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精选9篇)
1.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因素的思考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高级中学 李美娜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每一个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德育为首更是不容置疑。
我们将尝试从教材、教师、教法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入手,探讨影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因素及转变的对策。
一、教材建设是影响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基础性因素
思想政治课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最基本的载体。应该说,政治课教材在各个时期,对学生养成良好素质方面的成就是不容抹杀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基础教育的其他学科相比,政治课教材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
教材内容过于庞杂。现行政治课教学内容,涵盖了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社会发展史、经济学、市场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其内容涵盖范围之广,为各学科之冠。
相对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虽有利于系统地进行教学,但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缺乏学科间的整合,无法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再次,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也不利于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内容的组织及难易程度的把握脱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注重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超出了他们的心理和认知承受能力。某些教材内容抽象、空洞、成人化严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缺乏现实意义,存在“难、繁、偏、旧”等问题。
二、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直接原因
由于历史和其他一些原因,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素质仍较低,这是直接影响教学方式的重要因素。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学历水平偏低,直接影响着以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业务水平,从而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期以来,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原因之一就是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式:严肃、教条、缺乏生命活力。学生体会不到乐趣,学习行为的发生只是迫于压力和无奈。而教师缺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探索和研究,因循守旧、教学模式单一,是导致现行教学方式必须要转变的直接原因。
三、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制约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
可以说,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教学的内容是固定的、僵化的,教育的任务就是灌输这些内容。不用问为什么,更不能怀疑,考试按国家的内容和格式答就行,把学生引导到追求高分上去,这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 ‘唯书’、‘唯上’,()必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众所周知,当今教育面临的困境就是:今天的人(教师)用过去的方法教未来的人(学生)。据反映,重机械训练、轻创造性培养,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这种只关注知识的授受,把学生视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非具体的有个性的生命主体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这便是传统教学的`根本缺陷。
正是在传统封闭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和应试教育驱动下,政治课堂一直是“教师权威”、“书本至上”,教学过程存在着严重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缺失。其具体表现便是教学过程中的“师本位”和“书本位”。综观政治课堂,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这种反客为主,主导变“主宰”已是司空见惯,这是“师本”教学的表现之一。另一表现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什么学什么,教多少学多少。最优秀的学生也就是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的主动自主的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被忽略甚至被教师代替。
四、以分数为标准的教学评价制度是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严重制肘
尽管在观念层面上,素质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然而,在操作层面上,应试教育却依旧大行其道。不少学校的做法是,课下热热闹闹搞“素质教育”,课上认认真真搞“应试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依然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原因很简单,考试成绩、升学率依然是评价学校、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高、中考的指挥捧依然强劲有力。许多一线教师坦言:“只要高考指挥捧不变,我们便只能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唯分论”所导致的“教育缺失”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近期连续发生的多起大学生恶性犯罪和虐杀动物案,更令人再度审视现行教育评价制度对学生素质所造成的影响。毋容讳言,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的诸如自控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不善合作共事,缺乏抗挫折能力,缺乏危机意识等问题,归根到底都与现行评价制度有关。以竞争为本位的、分等排序为核心的评价制度使人们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无暇顾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现行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评制度已成为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的严重制肘。
五、学校教育缺乏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撑,是教学方式转变急需解决的问题
迅速发展的社会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鲜活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也给政治课教学带来大量的新情况,新矛盾。社会的影响迅速增长,尤其是社会上各种消极现象、腐败现象、丑恶现象通过多渠道的媒介及时而频繁地传播,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及取向。面对社会的迅速变化,政治课很多时候显得无所适从,教学的滞后性弱化了教育的导向性功能。这就使教育的作用下降,而社会影响的作用上升。学生们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及家庭生活的影响,形成了许多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理解,甚至表现出对政治教学的“逆反心理”:如我们讲热爱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但学生问,为什么现实情况却是鼓励人材流动,实现个人价值?“现实并不是那么回事”!表面上看,这些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究其原因,其实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这种现象被称为政治课教学中的“社会性偏差”。所以,当前政治教学方式如何适应社会变化,在与社会及家庭的负面影响的角力中确保政治课教学目标实现。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二
一、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
1. 自卑心理, 对学业丧失信心。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是被普高拒之门外才选择了职高的。由于学习水平较低, 初中基础知识太差, 这给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造成了很大障碍, 学习上感到吃力, 产生自卑心理, 因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情绪便急剧波动, 有的干脆自暴自弃, 放弃学业。同时, 各种不良诱惑趁虚而入, 导致思想政治课再好学也不愿学。“反正我不是学习的料, 学不学无所谓了”, 因而荒废了学业。
2. 学习态度消极, 缺乏进取心。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还没有完全转变, 初中毕业后能上普高的, 很少有人选择进职高。来职高可能不是孩子的选择, 只是家长不愿把孩子过早地推向社会, 就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 因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望值也不高。这样的孩子来职业学校后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 初中阶段的厌学情绪有可能被带到新的学校:他们对学习消极应付, 上课无精打采,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当成一种包袱, 如果老师不督促, 作业都懒得做, 他们丝毫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3. 动机兴趣不同, 心存侥幸。
职高学生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很聪明很好学, 他们来到职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考大学继续深造, 另一个是掌握一技之长赶快就业。准备对口升学继续深造的学生对高考科目他们会全力以赴, 但是升学考试只考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课, 思想政治课不是高考科目, 还有必要学吗?在平时的学习中, 他们把精力几乎都放在考试科目上, 思想政治课就是轻松的休息课。而另一部分学生准备在学校学好专业课, 掌握一技之长, 毕业后尽快就业, 谁还会踏下心来学习思想政治课呢?而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片面地认为:不管升学还是就业, 思想政治课都不能帮上忙。针对这一状况, 学生不想学, 老师想把思想政治课上好就需要功夫了。
二、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1.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职高毕业生不管升学还是就业, 早晚都会步入社会。不管将来从事哪一行业, 都会有竞争, 存在着优胜劣汰, 这就需要从业者有较高的综合能力。而职高三年的思想政治课包含了政治、经济、法律、哲学、职业道德五大方面的内容, 而这些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所需要的, 是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的, 是学生终身受用的。
2. 激发兴趣, 启发思维, 学为所用, 增长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 有两种因素会督促人做好一件事:一是兴趣, 二是责任。当一个人做一件他感兴趣的事时, 他的潜能可以发挥80~90%。因此,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经济常识中讲“商品”概念时, 我先设置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 (1) 每个人都要呼吸, 我们从空气里呼吸的氧气是不是商品?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气为什么要收费? (2) 果农果园里的苹果, 有的自己食用, 有的送给亲戚朋友, 有的卖掉, 是不是都是商品? (3) 3G手机放在柜台上出售是不是商品?手机买回来自己用, 是不是商品?同学们在探讨这几个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概念。总之,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 应避免教条的说理, 要千方百计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 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
青少年身心发育还不成熟, 稚嫩的心灵有时要承受风吹雨打。我尽量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难题搬到课堂上, 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强化他们的学习动力。
4. 用尊重、宽容、亲近的态度, 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法国著名的演讲家雷曼麦曾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因此在我的课堂上, 有不守纪律的现象, 但没有训斥, 没有批评, 只有及时的提醒, 不断的鼓励, 用尊重、宽容、负责的态度解决课堂上出现的不和谐现象。
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的转变 篇三
关键词:教师角色;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材越来越灵活,考核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取得最佳效果,是我们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的控制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内容的制订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由原来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决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的教法,努力创设充满个性、自由轻松、弥漫着创新意识的课堂气氛。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堂、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无拘无束地交流、畅所欲言,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同时,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提高,实现了互动双赢。可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基本是“听讲—背诵—联系—再现”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死记硬背,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没有差异、千篇一律、抹杀个性的灌输教育必须摒弃。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服务观念,善于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及闪光点。如,我在讲授《知识让人生更亮丽》中“学习——成才的阶梯”这一内容时,课本给出了三点学习的重要性:一是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二是学习可以增长才干;三是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想一想学习还有哪些重要性;然后由学生讨论,教师参与。通过讨论,最后得出两条结论:学习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只有学习才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知识加强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等;思想政治课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知识丰富拓展课本知识内容。”因此,教师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娴熟的学科整合技术,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我在讲授《看社会辨是非》这一内容时,就从互联网上搜集好人好事与违背道义的图片并结合课本内容做成课件,再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形、光、色的优势把德育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明确社会中的尊老爱幼、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这是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这样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事例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
四、激活兴趣,结丰硕人文成果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激发兴趣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课堂上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耳听、眼看、手摸、脑思等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讲授《生命最宝贵》这一内容时,这样设疑:“如果碰到困在沙滩浅水洼的小鱼,你会怎样做?”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就打开了,纷纷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教师要大胆相信学生,积极引导并培养学生,做学生的领路人,真正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
4.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四
寻乌县城关小学 钟菊珍 手机:***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而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古人曾经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研究的。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切中时弊。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臵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二、增强信心,让学生乐于提问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我们知道积极地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地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对某些问题上自己的失察甚至无知绝不掩饰。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使学生树立提问的信心,产生乐于提问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学生的提问中,比一比谁的问题提的好,给他们一句鼓励的语言或者给他们一次热烈的掌声,就会有效提高问题质量,增强提问乐趣。让学生学会提问,教师可以以问引问,例如,教师在教学“分苹果”这个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你看到了这个题目想问点什么?教师一一出示后,再追问:对以上分类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思考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有:(1)要怎样分?(2)为什么要这样分?(3)还可以怎样分?教师把这些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挑选问题探索,研究,最后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如例:完成下列计算:1+3=?
1+3+5=?
1+3+5+7=?
1+3+5+7+9=?
┅ ┅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引导反思,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反思,让学生自己理一理、比一比,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交流、比较甚至争辩中,亲身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与我们原来学习过的整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发现过程的回顾,去感悟探究发现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学到了如何去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更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5.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五
刘建平
张海丛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
100075)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必开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学会做人有重要作用,然而听障学生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其学习实效不尽人意。本文对(有删除)162名听障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听障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门必修课程。这些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听障大学生的自身缺陷及我国基础特殊教育滞后于基础教育,进入高等特殊教育的听障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大都只能达到健听学生初三或高一的水平,同时他们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失去了最佳的学习语言的机会,加之手语的影响,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虽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都对听障大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课内的知识容量、教学内容的较强逻辑性等都给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使得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实效不尽人意。因此,调查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高高校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是我们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2009年9—12月我们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现有5个听障专业的16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研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期望我们的研究能更好地促进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刘建平,1959年,女,汉族,北京,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政治教育和教学管理
张海丛:1969年,女,汉族,北京,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方 向:残疾大学生心理与教育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工具
(一)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大学生中抽取学生162人。包括艺术设计专业38人,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27人,园林技术27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0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0人;一年级50人,二年级72人,三年级30人,四年级10人;男生87人,女生75人;本科78人,专科84人。发放自制问卷162份,回收16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58份,有效回收率97.5%。(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和开放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分为8个项目13道题,包括对思想政治课的总体态度(第一题),对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认识(第二题),对思想政治课课程作用的认识(第三、四、五、八题),学生的学习态度(第六题),对教师手语作用的认识(第七题),对教学策略的认识(第九、十题),对课程存在问题的认识(第11题)等。
(三)研究方法
问卷中项目采用四点记分的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11.5进行量化处理,主要进行了百分比和方差分析。问卷先后进行了两次测验,重测信度系数为0.538。
二、研究结果
(一)不同专业各项目显著性差异比较 表1 不同专业各项目平均数差异检验 项目 总体态度 F df P 1.10 4 0.35 课程设置 2.65 4 0.04*
课程作用 2.46 4 0.04*
学习态度 2.26 4 0.06
教师手语 1.54 4 0.06
教学策略 1.15 4 0.33
主要问题 1.57 4 0.18 本次调查涉及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园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专业。5个专业的学生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总体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教师手语作用的认识、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对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上的认识方面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在对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认识,对思想政治课课程作用的认识方面P值均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
(二)不同性别各项目显著性差异比较 表2 不同性别各项目平均数差异检验 项目 整体态度 t df P 1.76 158 0.09 课程设置 1.72 158 0.09
课程作用 0.50 158 0.62
学习态度 0.27 158 0.79
教师手语 0.04 158 0.97
教学策略 2.05 158 0.05
主要问题 1.15 158 0.25 如表2所示,男女生在七个方面P值大于0.05,均没有显著差异。
(三)不同年级各项目显著性差异比较 表3 不同年级各项目平均数差异检验 项目 整体态度 F df P 2.03 3 0.11 课程设置 0.43 3 0.73
课程作用 1.28 3 0.28
学习态度 2.19 3 0.09
教师手语 3.39 3 0.02*
教学策略 2.39 3 0.07
主要问题 0.88 3 0.45 如表3所示,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对教师手语作用的认识方面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六个方面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差异。
(四)不同学历各项目显著性差异比较 表4 不同学历各项目平均数差异检验 项目 整体态度 t df P 0.54 158 0.59 课程设置 1.14 158 0.26
课程作用 1.53 158 0.13
学习态度 2.47 158 0.02*
教师手语 0.67 158 0.50
教学策略 0.07 158 0.95
主要问题 1.58 158 0.12 如表4所示,本专科的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六个方面P值均大于0.05,没有显著差异。
三、分析讨论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作用的认识比较明确,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对思想政治课课程作用的认识(第三、四、五、八题)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平均值3.38, 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平均值3.18,计算机应用专业平均值3.15, 艺术设计专业的平均值3.09,园林技术专业平均值2.95。即各专业的学生普遍认识到思想政治课课程对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学会做人有比较大的用处,从而为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奠定基础。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总体态度上(第一题),有71.6%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表示比较满意,有11.7%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表示很满意。(二)不同专业对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认识不同
如表1所示,5个专业的学生在对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认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认识(第二题)上,计算机应用专业平均值3.53,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平均值3.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平均值3.20,艺术设计的专业平均值3.08,园林技术专业平均值2.93。多重比较显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与园林技术专业P值小于0.0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视觉传达艺术专业与园林技术专业P值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
(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与学历有一定相关性
如表4所示,本专科的学生在学习态度(第六题)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会受到学生学历的影响。但与我们想象不同,在学习态度上,本科学生的均值为2.73,专科学生的均值为2.82,相比较之下,反到是专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比本科学生要多一些。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受到学生好评
如表2所示,在对教学策略的认识(第九、十题)方面,所有学生表现出相同的意见。女生在第9题中,选择社会实践的达到56%,选择多媒体教学的达到20%。女生在第10,选择参观考察的达到34.7%,选择社会调查的达到38.7%。男生在第9题中,选择社会实践的达到48.3%,选择多媒体教学的达到19.5%,男生在第10,选择参观考察的达到50.6%,选择社会调查的达到34.5%。二者表现出相同的认知,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对手语的重视程度随年级的增高而增长
表3所示, 在对教师手语作用的认识(第七题)上, 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 一年级均值为2.49, 二年级均值为2.83,三年级均值为3.0,四年级均值为3.1,表现出随年级的升高对教师手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的趋势。教师手语是教师对听障学生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专业化,学生不能再简单的凭借经验和猜测理解知识,教师手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显现。
(六)个别专业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对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认识(第二题)上,4个专业的均值都达到3以上,只有 园林技术专业平均值2.93,以至它与视觉传达艺术专业存在显著差异,与计算机应用专业达到非常显著差异。在对思想政治课作用的认识(第三、四、五、八题)上,又是只有园林技术专业平均值为2点多,以至它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也就是说这个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没必要开设思想政治课,这门课程也没什么用处。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5个专业、162名听障大学生的问卷分析,不难看出特殊教育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工作,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认识比较明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突出,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但是通过调查与分析,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个别专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存在偏差。鉴于此种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但知识的深度、广度,课内的知识容量、教学内容的较强逻辑性等都给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授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首先要精通手语,利用学生的语言——手语,配合表情,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明理论,使他们从无声的世界走进“有声”的世界,通过学懂,产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不是游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而是通过参与,主动“走进”课堂,由关注引发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不回避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承认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差异和不足,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说教,而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起积极作用的课程,由有用激发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听障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表明,学生不能长时间的关注教师的手语,他们也不能从教师的手语中理解很多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师需要借助手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学懂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听障大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多关注的教学方法有: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一般指多种感觉媒体的组合,比如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各种感觉媒体的组合。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以计算机处理和控制的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的课程软件,是可以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的现代教学媒体。
由于多媒体课件在存储、表现和传递教学信息时具有继承性、形象性、超文本性和交互性,因此与以往任何一种先进的教学媒体相比,多媒体课件具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维化思维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创造多层次的学习目标等教学优势。
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课堂学习感觉器官接收信息的比例为:视觉占83%,听觉占11%,其他为触觉、味觉、嗅觉,可见视觉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听障生由于听觉上的障碍,其视觉感悟能力和视觉信息的加工能力更强,其思维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多媒体具有创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合的教学环境的功能,它既可以描述历史,又能够再现历史,甚至可以将那些眼睛无法观察到的宏观和微观现象通过屏幕展现出来,变抽象为直观,变繁复为简单,变枯燥为生动;多媒体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增加教学的密度和容量,克服师生交流的困难和障碍,加速教学信息的传递。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加适合听障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因“材”施教,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手语以及表情、目光、眼神、姿势等体态语言等,给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官刺激,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教学方式丰富多彩、形象直观,这不仅可以开阔听障生的视野,调动听障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时代感和针对性。
2、案例(故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典型案例为出发点和主线索,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采用一些学生喜爱并易于接受的案例形式,如讲故事、小品等,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一般来说,听障大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较差,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听障大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扩大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事理,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对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一般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搞好实践教学可以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局限在课堂里,必须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地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听障大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耳闻目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听障大学生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亲历亲为,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与教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永外蒲黄榆二巷甲一号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100075)联系电话: ***(手机)
010-88962073(办公室)E-mail: ljp19590426yahoo.com.cn
听障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Liu jianping
Zhang haicong(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必开的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大学生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然而听障学生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使得听障大学生的学习实效不尽人意。本文通过使用SPSS11.5对162名听障大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听障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听障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现状调查
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强《.论多媒体教学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8(3):
[2]王儒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8(4): [3]刘元晨,甫淑媛.《改革与创新是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J]辽宁教育研究,2005(4):
[4] 陈玉江,王红艳.《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06(11):
6.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六
近年来,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改革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适合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却为数不多。针对高职思政教育的研究论著诸如李忠英的硕士论文《整体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研究》和孔德文的硕士论文《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两篇论著都提出了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作为高职德育工作的核心,从而构建高效的高职德育体系和工作机制。另如王继辉《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陈艺文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体系的思考》、林增明《谈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尤建国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程巧玲等《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与思考》、张守琴《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思路》、陈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途径探索》、陈立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于雪梅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与“两课”教学改革》、叶珍《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庞美青等《关于高职院校两课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唐小艳《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研究》等论文则通过大量的调研,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高职学制改革的短期性和以就业为导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新的思路,以期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高职院校培养特色人才的办学宗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上论著所提出的针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理念、思路、方式方法等颇值得借鉴,但其均未能结合青海地方实际提出凸显我省高职教育特色并切实可行的对策及方案。
研究本课题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1、实际意义。整体构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系,既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的必然选择,又是高职院校德育主体的自身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兼有专业技术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高职学生不能因为高职教育的“技能本位”特点而忽视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随着对高职办学模式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整体构建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深化研究已势在必行。
7.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七
一、高中政治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高中政治由于其较高的时政性和教育性, 使学生感觉高中政治内容相对枯燥和单调, 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 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 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案例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 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 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生的时间和能力。
二、高中政治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政治教学以知识和技能立意, 以本为本, 以纲为纲, 强调教学的传授和灌输特点, 忽略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感受和长效发展。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 在尊重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基础上倡导教学的策略性和科学性, 对传统的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重新作出解释。高中新课程改革保留了传统教学方式中适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部分, 摒弃了那些死板、机械、低效、陈旧的教学方法, 力求把每天的每一次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效率状态, 从而有效地减轻当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
三、高中政治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造精神是指那种不安于现状、力图改进创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而创新能力, 是指一个人具备的运用一切已知东西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未知的东西。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所描述是的一个两难的困境, 没有分析, 只有事实。案例讨论的结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没有人告诉你答案, 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决策者的角色中,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情况, 作出自己的决定,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高中政治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它所特有的作用。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在案例教学法中, 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 在学生课堂讨论过程中, 教师只要适当引导, 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政治与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 而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
8.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新课改;阅读教学;教学质量
在中职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所谓阅读教学方法就是从阅读层面出发,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之掌握英语教学知识,进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在实践应用过程中,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开展也因为应用阅读教学方法的对策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究其原因是,阅读教学方法与中职英语教学开展的目标有效地达成了一致,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契合在了一起。
一、中职英语教育中常见的阅读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的性质决定了教育开展的方向必须致力于职业层面。因此,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开展就必须与学生的专业方向进行有效的融合。英语知识的应用可能在学生未来的职场中成为学生的有力武器,帮助学生在职场中逐渐稳步向前发展。从这方面考虑,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就符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开展,满足了学生对英语知识方面的需求,比如,有英语课文的阅读、英语阅读活动的开展等等。在中职学校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无非就几个方面,比如有朗读英语课文、演讲比赛、默读英语单词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阅读英语教材中的范文、课外英语读物、英文期刊等文献资料,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快乐,进而引起学生继续探索英语知识的欲望。另外,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哪些英语知识的薄弱环节,通过一步步的改善,使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阅读应用。比如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点名某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本内容。在这位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的学生要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就应该给出相应的答案。这样就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投身于课堂教学任务中,在阅读过程中也能真正融入知识的学习中。(2)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应用阅读教学方法。在中职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写作教学也是其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任务,只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全面掌握英语知识。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用阅读教学方法,将写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提升阅读技能,在阅读过程中提升写作能力。在写作之后,不断地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促使学生更加熟悉英语语境,发现平时不容易发现的小错误和纰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中职英语教育中阅读教学方式转变的作用
1.有效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教学对策,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有效利用问题教学的开展,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有效沟通交流的渠道,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强化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阅读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中职学校的教学性质,满足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更加倾向于实效性。另外,中职学校的学生也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才可能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本着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出发,而阅读教学方法的融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通过不断的教学引导,学生将英语学习作为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将英语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强化其教学实效性。
3.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阅读教学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满足了中职学校学生培养的各方面需求,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解决了目前出现的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的教学现象。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满足了中职英语教学开展的各种需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沉默接受为滔滔不绝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和指引,进而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谢蕴瑾.中职英语课堂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1(24).
9.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 篇九
中期报告
一、课题概述
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到21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拉开了帷幕。此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不只停留在学科层面或教学法层面,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是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改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开拓新的教育空间,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政治学科作为思想教育课,如何才能洗刷掉“枯燥、说教”的“坏名声”,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它、接受它、对它感兴趣,提高我们的教学成效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钻研。
一开始选择这个课题是基于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以及一些老师教学的实效性不高的状况,以及国家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反感和老师上课的死板教条更
加重了政治学科的危机。政治学科越来越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思想、教学理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解决下列问题:
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构建一种以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媒介,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政治老师的角色转变问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取长补短,寻找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能够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途径。2)、学校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的途径问题。引导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方法与策略问题。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0.10.01-2011.01.14)
1)搜集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有针对性的研究。
2)理论准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实施操作阶段(2011.01.15-2012.01.15)制定实施方案,确立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目标、步骤、方法。1)尝试探索阶段:课题组在遵循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的前提下,进行教法和学法的探索,具体做法为:a、上一堂公开课 b、设计一份教案 c、写一篇论文
2)深入研究阶段:加强理论学习与交流,同伴互助,深入研究,形成成果。
a、教师通过教研教改活动和理论学习促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b、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学法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自发探究学习。a、联系生活,创设乐学情境。
b、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兴趣。c、培养习惯,形成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
(三)总结阶段(2012.01.16-2012.03.30)1)全面汇总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召开课题研究结题总结论证会议。
2)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交流论证,撰写论文和报告,并做修改。
3)从各方面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论证。
4)对教师和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发展和进步进行评估。5)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和观摩课的形式汇报研究成果。
二、本阶段研究工作的内容、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 3
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详细拟定阶段计划
课题自正式开题以来,每学期初必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由张爱虎组长确定本学期课题研究的重点,由全体成员商讨本学期具体的研究工作,落实各成员学期研究任务并形成书面材料;每学期末,也必召开一次课题会议,对一学期来的研究加以总结,“自我汇报”、“自查自纠”、“相互督促”。
2、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采用多种渠道实施教师研训。
1)、按时业务学习:
课题组成立伊始我们就组织成员认真读书,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相关理论知识,如《教学最优化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课堂教学》等,这些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课堂教学行为”等概念的界定。
2)、定期自主讲座
我们鼓励课题组老师自己做讲师,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讲给大家听。我们经常让大家精心制作幻灯片,将自己在报刊杂志刊发的新成果与大家分享,将工作中的得意之举、困惑之处与大家交流,4
将新近看的好书中的精华向大家作介绍,将课题研究的新思路与大家研讨。
同时,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在研究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到原平一中、范亭中学等学校参观交流学习。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力图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让各位组员统一思想,并致力于在课堂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之中的探究、发现、猜想、质疑等认识活动显现出来。
3、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我们的课堂从无效低效转型为有效课堂是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西尔伯曼在1970年曾出版过一本著作《教室里的危机》(或《课堂的危机》)。著作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判断,课堂要做到真正转型,必须体现两个要素:第一,课堂气氛是否转变?第二,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所谓班级氛围的变革,是指走向人性化的理解和相互信赖的班级氛围;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形式。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抓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摸索和前进。
4、立足课堂开展课题研究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这是大家的共识,但一位普 5
通政治教师一学期能上几节公开课?一个普通班级的学生一学期又会有几次机会听教师上公开课?更多的是听老师的常态课。只有常态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聚沙成塔,只有常态的课堂才能让学生潜移默化。
公开课,看上去很美,好的公开课更像视觉、听觉与精神的盛宴。然而,在整个课堂教学行程中,无论从时间还是从数量,常态课应该占绝对的比重,常态课的质量更应是每位老师追求的目标。本课题组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常态课堂,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主要的舞台也是常态课堂。于是走进常态课堂就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手段。
5、成立了政治教研组
自课题研究起,为了改变课堂低效的现状,我们就成立了“思想政治课堂教研组”这一沙龙团体。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来讨论怎样上课,再通过听课、评课来进行总结,最后来议论收获和反思。每位上课的老师都要写出教学设计及反思(或教学故事),每位教师都要评课并写出书面材料。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每周活动一次,每次活动无论怎么忙都要参加。自课题开展以来,从没间断过。这样一来,不仅使大家在言语交锋中,思维碰撞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探索,更在不懈地追求中,使自己逐步成为高品位、科研型教师。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前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主要存在着以 6
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师教材钻研得不够深入,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教师还存在着抄袭他人现成教案的现象。个别教师在集体备课前缺少对教材的深入钻研,甚至于一拿到基础教案就随便进入课堂。
二是目标意识不强,随意性大,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意识淡薄,完成也好,不完成也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有些老师虽然也预设了一些教学步骤,但如何做到前后照应,过渡自然,点评、引导恰如其分等就显得很随意。
三是课堂太浮躁。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完美,追求创新,在课堂上运用了许多时尚的教学技巧,如刻意追求“导入”的新奇,刻意追求“讨论”的热闹。
三、对本阶段研究进度的评价
本课题于2010年备案后,召开课题开题会。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课题组各成员认真学习,团结协作,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四、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计划
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优化研究人员的素质。
针对本课题组成员现有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较低的现状,我们将继续通过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交流、课堂教学研讨和鼓励撰写随笔论文等途径,努力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
2、积极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下阶段,我们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反思和总结,对过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调整,使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
3、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进入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课题组将进行研究成果的整合,过程性资料的汇总,撰写结题报告,为课题的结题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通向成功的路从来不是笔直的,课题研究同样如此,尽管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只要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一定会完成预期的成果。
政治课题组:张爱虎、王鹏飞、刘勇强、周贵文
【浅谈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教学方式的转变】推荐阅读:
浅谈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11-10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08-23
浅谈建构主义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08-20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学11-22
浅谈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应对措施07-02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现代生成及实践方式12-09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12-15
浅谈中职英语分层教学08-04
浅谈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教学07-03
中职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