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含微反思(精选8篇)
1.微课设计含微反思 篇一
《跳短绳》微课设计
执教:林
教学班级:一(5)班 教学时间:2016年11月18日
学习目标:
1.学习跳短绳的动作方法,加强对跳绳运动的了解。
2.通过观看视频,使同学们进一步跳绳运动不拘一格的活动形式。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同学们对跳绳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跳绳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音乐/短绳若干条 学习过程:
一、小学生跳绳练习有什么好处?
1.能开发智力,提高记忆力,丰富生活,提高整体素质。2.增强腿部力量,促进儿童肌肉的生长发育。
3.促进心灵手巧,确立数字概念,提高应变能力。4.能培养正确的站立姿态,令腰部挺直,改掉驼背的坏毛病。5.能培养方位感平衡感和节奏感。6.能使心率下降,促进健康发育。
二、准备部分
1.绳子的选择:短柄短绳
2.握绳方法:握在手柄中后端
3.跳绳长度的确定:单脚踩绳,两端拉直到腋下的位置
三、学习提高部分
1.上手技术要点: 大臂贴近身体,肘稍外展,上臂近似水平,手腕发力做外展内旋运动。两手高低一致,在体侧做画圆动作。
2.腿部技术要点:
脚尖和前脚掌起跳落地,膝关节微屈做缓冲。3.身体姿势及呼吸方法:
当跳起在空中时,不要极度弯曲身体,而成为自然弯曲的姿势。跳时呼吸要自然有节奏。
四、跳短绳技术的练习方法:
1.学习操纵绳子:
(1)徒手在身体两侧画圆,模仿摇绳动作。
(2)把两个绳头都握在右手里,开始挥动,一圈又一圈的绕转,直到右手能活动自如;再换左手做同样的动作。
(3)熟练后将绳子对折后,双手各拿一根绳子进行有绳的摇绳练习,要求双手的摇绳频率和幅度要尽量一致,两根绳子不能碰到一起。
2.跳动节拍的练习:跳动要跟上绳子的节拍。一面使绳子转,听到绳子打在地板的声音同时双脚也一起跳动,一直练习到双脚的跳动能跟上绳子的转动,使手脚能同速进行。
3.熟练跳绳动作的练习:以不失误为原则,尽可能多跳
4.分段练习:以15秒为单位,逐步加强,争取达到30次。5.循序渐进的练习:15秒达到30下后开始30秒的练习,争取无失误达到60下。
6.减少失误的方法:
4下为一个单位,尽量保证每个单位不失误,从而减少失误率。
7.避免因绳具产生失误:不跳时将跳绳于中点处悬挂
五、跳短绳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不会摇绳:错误地把两手分别屈肘背在肩上开始甩绳。并且将绳用力碟砸向地面,动作不能连续进行。
正确的动作是:小臂外张于身体两侧开始划立圆,主要是腕关节出力连贯摇绳。
2.起跳与摇绳的时间掌握不好
正确的时机是:绳落地,脚跳起。
3.摇绳时低头哈腰,上体前俯,使身体不能正常起跳。
正确的动作是:头与上体保持正直,挺胸收腹,升高重心,让身体轻松起跳落地。
4.起跳方向不对,摇绳停顿
正确的方法是:要明白脚要向上跳起,绳子在前面落地时只要手不停地摇,绳子自然可以从脚下顺利滑过去。
结束语:让我们大家一起参与到跳绳的活动中来吧,多锻炼一定会起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跳短绳微课反思
执教:林秀红
教学时间:2016年11月18日 教学班级:一(5)班
在这次课中,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为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的学习,采用引导、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共同参与。
通过实践有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组织纪律,加强课堂的组织,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加强课堂的操控性。
2.教师语言要贴近学生,与学生更好的进行交流,体现出课上学生与教师的互相交往。
3.一年级学生个体差异大,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学会跳绳基本动作稍有难度。
4.经过这次微课的洗礼,我还深刻认识到,教学要以“学情”为根本,要根据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安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把难点分散成一个个小问题,各个击破,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2.微课设计含微反思 篇二
随着能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国家对智能电网发展的推进, 微电网及其关键技术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微电网是分布式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主要形式之一, 也是电能供给就地平衡的主要方法之一。微电网与主电网之间的补充和支撑的协调关系, 不仅可以保证微电网的电能供给品质, 也可以减轻主电网的输电压力, 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2 常规配电网保护配置现状
一般说来, 常规中压配电网为10 k V的单向辐射型网络或“手拉手”环网型开环运行方式, 对于单向辐射型网络配电网继电保护, 一般配置传统的三段式电流保护:瞬时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对于电缆线路, 故障一般是永久性的, 一般不配置重合闸, 架空线路可配置重合闸。对于“手拉手”环网型的网络结构, 采用重合器模式实现配电自动化, 配电网保护采用阶段式电流保护与重合器、分段器配合实现故障的隔离。常规低压配电系统保护配置通常采用带继电保护的低压断路器及熔断器保护、热继电器保护等。
3 微电网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运行时, 潮流出现双向流动, 对单向辐射性配电网带来的影响主要有末端故障电流助增保护灵敏度降低问题、相邻线路保护误动及重合闸不成功等问题。同时, 基于分布式发电的微电网有多种运行方式, 其改变会影响继电保护方案和整定计算的数值。
3.1 微电网对主馈线电流保护的影响
图1为含分布式电源的10 k V配电网结构图。图2、图3中Es、Xs为系统电源的电势和等值电抗;EDG、XDG为分布式电源的电势和等值电抗;XT为变压器的等值电抗;XAB、XBC为线路AB段和BC段的等值电抗。以上参数均取标幺值。
3.1.1 增大线路的保护范围
图1中K1点短路, DG并网前后流过保护2的故障电流分别为IK2, I'K2。
由此可见, DG对流过保护2的短路电流有助增作用, 增大其保护范围, 可能使I段保护延伸到下一段线路。
3.1.2 减小线路的保护范围
图1中K1点短路, DG并网前后流过保护1的故障电流分别为IK1, I'K1。
由此可见, DG减小了系统侧电源流过保护1的短路电流, 使保护1的保护范围减小。
3.1.3 导致线路保护误动作
图1中K2点短路, 对于保护1, DG并网前没有短路电流流过, DG并网后会提供反向的短路电流I″K1。
如果DG的容量较大, I'K1将导致保护1误动作。
3.2 微电网对重合闸的影响
对于放射状配电网结构, 重合闸在快速恢复瞬时性故障线路的供电时, 不会对配电系统产生太大的冲击和破坏, 保证供电可靠性。DG并网后, 若线路发生故障, 保护动作仅隔离了系统电源与故障点的电气联系, 而DG则有可能没有跳离线路, 与配电网相连继续工作, 在电网中形成由DG单独供电的电力孤岛, 这些孤岛仍保持功率和电压在额定值附近运行, 给重合闸带来的不利因素有: (1) 非同期合闸, 是指失去系统电源后, DG可能加速或者减速运行, 致使电力孤岛与电网不能保持同步, 出现一个相角差, 由于非同期合闸引起的冲击电流很大, 线路保护可能再次动作, 系统电源投入失败。 (2) 故障点电弧持续, 是指由于保护动作仅断开了系统电源, DG可能继续向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 致使故障点不能熄弧, 这样瞬时性故障变成永久性故障, 重合闸失败。
3.3 微电网对分支线路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断器的影响
基于断路器的电流保护一旦动作, 将导致整条线路断电, 因此在分支线路上一般采用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断器等组成的保护, DG并网后会破坏各元件之间的配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 导致重合器误动作
图4中K1点故障, DG会通过本线路对故障点提供短路电流。如果此电流足够大, 将导致重合器R2误动作。
3.3.2 导致分段器不能正常分断
图4中K2点故障, 重合器R2跳开系统电源, 但DG仍然对其下游线路供电, 分段器S2和S3始终有电流流过, 不能正常分断。
3.3.3 破坏熔断器之间的保护配合
图5中K1点故障, DG并网前, 熔断器FU1和FU2通过相等的短路电流, FU1的熔断时间大于FU2, 因此FU2优先于FU1熔断, 隔离了故障部分, 使停电面积最小;DG并网后, K2点故障, 熔断器FU1和FU2仍通过相等的短路电流, 但此时却需要FU1优先于FU2熔断, 即需要FU1的熔断时间小于FU2, 破坏了熔断器之间的保护配合。
4 改进措施
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造成配电网故障时正常区域供电中断, 故障区域不能及时隔离。针对含微电网的配电网, 可通过改进措施以满足继电保护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和可靠性要求。
1) 考虑微电网接入后重新整定各保护装置的启动电流, 同时在保护1上加装功率方向闭锁元件, 该元件只当短路功率方向由母线A流向母线B时动作;而当短路功率方向由母线B流向母线A时不动作, 避免了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但这种措施仅适用于含DG的微电网并网运行状态, 因为当DG单独供电时需要再次整定各保护装置的启动电流。
2) 为了消除微电网对重合闸的影响, 需在DG侧装设低周、低压解裂装置, 通过适当延长重合闸动作时间, 使DG在合闸前断开与故障点的联系, 同时系统侧检线路无压, DG侧检同期。
3) 采用基于电压扰动的反时限加速保护策略。此保护不仅可以准确地判断故障的类型和位置, 而且能够保证系统在发生故障时具有优良的动作性能, 满足继电保护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
基于电压扰动的反时限加速保护策略实际上是一种根据分布式电源输出电压发生扰动的情况来判断微电网内部是否发生故障, 以及发生了何种类型的故障的一种保护。同时, 此保护还可以根据扰动电压的强弱来控制保护的动作速度。它是一种适用于微电网自身保护的快速检测方法。
4) 给微电网系统加装故障限流器。限流器在检测到线路短路故障后表现为高阻抗, 通过快速改变故障线路的阻抗参数, 将短路电流限制在低水平, 而在正常负荷条件下阻抗为零, 解决了故障时DG提供的助增电流影响配电网电流保护的问题[12]。同时, 由于故障电流变得很小, 基于重合器、分断器、熔断器的支线保护能够正常工作。
5 结语
微电网的并网运行影响到配电网的故障电流, 使原有的保护动作整定值不再适用, 给重合闸带来了不利因素, 同时也扰乱了基于重合器、分断器、熔断器等自动化电器的支线保护。本文分析了微电网的接入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通过构建案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摘要:微电网是智能电网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网后会改变原有配电网的结构, 进而对配电网继电保护产生影响。说明了微电网的含义及常规配电网继电保护的重要性, 较全面地分析了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产生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针对新型结构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微电网,配电网,故障电流,继电保护
参考文献
[1]吴罡, 陆于平, 花丽丹, 等.分布式发电采用故障限流器对继电保护性能的影响[J].江苏电机工程, 2007, 26.
[2]周卫, 张尧, 夏成军, 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3) :1-4.
[3]徐青山.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胡成志, 卢继平, 胡利华, 等.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影响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 (8) :36-39.
[5]贺家李, 宋从矩.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4.
[6]张超, 计建仁, 夏翔.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馈线保护的影响[J].继电器, 2006, 34 (13) :9-11.
[7]李蓓, 李兴源.分布式发电及其对配电网的影响[J].国际电力, 2005, 9 (3) :44-47.
[8]温阳东, 王欣.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J].继电器, 2008, 36 (1) :12-14.
[9]冯希科, 邰能灵, 宋凯, 等.DG容量对配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2) :156-160.
3.微课设计含微反思 篇三
【关键词】微课 平面设计 课堂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平面设计作为一门侧重创意的课程,秉承着创造未来的使命,而且只有创造,才能得以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与存在价值。多年的平面设计教学工作,让笔者认识到,这门课程是一项挖掘创意潜力的教育活动,要求教师本身具有丰富的知识、主动的创新、不断的反思意识,能够采用包括微课在内的多种翻转课堂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微课教学,是近年十分流行的创新教学模式之一。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手段,通过它的图像、声音、色彩创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们在新鲜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还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传真高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陶冶他们的情操,确实为提高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渠道。
如今,以微课为典型代表的多媒体教学日益受到师生的欢迎。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一辈教育者,都用上了微课。本文认为,微课教学具有如下优势。
1 微课能改善平面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
当前,平面设计教学正在转向注重实际,能适应社会能力的“实践教学”、“综合教育”。而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时间有限,要想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而运用微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
2 微课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把知识点或者难点重点讲述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记下来背熟。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缺乏主动性,就难以学透课本知识,实际运用就会遇到许多难题。微课教学注重演示和操作,注意力集中,其直观形象,色彩鲜明,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兴趣,唤起思维,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中去。
3 微课能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益
平面设计是一种受众学,是围绕传播文字图形的效果来进行的,这和微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过去在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我们通常是采用黑板来完成的,或者加大作业量。这种呆板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去参与。采用微课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启发学生思维,效果会更好。实践证明,微课的运用,在平面设计教学中有着广大的市场,并能产生聚集效应。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微课的运用仍然存在为了用媒体而用媒体,而不是为需要而用媒体的问题,如何利用微课,提高平面设计教学效率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并要认真选择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激兴导入,初步感染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产生热情的土壤,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正如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者是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3.2 抓住重点,科学教学
能否抓住教学重点是微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抓住重点,运用微课手段实施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改革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微课教学。在课件制作中丰富要素,把握基本知识点的内容,明确所阐明的道理,把枯燥的理论编成图文并茂、动态播放给学生听,打出学生思考的要点,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兴趣盎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样既抓住了教学重点,又使课堂教学寓于丰富多彩,有特色的教学之中,增强了教学效果。
3.3 丰富表象,情理交融
表象是感知到思维的必要环节,微课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或人或事的形象激起内心的感悟,领悟平面设计的魅力所在。平面设计教学内容比较多,微课在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方面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4 鼓励质疑,思维训练
实践证明,一个创造活动的过程,要经过从分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从集中思维到分散思维这样多次循环往复才能完成。在微课教学中,如果只强调一种思维形式的做法,只能隔断思维过程,形成不了创造。这样不仅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限制教师思维的发展。在微课中,教师为了交给学生准确的知识,采用集中思维比较多,形式更多一些,这样就不会让学生的思维存在局限性。
因此,应当经常鼓励学生们进行质疑,对微课中的一些选题进行发难,充分发散思维,发表不同意见。
参考文献
[1]史美娟.由真值表到逻辑函数表达式的过程——高职微课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26期.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10期.
4.微课教学反思 篇四
微课教学反思1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预习工作,可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起来时,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下面是我上完课后所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学生对于实验的心理准备工作没做好,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在进行实验探究一:什么是浮力?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两个小组顺利完成了实验,其他的小组只是机械的模仿,却没有真正的去贯彻实验精神。把所有的时间放给学生去完成根本不可能,有很多学生面对提供给他们的实验器材,却不知道怎么进行实验。如果我提前讲解一下实验步骤的话,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可是在实验之前如果都告诉他们了,还有自主探究的必要么?这也是很难两全其美的。
第二,在做第二个实验学生对于怎么去承接溢杯流出的水不知所措,怎么去处理实验数据上也是感到很茫然。我本以为学生在经历了第一个试验后会把“称重法”测浮力的计算方法学以致用到“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的实验数据处理上,可是仅有极个别学生想到了。在我的一再引导下,学生才慢慢的明白了。还有在处理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时又被卡了一下。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杯、水总重减去杯子的重力就是要求的结果。
第三,课堂引导方式要更具体化。
我发现笼统的提问引导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无所是从,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比如刚开始,“你怎么去验证一下你所做出的猜想呢?”问完这问题后,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做了,不知道自己学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设计实验计划。之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如何去收集溢杯排开的液体并测出它所受的重力呢”。这样一来,学生会有目标,有目的去做了。
其实从我这个角度来看并不觉得这一节课是失败的,因为从中我有所收体会和收获,更多的是教训,这对于我以后教学能力的提高会极有帮助的。
微课教学反思2
微课教学反思在“教育新常态”下,我校大积极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我校对我们进行的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备受关注,微课已经成为日常教学中的热点话题之一。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微制作课”被提上日程而且予以高度重视。
为了实现翻转课堂,跟上先进学校的步伐,我校进行了微课培训工作也举行了微课大赛,通过这些活动让我知道了微课到底是什么该怎么用,从思想上给了我们一次启示与引领。包括后期的微课在课堂中的运用,让我校教师大开眼界。为了实现翻转课堂,我校打造了智慧校园即微课云平台。此平台的运用,主要要求教师上传制作的微课,平台功能很强大,教师、学生、家长都有各自的空间。
教师可以上传微课,供学生观看,学生有疑问时师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且可以利用题库布置作业从而实现翻转课堂。目前,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让全部的班级实现翻转课堂,但已建立了翻转课堂实验班,让教师、学生和家长逐渐熟悉、理解和认可这种教学方式,我们一起努力尝试着改变,每踏出一小步,就意味着进步了一大步。
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许多老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这也成为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种阻力,在这个问题上我校充分发挥了年轻教师的优势,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小组,以点带面,让信息技术方面较强的年轻老师去帮扶、培训那些在信息技术方面较薄弱的教师们。很荣幸,我也成为了信息化小组的成员,这是领导对自己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所以自己要不断地在信息技术方面给自己充电,然后将这种能量传递给其他教师,为我校信息化建设出把力。为了能跟上学校改革的步伐,我还要继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微课教学反思3
“微课”这个名词,对我们电大教师而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而新鲜的教学术语,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教学比赛。“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比赛最早由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组织开展,其操作方法是将老师录制好的微课课件上传至教育部指定的微课比赛网站,以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网上评比。今年年初,教育部组织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制定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审规则》。在这个背景下,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具有本校特色的微课教学比赛。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通过此次活动,对微课教学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体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对如何改进也做了深入的思考。
一、体会与收获
要做好微课教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微课”,在活动组织的过程中,也曾查阅了关于微课及微课比赛的许多资料,对什么是微课及微课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为后续在微课的设计和微课课件的制作上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思想基矗通过参与微课教学实践,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我认为“微课”的核心在于一个“微”字,“这个“微”字有三层涵义:一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这是微课的基本含义和微课设计的出发点;二是指微课的内容是非常关键或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这是微课设计的理念所在;三是指虽然微课的内容是“微斜的,但整个微课教学的环节是完整的,这是微课教学中要兼顾的一个“全”字。因此,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同样要考虑课堂设计的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保证。在微课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上,我认为,应该配合微课教学的各个环节,突出重点,强化难点,力求直观、形象、简洁、生动。课件所呈现的内容必然是教学中需要强调和强化的内容,是需要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特别重视的内容,是在学习中常用的具有基础性意义的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查阅资料和观摩微课教学视频,虽然对什么是“微课”和微课教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但毕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设计或未曾预料到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微课教学的设计上没有很好的体现“微”的两层含义。“微课”的“微”有三层含义,之前已经提到了。其中很重要的两层含义,一是指微课的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二是指微课的内容是非常关键或重要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整个微课教学的设计是以这两层涵义为出发点和理论原则,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因为没有很好地遵循这几个原则,导致在教学比赛中,重点内容设计过多,略显臃肿;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没有做到很好的配合,略显拖沓。
(二)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略显臃肿。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一趟课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一堂课上的越充实越好,知识容量越大越好,讲的越精细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们的教学理念难以很快的适应微课教学的理念,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精”、“要”、“实”还需要我们
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尽快的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时间的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略显拖沓。因为在微课教学的顶层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过于追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较多。加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过于追求知识的大容量和课堂讲授的精细化,最终导致整堂课时间把控不理想,略显拖沓。如何处理好课堂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微课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改进的措施及方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微课”的及微课教学的含义。微课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背景下的体现和应用,其要义在于,教师以教学中重要的、关键的一些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后上传到相关学习网站,供学习者自主学习使用。其表现形式虽然是零碎的某一个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但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教学支持,在学习上更灵活、更便捷。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模式下,进行集中学习,教师集中讲解。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微课教学将会越来越普及。因此,作为一名从事远程教育的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二)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素养。在微课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样6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一定要明确微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一定要体现微课的“微”字,务必要选择教学内容中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一定要运用讲练结合等适合微课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使得所讲授的内容能够很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收;四是教学时间的把控上,既要考虑到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五是教学手段的运用上,熟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能够很好的呈现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能够完整的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六是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虽然微课教学的内容是具体的某一个知识点,但作为一堂课,必须要保证微课教学的完整性。
微课展播反思
《利用轴对称做美丽的花边》的微课视频,仅仅五分钟,但在这很短的时间里,苏老师介绍准备哪些材料,然后一边讲述一边演示操作,从中还提示要注意的事项,最后一边演示一边提出问题,点出轴对称图形特点。微课封面能让人一目了然的知道微课内容是利用轴对称做美丽的花边,授课教师是苏老师作者。画面素雅,让人很容易就融入画面之中,再配上苏老师准确、清晰的语音,通俗易懂的讲解,真是一节精彩的微课。
当我看完《小学(初中)数学“教与学”微课展播》的视频,我感触很深,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不一样,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微课中突出了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者是反应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微课,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微课会越来越实用。
微课教学反思4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微课即其中之一。如今,微课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运用,但其取得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很多一线教师纷纷加入微课有效运用的研究当中。作为一名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近年来我亦展开了有关微课的相关研究,对于微课在中职市场营销课堂中的有效运用亦有自己的几点心得体会。
1.微课的概念界定
何谓微课呢?胡铁生(20xx)在《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提出:微课是根据实践教学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张一川及钱扬义等(20xx)在其发表的《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一文中认为:微课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依据上述相关概念界定,我认为所谓的微课即指:以视频或音频为重要载体,根据特定教学任务,为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制作的简短而有效的教学资源。
2.微课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那么,究竟如何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有效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2.1微课在教学重难点处的有效运用
中职市场营销教学存在很多重难点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内容教学的时候往往会让教师感到头痛不已。我认为,对于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运用微课,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重难点内容。
例如,执教约见客户这一重难点教学内容的时候,我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视频片段:部门销售经理给小李一张王主任的名片,并告诉小李王主任是公司的一名大客户,需要他打电话下午2点约见王主任洽谈公司最新的采购计划。视频播放到这里我点击了暂停,并要求同学们讨论如何约见王主任才更加巧妙。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积极讨论,并给出了很多种方案。在学生积极表现之后,我点击视频,呈现了小李约见王主任的完美过程。与此同时,我又通过视频几个关键处的回放让学生总结了约见客户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通过直观展示,学生对于要点的理解明显更深刻了。
微课在教学重难点处的有效运用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我经常运用微课进行重难点剖析。像在上述课堂教学中,微课为教学创设了真实情境,当中既有任务的抛出,又有任务的解答,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直观生动又有效的方式,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2微课在概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市场营销学中的很多概念都非常重要,深刻理解相关概念是学习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可以运用微课进行概念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亦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授欲望、需要、需求这一组概念时,多数学生都是一头雾水,搞不清这三个概念的本质区别。书本中给出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起来确实很困难,但是运用精心设计的微课辅助教学,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尝试利用动画人物表达一个人在饥饿、寒冷、炎热等状态下产生的需要、欲望和需求,加上生动幽默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学生立即领会三者之间的区别,并能举一反三,一下子举出好多例子。
因此,对于市场营销学中那些抽象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可以适时采用微课辅助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概念教学效率。
2.3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我们对中职生进行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教学,最终目的即希望它们可以在今后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得以有效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相当重视实践教学,理论结合实践方为有效教学之道。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其起到的教学成效可见一斑。
例如,为了提高中职生的营销实践能力,我曾进行了这样一次微课教学:在促销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往往因为对产品认识不全面导致面对顾客时哑口无言,在自己做产品演示时不得要领,因此我设计制作了一个微视频,内容是某品牌柠檬杯的产品介绍,视频中展现了柠檬杯的生产企业、品牌文化、产品材料、竞争亮点及使用方法。声音与图像的结合及强烈的画面感,迅速吸引了学生眼球,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看完了整段视频。在之后促销演练中,学生对产品的介绍更全面也更生动,对于今后调查各种类型的产品情况时方向感更强了。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依靠传统讲解方法,学生掌握的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通过微课、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对知识点的诠释确实更全面而精准了。而且,当学生无法当堂掌握某一知识点时,课后还可以点播微课的形式进行自学,使教师的重复劳动减少,教学负担减轻。
微课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师笔耕舌耘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它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任一恰当时间选用,这一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因此,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微课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成效。
3.微课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运用的若干反思
具体教学实践表明:微课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我认为,在微课运用过程中还需把握好如下几点问题。
3.1微课的选题要恰当典型
微课的选题非常关键,教师千万不要为了微课而微课,不管什么知识点都想运用微课解决。市场营销专业中简单的知识点没必要制作微课,典型问题、疑难问题才是选题对象,如复杂的案例分析、重难点的透析、实践操作步骤等都适合作为微课的选题。有效的微课应当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情,选取恰当的知识点。
3.2微课的制作要基于学情
中职学生对于长篇大论的知识讲解毫无兴趣,注意力较难集中,因此微课对知识点的透彻分析必须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一堂微课时间不宜过长,5到8分钟左右最佳,短小精悍是微课的主要特点,越是简洁明了,学生掌握的效果越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视觉冲击要强,最好动静结合;讲解要通俗易懂,声音响亮;文字使用量尽量少,少用枯燥的书面语,幽默生动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3.3微课的运用要选对时机
我认为,微课只有在恰当时机运用方能真正体现出其有效性。例如,有些微课可以在新授课之前课下观看,用于做好相应的新课准备;有些则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导入视频、重难点点拨、典型案例分析等;更有些运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如一些拓展练习、票据填写等。因此,微课运用虽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观看,但要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要注意选择在恰当时间用,前提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起到点拨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
4.结语
微课在形式上要求微,内容上要求精,以微见大、以微见效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它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典型问题,以精巧的设计,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幽默的演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微课教学反思5
本次课是“换物跑与游戏”结合的一节体育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换物接力跑”的练习,学会“换物接力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快速奔跑能力,发展学生腿部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顽强、团结协作等良好品质。整个课程设计密度适合于本年段的学生们,更加倾向于他们在“玩中学”的心理。
“为了我们的学生”,体育教师应该是引领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专业人士,要是专业人士自己不努力去学习,这“引领”和“帮助”就成为无用的说教。可想而知,这样的“专业人士”不可能成为学校和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是“以体示范”、“以智示范”、“以德示范”。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把自己打造成一部让学生百读不厌的书。我们要面对新课程的实施策略、内容体系、目标要求、设计思路的发展和变化。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养成终身学习良好习惯,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当这节课上完后自己深深的叹了一口闷气,虽然上的不是很理想,起码是用了一番心,能够把一节课完完整整的上完确实不容易。我决心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多想办法,力争把体育课上的更好。
微课教学反思6
20xx年我参加了我们学院组织的第二届微课比赛,通过比赛准备过程中对微课制作的钻研、学习、深刻体验及教学应用,我对应用微课翻转课堂的这种教学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在这个制作过程中我的教学反思。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我并不知道应该按怎样的流程充分准备微课拍摄和剪辑制作的前期工作。于是,对于拍摄场地、场景布置、镜头取景角度等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导致第一次拍摄效果很不理想。之后我就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经过三次反复拍摄、制作、修改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每一次拍完从场地选择、场景设置、取景角度、动作细节、台词都有新的、不同的体会和修改目标。
我所制作的微课内容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健康评估》里的常规心电图检查。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临床课和基础课之间的桥梁课。课程内容包含一部分理论知识和一部分操作内容。但实际教学中往往无法在实验室里完成所有实训部分实践操作内容,只能靠一些图片、视频资料让同学们学习操作过程。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学习这些陌生而复杂的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只能留下浅显的印象,也往往容易产生枯燥乏味感,难以激发起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造成学习的疲倦感,增加教学难度。
再来谈谈我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我们的学生属于高等职业院校生,很多学生学习基础差,自我约束力差, 在学习定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规划,学习自觉性差,上课过程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课堂组织及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时长一般为5—15分钟。具有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内容比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更聚集,主题更突出,对于师生来说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优化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微产品”备受学生的青睐,
微课作为一种较新的“微型”的教学资源可被学生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局限于传统授课那种呆板的模式。基于微课短小、传播便捷的特点,它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对于没有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形象直观的反复观看学习,进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对于已经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课后通过微课学习进行巩固,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二、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
微课制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微课制作要求能够一次成型,因此,要求教师对内容编排、操作过程、场景设置等专业和非专业的内容进行反复钻研推敲、精益求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微课的传播性强,同行之间可以观摩学习,同时给出评价与反馈,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能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实现知识交流、共享、积累。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教与学的情景中可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三、如何在高职教学中强化微课教学的应用
1.主题要鲜明,重点要突出
微课是为了凸显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内容的,要做到言简意赅,把握重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将重点划分和引用出来,并且尽量清晰明朗地讲解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思维要创新、内容要生动
微课的内容及制作形式不能滥用也不能千篇一律,而要适当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做到具有吸引力、较好的画面感和清晰易懂的形式和深入浅出的突出重点,便于学生自己学习。在内容上可结合或融入生活实际,导入案例,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重要性,强化感染力、表现力和冲击力。
四、结语
总之微课教学在信息化时代体现出的教学优势已日益凸显,目前的微课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对于此领域的研究和制作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苟晓琳.高职英语课堂利用微课教学的意义和策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微课教学反思7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逐渐离我们越来越近。微课作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新型课程表现形式,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以及交互性强等等特点,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层次融合,实现优质教育环境的创建,从而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特点分析
(一)微课的内涵
微课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的内容,利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录播、摄像或者制作PPT等等手段编辑出一段时长为15分钟左右的音频或者视频,来帮助学生学习、记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微课的特点
首先,微课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的,因此它的主题性和针对性更加的突出;
其次,微课以视频为主,通过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制作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穿插图片、文字、音乐等等来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思维和意识得到有效集中,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最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并且可以进行存储,因此只要身边有电脑、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都可以随时观看和学习,使用十分方便。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优势
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依靠学生感悟以及累积而提升和发展的学科,将微课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首先,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其次,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用到的视频以及声音,在大众网站上都可以查找到,网络上的资源可以成为微课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师完全可以一个人包办从录音到字幕的整个过程,根本不需要求助于他人,同时因为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以及文字功底都比较扎实,因此录音效果以及字幕配备都会更加的准确。
三、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微课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白天在教室参加与教师面对面辅导,放学后回家进行在线学习,以此形成一种学习的循环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微课实践方式
(一)课外自主学习
微课以为它短小精悍,并且可以存储和在线播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自主学习,微课中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主掌握节奏快慢,理解的知识可以快进跳过,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比如在九年级语文中有一篇《沁园春?雪》,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将这篇文章朗诵出来,同时配上画面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习,同时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外时间,根据老师的朗诵示范,自己安排时间练习朗诵技巧。
(二)课内合作学习
微课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
(三)课前引导学习
微课因为短小、生动且非常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它适当的应用到新课文的引导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故乡》中,教师可以将自己故乡的风土人情以及建筑特色等等插入微视频中,然后讲讲自己的家乡,然后逐渐的将情景带入到课文中,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故乡,这样的带入不带具有丰富的画面感,同时更加的自然。
四、微课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授课,这显然已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时代学生的认知需求。微课作为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中的创新和补充教学方式,逐渐以其独有的特点促进着教学改革。将微课应用与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利用教学视频在轻松的氛围中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在课堂中使用微课,还可以更好的实现互动性,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监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五、对微课下课堂教学的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微课不是在线视频,它是在教学视频之外,还有时间进行互动的一种学习活动。同时,他也不是只让学生盯着电脑屏幕,而取代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的自己掌控和自我学习,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个性化互动,是在课堂中缺席的学生也能够赶上学习进度,并且让教学的内容得到保存,便于复习。
其次,从全国来看,微课的物质条件较充足但仍需改善,应不断加大建设和投资,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视频。
最后,微课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推动之前,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必须要先对相关的老师、学生、家长说明原因,并鼓励他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习。同时尽管微课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怎么实行,哪些学科适合实行,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微课教学反思8
教材分析
1、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能、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2、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学情分析
1、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篮球运动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好篮球运动;
2、学生对篮球运动缺少系统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通过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让学生初步了解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并进一步提高篮球基本技能和战术水平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开始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
二、准备工作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
三、教学内容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2、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
3、教学比赛
4、素质练习
四、设计意图
1、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战术水平
2、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五、课堂结束
1、放松练习
2、教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次课内容、地点
教学反思
1、本课遵守体育课的课堂教学常规,按照常规要求进行。
2、在课堂准备工作,通过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参与,融合师生关系,让学生有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在篮球教学中,首先是运用体育课的基本教学方法进行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通过观察、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其次,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学生自己轮流担任裁判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能力,进一步运用所学过的篮球基本知识于实践中,通过实践又可以检验所学过的基本知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听教师的讲评,学生自己衡量自己的篮球水平。
微课教学反思9
曾几何时,我满怀梦想的投身于教师的行列,豪言壮语的说要干出一番成就,可终归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的成为一名教师才知道优秀的老师不需要豪言壮语,需要的是点点滴滴,不管你站的多高远,做事也要从微处做起、、、、、、
在这次的研修中,我感受颇深,经历了两次的微课制作的过程,我都不太明白微课程是什么,微视频真的有效果吗?当看到微课专家对于微课程的讲解时,我顿然明白了真正的微课程是什么,好的微视频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1.微视频只围绕一个短小的知识重点进行讲解。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花枝招展的环节,要的只是具体而微小的内容,真真切切的围绕重点进行的一系列讲解和练习。
2.时间不必过长,10分钟之内效果最好.因为学生的注意力在10分钟的范围内最佳,超过十分钟注意力低下,教学效果远不如十分钟之内。
3、微视频包含内容丰富。一个好的微视频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一应俱全。各个环节都围绕一个知识重点展开。
4、微视频的创作应立足发挥学生的实效性。作为教师不应该过分追求速度,一味的加快进度,只是不停的翻ppt,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掌握好适当的节奏。
5、教师的讲解要亲切和蔼、生动。在微视频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的我想学,我要学。切忌教师语言不要过于正式,给学生压力感。
或许可汗最初也没想到改变世界,但是正是他这微小的行为现如今却正改变着这个时代,或许我们每个人从微小的事件做起,不要抱着站得高,望得远的心态,真正从具体微小做起,那么微课的时代就离我们不远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真正投入到微时代中吧,让学习真正变得简单而有趣吧!
微课教学反思10
微课从开始就给我很神秘的感觉,自己不敢去尝试。但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重新认识了微课,并使用软件录制了一节微课。微课在我心中有以前的敬而远之到现在的跃跃欲试。微课让我找到了改变课堂的另一种方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形式新颖独特。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使用她哦!
我这节微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中的干支纪年这个知识点。学生对干支纪年比较陌生,我就趁此机会给学生补上一课。这节课让学生知道了干支纪年的基本方法,让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不再神秘。同时也让中国的干支纪年文化传承下去,激发学生们热爱中国的古代文化的热情。
中国古代的文化博大精深,这节微课只是“冰山一角”,但就是这一角也充分彰显了我们伟大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传承文化经典,激发师生的爱国激情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必修课,又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用微课传承经典文化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期望自己的微课越来越精彩!
微课教学反思11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微课的授课形式新颖独特,操作方法简单易学,深受师生喜爱,但要设计好一节微课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学微视频。微课录制的是独立的知识点,录制时间一般比较短,但并不固定,完全取决于这个教学内容的讲授需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也应该有完整的教学过程,包含导入、讲解、互动、总结等各个教学环节。
微课的教学语言要饱含激情,富有节奏感,应该略快于平时上课的语速,同时语言规范,注意措辞和语气,既有效地传授知识技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制作课件时,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我的授课对象是初中生,因此课件风格较活泼。课件中的动画效果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我在讲解树状图和表格的画法时,将树状图和表格拆分成了几部分,让它们随着我的讲解进度一点一点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要求学生思考问题时,可以在旁边加一个灯泡或插入一个云形标注的形状,引起学生注意,也使课件更加美观。
我在本次的微课录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讲完基础知识点后,我只设置了一道练习题,其实可以多出几道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习题供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查漏补缺。其次,我的微课缺少布置作业的环节。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布置分层作业,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除了传统的习题,也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提高检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或者布置动手操作作业,如制作一副三角板等。而且,录制微课要在一个安静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比如我在下班高峰期录制的部分里面会有刺耳的汽车鸣笛声,导致我不得不重新录制。
我使用的微课录制方法是课件录音法,即把课件加上讲解之后直接生成视频。其实,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制作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将背景音乐插入到课件中,将重点教学内容通过视觉和听觉表现出来,或者利用手机、摄像机拍摄,展现教师本人的风采。
微课是一种很好的思考和记录方式,它可以体现出自身的教学技能、教育技术能力。通过观看自己的微课,我们可以听出自己讲课时的语速、音调是否得当;将微课分享给其他教师,互相交流学习,也可以获取宝贵经验。在接下来的实践教学中,我要勇于尝试不同的微课录制方式,改进不足,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
微课教学反思12
在这节微课里,我要重点指导“雪”和“帮”这两个生字的书写。如何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并端正书写,成为了我这节课设计上的难点。因此,我仔细研究这两个字,最终确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识记这两个生字。“雪”字的教学,我是采取汉字追根溯源的方式帮助学生识记。从象形字中了解汉字的演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个汉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比如象形字,它所表示的意义对象一定有形可象,“日” 、“月”古文字像太阳、月牙,“鸟”,古文字就是一只鸟形。在课件的展示中,我将汉字“雪”的变化直观地进行展示,并告诉学生: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认为从天而降的像羽毛一样的东西就是“雪”。很好地诠释了“鹅毛大雪:之意。同时,课件也以图形直观地为我们展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这教学一资源,能够充分引领学生去探究祖先创造汉字的方法,让学生享受探究汉字起源的乐趣,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雨字头”也是本课要学习的一个新部首。“雨字头”和“雨”字在书写时,有明显的不同。如何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并正确书写呢?在课中,我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魅力,通过课件的演示,通过“火眼金睛找一找“这个游戏的开展,让学生自己发现“雨字头”和“雨”的不同,从而,在书写时便不会出错了。
“帮”字的教学,我主要是采取儿歌识记字形的方法,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帮”字和“雪”字同是上下结构的字,可是,他们的字形却有所不同,“雪”字上半部分只有一个部件,而“帮”字上半部分却有两个部件。这样的字,我们要教给孩子写字的规律,这样孩子以后在书写的时候才能够写得规范,于是,我就编了首儿歌,帮助孩子进行识记“上下结构要写好,字型匀称很重要。上面如有两部件,要像朋友紧紧靠。下面要写扁而宽,稳稳托住才顺当。三个部件写规范,汉字工整又漂亮。”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觉用这两种方法教学生字,学生学得十分开心,充实而有效!
微课教学反思13
这个微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会正确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地读出准确值与估计值,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学重点是测量长度的基本步骤与读数方法。教学难点是读出准确值与估计值。
1、设置了“认识这节课”一环节:物理与生活中有密切联系,关但键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对长度的测量与生活中对长度的测量要求是不一样的,避免因“看似简单”而忽视这节课。
2、讲解刻度尺的使用过程条理清楚:先了解“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总体有五步,再逐步讲解,层次分明。
3、讲解的细节到位:如观察内容包括哪些;对刻度尺零刻度磨损的处理;出示测量实际图,具体说明准确值与估计值的读法;被测物体末端正对刻度与不正对刻度两种情况分别怎样读出估计值等。
4、对比教学效果好:如零刻度磨损与未磨损的对比;正视与斜视的对比;估计值为0与不为0的对比。
5,提供了“一试身手”环节练习刻度尺的使用。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入,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践操作与自我评价能力。
这个微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先端正认识,再“循序渐进”、“讲练结合”,既有侧重点,又注意突破难点,使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
微课教学反思14
一、复习引新,揭示概念。
1. 我们调查了20xx 年至20xx年的每月天数。回想一下:这些年份的每月天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除了2月以外,其余各月的天数都是相同的。
有的年份2月是28天,有的年份2月是29天。
2. 引新:
根据二月份的天数,这些年份可以分成几类?怎么分?
生: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分一类,这些年份二月都有28天;20xx年、20xx年分一类,它们的二月都是29天。
3. 揭示平年和闰年概念:像上述年份中,二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二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板书)
4. 说一说:我们调查的这些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教学反思:自然地引出了“平年”“闰年”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一次分类思考的活动过程;积累了思维活动经验。】 二、自主判断,探寻规律。
1. 出示至20xx年的2月份月历卡。
根据每年二月的天数,找一找: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并用“平”或“闰”字样在旁边标出来。
2. 指名汇报。板书如下:
平平平闰平平平闰平平平闰平平平闰
3. 找规律。
从19开始,大家读一读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没有规律?能否读出来?
生(读):平平平闰平平平闰平平平闰平平平闰。
谁能说一说,从年开始观察,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平平平闰”一组一组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教师同时圈出:平平平闰)
像这样每4年为一组,从1997年依次向后第50组的第1年是什么年?(平年) 那如果从1997年向前数第100组的最后一年呢?【教学反思:要求学生以“读”助“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不断试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探索规律的过程。当学生能够按照“平平平闰平平平闰……”每四字一停顿、有节奏地读出来时,就充分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引导学生适当地向前、向后联想延伸:“像这样每4年为一组,从1997年依次向后第50组的第1年是什么年?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如果向前数第100组的最后一年呢?”这样,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平年和闰年“排列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判断闰年的一般方法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三、应用规律,构建算法。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那就是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应用规律,就能判断某一年份是不是闰年。比如,要判断20xx年是不是闰年,怎么想呢?
方法1:从20xx 年开始依次向后写,平平平闰。
方法2: 20xx年按照每4年分一组,可以分成多少组?列式计算:20xx÷4=504(组)。
师:通过计算,我们知道20xx年按照每4年分成一组,可以分成504组。但第504组里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方法是看不到的,怎么办呢? 因为第504组里平年和闰年的排列方法跟黑板上的“第一组”排列方法是一样的。“第一组”里最后一年是闰年,所以20xx年也应该是闰年。
你认为以上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接下来,判断:20xx 年、1971年、1988年、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观察这些竖式,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余数的都是平年,而结果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
(出示“你知道吗?”材料)我们居住的地球总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时48分46秒,也就是365.2422天。为了方便,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四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通常,每四年里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指出:通常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是闰年。并说明,如果是整百年份,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教学反思:以判断20xx年是不是闰年为例,鼓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或“写”、或“算”,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无论学生选择“写一写”“数一数”,还是“算一算”,都是基于对平年和闰年排列一般规律的充分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自主建构。 对比优化“ 计算法”作为判断闰年的一般性方法。接下来,学生在继续判断“20xx年、1971年、1988年、20xx年是平年或闰年”的过程中,不断地感知、思考和体验,进而发现“结果有余数的都是平年,而结果没有余数的都是闰年”。最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材料,整合经历探索发现的深切感受和丰富体验,不仅理解了平年与闰年“规定”的合理性,而且实现了判断“方法”的有效建构。】
微课教学反思15
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微课教学反思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属于人教版普通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9节,从前后联系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从思维方式上分析,有利于学生建立守恒的观念,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论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量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条件有深刻的认识。
教材这样的安排,较好的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用已知的规律从理论上导出,也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上一节课通过传统的打点计时器在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研究机械能守恒,但传统的实验方法存在几点不足:
1、纸带和打点计时器表面、限位孔不可避免的摩擦,影响实验的精度;
2、提纸带时的手会有抖动,很难保证重锤在速度从零开始计时;
3、纸带上的点存在拖痕而较粗,影响处理精度;
4、数据获取(测量)和处理比较繁琐,学生实验时间较长。
我们的学生理论知识薄,实验能力更弱,必须充分正视这个现状,否则实验课将变得一厢情愿,完全达不到效果,甚至浪费时间。同时实验对认识物理、学习物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提倡实验,所以我们应当在实验课前做好充分的分析和准备。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内容,本节内容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增加实验探究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但这种思想和有关的概念、规律,由于其抽象性强,学生要真正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还是很困难。
因此,本节选择了一个简单而有效地特例:自由落体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要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实验误差的分析,要求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而且通过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侧重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实验中根据教材和学情调节了实验进程,符合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开放型课程观等新课改理念。
5.微课教学反思 篇五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并分小组合作完成手抄报,从而端午节及其风俗活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
我的教学内涵连贯,内容层次分明,内容疏密、轻重有度,能很好地体现小学品德课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教学设计很有特色,环环相扣,每个环节做得细节处理很到位。
具体来说有以下亮点:
一、注重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不露痕迹。
二、注重对绘本的开发。绘本要在小学品德低段的教学中好好利用,绘本文字少、大量图画引发学生去想象、思考。给学生讲绘本故事《传统节日》,给学生整体感,系统地了解了端午节的知识。
三、对方法的指引非常到位。注意方法的引导,教学的明线是方法的引导,通过方法的指引把课堂串起来,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还要有情感。微课教学设计的暗线就是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及团结合作。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去掌握方法。注重行为方法的指导,用很多方法,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和综合性,如猜谜、童谣、阅读绘本、所有方法都是服务于教学。
四、注重细节的处理。
为学生提供网址,把网址的页面写着“长中国人的根、铸中国人的魂,聚中国人的心”这样深奥的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低年级学生。孩子们的心里发展特点不一样,低年级需要用不同的活动让孩子受到教育。
6.缩句微课教学反思 篇六
甘孜州康定县教学研究室 蒋志奎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辨别,能缩写一些常见的句型。
“缩写句子”虽不是试卷中很重要的题目,但学生一旦碰到还是会失分较多的。为此,我设计了一堂“缩写句子”微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缩写句子的含义,理解缩写句子的步骤,把握缩句的原则和掌握缩写句子的一般方法与技巧。能够正确使用所学缩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快速、准确地缩写句子;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顾本课的教学,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对缩句规律的总结是直接用投影呈现,若能让学生根据练习一起探究和归纳出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学习,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7.微课设计含微反思 篇七
近年来,国内外因电力系统稳定破坏或不可抗外力导致电网解裂而引发大面积停电的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2008年1月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雨雪和冰冻天气,给输电网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部分城市大面积长时间停电。保证在极端灾害条件下城市配电网供电安全,将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国内应对大面积停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电力系统稳定破坏造成的电网大面积停电等方面[1]。文献[2-4]分别研究分析“美加“8·14”大停电”、“欧洲“11·4”大停电”和“莫斯科“5·25”大停电”的起因及启示,这些大停电均是由电力系统故障失稳引起且停电时间较短。而针对冰灾、战争等极端条件下大面积长时间停电,从电网规划角度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献[5]给出了抗灾型电力系统规划的研究框架,文献[6-7]研究利用线路差异化设计来提高输电系统的抗灾能力,并建立抗灾型输电网规划的数学模型。
目前的城市配电网规划模型并未计及极端灾害条件下的大面积停电问题,因此,本文提出城市配电网的抗灾型规划模型及方法。城市配电网抗灾型规划是指在灾害发生前,在网络电源点位置以及网架结构还没有确定的情况下,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电力设施,使得规划网架在规划期内既能满足正常情况下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又能满足灾害情况下对基本负荷的安全可靠供电。
在抗灾型规划中,因为需要同时考虑正常和极端灾害情况,故本文采用多场景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一些难以用数学模型完全描述的不确定因素分解为多个可能出现的场景,从而将不确定规划问题转化为确定规划问题的组合来解决[8,9]。
由于微网具有在电网正常运行下并网运行和紧急情况下孤岛运行之间自由切换的特性,而微网接入配电系统很可能是一个趋势[10],故本文基于微网建立城市配电网抗灾型规划模型。目前微网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网发生故障后依靠微网缩小停电范围和减小停电损失方面[11]。但这些研究限于配网局部区域,停电范围有限且停电时间较短,从较大规划区域范围应对极端灾害造成的大面积长时间停电的含微网配电系统规划研究尚未报道。
本文首先介绍抗灾型规划场景划分与负荷分级方法;其次建立基于微网的抗灾型规划模型并给出一种实用规划步骤;最后采用实际算例验证。
1 配电网抗灾型规划的场景划分
传统电力系统规划是基于满足最大负荷情况下“N-1”安全准则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能够保证电网的安全供电,但传统规划方法并没有考虑防灾的要求。本文根据抗灾型规划的特点,在考虑防灾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配电网外部电源受损情况以及停电时间区间的不同,将研究场景划分为正常、极端和次极端三大类,如表1所示。
注:以220 k V、110 k V和10 k V电压等级序列网络为例。
正常场景是常规“N-1”场景。本文考虑极端场景是针对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外部电源,而城市配电网受损不大,城市区域出现大于24 h的较长时间大面积停电的场景,其典型情况就是2008年冰灾。次极端场景介于正常场景和极端场景之间,其发生概率要远大于极端场景,对规划方案的经济性有重要影响,故需要考虑。目前很多城市规划的高可靠性供电区域不但要求能在“N-1”情况下正常供电,还需要考虑其在“N-1-1”、“N-2”或变电站全停的情况下保持安全供电,本文将其归于次极端场景。
2 配电网抗灾型规划的负荷分级
2.1 分级方法
传统负荷三级划分是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突然中断供电在人身安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级,其考虑的是正常场景下最可能发生的故障,这类故障造成的停电范围有限、停电时间较短。而极端场景下的负荷,因为其停电范围广、停电时间长,已超出正常场景研究的负荷范畴,故传统负荷划分方法不适用于极端场景。针对抗灾型规划的需求,结合生命线工程[12]的概念,本文将负荷划分为极端重要负荷、重要负荷、过渡负荷和一般负荷,如表2所示。
本文为描述方便,将极端重要负荷、重要负荷和过渡负荷统称为紧急负荷。对于紧急负荷,其内部所有负荷并非全部不允许长时间停电,故需要对其进行细分。表3为抗灾型规划中的负荷分级实例。
由表3可见,除用户等级外,用户内部负荷也应划分等级。例如医院属于极端重要负荷,但其内部仅有35%的负荷属于极端重要负荷;博物馆属于过渡负荷,其中没有极端重要负荷。故在极端灾害情况下电源不足时,仅保证对用户内部的极端重要负荷供电即可。
2.2 抗灾型负荷分级的停电损失计算
不同等级的用户,其在抗灾型规划中的地位、作用不同,故其用电方式和停电损失特性也不同。不同等级用户停电损失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图1表明,不同等级用户的停电损失特性也不同。线段斜率越大,表明该等级用户停电造成的损失越严重,在抗灾型规划中越应该确保供电。
停电损失费用的计算基于上述停电损失特性采用产电比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C代表停电损失;j=1、2、3、4代表负荷等级;Tj为j等级负荷停电时间;λj代表j等级负荷在停电时单位电量的停电损失;k代表产电比;βj为j等级负荷权重;Lj为等级j负荷大小。
值得指出的是,停电损失还应与持续停电时间相关,本文计算过程中在此处简化处理。
3 配电网抗灾型规划的模型及方法
3.1 含微网城市配电系统抗灾型规划模型
3.1.1 抗灾型规划模型
在含微网配电系统中,微网可以认为是一个“友好的”双向可控单元,具有并网运行和独立运行能力,能够实现对大电网的即插即用甚至无缝切换。故在发生极端灾害情况时,本文利用微网供电,微网能够维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避免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带来的严重后果。
按微网形成位置不同,微网分为公共微网和用户微网两大类[13]。其中,公共微网包含部分公共网络,而用户微网只含有用户自身的供电设施。鉴于公共微网供电范围较大,在极端情况下对周边用户的支撑作用也较大,本文重点研究公用微网的情况。
本文建立的规划模型的目标函数要求既满足正常场景下对最大负荷的发展要求,又满足极端、次极端场景下对基本负荷的供电,同时在减少停电损失的前提下,使城市配电网等年值费用最小。即使综合投资费用、运行维护费用和在各场景下停电损失费用之和最小。同时需要满足电压不越限、支路不过载、DG输出功率限制和微网内部功率平衡等约束条件。建立数学模型为
3.1.2 目标函数
CI为线路综合投资等年值费用,计算如式(7)。
其中:为等年值费用系数,a为贴现率,取7.2%,b为设备利用年限,本文算例取40年,则ε=0.077;i=1,2,…,n,n为网络中的支路总数;xi为第i条支路单位长度综合投资费用;li为第i条支路的长度。
CM为线路年运行维护费用,计算公式如式(8)。
式中:y为线路的维修费用占综合投资等年值费用的比例系数;Closs为网损费用,计算公式如式(9)。
式中:λe为单位网损费用;Tmax为年最大负荷损失小时数;Ploss为最大负荷下全网的有功损耗。
Con为正常场景下的年停电损失费用,计算公式如式(10)。
其中:i=1,2,…,n代表规划区域内第i个用户;n为规划区内用户总数;CLi为第i个用户的停电损失,其计算方法见式(1)。
CDG为DG年抗灾供电成本,计算公式如式(11)。
其中:λDG代表DG单位供电成本;EDG代表DG年供电量大小。
Cos为次极端场景下的年停电损失费用,计算公式如式(12)。
其中:k=1,2,…,nts为不同场景的编号;nts是研究的次极端场景个数;Pk是编号为k的场景发生的概率,其计算方法详见文献[14]。
Ck为场景k下规划区内用户的停电损失及DG的年抗灾供电成本,计算公式如式(13)。
其中:与正常场景下的含义类似。
COE为极端场景下的年停电损失,计算如式(14)。
其中:k=1,…,nte为不同极端场景的编号;nte是研究的极端场景个数;Pk、Ck代表的含义与次极端场景类似。
3.1.3 约束条件
式(3)为电压约束,i为10 k V馈线上的节点,Vmin为规定的节点电压的下限,Vmax为电压上限。
式(4)为支路潮流约束,i、j为10 k V馈线上任意连通的相邻两点,Sij为两点支路上流过的潮流,Sij max为支路上允许流过的最大潮流。
式(5)为DG功率约束,DGj代表10 k V馈线上安装的第j个DG,Pe.max和Pe.min分别为DG输出的最大和最小功率限制。
式(6)为微网孤岛时功率平衡约束,DGj为微网Ii中的分布式电源,PDGj为DGj输出的功率。Lk为微网Ii中的负荷,PLk为Lk在相应场景下的负荷大小。∑ΔP为微网Ii内的网损。由于微网内分布式电源与负荷点的物理和电气距离都很短,故可对网损进行简化处理,本文算例中取0。
3.2 抗灾型规划的方法步骤
在大规模配电网实际规划中常采用结合专家方案的启发式方法,本文规划步骤如下:
(1)确定抗灾型电网规划的规划方案。假设配电网可以规划一定量的微网,采用启发式方法,由专家给出网络规划方案。包括10 k V出线条数、线路走向和微网接入网络中的位置等。同时给出微网的范围、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
(2)进行停电损失费用,极端、次极端场景发生概率和等年值费用的计算。根据3.1节叙述的规划模型,利用公式(1)~(14)及已知的负荷预测结果和经济性计算参数对各方案计算停电损失费用、极端次极端场景等年值费用。
(3)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优方案。首先找出含微网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然后把最优方案与传统规划方案进行量化比较,最后根据需要对最优方案进行调整。
4 算例分析
4.1 算例介绍
算例以中国天津某CBD商业区为研究对象,考虑在不同渗透率和网架结构下,以不含微网的常规规划方案为原始方案,根据待选微网的位置和容量,进行基于微网的中压配电网抗灾型规划。
该区域的负荷预测结果为351.674 MW,3座110 k V变电站的容量配置均为3×50 MVA,所有线路均为电缆。产电比取8元/k Wh,紧急负荷所占比例为20%,DG供电成本取2元/k Wh,次极端场景取5年一遇,即发生概率为0.2次/年,极端场景取30年一遇,即发生概率为0.033次/年。传统规划正常场景负荷年停电时间取3 h,次极端场景取72 h,极端场景取168 h。含微网抗灾型规划各场景负荷年停电时间具体参考表1。
4.2 规划方案
不含微网且不考虑抗灾要求的传统规划方案记为原方案。考虑到微网的大量渗透会影响规划区的电网扩建改造,故相同渗透率下的规划方案取两个,即:(1)引入微网后,仍保留原方案的配电网网架;(2)引入微网后,对网架简化以模拟推迟电网的扩建改造。
各方案按照渗透率不同以及网架是否简化,分别记为方案一至方案八,如表4所示。
其中,方案一局部电网极端场景下供电情况如图2所示。
方案一的渗透率为20%,紧急负荷所占比例为20%,微网共有23个,均为10 k V微网。
图2中五个微网均用虚线框表示。在极端场景下,110 k V变电站S1失电,五个微网依靠其分布式电源对微网范围内紧急负荷进行供电,而微网范围外的负荷全部失电。
其中,图2中C01K4开闭站出线形成的微网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
该微网采用放射型接线模式,3个DG均与紧急负荷规划在同一线路上,而一般负荷被规划在其他线路上。DG及其所供负荷数据见表5。
该微网极端场景负荷为2 890 k W,DG总容量为3 000 k W,DG能满足对极端场景负荷的供电。
规划方案确定后,在利用电网规划软件对算例进行潮流和可靠性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式(7)计算线路综合投资等年值费用;式(8)、(9)计算线路运行维护费用;式(10)、(11)计算正常场景下年停电损失费用;式(12)、(13)计算次极端场景下年停电损失费用;式(14)计算极端场景下年停电损失费用各项结果如表6所示。对比表6的各项结果,可知方案一到六在技术层面上均符合要求。其中,方案三在可靠性上最优,方案五在经济性上最优,综合考虑选定方案三为最优方案。
4.3 含微网抗灾型规划与传统规划的比较
含微网抗灾型最优方案(方案三)与传统规划方案的对比结果如表7所示。
由表7可见,本文方案在除了线损率和正常场景年停电损失外的其余六项均明显优于传统规划方案。这表明在城市配电网抗灾型规划中合理构建微网后能起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5 结论
本文主要贡献如下:
(1)针对传统规划只考虑最大负荷场景的问题,本文建立了比传统规划更细致的抗灾型规划的场景划分与负荷分级。
8.历史微课教学探究与反思 篇八
摘 要 从微课开发与运用的角度出发,对其引导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进行一定的探究与反思。
关键词 微课;历史教学;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27-02
1 前言
微课是指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以媒体的形式,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出来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开展的部分课堂教学活动或相对较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对微课的开发与运用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将对其在引导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方面进行相关探究与反思。
2 微课探究
微课既与单一的传统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有区别,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既有历史课堂教学的视频,也包含了与该历史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历史素材,包括相应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的一系列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创建出一个主题式的、半结构化的实用“小环境”。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应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通过录制某个历史教学片段来表现历史教师对历史教材的处理特点,对某个历史教学重点的教学处理,或者对某个历史教学难点的突破技巧;另一种是有相对完整的历史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只是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学生的参与不充分,目的是展现高中历史教师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理念、教学观念等。这种方式有点儿类似于平日的说课,但又比历史说课更具体、更真实,也更能反映出一位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如在“新航路的开辟”的教学中,在微课的形式上,可以应用第一种教师教学、学生表现完全真实,但只是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如教师依据学生预习情况选取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设计和引导。“新航路的开辟”教学中重点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或者是就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本课中的重要概念如新航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微课,进行重点讲解。有教学全过程的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可先搜集相关资料。
另一种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制作预习学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效果,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主要反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学生学案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当然,对于这节课的导入的设计(如出示两幅地图,一张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一张17世纪欧洲人认识的世界地图→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的差别→教师设问以及动态展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等教学环节仍然有所涉及,实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相对完整,但是没有学生参与,也没有师生互动,只是由此观摩一位历史教师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对教学技术的熟练运用程度以及基本教学素质。
不管是哪一种微课,与原来的完整历史课堂展示,最大的变化在于时间少,教学目标更集中,更具有针对性。
3 微课反思
有效性 将微课应用于历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实效性。教师可以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也可以有教学的过程,通过微技术将一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具实效性。因为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时有学生的调查参与,因而在教师授课时会更具针对性,使历史课堂更具实效性,进而有效增强课堂效果。
2)应用性。历史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动画等,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实现随时学习,对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一定会有很大帮助,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了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3)多样性。微课以历史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传统历史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件)、历史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以及历史教師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相关历史教学资源,通过微课的整合营造出一个真实地“微历史教学资源环境”。广大历史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化、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实现历史学科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并实现历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升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反思 对教师而言,微课的出现,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也为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我诊断方式,更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的学习途径。但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往往使历史教师更在乎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微课往往没有还原或者表现真实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因缺乏学生的参与,看不到学生的教学表现,因而也就不能完整地反映教学效果。片段式的微课由于离开了整体,离开了各环节之间的照应和衔接,也就更容易造成松散、支离破碎。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微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功能,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微课在实际运用中的简单化、片面化,是下一步要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真正的历史教学研究需要常态,更需要真实,相信这也是历史教师的一个专业成长方向。
对学生而言,微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是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有选择的学习。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历史学科教学可能不必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中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开相应的网站或视频,只需要解决某一个很小很具体的问题,而不必通览整节课。这种学习方式的出现更能够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既能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对传统历史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但对于历史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等随之暴露出的问题的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完善。
4 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转变,微课也在这种“微”教学模式中兴起了。在微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必将在教育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学生角度来看,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选择学习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移动产品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等方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也必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历史教师教学模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支撑。
从教师角度来看,微课将革新传统的历史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历史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使历史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历史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将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课设计含微反思】推荐阅读:
太阳教案设计反思08-29
设计标志教学反思10-16
教案设计的个人反思07-05
设计活动方案教学反思09-01
教学设计的反思10-22
《彩虹》教学设计与反思06-08
《老王》教学设计及反思07-06
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07-06
白杨教学设计与反思07-15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07-28