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提纲

2024-09-11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提纲(9篇)

1.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提纲 篇一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

①地位: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②分类:A、按国家性质分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B、按经济发展程度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③构成因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主权最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④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⑤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

①含义: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②分类:A、按成员性质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 B、按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和区域性;

③作用:(积极方面)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

①性质: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③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④作用:A、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B、也有局限性。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一系列全球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5、国际关系:

①含义: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②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6、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①表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重要性: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

7、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8、为什么要坚定维护我国国家利益: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9、怎样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

①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世界多极化的意义:

①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②作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我国的应对政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②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④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我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措施):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③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

④加强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⑤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1、2014年3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中国秉持这一立场是因为()①核扩散会加剧军备竞争,违背世界各国的利益

②核恐怖主义会增加国际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 ③核扩散会助长强权政治,导致世界战争不可避免

④反对核扩散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

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 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

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第九次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主办国,中国愿意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发挥更大作用。中国主办2016年G20峰会,说明我国()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主动履行国际义务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援助④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欧美认为,俄罗斯支持乌克兰民间武装导致了乌克兰局势紧张,对其实施制裁,中国表示,制裁无助于乌克兰问题的根本解决,政治解决是乌克兰问题的唯一出路。中国的态度体现了()

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B.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C.中国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5、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欧美被分拆成不同的子项目,从“军事威胁论”“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间谍威胁论”,到如今的“黑客威胁论”,不一而足。如果让你对“中国威胁论”这一说法进行反驳的话,你可以用到的观点是()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中方提出中国与东盟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使之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提出也得到了东盟各国代表的普遍关注和认同。“中国-东盟信息港”建成必将()

A.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网络空间合作

B.提升中国在东盟事务中的影响力 C.巩固东盟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地位

D.加剧中国与东盟的矛盾和竞争 7、2013年10月,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共同语言,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双方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这表明()

①中国尊重东盟拥有的国家主权②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共同利益④中国在东盟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当今世界,各大国应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这就需要各国()

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在平等互信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 ③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④在维护共同利益基础上消除利益差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4年3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美英法等国联合起草的一份决议草案,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宣布即将举行的克里米亚公投无效,呼吁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不要在公投结果的基础上承认对克里米亚现状的改变。由于俄罗斯投了反对票,草案未获通过。由此可见()

①对实质性问题的决定,安理会必须遵循大国一致原则 ②联合国仍然存在大国政治现象

③不干涉国家内政是一条只适用于联合国本身的基本原则

④对美英法等国联合起草的决议草案的投票属于程序性问题投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50年弹指一挥间,尽管国际局势和两国各自都经历了很大变化,但两国对文明多样性的追求和尊重,都视对方为重8要合作伙伴,都始终坚持友好合作的大方向,中法关系却始终充满活力,日益走向成熟。其政治依据是()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②中法两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

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已成为中法两国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在2014年9月16日广西南宁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做了“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美好未来”的致辞。中国历来重视与东盟的合作,原因在于()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间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②东盟作为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影响范围很广泛 ③中国与东盟积极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④“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一带一路”规划,就是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搭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平台。落实“一带一路”,推动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互尊互信

B.互谅互让

C.互利共赢

D.包容互鉴

14、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结“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尽管丝路沿线各民族之间文明与发展程度相差很大,但它始终是一条和平之路。各国、各民族之间和平往来,相互尊重,做到和而不同,实现互利共赢。这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8分)

2.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提纲 篇二

一、明确地位

文化生活的教材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要围绕“是什么:把握文化的含义、意义”, 第二单元主要阐述“为什么:文化自身的发展过程”, 第三单元探讨“怎么办: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怎么看待我们自己的文化”, 而第四单元着重解决“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个单元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因此, 第四单元是全书的总结, 基于这样的地位, 我们要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梳理, 既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第四单元知识点的掌握, 又可以提升学生对全书逻辑结构的认识。第四单元内容表面看很“乱”, 但认真研究后却发现课本的编排还是有内在规律的。

二、探明原因

本单元之所以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讲透甚至自己也没有探明教材“乱”的原因。本单元内容之所以显得“乱”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本单元知识“政策味浓”“理论化强”并且生词较多。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思想道德建设、大众文化等, 这些词语虽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 但是集中出现就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且无法区分。

2.本单元每一课或每一框会在最后一目会把一个重要的知识遗留给下一课, 并由下一课重点解决。如第八课最后一目讲到要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但却没有具体讲解怎么发展, 这个问题由九、十两课承接了过来。第九课讲到精神文明建设, 其中措施没有提到思想道德建设, 这个问题直接移交到第十课来解决, 这就给学生造成前面讲、后面讲、处处讲的“乱象”, 而这恰巧是对教材编者良苦用心的误解。

三、辨明概念

针对上述原因, 为了全面理清第四单元的教材逻辑结构, 我们就要区分以下几个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个词语。笔者认为以上三个词语表述角度不同但本质意义相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来讲的, 先进文化是相对于落后、腐朽文化来讲的, 而精神文明则是相对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来讲的。

2.理清不同名词的层次。依据发展措施的层次性, 我们可以把上述词语的层次做一下分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三个词属于最高层次;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第二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属于最低层次。这样区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以上词语的关系, 在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理清关系

针对上述第二个原因, 我们就要全面理清第四单元八、九、十这三课的内在联系。

1.第八课逻辑结构。第八课两框内容主要介绍了当前文化生活的现状, 即有“喜”有“忧”、有“阳光”有“阴影”, 并从宏观上提到了文化生活现状的解决措施, 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但具体的解决措施转移到九、十两课讲解。

2.第九、第十课逻辑结构。九、十两课主要从三大角度两个主体出发论述文化发展的具体措施。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 阐明解决文化生活现状及发展文化的措施, 三个名词又各自讲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从国家和个人角度阐述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可以简单地告诉学生, 第四单元主要讲了四个字:现状、措施。现状集中在第八课, 措施主要集中在第九、第十课。

3.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提纲 篇三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内涵: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世界观原理:①相互区别:第一,性质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第二,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第一,整体离不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第二,部分离不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方法论意义: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①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四、发展的概念

1.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五、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前途光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道路曲折——新事物战胜旧事物需要一个过程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意义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六、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

(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方法论意义

(1)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都是不可取的。

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作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②方法论要求: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b.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endprint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③方法论意义: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要求:①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②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重点论是要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九、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征:①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②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实质:“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1)观点: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

(2)特点:或简单地肯定一切,或简单地否定一切。

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①辩证的否定观。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具体要求:①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向预测】

一、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联系的统一整体,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哲学性质的问题。坚持“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关系,用系统优化的观点看问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联系的观点是高考出题的重要方向。

二、发展具有普遍性,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的“到20世纪末要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促进小康社会的建成。以此为背景,考查唯物辩证法中关于发展的观点,是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美与丑、善与恶……2013年有太多的道德追问

从哲学上看,道德的冲突是矛盾的具体体现。对道德的追问,体现出矛盾的对立性,也预示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彰显着矛盾的转化。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运用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法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等各种现象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是高考中常见的切入角度。

四、辩证的否定是有肯定、有否定,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善于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对待传统文化还要有创新意识,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在高考中,通常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考查“传统文化”这一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样的”。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全面观、矛盾观。

高考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很多,难度较大,命题主要集中在联系的特点、发展的状态和趋势、矛盾分析法、辩证的否定观和创新的作用等方面。命题趋势呈现“一不变、三上升”的特点。“一不变”就是将矛盾作为重点考查对象不变;“三上升”就是对系统优化方法、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的考查呈上升趋势。试题主要以寓言、漫画和自然科技及文化热点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考中,要从整体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理解联系、发展、矛盾、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世界;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必须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变,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实现更好的发展。endprint

备考时,要狠抓常考知识点,对每一具体的辩证法原理既要表述准确、理解全面,又要联系社会热点,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等方面的热点,尝试用哲学原理解读热点材料,从而提高能力、举一反三。

综合知识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网络构建】

【核心讲解】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①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③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含义: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与作用:①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作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四、人生价值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2)人的价值:①含义: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②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③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①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②实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性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表现: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五、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客观依据

(1)原因: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表现: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endprint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

(2)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4.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就不同。

(2)处理办法:①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持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六、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②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③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正确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2.坚定理想,铸就辉煌

(1)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2)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理想的作用: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向预测】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结合党的十八大等社会热点进行考查

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习近平到深圳和广东视察、重走邓小平南巡路线,李克强“用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的讲话,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考试题的切入点,同学们要给予足够重视。

三、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价值。罗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其人生价值观对整个社会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四、结合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考查

在高考中,很容易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结合《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考查开展这些活动的理论依据、重大文化意义以及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等知识点。

【备考建议】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实践出发,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知道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社会发展方面,集中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是在关注民生方面,集中考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是结合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命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从具体原理切入,紧扣社会热点,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篇四

文艺复兴:14世纪前后(新航路的开辟)

1. 文艺复兴开始的国家?答:意大利

2. 文艺复兴为什么从意大利兴起(背景)?答:14世纪前后,意大利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3. 文艺复兴的实质?答: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4. 文艺复兴的前提?答: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5. 文艺复兴得主要内容?答:反封建,反教会。

6. 文艺复兴得核心?答:人文主义

7. “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这句话反应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普遍看法。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说明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8. 文艺复兴开始于于意大利,(但丁)是文艺复兴得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创作的长诗是(神曲)。

9. 文艺复兴时期得著名人物有(意大利)的(达芬•奇),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还有英国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10. 人文主义的指导思想?答: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11. 文艺复兴的影响?答: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得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

1.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答:(1)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根本原因:(2)《马可•波罗行纪》引起欧洲人去东方发财的梦想。(3)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发展。

2.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答:客观条件:(1)天文、地理知识有了进步了,地圆学说流行,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应用,有了雄厚的物资基础。主观条件(2)航海家必须具有冒险精神。

3.

航海家 国别 航行时间 资助国家 到达地区

哥伦布 意大利 1492年 西班牙 发现美洲新大陆

迪亚士 葡萄牙 1487年 葡萄牙 到达好望角

达伽马 葡萄牙 1497-14 葡萄牙 到达印度

麦哲伦 葡萄牙 1519-1522年 西班牙 环球航行

4.新航路开辟的意义?答: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得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5.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提纲 篇五

材料一:

(一)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

(二)实话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我们节省着用吧。

这两句话各说明了什么?

第一句话说明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骗人一时,但不能欺骗人一世。一旦被识破,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是害人又害己。

第二句话说明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承诺二不兑现,是一种不良品质。早没有把我打到别人要求时不要请以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就要努力兑现。

材料二:在诚信做人方面,有人提出“小节无害论”,认为偶尔不守信或者失约关系不大,在校世上没有尽到责任也无关大局。

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不赞同。因为我们所做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小之分。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时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材料三:小雨和小风是好朋友,老师找小雨想了解小风的情况,因为小风近来精神恍惚,作业很少做完。小雨知道小风最近经常去网吧,并向小风许诺不把此事告诉任何人。面对老师的询问,小雨很为难。

1、请你设想小雨告诉老师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

一种结果是小雨没有得到小凤的理解,小风可能和他断交;另一种结果是小风理解小雨,会和他关系更好。

2、请你设想小雨履行对小风的承诺,结果又会怎样?

小风的成绩会越来越差,甚至会厌学,成为网痴。

3、假如你是小雨,你会怎么做?

6.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提纲 篇六

(十二)《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

A.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B.认为必须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C.肯定了建设和谐文化取得的成就 D.反映出通俗、流行是大众文化的主流

2.“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佳作。这告诉我们,要想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

①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限制通俗文化发展 ④立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企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②需要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 ③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④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1年7月6日,“成长的足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在海南省举行。回答5~6题。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③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其建设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进入2011年6月份,中国南方多地强降雨天气已导致数百万人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济南市公交恒生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斓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9.湖南宝坻电视台从开办以主打评剧《开心双休日》的群众戏曲栏目入手,为构建农村和谐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启示我们和谐文化建设要()

A.立足群众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每个人都要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C.大力促进公益文化建设

D.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0.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面临着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两难选择,如看到老人倒地要不要将他扶起,捡到别人的钱物还给失主能不能收取一定的酬劳等等。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我们应该()

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②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③不断追求更加高远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1.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表明提升文化软实力应()

A.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 C.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12.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这()

A.说明道德远比知识、才能更重要 B.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说明知识、才能比道德更重要 D.强调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回答13~14题。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在于它()

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继承了传统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工作中心 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随着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的深入进行,各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举办这一活动()

①会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③能够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文化涵养的人 ④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17.(20分)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材料二 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不讲诚信,不讲公德,不讲文明的现象还大量出现。先进文化的争奇斗艳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滥,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与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与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人民群众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满,既充满信心又不无忧虑。

(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6分)

1.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忧”。C与材料相反。B讲文化的多样性,材料并未体现。D本身有误。故选A。

2.D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文化。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存在、折射、改变了,都在对应着②或④。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3.D

4.B [解析] 漫画的主题是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怎样解决。企业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①是错误的。②③④分别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措施,故选B。

5.D [解析] 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6.B [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③不选。①④正确,故选B。

7.B [解析] 我国人民在抢险救援中体现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故排除④。

8.A [解析] 材料强调是通过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因此,A入选。

9.A [解析] 湖南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之所以成就巨大,根本原因在于立足群众实践,打造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发挥了群众的作用,A是正确的。此题只涉及了群众创建活动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②本身错误,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与材料不是一个角度,不选。①③表述准确且符合题意。

11.C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文化修养。依据教材知识可知B、D表述错误。材料没涉及爱国主义角度,A不选。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12.B [解析] 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群众对少数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这说明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

1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体现,排除④,故选C。

1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②错误。

1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道德建设。③夸大了该活动的作用。④中“不利于”的说法错误。

16.[答案] 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⑤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可以从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所以本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等角度阐述。

17.[答案](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

(2)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等。

7.第四单元自测题 篇七

一、基础练兵场(26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 )放得美丽、舒展、xuàn( )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yùn( )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 )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各路记者纷至沓来,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常常妄自菲薄,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把这项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中,校刊开通了“诗韵玲珑 ”“思想芦苇”等小栏目。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4.默写。(5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

(2)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3) 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4)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5. 观察右边这幅漫画《等待》,回答以下问题。(6分)

(1)用简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50字左右)(3分)

(2)这幅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用一句话概括。(3分)

6.把下面歌颂教师的对联补充完整。(4分)

上联:三尺讲台,

下联:一支粉笔,

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3分)

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2011年4月)8日上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投资约245亿元人民币,预计于5年后建成。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一期建筑面积为3.9平方公里,为世界第6个迪士尼乐园。曾参与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夏林根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的门票价格起码要达到300元人民币。

二、阅读精品屋(34分)

(一)阅读《望岳》,完成8~9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对我们年轻人有何启发?(2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10~14题。(14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记(节选)

元 结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乙文选自《历代散文精华》,刘琦、王天辉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10.《小石潭记》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溪记》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以其境过清( )

(3)南流数十步( ) (4)不可名状( )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小石潭记》:

《右溪记》:

1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6分)

最美好的时刻(节选)

[美国] 格拉迪·贝尔

①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

②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地呈现在眼前。那只看门狗从草坪上向我们跑来,舒服地躺在我们脚下,伸展了一下身子,把头枕在母亲外衣的下襟上。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都不作声。

③然而,在那片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负鼠还有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野李子又酸又甜,都是因为太阳烤炙的,风雨吹打的;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④一个8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他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也被迷住了;当他听见一只模仿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

(选自《中国小学生2008阅读年选·高年级下》, 朱晓进、李亮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15.文章的标题“最美好的时刻”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1)“美好”指的是:

(2)“时刻”指的是:

16.请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7.第②自然段中对“那只看门狗”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18.第③自然段中“并不宁静”的景象,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为什么?(3分)

19.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请从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点做简要分析。(4分)

三、文笔展示台(40分)

20.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的人,碰到不同的事。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人、这些事,决定了我们能否快乐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请以“当__________来敲门”为题写一篇文章。

8.《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必背部分 篇八

一、走进文化生活

(一)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喜——原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表现:P87 忧——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表现:P87 对策:政府应该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知识归纳:应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从国家(政府)来讲:履行文化职能,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正确引导;依法严惩不法现象。

(2)从青少年来讲: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鉴别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3)从生产者来讲:遵纪守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3、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人们对文化需求的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2)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内容),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形式)的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3)如何发展大众文化: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②坚持文化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彰显文化的民族性。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④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

4、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为什么:①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景观。扩展了文化视野,活跃了文化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但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借机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②置身于文化生活的海洋之中,如果我们不能把握正确的航向,是非观念模糊,良莠不分,就会陷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泥沼而不能自拔。越是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越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2)如何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以及对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落后文化: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②腐朽文化: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这些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①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各种文化有吸收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③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建设社会主义文强国的必由之路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③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此,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B、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C、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④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及表现: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0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培育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②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第一,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地位和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如何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发展科学技术?

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如何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③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主体:人民群众。

内容: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形式: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⑤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1、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

3、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为什么: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B、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C、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此三项是重要性、意义)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要性、作用、要求)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怎么做)?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B、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

C、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①地位(为什么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②要求(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A、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要推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4)要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5)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6)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4、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含义:P109(2)二者关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3)怎么样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求)

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③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4)我们应该怎样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拓展)

①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③必须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引导人们学习道德模范身上的体现出来的美德与时代气息。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⑤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抓紧抓好。⑥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全社会道德修养。⑦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归纳: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具体措施:

(1)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4)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9.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测试题 篇九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说明()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高雅的和严肃的社会主义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门和单位追求经济效益 2.右图是“山西省的山寨白宫”,近几年因众多的山寨建筑兴起而饱受质疑,并成为舆论焦点。“山寨”文化以其通俗性、娱乐性广为群众所接受,但其盗版、侵权行为和低级粗俗作风却使人不敢恭维。这说明()①必须加强对大众文化发展的管理和引导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相统一

④面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我们应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普及是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就是要求人们形成相同的价值观 ②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③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④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今,街头巷尾的算命先生屡见不鲜,他们利用相面、看手相、占卜算卦等方式为人们解答疑问,甚至通过电话、电脑提供“服务”。尽管政府明令严禁此类活动,但算命先生的生意还是异常火爆。对此现象,你认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就要在文化建设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②这一现象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坚决剔除落后文化 ④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大衣哥”朱之文,一夜成名,爆红网络。成为典型的“草根明星”,中国版的“苏珊大叔”。众多的粉丝纷纷关注这颗耀眼的“草根明星”。这表明()

A.农民是“草根文化”的实践主体 B.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C.必须发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6.据人民日报报道:海南澄迈县努力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科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惠民工程均等化,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有利于()①建设和谐文化,树立文明风尚

②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11·安徽文综)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随着网络的发展,一首根据初中英语新教材中的人物“李雷”“韩梅梅”所改编的网络歌曲《LiLei&HanMeimei》在2010年年底,迅速红遍大江南北。这说明()A.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社会的正确反映,应全部接受

B.一种文化产品能够迅速被人们认同和接受,现代技术和传媒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C.只有靠现代技术和传媒传播的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大众文化 D.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逐渐消失

9.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国产商业电影以庸俗、低俗、媚俗的方式迎合市场,追求利润;有些艺术电影过于表现自我,忽略了对大众心理的呼应;有些主旋律电影片面强调宣传功能,而使观众对其渐渐疏远。冯小刚的电影面向大众,通俗而不粗俗,其价值传递方式深入人心,因而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各个层次的观众,取得叫好又叫座的双赢效果。材料表明()①商业影片的盲目性令人忧虑,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应考虑广大观众的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特点

③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

④中国电影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随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长沙市图书馆率先于2011年4月1日起实行免费开放,向广大读者提供无障碍的绿色借阅通道,零门槛开放。“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这说明()

A.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B.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D.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1.据悉,重庆出现豪华活人墓,占地60平方米,耗资20万。其墓主人曾是全国人大代表,退休前担任重庆某县区人大主席团主席。墓碑上不仅刻有本人人大代表身份、进京开会经历,还有“美德良操百世铭”、“勤政廉洁两袖清”的功德颂。据说这是按照当地的风俗而建的。此种行为()A.正确。既然是当地风俗,应该按当地风俗办事

B.错误。因为他是全国人大代表,不可以这样做,但其他人可以 C.错误。这是落后文化的表现,污染了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D.正确。这是他自己的事,别人无权指责

12.在2010年,山东省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全省举办大规模群众文化活动2 800多个,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全省曲艺会演、山东省十佳文化广场评选等活动。上述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打造山东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B.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建设经济文化强省 C.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道德目标 13.肯德基某款鸡肉汉堡创意的广告片中,中国的和尚、道士都禁不住鸡肉的诱惑的恶搞情节引起很多文化人士的激烈争论。这启示我们()

A.必须坚持文化选择的多元化

B.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等重要

C.必须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4.据人民网报道:在目前的娱乐报道中,流行着“宁可犯错,不可错过”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正确的认识是()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自由是法定的权利,媒体受众不应该说三道四 ②这是某些媒体为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 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导致的现象

④传媒及从业人员要有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漫画《仅差一字》启示我们()

A.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C.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并重 D.青少年要努力学习和继承我国的一切传统道德思想

二、非选择题

16.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影响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材料一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街头巷尾,看手相、相面、测字、看风水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开起了门店。更有甚者,长期以来,一些不法网站大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危害。

材料二

2012年,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在多个方面深入推进,同时继续依法关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违法违规网站。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但整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有的不法分子为谋取不义之财,以更加隐蔽的手段继续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上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泛滥,不仅阻碍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侵蚀人们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性质的文化?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在江西某县讲课时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该县县委书记在课后批驳称:“为了发展,就得拆,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天中国的发展,再不能以拆迁为发动机了。宁愿发展慢一点,也要把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放在首位。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拆出超级富豪,但拆走了民心,就拆走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就是为了公共利益要拆迁,也要有公平公正的司法来解决。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发展。

材料二

为了顺利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拆迁工作,河沟街道在整治区域开展“一美二建三进”活动,一是一日美家活动,营造参与氛围。引导居民与邻为善,共创和谐优美环境,营造出浓郁的邻里亲情和文明和谐的社区温情。二是建政策长廊和文明墙。使法德、法规、政策、文明礼仪规范、科学文化知识与自然和人文有机结合。三是三支队伍进社区,增强宣传力量,由10多名居委会干部、社区志愿者组成“文明劝导队”进社区,进拆迁区域,引导拆迁户的行为,劝导不文明的行为。组建各种“爱心互助队”,帮助部分艰难拆迁户,开展爱心拆迁。组建“政策解说队”,使拆迁户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主动积极配合拆迁工作。

上一篇:日记作文教学下一篇:禁毒知识竞赛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