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共10篇)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 篇一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关于数学的知识。(出示文中挂图)
二、自主探究,体会领悟 1、学习例题
⑴观察图中小华从家道学校的场景,说说小华在做什么。
问:根据刚才看道的,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⑵谈话:你能列竖式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学生尝试笔算,小组交流。⑶班级汇报:
列竖式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积的百位止应该写几?为什么?
(因为十位上5和4相乘,得20应该向百位上进2)
⑷问: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联系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想一想,三位数乘一位数在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运算顺序等方面你发现了什么?(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积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学习“试一试”
出示大生骑车从家道体育场的场面,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交流,由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问:这一题的计算和上一题比,复杂之处在哪里?(连续进位)
3、小组讨论: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应用,深化发展
1、想想做做1 学生在书上将竖式补充完整。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
2、想想做做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班级交流订正。
让学生数一数每题的积各有几位,问: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
问:根据刚才的观察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4、想想做做4 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要求口算哪些题,口算给同桌听,一人口算乘2的题,一人口算乘3的题。
5、想想做做5 让学生说图意,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用竖式计算得数,然后口头回答问题。
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
6、想想做做6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反思 篇二
桥头中心小学
贾凤宝
2015.11.12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抽象,而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抽象的知识学生比较难接受,因此,本节课我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性和直观性进行辅助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且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多媒体和数学教学达到有效的整合。现将本节课中运用多媒体的成功与思考反思如下:
一、导入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上课伊始,课件出示一个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拼成的机器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观察都有哪些图形,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迅速导入新课。
二、新授时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虽然大部分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已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还有些学生没有找到方法,发现特征。此时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过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生动直观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既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加深了印象,又让不懂的学生理解了知识。
三、练习时运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经过20多分钟的紧张学习,学生已出现疲倦,尤其是后进生注意力不集中更加明显,降低了学习效率。为了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练习中设计了“找一找”、“猜一猜”、“拼一拼”、“画一画”、“数一数”等课件练习。形式多样的练习,形象直观的图画,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情绪高涨,表现积极。既燃起了学生的斗志,又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密度、扩大了信息量。
四、总结、拓展时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眼界,发散学生思维。
拓展时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了大量生活中存在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建筑的表面,家具,桌椅),让生感受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就在我们的身边。总结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编成儿歌,配上音乐,学生在唱儿歌的过程中很轻松地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形象直观,色彩鲜明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只要运用得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时、省力、高效的一种教学途径。
通过这些年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发现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1、课件的制作要精美、科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对于课件一闪而过,学生印象不深刻的缺点,教师要与板书结合,把重点进行板书,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要协调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件制作避免太细化,不然就会变成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无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 篇三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首先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因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 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第58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分别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教材要求学生思考: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比较这两种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还不讲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想想做做”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安排。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那时他们是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围的,现在再次围这些图形,要紧扣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围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图示的方法折、剪,并问学生“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折、剪的过程作出解释。这道题再次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4题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大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其中用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答案是开放的,各有两种不同拼法,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节教材的知识。第59页先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练习。第5、6两题再现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度量和估计突出长、宽与边长都是线段的长度。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通过画图形并说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长、宽与边长等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这部分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课件、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钉子板、皮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状。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一间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
(教室里的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一个面,课桌的面和电灯开关的表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2.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出示图例(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想象的感知)
在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无处不在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研究它们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二:探索新知
1、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猜想。
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一个袋子,在这个袋子里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其它的平面图形。你能不用眼睛看,很快的从这个袋子里摸出一个长方形吗?试一试。你们摸出的是这个吗?(三角形)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那你们摸出的是这个图形(平形四边形)吗?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 那是它(梯形)吗?为什么也不摸出这个图形呢?
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为什么你们摸出的不是这个图形呢? 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请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2)验证。
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个只能作为初步的猜想,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来验证。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的来研究它们的特征。学生相互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量的方法,发现两条长边都是12厘米,两条短边都是9厘米,因此我们认为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2:我们也是用直尺量的,虽然量的结果不同,但也发现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
生3:我们用铅笔去比的。先比出第一条长边有多长,并在铅笔上做记号,再去看另一条长边是不是也这样长,再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条短边。结果我们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
生4:我们把长方形对折,可以看到两条边完全重合,说明两条长边相等,换个方向对折,又可以看到两条短边也相等。(生边说自己的方法,边演示操作)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长方形的边有哪些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呢? 师小结: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们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它的对边是相等的,但是相邻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播放课件)
我们再来看看长方形的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谁能像刚才一样,分别从边的特点和角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说一说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呢?
从同学们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同学们,刚才我们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现在你能再用自己的话小组里来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吗? 出示: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显示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3、比较异同
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为了今后进一步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方形的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三、应用拓展
1.你会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在围之前先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别有哪些特征?
四、播放微课,浓缩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传统几何教学把知识的获取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作为主要目标,非常强调几何的推理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体现几何的价值,特别是几何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合情推理等方面“过程性”的教育价值。几何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的教具演示,到80年代的学具操作;从形式推导到公式意义的理解;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用“想一想”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在图形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篇四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思考过程中学会探究图形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法预设:操作法、总结法、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法。教 具: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课件。
学 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各一张、直尺、三角板、小棒、彩笔。导学过程:
一、激情导思
1、创设情景:智慧树上智慧果,智慧树下你和我,智慧树前做游戏,欢乐多又多。(师唱前一句,引导学生拍手跟唱后三句。目的在于创设学生熟悉的“智慧树”栏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智慧树”栏目。)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智慧树”栏目吗? 生齐答:喜欢!
师: 红果果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课件出示):机器人身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生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师:请同学们具体说一说哪部分是长方形?哪部分是正方形?生回答:嘴、脖子、胳膊、身子、腿是长方形。头、手、脚是 正方形。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生1:桌子、凳子、黑板是长方形。生2:地板砖、手帕是正方形。生3:铅笔盒的面。
生4:教室窗户上的玻璃表面。……
师重点强调某一物体的面,例如桌子的面、凳子的面、黑板的面等。有些学生找的物体的面是近似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应强调“有些”,例如有些铅笔盒的面是长方形的等。只要学生回答的正确或接近正确就应给以不同方式的鼓励。例如“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眼力真准,你表述的很完整等等。
2、小结导入: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长方形、正方形,其实数学就在我们周围。前边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二、师生共同确立目标
1、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
3、师生共同确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各自的特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操作:(课件出示)
1、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生: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
2、用直尺量一量长方形的边,你能发现什么?
生1:上边、下边都是8厘米,左边、右边都是4厘米。生2:上边、下边都是7厘米,左边、右边都是3厘米。生3:上边、下边相等,左边、右边相等。
师:上边、下边我们叫做对边,左边、右边也叫做对边。所以我们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接着课件出示:你能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刚才的发现吗? 生独立操作后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边重点强调两边重合。(接着课件演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3、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生1:4个角都与三角板(或直尺)的直角相等。生2:4个角都相等。生3:4个角都是直角。
接着课件演示,进一步验证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二)归纳自主探究的方法
1、学生自己归纳探究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的? 生:用数一数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的? 生:用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
师:我们又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的? 生:用比一比的方法。
师:我们刚才用数一数的方法可知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用量一量或折一折的方法可知长方形对边相等,用比一比的方法可知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师边总结边课件出示)数一数:4条边4个角 量一量:对边相等 比一比:4个角都是直角
(三)合作互帮,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探究正方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好吗? 生:好!
1、(课件出示要求)探究方式: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方法: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探究时间:三分钟。
探究内容:①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②量一量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发现 什么?(折一折)③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正方形的角,你能发现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4人一组,由组长负责)
3、小组汇报。
生1: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一样,4个角都是直角。生2:我们组认为: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师:(对于以上答案都要给予肯定)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生上台演示。
师再演示一遍重点强调4条边都重合。
接着用课件进行演示,进一步验证学生们合作探究的“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四)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数一数、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谁能完整地告诉大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学生总结。
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并且4条边都等); 4个角都是直角。
3、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过渡语: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么绿泡泡哥哥也想考考你们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好,请同学们勇闯第一关: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四、达标检测与补救
(课件出示)我会填:(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强调学生把题读完整,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1、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1、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师对回答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例如“你真棒!”“第一关你已成功闯过!”“你真是小勇士”等。接下来请同学们巧夺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课件出示)
第二关:慧眼识图,眼疾手快!
判断下列各图是不是长方形、正方形?
形式:采取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同桌一人回答“是或不是”,一人判断“正确或错误”,个别地方教师适当要求学生说:“为什么?”例如图5为什么不是长方形?等。
师在学生回答完毕后,说:“能独立闯过这一关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胜利闯过两关了,还想不想继续闯关? 生:想!
师:那么请同学们接着挑战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课件出示)第三关:手脑并用,心灵手巧!
1、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
形式:找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判断。
2、我能用小手摆出漂亮的图形。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①学生独立用小棒拼摆。
②上台演示,并说说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③评价:小手真巧!思维真明了!
3、我能用小手画出美丽的图形。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①学生独立用彩笔在方格纸上画。②上台展示作品。
③评价:色彩多鲜艳!大小多匀称!线条多专业!
4、我会动脑折出最大的正方形。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①学生独立折。②互相帮助折。
③找个别学生演示折的过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智取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课件出示)
第四关:团结协作,智中取胜!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 形式:小组合作交流。
要求:先具体指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再数一数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生1:长方形有4个,正方形有3个。生2: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有3个。
师:同学们到底哪组数得对呢?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数对的同学给自己以掌声鼓励!
五、总结与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2.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并能理解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不相等。
准备:两张白纸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昨天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知道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课题)
一、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每位同学都发到白纸了,形状是什么? 生:长方形。
师:看看这张白纸,指一指它的边线。这边线的长也就是长方形的什么?
生:周长。
师:你会算它的周长吗?那你们算一算。(学生拿尺)师:对,算周长不是先计算,是先测量。(学生量)师:谁来汇报测量结果? 生:长8厘米,宽6厘米。师:你们测量结果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现在可以算了吗?(可以)那就把计算过程写在作业本上。(生开始练习)(一学生板书)师:好了,看看他做的。对吗?(对)他第一步6+8=14算的什么?
生:一条边一条长的长度。
师:这条边叫什么?(宽)重新说一遍。生:一条长一条宽的长度。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6+8)X2=28厘米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8X2=16厘米 6X2=12厘米 16+12=28厘米
师:我想请哪个同学来说说看,他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生:他把长方形的两个长都加起来了,两个宽都加起来了。两个长两个宽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8X2算的是什么? 生:两个长一共是多少厘米。师:2X6呢?
生:长方形的两个宽一共是多少厘米。师:16+12呢?
生:是把两个长两个宽都加起来了。
师:长方形周长计算有问题吗?全对的给自己打勾。你现在又喜欢上了那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再算一遍。你能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吗? 交流(把长对折、宽对折、沿对角线折、撕)师:那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吗?
长方形要怎么样才能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呢?
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师:长方形周长计算有了,那正方形呢? 生:正方形四面相等,只要把边长乘以4 3
师:刚才他说的是正方形周长的计算,问题是现在没有正方形啊?
生:可以把这个长方形角这样折一下,再把多的小长方形撕掉,就是正方形。
师:我们可以在长方形里折出正方形,会不会?(会)好,折出来。
师:折好了吗?
师:嗯,我看到了,都是这样折的。(出示)问题是:你还能折出比这个正方形更大的正方形了吗?
生:不能。
师:那就是从这个正方形中折出来的最大的正方形了。把它剪下来。并平放在桌上。那刚才有一个同学说还有一个(小长方形)那你会算正方形的周长吗?这个小长方形呢?(学生算)
师:我发现有同学在测量,有同学说我不要测量我就能算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继续)
生:正方形的长度是6X4=24厘米。师:你刚才说的长度是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生:是正方形的周长。师:直接说正方形的周长是
生:正方形的周长是6X4=24厘米 师:嗯,解释一下为什么要6X4?
生: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周长有4个6厘米,就是6X4=24厘米了。
师:你怎么知道边长是6厘米的呢? 生:用尺子量。
师:哦,他用尺子量知道了。哪个同学说我有别的想法。生:还有一种方法用原先剪出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剪出最大正方形的边长。
师:嗯,还有什么发现谁来说?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前面一个大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正方形它也有一条边也肯定是6厘米,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所以是6X4=24厘米。
师:嗯,刚才两个同学都说这个正方形的边长都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这个不测量能不能知道边长是6厘米?(能)好,给自己批改。对的给自己打勾。
师:小长方形的周长怎么算呢?
师:刚才那个同学说他没说是量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但是他说这个小长方形的长不用量,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刚才这个同学说这条边也不用量,怎么算?
生:8-6=2厘米
师:那这个小长方形的长呢?(6厘米)宽呢?(2厘米)就能求出周长。
师:给自己批改。
师:刚才我们算了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有问题吗?(没有)那我有问题了。这个正方形周长多少?(24厘米)这个小长方形呢?(16)24+16你能算出来是多少吗?(40)正方形的周长加上小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那这个正方形和小长方形是原来的大长方形分来的吧,那怎么原来是28,现在是40呢?我看真是问题。
师:刚才她一边讲一边指,她发现多了两条边,多了哪两条边?用手指一指,在这儿吧。那这条边是多少?(6厘米)两条边是多少?(12厘米)40比28多了12厘米,就是多了这两条边的长度。
师:(和学生一起拼图形)把长方形拿出来,先分开,然后再拿出来靠在一起,发现两条边(没了)一条边长6厘米,两条边就是12厘米,再把它分开,就多了两个6厘米,就是12厘米。来,看着,长方形周长、正方形也会算了,还明白了怎么多了12厘米。
三、练习
1、操作
分组活动 : 用4个(6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长、宽(或边长)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交流。
2、开放题
学校准备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圃,下面的方格纸上已经设计了一个。你能设计不同的花圃吗?先自己设计,再在小组里交流。
四、小结
五、课外拓展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即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鸟巢,激发兴趣
师: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房前屋檐下,小燕衔泥忙做窝,杨柳树枝上,喜鹊衔枝忙做窝.它们也想有个家.师:老师帮它们做了几个鸟巢,请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师:鸟巢漂亮吗?你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师:做鸟巢还需要用到许多数学知识,等我们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就会做了.(二)
出示课题,交代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师:我们先来看1号鸟巢,它是什么形状的?
师:2号鸟巢呢? 师:我们再观察它们的面.师:1号鸟巢的前、后面和上、下面是什么图形? 师:学生回答后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长方形.师:2号鸟巢的每个面是什么图形?(贴出一个正方形)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大胆想像,积极动手,自己研究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种.(三)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了解认知情况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师:正方形呢?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特征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动手来验证一下.个人
2、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我们先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纸,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的特征.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验证的?(量一量
折一折)课件
师:用课件演示对边相等.师:谁还有补充?
师:你是这么知道长方形的4个边都是直角的?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长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说完后板书: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
3、明确“长”和“宽”
师: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相对的两条长边叫长方形的“长”,相对的两条短边叫长方形的“宽”,板书:长、宽
4、验证:正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真聪明,自己研究出了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就要这种方法,在小组内接着研究正方形的特征.师:哪个小组向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师:你对他们的折法有意见吗? 师:对边折只能说明对边相等,不能证明四条边都相等,还需要对角折,才能证明四条边都相等.师:哪个小组还想补充?还有吗? 师:谁把正方形的特征完整地说一说?(学生说完后板书:有4条边、4个直角、4条边都相等)同桌
(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同学们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说完后,师再强调)师:先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五)
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师:出示
, 这种图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师: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师:象这种图形是由4条边组成的,我们叫它“四边形”.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四边形”?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是四边形,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师:出示五边形,象这种图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五边形)师:出示六边形,这种图形呢?(板书:六边形)
(六)针对性练习
1、快速抢答:正确判断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判断的?
2、图片欣赏:说一说由哪些图形组成
3、找身边的物体的面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五方形的?六方形的? 师: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物体面的形状.4、想一想,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请你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5、你能找出几个长方形?
6、猜猜看?猜对了吗?
7、这样能看出吗?观察全部再判断.8、我会分:按要求摘下来,贴在黑板上.师:老师准备了几种图形,请你按要求摘下来,并贴在黑板上.9、把手中的长方形变正方形,正方形变长方形.10、在方格纸上,用学过的平面图形拼一幅画!(画完后展示几个同学的作品)
(七)总结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你觉得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
(八)、进行情感教育
师:同学们学会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还认识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就可以做鸟巢了.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星期天的时候,请同学们动手做几个鸟巢,为鸟类献上一份爱心,好吗?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有四个直角,四个角都相等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直角,四个角都相等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的图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借助课本主题图---做鸟巢,让学生激起做鸟巢的欲望。然后,借助长方体学具,使学生认识到每个面的形状,从而引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趁此,我发出提问: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都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这样,就让学生顺其自然的就接近了新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知识点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操作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如: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和“比一比”这些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发现了两者的异同。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同时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们展示自己。这样,既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进一步拓展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说、用耳听、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时效性。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利用学具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操作之前对于工具的使用没有交待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操作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 篇七
张萧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自主探究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疑、导入新课
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永定土楼引出问题:(课件播放动画故事)
(住在土楼民俗文化村村口的杨老伯为了把土楼装点得更加美丽,请来张师傅和李师傅给他家院子里砌两个花坛。张师傅砌长方形的,李师傅砌正方形的。砌完后,杨老伯给每个师傅付了100元工钱。可两个师傅都不同意,都认为自己砌的墙比对方的长,应该多拿钱,于是争执起来。)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帮杨老伯吗? 生:能!
师:先猜猜,哪个花坛的墙更长?
生: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长……一样长。
师:出现分歧了,怎么办?你认为墙的长短和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生:周长。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敏捷。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四、组织练习,应用新知
1、计算八仙桌和条凳的面的周长
大家帮杨老伯解决了难题,杨老伯热情地邀请大家进屋喝茶。(课件出示土楼人家喝茶常用的八仙桌和条凳。)八仙桌的桌面是正方形的,条凳的面是长方形的。
(1)杨老伯考考大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吗? 生:会!师:开始!
生:(发现问题,不知道边长及长、宽等条件)师:先得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长、宽或边长。(师依次点击出现数据)(2)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口答
8.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情感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由来。教学关键
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等。学具:尺、绳子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件出示)有一天,两个好邻居小羊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羊和小兔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蔬菜,为了避免其他动物搞破坏,于是两个人决定围了一个长方形。小羊围了一个长方形,小兔围了一个正方形。小兔说:“我的篱笆长。”小羊说:“我的篱笆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篱笆长一些吗?
师:小羊和小兔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小羊和小兔的篱笆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生1:周长(随机板书:周长)
师: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师:那谁能说一说周长的意思是什么?
生: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今天,我们接着探讨关于周长的问题。(教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呢? 生1:用绳子先围,再把绳子拉直,量长度。
生2: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生3:先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算出来。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最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生1: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
生2: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师:于是,他们决定用第三种方法,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已知长方形的长是50米,宽是40米,正方形的边长是45米,再计算。现在,就请你们帮它们来算一算这两块菜地的周长各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情况,从中发现典型的方法。)
三、成果展示,全班交流。
师: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几种算法:(教师随机板书)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方法一:50+40+50+40 方法一:45+45+45+45 =90+50+40 =90+45+45 =140+40 =135+45 =180(米)=180(米)方法二:50×2+40×2 方法二:45×2+45×2 =100+40×2 =90+45×2 =100+80 =90+90 =180(米)=180(米)方法三:(50+40)×2 方法三:45×4=180(米)=90×2
=180(米)
四、观察算法,比较选择。
师:上面总结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这几种方法中你觉得哪一种的过程最简便呢? 生:„„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归纳概括
师:很显然方法三的过程最简便,通过观察,我们知道50是长方形的长,40是长方形的宽,45是正方形的边长。那谁能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六、比较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块菜地的周长了。现在,谁能来说说哪块菜地所需要的篱笆的长度更长一些?
生:两块菜地所需要的篱笆的长度是一样长的。长方形菜地需要的篱笆是180米,正方形菜地需要的篱笆也是180米,所以需要的篱笆是一样长的。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行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我们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七、巩固知识、综合运用(一)基础知识题
一、判断题:[请打出手势] 1.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就是12厘米。()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3.正方形的周长除以4就等于它的边长。()4.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也不相等。()
二、口答下面图形的周长,并说说计算过程。
5m 3m
3m
三、选择(在括号里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1.长方形的周长是18厘米,长和宽可能是()
A、2厘米和9厘米 B、4厘米和5厘米 C、6厘米和3厘米 D、3厘米和15厘米
2.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一根正好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A长方形周长大于正方形周长 B正方形周长大于长方形周长 C周长相等
3.用4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下面的图形,周长最短是()
A B C
(二)拓展练习题
出示两张一样大的正方形卡片(边长为4厘米)
师:这两张卡片都是(正方形)的,他们的周长都(相等),现在老师将其中的一张如下图剪了后,请同学们再比一比这两张卡片的周长,说说你们的看法。)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八、全课小结
师: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剪成
九、作业
1.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厘米?
2.有一块长8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木板。在这块木板上锯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木板。50厘米(1)锯下的正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2)剩下的长方形木板的周长是多少? 80厘米
板书设计
长方开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方法一:50+40+50+40 方法一:45+45+45+45 =90+50+40 =90+45+45 =140+40 =135+45 =180(米)=180(米)方法二:50×2+40×2 方法二:45×2+45×2 =100+40×2 =90+45×2 =100+80 =90+90 =180(米)=180(米)方法三:(50+40)×2 方法三:45×4=180(米)=90×2 =180(米)
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 篇九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现代小学数学》第五册79~80页).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归纳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公式).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长方形铁丝框,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图形的纸片,火柴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2.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二、引入课题:
(出示)做这样一个长方形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实际是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出示课题.
三、展开与讨论:
先请你们试一试.(电脑出示例1)
[例1]你能求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周长吗?怎样列式?(三角形逐一出示)
学生列出算式:
4+5+6=15(cm) 5+5+4=14(cm) 6+6+6=18(cm)
5×2+4=14(cm) 6×3=18(cm)
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而有的可以用两种方法呢?
四、探索与归纳:
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电脑出示,学生拿出学具)请你量一量手中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长5cm,宽3cm)
小组讨论: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讨论后由各组汇报得出):(1)5+3+5+3=16(cm)
(2)5+5+3+3=16(cm)
(3)5×2+3×2=16(cm)
(4)(5+3)×2=16(cm)
(由电脑演示每种算式的推理过程)
提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根据生答板书):(5+3)×2=16(cm)
提问: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括号里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
小组讨论:你能根据第四种算法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2.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引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根据公式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电脑出示)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7+5)×2=24(cm)
(电脑演示: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6+5)×2=22(cm)
(电脑演示:再把长方形的长减少1cm)求周长.
由学生列出算式:
(5+5)×2=20(cm)
提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由学生列出算式:
5×4=20(cm)
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是一个什么图形?
根据这种简便的算法,你能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试一试.
利用公式计算周长.(单位:cm)
4.看书79~80页.
5.质疑.
提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释疑)
提问:要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要想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五、巩固和提高:
1.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讨论:(出示和)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吗?它们的周长相等吗?
是不是所有长、宽不相等的长方形,周长都不相等呢?
下面请你们动手摆一摆.
2.用14根火柴摆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长方形都摆出来)
提问: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哪个长?(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4根火柴摆成的)
引申:把(3)号长方形其中两根火柴平移成下图:(演示)
提问:改变后的图形和原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为什么?
想一想,是否还可以改变成别的形状而周长不变?
(学生再次动手摆)
3.口答书81页第③题,看下图,求(1)、(2)、(3)、(4)号正方形的周长.(单位:cm)
4.(电脑出示)下图中,每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两个正方形的周长共多少?
把这两个正方形合并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
(电脑演示合并过程)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4×2+4)×2=24(cm)
4×3×2=24(cm)
4×4×2-4×2=24(cm)
4×6=24(cm)
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是朋友)
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与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时,就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如果有两个答案,那么可以举双手.
六、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书81页练一练⑤题留作思考.
下图是一个楼梯的侧面,如果要铺上地毯,要计算地毯的长度,你应该怎样测量?
10.正方形的定义和特征教学反思 篇十
“接力赛”调动了学生的好胜心,“找正方形的例子”调动的学生的好奇心。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看来这样的情景创设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从而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使学生体味到数学的趣味。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引入还算成功。回想一下,假如在“接力赛”中,能画出图形,让学生根据图形说出矩形和菱形的特征,这样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岂不更好?
接下来进入主题:我让学生动手做两个实验,并从实验中寻找正方形的定义。实验一,让学生利用手中已有的可以活动的菱形模型变成一个正方形;实验二,利用手中已有的矩形用最快的方法剪(画)出一个正方形。这一下子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对于实验一,由于受到前面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变矩形的启发,几乎全班的同学都能自己动手完成;对于实验二,学生的剪法更是出乎我的意料,有的用尺子量了之后剪出,有的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甚至有的模仿前面剪菱形的方法剪出……实验完毕,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1、如果四边形ABCD已经是一个菱形,那么再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变为正方形?
2、如果四边形ABCD已经是一个矩形,那么再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变为正方形?
3、如果四边形ABCD是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再加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变为正方形呢?
两个实验,富有吸引力,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正方形的三个定义。对于我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扎实的情况,我觉得假如当时我乘机提出第四个问题“如果是普通的四边形,那么必须再加上什么条件才可以变成正方形呢?”可能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好处。
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几何画板的课件,让学生在观察动画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
从课堂学生的反映以及课后的情况看来,简简单单的一个多媒体课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学生对“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这一知识点印象非常深刻。
在学生掌握了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边、角、对角线和对称性四个方面归纳出正方形的特征。由于学生对正方形的定义以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关系这两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不用三分钟的时间,各个小组已有了答案。概括出正方形的特征后,我马上就让学生进行练习。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学习正方形的特征,为的就是应用,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看到的比较多的还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的特征,而当时只是将正方形的特征用文字表示出来后就马上进行练习。假如当时能再花两三分钟的时间画出图形,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将其特征表示出来,对于学生解后面的习题岂不是有更大的帮助?
大概过了七八分钟后,我看到很多学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练习题,我就开始评讲练习。对于练习第7题,其实也是书上的例题,题目的内容是:如图12.2.8,在正方形ABCD中,求∠ABD、∠DAC、∠DOC的度数。
我拿了两个学生的答案,让全班同学比较。学生A:∠ABD=45°,∠DAC=45°,∠DOC=90°。这位学生只是将答案写了出来,没有说理过程。学生B:由于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所以∠ABD=∠DAC=90×=45,∠DOC=90。
评讲试题一直是我的弱项,我不知怎样的方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做到触类旁通、举一仿三。本节课的练习评讲,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以后注意的。第一,留给学生做练习的时间不够多;第二,没能放手,让学生评学生的练习;第三,对于练习第7题,我不应该过分的强调学生B的做法,其实学生B的解法不见的就是完美的,应该让学生从这一道题慢慢学会说理的过程。
这一节课通过学生接力赛、实验、观察、讨论、思考以及教师的点拨和启发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主要得意于创设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尤其是两个实验,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互联网的应用教案执教者韩冬】推荐阅读: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07-10
五年级下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06-11
画长方形教案10-10
长方形面积计算教案10-1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优秀教学反思09-2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7-0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