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思想政治实践调查

2024-07-25

暑期思想政治实践调查(精选10篇)

1.暑期思想政治实践调查 篇一

河南理工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

关于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和农村教育

班级姓名学号

当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和农村教育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0日-2012年8月1日

调查地点:郏县李口镇所属自然村

调查对象:村里村民和干部

调查主题:村民的收入和农村教育

调查人员:李亚方

正文: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还看到,这么高价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并不大。农民把血汗钱投到教育上,可农村的面貌却依然如旧。这就提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不符合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长远目标,应该进行改革。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由根据“2007全国大学生回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格的不完全统计所得)。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 %;第三产业约占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0%。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我国农民中大约有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来3000~8000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67%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我们当地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20008年为例,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志愿者的调查,2010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6其他收入(包括开发房产、退耕还林、煤矿开发等各种补助)

随着新型城镇的建设,我们这里几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开发,给予很多家庭有不同程度的补助,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我们这里的一些离山较近的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府给予了相应的补助。由于我们这里离平顶山矿区较近,一些矿开发占地和塌陷给予我们当地有较大的赔款这些款项往往数目较大。

二、现阶段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限制农民收入的的一大障碍,我自己还有我通过问一些村民,我发现在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卖农药和化肥的大多是只管卖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作物出了毛病也没有人可以咨询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第二,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第三,农村人收入差距大。现在农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就我调查来看,主要是村里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家庭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有些却只能达到温饱,收入较低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术,做生意没有本钱打工只能做体力活儿。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1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2 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3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三、问题重重的农村教育

我国政府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推进农业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然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近年来,由于教育经费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的节节攀升而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教育支出在农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

大。已经影响了农民在其他方面的投资,甚至成为一些家庭陷入贫困的原因。此外,由于资金短缺,教师流失等原因,原本基础薄弱的农村教育也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义务教育:

一、经费不足目前农村教育投资中,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支出只占很少部分,绝大多数还要由农村和农民来承担。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全球190多个国家已经有170多个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其中包括人均GDP只有中国1/3地老挝,柬埔寨等国。就国内来讲,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基层资金充足,一点点教育投入当然不算是问题。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却往往捉襟见肘。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困难确实存在;但对于其他为数不少地方政府来说,投资教育完全是不为也,而非不能也。这一点,看看他们气派的办公楼和豪华轿车就知道了。

二、教师资源流失市场经济时代,人们都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连曾经被歌颂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的教师们也不例外。随着一所所民办中小学的开办,不少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基层教师离开了农村,从而就导致农村优秀教师奇缺。教师也是凡人,我们不应该苛求他们放弃更好的工资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一味地无私奉献,只是农村教师的待遇有待于提高。此外,由于基层教师资源长期补充不到新鲜血液,导致现有的农村教师整体年龄偏高,难以与现在的教育形势相适应。又快开学了,在调查中有位老乡说出了这样的话:“到底让我们农民的孩子到那里去念书?国家投资盖得好好的校舍,可是学校垮了。好的老师进了城啦,现在只靠几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代课,没老师我们农村学校怎么办?请政府的青天大老爷们想想办法,任用一批安心在农村教书的毕业生当老师。我们这些黑脊背们的子女才能不当睁眼瞎了。”

三、教学质量悬殊由于教育投入不公平,在同一地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城镇普通学校与城镇重点学校之间的教学条件可谓判若霄壤。一边是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至于音乐和美术更是发了书叠飞机。很多学生中学毕业都分不清足球和排球。而另一边是音体美,计算机,奥数辅导绘画班样样齐全。这样还导致了不少农村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以某同学所在的村子为例,他读小学时同年级会有30个人左右,而现在,全校人数都不过35个!这样不仅过早地加重了这些家庭的负担,由于孩子们过小地就没有了家长的看管和约束,这对他们的成长也很不利。

高中和中专教育

一、入学率低 一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在读完初中以后就基本可以看出,因此许多农村家长就放弃了让子女进一步接受高中教育的想法,毕竟一个高中生三年供养下来至少也要一万元。此外,由于现在的高中还是在实行严酷的应试教育,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一投资的期望回报并不大。而如果考不上,这些学生又将面临着“种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尴尬境地。这也导致了高中入学率的降低。

二 与农村现实脱离 调查发现,初中毕业的学生中,出了一部分外出打工以外,其余大多数都会去读中专,以求学到一技之长。当前的中专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多为财会,幼师和维修等。我们认为,既然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不会回到农村来,那么建设新农村这个神圣的历史使命只能落在这些人身上了。他们接收过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接收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又没有外出打工。然而中专教育所培养的多数是面向城镇的技工。当然,新农村建设也需要这些类型人才,但我们认

为现阶段农村更需要懂得农业技术,能够深入田间地头的科技人才以及熟悉法律和政策的基层民主宣传人员。然而培养这些人才的学校在现实中却少之又少。高等教育

一、学费昂贵 据统计,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2004年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而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曾在很多场合不止一次说过,现在的大学学费已经超过了老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他甚至说,“我自己就知道,我和夫人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大学。”教育价格逐年增长的另一面是政府教育投入的停步不前。早在上个世纪国家就制定目标: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要在上世纪末达到GDP的4%。然而这个目标直到现在也未能实现,几年来一直徘徊在2.5%左右。现在再次提出要在2010年以前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个背景需要提一下,现在世界上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是5%。

二、心理上的压力 对农村贫困学生们来说,能够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考取大学已经是很不易了。然而在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还不得不面对和承受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于:曾经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优势开始不复存在;面对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自己却没有什么文体特长;先进的设备,如城市里的电梯,网络等不会使用;普通话说不好,带有口音等等。这样的压力常常导致贫困学生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在艰辛的求学生活中深刻体会到只是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够摆脱贫困的道理,进而满怀信心,乐观地去面对今后的人生;另一部分则由于精神上的贫困而放弃努力,逃避学业,自暴自弃甚至走向极端。

三、定位上的失误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目前的农村教育在定位上存在严重问题。现在的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而不是基于农村,为了农村而培养人才。且不论知恩图报和永不忘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光说在目前我国加入WTO,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全球经济条件下,这样的教育立足点是有大问题的。试问: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离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还由谁来建设?

四、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实行“教育券”制度,通过引进市场来降低教育价格。“教育券”制度是旅美学者薛涌提出的,其基本原则是:

“国家把大学的经费要直接交给学生而不是大学。首先,国家要算一算能拿出多少钱来办大学,再算算有多少经济条件困难的合格大学生需要支持。然而大学的拨款,在考虑到家庭收入格差的情况下,按等级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手中。比如最高额是一人一年一万块钱。这笔钱,以教育券的形式支付,保证不被挪为他用。“这样,一个学生考过了一定的分数线,就可以按家庭收入情况拿到相应的教育券,同时申请几个大学。大学因为没有从国家那里来的直接经费,只能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到本校读书。当学生决定到一个大学就读时,把教育券交给大学支付学费,多退少补。大学凭着教育券到国家那里按面值兑换出现金,获得了教育经费。“教育券的方案则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你是不是一流,不是自己吹的,不是政府指定的,而是竞争出来的。当学生手里有教育券,拿着你的经费时,你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个学生吸引过来,否则就揭不开锅。怎么吸引学生?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服务(比如帮学生找工作等等)。你的毕业生就业率低,起薪低,就没有人来,你就有存亡的危机。二是降低教育成本。学生手里的教育券值一万,你可

以把学费压到六千,这样学生还剩四千块的生活费。如果你成本太高,一万学费不够,学生还要再自己贴二千,那你可要三思而后行了。在这种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的竞争中,还有哪个学校敢不惜工本地盖大楼,修校门?”。这种制度可以解决高校大兴土木,提高学费,盲目扩招,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二、建立农村贫困生“教育互助合作基金”,成立互助金管理委员会,用这样的经费解决农村学生教育学费困难。

互助金具体方案如下: 教育互助金来源:

(一)由中央政府注入一部分资金;

(二)教育部拨付一定款额;

(三)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

(四)大学所在省级、市级政府亦拨付一部分;

(五)学生所在大学拨付一部分;

(六)参加互助金的贫困学生交一部分(每年几百到几千元)

(七)银行系统注入一部分资金

(八)互助金增值和积累。

使用细则 :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如果交学费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入大学时向所在大学的基金管理分会申请,由基金会先将学费代学生交了。待学生毕业后有还款农力时将大学时借基金会的前如数还清。另外还可以在借基金的时候基金会可以和借款人签个合同或者承诺书:承诺再 毕业以后将会捐款给基金会(数额不论大小)。这样基金会会越来越大,靠基金的利息甚至就可以维持基金会的正常运行。通过这样的基金,银行亦可以减轻贷款压力,甚至没有学生向银行贷款,降低了银行的风险;也可以是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同时对解决我国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五、结语

经过十几天的调查和走访,我深有感触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现阶段物价的上涨和通货膨胀人们还是不富裕。我总结了一下这些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目前总体来看,农民的收入虽有增加但速度缓慢,而且来源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热爱农村,懂技术,懂法律,懂政策的农村人才就显得相当急迫了。然而纵观当今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勉强支持,高中和中专教育偏离现实,高等教育完全是在为大城市培养人才。在这样的体制下,农村是无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的。

和谐社会是所有公民的社会,广大的农民不应该是被党和政府遗忘的对象。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正表现了政府力图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然而现实是严峻的,政策更需要切实实施。只有立足实际,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直接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教育,才能早日实现富国强民的宏伟目标。

2.暑期思想政治实践调查 篇二

1 调查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校思政课教改和实践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更深层次地把握思政课教学特点和规律,2008年底我们进行了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状况调查,主要针对2008级大专全年级和2007级部分班级,共发放2 000份调查问卷,收回1 980份,问卷共20道题,有5道题涉及实践教学,调查结果如下。

问卷第9题: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政课教学有何认识?

选择A(要紧密结合)1 502人,占75.86%。选择B(有一定联系)465人,占23.48%。选择C(没有关系)13人,只占0.66%。结果显示,近80%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要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无关系。

问卷第17题:思政课中校外实践教学有必要长期开展吗?

选择A(非常必要)1 326人,占66.97%;选择B(一般必要)601人,占30.35%;选择C(无所谓)19人,占0.96%;选择D(太麻烦)34人,占1.72%。结果显示,实践教学不是时有时无的事,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长期开展。

问卷第18题:通过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博物馆和包公祠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你有何收获?

选择A(收获很大)1 089人,占55.00%;选择B(收获一般)810人,占40.91%;选择C(不清楚)45人,占2.27%;选择D(没什么收获)36人,占1.82%。结果显示,近96%的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教学,收获很大或有一定收获,说明实践教学对学生确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但有4.09%的学生不清楚、没收获。

问卷第19题:通过对18题3项实践教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此题是多选题)

A.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C.有利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D.没有启发。因为此题可多选,选择D项的有27人,占1.36%,选择A、B、C的共1 953人,占98.64%。说明通过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受到了启发,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

问卷第20题:你喜欢思政课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课内外实践教学)吗?

选择A(非常喜欢)1 348人,占68.08%;选择B(一般喜欢)526人,占26.57%;选择C(纯理论课教学好些)92人,占4.65%;选择D(不确定)14人,占0.71%。结果显示,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多数学生喜欢实践教学。

通过对我校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状况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实践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学生也喜欢实践教学。但同时,有少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有一定偏差,我们要加以关注,加强正面教育,积极引导。

2 体会

2.1 深化理论创新,突出时代性

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当前我国思政课教学要不断深化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突出时代性。面对世情、国情的新变化,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1]4个方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2]。这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2.2 强化社会实践,增强实效性

社会实践具有社会灌输、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好方法。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精心策划,妥善处理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动员宣传环节。在开展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进行动员宣传,使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宗旨、目的和要求。二是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关键,以班级为队,基地解说员为教师,上课教师为领队,班主任为队长,班干部为组长,使教学过程组织有序,解说详细,学生能认真听讲。三是讨论总结环节。实践教学结束后,每位学生要写一份体会,并在班级讨论,真正体现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达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理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形象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模式都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应积极拓宽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形象性、说服力和感召力。

教学形式要务实有效。(1)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联系当今国际形势、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以及我校医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实际,把思政课讲授得更加具体、实在,避免把它当作一种纯学术来讲授。(2)坚持知行统一原则。要搞好理论教学,更要搞好课内外实践教学,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医德有机结合起来。(3)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使其产生实际效果。(4)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设立网上思政课辅导答疑、舆论引导等栏目,注重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思政课教学向网络延伸,构建第三课堂。(5)处理好各种教学形式的关系,反对形式主义、“一刀切”。注重特色教育、个性教育和跟踪教育,将统一教育与分散教育、分层教育相结合,合班教学与分班教学相结合,讲课与讲座、报告会相结合。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铸魂工程,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6-10-19 (1) .

3.暑期思想政治实践调查 篇三

[关键词]微调查 学情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2

微调查,指简便小型的调查,由某小点入手进行调查题的设计,并通过这个小点最终来汇集成分析。其特点就是调查内容、范围不大、操作简便、易于统计分析。把微调查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就是指教师为了解学情或者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问题通过简易问卷、举手、小型访谈等形式进行简便的调查,从而使教师能够快捷地获取学生的基本学情,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一、微调查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我以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的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为课例进行阐述。

(一)分析教材,确定调查点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要让学生明白人生难免要经历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很多;二是引导学生分析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领悟积极面对挫折与逆境的重要性。本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单元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因此,学好本框内容至关重要。其中,“挫折为什么是难以避免的”是本框内容的重点,突破这个重点问题也为后面内容的讲解打好了基础。

现状思考:

从学生家庭情况看,现在的学生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因此遇到一点挫折便会出现过度反应的情况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特别是不能正确认识挫折的普遍性,不能勇敢地挑战挫折而产生了种种令人遗憾的行为。

从学生的成长阶段看,七年级学生尚处在青春期成长阶段,看问题不够理性全面,对于“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则领会不深,对挫折的内涵仍缺乏准确的认识。

结合以上分析,因此我将学生对挫折的认知作为本堂课的调查点。从这个调查点出发,设置一定的活动分享,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原来别人也遇到过挫折,在人生道路上挫折是难免的,從而指导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进而直面挫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挫折。

(二)设计题目,落实微调查

基于前面的分析所确定的调查点,我在课前以简易问卷的形式布置了以下三道课前调查题:

之所以在课前以问卷形式进行,是希望可以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考虑到有些同学的情况不方便直接在其他同学面前公开。

目标:通过微调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挫折的认知状况,以及学生经历挫折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作出比较准确的定位和恰当的教学设计。

(三)研究结果,提出教学策略

1、分析调查,确定教学目标

从微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挫折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挫折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把一件很小的事认为是挫折,比如一次单元考试失败,也有的学生认为只有那些遇到天灾人祸之类的才是挫折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何为挫折,理解挫折的含义:挫折就是人们在失利、失败、阻碍等不顺利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沮丧、紧张、烦躁、伤心等消极的心理反应。只有理解了挫折的含义,才能体会挫折对人产生的影响。

根据课标和本课的教材分析,结合微调查的结果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被称为挫折;了解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

(2)过程和方法:通过活动分享,让学生例举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挫折、他人遇到的挫折、名人遇到的挫折,从而体验到挫折是难免的。引导学生分析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最终的结果是不同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在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要能以一种平常心来接受和对待挫折,领悟积极面对挫折与逆境的重要性。

2、微调查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教学的主要环节运用微调查,让微调查助力思品课教学。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第一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班级41位学生中,36位学生选择了直线,5位学生选择了曲线。而第二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1位学生中38位学生都写了自己经历了挫折,只有3位学生写没有。第三题则是所有学生都写了他人遇到过挫折。第一题的结果显然与第二、三题的调查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将调查数据制成柱状图用幻灯片播放,学生看了忍不住会心一笑。由此我导入课题:如果说直线呈现的是人生理想的状态,那么曲线更多呈现的是现实的生活状况,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可是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我们以及我们周边的人包括明星人物在内人生都会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磨难和挫折。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这堂课探究的主题就是“人生难免有挫折”。

可以看出,微调查使教师快速的掌握全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

(2)师生互动,着重分析

教师:从刚才我们播放的微调查结果看,我们在座的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挫折失败或者遭遇逆境。老师跟我们同学一样,也曾经经历过挫折。于是,我跟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一次挫折经历。基于此,很自然地引出:那么我们同学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呢?下面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挫折经历以及当时的感受。在分享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挫折的含义。

微调查的结果以及分享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我遇到过挫折,你遇到过挫折,他遇到过挫折,我们大家都遇到过挫折,从而真切地体验到“人生难免有挫折”,认识到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

此时,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从课前的微调查结果看,我们和我们周边的人包括明星人物都有经历过挫折。那挫折能避免吗?这个问题犹如油滴入水中,顿时炸锅。我现场请学生举手表决,很自然地学生分成了两派意见。在两派学生各自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另一派学生一起进行辩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明晰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结为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人为原因。造成挫折的因素之多更说明“挫折难免”。在这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亲历了对待挫折的第一步:学会分析挫折。这为下一步分析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打下了基础。

借助微调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挖掘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让学生根据亲身感受的生活实际来了解挫折、分析挫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勇于展示自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使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互动的舞台。

(3)课终调查,反思调整

在课堂快到尾声时,我对本堂课作了一个简单的小结:这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挫折,知道了人生经历挫折是难免的,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同。如何面对挫折、应对挫折永远是我们人生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完成以下调查题: 对于本堂课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在以往你经历的挫折中,回忆一次比较成功地应对挫折的经历,尝试总结一下当时运用的方法是什么。

这个微调查是课前微调查的延伸,一方面用于在实际教学中了解学生对某一个问题的掌握程度,从而方便教师自己检查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

二、微调查实施的原则

从实践看,微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启发思维等。在具体应用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针对原则

微调查的进行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不是每堂课或者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要进行微调查,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真正要服务于教学。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怎么样开展微调查以及微调查后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等。通过微调查的实施,使教师了解学情,从而开展针对性的设计。根据每个班级的微调查的结果教师对教学设计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更有效。

第二,简洁原则。

微调查的进行有助于教学的开展,但不是教学的主体。微调查的“微”字也强调了该调查的特点,即简洁,忌量多复杂化。否则,也会造成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削弱了实施的可操作性。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度,微调查的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第三,科学原则

微调查的内容要科学,符合学生真实生活和认知规律,问题设计要具体、多元、实事求是,避免引导性语句,这样调查的结果才是令人信服的,从而教师才能根据调查预测和了解学生在实际学习可能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使微调查真正服务于课堂。

微调查的方法要科学,教师要结合调查内容、调查对象的性格特点等选取合适的调查时间、地点,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手段。

微调查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要科学。根据微调查的结果,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可能出发,调整优化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以及教学方法,使微调查真正为教学服务。

第四、保密原则。

微调查的情况并不是都适合公开,比如牵涉到个人隐私的部分。学生信任老师,才会在调查中如实填写,因此教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情况。如确需以个人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教师需事先经学生本人同意或者鼓励其主动分享。在讲述时也可以隐去姓名等让其他学生容易猜到的信息。教师只有遵守保密原则,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微调查的结果才是真实的。否则,只是徒劳无功,甚至起到反效果。

四、微调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1、了解学情,有助提高教学实效,

怎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一个教师同时执教2个班或几个班,是否可以用完全一样的教案呢? 效果怎样呢?我认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情分析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要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真正提高课堂实效,就必须关注、分析、利用好学情,才能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学情分析就是分析学生现况,作用就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经常思考: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已经知道了多少?理解上是否还存在疑问?学生是否有其他见解等?这种思考并且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去了解,而不是教师以为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怎么样的。而微调查就是其中一种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是其最明显的优点。

利用微调查,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学生的学情状况,掌握学生的整体状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差异,并根据学情实施教学,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促进研究,有助提升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对自己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问题进行研究,不断探索、观察和反思,最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这个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

微调查的进行正是教师行动起来进行研究的开始。虽然调查的主题往往是比较小的一个点,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小点出发进行针对某一课例、针对课堂学习过程或者某一具体个案的研究,而微调查所积累的数据资料正是教师研究的第一手重要资料。当我们不断地课前从学生的学情、课后从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评价进行反思,必定能发现不足,从而不断地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当我们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课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我们平常的工作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教学研究了。可见,借助微调查的形式,可以推动教师行动研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201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教育部制定

[2]王步勇.专业成长:态度素养行动 [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年第1期,P:87-89.

[3]夏晓红.以学定教的“协进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年第6期,P:44-45.

4.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篇四

摘要:国家和政府一直关注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仍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以参保率低、退保率持高不下为主要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分析,找出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相应地提出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困境;影响因素。

农民工是我国的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

[1]农民工是一个被边缘化的群体,尽管农民工“亦农亦工”

“非农非工”的特殊身份使他们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但他们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他们的权利却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一、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状况。

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探索,最早是深圳于1987年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到广州(1998)、北京(1999)、浙江(2001)、上海(2002)、南京(2002)、成都(2003)、福建(2005)、青岛(2005)等地,这些探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在实际运行中仍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参保率低。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率普遍偏低。据原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2007年赴深圳、上海实地调研的最新情况显示:深圳全市共有400万人参加养老保险,其中,农民工约250万人,农民工实际参保率不超过50%。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 542万人。在这个庞大的人群中,只有4 942万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与率仅为15%,并且参保者中能够达到15年以上缴费并工作到退休年限享受养老待遇的人数更少。根据2009年9月16日统计局发布的报告,农民工参加保险的人数有所提高,但是参保比例仍然偏低。截至6月底,外出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2 380万人。

(二)退保潮来势汹涌,退保率持高不下。

据深圳社保中心统计,2008年,深圳近500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当年退保的人数多达83万人。2009年,深圳共有493.97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退保的人数多达83万人。1月份,苏州民工退保也达600多万人。2009年12月31日当天,深圳退保达到2万人左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3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年2月底,已经有97万农民工退出了养老保险。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产生困境的原因。

(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

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二元户籍制度影响深远,乃至形成二元劳动力市场、二元社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一个后果便是社会公正之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人为地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造成管理上的不便[2]。对城乡居民的区别对待,分别管理,割裂了城乡的联系,虽然现在对户籍的管理适当的放松,但是长期形成的制度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短期之内很难改变。

(二)各地实践模式的差异性造成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广东和深圳为代表的扩面型。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把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纳入“城保”制度的框架下予以安排,通过“城保”的扩面,实现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这一模式也被称为“融入型”。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使农民工和城市市民享用同

等的待遇,但缴费标准可能会超出农民工的承受范围。

第二种是以北京为代表的仿城型。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参照“城保”制度的做法,为农民工设计了独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种模式坚持双低标准即“缴费基数低,待遇水平低”,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的缴费负担相应有所减轻,充分体现了“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双低原则;这种模式考虑到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这种人为增加农民工养老保险体制,势必会形成农民、农民工、市民的“三元格局”,因此,该模式只能作为过渡期的权易之策不能作为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最终选择。

第三种是以上海和成都为代表的综合保险型。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将农民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等多种风险放在一个制度框架之下统一承办的一种社会保障方式。该模式引入商业化运作机制,虽然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问题,但是与城市社会保险制度脱节,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险的长期发展。

第四种是以山西省为代表将农民工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形成“大账户、小统筹”的特色。这种模式考虑到农民工最终会回乡的群体特点,该模式实质上也是“融入型”的一种。该模式只考虑到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忽略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他们对融入城市的愿望更加强烈。如果只简单地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纳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也是不现实。由以上的模式可以看出来,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在实践探索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各个模式之间互相独立,各个省市之间相互分离,导致统筹层次低,从而降低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三)农民工的特殊性与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矛盾。

之所以会造成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退保率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从理论层面上看,根本的原因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下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与养老保险的固有属性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3]

1.农民工的收入低与养老保险高费率之间的矛盾。

农民工进城务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挣钱,他们进城大都从事一些重、累、脏、险的粗活,收入普遍低于市民的平均工资。据湖南、四川和河南三省的抽样调查,农民工月实际劳动时间超过城镇职工的50%,但月平均收入不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60%,实际劳动小时工资只相当于城镇职工的1/4。据调查,沿海有的地区农民工工资过去十年年均提高不到10元钱,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是负增长。[4]农民工大都肩负家庭的重担上有老下有小,除了基本生活所需还要支付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赡养。如果让他们拿出工资4%~8%来缴纳并非他们目前最需要的养老保险,必然会产生抵制情绪。

2.农民工的流动性强与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长之间的矛盾。

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这一特征短期内不会消失。农民工在城市主要是从事餐饮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工作,但是农民工在餐饮业、工厂企业的平均务工时期是3~5年,从事建筑等纯体力工作的农民工在同一个地方工作的平均务工期限是2~3年,他们往往都达不到15年这个最低的缴费年限,从而形成“参保-退保-再参保-再退保”的恶性循环。

(四)农民工对制度缺乏相应的了解,参保意识薄弱农民工和国家政府间信息的不对称极容易造成制定的制度与农民工对制度认知程度之间的断层,实际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从制度层面来讲,目前,已经形成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大多是从宏观层面考虑,对农民工自身的特征考虑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所以导致制定的政策法规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农民工的角度来说,农民工思想很单纯,只要干完活能顺利拿到他们的工资就很满足了,很少考虑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本该享受的社会保障权利。尤其是养老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迫切的需要,加之对国家的政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他们往往把养老寄托在养儿防老以及依托在土地上的家庭养老保险,尤其是近些年政府

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对土地实行补贴,更加深了农民工与土地之间割舍不断的联系。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加之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农民工往往会选择眼前可以看得见的利益,对社保的期盼与现实的博弈使他们最终选择放弃养老保险。

(五)企业对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消极态度严重影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提高竞争力必然会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企业为员工缴纳12%的养老保险费势必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此,企业主不愿意参保,他们想方设法逃避缴纳保险费责任,瞒报参保人数时有发生。[5]

三、构建适合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最主要的责任主体,不仅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而且应在财政上给予适当的支持。

1.政府在制度上的保证。

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只有立法先行,才能为执法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1)建立多层次、分类别、低缴费、广覆盖、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

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有必要设计两个以上的方案供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有较长时期的劳动关系和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无稳定职业的农民工(经常处于流动状态)自主选择,并作为全国性的政策出台。[1]

目前的农民工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务农为主,外出打工为辅。这类农民工最终的归属地是农村,可受益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第二类是常年在外务工,工作很不稳定,对于最后的归属地并不明确的这类农民工,可以建立暂时过渡性的独立的养老保险制度;第三类是已经在城市很多年基本上已经市民化的群体以及新生代的农民工,这类群体对城市的认同感比较强而且基本已经融入城市,可纳入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并没有强制规定企业和农民工必须参加养老保险,从而导致很多企业和农民工游离养老保险体系之外,国家通过立法强制规定能有效地制止参保率低的问题。

(2)在解决转移难的问题上,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社会保障号码的做法。

在美国,每个公民自出生起就必须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社会保障号码,它记录了个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工作、居住、纳税、信誉、奖惩情况等等,存储社会保障号信息的电脑系统在美国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联网,各个地区、行业、部门都能通过社会保障号去查核一个人的个人情况。

[6]这种社会保障号码跟我国的居民身份证有些近似,可以扩大身份证号的功能,除了证明身份外,可以用来当做社会保障号码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难的问题。

2.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

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对养老保险进行补贴,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形成的,政府应该担负起转型期的转制成本;另一方面给予那些积极为本企业的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以税收优惠,以便于提高企业参与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3.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的农民工群体对养老保险制度有基本的了解。

农民工在城市中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政府积极组织人员向农民工宣传养老保险相关的知识,让农民工知道我们国家建立养老保险的目的、作用以及意义,而且要让他们熟悉参加养老保险的途径、方式以及领取的方式。

4.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

要想实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号码的使用就必须尽快实现管理服务的网络化,加快网络的普及范围。加强社会保险金的透明度,让农民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缴纳的钱都到哪里去了,让农民工也参与到对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中来,以便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二)企业作为社会保障的一方主体应履行自己的缴费义务。

企业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把为企业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金视为一项沉重的负担,企业的生存发展更应该站在长远的立场上来对待员工。人力资本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不仅仅只看重工资,对文化论文“ target=”_blank">企业文化及福利待遇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加深。

(三)农民工作为养老保险的最终受益者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原则。农民工只有在承担前期的缴费义务才能享受到最后的权利,农民工应该改变观念加强认识,提高参保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政府要负担起农民工养老保险大部分的责任,通过政策和财政的双重支持,企业和农民工积极的配合,只有在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最终解决我国的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2]李迎生。分化到整合: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起源、改革与前瞻[J]。教学与研究,2002(8)。

[3]杨翠迎,郭金丰。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运作的困境及其理论诠释[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4]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5]王薇。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经济人理性行为探析[J].改革论坛,2009(1)。

[6]王翠琴。农民工养老保险中的公共财政支持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5.暑期实践调查报告 篇五

还有一点关于实践中所体现出的我系同学的素质,有些同学在工作岗位上发现其有被诚信的时候能够毅然辞去高薪的工作,这体现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诚信。

当然我们取得很好成绩的同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有些同学抱着“面子不可丢”的思想,在工作中半途而废;有些同学整个暑期都在家里闲带着,不肯参加实践;有些同学眼高手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等

根据以上的不足,在我们寻找同学自身原因的同时,为了以后的假期实践工作做的更好,提出一些建议请系里领导参议:

1·在放假前,给予更多的实践信息和机会,使更多的同学能够参加;

2·对广大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我们增加对社会的认识,用来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意识。

3·给予我们以更多的安全警示,防止同学们盲目打工而导致上当受骗。

4·请系领导继续带领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给予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我部对我工商系03-01级全体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写成的调研报告,希望能为我系以后的实践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帮助。

工商系团总支调研部

20xx-9-17

2016最新暑期实践调查报告范文篇3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广平乡大曲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们调查了大曲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的人受过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20个高中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6岁,但有80%的孩子八岁才上一年级。

我们还调查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肉制品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酱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左右。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贫困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

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向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让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大曲村的乡亲们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手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的地给老少边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淡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种歧视成分呢?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农村的学生,我才说这样的话,而这是我们调查的真实情况,而且在这一方面我有过亲身的体验。

从开始调查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农村对知识的渴望,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慎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大曲村的乡亲们做出贡献。但是对于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却无能为力帮助他们。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大曲村成功的经验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以前该村是连乡村公路都没有通。目前,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养猪和种粮食,公路通到村公所,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比如,他们可以种更多的粮食,还可以养猪,养牛销售出去。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淡薄,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实,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我们调查完了以上项目之后。我们还参加大曲村旱灾的调查。自20xx年10月以来,持续的干旱,无有效降水。使大曲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在我和村委会成员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调查了,旱灾对越冬作物的影响,如何应对特大旱情。目前为止,随着春灌的展开,小麦的干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缓解。

在抗旱一线,大曲村委书记,他是全村的榜样。在田间地头,他身先士卒,带头苦干,在办公室他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敢于战天斗地的勇气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农民的斗志,在他的带领和指挥下。参与抗灾的广大农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的胜利。他不仅是我的偶像,而且还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

社会的很多东西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

还有醇厚民情和朴素民风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6.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篇六

(Y)男()女

2.您属于哪个年级段*

(y大一()大二()大三

3.您有没有做过暑期兼职*

()有(Y)没有

4.您觉得大学生暑假兼职难找吗?*

()难()不难(Y)一般

5.您觉得大学生有做暑期兼职的必要吗*

(Y)有必要()没必要

6.您没做或者不想做兼职的原因是什么?*

(Y)没时间()担心受骗()薪酬低()交通吃住不方便()去应聘的太多,竞争大()其他

7.您觉得大学生暑假兼职原因是什么?*

(Y)积累实践经验(Y)赚取零用钱()帮补家计()认识社会上不同方面的人(Y)暑期时间较多()其他

8.您做过哪些暑期兼职

()家教()促销()服务生(Y)派传单()导游(Y)进工厂打工()其他()没有

9.你是通过哪些途径去找暑假兼职的*

()中介公司()到公司去找(Y)通过同学或朋友介绍()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其他

10.你认为或得到暑期兼职平均月收入*

(Y)400以下()400-600()600-800(Y)800以上

11.您暑期兼职花费的费用的主要有多选*

()中介费()交通费()吃住费()培训费(Y)其他

12.找到兼职的时候你会和对方签订用工协议*

()会(Y)不会

13.大学生暑期做兼职时会出现哪些问题*

()上当受骗(Y)待遇太低()是否及时发放工资或不给工资(Y)雇主无故延长工时()其他

14.您或者您身边的朋友在寻找兼职和兼职过程中,有没有上当被骗过*

(Y)有()没有

15.如果你做过暑假兼职,你的合法利益受到侵犯(例如上当受骗),你怎样处理期间出现的问题*

()当买个教训,现在被人骗,总比以后被骗(Y)与当事人交涉()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16.您觉得社会我们社会上有没必要开设暑期兼职咨询中心*

(Y)有必要,能够起导向作用()没必要,帮助不大 17.您认为或做过暑期兼职觉得自身能力有提高吗*(Y)有()没有()一般,跟原来差不多

7.暑期思想政治实践调查 篇七

“城市规划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优大赛”是由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并举办的,每年一次的全国性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竞赛。该竞赛自2000年第一次开展以来即成为城市规划专业本科阶段最重要的全国性大赛,其目的是通过竞赛形式,提高全国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水平、促进师生交流、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建设中产生的现象、问题、事件进行调查、分析,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该竞赛的重要性及较大范围的获奖率,各大院校参与性极高,且对其极为重视。通常自大赛通告公布之日起,从教师到学生即开始积极围绕竞赛主题进行选题。通过近年来参赛作品选题的总结、归纳可了解到,作品的选题类型基本可分为城市交通、城市社会、城市安全、城市管理、历史遗产保护、城中村及城市服务设施这七大方面内容。而每年的获奖作品则多是在这七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当年的社会尤其是政府热点话题,拓宽思路,另辟蹊径进行选择。因此,在选题过程中把握社会思潮及政府思想动态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政府的重点宣传对象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此可见在教学指导过程中加入这一思想将对增强学生选题针对性,进而提高获奖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思想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据此提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通过政府在降低准入门槛、降低税收、增加政府投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所显示的扶持力度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振兴必将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大力发展。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统筹安排近一段时间工作安排的重要政策和手段,在各不同层次规划类型中,以及每个规划的各阶段中加入文化产业振兴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规划”是文化产业振兴理念在城市规划理论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近年来城市规划理论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主要内容是指通过对城市文化资源的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城市文化由意识形态融入到物质形态中,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居民精神生活质量。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速城市化阶段。快速扩张的城市土地、大量涌入的农村人口、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所构成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是城市原有历史的消逝、人际关系的淡漠以及城市文化的严重匮乏。无数专家及有识之士开始对于我国城市“千城一面”、无序扩张、文化特色丧失等现象发出警示,并呼吁在高速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增强文化思想及文化凝聚力。因此,在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引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思想刻不容缓。

2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思想在社会实践调查教学指导中的应用

社会实践调查是通过对城市人口、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经济环境、城市各项设施等内容的详细调查统计及分析,得出下一步规划工作的目标及方向,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工作。社会实践调查的教学工作,是通过对社会实践调查方法及结论取得的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城市问题并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能力的过程。因此,除了应对竞赛的课程指导外,还应在整个本科生教学过程中渗透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思想。

2.1 在城市规划基础课程中引入文化思想

社会实践调研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发现、分析城市问题的能力。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因此,仅仅通过城市社会实践调查这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学生是无法凭空产生对于城市问题的思考的。必须通过多门城市规划基础课程的累积,对城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学生才能形成规划思想,带着这种思想所发现的城市问题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要使学生从城市文化领域发现问题,在城市规划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引入这一思想。

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开设较晚,各大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内容大多是一致的:在前两年学习建筑学基本知识,第三年才开始引入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建史等基础的内容,第四年开始以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法规及政策、城市工程管线等课程作为补充。在这些课程中,城市文化极少被提及到,更极少有学校会单独将城市文化作为单独的课程加入到学习中,即使有部分学校加入了“城市风水学”等古中国文化内容,也大多作为选修课或教学体系不够完整,通过不够科学严谨的面貌出现。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城市文化认识模糊,并忽略了其重要性。

为迎合竞赛实践,城市社会实践调查课程多设置于本科学习的第六或第八学期,这就表示,前面至少有5个~7个学期的理论学习时间。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开设完整的城市文化课程,或至少在每门课程的讲述过程中都增加一定课时的专门学习,将对提升学生城市文化修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2在调查过程中引入文化思想

要做好社会实践调查,学生首先要做的是进行选题。由于可发现的城市问题众多,学生在看问题时多流于表面现象,而无法发掘更深层次的文化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有无从入手的感觉。其实,城市文化可以扩展到城市的每一个表面问题的深层次方面。例如,城市规划最初的产生就是为了应对欧洲工业革命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所带来的阶级矛盾,城市瘟疫、火灾横行等问题,这些看起来属于环境或者城市用地设置的问题归根结底可以看出城市旧有文化与新引入文化的冲突,以及城市历史的缺失等问题。再例如近年来很流行的城市交通阻塞问题,表面上是研究快速增长的机动车与增长相对缓慢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深层次则可发掘到城市礼让文化、城市遵章守信文化等原因。

另外,历史文化遗产问题、城市经济问题、城市安全问题等都可以挖掘到城市历史文化、城市诚信文化、城市互助文化等深度。由此可见,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只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发现文化问题,并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角度看问题并非难事。

3结语

城市文化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是使其市民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自豪感的巨大动力,一座有文化的城市才是真正具有活力的城市、才是真正高速发展的城市、才是具有无限潜力的城市。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生将是未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思想,除了具有应对竞赛增加获奖率的实际意义外,还具有影响我国未来城市规划思想走向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凌云,杨新海.社会调查与城市规划相关课程联动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92-95.

[2]周恩帅.试论文化发展规划的编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8.暑期IT社会实践,我来了! 篇八

途径一:

学校提供的企业实习通道

所有的学校都希望有个漂亮的就业率,所以对于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都会大力支持。除了院系老师给学生推荐实习机会,一些学校还组织专场招聘会。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暑期前都有双向选择会,近百家企业提供上千个实习和就业岗位,将企业搬进校园,不少同学得到去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南航团委王晖书记表示,有些毕业生在招聘和面试中表现非常出色,但到了工作岗位上却表现出了很差的适应性,工作两三个月就被辞退或者自己辞职。而通过实习企业可以全面地考察、培训人才,学生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专业与处事能力是否适合这个公司、这个行业,利用剩下的大学生涯来对自己进行有目标的深造,这样为公司和学生节省了更多时间。

途径二:

关注名企官网实习生计划

也许你更青睐去知名企业实习,除了学校双向选择会,可以关注大型招聘网站、名企的官方网站和论坛活动。

比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实习生相关的招聘,还有为大学生提供服务的大街网(http://job.dajie.com/search,可根据实习城市、公司、行业、所学专业等进行搜索,名企实习的信息丰富,见图1)。或者直接查看企业需求,比如微软2009年度暑期实习生招聘(申请职位网址http://www.joinms.com/web/searchjobs.aspx,见图2),还有金山训练营(http://www.kingsoft.com/zt/2008/kscollege/,经过训练营考核合格者,可直接签约金山,加盟WPS办公软件、金山毒霸、网络游戏等开发团队)……抓住每一个微小的机遇,才能做到高人一等。

图1

图2

途径三:

到电脑城打工了解市场

作为一名电脑爱好者,你是否经常光顾电脑城?对!到电脑城打工,哪怕做一名电脑销售人员,你都必须明白电脑的基本配置,了解各品牌的特点,同时,你学会跟各种人沟通,锻炼口才,了解市场,提高IT技术,同时还能攒到一笔不小的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如果自己从电脑城进货,进行一些IT产品的销售,也可以尝试。

华北电力大学的张子民和同学卖闪存盘,从中关村千辛万苦寻找的行货货源因为价格高,在学校的销量不是很大,但他认为从对IT“N窍不通”到学了很多东西,很值得,打算把这份小事业坚持下去。

途径四:

回到家乡进入公司IT部门

以上都是留在学校方案为主,不少同学回到家乡,难道就只有睡觉、逛街、看电视了吗?当然不是,只要肯动脑筋,机遇处处有。

到你家附近的企业试试,企业里总有IT相关的岗位,优化操作系统、维护电脑、网络管理、升级Office等,都可以获得锻炼。大二的王如刚打算暑假在自己家的社区建立一个电脑维护中心,很多人对电脑的安全维护不甚了解,送去客服又很麻烦,他经过调查觉得可行性很大。此外,大一的小张利用暑期给门户网站做兼职编辑,管理论坛,有一定的报酬,不受地域限制,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网络上需要注意防骗,如果是同城业务,最好能见面把权利和义务以合同形式明确下来,异地的也可以通过传真或快递确定。

大学老师的建议:

IT类专业的大学生如何把握好暑期实习机会?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指导员迟振华老师谈了自己的看法。

1.实习不要在乎待遇如何,关键看自己能否学到东西,增加就业砝码。一个成绩好但没经验,一个成绩一般但有实习经验,企业可能会倾向于后者。

2.除了学校老师推荐,还应该主动寻找实习信息,登录学校内网也有一些不错的信息。

3.要勤学好问。比如进入软件项目小组,分配到一个模块,开始独立工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请教项目经理或同事(不限于早会),不要怕丢脸,因为软件行业最崇尚的就是“团队协作”精神。还要多多融入企业文化。比如大连的日企较多,要求做事严谨、时间观念很强、掌握一定外语。

4.大一、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比较薄弱,大三、大四的学生上手快,相对来说更容易找到实习机会,但不是绝对的。从实习生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只要有心,就能实现。

5.暑期实习不建议把精力都花在家教上,虽然对经济有一些帮助,但是谁都可以做,对于今后从事IT行业,并没有直接帮助。

特别提示

由《电脑爱好者》杂志社、华硕、英特尔联合主办的“2009华硕英特尔IT讲师培训计划”于暑期火热启动,欢迎大学生们踊跃报名,加入“电脑下乡”热潮,为农民朋友带去最实用的技能帮助。华硕笔记本、液晶显示器、智能手机总计上百份大奖等着优秀的你!(详情请关注http://asus.cfan.com.cn以及本刊近期报道)

9.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调查 篇九

关于农村河流污染问题的调查报告

导言: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希望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期望着一个优美和谐的生存环境,但现今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并且随着十八大中对于“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提上日程,环境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现今,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中,河流污染问题显得尤为严重,除了引起广泛的关注的大河流治理问题,还有一直以来被忽视的农村河流污染问题,但对于更好的开展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关于农村河流污染问题的治理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此次暑期调查是围绕着农村河流污染问题进行的,希望通过对河流水质和污染原因的调查来找到最为合理的治理方法,同时引起人们对于农村河流问题治理的重视,每个人都能为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而做一份努力。

2013年8月1日—8月5日,通过为期五日的实地考察附近几个农村地区河流状况,以及通过当地居民了解更多的详细情况,最终归纳总结出农村河流污染的原因及分析调查材料来得出治理方法,希望使得这次暑期实践调查具备实际意义。

主体部分:首先,实地考察附近的几个农村地区,包括赵河村、李台村、以及幸福村,这几个农村地区的河流数量并不是很多,大都是一些小河流流经当地,河流水量一直不大。其中,在李台村和幸福村看到的河流水质情况相比较而言并不是很好,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甚至

有些河流已经逐渐成为了臭水坑,而在赵河村所看到的河流水质情况还比较好。经过实地的观察发现,这些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地理位置具有相同特征:

1、流经居住地区,大致位于屋前或屋后,现在河流旁边都堆砌着很多农村生活垃圾

2、流经农田集中区的河流都已经接近干涸,由活水慢慢变为了死水。经询问得知,这些河流在几十年以前,水质都很好,位于居住区前后的河流里的水,经常被拿来洗衣服或洗菜,曾也是农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而流经农田区的水也是被拿来灌溉农田,但现在这些河流都被严重污染或是已经接近干涸,所以现在村民们已经不会再用这些河流里面的水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经考察与分析,可以得到几个原因: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在以前,农村生活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生活都比较简单,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同时也产生的更多的垃圾,特别是增加了不少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而这些垃圾在农村一直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并未得到恰当的处理,甚至就我们考察的这三个农村来看,每个农村都没有统一的垃圾桶。

2、滥用农药对河流造成了严重的化学污染。随着农业技术发展,人们不再使用传统的方式施肥,而是大规模的开始使用各种各种化学肥料,虽说这些化学肥料的确增加了农业产量,但却对农村里靠近农田的河流造成了严重的化学污染。

3、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为对系统的破坏,河流水量减少,渐渐由活水变为死水,河流中长满了杂草,使得水质变得更差了。

4、当地政府部门对河流污染未引起重视。一直以来,国家对于农村的环境治理都没有足够的关注,而只是把重心放在城市或一些大型河流的治理上。

但根据考察,赵河村的河流水质远远好过另外两个村庄,对比分析主要原因有:

1、赵河村的河流并未直接靠近居民区和农田

2、河流水量相对较大

3、当地居住居民相对另外两个村庄人口较少。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提出,规律具有客观性,自然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而不应当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在当今社会,政府应当重视环境生态问题,协调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此外,必须要认清事物间的联系,统筹好城乡之间的发展关系,不仅要重视城市里的环境保护,也必须要认清农村环境的保护对于我国实现保护环境整体目标的重要性,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必须要拿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和指定相关政策。而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和分析原因,可针对农村河流污染问题提出以下几项解决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农村居民的保护河流的意识,使他们每个人都首先能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例如,分类处理垃圾,不要将垃圾扔入河中,首先减轻垃圾对河流造成的污染;其次,不要滥将残留农药随意乱丢,使水质受到污染,配合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

2、当地政府要重视起来农村垃圾处理问题。首先必须在每个农村设立适当数量的垃圾桶,保证当地人们能够方便的处理垃圾;其次,要对垃圾进行科学的有效分类处理。

3、政府要加大对河流治理的投入力度。例如,对河道进行整治,清楚过多的淤泥和现有垃圾,采用先进技术净化水质。

4、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当地居民的行为,对于不按照规定随意往河流内丢弃垃圾的人进行教育,屡教不改者要进行相应处罚。

5、传播更多先进和环保的施肥或是种植技术,防止人们盲目施肥用药,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的认识论中提到,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个暑假,通过一星期的实地调查,才真正了解了这个原理。通过实践,我才发现了农村河流污染的严重性,又通过对当地居民的调查,才知道了这些河流被污染的原因,也正因为分析了实际原因和看到了真实状况,然后经过分析与总结,而得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但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这些措施付诸于行动,才能知道它们是否能真正的对河流的保护起到实际的作用。

10.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十

2011年7月15日至7月22日,我就信阳市社会养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1,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养老院的需求状况,包括养老院老人,生活在子女家老人及独立居住老人。了解他们对养老环境和服务的需求,家庭经济情况社保和医保,可以承受的养老费用支出,对基本生活外的休闲设施需求,也可调查中年人对未来养老的看法

2,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养老院的现状,包括位置,床位数量,入住情况,老人性别结构比,收费情况等硬件设施,服务项目,经济效益等。

3,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到老人需求和养老院服务的交叉点,提出养老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当前老人化趋势明显,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去养老院养老成为最现实发展方向。选址以环境为主,交通便利,同时需要政府的支出和引入民间资本,形成规模化效应,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全国各大城市发展变化很快,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而越来越拥挤,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而退休的老年人也明显增加,以信阳市为例,至2010年底,信阳市常住户口有1300万,而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80万,占总人口数的13%,大多退休老人无事可干,独自面对喧闹的城市,而感到孤独,尤其是年岁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独居老年人,更需社会的帮助与支持。儿女上班劳累一天很难照顾老人,并且现在均为一儿或一女,结婚后两个人四位老人,再加上自己的小孩,年青人负担实在重,过重的家务负担影响事业的发展。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科学社会的发展,关心老年人的生活与健康至关重要,故我国应重视各种形式养老院的建立,使老年人生活愉快、健康,而且不感到孤独很有必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信阳已步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之带来的养老问题也现实地摆在当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着重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城市养老也应该成为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

就信阳养老院的现状而言,养老院数量少,仅能满足60%的老人养老问题,而且有些养老院的分布不合理,呈集中化现象;部分养老院基础设施不如人意,仅能满足老人的温饱问题,缺乏高层次的设施,诸如:休闲娱乐,心理咨询,医疗保健。老年人的活动和居住场所相对比较狭隘,许多养老院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满足老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 基础设施差。现在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现在的家庭多是“2加4型”,即一对夫妻要照顾4位老人。他们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下一代,子女无法兼顾,所以养老院成了老人们的安身之所。随着老龄化的趋势加剧,养老院的床位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现有的老年设施,除市、区直接管理的福利院、敬老院外,街道(乡镇)管理敬老院、老年活动室、托老所,大多为利用原有房屋改建而成,其中有的房屋陈旧老化,设备也不够齐全,亟需维修改装。此外,由于许多老年设施利用原有现房改建而成,存在设计不规范、不科学问题,难以适应老年人的需要。

2.专业护理人员缺少。对老年人的护理极需责任心和爱心,尤其是对那些患有老年痴呆和瘫痪的老人。然而,目前养老院普遍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因此,老人生病后往往得不到较好的照料。

3.资金缺乏。稳定、低成本的长效筹资机制是社会养老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但目前在政府筹资和民间筹资两方面均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多数养老院缺乏资金上的支持,很多养老院经营不善,入不敷出,处于一种半瘫痪的境地。

综合性养老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国外及其它大城市的经验表明,在一定规模的居民居住群里,应该配备有一定规模程度的养老设施。居民居住群的养老设施应该是向社区开放性的综合性服务型的,兼顾日托、长期住宿、康复、护理等功能。

根据调差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发展养老院的几点建议:

1.养老保障制度的设计应从尊重老龄群体的观念和需求出发,鼓励和支持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是多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方式,是东西方老人的共性选择。居家养老,是一种与机构养老(养老院等)相对的养老方式。但是,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住在家中,主要由子女提供生活服务的“家庭养老”。生活的诸多不便除由自身、配偶、子女承担外,还需要社区或社会服务人员来协助解决。

这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基础上的,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国家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实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也是未来养老的主要模式。应该看到,居家养老满足了多数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的心愿和需求,其社会效益较高,并且在经济上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又特别适宜资源紧缺的中国国情。

2.养老机构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福利事业,不是赚钱的买卖。靠利润最大化的商业运行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国家财政的社会福利拨款和社会集资这些有限的资金如何最有效的使用,是个课题。建议每年拿出一部分固定资金,试行奖励制度。其目的是促进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和水平,解决养老机构的实际问题,扶植优秀福利机构。该部分资金可以是现金、或提供免费培训、赞助养老机构提出的改进项目等方法,奖励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的任何提出申请的养老机构。也就是说奖励制度和评估体系结合起来

3.广开渠道,多方筹集老年设施建设资金与运营资金。对老年设施建设投资,属于居住区公建配套项目的,应明确在公建配套费内支付,或把养老设施划出来,建成后以成本价出售给经营单位;也可以考虑单独招标,谁投资,谁经营,谁得益。

对老年设施日常运营费用,考虑到这些设施的福利性质,应纳入各区的财政预算系列统筹安排,以保证这些福利设施的正常运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此外政府要把从上海市福利彩票筹集到的资金每年拨出部分比例投入到老年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中,并形成规范、合理的拨款渠道,成为老年设施和运营的资金主渠道之一。

4.理地整体规划。在深化细化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对本市各中心区老年设施尚未达标的要在规划上要消灭空白点,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对数量上虽已达标,但质量、功能不符合要求的社区更要加大工作力度,从而使全市老年设施建设得以平衡协调发展。

上一篇:电子认证服务协议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备课《乌鸦喝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