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总结(精选7篇)
1.高一化学下学期总结 篇一
下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老师的互相协作下,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一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已结束,回顾走过这一期的路程,收益良多。本学期以来本人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现就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团结同事,作风正派,从严治教,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全心全意从事高一化学的教育教学工作
1、认真备好了每一节课、做好了课件、认真上好了每一节课。积极参加了组里的听课、评课,以及积极向高级教师周新贵、秦跃华等请教,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来指导自已的实践,以不断完善自已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认真批改了作业、讲评了作业,做好了课后辅导工作。晚自习总在教室认真辅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易误解和混淆的地方,分析原因,及时给以解决。
3、重视了基本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坚持了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5、重视了化学实验教学,努力做好演示实验,督促学生做好学生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实验推动化学教学。
6、搞好章节、单元复习及总复习,搞好测评及讲评,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加强下班辅导工作。
7、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并学习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工作实绩
1、在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中,三个班的化学成绩居全校同类班级前列,辅导的学生有多人获得校化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如:224班罗庆先、郭楼、刘赛红;225班彭健、黄科;226班官彪、倪威等。
2、由于本人工作努力,踏实认真,诚然,在工作中,本人尚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克服,迎取更大的成功。
总结人:薛云
2010.01.25
2.高一化学下学期总结 篇二
新课改高中化学特点之一是内容十分零散, 知识点非常多, 高一多数学生反映, 进入高中以来化学这门学科难以掌握。因此, 人们将目光都投向了课堂, 更关注于“课堂的有效性”, 同样多的知识内容要在很少课时中授完, 而且要授出质量, 对于我们大家而言, 确实是背负着很多的压力,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怎么将45分钟课堂效率提升上去”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去研究。
基于此现状, 以下是我对高一化学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 防止盲目拓展知识内容
高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 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纵观高一化学必修模块, 其学习内容几乎是以前三年高中的全部化学内容, 如果教师不认真理会新课标要求, 就会出现任意拔高教学要求, 拓展教学内容, 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人为制造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紧张关系。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 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化学反应的限度”, 在高一仅限于让学生知道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即可, 至于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平衡的移动等, 需到高二再进一步探究, 因此对学生不作过高要求。
二、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 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 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 可学生一到考试就凄凄惨惨。教育学家通过研究发现, 人的学习依赖于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他们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 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 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 并且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三、重视学生的分组实验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一化学必修课虽然没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单独的学生实验, 但并不是就没有学生实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 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 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 教师演示过的实验, 只要适合学生做, 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 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拓宽了学生知识面, 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 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生做实验时, 教师应现场指导, 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 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 观察现象更仔细, 实验的兴趣更浓厚。通过实验探究活动, 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科学的呈现各知识点
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专题式的模块结构, 缺乏严谨的化学理论作支撑,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给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带来了许多逻辑思维上的不便, 许多学生反映“一学就会, 一用就混”, 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内容, 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还要加强引导学生通过总结, 加深对一般性和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共同特征的认识。通过总结可以抓住重点, 掌握规律, 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施新课标教学时, 要善于突破教材编排的局限性, 在不超越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 重新整合知识, 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创作”, 以更加科学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式呈现各知识点。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改变以往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过经过近几年的教学, 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包括这样几个基本模块:1.自主学习检测;2.课堂目标呈现;3.问题互动教学;4.当堂训练反馈;5.小结提升质疑;6.布置作业巩固。这样的课堂更强化了课堂目标意识和课堂目标达成意识, 最大程度的让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化学教育的目标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转变为在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因此, 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刘海峰.中学课堂学生小组合作研究[J].教育评论.2004, (1) :86—88.
[2]孙常德.论化学教育与创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 (4) :4—7.
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三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赊账(shē)桑梓(zǐ)
愧怍(zuò)豁然开朗(huò)
B. 给予(jǐ)绛紫(jiàng)
赡养(shàn)弃甲曳兵(yè)
C. 无垠(yín)瞭望(liáo)
干瘪(biě)义愤填膺(yīng)
D. 吮血(shǔn)恻隐(cè)
虫豸(zhì)不屑一顾(xiè)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B.这是一起耸人听闻的惨剧,市交警支队要很好分析,进一步采取措施,严禁违法超速行车。
C.风雨之后,无所谓拥有,萍水相逢,你却给我那么多,你挡住寒冬,温暖留给我。
D.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
3. 根据下面的材料,请分别给“被就业”和“被增长”下定义。(4分)
网络新词是层出不穷,最近又有精彩的。听过“被就业”吧,这个词起源一些大学为了完成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指标任务,搞出的就业率统计数字造假。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已经声明,如果高校在就业率上有造假行为,教育部在审核评估高校工作的时候,将实行一票否决。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又出现了“被增长”这个新词,矛盾所向直指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27号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而农村居民增长是8.1%。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在上半年都超过了GDP的增幅。《新京报》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章写到,每一次公布收入全民都是增长,今年的收入数据更神奇,增幅竟然超过了GDP。文章说,与“被就业”相比,“被增长”操作更为简单,从基层开始大家就在造数字,数字对数字谁能搞得清?然而对于公众来说,判断倒也很简单。如果有一大群人都在喊自己的收入没有增长,那就只能说明我们可能是“被增长”了。
答:
4. 《红楼梦》中有一群非常具有文学气质的女子,其中被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学诗的是谁?请简要描述。(5分)
答: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又如赴敌之兵兵:军队
B.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天空
C.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
D.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灵:有灵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悚然而听之草拂之而色变
B. 悚然而听之 盖夫秋之为状也
C. 初淅沥以萧飒常以肃杀而为心
D. 其色惨淡忧其智之所不能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
B.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
C.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人生而叹自然,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流露了对自然界万物的同情。
D.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
8.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分)
答:
(2)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分)
答:
(3) 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3分)
答:
三、 诗歌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 “槛菊愁烟兰泣露”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其中的“愁”与“泣”有何作用?(4分)
答:
(2) 写“燕子双飞”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3) “昨夜西风凋碧树”内涵颇丰,试作分析。(4分)
答:
四、 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2)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 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
(7)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五、 文学作品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一滴泪换一滴水》)
11. 小说中对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的描写有何用意?(5分)
答:
12.文中说伽西莫多看到爱斯梅拉达走来,“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为什么说他“相信”她是来“报复”的?(6分)
答:
13.爱斯梅拉达送水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4. 爱斯梅拉达的举动使伽西莫多“滚出了一大颗眼泪”(“生平第一次流出眼泪”),同时也感动了在场的观众,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诸如科学、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表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
B. 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C. 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的情感。
D. 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16.作者认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从文章哪些方面可以看出?(6分)
答:
17. 结合全文,请分条概括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主要不同之处。(6分)
答:
七、 写作(70分)
18. 请以“清醒”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1. C (瞭liào望)
2. B (A.安之若素:对于困境或异常情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B.耸人听闻:夸大事实,博取注意,有吹牛的意思,带有贬义。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害怕,一般用于描述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影响。C.萍水相逢:像浮萍随水漂泊,偶尔碰在一起。比喻不相识者偶然相遇。D.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3. “被就业”是指某些高校为完成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指标任务,采用造假的手段,称一些未就业的毕业生已就业的做法。“被增长”是指国家统计局公布信息称居民收入增长,而居民实际收入并未增长的现象。
4. 香菱。其一是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二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于是香菱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
5. B (天:自然)
6. D (A.分别为表修饰关系与因果关系;B.分别为代词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分别为承接连词与介词;D.均为代词)
7. C (作者由叹自然而感慨人生,流露了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之情)
8. (1)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2)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3)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9.(1)拟人。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将主观情感移于客观景物,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哀愁。(2)写燕子双飞是为了更好地反衬词人的孤单寂寞。(3)这不仅是诗人的登楼即目所见,也包含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的回忆。其中的“凋”字既是写景,也是主人公空虚怅惘的情感的注脚。
10. (1)相逢何必曾相识 (2)哀民生之多艰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5)无边落木萧萧下 (6)到黄昏点点滴滴 (7)杨柳岸晓风残月
11. ①表现了众人对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②同时也表现众人的冷酷、无聊、刻薄。③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纯洁,有爱心。④为伽西莫多感激爱斯梅拉达作铺垫。
12. ①伽西莫多很少得到别人的同情,在爱斯梅拉达到来之前,在场的很多人骂他、打他。②伽西莫多曾为副主教克洛德抢过爱斯梅拉达,有理由觉得爱斯梅拉达是来报复的。
13. ①与众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使情节更具波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她的善行感化了伽西莫多和众人,塑造了爱斯梅拉达这一善与美化身的形象。
14. ①爱斯梅拉达的微笑唤醒了伽西莫多,也唤醒了观众,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这既是歌颂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②雨果别出心裁地挖掘出笑与泪的细微之处,生动地描绘了人性的优劣,侧面烘托出整个社会的阴暗。
15. B (应为“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
16. ①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②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③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④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
17. ①中国人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而现代欧洲人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②中国人缺乏精确的习惯,对自然科学以及纯粹抽象科学不感兴趣,而西方人对自然科学以及纯粹抽象科学比较感兴趣。
4.高一化学下学期总结 篇四
张春晖
忙忙碌碌中一年又过去了,今年是我使用高一新教材的第一年,不够熟悉的教材,不熟悉的教学大纲。从此我就开始了高一化学新教材的奋斗历程,下面就是我一年来的总结和体会。
1.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优势
(1)开学伊始,我们5个人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充分讨论,认真拟订好本学期教学进度习题,深浅度,工作思路,并复印给每位任课教师一份,展开学习活动。
(2)每周集体教研时,统一下一周的知识点,重难点,教法,教案,统一习题,讨论重点习题的解题思路,讲授方法,一题多解,巧解,快解的方法及类型题的归类,讲解和习题的配置。
(3)通过多种渠道找题,编题,给同学增加知识面,见识各种类型题。我们分别负责网上找,各种杂志找,从历年高考题找,从各种练习册找,一共拼凑了5套专题,期末复习用的,一是能保证题的质量,二是深浅度适合,三是题量适中,一堂课正好能讲一篇。
(4)互相听课。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课,有关化学的我们几乎都听课了,回来进行评课,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组内我们也互相听课,听后讨论知识点的讲解及处理意见,并整理出最佳教法教案,写好每课的教学回顾。为了巩固教师的基本功,我们进行了集体教研,研究出每节课的思路,教学过程及问题配置,并进行了听课,听课改进,然后再上,再听,再评。
(5)互相评题。平时章末测试,由各位教师写出一套题,并坐在一起研究每套题的深浅度,新颖度,并选出最佳试题,组合出章末测试,并研究出评分标准,统一进行章末测试讲评。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讲下一章课之前,我们会找一个大家没有课的时间,听一听网上的有声课堂,看看名师是怎样讲解这一章课的。另外有一些有毒实验及重难点的知识,我们会找一些课件补充我们的课堂,一是帮助我们课堂教学,二是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2.调动学生,提高成绩。
(1)组织好教学,上好每一堂课,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做到知识点讲到讲透,注意个度,深度,使每节课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2)辅导时,我们几个人都是进行集体答疑,处理习题,充分利用好每堂辅导。
(3)在重、难点章加了专题,督促学生进行练习,给答案,并由好学生讲解。
(4)每次留作业后,我们几个都认真进行检查,对不做作业研究处理意见,一次不做的,怎么处理,二次不做的,怎么处理,为了防止同学间互相抄袭,上课时让不同基础的同学进行讲题。
(5)每个章末都由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交上来,由老师选出最好的反馈给同学,另外每个章末都有自己老师精选的习题,进行章末测试和讲评。
5.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教学反思 篇五
孔 雪 琴 2013.3
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教学反思
3月份高一学年所教的内容为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主要内容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这些内容都是属于理论部分,比较抽象,学生难学,这是学生的普遍现象,但这一专题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却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在这一章中,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初步知识等知识,都属于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其核心概括地说属于物质结构知识。没有物质结构,化学就是没有逻辑关系的“一盘散沙”。在化学必修1中已经学习了原子及其构成的初步知识,氮、硅、硫、氯、溴、碘、钠、镁、铝等元素及其物质的知识为本专题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还能将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进行概括整合,实验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IA族元素,氢氧化锂为碱,氢氧化钠为强碱,那么氢氧化铯也一定为强碱。又如ⅦA族,氟气为浅绿色,氯气为绿色,单质溴为深红棕色,单质碘为紫黑色,那么单质砹的颜色和状态呢?根据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知,单质砹一定为固体且颜色较深,不可能为无色或白色。这样能为下一步学习有关选修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能够以物质结构的理论为指导去学习更多的化学物质,探讨、研究新的化学物质指明方向。
二、深入研案教学方法。可采用对比分析各重要概念,如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共价键与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内涵与外延,在教学上通过分析、对比,使学生明确区别与联系,掌握其概念实质。人们常说理论来源于实践,故应该以实验为手段,探索理论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来演绎,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同时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在充分回忆、复习必修1知识的基础上穿插应用这些元素来化合物知识,并注意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本章节教学利用导学案教学方法,学生有个适应过程,教师还需要加大检查力度,同时还要注意与必修1的知识相结合,多做练习,而且要把元素周期表中,“位、构、性”理解清楚,才能把化学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教学中处理好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意识”。探究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方法,与探究式教学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传统教学方法也不排斥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让学生总结说出现象,做出结论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方法。在本月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深深意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面过程,让学生活动占主导地位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因为现在高一学生学科多,学习负担重,大多数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和所讲过的典型方法遗忘现象比较严重。这说明学生课后没及时巩固,因此要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认真处理好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回顾所教学生初中使用的教材,了解初中相关知识体系,对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备课是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书籍,用来充实课堂的教学,尽量把一堂课上得充实些。
6.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规范》需要明确的若干具体问题”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普通高中高一阶段化学新课程实验,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学校领导、教科室、教导处等学校职能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的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理论学习。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本学期要继续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
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要从深层次上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
集体备课,教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不搞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教案应体现知识体系、思维方法、训练应用,以及渗透运用等,要有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做市编《高中化学新学案》中的不同题目。
5、做好化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要以出成绩、出人才为目标。
6、做好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编写整理工作
化学课外辅导资料的质量对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高一化学备课组的全体教师要根据分工,认真做好化学课外辅导配套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编写和整理工作。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基于对《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改革和我校化学教学的实际,我们就如何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做出如下计划,并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1、如何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与传统的备课要求相比,新课程的备课强调以下几个特点:
(1)新课程备课目标更强调实效性。
7.高一化学下学期总结 篇七
关键词:积极性;学习方法;化学学习
换了教材,减了课时,迎来了高一新生,我们要面对许多新的问题:
▲课时少,而重要知识却仍相对集中。
▲新教材的使用,使课本内容与许多课外资料不配套,致使老师和学生都感到茫然,不知道一个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初、高中相比,由于知识的难易和深广度的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迫切需要方法的指导……
种种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何在高一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突破解题难关,让学生愿学、会学呢?
一、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脱离了实验的化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怎么强调实验都不过分。
1.做好演示实验
新教材设置了很多栏目,其中观察与思考栏目是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并能够准确记录实验现象,仔细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地展示着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组织好课堂上的小组实验
在教学中,我们尽力创造条件,把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小组实验。要求学生既要有真实而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又要有独立的见解,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玩、好奇,而忽视学习。
3.利用好探究实验
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的形式来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简单的实验操作,鲜明的实验现象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利用探究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二、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由于我市中考制度,导致初三时学生对化学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初、高中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衔接不好,势必会影响到高中化学的学习。
1.认真调查,摸清情况
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哪些知识点在初中已经基本解决;哪些在初中尚未解决,应在高中拓宽或加深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
2.对症下药,抓好衔接
在吃透大纲和教材,摸清学生思想、知识、能力等基本素质情况和学习中的现实情况以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顺利地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三、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
新教材开设多种栏目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回归课本、重视教材,我们应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课前预习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明确预习要点,并能尝试解决简单问题,检查预习的效果。强调让学生在预习时边读边思考,写出不清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上课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预习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分析和思考新知识的过程,坚持下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为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打好基础。
2.抓好课堂阅读
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表格、图片,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并引导学生对重要字句多次阅读,抓住關键字词、挖掘其深层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在此过程中,亦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把读、思、问、记结合起来,努力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3.督促学生做好课后再读
这是课后复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复习时回忆不起来的地方,搞不清楚的问题,大部分可在课后再读之中得到解决。应强调让学生全面过目,对理解的、记住的部分不必花费很多工夫,对不理解、未能记住的地方要多花些时间。
课后再读也包括对课堂笔记的整理,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不完整的笔记补齐,将记得不准确、不正确的笔记修改过来,力求笔记的完整、正确、实用,使之线索清楚、重点突出,成为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
四、注意习题的教学
1.精选习题,降低难度
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知识点的要求降低了,现有的参考资料基本无法直接使用。因此我们要多做几套题,精心挑选,所留作业要在注意题型和知识点全面的基础上,降低试题的难度,突出重点,特别是要突出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内容。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差距,最好能对完成作业情况定出不同的标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独立完成作业。
2.重视习题讲评
习题的评析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思维的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高一化学习题讲评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规范解题步骤、提高解题能力、突出抓好分析过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规范严谨地完成解题过程的习惯。
有了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还应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生活实际的了解与科学探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开阔学生的视野,建构更加富有应用价值的认知框架。让学生渐进地适应高中阶段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较好地完成初、高中的过渡,并为学生继续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高一化学下学期总结】推荐阅读:
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竞赛总结09-30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09-02
高一化学学习总结10-22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总结11-20
高一化学基础知识总结07-28
高一化学实验教学总结08-02
高一化学上知识点总结10-05
高一化学备课组2010年度总结01-05
高一化学下册教案07-06
高一化学的课件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