我们就有了参照提升的对象, 有了放心接近的楷模。这样做的目的, 并非要使所有学生的每篇作文都达到那么优秀的高度, 只是希望学生每次写作时都努力接近这个目标。这样一来,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得到写作水平的明显提升。

2.“微观”剖析病文。

批改、讲评在写作中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环节。为把改与评做细、落实, 我们坚持每一次作文都精批、面批一部分学生习作 (一般每次选四分之一) 。在面批作文及全班讲评时, 教师要具备敏锐的眼光、耐心的态度, 不仅给出得分与总评, 更要加上旁批;旁批作文、对有代表性的文章作“微观”剖析时, 还应鼓励作者及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例如有同学写《赏识的力量》, 文中有个片段:

赏识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救人的同时添己一臂。被你赏识的人必有为知己者死的觉悟和冲动, 就算且不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在关键时刻帮你一把, 那肯定是可以的。刘裕曾派沐谦暗杀司马楚之, 司马楚之求贤若渴, 他很赏识沐谦, 对沐谦百般照顾, 真诚相待。沐谦几个月观察下来, 无从下手, 于是心生一计, 说自己染了风寒。司马楚之听后, 十分着急, 亲自倒了一碗汤药送到他嘴边, 嘱咐他不要着急, 按时吃药, 一切都由他负责。沐谦被司马楚之的赏识和真诚感动了, 他握着匕首的手潮湿了……赏识的力量真的如此强大, 真诚的相待为自己换来了生命, 也给了别人发展的机会。

教师将该片段投影出来, 师生协同批改, 逐字逐句研读, 一起对其加以诊治, 很快概括出它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司马楚之与沐谦”这则事例, 更多体现的是“真诚相待”, 而非“赏识”, 用例与观点未能保持一致; 二是“被你赏识的人必有为知己者死的觉悟和冲动”夸大其词, 且与下一句“就算……”自相矛盾;三是对事例的分析“真诚的相待为自己换来了生命, 也给了别人发展的机会”, 其中“也给了别人发展的机会”无从落实; 四是“添己一臂”“就算且不说”有语病, “一切都由他负责”表意不清晰,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引用也不妥当。经过“细部”剖析, 学生普遍认识到写议论文须重逻辑、讲道理、“说人话”, 同时也需在遣词造句方面多加琢磨。

“细部”剖析只是手段、先导, 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引导学生细读自己的作文, 严格、审慎地自评、自改作文, 并准确地进行自我提升。

摘要:科学的作文教学应当是“鱼与熊掌”兼得, 高三学年的作文教学还承担着直面高考语文卷挑战的现实任务。为此, 我们迫切需要研究作文教学, 在高三这一年紧紧抓住“倡导个性色彩”“重视读写沟通”“突出‘细部’剖析”这三个着力点, 以促进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富有成效性。

关键词:高三,作文教学,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写作与说话[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8.高三复习中的作文训练 篇八

一、听写训练

这是语段练习的一种方式。由老师事先选好素材,一般选取篇幅较短、蕴含一定哲理或启示的小故事。在课堂上以较慢的语速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完故事后用书面形式复述故事,复述时尽量忠于故事原型,并写下自己的感悟,300字左右即可。写完后可以当堂互相交流,也可以由老师作个别点评。最后再听一遍故事,看复述与原故事的表述有何不同,如果有新认识,新收获,要及时补充。

这是一次听写训练的素材: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位同学的习作:

一只蜗牛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它想东游泰山,经计算需要三千年的时间,于是它放弃了。它又想南下长江,可同样需要三千年的时间,它还是决定放弃。最后它老死于野草丛中。

蜗牛是一个空想家,拥有理想,却瞻前顾后,迟迟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最后孤独终老。如果它不考虑自己的年龄问题,出发去泰山、去长江,即使最终无法到达目的地,那它也可以领略沿途的风光。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着和蜗牛一样的问题,有理想,却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付出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碌碌无为。你若不行动,注定无结果,而行动则会拥有不同的结局。有时候,沿途的风景要比山顶的更美丽。最终的结果决定我们的心情,而实践却可以教会我们成长。

因为选取素材有针对性,所以这种训练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听、写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记下这些有哲理的小故事。其次,学生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让表述尽量准确生动;要积极思考,有自己的感悟与认识;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书写也要跟上。在这种思维的大调动中学生获益良多。

二、关注社会热点

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身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信息。高考试卷的选材都不乏社会热点话题,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热点。

以下面的材料为例,说说如何教学生阅读和运用社会热点:

近日,(一组“熊孩子”在河北保定一烈士陵园对烈士墓碑不敬、还将一墓碑踢倒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引起公众强烈谴责。为什么这个“熊孩子”没有对抗日烈士的敬重之心?

在中华民族被日寇蹂躏之时,是这些烈士视死如归、为不被亡国灭种而战,悲壮倒下,甚至尸骨无存。(后人修建烈士陵园,不仅希望慰藉烈士英魂,更希望烈士们舍身卫国的精神永世长存,让后来人瞻仰、缅怀。)然而,那个“熊孩子”却刻意毁辱烈士墓碑,又骑又踢,没有丝毫敬意,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心理为何如此扭曲?

无须多言就可以想象舆论对于此事件的愤怒,“绝不宽恕”、“人肉搜索”的声音也呼啸而来!我们不支持这种极端方式,但与之相关的人必须反思!

看到一则社会热点材料,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叙述性语句。找到全部的叙述性语句,学生就能快速清晰地知道事件发生的始末,即“什么事”。材料中的叙述性语句集中在用括号标注的两处。主要说了两点:①“熊孩子”在河北保定一烈士陵园对烈士墓碑不敬、还将一墓碑踢倒。②人们修建烈士陵园的目的。

再寻找和标注议论性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议论的是什么,即“怎么看”。材料中的议论性语句用下划线做了标注。概括如下:①舆论和公众对此事的愤怒与谴责;②不理解“熊孩子”的心理扭曲;③不支持用“人肉搜索”等极端方式对待“熊孩子”;④与之相关的人必须反思。接着综合分析,概括观点。最后思考这样的材料可以用来写什么样的作文。

读完材料,我们也会想为什么“熊孩子”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事?哪些人应该反思?反思什么?首先想到的是“熊孩子”的家长,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说起教育,学校、老师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此外,被破坏的烈士陵园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是不是缺乏完善管理和文明参观引导才发生了这样的事?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少让孩子感同身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在过分注重“奥数”、重视才艺培养的同时,常常将历史教育、社会教育抛之脑后,爱国主义教育更是被淡忘。

最后请学生思考:这样的材料可以用来写什么样的作文?大部分同学想到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反思。这时可以继续引导:处身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我们不需要刻意记住什么,但也无权忘记!因此也可以写“忘记”与“铭记”、“讲过去的事”等内容的作文。

三、整体训练

学生写不出作文,除了“没什么可写的”,还有“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有些同学对作文有恐惧,从发试卷就开始担心作文怎么写。所以,作文的整体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好一篇文章。

结合下面的材料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时候,我们一次不经意的鼓励与温情,能温暖了别人孤单的心灵,回报我们一份感动;有时候,我们一次轻轻的牵手,能够帮助别人跨过难过的坎,让人真诚道谢,回报我们一份真情。

先审题,这是一则关于“回报”的材料,因此需要迅速在脑海中搜索关于“回报”的素材。比如:①船工补船的故事,这是以前作文练习时的材料;②一杯牛奶的故事,这是做过的一篇小说阅读;③自然界的回报事件,人类肆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大自然回报给人类沙尘暴。然后构思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几部分的过渡与衔接,一篇作文就构思好了。

总结如下:先审题,确定材料的主要观点或倾向。然后迅速在脑海中搜索与这个观点相关的素材。一般搜索2-3个素材,正、反面素材均可,用简短的语言把素材写下来。这部分内容是作文的主体。再构思开头和结尾,想好中间的起承转合,就完成了一篇作文的整体构思。这就是“三例并列法”。

之所以用“三例”,是因为高考作文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我们的每个例子加感悟是300字左右,三个例子加上开头和结尾,首先保证了作文能写够,能写完;再者,用“并列”的三个例子,例子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比较好处理,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解决了学生“没啥可写的”和“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说到底,这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写作基础过于薄弱而采取的一种作文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能积累作文素材,拓宽学生眼界,更能激活学生脑海中沉睡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构思好一篇作文;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他们自信地面对语文试卷,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9.高中作文责任议论文高三 篇九

责任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本质,反映出一个人最为质朴的一面。湖北的一位小学代课老师秦开美,在“潜江劫持案”中挺身而出当人质,勇敢地保护了学生,因而被称为最美乡村教师。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因为临危不惧的冷静,一夫当关的勇气,更是那份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因为有了责任,她才能更好地领悟教师这一高尚职业的内涵、真谛。

然而,不负责任的人是极其可怕的,不仅会葬送自身前途,甚至会危及整个国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国破家亡。他的不负责任将他送上了断头台。

责任,还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是维系中国发展的精神支柱。当面对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境遇,五四青年们做出了反抗,君不见“四万万人同声唱,甘为民族赴火汤”。他们身体力行,不做懦弱的东亚病夫,救亡图存,高举“科学”和“民主”两大旗帜,他们的这份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和责任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为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

责任,往往也与成功相对应。一个人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只有几十号人,而后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千万人支持的政党。究其根源,不就是因为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拾起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重担吗?江泽民曾说过:“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就在于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它是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责任,让一个政党从平凡走向伟大。

10.论责任高三议论文 篇十

今天偶然听到一位朋友聊天时说到为了自己在乎的人能活得开心快乐,自己宁愿牺牲一切,因为这是自己的责任。听到这里,不禁使我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决定拿起笔来谈论一下:责任有没有度,需不需区别对象?

谈起责任这个词,在大家脑海中的印象绝对是众口一致值得褒扬的良好品德,一个人对家庭有责任,说明其上对老人体贴入微,孝敬贤淑,下对子女教育有方,以身作责,对其爱人则忠贞不二,同甘共苦,即使大难临头也不离不弃;对工作有责任,说明其能尽职尽责,谨慎入微;对社会对人民有责任,说明其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这个社会太需要有责任的人。有责任的人,首先不会自私自利,在面对问题时首先想到大家和集体的利益,其次才考虑个人前途和安危。对于自我的人,大家是群愤齐慨,深恶痛疾。因此自古至今,凡是有责任心的人都是一个单位或家庭所梦寐以求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对自己太过在乎的人中,有的人是不是在尽自己责任时走过了头?并不是要对责任赞赏些什么,而是想谈谈责任是不是应该区别对象?

空谈无凭,看看一些实例。

我认识一位朋友,因出生在全国生活困难时期,在自己成才道路中吃了一些苦,但是最后过上了人人羡慕的生活,与自己以前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因为自己以前受过苦,不想让自己孩子再经受困难,所以尽已所能为孩子的成长铺平道路。这些无可厚非,因为是自己责任所在。然而据我所观,其所尽的`责任似乎过度了。孩子已经上高二了,每天早起要家长把饭菜做好放到面前,刷牙洗脸水倒好放在床前,孩子一点家务活不做。每天放学回家就一个人在自己房间不要任何人管理,吃饭时送饭进去,喝水时送水进去,不和家长交流任何问题。因为从小到大没受过任何苦,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现在已经是没办法管教了,虽然学习比较好,但我怀疑其品行,将来能否在社会上立足。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所在,做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让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自食其力,也应该希望对自己有所回报。然而一切都替孩子去做了,这就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生存的本领。父母不可能为孩子做一生的保护伞,孩子也不可能一生都一帆风顺,因些让孩子适当受些磨难,懂得自己也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其实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不只是对待孩子,对待其他人有时也会过度尽责了,自己把一切事情做完了,让别人无事可做,甚至对别人一些不合理要求也照办,慢慢地别人就产生了依靠感,不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也许会养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等不良习气,甚至危害家庭,危害社会。其实这种过度尽责并不是对别人关爱的表现,却是削弱别人生活能力的行为。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这样的名言警句太多了,但总是在实际生活中忘记了这些,好象牺牲自己所有替别人完成了一切就是对别人的真爱,这样往往耽误了别人发展机会,实际是对别人的陷害。

再来谈谈一个历史故事。《水浒传》里所说的宋江可谓是古代一个忠义双全的典范。自幼深受圣贤书的影响,宋江把忠义作为自己一生的责任,但是对其应该尽忠的对象,实在是错选了。宋徽宗除了书画上有一点作为,在政治上是一个完全的昏君,重用一帮奸臣,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为这样的君主负责,忠心,实际上是助纣为虐,祸害百姓。宋江为了自己的忠君名节,中了奸臣的计谋去攻打方腊,消除朝廷的隐患,结果陪上了梁山好汉血本代价,最后还是没有逃脱奸臣的陷害,被毒死前还觉得死而无悔。这样的忠心真正是愚忠,为这样的人负责实在是不值得。对别人负责了,别人对自己却没有负责,而且对天下人的都不负责,你说这样的责任是该不该尽?如果尽责了,得到了什么回报?只能是昏君更加昏庸,奸臣更加奸佞,因为天下有这么忠诚的人肯为其肝脑涂地,还有什么可以不敢做的呢?

11.也谈高三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三作文;有效性;素材积累;作文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066

高三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学生在高一、二阶段,作文“百花齐放”且伴有惊喜;到了高三,却大多禁锢在两种态势上:要么平淡无奇,要么偏离题旨。究其原因,平淡无奇者往往是懈怠于写作,平时不懂得积累素材,下笔又不知往深远处多思考,久而久之就“江郎才尽”了;而偏离题者大部分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想在考场作文中以“标新立异”胜出,却不懂得“新异”的前提是遵守作文规则,以致偏离。

鉴于以上情况,高三语文教师对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愿望更加迫切。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化”作如下思考:

一、素材积累要讲方向

大诗人陆游曾这样教育孩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要写好作文,就一定要在文外下功夫,也就是要先积累好素材。高三的语文教师们深谙此道,“累并快乐着”地不断给学生印发素材。可事实证明大多“素材”学生没时间看或不知怎么用。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素材的多少,而在于学生需要怎样积累、积累什么样的素材。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一年一度、由专家组敲定、以考查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高考作文可以提供借鉴性的意见。

其实,无论是论述具体的话题还是进行独立思维写作都是高中生应该拥有的作文能力,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方向,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对学生有切实的指导:

1. 指导学生从书籍中汲取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涉足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殿堂,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所以从书籍中汲取写作素材是一条捷径。课内留给我们的财富还很多,我们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分类收集课内素材。

在此基础上,再多从课外补充新鲜血液。目前较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有:《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书屋》、《美文·少年版》、《散文》、《杂文选刊》、余秋雨和周国平的部分作品等等。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巧取。

指导学生对这些素材分类收集,并在平时作文的特定情境里有意识地去运用,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2. 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素材

第二个命题趋势的特点,就是给予学生独创的空间大,但空间越大就越需要学生有自身的认知视野和情感体验,才能“与众不同”。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谈创作体会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领会到要写好作文,在拥有来自书籍的间接经验素材的同时,更要积累直接独特的心灵体验素材。

只要打开心灵之窗,让心零距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处处是感动,处处有素材。社会动态、家庭生活、邻里亲情、校园喜怒、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肥沃的心靈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实。只有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不断扩充各种写作素材,培养一定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眼光,才能在作文的天地里自如翱翔。

二、作文评价要抓典型

作文评价是提高作文水平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它包括批改、讲评、修改三大环节,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及时、准确地将问题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明确改进目标有事半功倍之效。但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习惯做法使得每篇作文的循环周期至少是两周,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批改时间长,前后的评价标准不统一;标准不统一,讲评就可能与实际问题相脱节;讲评脱离实际问题,只是泛泛而谈,修改也就没有可操作性……这样的作文评价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解决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早就已经名存实亡。

高三阶段,时间紧迫,要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就不能每次评价都按部就班,一定要抓典型处:

1. 批改抓典型

细批前,先把所有作文大致浏览一下,按不同的水平或题材或结构等大致分成几类,然后按类别批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时间拖得太长而前后标准不统一,更重要的是每一类作文的典型之作(或优或劣)都能准确挑选出来,讲评有了典型的范文,学生在修改时也能有据可依。

结构、语言、思想是文章的三大要素,作文的优劣主要根据这三部分,但不一定每次批改都面面俱到,可以只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或屡教不改的某一方面进行批改,在最短时间内反馈给学生。这样做有的放矢,能集中解决某个问题,及时而有实效性。

2. 讲评抓典型

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不尽相同,全班性的讲评常常会把个别问题扩大化或典型问题忽略化。总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却不能对症下药。要切实解决不同学生的实际作文问题,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问题所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学生作文档案。

学生作文档案,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每次的写作情况都记录在案,形成文档,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档案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话题、成绩、优缺点。单次作文的分数是静态的,但学生作文能力却始终处在发展变化中,建立了学生作文档案,就能准确显示整个班级作文的主要问题和每位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找到了典型问题,就能准确地解决。对于前者,我们可以采取常规的作文讲评课,但因为是有的放矢,效果会完全不同于胡子眉毛一把抓式的讲评,体现了有效率;而后者最好采取单独交流的形式,单独交流,学生不会有所顾忌,往往能更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疑惑,从而帮助他(她)准确地了解作文问题的原因所在,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笔者在高三作文教学中由于在素材积累、课堂指导、作文讲评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学生应对高考作文的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但还只是作了初步的尝试,今后将继续摸索,力求有更大的突破。

12.高三作文教学的一点尝试与思考 篇十二

作文教学看似不切实际, 投入巨大, 有时候不清楚它究竟能给学生带来多大收益。虽然有时我们觉得力不从心、无能为力, 甚至对它视而不见, 但却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重要性。有人说, 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以自身的素养、资质, 自己悟出来、写出来的。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但这绝不能抹杀教师的引导和影响。正是基于这一点, 我们不能忽视高三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抓住了高三作文教学, 就好比“抓住上帝的一只手”。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1.作文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巨大, 其他题目无法与之相比。2.特别重视作文教学, 可以变盲点为总分增长点。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 有两种极端做法存在。一种是漠视。高三语文复习, 知识点多, 时间紧, 任务重。因此, 作文教学往往穿插在各知识点的复习中, 结合模拟考试、用各种试卷中出现的文题进行训练。教师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淡化作文教学, 认为教与不教效果差不多, 只是零碎地粗线条地讲析, 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系列化。一种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教师往往出力不讨好, 心思没少花, 力气没少使, 但效果并不理想。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 教师还停留在想当然的阶段, 对学生的作文现状不了解, 不清楚学生需要什么, 也不知道自己能提供怎样的教学, 然后就是一番“好意”地指导讲评, 带有主观盲目性, 没有个体针对性, 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将这块高考创收责任田, 打造成一个高效高产的增长点呢?我们如何才能“抓住上帝的这只手”?古语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作为教师, 要对高三学生的作文整体现状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判断。对所任教班级进行摸底调研, 通过问卷、个别交流等方式, 了解学生的写作素养和真实的写作水平, 全面了解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优势和薄弱点, 给每个学生建立小档案, 从而对所任教班级学生的作文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较为科学、系统、富有针对性的授课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解决学生心中的一些困惑、疑难, 引导学生在“特定时期”从容应对考场作文。所以, 作文教学观念一定要变——变被动为主动;制定的计划一定要有序——呈系列化;教学实践一定要有效——富有实效性;训练形式一定要新——多管齐下;指导评讲一定要活——讲求科学实效。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 谈谈对上述五个“一”的思考和做法。

1.观念一定要变。

基于一直以来存在的重阅读教学、轻写作教学的现状, 我们有必要强化作文教学在高三语文复习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 不仅要有所作为, 更应该大有作为。实践证明, 很多优秀的老师如徐桦君等, 都在这一领域有了自己的独特作为,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高三作文教学, 切不可无所作为。

2.计划一定要有序。

虽然是高三作文教学, 但它还是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一定要避免无序。就像高中作文教学, 高一注重叙事, 侧重记叙文的写作;高二注重思辨, 侧重议论文的写作;高三注重规范意识, 侧重审题、立意、开篇、结尾、拟标题等。与规范专题训练一样, 高三作文教学也呈现出有序性、系统性的特点。对于整个高三作文教学而言, 教师要有全面的考虑, 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作文现状, 制定一个较为周密的教学授课计划。

首先,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作文观的指导和培养, 让学生领悟到作文应是自己生活、学习的一部分, 甚至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写作文是很自然的事情, 以我手写我心, 我心源自生活。让学生从心里树立起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的思想, 作一株“会思考的苇草”, 善于发现、捕捉灵感。学生之所以厌烦写作文,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少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入体悟, 没有表达的冲动, 因而很难写好作文。此外, 还要让学生树立对话意识, 尝试与心灵对话、与读者对话等。

其次, 教师应当结合历年高考作文题的讲析, 让学生明白高考考场作文与一般随笔作文的不同, 进而明确高考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一展自己的才情。再次, 高三上半学年学生写作实践以精选当年各地高考作文题训练为主, 大约两周一整篇作文, 小作文根据实际穿插进行。结合具体文题进行文体训练指导, 突出议论文文体和记叙类文体训练指导, 强化文体意识。训练重点为两大文体的序列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 主要是角度切口、写作提纲等, 把其间的考试作文纳入写作计划中。高三下半学期布置整篇作文的次数应适当减少, 侧重片断式作文训练 (字数在150~350) , 包括主题片断式训练, 如以“幸福的瞬间”为主题,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片断等。进行结构章法的训练, 如开篇、结尾、拟题, 比如以“担当”为题写一开头等。在整个高三作文训练中, 要重视学生的修改。让学生意识到修改是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多进行一些作文升级指导。针对一些学生的特殊情况, 进行个别指导。

3.教学实践一定要有效。

我们的教学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 有时我们的教学设想或者说预期只是部分实现, 甚至没有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失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高三作文教学, 有时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并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4.训练形式一定要新。

作文训练不仅体现在有效上, 还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 立求形式新颖多样。比如可以在早读课让学生多读些感悟性的文字和一些时文美文;多进行一些片断式的写作训练;多做一些作文升级指导;多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开展多文题选择训练,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要和学生一起下水作文, 和学生并肩作战、共同提高;多创设一些作文交流评价的平台和机制, 如多媒体呈现、佳作赏析朗读、个人习作结集成册等, 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投入深度, 多管齐下, 为作文水平的提高服务。

5.指导评讲一定要活。

13.高三责任的作文 篇十三

十八岁,是对懵懂幼稚的的道别,是人生历练的基石;十八岁,是成熟与稳健的相约,是人生旅途的重要一站。

十八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成长着,有人问:什么是成长?我想说成长,是一个用时间堆积的名词,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但它却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父母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面对风浪,因为有家作为后盾,我们就有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希望。伴随我们一起成长的,还有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想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不会忘记属于我们的回忆,我们都不会忘记合唱比赛的点滴,我们一起选歌,一起彩排练习,从杂乱无章,到比赛时候的真情流露。我们都不会忘记在运动会上,为同学,为老师,加油喝彩。我们都不会忘记,在校园的某一个角落,保留着和同学一起拍摄校园短片的片段;在我们都不会忘记,在校园的某一间教室,还有我们争先恐后,批改作业的身影。现在的你,也许会情不自禁的微笑,你会感叹时光的流逝,会惊讶自己竟然拥有这么多的记忆。人因记忆而独特,正是这十八年的记忆,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印在我们的心里,十八年来,我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宽容,学会了许许多多。我想,这些,便是十八年的成长带给我们的吧,让我们成为今天坐在这里,独一无二的个体。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光阴何尝是这样的一条河,不经意间,我们已经步入十八岁的殿堂。十 八 岁,一 个 曾 经 感 觉 十 分 遥 远 的 年 纪,而 今 却 真 真 正 正 是 我 们 的 年 纪 ; 成 年,一 个 过 去似乎非常陌生的称谓,现在则确确实实是我们的名字。我们都知道,“十八岁”是一个具备法定意义的年龄,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人。” 在写下成年的第一笔之前,让我们扪心自问:面对即将到来的困难、挑战、辛劳与责任,我们准备好了吗?

成年是我们崭新的阶段,我们要学会清醒而独立的思考,思考便首先想到了感恩。你可曾感谢过我们的父母,感谢他们十八年年复一年的关怀,感谢他们6600多天从不间断的关爱,你可曾感谢过我们的老师,感谢他们的包容忍让,感谢他们的教导培养。是他们烦恼着我们的烦恼,梦想着我们的梦想。你可曾感谢过我们的相识;感谢我们的生命曾在某一段岁月共同绽放过; 今天,让我们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对所有陪伴我们的人道一声:谢谢!

今天是2014年的2月10日,离高考还有115天,在学习紧张的时候,举行隆重且盛大的成人仪式,不是为了让我们放松,而是警醒我们,成人了,就该背起担子,背起责任,多一份成熟,少一些浮躁;多一份承担,少一些借口。对得起我们的父母这么多年的辛苦,对得起他们的期望,对得起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养,对得起我们曾经所有的付出,我们心中的梦想。我们离真正的成熟还很远,但改变,就应该从现在开始。

让我们告别,就像即将远行的航船告别海岸,告别一切过去的稚嫩与青涩; 让我们迎接,就像振翅欲飞的雄鹰迎接苍穹,迎接所有未来的高昂与铿锵!让我们怀揣梦想,让我们担起责任,让我们,向十八岁致敬!

14.我的高三优秀高三作文 篇十四

“大风起兮云飞扬。”只听得那北风呼呼地刮着。我依旧穿着短裤、背心,摇曳于萧瑟的秋风之中,心中高吟:“任尔东西南北风。”但身体还在不由自主地打着寒战。并非本人穷困潦倒,穿跨越季节的衣着,那才叫个性呢!面对一路上行人异样的眼光和指手画脚,我摆摆手,摇摇头,继续昂首向前走。心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走进教室,班里的同学都齐刷刷地把目光甩向了我。我低头不语,走向自己的座位,心里顿时开了花:哈哈哈,回头率还真不是一般的高啊!效果很不错嘛!同桌的他这时还瞪着两眼瞅着我。我无语,因为这种飘飘然的感觉太爽了。

9月25日 八月十五 月圆之日

今天是中秋节,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冥冥中的一根弦牵动着家人的心跳,想起了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啊,心中的悠悠乡愁,怎一个愁字概括得了!

小子聊发心中狂,特此赋诗一首:月还没有那么圆/因为有人心缺了半/自问我是狂人/怎知天晓情深。看着自己的处女作,内心涌动着想要发笑的冲动。我忍,我再忍,我终于忍不住了,放声大笑。四邻皆惧,问之:“为何发笑?”我答:“此乃佳作,哇哈哈……”

于是,历史上本该温馨的一天,被我这个不解风情的小子浪费在了美梦当中。

10月5日 重生的一天

本人有一绰号,认识的朋友和同学都叫我“蝈蝈”,我也不追究到底是谁带头叫的,反倒“蝈蝈”一直伴随我走过小学,度过初中,而今又到了高中,大家都这样叫,我也应着。

今天突然听到:“蝈蝈,你今儿怎么这样安静啊?”我抬头一看,正是同桌的他,我没搭理他,继续看书。“哎,蝈蝈不聒噪,世界还真奇妙!”他如是说。我哼了一下,心想:我这叫大彻大悟。刚刚看了雪莱的一句话: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对我很有影响,所以我决定要把握自己,好好念书。只是不晓得这个想法能维持10分钟,还是10天,还是永远……

15.高三作文训练巧设题 篇十五

针对高三的五个阶段, 我们可以安排如下的训练:

第一阶段:刚进入高三时。这一时期, 学生有着饱满的热情, 他们鼓足了干劲, 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个时候关键就是为他们找准目标, 让他们准确定位。因而我们可以练习以找准目标、准确定位为主题的作文。例如:

弟子通宵达旦面壁, 怀让禅师问:“面壁为何?”答曰:“破壁成佛。”怀让随手拈起一块砖, 用力地磨。弟子忙问:“磨砖为何?”答曰:“成玉!”弟子问:“磨砖岂能成玉?”对曰:“磨砖不能成玉, 面壁岂能成佛?”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很多时候, 失败了, 并非我们不努力, 而是努力的方向错了。练习了这样的作文之后, 学生就比较容易清醒, 从而避免盲目性。

第二阶段:进入高三两个月后。前期的热情消耗殆尽, 不少学生整天埋首书山, 葬身题海, 学得昏昏沉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相关材料作文。

如:有一天, 农人到田里种豆子, 小猴子也学人抓一把豆子要种在田里。可是它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 就把手里的一把豆子丢了, 去找那颗掉了的豆子。它没有找到丢掉的豆子, 回来的时候, 发现别的豆子也被鸟雀吃光了。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1.要正确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抓住主要方面, 不要被次要的东西阻止了前进的步伐。2.要学会放弃, 只有会放弃才有可能获得。学生在写了此类作文之后, 就会懂得取与舍的关系了。

第三阶段:第一次模拟测验之后。这一时期学生已经努力了半年时间, 面对测验成绩, 绝大部分同学都会不满意, 继而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出现烦乱甚至放弃等想法。这一时期就要做一个有关贵在坚持, 不要急功近利, 要有毅力等方面的作文练习。

如:有一只蚂蚁爬墙, 爬了六次都失败了, 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个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你怎么认为?

这则材料可写“持之以恒”, 但是写“变通与坚持”会更出彩。

第四阶段:第二次模拟测验之后, 大部分同学已基本定型。这一时期, 要想提高成绩, 就应该静下心来, 努力寻找解决自己症结的方法。

可以这样练习作文: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有句名言:“思考和让别人思考。”中国有句俗话叫“三思而后行”。世界纷繁复杂, 事物千差万别, 谁高谁下, 孰优孰劣, 如何处理, 如何面对, 这一切, 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比较和思考。通过练习, 比照其他同学, 联系自身实际, 查漏补缺, 扬长避短, 或有突破。

第五阶段:三测, 到了五月份。这时, 同学们的心态常常出现偏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试, 消除紧张浮躁情绪。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 所以在选作文题目时, 难度要适中, 要能给学生以信心。

上一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册下一篇:观看《背影》的优秀观后感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